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

采购运输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采购运输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采购运输管理制度

第1篇:采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

1.物资管理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要想使企业物资管理发挥自身作用,就要充分认识到物资管理成本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控制好管理成本是企业得以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其成本也得以控制的关键。但是物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各项管理内容都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当前,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物资成本管理问题,这些严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采购的成本缺少有效控制。

工程开展必然要应用到非常多的材料,而很多企业采购部门都有非常繁重的采购任务,在采购前与采购中需要做好的工作非常多,比如,在采购前要对各个材料市场价格有一个统一的调研,并对比各个厂家;还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规划,使各项材料的花费能够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减少资金的浪费。而很多企业都不能做好这些工作,为了节省时间市场调研做的不够充分,签署采购合同单时缺少考虑,导致企业额外增加了非常多的采购成本。

1.2囤货积压问题严重。

为了减少采购次数,很多企业都会一次性采购非常多的物资,这些物资在仓库存放非常多的时日,并缺少人员管理,一些材料如果放置时间过长将发生变质,比如,混凝土一般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下,而一些企业对其不管不问,导致其发生了非常多的质量问题。此外,这些物资往往花费了非常多的采购资金,如果材料大量囤积不用,将造成资金与资源的浪费。

1.3成本控制缺少管控。

很多企业都对采购回来的物资缺少必要的监管,而符合规范的采购要在采购时间、采购订单签署、物资运输等方面进行监督,目的是为了减少材料损坏、以及预防一些不符合规定现象的发生。如果企业不能充分做到及时的监督将使采购资金出现大量流失,为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2.现场管理不足。

当前,很多建筑企业对于物资管理都集中在前期采购过程中的管理,而同时也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如果对现场物资缺少控制与管理将非常容易造成物资缺失、腐化、生锈等质量问题,应用到工程中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有很多施工人员在监督人员不在现场的时候,会进行偷盗或是违规操作,并且还会经常出现不按照设计与规范操作的问题,浪费了非常多的资源。

二、提高工程施工物资管理水平的方法

1.建立严格的物资管理制度

要想提高工程物资管理水平,就要结合现代化的管理经验,针对具体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首先,要建立一个严格的物资管理制度,制定的管理制度要能够体现出科学性与实施性,并要从物资采购前的计划、物资采购签订、物资验收、物资报废处理整个过程出发,每一个过程都要严格按照制定的物资管理制度操作。此外,要针对物资现场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现场管理,加强现场物资配置、存放、使用等的管理制度,监管人员要时常到工程现场进行指导,加强与现场人员的沟通,从而使整个现场管理变得规范,减少了违规问题的出现。

2.做好物资采购前的管理。

在物资采购前要制定一套严格的物资采购计划,结合施工规模、工期等各项施工要求分析物资采购、物资供应、物资运输等工作,使制定出来的物资管理计划能够体现具体施工标准。这种前期的管理规划是建立在施工全过程管理制度、流程建设制度、监控制度等基础上的,同时要严格按照这些制度实施。此外,还要分析物资在采购合同签订、审核、运输等方面内容,考虑到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合同签订一定要仔细审核生产商的信息,还要有财务部门、各级领导的严格审核,运输过程中要考虑用哪种交通运输方式能够节省成本的同时减少物资的损坏。总之,物资采购前以及采购当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管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对其的重视度。

3.施工中的物资管理。

施工中的物资管理就是指施工材料在施工现场的使用过程,对其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对材料进行严格审核与监管,如果材料非常多则应对混凝土、钢材、泥砂等重点材料进行抽查。还要对各项材料设备价格进行检查,全面掌握各方面信息,这样才能够明确采购计划制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了盲目采购。此外,要建立起严格的物资供应商档案管理制度,目的是明确供应商在市场中的信誉评价与资信状况。每一批物资都要进行报价处理,并且要对不同供应商进行有效对比,以此获取存在差价的原因。如果是像混凝土、泥砂、钢材等重要材料要构建出严格的物资评价体系。最后,就要做好物资管理的控制,要能够时刻与工程现场的监管人员进行沟通,及时对影响物资消耗的因素进行控制与反馈,从而确保物资管理能够具有时效性,使问题得以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实现了对物资管理的控制。

4.施工后的物资管理。

做好了施工前、施工中的物资管理以后,就要做好施工后的物资管理,主要包括物质的验证管理、仓储管理等内容,在对物资进行验证过程中,要能够对施工后的剩余物资进行质量检验,做好验收核对工作,如果本企业对物资检测有困难可以请求专业部门进行检测,确保施工后的物资与财务账单达到统一,数量一致的前提质量也能够符合标准。

三、结语

第2篇:采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问题导向型;绩效审计;运输;服务采购

A公司是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制造企业,具有多层级组织架构及多元化产业板块。由于采购需求大,占用资金多,公司在原材料、固定资产等实物采购方面,管理制度流程相对完善。而每年将近12亿元采购规模的服务采购业务,在管理方面相对薄弱,是否存在控制缺陷?采购成本是否合理?公司管理层专门指派内部审计部门,以运输服务采购为起点,开展绩效审计,推动服务采购管理提升。

一、问题导向型绩效审计实施过程和方法

(一)审计思路与目标

1.审计思路。围绕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秩序建立,开展运输服务采购关键业务控制环节的绩效审计,针对审计发现问题,调研、分析问题动因及影响,制订适当可行的改进方案,提请决策委员会审议,明确管理职能,多方联动推动管理提升。2.审计目标。通过审查A公司的运输采购组织管理、制度流程建设执行、职能履行等,规范制度流程,明确组织职责,促进资源整合,扩大招标范围、提高招标比例,统一建立运输指导价格标准,建立服务供应商资源池和信息化共享平台。

(二)审计范围和方法

1.审计范围及重点。利用SAP系统,调取近三年公司运输业务发生明细,确定包括物流中心等5个资源中心、8个业务单元共计13个审计对象。并按照采购金额排序,进行ABC对象分类。经统计,A、B两类对象整体采购金额占到A公司运输采购总金额的98.98%。为此将审计重点确定为A、B两类对象,在满足审计全覆盖要求的同时,确保整体工作效率效果。2.主要方法。以问卷调查、数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及专题讨论等方法,对A公司发生运输采购业务的13家单位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对其中A、B类共10家单位开展现场调研,运用重点访谈、穿行测试、控制测试等内部控制审计方法,对运输采购业务及管理现状进行评价,归纳确认业务特点,确定有效的改进方案。

二、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A公司国内、国际运输管理现状

1.国内运输采购方面。一是服务涵盖范围广。包括产品销售发运、物料及半成品市内转运配送、售后配件发运、科研物料和设备发运、不合格品退货等。二是方式种类多。包括汽车运输(含专运与配载)、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快递运输等。三是货物承运风险大。存在运输费用中不含承运货物保险费问题,目前仅公司本部发运的产品由财务资产部统一购买产品险。2.国际运输采购方面。A公司的出口销售运输及进口采购运输,分别由海外事业部与物流中心海外采购部承担。海外采购发生的运输费用占国际运输费用的85%,主要供应商为国际货运公司,运输费用除运费外还包含清(报)关费、商检费、费及港口码头杂费等。一方面,海外事业部负责出口销售的运输业务采购,包括因出口引起的退运进口业务。特点是运输业务采购与国际贸易条款联系紧密,采用尺寸和重量的阶梯性报价,受国际货运市场季度性波动影响较大,并且运输供应商的区域性优势也对报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物流中心海外采购部主要负责A公司进口采购所产生的运输业务,包括因进口引起的出口运输。特点是涉及的运输环节和运输方式多样,对运输供应商的报关能力有较高要求。

(二)与公司外部运输市场对比情况

1.公路汽运方面。公路汽运又分整车专运与汽车配载。(1)整车专运。运价计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吨公里报价(现行市场价格标准为0.35-0.5元),一般来说运输距离越远吨公里值越小,反之距离越近则吨公里值越大,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按吨公里报价;另一种是采取包干价的方式计算。(2)汽车配载。一般以千克(kg)为计费重量单位,以元/(kg*km)为运价单位。一般来说,货物批量小、到站分散,多采用此种报价方式。目前,A公司各业务单元与运输供方的整车运输报价基本上采用第二种方式,汽车配载则按单次询价确定价格。2.铁路运输方面。铁路运输可实现批量运输,费用相对低廉、运输安全性高、运输网络较发达、受自然天气因素影响小。但铁路运输的短距离费用高,中转时间较长,需要进行配送。又因其承运工具管辖权的特殊性,属于铁路总公司独家定价,价格谈判空间有限。3.航空运输方面。航空运输的速度快,适合紧急的小批量货物,但运费较高,对货物有重量限制,网点有限,只适用机场周边城市。计算货物航空运费的重量有实际毛重(高密度货物)和体积重量(低密度货物,即轻泡货物)。非直达航运航空运价按照比例运价或分段相加进行计算。目前A公司引入两家供应商的只有物流中心,其他单位均只有一家航空运输供应商,采购定价类似独家定价。4.快递运输方面。其特点是网点分布广,运送速度较快,运输过程包括铁路、汽车、航空等运输工具,但对承运物品有体积及重量的要求,承运费用较高。除邮政速递外,其他快递均为民营企业,与A公司合作的主要是顺丰快递。

(三)存在问题

1.制度建设。公司层面缺少统一制度,业务层面除物流中心与XX1子公司外,其他单位均未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2.需求计划与预算。一是发运需求的计划性不强。由于客户发货需求多变导致营销发货计划不稳定,各单位的临时发运和紧急发运情况较多。二是缺少预算变动的考核制度。尽管各单位均对运输采购制定了年度预算,但在实际执行中,大部分单位经常会进行大幅调整,且预算编制缺少对运输采购需求特点及市场供应情况的分析与预测。3.供应商管理。一方面国内运输由于供应商数量众多,采购分散,各单位运输供应商信息未共享,难以获得规模采购效应。A公司各单位对运输服务供应商的准入资质、评价管理并不统一,对其资金实力要求整体较低,准入考核项目较少,控制承运风险的手段较弱;另一方面国际运输的供应商主要为国际货运公司,其资质要求较高,来源复杂,所以受贸易合同制约,公司采购议价话语权较弱。加之国际货运公司的清(报)关能力、政府关系等不可控因素,使得国际运输采购管理被动。4.合同管理与采购定价。各单位对合同管理没有统一要求。除快递运输中的现金业务外,其他方式采购均签订运输协议或运输合同。首先,运输采购所使用的合同模板不一,存在合同条款法律风险。其次,采购定价不严谨,基本都采用询比价、议价方式,各单位实际定价差异较大,如相同运输方式、相同线路采购价款不同;同一家供应商的价格折扣不同;同类运输业务结算票据不同等。5.费用结算。除现金付费情况外,大多数按月度或60天结算,根据公司《经济业务授权管理办法》规定,运输费用结算必须提供运输发票、收货证明,但部分单位没有在制度中明确,也没有在实际中执行。6.信息化建设。A公司物流中心针对自身业务管理需求开发了运输信息平台,该平台分为配送(见图1)、提货(见图2)、发运(见图3)三大业务模块,但是信息平台仅由通信信号事业部使用参与配送模块的部分信息流,其他部门未使用,利用率较低。

三、管理提升视角下的审计建议

1.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规范统一制度流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公司层面的运输服务采购制度或指导规范,明确各业务环节的职能职责;整合服务供应商、统一采购定价,实施集中采购。2.整合资源,推行“集中采购”管理模式。加强供应商源头控制,实施共享合格供应商;统一定价,制定内部运输价格指导目录;加强运输综合评价职能的实际应用。3.分解落实运输预算指标,强化预算控制职能。根据业务类型不同,分解落实业务单元的预算指标及降本目标。如物流中心国内运输采购将采用运输成本占比指标2.1‰作为控制目标,通过强化日常预算控制,有效控制高价运输方式的采购。4.建立运输服务采购信息化管理平台。以物流中心运输信息平台为基础,在本地范围内逐步实行推广,通过供应商资源共享,统一定价管理模式,合理统筹运输配送需求、规范运输服务采购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

四、问题导向型绩效审计成果及管理提升成效

通过审计,公司了4项管理制度、3类运输基准指导价目录、建立合格供应商资源池。通过审计跟踪,发现集中采购、资源共享、规模采购效益已初见成效。管理提升成效具体表现如下:一是组织职能方面。改变以往组织无序状态,不但在公司层面设立了归口管理部门(物流中心),而且各单元也确定了自身的归口管理部门并与公司对接,统一了公司运输采购管理组织体系。二是管理制度方面。公司了《国内运输服务采购管理办法》《国内运输服务采购定价实施细则》等制度,统一、明确了管理职责和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了运输服务采购管理。三是集中采购方面。针对服务供应商数量众多,采购分散等问题,经过筛选,形成由19家合格供应商组成的资源池。利用集团采购优势,提高公司及所属各单位运输服务采购的优惠幅度,获得规模采购效益。四是定价管理方面。通过调研了解不同类型运输方式的定价模型,航空运输、铁路运输、快递运输采购方式的基准价目录。五是供应商管理方面。针对供应商承运风险控制较弱等问题,在公司《运输供应商管理实施细则》中明确12条新供应商准入标准,规定按季度对运输供应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价格进行综合评价,强化供应商管理。六是信息化建设方面。针对公司内部物流配送频繁、信息未共享、资源耗费大等问题,明确由专门部门牵头,搭建运输信息管理共享平台,以实现配送需求统筹、进度实时跟踪、付款结算全流程控制,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五、绩效审计相关启示

第3篇:采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

1.1计划风险

计划风险的产生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影响到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和操作力度;另一方是采购计划管理技术的不科学设计和不恰当选择,使实际情况与采购目的发生偏差,导致采购中计划风险的出现。

1.2决策风险

决策风险的出现是由于管理层的管理人员在业务认识、市场环境判断、责任心等方面把握不足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导致的决策风险。

1.3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可以归为三个方面:一是,合同条例不明确,盲目签约,弱化违约责任,只是口头协议。二是,合同行为不正当。卖方为了获得更大利用,改变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而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例如行贿、牟取企业采购标底等,导致双方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签约。三是,合同的日常管理混乱,导致无据可查。

1.4运输风险

电力工程技术具有资金密集、生产周期长、设备品种多样、采购范围广、运输距离远等特点,除此之外,运输方式多样,包括公路、铁路、水路、空运等多种方式,因而受外界影响较大,导致运输中存在多种风险隐患。

1.5验收风险

验收风险具体表现在质量上的以次充好、数量上的缺斤少两、品种规格上的货不对路、价格上的名不副实。

1.6存量风险

存量风险的表现有三点,首先,是采购量无法及时满足生产供应需求,导致生产中断而引发的风险。其次,是物资采购量过大,引起物资的积压,大量的物资沉淀于库存中,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导致了存储损耗风险。最后,是由于物资采购时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错误判断,盲目进货,形成了价格风险。

2电力物资采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2.1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一般来说,电力生产过程中,电力物资采购资金占到了总投资的40%左右,所以说物资采购管理的规划与完善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和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每一个环节,企业在进一步强化物资管理基础上,同时做好物资定额、计划以及物资采购与分类的相关工作,实行物资采购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制度化。第二,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的现代化,电力企业需要及时引进和推广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和新技术,建立起完善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让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全面的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2.2建立责任风险控制

建立责任风险控制应从内部控制制度与程序上的建立着手,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特别是采购业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做到秉公处理,依法办事,加强企业工作人员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能力。接着就是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提高采购人员的业务能力,随着采购模式的不断变化,物资供应部门更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又懂招投标、合同、法律、材料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企业只有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才能尽可能的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采购风险。

2.3选择合理的采购方式

因为电力系统所需要的物资种类很多,所以相应的采购方式也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物资我们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准备的掌握相关产品的资源、生产方面的情况。同时,合适的供货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物资采购中的直接成本,可以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采购的风险。

2.4强化对供应商的管理

第4篇:采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

1.管理思想落后。中国烟草行业实行的是烟草专卖制度,烟草公司长期依赖专卖制度形成的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由于利润高、公司资金富足,一般不关注烟用物资的管理问题,在烟用物资的管理上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思想。在物资的采购、配送和仓储管理上都没有进行改进,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家承诺要逐步对国外资本开放中国的烟草市场,竞争压力增大,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思想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环境的变化,亟需改进。2.烟用物资调拨、配送流程不合理。烟用物资一般由市公司负责采购,然后由市公司负责建立物资分配方案,并组织从市公司仓库向县公司仓库进行调拨;之后再由县公司向各烟草站进行调拨和配送,最终发到烟农手里,整个过程经历四、五次中转,产生了不必要的物资装卸、运输成本。同时,装卸过程多,产生的物资损耗也就多,这些损耗不仅产生直接成本,还增加了新的采购和物流成本。因而,物流配送流程的优化对于烟草企业的成本管理具有积极意义。3.仓储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水平低。仓库面积不足、仓储管理方法落后是目前烟草行业仓储管理的普遍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县公司和烟草站仓库面积不足,在部分烟草站存在存储烟用物资时由于仓库面积不足而直接将烟用物资存放到烟叶仓库的情况,这造成烟叶仓库的环境恶化,影响到烟叶的标准存放条件,并有可能最终影响到烟叶的质量。同时,仓储管理的方法落后,没有合理的登记备案制度,管理数据获取效率低,仓库管理人员因为未能准确把握烟用物资的进库日期而先发放新入库物资的现象经常发生,造成了不必要的烟用物资过期损耗。总体而言,烟草公司目前的烟用物资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水平较低。4.信息传递不通畅。由于目前的烟草公司组织结构的设置大部分沿用国有企业的模式,属“金字塔”式结构,这一方式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慢、效率不高。信息传递不通畅给物流配送和仓储管理带来负面作用,增加了可能的管理失误,造成管理成本升高。更为严重的是,信息传递不通常,延长了企业对于市场的反应时间,影响到企业的形象。5.管理制度不完善。烟用物资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由于人员的不足,在部分烟草站,存在烟用物资的发放、收款和做账都由物资管理人员一人完成的现象。员工的工作任务设置不合理,烟草站基层员工工作任务繁重,常一人兼几人工作,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管理考核制度的制定没有根据烟用物资管理运营的实践进行制定,考核的方式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考核流于形式,或者考核结论不科学,影响到员工的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了当前烟用物资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在管理模式的构建中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烟用物资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分析

1.解放思想、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烟草行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的变化、认真学习国家关于烟草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只有管理者认识到竞争的残酷性,才可能在思想上对烟用物资的管理引起重视,同时,只有重视了,才可能关注管理思想的变革。所有的企业变革都是一次思想的革命,烟草行业要抛却垄断者的姿态,张开双臂迎接市场的挑战。要在烟用物资的管理上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要树立系统的理念、整体思考的方法,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的检验,要有进行彻底变革的勇气,只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在方法上学习先进、在行动上脚踏实地才能做好烟用物资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2.优化烟用物资“物流管理”模式。对现有烟用物资调拨和配送模式不能拘泥于局部的改良,要利用现代“物流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对现有流程进行彻底的分析和根本性的重新设计。对烟草公司烟用物资采购及调拨流程进行调研,掌握并绘制烟用物资采购及调拨管理的流程图,从宏观的层面掌握烟用物资管理的总体内容和框架。针对烟用物资的配送环节过多、设计不合理、运输成本过高的情况,重点研究物资调拨过程中不必要的中转流程,降低装卸成本和物资损耗。根据烟草公司的现有的流程和调拨节点分布,对关键业务流程和具有时间序列关系的环节进行标注,通过数学的方法,利用运筹学理论,对烟用物资采购和调拨流程及网络进行设计、优化提出烟用物资“物流管理”模式。3.建立科学的仓储管理模式。仓储管理是烟用物资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仓储管理存在库房面积不足、人员不足、物资过期、保管不善等现象,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在现代仓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借鉴成功的仓储管理经验,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仓库。研究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可以操作的仓储管理工作流程,减少冗余的操作环节,减少不必要的物资搬运和转移,降低物资损耗。建立科学的仓储数据管理体系,建立信息化的管制模式,减少数据录入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通过信息化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有效管理烟用物资的保质期,存储位置获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研究的成果,设计并建立标准化的仓库和仓储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操作,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面积,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减少物资的搬动和损耗,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4.优化烟用物资“信息流”管理。目前,烟草公司烟用物资的信息管理主要通过传统的渠道,分级向先进行传递,中转过程较长,流转速度较慢,效率不高。优化烟用物资“信息流”管理需要重点研究烟用物资管理过程中产生的采购、物流、管理、资金传递等信息的输入、存储、传递和保存等。研究最适合的信息输入和传递方式,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和新媒体,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信息流”的优化将直接提高“物流”“、资金流”的管理效率。5.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对于模式创新研究的成果要通过制度的方式保存下来,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减少沟通成本,也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对烟用物资管理的工作任务,管理制度等进行分析,通过访谈和专家咨询,总结经验,改进不足,首先要优化各级单位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其次,要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和激励制度,通过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来提高管理效率。此外,要寻求与供应商建立科学的采购模式和物流配送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和库存。建立以安全、便捷为导向的资金流管理模式,并通过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三、结语

第5篇:采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控制;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为国家提供电、气等多种能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源。因此,煤矿企业的发展壮大是必然的。然而,受经济、经验、管理制度等的影响,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水平一直不高,成本控制力度不够,企业普遍存在亏空、盈利较少等情况。根据煤矿企业目前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不断对企业成本投入进行控制,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制度改革,能够弥补现阶段各大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成本控制的缺陷。

一、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煤矿企业整体物资管理状况而言,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物资管理水平等无法达到企业的控制标准,成本超标的情况频繁发生。通常情况下,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最为重要且易于控制的就是成本控制。大多数煤矿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时,往往在以下方面出现问题:

第一,物资储备、市场采购、资源管理方面。多数企业对这些方面相对忽视,工作人员工作散漫、敷衍对待,物资管理水平和效率十分低下,致使物资在供应和传递过程中事故频发,无故增加企业成产运营成本。一般而言,成本控制难度的增加意味着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成本越低,收益才会越高,因此,企业必须提高基本物资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资源无端浪费事件的发生率。

第二,物资资金的管理、运用、分配方面。针对这一方面,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完善的物资资金管理制度,资金分配不合理,常常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不周的情况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企业信用和效益都受资金周转影响。

第三,企业信息化水平方面。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降低企业人员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目前,煤矿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尚未建立完善,且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第四,监督控制方面。没有完善的监督控制体系,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管理漏洞,常常出现资金使用方向不明、物资浪费的现象。

二、成本控制在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其对成本控制的需求也较为特殊。煤矿企业多处于煤矿资源丰富且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交通运输问题较难解决。因此,煤矿企业需要额外增加运输成本。另外,煤矿开采需要很多大型设备、煤矿勘察需要专业仪器和人才,这些工作的进行都需要煤矿企业自行负担,属于产业内部成本投入。与此同时,煤矿资源开采后需要空间进行储存,储存库的选址和占用也会产生相应的成本费用。开采设备、探测仪器等的检修、管理、增设也需要人员负责。诸如这些,每一项都属于成本叠加。由此可见,对煤矿企业这种自带高成本的特殊企业而言,成本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上,成本控制能够有效减少企业成本投入,提高物资管理水平,从而加快煤矿企业发展。现实中,成本控制能够有效阻止煤矿企业内部资金乱用,物资浪费、错用等情况的发生,能够控制资金走向、明确资金用途,同时实现所有物资充分使用的目的。

三、成本控制法在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制度方面

煤矿企业成本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下,管理人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和惩罚制度,工作人员才会积极工作,切实实行成本控制制度。首先,煤矿企业必须让员工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其次,管理制度必须包括成本预算制度、成本控制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最后,企业切实实行各项制度。制度的制定就是为了实现其约束力,只有强力执行才能达到其目的。因此,煤矿企业必须全面推行预算管理、资金支出管理以及建设管理。在具体项目实行之前,成本控制人员必须对项目进行严格的成本预算,禁止谎报成本预算的情况。资金支出后,应该对资金动态进行追踪,防止资金无故失踪或用途不正常。

(二)库存方面

为了控制企业成本,企业应该实行物资集中采购的方式,建立动态的库房储存体系。动态的库存体系不仅能够减少资金流失,还能加速物资运转效率,对企业运输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动态库存体系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部分,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手段监控物资价格、内部采购记录等,从而体现物资采购的透明性,杜绝资金失窃或物资缩水等问题。线下部分,企业可以建立企业仓库,并对仓库进行实时监控和清除整理,防止废旧物资未除,新到物资无法进库的情况发生。总而言之,动态库存体系的建立从线上线下两个部分对企业物资管理进行调控,能够简单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

(三)运输方面

煤矿企业运营过程中,资源运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标准也设定较高。一定程度上,资源运输是煤矿企业运营的保障,如果煤矿资源无法按时运送,那么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就没有信用而言,整个生产经营也将无法维持。因此,可以建立完整且合适的煤矿物资运输供应链。旨在解决企业运营过程中诸如物资不到位、储存难、管理压力大、物资浪费、物资无法运输等问题,从而节约物资延误赔偿金、物资滞留管理费等多项资金,切实降低物资运输成本。针对长期的大规模物资运输,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运输航线。虽然前期航线建设成本投入较大,但这属于有效投资,这部分成本能够在后期的生产运营中迅速得到回报。另外,针对生产交易过程中物资采购、运输、配货、送货方面,企业应该合理安排配送人员且明确送货区域,实现人员和区域的合理分配。这些都是实现成本控制的细节,是为企业物资管理中成本控制进行服务的。

(四)平台方面

煤矿企业中,生产、运营信息都及其复杂,内容繁多。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平台,用于交流和管理企业内外部生产运营的同时,利用信息数据和内容进行分析处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发展。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内部生产,还有利于企业与其他企业甚至社会的交流。针对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能够将所有企业人员信息进行整合,按照特定的程序指定,对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安排和划分,同时监督其完成工作任务,并检查其完成效率和质量。针对企业外部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使得企业与外界有了对接,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够接收外界的反馈信息,进而进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改进。

(五)监控方面

无论是成本控制制度的完善,还是动态库存体系的建立,都需要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企业内部应该实行一对一的监控制度,上级部门有权监督下属单位的财务运用和工作情况。财务运用方面,首先应该核实资金信息,其次进行资金使用监督,最后进行资金和项目的比对审查。在资金监控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必须本着对企业负责、对工作负责的原则进行监控执行。而工作管理方面,应该在企业内部积极开展审计和监督工作,对企业各部门实行任务评级和任务考核。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可以从制度、库存、运输、平台、监控五方面进行成本控制,最大程度地节约生产投入资金,从而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和效率,使得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巴新明.论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科技风,2013, 19:247.

[2]刘伟.论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 2011,04:73.

[3]孙晓明.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方法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13:65.

第6篇:采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

经济发展如此迅速,建筑行业也是日渐兴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要想安全且有效率的建造好一栋大楼,一个好的施工团队是不可或缺的,而衡量一个好的施工团队的标准就要看其管理水平及施工质量,所以施工方必须加大质量监管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这两点是很难做到的,人员较多难以监管,工序复杂难以保质保量,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拖延整个工期的进度,甚至有些施工方为了获取一些不正当的利益,对施工质量不加以监管,所以究竟如何提高房建工程管理水平及施工质量,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房建工程;管理水平;施工质量

0引言

房建工程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施工人员有秩序的进行施工,才能保证高效率的完成施工任务。管理者应该制定一些有效可行的管理措施,提高施工的质量,同时施工人员的安全也可以得以保障。一个管理制度完善,施工质量高的团队,在整个房建工程市场上是很有竞争力的。房建工程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也是挂钩的,好的管理才能带来好的施工质量。一盘散沙的施工团队是无法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的,所以加大房建工程的管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如何提高房建工程的管理水平及施工质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1房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房建工程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在房建工程中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目前多数房建工程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房建工程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施工质量也得不到保障,所以有一个完善的房建工程管理制度是做好一个工程的第一步。有了完善的房建工程管理制度,就可以保证施工现场有秩序的进行施工,施工人员的操作也能得到规范,这样就能够防止各种施工问题的出现,施工质量和效率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1.2房建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房建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这一行门槛低,工作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管理人员在聘请人员的时候,有时为了节省工钱,会聘用一些无多少工作经验的人员,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但是这样往往是得不偿失的,施工的质量和进展速度都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有一些施工团队中的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都欠缺,完全没有一套管理的方法,可想而知,这样的团队是无法完成高质量的房建工程的。由此可见,在房建工程员工的聘请方面需遵循相关聘请制度,并对聘请人员进行专业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考察,务必挑选合格的人员参与房建工程建设。

1.3房建工程质量缺乏监管

房建工程除了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高素质的管理及工作人员外,还必须设置监管部门。这些行政监管部门要定期对房建工程的质量及其他方面进行监管,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及时给出解决方案,保证工程进展无误,避免由于一些错误,监管不力,后期才发现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除了日常的监管以外,监管部门还必须树立部门的纪律和震慑力,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奖惩措施,这样才能树立规章制度,提高房建工程质量,让所有的房建工程人员按部就班、准确无误的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内容。

2施工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施工质量衡量标准

很多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施工质量的衡量标准,导致施工过程中无标准可言,施工过于随意化。没有施工质量衡量标准,在施工过程中,无法规范的完成交接、工序之间的配合,导致很多问题都无法很好的得到解决。

2.2缺乏施工质量用料规则

在施工的过程中,材料的选用往往不太被重视,也无人监管。施工用料无规范和参考标准,会导致采购时过于随意,甚至为了从中获利而选用质量很差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无疑对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造成质量低下的工程,施工用料的监管不力,是很多施工方存在的问题。

2.3缺乏施工质量检测人员

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质量,没有专门的检测人员,而更多的是关注工程的进度。所谓欲速则不达,只有分阶段及时的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及时的验收,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房建工程才能顺利的完成。

3提高房建工程管理水平及施工质量的可行性措施

3.1制定完善的房建工程管理制度

提高房建工程管理水平及施工质量的重中之重就是制定完善的房建工程管理制度。只有先制定好制度,接下来的工作才得以开展。系统化的管理制度能让复杂的工序变得井井有条,大大提高效率。传统的管理模式必须要进行创新,要根据具体工程的情况制度管理制度,努力尝试不一样的管理办法,力求找到最完善的管理制度。

3.2提高房建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

房建工程所需人员数量庞大,要想提高房建工程人员的整体素质,必须在面试时就对其进行筛选,设定挑选规则,选择其中技术和综合能力及素质较优秀的人员,这样在后期的管理上才能够更加顺利。不仅对员工要进行挑选,管理层也必须是高素质高水平人员,房建工程技术日新月异,要想房建工程质量能跟上最新的技术,首先管理层人员必须具备高的水准,高的专业技能。

3.3设立房建工程的监管部门

有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员工之后,还需要专门设立监管部门。监管部门需聘用一些有管理经验并且技术过硬的人才,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监督房建工程管理制度的实施。只有施工方对管理制度以及施工质量加以重视,施工人员才会严格要求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和下达的任务才能被很好的遵守和执行。监管部门还应制定明确的赏罚制度,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必须找到责任人对其进行处罚,只有赏罚分明,才能维持良好的秩序,确保工程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3.4建立完善的房建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对房建工程的质量把控,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质量检测应该严格按照建筑的指标,根据房建工程的情况,制定房建工程质量检测规定,确保房建工程能满足人们居住的标准。

3.5对房建工程材料严格把关

建筑材料的检测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在采购、运输等过程中都应当有负责人员做好跟踪和检查,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采购回的材料必须符合标准,在运输过程中应该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损坏。采购的材料必须符合施工需求,确保施工质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提高房建工程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的过程是需要多方努力的。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决定了完工后的质量,还对工期及造价有很大的影响。在如今这个竞争力激烈的房建行业,施工方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水平和较高的施工质量,才能从众多的施工团队中脱颖而出。提高房建工程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的途径多种多样,施工方需根据自身的情况,努力的寻求突破,才能建造出高质量的房建工程,让人们在使用及居住的过程中,能有更多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以及更长的使用年限。

【参考文献】

[1]宋伟.工程管理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2]王新哲.零缺陷工程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05).

[3]余源鹏.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管理务实.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1).

第7篇:采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措施

一、加强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

交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单位的财产资源效率情况息息相关,交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发展水平,需要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其各项财务开支,应建立在科学预算的基础上。即交通事业单位在保证交通运输有序进行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提高其工作和资源利用的效率,通过完善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够实现单位的工作效益的提高。

二、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交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主要由财务部门开展工作,由于缺乏足够的制度安排,导致财务部门的影响力难以发挥到其他部门,因此财务部门对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力度有限,不能发挥其最佳的效果。二是财务管理的资料信息来自单位的各个部门,而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由财务部门单一负责,一方面其任务量巨大;另一方面如果得不到其他部门的协助配合,财务管理难以达到有效的水平,其制度方案会缺乏组织力和执行力。

2.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

交通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开支,应建立在科学预算的基础上,因此,编制预算是单位的财务管理的基本前提和依据。同时,能够有效严格的执行预算安排,是防止单位预算流于形式,发挥其实质作用的必要条件。但是在部分交通事业单位,预算的管理工作在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方面均存在着不足。首先是预算编制,由于受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单位编制预算时趋向于从易从简,预算编制简答计算,较为随意,从而影响了预算编制的严谨性。其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预算的执行不够规范,即编制的预算并没有对单位的项目选择和开支情况发挥其约束作用。

3.交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缺陷

交通事业单位拥有较多固定资产,但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仍有待提高。相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环节,从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到存放、甚至出租和报废等管理的规范性还有待加强,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足,严重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这使单位在固定资产上投入的资金并没有达到更高的效率,是财务管理需要重视的内容。如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规范,有的甚至不对固定资产入账管理,使之形成帐外资产,由于固定资产涉及大额资金,在这方面的管理混乱使总账和明细账对不上,而有的单位长期不对固定资产进行盘查和清理,更加剧了单位的实际资产和账面资产不相符的现象,进一步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

三、加强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完善交通事业单位的账务管理制度

基于有些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低效的原因,需完善财务管理的制度安排,使其能够促进交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发展水平。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首先需要提高领导者意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加强单位的财务纪律意识,并制定严格规范的财经规定,使单位拥有更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一方面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细节;另一方面促进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只有在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基础之下,才能有效发挥财务部门的影响力,提高财务部门对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力度,使其他部门协助配合完成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2.加强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约束力度

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可从预算的编制和对预算的执行两个方面去完善。首先,编制预算应是单位的财务管理的依据,应建立在单位的发展战略基础上,覆盖尽可能全面的可能开支,使单位的预算编制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和编制手段上,避免预算编制的随意减低了预算编制的严谨性。此外,单位需在各项实践中,重视对预算的执行力度,使得每一笔开支都有据可依,通过有效严格的执行预算安排,才能防止单位预算流于形式,并控制单位的各项成本开支。在此基础上,做好预算的绩效考评工作,规范内部管理机制,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管理。

3.完善和提高交通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安排

交通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固定资产在使用、维护、存放、报废等各环节的管理的规范性和管理力度,由此提高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首先,必须将单位的各项固定资产全部进行入账管理,严格避免形成帐外资产。其次,应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盘查和清理,单位的实际资产应和账面资产相符。规范事业单位的大宗物品采购,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制度和政府采购监督体系。还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仓储管理制度,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监督管理。通过完善交通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单位在固定资产上投入的资金才能达到更高的效率,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加强交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完善交通事业单位的账务管理制度,加强交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力度,完善交通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安排。另外,还要注重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货币资产管理等,这些,都对于提高交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8篇:采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材料采购;质量管理;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040-01

一、建筑材料管理目标

据统计,材料费用往往会占建筑工程成本的60 - 70%。所以材料的成本管理相关于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半壁江山。材料的质量直接关呼项目工程质量,材料的质量管理是项目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组织建筑材料的计划、供应与使用,保证建筑材料从生产企业按品种、数量、质量、期限进入建筑工地,是项目工程进度保证的前题,所以材料的计划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工程能否在业主要求时间内完成。减少流转环节,防止积压浪费,对缩短建设工期,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有重要意义。

简单的说,建筑材料管理的目标,就是使得我们拥有一套管理制度,使得材料在计划采购管控、质量管控、现场及成本控制上按标准流程进行,以最在限度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总之搞好材料管理对于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材料管理关键环节

建筑材料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应当包括材料采购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二大关键环节。

(一)材料采购管理

材料采购管理是指建筑企业根据项目工程,预测材料需求,编制材料计划,选择并完成购买工程材料的过程。材料费用是建筑工程总造价的主要构成部分。控制材料价格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一个最主要方而。在采购环节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定采购计划。项目部依据项目合同、设计文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和有关采购管理制度编制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包括采购工作范围、内容及管理要求;采购信息,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数量、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检验方式和标准;供应方资质审查要求;采购控制目标及措施。2.市场调研、合理选择。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单位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诚信观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以及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的地位;四是从建筑业界同行中了解,获得更准确、更细致、更全而的信息;五是组织对采购报价进行有关技术和商务的综合评审,并制定选择、评审和重新评审的准则。所采集的价格,必须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对主要材料价格,一般应组织材料管理、施工管理、纪检监察等以及施工单位等人员进行认真的调查。3市场招标进行材料价格的控制。企业应通过市场招标货比二家,选择较低的材料采购价格。同时,对材料采购时的运费进行控制。要合理地组织运输,材料采购进行价格比较时要把运输费用考虑在内。

(二)建筑材料质量管理

工程建设中的材料品种繁――规格各异。在市场经济较为繁荣但又不完全规范的今天,一方而,材料的生产商、经销商可谓比比皆是;另一方――厂家的实力、技术含量、生产经营理念又严重参差不齐。应尽可能掌握相关的建筑材料知――获取、积累相关的经验,多渠道、多方式走访市场、了解市场,特别要对工程建设中必须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进行详细的多方位的调研。

另外,建立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约束的工作程序,并按工作程序操作、检查和考核,在材料计划、采购、检验、保管等环节,把质量体系标准落实到岗位和责任人,做到工作有记录、考核有依据。按照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健全材料的质量管理制度。通过白审、内审、监督审核等过

对材料质量计划、检验证资料、供方选择、物资招标等进行检查落实。按材料采购标准化、程序化管理的要求,重点落实材料验收制度和可追溯性制度。加强质量信息资料管理及施工现场的各项基础工作,确保工程材料采购质量。做好材料质保资料的收集工作,应督促施工方对这些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随同其它资料存档,以备日后随时查阅。

(三)建筑材料成本管理

明确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在工程项目中,成本控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制度控制、限量控制、主材控制、材料索赔控制。

1.制度控制。树立“先算后用,节约有奖,浪费扣罚”的风尚,建立限额领料制度、余料回收奖励制度、合理化建设节约提成的激励制度;强化现场工程材料预算、计划和进场验收制度,对商品砼、钢材、水泥、砂石料、干粉砂浆和砼砌块等大宗材料应有专门采购收料制度,确保质量合格和数量准确;建立常用小器具和废旧料管理制度,扶梯、栏杆、灯架、配电箱等各种常用材料应设专人保管,废钢材、废电线等可回收材料应建立收集和处理制度。

2.材料限量控制。采用精益的管理原则,合理堆放现场材料,减少二次搬运;对材料的领取做好管理工作,杜绝材料的浪费。坚持按定额确定的材料消费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施工人员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改进施工技术,推广使用降低材料用量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

3.主材控制。加强项目中主要材料的控制。比如一般情况下,项目商品砼、钢材和模板所占材料总成本很高,如何做好计划管理,避免数量失控,可有效节约成本。

三、总结

从实际工作中看,材料管理一直都是施工企业领导重点管控项目,当然除了做好建材的采购管理、质量控制和成本按理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其他环节,如建材的现场管理,建材信息系统管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下,如何做好材料管理,节约材料成本,把控材料质量,对于建筑项目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第9篇:采购运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精益管理;采购成本;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086-02

一、精益管理及采购成本概述

(一)精益管理的概述

精益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是一种整合多种管理方法于一体的先进管理模式。它的本质是用最小的资源投入创造最大的价值,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核心是消除所有消耗了资源却未创造价值的浪费。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中,主要体现在企业服务水平和效率的不断提高及成本的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日趋卓越方面。简言之,就是“多”“快”“好”“省”地开展生产经营管理。

(二)采购成本的定义

采购成本指的是在购买原材料的阶段产生的与之有关的物流费用,主要包含三个部分:(1)原材料的成本,主要是原材料费用、运输费等;(2)采购过程成本,主要指采购部门人工和差旅费等;(3)因采购不善而造成的管理成本,包含质量成本、效率成本、资金占用成本、风险成本等。

(三)运用精益思维进行企业采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采购成本管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缩减采购成本能有效地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但必须明确的一点,减少采购成本并非就是追求最低的采购价格。生产物资是否能以最合适的价格获得,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采购成本太高,必定导致生产成本升高,进而影响产品的销售和利润;而采购成本太低,则很有可能又会伴随很多的风险,如质量风险、技术风险、及时供货风险等,这势必又会降低了产品的品质,削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应当追求的是“采购最优成本”。在这个过程中,探究如何通过减少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时间、空间、人力、资金、物资等方面的浪费行为,严控成本费用,来持续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效益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采购管理中导入精益理念,做好采购成本的精益管理,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意义重大。

二、采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管理方式不科学

部分企业的采购管理方式过于简单和程序化,常常为了简化审批程序,而采取分散采购的方式来进行物资购买,甚至刻意将采购项目化整为零来规避招标,从而导致采购价格和物流费用居高不下,售后服务难以保障。

(二)信息渠道不通畅及供应商管理缺失

部分企业对原材料市场缺乏关注和研究,未能适时把握市场动态,及时了解供应商信息,导致掌握的供应商信息较为单一,失去了很多直接的采购机会,加大了采购成本。加之未能实现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不注重与合格供应商“双赢”合作关系的搭建,继而难以获得货源上的保证和成本上的优势。

(三)片面注重采购价格控制

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部分企业将关注重点仅放在与供应商的价格谈判上,忽略了售后服务承诺、与供应商战略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对采购流程的优化等,而对所采购原材料的质量及交货期限等因素通常也只是事后才来加以控制。这种仅以价格作为标准选择供应商的做法,显然无法给企业带来最大收益。

(四)采购管理制度不健全

采购管理是一门囊括了管理、贸易、法律、材料、工程技术、计划控制、贮运、物流管理等多项专业的复杂性的综合管理科学。采购活动本应由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来承担,但在一些企业中,由于缺乏相应的采购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的约束,采购往往被视为油水最足、漏洞最大的环节,采购大权因此也被管理层牢牢把握在手中,凭个人主观意识干预采购工作,抑或将采购环节交给一些从未接受过采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亲信来进行管理,致使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成本居高不下。在一些情况下,还会导致采购腐败行为的发生,加大了采购成本和廉政风险。

三、运用精益思维管理采购成本的有效方法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精益管理的重要现实意义,用精益管理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采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时间空间节约、资源消耗节约、成本费用节约,实现由低增值高消耗向高增值低消耗的转变。

(一)集中采购,体现规模优势最大化

在物价的一片“涨”声中,最先容易想到的是利用集中采购带来的规模效应,来降低采购成本。集中采购,在单项物资上数量巨大,供应商一旦中标,无论是对其自身知名度的扩大,还是对产品本身品牌价值的提升,作用都十分明显,因此,往往能吸引到更多具有强竞争力的供应商,有时甚至可以得到一线生产商的特价或特品。以大型家电企业海尔为例,电缆是其多数产品都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元件,采购部门和产品设计部门通过对其家电产品所用的电缆重新进行设计规划,尽可能地使其标准化和通用化。通过这些改进,使其所需电缆由原来的几百种减少到十几种。随着原材料品类的减少,单类原材料的数量上升,便自然而然地实现了集中采购。据测算,光凭这一改进,就使得海尔集团在电缆项目的采购上节省了近20%的成本。

(二)以委托招标代替自主招标,减少采购腐败的发生

采购活动中的腐败问题,很多时候是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掺杂其中,以及信息的闭塞所导致。采用委托招标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解决了信息不通畅的问题,减少采购腐败的发生。通过公开招标,选择具有国家或有关部门资质认定的招标机构,委托其对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不但可以利用招标机构广阔的招标信息平台解决采购信息无法广为人知,让更多供应商参与竞标的问题,还可以利用招标机构的专家库优势做出更好的选择。同时,由专家库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评标来确定中标人,还有效杜绝了“领导打招呼”等有失公平的腐败行为发生。

(三)加强供应商管理,获得最优采购资源

首先,企业应加强市场调研,创设供应商管理数据库,分类管理供应商信息档案,通过对以往采购数据信息的整合分析,可为最优货品来源选取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其次,应建立可量化的供应商行为绩效指标,通过对供应商进行绩效管理,运用绩效考评的结果来权衡是否继续与之开展采供合作:增大或削减采购份额、延长或缩短合作期限等;再次,对不同的供货商采取差异化激励和奖惩,以此促进其不断优化货物供给行为,保证优质高效的供货;最后,在确定合适供应商后,企业应注重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共同发展。如此,企业便能够实时掌握最新的市场供货信息,便于企业适时调整应对策略,提高经济效益。

(四)运用电子采购,提高采购效率

物资采购的电子化是企业运营信息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得企业通过网络,寻求到合适的供货商和货品,实时了解市场行情和库存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在线采购所需的原材料,并对采购订单和原材料进行实时在途管理、台账管理以及库存管理,实现采购过程数据的自动整合分析。采用电子采购的方式进行采购,不但高效便捷、交易成本低,而且信息公开程度高。在完成采购活动的同时,很好地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节点进行了规范管理,有效地整合了企业的资源,帮助供求双方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树立全方位成本管理理念,提高采购质量

企业要控减采购成本,不可单纯地只关注采购价格的降低,而是要树立一个全方位的成本管理理念。在选择供应商时,应把所购物资的综合性价比作为采购决策的依据,也就是说,既要考虑货物的采购价格,又要注重货物的质量、性能和供应商的承诺,如售后服务、保质期、交货期、送货与安装等。除此之外,产品设计方案的创新在成本控制上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应在保证产品质量、性能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最优的产品设计方案,通过改变材料的使用状况来减少原材料消耗,或尝试用新材料替代原材料来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六)建立和完善企业采购管理制度,规范采购行为

制定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但能使企业的采购活动规范化、高效化,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明晰各相关责任人的工作权力范围,理顺采购的程序、有关部门的责任及关系。企业应在采购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实施有效的全过程监管,制定包括采购计划/申请/预算管理制度、招标管理制度、物资验收管理制度、供应商管理制度、招标机构管理制度、评委管理制度、财务结算管理制度等在内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采购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全方位抓好采购管理,规范采购行为,保障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总而言之,采购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想要追求采购过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就要学会以最低的投入去获取最高的收益,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是要树立全方位成本管理理念,将“多、快、好、省”的精益管理方法运用到采购管理活动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采购技术,努力推动采购的科学化、高效化,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尹强.采购就是这么简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2] 吴洪刚.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的途径浅析[J].中国市场,2007,(Z2).

[3] 吴戈.降低采购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利益的前提[J].中国流通经济,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