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第1篇: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教学三维目标之一,它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对个人而言,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二是对国家和民族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要求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三是对世界和人类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认同性和开放性的历史意识。

一、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必要性

1.当代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

历史课有趣吗?重要吗?许多学生可能会回答“有趣”,但一点不重要。因为他们许多人视其为副课,在繁重主课压力下用以休闲消遣的课程。学习在现实中已经越来越被扭曲,浮躁、功利的学习代替了自我充实、自我完善的科学探索与人文价值的追求。所以,想到历史教育的现状,许多老师难免会有几丝悲哀与无奈。历史老师们或许都遇见过这样的学生,看《》的纪录片,他感到的不是悲哀、愤慨,而是有趣。也有学生视希特勒为偶像。想想社会中许多背离道德文明的现象,这些都说明了人文教育没有得到重视。

2.教师教学偏重“理性”缺少“感性”

这个现象可能更多出现于高中历史教学和教书多年的教师身上。现在的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越来越呈现出“理性化”特征,历史知识强调精确性、逻辑性,尽量回避人的主观意识和合理想象,有时就会让历史失去了思想和情感。我自己就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在一节公开课上为了展现自己的专业性,而加深了教学的难度、深度,忽视了这是一节校级公开课而不是历史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公开课,更重要的,忽视了我的学生是民办高中生。结果,一节课结束,常年执教高三的老师深表欣赏,其余老师一脸漠然,我的学生们一脸茫然。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多是一种叙事性思维,他们更需要“感性”的体验,如果教师忽略了这点,学生们将很难喜欢上历史课,更别提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在教学中实施的措施

1.用讲述法激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时间上纵横古今,空间上囊括中外。为了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克服对历史的陌生、枯燥感,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历史人物的活动情节,进行生动的讲述来增强感染力。如讲述林则徐这个人物形象时,过去传统方法是:介绍林则徐的成长经历,主要事迹(如虎门硝烟)及意义,再提问学生“从林则徐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精神?”目的在突出林则徐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气节。而现在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张一百多年前的一张图片:英国伦敦蜡像馆陈列的林则徐蜡像,并说明经过成千上万的英国人的多次投票依然当选,长期陈列在馆中。问:英国人怎么知道林则徐的?林则徐的蜡像为什么长期摆放在英国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名人蜡像馆里?英国人崇拜林则徐什么品质?为什么当年英国的敌人竟成了他们崇敬的对象?这样的例子会使我们的学生信服,并会深深感受到人格魅力跨越国界的伟大力量和民族气节亘古今的光彩,受到触及心灵,内化情感的深刻教育。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使之受到陶冶,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

2.用比较法调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挑选恰当、鲜明、可比性强的内容进行比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其灵感的火花,使他们主动参与,而且可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产生,以达到提高记忆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3.用联想法帮助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有了很大的改观,内容也更能适应高中生的认知需求,但受到课时和篇幅的限制,在有些地方显得比较抽象,往往是经过浓缩的书面语,其可以拓展的空间很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而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师生之间的情感对话与交流,情感就像催化剂一样,有力推动着联想和想象的发展,与此相对应,当联想和想象递升到一定高度时,又会反过来促进情感向更高的阶段攀升。“情以物兴”“物以情观”,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情感与联想和想象之间的关系。

4.分析史实,深化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第2篇: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建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是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的基本维度,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置于教学目标的核心地位,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从总体上讲,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建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适应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影响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因素使多重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中历史课堂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理念仍没有完全有效落实。因此,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这一目标贯穿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和完善自身的人生态度、良好品德、价值观念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建构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义

情感是人对现实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态度是一种相对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的情感倾向,而价值观则是在情感信念和情感态度基础上形成的高级社会情感。[1]新课标将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教育功能定位于建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教育的功能。事实上,建构高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既包括了思想教育功能,又丰富了思想教育功能,使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变得更具体,更具有人文内涵,更进一步强调了对学生内心体验和心理情感倾向的关注。这对于满足学生情感方面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人生态度、高尚品格、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未来力量,一定要注重综合素质和修养的提高,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

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现状分析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和思辨性都较强的课程,既承担着学习历史知识的重任,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建设和思想境界塑造等功能。然而,从目前高中历史的教学实践来看,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受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仍把历史课程看作传授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工具,对新课标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的功能没有准确理解,甚至简单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建构等同于思想教育,这种片面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展开。

2.教师自身素养不高,教学方法滞后。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能量以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然而,部分教师仍采用过去陈旧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即使有一些情感色彩的历史教学,也只是形容词的堆砌,这种机械、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严重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不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通过考试的方法来测评学生,学生考试的成绩也相应地成为考核教师的标准,这种考试制度本身不带有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测评,无疑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必将严重弱化。

三、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最优化推进的路径

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优化推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关系到素质教育开展的成果,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结合实践,保证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最优化推进。

1.正确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这一教育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构成了一个有序的心灵连续体,构成了人的情感世界,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组织的内容、方法、目标都要以其为着眼点进行,要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基点。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必须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思想情感素养。而当前的历史教师大多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培养出来的,原来固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需求。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情感,从而担负起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构的重任。

3.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评体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具有特殊性,它兼情感、意识和行动于一体,而不仅仅是知识和语言的表达,虽然它可以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却不能通过对知识的测评来检验。[3]因此必须采取多元评价方法,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融合,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反思,使学生的人格、品德、境界等得到进一步升华和完善,成为适应多元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玲.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7,(5).

第3篇: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校长;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校长依据发展战略,为更高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工作进行的安排和把控。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由于传统单一、落后的管理制度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价值,需要高中校长发挥自身的领导力,通过管理理念的更新,构建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顺应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一、新课改视阈下高中校长教学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教学管理范围较小,管理手段单一、落后

在新课改视阈下,教学思想和环境的开放要求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及时树立新的教育观,意味着高中校长应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构建新的管理模式。然而,在现实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由于高中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使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逐步增多,教学内容也随之变得更加丰富,造成高中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复杂,传统过于单一的管理手段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现状。具体表现为:大部分高中校长在参与教学管理时,缺少充足的经验,并且缺少对教学和学生需求多方位的了解;在管理工作中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教学中的问题所在,从而在落实管理规定时普遍出现主次不清的问题;对课堂纪律和规定遵守情况抓得较严,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管理范围过于狭窄,所产生的管理效果不佳。除此之外,高中学校缺少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这也是教学管理无法发挥其价值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以单一、落后的手段展开对教学活动的把控,难以形成对教学状况的监督,无法更加准确地评定教学成效,最终导致教学管理人员缺少准确性和针对性。

(二)教育管理系统性不强,难以发挥其价值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升学发展的跳板,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决定着学生自身能力发展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大学选择和职业的发展。而高中教学管理工作,以校长为核心,以各类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为辅助,对培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氛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各个高中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中较为突出的是教学管理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管理模式,对各项制度落实的情况难以把控,无法发挥管理工作的价值。部分高中校长缺少创新管理意识,在管理工作上缺少主动性,在过于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升学压力下,不敢尝试新课改倡导的创新模式。这就造成高中学校的管理部门在缺少明确目标下,不能发挥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在落实管理任务时目的性不强,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约束和解决,教学管理难以在新环境下实现新的发展和飞跃。

(三)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管理局限性

现阶段,许多高中学校所设置的教学管理体制主要由校长、教务人员、教学工作者组成,以由上至下的工作形式开展。虽然这种管理模式所产生的工作效率较高,但忽视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动态变化的了解,缺少对实际教学效果的监督,造成在新课改下教学管理的局限性较强。高中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逐渐从以往的强化教育水平,转移到对教师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相较于获得更好的教学秩序,利用好引导和鼓励等手段,强化学生自身的管理意识更加重要。这就要求学校改变缺少创新的管理体系,根据学生需求的变化,对管理手段和工作重点作出调整。不但在内部建立部门协作的管理工作模式,还应更新管理制度内容,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够认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在制度的约束下能够配合管理人员完成工作,并逐渐形成管理意识,形成良性的循环,促进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发展

二、新课改视阈下高中校长教学管理模式构建对策

(一)更新高中教学管理理念,实施人性化教学管理模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校长若想实现自身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构建,满足新课改教育新标准、新要求,保证自身所构建的教学管理模式符合当代学生发展的需求与教育的需求,就必须树立独立的学校观,明确认识到与时俱进更新自身教学管理观念的重要性。并以保证高中教学管理模式能够跟上时展脚步为目的,适当解放自己的管理思想,敢于突破传统教学管理观念,打破传统教学管理理念中存在的局限性,发挥自身前瞻性意识与与时俱进的能力,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管理理念,以更加先进、更具创新创造性的理念与思维武装自己,以保证构建出来的教学管理模式具有较高先进性与进步性的特征。在此过程中,就需要高中校长定期到其他学校或是知名学校进行参观调研,了解其他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思想与经验,吸取他人优点,再结合自身办校特色与优势,加以改进与完善,打造出符合本校发展的独立教学管理模式。另外,在新课改“三维目标”提出背景下,构建全新的高中校长教学管理模式,还需将以往“刚性的制度化模式”转为“刚性与人性相结合的”人性化教学管理模式,也就是在遵循学生发展需求、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感受等发展指标,实施人性化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教学管理标准,采用奖惩与规章制度的管理方式,加以严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及学习方法等。以这种刚柔并济的教学管理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校长对其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同时明确认识到自身应秉持怎样的学习态度,去认真配合校长所实施的教学管理工作。

(二)注重素质教育精神内涵,优化教学管理制度与政策

在素质教育精神内涵的指导下,高中校长若想优化或重建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就必须以实现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提高等为主要目标,围绕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来开展。因此,以新课改为教学制度与政策重构的主要目标,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完善,对学生心理、学业、理想等方面进行有效指导,以制度优化的方式,推动教学资源配置与教学效果强化有机结合,是高中校长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首先,从课程管理制度上进行优化与完善,可通过加大校本课程的建设力度,适当增强学生的课程意识,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养、生存本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与科学素养等方面展开。然后再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情况及发展趋势,以及校内师资队伍的专业特长、职业技能水平,建设符合学生发展状况的校本教材。其次,在教学管理机制建设上,适当增加课程设置的原则、条件、标准及实施课程内容的要素,以此来保证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在此过程中,还需要高中校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管理原则,注重理论课程内容与实践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教学时长上也应合理分配。此外,还可通过构建选课制与学分管理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兴趣爱好及学习需要,在不同模块与不同科目中,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要,满足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自主选课的愿望。

(三)遵照“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为确保高中校长构建的教学管理模式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应遵照“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首先,可通过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互联网平台与计算机设备设施,在计算机设备中开发教学反馈系统,采用终端与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实名制、匿名制的方式,在该系统平台内根据自己的想法、意见和见解,向学校领导提出自己的反馈意见。而高中校长则应定期浏览反馈系统中学生或教师的反馈留言,并适当选出几点有效建议,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以确保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有效性。其次,应进一步重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一改以往教师单向按照学生考试分数评估其学习能力的评价方式,积极采纳当前备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课堂下以小组合作、线上交流、线上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文化素质、创新创造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并在考核评价结束后,按照“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情况,需要锻炼、完善的能力方面,给予针对性帮助与改善。只有通过这种多角度、多因素的考核与评价,才能确保对学生进行更完整的评价,获得更全面的评价结果。

第4篇: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是学校教学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性保障。为适应日益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尝试建立以促进各年段和各教研组间形成竞争机制为核心的新的教学管理机制,构建“校长负责、年段主管”的教育教学内部管理体制。增大各年段管理自,分解全校性教学管理的压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年级组的老师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形成年段之间的竞争机制,发挥集体协作的效能。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管理机制适应了新课程对高中教学管理的要求。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两个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年段和教研组的管理。建立年段和教研组的竞争机制,必须加强年段和教研组的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对年段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教学常规管理要求,明确其工作职责。同时进一步明确教研组及组长工作职责,把课程开发、研究、建设的任务及对教师评价、考核的部分权利下放到年段和教研组,使年段和教研组逐步成为责、权、利统一的研究实体,并能在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教学全过程的民主管理。课程改革打破旧的教学体制。使教学教研方式在本质上发生很大的改变,为适应这种新变化,教学管理模式也要随之而改变,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学体制的发展。课改的推进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实验期间,教学科研部门的引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经常性深入一线,认真调研,掌握实情,跟踪指导,及时帮助教师解决好课改中的困难,变“领导”为“服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领导与教师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教研过程中注重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师与领导一道,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

创新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模式

多年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说明,我国传统的高中课程迫使不同特长、个性,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学习统一的课程,造成学校课程管理单一。这种现状对学生学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这次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破除了传统的课程管理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新的课程管理制度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课改实验中我们进行了创新性尝试。一是尝试建立分层次课程管理制度。具体做法是依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考改革的情况,开足开好一切国家规定的课程。在这一前提下,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同时每学年开设多种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选修,以适应和培养学生不同的潜质、特长。二是尝试建立“与实践结合,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起“问题――反思”的学习模式,教师本人建立“引导学生亲历实践、发现,探索解决,反思深化”的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必须探究“研究性学习”路径,每人每学年至少开一节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公开课。并注意将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新课程标准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这对教师的研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和研究者。这就要求学校应为新课程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使学习和研究成为整个学校的基本状态和行为准则,成为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建立“立体科研”的教研模式,形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成为保证课改质量的重要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配置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库和数据库,创建起教学研究的信息平台,满足了教师教学研究的需要;我们组织开展多层次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课前备课组必须进行集体备课,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大力提倡个性化教学;教师在课后要撰写教学笔记、教学反思,每学期要撰写教学总结、教学论文;每学年要有一个实验研究课题;每次测试都要层层进行质量分析,提出具体的整改提高措施。我们特别注重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教改、教研、科研都应围绕课程和教学过程进行。这些校本教研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适应课改、参与课改的能力。

创新教学评价制度

第5篇: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特长教育;品牌;实践探讨

“现在教育界都在追求品牌,家长也在选择教育品牌。为什么家长要选择品牌学校?因为选择了品牌学校,就是选择了品牌教育。”――杭州市育才实验学校校长胡爱玉如是说。

西安市育才中学校长王新印也认为:“开展特色教育是建设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提高办学效益、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只有‘因校施教’,创造性地贯彻教育方针,以开拓性的思路和举措办学,才能保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充分论证,根据学校生源等实际情况以及学校办学条件,我校充分利用现有师资的优势和便利的区位优势,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走特长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的办学路子。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为中国美院、中央美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几十所高等艺术院校专业输送艺术特长生百余人;师生参加全国性及省、市、区级各类艺术比赛展览活动,获得了丰富奖项。学校被区教育局认定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而开展美术特长班教学则是我校打造美术特色教育品牌、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以特色立校,以质量强校”,是我校发展的既定战略。“突出特色,提高质量,努力打造艺术强校品牌”,一直是我们思考并为之奋斗的目标。多年来,我们围绕“特色”“质量”和“品牌”做文章。美术特长教育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然而,如何在当前“艺考”热度不减的形势下保持清醒头脑,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今的高中美术特长教育,实施美术特长教育品牌发展战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结合我校近年来在美术特长方面的教育实践,综合当前美术特色学校的普遍情况,我们必须面向未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美术特长教育,走出美术特长教育的一些误区,采取开拓性的思路和举措,创新教育途径、教学管理和办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美术特长教育稳步向前发展,最终实现打造学校特色品牌的战略目标。总结以下几点认识供探讨:

一、注重素质,抓好专业与文化课的平衡

美术特长班教育不仅仅是在高考“指挥棒”下纯粹为学生升学服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通过美术特长教育,使学生的后天素质得到充分的发挥,以达到人的整体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让学生懂得“综合素质”是高层次美术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素养。

随着近年来“艺考热”的不断升温,美术高考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并且逐渐向文化成绩倾斜,新高考也给美术特长教学带来了更大压力。过分关注美术专业技能训练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将不再适应素质教育和美术新高考选拔的需求。

针对美术特长生普遍文化基础弱和重专业、轻文化的突出问题,我们要十分注重抓好专业课与文化课的平衡。我们尝试严把招生“入门关”,把之前特长招生“专业优先,文化成绩七折优惠”的做法,改变为“专业面试只设合格线,录取时从专业合格考生中,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课成绩设最低限制,如语数外三科不低于240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近几年的美术特长生文化成绩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改善,文化素质的提升非常有利于特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轻文化、重专业或重文化,轻专业、都非常不利于学生合理分配精力,极易造成学生偏废。因此,在日常教学安排上做到统筹兼顾,是确保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良策。参照其他美术特色高中的做法,结合新课程要求以及本校课程安排和学生实际,我校美术专业课采取了“渐进式的课时制”,即高一美术特长班每周5课时,高二每周6课时,高三每周9课时。这样的安排,既缩小了专业班学生文化课与普通班学生之间的时间差距,同时又基本保证了专业基础训练效果,突出了文化课与专业课两者兼顾,并有所侧重的主导思想。

在教学评价上,坚持实施“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作业评价与展览评价”相结合,“专业成绩评价与文化课成绩评价”相结合的办法,确保评价公正、客观、全面,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心理上平衡。总之,注重文化与专业兼顾,思想与行动统一,艺术素养与文化素质并重,最终有利于高素质美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这也是我们打造美术特长教育品牌的终极目的。

二、重抓管理,突出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

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美术特长教育的基础。众所周知,作为美术特色学校,美术特长班教学的管理工作一直是个普遍的难题,美术特长教育的成败取决于特长班教学管理的成功与否。打造特色品牌的关键在于教育质量,而质量的提升又取决于管理,只有重抓管理,完善特长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才能保障特长教育健康发展。近年来,学校全面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促进了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改革。各种常规管理制度齐全,如,新老教师拜师带徒制度;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制度;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等。针对专业特长教育的特点,又制订了“专业课教学常规与专业课课程设置方案”“专业课教师及专业班任课教师的配备方案”“师生作品定期展评展示制度”“专业班师生外出参观、考察、写生方案”“特长班专任教师进修学习和奖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范。规范中要求,美术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严谨认真教学,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个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创造思维。通过定期举办师生作品展览,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受成功的喜悦。按照制度精神,学校每学期组织美术教师进行外出观摩或考察、写生,并组织美术特长班学生外出写生,促进了美术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促进了学生的个性与情感的发展。为激励教师潜心教学和科研,学校制订的“美术教育奖励方案”,设立了教育教学奖、科研成果奖、美术作品奖,促使我校美术教师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市、区各级展览评比并获奖,论文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教学科研气氛日渐浓厚。

三、加强协调,确保和谐教育环境的营造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自然环境的校园环境是一本极好的教科书,校园环境人文化、艺术化,对于一个美术特色学校来说犹为重要。近年来,我校在校园艺术文化环境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校园建设的绿化和美化使得校园风光宜人。学校还在教学大楼、科技大楼、行政大楼、师生餐厅等走廊、过厅布置名家书画作品上百幅,在校园主干道两侧灯箱上设置名人名言;还开辟了“美术作品陈列室”,经常展出学校美术师生的书画艺术作品;在宣传栏开辟美术专用展示橱窗,展示专业班学生的美术习作;再加上多姿的喷泉、别致的假山、蜿蜒的湖岸、浅翔的游鱼、通幽的小径、古香古色的凉亭、舒缓流动的音乐、静静肃立的名人雕塑,都为师生们营造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温馨和谐的校园图景。和谐的环境、书卷的校园使得师生们极易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

自然的和谐固然重要,人的和谐才是关键。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是美术特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推动力。特长班任课教师通过教学研讨交流和外出考察等活动,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同时,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采取对专业教师的奖励标准与文化课教师一视同仁的考评原则,并设立名校上线的奖励措施。这样,既调动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的团结合作,增强了美术特长班教学的凝聚力,为和谐共赢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师生的共同互评作品、共同外出写生、共同筹办展览等活动,也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了师生间的感情,形成教育教学环境的自然和谐。

四、搞好建设,着眼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搞好美术特长教育的关键在于专业教师的高素质。因此,美术特色学校在重视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注重抓好软件建设,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美术教师队伍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美术教师队伍,是美术特色学校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不息动力。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选送美术教师进行轮流进修,从而使他们专业水平更高,业务能力更强,信息把握更准,对学生的指导才更有针对性。还要为美术教师配备美术创作室,鼓励美术教师积极进行美术创作,苦练教学基本功;定期组织美术教师到名校观摩学习,如杭七中、鄞江中学、青岛六中等国内高中美术特色学校;支持美术教师参观高层次的美术展览和会展活动;搭建平台,宣传名师,支持美术教师举办个人作品展;定期对外举办“师生美术作品展”,展示学校美术专业教育教学成果,扩大社会影响。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美术特长教育,以特长教育的突破来带动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是有效的,也是可行的。以特长教育为龙头,全面实施美术特长教育品牌发展战略,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提升,使学生收获了成功、教师得到了发展、学校赢得了声誉。

最后,笔者想引用一句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校长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以引发大家关于高中美术特长教育话题的思考:“高中教育的目标不仅应该有清华和北大,也应该有中音(中央音乐学院)和国美(中国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二、工作目标

1、争创省示范高中,按示范高中要求开展工作。

2、重点做好高三毕业班工作,力争高考再创新辉煌。

3、高中会考达到省一级达标学校的要求。

4、扎实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准备工作。

5、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

三、工作要点

(一)重点做好高三毕业班工作高三毕业班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教学工作处和教研组要增强服务意识和协调意识,主动介入毕业班的教学管理与教学指导,千方百计为毕业班提供优质服务。

1、组织协调安排好毕业班的下列大型考试,做好考后成绩分析与交流。

2、及时搜集并提供高考信息和第二轮复习资料。

3、加强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调研,定期开展学情调查,召开毕业班学生座谈会,组织毕业班听课评课活动。

4、组织好毕业班专题讲座和实验展览。

5、加强尖子生培养和文科班工作。

6、加强高三备课组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1)各备课组要加强对考纲、近三年高考试题的研究,科学制定第二轮复习计划。

(2)各备课组要加强总复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断改进和活化教学方法,切实增强高考复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3)各备课组要加强习题的精选、精练、精讲,提高效率。(4)各备课组要加强结对子希望生的辅导。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执行省颁课程计划,制订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周历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活动安排表、任课教师安排表等。

2、完善《长汀一中教学常规》,进一步明确备课、听课、上课、改作、辅导、考试等教学环节的常规要求,明确参加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常规要求,明确公开课开设与听课评课的常规要求,明确青年教师结对子的常规要求。

3、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研组、备课组应定期开展组内自查。教学工作处、教科室定期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查。

4、加大课堂教学巡查力度,杜绝私自换课、调课、旷课现象,确保优良的教学秩序。

5、建立健全教学常规检查档案和教师业务档案,完善教学常规管理。

6、落实听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

7、创新高一、高二年段单元过关工作,实行月考。8、控制学科练习印刷量。

9、加强高一、高二、高三实验班教学管理的研究。

(三)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

1、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制定《长汀一中教研组、备课组常规管理制度》,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职责,明确教研活动和备*课活动常规,完善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考评方案。

2、加大过程管理力度,建立科学的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制订《高一、高二年段过程性考核奖励方案》。

3、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建立科学人文的教师培养激励机制。修订《长汀一中教师考核任用办法》,协助制订《长汀一中教师工作绩效综合评价方案》。

4、增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形成良好导向机制,制订《长汀一中优秀教学奖评选条例》。(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rdqu

o;

1、稳妥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各教研组要确实研究课题,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

2、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科研水平。

3、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4、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改变。

(五)其它工作

1、完善学籍管理,实行电子化管理。

2、加强图书馆管理,按省示范高中要求和*新课改要求,添置图书资料,强化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意识。

3、进一步抓好体育、艺术、卫生工作,抓好特长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第7篇: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一、建章立制,用机制激励人

完善并重建了一整套科学的制度和管理体系,如《一中教职工考核细则》《绩效工资发放细则》等,实现了全校教学管理的规范化、长效化、实用化。建立完善了学校的激励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全校师生表彰会、优秀教师经验交流会、教学质量分析会等形式,大大调动了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在校园、教学楼、班级展出优秀学子等照片,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狠抓管理,用行动指引人

认真贯彻实施“领导值班制”“主管校长承包制”“级部负责制”等管理制度,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在管理中,一向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

三、悉心研究,用科研武装人

首先认真钻研、学习先进的教改经验,力争做一个教育专家,做一个管理内行,同时,自己从未脱离教学工作,大胆尝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极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受到师生的好评。

四、注重落实,用实绩衡量人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在制定科学合理制度的同时,特别加大对过程的监督和落实的检查力度。正因注重实绩,彻底杜绝了工作中的“虚浮现象”,全校教职工工作踏实,成绩显著。

五、培养师资,用考核促进人

第8篇: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教学管理 优化 浅谈

初中教学管理的基本单元是班级,一个团结、奋进、向上的班级氛围,是实现学校的教学管理的关键。初中生的身心都处于急剧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在这一时期,学校教学管理如果缺乏理论的指导,就会导致主观性的工作方式,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完善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结合初中学生的自身阶段性特点,深入研究初中班级的管理策略对初中教学管理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1 初中教学管理的实施条件

1.1 初中教学管理对教师的能力素质的要求。对于初中教学来讲,教师的能力素质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知识的渊博程度,决定了学生能够接收到多少的知识含量。伴随着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新课程标准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如果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就需要能够不断的创新和改革,将初中教师的队伍不断的壮大,并且要加强能力素质的培训,使教师队伍具有着较高的教学水平。

1.2 初中教学管理中加强教学管理职能的重要性。在初中的教学整体组成上,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种因素构成,这三个部分相互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失去教学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加强教学管理职能,将课堂的内容充分的优化,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

1.3 初中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评价职能。在初中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评价职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体现出教学过程与教学过程的阶段性评价。对于教学过程来讲,侧重的是实现阶段性目标的过程;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来讲,侧重的是阶段性目标的结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正确的做出评价,将信息能够传达到学校,及时有效的将其薄弱的换进进行改善。在这个时候,教师要转变观念,创新教学的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2 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学管理不能只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思想品德的教育。要两手抓,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班主任都有让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责任。教师要利用学校现况和班集体的影响,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①学校德育环境的影响。在学科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各种主题班会活动,如报告会、演讲会、比赛和各种课文活动等;校园文化建设,例如,教室内贴名人画像,名人名言;食堂里写有一些杜绝浪费粮食的标语。宿舍环境要求整齐、卫生等。这些或明显的或隐蔽的教育因素都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②班集体的影响。班集体的规范和信念、班集体的情感和士气、班集体的处事和行为水平等,都可以对班集体成员产生很大的影响;③学生同辈集体。青少年学生一般都有归属于某个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要求,或者说都有归属的需要和遵从同辈集体文化的倾向。因为这能使他们有安全感,能避免“对偏离的恐惧”,能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或事情时找到解决、交流的方法和对象,找到符合同辈文化的应对策略和心理支持。

3 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管理创新

在管理机制方面,课堂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建立一种激励创新的机制,从而创设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创新的管理制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向自己发问。任何创新都是以发问为前提的,学习前人的知识,就是要把前人走过的创新过程再发现、再体验,教师要有这个意识,由已知不断引出未知,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管理方法方面,课堂教学管理应提倡全过程管理,注重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提倡全方位管理,不仅要抓教的管理,关注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学效果,还要抓学的管理,关心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

作为教学管理者不仅应有教师职业的基本知识,还应具有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在深厚的知识功底的基础上提高能力。为使教学管理科学化,适应开放的学校系统,教学管理者应需加强条件性知识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以条件性知识为依托,增强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要加强提炼,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并与教育科学理论相联系,上升为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今后的教学。

第9篇: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中;学校管理;创新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发展,而对于高中学校来说,它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性人才的过渡阶段,高中学校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随着社会进步的速度加快,高中学校要想取得更加良好的发展,那么就要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只有不断开展创新,才能促进高中学校各方面又快又好的发展。下面本文就新时期下如何促进高中学校管理的创新进行了分析。

一、不断地进行高中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

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工作开展的有力依据,因此,在高中学校管理中要实现管理的创新,那么首先就要对高中学校管理制度进行新。高中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就要不断加强对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制度的引进,将先进的管理制度与理念与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寻找一条更加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其次,在高中学校管理中,要将管理权力层层下放,做到明确分工,将学校管理工作更加细致而全面地下放到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使得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促进各个部门最大化地完成其职责。另外,在高中学校管理中,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进行有效地区分,真正实现按劳所得,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高中学校管理中,要加强对合理的考评机制的建立,以合理的激励措施来保证学校管理的不断创新。

二、加强对高中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视,学校管理工作中加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确立

实现高中学校管理的创新,就要从思想上加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视。由于高中学校学生面临着高考这一人生大考,因此,长期以来,高中学校的开作重点都放在的升学率的问题上,而忽视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忽视了学校管理工作对升学率和教学质量的影响。在高中学校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针对人而开展的工作,因此,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实现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面地运用到学校管理中来。另外,要全面地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认识,管理并不是单纯地进行行政命令,而应该是结合学校发展特点与特色,从自身出发,更好地深入了解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从而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从而高中学校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以人为本理念也要运用到高中实际教学管理中去,将高中生培养成个性独立的个体,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三、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校园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安全的管理,同时也包括对教职人员安全的管理。近年来,随着校园安全事件的频发,学校安全管理一度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人格特点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也容易发生偏激,因此,在高中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严格杜绝学生打架事件的发生,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间各种安全隐患的消除;另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师生关系的管理与引导,在高中教育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尊重,要加强对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与管理理念的树立,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防止师生之间不和谐事件的发生,在保障教职员工利益的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利益,从而不断加强对学校安全管理的开展,以更好地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安全、良好的环境。

四、实现学校管理的师生共同参与,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我们说管理的对象是人,而在高中学校中,教师与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与学生共同促进了学校的构成,因此,实现高中学校的管理,其实就是对教师与学生的管理,他们才是学校的主人,所以,在高中学校管理工作中,要促进学校管理师生共同参与的实现,真正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对于事物的发展有着一些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些方面的想法会非常独特,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学校管理人员也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让一线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可以使得教师更加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从而可以间接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师生共同参与,可以更好地促进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师生可以集思广益,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而不懈努力,同时也可以加强对教师与学生促进学校发展使命感的激发,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真正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