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退休制度的意义范文

退休制度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退休制度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退休制度的意义

第1篇:退休制度的意义范文

返聘人员基本分为门诊医生及病房医生、医技人员、护理人员及管理人员。门诊医生可根据自身条件及科室需要选择固定开诊时间、半天工作制或全天工作制,返聘期间,按多劳多得的原则享受工作量补贴,其它待遇按退休人员办法执行。其中工作量补贴办法按原有职称提高一级职称后享受,例如:副主任医师按主任医师享受相应的门诊诊疗费提成待遇。非门诊医生返聘期间,原则上只能选择全天工作制。返聘期间基本工资按同类退休人员标准执行,其余待遇按同类在职人员标准执行,即津贴和奖金实行同工同酬。退休返聘职工采取签订协议的方式,规定双方的权力与义务。协议书一式三份,个人、科室、医院管理部门各一份。一般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协议期满,视具体情况续聘或终止聘用。退休职工在返聘期间应和在职职工一样,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科室安排,不允许在其他单位兼职(包括个体行医),若违反规定,医院有权解除返聘。此外,返聘人员享受与职工同等的加班费、值班房及节假日慰问金。退休返聘协议一年一签,协议期满后,根据返聘原则,由所在科室根据工作需要和返聘人员上一年度的工作情况,并结合医院意见,由医院人事部门提交院长会议讨论,决定是否续签。

2体会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对退休人员返聘工作积累了如下经验和体会。

2.1充分利用返聘人员熟悉医院工作情况的优势退休返聘人员在医院的工作时间较长,已经非常熟悉医院的工作情况,对医院的文化理解也比较透彻,有较强的归属感,因而更有主人翁意识。能够有效地完成科室之间的互相沟通,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发挥医院的特色上,与新职工相比,他们大多更具有优势。他们可以带动新职工更快的进入工作角色,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为青年人才创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条件,在医院形成新老融洽相处的风气。因此,我院达到退休年龄的专家都积极主动申请返聘,继续为医院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

2.2加强了医院的技术力量,稳定了技术团队我院退休返聘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30名,占三成以上。退休的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做好传、帮、带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这些退休留用、返聘人员,在岗时部分还担任着医院或科室的领导,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是医院一支难得的技术力量和管理人才[3]。我们还实行了“主任导师制”,使老专家受尊重、有作为、高报酬。医院也强调他们的贡献不仅在学术上做出多大成就,更看他们培养了多少年青人才。

第2篇:退休制度的意义范文

1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我国劳动力总供给逐年减少,退休年龄的延迟已成为必然趋势。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表示,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远远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退休年龄。尹蔚民还表示,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1]

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将社会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这将损害公民的社会福利。为了预防出现巨大的资金缺口,社会各界需要对此引起关注,政府部门也应参考多方的观点,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维护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养老保险盈余,完善公民的福利。[2]

如今,延迟退休年龄已成为社会热点,其关系每一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每一个劳动者都关心的热点话题。通过一些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本文将提出几点关于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的政策建议。

2政策建议

基于现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势在必行。在其他关于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和观点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对延迟退休年龄方案提以下几点建议。

21重视延迟女性退休年龄

根据普遍的男女寿命规律,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高了约三岁,而在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上,女性的退休年龄比男性至少早了5岁。在这个规定上对男女有失公平,过分加重男性的负担,也使女性实现自身实际价值和为社会奉献的时间缩短。女性不仅无法完全主张自己的劳动权利,而且难以得到与男性相同水平的经济保障,有遭受性别歧视的质疑。增加对延迟女性退休年龄重视性,是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之一。

我国现行女工人退休年龄为50周岁,女干部退休年龄为55周岁,与多数国家的女性退休年龄对比,我国的女性退休年龄还存在很大的调整空间。对女性退休年龄进行适当上调,不仅有利于新时代女性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对缓解中国当前养老保险支付缺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2逐步推进退休年龄政策

中国人均寿命的延长使中国具备了逐渐落实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有利条件。同时延迟退休年龄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养老金给付压力,从而有利于维护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可以借鉴国际先进国家的经验,结合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和我国国情,分阶段逐步落实理想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逐步提高退休年龄不能一步到位,也不能过慢,否则会达不到预期的社会效果。这里所指的“逐步、逐渐”是有计划地分阶段实施。笔者可以通过探索客观规律,每次延迟几个月的退休年龄,从而在一定的限期内使退休年龄达到政策计划的预期。这样的渐进式推行,所受到的社会阻碍会大大减小。

笔者大致将延迟退休年龄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逐步改革退休制度。首先,将女职工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 岁。在此期间,女工人的退休年龄可以用几年的时间逐步延迟至55岁。而且政府也能将此作为缓冲期,逐步调整步调安排相应的社会工作。

二是从2016年开始优先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每2年提高1岁,直至2025年,将女性的退休年龄提高至60周岁。至此,男女实现同龄退休。在这个基础上,从2026年开始,每5年提高1岁退休年龄。至2050年,男女退休年龄达到65周岁。[3]

23探索推行弹性退休制度

弹性退休制度是在西方国家广泛实行的一种退休制度。政府制定一个退休年龄段区间,劳动者可以按照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合适的年龄退休,领取养老金。许多发达国家已把弹性退休政策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项有力措施。中国幅员广阔,经济社会和人口态势发展极不均衡,传统的“一刀切”的退休制度显然不能符合社会各个人群和职业的实际需求。[4]

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是存在差异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博士毕业生与体力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相差大约十年,但是若他们在同一年龄退休,他们的工作年限相差了大约十年。这不论对体力劳动者还是博士毕业生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同样地,脑力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可以适当延迟;体力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则可以适当提前。在企业、机关单位、事业单位连续工作满30年以上,但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适当提前退休;如果劳动者自身的健康状况良好,又有工作能力,家庭也具备条件,可以适当延迟退休。

采取弹性退休方式,由部分退休、部分工作的弹性退休方式逐步过渡到完全退休,不仅可以缓解劳动者退休心理压力,也可以缓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紧张局面。[5]所以,该制度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24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世界各国普遍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困扰,许多国家早已推行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例如美国,它所实行的是弹性退休制度。美国人退休后的收入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养老金;另一部分是工作单位支付的退休金。为了鼓励劳动者延迟退休,越迟退休就可能申领到越多的养老金。而日本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分为两部分:一是推迟退休年龄;二是完善养老金制度,从而调整支付年龄和支付水平。[6]至2013年,日本已将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推迟至65岁。国外的延迟退休方案中有许多先进的经验值得参考,如实施弹性退休制度、养老金领取的奖罚制度等。但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要考虑我国的特有情况,不能盲目借鉴。在确定退休年龄上,我国的预期人均寿命普遍低于其他国家,因此如果要将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应缓步退休这一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第3篇:退休制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退休年龄 老龄化 延长

一、引言

上世纪末,我国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这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之间产生了巨大矛盾。2004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称要考虑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但是,在隔年的相关文件中却并未发现有关对退休年龄进行调整的只言片语,关于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争论仍不绝于耳。

二、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下存在的问题

(一)退休年龄偏低

(1)居民预期寿命延长并未引起退休年龄相应增长

国家发改委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中国人均寿命比1990年提高了2.85岁,但平均退休年龄却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51.2岁。我国目前退休年龄为男60岁,女工人50岁,女干部55岁,仍沿用了上世纪50年代的制度,不仅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退休年龄,也没有随着预期寿命的增长有所延长。

(2)退休年龄偏低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如今更多人注意到知识的重要作用,学历的增加使得劳动者就业年龄渐渐偏大,而退休年龄的刚性导致劳动者学历越高为社会服务的年限越短。从劳动经济学角度看,学历越高,则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前在教育方面投入时间和经济成本越多,而产出时间越少,但他们并没有为社会服务更多年限,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退休年龄性别和身份上的区别

我国退休年龄规定,女职工比男职工早退休10年,女干部比男干部早退休5年,过早退休缩短了女性的工龄年限,使女性退休收入普遍低于男性,降低了女性退休者的人生质量,有违男女平等原则,也浪费了女性人力资源。

男女退休年龄差距大不仅体现在性别上,也体现在身份上。“工人”和“干部”的身份不仅与我国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趋势不相协调,也似乎是一种身份歧视。

(三)提前退休现象日益普遍

提前退休是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一个难题。1998年1―8月,全国新增退休人员202.5万人,其中提前退休的有71.3万人,占退休人数的35.2%。1998年上半年的提前退休使得当年养老保险基金节余至少减少48.5亿。提前退休造成我国养老金的大量浪费,也极大地增长了退休人口规模,使养老金支付压力越来越重。

三、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探究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众多研究资料表明我国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长,这可视为提高退休年龄的一个客观基础。人均寿命延长不仅为提高退休年龄提供了继续就业的客观基础,而且极度重视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协调社会政策的决策基础。因而,它为我国适当提高退休年龄提供了可能性。

(二)中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

目前我国形成了“多学习、高学历、多技能、晚就业”的教育体制,“晚退休”的劳动就业制度也成为了必然要求。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话题,这也客观反映了我国教育力度的加大以及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另外,硕博士人数增加以及成人教学的兴盛也表示中国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这些不仅能够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相当的贡献,在缓解国家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的同时有助于形成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女性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呼声较高

2010年全国妇联和国际劳工组织退休年龄问题研究课题组在4个省选取4500个样本开展了“关于退休年龄问题研究”调查,调查显示,对现行男60岁、女50岁、女干部55岁的职工以及干部差别年龄退休政策,有一半多(51.1%)被访者认为“不合理”,其中女干部、女技术人员认为不合理的比例最高。她们普遍认为女性提前退休影响男女平等的就业权利、浪费女性智慧和经验、影响女性经济收入和职业发展。

虽然对现行退休年龄不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相比起来,女性对现行退休年龄的偏见较之男性更加强烈,她们对提高退休年龄的呼声最高。

四、我国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路径选择

综合各方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专家建议,再考虑我国国情,笔者认为我国退休年龄调整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可适当延长女性退休年龄

研究表明,女性对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呼声较高。另外,鉴于女性干部比女性职工需求更大,可适当先延长女性干部的退休年龄,另外,对于都市女白领,可再对她们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调查,以此来决定是否对她们延长退休年龄。

延长退休年龄不仅迎合新时代女性的价值取向,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男女平等,且对缓解目前较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抑制提前退休

鉴于目前我国各类非正常提前退休现象日益严重,很大程度上给我国养老金支付带来巨大压力,因此,国家以及各地政府都要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审查提前退休申请,对于查出的非正常提前退休人员,要给予适当惩罚,如可降低未来养老金支付待遇。另外,政府要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让人们从自身观念上有所认识。

(三)推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

许多学者都提出建立弹性退休制度办法,该方案,既与社会保障及社会就业相适应,又体现了人性化。对于达到退休年龄但本人有意愿要延长退休年龄的,可给予适当奖励,如:在养老金给付标准上给予一定提高。另外,可加大提前退休养老金给付的扣除,增加延期养老金给付额调整幅度,从而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公平合理。

参考文献:

[1]丁红娟,史健勇.刍议延长我国退休年龄[J].劳动保障世界,2009.

第4篇:退休制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职业紧张;延迟退休;成就动机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6-0077-02

一、背景

退休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个人以及国家利益,并对社会稳定有着重要影响。由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退休制度需要相应的调整,要求我们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建立符合国情的退休制度。本研究以社会热点“延迟退休”等相关内容为切入点,通过问卷法获取相关数据,结合社会现状并通过数据的分析,对本次调研的有关内容进行验证,从而为政策的改革提供一定理论思路。

二、理论综述

1.职业紧张。紧张又被称为压力或应激,根据不同的研究领域和侧重方向,国内研究人员把职业紧张分别定义为职业压力或工作应激等,现阶段我国统一定义为职业应激或工作应激。职业紧张的理论模型主要有:①个体―环境匹配理论,该理论认为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产生了职业压力,职业紧张主要是由于环境要求和个体能力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②交互作用理论,主要是以个体认知评价过程为基础,认为职业紧张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环境要求、主观控制和个体的应对等三方面动态相互作用的结果。

2.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指的是个体主观上愿意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并且较为重要的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成就动机的主要研究理论有: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他认为动机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趋向,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两种,并且动机是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合力,主要由倾向强度、成功概率以及诱因三方面构成。

3.延迟退休。延迟退休主要的含义是通过打破原有的退休制度和退休政策,在一定意义上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增加退休灵活度,从而使得员工有更自主的退休选择,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现状。有关延迟退休,国外学者运用迭代模型证实了推迟退休年龄会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就业率造成影响,产生家庭转移,可能会增加年青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投入时间。国内学者认为,延迟退休年龄的决策基础是人均寿命延长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客观基础是生理上的人均余命的延长。

三、问题提出

本研究结合社会现状,探讨工作因素(职业紧张)对于临退休人员工作意愿(延迟退休)态度的影响,并考虑个人因素(成就动机)的影响。探究职业紧张与延迟退休态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检验成就动机的中间作用。在此基础上,调查性别、月收入以及学历等因素在个体延迟退休态度上是否具有差异性。

四、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法获得有关数据,共计使用三个问卷。职业紧张问卷,共计30个条目,信度为0.96;成就动机量表,共计两个维度,30个题目,其分半信度为0.77。此外,延迟退休态度量表为自编量表,共计三个维度,共计27题,信度为0.95。

五、延迟退休态度的问卷编制

1.理论原则,Krech确立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的“态度三成分说”。按照此理论进行项目编制,期初共计32题,三个维度。

2.初步试测,根据专家评定法所进行的内容效度分析,确定每个维度所包含的项目数。初次试测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91份。进行同质性检验,删除个别项目与总体分数未达到显著以及相关系数小于0.4的项目;再进行决断值检验,以此对各项目的鉴别力进行分析。经过运算,共计删除5个项目,初步确定了问卷具体构成并进行第二项试测。

3.再次试测,发放问卷共计140份,收回121份,有效数据为102份。

4.问卷信度为0.96,认知维度0.92,情绪维度0.85,行为倾向维度0.87,信度指标良好。

5.问卷效度,RMSEA0.083,CMIN/DF1.702,CFI0.895,TLI0.877,经检验,问卷效度良好。

经试测与分析后确定问卷结构,共计27个题目,分为三个维度,分别为认知维度(10题),情绪维度(8题),行为倾向维度(9题)。

六、研究结果

本次在全国范围内多个城市发放问卷共计300份,回收27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51份,有效率为92%。

1.差异性检验。①学历状况在延迟退休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性检验。根据数据分析发现,在延迟退休认知维度、行为倾向以及总分上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差异系数分别为3.93、2.87、3.08。结合各维度的均分和标准差发现,高学历水平比低学历水平个体更倾向于支持延迟退休。在情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②月收入状况在延迟退休三个维度上的差异性检验。根据数据分析发现,在延迟退休认知维度、情绪维度、行为倾向以及总分上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差异系数分别为6.92、8.29、8.76、8.94。结合各维度的均分和标准差发现,具有较高月收入水平的个体比较低水平的个体更倾向于延迟退休。③性别、与照顾子女家庭两个因素上,个体的延迟退休态度并没有展现出差异性。

2.各变量的相关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发现:职业紧张与延迟退休态度三个维度之间均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认知-0.127、情绪-0.225、行为倾向-0.183,简言之,随着职业紧张的程度增大,个体不会倾向延迟退休,情绪维度表现最为明显。调节变量中,追求成功的动机对于延迟退休无显著的相关性,避免失败的动机与延迟退休态度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认知-0.151、情绪-0.167、行为倾向-0.158,个体避免失败动机的提高会造成个体延迟退休意愿的削弱。

3.回归分析。根据相关分析我们得知,职业紧张与延迟退休存在负相关,并且避免失败动机与延迟退休存在负相关,因此适宜采用回归分析来进行因果关系的检验。在差异性分析中发现学历、月收入在延迟退休态度上存在差异性,因此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后续检验。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回归分析。根据分析发现,职业紧张与延迟退休三维度均存在显著的回归作用,具有显著的预测效果。职业紧张可以解释认知维度1.6%的方差,其回归系数为(β=-0.127);职业紧张可以解释情绪维度5.1%的方差,其回归系数为(β=-0.225);职业紧张可以解释行为倾向维度3.3%的方差,其回归系数为(β=-0.183)。②成就动机的调节作用。结合上部分相关分析我们发现,避免失败的动机与职业紧张和延迟退休态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适宜作为调节变量进行检验。职业紧张带入方程,职业紧张与情绪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β=-0.225),情绪维度的5.1%(R2=0.051)的改变可能是由于职业紧张所引起的。调节变量避免失败的动机维度带入方程,它与情绪维度负相关关系显著(β=-0.134),并且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增加(R2=0.017),即在除去职业紧张对于延迟退休中情绪维度的影响后,避免失败动机这一维度可以独立解释情绪维度1.7%的方差。职业紧张与避免失败动机的乘积变量带入方程,与情绪维度之间负相关关系显著(β=-0.819,R2=0.027)。这说明在职业紧张与情绪维度的回归分析中,避免失败的动机维度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显著。职业紧张与避免失败的动机维度交互作用与情绪维度之间负相关关系显著(β=-0.819,R2=0.096),情绪维度可被解释的方差增加2.7%。说明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回归分析中,避免失败的动机起到了调节作用。

七、结果讨论

1.延迟退休态度的差异性分析。①学历状况上的差异性分析。不同学历个体在延迟退休认知维度、行为倾向以及总分方面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情绪维度方面差异不显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较高学历水平的个体相比较低水平的个体更具有延迟退休倾向。②月收入水平上的差异性分析。不同的月收入状况的个体在延迟退休三个维度以及总分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收入个体比低收入个体更加支持延迟退休。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个体在退休后所面临的经济状况而决定。如果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月收入较高的个体主观上更倾向于延迟退休,而对于依靠退休金来维持生存的低收入个体,倾向于提前退休或者是正常退休。

2.相关分析。经过分析发现,职业紧张与延迟退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如果职业紧张程度增大,个体不希望延迟退休,在情绪维度上表现最为明显。在职业紧张与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中发现,职业紧张的增强会带来个体避免失败动机水平的提升,会出现个体以减少错误为原则,而不再以完成目标为原则。

3.回归分析。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回归分析。在数据分析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各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回归作用,自变量与因变量中认知、情绪以及行为倾向的方差解释率分别为1.6%、5.1%、3.3%,表明职业紧张对延迟退休态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因果关系显著。②调节作用分析。在数据分析中,避免失败动机维度在自变量与因变量中情绪维度的回归分析中起调节作用,与自变量的交互作用能够解释9.6%的方差。当个体面临延迟退休时,除了职业紧张以外,个人因素如成就动机在延迟退休态度方面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这提醒我们,在制定相关退休政策时除了需要考虑职业种类、职业紧张程度以外,也需要将个体因素列入参考范畴。

第5篇:退休制度的意义范文

>> 浅析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改革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路径分析 关于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分析 对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的思考 河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机制优化 成都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社会意愿调查及机制设计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任重道远 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路径分析 浅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重要意义及实施设想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关于中国公务员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思考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启示 养老“并轨”的财政账 浅析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问题 关于养老保险并轨的多重视角研究 我国养老金“并轨”政策分析 养老保险并轨背景下我国职业年金制度优化策略 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及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马文瑞.根据各地职工的意见修改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等四个草案的说明[J].江西政报,1958(3).

[3]荆彦玲.论健全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2).

[4]盖全正.浅议发挥商业人寿保险对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9).

[5]张思锋,张文学.统账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供给模型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6]李齐云,朱俭.我国城镇居民养老金地区不平等性分析[J].山东经济,2010(5).

[7]百度百科.社会保险法[EB/OL]..

第6篇:退休制度的意义范文

养老保险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养老保险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革,双轨制出现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一些退休的员工即使学历、职称、职务、技能相同,在退休时由于其单位性质不同,其退休金也不同,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的人员远远要高出企业退休的人员。双轨制造成了社会养老保险分配的不公,导致养老金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消除双轨制,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与统一,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为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我国将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列入日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几次分分合合,最终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缴费的模式,即部分积累制的养老保险模式,也称通胀结合的制度。而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仍然沿袭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起来的退休制度,国家承担养老责任,只要符合退离休条件,就可以从单位即国家财政中领取养老金待遇。

二、我国职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的差异

1.社保基金来源的不同。一是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为在职职工以及城市灵活就业人员按照工资的一定比例,由企业及个人(灵活就业人员全部为个人承担)向社会保障机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缴纳期满后,由社会保障机构向职工发放养老金。我国养老金主要采取积累制度,政府部门以在职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金支付达到退休年限的职工养老金,政府不承担养老保险金筹集责任。二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金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由财政全部承担,一种由财政部分承担,最后一种由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经营利润承担。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发放得到了政府提供的保障,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的发放取决于在职职工养老保险的缴纳情况,也就是受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

2.两种体制计算发放标准不同。一是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发放金额来源于职工养老基本户与个人缴纳账户,基本户余额取决于企业按照上一年在职职工月平均工资一定比例计算缴纳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则取决于职工个人缴纳金额,缴纳越多,退休后领取养老金越多,体现了养老保险的“多缴多得”原则。二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工资标准取决于本人退休前职位及工资,按照在职工资一定百分比计算发放,其计算标准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多缴多得”原则有一定的差异。

3.两种体制经营管理机构不同。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筹集、发放、管理机构为各地政府成立的社会保障局,由该机构与各银行签订协调,由签约银行代为发放退休金,保险金余额由社会保障局委托基金管理部门,将社保资金投入到市场,提高了社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及保值增值,避免因物价、利率变动所造成的影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工资则由各地财政局按月将退休金直接汇入退休人员工资卡内,其退休人员审批、金额发放标准由各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负责。

三、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度存在的问题

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养老保险基金承担着巨大的支付压力。随着国内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及个别企业对缴纳养老保险法律意识的漠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二是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手段缺失。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存放于财政局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中,多数地区财政部门未将养老基金投入到基金、股票等保值、增值领域,使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承受着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与风险。三是养老保险比例有待降低。目前我国企业为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比例为20%,个人承担8%,远远高于其他发达与发展中国家比例,使企业、个人承担着一定的经济压力。

2.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全部由财政承担,大大增加了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压力,不利于政府对民生、教育等方面支出。二是工资分配不公平。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按照在岗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退休金,退休金金额远远高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不利于社会公平及稳定。三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多数由本单位老干部处和财务处管理,增加了本部门机构设置与运行经费,无形中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浪费。

四、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1.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及国家对民生投入的加大,我国养老保险双轨制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公平对养老金模式改革的需要,阻碍着我国经济发展。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可以缓解我国养老保险金资金缺口,盘活养老保险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养老保险改革制度遵循市场公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适应了我国人口多,社会养老保障压力大的国情,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同时,促进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2.促进我国保险制度公正、公平地运行,维护社会稳定。在养老保险双轨制下,企业职工每年需从工资中缴纳养老保险个人承担部分,而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员工无需每月缴纳养老保险;企业职工退休时按照上年社会平均工资及个人账户余额领取退休金,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按照在职工资的一定比例领取退休金,且领取金额远远高出城镇职工。这种现象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无法使广大企业退休人员享受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同样的待遇,无法真正体现同工同酬的分配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2015年出台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将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范围,促进了工资分配的公平性,有利于社会稳定。

3.为人才合理流动提供保障。在养老保险双轨制模式下,存在着人才流动不畅、分配不均问题。一是由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无需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员工若要离开本单位,则面临着养老保险缴纳年限重新计算缴纳的困扰,导致一些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在补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在原单位任职之间的尴尬处境,同时,一些从企业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也面临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制度在衔接上的不畅,严重阻碍着人才的双向流动,不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在退休时按照在职工资一定百分比发放工资,且工资发放具有稳定性,大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够享受退休后的高工资,将主要精力用于考取公务员上,导致我国企业在招聘人才方面严重受阻,造成企业缺少必要的人才,不利于企业发展。

第7篇:退休制度的意义范文

兰姆是英国十九世,纪的散文家,曾与其姊将莎士比亚的戏剧改写成散文故事。他出身贫寒,虽绝顶聪明却因口吃而未能进入高等学校,又因照顾患精神病的姐姐而终生孑然一身。生活的不幸并未压倒这位文坛奇子,他给后人留下的随笔。轻松幽默。以一种“微笑看人生”的态度,状生活琐事,摹所见所闻,今日读来仍感熟悉,仍觉亲切。

自从实行退休制度以来,如何调适心理,适应退休后的生活,成了热门话题。偶翻兰姆随笔,发现兰姆在150年前已把退休者的心理转化刻划得入木三分,不禁惊叹人的心态竟有跨越时空的相似。

在兰姆笔下。当“我”突然被告知不必再坐在已经坐了36年的台子前办公时,“我此时的处境,恰如一个犯人,在老巴士底狱关了40年。突然放了出来,不知道该拿自己怎么办。这光景仿佛是从有限的时间进入了永恒,因为把一个人的时间完全交给他自己来支配,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永恒。”就像一个缺乏时间的穷汉,突然暴发,拥有了一大笔“收入”。

这种心情十分自然。当人们服务于某一个部门,几十年的目标似乎只有一个:上班,而且只有到了班上才知道该干什么。一生的年华金抛撒在一个地方,甚至抛撒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重复着大致相同的一件事情;习惯使人渐渐地少了自觉性,多了一些被驱动性。尽管任何一项社会需要的工作都是有意义的,但被附属的味道仍难以抹杀。当他重新成为一个独立的、自由的人时。反而不习惯,不知该如何安排自己了。有些人在职时忙于公务,常常抱怨没有自己的时间,可一旦把时间全归还给他,他满满抱着,失落感却油然而生。由此让我想到,人应有所寄托但不可依附;在认真作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仍保有一份自我,这样,便不会在退下来时不知“自我”为何,也不会像兰姆笔下的“我”一样,还眷恋着旧日的生活,好象不披枷带锁就过不了日子。

兰姆笔下的退休者,在“飘飘然的新奇之感”过去之后,开始慢慢地恢复了自我。他觉得自已从来都是自已的主人,爱上哪儿就上哪儿,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他悠闲地泡书店,赏风景。听歌剧;把过去冬夜烛光下的苦读与涂写,变成今日兴之所至的趣事。心境变了,生活的韵味也出来了,人的气质也有了改交。原先的苦相’换之以无牵无挂的脸色。匆忙局促转而为优柔自在的举止。“某种雍容华贵的神态,原来和我种种其他方面的禀赋一同被埋没不彰,如今却脱颖而出。”

有些人把退休看作是进入迟暮的标志。可兰姆对退休后的岁月另有一种计算方法。他写道:“如果你能从这五十年当中(指退休前)刨掉那些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而耗去的岁月,你就可以看出我现在还是个年轻小伙子哩。因为只有一个人自己能够完全支配的时间,才能理直气壮地称为他自己的时间。所以,我那可怜的余生,……至少应该乘三倍。”

第8篇:退休制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养老保险

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现状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初,各地已相继开始进行。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构建形成了基本框架和格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整个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从机制上看,还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保险基本制度,也未体现出改革带来的明显成果和好处。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责权对等、社会共济、公平效益、法定法制等基本原则和理念不相适应,同时又缺乏改革的迫切需求,因而改革步履艰难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改革的难点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矛盾突出,难度不小。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大多数事业单位职工几十年来已习惯于现行的养老模式,特别依赖、留念财政供养保底的办法,担心改革后退休待遇要与企业职工拉平,收入下降,心理上有抵触情绪。

2.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只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部分,必须与机构分类、人事制度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相关财政政策调整等配套改革协调推进,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作出积极的响应和配合,还需要更高层面的统筹力度和决心。

3.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至今尚未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的薪级工资仍然是暂定档位,单位绩效工资以及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没有到位,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到现在还不确定,因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测算的基础数据就没有依据和基准。

4.虽然事业单位的主体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但行业面广、门类庞杂、层级繁多,岗位差别大;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不同,单位发展不平衡,使得同类事业单位相同职业、级别但不同单位或不同地方的工作人员的收入待遇存在较大的差距,统筹平衡的难度非常大。

5.具体改革方案中一些主要制度安排(比如:中人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统筹层次、个人账户做实、职业年金等)涉及到各方的利益调整、职能取向、责任分担以及财政支撑能力,设计选择工作艰难。

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造福民生,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也应从有利于促进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因人设事”到“因事用人”的转变来考虑。

三、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建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是任何养老保险模式最基本的要求,目前我县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计发办法和缴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缴费的多少并不决定待遇的高低,使参保的退休人员对养老保险的意见很大,"参保和不参保一个样,缴费和不缴费一个样。"解决的办法:一是将目前的由财政局发的补差部分和福利性津补贴纳入退休待遇的计发办法里;二是退休待遇的计发办法要反映参保人员在机关事业和在企业的工作经历,确定一个系数;三是要反映个人帐户的积累,标准和时期指标要细化。这样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的积极性,是一个不用宣传的"活广告",同时退休待遇也更加公平合理。

2、建立企事业单位统一的养老保险政策。

虽然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职能上、社会贡献上、待遇上有不一致的地方,但在养老保险方面都存在如何解决职工老有所养的问题。

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也存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问题,为社会贡献大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在职工在职时给予补偿。职工为社会贡献大,享受的酬就应该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就多,退休时个人账户部分就多,退休后的待遇就应该随着增加。反之亦然。

职工同样是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再为社会创造价值,因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差别,而退休后的待遇事业单位比企业高则有失公允。

建立统一的企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应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执行统一的养老保险政策。实行按实发工资为缴费基数,解决了困难事业单位不能按档案工资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矛盾,也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单位离退休人员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的问题。

3.事业与企业一样执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事业单位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4,负有行政职能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独立的养老保险政策同参与市场竞争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相一致的两大养老保险模式。

负有行政职能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职工具有一定的公务员的性质,其养老保险应实行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退休待遇应为公务员退休时应享受的待遇+个人账户余额/120,这一块国家必须给予保证。参与市场竞争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为需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实行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一致的养老保险政策,使之抛开单位离退休人员分布不均、负担不一的担子,实行公平竞争。这些单位应实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具体办法参照第一条。

第9篇:退休制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国家保障 城乡覆盖 全国统一 基本养老制度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65-01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保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能不能和谐的条件和标志。《宪法》第四十四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因此加强社会保险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要做好社会保险的建设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和处理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一、实施基本养老的国家保障制度

一是基本养老,二是国家保障。基本养老指的是维持公民的生存需要、保障公民生存权,要让公民活得下去。要高举基本养老的大旗,旗帜鲜明地坚持基本养老的国策,让公民都知道和懂得国家只解决基本养老。坚持走基本养老的道路不动摇,这是由中国13亿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性所决定的,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还多,经济实力,经济资源不足以支撑过高的养老负担,不能期望过高;从人性方面来讲,过高的养老将使人失去进取心,国家失去活力,不利于参与世界的竞争,高福利国家已经提供现实样板,解决了基本养老,也就起到了“减压阀”和“稳定器”的作用。所谓国家保障就是发挥国家兜底的作用,在社会保险金不足支付时由政府全额补贴。国家补贴要正常化、制度化、法制化、国家化,补贴资金要由中央财政拨付,要纳入年度中央财政预算,并以法制的形式予以保证。

二、实施全国统一的养老制度

一是养老制度要覆盖城乡全体公民,不能将广大农民长期排除在国家养老之外,农民也是国家的公民,只要是公民,国家有义务有责任提供养老保障。二是养老制度要单一化,国家要建立公民统一的养老制度,提供公平的制度保障。养老金制度的设计不能两张皮,城镇是城镇、农村归农村,这种设计不符合社会现实,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正是因为把农民排除在体制之外,即使到城镇做工的人依就叫农民工,享受不到城镇的基本养老,也没有地方缴纳养老统筹金,养老依旧要回农村。从社会发展趋势来讲,也应当是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异,最终消灭城乡差异。三是养老金的征集要实行全国流转,建立养老金账户的“一卡通”,不分城乡公民、不分企业事业公民、不分地域,统统使用“一卡通”,为公民缴纳养老金提供便利,也为人才的流动提供制度保障,人尽其才。

三、尽快解决突出矛盾,化解社会风险

1.尽快实施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的全国统筹制度,并与企业养老一致起来,解决好企事业之间的矛盾。要解决企事业之间的养老矛盾:一是按照基本养老的真正含义,国家只管基本养老,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体制,不分企业和事业,统一按照一个思路一个制度来实施;二是适当放缓提高事业单位养老待遇的速度,相应提高企业养老待遇,企事业养老待遇逐步趋同。国家政策层面上,要改变把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与在职人员待遇一并考虑的老思路,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待遇应转移到与企业的对接和社会的对接,所有离退休人员的待遇一并考虑,一并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三是国家要淡化企事身份,建立离退休人员的社会管理体系,取消现有各部委各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离退休人员机构,割断与现有行政体系的联系,促进与社会养老体系的联系;四是尽快推进事业单位的养老社会化进程,将事业单位的养老纳入社会化,真正建立统一公平的基本养老的全国性制度,不能让财政供养的离退休人员长期游离在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体系之外,任由财政无限供养;五是国家在规定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时,不能全面规定,不能要求全面兑现。正是这种全面规定全面兑现的要求,造成企事业之间离退休人员待遇的巨大差异和社会矛盾的对立,造成国家偏向权利集团的印象,而不是社会公正公平的印象。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未能进入社会统筹,由财政和单位供养,国家要界定清楚各自的责任,国家管基本、包基本,单位供养的问题留给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决定,国家不要过多干预。

2.理顺事业单位内部的养老关系,化解内部矛盾。事业单位内部有两种身份的人员,一种是合同制人员,一种事业制人员。合同制人员缴纳社会保险,退休后由社会发放基本养老金,事业制人员按照原有的体制运行,待遇与在职人员几乎没有差异,造成同为一个单位工作,退休后的待遇差异巨大,引起分配不公,造成社会矛盾,随着合同制人员的增多,这种矛盾将更加突出。理顺这种关系,依旧要按照国家只管基本养老的思路来解决,不管身份如何、不管社会养老还是事业养老,基本待遇由国家规定并由国家征集的养老金和财政资金承担;单位提供的部分也要一视同仁,合同制人员与事业制人员要同样享受单位的发展成果。

3.理顺企业之间的养老关系,化解企业之间的矛盾。企业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企业缴纳的养老统筹金的基数存在不一样,退休时的待遇也就有高低之分;由于各企业的效益不同内部补充养老也存在差异。要化解这个差异同样要回到国家只管基本养老这个思路,而且要一视同仁,不管企业效益高低统一按一个基数一个比例交基本养老统筹金;取消内部补充养老统筹,不要将在职分配享受的待遇继续带到退休享受。

建立全国性的基本的国家保障的养老制度是有效化解社会风险、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