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职业教学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学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教学管理制度

第1篇: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就业;改革

作者简介:曾繁雄(1965-),男,广西钦州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招生就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4-0065-02

学生管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支撑与保障,在促进学生就业工作上就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以学生管理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现状进行了剖析,并针对当前高职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强化管理工作的就业服务功能等建议,以期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有所帮助。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一)学生的多样性给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逐步推进,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规模得到扩大,学生多样性的特征也变得更加明显。部分学生在社会、网络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吸烟喝酒、旷课迟到、不尊重老师,各种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因个体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很多学生加入了老乡会”、网络游戏中的“战队”、各类兴趣小组等各种非正式组织,而这种非正式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需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引起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再加上部分学生经济困难,思想压力很大,如不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很容易产生压抑、抵触程序,轻者产生悲观失望、散漫厌学的思想,有些甚至产生厌恶人生、仇视社会的不健康心理;由于考试手段对人的能力评价的片面性,也使得高职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比较大,学生发展不平衡等。学生的多样性特征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日益繁重,且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这是管理者们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手机、互联网等信息化的普及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当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学生管理方面,一方面,随着信息及技术的日益普及,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均能够非常方便地过手机、互联网等通信方式上网,强化了他们的信息面和知识面,改善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语言习惯。但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不健康、不稳定信息更容易渗透到学生群体当中,一些学生年轻气盛,难以辨别和抵御,部分学生甚至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三)校园环境的复杂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冲击。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得到不断扩大。为满足教学工作的需求,一些学校建立了分校区,出现了一个系的学生在不懂得小区上课、生活的现象。此外,随着高校宿舍公寓化管理的实施,不同专业、不公院系的学生混住在同一个宿舍。这些校园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量的大量增加校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冲击。

(四)管理制度制约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长期以来,面对高校扩招,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出现了教学管理制度的弱化现象。学生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整,有时甚至无章可循,使得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执行过程中无所适从,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五)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滞后约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从目前高职教育办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不足的情况,难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使得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量大、压力大,没有时间学习新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技巧。有些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甚至为外聘的教师,管理队伍稳定性差。管理者的这些状况都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增加了学生管理难度。

二、搞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

(一)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高职院校应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在新生入学之初加强学生管理制度教育,明确告诉学生在校期间他们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强化制度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维护良好的校园管理环境,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把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工作方针,把就业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要位置,积极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此,需要再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收集学生就业岗位信息,并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际,具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就业岗位素质教育和就业技能教育,为学生就业服务。

1.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职业性、地方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也是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应以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在强化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瞄准地方经济、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强化专业的职业属性,使所设置的专业及培养的毕业生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变化趋势一致。

2.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全方位展开。在新生入学伊始,高等职业院校就应该加强新生就业指导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向学生介绍专业情况以及就业前景介绍,积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发展规划。进入大学二年级,可适当增开一些“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他们掌握就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而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应重点加强就业政策和就业方针的宣传,开展就业技能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使其做好就业准备。同时,要定期组织人才交流会,努力拓展就业渠道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双选”活动,及时择业,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3.提升就业指导者工作素质。就业指导者是学生与用人单位沟通的桥梁,需要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采集就业信息,并给学生合理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由此可见,就业工作是一门学问,需要集成各方面的知识。就业工作指导者除了要精通自己的工作之外,还要对目前社会发展形势、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经济发展趋势等有足够的认识和判断,才能给学生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就业工作人员需要积极考取国家的职业指导资格证书,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素质;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就业指导者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这同时也是考核高职教育工作是否成功,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指标。

4.强化学生就业心理辅导教育。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环境非常严峻,部分学生因为就业压力较大而引起了了一些心理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心理教育辅导。针对一般性的心理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板报、心理辅导讲座等形式,加强教育引导,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对于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要开展个体心理咨询,针对个案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辅导,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毕业生的成熟度和心理抵抗能力。

5.要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为谋求自身的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针对性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项重大举措;一方面通过工学结合、将学生融入企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达到“学中有工、工中有学”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工学结合,学生与企业实现了零距离对接,培养了学生实际就业工作能力,符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观。

(三)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锻炼能力、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也是当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加高职学生的社会阅历、职业阅历,而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高职院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划当中,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积极开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强化学生参与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为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建设。为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宽松的环境,释放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五)强化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同志说学生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学生接触、沟通、交流最多的是学生管理工作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均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学生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同时,为保证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稳定性,要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学生管理者,调动七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适当安排他们参加各种教育和培训活动,提升他们对学生的引导和服务能力。

(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教育。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培养,逐步实现由外部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过渡。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并在管理者的赋权引导下,逐步摆脱依赖思想,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管理中。同时,管理者在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能力锻炼的同时,还应对学生多加强方法的指导,做好学生的领路人。为此,管理者要做到“反馈、控制、协调、总结”,以便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转变管理思想,进一步明确才培训目标,强化课程改革,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坚持产学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谢维和,王洪才.从分配到择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2篇: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一、理论支撑

本文采用JoshuaM.Epstein和RobertAxtell提出的基于复杂适应性“CAS”理论构建“多维度合作实践教学体系”。该理论指出实践教学系统是由大量的按一定规则或模式进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行为主体所组成的动态系统。这些行为主体包括教学的主体(教师)、学习的主体(学生)、教学监管部门、物业管理合作企业、协会共同开发制定实践教学体系。这样开发出来的体系能够满足产教深度融合、实现“多维度”的对接模式,以确保所开发出来的实践教学体系即能满足行业的需要又能符合学校教学的规律,最重要的是能持久和有效的激发学生产生一种从内心深处萌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动力,弥补了单一对接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空白。

二、“多维度合作”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1.发挥专业经验优势,关注多维度的需求。2.重视知识技能培养,更关注素质提升。3.聚焦资源内容建设,更关注形式设计。4.促进专业建设,更关注科研引领。5.立足高职教育,更关注中高职衔接。实践教学体系联合武汉相关院校、行业、企业等优势群体,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在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和指导下,把物业管理工作就不同的工作要求设为若干领域,按领域要求和考证框架,将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详细分解,形成实践能力单元。制定各单元实践能力标准和考核指南。在对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物业管理员和物业管理师考证要求,对每一实践能力单元制定操作能力标准和相应的考核指南。能力标准体系具有层次性,正确区分高级水平与低级水平的能力。依照能力标准和考核指南,考核、评价学生对有关技能的掌握程度,确定学生成绩等级水平。依托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按照能力标准和考核指南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依据教学成果和各方的反馈意见对实践能力标准和相应的考核指南进行检验、审核、优化.通过调研,分析难重点问题,制定研究解决方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建成包含2类资源、5大平台的多维度合作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1)高职阶段式课程资源和高职衔接标准的专业资源;(2)多维度促进学生全面提升发展的物业管理技能平台、职业素质拓展平台、学习互动平台、创业服务平台、科研与社会服务调研平台。

三、“多维度合作”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资源主体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多维度主客体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对物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资源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

1.多维度实践教学资源库结构及建设任务规划

资源库建设工作始终围绕学生、教师、企业展开,资源库的设计规划工作以三者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和诉求点展开,包括四个层次:用户层、需求层、资源层和素材层。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认知机制—规划机制—设计机制—执行与评价机制—反馈机制全程动态的管理机制。实践课程体系资源。

(1)根据就业岗位跟踪调查,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从职业基础到岗位能力再到职业发展的阶段式课程体系详。(2)核心课程资源整合。将每门课程的资源内容层层分解,直至最小学习单元——知识点。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课程资源存储,并根据知识点的内容、性质设计开发形式新颖多样的资源素材,形成素材库。资源调用时,根据教学活动设计对资源素材进行逐级整合,集成为学习资源。(3)核心课程建设分工。组建课程开发团队,每门核心课程由湖北科技职院房地产教研室牵头、4-6家行业企业参与,联合开发课程资源。

2.多维度实践教学专业资源建设

2.1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标准。(1)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贯彻职业教育“五个对接,十个衔接”精神,遵循四个指导原则:一是融入《助理物业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二是CAS多维度技能培训标准,强调学以致用,三是吸收专科及本科院校加入开发团队,做好高职衔接,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和骨干企业的作用,校企联合开发。(2)职业标准。提供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物业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整理汇集物业管理职业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业务规范、岗位描述,为各类学习者了解物业管理相关职业和岗位提供帮助。(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设定职业发展范围与实际岗位需求对接,并寻找两者的契合点,使人才培养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意愿,同时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基于以上构建思路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模型框架。(4)职业素质养成方案。物业管理专业是典型的服务专业,物业管理专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较高的情商素质,尤其是专业、耐心的职业素质。

2.2专业平台资源。根据课程和素质项目培养目标,搭建物业技能实训、职业素质拓展、学习互动、创业服务、科研与社会服务时时调研等5大专业平台,满足三类用户的全面提升和发展需要。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重大战略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实施,为湖北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2014年湖北省主要经济指标大部分翻了一番,湖北已跨入GDP总量过万亿元省份行列,在快速发展和强劲需求的拉动下,房地产投资也强劲增长,为物业管理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3篇: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践与思考

独立学院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对其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确保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明确的目标,实现其人生价值。但是,我国许多独立学院教师并未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学校的管理力度相对较小,使许多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且工作态度不端正。由此可见,我国独立学院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实践,并针对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一、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1.教师的问题

纵观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无实质性的进展。首先,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缺少正确的认识,其思想意识较为模糊。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独立学院一些教师不能系统地对自我进行评价,主要表现在不明确职业需求,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只是形式化的问题等方面,可见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十分薄弱。其次,独立学院中部分教师对学院提供的信息不够了解。例如对于独立学院的晋升制度,多数教师能够对相关信息加以明确,但少数教师的认知能力较差,未能积极主动了解学院信息,进而失去一系列发展机会。最后,教师的职业生涯科学规划能力不足,教师未能主动获取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信息内容,导致其能力素质仍然停留在原阶段。[1]

2.独立学院的问题

独立学院教师未能有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这与学校的管理不到位相关,因而独立学院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独立学院未能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目前,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人事考核阶段,而学校的管理工作未能有效开展,从而降低了本身的督导作用。其次,独立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相对较为薄弱,未能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而开展职业规划活动。例如培训考核制度不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积极引领作用。最后,独立学院未能针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而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既不能对学校管理人员提供管理依据,又难以充分对教师发挥约束性作用。[2]

二、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实践

1.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前期准备阶段

独立学院要深入开展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第一,对学院内部的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有效分析。从对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中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师年龄结构相对不够合理,青年教师相对较多,老龄教师较少;教师学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普遍较低;教师职称以讲师为主, 教授职称的教师相对较少;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影响较大,不能创新教学方式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可见,独立学院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必须积极对师资结构加以调整。第二,对政策环境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职称、学历是评价独立学院教师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因而独立学院应加强职称评聘工作。但独立学院教师职称结构相对不合理,学校未能针对教师而积极提供培训与进修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岗位设置和聘用过程中,独立学院对教师的工作要求相对较少,且多数教师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3]

2.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独立学院相关管理人员针对教师而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中,应设置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为教师提供重要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周期。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教师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分为短、中、长期三种类型,只有使教师明确规划周期,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具合理性,为教师自身发展提供导向性作用。第二,确立规划的目标和内容。由于教师之间能力素质存在差异性,因而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内容时,管理人员应针对不同层次教师而设置具有差异性的目标和内容,使规划更具科学性。为此,管理人员引导教师对自我进行积极评价尤为重要,使教师能够从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价。第三,独立学院先选取部分教师作为实验对象,在取得成效时,再实施推广。第四,管理人员应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宣传,以增强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第五,确立管理方法和具体的步骤,并在实施过程中,对管理方案加以调整,以适应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4]

3.独立学院对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管理

独立学院针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所实施的管理工作中,主要从构建管理体系、建立激励制度和完善评估制度三方面着手。

首先,独立学院积极构建管理体系,能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工作依据,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开展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此,独立学院设立工作委员会,以全权负责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针对院系而成立工作小组,指派专人担任组长,对各组教师成员发挥督促作用。其次,独立学院积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能够对教师发挥激励性作用。在管理工作开展之初,学院管理人员重视对教师给予鼓励,要求教师有效对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提供培训与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申请职称评定等活动,可以对教师有激励性作用,以增强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并且能够使教师突破自我极限,树立人生目标和实现人生价值。最后,建立和完善评估制度,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评估,既有助于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适时加以调整,又使教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开展教学工作。[5]

三、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思考

1.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通过对独立学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践进行分析,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发挥督导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对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发挥积极作用。首先,独立学院针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管理型人才相对较为缺乏。通常,独立学院中教师主要负责教学活动,后勤人员各司其职,有的工作人员负责多项工作内容,其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因而无暇顾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其次,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践中,部分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不能大力支持管理工作。独立学院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虽然采取激励机制,但并未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性。再次,教师能力素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而学校开展的管理工作却不能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最后,独立学院中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等相关信息公开力度较小,而许多教师不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且不能积极提升自我。[6]

2.加强管理的对策

独立学院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教师更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阻碍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所以,有关人员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

首先,独立学院应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独立学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岗位修订制度、年度考核制度、职称制度等。为此,独立学院应积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工作依据,以更好开展管理工作。另外,独立学院相关人员应充分考虑教师因素和学校发展实际,进而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充分对教师发挥督导性作用。

其次,由部分教师带动整体教师全面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独立学院引导教师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加强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对学校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所以,独立学院应积极引进教师和加强对现有教师人员的培训活动。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挑选部分教师作为重点对象,以督促教师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基于此,部分教师能够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其他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带动全体教师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能够将职业生涯规划付诸行动,有助于独立学院加强管理。

最后,独立学院对各项资源加以整合,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一方面,独立学院管理人员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了解教师所需所想,进而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建议,解决教师困惑,帮助其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对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进而对学校更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新的路径。独立学院加强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既需要学院方面的努力,又对教师自律意识有要求,因而整合学院资源和创建信息交流平台,有助于教师与教师或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对推动管理工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通常,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经历确立目标、进修、计划、执行等诸多环节,进而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但是,由于部分教师的自律意识不足,可能阻碍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进程,因而独立学院对教师加强有效管理具有必要性。现阶段,许多独立学院能够针对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开展管理工作,但仍然受教师、学校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使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对此,独立学院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应对该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陶建华,胡 薇.基于SWOT分析法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3, (10):187-188.

[2]李 林.基于企业需求的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3]康新昌.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4]范 婧,程丽丽.基于冰山模型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2012,(2).

第4篇: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 市场营销 消费心理学 教学研究

1 前言

我国自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大形势,我国人才市场对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和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各个高职院校都必须切实结合实际来进行自己的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尝试,以应对当前迫切的形势。所以在《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课本中的知识真正应用到营销之中,提出易于付诸于实际的教学方案。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都会产生情绪以及心理上的波动,这中心理上的波动以及变化就会影响着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行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以及大量的数据显示,这种消费心理和行为是有规律的。而《消费心理学》研究这种规律的一门学科。如果想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学会学懂《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只有掌握了它,才能在平时的营销中掌握消费规律做好市场营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为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1]。

因此,我们在教授消费心理学过程中应该着重提高营销能力,更加注重实践。但是,现在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的教学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也是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掌握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须所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毕业后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必不可少的核心专业素质[2]。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对于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现象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并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的营销中的问题,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和心理规律组织营销活动。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水平教学实践以及毕业后学生学以致用的程度来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能很好地实现,距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以及要求还有一些差距。

2.1缺乏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提高和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有专业性教授《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相关的专业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向学生们传授相关的知识。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的任课教师缺乏知识积累,专业背景单一,并且缺乏实践经验,从而在教授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这极大影响了我们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及效果。

2.2教材选用不当,教学内容单一,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消费心理学》教材编写体系中普遍比较落后,虽然意识到已经很落后了,但是并没有积极的创新编译新型的适应当今高职教学的教材体系,而是像原来一样,将心理学知识和营销知识两部分独立,教材理论知识较多,实践部分较少。更多是偏重于理论演绎,根本不适合用于高职层次的教学需要,课程中只附有少量的练习题,只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过的课程,缺乏实践训练。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教授《消费心理学》的方法与方式上,并没有极创新的方法,也不去积极创新,还是采用传统灌鸭式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枯燥无味,让学生们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提高自己的能力了。过分地强调理论的传授,难以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实践性特别强的《消费心理学》。

2.3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课程是核心课程的有力补充,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当中,我们却只注重了理论的重要性,很少重视甚至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课本上以及老师教授的知识,并不能做到学以致用,由于只是在课本上学习,真正走入市场,走入社会的时候,颇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总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地应用。或者在有的时候不能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这都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表现。

3 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关联度的教学策略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专业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必须要和消费心理学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必须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手段为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3]。

3.1紧抓课堂实训教学环节

实训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基本前提。实训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教师在教授理论课程之后,要基于理论课程进行相关的实训教学环节。既根据理论课程学习的内容,组织进行和理论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训课程内容。主要目的是巩固理论学习内容,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和应用。例如,可以通过案例、课堂讨论、现场演练等方式,实现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的完美对接,让学生们在生动的课程中学会分析思考问题、掌握实际操作。

3.1.1通过典型案例讨论提升课程学习的理性认识

老师不能仅仅将课堂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以一种现实的书面描述方式呈现,还要让学生们组成小组对案例情景进行分析探讨。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受,充分感受自己作为营销者和消费者,以当事人的身份探寻事情的经过,运用课堂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们分组,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阐述本组同学对案例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学生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互动讨论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更深的感悟,使市场营销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3.1.2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增强课程学习的参与感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属于巩固性学习内容,是增强对学习内容认识的有效途径。首先,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设置一个有效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确定一个模拟市场、模拟环境,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分配角色,之后进行演练,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作为不同角色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变化。最后,让参与其中的学生对自我做一个评价,讲述一下自己的心理变化,请其他同学则对其表现进行一个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中提高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了解学习,学会学习,喜欢学习的热情。

3.1.3游戏体验激发吸引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

游戏体验教学就是把学生将来从来营销工作应具备的能力通过设计相关的游戏项目,让学生在做游戏中边玩边学,有所感悟。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用心去做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设计 “蒙眼作画”的游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们理解单向交流方式与双向交流方式的不同效果,充分意识到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处理和解决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取得更好的结果。这些都是从消费心理学角度提高学生市场营销能力的有效教学策略。

3.2注重社会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践教学是对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的补充。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走入社会,接触市场营销的方方面面,从而了解、认识市场营销。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应该侧重于认识实习、市场调研、策划实习和生产实习等专业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营销这个职业,让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这样学生对营销的职业生涯会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才会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才会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实地观察并且进行调查的实践教学可以丰富课程学习的感性认识。观察法是消费者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深刻了解任何产品之间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购买和使用产品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观察[4]。营销人员发现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有不同需要的人可能选择同样的目标来寻求满足,有相同需要的人可能通过不同目标寻求满足[5]。这些我们必须通过实地的观察才会发现。所以,教师在课后闲暇的时间应该多组织学生去一些大型的商业场所去观察消费者购买活动,也可以通过问询等方式向营业人员了解各种资讯和信息。还可以利用一定的课下时间,让同学们走入到社会中,到各个商城或者营业场所进行实习,将专业课程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不断加深对社会、对营销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营销能力和业务水平。

4 结语

研究消费心理学对于提高市场营销能力非常必要,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一定要提高消费心理学与营销能力的关联度。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教授消费心理学中要注意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特别是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实训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来提高消费心理学和营销能力的关联度,使学生通过消费心理学的学习提高营销素养与营销能力。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合格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敏.教育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31,341.

[2]李国建.市场营销基础[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8-69.

第5篇: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材建设

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培养具备生物学、食品科学以及具备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营养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技术、项目管理、策划、食品生产及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载体,更是教学方法的载体,是教学过程中必备的基本工具。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首先应该加强适合于本专业的教材建设。

1 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材的选用情况

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多选择适用于母体高校或是其他综合性大学的相关教材,即“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或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这主要缘于以下3个方面:

(1)教材市场缺乏针对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系列教材,这是导致其选用适用于母体高校系列教材的主要原因。

我国独立学院从1999年开使办学,才经过了14年的发展,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而教材编写却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对编者的要求比较高,要了解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更要了解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生源的特点,否则编写出来的教材很难有针对性。而独立学院发展初期,教师队伍还十分薄弱,甚至还不具备编写教材的能力。这种情况导致了整个教材市场上缺乏针对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教材。

(2)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队伍的组成,是决定其选择适用于母体高校或是其他综合性大学的相关教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据调查,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师队伍由自有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母体高校的教师组成。

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初期,自有的青年专任教师尚不具备编写教材的能力;自有的一些专任老教师,也缺少编写教材的积极性;而兼职教师及母体高校的教师,本身还兼有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没有时间与精力来编写适用于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材。最后的结果是,只能选用适用于与母体高校相一致的本科系列教材了。

(3)独立学院为了提高有关评估工作中选用的教材水平。有关部门没有专门针对独立学院教材选用的评估标准,评估工作往往参照一本或二本院校来进行。独立学院为了提高自身选用教材的水平,有时盲目地选用一些不符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或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2 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选用母体高校或其他综合性大学的相关教材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对象难于接受和理解

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育对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所招收的学生是介于普通本科与专科之间的三本学生,生源素质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差距较大,他们对于综合性大学教材中那些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一定难度,多数学生的反映是听不懂或是听不进去,学习积极性较差。

2.2 不利于实现培养目标

综合性大学的教材更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由于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势必导致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目标难以实现。

3 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材建设的措施

要实现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认真研究学习母体高校成熟的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针对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实际,切实地加强适用于本专业的教材建设。

3.1 教材建设应坚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

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的人才与母体高校相比,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类院校相比,又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这是应用型本科人才最为显著的特征。因此在教材建设上,要坚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应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的普通本科教材与高职高专类教材建设的优点和经验,以就业为导向,做到理论上高于高职高专类教材、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上高于传统的本科院校教材的适合于独立学院的教材建设。

3.2 教材建设需要考虑生源的素质

由于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生源在层次上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在教材建设上应该具有针对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论方面尽量通俗易懂,实践教学方面多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3 教材建设应以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主

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要想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建立一支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引进那些具有较高学历、同时又具有丰富企事业单位工作经验的教师。以这些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主导,保证教材建设的实用性,最终实现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总之,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明确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生源的具体情况,以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依托,把好审核关,才能保证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材建设的质量,并实现独立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提高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珍荣,何全旭.独立学院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第6篇: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高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办学的根本所在,是高职特色兴校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管理力度薄弱,管理模式单调等问题,本文强调树立科学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创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全新的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场所环境建设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认真加强实践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采用全新的现代化实践教学管理手段,创新优化高职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一、树立科学发展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

树立科学发展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市场结构化调整对人才的需要产生了变化,管理理念也需要随之改变。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高职教育新的发展形势,要始终保持教育管理思想的先进性、科学性。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务必要建立起全新的机制来适应形势发展带来的变化,以实现实践教学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二、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模式

高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即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在培养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过程中,作用不容忽视。实践教学工作繁琐且细致,应该做到精细化管理程度。高职院校应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特点,配套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促进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做到各个环节都要管理到位。

(一)完善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多样性、复杂性、开放性的特点,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摒弃传统的管理制度,转变为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制度上的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要在现有管理制度基础上,继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修订《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细则》、《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办法》等。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实训室引进企业6S管理模式

课题研究将结合我院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完善“以环境吸引人、环境教育人、环境激励人”为目标的校内实训室内外环境,重点参考企业管理模式制定校内实训室规章制度,按照企业生产车间的管理方式管理我院校内实训室,从而提升实训室功能,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规范实践教学指导文件

提高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出率和实训效果,课题将围绕规范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开展研究。规范校内实训室资料建设,制定《实训室安全检查记录》,修订《耗材申领及管理记录》等,完善校外生产实习承诺书。

(四)加强实践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实践教学管理部门需做好制度建设和协调组织,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校外实习检查工作。加强对日常实践教学的检查,发现并解决问题,制定阶段性的期初、期中、期末的检查方案。通过教学工作简报,充分报道学院实践教学工作相关事宜,如实践教学工作会议、顶岗实习情况、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创新点等,养成良好的实践教学工作氛围。

(五)制定并采用先进现代化的实践教学管理手段

在我院日常实践教学管理中,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技术手段,以实现顶岗实习管理网络化。开发我院实践教学服务平台为全院师生开展实践教学提供系统性保障。

三、注重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深层次的实习基地。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与实训的教学需求;在质量上要求高标准,能够解决在校内无法实现的实训项目。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环节来检查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完成订单班培养。

(二)增强实践师资队伍力量

建设一支有经验、有素质、有能力的实践教师队伍,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尤其要加快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注重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一定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聘请校外名师、企事业技术专家骨干担任兼职实践教师。

四、总结

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可以结合我院实际和特色,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各级管理机构为组织保障,提升实践教学管理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全方位提升。真正意义上在制度建设、环境建设、资料建设、日常管理、现代化技术运用等多方面创新,切实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系统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唐高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36).

[2]陈士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2008(5).

[3]曲中林.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实践策略[J].教育评论.2005,(3).

第7篇: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科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现状;措施

一、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1.1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科学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是提高医科院校院系教学质量的基础,目前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教学档案的归档方面,出现了重复归档、漏归档、归档杂乱等特征。这让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科院校院系培养高科技的医务人员[1]。

1.2教学档案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

教学档案管理的手段是优化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举措。目前医科院校院系的教学档案的管理手段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还集中在传统的人工管理阶段,这种管理方法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的步伐。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管理手段应该走向信息化、互联网化的时代。

1.3教学档案收集难

教学档案收集困难是医科院校院系教学管理档案面临的难题之一。教学档案分散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导致了教学档案收集工作的艰难性。所以教学档案具有杂、繁的特点,这种特点大大增加了教学档案收集的难度。

二、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优化管理的意义

2.1直接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服务

完整的、准确的、系统的教学档案为教学实践创新和教学研究、分析和总结提供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进行试卷考试、实习报告和实践心得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2]。由此进行教学实践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2.2 搞好教学档案对提高教学质量也至关重要

教学档案能真实反映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人员的层次结构,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搞好服务工作提供历史材料。通过教学档案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素质以及教学成果,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水平。良好的教学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力。而且,教学人员的层次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高层次的教学人员要求有高层次的教学方式和个人素养,这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也是至关重要的。

2.3利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资源,为院系文化建设服务

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以独特的方式记载了医学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它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根据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的文化内容,总结医科院校院系自身的文化内涵,并根据教学发展的步伐,对医科院校院系的文化内容进行传承和发扬,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为完善医科院校院系的文化体制进行服务。

2.4教学档案对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照射出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所存在的不足,根据存在的缺点,教师要进行分析总结原因,然后进行改革创新,不断地使用新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方法,失踪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3]。

三、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优化管理的措施

3.1提高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

为了优化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很多院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导致教学档案管理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和系统性。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只是单一的收集档案,然后储存档案,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给教学质量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所以,提高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是至关重要的。

3.2健全医科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优化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除了帮助管理人员提高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之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制度。“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就是指做任何事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如果不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就无法正确有效的完成任务[4]。为了有效的实现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优化管理,建立健全医科院校院系档案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只有建立了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有据可循,约束自我,纠正自我工作态度,有效的进行档案管理。

3.3加强基础业务工作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想要创建科学的有效的医科院校院系教学管理体制,就要努力加强教学管理的基础业务建设,只有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才能壮大教学管理团队,有了优质的教学管理团队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师资力量组建和培训,这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是一项重大举措[5]。除了加强基础业务工作建设之外,还要不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两者都对教学档案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4更新现代管理理念,推进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

目前我国的高等医科院校院系的教学管理档案基本上都处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阶段。然而,在当今以互联网新型技术为主的高科技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更新现代管理理念,推进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已经处于十分紧急的状态。

四、结语

通过对我国当前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现状的梳理,我们了解到我国医科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存在教学档案收集困难、档案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现状,这大大影响了我国医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就要求从根本上提高管理人员对教学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健全医科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基础业务工作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更新现代管理理念,推进医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韦晓燕. 新建本科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01:91-92.

[2]武玲娥. 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档案,2012,02:55.

[3]任静. 高职院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之管见[J]. 新西部(理论版),2014,01:92+89.

第8篇: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5-0084-01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进步,高职院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教学管理模式上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尽相同。

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就要遵循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并未全面落实,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规章制度的空置,造成教学管理向应付检查转变,沦为形式化[1]。

(二)教学目标本末倒置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一味追求学生超高的考试成绩,将考试分数视为唯一的检测标准,以此来评定学生的优劣等级。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使得高职学生自我发展严重受限,逐渐转变成为考试的奴隶,学习只是为了取得较高的成绩。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我国教师老龄化是目前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据调查,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师年龄偏大,就连普通高等院校也不例外。这一现象造成了教师在教学时方法单一,无法满足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虽然,年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极为丰富,然而,由于缺乏一定的基层实践锻炼,在授课时往往以理论为主,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升高等职业教学管理质量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学管理质量,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加强教师对教学管理的认识。不仅要明确认识管理理论,更要明确认识高职院校本质规律,全面掌握教学管理的内容等。因此,以下两点必须得到重视:第一,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职院校的基本办学目标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所以,学校发展的根本就是教学质量,即教学要围绕教学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健全人才培养及质量保障的模式制度,对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做出正确处理。第二,增强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意识,完善建立一套工作认知制度,促进全体教师正确树立教学管理质量意识,有效掌控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管理责任落实贯彻到整体教学过程中。

(二)健全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准则,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师生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并有机整合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教学文件等规章制度,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统一,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教学管理要保证权威性、公平性,必须严格遵守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2]。另外,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发展,应充分结合其需要,及时调整不合理的传统制度,加强全新制度的建立完善,保证教学制度紧跟时展步伐,促进教学质量及水平持续提高。

(三)建设师资队伍

1.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工作以达到人才培养、维护教学秩序及提升教学质量为目的。而随着时代的变更交替,市场对人才提出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高职院校必须顺应这些变化,持续变更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教学管理工作量逐渐增加,对其系统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形成较高要求。针对如此特殊的工作性质,要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建立一支具有较强服务意识、超高综合素质和合理结构的教学管理队伍[3]。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需从方方面面入手,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兼具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教员。另外,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培训教师,使其全面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学科知识等教学要素;积极与企业沟通交流,选派优秀技术人员入校兼职教员,让学生学习工作经验和最新操作方法;采取合作办学形式,定期送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其能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获得教学内容以外的宝贵知识经验。

三、结语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必须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完善建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如此才能不断推动高职教育不断前进、发展。

参考文献:

[1]吉华惠.新形势下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5):235-236.

[2]马立.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几点思考[J].时代教育,2014(13):200.

第9篇:职业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教学管理制度 伦理困境

一、教学管理制度应具有伦理内涵

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制度为个人行为提供了一种激励系统,同时为个人提供了与环境有关的信息和认知模式,个人按照制度指引的方向和确定的范围做出选择。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离开制度的正义性谈个人道德的修养和完善,甚至对个人提出严格的道德要求,那么,即使本人真诚相信和努力奉行这些要求,充其量只是充当牧师的角色而已。当制度本身的正当性发生了问题,会引起相关社会成员的怀疑和否定,制度不能起到凝聚、规范的作用,相反会带来混乱、离散。由此可知,制度应该具有伦理内涵。

教学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肩负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实施教学执行计划、指挥协调授课及实践环节、检查监督和控制质量的任务。教育管理承担的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公民信托,它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效果直接指向教师、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和谐发展。教学管理制度如果缺乏正当性,则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从而降低教学效率,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管理不能只着眼于具体事物层面,单纯追求速度和效率,而应该实施具有伦理道德精神的教育管理。实施一种具有伦理道德精神的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实践最基本、最现实的追求,也是教育伦理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伦理困境的表现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大学教育不可避免地带有功利色彩,教学管理制度缺乏伦理性既是功利化趋势下的产物,又加剧了教学伦理缺失的程度,使教学过程存在教师焦虑、学生冷漠、师生关系紧张等现象。这种现象在非公办高校中(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尤甚,教学管理制度的伦理困境成为其发展过程中的羁绊。根据对独立学院有关教学管理制度相关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教学管理陷于伦理困境中,不管是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角度,都表现得比较明显。

(一)教师角度。

教师职业有其特殊性,涉及教师的教学管理,应该体现出教师职业的特殊身份,对效率的内涵理解应该区别于其他职业。在独立学院中,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明显低于公办院校的教师,教师流动性很大。根据调查,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管理模式不够人性化。

独立学院对教师的管理多数比较机械,以签劳动合同的关系确认用工关系,以到校到岗作为和考勤依据,甚至采取了打卡和按指纹等企业对工人进行管理的方式,缺乏校园中应有的文化韵味。

2.薪酬和评价机制不够合理。

独立学院教师与公办高校同等教师相比,薪酬要低,但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缺乏体制中国家财政支持下的工资增长机制,其他的如住房公积金、养老和医疗保险等也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3.与学生的关系不够融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独立学院中,教师普遍觉得师生关系有“异化”的趋势,学生的基础较薄弱,与教师的关系敏感、冷漠,呈现各种问题,教学和管理的压力大。

4.个人学术发展的平台有限。

独立学院教师普遍年轻,处于教学能力和职称成长时期,但是一方面教学工作量大,另一方面缺乏进修和学习机会,学术发展缺乏后劲,职称晋升缓慢,对个人职业发展前景普遍感到焦虑。

(二)学生角度。

合乎伦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个性、学习基础、发展目标,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老师和学校有较高的认同感和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对学院培养定位、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疑虑,体现出教学制度一定程度的伦理缺失。

1.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向。

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教学过程中,普遍过度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过于强调狭窄的专业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注重统一培养标准而忽视教育对象个性的发展。导致培养的人文底蕴薄弱、人才知识面偏窄、实践能力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所适从,就业时缺乏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

2.专业设置的局限性。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最大的问题是同质性,脱胎于母体学校的独立学院,在创办过程中因财力和师资,基本上照搬母体的模式,包括专业设置。用二本甚至一本的专业设置和师资培养三本的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进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信心。除了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之外,独立学院还存在学分弹性不足、学生选课余地较小等问题,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课程质量无法保证。

独立学院的师资构成主要包括自有师资队伍和来自母体学校与其他高校的外聘教师及社会兼职。自有师资以年轻教师为主,教学经验和阅历都不够丰富,在教学中处于摸索阶段;外聘教师职称高,教学经验丰富,但由于不是主业,用于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研究相对少,与学生的交流有限,课程教学质量同样难以保证。

4.基础设施匮乏。

无论是独立学院创建初期与母体学校共用校区和教学设施,还是独立学院脱离母体学校单独建设校区,都面临校园面积小,教学设施不足的问题。随着独立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一矛盾没有得到缓解。教室紧张、实验室紧缺,图书资料有限、运动场所太小,这些成为学生对学院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因素。

三、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伦理困境分析

独立学院是公办高校教育资源外延性扩张中国家机制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办学模式。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不同于公办高校,具有以下鲜明特点:对学生按培养成本全额收费;根据市场导向设置专业;在管理上的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些特点既是独立学院作为新生事物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容易成为教学管理制度伦理困境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矛盾分析其可能使教学管理制度陷入伦理困境的表现。

(一)营利和公益的矛盾。

对于办学主体来说,要界定其目标是办企业还是办学校。《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法律没有明确直接规定民办高校可以进行营利活动,但对于独立学院,营利问题如果不根本解决,私人投资者自然就缺乏投资或入股的动力,学校就很难正常运转。营利性的办学要求和教育的公益性在这里显然成为一对难以消解的矛盾,这会使教师和学生有与在公办高校不一样的待遇和感受。

(二)规模和质量的矛盾。

从经济学视野看,作为“非国家财政投入”的独立学院,维持学院运转需要钱,离不开对办学规模的追求,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因此,独立学院会通过扩大学校规模降低生均成本,从而提高教育效益。规模经济理论表明,社会组织的规模扩大和收益之间变化关系不是无限递增的,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先增、随后短期不变、最后递减的走向。当生源数量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师资、仪器设备与图书等增长的速度时,教育质量必然会下降,最终使教育的本原意义与终极目标追求被教育的经济功能遮蔽。

(三)产品和人才的矛盾。

按照办企业的规律,能否营利,能否继续生存,产品是实现其目标的载体。产品越多,质量越好,营利越大。办教育是要出人才,教育教学于教师于学生都是一个人自身发展完善的过程。两者虽然有相同之处,但有本质区别,不可混为一谈,更不可用生产线的方式生产出人才。在管理上必须有不同的理念,遵循不同的规律。过于强调用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教师和学生,势必出现伦理缺失的可能。

四、消解途径:内涵式发展,回归教育本真

根据以上分析,实现内涵式发展是消解独立学院教学制度伦理困境的根本途径,内涵式发展要求既要凸显独立学院中作为主体的师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体现出教学本应具有的伦理前提和境况,又要求符合独立学院投资主体作为市场主体的营利要求,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综合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以师生的发展为落脚点。

教育本质上是人的完善,与学校的办学体制无关。只有以师生的发展为目标,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方面,以理念为支撑、以制度为保障,才有可能切实为学生教师提供良好的合乎伦理的环境,消除师生的疑虑,增强认同感和满意度,让教育过程成为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二)加大支持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非国家财政投资的独立学院,在推进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让更多的学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样的办学模式理应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包括在办学资质和准入、过程监控、政策扶持等方面,能够吸引有志发展教育的优质资本,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办学过程中实现资本营利和教育发展的双赢目标。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才可能形成合乎教育规律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落实科学管理,提高效率。

怎样兼顾企业的营利性和教育的公益性,关键是科学管理。在硬件方面,如资产管理,要探索治理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让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赢得更高的效益;实施灵活的用人机制,以人性化管理为核心,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与薪酬制度,培养稳定的教师队伍。

(四)人才培养要出特色。

由于独立学院特殊的生源状况和师资队伍,如果照搬母体学校的人才模式培养,就会导致人才培养的“夹生饭”,既与过高的理论要求有距离,又无法突出自身优势,特色成了其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应用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才会形成合乎伦理的教学管理制度,给予师生的教学学习动力和更大的空间,开发潜能,提升自信。

独立学院发展至今,经历了诞生、逐步摸索、粗放发展、竞争淘汰的过程,现在到了转型发展的转折点,而内涵式发展是必由之路。独立学院的内涵式发展最终体现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质量的提高、损耗的降低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在这一过程中,要协调好营利和公益的关系,处理好规模和效益的关系,重视人才而非着眼于产品。唯有如此,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更切合学院实际,更遵循管理规律,教学才能回归其本真,合乎伦理。

参考文献:

[1]郅庭瑾.教育管理伦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VOL23(3).

[2]王一军,龚放.学术的理性家园:马克思韦伯“大学教学伦理观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9).

[3][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