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专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中专教学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专教学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专教学管理制度

第1篇:中专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实际上,高职教育乃是国内教育体系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加大发展高职教育的力度,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素质较高的技术类型的人才。近些年来,国内高职学校发展得十分迅猛,其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学校的学生数量也已经突破了万人大关。但是同时,高职学校也暴露出了管理经验以及办学经验严重匮乏的短板。教学工作乃是高职院校工作的核心。相应的,教学管理也是其内部整体管理的重心。教学管理可以对教学秩序起到稳定作用,同时还可以为人才培养的质量起到保障作用。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工作开展到位,可以促进其整体发展。

一、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现存问题

(一)教学管理观念落后并且管理不够规范

多年以来,高职学校内部的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了对教学各项事务采取“管”的态度,而缺少“理”的相关措施,这就使得管理人员在管理期间缺乏主动意识,进而形成了一种“家长形式”的高职学校管理之风。而且,这种管理形式常常忽略教师的主体性以及学生的需求性,进而造成教师对于领导命令只是机械地服从,奔波于各项事情之间,教学管理丧失了创新性以及主动性。同时,因为教学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与别的部门易发生冲突,也导致部门职权模糊的现象。此外,高职学校管理缺乏规范性,每个部门都各行其道,这给管理人员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内容,而且也为学生以及教学带来诸多的不便。

(二)现有教学管理相关制度缺少人性化

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为学校日常管理起到指导、保障以及规范作用。现阶段,多数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制度过于僵化,与当前高职教育宗旨存在严重偏差。国内现有的大部分高职学校都是由中专学校发展而来的,多数还沿用着中专时期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是,中专教育与高职教育存在很大差异,例如,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有许多学术性事务,而中专院校内部教学管理通常都是由规范化以及事务性内容构成。如果使用相同的教学管理制度,必然会导致高职学校管理有缺失的部分。此外,当前高职学校普遍缺少人性化的管理,这也对高职教育改革起到了阻碍作用。例如,高职学校根据教师教学具体工作量来发放津贴,但是教师教学工作多数都是无法使用量化标准进行衡量的。所以,用课时量来对教师工作进行衡量并不科学。

(三)教学管理方面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高职学校教学管理中需要管理人?T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知识,并且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有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和实践的改革创新能力。如今,大部分高职学校内部管理人员都不是教育专业毕业的,基本上都没接受过专业性较强的训练,有的管理人员甚至还来自于部队以及企业,他们对教学管理了解甚少,对职业教育具有的特色缺乏起码的认识,并且对于管理概念也十分模糊。在管理期间,常缺乏理性思考,这就更使得管理人员与教学管理出现脱节现象。现阶段,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团队专业素质普遍过低,这已严重阻碍高职教育自身价值的发挥。

二、加强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相关对策

(一)对教学管理现有观念进行更新

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创新是其进步的最大动力。同时,创新也是使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整体质量得以提升的关键途径。高职学校内部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一定要树立起创新的强烈意识,认清创新对于高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让管理人员养成一种创新习惯,培养其创新能力。高职学校只有对其内部教学管理进行创新,才能对高职教育进行创新,进而推动高职学校整体发展。高职学校要想其具有高质量的内部教学管理,将管理人员具有的综合素质充分展现出来,创新是一种有效手段。高职学校要对现有激励机制进行创新以及完善,激发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进而推动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相关理念的更新。

(二)构建教学管理全新制度

高职学校教学管理要想更加规范,实现高职教育预定目标,提升教学质量以及管理水平,就必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高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一定要充分反映高职教育具有的特色以及教学规律。高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教学管理机构开展工作的重点。教务处负责学校层面的管理,对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质量进行管理以及监控。第二,要对教务管理现有机制进行完善以及创新。第三,健全以及变革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建立一个与时俱进并且有助于教学管理质量以及效率提升的新制度。第四,及时对教学管理思想观念进行革新以及创新。必须将教师以及学生作为管理主体,使管理工作悉数围绕师生展开,为师生服务。

(三)增强现有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高职学校内部教学管理相关人员,既要了解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懂得新时期管理知识,可以使用现代化手段,还要有从事教学管理的经验。同时,还要拥有教学工作的实际体验,对高等教育基本过程、每个工作环节、高职教育具有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高职学校要以这些为基础,对管理人员进行培养。第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基于学校现有条件,聘请相关专家来校对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中期以及短期的培训。或者与兄弟院校交流经验,组织相关人员到进修学校进修,以此来增强现有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第二,鼓励高职学校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研究,做好研究成果相关评奖工作。第三,引进具有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人才,实现对高职学校教学管理团队的升级。

第2篇:中专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多数都2000年以后中专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院校发展也不均衡,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不高,学习无兴趣这是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特征,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高职学生发展,探索新的教学管理者制度,提升管理者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职毕业生,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高级技术工人。现有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制度有的是延续中专教育管理制度,有的照搬本科教育管理制度,实践证明,这些管理制度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在原有的制度下进行完善,探索出适合高职教育的学生管理制度,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

1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依据的核心理念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依据教育部及教育厅、学院的相关文件进行指导,有创新地去工作,以教育学生,服务学生为根本,用以创建和谐校园。我们学院教育学生核心理念就是,培养态度好,知识新、实用型人才。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有好的态度是一切成功的基本要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2高职院校制度服务对象的思想与行为的特点

2.1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水平低,学习动力明显不足高职学生多数参加高考,但高考的分数比较低,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参加高考,通过单招的形式考入高职、还有中职高职一贯通形式。无论那种形式升入高职学生,学习动力都明显不足,学习没有兴趣,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是高职教育的重点。

2.2高职学生自我认知水平低,人生规划意识薄弱高职学生一般都有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才上高职,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人才,这也是企业现在需要的实用型人才。高职教育要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自己作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2.3高职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意识淡薄高职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没有组织纪律这是高职学生基本特点。对文化知识没有兴趣,上课睡觉,说话,玩手机等。但高职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接收能力比较强,对实验课、实训课感兴趣,尤其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这是高职教育培育学生目标,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4高职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自立能力严重不足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中国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重,独立能力越来越不足。自我为中心是西方国家大学生特点,但其独立能力强。现在高职学生都是9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4个老人及父母的羽翼下长大,上大学前基本没有离开家,在家里基本都是以自己为中心,一切事情都有其他人完成,养成自我为中心,缺少独立能力。

3高职院校制度执行者队伍的现状

3.1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者人员结构复杂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岗位上,虽然也不乏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人员,但绝大多数还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还有一部分就是无法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有的学校可能由于人员紧张还由部分专职教师兼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之,高职院校制度执行队伍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

3.2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者缺乏主动性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者一般都按领导指示进行工作,缺乏主动性。在教育过程中还要从学生那里收集信息再反馈给管理者。大多数的时间都沉溺于事务性工作之中,因而学生教育工作者没有时间对学生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主动性的思考。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抓住学生思想进行工作,创新地去指导学生工作。

4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的建议

4.1将“育人为本”的理念直接体现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制度之中学生工作管理的核心就是“育人为本”。我们要把育人为本写到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中,在新时期大学生中,思想积极活跃,高职学生有的有点偏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人生观,世界观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社会需要,学生特点整合教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相关行业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4.2完善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职能高职学校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创造知识财富并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学校不仅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和管理。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活动的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享受充分的自由。同时,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制度所赋予的权利,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教育。

总之,高职教育中学生管理是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有完整的职业规划,提升自我能力,为其它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建立一个和谐校园,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一个院校建设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斌.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实施中的主体参与问题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1,(11).

[2]顾艳梅.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11).

第3篇:中专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药学专业作为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在长期的中专教育期间积累了一定的办学基础,但是学校升格以后,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为适应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高标准地开展课程建设,对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因此,我校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及系部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在教学计划调整的基础上,教研室全体任课教师以创建药理学精品课程为目标,结合药理学学科的发展,从多方面对药理学课程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现将近几年来药理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总结如下。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突出《药理学》作为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规划,结合我校课程建设状况,以进一步提高药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培养“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专业思想牢”人才为目标,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借鉴省内外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大胆创新,突出特色,使药理学课程建设进一步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医药产业发展的要求。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和要素

1.修订教学大纲,设计教学方案。教学大纲作为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指导文件,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近年来,随着药学事业发展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用人单住对从业药师业务素质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药理教研室在2007年根据专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了教学大纲,实施一个周期后,在2010年通过在医药行业开展了广泛调研,了解各工作岗位对本门课程的要求后,又进行了再修订,将实验课的比例明显增加,优化教学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加强教材本文由收集整理建设,体现办学特色。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集中表现形式。尽管目前高职层次教材很多,但大多都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或是中专教材的延伸,难于突出高职层次的办学要求。为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教研室抓住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万种教材建设项目的机会,积极参与各类规划教材的编写。几年来,作为主编、副主编、编者单位,积极参与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的编写,目前共编写或参编《药理学》教材3部,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并选用杨宝峰主编《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张豫清主编《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优秀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籍。在实验教材方面,教研室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角度出发编写了《药学实验教材》,融入了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加强了教学改革进程。

3.优化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层次教学需求。学科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教学内容必将与时俱进。药理教研室始终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突出重点,删繁就简,优化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上,教研室有计划选派教师到医院顶岗挂职锻炼,把握临床用药最新进展,并把教改研究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收集临床典型病例引入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方面,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间关系,将临床少用或不用的“老药”删略不讲,如巴比妥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呋喃类等仅让学生自学,而临床多用且教材中介绍较少的药物予以重点讲授,如喹诺酮类、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磷霉素等,以满足药学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4.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教学工作规范化。为规范教学管理,实现预期的目标,在新编写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教研室制定了关于课程建设和质量提高的系列管理制度。严格实施开学、期中和期末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实现教学督导的常态化,采取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有力地保障了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促使课程建设系统化和规范化。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按照学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方式,以打造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加大投入加强队伍建设。近年来,引进硕士研究生1名,在职攻读硕士1名,脱产攻读研究生1名,选送1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到复旦大学药学院学习,选派8人次教师到全国参加短期培训学习。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药理教研室在编教师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1人,全部皆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硕士学历教师3人。教研室教师经常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广泛倾听学生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严格执行“以老带新”制度,制订翔实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和培养记录,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6.加强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①理论教学的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2]。围绕打牢基础,强化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目标,在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的基础上,广泛开展调研,重新调整各章节教学时数,根据需要适当取舍和整合教学内容,使课程设置更精练、合理,重点突出,避免重复、遗漏,又实现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衔接。在教学手段上,选择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以传统教学手段为辅,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全套教学课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②实验课教学的改革。职业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点[3]。按照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增加实验课时的比例的同时,将实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使其包含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改变了原来的单纯动物验证性试验。另外,根据药学专业学生近几年的就业去向,在社会药房和医药公司从事药品销售的占较大比例,在药理学实训项目中增加了用药推荐实训模块。实验教学采用“三阶段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为“三基”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阶段为“综合性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和思维能力;第三阶段通过患者和药师的角色扮演,开展用药推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建立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可引导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药理学学课程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从三方面来综合测评学生成绩,包括理论成绩占60%,实验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10%。理论成绩主要以考试的形式测试基本理论和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实验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实验报告的书写水平,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出勤等。通过综合性考核制度有利于实现素质化人才培养,避免了用纯理论考试来检测学生能力的弊端。在考试中严格实行教考分离,聘请省内外兄弟院校的药理学教师进行命题,按照等效原则建立试题库,每次考试从中抽取试题进行测试;每份试卷的试题要求难易度适中,并覆盖教学大纲的各章节内容。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摸索,现行的考试制度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成绩。

三、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第4篇:中专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流程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33-02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作为一所以培养高技能听障生为主要任务的院校,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组建而成的一所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学管理方法的特殊性,即要参照普通高职院校的管理经验,又要针对本校教育对象的身心特点及学校发展的现状。目前,在发展过程中,教务管理工作主要表现为还没有完全摆脱掉以前中专学校管理的影子,随着办学规模的增大,学生人数的增加,仍按照中专学校的管理方式来管理高校教务工作已经跟不上学校发展的步伐,影响了管理效率。作为一名教学部的教学秘书,在平时工作中通过对教务管理流程分析,探索教务流程系统各节点之间的关联与顺序,合并相关及相近工作,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施流程化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一、优化学院教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学院教学管理重要地位的必然要求。教学管理工作可分为教学发展决策工作和日常教务管理工作。教学发展决策工作包括确定专业方向、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调度师资力量等,主要由主管教学工作的部门领导主持,教学秘书等有关人员协助。日常教务管理工作是围绕落实教学决策方案所开展的日常程序化工作,目的在于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管理体系是学校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实施基本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教学管理部门人员的分工协作是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影响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在整个学校的综合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学院教务管理特殊性的内在要求。特殊教育学校是在一定特殊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指导下,根据聋哑人自身特点和学校自身功能地位,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并围绕培养目标为受教育者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学校所探索的培养方式。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在教务管理方面也存在着自己的个性特点:(1)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能适应社会,适应生产、流通等职业岗位需要,具有一定学历,基础理论适用、够用,技能技巧熟练,职业道德好,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2)专业建设:既要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适应聋哑学生的生理特点;既要符合社会和市场的要求,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和优势,针对聋哑学生个体特点开设专业。(3)课程体系:在学校教育中培养聋哑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提高聋哑学生沟通能力是最根本的要求。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务管理目标是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生存实践力和社会适应力,提升专业技能。

二、学院教务管理流程分析

1.确定教务管理的核心流程。教务管理的核心流程是为了学生的知识获取的学习过程服务的流程。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首先完成注册环节,获得学院学籍,然后进入专业教学过程环节,学期结束进入考试环节,考试结束后进入成绩管理,最后对成绩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学院学籍管理条例,对学生进行学籍处理。

2.明确教务管理基本业务流程。目前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文件制定、教学日常管理、教学保障服务、教学质量监控以及教学效果测评等。按照教学组织的先后顺序,传统教学环节大致可划分为如下流程:学生报到注册—开课计划生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活动安排—考试考核安排—网上成绩—学籍异动处理—毕业审核。教学流程化管理按一个完整学期进行规划,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即下一学期教学计划落实与规划、本学期成绩管理及学籍管理。

3.规划教务管理流程运行结构。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的教学管理机构是教务处、各教学部、各教研室,直接体现到教师的作用发挥上,但同时各教学部又各自以计划、操作、控制等形式体现出教学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学常规管理、教务管理和质量管理。这些管理内容,同时又有计划、措施、教学、实践、教材等方面的管理。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型人才。

三、优化教务管理流程的探索

通过梳理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教务管理工作流程,并根据教学教务流程管理优化设计的原则,利用流程优化的方法,清除、精简、简化、整合,减少流程的周期时间,将流程自动化。同时,遵循学院教学方针,以师生的需求为导向,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施流程化管理,从而得出适合学院发展的教务流程管理优化设计的策略。

1.转变传统的教务管理组织结构。随着对传统教学管理流程的重组,学院改变了原先中专时期校级统一管理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院自身建设的院、部两级教务管理运行模式,实行教学与教务互动的新模式。学院将原来属于学院教务管理职能部门的一部分管理权、决策权下移,增强教学部的职能,强化其在教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部处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第一线,对自身各方面情况比较了解,把原本中专学校职能部门教务科的权力逐步移置到教学部,形成分工协作、协调一致的教务管理运行机制。

2.建立教学教务管理优化的目标。教学教务管理流程优化的目标就是分析现有的教务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制定本校教务管理流程优化的目标,对组织结构进行有效重组,以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高效率、高满意度、高质量。

3.探索优化的教务管理体系。管理流程是管理工作之间的传递或转移的动态过程,所有的组织和管理都是面向流程的各部门对自己的业务全面负责,使学校上层与基层可以更及时地实现信息沟通,进一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教学管理实效性。学院在2011年将全院划分成基础教学部和专业教学部两大教学部门,明确学院教务处管理职责,比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审定、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等实行项目管理办法。教学部工作的重心围绕着学院的管理目标,施行过程管理,比如,对于课堂授课质量,明确规定通过备课、试讲、听课查课、信息反馈、总结讲评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1)优化常规性教务工作程序。①教学文件、规章制度。教务处负责学校教学文件及规章制度的制定、解释,各教学部执行学校各类教学文件及规章制度,各教学部根据实际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②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务处编制制订(或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各专业制订或修订教学计划,教学部论证、定稿,报至教务处汇总。③教学大纲。教务处制定编写教学大纲原则意见,教学系部组织教研室及有关教师编写课程教学大纲,教学部审定,报教务处审核,讨论通过后汇编、备案。④专业建设。教务处组织制定学校专业建设规划,专业教学部做好本部门专业建设分规划,基础教学部做好各专业基础课程规划,教务处组织制订各专业建设的评估指标和验收办法,教务处组织对各专业的检查评估工作。⑤教学任务书下达。教务处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向各教学部下达教学任务,教学部根据课程归属安排、落实教学任务,并将任课教师配备情况报教务处审核汇总。⑥学籍管理。教务处负责新生编班、分班,根据报到名单对新生进行注册;对新生报到情况进行汇总并编制学号;对学生的休学、复学、退学、毕业、结业等进行审核、批准并上报等;审核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名单汇总,负责毕业、结业证书打印并向各班统一发放。⑦考务管理。教务处根据教学部填报的期末考试课程,确定考试时间和考场,安排监考教师。课程归属教学部,组织教师阅卷,统计期末成绩,将试卷整理归档。考试课程试卷统一装订成册,试卷内放有课程分析和试卷分析记录,教学部审核后,教务处存档。教务处确定补考时间,教学部安排好补考试卷、考场和监考教师的准备工作,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补考,课程归属教学部,组织教师阅卷、成绩登录管理系统,教学部汇总补考卷,上交归档。(2)优化教务管理队伍。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教务管理的要求,教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需要开展专项培训,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使其了解特殊职业教育的过程和规律,熟悉特殊职业教务工作规程,同时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管理能力的培训,以适应教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需要,为教务管理的全面信息化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综上所述,实现学院教务工作流程优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从特殊教育的特点出发,以教务管理流程规范化、信息化、效率化为切入点,以教师为本,合并相关及相近工作,激活教师教学的自觉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最终实施流程化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侯蓉,金宏伟.对高职高专教务工作流程化管理的思考[J].教育园地,2008,(3).

[2]舒畅.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流程再造探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4).

[3]童欣,等.影响聋人大学生能力培养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1,(1).

第5篇:中专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教学督导 必要性 注意问题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高职教育面临新的形势。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实验实训配备不足,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加强教学督导,能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督导的必要性

1.1加强教学督导,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

教学督导的重要工作职能是通过监督、检查、指导、反馈的作用,引导教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科学的督导评估,指导教师探索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寻求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督促学校深化教学改革,规范办学管理,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实施。

1.2加强教学督导,是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有机内容。在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决策系统、执行机构和监督部门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缺一不可的体系。行政指挥和督导检查是教学管理的“两个轮子”或“两翼”。从世界范围来看,建立和完善督导制度,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和共同举措。因此,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加快构建决策、执行和监督反馈相配套的较为完备的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2.如何加强教学督导

2.1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督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培养全面素质高、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实用人才,是现代高职教育的目标。实施这一目标需要强有力的推进机制,教学督导将发挥它的监督职能,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责和长期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教学督导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发展要求和趋势,以一种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从整体上把握工作重点,明确努力方向,抓住制约和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矛盾,运用督导评估的手段促进突出问题的解决,使教学督导在推动关键性问题解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坚持正确的导向,强化过程管理,完善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工作体系,形成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合力;不断深化改革,推进督导体制、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努力提高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性。

2.2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督导。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会不断出现,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教师继续教育、师生健康与安全等。教学督导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集中力量就一个或几个重大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好专项督查。督查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会碰到各种矛盾,甚至人为障碍。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排除干扰、化解矛盾、实事求是、按章办事,促进事业的发展和问题的解决。要加强督导专题调研。对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局的问题,如学校改制、学校招生、课改实验、建设等,要有机结合各项督导检查和评估工作,深入了解情况,及时反映问题,提出可行的工作建议方案。要充分发挥督导调研报告的作用,将之作为科学决策、正确行政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2.3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加强督导。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中一股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上是否具有特色。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其与普通中专的区别,突出表现为它的“高等性”;与普通专科的区别,突出表现为它的“职业性”、“技术性”;与一般高等教育的区别,突出表现为它的“应用性”、“复合性”。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面对当代中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肩负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历史重任。教学督导将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形成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2.4围绕课堂教学加强督导。

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教风、学风、教学水平、管理水平都集中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因此教学督导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环节,开展全面的教学督导。课堂教学的督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备课与教案的督导。备课、教案的设计与编写是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一节课的教学成功与否,与教师课前准备的内容、质量有很大的关系。二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督导。通过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营造和谐的听课氛围,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形成积极的评课氛围。三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督导。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学生具体的实习过程等。实验(实训)课对于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良好的劳动态度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主要环节。四是通过教师互评、学生测评进行教学督导。

3.教学督导工作中须注意的问题

3.1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为加强督导制度建设,促使教育教学督导走上规范化的轨道,学校必须对教育教学督导的对象、范围、内容、方法、步骤和程序等做出具体的规定,必须确立教学督导的地位、职能。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教学督导工作的内容,努力探索新的督导形式,建立富有活力的督导评估机制,提高督导工作实效。

3.2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督导工作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督导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学校要切实做好兼职督学的选聘工作,逐步形成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行业专家与企业领导相结合的督导队伍。加强督导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之尽快适应督导工作的需要。要引导和督促督导工作者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敢于查实情、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断增强督导机构的威信。

3.3要重视反馈工作。

对教学督导工作,领导重视,教师也很重视,甚至更加重视。因为督导的检查、评价,对教师个人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在信息反馈中,不仅要把教学检查情况及时与有关部门通气,而且要向任课教师本人做反馈。在肯定教师的优点和长处的同时,诚恳、实事求是地指出其缺点或不足,做到有事实、有分析,让人心服口服。

3.4加强督导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这是维护学校督导工作权威性的根本保证。所以,学校在聘请督导员时,不仅要重视职称和资历,更要重视人品,选用那些作风正派、敢于说公道话、不怕得罪人的专家、学者,以便更客观、更公正地做好教学督导工作。同时还要注意处理督导人员和教师间的关系。由于教学督导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所以督导人员必须具有渊博的学科专业知识、科学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经验、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3.5注意“督”和“导”的有机结合。

所谓“督导”,意味着既要有“督”,又要有“导”,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督”就谈不上“导”,而没有“导”,“督”就失去意义。要把握“导”字当头,“督”在其中。“导”字当头是指督导工作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教学检查和教学过程的监督,更应该围绕学校教学这个中心工作,为完善教学管理、制定教学规划、促进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服务。“督”在其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学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督促。督导工作既要监督又要指导,二者相辅相成,督而不导不受欢迎,导而不督收益甚少。

参考文献:

[1]王启芳.高校推行教学督导制度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04).

第6篇:中专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职-电大直通车;2+2.5学分制;学生管理

“中职-电大直通车”培养模式是指:通过把中职、大专阶段的教学和课程等资源相互融合,并进行有效衔接,统一采用学分制进行教学管理的一种新型学制衔接模式。“2+2.5” 学分制是指:学生在中职阶段在经过2年全日制的学习,期间通过四门直通车课程(电大专科课程)考核,且修满150学分,即可获得中职毕业证书同时注册电大专科学籍,进入大专阶段学习,大专阶段最短毕业年限为2.5年。在了解了什么是“中职-电大直通车”和“2+2.5”学分制后,我们来探讨如何对该模式下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一、班级组成的管理

在“直通车”模式下,存在两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单纯的中职生,以就业为主导方向;一种是两手准备的中职生,以升学为主导方向,希望直升开放大专,在最后确定直升不到大专后再着手就业。

应以什么形式进行分班呢?在前两年的教学管理上没有明显差异。如现有班级一样,但是到了第三学年,就有了明显变化,部分同学去实习,部分同学直接去读开放大专,这造成组织顶岗实习时专业组成的复杂,对班主任的衔接管理、学生档案的管理等带来困难。所以,本人认为仍按照现有的以专业为标准的分班形式是最为合理的。报名“直通车”的学生可以视其为只是“报考了专业等级证”而已,不必过分区分。

二、教学课堂的管理

课堂管理基本上可以按照原有模式进行,但是学分制模式下存在选修课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选择相应的课程,这就存在不同班级的学生选择同一个课程,这对教务管理是个挑战,同时对班级管理也是个难题。因为选修课堂,没有固定的班主任和相应的班干部体系,同学之间可能相互不认识。原有任课老师上课只需要同该班的一个班主任打交道,但是在选修课堂上的老师既如普通大学选修课堂任课老师一样,需要管理好课堂常规,上好课,又要做好学生课堂平时成绩考核管理,学生一旦出了如违纪等问题需要与班主任联系的时候,那就将可能面对多个班主任,给管理和问题的解决带来了相应的麻烦。这就是为什么大学里选修课堂比专业小班课堂难管理、难上课的原因。因而,在选修课堂管理上,必须以任课教师为主,班主任为辅,任课教师不但要上好课,同时还要付出比一般课堂更多精力去管好课堂。

三、“直通车”科目考试阶段的学生教育管理

以珠海广播电视大学中职部为例,目前,该中职部每年级只有一个高职班需要组织高考,然而在“直通车”模式下,也许将会是每个班的大部分学生需要组织电大“直通车”科目考试。有人说,这是自家内部的事情,在考试组织上不需要如高考那样报考填志愿,不需要组织体检等,较为简单。但是人数较多,涉及班级较多,必须严肃考纪、考风,严厉处理违纪、违规事件。另外,应当加强心理健康的辅导。意愿继续升学的同学,对“直通车”考试期望较高,所以在考前考后必然会出现一些心理波动,这时,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就尤为重要。所以,在“直通车”考试前后,尤其在第四、第五个学期时,应当加强健康的心理引导和教育。

四、顶岗实习阶段的组织与管理

在新的“直通车”模式下,原有的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安排和管理方法必然受到一定的冲击。以深圳开放学校为例,其顶岗实习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1~4学期,每学期安排两周教学实习。①组织各种调查实践活动;②校内开展就业意识和法律保障讲座;③邀请企业专家和优秀毕业生来校举办讲座;④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进行应聘实地体验;⑤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⑥开展多形式、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⑦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活动;⑧鼓励和推荐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兼职工作。

第二阶段:利用第3~4学期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共9周。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学生相关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保证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其专业面向职位群基本一致。在实习期间,有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定期开展团队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第三阶段:利用第5~6学期寒暑假安排学生参加专业见习,共6周。主要是安排学生到企业一线岗位实践,让学生与企业职工零距离接触,学会与企业员工相处、交流合作,初步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

第四阶段:第7~期安排学生参加大专阶段的专业见习和综合实训,共5周。

从以上四个阶段来看,“直通车”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比珠海广播电视大学中职部现行的顶岗实习模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多样。但是,以寒暑假为主的顶岗实习,组织难度更大,管理更麻烦,在这个模式下,应该改善如下几点:

(1)必须形成一种合理的顶岗实习制度和实习生管理制度。既要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又要合理地分配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和班主任跟踪管理的工作量。

(2)就业指导处必须广泛联络实习单位,增加实习渠道,使实习更加灵活多样,专业更加相近,让学生觉得实习是真正有用、有趣,安心、安稳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

(3)班主任队伍应当相对稳定,连续带完一个周期,充分掌握学生实习的情况,包括实习课时量、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等,建立学生实习情况登记表。部分未能拿够学分直通大专的学生在第5学期既要参加文化课学习,同时也要参加顶岗实习,所以老师要更加关注和正确引导其合理分配时间。

(4)“直通车”模式下的顶岗实习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安排在假期,然而,我们现行的毕业班班主任带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同时还带新生班级的工作,而且以新生班级的日常管理为主。这样,带班周期轮回短,老师工作量大,在假期的实习工作应当实行加班制、专职实习班主任制和志愿参加相结合。

五、中专与大专的衔接管理

(1)在第5~6学期,中专班主任直接跟班,学生管理工作仍在原班主任处,负责社保、档案和评价等工作。但是教务考务工作归电大教务处组织安排。第7学期开始全部移交电大学生处管理,中专班主任与大专辅导员进行统一有序的交接。

(2)无需交接,视直通车人数而定,中专班主任直接跟班,或者合理合班后部分班主任直接跟班,电大部分开放课程由我们现有中专教师跟班任教。这对学生管理更有好处。

第7篇:中专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论文关键词:电机学 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 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通过分析“电机学”课程的特点,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为例,探讨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加强和改进“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指出通过合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实训项目、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加强校企合作等改进举措来改善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机是高职电气类专业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程设计、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维修保养等工作中需面对的重要设备。作为介绍电机的结构、原理、性能的“电机学”课程,则是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基本专业素质形成的关键性课程之一。“电机学”课程既能为多门后续课程提供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在电力生产中解决电机相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使学生能适应电力企业的工作需要。

该门课程的另一特点是概念多、抽象、理论性强,与工程实际联系密切,它的实训课需要的实训设备、工具和材料等较多,学生操作练习难度也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在电机方面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教师当前面临的主要教学问题,也是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需考虑的重要问题。笔者从事电机学教学与实践工作多年,结合亲身教学体会和高职学院目前的电机实践教学状况,对如何改进、强化电机学实践教学环节谈点思路和想法。

一、目前电机学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普遍问题

1.实验、实训学时偏少

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某电力技术类专业为例,该专业的“电机学”课程总学时为90学时,而在具体的学期授课进度计划中实验(实训)仅10学时(学生能亲自动手做的实验项目仅有3个)。这样的学时安排本身就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处理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

2.实验内容呈现“偏”、“简”、“少”现象

所谓“偏”指电机实验侧重电机性能测试,这样使学生无法了解该电机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具体情况;所谓“简”指电机实验以单个的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实验内容和过程相对简单,只是简单记记实验数据,观察动作现象,验证书本中介绍的原理,实验本身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不高;所谓“少”是指电机实验项目类型及内容相对较少。电机学知识点众多且相当部分知识点抽象、难于理解,但限于学院现有实验、实训条件,能提供的电机实验、实训项目相对偏少,这就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费力不讨好的局面。

3.电机实验、实训教学的硬件条件不足

首先表现在电机实验室建设较为滞后,据了解,某些高职学院的电机实验室有10多年没有投入改进了,完好的电机实验台套数也不够,电机种类偏少,缺少一些基本的测试仪器。其次与生产现场结合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比较弱。

4.现有电机实验设备没有被充分挖掘、利用

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该学院“电机学”课程实验主要开展了3个项目:单相变压器空载和短路实验、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及反转实验、同步发电机的并网实验。从电机实验室管理人员处了解到,第3个实验也只有少数教师会带学生去做。而这个实验恰恰又是电气类专业涉及的一个关键训练环节。其实,根据笔者几年教学掌握的情况看,利用现有的电机实验设备,完全可以开展三相变压器的连接组别判定、异步电动机绕组极性判别等系列实验、实训项目。当然,如果对现有电机实验室稍加投入进行改造,还可以开发出更多的电机实验、实训项目。

5.实训教学考核不严格

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训教学考核办法,或没能真正落实到位。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的要求严格。又因为学生本身对实训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又没有必要的压力,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把实训课当成一回事,实训效果就可想而知。

二、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仅影响了“电机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最终会影响到电气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真正实现。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观念更新慢

多数高职院校都是从中专升格而来,长期形成的中专教育模式和理念在老教师心中很难彻底改变。而年轻教师也多是学校到学校,习惯于学科型的知识传授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讲授。曾有教师说,理论都讲不完,实训项目就只能少做甚至不做了。

2.管理力度弱

实践教学没能落到实处,与管理不到位关系很大。比如:某专业课程教师多开发实训项目、少开发实训项目在待遇上、教学评价上没有差别。而多开发实训项目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和心血,尤其是通电的电气类实践课还存在安全问题。所以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教师们主动开发实训项目的积极性和热情就没有了。在教师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3.校企合作不够

由于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最终导致电机实验、实训内容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结合度不紧密。

4.师资水平有限

多数高职院校与我院情况类似,年轻教师所占比例大,“双师型”教师缺乏。由于师资水平问题使得包括电机实训在内的所有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受到一定影响。

5.实训硬件条件建设滞后

电机实训课需要的实训设备、工具和材料等较多,资金投入也较大。由于学院的总资金投入有限,加上投资规划和观念上的问题,能投入建设到电机实训室的几率就很小。

三、强化、改进电机学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些想法

1.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做到“精”而“实”

电机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是一个综合问题。首先应针对电力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电力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情况,突出电气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精心选取电机学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不要太拘泥于学科的架构,而是要把“电机”作为今后工作中要用的一个器件来看待,要把如何使用“电机”作为其教学的中心内容,因此其在设计实验、实训项目时,要多从使用的角度来进行安排,而不是把“电机”作为一个理论模型来研究。如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就应以电力系统中的两大重要元件变压器和同步发电机为重点,“以够用为原则,以应用为重点,兼顾实用与发展”来展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突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适当增加“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强化实践教学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合理安排“电机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比例很重要。结合我院情况,建议可将电气类专业的“电机学”课程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到40%左右。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现有实训设备利用率

具体讲就是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构建时间、教学场地上的一体,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真正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做到每个理论环节的讲授都有相应的实践教学过程来理解和掌握其理论教学的内容;每个实践教学过程都有其相应理论知识的支撑。应彻底改变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先把理论系统性地讲授完毕,再在学期的最后一周集中做几个验证性甚至是教师演示的实验。建议将“电机学”课程开发成工学结合的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只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带出优秀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那如何才能打造出一支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呢?

一是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到校内外实训基地锻炼。鉴于目前很多学校的年轻教师大多数人的经历都是从一个校门跨到另一个校门,他们即使拿了个什么证书也只是通过什么考试而已,但实践能力与岗位需求相比还有相很大的差距,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同时,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本身在读书的学校就缺乏相应的工程实践学习,故而在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其弱项,因此要在制度层面上能提供给他们获得工程实践能力的渠道,给他们参与工程实践能力的机会,这样才能保证实现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不是时下的“paper”双师型教师。

二是引进有经历、有经验、懂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三是设法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并建立健全专门的外聘教师管理制度,既要保证他们能安心教学,又要有教学的质量保证。

5.加强实践教学教材的建设

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相应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实训教材的编写必须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同时编写教材一定要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学校的实际,开发出真正的工学结合紧密的实训教材。

6.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标准,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操作规程、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等。同时,学校、有关处室、系部及专业教研室要加大检查、监督、管理力度,要制订各层次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各层次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特别要严格实训教学的考核管理,制定出合理的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可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反馈评价、系部实训教学质量检查小组评价、学校实践教学检查组反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指导教师的实训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实行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及评优选先挂钩的办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把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本文从电机学课程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对强化电机学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如下改进设想。

(1)针对行业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电力职业岗位实际工作情况,突出电气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将行业企业的需求尽量融入到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中。

(2)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使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真正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4)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把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5)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找出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文辉,丁守成.电机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5).

第8篇:中专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尝试教学方式的转换

初到电大,条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贵州电大处于利用文字教材和广播电视进行远程教育发展的初步阶段。在老教师的言传身教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争创一流的贵州电大精神,深深根植在李勤心中,她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投入到电大的教学中。

2000年的贵州电大朝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方向发展。建立“天地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全省最大的,一流的远程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这对李勤他们这一代电大教师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工作了十几年,重新开始学习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无疑存在太多的困难。然而,和电大的所有教师样,李勤克服了种种困难,认真地学习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技术,熟练掌握了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手段。

2006年,贵州电大为加快远程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出网络课程建设的课题。当时,网络课程建设在全国也处于起步阶段,李勤作为长期从事经济类教学的老师,更是对网络课程建设的概念充满了陌生。

李勤和她的团队选择承担贵州电大《财务管理》网络课程建设的课题后发现课题几乎成了“难题”。网络课程建设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诸多从未接触过的技术领域。技术员讲的专业术语让她们一头雾水,每一个技术上的难关都阻碍着她们实现对网络课程建设的设想和规划。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李勤带领团队成员在完成正常教学工作之余,常常和技术人员进行跨学科领域的艰难沟通,一点一点地向技术人员阐述自己的构想,再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实现。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繁忙工作状态,李勤感慨地说:“当时几乎就以办公室为家了。阵阵响起的迎接新年的鞭炮声音才让我们团队的成员想起新年的来临”。辛苦自不必说,李勤带领她的《财务管理》网络课程团队硬是靠着一贯的执著,把这个自己从未涉足过的课题做成了精品。

2008年,鉴于《财务管理》网络课程在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实现了课程师资结构合理,实力比较雄厚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网络精品课建设目标,形成了多元化互动式教学方式和实践性教学模式。因此《财务管理》网络课程通过学校验收,并被评为“贵州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贵州省大中专院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

在电大催人奋进的科研平台上

勤奋好学贯穿了李勤四年的大学生涯。走进贵州电大她继续着自己的勤奋探索之旅。

从传统上来说,电大开展的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使得电大教育更多呈现出普及的特点,但2005年,李勤和老师们却发现,情况变了。

1979年,贵州电大成立时,仅有理工科两个专科专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跨入新世纪之初,贵州电大成为一所集理工、文法经济农医师范外语等多学科的本专科专业的综合性学校。伴随着发展,办学模式的转变也不容忽视,过去单一的成人大专教育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贵州电大决定形成以开放教育为主体,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新格局。

办学模式的重大变化,带动整个贵州电大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研究的推进。为培育和建立了一支有理论,懂技术会教学善管理优服务的远程教育教师团队,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贵州电大制定了“教师访学管理办法”,“有突出贡献专家”、“学术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评选办法,科研管理制度。2005年2月,带着学校的希望李勤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访学,师从荆新教授,从事财务管理新兴理论及其运用研究。访学期间在科研方面尽管有重重的困难,她还是咬着牙,在对自己的鼓励中坚持了下来。在导师的指导下探索财务管理理论运用研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对于热爱自己教学,科研工作的李勤来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访学经历无疑是宝贵又难忘的。“在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的科研成果在日后的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要是没有学校的访学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逼着我们,我在学术上可能很难做出成绩的。”

2003年以来李勤主持了3项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参与完成5项科研课题其中主持完成的《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理财》课题研究报告获“贵州省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公开14篇,其中以独著和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7篇。因为众多的科研成果,李勤在2006年和2008年分别被评为贵州电大“学术学科带头”人和“有突出贡献专家”。

传道授业解惑的电大教师

在学校里,大家总是感叹李勤精力旺盛她却把这归结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电大教师的工作量大,经常晚上上课,白天在网络上做教学支持服务工作;“有时也很累”,但是做一件事就要做好,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要认真投入。

李勤从2001年秋承担贵州电大第一届开放教育会计本科《高级财务管理》开始,就有意识采用情景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的探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索,逐渐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拓展学生多方面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实践情景教学模式。2005年李勤获得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首届“教学创新奖”。

有一段时间在一些高校里发生的极端事件给校园安全和学生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痛心之余,她想到:学生有时心里是很苦闷的,但是在大学阶段,他们往往不愿对身边人诉说自己的郁闷,积郁时间长了,少数就会酿成悲剧。为学生找一个沟通的渠道,李勤开始在自己班上进行探索,将素质教育情感教育能力教育融在一起,建立起“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她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发一个日记本,规定每周有一名学生写周记,内容不限,只要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而且要匿名。开始,李勤特别担心没人写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学生们都抢着写,周记上记下了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工作中遇到的苦闷,也有对人生的认知和困惑。李勤对每篇周记都会认真地阅读批改,以自己的阅历开导,鼓励学生。虽说这些“分外之事”给李勤原本就繁忙的教学、科研工作更增加了压力,她却说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学生过得更好。

李勤主要担任企业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经常涉及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沟通的话题,她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们讨论上市公司管理与公司股票价格的关系。这一招很管用,时间长了,师生间的话题就从股票,转向工作,人生。学生们觉得李勤教授能理解自己,学习财务管理知识更有兴趣,这让她感到高兴和自豪。因为敬业爱岗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取得了骄人业绩2007年李勤被评为“贵州省优秀教师”,2009年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贵州地处西南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种种条件限制使得这里的教育发展水平也比东部发达省份落后。在这种环境中,电大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发挥出其自身更加显著的优势。李勤深知在这种环境中,自己作为一名电大教师所应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身为贵州电大原经济教学部副主任的她,努力带动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科研教学氛围。现在担任贵州电大教学部主任的她,带领着教学部的全体教师为完善贵州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支持服务而努力工作。

第9篇:中专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衔接模式

中职与高职教育是同类性质的两个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不同时期担当起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人才需求趋向高层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已经成为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一、国外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一)德国的中职与高职衔接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双元制”,通过螺旋式上升的学制体系衔接和课程上实行阶梯式职业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均以较低层次职业教育为基础。强调学生的职业实践经验。经过中职阶段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既可以进行就业,也可以去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国家为每一个中职学生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条件和多条深造道路。

由于职业教育的梯次性较强,在教育分工中,较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包括企业及职业教育机构的培训)均以较低层次职业教育为基础。国家以实施双元制为主,强调学生的职业实践经验为前提。一个经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既可以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就业,也可以在经过双元制的职业实践以后,为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再去接受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方法多样,时间灵活,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意愿和条件。国家和社会为每一个中职学生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条件和多条深造道路。

(二)美国的中职与高职衔接模式

美国实行的是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后技术准备教育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教育体制,并统一制定出中高职相衔接的教学大纲,采用课程体系衔接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依据国家颁布的《帕金斯职业和应用技术法案》规定来实施中学后技术准备教育的,以中职和高职校际间合作或签订合同的方式来统一制定并实施各层次的教学大纲和相近专业的教学计划。

课程衔接的方法是把高中后技术教育的课程与社区学院、技术学院的实用技术课程建立起内在的连接,随国内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不断改进衔接课程体系,开设一些技术准备课程供上高职的学生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实用性类工程技术课程。

二、我国现行体制下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基本模式

中高职的衔接发展绝不是中职与高职两个系统的简单链接,而是两个系统在多种特征上兼容性的繁杂适配。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国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实际工作中也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衔接模式,从高职教育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一贯制模式:即一个高职院校与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通常叫五年一贯制,具体可分为“3+2”和“2+3”两种形式,即学生在受完中等职业教育(3 年或2年)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2年或3年),毕业后发给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文凭。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是有合作协议的。在人才培养计划的衔接上是有具体规定的。

(二)对口升学模式:即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部分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对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职教育模式。中职毕业生自由选择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学校没有合作关系。

(三)直通制模式:是在一所高职院校内部实施的模式。由高职院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前三年按中专教学计划实施教育,然后按三年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升入专科,再学习两年,完成高职专科学业,考试合格颁发专科毕业证书。

(四)高职自主招生模式:中职生参加高职院校根据不同专业要求组织的“知识+技能”的自主招生考试后取得高职的入学资格,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升学模式。

对口招生和一贯制是现阶段我国中高职衔接的两种主要模式。五年一贯制模式的优势在于中高职院校之间有协议,学校之间在课程建设、实训建设等方面有沟通,可以避免课程内容重复等现象。对口升学模式招收的是专业对口的中职毕业生,从办学规模上看,远超过一贯制高职,但是,由于之前缺乏中高职人才培养上的沟通,存在着教学内容重复等现象。

三、中高职衔接的经验和建议

总结发达国家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经验,与我国中高职衔接现状相比较,建议应在下列方而得到启示并加以改进:

1.建立一套符合职教特点的高职入学制度,当下高职的招生考试几乎等同于普通大学的入学考试,职教特点不明显。随着学龄人口和高校学位之间的供需缺口逐年接衡,今后中职学生升高职要逐步取消升学考试,由招生院校进行针对性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做法值得借鉴。逐步推进 “宽进严出”管理。实行中期择优分流等方法,为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形成我国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衔接的“立交桥”。

2.实行中高职衔接的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只有建立和完善中高职衔接的教学管理机制,才能推进职业教育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学分制允许学生分段完成学业,放宽了职业教育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适合于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

允许学生分段完成学业,打破了一次考试定终身及放宽了职业教育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适合于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改变单纯的就业培训观念。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按学分制规定选修灵活组合的模块课程,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修满一定学分的学生可以申请就业或创业,一段时间后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

3.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从而避免教育重复和资源浪费。建议由省级或者更高层级的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结合行业企业、中职高职院校组建专业教学体系指导委员会,牵头开发出各专业门类得中高职的课程体系,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 芦京昌. 浅谈中高职衔接工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7).

[2] 高原. 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05).

[3] 郭翠兰. 中高职衔接基本问题与协调发展若干对策[J]. 职教论坛,2007,(05).

[4] 张家寰. 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