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范文

简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1篇:简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范文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五色理论,“五色,东方谓之青……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儒家把色彩进一步人格化、道德化,形成了“尊黄”“尚红”“赏青”“厌黑与白”的五色文化体系。西方人崇尚自然色,喜欢用科学分析的方式研究色彩,西方色彩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色彩是明与暗、黑与白、光与影的混合。到十七世纪时期,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固有属性,这使西方色彩理论超越了主观感受,进入了科学色彩理论阶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热情,表达了中国人追求吉祥平安、幸福和谐的美好愿望,如人们将促成他人婚姻的人称为“红娘”,过春节时会挂红灯笼、贴红对联等,结婚时会用红盖头、放红鞭炮等;在西方传统文化中,红色有着贬义色彩,象征着残忍、暴力、革命、流血和恐怖。再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色象征着死亡、凶兆、灾难、不幸等,如亲人死后家属要穿白色的孝衣,要设置白色的灵堂,给男人带来厄运的女人被称为“白虎星”,平民百姓被称为“白丁”“白身”等;西方文化中白色象征着高雅、圣洁、纯真等,结婚时新人会穿白婚纱、白礼服。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会使人们形成特殊的风俗习惯,这使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并形成了不同的色彩心理感觉。例如,日本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岛国,森林面积较大,因而,日本人以阴暗幽深为美,形成了“尊白崇黑、尚青喜赤”的色彩文化;在干燥的中东地区,人们将绿色作为生命色,用绿色比喻生命、希望和未来。[1]

2色彩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从包装发展史看,包装设计经历了原始包装、传统包装、现代包装几个发展阶段,原始包装多指篮筐、背篓、泥碗等用来盛放物品的容器,这些包装几乎没有设计可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陶器、玻璃、金属、木材等为载体的包装容器逐渐出现,形成了具有包装美感和识别性的传统包装。在现代社会中,包装的功能也有了进一步延伸,包装不仅是储存、携带、运输商品的工具,还有着传递商品信息、宣传企业品牌、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等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常令消费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无所适从,而色彩鲜明的商品包装就是“无声的销售员”,可以传递商品的相关信息,增加产品的视觉吸引力和艺术魅力,并与受众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色彩是有着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设计元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观察物体时,最初二十秒内色彩感觉占据百分之八十,两分钟后色彩感觉占据百分之六十,五分钟后色彩感觉占据百分之五十。可见,在信息泛滥的现代社会中,色彩能够创造出醒目而有个性的视觉效果,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眼球,实现商品包装和受众的良好互动。同时,色彩有着强烈的情感性,能够影响受众的情感倾向和情感选择,有着独特色彩个性的商品包装,能使受众产生深沉、高雅、热烈、活泼等色彩联想,从而提升商品的文化品位。[2]从包装设计发展趋势看,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包装设计风格,随着生活质量和审美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商品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商品包装简单实用,还要求商品包装美观大方,如食品包装、白酒包装、药品包装、茶叶包装等都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同时,许多设计师就通过包装色彩设计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企业品牌,如黄色的柯达、绿色的富士、蓝色的诺基亚、红色的可口可乐等,这些色彩成了企业形象的象征和标志。从色彩审美的视角看,包装色彩能够突出商品个性,强化包装的形象冲击力,增加商品包装的艺术感染力,帮助消费者记忆或识别商品。例如,可口可乐饮料就以鲜红的包装带给人深刻的印象,也诱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实践研究也表明,色彩艳丽的商品包装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诱发受众的心理联想和情感活动,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今,包装色彩已成了增加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将包装色彩设计作为包装设计的核心内容进行研究,借标准化、规范化、个性化的色彩包装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为企业赢得更多的顾客群。

3色彩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第2篇:简述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范文

关键词:文化史;内容处理;方法优化;教学创新

受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影响,加之高考很少考查文化史内容,高中历史普遍忽视文化史教学。再加上历史教师自身驾驭这部分知识也有相当的难度,使得文化史教学比较混乱。我们的历史教师大都是在传统的专业知识下培养出来的,与课改的专题教学差异很大。要适应课改首先要求教师打破通史体系,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历史。专业困境的出现,使历史教师难免步入两个极端,要么“穿新鞋走老路”,要么“天马行空”不知所云。具体表现在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自我消化,或者教师指导学生以列表等形式要求学生归纳这块内容众多、繁琐的文化史知识。当然,也有个别多才多艺的历史教师会根据自己喜好开出文化艺术鉴赏课,向学生讲解文艺作品的内容、技巧、特点等。尽管历史教学内容广博庞杂,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需要教师有效处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争取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善于教学取舍,提高教学效果

1.取舍教学目标是前提

教师善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取舍,能反映教学目标的内容多讲,反之少讲或不讲。例如在专题七的第二节近代生物学部分主要介绍了人类起源的几种说法,近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和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对这一内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目标是这样要求的: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了解人类对生命起源认识的基本历程,了解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科学与宗教的区别,了解人类认识不断提高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和表现。由此在授课过程中,人类起源的几种认识,近代生物学的几位代表人物林耐、施旺、哈维、巴斯德和他们每个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略讲,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学习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的作用就可以了。这样就能有效处理这节课中的难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授课压力,使教师有的放矢,控制课堂灵活自如。避免了满堂灌和重点知识不清晰的问题。再如专题二第二节《中国的古代艺术》介绍了古代艺术的五种形式: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按照这一标准音乐、舞蹈可以略讲,书法、绘画、戏曲要重点讲。这样就避免了长篇大论讲非重点,越讲越糊涂的状况。

2.取舍教学重难点是基础

教师善于根据课堂教学重点,难点来区分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有关的,有利于突破难点的多讲,反之则少讲或不讲。例如专题七第四节《向“距离”挑战》。课程标准规定:重点是现代交通工具和信息传递技术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难点是将人类时空观念变化与学生自身生活阅历结合。显然汽车、飞机、计算机和网络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重点内容,再与学生自身生活经历,感受相结合是难点。便可围绕其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可将剩下的那部分感觉困难的知识“电磁波原理”“有线电报与无线电报的区别”等略讲,只要起到帮助学习理解重难点这一中心即可。再如专题八第一节《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其重点是: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出现的历史背景及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和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及艺术价值。难点是:结合丰富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并进而分析其所产生的影响。本节课总体来看以文学为重心,对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便可略讲,使得感觉教学困难的音乐乐曲鉴赏和绘画作品鉴赏难度降低,而以多媒体为载体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则更加便利,拿捏有度,便于分析。

3.取舍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关键

历史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师应该善于根据教学方法进行取舍。当然,这一取舍是相对的,要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确定后,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教学内容的裁剪和选择。例如使用联系现实法,可以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的亲身体验当中去感受文化史的魅力、内涵,并认识到学习文化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对文化史产生乐学、爱学的情绪。例如讲中国的戏曲艺术时,很多学生可能会觉得戏曲太老土,而且他们平时几乎是不欣赏戏曲的,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当今深受大众喜爱的李玉刚的表演来感受到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结合的魅力,进而生发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爱认可,并认识到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继承,与时俱进。再如使用讨论法时,可以选择带有关键性问题的内容,重点突出的组织学生讨论。在印象主义绘画部分可以实施这种方法,学生之前对塞尚和凡?高有一些了解,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更多的作品,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进而归纳总结出印象主义绘画产生的背景这一重点。

教师应该通过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实现学习过程的主动构建。当然,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图片时,要选择那些易制作成图片,并能帮助学生学习重点知识的内容,其他内容可以少用或者不用图片。例如近现代绘画艺术部分,不同时期各种风格的绘画作品和作者可以用大量图片加以展示说明。通过视觉冲击来掌握某一时期绘画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再如使用视听媒体时,则选择那些易于制作、下载或易于借助视听工具表达的内容。在学习近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就可以播放从浪漫主义音乐到摇滚乐这个阶段所有音乐流派的代表曲目,在聆听中发现区别,提高认识,升华知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