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卫行业市场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压缩 安全 智能
1.引言
1.1课题来源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旅游行业的发展。我国城市的垃圾桶压缩收储设施处于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中人中密集、建筑密集的区域不断形成,我们所见的传统的垃圾桶在使用过程中,已暴露出很多缺点,大量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地处理。而很多生活垃圾属于蓬松物,占用空间并不需要很多,且若清洁工人没有及时来收走垃圾,多余的垃圾就从垃圾桶溢出来,非常影响市容的美观。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智能压缩垃圾桶通过自动检测、自动压缩将垃圾压缩成规定尺寸垃圾块,能够减少空间的浪费,便于运输,同时减少了生活垃圾的输出。同时外形美观,能附带广告显示、天气温度测量等其他用途。
1.2解决方案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垃圾桶本身空间较大,但由于大多蓬松物垃圾的堆积出现溢出等不良现象,且垃圾桶占用面积大没有充分利用,不美观等缺陷。同时也缺乏安全保障。智能垃圾桶采用电机式压缩设计,实现垃圾空间立体压缩,将各种蓬松物压缩成块,方便行人投放垃圾,能大大提高垃圾桶利用空间,并易于维护,更加安全可靠。
1.3与普通垃圾桶的差别
智能垃圾桶与普通垃圾桶的差别在于:现在的垃圾桶外形普通,性能单一,占据空间大,不能自动处理桶内垃圾,经常出现大量垃圾溢出垃圾桶的现象,影响环境卫生,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健康。不符合现展要求。智能垃圾桶采用电机式压缩设计,将各种蓬松物压缩成块,能够很容易的处理垃圾和方便行人投放垃圾,有机械设计原理的基础理论,达到具有压缩效果。
1.4创新性与科学性
1)对易拉罐、塑料类垃圾具有压缩功能
2)智能判断桶内垃圾是否装满。
3)具有快捷送出垃圾功能。
4)外形美观,具有广告显示、天气温度测量等功能。
特色:该智能压缩垃圾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实耐用、使用安全卫生、操作容易的优点。根据智能垃圾桶设备的不同型号应用于校园、办公室、旅游区等公共场所。
2.总体设计方案
2.1设计思路
根据现代社会生活快速简便的特点,考虑为防止垃圾暴露在外而影响美观和投放等因素,设计了一种适用于现代生活需要的同时具有安全、便利、美观、环保功能的智能压缩垃圾桶。
此方案设计时考虑的主要问题有:如何设计电机式压缩装置,如何设计正反转装置,如何选择主动能和次动能(能量供应),其投入实践中应该如何维护。
2.2工作原理
电动机正反转促使皮带带动压力杆上下运动从而进行压缩。当垃圾量达到一定时,会自动发送信号给信号接收站,工作人员只须安排人员进行清理即可。
2.3装置结构
智能垃圾桶有以下部分:
1)垃圾桶外壳;2)压缩装置;3)推送装置;4)垃圾机架;5)红外线感应装置。
2.4工作过程
当垃圾桶内的垃圾达到一定高度时,经红外线感应收到信息,传送装置智动使电动机通过一定的转速带动皮带轮运动,皮带轮由两个相同的动轮组成,主动轮通过电动机的运动使其从动轮进行运动。需要说明的是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通过在电动机和档板固定只进行向心运动,从动轮通过自身的运动促使螺杆以中心轴上下旋转运动,而压盖是固定在螺杆的下端,从而达到压缩效果。当压缩的垃圾达到一定高度时,通过红外线感应收到信息,又通过传送装置将该信息发送给工作人员,有利于垃圾的及时处理和方便行人投放生活垃圾,工作人员将垃圾桶适当倾斜,通过其推送装置,将垃圾快捷投入垃圾车中,垃圾桶自动复原,完成垃圾的处理。
3.产品发展前景
目前人们生活中使用的垃圾桶外观普通、样式陈旧,占据空间大,无安全防范功能。社会群体早就期待新的具备压缩功能的垃圾桶的产生。目前市场上迫切的需要一种外观美丽、占空间小、具备安全防范等功能的垃圾桶,而本作品加工简易,操作方便,便于维护,体现了人性化设计,是社会环保的好助手。且产品价格低廉,市场前景开阔。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地位;问题;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房产行业是目前的第三产业,其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占据非常关键的位置。其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元素。为经济的进步带来必须的物质内容,提升群众的居住等环境,改善投资的氛围。房产事业对国家的经济贡献非常高,其有着带动经济进步的力量。在那些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和国度中,该行业的进步带来的利润,在经济体系中的分量非常重,其成为了非常关键的行业。其有非常多的特征,比如价值高,而且有着很多的附加意义,同时会伴随城市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等等的一些特征,使得该行业有着非常多的投资诱惑力。
一、房地产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由于房地产业所提供的房地产品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基础要素,因此可以说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房子,也即离不开房地产;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开展活动也离不开房地产。因而房地产业的发展总要超前于其他产业的发展,房地产的投资开发又会引发对其它许多行业的需求,对相关产业产生程度不同的带动作用。因此可以说,房地产业还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产业。房地产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的某个阶段能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着导向性和带动性作用,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产业,往往这些产业都会成为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房地产业还应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是不相同的,支柱产业是指少数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主导产业着重强调的是产业的带动作用和扩散作用,而支柱产业强调的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和份额。二、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1、地产市场不成熟
土地本身不是商品,在市场经济中它的价格不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所决定,而是地租的资本化,也就是由对土地的投资收益率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现在可供计算地价的方法有“收益还原法”、“成本法”、“比较法”和“剩余法”等等但可靠地运用这些方法的先决条件是地产市场已经成熟,有已经积累的市场统计数据作参数。可是,我国地产市场的“买方市场”还并未真正形成,确定土地的批租价格很大程度上靠“拍脑袋”。有两个问题显得很突出:盲目的高价行为表面看来,地价高的国家总是收益大,其实不然,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地价过高会使房地产业投资或成本上涨,商品房价格上涨又会限制生产和消费这反过来会导致经济萎缩和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因此,盲目性的高地价对经济增长并不利,是一种非理。行政和政策上的需要,竞相压低土地价格,这带来了土地投资的盲目性,实物地租的无谓流失,这种行为暴露的是现行政治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规划脱离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出让城镇土地使用权,其地块的选址、规模、范围和时机的选择,应该是南市场的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政府的供给决定的。但是,现在我国不少地方政府把厂房、住宅、交通、商业区、环卫等预先规划实施好,然后以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居民户来投宿美其名曰“筑巢引凤”,这种做法虽然也有成功的,但是不成功者居多,这说明脱离市场实际需求的盲目“筑巢引凤”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实际上这是产品经济“以产定销”的翻版.政府在这个问胚上的正确做法是只能按照需求决定供给的原则,进行规划协调,才能使房地产市场的供需运行保持一种良性状态。3、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房地产偏重粗放发展,表现为效益增长主要依靠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过度消耗;空间资源鲜被认识,其合理利用和开发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并不丰富,尤其是土地、空间等资源在一些地区形势非常严峻。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并影响其他行业发展的事件屡见不鲜。在房地产下一步的发展中,资源的机会成本及合理利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三、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1、逐步完善相关的金融体系,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房地产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根据我国目前的房地产金融发展现状,应重点做好房地产贷款结构的调整,增加消费贷款比重,并注意防范风险。另外,为解决房地产金融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期限错配问题,资产流动性问题,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业还应着手研究并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实现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将一、二级市场作为一个整体纳入金融大循环,打通房地产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建立和发展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还能有效分散银行贷款风险,提高房地产金融的市场化程度,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向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转轨,提高整个房地产金融的效率。
2、防范房地产泡沫
加强房地产价格监测,预防限制房地产投机和炒作。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加强和完善宏观监测体系通过对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及时归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场运行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定期市场分析报告,合理引导市场,为政府宏观决策做好参谋。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机制。各级政府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区域性强和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加强对当地房地产市场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研究,科学设立符合当地房地产市场规律的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和主要指标的量化区间,有计划地建立符合自己城市特点的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防范房地产泡沫。
加强风险识别管控,持续有效保证市场需求
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房地产业企业的发展规律,顺应形势变化,提升应对市场危机的能力。虽然目前房地产业有所回升,但一些房地产企业资金还不足还不能满足大规模的投资性需求。社会要想保持房地产业的全面复苏,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要降低住房的价格是根本任务。要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一方面要调节人民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公共财政补贴力度,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住房价格就要降低房地产业的垄断程度,降低成本,加强资金的管控。通过信息系统建立有效的多模式跨行业的资金监控体系。
4、确保宏观政策有效稳定,促进房地产价格水平的科学合理宏观政策的出台,旨在有效的调控房地产市场,令其经济波动幅度良好降低,处于受控、可行、合理、规范的状态,对长远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保障作用,确保房地产经济的健康长远,因此,应全面支持。而对于失控管理以及调节不当的宏观政策,则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快速的制止以及良好的更新、纠正。再者,我国出台的房地产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应确保尽可能的稳定,预防各类重大策略的突然变更,进而有利于各个房地产企业优化制定战略目标、长期发展策略,降低决策管理、实践经营的盲目性,发展经营的投机性以及短期性。房地产价格产生变化通常会引起一系列的连续反应,导致显著的经济波动。对于该类状况,我国宏观调控策略应着力于经济发展大局,科学正确的研究、合理的区别对待,做好严格、全面、有效的房地产宏观管理。
结束语
只要我们有正确认识和必要估计,既要看到有利的条件,又要看到困难的严重性,不消极等待,不断创新,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使我国的房地产业不断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 章忠.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1)。(20)
2010年是兵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2010年的经济发展工作,对全面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会议在对2010年的经济工作具体安排中,呈现出5大看点。
看点一:农业由“数量增长”向“效益增长”转型
新疆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大区,兵团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就更为严重。面对水资源制约日益增强的实际,就必须调整农业结构,推进高标准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基地建设。
在此次会议上,兵团党委提出了“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形成优势、体现特色”的总要求,将继续落实“减棉、稳粮、增畜、增果”方针,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兵团党委提出要逐步实现从注重产量和规模为主的数量增长型农业向注重品质和效率为主的效益增长型农业转变,这一要求和与会同志的想法不谋而合。
农三师政委杨福林表示,兵团再不能走单纯追求农产品数量的老路子了。比如减棉,要把风险棉区、低产棉田坚决地、毫不犹豫地减掉,要继续保持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的优势,把适宜棉花种植地区的棉花种得更好,让其产生更好的效益。
按照“减棉、稳粮、增畜、增果”的方针,兵团党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2010年农业的要求和目标。
2010年,兵团将加强优质棉花基地建设,加快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稳定产量、节本增效,提高棉花品质及市场竞争力。计划安排棉花种植680万亩,产量110万吨。
社稷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涉及国家至高利益。兵团将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特别是适当增加适合深加工的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2010年计划种植粮食400万亩,产量170万吨。
新疆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具备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近年来,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畜牧养殖已在兵团一些团场建立。兵团将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努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争取2010年牲畜存栏630万头(只),肉类总产30万吨。
2010年,兵团围绕龙头企业和市场需求,加快发展优质特色果蔬园艺业,继续巩固番茄等工业加工原料基地建设,重点加大南疆、东疆150万亩优质红枣以及北疆、东疆鲜食和酿酒葡萄基地建设。种植加工番茄65万亩,产量450万吨;新增果园50万亩,产量115万吨。
看点二:加快“两化”推进进度
走出一条使兵团传统农业迅速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路子,这是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延长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迅速闯出一条面向国内外高端市场、进行商品化大生产的路子。还要探索一条使兵团丰富的农业资源有序转化为资本、进入市场、以解决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路子。
为此,兵团党委提出要以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依托,加快农业产业化“6221工程”建设。2010年,兵团将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目标,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特色林果、特色畜产品、特色农作物精深加工,并形成区域特色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依托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优势,兵团将加快做大做强棉纺产业,积极推进以石河子、阿拉尔为中心的纺织基地建设,加大力度支持由纺纱向织布、染整、家纺、服装等链条延伸。同时,兵团还将不断提高大麦、土豆淀粉、香精香料、啤酒花、红枣等特色农产品加工能力。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兵团还制定了2010年的发展计划,从以下数据可见一斑:番茄制品产能达到130万吨,增长18%;食用植物油产能35万吨,增长17%;牛、羊、猪屠宰分割能力分别达到10万、300万和200万头(只);新增纺锭100万锭左右,总能力超过300万锭。
2010年,兵团将重点实施好天业集团二期40万吨聚氯乙烯、锦疆化工52万吨尿素、鸿基焦化煤气综合利用、伊力特煤化工95万吨焦炭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聚氯乙烯115万吨、烧碱88万吨、煤炭1350万吨、焦炭200万吨(其中机焦160万吨)、电力装机307万千瓦、水泥1400万吨、新增尿素21万吨的生产能力,预计主要工业产品产能最低增幅12%,最高达71%。
看点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稳定国外、拓展国内、巩固疆内”的思路,围绕国家、自治区和兵团的保障性住房、铁路、公路、水利、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兵团将进一步优化建筑业市场布局,促进建筑业平稳较快发展。
兵团还将加强建筑行业管理,培育和扶持兵团建工集团、农一师塔里木、农七师北方等优势企业,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不断提高兵团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这次会议指出,要充分利用兵团和地方的各类资源,放手发展各种所有制、各种类型的商业服务业、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外经外贸等等。要紧紧围绕服务工农业生产和职工群众生活,推进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完善农资供应及农产品购销体系。充分利用国家提高出口退税和兵团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并努力扩大兵团工业品、农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出口,重点组织好番茄酱、干鲜果、蔬菜、畜产品、水泥、焦炭、聚氯乙烯、烧碱等特色自产品出口,进一步增强外贸对兵团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010年,兵团力争自产品出口增长30%以上。继续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政策,加强对辖区内重要生活用品、农资市场的监测、管理与调控。引导和支持职工群众自主创业,积极发展运输服务、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社区服务等行业。
这次会议强调,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就业、搞活团场、增强兵团活力的重大方略,切实抓紧抓好。
看点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兵团的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只有扩大投资,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投入,才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才能使整个基础设施上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平台。”农一师政委吴慧泉在分组讨论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事实上,在本次会议上,兵团党委对基础设施建设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兵团党委提出,要改善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先行。
兵团将继续完善和建成垦区主干线公路和通营通连公路,提升改造部分干线路段,加强兵团国边防公路建设;积极配合自治区铁路建设;完成石河子支线机场迁建,加快建设航空维稳应急体系。
按照垦区统筹、突出重点、集聚发展、中心带动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兵团将加强城镇规划工作,加快城镇道路、供水、排水、环卫、热力、电力、信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保证基础设施安全正常运营制度,提高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结合“百连示范、千连整治”活动,将积极推进团场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团场环境质量;切实做好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依托交通枢纽师(市)、重点城镇、重要商品集散地、工业园区和口岸,加快物流仓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看点五:继续办好“十件实事”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12月21日下午,在分组讨论时,各组代表发言时都深刻阐释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的阐释也引起了其他与会代表的共鸣。
2010年,兵团党委仍坚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向前发展。兵团将继续坚持将有限的财力物力向基层倾斜,不断改善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兵团事业凝聚力向心力。全年计划投资57亿元,继续做好以改善职工住房、道路、饮水、医疗、文化娱乐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十件实事”,重点建设8万户保障性住房、1250公里通连公路、200个连队卫生室、200个连队综合活动室、15个团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50个团场科普画廊、86万名居民健康档案、100个连队有线电视网、14个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15个团场公共幼儿园和8个重点团场养老机构。
[关键词] 第三产业城市化关系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豫鲁冀三省交界处,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市,现辖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和华龙区五县一区,84个乡(镇、办事处),2986个行政村,总面积41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1万亩,总人口358万。近几年来,为振兴城市经济,濮阳市以工业作为重头戏,强调“以工兴市、以工强市”。濮阳市建市时间短,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城镇化水平低是影响濮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推进区域经济总量增长、新兴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发挥重要的拉动作用。要加快城市化进程,除了需要发展工业外,还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可以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反之,则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目前,在河南濮阳市,第三产业的缓慢发展延缓了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同时,滞后的城市化水平也越来越严重地限制了第三产业的成长空间。
一、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1.第三产业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1)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与第一、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具有更高的就业弹性,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渠道。据测算,我国第二产业增加一个就业岗位需要投入7万元,而第三产业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只需要投入2万元。就吸纳劳动力而言,第三产业的投资效益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大量劳动密集型行业都集中在第三产业,它们的充分发展,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优化产业结构。
(2)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实现城市经济聚集效益的保证。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聚集效益,即劳动与资本的聚集引起分工深化、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带来收益的提高,或资源共享带来生产成本的下降。城市聚集效益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的。交通、通讯及商业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大机器工业生产分工带来的原料、产品市场问题,以利于生产聚集和城市聚集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公共事业等生产生活服务业发展为资本的不断扩张、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的发展保证城市经济的发展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社会公共服务业的发展,则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因此,发展第三产业是城市经济实现劳动力聚集的重要途径。
(3)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激发了城市外部经济效应。城市的外部经济效应相当部分源于城市第三产业:较高的教育水平和良好的卫生条件,使城市劳动力具有较高素质;发达的市场体系、完备齐全的公用事业服务系统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输及交易成本;密集的信息和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使企业往往无需支付成本而坐享其成。城市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外部经济效应就越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就越高。
(4)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扩散效应。交通运输、通讯服务业的发展,金融及各种要素市场的发育,是生产从城市向边缘地带转移的前提。第三产业越发达,城市经济的扩散范围越大。另外,第三产业是个行业涵盖范围大、技术层面广的产业,只要具备一定的人口聚集与市场需求条件,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某一层次的第三产业发展起来。因此,在资金、技术不足的条件下,虽然难以迅速发展第二产业,但可以通过第三产业特别是传统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化。
2.城市化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基础。
(1)城市化的发展可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开发、餐饮、娱乐、体育卫生、教育、旅游等都是第三产业的范畴,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相反,农村较大程度上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使得相应的第三产业的消费在农村受到很大的限制。
(2)城市化的发展可以为第三产业提供大量的劳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为进入城镇的农民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多数人进入传统的第三产业,也就是各种服务行业,如家政、餐饮、环卫、商业等,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和消费水平。
(3)城市化的发展可以促进第三产业中新兴部门的发展。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特别是一些新兴部门如:金融、电讯、信息等,依赖于城市人口的规模大小,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产生的聚集效应可以形成城市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大量事实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城市化发展进度呈正相关关系,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和产值比重与城市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由于濮阳市城市化水平低,缺乏第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口规模,所以使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二、濮阳市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近几年来,濮阳市的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但城市化水平还是较低,严重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2000年人口普查时城镇人口达75.7万人,城镇化率为21.93%;2001年全市城镇人口为80.9万人,城镇化率为23.09%,比上年上升1.16个百分点;2002年全市城镇人口为85.5万人,城镇化率为24.26%,比上年上升1.17个百分点;2003年城镇人口为90.9万人,城镇化率为25.63%,较上年上升1.37个百分点;2004年全市城镇人口为96.9万人,城镇化率为27.27%,比上年上升1.64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这是因为,除了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外,在城镇化过程中,一部分近郊的农村地域划入城镇地域,农村人口的户籍转为城镇户籍;并且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的进入城镇务工经商成为城镇居民或常住人口。
2004年濮阳市城镇化率为27.27%,但和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2004年全省城市化水平为28.9%,全国城市化水平为41.8%,与此相比濮阳市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城市化水平低意味着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农村生活有很强的自给自足性质,低收入决定了农民的低消费,而过低的消费水平和农业对劳动力的束缚使得区域的经济水平缺乏强有力的促进和拉动力量。
2.第三产业起点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濮阳市第三产业起点低,1983年,第三产业在GDP中占到21.3%,1983年~1995年之间,一直徘徊在21%~22%之间,从1996年才开始逐步缓慢增长,到2000年开始徘徊不前,至2004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反而呈下降趋势。
第三产业起点低,发展速度慢不仅影响第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第一产业的发展,使工业富余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难以实现,工业现代化以致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难以实现。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特别是消费的种类、规模和质量不适应社会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变化的需要,不能对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3.第三产业行业发展不平衡。濮阳市服务业整体上发展滞后,部分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发展极不平衡,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其主要原因:一是第二产业不够发达,国民经济的商品化程度偏低;二是发展第三产业偏重传统行业。
4.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由于第三产业中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特别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新型产业,行业垄断,限制其他经营者进入的现象比较普遍,人为地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一部分潜在的第三产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比如,金融业、保险证券业、电讯业、铁路运输、信息媒体,还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的状态,由此形成的服务供给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社会需求,从而影响这些行业的发展,使全市的服务供给不能适应居民的需求。
三、濮阳市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实现城市化水平提升。濮阳市2004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是60.7%,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只有18.1%。如何把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来实现农业现代化,以此来提升城市化水平。这是一个艰难的课题。加速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和商品化,实现农产品加工、运输、储藏、销售等产后服务的集约化,必定有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去。这些从农业生产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将转向何处?一是转向城市。二是就近转向当地的城镇,而不管是转向城市,还是转向当地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都必须依靠大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来消化吸纳,而第三产业吸收的劳动力比工业多。因此,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既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办法,也是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实现城市化水平提升的最有效途径。
2.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城乡劳动力自由流通。城乡劳动力的自由转移是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第三产业与城市化良性互促关系形成的基本经济条件。目前,随着城市粮食购销、劳动用工、户籍管理等体制的相继改革及房地产市场的开放,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条件日益成熟,转移的障碍日益减少。但是,在子女就学、择业等方面政策还存在城乡差别,这类政策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具有排斥性,在相当程度上继续使城乡隔离,阻止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此抑制第三产业的发展。它不仅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提高了城市新兴部门的发展成本,抑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摒弃歧视性的就业政策,开放城乡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要素在城乡间、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对于形成城市化与第三产业间的相互促进关系是很重要的。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劳动力转移的质量。一是加快县城、中心镇建设,增强县城人口集聚能力和经济实力,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增强城市经济扩散效益。二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快农民工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引导性、技能性系统培训,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质量。三是抓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和引导,降低劳动力外出务工成本,健全农民工维权体系,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四是让农民工市民化,培养农民工市民意识,并逐步取消身份、居住以及就业的限制与歧视,给与农民工充分自由竞争的权利,同时建立有效的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工受到与其他市民相同的待遇。
4.加快中心城区的发展,从形式城市化向内涵型城市化转变。内涵型城市要求人口、资本、资源、市场的聚集效应充足,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充足。形式城市化只是借助行政手段实施,在注重城镇数量增长的同时,却无法同期提高城镇化水平,农业人口比重仍偏高,这就必然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损害了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因此,一是完善城市软硬设施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二是进行城市产业重组,如发展产业集群、设置产品专业市场等,通过产业结构转换争取新的经济优势,使之更好地发挥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三是做好新城区的扩展工作,充分挖掘其拓展潜力。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生态本质上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绿色科技是打造幸福生活的平台。 生活在城市里,面对高楼林立,汽车排放的尾气,我们都向往空气清新、海水清澈、蓝天高远......。周末能到大自然里去沐浴阳光,到森林里去呼吸新鲜空气,到海边去放松心情,把家变成海滩、变成森林,常年温度适宜、空气清新、没有污染,这就是理想的生态环境。
生态人居是基于发展的理念,在特定条件下,以尊重自然、依托经济、培育社会为前提,既满足人类栖居生活的基本需求,又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居环境空间体系。生态健康人居是以家居、社区、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是人类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景观建筑学等多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建造一个满足人类居住的舒适室内环境和安全、便捷、自然、和谐的住区环境。不仅包括适合的温湿度、通风换气效率、噪音、自然光、空气品质等物理性能,而且包括空间布局、环境质量、建筑文化、空间利用、使用材料及社区文化等因素,最终目标也是节约能源,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创造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
提高住宅品质就是要满足居住者起居生活行为和身心健康的舒适度要求,概括为舒
适、节能、环保、实用四要素。而住宅的舒适性应包括居住者行为、身体、精神感受三
个方面:
行为感受主要体现在规划结构与室内功能空间的合理性、出行方便的程度和社区管理与配套服务。小区规划用地配置合理,空间层次清楚,恰当布置活动、交往空间等。居住平面功能要求室内功能空间配置完善、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交通组织流畅、设施配置符合日常行为规律等等。道路与交通系统构架清晰、分级明确,处理好人行与车行关系,减少人车相互干扰,配置适宜的不同车辆停放位置,出入口设置方便出行,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无障碍措施等。
身体感受主要体现在住宅及住区环境的物理性能方面,包括空气环境、热环境、水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绿化环境及环境卫生等。世界卫生组织对住宅的舒适度提出了15项标准,其目的是使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人们健康的生活。
精神感受主要体现在建筑风格与色彩、环境景观的自然与协调性及社区的人性化管理等。建筑造型应融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于一体,既有现代艺术效果,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住宅建筑应具有个性和识别性,建筑尺度比例适宜,统一中有一定变化。住区环境应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历史、文化渊源,做到人、自然、建筑的和谐,力求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与地域特征的环境空间。
住宅节能直接关系到住宅舒适度和经济性。不管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还是从住宅品质要求的角度,住宅节能都是一项紧迫的工作。节能住宅具有四大优势:运营成本低、室内环境好、市场前景广、环保指数高。在节能标准等行业标准方面,最好能够一步到位,例如直接达到国家规定的四级节能标准,既达到节能率75%。
居住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和住区环境。保证居住环境质量在住区的选址、材料选用、环卫设施配置等方面综合考虑。住宅的选址应不影响环境,规划布局有利通风。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的外加剂和装修材料。利用清洁能源及自然能源、水资源的再利用,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处理与利用等,减少对居住环境的负面影响。
住宅的实用性包括可支付能力、适应性、耐久性等。可支付能力主要体现在房屋的总价和日常运行成本,户型面积起重要的决定因素。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室内空间的灵活性和可改性,满足长期居住的更新和重复使用要求。提高住宅的耐久性除选用性能优良的部品、部件外,要充分考虑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配套化,提高部品的可更换性。
提升住宅品质从规划、设计、施工、建造和使用、管理多个角度入手。
从规划来说,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辅助对日照、通风等方面的规划设计。通过模拟就可以得到一些比较接近真实的效果,规划模拟的日照分析图、风速图和空气龄图,也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规划阶段一定要着眼于降低居民的交通出行成本。对于小区内的交通规划设计,应充分满足汽车时代的特点,对车库、停车位、进出通道进行合理规划。
从建筑设计来说,现在主要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现在窗墙比很大,门窗比墙体要贵,但是再好的门窗,传热系数往往比墙体大很多,所以在满足采光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减小窗墙比是最有利的措施,同时有利于降低建造成本。住宅的隔声性能有很多指标,如窗户的隔声,邻间外墙隔声,楼板隔声,还有分户墙的隔声也非常重要。
从结构设计来说,按照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考虑,国家规范规定每个城市抗震等级是多少,现在往往都是达到规范就算了,从节能减排角度,适当提高抗震性能,抗震设防标准,用钢量、水泥强度、混凝土强度稍微提高一点,遇到地震的侵害,抗震性能可以提高。提高住宅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延长住房寿命是最大的节约。
从设备设施的配置来看,在节能减排时代,应该怎么样来提高性能。现在住宅设备设施配置往往是不匹配的。一套房子供热水的管道很长,要放很多的凉水,热水才能到,这不符合节水的要求。象这种情况应该用太阳能热水器,或者用电热水器,就近供热水比较好。
还有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可再生能源,我国太阳能资源很丰富,除了底层和多层住宅可以用,高层住宅很多也可以用,高层住宅屋里面积比较小,有的可以挂在阳台上。主要是把它跟建筑结合好,做到跟建筑一体化,这就需要在设计阶段考虑周全。
从建筑施工角度来说,在节能减排要求前提下,如何提高住宅的品质,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建筑的质量通病虽然得到一定程度克服,但问题还很多,包括混凝土开裂问题、屋顶漏雨问题,还有厨房和卫生间地面漏水。而地下室的防水,国家要求耐久性要达到50年,实用时很难达到要求年限,如果认真按照规范来操作还是可以延长使用年限的。另外外墙外保温空鼓、脱落也是难以克服的质量通病。外墙保温做不好的话,就形成一种所谓的三明治墙体,基层很硬,外面贴瓷砖也很硬,当中有一层很软的保温层,如果做不到位的话,外墙装饰面层时有脱落。在施工过程中一定按照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避免面层脱落。
从室外景观环境建设来看,如何在节能减排前提下提高住宅品质。在景观环境建设当中,我们提倡要尽量保留建设场地原有树木,减少大树移栽,所有绿化应该以本地植物为主。既节省成本也有利于小区环境的改善。室外环境应该有非常好的景观设计,较多的绿化,活动场地应该完善。
物业管理方面,无论是治安、卫生还是景观绿地的养护都应该做到位。至于智能化管理,无论是楼宇对讲系统、红外监测系统都应该是必备措施。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现代旅游业特征;生产者服务增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能级提升势在必行。近几年,我国政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其政策导向不断强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正在对产业经济的诸多部门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影响,旅游业同样面临着这一不可回避的形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的关系,探讨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要素特征以及新的增长态势。
一、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系
现代服务业是我们国内的提法,先后在党的报告和政府文件中正式使用,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中也没有确认现代服务业的界定范围。提出“现代服务业”这一概念,有着特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实质上反映的是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对于服务业发展的一种新认识。一般认为,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的特点。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划分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又称战略业[1]。也有人认为,现代服务业主要是生产业,即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其可包括金融业、保险业、房产业、经纪业、广告业、律师业、租赁业、通讯业、物流业、咨询业、会展业、后勤业等众多行业[2]。根据以上界定,旅游业是否属于现代服务业是有争议的。有的认为,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和知识性含量较少,受信息革命的影响,部分行业采用了一些信息网络技术,但从总体上看,旅游业并不具备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其次,旅游业发展成为大众性的产业,至少是19世纪中下叶,并不算新兴产业,应该属于传统服务业。有的认为,旅游业是一项综合产业,它涉及的行业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依托现代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发展起来的,如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等,应该属于向社会提供高层次、高知识产品的现代服务业。同时,旅游业也属于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活动的组织和进行,高度依赖信息源和信息流,特别适合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因此,是符合现代服务业特征的。
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需要作深入的辨析。
首先,旅游业从属于服务业,一直都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众所周知的。如同服务业的产生与发展是有历史阶段一样,旅游业在形成期就是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于一体的相互关联的传统产业集群。旅游产业的部门(行业)结构中最基本的构成形式,包括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行社和休闲娱乐等部门,显然应该归之于服务业中比较初级的生活服务业。随着半个世纪以来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进入到成长期,一方面,旅游业的原有基础部门需要得到现代化的改造和提升,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传统的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面临着现代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以及高科技和信息化的洗礼,有一个逐步转型的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后期的产业延伸和扩展,现代企业制度的普及和生产职能外包,旅游业的服务对象也扩大到了生产者,出现了许多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节事旅游、拓展培训旅游和旅游咨询、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信息服务等新兴业态。因此,旅游业不能简单和笼统地划归为传统服务业或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是依附着服务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样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必须进行动态分析。
其次,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除了传统的核心业态之外,旅游业是众多相关产业交叉重叠的行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关联度很高,如需要通讯、电力、金融、保险、物流、中介、设备、环卫、地产等产业部门为其提供生产资料和要素服务。尤其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旅游业更是受到生产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创意服务业的明显影响,出现了产业融合的趋势。产业融合是在工业经济时代高度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原来形成的产业固定化边界进行一定程度调整的结果[3]。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导致产业之间更多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产业融合必然引致旅游业内部结构向更高层次升级,优先发展生产者服务,从而真正纳入现代服务业体系。
旅游业正处在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化的过程中,目前,旅游业总体上依然包含了传统服务业的内容和现代服务业的元素,有着显著的二元结构特征,即当先发的或传统的产业部门还在发展的时候,后发的或现代的产业部门就出现并发展了。以发展的眼光看,旅游业的现代服务业特征会愈益凸显,旅游业部分或整体转型升级为现代服务业的趋势还将进一步显化。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精心培育和加快发展现代旅游服务业。
二、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动因与要素特征
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需求。旅游业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产业,在中国是与改革开放伴生的。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可支配时间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加上旅游交通、通讯工具的革命,大众旅游得以兴起,这是旅游业成为一个新的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增长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旅游业继续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扶持,成为世界经济中颇具生机和活力的强劲产业。旅游业从面向大众的生活服务业向新兴的生产服务业转变,是社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因为只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才会将其运营活动的一部分职能外化,从而导致诸如会展旅游、奖励旅游的兴起。现代旅游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商务活动(公务活动)的功能强化与职能外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是“服务内部化”向“服务外部化”转变的结果。因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利用现代旅游服务业来完成这些职能,在效益和成本上能优于企业或社会组织自身来完成。其次,服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又从市场的角度提出了对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要求。现阶段旅游者的经济实力与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享受型
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倾向非常明显,因此,如何及时向旅游消费者提供快捷、方便、灵活、周到、健康、舒适的高技术含量和高知识含量的旅游服务,便成了传统旅游服务业升级换代的市场驱动力。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特别有利于对偏重生活服务业的旅游业传统供给方式的改变,无论是以设备为基础的旅游服务,如自动查询和预订系统、分时度假交换系统、旅游电子商务;或以人为基础的旅游服务,如导游服务、饭店服务、餐饮服务、旅游交通服务等;还是作用于人的有形服务,如旅游接待服务、登记和结账服务等;作用于物的有形服务,如饭店的行李寄存服务、洗衣服务等;作用于人的无形服务,如旅游信息服务、旅游教育服务等;作用于物的无形服务,如旅游保险和贷款服务、旅游汇兑支付服务等,无不渗透着现代新理念、新技术和新运营方式的改造和影响,这是提升传统旅游服务业素质的必然途径。
现代旅游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新生事物,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综括现代旅游服务业的要素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增值性
由于现代旅游服务业同样具有高技术性、高知识性和高人力资本等现代服务业要素,因此决定了在同样的产出水平下,无形智力投入较高而有形资产投入较少,其增值途径除了直接创造价值外,还有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益、增加无形资产等间接途径和作用。如现代企业的一些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使旅游业为生产者提供第三方会展、商务等专业服务成为可能,从而形成某种经营功能的规模化效应,促使企业经营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又如旅游规划或策划、旅游咨询和信息服务,可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创造可观的价值。再如会展的策划和营销、旅游广告的宣传运作,致使企业的品牌声誉和社会形象得到明显改善,无形资产的价值也就随之上升。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服务半径大于传统旅游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更为广泛和显著,因此,具有更高的增值性和附加值。
2.高层次性
如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服务业是产业经济高度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的优化升级。现代旅游服务业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旅游业内部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不可否认,旅游业从一开始就是以普通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属于技术含量比较低端的生活服务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旅游业总体上不断趋向高端化,然而,传统的服务业态毕竟长期占主导地位,旅游业内部存在着明显的低质结构,亟待调整改变。以生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和高度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如会展、奖励、商务旅游的高端性是毋庸置疑的,以此为契机,现代旅游服务业自然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现代旅游服务业的高层次性还表现在服务对象转而成为生产者主体,如企业和社会缉织职能外包的旅游消费者,无论是会展和奖励旅游者还是其他商务旅游者,在中国都是极具成长性的高端市场主体。
3.高功能性
如果说工业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产出经济”,那么,服务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则是“功能经济”。因此,相比较而言,服务业更注重服务功能或效用而不是物质数量。现代服务业的作用更是表现为其在为现代经济和社会活动服务中的特定功能。如会展旅游、奖励和培训旅游等,应是企业的内部职能,现在却可以委托旅行社或专门的会展公司来做,独立为一种专门的服务业。随着某种经济或社会活动中某项局部功能的需求不断扩大,使得专业化运作的成本优势和规模效应得以体现时,该功能就会从营运主体中分离出来,形成专业的服务机构,为需要该功能的营运主体提供服务。以会展、奖励旅游为主的现代旅游服务业即具有这样的专业分工带来的强化功能,体现为生产者服务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很大效用,使企业或社会组织越来越对其产生一定的专业依赖性。
4.高技术性
现代服务业是依托高科技和信息化发展起来的,同样,现代旅游服务业也是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支撑的,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对旅游产业的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信息是旅游产业的血脉。”[4]如旅游活动的组织和进行,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本质是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合及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业是信息资源密集型和信息技术依赖型产业。一方面,现代旅游服务业是由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催生的,如会展、商务旅游等,另一方面,信息和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旅游服务业态,如旅游饭店的现代化设施和网络预订系统、旅行社现代管理运营流程、旅游景区或主题公园开发建设的高科技项目等。其次,高技术性还反映在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得以广泛运用,推动了旅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与现代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5.高知识性
现代旅游服务业同样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起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更需要高人力资本的投入。这是因为对现代旅游服务业所发挥的特有功能只有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经营管理者才能有所认识,同时,企业的一部分内部职能之所以会进行外包,除了降低经营成本之外,就是因为这些职能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胜任。现代旅游服务业强调的就是服务的知识含量和文化体验,这已贯彻到整个旅游活动的前、中、后各阶段。如对旅游网站和咨询服务或导游服务的评估,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能否提供高知识含量的服务。至于为生产者服务的会展旅游、奖励旅游或商务旅游更是知识和智力密集的高端服务产品,是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现代旅游服务业的新增长点
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高端生产力正在积聚,新的业务增长点逐渐形成,出现了旅游产业高度化发展、融合化发展、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就是代表生产业的旅游新业态的兴起。
1.会展旅游
会展产业起源于欧洲与北美,如今已毫无疑问地成为最具活力的全球性产业之一。尽管我国会展业只是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出现,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申办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界博览会成功之后,我国会展业更以年平均20%的增幅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会展旅游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是由于会展活动的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会展旅游是以会议和展览为目的的旅游,属于公务或商务旅游的范畴,这是典型的为生产者服务的被用作进一步生产的中间服务。在中国,会展旅游是新兴服务业,一些大型旅行社或旅游企业已从原来主要为市场终端旅游消费者服务,转向中间服务的会展旅游业务,纷纷成立专门的旅游会展公司。连最大的旅游网络商携程有限公司也在传统的机票、酒店、度假业务之
外,新增了集团服务。上海最近还专门成立了旅游会展推广中心,以争取更多的国际会展。所有这些都说明,会展旅游正在成为我国旅游新业态。
2.奖励旅游
奖励旅游是从广义的会展旅游中脱颖而出的专项生产。它肇始于国外发达国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界和旅游界的青睐和重视。奖励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高级产品形式,也是服务经济与生产业日益成熟的表现。奖励旅游的对象不是家庭或个体消费者,而是现代企业的集体生产者,因此它属于生产或生产者服务范畴。它不同于最终消费,而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从而产生新的使用价值。奖励旅游作为“生产性”旅游,由企业或其他组织出资购买,经常是一种豪华的、由旅行社全部代办的综合包价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介入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而拓展的新业务,有其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随着不少大型外资企业纷纷涌人,奖励旅游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现今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和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也开始以奖励旅游的方式来作为对员工的激励和褒奖,因此,开展奖励旅游业务的旅游企业和专业公司越来越多。但我国奖励旅游还只是初露端倪,作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走向仍需要大力扶植[5]
3.商务旅游
是指有别于会展奖励旅游的一般商务旅游活动,是建立在商务活动基础上的以专业人士为主的一种具有工作性质的专项旅游形式。商务旅游成本由公司而非个人支付,因此,它仍然属于生产者服务范畴。商务旅游客户具有逗留时间长、往来频繁、消费水平高等特点,相对大众旅游属于高端旅游客户群体。由于现代商务活动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专业知识密集,旅游企业要向商务目标客户提供系统的全方位服务,不仅含有传统旅游服务内容,如交通、住宿、餐饮、导游等,还包括咨询、设计、管理等更多更全面的增值服务,特别是融入电子商务技术,一系列商务流程都能通过网络业务方式来实现。以最大限度满足商务旅游的企业或组织的个性化要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专业旅游产品。近年来,中国国际旅行社、康辉国际旅行社、锦江国际集团先后与美国著名旅游集团运通、罗森布鲁斯、英国bti合作,借鉴国外较成熟的商务旅游运作方法和模式,开辟我国极具成长性的商务旅游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商务旅行及相关费用高达103亿美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动日益增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商务旅游必将有更大的发展。此外,为社会组织或政府部门的公务差旅提供专业化管理,也是商务旅游业务发展的趋势之一。
4.节事旅游
在国际旅游研究中,节事活动专指以各种节日和盛事的庆祝和举办为核心吸引力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节事旅游大多属于政府或社会服务性质,如国际旅游节、国际艺术节、传统节假日庆典、重大体育比赛等。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同企业化运作和生产者服务有关,或者说是对生产者服务的一个有效的必要的补充。与常规旅游活动相比,节事活动吸引旅游者为某一观看或庆祝目的从各地短时间内聚集到旅游目的地,具有旅游团体规模大、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等特点,使得举办活动的城市或地区旅游设施和文化场所的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产业联动效应十分明显,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开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地方和民族节事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很多旅游者。随着杭州休闲博览会、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我国节事旅游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5.咨询旅游
咨询旅游是指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旅游项目规划、策划和设计类的创意产业。它是为了满足企业与社会组织职能外包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性生产者服务。当前,旅游经济正在成为公认的注意力经济、形象力经济和创造力经济。加快和全面提升中国旅游的规划与策划水平,已成为中国建设旅游强国、实现中国旅游业新的跨越的当务之急。旅游业历来被称为“点子”产业、“注意力”产业和“创新”产业。特别是在新经济时代,过去偏重以资源、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投入为主的旅游业,现在知识、智力、管理、创新、品牌等无形资产开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胜负存亡。旅游业越来越需要以智力来贯穿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开发、运营、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随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旅游景区的加快建设,以文化创意见长的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组织,纷纷成立专门的旅游规划发展研究中心或旅游咨询公司,承接大量全国各地的旅游发展规划或策划。旅游咨询业作为现代旅游服务业中的新增长点,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德芳.访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研究组组长胡启恒[n].科技日报,2004—06—29.
[2]晁钢令.服务产业与现代服务业[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9.
[3]周振华.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5.189.
——综合实力重返百强。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86位、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97位、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第15位、全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第67位、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84位。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亿元,增长7.5%;财政总收入48亿元,增长8.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9亿元,增长8%;税收占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1%,继续保持较高质量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推进。制定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6”行动方案,成为全省示范。“一块布”“一粒米”“一条鱼”的故事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盘活处置困难企业40多家,降低企业成本4.5亿元,房地产去化周期降至6个月,“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成效。“农业+”方兴未艾,新增富硒农产品基地45万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放管服”、投融资、综合行政执法等一批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成功举办“沔阳智造”上海高峰论坛,恒天嘉华、神雾科技入选全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18家企业成为行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全市税收超2000万元工业企业发展到26家,一批新的增长点加快形成。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2%。旅游业呈跨越发展态势,开工建设项目19个,旅游收入增幅超过20%。
——城市格局显著提升。武汉-仙桃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汉江仙桃港开港通航,江汉平原货运铁路即将试运行,沪渝高速排湖互通建成通车。500千伏仙桃变电站、华润仙桃电厂加快建设。全省县市第一家保税物流中心竣工验收。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蓬勃开展,“开放开明、尚德尚进”的城市精神深入人心。
——环境治理成效明显。高标准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即将投入运行。PM10、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明显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9%。落实市、镇、村三级河湖长1667人,实现河流巡查管护全覆盖,工作经验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启动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中央环保组督察反馈问题得到有力整改。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深入推进脱贫攻坚,17个重点贫困村、2.1万贫困人口脱贫出列,1702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新一水厂并网试运行,第四水厂投入运营,惠及8个镇(场)50万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达到28993元、16699元,均增长8%。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扩投资增后劲。有效投资持续扩大。预计全年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亿元,增长16%,增幅继续领跑全省。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81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47%。入库PPP项目7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汉江综合整治、南部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获评全省PPP项目建设示范市。争取各类专项资金49亿元,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逆势升温。全市新签约引进项目14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8个,引进香港波顿香精香料、东方日升、精美汽车、百合医疗、日本JCU、台湾惠亚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举办2017小米手机核心供应商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一大批知名客商齐聚仙桃,仙桃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沔商总会第三次会长会议成功召开,一大批沔商回乡投资兴业。项目建设提质加速。全市新开工项目129个,竣工项目61个。六丰铝轮毂、精美汽车、天瑞环保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中骏森驰、荣成环保、富士和四期、健鼎二期等一批项目投产发力。
二是壮产业强支撑。工业底盘更加坚实。预计全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1260亿元,增长12%;工业增加值增长8%。五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97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7%。其中,食品产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有机、休闲健康食品,转型升级迈入快车道。非织造布产业提档升级,恒天嘉华高端制品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新发塑料等标杆企业引领行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龙头地位更加稳固。汽车零部件产业入选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摩擦一号全面投产,中骏森驰、富士和等企业新上智能生产线,产能持续提升。服装产业加快发展,毛嘴正着力打造“中国女裤之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速升级,产值增幅超过20%,新蓝天新上10万吨硅烷密封胶项目,中星电子30万吨四氯化钛、绿色家园50万吨环氧新材料项目建成投产。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不断成长壮大,成为新的支撑。生态旅游多点开花。加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旅游业迎来发展大好时机。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发展电商企业500多家、网店3000多家,电商孵化园、创业园入驻企业22家,首批30家跨境电商企业上线运营。新增商贸限上企业22家,预计全年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亿元,增长12%。
三是稳农业固基础。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继续壮大富硒农产品“四三二一”规模,一批富硒农产品品牌叫响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设施蔬菜、水生蔬菜板块持续壮大。新增名特水产养殖面积2万亩,再次荣获“中国黄鳝之都”称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新增家庭农场35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5家,新认定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7家。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大力发展“农业+食品”“农业+旅游”“农业+电商”“农业+光伏”等新业态新模式,农产品加工产值继续保持全省县域领先,阿尔迪有机生态园、京久庄园、农圣沉湖生态农庄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新增镇级电商服务站1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585个,建成农业光伏电站41个。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大垸子泵站成功获批,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建成高标准农田17.6万亩。
四是美城乡促一体。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引进省联投共建江汉水城,完成汉江综合整治规划设计和拆迁评估,一批城市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加快实施。智慧仙桃建设迈出新步伐,荣获中国智慧城市最具潜力城市奖和中国智慧城市创新奖。城市颜值不断刷新。高标准建成沔州大道,完成大洪公园、前通河公园建设,新建城乡小游园100个,新增城市绿地120万平方米。投资1亿多元,推进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单位楼宇全域亮化。维修破损路面6万平方米,完成管网疏淤169公里,城市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城乡设施加快升级。扩容提质2座城区污水处理厂,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面开工建设。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12个镇区、238个村环卫保洁实现市场化运作,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三排公路、通港公路等一批城乡道路建成通车,新建和改造通村公路152公里,完成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334公里。城镇创建卓有成效。彭场获评全国特色小镇,一批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初具雏形。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推动全域植绿,植树350万株、造林5.3万亩,建成森林村庄60个。
五是抓改革添活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全市“一次办好”事项达到94项。市民之家建成投用,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利。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放宽市场准入,新增市场主体2万多户,增长23.7%。“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全面开展,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加强。创新财税金融管理体制机制。统筹整合各类专项资金12.7亿元,财政资金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新增信贷投放47.8亿元,增长21.5%;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驻仙金融机构实现升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稳妥实施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村合作金融试点,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1亿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全市流转土地7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1%。稳步推进机构改革。组建市国资委,城司转型、彭场镇“四试合一”加快实施。继续深化“大通关”改革。落实电子口岸和一体化通关政策,企业通关更加便利。外贸出口回升向好,预计完成46.6亿元,增长8%。
六是惠民生保稳定。保障网更加密实。在全省率先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跨省异地就医实现联网结算,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特殊群体保障等全方位提标扩面。民生工程加快实施。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6784套,新建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69个,完成45个农村社区标准化改造,创建城市示范社区10个,高标准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203个。新增公交线路1条,新建电子公交站牌50座,投入共享单车2万余辆。政府“十件实事”全面完成。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新改扩建幼儿园10所,新增幼儿学位2000个。南城新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主体工程完工,仙桃八中整体搬迁,沔州小学分校、杨显东学校建成投用,“入学难”问题得到缓解。积极探索组建医疗联合体,医疗服务全面提档升级。“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基本生育实行免费服务。市文化中心开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全部免费开放,文艺活动亮点纷呈。李小双运动城建成运营,市九运会成功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社会稳定基础牢固。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和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化解了房地产领域等一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严守食品药品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有力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力开展“反诈禁毒除霸”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及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创新,着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崛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水乡田园城市建设新步伐!
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以上;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外贸出口增长8%以上;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以上;环境质量改善、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等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推进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振兴实体经济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全面振兴。实施先进制造业提升工程。推动沔阳制造向沔阳创造转变,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促食品、非织造布、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加快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发挥健鼎电子、新蓝天、中星电子、绿色家园、天合光能等行业领军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增强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环保、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度和支撑力,形成多点多元发展格局。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采取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多种途径,推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五十亿、十亿量级的企业梯队,形成一批顶天立地的强支撑。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工程。推动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中高端延伸、生活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大力推动保税物流园、小米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再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江汉平原物流综合枢纽。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发展质量优势。开展技术装备升级行动。支持企业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实施技术改造,推动恒天嘉华、新发塑料、健鼎电子、康舒科技、旺旺食品、真巧食品等龙头企业加快技改扩规步伐,鼓励富士和、中骏森驰、精美汽车、法国百炼等企业引进全智能化设备,推进“机器换人”,实现智能化生产,提高企业产出效益,擦亮“沔阳智造”名片。开展产品创新供给行动。建立健全企业产品研发体系,支持顾大嫂食品、泡吧食品、舒邦药业、金龙药业等企业大力开发有市场前景、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优质产品供给规模。开展质量品牌创建行动。坚持质量强市战略,发扬“工匠精神”,创建更多自主品牌和著名商标,打造“单项冠军”,培育“百年老店”。
创优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开展降成本行动,严格落实降成本21条,采取扩大直接交易电量、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易成本,促进更多企业减负增效。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财政金融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新增信贷投放40亿元以上,真正让金融回归实体经济、服务地方发展。推动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新增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10家。继续深化联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具体问题。提高用地、用工等要素配给质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营造企业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实施小微企业健康成长计划,壮大实体经济规模,新增“小进规”企业40家以上。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让全社会创业创富的激情充分释放。
(二)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扩大优质投资增量。发挥项目投资“定海神针”作用,扩大高质量、高效益投资。聚焦五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盯武汉、长三角、珠三角、港台日韩等地区和国家,着力招引央企国企、国内外500强、小米核心供应商等龙头企业和项目。实施沔商回归工程和台商集聚工程,吸引更多在外沔商回乡投资兴业,进一步巩固台商投资密集区地位。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0个,招商引资实际到资1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围绕脱贫攻坚、水利设施、乡镇污水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实体经济振兴等领域,策划推介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力争新入库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武汉-仙桃城际铁路、华润仙桃电厂、江汉水城、汉江综合整治、南部快速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健全完善项目建设协调服务、跟踪督办机制,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建设率和建成投产率,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50亿元。
加快仙桃国家高新区建设。把布局长?每凇⒔ㄉ韪咝虑?魑?ldquo;一号工程”,高起点规划东部新城,高标准建设国家高新区,按下产业东进“快捷键”,开辟经济发展新战场。实行“区镇合一”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高新区产业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突出高新区产业发展先行区地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50亿元,实现国家高新区位次前移。发挥高新区科技创新主平台作用,高标准建设创新孵化园,培育市级创业孵化机构10家以上,着力创建一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创新创造的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新高地、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着力打造江汉平原外向型经济支点城市。鼓励外贸企业产品创新和品牌培育,推动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加快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推动仙桃保税物流中心招商运营,提升汉江仙桃港综合服务水平,争取仙桃口岸纳入国家开放口岸规划。全力推动仙桃与武汉在产业承接、园区共建、商贸物流、资本市场、休闲旅游等领域深度对接,争取全面融入武汉有新的更大突破。
(三)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城镇
建设绿色宜居的翡翠城市。秉承人本化、后现代、可持续城市发展理念,着力建设生态优良、环境怡人、生活舒适的新型城市。调整完善城乡总体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完成海绵城市、高铁小镇、交通综合枢纽等专项规划。加快城市“东拓西延南进”步伐,实施沔州大道西延、东城大道东延、318国道东段改扩建、和平路南延、袁市路北延、黄荆大桥拓宽、龙昌大桥、化五路大桥等路桥工程,让城市格局更加舒展。坚持地上与地下统筹,完成南城新区首期8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逐步解决城市“马路拉链”问题。注重路面水面结合,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推进老城区主次干道雨污分流改造,确保生活污水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做好孝仙嘉高速仙桃东、仙桃北等城市出入口景观设计,高品质提升城市绿化、美化、亮化、花化、彩化水平,让城市流光溢彩、市民尽享美好生活。
建设智慧文明的现代城市。以全国文明城市和智慧城市创建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着力建设数字仙桃。加快推进“1+2+5+X”智慧应用体系建设,确保智慧城市创新体验中心、市民“一卡通”建成和投入使用。完善“大城管”工作格局,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让城市面貌显著改观、城市空间整洁有序。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好人好事评选、志愿者服务等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之花开遍仙桃大地。
建设全域皆景的秀美城市。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加快开发“一江两沔三湖四带”等特色旅游资源。推进沙湖国家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打造综合旅游休闲体。支持鄂旅投加快建设沔阳小镇,彰显沔阳情怀、展现水乡特色。加快排湖五乐台二期、赵西垸梦里水乡二期建设,建成亚特兰蒂斯水乐园、龙舟公园、排湖游客中心。整合旅游资源,串珠成线,加快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新的旅游目的地,使仙桃成为令人向往的秀美水乡。
建设各美其美的特色小镇。按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要求,鼓励各地打造功能完整、经济活跃、各具风情的特色城镇。支持彭场建设“湖北第一镇”,三伏潭建设“富硒小镇”,毛嘴打造“中国女裤之都”,沔城建设“文旅小镇”,?r河打造“桃花小镇”,杨林尾建设“光伏小镇”,排湖、沙湖打造旅游名镇(区)。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城镇延伸,实现一体化、均等化发展。大力推进交通一体化,实施321省道仙彭段、沙湖互通至周帮段、沔排公路、?r排公路、胡郭公路等一批道路新改扩建工程,加快构建城乡半小时交通圈。大力推进保洁一体化,实现市域“一把扫帚扫到底”。大力推进污水处理一体化,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大力推进供水一体化,让全市人民都吃上干净的汉江水。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三产融合”提质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效。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继续壮大优质粮油、名特水产、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板块,建成高标准农田20万亩。大力发展富硒农业,加强富硒品牌创建,新增富硒农产品基地20万亩。咬定“千亿农产品加工大市”目标不放松,扶持发展产值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延伸做长农产品精深加工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电商农业,新增电子商务网点100个,推动特色农产品触网流通。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道路桥梁、涵闸泵站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突出抓好大垸子泵站、泽口灌区续建配套、时北河综合治理等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疏挖沟渠2100公里,打通农田水利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实施“三乡工程”壮主体。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培育和引进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打亲情乡情牌,鼓励和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创业能人、社会贤达返乡创办实业,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加快农村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确保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60%以上,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家庭农场200家,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推动项目资金、要素保障、优惠政策、服务力量等各类资源向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提高农村造血功能,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让农民生活更有奔头、幸福更有盼头。
加快“三型转变”美乡村。与国开行开展示范合作,推进美丽乡村向精致型、景点型、文化型转变。按照“村绿村洁、民富民和”的要求,加快推进省级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舒适宜居的精致型美丽乡村示范样板。加大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提高村庄布局、村落规划和民居设计水平,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打造彭场牛鼻岛、三伏潭栗林嘴、排湖密塘渔村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为乡村添彩。加强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开展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民间文艺等传统民俗活动,传承乡土文化,保护农耕文化,留住乡村记忆。
(五)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全域推进污染治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集中整治突出环境问题,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开展土壤污染调查,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争畜禽养殖零排放、零污染。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努力打造全省示范样板。深入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攻坚行动,确保整改事项件件落地见效。严格落实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实施负面清单和准入制度管理,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推动汉江仙桃段、通顺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力争全市主要干流水质达到Ⅳ类以上。开展全域截污治污,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管理,确保污水无直排。加强河道日常保洁,做到巡查管护常态化。实施“185”城市水系连通工程,统筹推进城乡水系全域化畅通、综合性整治、景观式改造。积极开展退田还湖、退渔还湖,推进十全湖、排湖、沙湖等重点湖泊湿地生态修复治理,让一河清水永续。
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持续开展“绿满仙桃”行动,实施农田林网、镇村通道、人居庭院、河湖沿岸绿化美化,扩展绿化空间,提升绿化品质,植树300万株,造林5万亩。加快沔东湿地公园、沔州森林公园、高新区公园和城区小游园建设,新增绿地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做好仙西、仙长、仙洪、仙胡线道路绿化,着力打造城市绿色风景线。以建设永久性森林为重点,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让群众共享绿色“森”呼吸。
(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聚力精准脱贫。突出产业扶贫,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模式,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特色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致富门路。加强健康扶贫,提高贫困对象医疗报销比例,落实特困户慈善基金医疗救助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整合扶贫专项资金、涉农资金,切实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着力消除精神贫困。加大扶贫工作监督检查力度,强化驻点帮扶、对口帮扶、社会帮扶,形成强大扶贫合力。决不降低标准,确保脱贫质量,坚决完成1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出列,13173人脱贫的年度任务。
加强社会保障。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000万元。做好各类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和扩面提标,持续推动“五险”扩面,实施全省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量化调整城乡低保、农村“五保”标准,落实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政策,把民生保障网织得更密、兜得更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优化公共服务。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城区中小学校布局,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着力缓解“择校热”和“大班额”问题。建立教师补充机制,充实城乡教育队伍。加大对有偿家教打击力度,规范教学秩序。深入开展中高职五年一贯制培养改革试点,支持中高职学校发展。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健康仙桃大提质。加快文化中心、艺术活动中心建设,建成100个村级文化广场,推进文化小康进程。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环排湖国际自行车大赛、中国·排湖国际龙舟大赛、“仙马”大赛等体育赛事,让市民尽享运动快乐、拥有健康体魄。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克服了年初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不利因素影响,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波动等复杂多变的环境,全市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并呈现出发展更加协调、结构进一步优化、后劲持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等显著特点,较好完成了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见附表)。
(一)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经济结构不断改善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市经济仍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总量首次登上700亿元新台阶,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达14790元(约合22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9:53.2:32.9调整为12.0:54.9:33.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3.86亿元,比上年增长3.2%。粮棉油等传统产业生产稳中有增,其中粮食总产144.98万吨,比上年增加7.8万吨,实现连续5年增产,总产超过历史最高的1990年;棉花产量达8.23万吨,增长15.3%,油料产量达13.55万吨,增长15.3%。生猪生产能力快速回升,全年生猪出栏和存栏量分别增长7.5%和4.3%,已恢复到年初灾前水平。水产、水梨、蔬菜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新增水梨面积6.1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35.7万吨,增长8.6%。
工业经济健康运行。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02亿元,增长17.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8.05亿元,增长20.3%。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园区经济对全市工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提升,园区实现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7%,园区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9.6%,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31.79亿元,增长11.8%,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强。商贸、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有了新起色。
(二)三大需求同时拉动增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投资需求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39.76亿元,增长31.7%。工业投资高速增长,完成投资291.17亿元,增长61.7%;房地产投资呈现明显回落趋势,完成投资35.3亿元,下降7%。
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亿元,增长23.3%,再创历史新高。消费升级明显加快,家用汽车快速进入家庭,电子通讯类产品等升级换代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市场物价呈现前高后低逐步回落走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7%,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外贸需求总体平稳。外贸出口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全年完成出口总额2.64亿美元,增长6.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36亿美元,增长5.6%。
(三)三项建设快速推进,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
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围绕综合交通体系和能源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公、铁、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铜九铁路、武吉高速正式通车,昌九城际铁路、九瑞高速、彭湖高速等重大项目正在快速推进;都昌矶山湖风电已并网发电,庐山区长岭风电年底投产,彭泽核电征地移民搬迁快速推进,已完成大量前期工作,进入正常审批程序。
城市建设有序推进。中心城区续建了14条城区主干道及延伸线,启动了100条背街小巷整治工程。市长途客运中心、公交总站、两湖活化引水工程等城市功能项目积极推进,浔阳东路和塔岭路人行地下通道工程进展顺利,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公交等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服务功能得到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省级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成功创建,南湖公园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公园,武宁县荣获国家级园林县城。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新增农村油路(水泥路)1773公里,新增310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农村公路通畅率达86%;4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紧实施,将在主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村庄整治快速推进,改水改厕改路工作顺利实施,“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正在成为现实;优势农业不断发展,全市80%以上的新农村试点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
(四)三项收入有增有减,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影响,我市财政增收克服支柱税源持续减收、重点企业减收面扩大、税收政策调整导致税收减收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66.17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42亿元,增长19.8%,均实现了计划预期目标。
企业盈利大幅下降。由于受国际原油、电煤等初级产品价格波动影响,主要支柱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6.1亿元,比上年下降53.6%。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889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17元,增长12.2%,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计划预期目标6.3个和4.2个百分点。
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凸现以下几大亮点: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前期工作全面推进。积极跟进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大战略,认真开展各项前期工作。加强课题调研,形成了与全省对接的1个综合调研报告和18个专题调研报告,全面完成*鄱阳湖滨湖保护区的主体功能区划调查工作。加强项目的筹备与上报工作,鄱阳湖湖控工程、*绕城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进入全省规划笼子。共青城发展得到了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编制了《共青城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启动一批乡镇环卫设施建设。全面启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完成植树造林56万亩。
——沿江开发取得实质进展。一是规划工作继续深化,在完成总规和专规后,20*年重点抓好了《城西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六个板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沿江通道基本形成,城西港区港城大道竣工通车,沿江高速开工建设,园区路网基本形成。城西港区两个5000吨级集装箱码头建成投入运营,港区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完工,中央商务区口岸通关中心开工建设。一批电力、供水、防洪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已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金砂湾板块环境监控中心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三是产业积聚初显成效。六大板块全年新增亿元以上项目115个,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个,新开工、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57个和8个。龙达年产20万吨粘胶、海天船舶机械设备制造、诺贝尔磁砖、亚东水泥四期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把科学发展落实到项目上,高位推进,科学调度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商务环境,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市新增签约以上重大项目201个,其中投产项目16个,开工项目107个,投产开工率达61.2%。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8个,实际进资113.*亿元,增长19%。总投资47亿元的巨石集团年产35万吨玻纤、总投资5亿美元的旭阳雷迪年产500兆瓦多晶硅切片、总投资8亿元的*福鑫造船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五洲电路、华锦电子、三水好帮手导航仪、信源通手机、志高空调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加快推进。争资争项成效不菲,全年共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0.56亿元,涉及农林水、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行业共129个项目,带动总投资41亿元。全年通过国家核准项目2个,总投资7.4亿元,省级核准项目37个,总投资102亿元,市本级核准项目142个,总投资67.8亿元。
——产业经济不断壮大。围绕“主攻大工业,打造大产业”的要求,着力推进石油化工、纺织服装、冶金建材、电力能源、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发展。船舶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船舶制造项目6个,全市船舶生产能力由38万载重吨提升到88万载重吨,我市瑞昌、湖口、彭泽三个县(市)被授予全省船舶产业示范基地。武宁节能灯产业快速集聚,初具规模。钢铁产业不断壮大,已形成240万吨生产能力。全年船舶、钢铁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7.6%和24%。高新技术产业蓄势待发,红鹰直升机、三诺电子、正瀚电子、保华电子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将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成功引进了沃尔玛、苏宁电器、洪客隆百货等知名零售业入驻*,华东市场三期竣工开业。上海汇川船舶总部、亚东水泥等总部经济落户,16幢商务楼宇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文化旅游业亮点纷呈,围绕“打造文化旅游胜地”目标,着力推进“*十景”、“庐山十景”等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庐山西海国际温泉度假村、东林大佛宗教文化旅游区、庐山西海鹿角尖国际会议中心、共青格林云天五星级酒店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功举办了真如禅寺建寺1200周年庆典、第二届星子(庐山)温泉旅游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6.7亿元,比上年增长8.8%。投融资平台建设不断加强,组建了城建投资公司、沿江投资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融资成效显著,签订贷款合同63.69亿元。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成功落户*,新引进了新华人寿、都邦财险等7家保险公司。*商业银行顺利更名为*银行,实现跨地区发展,业务得到迅速扩展;上市工作快速推进,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已扩大至18家,江洲联合造船已在香港联交所完成借壳上市。
——节能减排和环保生态建设强力推进。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工业园区的节能监察和考核;大力推进企业节能项目技术改造,加大淘汰落后燃煤锅炉和落后产能的力度,实现了全年万元GDP能耗降低4%的控制目标。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建成了全市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了在线自动监控的全覆盖;全市治污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个县(市、区)已全面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市区鹤问湖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投入试运行,鑫山水泥余热发电、*电厂5号机组脱硫工程、星火有机硅厂锅炉脱硫、金源化纤锅炉脱硫工程建设按既定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进行;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全年二氧化硫排放下降5.95%,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4.7%。
——民生工程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积极进展。就业再就业工作整体推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8万人、城镇净增就业人员4.8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全年城镇参加失业保险3.4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3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23万人,均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目标。“金蓝领工程”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84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了全市,参合农民达314.5万人,社区卫生服务券已发放50.8万张,对7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12个乡镇卫生院、1119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改扩建,疾病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展顺利,并由市本级向各县(市、区)拓展。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8%,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70%。全市共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行业科技进步奖2项。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性突破,高玉兰勇夺北京奥运会赛艇女子双人单桨银牌,张丽萍获残奥会女子举重75公斤级比赛铜牌。市公安局荣获全国公安系统先进单位。文化、民政、扶贫、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又有了新发展。
二、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一是经济总量不大,尤其是中心城区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工业化水平较低,制造业大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环节,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工业园区仍需做大做强。20*年我市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省的9.6%,与*工业地位不相符;全省年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的工业园区有13个,我市仅有一个刚过百亿。三是县域经济实力亟待增强。县域经济仍是我市经济的“短腿”,与全省各地差距较大,全省财政收入5亿元以上的县区有30个,10亿元以上有12个,贵溪市、南昌县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我市只有修水县上5亿元。四是创业氛围不浓,投资环境有待改善。
三、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措施
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何时见底尚难预料,世界经济形势仍将进一步恶化。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将更加复杂,世界经济形势发生的不利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加重,我国将突出面临外部需求减少、传统竞争优势逐步减弱的压力,股市楼市将会继续波动,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趋紧,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财政收支平衡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我国仍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保增长”将会是全年经济工作的主线,“保民生、保稳定”也将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落脚点。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度关注,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灵活审慎应对。
(一)2009年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
2009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要求,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三年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的目标,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化危机为生机,化波动为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大力推进沿江开发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繁荣文化旅游产业;更加注重“三农”工作,加强绿色生态建养,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高综合实力、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09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经济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全市生产总值820亿元,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6%,第二产业增长16%,第三产业增长12%;财政总收入76.1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2亿元,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单位GDP能耗下降4%。
经济增长动力进一步提高。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引进市外资金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全年物价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以内。
2009年,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发展、争得*应有地位的起步之年。确定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这一目标,主要依据是:从三大需求看,根据现有项目和资金落实情况,预计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可增长30%,总量为572亿元,可拉动经济增长8个百分点;根据国家将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我市消费增长趋势,预计今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增长18%,总量可达到238亿元,可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根据重点出口企业已落实的订单预计,今年我市外贸出口可达到3亿美元,增长15%,可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以上合计可以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考虑到金融危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安排13%的增长目标是可行的。
(二)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1、抓好重大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入
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全方位、宽领域地狠抓项目建设,积极加大投资总量,拉动经济增长,奠定发展基础。
争资争项,支持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向上争资争项。按照竣工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准备一批等“四个一批”的要求,瞄准中央补助资金投向,加快包装和上报一批重大交通、公用事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做好昌九城际铁路、京九电气化改造、武九电气化改造、杭瑞高速(*至瑞昌段)、星子大岭风电、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鄱湖治理二期第五个单项等项目续建。开工建设庐山西海高速公路、长江公路大桥、214码头改扩建、国家农村公路改造等项目。积极推进彭泽核电主体工程、都昌老爷庙风电、庐山区长岭风电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储备一批符合我市实际需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以及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项目,建立项目库。安排专门人员跟踪项目申报进度,千方百计促进项目和资金落实。加强国家投资项目管理和监督,确保项目快速建成。
扩大开放,增强后劲。通过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上项目,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入。重点引进符合我市产业布局、投资强度高、环保型、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加快推进巨石玻纤、九钢150万吨板材、旭阳雷迪多晶硅、龙达30万吨化纤、诺贝尔陶瓷、赛得利二期等项目,确保年内投产。积极做好亚泥四期、海天船用设备、城门山铜矿扩能、恒基伟业太阳能、L-乳酸、正瀚电子等项目续建工作。力争江铜60万吨硫铁矿和40万吨铅锌冶炼、五洲电路板制造、鸭鸭创新基地、30万吨植物油、维科印染退城进园等项目年内开工。积极跟进*电厂四期、化工仓储物流等项目,围绕太阳能光伏、钢铁深加工、汽配船配、建材等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包装、重组一批项目。
改善环境,创优服务。突出抓好软环境建设,认真落实好我市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对于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落户。强化服务,建立市、县两级的客商投资服务中心,确保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解决项目落户后顾之忧。不断提高我市干部队伍执行政策的操作力,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办事透明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取信于客商。继续加大安商力度,强化“三分招商,七分安商”的工作理念,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
2、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工业跨越发展
紧紧围绕主攻工业、决战园区的目标,不断扩张工业总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扶优扶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壮大园区,夯实平台。进一步做实做大做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结合城镇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真正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经济发展的大舞台。集中财力以及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解决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问题,着力推进园区水、电、路、燃气、通讯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着力发展仓储、物流、技术研发、员工之家等配套设施。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建立“三区合一”的行政管理机制。改善服务方式,争取行政服务中心进园区。抓住园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着力解决项目的开工率、投产率和达产达标率。
抓好龙头,推进集聚。合理规划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产业,积极推进城西、城东、金砂湾、码头、马垱、赤湖六大沿江板块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培育壮大一批重点企业,发挥龙头企业集聚带动作用,抓好*石化、星火有机硅、江洲造船、亚东水泥、*钢厂、巨石集团、共青鸭鸭等一批重点企业建设,促进企业管理、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全面落实中央帮扶企业政策,在信贷融资、企业用工等方面支持企业,积极帮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提升竞争力。
围绕高新,调优结构。走“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路子,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提高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加速技术向产品转化。突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硅化工、生物制药等高新产业,重点扶持清华同方713厂、6354所、星火有机硅、昌河汽车等高新企业,加快推进旭阳雷迪多晶硅、盖拉斯电子、志高空调等一批高新项目,不断壮大高新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政策、资金引导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继续发挥好高新技术产业引导资金作用,在项目报批、规费、用地等方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
3、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
坚持以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发展作为繁荣城市经济的重大战略举措,用城市建设的杠杆撬动发展,加快城市建设,逐步把*建设成为一个山水辉映、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的沿江港口城市。
做大中心城区。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城市“西拓、东延、南移、中疏”步伐,大力推动城市由甘棠湖、南湖时代走向八里湖时代。进一步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调整、完善好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推动城市发展由扩散式向组团式发展转变。启动八里湖区域的规划修编,高起点、高标准搞好八里湖新区规划,通过续建、新建和储备一批城建项目,把八里湖区域建成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同时又有新型产业支撑的现代化新城区。
完善城市功能。尽快完成长虹西大道、环八里湖道路、九莲南路、螺丝山路、南山路等道路建设,继续推进体育中心、八里湖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龙开故道、胜利公园景观和绿化配套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十里河整治、南山公园、濂溪大道、桃园路、三马路南段,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加强县城及中心集镇建设,实现新老城区、中心城区、县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加强交通整治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大力开展国家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活动。
盘活城市土地。增强城市经营能力,发挥土地资源带动作用,壮大城市经营资本。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在有效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基础上,加强城市闲置土地的清理和收储,做到应收尽收,做大土地储备总量。加大以地融资力度。变卖地筹资为储地融资,盘活城市“闹区”的土地、房屋等国有资产,通过开发、改善环境,最大限度地使土地升值,确保“开发一片、建设一片、成功一片”,逐步使城市建设走上一个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加大城市规费收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4、推进现代农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速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改造中低产田8万亩,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7亿斤以上。按照扶龙头、强产业、富农户的思路,重点扶持仙客莱食用菌、鄱湖水产、博莱集团等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本着“市场连公司、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思路,以全国“双低”油菜基地建设为重点,强化大宗和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以及农副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对土地治理项目进行优先扶持。力争新增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30个,新增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和著名、驰名商标10个以上。
进一步深化新农村建设。新增1134个新农村建设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力争80%的建设点有特色产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新建农村水泥路1500公里、砂石路280公里,实现100%行政村通公路,95%的行政村通水泥路,加快推进农村渡改桥。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增解决农村6万人口的饮水安全。按照“三清三绿七改五普及一处理”的要求,大力推进建设点整治建设,加大村庄绿化力度,推进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聚力发展县域经济。全力改变我市县域经济“短腿”现状,以强县为根本,以增收为目标,以产业为手段,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做大做强产业特色县,每个县(区)依据产业优势,狠抓一到两个特色产业,不断做大产业总量,形成竞争优势,努力打造一批服装大县、钢铁大县、造船大县等产业大县。创优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制定和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奖励措施,对产业发展快、财政增长快的县(区)实行以奖代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加大县域审批自,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坚决下放审批权限,给予县(区)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自。切实推动全民创业,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最大限度放宽准入条件,积极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咨询、办证、贷款、担保等服务,努力创优全民创业环境。
5、推进现代服务业,有效扩大内需
以壮大总量、提升结构、提高质量为目标,不断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发挥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突出抓好旅游、物流、金融业等产业,加大培育消费市场,扩大内需。
做强旅游经济。坚持不懈打好“庐山牌”,进一步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加快旅游景点、景区开发,提升旅游品牌。加快推进庐山南北山园门、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园、东林大佛景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开发符合现代生活方式需求的温泉洗浴、野营探险、森林吸氧、绿色农业观光等生态旅游项目,着力打造生态休闲游、浔阳历史文化游、宗教朝圣游、农业观光游、地质科普游、候鸟湿地游、农家乐城郊游等精品线路。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创新旅游发展机制,加快*旅游由景点、景区游向旅游强市跨越,推动旅游业大发展。
做实物流经济。积极创造条件,出台扶持措施,加快楼宇经济发展,吸引胜雅、亚东水泥等企业总部落户,支持龙翔国贸、信华国际、远洲等商务楼宇完善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发挥我市区位优势,加快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粮食批发市场、国际汽车城、*果品市场等重点市场加快发展。
推动金融业发展。创新金融工具、金融品种和金融手段,提高资金融通和资本营运效率,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搭建好融资平台,走多元化投融资的路子,开展政策融资、商业金融融资、信托产品融资、债券融资、项目融资,做实做强做大各投融资公司。鼓励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评估机构等来*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各项业务。继续推进18家拟上市企业的上市工作。
促进消费需求。把促进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关键环节,着力改善消费结构,实现消费和投资的“双拉动”。充分发挥*市区消费市场的优势,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外来消费规模,促进消费总量扩张。引导企业围绕汽车、建材家居、数字产品等消费热点,提高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家电下乡”活动。
6、强化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节约、集约、循环、生态保护并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积极规划、建设一批项目。加强林业建设,大力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实施好鄱阳湖生态林建设,推进血防林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自然保护区工程等林业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市污水处理建设,确保市区两个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各县(市、区)生活污水处理厂今年投入使用,推进城市第二垃圾处理场建设,因地制宜地搞好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加强工业污水排放监测和治理,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态环保综合监测体系,加强鄱阳湖流域和八里湖城市水源地水质监测。继续推进“修河环保行”活动。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采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等措施,坚决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任务。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石化、电力、钢铁、纺织、建材等行业节能,严格执行省能耗限额,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大力推动实施工业燃煤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能量优化、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区域系统能量优化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推动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以全省百户重点耗能企业为试点,逐步推广能源审计。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煤炭、建材、电力等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在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设立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专项。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组织实施好星火有机硅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进我市重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建设,抓好重点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和重点企业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7、保民生促就业,建设和谐*
在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继续抓好民生工程建设,让广大群众分享发展成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依托“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完成城镇职业培训5.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55万人,城乡残疾人培训1540人。完成“4050”人员再就业54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为残疾人购买公益性就业岗位390个。新增就业5.21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3万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和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参保人数51.2万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参合农民315万人,扩大新农合门诊统筹和异地直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适当提高城乡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助水平,财政月人均补差分别达到155元、65元以上。提高精简退职老职工救济水平,城市月人均达到200元,农村160元。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年人均提高60元,集中供养率84%以上。提高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标准,月人均提高到300元。加快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步伐,力争新建廉租住房25万平方米5000套,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2160户,力争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1万平方米1570套。启动中心城区20万平方米危旧低洼房和棚户区改造。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让民生工程深入人心,温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