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厂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工厂行政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厂行政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厂行政管理制度

第1篇:工厂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人事管理需要有良好职业素养、时间观念强、有较强的工作计划、总结、反馈、复盘与执行力;具有亲和力,能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工作仔细认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事管理的职责,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事管理的职责1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统筹/规划人力资源的战略部署。

2、负责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含招聘、绩效、培训、薪酬及员工发展等体系的全面建设),制定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负责提供有关人力资源战略、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建议,完善相关的各项制度。

4、负责公司各个部门的招聘、培训和发展、薪酬、绩效管理、员工福利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5、负责拟定公司各项相关行政管理制度、修订、监督及推行。

6、负责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内涵,丰富员工精神生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团队凝聚力。

7、负责制定用工风险预防措施,及时处理公司人力资源、劳务用工、员工关系、法律事务涉外等问题。

对公司证照、资质年审的及时申报,保障公司经营过程的合规性。

8、负责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人事管理的职责21、建立和完善办公室行政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负责监督、执行与追踪。

2、全面负责公司的人事、行政、后勤等工作;

3、负责招聘、入职、离职、劳动关系、社保等工作;

4、负责组织和策划公司年会及其它文娱活动;

5、各部门的管理、监督,协助总经理做好公司各项管理工作。

人事管理的职责31.协助部门经理建立健全人事管理系统;

2.协助部门经理修订、人事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执行、监督、管理及追踪;

3.负责制定、组织、协调下属实施招聘工作,为公司及时提供专业人才;

4.负责组织、实施各项培训工作,定期做好培训汇总及分析;

5.协助部门经理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协助组织绩效分析会议,定期汇总绩效考核数据,确保考核标准的严格执行;

6.负责组织编制、修改各《部门职能》和各岗位《职务说明书》;

7.负责公司新员工入职前的资信调查工作及入职后的入职引导工作;

8.负责做好公司员工劳动纪律管理工作;负责办理考勤、奖惩、差假、调动等管理工作;

9.负责员工福利、社会保险、公积金等工作的综合管理;

10.协助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听取员工合理化建议,协助组织处理员工投诉和劳动争议;

11.负责组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包括公司庆典、年会安排、会务组织、文体活动安排等,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活跃员工业余生活;协助公司接待、公关管理工作,促进对外合作的友好往来;

12.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人事管理的职责41.完善公司的招聘流程,招聘平台的甄选;

2.根据公司现有组织架构、发展目标和用人需求,给予合理有效的人才配置建议,制定招聘计划;

3.负责公司所有岗位的招聘工作,对人才甄选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4.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分析和评估公司现有人力资源;

5.负责员工备调、转正、转岗、离职面谈,以及员工内部关系的疏通与协调工作,把握员工动向;

6.协助制定员工岗位培训方案,并跟进培训结果;

7.其他人事岗位工作。

人事管理的职责51)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拟定人力资源计划

2)对各部门实行定岗定编,完善各岗位工作说明书

3)制订人力资源部各种规章制度

4)制度年度、月度培训计划,负责员工和管理层技能提升计划

5)制度绩效考核、薪级评定、员工激励措施方案

人事管理的职责61、根据公司的发展和经营业务,全面统筹规划公司的人力资源战略

2、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包含招聘、绩效、培训、薪酬及员工发展等体系的全面建设),制定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协调和指导本部门和各用人部门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评、薪酬等工作的进行,确保公司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

4、及时处理公司管理过程中的重大人力资源和行政类问题

5、负责与劳动人事、政府行政部门保持良好的联系,及时获得相关政策支持

人事管理的职责71、负责检查、监督和执行公司、工厂各项规章制度;

2、负责工厂人员的招聘、培训、薪资、绩效考核的执行;

3、严格抓好行政后勤管理(厂容、厂区环境、宿舍、保安等)工作;

4、负责做好行政费用的预算和使用情况统计汇总,提出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建议;

5、负责外联工作(环保、消防、安监、劳监)等;

6、建立管理维护好人事行政各种档案文件资料;

7、协助组织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做好客户来访接待工作;

第2篇:工厂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姓名:张林

年龄:21岁

户口所在:广东东莞

现所在地:江西南昌

婚姻状况:未婚

民族:汉族

身高:176cm

体重:70kg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行政/后勤:行政助理/专员,酒店/旅游:,房地产:

工作年限:3职 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2014--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工作经历

广州a**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起止年月:2014-09-26~2014-04-30

公司性质: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

担任职位:总经办助理兼编辑部执行主编

工作描述:

1、负责总经办及公司高层领导文书编写、编号、呈阅、收发、处理及策划社区文化活动的相关工作;

2、负责物业管理中心办公室日常事务,跟进公司文件行走oa系统流程及与楼盘承上启下联系工作;

3、负责公司内刊《信诚之声》的全面开展工作。如:征稿、审稿、版面编辑及出刊等相关工作;

4、负责组织编辑部全体通讯员外出采风、联谊及策划、组织和协调公司团队建设活动;

5、负责办公室行政事务的管理。如:责公司车辆的安排、日常办公室用品行政采购、员工宿舍的管理、员工满意度调查、后勤服务管理;

6、负责员工绩效考核、招聘及拟订各种招聘方案等等。

离职原因:追求人生目标 公司性质:政府机关 所属行业:党政机关

担任职位:办公室文员(实习)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纪委纠风办公室的日常事务,如文件的输入、文件存档、会务的安排及其他后勤的工作。

离职原因:实习期满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担任职位:人事行政助理

工作描述:

1、人员的招聘、配置和员工关系管理;

2、员工新入职培训及企业文化的推广;

3、宿舍、食堂、治安、保洁管理及协助工厂每周的7s检查工作;

4、负责主持早会及月启动大会;

5、负责策划及组织员工团队建设活动等等。

离职原因:环境污染大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良好粤语水平: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 获得学位:毕业日期:2014-06-01

专业一:电子商务专业二:经济管理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本人具有良好的文字编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工作勤奋踏实,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熟练电脑及oa办公系统操作,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严格,对工作认真负责,力求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有较好的协调,控制,组织和计划能力,热爱集体精神,有三年人事行政的工作经验,熟悉《劳动合同法》。

详细个人自传

范文二

姓名: 董女士 性别: 女

婚姻状况: 未婚 民族: 汉族

户籍: 广东-湛江 年龄: 23

现所在地: 广东-东莞 身高: 161cm

希望地区: 广东-东莞

希望岗位: 行政/人事类-人事助理/文员

行政/人事类-行政助理/文员

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类-客户服务专员/助理

寻求职位: 商务助理、 文职类

教育经历

2006-09 ~ 2009-06 湛江市徐闻第一中学 理科 高中

培训经历

2012-07 ~ 至今 智通培训机构 人力资源管理师

2009-02 ~ 2009-06 湛江市职业培训技校 商务文秘

**公司 (2011-07 ~ 2012-08)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 建筑施工与工程

担任职位: 人事行政专员 岗位类别: 人力资源专员

工作描述: 1.监督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制定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管理办法和各项作业流程,健全和完善公司、各部门岗位职责。

2.负责组织制订公司的发展规划、编报公司年度工作计划 和工作总结,指挥、督促并检查公司下属各部门完成各项工作。

3.负责确定公司部门的设置、定编、定员、定岗;对公司重大的机构变动、人事安排等有建议和调配权。

4.处理公司人事行政后勤各项事宜,经总经理授权后有决定权;

6.负责组织、领导本公司所有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绩效。

7.负责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内容,按要求做好相关工作的落实与检查工作。

8.定期组织召开公司部门负责人工作例会,总结、研究公司现阶段人事行政状况及管理情况,积极向公司总经理汇报工作、反馈信息;对重大问题或重要事项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或意见,供领导决策。

9.负责协调公司各部门的关系,加强工作、联系和思想交流。

10.负责新工厂的人事行政管理制度攒写、人事招聘。

11.为企业升级寻觅证书挂靠人才。

**公司 (2009-05 ~ 2011-05)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行业类别: 广告业

担任职位: 经理助理、行政人事;兼职财务 岗位类别: 图书情报/档案管理

工作描述: 1.公司考勤制度、岗位制度、规章制度攒写、执行,岗位绩效考核、奖惩制度方案、制度、执行等。

2.公司档案归类管理,人员应聘、录用管理。

3.办公用品的采购、管理、发放。

4.来访客户接待,各项工程跟踪服务,售后服务跟进回访。

5.公司会议布署、记录,各部门监督、管理,协助领导处理日常管理事务。

6.公司办公费用计划、日常收支管理。

7.公车使用派车管理。

8.仓库管理工作流程执行,清晰记录物资管理,定期盘点。

离职原因: 企业发展前景不佳

技能专长

专业职称:

计算机水平: 中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

技能专长: 熟练运用各类办公自动化设备,熟练操作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自动化软件,掌握Internet邮件收发、处理技巧,略懂CAD、3Dmax软件操作。

语言能力

普通话: 流利 粤语: 流利

英语水平: 英语专业 良好

英语: 良好 英语: 良好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 精通现代企业人事行政管理并具有深厚的人事行政管理理论,有望发展到客服、人事行政领导阶层

其他要求:

第3篇:工厂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一、牲畜定点屠宰场点设置及布局

(一)设置原则。必须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当集中、有利流通、方便群众、便于检疫和管理”的原则,科学合理布局,实现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二)设置布局。定点屠宰场点的设置布局原则上按以下标准控制:南平中心城区和县(市)城区日均牲畜消费量1200头以下的设屠宰场1个,屠宰场资质应达到商务部《生猪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要求》(SB/T1*96—20*)标准一星级以上;距城区10公里以外鲜肉需求量大的乡(镇)和工矿区可各设置小型牲畜屠宰点若干个;暂不具备定点屠宰条件的农村,实行农村屠工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牲畜定点屠宰场点实行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屠宰牲畜,逐步淘汰设施简陋和工艺落后的屠宰场;对只生产加工分割肉,冷却肉小包装产品,不销售白条肉,不从事代宰业务,年生产能力20万头以上的规模化、机械化、工厂化的屠宰厂(场),可适当增加设置数量。牛、羊屠宰在定点屠宰场内附设屠宰车间。

(三)屠宰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符合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省牲畜屠宰管理条例》和有关行政规章的规定。

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主体工程与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环保设施条件以及噪音和“三废”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3、屠宰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商务部《生猪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要求》(SB/T1*96—20*)规定。

4、屠宰场的生产卫生条件必须符合《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GB12694)标准,牲畜产品的盛装器具和运载工具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5、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GB/T17236)、《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T17996)和《牛羊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18393)的规定,配备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经县以上人民政府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的屠宰操作人员和经省人民政府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具备健全的牲畜验收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同时,建立健全屠宰台账管理、肉品质量追溯、不合格产品召回等相关制度。

6、屠宰场应当配备符合病害牲畜及牲畜产品无害化处理标准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7、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规章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

(四)屠宰点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有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水源;

2、有基本的屠宰设施,包括待宰间、屠宰间、地面硬化不渗漏及肉品“四不落地”(猪头、脚、胴体、内脏不落地)的相应设施;

3、有相应的检疫、检验和消毒设施及相应场所;

4、有相应的无害化处理措施,污水排放符合要求;

5、屠宰人员持有健康证明;

6、建立肉品质量安全相关管理制度。

7、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规章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

(五)已设立屠宰场的管理。原由县(市)政府审批设立的屠宰场必须重新申报南平市政府审批,对未达到本方案规定条件的由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责令其整改,限期达到本方案规定条件。对整改不合格的,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定点屠宰资格。

(六)设置程序。

1、设立(包括新建、迁建、改扩建)屠宰场点的单位或个人,应向南平市经贸委(商贸办)提出书面申请。南平市经贸委(商贸办)先对该申请是否符合屠宰厂(场)设置规划和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并在五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凡符合设置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由申请人再提交下列资料:

(1)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2)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屠宰场规划选址意见;

(3)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屠宰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核意见;

(4)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屠宰场的选址和设计等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意见;

(5)屠宰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屠宰场设计方案、工艺流程及有关图纸(包括地形图、总平面图、设备布局平面图);

(7)投资者的营业执照或身份证明、屠宰场的企业名称预核准通知书、屠宰场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其它书面材料;

(8)县(市)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屠宰场建设意见。

2、南平市经贸委(商贸办)收到设立屠宰场点的申请资料后,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审核,对不符合屠宰场设置规划的以及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对符合设置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在五个工作日内报市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不同意设立的,在十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并说明理由;对拟同意设立的,在五个工作日内就申请设立屠宰场是否符合设置规划,书面征求省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意见。市人民政府在收到省级商品流通主管部门答复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复。需要组织专家论证或实地核查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上述时限内。

3、申请设立屠宰场点的单位或个人,凭设区市人民政府批文向城乡规划、建设、土地等部门办理建设等有关后续审批手续。

4、屠宰场点建设竣工后,由申请设立的单位或个人向市经贸委(商贸办)提出验收申请。市经贸委(商贸办)会同建设、畜牧兽医、环保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五个工作日内进行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市经贸委(商贸办)报请市人民政府发给定点屠宰证书和定点屠宰标志牌;畜牧兽医、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给予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申请设立屠宰场点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持定点屠宰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屠宰场点证照齐全后方可开业,并应将定点屠宰标志牌及各项证照公开悬挂于显著位置。

二、农村屠工管理制度区域的划定

1、对地处偏僻、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屠宰量较小、暂不具备定点屠宰条件的农村,实施农村屠工管理制度。

2、屠工资格认定程序:农村屠工人选由个人申请,村委会推荐、经镇人民政府初审后,由各县(市、区)经贸局审核认定,报南平市经贸委(商贸办)备案。各县(市、区)经贸局组织对农村屠工培训,对经考核合格者发给资格证书,并实行年检制。每年由各县(市、区)经贸局组织对屠工资格进行年检,年检时屠工需提供和查验健康复检证明,对年检不再具备条件者收回资格证书。证书有效期三年。农村屠工必须持农村屠工资格证书才能在农村屠工资格证书上标明指定的区域内从事牲畜屠宰活动。未取得农村屠工资格证书的,不得从事牲畜屠宰活动。

3、实行农村屠工管理制度的区域:由各县(市、区)经贸部门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划定,报县(市、区)人民政府公布,并报省、市政府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三、监督管理

1、市政府将确定的屠宰场点名单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报省政府备案;市、县(市、区)经贸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屠宰场点和农村屠工的监督管理。

2、各级商贸、规划、建设、畜牧兽医、食品卫生、环保、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屠宰场点和农村屠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4篇:工厂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一、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建立健全林政各项管理制度。

为了不断完善我县森林资源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国家、省、市对当前林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并联系我县实际,我股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县木材生产计划分配审批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县木材经营加工审批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县林木采伐审批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县林地征占用审批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林木采伐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等规章制度,为我县林政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我县林业行政执法、林木采伐和运输、木材加工厂管理、林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健康发展。继续贯彻执行目标生产责任制度,结合《县2013年度绩效考评实施方案》的要求,明确相关工作责任,进一步推进我县林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将责任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了我县林业生产扎实有序地进行。

二、认真贯彻落实《市林木采伐管理规定》,不断完善林木采伐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我县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林木采伐管理是林政管理的源头,也是林政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抓好此项工作,我股严格按照《省森林采伐管理办法》和《市林木采伐管理规定》的内容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县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同时不断完善伐区审核小组审批、采伐公示以及伐区监管责任制等制度,确保做到“伐前有设计、伐中有检查、伐后有验收”,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有效制止了乱砍滥伐和异地采伐等现象的发生。截止11月12日,全县共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349份,限额采伐林木蓄积68043立方米,林木出材量42867立方米,采伐毛竹113.7万条。同时,我股多次抽调技术人员对全县伐区进行伐中、伐后检查,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有效维护了林区秩序的和谐稳定,为建设“生态、活力、幸福”新保驾护航。

三、加强木材流通环节的管理,努力提高林业队伍的自身建设。

为了更有效地加大木材流通环节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运输木材的行为,我局一方面加强对木材检查执法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文明执法的窗口形象,另一方面为加大对我县资源外流现象的打击力度,经县政府同意,我局在林场处设立临时木材检查站,同时对我县及临时木材检查站安装监控系统,对检查站过站车辆实施24小时监控。全年共检查过站车次2548车,过站原木45268立方米,各类板材48628立方米,柴炭8342吨,毛竹15630条,行政处罚100666元(其中新庄铺木材检查站260元,黄坑木材检查站97486元,河富木材检查站2920元)。

四、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领域的引导,坚决取缔资源消耗大及非法加工经营木材产品的企业,促进我县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决定》,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县紧跟时代脉搏,根据《市木材经营加工企业整治工作方案》要求,我股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现有的竹、木加工经营单位库存木材数量进行实地核查,严厉打击各类非法收购木材及走私木材的行为。我股将进一步加强对木材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法经营加工木材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县的森林资源。

另一方面,为了大力推进我县林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我县形成造林营林、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四位一体的林业产业化新格局,我局积极引导各类林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并配合奥达胶合板厂、富然农科有限公司、鸿伟木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林产品加工经营企业顺利通过了“省林业龙头企业”资格审查工作。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解决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约4万人,有效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加强林地资源管理,不断完善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一年来,我局认真按照守土有责的职责要求,严格控制林地流失、破坏和逆转。根据丹霞山“两违”整治实施方案及“三打两建”工作部署,及时对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范围内的违法用地、违规建筑项目进行细致调查摸底,并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决处理了一批违法用地项目。对全县非法采矿、采石、取土、建房等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坚决制止各类蚕食林地等违法占用破坏林地的行为,同时对符合条件的占用林地项目,按照《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依法为其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全年我县共受理征占用林地手续6宗,及时办结4宗,涉及使用林地面积40.7263公顷,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255.8736万元(其中办理临时占用林地手续1宗,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1.8万元),尚有2宗还在办理过程中。不断完善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制度,坚决遏止林地资源的非法流失,有效保护了我县的林地资源。

林地作为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载体。对此,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完善林地规划体系,分级编制国家、省、县三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省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通知》要求,我县及时制定《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并聘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展开对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完成外业勘查工作,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已初见成果。

六、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促进我县和谐的生态建设。

3月20日至26日是我省的“爱鸟周”,结合今年的宣传主题“爱鸟护鸟观鸟,共享自然之美”,围绕建设“幸福”,构建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要求,积极做好野生鸟类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我股为加大对保护野生动物进的宣传力度,及时会同森林分局、工商、卫生等部门,共出动50余人,对县城内、风景区及镇的主要市场、酒家、饭馆开展野生动物清查行动,收缴保护野生动物200余只(条),并及时放生。同时为了规范我县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活动,我股加强对全县20家经营加工“三有”保护野生动物场所的监管,并为符合条件的单位依法办理《省野生动物及其它产品经营利用准许证明》及《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有效地保证了对我县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同时为了加强对野生植物的保护,我局开展了对本地珍贵树种红豆杉、樟树、桫罗等的保护宣传工作,严禁乱挖滥采本地珍贵树种,禁止办理挖采树种外调行为。

七、加强活力林业、和谐林业、满意林业的建设,有效维护林区秩序的稳定。

2013年,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林农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广大林农解决实际困难。全年共接访处理有关林政方面的案件13宗,对上访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并及时、满意地予以答复,并对所有案件采取“回头看”的回访跟踪制度,确保不发生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有效维护了我县林区秩序的稳定。

八、根据省委、省政府“三打两建”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我县林业系统“三打两建”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对我县竹、木材市场的监管,密切关注并依法查处企业之间或行业协会组织的价格串通行为,对竹、木材流通环节中出现的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坚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价格垄断行为。紧密跟踪占据市场份额较大的企业,防止龙头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价格、价格歧视等违法行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与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大力诚信宣传,倡导诚信兴商,树立诚信典型,营造诚信受表彰、失信受惩罚的社会氛围。同时,根据我县“三打两建”的重点工作部署和目前森林资源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为切实加强我县的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结合我县当前的林业形势,我股决定从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5月底,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开展保护森林资源的“亮剑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

九、及时完成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试点以及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七次复查工作。

为配合省林业厅做好此次综合监测试点及连清复查工作,县局特成立县森林资源综合监测试点及连清复查工作领导小组,由我股负责森林资源综合监测试点及连清复查的日常工作。在我股的统一协调下,共抽调全县林业技术人员100多人次,车辆40余车次,历时近2个月,圆满完成了我县共42个连清点的复查任务,得到了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

十、县林政股2013年的工作计划。

1、2013年我局将进一步强化林木采伐的监管力度,重点加大对林木采伐超强度和越界采伐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努力提高林木采伐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继续贯彻执行《市林木采伐管理规定》,使我县在林木采伐管理中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同时加强对天然阔叶林的采伐管理,重点安排对人工林及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的采伐。

2、继续加大对竹木加工厂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省木材经营加工管理办法》,切实做好我县2013年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换发工作,并在原有木材加工厂基础上减少部分木材加工企业,取缔一部分违法经营和消耗资源大、效益低的粗放型加工厂。

3、加大对偷运、超载等走私木材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县路线木材运输的监管,重点加强对长江流动木材检查站的建设,严历打击非法收购盗伐、滥伐林木,木材运输超方等行为,加强县与县、省与省交界处的巡查工作。

4、集中力量查处全县非法征占用林地的案件,大力宣传林地保护法律、法规意识。

5、扩大从事野生动物经营的单位或个人办理《省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及许可证证明》的范围。

第5篇:工厂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制丝车间;设备综合管理;体制;MES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的某些制丝车间已经达到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工艺技术、装备自动化和集中控制水平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如此大的改观下,很多工厂依然沿用旧的设备管理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先进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效率。所以对新管理体制的探索逐渐被提上日程。本文以某车间的德国虹霓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为例,分析了对其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具体管理方法和效果。

1 建立健全设备综合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缩小设备的损耗周期,各工厂应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对设备管理更加精益化,从经济、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多方位、全过程地探索。

1.1 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制丝车间各种工艺水平的进步,现代化的设备正逐渐取代老式机器,并呈现出高速、精密、智能等特点。如果在管理环节出现漏洞,将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后果严重。轻则一个程序出现问题,重则引起大范围质量事故。除此之外,先进设备的最终价值要在投入生产后才能体现,所以本身功能的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逐渐进行调整和开发,以求将其效用发挥到最大。

1.2 完善综合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我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制丝车间的设备进行综合管理的体制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对于设备的管理以事后修理为主。当时车间的设备落后、简陋,通常都是人工操作,浪费了大量劳动力,对机器维修的投入很少,更没有专门的修理工人。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人与维修工人逐渐分离,出现了专业化人才,到八十年代初,维修技术从整体上才发展起来。但此时的修理主要还是集中在事后维修,而且通常是靠经验。第二阶段是预防维修制。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真正意义上的流水线生产开始出现。此时若设备出现问题,往往导致整条流水线瘫痪,影响整体进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设备的维修改为预防维修或者计划维修。第三阶段则是当前大多车间正在使用的管理体制。对于像德国虹霓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这种常见设备,过去的生产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新的阶段要求工厂必须在继承以往旧经验的基础上转变为综合管理,即必须将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结合起来。从技术角度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从经济角度要将设备的功能价值发挥到最大。

2 建立综合管理体制的方法

2.1 设备管理机构的分权

一直以来,制丝车间实行主任领导下的维修班值班长负责制,具体是指车间的设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由值班长管理,设备管理人员在业务和技术上指导维修班。虽然这种组织管理方式曾在一定时期内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新技术和设备大量引进的今天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模式。

根据管理学的集权和分权原理,以及管理层次越高,管理幅度越小的原理,我们将以前的集权制转变为分权制。具体是指取消以前的维修班值班长制度,建立“区域负责制”,即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管理员。各级设备管理员的权力包括经济管理权、技术管理权、行政管理权,对下一级的维修人员有分配权和奖金考核权。

2.2 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为了将制丝车间设备的管理日益精益化,对其管理来讲,核心是其内部运行机制,它是综合管理体制是否能够运行完善的关键,所以一定要把设备的综合管理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二者结合,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将过去封闭、落后的管理转变为现代开放、先进的设备管理,树立一切好设备只为生产服务的理念,继承和坚持过去良好的制度,例如管理员检查制度、操作员日常检修制度等。在坚持这些制度的同时实行群众管理和专业性管理双向同时管理制,并计入考核成分。第二:将过去只要求降低设备停止率转变为要求设备完好率、维修完成率、有效整改率等多项要求。仅仅要求降低设备的停止率仍会有进行维修的时候,所以必须在日常的保养和维修中加强排查力度,发现任何隐患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临时突然的故障发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第三:将过去只对维修时间进行考核转变为对经济、技术和管理的同时考核,积极展开提前预知的维修。因为过去只考核维修时间通常会导致劳动力的浪费和维修过剩,加大维修的费用,所以对维修费用的分配必须明确到各个维修小组,继续加强质量维修。

3 加快设备管理信息化

制造执行系统(MES)是一种面向车间层的信息管理系统,是设备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常在底层工业控制和上层计划管理系统之间。

3.1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因为MES是整个控制层和计划层进行信息传输的纽带,必须及时对收集到的数据做出统计和分析,所以MES并不是只单独解决某一个生产环节问题的系统,它可以优化整个生产制造过程,通过连接企业的整个信息流来进行信息集成。它可以利用汇集到的信息指导并调控整个车间的各个环节,利于企业决策。

3.2 设备管理系统在MES中的作用

MES的生产环节包括管理订单和设备、跟踪库存和物料的流动、收集数据等,它可以控制生产质量、维护产品管理、分析性能和管理人力资源。所以,作为MES的数据核心,设备管理系统在以上各方面都以设备管理为中心,它是MES解决方法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

4 建立综合管理体制的效果

4.1 树立了新的设备综合管理理念

在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和制丝车间设备管理日益精益化的过程中,过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诸如维修费用大、技术改进难、日常管理琐碎等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各维修人员会提前在设备运行前就进行调试、预生产、预维修等,及时排查问题。另外会在设备运行后进行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的制定,进一步规范、完善管理体制。

4.2 提高了设备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各种设备在种类增多、技术复杂的环境下对维修人员的要求是有限的,在“区域负责制”实施后,设备管理员可以在自己的区域内开展设备综合管理,将每一项专业活动细化到最小,这样不仅可以在规范化和专业化上提高综合管理的效率,而且还能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感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廖和滨,林天勤,吴永生,等.许可有效降低机械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的方法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1(10).

第6篇:工厂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管理观念;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校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

(1)管工作缺乏创新意识。管理工作沿用传统的经验式管理方法和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模式。在高校整体工作架构中,各级管理人员扮演着“传声筒”的被动角色,缺乏参与式管理和研究型管理的主体意识。

(2)管理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和削弱管理队伍的培养,管理工作处于高校的从属地位。特别是院系一级的管理队伍建设,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难如人愿,缺乏科学的管理规范和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地位的从属性造成了管理者责任意识、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缺失。

(3)管理队伍专业知识偏低。在于高校决策层观念陈旧,对管理缺乏科学的认识,管理人员地位和作用得不到肯定,从属心理严重地挫伤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长此以往,造成了管理岗位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老化,创新意识不强的现状。凡此种种弊端,严重影响着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制约着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

二、强调以人为本的新管理观念

管理的目的是为人服务,其核心观念便是以人为本。更新观念是高校管理创新的思想保证,只有突破传统观念束缚,突破僵化保守的思维定式,突破常规思考方式才能树立自觉创新意识,才能树立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观念,才能找到发展的新办法和新思路。

(1)以人为本。将人才资源开发作为高校管理的永恒主题。高校是一个地区、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社会文明、文化发展、科学进步的摇篮,高校更是梦想与现实的桥梁,有学者甚至将高校形象地比喻为“人文精神荟萃,科学精神勃发”的“精神殿堂”,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场”。在这个神圣的殿堂中,管理队伍的建设与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没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就很难汇聚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正视我国高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克服传统守旧的经验式管理弊端,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管理思想,结合我国高校管理的实际,创新高校管理理论,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同际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和谐发展,促进师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协调发展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已在各高校中引起_广足够的重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相关激励措施纷纷台,许多高校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津贴、福利待遇。高校因此汇聚了一大批较为优秀的各类专业人才,如何发挥人才专长,推动高校教学科研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营造宽松、和谐、舒畅的生活环境,创造求实、创新、进取的工作氛围,构建自由、独立、协作、均衡发展的人文环境,无疑是高校管理工作中关系到事业兴衰成败的主旨。

从管理本身的角度讲,高校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难以像工厂那样实行精确的量化管理,尽量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其自觉自愿地全身心投入育人工作是高校管理的根本所在。深刻认识高等学校管理的这种特殊性,就需要不断更新理念,特别是要遵循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因为,首先,高校发展必须相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师生员工来推进学校的建设,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培养人、塑造人的根本目的。其次,学校的管理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充分尊重师生的权利和个性,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正当权益和合理要求,进而满足师生的学习、工作及其发展等各方面的利益需要。最后,在管理过程中只有注重人性化特点,充分发挥体现出理解人,尊重人等人文关怀特点,才能够实现师生的利益需求,这也符合管理是手段不是目的的特点。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才能在制定制度和政策上始终坚持把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才会从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求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创新管理体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近年来,在伴随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人认为大学发展越快越好、越大越好、层次越高越好,认为这并不存在损害后代人的利益问题,也没有增长极限,这种观念事实上是片面的。历史经验表明,大学如果不能取得自身内生态平衡和自身与社会的生态平衡,不仅会使大学面临着危机,而且还会给后代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高校办学目标、办学思路的实现,办学效益、办学能力的提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制度问题,即首先要建立有一整套健全的科学民主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而且还要使他们各就各位,各负其责,各尽其心,互相配合,彼此协调,共同促进。其次,更重要的是学校要以管理改革、体制创新为动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促使大学逐渐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相统一的机制,提高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相协调的能力的体制创新目标则是清晰的,创新管理体制就是要围绕这一目标来逐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完善管理机制

营造人文环境,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管理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管理人员要在流动中求稳定、求发展。高校管理工作的特点要求管理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高校管理是一个从“人化”到“人格化”的教育过程,管理人员身处其中,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激发管理者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上级领导的人文化关怀是培养管理者团队精神的重要条件,团结协作、创新求实的人文环境、公平竞争、和谐友善的工作环境、便利的生活环境是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要使管理人员意识到,只要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同样可以和教学岗位的教师一样,职务、职称得到晋升,待遇得到提高,管理人员就有了归属感,工作的热情、激情、创造力等潜能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总之,对管理人员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热情关心,增强管理岗位的吸引力,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把具有管理知识、管理能力、管理经验、管理激情的人员吸引到管理队伍中来,增强管理队伍的战斗力和生命力。

五、打造新的管理队伍,实现全面发展

管理队伍是管理的主体,其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的高低,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管理队伍应该说是管理素质较高的一类,但是,这并不能掩盖目前管理队伍中存在的缺失,这主要表现在高校管理的用人机制不完善,在教育管理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管理主体往往是能人提不上来,庸才沉不下去,加上对管理队伍的重视不够,降格以求,导致冗员堆积,严重制约了管理主体的潜能的发挥。同时,由于长期把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单纯地视为行政管理工作,工作人员遵循行政服从,执行照办的工作方法,从根本上扼制了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此外,重使用,轻培养提高,很多人员专业不对口,管理工作能力缺少,其结果直接影响管理的绩效。

总之,我们要结合实际,以科学的发展观念,面对目前高校管理的现实问题,结合管理理论科学知识,创建符合学校、社会、国家需要的管理队伍,是当前也是今后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所在。

第7篇:工厂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势头为人们所关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市场化竞争的发展,使得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大高校也开始利用这个机会,迈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然而学校资产却因此而日益减少,甚至亏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国家对高校管理体制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实施了高校对资产自主分配权的改革措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使得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会计工作内容逐渐增加。然而,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非盈利组织,这种内控制度也是有利有弊,需要不断完善。

一、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特点

高校这种非盈利组织的组织结构比较特殊,具有不同于其他组织的一些显著特点,它的产品是公共的,办学形式也是政府参与或主办的,政府作为出资者,享有学校的所有权却并不参与经营,而是委托校长负责。由此可见,高校的内部管理仍然缺少所有者,这样容易导致高校组织结构臃肿、控制力度不够等问题。

高校的内控风险来源渠道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态势,高校与企业相近,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并存,风险种类一致。然而,由政府主办或参与办学的高校,它的风险来源就较为复杂。一种情况是政府的拨款或补贴造成的,容易引发多种经费使用不当的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是金融机构也可以向高校发放贷款,金融机构了解高校是政府所有的性质,愿意向高校放出贷款,财务风险由此产生。在经营方面,高校经营范围比较广泛,可以自主开办工厂、出版社等,这也导致了高校的经营风险异常复杂和特殊。

虽然大多数高校是政府所有,具有党政相结合的行政管理体制特点,但高校的管理机构主要实行校长负责制,不仅要负责管理学校的建设、学术、行政等,还要负责学校日常的经营活动。高校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不统一,容易使高校内部控制产生权责划分冲突,在内部控制中不易协调。

二、我国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高校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活力和潜力也逐步被激发,高校则在学术和管理上开辟了新的出路,开展了一些新的经营活动,例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合资等,开办三产、创办经济实体等商业化模式愈发明显,导致了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多,高校的管理也日趋多元化。然而高校的某些职能部门管理不能面面俱到,业务经营产生的错误不能得以迅速有效地纠正。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由此产生,从目前高校的内控现状而言,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制度设置和实施过程都有所欠缺。

(一)对控制制度认识不足,控制制度设置不完善

我国高校主要分为两种财务管理体制,一种是集中管理,一种是分级管理。学校的预算管理是将收入与支出全部纳入管理体系中。然而,很多高校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只是单纯靠执行预算管理来经营,觉得内部控制制度设置是多余的,认为预算就是内部控制的思想是错误和片面的。很多高校只是复制上级主管部门的财务管理办法,而未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些学校虽然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却没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

(二)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监督制度不完善

部分高校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经验缺乏,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还有部分高校岗位设置不合理,会计人员身兼数职,会计和稽核工作都由一个人完成,岗位责任不明确,监督体制不完善,这样违背了财务基本的回避制度,会计信息也会有所失真,监督职能的削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三)制度授权不明确,权力失控

高校内部授权标准大多不统一,多是由负责人签字执行,授权尺度不容易把握,经费开支和行政权力相关联,内部控制中的监督制度就形同虚设了。这样极容易造成经济问题,由一人说了算的财务管理能够衍生出很多资源浪费、违法违纪的现象。有些部门为了各自利益,挪用公款或私设小金库,以致内控制度执行困难。

(四)资产账目作假,资金管理不严

很多高校单独设立了资产管理部门,便于学校资产的管理,却容易造成会计工作的不便,职责和权限过大,资产管理容易失控。资产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起到盘点的作用,监督职能相对薄弱,会计账簿的记录和实际的财产不相符。财务部门产生各自购置资产的情况导致账外资产不实。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大型建设项目和设备的配备也需要资金保证,学校在资金的筹措和合理使用方面也极易给内部控制工作带来挑战,资金管理急需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审计机构设置不科学,资金风险加大

我国高校的审计部门隶属高校纪检部门,又要辅助高校内部管理,有的审计部门还隶属于财务部门,行政关系复杂使得审计设置极其不科学,缺乏相对独立性。高校教学改革,需要学校筹措更多资金,在面对政府拨款、科研经费下发、企业合作资金以及校办工厂收益等多渠道业务收入时,高校需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高校中计算机使用率普遍较高,系统更新等操作遗留的痕迹也容易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这对审计工作者的职业素质要求较高。

三、完善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一)重视高校内控的环境和“人”的因素

高校多依靠财政拨款运营,缺乏生产经营意识,风险意识也相对薄弱,由此导致内部控制不到位,意识观念淡薄。市场经济的日渐复杂,高校内部财务活动也越来越繁多,收支规模的加大让高校领导和财务相关工作人员意识到了经济风险的存在,也让他们深感责任重大。内控制度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在组织、人事、行政、教学等各方面都做好控制,充分发挥其作用,管理出效率,让内部控制制度不流于形式,更要提高学校管理者对内控的认识,健全控制体系的设置,降低财务风险,实行自我约束,防范违纪行为。同时,管理者要注重人才培养,提升财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执行会计和审计工作,履行好应尽的职能和义务,减少技术失误。

(二)健全财产清查制度,资金管理到位

高校内控管理制度的健全也体现在财产清查制度的建立,强化相关职能管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对财产物资进行准确核查,能够及时减少物资亏损和浪废现象,并且明确产生的原因,以便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杜绝类似事件再发生。合理清查财产、健全岗位责任制都要有关部门的配合,依据相关规定落实。另外,由于我国高校多依靠政府拨款,也容易导致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财务预算制度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甚至违纪现象层出不穷,资金管理制度也有待完善,并且要实施严格透明的财务管理,在强化预算的同时,及时监督执行情况,通过收支情况分析完善资金管理。

(三)强化内部审计工作,调整内审人员结构

内部审计部门在规模上虽然不大,但却在高校内部运转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机构职能的设置上不仅要与财务部门分离,还应直接向主管财务的领导直接汇报。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强化内审职能,对学校财产和资金安全都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内审机构的职能之一是对全年工作的审计规划,对一定时间内的审计工作作出详尽规划,让内审部门明确一年的工作目标,按计划地执行审计工作。在制定规划时要按照内部审计资源,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并依据部门资源,作出合理建议。

高校审计任务随着高校不断改革深化而日益繁重,学校的经济状况和财务收支状况都需要全面审计,内审机构需要不断完善和健全,对其人力资源的配置做到相对合理。专业人才要发挥好相应的作用,如计算机技术人才、法律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人才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审工作完成质量,所以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人才基地的优势,不断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制定合理的内审人员组织结构,为高校的内审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让高校逐渐向市场化迈进,高校要在管理上适时转变观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为高校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情况也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问题,很多高校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制度一知半解,不能真正领会其内涵,内控工作仅仅流于形式。因此,高校要尽快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率,在利于高校教育发展前提下,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劲松.高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分析[J].财会讯,2007(12).

[2]汪惠兰.高校内部控制缺陷浅析[J].财会通讯,2010(03).

[3]余晓林.公立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措施[J].财会研究,2010(09).

[4]张兆许.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浅谈[J].中国乡镇企会计,2011(04).

第8篇:工厂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摘要:集团公司管理体制存在着母子关系不顺、母公司功能的发挥仍有待强化、母公司作为国有资产授权投资机构的职能和权限尚未落实、母公司的职能不健全等问题。完善中国集团公司管理体制,要健全和完善母公司的功能,处理好集团内部的集权分权管理,绝对控制集团公司的核心业务,优化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

关键词:企业集团;集团公司;管理体制

企业集团的集团公司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企业实力和竞争力,而管理体制作为集团公司管理的核心问题,对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集团公司在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集团公司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不科学、不合理,因此,规范和完善管理体制是集团公司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集团公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从集团母公司的功能上看,我国集团公司的战略管理能力较弱,缺乏制定、实施中长期战略规划的能力。从集团母公司与分支机构的关系来看,目前出现两种倾向:一些在大工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团公司,甚至主要通过市场形成的集团公司,仍然沿袭传统的大工厂管理模式;一些从行业主管机构转变过来的或者强强企业由政府撮合而成的集团公司,普遍实行多级法人都享有自主权的体制,分权过度。

(二)母子关系不顺。过度集权使子公司丧失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我国不少集团公司把许多本应属于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都集中到了集团的母公司,把成员企业当成没有法人地位的车间或工厂,把集团公司当成一个单体大企业来管理。过度集权影响了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和活力,同时又使得集团母公司控制工作量骤增,造成集团运行成本上升、运行效率递减。过度分权又使得母公司对子公司管理失控。

这又分为“团而未集”、“集而未团”、母公司管理能力不适应集团发展要求三种情况。特别是那些先有子公司,后在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集团公司,往往出现“母”管不住“子”的现象。

(三)母公司功能的发挥仍有待强化。有些行政性公司或政府专业管理部门转化过来的集团公司,实际是先有儿子,后有老子,所属企业都是独立运作的经济实体,数量多、层级多,时常发生同业竞争,而母公司习惯用行政办法管理所属企业,下文件,发指示,对如何从出资人的角度管理和控制企业不熟悉。这些母公司战略管理的经验不足,资本运营的资源和手段薄弱,财务管理难以集中,对子公司的控制只有人事管理是比较落实的,但还不是按出资者的法定程序运行的,仍沿用处级、局级等按级别来划分管理权限。这样的母公司实际是一个空壳的行政管理机构,集团的凝聚力较差。

有些由大型企业经过分立重组,或由政府出面在行业内重组,这些集团母公司有较强的财力、物力和技术力量,生产经营管理的功能比较完善,但所有者职能没有完全到位。有的忙于当前的生产经营,忽略战略的研究和管理;有的盲目发展,多元化的经营缺乏相关性,产权链条过长,甚至延长到五级、六级,母公司无法控制;有的母公司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的能力较弱,投资及产权管理制度不健全,子公司分散投资、各行其是,难以发挥整体优势。

(四)母公司的职能不健全。目前,作为国有资产授权投资机构的母公司,对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仍然没有最终的决策权,还需通过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如母公司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任免需组织部门审批,母公司对上市公司股权转让需财政部门审批。这使得母公司无法真正履行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而对上市公司来说,母公司的存在只是多了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使得审批程序和手续更加烦琐。出现这种现象,既有政企不分、政府仍对母公司或上市公司采取行政性管理的原因,也有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不到位的问题。

与其他企业相比,集团公司的一个突出标志是具有一个完善而高效的公司总部。公司总部的基本职能有两点:在集团内合理地配置资源(战略决策)和评价、监督成员企业的经营者(激励)。总部一般采用职能部制结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公司总部的专业化程度和健全程度是一个企业的组织发展程度的指示器。我国的集团公司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公司总部,但它们的规模和完善程度都还很有限。

二、完善中国集团公司管理体制的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母公司的功能。集团母公司要转变职能,做到政企分开,避免沿袭行政管理的老办法;坚持企业法人地位的平等原则,集团母公司不能以行政手段直接或变相侵害企业法人的合理权益;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整个集团经营范围和决策权限的划分;逐步树立产权观念,克服集团成员企业的本位观念,建立健全依照产权履行决策权限的管理法规和制度;坚持体制改革与集团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母公司和成员企业都要以集团发展为中心,体制的设计和改革要有利于促进发展,不能脱离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过度调整体制。

转贴于

(二)处理好集团内部的集权分权管理。集团公司实行集分权管理,必须符合集团发展战略的要求,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综合功能和群体优势,充分调动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集团公司的个性。集团公司在确定集分权程度时应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1.集团的产业和产品结构。集团产业单一、产品品种较少、所属单位专业化程度高的,可发挥集权优势,对生产经营实行全过程控制并保持高效率;反之,涉足多种产业且产品门类较多的集团,母公司不易获取决策所需信息,管理难度大,通常所属单位的分权程度高,母公司集权程度低。

2.所属单位产品业务的关联度。电信、冶金、电力等集团生产连续性强、工艺分工联系紧密、所属单位的产品有上下游关系、需要母公司统一计划协调的,母公司集权程度高;反之,生产连续性要求不高、产品关联度不高的集团,母公司集权程度可低些。

3.集团的规模。集团规模大、所属单位多,管理工作和内部关系复杂,需要设置的部门多,集中决策效率不易提高,且容易失误,母公司集权程度不宜过高;反之,集团规模不大、所属单位数量不多,内部关系简单,决策涉及面小,母公司易于处理和掌握管理,母公司集权程度可以高一些。

4.决策的重要性。重大决策母公司集权,例如企业发展战略,与资产变动有关的对外投资、购并、改制、融资、担保等。一般日常经营的决策向下属单位分权,例如生产、供应、销售、内部人力资源配置、薪酬奖惩等。

5.所属单位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艺术及作风。对管理者素质高、业绩好的单位,母公司放权的顾虑少,下属单位的分权程度高;反之,所属单位的分权程度低,母公司集权程度高。

(三)绝对控制集团公司的核心业务。为了集团公司的长远发展,集团公司必须绝对控制集团的核心业务。为了有效控制集团公司的核心业务,集团公司对于核心地位的公司要采取如下措施:(1)实行股权管理,建立起规范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2)集团公司负责整个集团的战略规划和管理,各子公司在集团公司的总体战略下决定自身的发展战略;(3)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方面,集团公司任命子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由总经理提名,报母公司审批;集团公司派产权代表参与子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层,派监事人员参与子公司的监事会;实行财务总监和审计总监委派制;严格子公司的信息披露,及时、准确了解子公司的经营信息;加强对子公司的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对子公司经理层进行考评。

(四)优化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集团公司一般采取母子公司体制,其相应的组织结构应该满足以下需要:要形成强有力的母子公司决策机构,一般要子公司对母公司董事决策的参与与母公司对子公司决策机构的控制相结合;要建立有效的集团产权监督机构,一般母公司通过参与子公司的监事会来实施监督职能;建立强有力的职能机构,主要是集团公司的计划投资、战略研究指导、市场开拓和协调、财务及分配等。集团母公司的主要职能部门应具有管理母公司的业务和管理团队的双重职能,两者要有机结合;建立发达的集团服务功能,主要要建立科研开发中心、融资及清算中心、人力培训中心、销售服务网络、后勤服务中心等;发挥母公司事业部和专业委员会的功能。鉴于我国集团母公司的特殊情况,可考虑建立母子公司相互渗透的董事会机制。要加强集团战略与投资管理、集团综合政策研究与协调等战略经营与决策管理职能部门,同时,要建立集团产权管理和监督机构。

参考文献:

[1] 朱妙芬。企业集团和集团公司管理体制研究[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1996,(12)。

[2] 王璞。母子公司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 高红卫。企业集团与集团公司管理体制的若干选择[J].航天工业管理,1997,(8)。

第9篇:工厂行政管理制度范文

一、以后清代政府档案管理机构和制度的变化

1.管理机构方面。以后,清代的政府档案管理机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前,清政府的档案管理延续着秦汉形成,隋唐成熟的档案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档案管理人员由政府官员主导,政府管理机构按照行政级别和主管内容设置管理机构。清代建国之初,在中央以入关以前的三院(指皇太极于1636年改文馆而形成的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宏文院)八衙门(指六部和都察院、理藩院)为基础构建档案管理机构,同时又吸收了明代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内容,设置了大理寺、太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医院、钦天监、国子监等衙署,从而形成了体系庞杂、以官衙为主体的档案管理机构体系;之后,康熙时期在内廷设置南书房,作为皇帝商谈事务的办公场所,同时管理一些皇帝在南书房召开的会议以及谈话和批阅诏书、制定公文而形成的档案资料;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但由于军机处办事迅速,有利于皇帝独揽大权,最终取代了内阁的权力,成为总揽军国大政的中枢机关,在档案管理中也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接踵而至,通过战争索取了中国大量财产和资源,践踏了中国的国家。这个过程当中,清政府失去了在许多事项上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洋人则享受了众多的法律特权。这些变化体现在领事裁判权、租界使用权、银行经营权、海关管理权以及贸易、修筑铁路、开发矿山、兴办工厂和学校、建立教堂从事传教、建设医院行医等方面。除了政府作为国家档案的管理机构外,学校、教堂、报馆、图书馆以及出版机关等也都有了自己的资料库,逐渐形成了档案管理机构。这样,实质上清朝政府就成为傀儡,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压迫。因此在档案管理机构上政府一权独大模式发生了改变,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经营的学校、医院、教堂等机构场所都具有了一定的管理权属。同时,为了应对涉外事务,清朝政府在以后设置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更名为外务部,该衙门成为管理涉外文书以及其他外交档案的管理机构,这一机构也是前所未有的机构。2.管理制度方面。第一个方面,在西方入侵的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干涉和威逼下,原来清政府的文书行文关系、文书制定流程以及文书称谓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集中体现了外国势力对中国政治的干预,同时也体现了文书制定的不独立和不自主性。这种情况下制定的文书,除了外观的改变以外,在权威上也大打折扣,因为文书的性无法体现,百姓自然不安心服从,同时制定的文书又要受到外国势力的干预,更不可能撼动外国的势力,因此权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些变化在清政府签署的各个不平等条约中都有所体现,比如《中英》第五十一款就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内外,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出夷字。”类似的规定在《中法合约章程》第三款中规定“:凡大法国大宪、领事等官,有公文照会中国大宪及地方官员,均用大法国字样。”这些规定使得原先以皇权为上的文书核心精神受到的严重打击,这种形式的公文的拟制,在体现沦丧的同时也丧失了文书的权威性。在文书的内涵上,外国势力也深入进去,比如在《中英》中第五十款中规定:“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为正义”,同样的规定在《中法合约章程》的第三款:“自今以后,所有议定各款,或两国文词辩论之处,总以法文作为正义。”从角度来看这些规定是清政府丧失了,同时使得他们的文书权威性大大降低。从档案管理的角度来看,原来以行政机关作为封闭的管理机构的格局被打破了,文书不仅仅是清朝政府自己的行为,还涉及文书解释过程,文书解释本身也属于档案管理的一部分,这部分权力必然有外国势力的干预。因此,清政府的档案管理中不仅设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还制定了文书以及涉外文档的翻译官。此外,由于涉外文书档案的增多,以及外国人设置的图书馆、报社的增多,清政府档案管理制度不得不更加丰富,出现了许多新的制度。

二、档案管理的内涵与内容的变化

档案管理的内涵,清代前期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都是视为以文书为核心的政府行政档案的管理,而以后,这种观念受到了冲击。同时在档案管理的内容方面,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前,清朝政府的档案管理内容中以文书档案为主要形式,内容多为国内行政公共事务。以后,清政府的政治结构和行政管理格局都发生了变化,档案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首先,档案管理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外来因素方面,以后,涉外事务越来越多,形成了大量的外文档案,这一类档案一方面需要设立专门的场所予以管理,方便政府管理的同时还要方便外国人的使用。另外一方面,这一类档案还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在传统的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主要由两类人群构成,一类是官员,这些人是通过科举考试等正式形式选拔的、具有官品的“正式国家干部”,他们有自己的职官名称,比如尚书、大学士等,还有一类是只有类名称,但是没有职官和品级的“编外人员”,比如幕友和书吏,他们是档案管理中数量最大,从事的管理事务最多的群体,但是他们多为作为劳役征召或者衙门选拔临时工而选拔进入官府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论是国家正式的档案管理官员还是政府招聘的临时性辅助人员,他们都只是在本部门业务或者文字工作上比较擅长,但是在外文面前,他们又无法胜任这份工作了。此外,以后,中国的已经部分丧失,许多机构场所以及相关领域都被外国人控制,在这些机构和领域的活动中外文文献和资料大量形成,清政府为了加强沟通以及行使部分,必须对这些机构和领域的活动进行了解。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清代的档案管理内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管理上除了机构上有所变更以外,对管理人员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这些调整都体现了政府对档案管理的理解的变化。其次,外文档案的数量大大增加。外文档案一部分是在清政府的内部事务中,由于的丧失不得不制定一份外文副本,以便外国人使用;另外一部分是涉外档案,包括与外国交往以及文书内容涉及外国人或事的档案资料,往往也都会有外文译文;数量最多,也是清政府档案管理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是外国机构形成的一些档案。以后,外国在中国设立的机构场所逐渐增多,活动也越来越多,比如学校(著名的圣约翰大学就是美国人在中国上海设立的)、医院、教堂等,这些机构中外国人进行的教学、科研、医疗以及传教等过程都会形成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以后才出现的内容。最后,专业档案数量骤升。以后,西方列强不仅掠走了中国的财富,霸占了中国的土地,侵略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技术、制度和思想,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中国也开始逐步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制度的变化使得各种专业档案受到了重视,比如财会档案、统计档案等,这些档案都在清政府学习外国的财政管理制度和统计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增加。以后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社会制度之下朝廷沦丧,同时外国侵略者的入侵也促使了国家和社会的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在档案管理上,由于国家的丧失,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都发生了变化。同时,外国文化和制度的入侵也使得社会的档案资料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外,社会制度和西方思想的进入也促进了清政府对档案管理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档案以及档案管理的内涵都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作者:韩玲 刘伟 单位:保定外国语学校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