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消费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消费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启发+互动;教学模式

一、消费心理学课程特点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涉及到社会学、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广告学、生理学等,主要研究对象为消费个体和群体。其内容包括: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行为及内在规律,研究过程应遵循整体、客观性、发展性和联系性原则。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地调研法、角色扮演法等。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提高对消费者心理行为的预测性,有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

二、消费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用不当,教学缺乏实践性

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教材体系,基本上是由市场营销学和普通心理学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相对比较独立,有些内容存在脱节现象,不能很好整合其它学科知识,造成学生不能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消费者的个性心理、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介绍了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部因素包括商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购物行为因素等,介绍了一般商品经济理论和变化规律。教材理论内容比重大,实践环节少,教学案例陈旧,不符合当前经济形势,没有针对性,缺乏创新。没有考虑到职业需求,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践,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性不强

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听,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倦怠情绪。以课堂为中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缺少社会实践及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教师只是一味的介绍知识点,学生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将知识扩延到消费市场,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不适合应用性较强的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3.考核方式传统,内容深度不够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主要以期末考试来进行,即闭卷考试。考核知识点以记忆为主,多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形式,考核结果和实际能力差别很大,不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纯理论考试,削弱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以考试为主,使得学生满足于简单的知识记忆,一切学习为了考试,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在《消费心理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互动”教学模式,主要目标是将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案例讨论与情景模拟将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模块:演示法、案例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1.演示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内容中穿插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将理论原理与实例相结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图、文、声、像集于一体,通过教学增强教学内容表现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将案例利用动态、形象的画面表现于课堂,利用多媒体的智能化仿真模拟展示情节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还应配合肢体语言、行为表情等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种方法直观、灵活、实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课堂上,教师借助贴近生活的小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知识,从而具备相应的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有效解决问题和决策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可以精选综合性较强的案例,目的是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去观察、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个过程中,首先由教师讲述背景资料案例,并提出思考问题,学生结合问题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找到解决方案,然后以小组讨论、课堂答辩等形式进行。最后,教师组织对学生的口头、组织表达等能力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方面,同学们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时可以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另一方面,在激烈的探讨过程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即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各消费心理现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学生通过开展营销沟通亲身体验扮演情景中销售员或消费者,领会心理、情绪、态度等变化,处理消费心理学等相关问题。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还能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进行换位思考,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实践经验。这是一种适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新型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

四、应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当前市场及营销背景收集大量新颖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且更形象地说明相关理论及其原理。案例讨论法需要学生积极配合防止冷场,也不能出现讨论激烈无法控制的局面,另外,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时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案例选择应符合教学目标、难度适宜、热菔视茫欢是案例应遵循以事实为原则、体现出企业急需解决的决策问题。情景模拟法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己或团队合作来完成任务,创造性地解决消费心理学的实际问题。

五、小结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企业需求人才。目前很多学校进行了尝试和努力,但成效不大。不断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意义深远。为适应高职市场营销专人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营销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非常重要。因此,在消费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贯彻学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实现教学效果为宗旨,采用综上所述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和总结,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借鉴实践经验,评价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结合实际教学效果,促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对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满意度,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田淑波.高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改革与实践[J].北方经贸,2011.(05).

第2篇:消费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分制 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08

1 专业理论课的必要性

2013届艺术设计(产品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大都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理论知识层面的支撑较少;特别是本科同学在毕业答辩时,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造成答辩冷场、无法回答答辩老师的问题等情况。今年参与第一次答辩的26位同学中,真正对自己的设计进行理论层面研究的少之又少,只有两三位同学能够对自己的设计作品阐述比较到位,对答辩老师提出问题的回答较为准确。由此看出,大学教学如果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所给出的设计成果是没有灵魂的,经不起考验的。

通过反思学生就业情况和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不是需要技术来弥补的,需要的是思维,是头脑,是自身理论知识的修养。大学教育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作为支撑,只能说培养了一批工匠、技术工人,不是培养真正的设计师。

在与我院外聘教授交谈时,提及专业理论课,他讲到,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他的岗位上有优势,必须承担并掌握一门专业理论课。承担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把专业理论课知识巧妙运用到专题设计中,是教师教学技能的真正体现。

2 学分制条件下,理论课教学环境的变化

与学年制相比,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知识水平不像学年制要求的那样基本一致,由于其选课的不同,知识面、知识深度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知识水平各异,对专业理论课部分内容可能有所了解,可能一无所知。

部分专业理论课开设较晚,学生均已经进行了选修课学习,或许已经了解了与其相关的知识,或许已经通过课堂练习深入了解了相关概念;但有些同学或许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感兴趣,仍没有接触过与其相关的任何知识。

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法了解的比在学年制状态下要多,主要在于接触的教师面变宽,这种情况下,传统授课模式和一般理论的讲解方法就会不太适应学分制条件下的理论课教学。

学分制的实行,给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挑战,也是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契机。目前,学分制的实施面不断扩大,从选修课开始扩展到了必修课,即必修课选教师,同时给任课教师带了教学改革的紧迫感。

根据学院重点科研课题《独立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方向实践教学模式探析》(2011MYA04)一份有关实践教学中选教师原则的调查数据来看,在参与调查的202位产品设计专业的同学中,认为“以专业学习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145人,占总人数的71.78%;认为“以提高自身能力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142人,占总人数的70.30%,认为“以及格、取得学分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31人,占总人数的15.35%,认为“以随大流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6人,占总人数的2.97%,认为“以教师魅力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32人,占总人数的15.84%,认为“以教师的知识面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73人,占总人数的36.14%,认为“以教师授课方式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68人,占总人数的33.66%,认为“以教师课堂管理情况为选教师原则”的同学有27人,占总人数的13.37%。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选择教师的原则中,前四条为“以专业学习为原则”、“以提高自身能力为原则”、“认为以教师的知识面为原则”、“以教师授课方式为原则”。其中,前两条是七成以上同学选教师的原则。

如何提高课堂的授课质量和水平,如何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成为教学改革首要思考的问题。

3 设计心理学教学改革尝试

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分有课程概述、研究方法综述、心理学基础,以及产品设计、商品设计、企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的关系等四大模块,完成此课程的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来诠释课程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如果只是从传授知识角度来看,可能是比较容易教学的课程;如果从让学生较为形象地了解、认识、掌握相关概念、理论、行为过程等,并不是容易教学的课程。

3.1 教学改革尝试一――课程知识结构框架化

课程知识结构的框架化目的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程内涵,把握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把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主题设计课堂中。

在设计心理学课程中,有很多概念需要诠释,要求学生理解其内涵。传统方式的演示文稿只是一一列举,缺乏整体性。通过演示文稿的框架设计,使知识点之间具有衔接性、连贯性,比较容易地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较为直观地认识相似概念的递进过程。

比如在课程概述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四川大学李蔚对消费者的五种分类,而且这五种分类存在相互递进的关系,相邻概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个差别即是消费者层次的变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对演示文稿做如下框架设计(图1)。

图1 消费者分类的演示文稿框架设计

以上是消费者分类中的一个知识点进行的知识结构框架设计,加上播放动画设定,就可以产生整个知识点递进过程,和消费者类型之间的异同点。与常见的演示文稿相比,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授课亦比较轻松,如果具备了一定的授课经验,甚至可以达到脱稿的程度。同时学生在观看幻灯片时,不是枯燥的文字堆积,而是知识点的不断扩展,整个知识体系的逐步展现。

动画演示过程截图如图2。

图2 消费者分类的演示文稿动画演示过程截图(部分)

通过动画演示过程截图可以看出,此时演示文稿其实就是知识点的提示,作为授课教师可以比作配音员,对演示文稿画面所呈现的知识点进行配音。这个配音过程如果只是宣读一下文字,估计很快就结束了。如果加上一些案例、课堂互动,这一页演示文稿可以变成一个小型的专题讲座。

在设计心理学这门课程中,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进行框架结构设计,让学生比较容易、快速地接受、理解,并通过案例诠释内涵,掌握运用之法。框架设计有很多种,消费者分类部分的框架设计只是通过动画设计让所有的知识点一一显示出来,有时候可以通过动画设计,让知识点在一页上呈现多层次化,即有消失的过程。

比如在研究方法部分对调查法进行框架设计(图3)。

图3 调查法的演示文稿框架设计

如果只是设计的原始稿件,可以说比较乱,因为很多文本是重叠的,但通过动画设计,可以把这一知识点的要点呈现给学生(图4)。

图4 调查法的演示文稿动画演示过程截图(部分)

通过动画设计,本页幻灯片把调查法的知识要点呈现给学生,分为调查法的定义、调查法分类、访谈法分类及要点、问卷法问题分类及要点等四个部分,最后画面定格为调查法分类部分。较为直观、形象地把教材中的访谈法、问卷法两小节内容重点通过一页幻灯片呈现出来,并通过动画设计,展示其内涵。

在有些情况下,由于知识点所涵盖的内容较多,可以进行多页分段式的框架设计,亦可以根据知识点的特点结合以文字或图文为主的传统演示文稿,与知识框架设计共同使用;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更快地融入课堂,使其喜欢上这门理论课。

结合知识结构框架设计进行授课的最大难点就是演示文稿的框架设计,比起一般的演示文稿来说,框架设计需要任课教师对知识点非常熟悉,能够较为熟练地拿捏教材,对于所需要的案例能够快速、及时地呈现。

3.2 教学改革尝试二――学生团队研究与汇报

以学生团队研究与汇报为主的教学尝试,是将课堂变成学生自研自学的课堂,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进行学生团队研究与汇报时,一般会出现学生不积极参与、研究不深入、汇报情况不理想等情况,会给授课教师产生很大的组织压力。这种教学方式,看起来是解放了任课教师,把相关任务转嫁给学生。从设计心理学课程的尝试来看,整个过程并不轻松。

首先,采取相应策略解决学生不积极参与等一系列对这次活动的不利情况。

第一,把团队研究与汇报情况纳入课程考核,按照对应要求设评分项,比如演示文稿准备情况、汇报情况、团队成员之间的衔接情况。对于积极多次参加的同学,降低期末随堂考试分数所占比例,提升研究与汇报情况成绩的所占比例。对于不参与的同学,实行期末随堂考试一考决定成败制。在2011级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本科1班、2班的授课中,就采取了这种成绩换算比例,占综合成绩60%的期考(卷面)成绩具体换算标准如下:

期考(卷面)成绩换算标准与自我研究与汇报成绩项数有如下关系:①如果没有成绩,期考成绩为随堂考试成绩;②如果只有A项成绩,期考成绩=课件A×15%+汇报A×25%+随堂考试×60%;③如果A、B项有成绩,期考成绩=课件A、B高分×30%+课件A、B低分×4%+汇报A、B高分×40%+汇报A、B低分×4%+随堂考试×30%(最高95分);④如果A、B、C全有成绩,期考成绩=课件最高分×35%+汇报最高分×45%+课件与汇报的其他分数综合×2.5%+随堂考试×20%(最高95分)。

而且多次参与的同学研究与汇报成绩比例提高,多项成绩取最高分,其它低分项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加分,目的在于鼓励同学多次参与。

第二,为了克服学生不积极报名参加的现象,采取了电脑抽签制、短信或邮箱抢题制。在某一章节准备进行学生团队研究与汇报前,会花一点时间把这一章节的要点进行梳理,形成不同的研究模块提供给学生,每组要求一定的人数。在最开始,会发动学生积极报名参与,很多同学特别是不想进行研究的同学肯定期待着这次活动会因人数不足而取消。为了解决这种情况。一般采用电脑抽签制,随机抽取同学参与,完成整个团队成员的组织工作。第二次及以后的团队成员组织过程中,也给积极参与的同学一次抢题的机会,采用发短信或邮件的形式进行,以先发先得为标准,在成员不足的情况下,还是采用电脑抽签制作为补充。

其次,对团队汇报过程进行记录,包括其演示文稿制作情况、汇报过程中的优缺点、汇报节奏、课堂反应情况等,并根据这些情况进行评分。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现场记录。

现场记录,是为同学最终的成果汇报留影,也是为课程的教学改革尝试积累素材。一般情况下,图片记录就可以满足素材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现场录像。

最后,学生团队研究与汇报情况点评。

点评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对所选知识点的研究情况作点评,二是对演示文稿的制作情况作点评,三是对汇报过程作点评。

知识点的点评主要包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素材的收集情况。在尝试过程中,由于课程有教材支撑,对知识的理解方面一般不会出现偏差,最大的一些问题就是素材的收集,最出彩的也是素材的收集。特别是在心理学基础知识方面,有些案例不是很贴切主题。在点评时,要通过较为贴切、恰当的案例来表述,使其理解这个知识点应该对应的消费者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

演示文稿的制作情况点评看似超出了课程的范围,其实不然。点评基于学生所选的知识点,提供更好的表述该知识点的演示文稿制作方法。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其理解并掌握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在尝试过程中,学生的演示文稿问题确实很多,给其指出不足和改进建议,也是学生学习的途径之一,亦是教书育人的范畴。

汇报过程的点评主要是包括学生汇报时的语速、语言表述、课堂互动等方面。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第一次上台的同学显得紧张、拘束、语速过快,不善于课堂互动;而多次上台或者以前有过类似经验的同学就显得比较自然、节奏把握较好,可以进行比较顺畅的课堂互动,让同学刮目相看。通过其表现过程,对其汇报过程提出完善建议,使其下次改进完善。汇报过程是学生口才与演讲技巧的展示过程,也是求职就业的必备素质之一,这种教学模式提供了锻炼的平台。

从整个过程来看,不是解放了任课教师,是转变了任课教师的角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活动策划组织者、活动评委。其实这个过程,带来的是更大的挑战,一是组织的挑战,二是知识的挑战,三是评委的挑战。学生收集的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要求教师要能够快速分辨其准确性,并做出快速的评判。对学生来说,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历练。

4 设计心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团队模块化教学

通过上述教学改革的尝试,丰富了专业理论课课堂,增进了师生互动交流。在学院学分制全面推开的大形势下,局限于一个人的课程教学改革只是能迎合目前的课堂需要,成立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呈现精品课堂是大势所趋。

实现这一方案的先决条件是师资保障,如果没有师资保障,团队模块化教学可以说是难以实现的。

设计心理学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拟计划实行团队模块化教学,即结合现有产品设计专业专兼职教师知识结构,根据课程特点,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设置相应的授课教师,深入研究对应知识模块的知识结构框架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多样化方案。

具体分为①课程综述、②研究方法综述、③应用心理学基础一(需要、动机、态度)、④应用心理学基础二(附加价值、消费者的微观和宏观因素)、⑤产品设计与设计心理学、⑥商品设计与设计心理学、⑦企业设计与设计心理学等七大板块,分别由教师承担其中一个或两个模块的教学研究工作,特别是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其中第⑤⑥⑦三个模块可以根据课程开设的专业进行选择,比如产品设计专业可以只选择第⑤模块,其他专业可以根据需要选上其中的一个或数个模块。

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选择课程模块,由组长负责统一协调各模块之间的衔接过渡事宜。同时,成立专业理论课教学团队,让更多的教师参与理论课教学。

5 结语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是设计者与消费者沟通的理论与实践桥梁。设计者不能充分了解消费者的诉求,所进行的设计是乌托邦式的设计,是无法与设计企业对接的。

正如一位资深的设计师来我院交流时提到,学生对产品设计的理解和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他以冰箱为例,学生的想法是外观漂亮、内部格局合理等等;消费者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确保把放入冰箱的食物在一定时期内保证新鲜。

学院推行学分制改革是在寻求自己的办学理念,在学院学分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李彬彬.设计心理学(第二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第3篇:消费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手段;改革;案例教学

《市场营销学》是成人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企业如何从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出发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学科,涉及到消费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并且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然而,目前在成人教育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过于侧重课本知识的传授,没有针对成人学员的特点,进行教学。我们以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省级品牌专业,要求编写成人教育《市场营销学》一书为契机,提出对成人教育《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成人教育《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手段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手段单一化

目前,成人教育《市场营销学》教材偏重理论点的深入剖析和要素关联性的理解,理论性相对较强,而对于知识点的传授常用教师讲授方法――主要采取语言讲解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逻辑上采用归纳和加强知识点的记忆,来全面把握知识点。这种方法针对有一定理论基础、认知能力较强并且具有很强学习理论动力的学生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们的未来职业主要以研究领域为主,但是成人教育的学员偏重应用,理论研究并不完全适合。考虑到生源结构,教师应该把握课堂时间帮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知识,领会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转换的条件和实施方法,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和素质。避免教师不停的讲授理论内容即使学生听得很感兴趣,也难以掌握真正的要点,因此,教学手段单一化影响了提高《市场营销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的直观性较差

《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实践性较强。然而由于教学实验基地缺乏,纯粹的理论探讨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疑问,需要教师提供一种通道,来完整表现理论应用的条件和方法。如在调研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对调研的程序和方法不容易把握,需要教师使用较为契合的方法反映其实施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来加强直接感官认识。这说明,现有的教学手段由于存在相应缺陷,直观表现性较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教学手段的互动性不足

成教学员一般都有工作经历,更喜欢把所学的东西与所教的知识进行比对印证,希望教师能够具体指出他们工作中的失误。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很多学员都希望发表自己在某一领域的见解,如果教师能够倾听学员的意愿,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沟通,使学生直接参与到知识分析和探索过程,必将给学生带来直接的触动,所学信息保存期更长。反观现有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直接讲授时间较多,互动较为困难,学生不易直接理解课程内容。因而,缺乏动态性表达方式,是目前制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二、市场营销学课堂教学手段创新

由于课堂容量有限,教师板书阻碍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限制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思维方式。此外,很多营销实际问题,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讲解,课堂的生动性不够,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与学乏味,课堂效率降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革新已刻不容缓。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成熟,新的教学软件的使用,教学手段被赋予新的内涵。如利用电脑投影仪采用ppt授课、幻灯片和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教学软件大量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并带来新的教学手段革命。特别是电脑投影仪方式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获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由于该方案具有清晰呈像,背景亮度较高,非常适合营销教学,提高知识点的表现质量,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认识较深,提高了教学质量。如在讲授当案例内容时,对于具有连续性较强的大量文字、图案内容,通过使用ppt方法可以将与知识点有关的图片内容进行清晰展示,能直观提高认识,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提高教学质量。

2.运用多种互联网手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时间短,学员都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学校的时间较短,这就必然要求老师和学员沟通一定要有新的途径。WEB以超媒体结构为基础,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它在教学课件的开发上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CAI和网络CAT的优势,使远程教育更趋完美。将教学资源,如课件、案例自学指导书和习题集等安装在学校网络中心(Blackboard)的WEB服务器上,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使用这些教学资源,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进行信息搜寻时,教师可以使用Google和Baidu等搜索工具来获取现实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要。此外,教师可以通过QQ等工具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解答学生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来提高教学质量。

3.提倡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是市场营销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通常的案例教学法也就是教师收集大量的案例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成教学员听得新鲜有趣,但是由于缺乏参与,被动学习导致热闹过后头脑里留下的东西不多。为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在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要选择学员较为熟悉的内容,例如本土大型的超市或熟悉的工商企业。首先,指导学生借助图书馆、网络等途径了解相关行业的二手资料,然后,让他们深入企业去了解自己工作企业的经营范围、业务、组织结构、营销状况及销售收入等,实地调研系统收集这些一手资料。最后,针对不同的营销环节进行分析,在课堂进行讨论。由于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实际参与进去,学生对案例印象深刻,能取得较好地课堂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开展问题讨论教学法

问题讨论教学法即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流行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现提炼、设计并安排学生进行讨论,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争论,通过争论,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然后由教师总结,找出问题的关键,进行点评,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营销的精髓,融会贯通理论知识。成教学员丰富的社会阅历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会不断印证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通过该方法,能够培养学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绩效。

三、小结

面对复杂的授课群体,成人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掌握新的教学手段,强化师生互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市场营销课程内容编排结构有理论说明和实践运用相结合的特点,因而,根据课程内容不同来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基本概念说明,通过将专业用语转化为通俗语言,来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认识。对于运用方法说明方面,需要教师从方法的实施条件入手分析问题。教师要按照营销课程的内在逻辑结构顺序来讲解,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强化理论的运用。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使用不同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陆秀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职业技术.2008(1):17-18.

[2],等.对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变革的思考[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综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