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中学行政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行政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行政管理制度

第1篇:中学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在传统社会中,公共行政管理也和其他领域中的管理一样,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悟性,因而,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大量不合格的管理人员的存在,对于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来说,是一种额外的负担。随着社会的政治民主和科学技术的全面进步,公共管理部门迅速增加。公共的性质就要求管理人员有着与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和品质,并掌握适应这种管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在我国更是上世纪90 年代才开始学习研究。广大政府行政部门、社会公共部门、社会公共事务部门等机构对于管理和管理人员的理解还有相当的误区,以下笔者试从公共行政管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论证,供大家参考。

误区之一:以选拔业务技术人员的标准选拔管理人员

在我国的基层组织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个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素质,在部门中的人际关系也不错,对于所在部门的日常管理也能出主意想办法,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可是一旦把他放在部门中充当管理者,时间不长,却发现事与愿违。首先是该人对部门的管理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对头,其次是与部门中的同事(下属) 关系不和,原来具备的一定业务技术也用不上,群众反应很大。这使单位领导感到很头疼:一是如继续使用害怕会把这个部门毁掉;二是想撤换没有另外合适的人选,又怕打击此人的自尊心,伤害一个并无大错的人,三是有损于提拔重用他的领导干部自身的面子。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领导干部自身没有弄清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差别。在我国的基层组织,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部门中,在选拔部门的管理人员时,上至主要领导,下至一般群众,其选拔的标准(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准) 就是从该部门中挑选技术水平最强的人员来担任。它的主要思路有两点:一是技术部门的领导必须由技术人员来担任,以免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二是如果管理者不是技术最强的,恐怕难以服众,从而影响该部门的技术发展。这种观点之所以具有相当的欺骗性,就在于它过分看重部门中所包含的技术因素,而忽视了部门发展中应具备的管理功效。管理学家通过研究证明,美国经济之所以领先其他西方国家,就在于它的管理手段先进而不在于技术上的领先,日本经济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崛起,也得益于其独特的管理方法。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协调统一,个人的力量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任何个人、组织的单兵作战、手工作坊式的发展方法必将被社会所淘汰,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因此管理因素在组织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超过技术因素成为第一要素。

管理一般含有两个方面:对物的管理(设备、资金、技术等) 和对人的管理。我们知道任何物质(设备、资金、技术、时间、空间等) 都是“死”的元素,如果没有人的参与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无所谓管理。只有人与物的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组织,因此,管理的好坏,主要是看管人的好坏。

另一方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事事精通。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员,平时的主要精力必然都用于钻研物质内在的自然属性,探索其中的自然规律,往往忽视对物质间的社会属性的管理和对人的管理。而任何一个部门的管理者所面对的日常工作大部分都是管理工作而非技术上的创新,所以要求一名技术型人员把其主要精力用于并不擅长的管理活动中,往往会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长此以往,不但部门没有管理好,自身的技术也荒废了。

此外我们对于“管理”一词的理解偏重于:指导他人怎样工作和要求他们怎样工作。事实上,管理的真正含义是在组织或部门达到所预定的目标时,采取的对部门间、人员间、物资间进行合理分工协作的科学方法。目的是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激发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完成组织或部门的目标,并非管理者自身有那么强的能力。这就要求管理者自身应具备极高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和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误区之二:管理人人都会,不需要专门培训在一些基层组织中,有的领导已经认识到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的区别,并在选拔管理型干部时也重点考察他的基本素质、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但由于没有长远规划,没有一套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的培养干部的机制,往往是当某个部门出现职位空缺时,临进研究、仓促决定。其结果是刚上任不久的干部就在人的基本素质、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等方面出现大的缺陷,给大到国家小至部门、单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这一方面的经验教训数不胜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主要领导没有深刻理解“管理”一词的内涵。

我们说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社会发展到一个科学技术达到较高程度后的必然产物。因为随着社会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时,要想保持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纯技术因素的提高对于社会的贡献就要逊于综合管理对社会的贡献。这是由于技术一般是以“独占”的方式出现,都要“独占”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资源总体是有限的。但“管理”一般意味着对资源的分享,直观上讲,管理就是组织人们进行有效的共同劳动。所以现代社会给予管理以空前的重视。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就是人类社会在劳动中如何进行分工、协调的手段,人在多大程度上被动地接受管理,完全取决于管理者在多大程度上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是说管理过程就是一个激励、激发人的潜在工作积极性的过程。因此管理学是有着专门的知识、手段、方法、策略的,并通过运用这些专门的知识、手段、方法、策略使组织完成既定的目标。“职业化”管理人员成了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不经过专门化的教育培训,就不可能胜任管理岗位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们的共识。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道德修养和文化水平的培养是长时期的(也是一人的一生) ,人的思想也是随着不同时期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波动的,这一点在年轻人身上尤为明显,所以不建立一套完善的考察干部的机制,任何急于求成的行为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所谓欲速则不达。

最后,在培养管理型干部时一定要注意“能人”与“贤人”的区别。能人虽然自身具有较强的各种能力,但能人不一定是贤人! 清乾隆时代的监察御史熊学鹏把能人分为“生事之能人”与“办事之能人”两种,并作过精辟的分析:“天下有欲办事而不__晓事者,固足以启纷扰之患。天下有虽晓事而不办事者,尤足以殆废弛之忧。”笔者想再加一句为“天下有虽晓事而不办正事者,则足可以祸国殃民矣!”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孟子曾有过一句至理名言:“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第2篇:中学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曾经有校长到贵州某中学考查,该中学在介绍学校管理经验时,把年级组管理模式当作学校的金字招牌予以推广。学校作为独立高中,把高一、高二与高三分为三个年级组,每个年级组在教师使用、业务管理上均享有相对独立的权利,甚至在资金使用上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学校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分别兼任年级组长,甚至可以倒过来说,是学校年级组长分别兼任学校教导主任与德育主任。据学校管理者介绍,这样一种“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使得学校管理非常有序。由于年级组长的管理幅度较小,对教师业务的规范与监督、对教师的评价与调动的力度都大了许多,学校的管理决策也可以通过年级组迅速落实,学校通知开会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两三倍。总之,在他们看来,年级组管理尤如给学校管理插上了“双冀”:既有利于学校管理上情下达,又有利于学校管理下情上达。对年级组管理,远不只是这所学校如此欢迎,对绝大多数学校管理者来说,都认为这是目前难得的适合学校内部管理的模式。

    与以前的教研组管理相比,说年级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恐怕没有多少学校管理者予以反对。从年级组管理的优势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年级组管理属于任务型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管理任务的落实。年级组在学校并不是固定的组织,它随着学校教学任务的变化而不断重组,随着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完结;它的存在本身就不是永恒的,它没有永恒的宗旨,但却有着非常明确的组织目标:提高当前年级的教育教学业绩。既然年级组管理的目标是唯一的,那么年级组管理的标准也就是唯一的,就是凡是有利于年级组教学业绩提高的行动,就是年级组应该采纳的。可是,在教研组管理模式下,教研组不但要提高当下的教学业绩,还要考虑教研组的长远发展;教研组管理标准既要照顾到学校管理决策,还要照顾到组内的专业标准。所以,两者相比,不管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还是服从与落实学校管理决策,年级组的管理效率比教研组都要略胜一筹。

    其二,年级组管理属于同质型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管理决策的规范与统一。在传统的观念中,学校管理的功能就是规范与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但是,为了追求管理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就必须为“规范与统一”寻找到依据。在教研组管理模式下,规范与统一的依据是同一学科;在年级组管理模式下,规范与统一的依据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是基于教师个人的能力与专业而定的,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与统一,是基于教师个人自治与专业自律而存在的;同一年级是基于同样的学生水平与教学任务而定的,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与统一,是基于统一的教育策略与教育环境而存在的。相者相比,年级组的依据明显更有利于学校管理的统一与规范,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导与监督也更具针对性。

    其三,年级组是“行政性质”的管理机构,有利于行政权威的树立与落实。校长究竟是管理专家还是教学专家,经过这么多年的讨论也没有得出一个公认的结果,但就这个讨论的话题我们就可以分辨出,学校中至少存在两种权威体系,一是行政管理的权威体系,一是教学专业的权威体系。按照这样一种权威体系的划分,不难发现,教研组是以教学专业为标准,按照教学专业权威体系而形成的专业管理组织;年级组是以行政区划(年级)为标准,按照行政管理权威体系而形成的行政管理组织。在教研组管理模式下,学校中遵奉的权威是专业权威,教师讨论教育教学的原则是以教学专业为标准,但教学专业标准本身就难以统一;与此相应,年级组遵奉的权威是行政管理的等级体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行为的原则以学校管理决策与教学规章制度为标准,这自然回避了教研组管理在标准上的缺失,更容易增加学校管理决策与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所以,年级组管理既有利于学校管理者权威的树立,也有利于学校管理决策的落实。

    年级组管理模式的确有利于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但学校是教育教学专业机构,而不是行政管理机构。对学校长远发展来说,不但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还要通过学校管理效率的提高,来促进学校教学效率的提升。既然学校是专业机构而非行政机构,那么衡量学校管理的优劣,并不是看学校管理效率有多高,而是看学校教学效率有多高。在专业机构中,管理效率只是一种手段,教学效率才是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

    从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年级组管理模式在各地得到大力推广;但与此相应的是,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涌现的名师却越来越少,名校长却越来越多,这就让我们想到吕型伟先生曾讲过的一段话来:“谁都明白,一些学校所以办出成绩,一定有一位好校长在领导,这是能起决定作用的人。我还说过,一个学校如果办好了,而且出了一些有名的教师,但校长倒不出名,那肯定是有一位非常谦虚不图名利的好校长的掌舵;反过来,如果这所学校校长名气很大而没有一个有名的教师,这个名校长可能要打个问号,也许是他把功劳都记在自己本本上了,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其实,并不真是校长与教师在抢功劳,而是看这所学校,看当时的教育体制是提倡学校的管理效率呢,还是在提倡学校的教学效率。如果只是提倡高效的学校管理,自然校长就更有可能成为名校长;如果提倡高效的教育教学,自然教师就更有可能成为名教师。

回顾近十年来的年级组管理,的确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与有序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甚至可以说,年级组管理将学校原本存在的“科层管理模式”,推进到了更高的层次,推进到了更细的组织之中。走进这些学校,给我们的印象是井然有序,学校内部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但是,学校多了“服”气,却少了文人的“牛”气;学校多了谦逊甚至是畏缩的风气,却少了读书人的“傲”气。再看学校管理团队在学校中的经历,几乎是清一色从普通教师到班主任,再从班主任过度到年级组长,再从年级组长过度到教导主任或者德育主任,然后再跃升为“学校领导”。从学校管理团队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要在学校取得大于他人的成就,不但要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更重要的是在行政管理上取得先机。因为是年级组长,而不是教研组长有着更大的升迁可能。

第3篇:中学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从高校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出发,探讨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完善我国公立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途径。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明确公立高校委托——关系和党政职责、加强社会力量对高等教育的介入、整合高校人力资本、大学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等制度措施。

非营利性法人治理问题在我国公立高校建设中是一个现实问题。如何使法律确定的政府与高校关系在现实活动中得到落实?如何以宏观管理为目标,促进政府管理行为的转变?高等学校如何实现面向社会自主办学?高等学校如何实现特色发展?这些都是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后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本文以公立高校为讨论对象,探讨其法人治理结构在内部管理体制中的作用。

1.非营利法人的治理机制与现代大学制度

关于“非营利组织”,目前学界普遍推崇的是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推荐的“结构——运作定义”:指具有组织性、私人性(或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特征的社会组织。

1.1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特征

学者普遍认为,治理比管理要宽泛得多,与组织使命的界定、政策的建构、权力分配机制的界定、决策过程的建构、执行特殊任务之程序的设定等事项有关的决定或行动,均为治理的内涵。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有如下特点:

1)非营利法人也存在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治理结构。

2)在构建非营利法人治理结构的时候,尽管在法人内部构建利益平衡和制约机制是必要的,但同时也要考虑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捐助人、受益人以及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和功能。TECHNOLOGY AND MARKET

3)非营利法人也存在和营利法人类似的内、外部治理机制,不同于企业所面对的外部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的约束和激励的是,非营利性法人的外部不存在或者还未形成成熟的外部市场。也就是说,非营利法人的外部治理存在缺陷。

1.2现代大学制度的治理机制

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是学者为自由探讨学术、保护学者团体利益而建立的学者自治组织,对知识的传承和对学术的不懈追求是大学的根本目的。中世纪大学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延续和发展,大学的科研使命和服务日益多样的社会需求先后被纳入办学视野。到了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组织职能最终得以形成,围绕这些职能建立起来的现代大学制度也正式确立。

西方大学历经变革,最后也被纳入国家公共管理范围,但仍然能够保持这样的自治特性和学术使命而经久不衰,其原因就是他们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大学制度,其核心即是内、外部治理机制。

2.我国高校治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立高校的治理不可避免存在着非营利法人所拥有的治理机制上的缺陷,我们认为,正是因为我国公立高校目前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导致了目前公立高校内部管理不够灵活的局面。这主要表现在:

1)高校掌握了高等教育这一相对稀缺的社会公共资源,生源的相对过剩使得高校缺乏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去争取生源的动机。这在高等教育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我国更为明显;

2)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难以量化,使得外部力量对高校的教学质量监督缺乏一个合理的标准,从而弱化了外部力量对高校监督;

3)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付和按照政府规定的统一标准收取学费,而不是靠市场竞争而来,这导致高校缺乏降低教育成本的动力;

4)高校的人力资本流动性差,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往往不是取自于人力资本市场,这使得高校无法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对管理者和教师进行约束、激励,高校教师自然缺乏提高教育工作质量的动力。

但是,并不是说高校的发展就脱离了市场。市场经济下的高等教育并不是完全的公共物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或多或少都要受到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的影响,置身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并起着核心作用的教师资源不可能脱离于市场而独立存在。

3.建立和完善我国公立高校法人治理机制

现代大学制度的主体包括独立办学的高校、承担服务职能的政府和独立于高校和政府的社会中介力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公立高校的治理应当着眼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上。

我们认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公立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应当在制度设计上从以下方面入手:

1)实行政府对公立高校办学的委托、监督制度。政府是公立高校的投入主体,又负有规制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义务,理所应当对公立高校的运行起到监督、调控的作用。

2)公立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分开。高等学校科层制的体制与学术联合体的属性决定了大学的事务大致区分为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分别由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进行管理,其中学术权力对学术活动起着支配性作用。遵循学术自身的规律运行,强调大学的教学、科研使命,体现教授治学、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行政权力在高校管理中起着行政负责的作用,对学术活动的正确方向进行保证监督。

3)完善高校用人机制。教师及学者团体是高校资源的根本,高校应当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改革教师薪酬机制和科研成果、教学业绩的考核机制,建立短期激励与长期保障相结合、以及学校财力可持续支撑的新型薪酬激励制度,实行人才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强调学术使命,促进学者团体道德自律。

4)大学行政管理的科学化。随着办学规模和校区范围的扩大,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公立高校各项行政管理事务的大量增加,加上原有治理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高校内部进行新的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流程再造。

5)完善公立高校的外部监督机制。为增强高校行为的自律,可借鉴国外做法,通过建立中介机构,依靠开放的社会中介力量,实施对高校的评估和监督,间接规范高校的行为。具体设置既可采取政府组织形式,又可采取高校或民间组织形式;既可设置咨询、监督性的机构,也可设立审议、评估性的机构;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建立多样化、多功能的中介机构,完善高校法人制度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帅相志.市场经济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10.

第4篇:中学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初中;学校管理;素质;发展;水平;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7

学校是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和学习场地、娱乐场地的地方。对学校进行管理是学校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学校管理是一门特殊的管理活动,是一种目的性的管理活动。学校管理是一门实际性的学问,需要管理者充分运用管理知识、管理方法来规范和组织学校的各类活动。学校管理就是管理者要根据学校的实际特点和规律,充分运用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方法来促进学校各项组织活动的有效开展。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变革,初中学校面临着众多的抉择和挑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学会审时度势、学会瞻顾前后,在汲取传统管理经验的同时,顺应教育新形势的潮流,以创新为手段,逐渐提高管理水平。

一、 重视领导者管理素质的提升,强化管理班子的管理水平

振兴初中学校的教育事业,关键在于领导者的能力和水平。领导者的管理水平、思想素质、组织能力等等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作为初中学校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还要有管理组织的能力。作为领导者,就要身先士卒,为人师表、整躬率物。

1、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强化管理者的先进思想和责任意识。

学校的品质优良在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于管理人员思想的先进性与积极性。初中学校管理首要任务是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来提升学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管理者要做到深入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去,以学校的发展动向为着眼点,以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为主要措施,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主要宗旨。

2、注重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能力,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作为领导者,首先要管好自己,以身作则,为师生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其次,管理者要懂得在实际管理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坚持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相互结合,在成败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 重视教师队伍的优化管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形象和教学水平

1、加强教师形象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教师,在学校与学生中属于中间人,起着媒介作用。教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口碑。现代初中学校管理,要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明确教师的主要责任和义务,明确教师的日常教学标准和行为规范。学校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形象评比活动,组织师德表扬活动,通过先进教师的优秀示例,激励和鼓舞其他教师和全体学生,让全体师生真切感受到教师楷模的先进力量。

2、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作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首先自身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知识储备。为了教师能够更好地胜任现代教育活动,初中学校在实际管理中,要注重引导教师不断学习、创新学习。学校要以新课改为条件,充分运用校内校外的资源为教师提供多样、多层次的学习活动,积极鼓励教师的参与学习,加强业务骨干的业务互动,逐渐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发挥好教师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重视以德育为基本的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学校的管理的主要核心就是对学生的管理。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性格特点逐渐暴露。初中生的发展需要通过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引导,学校管理要以初中生的性格特点为依据,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型为前提,以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的。

1、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教育下的初中生,缺乏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力。新时期,初中学校管理要创建符合初中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开展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同责任感,引导学生奋发图强、遵守学校管理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学校和社会大家庭。

2、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整体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

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学习、深化的过程。初中学校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学校教育的丰富性,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整体水平。

初中学校的管理,不仅仅是领导组织、教师队伍、全体学生的管理,还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育方针,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明确建校、立校的宗旨,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扩大学校的声望。

参考文献:

第5篇:中学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学籍管理 存在问题 改革思路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竞争机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进一步渗透,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不仅是成人高校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需要。而且是成人高校深化改革的关键。学籍管理是教学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学校全面掌握学生情况、及时改进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籍管理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学校向学生提供服务的质量,影响到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然而,成人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灵活、生源组成复杂、教学点分散等特点,给学籍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近年来,随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成人教育学生学籍信息的日趋重视,学校对学籍管理部门信息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不断扩大和增加,教育主管部门也对学籍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必须针对困难和不足,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从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学校重视不够,管理人员意识淡薄。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作为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保障性、服务性的环节,往往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很多学校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管理工作,在招生工作上投入了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而在学籍管理上则缺少保障和改革创新。由于人事编制方面的原因,很多学校随意将教工家属或闲置人员安排在学籍管理工作岗位上,更有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在学籍管理工作岗位上大量使用合同工。学籍管理人员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和执行者,直接面对学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具体教学工作和广大师生,其个人的综合素质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形象。一些学籍管理人员因长期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抱着一种不出差错就行的心态工作,如此学籍管理工作自然得不到提高和创新。

2 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制度执行不够坚决。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必须制定统一标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成人高等教育由于起步较晚,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目前的情况是学校各自为政。有的学校虽然建立了制度,但不够全面,部分制度缺少详细的操作办法:有的学校则完全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制度,而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不健全的制度往往导致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难以协调,教学点和学校对同一项制度在理解上产生了偏差,当学生对学校的某些规定产生疑问时,学校无法从现有的规章制度上找到合理的解释。很多学校在面对一些与学籍管理制度不符的情况时。为了照顾经济利益或者办学合作方的利益,甚至违背制度,特殊处理,久而久之,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造成了有制度而不执行的现象,使得学籍管理制度缺乏严肃性。

3 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工作,工作量大,影响因素多,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都有很高的要求。有些学校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学籍管理人员平时忙于应付日常工作,没有时间学习。业务能力得不到提高,且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容易导致责任心的缺失。有些学校人员配备虽然充足,但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当前的学籍信息越来越呈现出数据庞大、内容繁杂、精确度要求高等特点,没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人员,是无法满足当代学籍管理的需要的。

4 学籍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落后。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籍管理工作包含了很多环节,如:新生报到注册、分班生成学号、学籍异动、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毕业审核、学历电子注册等,每个环节都涉及大量的学籍档案的管理和信息数据的处理。目前,很多学校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大量采用手工操作,部分工作采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和简单开发的单机模块管理,造成各个环节衔接不畅通、管理较为混乱的现象,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有些学校虽然构建了网络化的学籍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开发投入较小或开发初期对于系统的需求分析不够,因此,系统功能简单,在数据的导入导出、转换处理、统计分析、匹配提取和对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方面的功能非常欠缺,不能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改革思路

1 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提高对学籍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学籍管理中每一项工作都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教学的顺利进行,关系到成人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成人高等教育只有运用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教育的对象、内容、程序、要求和结果作出明确的规定,才能使教学活动和教育过程有序运行,也才能形成教师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学生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的优良学风。学籍管理部门是学校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认可程度,以及学校的社会声誉。学籍管理工作中包含了很多对学生档案信息的管理,对这些档案信息的有效分析开发,可以为学校办学过程中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力的依据。比如:通过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到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查询学籍档案中学生的年龄、职业、家庭基本情况等信息,可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成长环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对策,从而有利于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完善管理制度,实行规范管理。任何管理都是根据一定的章法进行的。只有建立健全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学籍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涵盖从招生到毕业的每个环节,并且必须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论证,对形成的每项制度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的严谨、合理和可操作性。学籍管理制度要与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谐统一。不能宽于或严于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要充分尊重学生应有的权利和合法权益。此外,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生源结构复杂,学籍管理制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适应学生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籍管理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制度的制定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留有空间,真正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上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一旦制度形成,学籍管理人员就一定要严格遵照制度办事,坚持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3 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首先,学籍管理工作是一 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每个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上岗前都必须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应包括成人高等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工作流程及计算机操作等,而且要加强原则性和责任心的培训,要让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在整个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意识到工作一旦出现疏漏就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其次。学籍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学校应创造条件,让学籍管理人员经常与其他学校的同行展开沟通和交流。共同研究和探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学校必须为学籍管理工作配备足够的人力,且根据岗位分工的不同为每个岗位调配合适的人选,做到人尽其用。此外,学校还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籍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4 运用现代化技术,实行计算机化、网络化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高校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籍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加强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意识,逐步将自己从繁杂、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学校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开发完善的学籍管理系统软件,该系统不仅要包含学生信息管理、课程注册管理、成绩管理、毕业审核等基本的功能模块,而且要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实际需要加入一些优化的功能。比如:在成绩管理的基础上增设预警提示功能,该功能模块通过对学生成绩等信息进行筛选,可以找出学籍即将到期但尚有课程未参加考核的学生、已有两个学期未报到注册的学生等,学校根据系统提供的这些非常规信息,可以及时与相关学生联系,督促学生完成学业。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籍信息的数据量大、内容复杂,系统要在数据的分类查询、统计报表、导入导出、数据处理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这些功能不仅可以给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更会直接影响到学籍管理部门为学生及学校其他部门提供服务的质量。

三、结语

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管理水平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学样只有深入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结合办学特点,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手段,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才能为成人的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红.浅谈成人教育的教学与管理[J].辽宁师专学报,2002.1.

[2]林懋.提高学籍管理水平,创造良好育人环境[J].高教论坛,2008,8.

第6篇:中学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此次调查,问卷发放到全县27个乡(镇、街__办事处)的74所公办高中、初中、中心学校和5所民办中小学,收回问卷50份,回收率63.3%;发放家长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64%,并用相同内容电话调查家长300人;走访县领导5人,县教育局领导3人,县有关专家、教师17人。

(一)家长学校的组织领导健全从收回的问卷来看,所有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领导小组,配齐了家长学校领导班子,大多数家长学校的校长均由学校校长或副校长兼任,学校的中层领导或教学骨干兼任了家长学校的校委会成员。如__江五小,由一名曾担任过乡中心学校校长的副校长兼任,学校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和六个年级的年级组长为家长学校校委会成员。

(二)家长学校规章制度较完善每个学校都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做到了每个学期有工作计划、有课题安排、有总结汇报,有10多所学校还有家长学校开办的照片资料、讲课资料等。如__江镇五小建立家长学校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学员制度、优秀家长评选等制度。

(三)家长学校经费保障相对较好在问卷调查或电话调查中,除了8所学校没有填报经费保障情况外,其余71所公办、民办学校都在办学经费上单列了专项经费给予保障,最多的是3000元,最少的是1000元。

(四)家长学校教学活动能够开展调查显示,__县所有家长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一两次活动,最多的开展了四次活动。从活动开展情况来看,活动时间不固定,有的在学期初,有的在半期考试后,有的在期末前,个别的在发生特殊事情时。活动内容主要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形式举行。县城中小学还与移动、电信等部门建起了家校沟通的校信通平台。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高。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素质的重要场所,是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__,在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家长,都在认识上存在着对家长学校重要性认识不够高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将家长学校办学情况列入管理考核内容,对家长学校活动没有具体明确的刚性要求,从而导致对家长学校的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散;而主阵地学校一方,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质量尤其是学生考试成绩上,应试教育特征特别明显,而没有把家长学校当作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扩展,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大格局的重要环节;在家长一方,对家长学校知之甚少,除了开家长会或班主任偶个打个电话联系外,根本认识不到家长学校的功能、作用,在调查中,甚至还有30%的家长从未听说过家长学校,更不用说参加家长学校的活动了。

二是保障力度不够大。思想认识上不高直接影响家长学校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

师资保障力度不够大,所有的家长学校师资均是由行政领导或年级组长兼任,没有专门从事家长学校教学、研究的师资力量,从而使家长学校活动的开展没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其次是经费保障力度不够大,虽然每个学校安排了1000-3000元不等的办学经费,但这仅仅满足家长学校的一些资料性准备工作,解决了不了家长学校办公经费、师资补助费、活动设施费、场地费等,成为制约家长学校的一__瓶颈;第三是活动时间保障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我县中小学家长学校普遍存在活动时间不足的问题,按规定,家长学校每学年活动四次,而我县中小学中,一年活动达到四次及以上的不足20%, 80%的学校一年活动一次到三次,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三是活动平台载体不够丰富。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县大多数学校的家长学校活动仅限于期中期末开展部分电话交流,抽样选取少数学生家长参加家长会,城区部分中小学建立了校信通,活动平台载体少,活动形式单一、呆板,学生家长参与率不高,积极性不够,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范围小、频度低、效果差。四是活动内容过于单调。从调查情况来看,家长学校的活动内容主要涉及学习方面(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纪律方面(学生在校情况表现)和家长辅导方面(辅导家长如何协助孩子适应生活),对孩子的身理心理成长规律特点、家长教育能力、儿童保健、法律常识等方面,很少开展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在活动形式上,主要以学校确定的主讲者一言堂为主,缺乏家长与学校的交流互动。五是家长学校教师组成不够合理。在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和电话调查中发现,家长学校的指导人员基本上为本校教师,占90%,其中学校管理人员占43%,聘请的专家、有经验的家长仅占10%。在家长学校任课的教师中,来自本校的老师所占比例更高,一些农村中小学全部是本校行政管理人员、老师,城区学校个别是有经验的家长和在儿童教育方面有一定研究的专业人士。因教师和管理人员自身在家庭教育指导上的水平和能力上的不足,家长学校的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六是教材使用不规范。我们从调查中看出,我县所有的家长学校均没有稳定、有效的教材,所有的课程都是根据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或老师的兴趣爱好设置,教学缺乏针对性、时代性、全面性。七是教学管理重形式轻内容。尽管各个家长学校设定了管理目标,拟定了家长学校规划,制定了学期工作计划,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但这些都是纸上谈兵,在教学实际中,没有认真的去抓落实,使家长学校流于了形式化。

第7篇:中学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一、追寻人本

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在办学目标和办学方向上逐渐失落和丢弃了其最主要和最核心的主体――人。而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重新找回失落和丢弃的主体,让教育返璞归真,把人作为主体,实施人本管理。学校人本管理需要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应建立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之上,需要把握好学校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和建设好学校人本管理的有效机制。

1.以教师为本,全面提高学校民主管理水平

在学校管理的所有要素中,教师管理是第一要素,学校管理应该树立“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这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树立“教师为本”的思想,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使其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管理,一方面可以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可信度和认同度,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让每个职工明确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2.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顺应其成长发展的规律性,应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这就要求做到:一要把学生当人看。我们直面的是一群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而不是一群供我们操练训化的异人。二要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把学生的未来视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三要把学生看成独立发展的人。每个学生就是某一个“个体”,每个学生都是自我发展的主人,他们有权自己做选择。四要把学生看成平等的人。既要强调师生平等,又要注重生生平等,班内学生应该没有绝对的“好”与“差”。

3.积淀学校文化,实施文化管理

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因此,在学校改革中充满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营造团结、和谐、奉献、进取的工作氛围,建立起宽松、高洁、清新、有人情味的学校文化,让学校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现代学校管理变革最根本的就是在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重塑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观,使教师真正实现从“管理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人―超越自我的学习型的人”的发展进程,使学生真正“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现代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学校办学行为和师生的行为产生导向、凝聚、激励、约束作用。这种文化管理揭示了学校管理中最隐蔽、最深层的因素,反映了学校成员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对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保证学校行为的合理性,推动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走向校本

校本管理倡导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它是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1.从学校特色出发,确定办学的理念,设计发展的蓝图和策略

每一所学校总有自己的校情和个性特点。校本管理主张要从各校的校情和特点出发,选择和确定办学理念和策略,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改革与发展之路。如果不认清和把握学校自身实际和特点,就无法面对学校现实和未来作出理性的思考和正确的行为选择,就难以科学地设计和确定学校发展蓝图和发展策略。比如,有的学校针对传统课程的弊端,研究和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既根据国家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原则和方案,考虑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又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课程体系正是在对学校和学生实际需求分析基础上提出的。校本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走自己的路,不唯上,不唯书,实事求是,从本校实际出发来决策和规划学校的发展。

2.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和学校教育自身的特点

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日益社会化、开放化,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学校管理者必须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研究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关系,而不能“就教育论教育”。同时,我们又必须认识到,学校教育具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是其他社会现象、社会活动所不可替代的。首先,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学校管理者就要树立教学质量观念,抓好全面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其次,学校工作具有周期长、潜隐性、迟效应等特点,学校管理者不能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企求毕其功于一役。再次,学校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一代,具有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学校管理者要以青少年的眼光看待青少年,顾及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而不能成人化、简单化、模式化。因此,从校本管理出发,学校管理者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教育的自身规律,探索和研究现代学校教育的新特点,做一名自觉的头脑清醒的管理者。

3.校本管理要求校长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分式校长”

校本管理以校为本,就要求校长全身心地投入学校教育工作。校长要把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在学校事业中求得自身发展。学校领导如果没有全身心投入学校教育工作,就难以实现校本管理。只有全身心投入,才可能去钻研探索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探索学校教育规律和办学特色,校本管理的理念才能得以贯彻落实。可见,校长的敬业奉献精神和态度是校本管理的必然要求,包含在校本管理之中。

三、关注成本

随着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成本意识、成本核算越来越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校长、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教育成本管理成为学校管理的新课题。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的水平和效益,而且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带来重大的变革。学校是非赢利性机构,学校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学校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的,以学校资源优化配置、整合为基本途径,力争以有限的教育经费创造出最大的办学效益。

1.依法赋予学校办学自,让学校成为有法人资格的办学经营实体

首先,要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模式多样化,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和联合办学为辅的格局。改革传统“切蛋糕”式的财政拨款机制,打破学校对教育财政拨款的依赖心理,通过市场来配置教育资源,在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之间引入平等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办学机构的竞争意识和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其次,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行政职能,政府只享有教育产权的占有权,而将使用权和支配权交给教育的经营者。政府要从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府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推行校长负责制,确立校长的教育法人资格,保证学校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

2.要进一步调整学校布局,确定学校适度规模

学校规模与成本、效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适度规模是指在教育的其他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学校拥有恰好可以使所有资源得以充分和恰当利用,并在不违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保证培养规格、教育质量不受影响的合理限额的班级数和学生数。学校规模过小或过大,都不能充分合理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因此,确定学校适度规模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应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变农村学校“小而散、零而乱”的状况,撤并一批规模小、质量差的学校或办学点。在减少学校数量的同时,可多办些寄宿班,或像有些地方一样购置大客车解决路途远的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对于规模过大的学校,也要适度控制,应在考虑社会有效需求和可能供给的基础上,从经济有效的角度出发,使学校规模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

3.提高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学校教育成本

提高学校工作的管理水平,是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人力资源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精简机构,压缩编制,控制教职工数量,努力使学生、教师、干部之间的比例合理化;推行全员聘任制,实现按需聘任,择优上岗;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拉开工资差距,实行按劳取酬。在物力资源方面,要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体制,对学校资产实行统一预测、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努力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率,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寿命周期成本。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改变由学校包揽而形成的“大而杂、小而全”的封闭式后勤的自我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服务职能,确保服务质量。在经费使用方面,要合理确定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之间的比例(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一般为3∶7),在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各自内部的各项开支中,也要注意使用恰当。在成本控制方面,要树立起全员成本意识,构建学校教育成本控制责任制,每个教职员工、每个岗位都要制定成本目标,各自承担相应的成本控制责任,定期进行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同酬劳和职务的升降挂钩,以此调动教职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努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教育产品产出。

四、和谐发展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教育就是要使人的各种因素真正得到和谐发展,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作为管理者,就是要把这种教育的和谐管理理念,把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的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

1.师生和谐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师生和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和关键。和谐的课堂氛围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很难想象一名与学生关系紧张的老师能顺利实现自己的教育计划。所以,学校应该要求老师要像热爱自己的子女一样热爱学生,并且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同时学校也应该要求学生像热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热爱老师,尊师重道,虚心求教。唯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干群和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要做到干群和谐,校长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大力倡导并做到“五要五不”,即要互相信任不猜疑、要互相交流不隔膜、要互相支持不拆台、要互相谅解不指责、要互相关心不冷漠。相互之间以坦诚和善待相处,营造既有直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各人所长,相互补充,弥补个人之短,从而聚合起一种能发挥整体战斗力的优势。二是提倡做“三种人”,即做使领导宽心的人,不把难题上交;做使下级舒心的人,不把责任往下推;做使同事放心的人,不在背后搞小动作。三是要善于“经营”人心。在处理干群关系时,校长要十分注重把人心当做一项伟大的工程来“经营”,用光明前景激发人心,用丰厚待遇留住人心,用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教管结合净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高尚人格臣服人心。这样,既能消除校长和教师之间的隔阂,又能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谐的干群关系也得以建立。

3.家校和谐是学校发展的保障

第8篇:中学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问题学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5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138-01

中专班里中常出现这样的学生:错误不断,屡教不改,软硬不吃,不服管教,甚至对老师怀有深深的敌意,笔者暂将此类学生定为“问题学生”。笔者从教几年来,碰到过好些这样的学生,现将自己教育总结出来,提请各位同仁商榷。

一、“问题学生”的形成

中专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外在的束缚,“叛逆”性强。社会转型时期,成人道德观念的混乱和失范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了,精神上却很匮乏,这些都易引发学生的对抗行为,这些对抗情绪长久得不到合理疏导,就会形成不服从老师管理的现象。教师、家长对这类学生常有这样的心理定势:坏事常和这些学生挂钩,好事与他们无缘。由于戴上“有色眼镜”,施教者常无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漠视他们正常、合理的需要。老师、家长的态度和教育方法在这些学生心理上积淀成“心理超限”。形成并增强了这些学生的逆反心理,为了发泄不满,他们故意跟老师捣蛋、恶作剧,对老师的批评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

二、如何把“问题学生”变成好学生

(一)爱心相随,缩小心理距离。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措施得到很好的执行,就必须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师生情感的融合,有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是处于一种被孤立的境地,他们往往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我们更要无私地献出爱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心里接受教师的教育。对待他们,首先教师应放弃居高临下的施教者的身段,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参与他们的生活,理解和信赖学生,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多留心他们的需要。这样能建立师生的感情,便于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例如:多和学生聊聊天,多去宿舍了解生活情况,经常到班里和他们一起学习,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对你敞开心扉。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采用鼓励的教学策略,对学生多一份期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创造机会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鼓励和期待作用无穷:二战期间,由于兵源紧张,美国部队征用了大约两千人的部队到欧洲作战。这两千人都是所谓的“问题青年”。他们的指挥官要他们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除了向家里报平安之外,还要写上自己在这一个月里所取得的进步。如果这个月没有取得进步也要写――杜撰的、或自己以后将要努力的也行。信写完了要交给指挥官过目――防止有些士兵不按要求写。这些军人家属的回信中充满了鼓励和期待。后来这些军人果如他们的指挥官所预期的,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就是亲近的人鼓励和期待的作用。总之,当学生感到教师不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时,师生的心理距离就缩短了,教师施教的难度就降低了。但缩小心理距离不等于师生心理零距离,因为一旦心理零距离,师生间关系是融洽了,但在学生眼里,老师话的份量也就降低了。教师的威信反而受到损伤。(二)坚持原则注意策略。对学生有爱心,施以鼓励的教学策略。不是说放弃原则,对“问题学生”犯的错误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对待学生犯的错误,绝不应姑息。但对犯错误的学生,教育时要注意策略,注意研究一下学生的心理。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要做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不要用以往的过失推断当前的错误,不要轻易给学生下品质上的定论。对“问题学生”,处理方法要因人而异。犯错误的学生情绪正激动着,情绪激动意味着他理智的缺乏。此时对学生生处理,太严了容易激起其逆反心理,和老师严重对立;太缓了,又会使他们失去对老师的敬畏。此时,不妨用稍带严厉的语气,让“问题学生”到一处相对来说是陌生的环境,如办公室。根据心理学上的观点,人在陌生的环境里,心里总会有些不安。这样的环境对于学生情绪的平复有帮助,他能静下心来想想刚才犯的错误以及老师可能的批评。此时教师再以真诚的表情,恳切的语言,心平气和的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的利害,学生较易接受,教育效果会很好。如果学生犯的错误是以前陋习的反复,或情节轻的,不妨充分利用你的“缄默语言”向学生传达你的不满及痛心,如严厉、失望的目光,摇头、叹息,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三)注意舆论导向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人是社会的,这一点不容置疑。学生所以成为“问题学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和社会环境因素在犟生形成的某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对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式等适时提供咨询和帮助;另外争取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预防社会不良因素对校园的侵蚀,为职高生的健康成长尽量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校园环境。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平时的班集体生活中,有时由于缺少正确的舆论导向,有些学生的一些不合理言行在学生中很有市场,常能哗众能取宠。所以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个案分析、主题班会,“谈谈你所知道的先进人物事迹”、“发现身边的闪光点”等形式,在班集体中形成正确的、强大的舆论;此外,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要特别注意班级同学间相互的影响,一方面竭力为“问题学生”“重塑形象”,尽量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为集体出力,防止班集体对犟生的排斥;另外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要体现民主原则,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对非正式群体加强引导,促进与主流的融合,使学生在健康的班级环境中茁壮成长。

三、结束语: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人的社会性规律,把班级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此外,由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言传身教,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第9篇:中学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新年伊始,市政府就决定召开20__年度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昭华同志代表市教育局作了工作报告,对全市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会议表彰了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对受表彰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长期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为全面做好新学年度的教育工作,我再谈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抢抓机遇,进一步增强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文秘站:)市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取向,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抓教育质量为中心,科学谋划,强势推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市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和历史性的成就,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突出表现在:教育民生工程成绩显著,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城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师资力量进一步充实,高中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收归国有公办,亳州师专新校区、亳州一中南校区建设加速推进。可以说,是我市教育投入最多、条件改善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这些成绩,为实现全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有力地支持了全市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的大局,为我市经济社会整体工作在全省争先进位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和全市教育战线的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我市教育工作还有很大差距,教育改革和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加快教育整体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我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6年,我市仅为6.99年;每十万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全省4577人,我市仅为2887人,相差1690人;每十万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全省10655人,我市仅为6956人,相差3699人。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目前我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仅为60.06%,与全省72%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大班额现象、初中辍学现象依然存在,在有些地方还比较严重。具体地讲:一是优质教育资源还相对短缺,教育质量和结构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还不相适应;二是教育发展还不够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还不够协调,学校布局和管理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三是部分县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落实;四是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还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和水平仍需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切实认真加以研究解决,以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业绩。

我们已跨入20__年,新的一年,新的机遇,新的希望。教育部在20__年度工作会议上决定将20__年作为教育改革年。在今年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谋划教育发展时,第一句话就是“深化教育改革”。在今年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王金山书记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群众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大省建设,推进高教强省建设”。在刚刚闭幕的省人代会上,王三运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对今年的教育工作作了十分具体的部署和要求。在全市庆祝教师节大会上,方春明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加速亳州崛起,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可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抢抓机遇,争先进位,敢于创新,努力开创教育各项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克难攻坚,争创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20__年是实现我市教育“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决战之年,从( )宏观上看 ,国家和省在部署社会事业发展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皖北发展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还要求全省教育系统鼎力支持沿淮三市六县教育发展。去年11月20日,支持皖北和沿淮三市六县教育发展工作推进会在阜阳召开,副省长谢广祥要求全省教育系统对沿淮三市六县教育发展在投入上倾斜,在项目上支持,在师资上加强,在资源上共享,在管理上提升,不断开创高质量管理、高效益发展的新局面。三市六县要立足自身,着力推进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具体到我市而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抢抓机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亳州教育大发展,大跨越,大提升。当前要着力做好如下工作:

一要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发展。我们亳州落后,最根本的落后,不是gdp的落后,也不是居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落后,是教育的落后,是人才的落后。缺乏创新人才作支撑,就无gdp的快速提升。实现亳州崛起,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自然资源,也不是缺少资金,是人口众多、人才太少。我市有600多万人口,实现奋力崛起,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切实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面对危机,如何提升经济,需要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作支撑。优秀人才,不能光靠外面引进,产业工人,不能都指望别人去培训。归根结底发展亳州最终要靠我们自己,必须立足于把自己的学校办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人、培养成才。因此说,讲教育的重要性怎么讲都不为过,抓教育的力度再大都不算大。在教育问题上,全市广大党

员干部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要实现“科教兴亳,人才强市”战略,必须首先发展教育。各县区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把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把教育事业摆在社会事业发展的首位。当前,要着重解决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要进一步依法保障教育投入。各地财政越是困难时期,越要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要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要项目要资金;要加强与政府及省教育厅等省直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地区发展,支持教育发展的项目、资金、优惠政策。二是营造教育优先发展氛围。各级政府要认真帮助教育部门解决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要以自身的良好行动带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营造教育优先发展的良好氛围,以教育的优先发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做好对接工作,抓好项目建设,要充分利用我省芜湖市等南部发达地市教育管理部门、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对我市帮扶的机遇,学习和借鉴他们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管理措施,取长补短,也可采取联合办学等形式,做大做强我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目前,亳州华佗药业技师学院选址已定,计划用地300亩,今年上半年开工,争取明年建好。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帮助企业培养合格人才,实现互利共赢;要广泛宣传我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开展教育投资,扩大教育发展规模。三是结合我市教育实际,研究制定我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认真贯彻《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亳州教育优先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各有关部门要在认真梳理我市教育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广泛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力争制定出一个体现时展要求、符合地方实际、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

二要以实施教育民生工程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确保人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家庭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四项民生工程。一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各县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市教育局要指导各县区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布局规划,积极配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及教育资源配置,继续推动城区学校建设,合理规划学前教育发展。要整合各类教育建设项目,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工程,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加强对县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充实数量,提高质量。加强对县区义务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提升中小学管理内涵与水平。二是认真执行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强化教育经费保障,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分配使用规范、安全。三是精心组织实施教育民生工程。我市教育民生工程自实施以来,成绩显著,位居全省第一。今年省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中,教育方面由去年的2项增至4项,即:在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充实高校和中职困难学生资助2项内容基础上,新增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2项内容。我市校舍安全工程正在快速推进中,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

关爱留守儿童,既是一项爱心工程,是一种社会义务,更是一种教育责任。各县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尤其教育、关工委、共青团、妇联、文化、 公安等相关部门要共同编织关爱留守儿童的组织体系。尤其要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设立亲情电话,加强师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要进一步落实教育质量中心战略,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市教育系统要切实坚持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尊重教育规律,自觉将素质教育思想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抓好素质教育的深化。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要加强管理,市里今天召开会议后,市教育局要提前开展工作,制定出台相关意见。要努力办好高中教育学校,考大学、考好大学仍是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利益、最现实的期望。要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鼓励实施名校带动战略,扎实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名校的示范辐射效应,着力打造一批硬件好、软件强、升学率高的亳州名校,辐射、带动全市教育质量上台阶、上水平。今年,市教育局要加快亳州一中南校区和亳州九中的建设速度,按照“亳州最好、全省一流”的标准设计、施工、筹备、管理,确保今年9月投入使用。各县区也要重点建设1—2所高中学校,形成自己的教育品牌。加快亳州师专新校区建设施工进度,保证今年秋季新生入学。

四要进一步落实建设职教大省决策,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要把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切实提升职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是强化政府行为,进一步加大投入,多形式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要努力办好职业教育学校。大力提升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和水平,积极筹建亳州华佗药业技师学院。各县区要以职教中心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建好2—3所职业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创新办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育输送大量高素质、易就业的劳动者。二是面向市场抓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注重实习实训能力的培养,盯住“酒乡、药都、能源、旅游”等我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放办学、多元办学、灵活办学,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和专业技术人才。各职业教育学校要主动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联系,搭建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帮助企业开展技能型人员培训,大力推进订单式委培,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率,同时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三是加大中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近年来,我市各职业学校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亳州中药科技学校、亳州工业学校等一批职业学校实训楼、实训基地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同时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工程,规划用地面积300亩的亳州华佗药业技师学院正在积极筹建之中。我们要进一步争取国家、省级实训基地项目资金,加快建设一批装备水平较高、资源共享的综合实训基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五要进一步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寄予教师。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者,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有好的校长,才会有好的学校。首先,要坚持把师德建设置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师德教育、师德考核以及奖惩、监督等制度,努力使全体教师成为受学生爱戴、家长欢迎、社会尊重的人。二是努力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依法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区域内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职能,均衡配置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合理流动。加强对农村教师年龄老化和结构性缺编问题的研究,探索农村学校教师交流补充新机制。三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确保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的平稳进行。首先,要切实做好新一轮教师核编工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二是要落实好绩效工资政策,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一定要把这件好事办好,落到实处。三是以规范办学行为为重点,提高各类教育的满意度。要坚决制止各类教育乱收费,规范各种办学行为。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切实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要继续实行阳光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对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以“人民满意”为基本出发点,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教育新形象。

三、真抓实干,强化创新,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当前,我市教育改革发展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改革创新精神作为强大动力,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努力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继承创新,开拓进取。日前,安徽省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在服务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发展中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我们要创新教育工作思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满足承接产业发展的需要。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发展的总体部署及省教育厅20__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从全市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科学化水平。近年来我市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表明,教育事业要取得跨越发展,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促进教育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等外部条件;但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实现亳州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教育系统的自身主观能动性。在现有条件下,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在提升内涵上下功夫。要凝心聚力,团结奋进,把教育系统的潜力和活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出来。我市教育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必须大胆突破,勇于创新,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必须以强烈的进取精神、敢闯敢干的探索精神和心无旁骛的务实精神,加快改革步伐;必须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真正用改革来促发展、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