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家的小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美术教学 及时评价与鼓励 有效动力
创新精神的形成,有赖于学生创造自主性的发挥。而教师对学生创造意识与行为的关注呵护,是促进学生自主创造的动力。当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表现加以赏识,进行鼓励性评价时,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激励性力量,使学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进行创造性表现。
因此,如何慧眼发现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如何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行为、语言等方面的创造性表现加以关注与鼓励,如何促进其自主创新,都应纳入教学设计的范畴。
例如:湘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九课《编花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用纸条等材料手编一个小花篮,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编花篮”从花篮底面立起来编侧面较难,课前让学生准备挂历纸和一个长方形的小纸盒以及其他材料,准备把彩色纸条附着在纸盒上会好编一些,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体验编织过程,我发现有一个学生拿一个纸杯从杯口到杯底依次剪成多个竖条做篮子的经线,再拿另一种纸条在其上穿插篮子的纬线,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错,比老师教的方法容易多了,大大降低了编织难度,我不失时机地对这位同学的想法加以赏识,这时,有同学已有启发,这位同学拿一个矿泉水瓶利用瓶子的下端从瓶口到瓶底依次剪出多个竖条做篮子的纬线,再用另一条纸穿插其经线,这样一来其他同学编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就这样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新想法加以评价与鼓励在不断创新中体验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善于借鉴、创新、积极动手制作的能力。
例如:在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六课《丰盛的大餐》一课的教学中,是让学生自带各种水果和蔬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个水果、蔬菜拼盘,当我走进教室就看到同学们带来了各种水果、蔬菜摆满了桌子,等待老师上课,同学们的积极性让我很感动,在我的示范引导下,六年级六班的陈蕊蕊同学率先利用胡萝卜的色、形、质切段雕刻成朵朵小花,我及时向大家介绍了陈蕊蕊同学的创意,这样一来,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起来,与此同时其他组的同学用黄瓜做树干、用西兰花做树冠、用洋葱切成花瓣成等,拼盘非常有趣,同学们在快乐中学美术。
例如:在湘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八课《自制小盆景》一课的教学中,重点是用铁丝等相近的材料捆扎和捏制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然后,将石头、沙土、亭子、房子、人物简单模型组合成浓缩的小景观。教师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盆景作品,然后,教师示范讲解用铁丝捆扎一棵树的模型,用橡皮泥捏成树叶,引发学生思考,下面同学们在制作树模型的过程中是否得到某种启发,创造出更加新颖的树模型呢?在同学们的制作过程中,六年级二班刘一旻、陈曦、姜文惠等同学合作用树枝做树干,用绿色皱纹纸搓成条做柳枝两者结合及形象又巧妙,我及时在全班展示了他们的奇思妙想,此时,王子豪同学得到启发,用铁丝捆扎树干,用绿色皱纹纸剪成一厘米宽的纸条做成椰子树叶形状,用白色皱纹纸揉成小球状做椰子果,其作品富有创意,同时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其他同学也被这种创新精神所感染,同学间互相学习,自由表现,开发身边的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都不同程度的完成了本次作业,从中体验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鼓励与评价可以设计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例如:回答问题环节,既要给回答问题对的同学给以肯定表扬也要给那些积极回答问题又答错的同学说,虽然问题答错了但是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是要提出表扬的,给学生一个鼓励,不能没有一个评价就让其坐下。
例如:做作业环节,即使那位同学画的很乱,也要给一个评价和鼓励,他虽然画的很乱,但他在画画,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始,所以,一个好的评价和一个差的评价也许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尽量多表扬少批评。
例如:小结这个环节,虽然只有几分钟,要有一个精彩的点评,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的评价要真实贴切,既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摘 要: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数学史和课堂内容相结合,将数学概念还原到当时的事件中去,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到良好的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伴随着对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发现,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具有积极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牢固的数学基础。对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和应用措施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数学史;初中数学;措施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教授数学史,将历史上有关数学的奇闻逸事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
养,刺激学生的求知热情,更能活跃授课氛围,丰富教师的教学
手段。
一、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授中适当地将一些数学史上有趣的小故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活跃教学氛围,而且还能很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些数学家们的妙闻轶事还可以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巨大的帮助作用。深刻地了解数学史,就会发现很多伟大的数学家往往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例如,希帕索斯因发现无理数而葬身鱼腹,欧拉双目失明仍然坚持心算,这些小故事都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对待数学问题的态度,对学生学习数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2.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获得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将初中数学教学和笛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数学史,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数学史是相关问题的发现、解决、论证的过程,也是前人学习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教师将数学史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宛如自己在发现知识、完善知识一样。数学是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讨论、反复验证中完善发展起来的,学生学习数学史,学的就是前人在解决问题时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遵循前人的思路,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
二、数学史和初中数学教育相结合的应用措施
1.课前准备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导新的知识内容
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准备一些数学史上有意思的小故事,以顺利引导学生进入新的知识学习,让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的时候不会有陌生感。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在课前准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著名的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的故事放到课件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这一有意思的故事,让学生对“丢番图到底活了多少岁”这个问题产生兴趣,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有意思的故事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2.课堂教学穿插数学故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初中生由于身心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自控能力比较差。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往往会出现溜号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讲述一些有意思的数学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还可以将历史名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还了解了“勾三股四玄五”“鸡兔同笼”这些有趣的历史典故,更加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中,因为在讲解的过程中比较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比如,关于勾股定理的名称,中国学者喜欢叫“勾股定理”,而外国学者则叫“毕达哥拉斯定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呢?是因为我国著名数学家赵爽在《勾股圆方图解》早就论证了勾股定理,而外国人比我们晚了整整2000年。这样有趣的数学故事既可以在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课后总结归纳,适当拓展学生的视野
在教授完学生课堂学习内容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有趣的数学史问题,让学生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还能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中,教师在课后就可以将历史上的几何难题“三等分角问题”告诉学生,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不必深究,了解即可。
综上所述,我们能看到,将数学史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著名的教育学家张继宇说过:“将数学文化融于课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受数学文化的感染,与教师产生共
鸣,更好地理解数学。”将数学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思想,了解数学文化,还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一、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有关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数学事业的伟大成就
数学事业的伟大成就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也可结合教材,通过介绍有关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数学事业的伟大成就,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我在教小学数学第一册《准备课》一节时,向刚刚入学的小学生讲有关数学的一些小故事。如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穿插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通过介绍数学家的生平及光辉事迹,不仅可以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精神;学习他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同时他们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所取得的成绩,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
二、编写故事例题
教材中的一些例题虽也具有德育教育思想,但不明显。因此,我就在不改变题型模式的情况下,把它改编成一个个趣味小故事,使学生在趣味中动脑思考,乐中求知,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如,我在教学生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我把例题改编成这样的形式:爸爸要砌一个长3米,宽2米的长方形花坛,可爸爸对长方形的知识知道得比较少,你能帮爸爸算一算修这样一个长方形花坛需要多少砖吗?通过这道例题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明白该怎样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助人为乐品质,同时又使学生明白从现在起就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为祖国、为家乡作出贡献。再比如,在教学求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例题:在三月文明礼貌月活动中,附小学校四年级同学做了45件好事,而我们三年级同学做了60件好事,请算一算,两个年级的同学共做多少件好事?把学生生活中的事编成一道道有关的数学故事题,呈现给学生,学生的惊喜程度自然不言而喻,学习兴趣自然高涨,教学效率也就随着提高,同时又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三、进行审美教育
美学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的因素。在德育大纲中明文指出:“美学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极重要因素,结合有关学科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根据课的特点恰当地使用教具,既有利于帮助教师讲授,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次审美教育,同时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一年级“5的认识”“10的认识”时,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让学生感受到画面的美丽,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如,在教学数学第一册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都可以通过教具的演示,使学生感受美。再如,老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老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此外,在学生进行课堂作业时,放一些比较悦耳动听的轻音乐,渲染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同样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情感教育方法。
四、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老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老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老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老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因此,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老师的要求,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数学史;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数学史的方式;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中的问题;
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作用,已经得到各国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应尽可能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的促进作用。那么在现行的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数学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本文按照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来具体谈谈怎样将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中。
1.导入新课
利用情境导入融入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讲解一个难以理解的新知识以前,可以通过添加一个简短有趣的小故事引入这一问题。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知识时,首先引入棋盘上的麦粒这一故事:古代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宰相西萨。西萨向国王请求说:“陛下,我想要向你要一点粮食,然后将他们分给贫困的百姓。”国王高兴的同意了,西萨说:请您派人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子内放上一粒麦子,在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以此类推每一格内的数量比前一格增加一倍。陛下啊,把这些摆满棋盘上说有64格的麦粒都赏赐给您的仆人吧!我只要这些就够了。对于这样一个听上去微不足道的要求,国王和大臣们听了都暗自发笑,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算出西萨究竟要了多少麦粒吗,这一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发积极地动脑动手思考,又可以提前让学生接触到数列的本质东西。对于接下来的学有裨益。
再比如在学习对数以前,可以先介绍一下数学家John Napier精编了可供实用的对数表,对数的发明,解决了许多天文学的复杂计算问题,在计算器和计算机发明以前,它持久的用于测量,航海和其他数学分支中。在学习对数以前,加入对数发明不易的内容了解,能让学生更加珍惜这数学家的来之不易的成果,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努力。
2.学习新知。
在学习新的知识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与之相关的古代数学家是怎样解决该数学问题的。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三国时期吴国数学家赵爽给出的证明:
赵爽的这个证明可谓别具匠心,极富创新意识。他用几何图形的截、割、拼、补来证明代数式之间的恒等关系,既具严密性,又具直观性,为中国古代以形证数、形数统一、代数和几何紧密结合、互不可分的独特风格树立了一个典范。以后的数学家大多继承了这一风格并且代有发展。例如稍后一点的刘徽在证明勾股定理时也是用的以形证数的方法,只是具体图形的分合移补略有不同而已。
通过介绍赵爽的证明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也能加深他们对勾股定理的认识。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再加上几种证明方法,一方面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如何证明勾股定理,开拓学生的思维。
3.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阶段对新知识的获得是必可可少的阶段,当然,在此阶段内可以适当融入求解数学史中的问题,比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以后,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出几道古文数学题。
“隔墙听得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
七两分之多四两,九两分之少半斤。
(注:在古代一斤是十六两,半斤是八两)
教学时,师生共同理解古诗文:有几个客人在房间里分银子,每人分七两,最后多四两,每人分九两,最后少八两,问有几个人,有几两银子
我们可以将数学史中的一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列出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求解,这样学生在求解过程中能切身体会到古往今来的数学方法一脉相承,我们既可以学习数学家的思想,来思考现在所遇到的难题,又可以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古时候记录的一些问题。
4.布置作业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参考文献,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各种专题论述、人物介绍、学科进展等,开阔学生眼界,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继而进行自学,使学生终生受益。比如我们在学完数列这一部分内容后,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回去查查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有什么应用价值,什么是芝诺悖论“阿基里斯追龟问题”等等。
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课堂,并不是漫无目的,生搬硬套的强加进去的,而是经过精挑细选,仔细斟酌之后为授课所用,在进行数学史的讲解时,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既不可以随意编造,也不能无端拔高,更不能怀有狭隘的爱国心,要充分吸收来自世界的数学史,为教学所用,使中学数学课堂生动活泼,更加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卡茨,数学史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张楠,罗增儒.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思考[J].数学教育通报2006,3
[3] 龚运勤,唐振球.架起数学史成为提高中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桥梁[J].数学教育通报2011.6
[4] 张小明,汪晓勤.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行动研究[J].数学教育通报.2009.4
[5] 汪晓勤,HPM与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J].数学教育通报.2013.1
[6] 王艳,浅谈数学史在中学数学中的教育功能[J].科学时代.2013.5
[7] 葛含平,数学史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J].百花园地.2011.4
[8] 田伟芳,将数学史融入数列课堂教学的实践[J].2009.8
首先,故事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幼儿园的小朋友自从进入小学一年级时,学习活动就逐渐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他们以具体思维为主要形式,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低年级的教师应该把握好幼小衔接的关连点,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上活,创设能引起学生求知欲、并有助于参与数学的、发展情感的教育情境,而创设故事情节的故事教学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故事教学的优势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将生活与科学知识相联系,使小学生在经验生活中达到共识并理解。
2、吸引力。在幼儿园中,游戏占主导地位,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上的趣味不能少,而故事教学正好是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以小故事贯穿课堂,气氛变得活泼。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在讲《图形与位置》,在课堂上用讲故事的形式,大树爷爷需要同学们的帮助,让同学们在大树的上、下、左、右,分别贴上花、蘑菇、鸟、兔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掌握起新知——“方位”时也轻松、容易,并在故事中学会要帮助别人。在贴时,同学们懂得了要互相协作、团结。可以说,这种设计完全吸引了学生。
关键词:小学 运算 能力 培养
运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运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运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运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运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运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运算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每一个小学教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第一、激发和培养学生运算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运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运算工具进行运算,并掌握一定的运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运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运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运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运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运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第二、培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做事情贵在坚持,最怕半途而废。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运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运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多道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运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运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运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运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运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学生对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手段等形式,从巧举应用;巧设疑问;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语言生动幽默;一题多解、一题巧解;讲述中外数学家的故事等六个方面说明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具有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广泛性等特点。在教学课堂中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各种怪异符号更让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加之数学学科抽象性高,连贯性强,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造成数学成绩的不佳。因此说:学生对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经验,就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巧举应用,激发兴趣
数学发展到今天,与社会的关联越来越紧密,应用越来越强。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由于受教材的篇幅所限,教材的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他们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割断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重现与还原“教材”的本来面目,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沟通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有效素材”,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当成为新课程观下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有用数学”大概就由此得出。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后,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学习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同时青少年对事物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心,这也是开创思维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不断提出新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与灵感,增加他们的求知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用设置疑问来激发求知欲望,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深入到学科知识的内核中去,从而成为不断催发智能的刺激。如果学生形成一个善疑乐学的学习习惯,那就意味着他们获得了一个创造力的潜能。 转贴于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激发兴趣
网络的广泛使用,使现代教学媒体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全方位的优化作用,特别是,师生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创生出内涵丰富的数学内容,使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与书本。实践证明,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极强的交互性,使学生有了参与的机会,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
四、语言生动幽默,引发兴趣
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内容配合生动的语言,便会相得益彰。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判断、定理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难懂的理论形象化,易于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例如,在解析几何中讲授求曲线轨迹过程时,笛卡尔坐标系起一个桥梁作用,象媒人在为男女牵线一般,它建立起曲线与方程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这种生动、幽默的表述,使同学很快掌握求轨迹方程的本质,极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一题多解、一题巧解,培养兴趣
数学课堂上,教师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解题或用多种方法解题,是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还能促进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伴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又必然激励学生去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使学生在“求技巧兴趣再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讲述数学故事,培养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激发兴趣 教学策略
“乐学之下无负担”,倘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兴趣和习惯,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寻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兴趣浓,习惯好,方法当,孩子们的学习能不快乐而高效吗?如何才能激活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呢?我想依据自身教学经验粗略地谈几种激趣策略:
一、利用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激趣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的数学故事令人终生难忘,寓知识于数学故事之中,不仅吸引学生,而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也符合小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而那些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则好比一座座精神的里程碑,引领着孩子们追寻他们的精神踪迹。比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听一段简短诙谐的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听着听着同学们不由自主地笑了,师笑着问:“谁愿意接着往下讲?”在学生接着往下讲的过程中有人指出:“这个故事永远讲不完,不要浪费时间了。”“这个故事为什么永远讲不完?”“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这几句话。”“说得很好。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这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同学们想认识它吗?”这样的“开场白”,使学生一下子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初步感知了“无限”、“不断”、“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为概念的形成埋下伏笔。还有许多蕴含数学知识的小故事,比如:《小圆点奇遇记》、《贪婪的独眼小狼王》等系列故事孩子们肯定十分期待,对其中的童谣也会感觉特别有趣。
二、巧设情境激趣
众所周知,在观看文艺演出时,观众大都能沉浸在一种热烈、欢快的氛围中,为什么呢?原因是导演精心设计的情境感染了他们。同样,一堂数学课只要有了一定的情境,学生也照样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是对小学生,这种情境设置相当重要。比如,在学习《购物策略》时,为了让学生感兴趣,笔者特意制造了与生活相似的购物环境,使学生有了亲身的体会。在教学中除了课件情境之外,笔者还常用比较设境法,它是将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学题作比,让学生懂得优劣取舍。例如,教学小数乘、除法时,笔者通常出一些可资比较的两组题目,让学生在反复比较中学会。在做小数乘、除法时,通常先要转化成整数乘、除法进行计算,然后考虑积或商的小数点定位。除以上两种方法外,常用的还有故事设境法,即通过讲解故事,达到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细心认真作业的目的。比如,笔者曾在课堂上讲过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坚持用笔运算的韧性精神;讲过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讲过当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自学数学终于成才的动人事迹等等,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三、把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使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感到有兴趣,就应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把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例:除法应用题的两种含义——包含除和等分除,教材上是分别安排的。“包含除”与“等分除”同属一个事物的两方面,都具有“分”与“平均”的含义,只是分法上的不同,造成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为了让学生从本质上全面认识“除法”,把枯燥的概念课上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我们依以下方法授课:上课了,幻灯银幕上出现了六个又红又大的桃子和3个蓝色的盘子,由同学自己动手分桃子。第一种分法:六个桃子,一个一个地分放在三个盘子里,每盘放2个。第二种分法:六个桃子,每次拿出2个放一盘,可以放在3个盘子里。投影幻灯把分桃子的过程全部表现出来,使静止在纸上的图形活跃起来,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彩色的幻灯片,红红的桃子,蓝色的盘子,变换了的幻灯图片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学生十分有趣地分着手里的桃子,兴高采烈地交换所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动态化”的过程中,终于使学生领悟了“等分除”与“包含除”的区别与联系。“分桃子”的生活数学,很快被“总数量÷份数=每份数”、“总数量÷每份数=份数”的数学概念代替了。“动态化”的数学活动,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又反过来促使学生去思维,去发现。
四、纠正错误,引趣
有专家说:“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其实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把数学学好、学活,但是,客观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其中,学生作业经常性地出现错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么,遇到这样情况应该怎么办呢?笔者通常是采取纠错引趣的办法。顾名思义,纠错引趣是通过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错不是责怪、指责,而是呵护、关心,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遇到不少学生都有同一类似错误的时候,这种“引火烧身”的方法能使学生很快走出尴尬境地,从而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在某次期末考试中,有一道反比例的题目,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都做错了,于是,笔者就告诉学生,这是老师上课没有完全讲清楚导致的结果。然后,就针对反比例的内容进行学习,并要求他们回过头去找出自己做题中的错误。学生是来学习的,所以错误自是难免,纠错引趣法能淡化错误的负面影响,融洽师生关系,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 习惯 算例 计算
多年来,常常听到一些家长说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太粗心了,每次考试计算上总出问题。”每当听到这句话时,一种本能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怎样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对、算得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在教学乘法的口算、笔算时,课前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乘法口诀的训练,或者采用男女竞赛的方式训练;课上用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口算,用小黑板视算,或者听算。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的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得以正确、迅速的保证。课堂上40分钟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所以要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认真听讲、积极用脑的习惯。除了抓课堂常规训练外,还要重视狠抓听、看、想、讲的落实。用心听。在听课的过程中,边听边动脑,积极思维,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为了及时考察学生会听的能力,我经常在班内组织听算、你问我答等练习。效果非常好。仔细看。会看懂书上的题目,同学的板演,凡是学生自己看懂的内容就尽量少讲,以训练学生仔细看的习惯,培养观察能力。善于想。我不仅要求学生肯想,而且注意培养其“善想”的习惯,既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留有“想”的余地,又教他们“想”的方法。 敢于讲。训练学生大胆发言(特别是后进生),训练学生讲思路、思维的过程,使他们从口练中发展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三、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
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而课改初期的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十分重视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那么如何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点呢?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四、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从本学期一开始,我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我班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五、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