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代经济信息范文

当代经济信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代经济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代经济信息

第1篇:当代经济信息范文

关键词 当代企业 经济管理 模式创新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频繁地应用各种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因此,为了使企业顺应时展潮流,必须要创新当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

合理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优化整合企业的资源配置,还是企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体现,在当前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的情况之下,企业进行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十分重要。当今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知识经济时代。第二,经济全球化发展。第三,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面临的国际市场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必须要创新本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有效防止企业资金流失和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降低企业经济管理的局限性和不必要的损失,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和利润最大化。

二、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正确的企业经济管理理念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企业的领导和各级员工应该对企业经济管理理念提起高度重视。在实际中,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较大,仅仅将管理重点集中在如何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问题上,再加上当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导致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无法被引入和利用,从而导致我国很多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久久得不到提高。另外,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与外国企业的合作机会越来越多,企业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在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将管理眼光放长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组织结构冗余

良好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支撑,但当前国内一些企业中负责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并且专业化水平较低,管理手段不够科学,妨碍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组织结构冗余的直接影响是妨碍企业各级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导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传递,甚至被长期搁置而无人问津。一般情况下,当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出现问题时,需要决策层商议决策,而组织结构冗余导致问题的传递受阻,企业决策迟缓,最终影响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

(三)内部控制管理松散

首先,企业内控人员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不具备科学的管理技巧,不熟悉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不注重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战略管理策略,加之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导致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控制出现缺位,不利于企业经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内控人员在会议上提出的管理策略大多流于形式,很难得到真正的执行和落实。再次,目前大部分企业都习惯于将财务审计作为成本监督手段,但由于内部控制管理涣散,在经济管理实践中经常发生管理授权混乱的现象,对企业实现系统、全面的经济管理控制造成了一定阻碍。

(四)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是目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首先,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更新与企业发展的步伐不一致,甚至大大滞后于企业经济发展速度,不能很好地反映或匹配企业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其次,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虽有一定的执行力却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导致企业经济管理资源的无端浪费和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再次,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对员工缺乏足够的约束力,使企业的人员管理出现纰漏,不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能动性,妨碍企业经济事务的正常运转。

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模式

(一)树立整体经济管理理念

企业的经济发展取决于企业整体的发展,而不是某一部门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树立整体经济管理理念,藉由企业内部经济资源的整合和协调,制定一套经济管理的协同机制,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协同发展、形成合力。其次,要从企业整体切入,制定一整套综合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构建各部门彼此支持、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保障企业各项计划与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再次,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给企业经济管理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要加强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时性、便捷性,改善企业经济管理的运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失误。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直接沟通,了解基层员工的真实想法,掌握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定期采集员工意见,并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对内部规章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创新经济管理的组织模式

科学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企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也表明,凡是经营发展较好的企业,必然有一套科学而完善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健全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反之,若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存在缺陷,将影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先前制定的经济目标就很难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模式的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设立柔性管理组织,推进企业管理组织的多元化转变。二是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对管理层次进行精简,形成紧凑型组织结构,加快管理问题的传递速率及反馈效率,从而改善经济管理工作的决策效率。三是制定虚拟化管理机制。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企业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其组织结构进行科学规划,从而快速地对经济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数据及信息进行整理,逐渐构建无形的管理机制及模式。

(三)创新内部控制方式

企业经济管理的重点就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种工作氛围针对企业内部管理来说,首先就要对其内部进行控制方式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将自身企业内部管理到位,才能为市场环境的竞争提供保障,即企业经济管理离不开企业内部创新控制方式。企业运营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对财务进行管理,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应该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将财务控制作为出发点。并且,还应该包含其他方面的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这种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只有不断对其内部控制进行创新,针对各种经济性的活动实施全面监控。

(四)创新制度管理体系

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必须尽早着手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尤其是要落实责任追究和风险防范机制,以及财务监管机制,通过对企业资金、人员等的综合性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次,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企业没有进行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就会被日益进步的时代所淘汰。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创新管理制度,其中,主要是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他们是企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有必要将其收入与绩效挂钩,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二是要保持好与其他企业的交流与配合,锚固自己在行业链条中的地位,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有目的地开发新产品,推行新观念,大胆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五)加强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作用的发挥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的分析,了解人力资源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帮助人力资源解决问题,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疏导,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员工可以投入更多热情到工作中。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加强人员的合理配置,加强人员的配置,可以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加强新员工的选拔。二是加强对现有员工的能力培养,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是为了壮大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队伍,为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对员工的关怀程度,给员工创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促进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拥有一份好的心情。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义职位的需求,从而按照职位的需求给人力资源具体的评价。同时也要在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中进行需求分析,促进人力资源的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最终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传统的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对各种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高,如办公的场所、办公物资等,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遵循无纸化管理,对各种信息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加高,对实物的依赖减少。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目前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网络基础设施还是很缺乏的,如有的规模较小的企业并没有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设备、电子信息设备等,使得企业经济发展规模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过程中,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完善,如各种网络平台的建设,加强企业各个部门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建立,同时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才能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和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当代企业需要从树立整体经济管理理念、创新经济管理的组织模式、创新内部控制方式、创新制度管理体系、加强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这些方面着手,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以期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为林州市旅游局)

参考文献

[1] 方建国.探讨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J].中国科技博览,2015(38):395.

[2] 林磊.基于网络经济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经界,2015(23):304.

[3] 张春娥.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J].财经界,2015(23):148.

[4] 张露.浅谈知识经济下企业的财务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5(25):78.

[5] 郭奥.新时期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J].商,2015(14):11.

[6] 李淑卿.浅谈新经济时代下企业财务创新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5(6):131-132.

[7] 邹云霞.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5(14):96.

[8] 吴丽芬.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财经界,2015(17):3.

第2篇:当代经济信息范文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为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热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观念已经深入到广大教师的思想和教学活动中。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与经济政治课整合的实践中,结合本人利用信息技术在《职业经济政治》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此阐述信息技术在经济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

 

传统教学主要以“黑板+粉笔+口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枯燥、乏味,已不能满足当代中职学生接收知识的需求。

 

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已慢慢发展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弥漫着喜悦、兴趣、困惑、成功等情感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做到因材施教。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使教师成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的大量工作不仅是在课堂上,尤其需在课前充分准备,包括收集学科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大量的文字、电子音像材料等信息资料,便于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由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经济政治课教学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经济政治课教学容量和效果,对经济政治课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教学过程更具表现力、交互性

 

经济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增加更多的直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形象生动、看得见、摸得到的感性材料,便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以此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图片、视频、音频、景观、动画等多媒体工具。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一些用传统教学手段没法讲清楚的抽象的内容向学生展示,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让经济政治课更加贴近生活。经济政治课教材里面有大量概念和原理,这些概念、原理,是经过无数次抽象概括出来的,对于学生而言,显得那么的遥远,缺乏感性认识,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中若播放视频资料,既能渲染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最新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经济政治课是贴近生活的。

 

例如,在学习价值观的内容时,传统的举例都以伟人、英雄、模范、杰出的科学家作为典型人物,这与学生周边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差距,很难产生共鸣。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掘身边的人和事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分享。可以用“如何看待‘超女’这些青春偶像”等时代感强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激烈辩论,在辩论和教师的引导中,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扩充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课堂容量它包括:知识容量、学生的练习题量、学生的答题数、学生的动手参与程度、学生思维的参与程度。传统的经济政治课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黑板,三尺讲台,课堂容量是很难增大的。

 

而多媒体具有强大的直观显示功能,可以大大减少过去花费在乏味的黑板板书的时间,教师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大量的教学内容。如此,教师和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概念理解、心得交流、思维训练上。

 

四、促进师生交流,完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经济政治课程本身就枯燥乏味。如果教师每堂课都是照本宣科或在黑板上写满板书,学生必然对课堂 充满厌倦和反感。

 

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制作新颖、富有特色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为学生讲解案例的时候,直接放一段视频或提供一幅图片,学生觉得很累的时候,为学生放一段轻音乐舒缓一下课堂气氛等等。

 

不仅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教学中快速的吸收所学知识,而且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不再觉得课堂枯燥乏味。

 

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传统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信息技术与经济政治课整合,能使教学活动信息化、立体化,使课堂更加开放,增强经济政治课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给经济政治课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有利于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第3篇:当代经济信息范文

一、 引言

当代大学教育范畴主要体现在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两个维度上。而大学课堂教育作为大学生学习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的主要方式,其课堂授课质量的好坏对于大学生接受、领悟及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及技能具有极其关键的本文由收集整理作用。此外,由于中学授课模式多体现为低参与的被动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而言往往体现为被动接受知识、机械性记忆以及潜意识的学习抵抗。大学生初入大学阶段,往往需要重新适应大学课堂的授课模式。而如果大学课堂教学不能有所创新,将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其对本专业的怀疑甚至排斥。因此,高校教师应当从学生立场出发,有机结合其所授课程的内容,不断探索出一条从适合形式到理念上吸引大学生聆听、主动接受知识的课程教育新模式。

二、 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教育以人为本"作为高等院校培养大学生的根本标准,应当契合当代大学教育主体的合理诉求。当代大学生作为朝气蓬勃、活跃积极的人群,有着对新知识及新鲜事物的无限渴望及探索求知欲。大学生人群在经历了青春期叛逆的阶段,对于其在中学时代所熟知的"满堂灌"式的授课模式具有一种先天性的抵触及心里反抗。因此,如果在大学课堂教育中仍旧沿用这种落后的授课模式,则很难达到预定的授课目的及取得相应的授课效果。因此,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探索应当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深入了解及倾听大学生对于知识学习过程中的诉求,通过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不断摸索创新大学生教育新模式。

(一)创新教学手段

随着高等院校教学硬件的不断提升,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高科技的教学手段,不断得到了高校教职人员的青睐。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避免因黑板书写、教学音量等方面的先天限制所导致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此外高校教职人员还能通过多媒体教学,从声、图、视频等多种教学素材纳入课堂,很好地调动大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提升教学品质。然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也是存在的。比如教师一成不变地使用相同教学课件可能导致课堂生动性及知识的传播效率受到影响;大量图像、影音等生动性教学元素的运用将引致喧宾夺主的负面效果,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研究认为,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的新模式并非是在授课中过量地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相反应当借助这种先进的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恰如其分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授课生动化的主旨,有效调动大学生的听课积极性。

(二)革新教学方式

本研究认为大学授课质量的高低与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比于中学教学模式的低参与率甚至零参与率,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搜寻学习知识是当代大学课堂教育所应达到的主要目的。高校教职人员应当通过拓展与革新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这样不仅能够使得课堂气氛得到活跃,而且也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大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实现其对课堂知识的深入了解及掌握。

笔者曾在大学课堂上讲授《西方经济学》课程,通过亲身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参与率的方法。比如,通过在课堂上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发言及小组之间关于某一经济问题的不同理解进行辩论,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其对相关知识的深入认知和深刻记忆。笔者作为裁判,会依据学生各自的课堂表现奖励以相应的课堂平时成绩,从而很好地激励和调动了学生们的发言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此外,笔者也曾借鉴现如今电视传媒节目中广泛运用的智力问答题节目形式,通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相互计分问答的游戏竞赛,从而敦促学生在课下积极学习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源学习本门课程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与时俱进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大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彻底摒弃那些陈旧的观念及说教方法,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强化自己对新事物的认知及当下潮流的把握,结合自身所授课程的相关知识,不断更新授课内容,从而更好地使自己从教与学的对立面,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的授业导师、人生导师。笔者在课堂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效用论,则会完全摒弃教科书中黄油与大炮的经典例子,而会以ipad和iphone作为效用论中消费选择集的例子。此外,笔者会从西方经济学的市场均衡讲解大学校园恋爱的匹配度,从博弈论的角度阐述大学生作弊与监考老师反应的问题。这些细微的教学改变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逐步放下抵抗,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实现高校课堂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第4篇:当代经济信息范文

关键词:经济信息 经济建设 经济发展 管理

简单的说,所谓经济信息就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它可以以多种形式表现,比如最常见的文字、图片、数据信息等等,这些经济信息是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参考资料,能为经济建设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经济信息管理,尽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利用效率,以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如今,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经济学家纷纷展开了对经济信息的研究分析,如何更有效的管理经济信息和利用经济信息是其主要的研究目标,并在研究中提出了很多意见和观点,从而编纂出很多著作以供大家参考。本文主要对经济信息的作用、特点、和分类进行阐述,以期引起大家对经济信息的了解和重视,并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经济信息,促进经济建设的加快。

一、经济信息的作用

首先,经济信息以它独特的方式能够记录大量的历史经济信息,在这些历史经济信息中,有很多信息具有很大的价值,能为今后经济建设发挥重要的参考作用;其次,经济信息是当时经济活动和经济建设的真实记录,它能够很直观的反映出当时经济活动实况,向更深层次分析,它还能够反映出当时整个社会的经济动态,为后期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各行业专家学者分析和研究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社会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经济的发展动态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最后,经济信息比较完整的记录了各种实物的特征属性,因此它能够在口头上或者实物反应经济信息。正是它的这些作用,人们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停止对经济信息的记录和研究分析,也正是不断的利用这些经济信息分析经济发展的各项特点、动态变化、发展趋势等等,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加快。

二、经济信息的特点

由于经济信息反映了多种信息及信息变化情况,它具有瞬时性、新颖性、动态性的特点。传统的经济信息主要以书面文字的方式记录,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文献资料等等。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多个渠道来获取所需的经济信息,最常用的一种获取经济信息的方式就是新闻,比如说我们每天通过电视或网络能够及时得到全世界各范围的经济变化情况,这些经济信息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总的来说,经济信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涉及范围广,学科交叉性强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模式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其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目前,在我国很多高校专业设置中便专门将经济学作为重点开设的专业,有的高校甚至以经济学为整个学校的重点专业,以这些高校开设的经济学专业为例,目前最新设置的各个经济学科中都列举出了各种生态经济学科与其交叉的经济学科。在这些经济类的专业学科内容设置上,主要是对历史经济信息的研究分析,掌握分析和利用经济信息的方式和技巧,充分的利用有效的方式来对当前涉及的经济现场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分析这些经济信息,详细的向人民介绍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等相关信息。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每一个行业领域也都具有大量丰富的经济信息。

类型多,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信息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广泛,新闻、财经、娱乐、时尚、体育、房产、汽车等等每天都在产生大量不断变化的经济信息。经济信息的获取方式也在不断扩大,网络、电视、新闻、广播等等,这些媒介都能够为人们提供大量所需的经济信息;同时,另一种以图书类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不管是在实际生活中的实体经济出版物还是网络上的经济出版物,都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所需信息,这些图书的类型也非常的齐全。同时,其图书类目、工具书、条目检索工具书、日常出版刊物、以及特殊经济学文献、网络经济学出版物,这几者相互结合,构成了整个社会上一个完善的经济学文献体统,方便人们去查阅、利用一切经济学信息,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提供了便利。

(二)经济信息的来源多,内容分散

由于经济信息涉及的范围广泛,其信息来源机构也非常的多。比如政府机构、商业出版社、各大中小型院校、报社期刊部门、国内外各种研究机构等等。由于这些机构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其提供的经济信息也就出现了严重的内容分散情况,还有一些内容重复或者交叉的现象。这些问题也就使经济信息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冗杂性,而其包含的经济信息又不容忽视,这也是经济建设中经济信息管理中一直面临的一个难题。

经济信息变化快,由于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国际社会风云变幻。这就使市场经济情况变化加快,以往的很多经济信息都显得过时,不符合当代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

总之,经济信息的这些特点都使得经济信息的管理是一项具有高难度、高要求的任务,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这些经济信息的管理也是其不可或缺的手段。

三、经济信息管理与经济建设

要将经济信息表现出来,就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经济信息的管理也是依据这些载体。最普遍的形式就是文字,并借助于声音、图像等形式加以丰富,后者主要是网络、电视等媒体。按照出版形式来分,印刷型出版物一般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三大类。非印刷型出版物主要有四种: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光盘型。

针对于经济信息的种类、其管理手段的多样化,经济建设中,其管理机构也是分为多种类型。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和公共信息服务部门。顾名思义,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存在着一定的盈利性,比如说电视台、经济信息中心以及信息咨询部门等等。而公共信息服务部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图书馆。鉴于此,也有很多经济学家对其进行不懈的研究,并提出商业性经济信息机构从某种角度上看也同属于公共信息服务部门,它们都是利用各种方式广泛搜集、储存经济信息,然后通过分类、编目、编制索引、题录、机读目录等形式将浩如烟海的经济信息进行有序有效的管理,最后将加工整理过的经济信息以它们的方式发放出去,为所有的用户提供经济信息服务。这些机构都是一种经济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主要的任务都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在经济信息交流中起着中介作用、桥梁作用。

经济信息的使用对象也可以分为个体用户和团体用户。而经济信息的个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划分。比如说从职业上来讲,经济信息的使用对象一般是经济学相关学科的学者和理论研究、经济学家、经济分析专家、经济理论学家等等、高校的经济学教师、专业学生、科研工作者以及社会上一些经济学爱好者等等。团体部门可以分为很多种,一部分是国家为促进经济建设而专门成立的经济信息管理机构或者小组,比如说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部门、有关的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大中小型国营;还有一部分主要是个人群体或企业为了促进自身企业的经济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成立经济信息管理小组。从这些用户的群体、分布可以看出, 经济信息管理在经济建设中有着何足轻重的地位和价值。

四、结束语

经济信息管理是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而经济信息也来源于经济建设。不论是企业的经济发展还是国家的经济建设,都要充分的利用经济信息,以各种方式尽最大限度的提取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目前,各种大中型经济信息管理机构的经济信息管理都依据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先由信息中介结构收集经济信息,然后对这些经济信息进行整理,剔除无用的,将有用的提取出来反馈到经济信息发生源,从而不断满足用户新需要的信息交流过程,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必须要抓好经济信息管理工作,它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胡秀琦.试论经济信息管理与经济建设[J].科技创业家,2013,03:221

[2]董士伟,余军,李红,孙丹峰,周连第,胡登州,张文华,李理.北京郊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信息管理平台研发与建设[J].中国农学通报,2011,20:167-171

[3]漆明春.基于农林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结构重构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85-87

[4]董士伟,余军,李红,孙丹峰,吴光理,周连第,胡登州,张文华,李理.北京郊区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15:301-305

第5篇:当代经济信息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昭示着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方式的淘汰,已不能适用新时期的农业发展需要,因此应当引入信息技术,旨在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信息化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且对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价值

1.优化资源配置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让城市与农村、国外与国内始终保持消息的畅通,充分发挥及利用现有资源,当然,农产品市场也会因信息化的应用而逐渐扩大。信息化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有条不紊的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流通,从而促进了城镇化建设的进度,并且为当前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1]。与此同时,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还能帮助科研单位以及农业院校找到适宜的实验实践基地,进而完成其研究成果,确保资源的配置合理有效。

2.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农产品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接近,但是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固有条件下,我国当前的农产品的经营规模较小,且较为发散,从而体现出自身的诟病,即成本虚高并且质量不能控制。若想优化我国的农场品市场竞争力,则必须要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与此同时,应用国际先进的加工手段和贮藏手段,总之,实现上述过程的基本前提便是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

3.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目前,若想发展农业现代化,则必须要应用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及技术,但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便是确保设备及技术先进化及农业发展各个领域的关键所在。发展农业现代化应当实现软硬两方面支撑,软方面支撑便是实现信息化。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促使农业销售、加工以及生产等环节的经营者得到先进的技术知识,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以及普及,防止发生因信息不对称致使的经济管理部门错误决策。与此同时,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农民文化素质以及科学意识,全面有效的促进当代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力度[2]。

二、基于信息化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的问题研究

1.信息化基础设施缺失

无论如何,农业信息化建设均不能脱离设备设施建设而单独存在,只有满足基础设备设施建设的要求,方可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目前,我国的农业区域普遍存在基础设备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严重的甚至未曾建设过基础设备设施。其次,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农村信息化网点均没有完善的覆盖率,因此农业得到信息的渠道依旧沿用传统的手段,而且开展农业活动也是通过机械设备或者人力实现。

2.缺少信息化服务人才

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到众多领域的传输、计算、分析、储存以及采集等,因此要求信息化服务人才为复合型人才,但是这种人才在农村非常短缺,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其次,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岗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难以满足高校毕业生的期望,或者对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研究的人才较多,但是受限于诸多因素,实际实践的缺寥寥无几。

3.信息资源开发缓慢

尽管当前的网络信息内容多种多样,但是具有时令性、预测性、指导性及针对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却少之又少,而且相关的软件开发也寥寥无几[3],因此有待开发。

4.缺乏信息化意识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的人员因多种原因导致其缺乏信息化意识,即便是政府部门也没有对农业经济予以重视,对信息的价值视而不见,从而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完善措施

1.完善信息化网络建设

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服务网络的重中之重,更是农业经济信息传播、处理、分析的基础。信息化网络体系不仅包括基础的传输网络,还包括此基础上的广播电视网络、专业计算机网络以及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只有得到完善的农业经济信息,才可以更好的进行农业经济的决策及信息资源整合利用。

2.培养信息化人才

培养信息化人才要重视创新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并且提高农村当地人员培养的比例。首先,应当处理好农业信息管理、经济、和技术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组织满足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要求的团队服务于信息化建设。其次,强化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毕竟农民属于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做好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任务。

3.创新服务模式

信息化服务模式创新主要从载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以及主体社会化中实现,首先,应该确定“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远参与”的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从而推动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其次,促进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的多元化,比如科技信息的产前、产中及产后,均可以作为降低农业成本、产生经济效益的途径。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可以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以及管理模式,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多元化的信息服务载体则是在当前社会文化氛围和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条件下,发展新兴载体,充分发挥新兴载体传播信息的作用。

4.发挥政府职能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发挥其组织、协调及主导作用,并且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任务、方针以及目标,奠定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与此同时,发挥其职能和协调作用,全面整合信息资源,促进农业经济信息的可靠性、实效性及全面性。

四、总结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提高人们的信息化意识,完善基础设施的构建,促进农业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1]王春赢.基于信息化角度的农业经济管理探究[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4(36):122-122.

[2]屠依群.刍议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3):31-31.

第6篇:当代经济信息范文

关键词:财务报告;目标定位;监管有用观

企业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品”,是企业与其利益关系人的链接点,它能够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并成为广大用户了解企业运营情况的重要信息资料。财务报告目标作为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系统期望达到的目的或标准,是在不确定会计环境下提出的一种主观愿望,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决定主观、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不同客观环境决定了不同主观目标的形成,会计目标的提出不能脱离它所依存的客观环境,否则就不现实。财务报告目标是连接内部会计系统和外部会计环境的桥梁,它的定位不仅受会计本质所决定,更受会计环境的直接影响,并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管财务报告目标如何定位,财务报告目标至少要反映三方面内容,即三W标准:(1)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是谁(who);(2)财务报告应当提供哪些会计信息(which);(3)财务报告信息对使用者有什么用途(what)。当前会计界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定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受托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二者都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提出来的,财务报告只强调经济信息的披露。然而,在科学发展观下将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在“受托责任观”或“决策有用观”难免有些力不从心。

一、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财务报告目标的影响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它的全部内容。“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人人平等,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协调”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协调好各方面的社会关系,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可持续发展”是以生态和谐、代际公平为主要特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要处理好两方面关系,一是要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当代人发展经济要以不破坏环境为限度,做到人与自然和谐,保持生态平衡:二是要处理好当代与后代的关系,资源在两代人之间如何分配,环境在两代人之间如何共享。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产生重大影响,进而也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目标。从科学发展观看社会目标,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看企业经营目标,就是要实现以经济利益为基础、以社会公平为目的,以生态和谐为限度的可持续发展。从科学发展观看企业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应当反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会计信息,这是财务报告应当反映的全部内容,即“三w”标准中的“which”。按照科学发展观,并借助于“三w”标准来看“三w”中的“who”,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应当是对企业产生影响的或受到企业影响的需要协调的社会各方关系人,即利益相关者;“三w”中的“what”,信息使用者获取财务报告信息的价值取向以及与企业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按照科学发展观,与企业有业务往来且利益相互影响的信息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要加强自有资金管理并对企业实施有效监督,避免资金低效周转或无效运营;与企业无业务往来但其权利受到影响的信息使用者(如企业员工、社区居民、税务机关、竞争对手等),要加强对企业广泛监督,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科学发展观下“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目标定位存在的缺陷

科学发展观是在当前经济增长迅速、安全隐患严重、财富分配不公、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背景下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影响社会目标、企业经营目标,还影响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并对现有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目标定位产生冲击。

1.科学发展观下“受托责任观”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存在的缺陷。“受托责任观”(account-ability)产生及存在背景是资财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公司制企业,财务报告目标是向资财所有者如实反映受托人对资财使用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从科学发展观看“受托责任观”目标定位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信息使用者的局限性。受托责任存在的前提基础是两权分离,产生比较明确的资财委托——关系,所有者和经营者能够直接地沟通和交流,信息使用者只是建立在资财委托和受托关系上的利益关系人,主要包括现有的投资者、债权人和管理层,不涉及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关系人。二是财务报告反映内容的局限性。“受托责任观”下的财务报告只是反映保证对委托人所托付资财安全完整的财务状况信息以及保证对委托人所托付资财运营增值的经营业绩信息,即只是反映委托人资财保值、增值的财务信息,而不注重现金流量、社会责任、环保收益等信息。三是财务报告编报的出发点违背市场理论。按照市场供求原理,信息的需求决定信息的供给,在“受托责任观”下,编制财务报告目的主要是从受托人的角度出发,即从信息供给方考虑,企业管理层为了解除自己的受托责任才向资财委托人主动解释、说明其业务活动和经营业绩,而委托人使用财务报告则是一种被动需求。四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反映不够全面。在受托责任的指导下,财务报告主要反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历史的、客观的信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而忽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2.科学发展观下“决策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定位存在的缺陷。“决策有用观”(decision-usefulness)产生和存在背景是存在比较发达的资本市场,财务报告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管理当局等)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决策有用的经济信息。从科学发展观看“决策有用观”目标定位主要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财务报告反映内容的局限性。“决策有用观”下的财务报告只是反映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而忽视社会责任和环保收益等非财务信息。二是决策概念外延过窄。决策仅仅是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管理具体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等程序。一些外部信息使用者并没有履行决策职能,仅仅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如政府部门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社区居民、新闻媒体等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违法、违规活动进行举报监督;注册会计师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审计签证或管理咨询;投资人利用会计信息加强自有资金管理,规避风险以获得安全、较好的报酬,等等。一些内部信息使用者也没有完全履行决策职能,也是履行监督管理职能,如管理层利用会计信息进行下年度预算以及对经营过程实行控制和检查;董事会利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考核管理层,等等。三是信息使用者的局限性。在“决策有用观”下,尽管编制财务报告目的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出发,但其前提必须存在一个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通过市场中介将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与公司联系起来,以便出资人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是否投资、信贷以及类似的决策。决策有用的前提过于严格,资本市场以外的利益相关者难免被忽视,如政府机关、社区居民等。四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反映不全面。在“决策有用观”下,财务报告主要反映企业现时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经济信息,注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而忽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科学发展观下“监管有用观”财务报告目标提出及合理性分析

第7篇:当代经济信息范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人们对经济信息特别是对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因此怎样结合自身地域特色,把最新的经济新闻写得通俗易懂,既贴近生活又让人想看、能看懂,就成了地方性报纸经济新闻报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地方性报纸 经济新闻 可读性 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经济信息特别是对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多。经济新闻报道价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传媒的质量。因此怎样结合自身地域特色,把最新的经济新闻写得通俗易懂,既贴近生活又让人想看、能看懂,就成了地方性报纸经济新闻报道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地方性报纸如何在经济新闻报道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增强其可读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追求。

一、经济新闻要实用性与服务性兼顾

目前,我国的宏观任务是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新闻成为了当前新闻报道结构的重要组成,媒体面向的是广大受众,经济新闻的受众是多层次、多方位的,这就要求经济新闻报道必须要有生命力,让广大的读者读得懂、读得进去、读得有用。从这一点来说,就要求经济新闻要把人们最关心、最想得到的信息提取出来,不能让有价值的东西隐藏在一堆材料中。

对于地方性报纸来说,经济新闻的实用性和服务性,主要体现为从群众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采写报道新闻,为群众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实用信息,使报纸的经济新闻真正变成当地人民群众经济生活的参考。另外,经济新闻还应就当地近期比较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的经济现象及政策进行分析性报道,解读背后的成因和深层价值,分析走势,从而帮助读者拓宽对该经济信息的理解和把握。例如,2008年10月左右,六安市坊间开始有传闻,六安一中即将搬迁,这对于六安一中附近的新盖商铺及住房的出售、租房市场以及与民生有关的相关市场,无疑是严重打击,很多将房产提前购于学校附近的学生家长、在一中周围新开店的商家纷纷致电各媒体,一时间谣言四起,对一中的声誉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作为皋城第一报的《皖西日报》抢先一步,派出记者分头采访相关权威部门以及一中附近住户商家,做出了一组《六安一中即将搬迁 传闻不可信》的连续报道,按照以往新闻报道,只要选择到相关的建设规划部门核实一下,即可以完成报道任务,但从经济新闻的实用性和服务性出发,如何让报道更能够吸引眼球,具有不容置疑的说服力,本报通过连续报道这一形式展开跟踪报道,当时笔者作为一名一线记者,先从一中本身的建设入手,通过采访了解到,近年来,一中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单从引进硬件设备这块就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如果搬走这将是一笔很大的损失,且六安一中本身的地理位置是比较优越的,通过这些年的不断完善,交通配套设施也很成熟,如果搬走,新区的建设投入、地理位置是否优越、交通环境是否成熟,都将对一中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可确定的影响,报道通过全面的采访和相关部门的权威,为附近的住户及商家解除担心的同时,增强了报纸的可读性,为报纸争取到了更多的读者。

二、故事诠释经济新闻更直观

如今,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日益紧密。这就要求经济报道在遵循新闻规律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全面客观的反映经济现象和问题,提供全面而真实的经济新闻报道,从而实现经济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怎样才能让经济新闻通俗易懂、更加大众化,从而被受众接受并认可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经济新闻故事化,或者个案化,让故事情节与经济信息穿插其中,相互对应,既宣传了政策法规,报道了经济行为专业性的一面,又报道了让受众有切身体会的通俗化个案的一面。这可以让经济新闻报道从枯燥的政策法规、数字条例一跃脱胎为更加亲民的邻家故事。近两年《皖西日报》和《大别山晨刊》积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色,从政策及材料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在基层中寻找范例故事来相印证,让受众既看了故事,也可从具体个案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样的通俗化故事,更能打动人。《皖西日报》推出的走基层一线采风和百姓故事创业者小传就是在经济报道领域中创新带来的突破,通过一个个典型的发生在读者身边的生动事例,为读者提供最直观的经济解读,这样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让报道贴近生活的点滴,在潜移默化中将经济信息传输给了受众,让受众在不知不觉接受信息的同时,接受了提供报道的媒体。2011年12月28日,笔者采写的《带领乡亲发羊财 私企小老板当上了“羊司令”》的通讯在百姓创业故事栏目刊发后,当日便被当地多家网站,甚至是外省相关网站转发,刊登当天多名读者通过多种途径和本报取得联系,希望了解更多关于羊养殖业的信息和政策。由于通讯内容和信息量都比较大、比较新,读者的电话都是咨询养羊的政策性扶持等和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受众关心文章的内容,引起了共鸣,并得到了帮助,这就是创新的好处。

三、用报道的深度体现新闻价值

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在报道中必须将经济事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并从大视角寻找多个切入角度。内容与形式双管齐下,共同入手深度思考、解剖新闻事实,挖掘新闻内外两面,深度策划以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六安市是农业大市,每年都有各类农副产品外销,2007年,六安市部分乡镇油桃丰收,但是一直找不到销路,以至于果农眼睁睁的看着油桃烂在了树上,如此情景,如果不想办法,对果农来说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收到果农的求助后,《皖西日报》立即通过深入采访,推出了《油桃多收三五斗,果农却添无限愁》的连续报道,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见报后在长达十天的时间里,每天不间断密集式报道。从财经故事背后挖掘深度,对信息资源整合并形成新闻报道中读者与事件间的互动,见物见人,亦见深度。随后,《皖西日报》报道跟进,报道市委、市政府发出的倡议,推出“救市油桃”系列方案;《皖西日报》当“红娘”,为油桃找销路,发动读者,群策群力,积极为拓宽油桃销售渠道献计献策,提供油桃及相关产品的供销信息,想方设法,为油桃的运销、产品加工等提供便利。紧接着,订购油桃的电话纷至沓来。六安市各大超市、厂矿企业、个人均致电报社,称愿帮果农解决销售难题。《皖西日报》还携手“农信通”为果农搭建网络购销平台。一个个电话、一笔笔订单带来的销售商机,让当年果农滞销的几万吨油桃销售一空,果农露出了久违的笑脸。这个经济新闻不仅真实、新鲜、重要、人情味十足,还将服务受众涵盖其中,为受众带来了思想财富,为果农带去了经济效益,人文关怀深深地烙在了报道中,让报纸和受众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经济活动让经济新闻报道更具影响力

地方报纸的经济报道想取得主流话语权,围绕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共同关注的话题,不断的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不失为一条捷径。《皖西日报》近年来,频频策划,紧扣区域热点和群众生活,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例如六安十大经济人物评选、十大楼盘评选、读者服务日活动、大别山歌会、不定期的汽车站、小记者活动、摄影大赛等等活动,瞩目六安各界从创业、成长、成熟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对之进行挖掘、宣传、学习、弘扬,对阐释、塑造与宣传六安新形象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寻找诚信企业,企业在成长中受到鼓舞,政府在挖掘和弘扬中找到了具有公信力的决策依据。多方互动,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经济新闻报道也同样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力,为新闻报道不断注入新的能量。时代在变化,经济在发展,再博学的人也要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完成超越,超越的动力在哪里,就是创新,尤其是经济新闻报道更是这样。社会发展了,受众、读者的要求提高了,不创新,不改变,必将被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甩在后面,甚至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相信只要现代报人有这种不懈努力的创新精神,定会在新世纪为当代报业的发展,打开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新局面。

第8篇:当代经济信息范文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信息产业、IT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个以知识、信息、服务等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国际化竞争、Internet和电子商务浪潮等构成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宏观环境。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整个世界经济带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速增长期,并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电子商务正在造就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新经济时代,这种新经济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获得新的价值、新的增长、新的商机、新的管理。新世纪,企业面临的也将是更为激烈的全球范围的国际性竞争,WTO更是每个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面对这些,传统管理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来帮助其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述这些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财务运营状况监控不力

面对国内市场上最成功的管理软件——财务软件,我们仍然发现还是存在巨大的改进空间。当今的大多财务软件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模拟传统财务部门的工作方式。大量的记账凭证还得模仿手工方式编制,账务与销售、采购、存货核算还得通过定期的对账才能保持统一。财会人员忙于“做账”,无暇顾及监控企业财务运营状况。

(二)面对WTO明显准备不足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日益临近,随着企业管理逐步走向正规化和国际化,国产管理软件的先天不足已逐步暴露出来。如果财务管理规则不能满足国际化的要求,那么中外人员就无法在同一管理系统平台中交流,国际接轨谈何容易。当你面对着一个完全英文界面的屏幕和报表时,首先面对的是相互之间沟通,其次你还得向国际资本和贸易伙伴不厌其烦解释本企业运营规则。因此回避和降低国际投资、金融、贸易等各方面的风险成为你梦寐以求的幻想。

(三)内外资源调配不力,生产效率低下

传统管理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业务存在重复,管理往往是事后的、静态的。现代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从过去的信息匮乏到当前的信息爆炸,当今大部分企业仍一方面面对的是半成品、零部件大量库存积压;另一方面,按照客户的要求,不得不通过加班加点,分批发货来解决,延误了对客户订单的及时交货,影响了企业在客户中的信誉。

(四)商家对客户缺乏交流和关怀,坐失大量商业良机

当前,多数企业的经销人员仍然是独自控制他们的销售过程,通过电话、传真、或E-mail等传统方式与客户进行联络。结果是:销售人员无法跟踪众多复杂的销售线索;信息的零散性和不一致性会造成信息的荒废;工作效率的低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延误了产品的交货期;企业会由于某位销售人员的离去而丢失重要的客户和销售信息等等。这还仅仅是在销售环节,而在市场、技术支持、特别是在客户服务等环节,由于商家对客户缺乏交流和关怀,都会产生不良后果,坐失良机。

(五)面对面接触方式的互动交流,给企业带来高昂的营运成本

一个企业营运需要面对内部和外部的各类人员互动,否则将会缺少相互的信任和感情交流,很难办成事情。但是目前企业中主要互动方式还是面对面的接触方式,其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如:企业运营成本大幅度提高,接触面太小,延误时机,并且必须有掌握专业手段的人员等。

从以上问题的分析,造成此种状况的实质是缺少一个现代化的互动管理。企业首先必须实施提高内部运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管理系统,才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关注企业与外部相关利益者的互动,抓住商业机会,解决以上问题。

二、管理的革命:互动管理新理念

互动管理是新中大在新信息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对传统互动思想的升华,超越原有的传统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先进的管理思想和软件技术,实现企业从内部到外部、从后台到前端,以及包括其客户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智能互动、信息交流和管理,从而使企业获得新的价值。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互动,人们通过互动的交流提升了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从而形成了理念。互动是绝对的,互动是双向的,是需要多次反复循环的。互动是信息的交流,因此需要信息是流动的。互动管理是使得互动的信息交流向着有序的方向流动和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工作程序。互动管理是必然存在的,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可以使得互动管理信息化,即数字化媒体的互动管理。

互动管理是知识企业与关系的新观念。它了传统的以技术作为赢得竞争优势的唯一资源的观点,开始重视人的因素。企业应该重视与顾客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以市场为导向,尽全力满足顾客的需求。过去二、三十年来,管理信息技术经历了从MRP到MRPⅡ再到ERP的发展阶段,细观每次企业管理理念的变化发展,我们会发现“互动”这一主线,例如,MRPⅡ缺乏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互动引发了供销链管理和ERP。新中大把企业在管理中从后台到前端、从内部到外部的交互提炼为“互动管理”理念。只要我们仔细观察每次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其实无不都是由于互动的需求引起的。例如,订货点法库存管理由于缺乏与物料相关需求的互动触发了MRP管理方法,而MRP管理由于缺乏与生产能力的互动触发了闭环MRP,闭环MRP生产与库存管理方法又缺乏与设计、销售、供应、财务的互动引发了MRPII技术,MRPII缺乏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互动引发了供应链管理和ERP理念。因此,只要我们能够抓住“互动”这个主线,才能真正解决企业管理的实质性问题。

尽管互动的思想由来以久,但当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互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真正实现跨越时间、跨越国界,随时随地的互动。从而两者的结合使互动管理上升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预示着一场划时代的管理革命已经到来。新中大互动管理理念是传统互动思想与当代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我们把它概括为四个组成部分:经济资源联盟、经济交易工具、经济信息交互、定向商业寻呼。

(一)经济资源联盟

随着IT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企业正迅速转向全球性商务,用电子方式把遍布全球的客户与供应商联系起来。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企业与投资商、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联系不再被局限于围绕着业务应用本身,而是被延伸到企业之间各种经济资源的共享,相互努力提供最快捷的信息传递服务。这种新型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称之为“经济资源联盟”。企业通过共享资源可将自己的经营活动与供应商的活动连接起来,供应商通过互联网了解企业的采购需求,拟定自己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和发货计划,双方运转就像一个公司一样。以某一品牌产品为核心的经济资源联盟有望实现真正的ASP服务,真正实现“互动管理,让我们一起成长”。

二)经济交易工具

在当今社会新的环境下,我们必须要用一种新的系统平台,让企业与其关系人都能达到互动的交易效果,其中关键点在于“电子交易平台”的建立。这种新型的企业之间的交易平台称之为“经济交易工具”。例如:纵向贯穿企业或行业的垂直B2B电子商务平台。新中大不仅向客户提供基于互动管理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并且不断向客户提供“经济交易工具”产品,以及基于“经济交易工具”的应用服务。

(三)经济信息交互

尽管各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所面对的电子与信息环境不同,不同层次的“协同管理”仍将会成为最迫切的需要之一。这种协同管理的基础称之为“经济信息交互”,如本地分销商和远程公司总部的贸易信息交互等。新中大的产品中不仅提供了传统意义上的数据迁移、信息交换、数据接口、网络通讯等经济信息交互手段,而且还提供了具有新中大特色的数据交换方式,交互式数据库复制技术和远程透明访问等技术,还将在新一代产品中提供基于XML技术的无缝的经济信息交互。

(四)定向商业寻呼

通过网络定向的向商业合作伙伴或广播商业或贸易信息,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称之为“定向商业寻呼”。如寻求供应商对采购单的报价,定向对客户产品信息的等。新中大将把“定向商业寻呼”的机制应用在所有产品的商业信息中。

三、新中大互动管理i6解决方案

新中大的所有软件产品系列,新中大每次产品的变化与升级,都是为了满足和提升不同层次的企业对互动管理创新的需求,它们无不体现了“经济资源联盟、经济交易工具、经济信息交互、定向商业寻呼”的智能化互动管理思想。

i6系统包括六大套件产品,其中新中大国际财务软件(i6/Intfi)、新中大生产制造管理软件(i6/PM)、新中大人力资源管理软件(i6/HR)、新中大工作流管理软件(i6/WM)四大产品构成了互动管理的基石;新中大电子商务软件(i6/EC)、新中大客户关系管理软件(i6/CRM)两大产品构成了互动管理的桥梁。六大产品共同为企业提供从财务到业务、从内部到外部的全方位管理解决方案。

其中,i6/Intfi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互动管理、回避和降低国际投资、金融、贸易等各方面的风险;i6/PM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的有机结合。该软件集成了从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到车间作业计划以及产品质量管理的交互管理与控制;i6/HR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互动管理,将极大地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i6/WM帮助企业实现有序的现代企业工作流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使现代企业管理者能更规范有效地运作企业,轻松面对来自市场的挑战,实现企业战略目标;i6/EC是企业面向全球的互动式电子商务系统,通过它实现公司总部与分公司、分销商、商之间的B2B商务模式,在网上实现订单、发货、结算等互动管理;i6/CRM充分体现了企业与客户间的互动,它是企业对客户在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全方位的互动管理系统,满足企业与客户一对一互动、一对多互动和多对多互动需求,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

通过新中大互动管理技术平台,供应链上的各个商业伙伴不再是独立的,信息的流向也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动态双向的,通过供应链上贸易伙伴之间的紧密集成,整条供应链形成动态协调。

四、展望e时代的未来

顾客的满意就是企业效益的源泉。通过推动企业现代化的互动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实现集团企业内部财务与业务的互动管理

通过企业集团内部经济资源联盟体的互动财务管理,不仅能够强化集团总部和决策者对各子公司的资金预算,汇总分析企业财务运作状况,动态实时监控子公司经营活动,理顺集团企业内部的财务规范,充分调动集团企业的资金运作优势,还能够实现集团企业内部的生产、库存、经营、供销等业务与财务的互动管理,把实物形态的物资流动直接转换为价值形态的资金流动,保证业务和财务信息的交互协同。

(二)轻松面对来自世界的挑战

中国加入WTO在即,中国的企业界面临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竞争压力加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在为自己确立一个在完整的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企业今后可以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伙伴在统一的交流平台上建立互动的经济资源联盟。一方面利用熟悉本土文化和国情的优势,通过互动管理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巩固国内市场。另一方面,积极主动与国际市场合作伙伴建立起以经济和感情纽带为基础的信任关系,跨出国门,打开国际市场。

(三)营造一个没有国界的市场,有效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买卖双方均可经由i6/EC电子商务系统,拉近彼此时空的距离,以节省通讯传输及文件纸张的成本,并可串联上下游供销和经销体。系统透过i6/EC网络系统建置集中式企业间电子商务中心之供应链网络商务模式,提供企业与企业间完整紧密的线上资讯、行销、通讯、交易环境,建立企业间贸易社区之商务型态,以节省成本达成更大效益,企业仅需进入i6/EC经贸电子商务服务网络,随时随地于弹指之间去处理每一笔商务资讯及完成交易。

(四)实现超越时空的客户关怀,发现新的商机

我们认为“发现新市场和渠道”不应该是一句空话。具体来说,通过互动的客户关系管理(i6/CRM)能够使企业深入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客户关系,增强挽留客户的能力。还可以减少销售环节,提高销售过程的效率。并能使管理层能作出快速有效的决策,为企业带来策略性的竞争优势,增加市场份额。

五、互动管理,共同成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IT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人类已经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产品市场不再是卖方市场,客户成为市场的主导,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也主要表现为对客户的竞争,企业间的竞争转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所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往那种仅仅面向“生产经营”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完善其内部生产管理的同时,都在延长自己的产品线,更加注重产品的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以企业的整体优势和整条供应链来参与市场竞争。

第9篇:当代经济信息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农村经济管理 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把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才能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水平,保障农村经济管理的质量。对农村进行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还能够使得新的信息技术得以有效的应用,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本文就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几点分析。

一、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使用网络成本过高

虽然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农民在农业活动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同时,由于信息化网络的使用成本相比较起来非常的高,导致很多农民没有能力支付这些费用。而且在农民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对一些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对一些技术不能完全掌握,就会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

2.农村经济信息的获取不足

由于农村经济信息使用者的不同,导致了农民对于信息的需求有着不同的要求。目前我国农民的信息来源,一般都通过电视新闻报道和一些科技杂志的转载等途径获取到的,对于一些农村经济建设的重点非常缺乏,比如怎样进行农村市场的开发,如何能使得农村的经济得到集体发展,农村现有的经济状况等都没有得到体现。

3.没有健全的网络配套设施

我国很多地区的信息化网络设施建立还非常的欠缺,总的网络体系覆盖面不广,其服务项目也过于单一,导致了农民不能及时获取新的信息资源,而且相关农业的网站非常少,利用率也很低,阻碍了我国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4.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

在我国实现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的时间非常短,导致缺少此方面的专业人才,没有既了解农业又懂得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不能指导农民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农业活动中,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对策

1.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想使农村实现信息化进程,是非常复杂的大工程,它涉及到各个市级政府,县级政府和乡级政府几个方面,并且是一项跨部门、行业、地区的工程,由很多复杂的业务技术组成的。所以,政府在这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好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积极的领导农民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建设应有的农村基础网络设施,加大农业网站的建立,并对农业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过程中,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助,帮助其完成信息化进程,引导农民能够合理运用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2.加强对农民信息化技术的培训

由于我国农民处于文化程度比较低的阶段,没有一定的先进理念,所以必须要加快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帮助其建立起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意识,对农民进行农业知识的普及,并且努力培养其对现代化设施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一些农村生产者,也应培养其应有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准确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只有农民对信息化技术有着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充分的利用信息化科技进行农业经济活动,提高农民的产量,同时也能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

3.加强农村信息化的服务

在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中,应加强建设信息技术的服务队伍,把每个乡镇的经管部门和一些农业推广站相互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实际作用,扩大农村基础建设的规模,同时应对农村信息进行整理和再加工,注重每个农村的独特经济模式,鼓励农民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帮助农民创收,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现代化网络信息给其带来的利益,有着更强的信息化意识。不仅如此,在实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该利用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对农村的每项活动进行规划,制定适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目标和基本任务,保证每一项农业活动的顺利进行。政府应根据不同类的农业科目提供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拓展农民的知识面,使农业活动能加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4.建立农业信息的数据库

农业经济活动在我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的几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了使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应完整的建立农业信息的数据库。由于特有的地域环境,我国的农业分布非常广泛,致使我国的农业信息库建设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利用每个地区的不同资源信息,根据每个地区的发展状况,进行数据库的建设,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整合和规划,才能有利于农民利用这些农业信息进行农业方面的经济活动,帮助其科学的运用信息技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结束语

农业的经济管理是一项非常综合的工作,所以更要每个不同部门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协作,才能整体的提高经济管理水平。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我们必须能够转换原有的思想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加快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科学的调整我国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