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安全检测总结范文

食品安全检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品安全检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食品安全检测总结

第1篇:食品安全检测总结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验;光谱技术;有效运用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国家和政府处理起来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要想确保食品安全,首要工作是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本文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分析,分析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光谱检测技术主要有两种:近红外光谱技术和红外光谱技术。本文在分析两种光谱检测技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这两种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旨在为解决食品安全检测问题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光谱技术的评价及原理

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提到的光谱技术主要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和红外光谱技术两种,接下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两种光谱技术。

(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评价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检测过程中分析过程简单、分析成本较低、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效率高、分析结果精度高、数据完整无损。鉴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以上这些优点,使得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我国已经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目前主要应用在生物制药、化工、环境科学、纺织工业和食品安全领域。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主要侧重对食品成分、品质、产地以及掺假情况的检测。我国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食品安全的时间较短,但是鉴于这种技术的高效率和准确性,使得其在我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检测的产品也在日益增多,目前来看检测的主要食品有乳、乳制品、茶叶、肉类、酒类、蜂蜜以及其它一些产品,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二)红外光谱技术原理

红外光谱技术在检测方面利用的是分子振动原理,主要是红外光和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分子振动,并且详细记录红外光被分子吸收之后,分子呈现出的振动模式。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红外光谱技术也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近几年,红外光谱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食品安全检测只是其应用的一个领域。现阶段,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重要技术之一。

二、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当中的应用

(一)乳及乳制品的检测

近红外光谱技术检验乳及乳制品,由于乳及乳制品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脂肪、乳糖和盐等,这些成分同时决定了乳及乳制品的质量,因此对乳及乳制品的检测主要侧重于理化指标和掺伪检测方面。

(二)食用油的检测

近红外光谱检测法在检测食用油检测方面,由于食用油的种类非常多,并且营养价值不同,价格也不相同,因此这不是唯一的检测方法。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三)茶叶的检测

茶叶是一种传统天然饮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消费总量也在不断增长,因此有必要严格控制茶叶品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检测方面主要进行的是定量检测,对茶叶按照品质进行分级,主要检测茶叶的水分、咖啡碱等成分的含量。

(四)肉类的检测

近红外检测法在肉类检测方面,主要检测肉的各种成分以及含量,同时可以根据肉的颜色、纹理以及新鲜度来判断肉类质量。

三、红外光谱在食品安全当中的应用

(一)对食品中残留农药的检测

农药在农业生产并没有被严格禁止,只是使用种类受到严格限制,国家多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就行了严格规定,但是现实生活依然有很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违反了国家规定。为了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对农产品的农药含量进行检测,但是检测需要一种高效可行的检测方法。通过研究发现,红外光谱技术在农药检测中效果最好,并且检测非常精确,因此,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农药含量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对食品内部质量的检测

食品内部存在的缺陷很难进行检测,检测难度也很大,但是红外光谱技术克服了这一难题,不仅能够检测食品的糖度和酸度,还能够精确检测食品内部存在的缺陷。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全面地对食品内部进行检测,因此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内部质量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食品掺假的鉴定

食品掺假的鉴定可以利用近红外检测技术,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方法,红外光谱技术也可以进行检测,应用红外光谱技术检测食品掺假情况,精确度和准确度要高于近红外检测技术,并且使用范围要比近红外光谱技术广。原因在于红外光谱技术利用的检测原理是分子振动。

总结

综上所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光谱技术会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光谱检测技术是现阶段比较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将其应有于食品安全检测方面,不仅能够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还能够促进光谱技术的发展。由于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屡禁不止,食品安全检验还需要长期进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只有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够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促进食品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保障人们饮食健康。

参考文献:

[1]马利、孙长华、张宝.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掺假检验中的应用进展[J].生命科学仪器,2010(02):10-15.

第2篇:食品安全检测总结范文

关键词: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分析;改进建议

我国大多数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设立的,带有一定的国家强制性,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是本着对人们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而进行的质量安全评定工作。通过专业的技术性检测,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对食品安全的质量监管,更极大的提高了我国食品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为更好的将这一工作发展下去,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就显的十分必要。

一、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存在的重要价值意义

因食品安全问题而产生的危及人的身体健康现象的频发,为全球性食品安全工作敲响了一记警钟。食品安全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食品检验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生产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以食品安全为主的规范统一的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国际相关产品贸易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改革检测体制,整合检验资源,充分发挥各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已成为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课题。

二、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

1、食品检测方式存在差异性,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加大对于食品的监管力度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食品检测工作,通过用统一的检测方式和规范的检测手段,使食品检测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化运用模式,从而有效的实施对食品生产至使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但是目前,我国在食品检测工作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制度化检测体系。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严重的差距性。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例如苏丹红、三氯氰胺等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更严重挑战着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具体来说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多残留检测方法较少、快速检测方法开发利用率低下、检测技术手段单一、待检测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落后、检测方法不适用于现代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检测项目不完善等等,严重降低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3、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力量薄弱,有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较少,检验检测设备跟不上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而言,只能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重点放置在大规模企业的食品加工出厂的最后检测阶段,特别是对于小型的分散的食品加工企业或家庭式生产工厂而言,对于其原料、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检验检测工作无法开展,导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在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控制工作中出现空隙,致使因为食品添加剂问题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4、检测机构对于检测方式选取不同,而导致对食品安全的认定结构出现差异性,重复确认即影响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更增加了认定的成本费用。部委直接认定、行业主管部门资质评价并存,如此的食品安全认定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其进行统一整合,设立综合检测机构,避免重复检测现象的出现。

三、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几点建议

1、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网络建设。将开放式、竞争式、责任负责制的检测市场进行重点投入,逐步消除行业垄断和壁垒现象,加快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力量注入,将食品检测工作引入到规范的市场竞争模式当中。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存在,不仅可以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设立有力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屏障,更可以为我国政府的食品检测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准确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2、健全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技术手段。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特点,跟踪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先进技术、方法、标准的研究。重点开发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急需的有关安全限量标准中对应的农药、兽药等重要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生物毒素等重要共患疾病原体和植物病原的快速检测技术。同时,要有选择性地研究与研制部分先进(高、精、尖、超痕量)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加快研制检测所需要的消耗品,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检测技术。

3、加强检验检测机构技术力量建设,加强源头控制,对食品生产销售的整个环节进行监管。合理采取属地监管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并加强对偏远地区相关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持,建立起国家统一管理的食品检验检测机制。

4、 建立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避免重复检测。食品检验检测部门要强化职能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此来减少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检测。相关的食品检验检测主体部门要在客观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进行核定,建立起食品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同时,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数据库的信息维护,保障信息平台的时效性,对于不再具备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要及时清理并向社会公布信息。此外,还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及各项配套措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针对我国国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等涉及安全等健康的产品实施严格监管的经验,制定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场准入的法律制度,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从而构建出我国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结语

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践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必要的改进,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检测资源,避免重复检测,从而构建出我国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参考文献

第3篇:食品安全检测总结范文

【关键词】食品 检测技术 应用 措施

自从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升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日益剧增。毕竟食品安全关系着全国14亿多人口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苏丹红到三聚氰胺,每次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老百姓,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进一步制定和公布相关的法律制度,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水平和能力,确保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根据传统食品检测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食品检测技术也进入了食品检测检验的市场。本文综合了常见的几种食品检测技术和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高科技检测技术,并对食品检测技术中的问题总结了几点相应措施,希望对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一、常见的食品检测技术的概述

目前,食品安全监测最常用的技术是传统的感官、仪器检测,现在应用生物技术的食品检测技术是最简便、最科学、最可靠的。食品安全检测最常用的是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人体感官对食品进行检测

此检测方法是通过人体的口鼻肢体接触等感官器官,在尝、闻、问、摸的基础上判断食品的优劣,换句话来讲就是根据食品的外形、气味、质量感觉上判断食品质量的优劣等级。这种检测方法是最直观最简便,不需要借助任何试剂盒仪器的检测技术。这种方法对于检测食品简单的质量优劣,食品真假的问题上比较实用,这种方法还依赖于多年检测食品、具有一定检测经验和水平的检验员。

(二)利用物理原理检测待检食品

物理检测方法是通过食品的鲜重和干重的比值、食品的质量、重量等值来判断食物的新鲜度和纯度,这些检测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等简单的操作完成,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快速、直观,比较节省成本。

(三)通过食品安全监测的专门仪器试剂进行检测

液相色谱是食品检测中最常用的仪器,传统的液相色谱主要是指纸层析和柱层析,主要通过液相、固相、气相这些特点进行检测。在传统液相色谱的基础上通过新技术研制出的高相液相色谱仪在食品检测方面具有很多优势,比如,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自动化强。在食品检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四)利用分子细胞生物技术检测法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广泛应用到食品检测当中。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是指在分子或细胞水平上对食品分子组成、理化性质进行检测。应用到食品安全监测的分子生物技术较为广泛,比如,各式PCR技术,该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到食品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威胁的微生物。最重要的是PCR技术还被广泛应用到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上。各式免疫学检测技术,技术当中的免疫酶联吸附实验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物是否超标,还可以检测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的存在,该技术检测时间较短。现代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现在该技术是食品安全监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该方法不仅对国内食品农产品的检测应用较广,而且对外国进口到国内食品的深入检测起着重要作用。

二、应对食品检测技术问题的措施

(1)针对国内各地食品安全检测标准的不统一进行调整,在我国许多行业都出现过标准制度的不统一性,各个地方检测标准不统一就会容易造成不法分子的钻制度的空子,出现漏洞,而且会使全国食品安全的检测不一致,无法正常判断该食品的质量安全是否过关。

(2)某些快速检测技术不够成熟,对于食品检测检验局对技术的资金投入不够,限制了检测技术的开发研究,这就会使国内的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不如国外的精准,会对我国食品安全方面造成短板,引起国内人们对国产食品的不信任,进而选择国外食品,这种情况会造成我国食品的大量堆积,造成国内市场失衡。

(3)完善食品检测相关的法律制度,构建全国食品安全监测信息网,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构建健全的食品安全网络,可以把全国各地食品安全的参数录入该食品网中,进而方便全国各地各地区食品检测的进度和统一性。

三、小结

俗话说,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进入人们口中的食物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国内外美食的进出口和食品类型的多元化,高效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国家、社会都在积极寻找和急于应用的技术,食品安全制度和相关法律的出台是人们迫切需要的。食品的检测技术的探索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征程,由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基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提高和升级是有希望的。相信在大家共同的监督管理下,食品安全问题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王海澍.食品检验技术常见问题及策略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6,(06).

第4篇:食品安全检测总结范文

【关键词】食品安全 现状 检测 研究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最近媒体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各方面关于食品安全的传言更是耸人听闻。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生产厂商和经营者的经济利益和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粮食短缺的年代,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一般仅限于数量上的满足,而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否“吃饱”的问题解决以后,能否“吃好”的问题便显现出来,食品的质量、卫生、营养安全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然而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诸如最近媒体曝光的毒胶囊事件、皮革果冻事件、老酸奶事件、“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红心”鸭蛋事件、“多宝鱼”事件、“吊白块粉丝”事件、“阜阳奶粉”事件、“海南香蕉”事件、“苏丹红”事件、“三鹿”奶制品事件以及注水肉和地沟油事件等等,不断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据2012年《小康》杂志社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中国传媒网调查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食品安全”以86.7%的得票率位列“2012年最受关注十大焦点问题”第一位,并且在近年来的历次调查中“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从未跌出前十,由此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现代我国民心中的“固症顽疾”。

二、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添加剂问题

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食品添加剂的用量与其品种及其在产品里的残留量标准,过量和超量食用可能会损坏人体健康引发疾病。根据媒体报道显示,有商家为保证馒头、包子的增白效果违规添加二氧化硫;面粉中违规添加超量的过氧化苯甲酰"增白剂";腌菜中添加超量甚至多倍的苯甲酸;饮料中多倍违规添加化学合成的甜味剂;为确保饼干、大米增亮添加矿物油等。超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了食品行业的一大通病。

(二)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问题

现阶段,我国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小规模食品生产加工制造点。这些制造点不仅生产设备落后、简单,而且加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对某些农产品的加工步骤更是进行简单粗放处理,这些小作坊不具备对初级农产品安检的设备和技术条件。此外,更有多种原因造成小作坊会逃避相关卫生部门的安全检测。上述这些食品加工小作坊的卫生条件达不到卫生部门的合格要求,极易在生产中造成食品污染。

(三)激素使用问题

在水产品养殖和畜牧领域,商家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通过滥用抗生素类、激素饲料达到缩短农产品成熟期的目的。据报道我国的抗生素一半用在临床上,一半用在了畜牧养殖业上,专家估算中国年产抗生素原料有21万吨,其中大约有10万吨的抗生素被用在了畜牧养殖业中,将近总产量50%。滥用激素饲料、抗生素或是药物,一方面降低产品的内在品质及其口感,极易引起人体不适;另一方面危害性更大的是不良商家非法滥用国家明文禁止的激素和抗生素,使大量残留药物富集于产品之中,久而久之导致人体爆发各种疾病。

三、提高食品安全,改善检测技术

好的食品检测技术可以保证食品安全,伴随着现代人日益重视食品安全,同时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于食品检测技术的重视程度。所以为了迎合当前新形势发展需要,质监检测部门尽量完善自身的建设,不断开发出先进的检测仪器,制定先进合理的检测制度,提高自身的检测水平。

(一)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近年来,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的应用上得到较大的发展,开发出新的提取、分离、净化以及检测技术。目前新提取技术主要包括了微波萃取、固相萃取、超临界提取及溶剂加热萃取等,新技术的应用具有提取液杂质少、分离效率高、试剂消耗量少、操作简便等优点,保证检测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如今国际上已研发了许多成熟可用的检测技术来检测农药残留成分和含量。例如,美国的环境标准法利用单一溶剂进行萃取,先是通过固相萃取柱收集氨基甲酸酯,再采用多极毛细管柱分离,然后用气相色谱进行分析检测有机磷类成分,最后将残留物分成有机卤素农残、有机磷类以及有机卤素。

(二)高科技物理检测技术

近红外光是指波段位于可见光和红外光之间的电磁波,一般的有机物在近红外光谱的吸收基团主要包括含氢基团(OH,NH,CH,PH,SH) 等的合频和倍频吸收。可以利用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样品进行直接测定,采用这种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反射透射法、透射法、漫反射法等,直接利用样品对近红外光的透射情况选择测量技术,而且,这三种技术融合起来还可以检测更多的样品。

(三)生物酶检测技术

生物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由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这种物质主要是由蛋白质组成,还含有部分的RNA成分,在酶的使用历史来看,它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在食品检测技术中,主要利用它的蛋白酶的检测功能。蛋白酶可以利用其属性来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成分和食品中有机物的含量,并且对有害的物质有特殊的反应。

四、总结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涌现出来,新技术的使用不仅大大缩短了检测所用的时间,而且操作简单,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和检测效率。新的食品检测技术的使用将会让我们的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提高,让广大消费者减少对食品安全的忧虑。

参考文献:

[1]周洁红.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与进展[J].农业经济问题,2010,(4).

第5篇:食品安全检测总结范文

关键词:食品检验,现代检测技术,工商部门

一、引言

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逐步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关键问题和国际贸易中敏感的问题。将现代检测技术引入工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积极开展食品有害残留的检测和控制研究,对保证食品安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食品检验技术的应用

1.生物酶技术的应用

食品检测中采用生物酶技术是食品检测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其不仅可以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残余的农药含量,并且这种检测方法与免疫学方法结合进行检测食品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都非常好[1]。如采用生物酶进行检测水果以及蔬菜中杀菌剂噻菌灵的灵敏度可以达到9ng/g。对于牛奶中除草剂西津玛的检测限能够达到1~10ng/ml。在食品检验中采用这种方法对检测食品的安全性不仅安全,而且操作方法简单,快速。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是一种把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的检测技术[2]。在工商部门2012年引入的数字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系统(BK-iRT)B型分析仪,是专门针对现场应急检测、流动执法检测、企业快速检测等应用而设计开发的,适用于食品安全相关的农业生产、食品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为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有效地技术支持。其中的酶联免疫检测模块利用酶联免疫技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相结合,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性高、检测成本低。目前可检测的项目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酶烯酮、呕吐毒素、呋喃类代谢物、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氯霉素、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沙星类、激素类(已烯雌酚、19-去甲睾酮)、三聚氰胺等食品中常见的兽药残留、抗生素残留、违禁添加物及生物毒素等60多项指标。

此外,将酶联免疫吸附技术结合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3](Colloid gold fast examination technology),为工商部门实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现场执法检测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技术支持。

2.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的应用

目前在食品检测中,作为快速、简单、可靠的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的应用不仅能够缩短食品检测的时间,而且检测的准确度也是非常高的。比如采用生物传感器对沙门氏菌的检测与其他常规的检测方法相比可以缩短24小时,其检测的灵敏度也非常高[4]。由于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的快速方便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病原菌检测以及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最常用的方法。

3.化学检测方法的应用

仪器分析方法中的色谱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各种化学物质的检测,以气相色谱(GC)以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的应用最为普遍。如Perkin Elmer公司的Clarus 600气相色谱仪、Waters公司的Alliance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在工商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中常用于甜味剂(如糖精钠、甜蜜素)、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农药残留(硫丙磷、除线磷、对硫磷、喹硫磷、甲拌磷、乙拌磷)等的分析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且成本较低的优势 [2]。

三、总结经验,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点

作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我们肩负着把控首都食品安全的重要使命和责任。以西城工商分局新街口所为例,2012年共进行食品抽样检测364个,初检不合格21个,合格率94.2%,不合格率5.8%。这一数据说明目前辖区市场内尚有一定的不合格食品存在。根据一年来对辖区食品安全检测的经验,主要风险点在于:鲜肉瘦肉精/抗生素/水分、熟肉亚硝酸盐/色素、水发产品甲醛/双氧水/工业碱、乳制品蛋白质、蜜饯二氧化硫/糖精钠/甜蜜素、腐竹吊白块、食醋总酸/游离矿酸等。

四、提升食品检测工作的技术水平

1.提高业务素质,做合格的检验技术人员

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益复杂化和专业化,这就要求我们检测人员要具有将强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在日常大量繁重的检验工作中,要做好立足于本职、多参加技术培训、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提高检测工作水平。

2.找好厂商,提供固定试剂

试剂盒法具有简单、快速、定性等特点,将酶联免疫竞争吸附结合胶体金标记技术,运用到瘦肉精、磺胺二甲基嘧啶、沙星类、四环素类、氯霉素、链霉素、黄曲霉素B1、麻痹性贝类毒素等生化指标的检测中。经工作实践证明,试剂盒法具有较为快速的检测效果,但其保存条件较为严格,部分实际需要冷藏或生物冰袋保持低温,保存不当酶易失活;且需要甄选质量好的试剂盒防止交叉反应;前处理要充分得当,以防止样品中蛋白质、脂肪等干扰使结果出现假阳性。

工商所也使用不同试剂公司提供的检测试剂进行“货比三家”,从而甄选出结果最为准确、操作最为便捷的仪器试剂,与该公司建立长期的供需关系。目前工商所已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下属公司、厦门斯坦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试剂提供单位建立供需关系。

五、结语

食品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到人类的健康,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政府食品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我们要以扎实的工作、务实的工作精神和真诚的服务作风,全面贯彻落实食品检验工作制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消除有安全隐患的食品,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1] 吴兴海, 浅谈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检验检疫科技工作的推动作用――AOAC中国区年度会议成功召开的启示, 中国检验检疫, 2011, 12.

[2] 鲁满新, 现代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21):6580~6590.

[3] 陈小锋, 刘曙照, 胶体金标记免疫分析及其在小分子化合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药物生物技术,2004,11(4):278~280.

[4] 袁宗辉, 我国应重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40-41.

第6篇:食品安全检测总结范文

【关键词】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但在餐饮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其食品安全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做好餐饮业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已经是监督管理员必须解决的问题。1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问题及原因分析

1.1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多头管理关于食品安全的管理问题,我国实行多部门分段管理,存在管理机构众多、管理混乱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成立起专门的、具有高度独立性的管理餐饮业食品安全的部门,而是由多个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监管食品安全,每一个部门管理相应的环节。另外,我国专门设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来辅助其他部门实行监督管理。从我国当前设置的监管部门结构来分析,多头监管的模式非常容易出现管理重复的现象,而且不同的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容易发生矛盾,可能会引发执法混乱。对大部分的监管部门来说,在实际工作中一直以责任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为指导,也就是说如果食品监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多个部门就会争相抢夺利益,反之,如果食品监管不力,出现了安全事故,监管部门就会互相推诿,都极力撇清自己的责任。

1.2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标准体系落后且不全面我国当前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存在滞后性和片面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当前,我国现行的餐饮业食品标准体系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可操作性较差。在这些繁杂的标准体系面前,小餐饮业往往不知所措,所以就会出现监督食品安全的人员越多,监管效果越是不明显的现象;第二,我国的现行标准处于较低水平,与国际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在国际先进标准中的采标率仅为23%,与国际采标率相差了20%,并且我国的餐饮业出现时间还很短,所以国际采标率只能处在较低的水平;第三,由于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不同标准之间难以统一。餐饮业食品标准可以被划分为四个级别,不同监管部门分别针对不同的级别来执行,每一个监管部门所参考的标准不一样,并且他们只认可自己采用的标准,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

1.3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由于我国检验条件并没有达到较高水平,所以我国只能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来检验检测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餐饮企业已经完全掌握了卫生监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形式、程序以及时间,所以它们会在定期检查之前提前做好准备,检查之后就立刻回到老样子,导致定期检查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再加上监管人员的人数限制,定期抽查的频率很低,这也难以保证餐饮业的食品安全。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监管部门很难对一些小型餐饮企业实行强有力的检验检测手段,所以很难真正达到相应的卫生安全标准。所以,国家一定要保证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充足资金,加强定期检查的力度,提高不定期抽查的频率,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起相对健全的检验检测体系。2加强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2.1明确划分各监管机构的职责尽管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由不同的监管部门来负责,可是却并没有明确规定出每一个监管部门的具体职责,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导致不同的监管部门遇到问题互相推卸责任、执法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顺利进行,不利于政府监管部门职能的发挥。要建立起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体制,同时要有与之配套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各部门明确各自的权力与职责,不同部门之间各自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要提高监管效率,加大监管力度,同时不同部门之间还要协调合作,这样才能有利于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健全餐饮业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第一,当前从事餐饮业的人员素质水平相对较低,所以要对其培训一些检测食品安全的简便技术。第二,由于餐饮业的食品消费具有即时性的特征,所以很难在产品的最后阶段进行检验,如果餐饮企业的条件允许,可以安装一些监控装备,有利于监管部门全程监控餐饮企业制作食品的过程,从而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特别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的餐饮企业大规模安装监控装备,建立起餐饮业监控网络体系,推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重点研究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加大资金投入。为检测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增强他们的检测技术,不同监管部门要及时沟通、共享的信息,拥有先进检测技术的地区要帮助落后地区提高检测技术,最终建立起完善的餐饮业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2.5建立餐饮业食品安全长效管理体系第一,要想建立起餐饮业食品安全长效管理体系一定要重视培训监管人员,同时还要制定有效的考核机制,每隔一定周期就要对卫生监督员实行考核,以便促进卫生监督人员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另外,卫生监督人员在参与卫生评审工作之前,首先要确保该人员顺利通过了考核,如果没有通过考核,则没有参与评审的资格。为了便于卫生监督员更好地理解培训内容,可以采用直观的培训方法,只有选择恰当的培方法,才能提高培训效果。第二,工商行政部门要认真审核新办证的单位,只有确定新办证单位达到国家各项要求之后才能发放许可证。卫生监督部门不能只重视日常卫生监督,也不能只关注预防性监督,一定要同时注重这两方面的监督。第三,要及时总结卫生整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提高管理过程中的法制化程度,建立起完善的执法监督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保证餐饮企业食品生产达到国家的卫生标准,提高卫生监督的实际效果。3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的事件频频出现,但也暴露了我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督存在的问题,因此应该通过明确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健全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以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第7篇:食品安全检测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政府负总责、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围绕乳品和含乳食品、食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通过夏季食品安全大检查突击月行动,实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乳品和含乳食品安全;二是确保全县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确保全县夏季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整治重点

(一)重点区域。乳品和含乳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使用相对集中区域;农畜水产品生产基地或食品生产企业所在地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及周边地段;旅游景点附近区域和沿景区线路周边区域等。

(二)重点单位。乳品和含乳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使用单位;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供应学校食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学校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医院食堂及医院餐饮供应摊点;旅游景点附近区域和沿景区线路周边区域小摊点、小餐馆、小食杂店;各类夜市大排档、小吃街、美食街;各类食品加工小作坊等。

(三)重点品种。乳品及含乳食品、面、米、食用油、蔬菜、水产品、冷冻饮品、儿童食品、饮用纯净水、果蔬汁饮料、膨化食品、肉及肉制品、卤菜、豆制品、酱油、食醋、酒类产品、食盐、保健食品等。

三、整治内容

(一)种植养殖环节。扎实开展对农药、渔药、兽药、肥料、种子、饮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的专项检查,加大抽验范围和频次,做好以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药物残留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重点检查水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和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红霉素、氟喹诺酮、磺胺类等禁限用药物使用情况,消除隐患。开展生鲜乳及含乳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行动,加强生鲜乳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的检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严厉打击在生鲜乳及含乳食品、饲料、水产繁育和养殖生产过程、生猪养殖过程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行为。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查力度,开展专项抽查。强化食品生产企业添加剂超量、超范围使用情况的检查,以涉及本方案中重点整治品种的食品生产企业为重点,切实落实好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无证生产、无生产加工条件的生产行为,严厉打击使用“地沟油”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严厉打击私屠滥宰以及加工、储藏、经营私屠滥宰和病害肉、注水肉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食品流通销售环节。以超市、食品批发、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食杂店、农村集市为重点对象,对食品经营主体的经营资格进行清查,坚决查处经销“三无”、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傍名牌”食品等违法行为。按照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加大流通环节的食品抽检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和农村集市的监管。

(四)餐饮服务环节。强化餐饮业原料进货溯源制度,严格实施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厉打击采购、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动物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地沟油”、不合格调味品、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品种的监管力度,防止食品中毒事故的发生。

四、时间的安排

本次突击月活动自年7月20日至8月20日,历时一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动员部署(7月20日—7月25日)

各部门开展摸底调查,切实掌握辖区范围内整治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品种的基本情况,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整治方案,迅速行动。

第二阶段:全面排查,集中整治(7月26日—8月15日)

各部门按照整治方案进行拉网式清理整顿,全面开展各项监督检查活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各类食品安全隐患开展集中整治。

第三阶段:巩固成果,总结提高(8月15日-8月20日)

各部门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品种加强日常巡查,密切防范,巩固成果,认真总结,全面提高,确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

五、责任分工

各级政府负总责,安排部署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统筹安排监管力量,全面抓好此次大检查突击月行动任务的落实。农业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环节。畜牧部门负责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环节。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商务部门负责畜禽屠宰加工环节。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销售环节。卫生部门负责餐饮服务、保健食品销售环节。供销部门负责新合作农村超市食品销售环节整治任务的落实。公安部门要加强与质监、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联系,对监管部门移交的涉嫌犯罪线索迅速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成立专案组立即开展案件侦办工作。监察部门要加大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力度,督促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对监管中的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食品安全事故的行为,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大检查突击月行动综合协调任务的落实。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突击月行动工作落实到位。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部门要各负其责,对本环节的食品安全负全责。县政府将组织督查组深入各乡镇(场、区)及相关部门督察检查夏季食品安全突击月活动,对在整治行动中工作不力,辖区内发生严重食品安全事件的,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及有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二)注重标本兼治,抓好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各相关部门在突出抓好整治重点的同时,要注意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强化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认真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强化其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的义务。要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三)努力打造声势,营造专项整治行动良好氛围。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报刊、网络的作用,打造声势,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之家喻户晓,正确引导消费。同时,加大对优质食品、优良品牌、优秀企业的宣传力度和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健全举报投诉制度,广泛发动和正确引导公众参与,形成生产安全食品、销售安全食品、使用安全食品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8篇:食品安全检测总结范文

人体内如果进入铅以后,有一部分铅会经过肠道和肾脏排出体外。而另一部分铅会留在人体内,取代骨中的钙,从而蓄积于骨骼。随着铅蓄积量的增加,人体就会出现中毒性反应。

铅中毒会让人引起造血、神经系统及肾脏损伤。铅中毒主要表现为贫血、反应迟钝、智力下降等慢性中毒。从危害的程度上来看,铅对胎儿和幼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发生铅中毒的儿童几率会高于成年人。就目前我国金属铅污染较为严重的群体也是儿童。

因此食品中铅检测的意义极为重要。如何准确的检测食品中铅的含量,保证检验数据的可靠,关键就是质量的控制。笔者通过日常的检验工作,总结了食品中铅含量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仅供读者参考。

一、铅的检测方法

按照GB/5009.12-2010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执行。

二、样品准备

采集样品的误差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有很大的影响,即使采集样品的方法很正确,也会因为选取时的不恰当,没有保存好,而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例如:蔬菜、水果等应采集新鲜的刚上市的,分别取可食部分匀浆。

三、实验室工作的准备

3.1.实验所用工作器皿,要用硝酸(1+1)浸泡过夜。

3.2.试剂和纯水。

3.3.标准溶液的配置和储存。

四、实验过程中,样品前处理很重要,条件好的实验室可以选用微波消解法

条件一般的实验室采用湿样消解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试样称取1~5克(精确到0.001克),放置于锥形瓶中,放几粒玻璃珠(避免消解时液体外喷),加入10毫升混合酸1+9(高氯酸和硝酸)加盖浸泡过夜。电热板或电炉上消解,消解过程中使用温火消解。消化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时即可,尽量避免消化液碳化,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然后用少量纯水多次洗涤锥形瓶,洗液合并于容量瓶中,并定量所需体积。同时做试剂空白。

五、回收实验

每次实验时应做一个加标回收,这样就能掌握样品结果的准确性,回收实验做得好,能保证样品含量在可控制范围,测定样品的结果一般是可靠的。反之,测定的结果应该放弃,然后查找原因,再重新测定。

六、样品平行样的测定

第9篇:食品安全检测总结范文

根据省工商局分解陇南食品安全示范店、农资放心店具体任务,今年在全市创建95个食品安全示范店,17个农资放心店;建设1个市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在建立1个县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

二、建设标准

(一)食品安全示范店

1.创建条件:经营时间1年以上;经营场地20平方米以上;以食品经营为主,自愿申请参加。

2.创建标准:(1)证照有效,悬挂规范;(2)店内整洁卫生、食品摆放有序;(3)明码实价,无价格欺诈;(4)计量器具符合法定要求,不短斤少两;(5)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票索证、进(销)货“一票通”台账、质量承诺、不合格食品退市等自律制度;(6)不销售禁止经营的食品,不从事违法经营活动;(7)与当地工商部门签订《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积极配合执法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检查;(8)文明经商,诚实守信,信誉良好。

(二)农资放心店

1.创建条件:经营时间1年以上;经营场所与仓库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年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销售网络健全,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2.创建标准:(1)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证照合法有效,依法经营、诚信经营;(2)经营场所与仓库房屋结构牢固、干燥,无渗漏,通风条件好;(3)门面和室内装璜规范,店面清洁整齐;(4)经营场所所需的设备、设施、工具以及安全必备的消防器具配备齐全;(5)农资商品分类陈列,整齐无遮拦,季节商品陈列醒目,实行明码标价;(6)不销售无生产许可证、无出厂合格证、无商品质量检验证的“三无”产品及假冒伪劣、变质过期、不合格和禁用农资商品;(7)建立和落实农资商品进(销)货台账、索证索票、安全管理、质量承诺、不合格商品退市等制度,与工商部门签订《农资质量安全责任书》,在店内悬挂或上墙;(8)从事农资连锁经营的单位,农资商品要全部实行连锁配送,并严格执行连锁经营“六统一”制度,即“统一商品进货、统一商品配送、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建立台账、统一店面装璜标识、统一人员培训”。

(三)市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

1.场地面积:40一60平方米;

2.操作人员:在市工商局现有人员中安排4至6人;

3.基本设施及设备:配置冷藏展示柜、粉碎机、纯水系统、电炉、万分之一天平、可调式移液器、电导仪、秒表计时器、ph计、超声波清洗器、微量进样器、快速恒温水浴锅、冰箱等设施;配置多参数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36合一)、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茶叶安全检测仪、三聚氰胺检测仪和红外水份测定仪等设备;配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指挥车。

(四)县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

1.场地面积:20一40平方米;

2.操作人员:在县(区)工商局现有工作人员中安排2至4人。

3.基本设施及设备:配置操作台(带橱柜)、冷藏展示柜、粉碎机、纯水系统、电炉、电子天平、漩涡、混合器、超声波清洗器、微量进样器、快速恒温水浴锅、冰箱等设施;配置多参数食品安全快速分析仪(20合一)、便携式农药残留测定仪、三聚氰胺检测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等设备;配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

三、资金筹措

根据省上食品安全监管工程实施方案,全省安排食品安全监管工程资金3587万元,其中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省工商局自筹资金2587万元,在全省建设10个市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50个县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配备547个食品检测箱。各县(区)要加强汇报衔接,积极争取省上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将流通环节食品快速检测经费和重点食品的抽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程全面实施。

四、实施步骤

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自年3月开始实施至年月底结束,共分四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动员部署。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收集、整理、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确定工作重点,制订工作方案,并将工作方案上报市工商局。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市政府文件精神,全面进行动员和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工程”目标责任制。

第二阶段、积极试点、总结推广。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思路,各县(区)要做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机构、食品安全示范店和农村“一专三员”食品安全机制的试点工作,总结典型经验,积极推广实施。相关县区工商部门要认真落实检测中心和检测室人员,确保人员到位,并初步完成检测中心和检测室的基本设施建设和食品安全示范店及农资放心店的申报工作。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抓好落实。完成检测中心和检测室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建立健全食品检测工作制度,做好检测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检测水平。按照食品安全示范店和农资放心店创建条件和标准,指导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自律机制,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和农资放心店创建验收工作。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工程的目标任务,逐级开展督查评估,全面进行自查总结,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工商局要对各县(区)工作情况全面检查验收,并做好省工商局综合评价和考核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工程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研究部署,抓好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范围。市、县(区)工商、财政、卫生、农牧、商务、质监、食药监等部门要确定负责领导和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全面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程实施。

(二)健全监管工作机制。要加大进销货、索证索票和“一票通”台账的落实力度,切实规范食品和农资经营行为。充分发挥食品质量检测机构和基层食品快速检测设备的作用,全面开展食品检测和风险监测,为市场风险评估和调整监管重点提供科学依据。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示范店和农资放心店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和农资销售可追溯体系,努力做到“关口前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开展网上预警防范,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和农资监管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