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扶贫工作报告范文

消费扶贫工作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扶贫工作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扶贫工作报告

第1篇:消费扶贫工作报告范文

日前商务部等19部门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沈丹阳表示,建设农村电商要重视建设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生产、经营主体转型升级,创新商业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商务部将在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和创建政策环境等三大方面发力,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五项重点任务确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从2014年起,一年多来已有五份关于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的政策。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启动农村流通设施信息化工程”,2015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在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5月4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要求研究制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分工由商务部牵头负责,随后,商务部等19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规划了发展农村电商的五项重点任务:一是建设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二是推进农村产品电子商务,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商品化率和电子商务交易比例;三是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四是发展农村服务业;五是推动电子商务扶贫,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把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销售。

昨日,商务部市场建设司负责人在解读《意见》时表示,商务部将在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农村电商基础实施建设、创建政策与服务环境等三方面采取十项措施推进,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资本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农村电商服务企业,加强农村宽带、公路等设施建设,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推动宽带网络提速降费。

电商纳入扶贫体系

“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最突出的意义就是解决我国农产品市场经营信息相对滞后、农产品流通问题相对突出的现实问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要解决流通环节效率低、损耗大、产品保鲜难等问题,还是要回归到物流体系建设上来。”

作为发展农村电商的重要任务之一,电商被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

据了解,在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电商,将致力于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促进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销售。目前,国务院扶贫办牵头的“电商扶贫工程”已着手实施。

数据显示,中国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全国依然有12万余个贫困村,7000多万贫困人口。按照计划,他们将在2020年全部脱贫。

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日前表示,“目前已有山东、甘肃等多地印发电商扶贫 文件,将通过 平台+园区+培训 等方式,整合贫困地区优势产品对接市场。”

而按照财政部、商务部近日公布的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200个示范县名单,将有20亿元专项资金安排进入扶持农村电商,并重点向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倾斜。

政策推动之下,已有多地探路“电商”扶贫。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河北阜平县亦是“环首都贫困带”中的一员,2014年,其上线淘宝特色中国・阜平馆,这也是全国第一家县级O2O电商体验店,半年时间内,阜平大枣、杂粮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金额实现了70万元的突破。按照阜平经验,电商扶贫需要铺设由县到乡、到合作社、再到村到户到人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络。

第2篇:消费扶贫工作报告范文

关键词 新常态 黔东南 民族村寨 旅游发展 SWOT分析

一、新常态思维模式下,旅游行业呈现新的变化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速度更快、层次更高、转型升级态势更明显的新常态,旅游行业呈现新的变化趋势:

(一)旅游机遇涌现

随着“中国时代”的来临,以往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已经即将被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取代。

(二)旅游趋势在变化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文化交流、假日经济等的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国内旅游需求开始呈现多极化的特征,观光旅游的比重日益下降;休闲度假、运动等旅游需求升级。游客更加注重旅游体验与品质,旅行形式散客化和自助游日益普遍。

(三)旅游理论在创新

厉新建[1]提出,新常态下的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形成旅游产品生态圈层,在这个生态圈层中,不仅包括差异化的景观,也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空气质量等以往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鄢光哲[2]指出,新常态是旅游业主要的发展机遇。

二、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经济的发展的SWOT分析

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以少数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以民族村寨景观和民族风情为吸引物,是集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 结合新常态经济背景,利用SWOT矩阵分析法,可以对黔东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的分析研究,以便理顺思路,找到对策,走出困境。

(一)优势(Strength)

第一,贵州黔东南地区各民族村寨具有自身的优势,突出的乡村田园风光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第二,黔东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至今共计16项,涉及7个县,9项为黔东南独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第三,贵州黔东南地区各民族村寨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和原貌的历史遗存已经融合成绚丽多姿、神秘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圈,成为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第四,黔东南民族村寨,不仅具有差异化的景观,原生态民族文化、社会环境、空气质量等也非常优越,能够形成新常态下的全域旅游发展需要的旅游生态圈层。

(二)劣势(Weakness)

第一,黔东南地处贵州、湖南、广西交界处,离中心城市远,对于发展城市消费推动型“农家乐”等旅游形式不利,使黔东南的旅游产品藏于深山之中,也影响其旅游发展进度。第二,黔东南民族村寨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贫困现象较普遍。“以旅扶贫”任重道远。第三,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结构和模式单一,高水平、高质量的休闲度假类产品奇缺。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也制约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第四,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民族村寨居民自发式小投资的旅游形式难以获得旅游发展初期效果,资本和技术要素越来越重要。

(三)机会(Opportunity)

第一,新常态下就需要创新供给、引导消费。随着我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的缩小,农村消费能力、中西部消费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消费模式,未来经济应注意到个性化消费的趋势。第二,当前,我国旅游需求开始呈现多极化的特征,国内旅游,从传统的低端观光游需求,向休闲度假、生态体验、运动体育、文化会展等高端旅游需求升级,观光游的比重下降。第三,在民航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融合趋势下,空中连通对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黔东南面向西南出海门户广西、广东,邻近柳州、桂林、南宁等旅游热点城市,容易吸引较多的国内外游客,大交通区位优势为开发民族旅游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第四,循环低碳绿色经济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环境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属于这样的环保绿色产业,这一方面有很大优势可供发展。

(四)威胁(Threat)

第一,黔东南民族村寨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利用已处于紧迫状态。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加之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加上受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原已自发形成的文化体系受到削弱和冲击。第二,由于缺乏开发资金,保护条件差,开发水平低,旅游产品艺术表现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民族村寨一些独特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个性化内涵难以表现出来,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

通过SWOT矩阵分析法,对黔东南州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的分析研究,在新常态思维引导下,利用新常态带来的机遇,以及“一带一路”和贵广高铁经济带建设契机,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应该直面威胁,紧抓机遇,规避劣势,发挥优势,从而在新思维的发展契机中发展创新。

(作者单位为凯里学院)

[作者简介:崔艳萍(1971―),女,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基金项目:本文系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参考文献

[1] 厉新建.新常态下的旅游业新发展[N].中国青年报,2014-11-07(11).

[2] 鄢光哲.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机遇[N].中国青年报,2015-02-12.

[3] 2015年黔东南州政府工作报告[R].

[4] 李金早.开辟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天地――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R].

[5] 北京集奥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2015在线旅游行业洞察报告[R].

[6] 张广瑞.中国旅游发展新常态的发展理念与战略选择[J].旅游学刊,2015(04).

[7] 郝康理.新常态下旅游规划理念创新[J].旅游学刊,2015(04).

[8] 李亚娟.国内外民族社区研究综述[J].旅游地理,2013(10).

第3篇:消费扶贫工作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县域经济;经济增长;动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4-0065-02

引言

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面临不少新挑战和新考验,也催生很多新机遇。2015年,清水河县将继续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优化“一县三区”生产力空间布局,推进“三区三镇”建设,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转型发展,活力富民为目标,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清水河县作为的一个典型县域,更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典型代表。以清水河县作为研究的对象,深刻发掘现行经济调整过程中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将具有显著的意义。

一、清水河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县域经济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有放缓的趋势,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清水河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究其原因就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发生了变化。从需求结构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而拉动清水河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表现为投资,特别是煤电、高岭土、重大民生工程等大项目投资,索洛模型指出:如果没有技术进步,依靠投资一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获得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但由于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经济最终要减速,最后的增长速度会收敛为零;如果发生技术进步,经济增长速度最终收敛于技术进步的速度。也就是说,仅靠投资来拉动经济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动力不足,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

从产业结构来看,清水河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而能源又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风力、太阳能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不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煤电产业不可能实现迅猛发展。

从要素驱动来看,清水河县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自然资源禀赋,特别是能源要素的驱动。煤、电、高岭土是清水河县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资源型产品的价格走低,简单的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发展道路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把科技创新和改革作为新常态下清水河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科技创新,通过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

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国有大企业带动清水河县经济的发展。通常来说,国有大企业一般主要集中在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而这些工业部门对拉动当地就业远不及服务行业,一定程度上形成劳动力的大量剩余。反之,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不足,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经营者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二、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动力

新常态下的内蒙古,关键是要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经济常态,一切活动瞄准的对象是“人”,新动力背后的核心力量也是“人”,以满足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百姓需求为目标,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为基本动力,是构建新常态下新动力的基础。

(一)政策稳定新动力

清水河县继续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型发展,活力富民”为目标,改革创新为动力,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与此同时,清水河县积极推进“依法治县”,将法治建设贯穿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实现经济平稳合理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二)市场需求新动力

稳增长是新常态时期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现经济稳中向好,关键需要在扩大社会有效需求上下功夫。在步入新常态,要让发展的“软肋”变为“硬翅膀”,就要将经济发展动力由要素、投资驱动的传统增长点专项创新驱动的新增长点。

要提高投资的效率,虽然大多数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但还是要积极开拓新的投资领域,加大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民生工程的建设。促进城乡居民提高收入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出台刺激消费的举措,才能使其消费需求有扩大的可能。加快杂粮、果蔬和畜产品等生产加工企业建设,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安全绿色农畜产品。

(三) 结构优化新动力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就内蒙古经济整体来说,传统产业需求已基本饱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同时涌现出许多新兴业态和新的需求,供给所能创造的需求空间依然巨大,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清洁新能源等领域将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内蒙古以“五大基地”建设作为推动本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清水河县通过积极响应并主动践行“五大基地”建设,来实现县域经济优化升级。努力推动上下游产业整合发展,就地消化煤炭产能,实现清洁发展;加快发展外送电和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实现发电提质转型;同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融入沿黄规划、积极引进先进工艺、产业配套带动本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工业的增效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居民的食品消费观念也日益注重“绿色、有机、无公害”,绿色生态食品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首选,市场需求巨大,且绿色农畜产品又是内蒙古的一张“名片”。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可以说,经济的更高级形态、更复杂分工、更合理机构可能更多地体现在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上。经济结构的调整应以服务业为重点。要把旅游、现代物流等潜力巨大、拉动能力强且收益较好的产业集聚发展,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提高县域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起到巨大作用。优化县域服务业的发展结构、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消费点和经济增长点具有强大拉动作用。

(四) 改善民生新动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常态下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增强社会治理能力,就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领域的重大举措,将带动相关产业、企业做大做强,也极大地增强了县域经济的竞争力,统筹了城乡区域发展。经济发展最终是要为改善民生服务,民生领域的投资、重大项目建设、扶贫攻坚会让全县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搞活了一方的经济。

(五) 改革创新新动力

新常态下,改革已经成为内蒙古实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尤其是行政审批、金融、财税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努力引进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同时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如技术入股等吸引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使经济发展由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创新驱动提供人才保障。

结语

2015年清水河县经济发展面临不少新挑战和新考验,同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也带来了许多新机遇和新思路。清水河县仍属于欠发达旗县,也就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项目建设和投资力度,补齐服务业发展的“短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经济增长新潜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新常态下清水河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社会和谐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臣华,付东梅,等.2014内蒙古形势与展望[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

[2] 内蒙古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内蒙古政府网,2014-01-21.

[3] 清水河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内蒙古政府网,2014-04-25.

[4] 内蒙古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内蒙古政府网,2015-01-26.

[5] 李伟.新常态需把握三大红利[J].新经济导刊,2015,(3).

[6] 文风.新常态下我区经济增长的新潜力[J].北方经济,2015,(1).

[7] 安静赜.适应新常态 通过经济结构性改革寻找内蒙古经济新动力[J].北方经济,2015,(1).

[8] 于光军.新常态中内蒙古发展动力辨析[J].北方经济,2015,(1).

[9] 布和朝鲁.论新常态下的经济走势[J].北方经济,2015,(4).

[10] 李伟.新常态推动经济迈上新台阶[J].新经济导刊,2015,(4).

第4篇:消费扶贫工作报告范文

——XXX畜牧业新业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XXX坚持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强、群众增收致富快的新路子,为脱贫致富攻坚提业支持,为稳步推进XXX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总体情况

XXX目前共有养殖场XXX个,其中规模养殖场XXX个、养殖专业合作社XXX个,另有养殖大户XXX余户。肉牛养殖场xx个、羊养殖场xx个、生猪养殖场xx个、肉鸡养殖场xx个。XXXX年完成牧草种植xx万亩,存栏猪X.XX万头、出栏猪X.XX万头,存栏牛X.X万头、出栏牛X.XX万头,存栏羊X.XX万只、出栏羊X.XX万只,家禽存栏XX.XX万羽、出栏XX.X万羽,肉类总产量达X.X万吨、禽蛋产量XXXX吨,畜牧业产值X.X亿元,畜牧业增加值X.X亿元。“乌蒙生态肉牛”“乌蒙黑山羊”食品店XXXX家,正在积极推进年出栏XXX万只肉兔基地建设、牲畜交易市场、标准化屠宰加工企业等内容。目前,草食生态畜牧业种养殖产值近xx万元(其中,饲草产值xx万元、肉牛产值xx万元、肉羊产值xx万元、肉猪产值xx万元),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带动贫困人口XXXXX余人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XXXX年X.XX万元增加到XXXX年X.XX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锁定目标,明确市场出产品。结合我区区域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小气候类型多样、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等自然资源条件,按照“什么赚钱养什么、什么适宜养什么”的工作思路,确定生态畜牧业为我区农业主导产业,以优质肉牛、本地黑山羊和乌蒙凤土鸡为重点项目,成功引进了嘉宝、四方会通、搏新等一批养殖龙头企业,培育了乌蒙凤鸡、本地黑山羊等XX个特色畜牧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乌蒙生态肉牛”“乌蒙黑山羊”等食品店XXXX余家、羊肉粉店XXX余户,在大连市西岗区成功开设运营黑山羊羊肉粉馆X家,设置贵州小吃街,经营羊肉、羊肉粉、牛肉粉等特色小吃,形成了乌蒙凤烧鸡、本地黑山羊冷鲜肉等等系列产品XX个。XXXX年,再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生态畜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实施草畜配套,提出XXXX年建成年屠宰牛X万头、羊X万只的屠宰加工厂;实施示范种植项目X个、规模化养殖项目X个,打造特色畜牧产业示范基地XX个。

(二)明晰路径,多种方式求发展。一是在“种养加销”上做长产业链条,集中在北部五个贫困XX种植牧草,实施草畜配套项目,采取集中饲养、农户托养、家庭散养等组织方式,引进山羊颗粒饲料加工厂,同步实施屠宰加工厂、电商冷链物流交易平台,生产肉制品等产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生态畜牧业循环发展。二是在“混合经营”上解决资金难题,统筹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村集体资本、绿色扶贫投资基金等,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由区级平台公司与企业合作,以SPV模式联合化推进重点畜牧业项目,目前已建成存栏牛XXX头规模的青林乡优质肉牛养殖基地,年屠宰能力X万头牛、X万只羊屠宰场、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XXXX套养殖规模的保华镇奢旮乌蒙凤种鸡场,X万羽养殖规模的青林乡脱温乌蒙凤鸡扩繁场等项目。三是在“村企民社”上抱团聚力发展。整合农户土地、贫困户“三变”贷资金、集体林地折价入股给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村集体成为股东,合作社将其资金、资源作价入股平台公司项目,通过项目合作,带头群众发展致富。

(三)抓实技术,校企合作出新品。健全完善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从高等院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组建技术指导专班,重点为生态家禽养殖产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目前,贵州大学生态畜牧产业技术团队、动物科学院已为金凤栖公司乌蒙凤土鸡和嘉宝农业科技公司、宏宇公司扩繁本地黑山羊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认证X个,获无公害畜产品证书X个,注册乌蒙凤国家商标X个。如保华镇“乌蒙凤”土鸡为本地苗族饲养的地方土鸡,适宜高原放养,风味营养素沉积丰富,皮糯肉香,汤味鲜美,于XXXX年获国家地理标志及无公害产地认证,已申报注册“乌蒙凤鸡”商标。以金凤栖公司为代表的家禽养殖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订单农业”,建立产、加、销一体化服务机制,实现了产品“进学校、进超市、进食堂、进医院、进电商”。同时,启动了“乌蒙凤”卤鸡、辣子鸡、炖鸡等食品生产线,切实把“凉都凤”鸡品牌树起来、把产业链条建起来,把产品名气提起来,可带动当地贫困户XXX余人实现增收,发展生态养殖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四)优化服务,政策扶持强生产。将产业布局与龙头带动有效衔接,采取扶优扶强的方式,制定出台了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意见。形成了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政策扶持体系,推进了我区生态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形成具有钟山特色生态畜禽养殖基地,建成了国家级标准化生猪养殖场X个,规模肉牛养殖场XX个,黑山羊养殖场XX个,家禽养殖场XX个;涌现出了群发、宏宇、金凤栖、搏新等XX家养殖龙头企业,打造了乌蒙凤鸡、韭菜坪高原火腿等XX家优质畜产品商标。如:钟山本土黑山羊采食野草杂草,常饮清泉溪水,肉质细嫩膻味轻、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丰富,凉都市民常年均可食用,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于XXXX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XXX为扩大黑山羊影响力,提升黑山羊肉质产品市场占有率,引进贵州嘉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黑山羊养殖企业,以青林为养殖核心区,示范带动黑山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打造“大湾—汪家寨—保华—南开—青林—金盆”黑山羊产业带。XXX黑山羊肉产品主要通过市区分散销售,结合电商销售、订单销售等方式输送往贵阳、昆明、大连、广州等地,用作羊肉粉、羊汤锅等美食必不可少的原材料,涌现晶灿电商、向佳、尝回头等一批因“羊肉”而美名远扬的企业。

三、制约畜牧业发展因素

XXX畜牧业发展虽然具备一定优势,但由于山地地貌、经济基础、劳动者素质等问题,全区生态畜牧业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镇乡水电路还不能完全适应规模养殖的需求,通村公路等级不高,有的地方车辆只能单向通行。贫困镇乡工程性缺水严重、电力不稳,虽借助脱贫攻坚东风,加大了水电路讯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很难实现机械化,牧草种植、管理、收获、贮藏基本是靠人力完成,短期内尚不能满足规模养殖的需要。

(二)畜禽养殖不成规模。由于我区地处城郊、面积小、且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可利用的草山资源少,畜禽养殖规模小,部分农民还以家庭副业型畜牧业为主要经营方式,规模小,饲养管理粗放,多以散养为主,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出栏率低,经济效益较差,饲养畜禽主要为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近年虽结合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需要,在贫困五XX建设了牛、羊、鸡几个规模养殖场,示范带动了部分农户进行散养,但受投入和市场影响,短期内难以产生效益。

(三)科技人才力量不强。目前,XXX新建的几个养殖场已加强和清华大学、中科院、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但目前未形成自身稳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经营管理团队,未掌握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在项目申报、试验研究、科研示范、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往往需借助外力才能完成。全区从事畜牧业工作的技术人员少,加之部分XX的业务人员多被安排到村级抓脱贫攻坚工作,不能专心致力于畜牧业生产,对畜牧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从长远来看,不利于规模生态养殖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四)产业化水平不高。由于XXX生态畜牧业规模养殖起步较晚,且现有的龙头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畜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市场附加值低,产业化经营程度偏低。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和对养殖户带动作用不强,没有形成产业化骨干,企业与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尚停留在流转土地和务工收入,产业水平、科技水平难以跟上发展步伐,在产业链条发展方面存在脱节和断档,特别是“三品一标”的培育、绿色有机食品的认证方面进展缓慢,未能真正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整个畜牧产业经济效益不高。

四、工作建议

(一)强化基础重投入。紧紧抓住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历史机遇,加强政府投入“引”、金融机构“贷”、民间资本“筹”、土地经营收入“配”、财税管理体制“改”等多元化资金筹集,积极整合支农资金、产业扶贫产业子基金等,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保证生态畜牧业等产业顺利开展。

(二)强调科学重专业。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在新品种选育、绿色防控、高效种养殖和产品精深加工等系列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指导等方面提高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组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团队,使资金和技术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实施的项目能正真产生效益,发挥好应有的扶贫效果。

第5篇:消费扶贫工作报告范文

这次全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市全委会精神,回顾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和2011年的工作,确定了期间和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陈鹏同志对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说明,安排部署了今年全县经济工作,咏梅同志向大会报告了2011年度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大会还对去年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了评议,审议了规划纲要和县委2012年工作要点。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会议圆满完成了预定任务,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鼓舞士气的目的。下面,我就这次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和当前工作强调以下几点。

一、认真传达贯彻全会精神。传达贯彻好会议精神,对于确保今年工作高位起步、良好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后,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迅速传达会议精神,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县委的工作部署上来,按照全委会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深入思考全年工作重点、主攻方向和所肩负的职责任务,把会议精神变为可操作的过硬措施,转化为具体行动。在指导思想和工作部署上,要突出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保稳定,转作风、抓落实,务求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取得新成效。

二、扎实抓好当前经济工作。当前正值年头岁尾,各项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确保全年工作高位起步。一是要精心抓好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作。当前要加强越冬农作物的田间管理,抓好水、电、路、讯、沼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确保农业生产不受影响。要继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和后续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要正确分析劳务市场新变化,加强组织引导,强化技能培训,为节后劳务输出做好准备。要抓好森林防火和春季植树造林工作,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二是要全力抓好工业经济。各经济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年度经济工作的计划衔接,及早将各项生产经营任务分解落实到行业、企业。要坚持抓重点、抓大户,加强协调服务,加强对煤电油运和资金的协调与调度,做好供需衔接,确保工业经济实现首季“开门红”。

三是要持续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各级各单位尤其是项目主管单位,要切实加强项目的争跑和衔接工作,力争报建项目快审快定,续建项目加快进度,拟建项目早日开工,确保今年项目建设再创新高。四是要切实抓好商贸流通的管理工作。要根据节日期间城乡需求情况,精心组织货源,丰富商品种类,增加服务项目,加强价格监管,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和执法监督,确保人民群众买到放心满意的商品。

三、妥善安排好城乡群众生产生活。各级党政组织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实抓好保障民生的各项工作,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及时发放救灾救济款物,确保每一户群众都能安全过冬、温饱过年。要继续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认真做好对老党员、老、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军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和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优抚慰问,切实解决好农村五保户和城乡低保户、城镇失业人员的实际困难,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问题,保证他们及时拿到应得的报酬。要精心安排广播影视节目,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活动,活跃节日期间的群众文化生活。要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禁止传播腐朽文化和进行封建迷信活动,严厉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四、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冬季和节日期间是各种犯罪和不安全事故易发的高峰期。要在节前集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治理活动,重点抓好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爆器材、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非煤矿山、森林、商场、网吧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防范,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要精心组织春运工作,抓好各类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的安全管理。要抓住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走访活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就地化解不安定因素。深入开展冬季严打整治斗争,确保全县人民过一个祥和、安定的节日。要加大对党政机关、要害部门和关键部位的安全保卫,做好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节日期间,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坚持值班制度,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轮岗值班,灵通信息,及时处置可能发生的紧急事项。

第6篇:消费扶贫工作报告范文

一、正确分析形势,搞好综合平衡,坚定发展信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发展和改革工作实质上是作“预”的工作。今年,地委、行署在充分分析了我区面临的形势之后提出了全年的各项经济目标,这是地委、行署贯彻中央、省的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是积极可行的,同时又是要经过努力方能实现的目标。胡专员的讲话从区内外环境、从政策因素和工作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说它积极的目标,是因为gdp增长要达到12%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长15%以上,粮食总产量增长达到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由于我区经济自主增长能力还不强,发展还面临一定的压力:一是我区经济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两高(高能耗、高污染)、一低(低效益)”现象仍很严重,新的产业尚未完全形成,旧的单一格局还未根本转变,年内对全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增量是有限的;二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对我区有关产业发展的影响仍然存在,尤其是制约了我区乡镇企业和烟草业的发展;要在宏观调控下把小宏观搞活。三是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薄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我区农业仍是要“靠天吃饭”,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难度。四是固定资产投资仍须中央大力扶持,尚未形成稳定增长的自主投资机制。说它是可行的目标,是因为今年我区依然面对许多有利于发展的大好机遇。一是政策大环境将进一步趋好。近日召开的全会主要议题就是制定规划,防止国民经济大起大落,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而“规划”要解决的三大问题——能源问题、“三农”问题、区域协作发展问题将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有利于我们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二是投资环境较为宽松。国家的规划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和扩大对外招商引资步伐,有利于加大我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方面的重点项目投资,我区划电力、煤炭、运输等领域新增的生产能力,仍将成为今年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三是有效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将推动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升温。随着我区城乡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将激活城乡消费市场,有利于扩大消费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四是今年国家继续发行国债,虽然总额有所减少,但使用的重点继续向包括我区在内的西部地区倾斜,有利于我区加快发展。国家进行适度调整,主要是针对部分行业的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这在我们地区尽管并不十分突出,但也要引起重视。同时,还要利用这次调整的机会,提升我区部分传统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这就是今年我区经济工作运行面临的主要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此,我们要增强预见性,保持清醒的头脑,争取主动权,努力拼博,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

二、围绕重点项目,着力国企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实现整体推进。

我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各地要结合实际,切实地做好项目争取的前期工作,重点是争取能源、交通、生态、社会发展等国家项目的建设,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各县(市)政府要提前安排落实项目前期经费。并抓好我区后续项目的储备和项目库的建设。各地要积极抓紧抓好在建工程的管理,抓好工程进度和质量,采取措施落实好贷款和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在建工程能够按期按质地完成建设;同时,还要搞好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服务,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树立形象。

二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七次、八次数全会精神,以改革为动力,继续推进全区结构调整。在我区经济结构中,支柱产业单一、乡镇企业生产水平低下、农业经济基础脆弱等问题困扰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按照地委、行署统一部署,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调整产业结构的机遇,引导各方面的力量,切实地把经济发展重点放在加快开发优势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增长质量、增加效益上来,依托现代科技,加快培育生物制药、特色食品、电力产业链延伸等新兴产业,努力壮大全区工业经济规模,把这项工作放在增强全区经济发展后劲,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高度来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我区国有企业的发展有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有盈利,但也有亏损。要围绕全区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按照支柱产业做大、传统产业做精、高新产业做强、劣势产业淘汰的思路,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

三是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要将“三农”问题放在事关全局的战略地位,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农用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走山、水、林、田、电、路综合治理之路,为农业的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并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确保农民的增收和增产;要大力实施好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紧紧围绕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结合采取开发式扶贫、易地搬迁、长期救助和我区实际,着眼于措施落实,抓项目实施,抓资金到位,抓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集中资金,实际整村推进。同时要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保证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四是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展改革工作是全局性的工作,在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全面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的发展,抓好社会保障工作,促进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县市要认真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全年计生工作任务的完成。同时,要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加大对投资软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强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协作工作;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及景区建设,使旅游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全区新的经济的增长点。

第7篇:消费扶贫工作报告范文

为落实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的讲话精神,引导和支持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健康发展,2009年4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部开发司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等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学者,在京召开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就当前形势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性、面临的困难、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政府如何支持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致认为,支持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是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产业升级、提升竞争能力,对优化全国产业布局、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家们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一季度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上升

2009年一季度,西部地区实现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042亿元。同比增长46.2%,高于全国加总平均水平18.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东部、中部地区26.4和11.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往年一季度各省份特别是西北地区冬季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数额较小;二是受雨雪冰冻灾害影响,西南部分省份去年年初投资完成基数较低。三是今年国家扩大内需的政府投资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西部地区投资额增加较多。、宁夏、陕西、青海、云南、四川一季度投资增速均超过5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一至三月,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个百分点,高于东部、中部地区8.1和6.6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比1~2月增速高6.9个百分点,广西、四川、内蒙古同比分别增长19.8%、19.2%、19.0%,分居全国2~4位。

进出口贸易下降幅度扩大

一季度,西部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73.79亿美元,同比下降20.8%。降幅比全国加总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其中,进口71.27亿美元,同比下降26.6%。出口102.52亿美元,同比下降16.2%。其中3月,西部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66.56亿美元,同比下降16.3%,单月进出口贸易增速连续4个月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影响,部分原材料产品出口型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如资源输出大省甘肃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51.7%,降幅居全国第一位。

世行为贵广铁路提供3亿美元贷款

被列为铁路“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的贵广铁路(贵阳至广州),是一条客货兼顾、以客为主、完善西部路网布局的区际快速铁路干线,全长857公里。沿线共设30个车站,为双线电气化国家I级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年运输能力为货运量3500万吨,目开行客车100对,项目建设总工期为6年,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858亿元,其中世界银行贷款3亿美元。

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交通部门负责人司凯强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世界银行对华援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目前投资组合的50%,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世界银行在中国共贷款支持了13个铁路项目和40多个公路项目,贵广铁路项目将协助中国满足铁路客货运需求增长,改善中西部地区的交通状况。

霍林郭勒将建全国最大铝箔基地

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南辉电子有限公司、霍煤集团公司、霍林郭勒市源源集团公司共同出资建设“内蒙古南辉源源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该项目总投资7.5亿元,占地面积200亩,规模为100条铝制化成箔生产线,产量为1650万平方米。届时霍林郭勒市也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铝制化成箔生产基地。

新疆经济临危思变

对于以资源能源型经济为主的新疆,一方面,因为经济对外依存度较低,幸运地躲过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方面,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也为它带来了大量的“订单”。

在呈现泡沫的资本市场和产业投机向理性复归的大背景下,新疆利用国家刺激经济增长。支持钢铁、纺织、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发展的有利时机,综合运用经济、政策等方式,促进传统产业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资源整合、产业升级等手段,对现有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引导企业开发中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高新化发展。

就目前新疆得到的国家投资而言,如果仅仅把其定位于拉动内需,进而刺激经济增长,而不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及转型,那么这种政策的经济效果将十分有限。

有专家表示,虽然一季度新疆的经济指标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信号,但2009年仍面临恶劣的国际经济环境。危机时期同时也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应通过“扩内需稳外需”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转型。

新疆外贸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待增强

近年来,随着新疆外贸的迅速发展,侵犯知识产权的非法货物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因外贸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意识差,新疆一些知名品牌频遭假冒伪劣产品侵权而被迫退出国际市场。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截至目前,新疆5000家外贸企业中,仅有6家企业和两个自然人申请了17项商标专利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云南技能教育不容乐观

近几年来,云南省虽然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扶持技工教育的发展。但截至目前,云南省技能教育不容乐观,技能人才不仅总量较少,且结构严重不合理,在1000名城乡从业人员中仅有1名高技能人才。

青海电网进入智能巡检时代

青藏高原地广人稀,条件艰苦,气候恶劣,电网线巡检工作难度较大。而今,青海省电力公司电网输变电智能巡检系统的建立,为高原电网安全运行装上了“千里眼”。彻底改变了过去繁琐而艰苦的人工作业。

塔里木油田熄灭“天灯”

长期以来,油田出于安全考虑在开采油气过程中将不能利用或难以利用的伴生天然气点燃,废气排放到空中,这些不分昼夜燃烧的大火炬被形象地称成“天灯”。据介绍,一个“天灯”一天燃烧的天然气价值大约相当于一辆8万元轿车的价值,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随着综合节能减排措施的有效实施,塔里木油田目前已基本实现放空天然气零排放,每年回收放空天然气5亿多立方米,创造经济效益3.5亿元。

甘肃重点振兴石化钢铁等五大产业

未来三年,甘肃省将把石化、钢铁有色、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5个行业作为重点振兴产业。以上5个重点产业不仅是甘肃省经济的支柱,同样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行业门类广、关联作用大,吸纳就业能力强。振兴5大产业既有利于拉动内需、形成经济增长

点,又有利于保障内需,促进相关行业技术进步。

广西计划50亿打造北部湾大电网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过程中,中石化、钢铁、发电厂等重大项目纷至沓来,对当地的电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西电网公司2009年计划投资50.18亿元打造北部湾大电网,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中国从电网建设角度确保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持续稳定的重要举措。

青海与外商签订9亿项目投资协议

2009年5月6日上午,第三届青海吸引外资洽谈会投资环境说明会暨签约仪式在天年阁饭店举行。洽谈会上青海与韩中协会签订关于进一步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备忘录;外商与青海大柴旦矿业有限公司签订100万美元的捐款协议;与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青海居易实业力科有限公司、青海马龙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签订了金额达9.22亿元的项目投资协议。

甘肃6000个农家书屋覆盖60%以上农民

根据已经制定的2009年甘肃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计划,今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点是保质保量完成6000个农家书屋的建设任务。建成后,甘肃省农家书屋总量将超过10000个,基本覆盖全省绝大部分行政村,从而使甘肃省60%以上的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青海将设立三江源生态移民创业基金

为鼓励和扶持三江源生态移民发展后续产业,青海省将设立生态移民创业基金,用于帮助生态移民自主创业。青海省财政、发展与改革、农牧、三江源办公室等部门将共同制定三江源生态移民创业基金管理使用办法,以切实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

内蒙古项目新增产值2.7亿元

近日,由科技厅、财政厅组织考评的自治区十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出炉。评价结果显示: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运作,2005年立项的“新型煤炭气化及后续产品配套关键技术研究”、“镁还原温度场机理与制备新工艺技术研究”等自治区十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有八个项目直接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累计共新增产值2.7亿元,新增利润3060万元,节约成本4597万元,农民增收1.2亿元。

贵州一季度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9%

贵州省一季度共完成生产总值578.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1.17亿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81.33亿元,增长17.1%。

陕西拟用5年撤销二级公路收费

燃油税开征后,已有12个省份取消二级公路收费。未列入试点省份的陕西,拟用5年时间逐步撤销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

新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94%

经过近十年义务植树,干旱少雨的新疆林地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已由过去的1.68%提高到目前的2.94%。

内蒙古4亿支持重大科技项目

2009年内蒙古本级财政投入4.38亿元支持重大科技项目,比2006年增加了206%,用于支持科技项目研发、应用与产业化的科技专项资金得到大幅度增加。

陕西获5096万元中医建设专项资金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了《关于确定中医医院中药制剂能力建设等项目名单的通知》。分配给陕西省132个建设项目,获专项资金5096万元。

陕西县域GDP占全省总量过半

2008年陕西83个县(市)实现GDP占全省GDP总量51.2%,并首次出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的县域。

2015年甘肃省铁路将达5700公里

到2015年,甘肃省铁路里程将达到5700公里,逐步形成以兰州为中心的2小时交通圈,实现全省14个市州全部通铁路的目标。

5亿用于扶贫开发工作

今年将对扶贫和农业开发安排国家资金5.445亿元,并采取十大措施,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民增收。

青海实行准入制度确保食品消费安全

青海省将在全省范围内对蔬菜、肉类和水产品等农产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和消费安全。

云南在全国率先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把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作为省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几年来已帮助2.8万户城镇低收入者搬入廉租房,4万多户企业困难职工住进经济适用房。135万农户告别危旧房。通过这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已有140多万户城乡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梦。

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造了很多成功经验。始终贯穿城乡统筹的思路,在全国率先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外延扩大到城乡及林区、垦区、棚户区、华侨农场改造,使城乡低收入者共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阳光,提出实行廉租住房“先租后售”政策,实现了政策的重大突破,盘活了存量,扩大了覆盖面,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并给予相应资金补助,企业进行建设管理,解决企业低收入者住房困难。这些创新举措为云南几百万城乡困难群众带来了实惠,也得到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高度肯定。

新疆最大扶贫工程开工

5月2日上午,总投资达21.35亿元的新疆最大扶贫工程――华能托什干河别迭里水电站工程正式开工。这一大型电站位于天山南部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是托什干河水能规划“2库11级”中的第八级梯级电站,它集发电、灌溉、生态、防洪于一体,系规划中的首期开发项目。

陕西天津签署旅游合作协议

2009年4月19日在天津金皇大酒店举行的陕西旅游推介会上,陕西、天津两地共同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以促进两地文化、旅游交流。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和天津市副市长王治平出席推介会。

推介会上,景俊海指出,陕西有千年,千年佛都,千里秦岭,千里黄河,与天津在地理环境、历史人文、风土民情、饮食文化等旅游资源上存在着互补性,2007年“环渤海地区和中国主要热点旅游城市‘9+10’(指环渤海湾五省市天津、北京、辽宁、河北、山东以及北京周边四省市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和10个主要热点旅游城市)区域旅游合作的启动,为天津、陕西旅游业的深入合作带来了机遇。

随后,陕西省旅游局与天津市旅游局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加强两地在旅游产品、项目投资、市场宣传和旅游人才交流方面的合作,以建立区域旅游新格局,树立区域旅游新品牌。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第8篇:消费扶贫工作报告范文

接待游客12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1亿元,在今年春节黄金周贵州省旅游大数据综合指数排名中,镇远古镇和西江千户苗寨分别占据第一名和第三名。

立足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黔东南州提出了“旅游活州”战略,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构建“快旅慢游”体系,打造文化旅游升级版。随着景区精品项目的落地和产业的融合转型,黔东南州“大文化、大旅游”格局正有序推进。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

元宵佳节,古城镇远热闹非凡,青石板旁、古巷道边,游客络绎不绝。

“老板,还有房间吗?”

“非常抱歉,今日客房已满,请您稍等,我打听一下其他酒店。”

在寻找住宿的过程中,记者听到了好几次这样的对话,“一房难求”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

“景区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黄金周。我还琢磨着再扩展几间客房。” 镇远唐朝酒店店主潘女士说,近几年,随着景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镇远的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由此带动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生意火爆。

镇远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黔东南州“快旅慢游”服务体系的构建。为了满足游客的多元消费需求黔东南州强化景区景点建设、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全力推动门票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从根本上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和质量。

每到黄金周,州旅游发展委员会成立值班小组和检查组,重点对旅游景区、旅行社、汽车运输公司、宾馆酒店、食品卫生、消防安全等场所进行安全大检查,从源头上确保景区安全。

在道路交通方面,立体化大交通已为黔东南旅游业发展赢得先机: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穿境而过;厦蓉、思剑、凯麻、凯玉高速纵横连接,黎平机场、黄平机场南飞北往……立体化交通建设,为构建“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旅游经营方面,黔东南着力实施旅游“十百千”工程,2016年启动建设星级酒店10个、旅游服务区100个、精品客栈1000个,并完成300户特色民宿客栈建设,组建专业旅游车队10家以上……

黔东南州在提升旅游业公共服务能力上的决心坚定,成效显著。

“我是第二次来镇远游玩,这里的变化很大,不管是酒店卫生、服务态度,还是景区配套设施,较之前都有很大改观。”游客黄女士说,她很享受在镇远悠然漫步时的时光。

打造精品项目

唱响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2014年,黔东南州接待游客37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15亿元;2015年,全州接待游客45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7亿元。近几年,全州的旅游收入逐年攀升。

随着“原生态黔东南”旅游品牌逐步提升,“千户苗寨西江”“历史名城镇远”“部落岜沙”“千年侗乡肇兴”“侗歌之乡小黄”等旅游品牌已唱响。2016年1月22日,国家旅游局下发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名单,黔东南州入选为“中国苗侗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

为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品牌知名度,黔东南州紧紧抓住“世界苗侗原生态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这一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旅游精品。

“文化是黔东南民族的魂,也是走向世界的根。只有充分利用民族文化打造旅游精品,才能塑造特色品牌。”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范钟声说,丹寨县的文化品牌――石桥村古法造纸术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最好的说明。

石桥村至今保留着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造纸术:以优质树皮为原料、以纯净山泉为溶浆,采用苗家传统工艺制浆、抄纸,全部工序都手工完成。全村95%以上都是苗族,由于世代承袭古法造纸术,村中几乎人人都会造纸。

“我们的造纸术之所以能获得世界青睐,主要是我们坚持纯粹的原生态制作工艺,生产白皮纸、彩纸和宣纸。用这些纸张加入苗族文化元素,制作成灯笼、折扇、手提包等工艺品,游客喜欢,销量很好。”提起古法造纸,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兴武如数家珍。

一张看似“粗糙”的纸,却销到了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成为国家图书馆修补文献和茅台商标包装的主要用纸。造纸作坊也成为游客慕名前往的体验区。

“观光体验+工艺品销售”,石桥村用活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带动了村民致富,还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

类似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在黔东南州还有很多,如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唱响世界的《仰欧桑》等,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为黔东南州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下一步,黔东南州将重点建设月亮山百里梯田、清水江木商文化等“四廊四带六条线”精品项目,建成集山水观光、苗侗原生态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着力提升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推动产业融合

打造山地旅游大州

驱车前往三穗县颇洞村生态农业体验园,看到公路两旁白墙青瓦、村庄依山傍水,亭廊点缀其中,田园如画,田间地头溪流纵横,草莓正盛,前往观光体验的游人如织……

自2012年开始,颇洞村两委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社联建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组织村民按照资金、土地入股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年底股民一起分红。

园区内设有精品蔬果采摘体验区(葡萄、蓝莓、草莓等)、农业休闲旅游区(生态农庄、水上乐园、文化长廊、植物迷宫等)等多个功能分区。依托千年农耕文明,合作社把观光旅游与高效农业有机结合,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无土栽培观赏、生态湿地游乐、稻作文化博览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区。

2015年,合作社股民发展到858户2900人,共接待游客1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6亿元。“每个月能拿到2000元工资,年底还能拿到股金分红,一年至少有12万收入,这远比以前在外打工来得轻松自在。”在合作社农庄工作的村民陈昌梅喜笑颜开。

“颇洞村曾是黔东南州典型的‘空壳村’,现在摇身一变,成为全州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示范村。”范钟声说这是“旅游+”与第一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的生动实践。

“旅游+文化”,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购物”,打造银饰博物馆;“旅游+大健康”,打造休闲养生基地……黔东南州已看到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所形成的拉动力和聚合力。目前,全州正积极推进实施“旅游+”行动计划,如“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新型养老”“旅游+健康养生”“旅游+创新创业”等,将旅游与生态、科技等交融相加,满足游客需求,改变旅游增长方式,形成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

打造山地旅游大州,产业内的融合甚是关键,巧借旅游推介会,构建立体营销系统,实现产业外的联盟也不可小觑。

第9篇:消费扶贫工作报告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法律保障

国家统计局经济数据显示,2014年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在农村居住的人口仍占近一半。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密不可分。2015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乡村生态旅游使3000多万农民成为受益人群。2015年还将推进美丽乡村富民工程,选取重点扶持村与扶贫办共同开展乡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既要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又要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而面对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难题,如何用法律保障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则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重点内容。

一、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意义及现状

1、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中国美,农村必须美。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水平,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乡村生态旅游连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能够直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各类产业融合发展,使单一农业向多元农业转变,使粗放经济向效益经济转变,能直接富民、快速富民。很多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摆脱了贫困,很多农村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实现了富裕。2、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态势迅猛,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都超过20%。据统计,2014年,全国共有乡村生态旅游经营户超过200万家,乡村生态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3。乡村生态旅游营业收入达3200亿元,同比增长15%。乡村生态旅游正成为我国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领域。

二、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乡村生态旅游要具备长远发展眼光,在满足当前旅游者的需求基础上,更要保护乡村生态资源和环境。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分布广泛,缺乏整体规划和布局,更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监管,策划和管理人才缺乏,致使纷争和纠纷时常发生,难以吸引乡村生态旅游者对外宣传和多次光顾,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的法律保障问题。我们应在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乡村生态旅游的各项规律法规制度,促进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真正通过法制化和规范化的途径,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2、是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稳定有序发展的保障。

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监管,导致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存在盲目无序开发、服务水平较低、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其一,一些地方乡村生态旅游市场没有专门部门进行管理和规划,盲目、重复、过度开发现象屡禁不止,出现了农家游、农家乐等低层次重复建设,仅仅是通过采摘等内容来吸引旅游者,没有深入挖掘人文内涵,往往很难促成旅游者再次光顾。其二,一些地方乡村生态旅游配套服务不到位,卫生环境差,还存在所售农产品价格欺诈、特色农产品以次充好等现象。这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法律保障来进行整改,规范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行为,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创造稳定有序的环境。

三、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

1、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体系不健全。

乡村生态旅游起步晚且发展快,目前我国现有的旅游法中并没有专门针对乡村生态旅游的相应法律规范或相关措施规定。现有的旅游法对旅游企业、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者等相关行为者权利义务进行规范,并未有具体涉及到乡村生态旅游等具体措施规定,尤其是涉及到乡村旅游规划、乡村环境保护条例、乡村旅游业服务标准等法规尚没出台。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意见,但此类意见多是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或扶持政策,极少涉及具体管理措施和办法的。由于乡村生态旅游缺乏政策法律保障,很多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行为得不到规范,出现了无证经营、环境卫生不达标、脏乱差的现象。因此,为了满足乡村生态旅游对法律的需求,应当尽快制定与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法律规范。

2、乡村生态旅游缺乏有效监管和执法。

乡村生态旅游的管理和监管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若没有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进行布局规划和管理往往会引起无效管理或混乱管理。乡村生态旅游管理体制不到位,相应地出现了执法不严、执法不力的现象和问题。目前就乡村生态旅游而言还没有专门的执法机构,从地方政府到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划分清晰各自责任归属,自然出现了执法空白区或执法不力现象。一是部分乡村生态旅游地区私搭乱建,影响整体景观,破坏自然风光;二是过度开发,浪费资源现象严重。换言之,目前各乡村生态旅游地区的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缺乏有效统一管理,没有形成统一集中执法管理。

3、乡村生态旅游法律意识淡薄。

乡村生态旅游的经营者、管理者依法经营和法律意识直接关系着乡村生态旅游健康稳定发展。由于乡村生态旅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和规模,盲目无序开发,破坏乡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到位,垃圾处理不及时,乡村生态旅游者找不到垃圾处理箱并为了便利随处破坏环境丢弃废弃物,使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环境被破坏问题、自然资源流失问题不降反增。乡村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通过法律途径对乡村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四、我国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路径探析

1、建立健全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

建立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相关法律、法规,是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石。只有具备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才能引导和促进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和产业的合理有序开发和发展。面对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盲目无序开发、恶性竞争、资源环境破坏等问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应从加强整体规划设计、加大环境卫生监督,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有关的行政法规及实施条例,如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纲要及实施细则、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乡村生态旅游市场管理条例等,为乡村生态旅游的生态资源环境、乡村生态旅游人文环境保驾护航。

2、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监管。

促进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比以往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监督和管理,这是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加大对乡村生态旅游的检查密度和处罚力度,美化乡村生态旅游经营环境。同时,还可以引入乡村生态旅游行业协会组织,多渠道多手段加强加大对乡村生态旅游中涉及到的游玩、购物、娱乐、饮食、住宿、交通等全方位监管,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维护乡村生态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开发者和经营者的行为,提升乡村生态旅游服务质量,达到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

3、加大乡村生态旅游执法力度。

除了加强乡村生态旅游监管以外,强有力的执法同等重要。乡村生态旅游只有拥有强有力的执法,才能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其一,乡村生态旅游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相应的执法也应是跨部门、跨行业的,这就提出了联合执法、综合执法的要求,涉及到公安、交通、质监、林业、工商、环保等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其二,乡村生态旅游执法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法律、政策、管理素质,同时要有高度责任意识,积极的生态环保意识,因为执法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乡村生态旅游地区的发展。其三,乡村生态旅游执法过程也要受到监督,既要提升执法力度,又要保证权益得到合理维护。

4、增强乡村生态旅游法律意识。

增强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者、经营者和旅游者的法律意识是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建设的重要基础。增强乡村生态旅游法律意识要在具备法律保障体系基础上,分领域、分层次、分对象通过集中学习、考察、实践等方式进行乡村生态旅游法制教育,结合当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真真正正去懂法、学法和用法,使乡村生态旅游从开发者、经营者到旅游者都做到尊法守法,合理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首先是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者要依法开发,保护乡村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有序合理开发;其次是乡村生态旅游经营者依法经营,热情诚信敬业;最后是乡村生态旅游者旅游过程中遵纪守法,爱护环境和资源,遇到问题依法进行协调和解或申诉。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朝气蓬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只有拥有健全的乡村生态旅游法律保障体系,才能拥有稳定有序的乡村生态旅游市场和环境,才能保障乡村生态旅游健康、稳定、有序、可持续发展,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因此,我们要加快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生态旅游的法律保障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的规范化和法制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二艳.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J].人民论坛,2015(3)中:142-145.

[2]梁虞,吴小平.浅谈我国生态旅游法律制度[J].法制与经济,2012(2):53-54.

[3]马存利.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及法律保障[J].法制之声,2012(5):43-45.

[4]丁硕.浅议生态旅游的法律规制[J].法治与社会,2012(7)下: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