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方式范文

课堂教学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方式

第1篇:课堂教学方式范文

一、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助参与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注重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和角色的随时转变,课堂上我绝对不和学生随便开玩笑,要求非常严格,课下,我经常不回办公室,在教室里和学生谈心,辅导孩子功课,时时关注孩子的动向,我的学生曾这样形容我:“老师就是变色龙,课上和课下简直截然不同。”刚开始,学生对我的这种转变有点不习惯,看我上课要求那么严格,下课也不敢到我跟前,当我发现这个问题时,我就仔细观察,看看课下有哪些孩子在有意躲避我,我就有意识地在课下和他们交谈,说说笑笑,时间长了,学生也习惯了,在课堂上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力集中听课、发言,到了课下,再也不会因为课堂上的严格要求而有意躲我了,不管是谁,只要有困难,都会跑来找我,在他们心中,我不仅是他们敬爱的老师,还是亲爱的妈妈一样。

二、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自主发展,但如果没有和谐的、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怕学,不敢发言,又如何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呢?因此,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还要着重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教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及学好语文的愿望,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同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施民主教学、微笑教学,对学生满腔的热情,热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激励、期待和热爱。教师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赢得每个学生的心。

三、提供更多机会,重视参与的广度

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课堂教育氛围外,还要十分重视学生参与的面,这是体现学生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教学要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人人动脑思考问题,课堂不留死角。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整体的语文教育观,树立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从整体着眼,教师应集中式教法和学法的运用,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全面实施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实践活动。

第2篇:课堂教学方式范文

一、课堂教学与兴趣培养

1.理想支撑作用。只有当学生的兴趣与理想以及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不断增强,从而产生更大的推动力量。要经常在教学中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革命理想教育,使他们明白学习对自己有什么用处,让兴趣深深地扎根于需要的土壤之中。

2.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习活动有趣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参与转化为主动参与。教师能够采用这种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而又不降低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学习气氛就会比较热烈,学生学得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学习兴趣自然就容易被激发和培养起来。

3.广泛参加课外活动。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扩大知识面,接受新鲜刺激,不断满足和引起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从而激发其求知欲。

二、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

1.合作学习。我们必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发展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多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建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平等、合作的关系。我们倡导各种形式的主动参与,通过互相启发,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要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二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教给合作的方法,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做到互动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三要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只有真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探究学习。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方法。探究式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从阅读的文本中摄取有关信息,提出多种假设,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整合,进行多次尝试验证,推导出自己的结论。最后将自己的新知识、新感受用于新的问题情景中,形成迁移能力。探究式阅读教学中,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学生与教师、同学、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以人为本、以课堂为实践场所,让学生在阅读的探究过程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在审美、自主学习发展阅读的个性,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创新阅读能力。为了这一目标,首先我们要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细细的初读课文,通过细读完全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见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并口头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其次,第二遍略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在有感想的地方做上标记,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想和见解,从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再次,第三遍我们要培养学生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质疑,谈自己的看法,并小组内交流,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去明白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使学生在探究中找到学习阅读语文的快乐。

三、课堂教学与人文教育

1.平等对话。提问是教学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兴趣的启动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大约占去了一般教学2/3的时间,提问被认为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提问方法包括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发现问题提问、学生自我提问。这是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教育。强调要进行以情感人,以美动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充分发掘语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产生满足、愉快、合作、互动的情感状态。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第3篇:课堂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创新意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在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

新课程强调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为“组织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关键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最易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形成悬念,产生迫不及待地探索与研究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多样化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只有根据这一认识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具、学具,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引导他们把思考与操作结合起来,使学习形式多样化,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理清知识脉络,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知识的铺垫,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注重方法的迁移,不断提高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4.注重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变得聪明一些,在知识的应用中得到自我提高和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下功夫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更要注重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

1.关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好奇心是求知的动力,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分,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创新。

2.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如果老师讲授、解释过多,学生就无所事事,这正是“有所教也有所不教”的道理。

3.引导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仅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背道而驰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创设适合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全体参与,积极思考,操作实践,自主学习,大胆创新,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上下功夫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只是语文课的事,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智能目标。要有机地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加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因此,培养学生清晰、明确、有条理的说话能力,是小学教学应重视的一个课题。

1.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良好习惯是成功的基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得好:“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师要注重平时训练,让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把教材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2.抓好课堂提问,培养说话能力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抓住时机启发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要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应针对学生的回答适时指出错误,纠正学生的口语毛病,使学生逐步形成说话声音洪亮、表达清楚、符合逻辑的习惯,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所在,说明将导致的后果,以训练学生语言的严密性,求得表述的完整准确。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在创设教学情境上下功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和学生共同做一个学生考老师的游戏,游戏规则是:学生随意说出几个相同加数,老师立即说出它们的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都想难倒老师,但老师却算得既对又快。惊叹之余都想知道其中原因。这时我说:“老师用的是一种简算法。你们想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这种方法吗?”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积极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

更新教育观点,转变教学方式的途径很多,以上所述,只是自己的一些实践体会和理性思考,只要广大数学教师积极行动起来,这个新的挑战性的课题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第4篇:课堂教学方式范文

一、能够使师生身心得到解放

一种好的教学方式,能够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在于教师超负荷的讲解,学生不停的去做题,应该是劳逸结合,身体得到适当的休息。就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来说,教师的讲解不应该超过15分钟,学生的练习不应该超过二十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师生自由支配。所谓的自由并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如教师可以自由时间进行个别指导,答疑解难,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学生可以利用自由时间寻找存在的问题,找教师或者同学帮忙,还可以加深难度去练习,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要把自己弄的太疲惫,也不要使学生的头脑变得麻木,我们要知道,课堂上的时间不是教师自己的,一天中也不是上一节课,要把学生和老师的精力留给下一节课。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好的心情有时影响着工作效果的成败。教师心情好,上课自然有激情,而且效果会非常好,学生的心情好就愿意学,而且会学得事半功倍。好的教学方式应该解放教师的心理,使他心情放松,没有太大压力,使他愿意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且相信能够轻松驾驭课堂,取得显著的成效。好的教学方式,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斗志,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主动去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能够使师生身心得到解放的教学方式,是堪称一流的,值的我们去推广应用。

二、能够创造更多的公平学习的机会

社会提倡公平,给成年人公平竞争发展的机会,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公平,给孩子们公平学习进步的机会。在新课改之前,公平的学习机会很少,即使在新课改的推进中,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班都有几十名学生,不可能给每个孩子相同的表现时间与机会,每个人的展示机会也是不同的,但是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创造这种公平的机会。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必须拥有创造学习机会的有利因素。我们要给优秀生展示才会的机会,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要给中下等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最大化的放大他们的闪光点,找回属于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勇气。我们要给存在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在公平中敞开心扉,解决心理问题,以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你给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也就等于给了自己一次成功的机会。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我们要谨慎,不能因为我们一时的好恶,而耽误了学生的富贵青春,我们不要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罪人,应该成为他们向光明前进的引领者。

三、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别人给予的,终究是有限的,只有通过自己努力去获得的,才是源源不断的,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但以后的发展之路,却要他们自己去走,教师给予孩子的知识再多,也无法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指导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使有一天离开了教师这根拐棍,他们也能走的更远,更好。

新课改之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存在很大弊端,但不可否认,给孩子打下了坚定的学习基础,对知识的掌握很牢固。新n改推行以来,各地的教学方式五花八门,看似很热闹,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学业成绩还有下滑驱势。为什么成绩会下滑呢?我觉得还是学生的学习品质不好,如惧怕困难、不思进取,不能坚持不懈等。例如数学中的计算题,课堂中好像学会了,课下没有及时复习,不认真完成任务,导致计算准确率下降。有些同学把完成练习当成了负担,当成 了应付教师检查的手段,没有从心理上对自己负责,好像学习是给别人学的一样。再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字词训练,明明就那几个,课堂检测时却还是出错,究其原因还不是学生不重视,书写不认真造成的。还有,学生一遇到难题,就选择了放弃,或产生了惧怕心理,其实并不难,大部分学生如果肯下点功夫钻研,还是能解决的。须知,在小学阶段,教师给予的辅导很多,到初中以后,辅导就会少了,到了高中和大学 ,就变得更少了,要想成就人才,没有进取心,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那是万万不行的。尤其是学习中的持之以恒,永不放弃而产生的顿悟,对思维的训练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端人才。

好的教学方式,必须能够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优秀的学习品质,为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教学方式的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以上是我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优秀的教学方式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阐述。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我的经验将会更丰富,对教学方式的理解也将更深刻,将会引领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问题研究》.

[2]石中英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第5篇:课堂教学方式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很多数学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逐渐形成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的互动式课堂,多了很多动感。新教材的使用,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人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应尽快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理念,改变过去的单一被动学习方式,变依赖为自主,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引领教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潜心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学生,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优化自己的教学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十分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显然与新课程所要求的课堂教学价值观不相符合。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从“以教论学”到“以学论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本文结合新课改实施的经验,阐述了对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学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来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立足于应用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数学要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数学所带来的乐趣。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前,我事先布置课前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的物品,哪些地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通过课前的参与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我还努力创设条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学习并理解数学。重点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再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学习租车和购票这一知识点时存在了很大困难,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为主线,结合生活实际考虑,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培养他们了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生活是数学学习中无限魅力的视点。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通过感觉和经验适应我们的学习过程。因而引导学生在数学中联想生活,又在生活中联想数学,使其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二、引领学生探究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 

新课改提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在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生如果不实行“再创造”,则会对学习的知识难以真正理解,更不能灵活运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挖掘、再创造。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中间的学生按住绳子,其余同学用接力的方法把圆完整,还有的转不动笔就干脆转本子。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适时合理的课堂评价 

心理学家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的美。”我们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投以信任、赞许的目光,并用“你的想法很独特!” “你的问题问得很好!”“佷有自己的见解!”等亲切、肯定的话语给予热情的鼓励,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扬。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采用鼓励性评价的策略富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敢问、好问、会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等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如:当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当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六十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瞬间,但就在这一瞬间,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角色的变化源于社会发展时代需求。相信,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中的更多教师必将成为既是知识的输出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给予者更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给予者;归根到底教师还应该是因材施教者,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学习程度等来安排教学,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化和最优化的发展,努力实践新课程要求的做一个研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王召玉.小学数学教师实现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科教导刊》 

第6篇:课堂教学方式范文

一、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一)做好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角色的转变

要建立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因为它制约和影响着教学行为。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要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由“教课本”到“用课本教”。只有彻底改变教育观念才能真正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转变角色观是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才能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1.注重物理与其它学科及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高效课堂教学对教师重组教材及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传统物理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除具备与本学科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要了解物理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物理知识是从社会生产中来最终要服务于社会生产。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广泛性及高科技材料的出现,都要求物理教师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本地区的自然情况、生产情况、生活情况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知识储备量大,物理教师及时地把学生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主要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因此,实验操作能力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物理教师不仅要会用书本上设计好的实验去证明所授的知识,还要自己思考改进书本上的实验,以求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验抽象概念、原理、规律,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知识结论的过程设计成科学家探索的过程,让学生直接动手做、动手实践。要胜任这类教学,教师不仅自己要会做实验,而且还要在学生动手做的时候手把手的指导,指出其操作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

3.会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利用、计算机仿真实验等,使教师在课堂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情景等都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它的动感效果往往使学生兴趣倍增。多媒体的使用还可以提高课堂的容量。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学会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条件,更好地为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服务。

(三)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1.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来实现。

要做好课前预习,老师必须给学生明确的预习任务,要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结合教学要求、学生的知识储备作好预习题的设计。

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继续,是一种与自己的理解能力同步的自主学习。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正确的复习方法:首先把新学的课文仔细地看一遍,难度大的多看几遍,一边看笔记,一边回忆老师讲课的情景,搞清楚课堂上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把书合起来,看能否把内容回忆?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对刚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及时、自主的复习。

2.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与自然、社会、生活、生产都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物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生活,启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没有观察生活、自然习惯的学生在课堂要抓住时机进行鼓励,告诉他们这是获取知识的有效办法,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经过培养,学生提出的问题越来越贴近实际,具有探究性。课堂有了学生自己的问题就实在了、精彩了、有效了。

3.勇于争论、敢于展示的能力。在教学中,每学一个新知识点,都要找一个解答有歧义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勇于争论、敢于展示的能力。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结构及特点

当学生的各种能力被培养出来后,教师就可以建立高效课堂教学方式。

(一)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结构

课前预习――预习展示――合作探究――知识检测――总结反思

(二)高效课堂教学方式的特点

1.目标明确,高效有效。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第一步。

2.个性展示,互得益彰。预习展示不但可以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展示能力,为学生的互相学习创造了条件。

3.手脑并用,合作交流。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心所在。

4.自查自评,反思提高。知识检测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反思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所在,以便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补救,进一步提高。

第7篇:课堂教学方式范文

论文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改变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本文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霸占着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以这种方式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正确体现教师课堂的主导地位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2.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3.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个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二、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几点体会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这三个关键词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双向性和研究性,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互动性和开放性。如何才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我个人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要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更好地指导好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创设情境为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下降反而更重要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才能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形成。

教师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首先要从教育观念入手,树立新的教育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次,要转变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创造者,通过对教材的相应裁剪,依据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拓展课堂内容,使课堂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从而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再次,教师要不断加强专业修养,自觉学习新知识,努力完成知识更新,并通过自身的求知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走上探求知识之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学习,不懂怎样自主去学,甚至懒得主动学。怎样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师要使学生从意识到实际行动进行改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在书本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真实且独立的见解,在对问题的认知和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发现问题意识,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空间

教师要充分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要创设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鼓励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感到温暖,消除压抑,敢于展现自我,要尊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过程中迈出的每一步,鼓励他们的成功,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允许他们犯错误,引导他们纠正错误,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使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质疑,挖掘自身潜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4.改变被动的接受知识,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在与“自主”。要调动学生地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首先要在知识本身下工夫,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精选素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时政热点和科技发展相联系,通过内容的补充、扩展、组合,赋静态的知识以新鲜的时代气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在欲望和兴趣的引导下,走进思维的殿堂。其次要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呈现的方式对于知识好比包装商品,精美的包装会引起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同样,恰当的呈现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要运用富于变化有声有色的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新闻情境、漫画情境、问题情境、寓意情境、成语情境等。

总之,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自主学习,互相配合,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人。

参考文献:

第8篇:课堂教学方式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

新课程的改革,使我们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转变教育理念,从了解学生的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就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中,老师们都在努力创设一些教学情境,那么我们小学数学课堂应该依据哪些原则创设的教学情境,才更适合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呢?我觉得应该在以下几个方向去努力:教学情境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老师高高在上的或教师对学生言听计从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应该的全面的,至少是大多数的,而不是极少数的优秀生控制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活跃的,学生积极参与的,而不是沉闷的或混乱的;参与的学生都能够说出或展示自己的想法,也能听取别人的想法;情境中的学生们能够手、眼、脑并用,既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另外我们所涉及的教学情境要给学生留出活动的时间,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做”,这样的情境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让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

二、创设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有它所特有的特点,小学生也有他们的特殊之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所教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用简笔画、图片、照片、视频、小游戏、故事、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情境最好是直观的,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还要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为形成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服务。

三、充分启发学生手脑并用

关于学生手脑并用,许多老师以为做到很容易,也有老师认为做到很难。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手脑并用,我认为主要在于“活动”二字。现在大多数的学校在推行教学改革,在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气氛比以前活跃了,学生比以前积极了,还需要怎么改进呢?我认为一个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在学生最需要时留给他们“动”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探索的欲望;另一个就是在活动中留给每一个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的意识,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去尝试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就能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这是不同于数学的灵活思维)。

四、教师角色的转型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转变了,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转型,我们中间已经出现了不少转型成功的老师,他们已经不再是教书匠,而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成为了新式课堂教学的先头兵,成为了教学改革的研究者,成为了新的教学理论的创造者,甚至有的老师成长为教学改革的推广者(教师培训的讲座人)。那么我们现在要怎么做,自己才能很快成长起来呢?要学会反思,在有坚定的教改理念和充分的教改理论的支持下,不断的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并把自己的反思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尝试总结撰写一些论文,搞点和自己课堂教学改革有关的课题研究,使反思上升一个高度。

五、创设积极和谐的教学情境

教师不仅有教好学生学好数学的任务,还肩负教育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因此教师的情感在课堂上可以直接的影响学生。如果我们过度的强调课堂纪律,学生就会感到拘谨和压抑。我们一个良好的情感,积极的情感,就会创设和谐的情境,就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的活动氛围,学生才会有积极的心态和大胆的自主探究。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下学生也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心理健康的成长。

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新课标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所创设的 教学情境一定是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尽管他们的参与程度不同。我们教育不是流水线,不可能也不允许生产出千人一面的产品。每个学生由于生理条件和成长所处的环境的差异形成学习的差异和个性的差异,这是正常的,也是今后社会所需要的,我们教师就是要发现学生存在的差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而不要用固定的模式去教学生,更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评判学生,尊重他们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理解,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弘扬个性的机会。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从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认真研读新课标,更好地理解课标精神,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适合课堂教学的情境,敢于改革,不断反思,勇于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正玉.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董春晶.小学高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方法的案例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3]王爱珍.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6,(17).

[4]严家丽.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

第9篇:课堂教学方式范文

为使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学实际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创设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运用恰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的环境中学习数学。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加强教后反思,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兴趣与习惯 观念 主体 方式 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实际灵活调整,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环节,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趣的培养。随着小学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现有条件下,怎样选择最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呢?现我谈谈自己的的看法:

1.更新观念,积极践行新教学理念,做具有创造性的教师

打造高效课堂,应具有新理念的教师。建立一种具有生命性、主体性、社会性的深刻的教育教学新观念,培养创造性的教师,是课改的迫切需要。教师眼里要有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把学生好学、自学等学习态度及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品质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的始终。新课改的春风在呼唤着教师的劳动应具有创造性,做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教师。没有创造性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没有创造,教育也就没有发展。只强调知识结果而不注重知识的来源过程及情感的传统课堂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于是我一边学习创新的方法和有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一边实践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不断进行教法和学法方面的探讨。边学边试验边总结。

2.激发数学的兴趣,注重习惯养成,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长数学探究能力,获取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观。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每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防止学生的厌学情绪。要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教师在一节课前应做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谈话、讲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探究活动就能开好头。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节时,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师:同学们,为了创建和谐平安校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生: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学生间团结、友爱……)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且让学生知道了那些垃圾是可回收的,这样既净化了学生美好的心灵,又引入了本节课所探究的课题,激发了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兴趣。

3.以学生为中心,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

奉送真理,不如教人发现真理。一堂课的知识,要靠学生去领悟、消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创新。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学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时,让学生讨论它的变化规律。一个小组的几个学生通过讨论编成一个小口诀。“小数点,真奇妙,向右移要扩大,向左移要缩小,移一位变十倍,移两位变百倍,移三位变千倍……”这个口诀学生自己很快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给记牢了。这一堂课的教学,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讨论得出口诀。在复习乘除分数应用题时得出:面对分数应用题时,首先分清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比单位“1”多时要用加,比单位“1”少时要用减。这个口诀不是宝,具体情况要动脑。两量相关才相连,两量无关靠边站。通过让学生讨论、学生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括能力。通过让学生自学、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虽说这些口诀不是那么朗朗上口,但学生觉得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学习的积极性比以前高。好像自己跟科学家一样发现了定律,激发了探索热情。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都打算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创造。

4.激励竞争,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

新课改的精神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进取。为此,我常常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去交流,从竞争中获得知识。而且领悟到竞争的乐趣。例如:在辩论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谁的面积大这节课中:坚持长方形的面积大的一组中,两个学生主动站出来,拿出一根绳子,用四只小手撑成一个长方形,然后上面的两只小手稍平移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名学生说长方形的宽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边,而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的高小于长方形的宽,所以平行四边的面积小于长方形的面积。通过辩论学生的兴趣比较浓厚,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创新精神。许多学生都想充分表现一下自己,连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积极的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学生的创造性有了发展,也充分培养起来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造精神。只要有了创造精神,那就会有创造成果,而当学生的创造性一旦得到发展,那创造成果将是不可估量的。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引导个性化学习,实行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知识能力是不同的,各学生的成绩也表现为参差不齐。为了体现“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这一课改理念,教师在课堂中,关注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可实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如:分层布置作业。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一些基础题,让学生练习、巩固,教师给予辅导、帮助,解决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让它们对基础知识加以掌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技巧。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或优等生教师应给予合作、交流、探究的空间,教师设计、布置难度较高的练习题,让它们去探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优秀学生更好发展。如:练习中的“星号”题,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给予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6.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