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保制度的核心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首家民营上市公司。创建于1984年,经过26年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农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农药化工十强企业。##化工以生产农药、化工产品为主,产品涵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三大系列20多个原药和近百个制剂品种,是全球最大的仿生型杀虫剂沙蚕毒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化工注重技术创新,拥有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药物研究所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授权专利31项,位居同行业第二。并获首批“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和“全国专利工作交流站”。##化工以品牌、服务、诚信构筑了庞大的中外市场营销网络。在国内产品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在国外已出口东南亚、欧洲、北美、南美、中东、中亚等四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并在世界上8个国家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汉字及图形商标已成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品牌,08年即双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化工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安徽和县乌江镇,毗邻南京,背倚合肥,面对长江,与马鞍山市隔江相望,地理环境优越,水陆交通便捷。现有新老两个厂区,占地面积2200亩,总资产16亿元,职工总数1540多人。下辖4个子公司。公司坚持“诚信天地、奇正方圆”的经营理念,经“铸生命活力,造万物生机”为根本宗旨,本着“脚踏实地,笃行争先”的企业精神,追求“绿色、人文、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化工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及员工管理难度,但是公司迎难而上。为切实有效地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在组织机构、基本保障、监察监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切实维护员工利益。让每个员工都能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使员工的发展和公司的发展融为一体。总的来看,在贯彻《劳动合同法》工作中,做到了领导重视,机构落实,制度健全,工作扎实,效果明显。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公司领导非常重视,为更好地促进《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公司专门召开办公会议。按照《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及文件精神,讨论、完善了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帮扶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与《劳动合同法》相关的配套制度,修改完善了劳动协议书内容。力求在制度上保证相关劳动法规的贯彻实施。
二、是认真做好新劳动合同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公司首先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了用工政策的培训,并专门组织各部门、各车间负责人召开会议,宣讲新劳动合同法相关内容。公司还要求各部门、各车间将新劳动法核心内容在部门或车间的会议上予以宣传贯彻。另外,公司积极利用企业刊物《##人》、“厂务公开栏”、“学习园地”等宣传阵地对《劳动合同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及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使广大员工对有关劳动法规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三、根据新劳动合同法精神,落实相关政策,将职工利益真正落到实处。
新《劳动法》规定,必须更好地保护劳动合同中处于弱势一方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预示着劳动用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化时代的到来。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本公司的影响较大,因化工行业的特殊性,人员流动性很大,使得社保的缴纳、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签订等工作在落实上非常繁琐,大大增加了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用人难度和管理成本的支出。但为了使员工的合法权益有法律保障,公司积极按照《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每一位员工包括外聘人员均签订了合同,。公司现有员工1540人,签订劳动合同1540份,签订率百分之百。使员工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充分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为了确保员工的利益真正得到落实,公司采取了8条措施:一是对试用期及正式员工的最低工资发放标准确定为650元/月,保障了员工的基本生活。对于来公司实习人员给予月生活补贴300元,免费提供住宿,保障了实习人员的基本生活。二是为了保障员工休息、休假的权利,保证员工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正常的工作中来。公司对每一位员工都给予每月4天假的带薪公休,且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员工休假。公司不提倡员工加班,同时明确规定,员工每月的加班时间不得超过48个小时,确因有特殊情况需要加班的,采取员工自愿的形式,并且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足额发放加班费。三是公司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员工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福利。公司为所有正式员工购买“五险”,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伤保险;为季节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确保他们的人身权利,减少了工作上的后顾之忧。四是真正做到人性化的管理,每年夏季,为全体职工发放防暑降温慰问品,传统节日均给每位员工发放礼品,使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公司关怀。五是关心全体员工的身心健康。为此,公司每月由行政部组织一些有益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来活跃员工的业余生活,增进员工之间的感情,煅练职员的体质。同时,每年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免费体检。六是每年组织优秀员工或员工代表外出旅游。针对员工劳动强度大,生活单调的情况,由公司出资,在每年“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的时候,组织优秀员工或员工代表外出旅游,让他们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享受生活。七是帮助家庭困难的职工渡过难关。为了体现公司大家庭的温暖,遇到职工家庭有红白事,由工会及行政部牵头,在人力、物力以及交通工具方面给予公司力所能及的帮助。特别是对于那些家庭遇有突发性的灾难或困难的职工,如大病、重病、子女上学困难等情况,公司都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扶,职工们也会在工会组织下捐款、捐物,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八是增强了员工的爱国热情。每年七一期间,公司将组织党员及积极分子外出参观学习,让员工更进一步的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增强党的凝聚力与团队意识。九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的素质。除在课堂中集中培训外,公司还利用网络开设了##网络大学,给每个员工一个学习帐号,根据不同的岗位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免费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为了鼓励员工成长,提高业务素质,对于员工报考党校、电大或自学考试的,公司对其学习的费用给予部分报销。同时,为了帮助员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公司开办了职工阅览室,并购置了各种专业书籍和报纸杂志,方便员工的学习。
四、认真做好《劳动合同法》监督工作,切实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结合国外经验,在积聚养老基金、汇聚长期资本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
在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方面,首先应尽快成立“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即“第二社保基金”,实现对分散在全国2000多个基层单位的2.4万亿资金进行集中、专业、市场化管理,实现保值增值;其次是尽快通过国有股减持、国有资产划拨、国家外汇资产划拨等方式,将个人账户“空账”部分做实,实现基金积累;第三是进一步加大国有股划拨力度,将划拨比例从目前的10%提高到15%,再逐步提高到30%左右,充实全国社保基金,同时将全国财政收入“超收”部分,全部划拨到全国社保基金;第四是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并且尽快做到全国统筹。藉以提高全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补充养老保险方面,建议大力发展基金积累制的补充养老保险。其中首先是要大力推动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目前对企业缴费部分有税收优惠政策,应该扩大到个人缴费部分和投资收益部分,进一步激发企业和职工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积极性。第二是尽快建立职业年金制度,覆盖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军人、教师、医生等人群。
第三支柱是鼓励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这部分的关键是尽快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的试点,并且将其覆盖农民、自雇人士、未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职工;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关注养老金改革和发展的人士,在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面给予了太多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建立基金积累制的个人账户还是建立名义账户制度方面,分歧很大,用力很猛。但是在发展补充养老保险方面重视不够,建言不多,措施不力。
特别令人担心的是,在财政压力的面前,基本养老保险方面选择名义账户制度,在补充养老保险方面不作为。我觉得可以接受的折中作法是:建立名义账户制度,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补充养老保险发展。我觉得比较好的作法是:全面做实个人账户,并且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来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
让养老钱“放心入市”也是健全实施养老金战略的重要环节,资本市场只有做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才能够让养老钱放心入市。
以上所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越是在这种情况下,长远的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就越重要。正如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所言,当前很多政府部门都在做应对老龄化的事情,但应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力量,需要将这一问题提升为国家战略。
目前,人社部最关注的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保监会最关注的是补充养老保险特别是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问题,中国证监会最关注的是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投资问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最关注的是国家注入资产的问题,全国老龄委和全国总工会最关注的是人口老龄化导致退休资产积累不足的社会问题。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地方政府,都有各自的关注点和利益点。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经济发展 财政收入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改革,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基数大。农村养老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中国社会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适应时展而出台的一项农村养老制度。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建立的背景
1.国家对于农村养老问题的高度重视。2008年初,中央政府下发文件提出“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试点”,并且提出了政府加大财力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投入,把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为我们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指明了方向。
2.财政收入的增加,为农村养老保险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加,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为在农村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奠定了经济基础。1985年,我国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占GDP的总值为46%,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6%,2008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总值降为24%,农村人口下降到约为总人口的55%。以上数据已经达到了20世纪60年代日本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时社会经济水平。目前我国农村的养老制度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在农村建立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008年,我国全国财政收入突破6万亿元,2012年财政收入更是达到了11万亿元,雄厚的财政基础做后盾使我国目前具备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的基础。
3.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险已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险,俗称老农保。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先天的缺陷,在资金筹集方面,主要强调个人的缴费,政府的责任少,缺乏社会养老保险的福利性,实际相当于一种储蓄性质的保险。由于政府扶持力度小,影响力小,覆盖面小,只在个别经济发展好的一些农村实行,参保率低。由于监管不到位、制度不完善,资金常常被地方政府非法挪用,用来其他投资等,资金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存在风险大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寻求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需求。
4.探索适合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取得一定成绩。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民工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先后在多地方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国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具体措施
在农村建立新型养老保险,是我国整体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关系到农民实实在在利益的大事,必须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
1.强化政府的责任。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核心内容,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引导,使农民充分认识到这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提高参保率,使每个农村居民都能从中受益。各级政府部门加大财政投入,使这项工程能够更好地发展。
2.加快立法工作,使新农保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新农保政策自2009年出台后,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各地方在实施的过程中呈现千变万化的状况,地方色彩重,缺乏法律统一性,如保险资金来源比例不稳定、保险资金管理缺乏规范性、养老金计算标准不统一等,使得新农保在发展的过程重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国家应尽快出台新农保管理办法,为新农保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制保障。
3.解决好与城镇社保衔接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流动量大,身份转变得快,同时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这就出现了新农保和城镇社保之间的衔接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尽快制定不同社保之间的详细转接办法,使不同社保之间方便衔接。
4.创新管理方式,使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建立新农保基金专门的管理机构,创新思维,制定新农保基金存储、投资途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把部分闲置基金用来投资,创造价值,才能使在通胀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资金不会贬值,能够达到保值和增值。
新农保制度的建立是一项复杂、长期艰巨的任务,是适应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是建设新农村、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各级政府一定要从处处为民着想出发,多调研,多总结,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
一、现有社保审计监督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环境增大社保审计风险
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社保审计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审计技术由传统方法转变为联网审计,这些改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新的风险。
首先,数据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联网审计方法中,各种电子设备记载的数据信息变得更加隐蔽和复杂,外部审计人员在审计企业社保的原始资料时处于被动地位。一方面,如果企业有意延时提交审计资料的时间,很容易影响社保审计的及时性;另一方面,相对于纸质载体的会计资料来说,通过科技手段更容易不留痕迹地篡改电子资料,这就会影响社保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信息系统的不完善影响了审计效果。计算机手段被运用于社保审计之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很多方面都不完善,这必然影响社保审计的效果。硬件设备的差异极易造成数据传输不畅和延时,针对审计需求设计的专业化软件尚未出现等因素都增加了审计风险。
(二)现有审计方法无法满足社保审计发展需求
现在所运行的各类审计方法的作用仅仅是检查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远远没有发挥其绩效审计的功能。我国的国情和社保制度的历史沿革决定了现今的社保基金仍然存在着大量问题,例如社保资金的征收情况不理想、社保制度的覆盖面不能满足人们群众的需求、社保资金征收和发放标准缺乏公平性、社保资金的运营效率不高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社保审计的各类方法应该担负起解决这些制度缺陷的问题。
就拿骇人听闻的上海社保基金案来说,在钱权交易的黑幕下:福禧投资先后以受托运营的名义从上海社保基金处违法拆借了34.5亿元人民币并用来收购沪杭高速公路资产;上海众多具有相关背景的房地产机会也借助社保资金扩大实力,例如创智天地就曾借助暗箱操作从上海社保基金处轻易贷得高达15亿元的资金。以上种种都说明政府机构这种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双重身份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并且使得很多审计方法失效,社保审计不应仅仅只停留在核实资料的阶段,而应该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外部检查机制来监测社保资金的来龙去脉从而规避风险。
(三)审计人员的素质阻碍了审计方法的发展步伐
计算机运用于社保审计和社保资金运作的复杂化,对审计人员的质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计算机的运用来说,OA等系统的运用减轻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但如何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排查他人的违规操作则给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计人员只有深入掌握各类审计软件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才能发挥计算机审计的效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从社保资金的运作来说,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深化,社保资金所运用的投资工具越来越多。自从2001年12月13日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以来,社保基金入市这个话题就倍受热议。现任证监会主席2011年12月份就曾表示组织闲散的4万亿资金入市将对全体居民都大有好处;随后,广东省政府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1000亿社保基金标志着全国地方性社保基金入市的大幕正式拉开。社保基金入市有利于通过扩大其投资渠道来弥补正在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所以社保资金入市的步伐正在缓慢而有序的推进,社保审计工作也需早作准备才能确保资金安全。金融市场多元化的投资工具和高要求的专业化知识着实提高了审计难度,只有审计人员深入了解资本市场的各类投资工具才能保证社保审计的高质量运行。
以上两点对社保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从目前形式来看,不少基层审计人员仍然习惯于传统审计方法,无法满足社会实情的需要,严重制约了社保审计方法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解决社保审计监督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民本思想,植入绩效审计理念
社保资金作为全国人民的养命钱,其再分配职能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民为本。达州市通川区城镇低保中心和有关部门一起根据2010年社保资金的《审计报告》所制定的“阳光低保”就是一个以民为本的范例。在“阳光低保”所制定的政策中,信息的透明度和低保分配的公平性成为首要考量因素:通川区在实施“阳光低保”的过程中,通过建立社区听证会平台和对听证结果进行“三榜公示”的办法提高了政府信息透明度;在确定低保人员的时候采用了“全民公示”、“人员分类”和“每年排查”的方式将低保指标分配给确实需要的人,使得不同收入人员享受不同低保待遇,保证了再分配的公平性。“阳光低保”的做法有利于维护困难群众的利益,从而促进了社会稳定。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审计人员应将审计目标定位为全心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切审计方法都应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维护群众利益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保证人民的钱能够有效率的运作,因此要从单纯的合法合规审计上升到绩效审计:要通过审计检查社保制度是否存在漏洞、探究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效率能否提高、社保所带有的再分配职能是否公平合理等,并据此向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完善社保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创新社保审计方法,拓展社保审计内容
首先,在现行社保审计机制下,要通过积极探索新的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审计方法来提高审计效率。审计环境的复杂化,决定了传统审计要结合计算机审计、管理机构审计要结合延伸审计、报表审计要结合专项审计等出现在社保审计中的新变化,这样才能够在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有效且合法的基础上,通过合力运作、重点审计来突破传统社保审计的瓶颈,保证社保资金朝有效运作的方向发展。然后,要注重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审计调查研究。这有利于全面地观察审计对象,从而得出更为客观的审计结果。最后,要根据环境变化实时调整审计手段。这一点可以通过审计部门与财政部等相关部门的平台互通实现,保证企业信息和审计资料获取通道的畅通有利于根据获得的实时信息来及时调整审计手段。
(三)全面提升社保审计人员素质
任何好的审计机制和审计方法的实施效果是否到位,最后都决定于审计人员的操作落实。因此在社保审计过程中,人的素质是关键因素,要注重提高基层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这些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来实现,例如组织审计人员的系列培训,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最新审计方法的学习、国内外成功审计经验的介绍、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运用和讲授专业的金融知识;此外根据需要设置相关级别的社保审计人员职称或专业考试,一方面可以强化审计人员对相关审计法规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审计人员钻研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主观且客观地促进审计人员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有效利用审计成果改进审计工作
审计报告是社保审计的最终阶段,也可以说是下一次审计过程的起始阶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份好的审计报告应该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和重要问题进行翔实而深刻的分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这对决策层正确制定和修改有关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起到了极其关键的辅作用。管理层也应该积极参阅社保审计报告,不应让各种政策建议永远停留在纸质阶段,否则社保基金的制度缺陷将难以修补。一份有价值的社保基金审计成果配合有效的利用和实施将会推动社保基金的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杨锋辉,徐鹤田.关于构建大社保审计格局的几点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1(09).
[2]杨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我国的社保审计[J].财经界,2011(12).
[3]张军.坚持绩效审计,推进社保审计转型[J].宁夏审计,2010(02).
[4]吴运清.计算机审计环境下加快和深化社保审计转型的分析及建议[J].审计月刊,2009(04).
[5]黄利明.社保审计应全面贯彻效益审计理念[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06).
关键词: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新型构思
On the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of migrant workers
Peng Yua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710062
Abstract: migrant workers --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a special group, establish suitable for migrant workers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both the maintenance of the migrant workers rights, but also to maintain the social justic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Based on the special status of migrant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endowment insurance on the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migrant workers endowment insurance,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existing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in China, to establish a new flexible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for migrant worker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ovide for the aged.
Key words: migrant workers; pension system; new idea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形成了社会转型时期特殊的劳动群体――农民工,其队伍的日益庞大使得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由于农民工养老保险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因此构建合理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实考量
(一)农民工的身份厘定。
农民工是指持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他们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他们是介于城乡之间的边缘群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身份双重性。他们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亦非农村居民。第二,流动性。其工作频繁变动使得他们处在城市和农村的双向流动过程中。第三,年轻化。据调查30岁以下人口占农民工总数51.14%,45岁以下的人口占农民工总数82.17%。第四,廉价性。农民工普遍较低的文化层次使其在城市获取的工资收入水平远低于城市居民。
(二)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剖析。
1.参保率低。不管是因农民工收入低下、工作不稳定、企业不愿承担农民工的养老保险缴费,还是农民工的“短视”等原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或覆盖率都无法保障其未来的老年生活。
2. 退保率高。由于农民工就业的流动性很强,转移目标地不确定,同时现行城保制度规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只转个人账户资金,不转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统筹基金使得农民工在离开一个就业城市时选择退保。
3. 跨地域转移难。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和各地政策的差异性,很多外省农民工在参加了养老保险后,虽然在离开时可封存或一次性拿走“个人账户”部分,但养老保险关系却难于与其他省份续接,这使得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移成为一大难题。
二、制约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因素
(一)制度设计的缺失。其一,农民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多样化。在各地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施办法中,缴费基数与比率存在区域性差异。其二,在《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关于“转移接续”的规定中,对资金的“转移接续”没有个明确说法。在转移过程中,由于规定模糊,出现社保部门转出时只转个人账户基金,不转或少转社会统筹账户基金的问题。其三,根据规定,“农民工达到待遇领取年龄而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参加了新农保的,由社保机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权益记录和资金转入户籍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相关待遇”。然而全国建立了新农保的区县只占到全国的1/10,因此,未参加者只能“比照城镇同类人员,一次性支付其个人账户养老金”,显得很不合理。
(二)农民工就业特征。一是农民工就业的季节性、流动性大。由于国家尚未实现社会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根据现行政策,农民工转换工作城市和就业岗位时无法接续的养老保险关系对“迁移不定”的农民工而言是一种负担,因此引发断保、退保等问题出现。二是农民工工资低、经济收入不稳定。农民工就业主要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其劳动简单、收入报酬不多、可支配的收入数量少,既要维持自己的城市生活,又要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因此大多数农民工无力承担养老保险费用而不愿参保。
(三)用人单位利益冲突。现在许多民营企业大量雇用农民工,而为其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从成本开支角度企业难以接受,考虑到自身利益,企业往往只给中层管理人员和部分技术骨干办理养老保险以挽留人才,而不给农民工投保。二是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农民工为生计怕失工作机会而不敢向用人单位争取社会保障权利,给用人单位提供了用工条件限制的强势空间。
三、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新设计
考虑到农民工的农业户口属性,我们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契机,重新设计农民工养老制度,使得该制度能很好地保护该群体退休养老生活,为统筹城乡发展做出良好的制度安排。
(一)为农民工设立三个养老账户。目前,我国试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行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金相结合的制度模式。鉴于此,我们可依托区县农保经办机构为每一个户籍在本区县的农民工设立三个账户:即农民工的基础养老金账户,在其工作地设立的实际账户以及个人名义账户。农民工的基础养老金标准全县统一,所需资金由市、区(县)财政共同筹集,列入财政预算;个人实际账户由工作地社保机构负责建账、缴费、投资和日常管理;个人名义账户只保留缴费、收益相关记录,并与个人实际账户每年年末对账一次,以确保数据完整。
(二)个人实际账户缴费基数及比例。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他们的缴费基数应该参照工作地城镇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设立,采取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缴费比例可以根据农民工养老制度的总体替代率水平和农民工的承受能力划分为几个档次,如4%、6%、8%等。企业缴费比例则按照农民工缴费比例对等支付,最终全部划入农民工个人实际账户。
(三)农民工养老金的领取设置。目前新型养老保险试点地区采取个人缴纳15年后取得基础养老金这一办法,然而在取得了基础养老金之后,人们往往缺乏续缴的动力。因此我们应该设立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以此来增加积累。
(四)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方式。对于跨省流动就业人员,除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外,再按本人缴费工资的一定比例转移统筹资金。另外对于达到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跨省流动就业的参保人员,依据其户籍所在地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当户籍所在地与参保地不一致时,以参保地满10年为参保界限,如不满,向前推至满10年的参保地办理退休手续。这样统一灵活的转接管理使得跨地区流动就业农民工养老保险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总之,新型的具有弹性的养老保险制度较当前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更为符合农民工身份的特殊性、切合农民工自身的利益、保障其合法权益。只有给予农民工稳定的、可预期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切实保障农民工应有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最终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 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3.
[2] 喻琳.农民工养老新思路[J].社保论坛,2011,(01):32―33.
一、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根据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都被纳入到了法制化的轨道,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巩固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保护和促进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有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上述宪法规定,是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根据和最高法律准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确保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在现有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基础上,建设一个严密、完整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法律制度保障,才能使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才能使社会保障体系真正成为确保人民安全与幸福的社会安全网。
二、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社会保险覆盖人数每年递增6%左右,社保基金收入每年递增20%左右。至2006年底,全国城市有2240?郾9万人,农村有1509?郾1万人被纳入低保;全国收养利单位4?郾2万个,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3?郾3万个。目前我国已形成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四大部分组成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起步较晚,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郾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不系统。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相应的政策不够配套。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备系统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方面的立法欠缺。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被分散规定在不同的法律规范文件中。国家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法规政策规定不统一,适用范围狭窄分散,这会分割完整的国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广覆盖、规范化与法制化。
2?郾社会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较为薄弱。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在许多方面依据的是国家政策规定,依靠的是地方政府的行政手段,对社会保障中许多违法乱纪的行为,难以及时依法制裁。如由于缺乏对欠缴社会保障基金的行为和拖欠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保险金行为的法律制裁措施,在社保资金的使用上存在很大的漏洞,使社保基金的运营处于不安全状态。社会保险基金被违法挪用、挤占现象较为严重,使一些地方离退休人员不能及时足额领取到离退休金,造成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社会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是社会保障的筹资机制、保障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运行机制能够健康合法、有效有序运行的坚固有力的保证。
3?郾对涉及社会保障的违法犯罪没有专门的法庭审理与专门的量刑依据。近年来涉及社会保障的违法犯罪的大案小案连续不断。2006年查处了一批社保基金违法违纪大案,如河南省濮阳市劳动保障局、黑龙江省阿城市社保局、原上海市委书记违规使用社保基金案等等。对涉及社会保障的违法犯罪目前的制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并没有相应的罪名对挪用、挤占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加以制裁。这就影响了对社会保障领域内违法犯罪行为的准确量刑、及时惩处与有力打击。
三、加快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
十七大报告在科学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构建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基本目标,为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加快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是:
1?郾目前应当把社会保障立法放在突出的位置,抓紧制定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系统的立法是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础。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经验,健全我国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加快出台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慈善法等法律,制定养老保险条例、医疗保险条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使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完整配套,把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
2?郾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内容应当与其它领域的立法内容相衔接,以保证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社会保障法律是在实践中走向完善的。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保障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修正各项法律法规,探索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3?郾为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作好实施的准备。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障的核心法律制度是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保险基金涉及老百姓的保命钱,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导致社会保险金支付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险基金不能及时足额征缴和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挪用、挤占。《社会保险法》是强化社会保险费的收缴功能、达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的重要法律。通过立法强制收缴社会保险费,对欠缴、拒缴和挪用、挤占社会保险基金的行为,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4?郾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司法制度的创新。建议在人民法院设立社会保险专门法庭,在审判中充分体现出社会保障事务的特殊性,社会保障法庭专门从事审理社会保障争议案件,对社会保障领域里发生的各类违规、违法、犯罪案件,可以依照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条例及时审理;对不同性质的案件可以依法分别追究其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充分运用司法机制在保证社会保障法律实施方面具有强制性和震慑作用,对侵害当事人的社会保障权益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使劳动者与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权益得到强有力的司法保护。
5?郾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坚持依照法律与执行政策相结合的原则。除了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之外,还需要有相关政策加以补充与调整。对社会发展中某一特殊时期出现的急迫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采取一些特殊性的政策。如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程,就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所采取的特殊政策,对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起了重要的作用。如国务院2007年7月发出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就对确保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顺利实施起了政策指导作用。
一、加强领导,合力营造和谐企业创建氛围。
1、加强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创建活动,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街道成立了创建和谐企业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街道总工会,并抽调经发、社保、宣传和商会等部门人员合力抓好创建工作。街道党工委定期听取创建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和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制订创建工作实施意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2、广泛舆论引导。从制定宣传计划,各种会议动员到以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都化了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到目前,共召开会议10余次,利用宣传窗、横幅、黑板报等宣传工具20余期次,并在街道网站上开辟了专栏,宣传内容紧贴企业业主和劳动者关心的内容,营造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提高全社会的认同度、参与度和支持度。
3、加强指导检查。创建工作取决于前期指导、后期督查,为此街道从企业类型、企业规模的实际出发,先易后难,分类指导,注重选择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作为创建活动的典型,从182家单建企业工会中选择了1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了试点,并将逐步以点带面,覆盖至所有企业。
二、完善机制,不断探索和谐企业创建途径。
1、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街道总工会在建立街道维权服务中心
、健全调处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形成上下联动的维权机制。现在,凡50人以上企业和村级联合工会都已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千人以上企业还探索建立车间班组调解组织网络,如贝发公司通过聘请职工调解员的方式,来提高职工自我维权意识,督促企业自觉依法经营,努力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氛围。
2、完善企业民主管理机制。近年来,街道帮助协调企业规范签订集体合同和职工劳动合同、督促企业建立职工工资协商谈判制度和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协助企业建立厂务公开、职代会制度等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今年,街道以200人以上企业的规范化职代会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机制建设,促进企业建立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现代化管理理念。
3、建立维权帮扶机制。街道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机制,定期救助与不定期救助相结合,街道财政每年拨款2—4万元用于救助活动,同时,建立街道与企业上下联动的困难帮扶机制,每年帮扶职工近千人,今年我们又倡导企业建立职工爱心互助会,以增强企业职工的帮扶力度,我们先行在职工500人以上企业中加以推行,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
4、强化激励约束机制。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先进评选工作进行挂钩。规定企业在参加各种先进荣誉评选时,必须首先达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标准。从2008年开始,凡未获得“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的企业,将不再向其分配各类先进的推荐和评选名额。今年,街道还将通过合格食堂、优秀宿舍等评比活动来提高企业的创建积极性。
三、突出主体,努力夯实和谐企业基础。
在创建活动中,始终把推动企业、员工和社会共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企业在创建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体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做到“四个结合”:
1、与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创建活动是手段,促进发展是根本。在创建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深入开展各种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
2、与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企业和谐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近年来,以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的维权咨询、民工集居地法制宣传等活动广泛开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
[论文摘要]当前,社会保险征缴扩面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入开展,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遇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弱势群体比重过大、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与配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以及社会保险扩面缺乏宣传力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社保扩面工作的有效开展。笔者认为,社会保险扩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与相关社会问题通盘考虑才能取得突破。
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不断增多,社保扩面的难度不断加大。分析扩面难点,研究解决办法是当前乃至今后推进社保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参保扩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城镇居民中弱势群体比重过大,参保缴费存在一定困难。近几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城乡就业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人员在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城市之间流动加速,劳动力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再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正面临着巨大压力。主要表现在:(1)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大量企业关、停、并、转,下岗职工群体不断扩大,再就业问题尤其是4050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2)城镇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安置难度越来越大,一是城镇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由于不愿从事服务性行业工作,造成大量沉淀。二是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3)农村大量闲置劳动力进城务工,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的供求矛盾。(4)城镇居民中老、弱、病、残、幼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二)部分地区地方政府对社保扩面缺乏支持力度,未能有效地组织和协调所属各部门共同抓好社保扩面工作。(1)有的地方政府认为社保扩面会破坏当地的招商引资环境,会限制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地方官员的政绩也关系不大,因此在思想上存在着等、靠、要的观念。(2)社保扩面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的情况下,仅凭社会保障部门独力支撑很难取得较大进展。
(三)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亟待加强。目前各地经办机构普遍存在着设备落后、人员短缺、规章制度不健全的问题,而且基层乡镇、街道社会保障平台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十分突出。经办机构能力的欠缺给群众参保带来不便的同时也相应地推迟了社保扩面的进度。
(四)劳动监察执法及社保扩面宣传缺乏力度。主要表现在:(1)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业主为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不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在这部分企业中,随意拖欠和压低工资、超时加班、任意辞退员工现象比较普遍,这不但使劳动监察部门处罚缺乏法律依据,也给劳动者社会保险的参加和接续带来了困难。(2)劳动者缺乏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维权意识差,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敢据理力争,也不敢向有关部门举报以维护自身权益。(3)我国社保事业起步较晚,群众缺乏对社会保险政策的了解,对社保扩面对自己带来的利好以及对社会和谐稳定所发挥的重大意义知之不多,有的甚至把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混为一谈,认为社会保险扩面是以营利为目的推销的保险产品,思想上存在着抵触情绪。
二、破解社保扩面难题的几点建议
(一)把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加快发展问题与做好社保扩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1)就业问题是民生治本,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就业再就业问题作为“民心工程”、“和谐工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解决好百姓的穿衣吃饭问题,让他们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促使百姓由被动参保向主动参保的转变,真正实现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治,这才是从根本上破解社保扩面难题的最佳途径。(2)社保扩面的根本出路在于扩大就业,扩大就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各级地方政府务必千方百计地抓好地方经济建设,不断壮大公共财政实力,为民众参加社会保险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撑,切实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提高群众的参予热情。
(二)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社保扩面工作取得实效。(1)实行领导包保责任制,建立由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领导责任体制。主管领导要亲自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及时解决社保扩面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组建工作小组,强化目标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确保按时完成社保扩面的阶段性目标。(2)组织和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财政部门要筹措和运用好社保补贴基金,确保补贴基金及时、足额到位;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特别是非工企业)的监察力度,规范其用工行为,对故意逃避参保及恶意拖欠社会保险费等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从严惩处;其他相关部门要在立项、审批、统计、征费、年检、以及考核评比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参保情况进行严格把关,全面推进社保扩面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切实加强经办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1)各地要在深入全面领会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社会保险参保扩面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促使社保经办业务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2)加快社会保障平台建设,一是加大基层社保经办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二是加快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办事效率。通过社会保障平台,把经办机构的触角延伸至各乡镇、街道,为群众办理参保提供方便条件。(3)切实提高经办机构(尤其是基层经办机构)的服务质量。一是通过组织基层经办人员以上门走访、入户调查、预约服务等多种形式,开辟群众(特别是老人、残障人士)参保的“绿色通道”,方便群众参保。二是对已经参保缴费的企业和个人实行跟踪服务,随时解决他们在参保缴费、享受待遇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热情的态度和周到的服务赢得企业及广大群众对社保扩面工作的支持。
(四)搞好宣传教育,为社保扩面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1)要发挥好各派、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委等社会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参加社保对国家、企业及职工的重要意义,提高百姓对社会保险的认知度和参保积极性。(2)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法人及企业劳资人员的宣教和培训力度,使其不但了解和掌握社保方面的政策法规,而且充分认识到非法用工的危害性,消除其对社会保险存在的误解,避免逃避参保以及其他侵害员工合法权益情况的发生。
(一)省区经理的岗位职责
1、遵守公司规章制度;
2、对授权及资源合理运用,确保达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
3、接受区域经理直接领导,负责所辖省区的全面管理工作;
4、依据销售政策制定省区销售计划;
5、制订和执行批准后的省区费用预算;
6、知人善任,公平合理分配资源与任务;
7、负责省区医院、OTC终端与商业公司拜访计划制订及实施;
8、负责省区销售渠道、客户管理及省区内医院开发;
9、负责省区内销售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10、定期拜访省区内重点VIP;
11、负责区域内人员的培训、指导、考核与评估;
12、帮助下属发展,关心部属的工作和生活。
(二)省区经理任务的考核
按公司下达到省区销售指标进行考核与奖惩
(三)省区经理日常工作的核心内容:
一手抓OTC网络建设和商业渠道建设
一手抓医院专业学术推广网络建设
(四)省区经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关心、支持、指导、帮助
关心
关心就是关心下属的发展与成长,关心下属的进步与创造,关心下属的情绪与期望。
支持
支持的源泉来自公司强大的资源。要求省区经理必须熟知公司的各种销售政策、策略及各种主题活动,同时与总部各部门的有效沟通也是很重要的,要做到“一切支持尽在掌握”。
指导
权威就是权力和威信,公司只能给省区经理权力,威信在靠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建立。进行工作指导的依据是公司的管理和销售政策,出发点是对市场的分析和了解,决策来源于省区经理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强烈的自信心。
帮助
协同拜访是一个有效的工作方法,所谓“言传身教”就是在随访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是对下属工作的最大帮助。
(五)省区经理日常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柴:
商业的渠道工作和商业业务员积极性的调动。
商业对我们的作用主要通过商业经理和业务员来体现。因为多年的业务关系,使他们和医院、药店的联系及了解比我们更加密切。通过商业关系可以实现:医院进药、药店铺货、限制竞争对手等等。
米:
OTC网络的建设。
OTC工作在区域内要做到合理布局、有效开发、渠道通畅。
油:
积极响应公司的主题活动。
善用公司的政策,有效利用资源;了解公司工作的重点和思路。
盐:
代表的日常管理和培训
杰出的销售人才是培训出来的,省区经理要为我们的代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优秀的人才团队和良好的发展空间是办事处的战斗力。
酱:
医院工作
目标医师网络和专业推广网络的建设。
目标医师网络的建设主要依靠学术活动、学术推广活动。
专业学术网络的建设主要依靠专家顾问和各种学术会议,这是省区经理工作的重心。
醋:
销售资料的建立和管理;
医院档案,医师档案,药店档案,竞争对手资料,销售基本数据等都是办事处的重点资源。“知己知彼,百战百殆”,不进行销售资料的管理,谈不上机会和对策。
茶:
树立营销观念;
医药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我们的省区经理在市场潮头如何立于不败,脱颖而出?
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是关键,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强调的所谓理念。
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进取,充满热情与自信,实现自我,迈向成功!
(六)省区经理日常工作量化比例 商业工作OTC工作医院工作日常管理政府关系社保工作
权重20%30%30%10%10%
(七)省区经理日常工作“一拖二计划”
“一拖二计划”:我们的省区经理每个月按日常工作规范要求,用训导、随访的方法重点培养一个OTC代表,一个医药代表,使他们达到公司合格医药代表的要求,并保证日常工作规范在办事处的落实。
目的:
优秀的代表是培养和训练出来的,一批优秀的代表是办事处的战斗力。
落实:
每月初三号前选定“一拖二”的目标,填写“一拖二”计划表,报大区经理、批示后,报销管部备案。
每月用四个工作日,与一位医药代表进行医院随访工作.
每月用四个工作日与一位OTC代表进行药店随访,完成5-10家药店铺货、陈列、包装及渠道理顺工作。
每月底三十号前报“一拖二计划”完成情况表,报大区经理、各对应部门经理批示后,报公司销管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