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危机管理范文

护理危机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危机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危机管理

第1篇:护理危机管理范文

建立具有眼科专科特色的门急诊工作的管理和运作流程,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如突发停电、火灾、晕厥、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的应急预案,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门诊治疗室危重患者抢救预案及门急诊高峰时段分流患者应急预案等。培训护士掌握各种应急流程,每季度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门诊部成立护理突发事件应急小组,规定小组成员接到科室抢救通知后,上班时间应在5min内到达现场,组织和参加抢救工作,班外时间应于30min内到达现场协助抢救工作。

2眼科技术操作分级管理

在门诊治疗室实施技术操作的分级管理,每一项眼科技术操作都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如眼科的高难护理技术包括角膜铁锈异物或爆炸伤后角膜多发异物取出、小儿泪道冲洗及探针、小儿结膜下注射等,规定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精湛技术的护理组长完成;角膜浅层非金属类异物取出、睑腺炎切开排脓、成人泪道探通等,要求由具有护师以上职称、有5年以上护理临床工作经验、在眼科门诊接受2年以上系统的眼科技术操作培训的高级责任护士完成,确保每一项技术操作均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护士负责,保证技术操作的质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3加强护患沟通

建立门诊患者的回访制度。通过对输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角膜铁锈异物剔除术后、眼部脓肿切开排脓术后、泪道探通术后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掌握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了解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促进了护患沟通。

4结果

实施护理危机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医源性眼部组织损伤(泪道冲洗损伤角膜、泪点或泪小管)、意外事件(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发生晕厥、意外损伤、跌倒等)的发生呈下降趋势。

5讨论

5.1危机管理的应用可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

门诊是医院前沿窗口,人流集中、突发事件多,是医院危机事件高发科室。尤其是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为了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护理管理者应切实将危机管理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运用危机管理的模式,不断对护理行为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现有制度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相应管理对策,可有效地减少、化解护理危机事件,把其危害降到最低,保证患者安全,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事件对医院的潜在危害,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保障医院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5.2危机管理的应用提高了全科护士的综合素质

第2篇:护理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危机管理;急诊护理;不良事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0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36-01危机管理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相关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机因素进行预测、评估和防范。急诊科是医疗机构中危机存在最多的科室,急诊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为危机重症患者,因此,护理管理人员一定要明确急诊科内存在的危机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放置,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我院为降低急诊科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将危机管理合理的运用到急诊护理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2009年收治的15236患者和2010年收治的14894例患者,将其分为2009年组和2010年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2009年收治的15236患者和2010年收治的14894例患者,2010年开始我院将危机管理应用到急诊科中,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间比较用X2检验,P

1.4危机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1.4.1危机前的防范危机前的防范工作要加强对以下几方面的重视:第一,沟通协调,近些年来,我国医疗机构的护理队伍逐渐向着年轻化发展,护理人员往往缺乏危机意识、主动服务意识,且不善于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往往会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因此护理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护理人员危机意识教育的重视,并耐心的指导护理人员如何处理护患关系,向其传授自身的经验,同时还要让护理人员认识到有效的沟通交流在急诊护理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其积极主动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比如,对于医疗费用这个敏感的问题,护理人员耐心的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惑,获得患者的理解等,从而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第二,做好抢救物品准备工作,护理人员要确保急诊科所需的所有器材、药品等无论何时都要处于备用状态,确保抢救物品性能良好,能有效的应对紧急使用,从而为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第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急诊科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并确保其得到有效的落实,比如,抢救期间医生的口头嘱咐,护理人员要重复一遍,在医生确认后再给予执行;同时还要确保病历书写的规范性,对于不能及时书写病历的危重患者,要确保在抢救结束六小时内予以补齐。此外,护理人员还要认真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严禁随意更改或简化操作流程。第四,加强对业务培训的重视,护理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模拟,从而确保患者熟练掌握相关护理操作技能,同时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应变能力。第五,制定急诊护理危机应急预案,护理管理人员还要制定相应的危机应急预案,同时还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演练,从而确保护理人员在面临护理危机时能沉着冷静的应对。

1.4.2危机中处理危机发生时的处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应用应急预案,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有效的对危机进行控制和处理。比如,在使用呼吸机时突然出现停电现象,护理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将患者呼吸道和简易呼吸器相连接,并利用人工呼吸法对患者的呼吸进行调整,同时要及时告知相关主治医生,并要及时和相关部门联系,尽快恢复通电。二是执行危机处理措施,在出现危机事件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护士长及科室主任,然后逐级汇报,并且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对危机事件进行控制,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损害。同时护理管理人员要耐心的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对于科室内不能解决的纠纷现象,要逐级上报并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协调解决,从而尽可能的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1.4.3危机后处理危机发生后护理人员要认真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认真查找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从而有效的避免再次出现同类危机。同时护理管理人员还要认真的分析护理危机时间,同时要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改进计划,并要认真对其效果进行检查。此外,危机事件往往会对患者及相关负责人员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护理管理人员一定要耐心的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要对在危机处理中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从而优秀的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对于心理上受到影响的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进行疏导,必要时要给予其相应的治疗。2结果

2009年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1%,2010年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6%,2010年组明显低于2009年组,(P

3讨论

危机即对社会系统行为准则架构、基本价值等造成较大的威胁,同时受到不确定性因素及时间压力的影响,必须要进行相应处理的事情[1]。危机管理的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怎样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几率;二是怎样做好危机管理准备;三是怎样培养工作人员应对危机事件;四是怎样尽快从危机中复原[2]。护理危机即为在医疗机构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的所有不安全事件[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逐渐的提高,对于医疗结构的护理工作也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几率,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护理危机进行预防和化解,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护理纠纷就成为现阶段急诊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急诊护理危机管理就是以急诊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纠纷为依据,制定的针对性的管理方式[4]。同时要强调的是,预防是危机管理的重点,若医疗机构未经过预防控制,未合理的对危机进行管理,那么护理人员在应对危机时就极易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因此,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对急诊护理危机管理的重视[5]。

将危机管理应用到急诊护理中,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或消除不安全因素,从而有效的降低护理危机的发生几率,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医疗机构一定要加强对危机管理的重视,通过技能培训、危机模拟等方式来增强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降低急诊护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几率,从而为急诊护理工作的安全性、高效性提供有效的保障。通过将危机管理应用到我院急诊护理中,我院急诊科2010年收治的14885例急诊患者中仅有9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其发生率为0.06%,和2009年组0.21%相比有了极大的提升,这就说明,合理的将危机管理应用到急诊护理中能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

[1]柯义英,陈祥莺.在急诊护理中应用分区包干制管理方法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9(11):134-136.

[2]陈莉,吴萌,关丽娜.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1,5(34):137-139.

[3]Tomaszewski,B;MacEachren,AM.Geovisual analytics to support crisis management:Information foraging for geo-historical context[J].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2012,Vol.105(No.9):292.

第3篇:护理危机管理范文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护理工作中危机四伏,护理纠纷的发生也不断增加,造成了护患关系紧张,甚至还影响了医院秩序及声誉[1]。我们认为,通过加强护理管理者的危机管理,使其具有强烈地危机意识、危机管理知识、危机管理能力,做到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并能沉着应对困境,是减少护理纠纷的一个重要手段。

1 危机及其危机管理

1.1 危机 危机是人生活中偶发或突发事件。Caplan认为当一个人在完成重要生活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无法用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时,就产生了生活危机。危机产生后会破坏日常生活秩序并呈现混乱状态,而处于危机中人会想方设法来摆脱自己的危机感。

1.2 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而采取的行动[2],是为应对各种危机情景进行的正确决策的动态调整,以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危机管理即“PPRR”模式,包括危机前的预防、危机前的准备、危机爆发时的应对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

2 危机管理和护理纠纷

在日常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护患纠纷,差错事故是诱发危机的主要因素。针对护患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而采取有效的危机管理,又可以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常见的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1 发生在医院内突发事件常常可以导致纠纷发生 例如:输液期间猝死,送患者检查途中发生猝死,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死亡,住院患者发生坠床,在吸氧(吸痰)过程中吸氧(吸痰)装置突然出现故障等等。这些发生在医院内的突发事件有的是可以预测的,有的不可预测,而对这些突发事件处理不好,就会引起护患关系危机,导致纠纷发生。

2.2 产生纠纷的重要因素 护理人员缺乏法律知识,危机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工作中失职,不能严格执行操作诊疗常规,不遵守制度,不履行职责,导致护理差错事故发生,造成护患危机,是产生纠纷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玩忽职守,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不严格按无菌操作去做,擅自让家属做护理工作,造成渎职现象引发纠纷。如用错药、打错针、输错血、指使患者家属擦洗尿道口、做口腔护理等。一旦患者病情变化时,家属就会对护理工作提出质疑,为纠纷埋下隐患。

2.3 服务态度不到位和工作方法欠缺 当护理人员言行不谨慎,说话不注意技巧,工作不讲究方法,从而引发不满意时,有的当面说出来,有的将其不良情绪在心中积压,成为引发护理纠纷的导火索。对患者的投诉如不及时处理或不重视,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表现出不屑一顾的表情,甚至说一些过激的话刺激患者,致使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反感,在情绪上与护理人员对立,发展到最后出现危机时将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和物力才能化解危机。

2.4 重要技术操作未履行告知义务,与患者沟通不到位 做一些特殊治疗前未交待注意事项,重要操作未说明可能出现的危险和承担的风险,将存在潜在的危机,可能引发护理纠纷。

2.5 患者所患疾病的复杂多变及不可预测性,个体差异,患者不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过激的言行、冲击护理站等等。

3 做好危机发生前的预防准备工作,控制护患纠纷的发生

3.1 培养和树立危机意识,人人有危机感 护士应该通过多形式、多途经学习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护理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增强法制观念;组织护士进行护理纠纷个案分析及时通报医院有关安全信息,树立其强烈的职业责任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培养护士应急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规范护理行为,注重自身言行,从而有效的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例如:对于难治性疾病,在讨论治疗和护理问题时,应尽量回避患者及家属;护理操作时避免在床旁指点或批评实习生的操作,切勿在患者面前相互指责工作中的问题;护理记录中避免使用易引起纠纷的词句。无论病房工作有多重,决不能让患者家属代作护理工作,方法技术操作不准确;无菌观念差;易引起患者及家属的反感,滋生对立和不满情绪,使护患纠纷复杂化。一般来说,护患纠纷发生之前有潜伏期,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作,在潜伏期以内,临床护士如果有较强的危机意识和高度的警惕性,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就可能避免护患纠纷。

3.2 注重抓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间,实施危机管理 加拿大护理界认为护理差错的发生主要是机构管理的问题,对护理缺陷的处理应放在改进组织结构和过程上[4],护理风险预防与环节质量管理密不可分[5],管理者对管理过程及护理工作的相关信息要有通盘的了解,洞悉危机发生的潜在因素,这样才能将护理工作中可能引起危机的现象或簿弱环节识别出来,把所有可能会对护理活动造成麻烦的事一一例举出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并督促实施。在工作中要注重抓高危环节、高危人群、高危时间的管理。对新患者、手术患者、抢救患者、特殊治疗患者,要求主班护士、责任护士、护士长在操作和护理时共同把关,保证工作到位。针对高危人群,如转科护士、工作少于6年的护士缺乏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时对临床情境进行分析与把握的能力,多数只根据规章制度行事,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的,有时是机械地执行医嘱,为护理差错、护理环境纠纷的发生埋下隐患。我们要加强和提高高危人群的专业素质,及时检查督促其工作的落实完成情况,培养其应急应变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在节假日,交接班时间等高危时间段,我们要做好事前安排,同时严格执行《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护士长要注意人员配备、急救物品等问题,突出值班护士的首要工作是观测记录患者的病情等。

3.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督促落实 针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不断地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包括护理工作一般制度、各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危机防范制度等。如与临床有关的制度有:护理沟通记录签名制,特殊检查及治疗前告知签名制,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如突然停水、停电、失火、失盗;患者猝死、外出不归、坠床、输液反应等;急救药品、急救设备的管理等。要加强对护理人员教育、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专科护理技术能力、健全护理记录,并培训和演习,将管理手段细化到最小单位,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从而有效地处理危机,化解护患纠纷。管理者要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比如:可以利用晨会交班,床头交接班,护理查房,护士长夜查房及遗嘱执行查对,护理文书检查等方法来发现可能产生的危机事件,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预防纠纷发生。加强对医疗设备、急救设备、急救药品、急救物品的管理,随时应对各种事件的发生。

3.4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应转变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在护患纠纷的诸多因素中,缺少沟通和服务不到位是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或演变为护患纠纷的激惹因素。首先,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服务理念,人人提高护士的优质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其次,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态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体会到最好,最全面的优质护理,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特殊情况应随叫随到,情况特别复杂时,须分清轻重缓急,努力避免出现护理质量问题,减少引发危机的因素。

4 危机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4.1 抓紧时机将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有危机我们就要对危机进行干预,化解危机最直接的办法是能够洞察危机的后果,在危机尚未失控的时候迅速采取明确的行动,阻止它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来说,护患纠纷发生之前有一个潜伏期,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作,在潜伏期内,护理管理者应临危不乱、处乱不惊、头脑清醒,在及时全面掌握护理纠纷发生的第一手资料的情况下,找出其问题的本质,争取短时间内控制局面,采取防范措施,争取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

4.2 加强沟通 护士和护士长要充分发挥其与患者接触最早、最密切的优势,主动与患者沟通及交流,态度要诚恳,以诚待人,妥善安抚患者和家属。对实质性的问题做到医护口径一致。护士长在实事求实地分析调查情况的同时,以诚恳的态度征求意见,有时必须向家属慰问道歉,争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谅解,对不讲理的患者要冷静处理,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控制事态发展。

4.3 迅速组织相关人员做好后续工作,寻找补救措施,力争把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采取有效措施包括:确认过失行为造成损害程度而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为减轻损害后果而采取必要的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也包括为了避免医疗事故争议而采取的其他措施,如争取患者对近一步医疗的配合,安抚其心灵,使之建立信心与医护人员共同战胜病魔。

4.4 做好相关记录,报告并收集有利证据 护理管理者应做好评估记录,如记录事件发生的诱因、经过、所造成的影响及后果,以及处理过程,和参加人员作详细记录并妥善保管;对患者产生怀疑的物品、液体、注射器、药品等应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封存。

5 做好危机发生的总结整治工作

事件处理过后,要组织大家深刻反思,仔细分析讨论事件产生的诱因和责任,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找到改进方法和措施,从而进一步完善内部机制,进一步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总之,危机不仅意味着威胁、风险,同时也意味着机遇。危机处理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管理者加强危机管理,对护理纠纷的发生进行预测、有效预防妥善处理和总结教训,对进一步减少护理纠纷有着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华.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6,11(195):2 897.

[2] 杨华,颜廷杰.现代医院危机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19(4):200.203.

[3] 吴玉霞,张华,吴红霞,等.从护理研究上防范护患纠纷[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74.

第4篇:护理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危机管理 急诊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01-02

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1]。

张成福[2]认为危机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1) 威胁性。危机的出现会威胁到一个社会或者组织的基本价值或者目标,当然其威胁程度视决策者的认知程度而定。(2) 不确定性。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人类的有限理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危机往往产生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的不确定性和危机回应的不确定性。(3) 时间的有限性。决策者对于危机情形的处理,在决策上只有有限的反应时间,决策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不确定性。(4) 危机的双重效果性。危机会带来各种损失,但危机也是机会和转机,如果决策者直面危机,危机可以促进制度的革新和环境的变革。

综合医院的急救中心或者急诊科是一个医院的重要窗口,急诊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决定了综合医院的社会影响力。而目前一般综合医院的急诊危机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急诊护理管理者亟待将危机管理融入急诊护理管理之中,提升了急诊护理工作的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

罗伯特・希斯[1]认为,危机管理包括管理者和主管去考虑如何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如何做好危机管理的准备、如何规划以及如何培训员工应对危机局面、如何从危机中很快复原,包括:危机前的预防、危机前的准备、危机爆发时的应对和危机结束期的恢复,即PPRR原则。

1 急诊护理工作的特点

急诊护理工作环境复杂,突发事件比较多,护理工作难度大,易出现问题。一般病情危急患者多,急诊护理工作有时难以面面俱到,因此容易出现差错甚至印发医疗事故;由于急诊工作的特殊性,医疗纠纷较多,甚至急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常受到威胁,急诊科工作人员的承受的心里压力比较大,易造成医护人员难以安心工作。有的医院对急诊工作重视不够,危机管理意识薄弱,突发事件处理不当。

2 急诊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

(1)病人生活护理上引起的纠纷,包括饮食质量、排泄物清理、用物清洁、病房及厕所环境不良等原因引起的纠纷;(2)护理操作上引起的事故,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输血、给药、药物管理等环节上出现的问题;(3)医院对患者管理不善引起的纠纷,如病人自杀、无故离院、食物中毒、病人跌倒受伤或致残等;(4)院内感染造成的事故和纠纷等。

3 加强急诊危机管理的措施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在危机爆发前对危机的预防与控制是最经济的办法,但是,事前是它总是往往被忽视[2]。究其原因是人们的危机意识的薄弱,不能居安思危,不能认识和预见到各种不确定性。因此,树立危机意识,有必要根据各种不确定性制定不同的策略,杜绝或者降低风险,形成一套危机管理体系。有了这种机制,当危机真的来临的时候,急诊护士才能做到沉着应对,急而不乱。

其实,危机与机遇并存,成功的危机管理就是要“将危机转化为获得成功的机遇”。每一次危机既可能是失败的根源,又孕育着成功的良机。发现和培育这种“危”,捕获这个潜在成功的“机”。而让不良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危机管理反面典型[4]。

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健全制度,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与流程包括:

(1)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事故防范意识的调查;

(2)每月对护士以及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有关防范医疗事故的专题教育;

(3)从医疗事故的角度来分析各病房存在的问题;

(4)以院内典型护理事故为实例,在病房例会上进行讨论,找出问题,制定防范措施;

(5)将安全护理纳入急诊科的目标管理。

(6)年底总结,剖析护理差错事故,提出防范医疗事故、差错以及纠纷的方法与对策,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护理。

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强化危机意识,重视风险意识教育,提倡敬业爱岗的自律精神[3] ,一旦发生护理事故,当事人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等方面的责任,实际上,法律并不因为护士的工作辛苦而免其责任。因此,在病人权利日益受到尊重的今天,医院特别强调护理人员对病人权利和护士自己义务有正确认识,加强护士特别是急诊护士的风险意识教育。“尊重病人的知情权”要求护士执行每一项护理操作前都要向病人解释清楚,并认真做好病情观察记录,避免发生护理纠纷时护士无力举证。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注意整体意识,根据医疗护理规范,各类人员齐心协力,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

护士长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在排班上尽量做到人性化管理[4],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防止和避免护士工作时间延长而造成的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同时注意新、老护士搭配。经常组织全体护士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特别是各种仪器上均将操作程序写清楚,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希斯[美].王成,宋炳辉,金瑛译.危机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 年1 月,第二版,P256-258

[2]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3,217,6-11

第5篇:护理危机管理范文

1 护理纠纷危机产生的原因

1.1 医疗体系引起:医院正处于改革的转型期,“看病难、看病贵”的棍子打在医院身上,处于危机的重重包围中。

1.2 社会对护理工作要求提高:患者法律、维权意识增强,对护士要求越来越高;对医院管理、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医疗收费的要求和监督不断增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降低;媒体对医院的负面报道言过其实,对护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1]

1.3 护理本身的风险因素存在

1.3.1 人员因素:医护人员受教育程度差距大;护理骨干人才大量流失;护理劳动强度大;护士新老更换快,护理人员趋于年轻化;法律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交流沟通技巧欠缺;风险告知义务不强等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等原因。

1.3.2 技术因素: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增加,护理工作的复杂程度、技术要求都较前增高,由于护理人员学历偏低、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低下等跟不上医疗发展的需要,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加大了护理技术方面的风险。

1.3.3 服务质量欠佳:医学技术提高了疾病的诊治率,同时也导致医疗过程的“人性化”淡薄,使护患关系疏远。很多护理人员自身服务的定位没有及时调整,“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模式未得到真正落实。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常常忽略病人的内心感受和精神需求,陈旧的服务理念和冷淡的服务态度使护患关系日趋紧张。

1.3.4 人际沟通能力欠缺:护理人员经验不足、沟通能力欠缺,因为言语不当或过失给患方带来不安全感,甚至导致护患纠纷。

1.4 组织管理因素 法律法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不够,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医疗收费不规范,仪器设备管理不善,环境保护措施不利等[2]都可能成为产生危机的因素。

2 护理危机管理的对策

危机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在护理危机爆发前预防危机,在危机爆发后迅速有效地控制解决危机,尽量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护理安全质量是衡量医院护理服务的重要指标[3],只有加强危机管理,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才能确保护理安全质量。

2.1 强化护理危机意识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2.1.1 提高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和防范能力 护理管理者应当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对护理人员进行危机管理的知识培训,模拟危机发生的实况演练,使护理人员不断强化危机意识,沉着应对,把危机损害降至最低。

2.1.2 提高业务技术能力 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和技能,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制定各级人员的培训及考核计划,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培养护士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评判性思维和观察能力,树立医嘱处理的整体观,在处理医嘱的过程中,联系病人的实际情况,对医嘱进行思考分析与判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

2.1.3 加强沟通交流技巧和能力 良好的沟通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合理的运用语言和行为沟通技巧,变被动为主动,将医疗、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

2.2 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编写有关规章制度,制订医德医风小册子,下临床督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制定近期和远期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服务规范、交流技巧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的再教育。

2.3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

2.3.1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每一项规章制度都有其必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是要素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 ,是保证护理安全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应当遵循的准则。

2.3.2 规范护理记录,履行告知义务 护理记录必须遵循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规范书写,并与医疗文书同步的原则 。

2.4 加强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 近年来,由于收费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 。注意避免电脑操作的失误,节约使用材料,减少患者费用负担;实行医疗价格公开制度,提供每日清单、出院收费明细表,增加收费透明度,使患者明明白白消费。

2.5 制定护理危机应急方案 制定护理危机应急方案,保证护理人员有的放矢地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的风险问题。如《护患纠纷应急方案》应采取以下处理程序:第一、值班护士充分发挥与患者接触最早、最多的优势,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消除不必要的误解,争取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第二、护士长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广泛征求相关意见,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出恰当的说明或解释,赢得患方的理解和信任;第三、科主任、护士长经过调查研究后,形成科室处理意见,必要时上报护理部;第四、护理部协调解决。通过以上环环相扣的处理方案,可以使纠纷尽早得到合理、妥善解决,减少不良影响,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

综上所述,现代医院面临的风险与危机是现实和潜在的。护理管理者通过运用危机管理理论,对护理行为中现存和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及现有制度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相应管理对策,规范护理行为,建立健全护理制度,提高护理抗风险能力,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和纠纷,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任彩娟,戴星.危机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37-39.

第6篇:护理危机管理范文

1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的有效方法

首先,应该给计算机软件系统一个良好、健康的系统运行环境。根据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不同作用或者不同类别对其进行分类,尽量将相关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归类到一个磁盘空间当中,方便对这些类似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综合管理或者修改。在存放这些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磁盘空间中,应该尽可能的保证磁盘拥有足够的使用空间,最好是让这些计算机软件系统能够单独的使用一个独立的区域,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运行的效率,也能够方便计算机用户对其进行管理。

其次,使用合乎规则的方法对计算机软件系统进行合理的管理。第一,不要对计算机的系统文件进行随意的删除或者是修改操作。计算机的系统文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对计算机的系统文件进行随意的修改,很有可能会引起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崩溃;第二,利用计算机注册表的编辑器对其拥有的部分功能进行人工的修改操作,这样可以将计算机系统的驱动器图标以及计算机控制面板中的一些相关功能单元隐藏起来,能够有效的预防计算机的系统文件受到非法的操作,再加上计算机操作系统升级程序的安装和使用,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运行安全是十分有利的;第三,计算机软件系统在早期的时候一般都有较多的安全隐患,在对其进行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新或者是时不时的病毒检测,在确保安全之后才能够将其投入到使用当中。

最后,对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应该加强。这就包括加强计算机病毒防御机制所能够产生的作用,加强对计算机系统权限方面的限制,加强计算机软件系统的防御设置以及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日常安全维护操作。

2结束语

第7篇:护理危机管理范文

1.机房管理技术人员缺乏

在中小学,机房管理与维护通常由信息技术老师兼任。由于教学所带班级较多,信息技术老师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忙于上课,机房管理往往无暇顾及,只能充当“救火员”。一些学校即使有专人管理也仅仅是简单的开门锁门和使用登记等而已,更有学校甚至让后勤人员管理,所以对机房的专业管理根本就无从谈起。

2.管理人员经验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学生机房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事务繁杂且工作量大的工作,包括学生上机管理、日常软硬件设备维护、网络故障排除、机房卫生环境管理、用电安全等方面。需要管理人员既要有高的工作效率,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快速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而目前的现状是不少管理教师因在机房上课的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面对问题束手无策,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和机房管理工作的进度。

3.对学生上机行为的监管存在一定困难

由于学生人数多,学生上机管理比较费事,因此出现了部分老师只管上课不管学生的现象,加上管理老师和上课老师的沟通不够,导致学生随意改变计算机设置,增删系统文件,安装卸载程序,使用U盘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给学生机房的正常运转带来不少麻烦。

二、学生机房管理的策略和建议

针对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应从机房日常管理、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教师专业素质以及改变管理思路方面入手,保障机房的各项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1.认真负责做好机房的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

学生机房管理水平的高低,使用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与日常管理和保养息息相关。因此需要管理员将机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从平时的点滴细节做起。小到机房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线的控制,大到故障机的检测与维修、数据的备份恢复、网络线路的畅通都是要狠下一番工夫的。除此之外,每天搞好机房卫生、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课下与机房使用老师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

2.完善管理制度的建设修订,加强动态管理

为了规范机房管理,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机房管理制度》,使得日常工作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应当注意的是,机房管理不仅涉及学生的管理,还要重视对于管理人员自身、上课教师的管理,所以在管理制度中还应明确管理人员、上课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制度的健全使得机房管理有了依据和标准,但要把纸上的文字落到实处,不让管理制度成为应付检查的摆设,最重要的是加强师生的责任心与过程的动态管理。平时管理人员定期对电源、照明、空调、地板、交换机等设备维护检修,及时做好问题设备的修复。

3.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机房管理人员专业素养

机房的管理人员肩负着整个机房正常运作之责,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以迅速排除故障恢复计算机和网络的正常运行,还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逻辑判断和分析能力,以解决那些千奇百怪的未知难题。因此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熟悉和掌握各种新技术和新软件的应用;勤于钻研,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才能在繁杂的机房管理事务中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4.积极拓宽管理思路,提高机房管理质量

(1)针对机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教研组内部或者学校之间组织相关的研讨会,互相交流管理心得,借鉴成功的经验,探讨机房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在学校内搞好机房维护和管理工作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一方面在设备升级、鼠标键盘等外设补充等方面能争取资金上的支持,同时也能在工作量计算、绩效考核等方面取得领导理解,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8篇:护理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锚机;维护;管理

一、引言

海上平台组块浮托安装工程,主要是利用驳船运载组块到达安装位置,并借助潮位、调载等方式使组块下降,完成与导管架对接作业。在组块浮托作业过程中,有一套设备起着重要作用,那就是定位锚机。驳船进行浮托作业前,根据设计要求安装布置相应数量和吨位的锚机,当驳船运载组块到达指定位置时,将锚机上的钢丝绳分别按照设计要求抛锚固定在相应位置(见图1)。当驳船执行进船作业时,船头方向2台锚机慢慢回收钢丝绳,船尾方向2台锚机跟随释放钢丝绳,这样确保驳船平稳的进入导管架;当组块与导管架对齐后,驳船开始进行载荷转移作I,这时锚机需要带一定的拉力,稳定驳船;当完成载荷转移且驳船与组块脱离达到安全距离后,锚机执行相反操作,将驳船平稳的退出导管架,完成退船作业。

从以上过程中可以看出,锚机在浮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锚机相关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延误浮托作业时间,如果错过设计的时间窗口,浮托作业将被迫中止,需要等待下一个时间窗口重新开始。现场所有的船舶、人员等均处于待命状态,后续的工作也无法开展,耽误一天的费用损失将达数百万元。因此,要确保锚机在浮托过程中正常的运行,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是关键。

二、锚机的维护与管理

近几年随着海上平台组块浮托项目的增多,150T锚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浮托项目中的关键设备。因此,做好锚机的维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一)配备专业化人员

150T锚机属于专业性很强的设备,除了要求技术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现场经验外,锚机操作与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这些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才能上岗。150T锚机执行浮托作业,对锚机操作员的要求将会更高,操作员必须具备丰富的锚机操作实践经验,熟悉船舶作业的专业术语以及船舶现场调度等等。锚机的技术、维修人员,必须熟悉锚机的结构和系统原理,掌握各个部件的作用、故障诊断及处理方法。有了一支专业化的维护与管理队伍,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锚机的正常运转。

(二)完善管理制度

常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锚机管理来说也是一样。只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严格执行时才能“有法可依”,从制度上得到保障。

1. 巡检制度

巡检可以及时发现锚机故障与隐患,避免事态扩大,减少事故损失。虽然锚机的设计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程序化控制,基本上都有保护设置,但巡检仍然是保证锚机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例如,锚机液压元件漏油、运动部件振动超出规定值、柴油机游车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巡检去发现解决。巡检记录是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处理以及后续设备总结的重要依据,也是巡检工作执行的原始资料。

2. 点检制度

点检是指专业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技术工人对设备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检查。主要针对巡检反映的问题或重要部件,进行分析、确定问题严重程度,以及发现一些未被暴露出来的设备隐患,提出处理方案。针对锚机的点检要着重检查离合器、制动器及阻尼器是否正常工作,这些关键部件一旦出现故障,短时间不能解决,将严重影响锚机正常工作。

3. 操作保养制度

每一套设备都有其专属性,主要体现在它的使用工况不同、工艺要求不同及操作使用人员不同。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操作保养规程,并不断结合现场施工出现的问题,完善操作保养规程。从制度上要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每一个操作步骤,按照保养要求定期进行保养。

4. 施工总结制度

锚机投入项目施工,在工况使用上或设备自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每次在锚机使用过程中都应该记录原始数据、状态及故障情况,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全面全员总结,从锚机的管理、操作、保养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对锚机的管理使用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优化保养措施

150T锚机近两年主要在渤海湾进行组块浮托作业,渤海湾水深比较浅(平均水深20~25米),每台锚机抛锚时大概有1200米左右的钢丝绳躺卧在海床泥里面,当锚机回收钢丝绳时,大量的海泥依附在钢丝绳上面,而且钢丝绳内部结构也浸入海水。经过几个项目的施工,钢丝绳表面已经锈迹斑斑(见图2),长期以往将加速钢丝绳的锈蚀侵害,容易造成安全事故。锚机是组块浮托作业中的关键设备,而钢丝绳是锚机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一个环节出问题将影响全局。因此,如何加强对锚机钢丝绳进行维护保养成为了问题的焦点。以前计划在回收钢丝绳时采用淡水冲洗,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执行难度大,保养不彻底。经过多方考察了解,引入了钢丝绳清洁系统(见图3)。

该系统按照要求进行连接固定后,钢丝绳回收移动即可开始对钢丝绳进行自动清洁。通过该系统的使用,不仅提高了钢丝绳的保养效率、增强保养效果,而且还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减少钢丝绳更换频率,降低设备维护保养成本。

三、结语

第9篇:护理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TS190.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都离不开机械设备,任何设备投入使用都会有不可避免的故障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或多或少的经济损失,但是只要我们加强设备管理,合理科学的组织、使用,认真及时的保养,高效正确的维修,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保证设备有着良好的运行状态,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

一、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机械设备管理的片面认识

就现在看,大部份的企业都具有一些设备管理的意识,但是很多都只是将设备管理和设备使用等同看待,认真为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也就是提高设备使用的水平,在很多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中,也仅仅是针对设备操作方面的管理,例如对于设备操作流程的制定,操作人员绩效的评定等等,但却忽略的设备管理是应该包含设备采购、使用、维护、检修、更新、改造、报废和转移等一系列的工作内容。

2、 设备老化、陈旧并且基础管理资料不准

由于在机械设备管理体制上不能真正履行各项设备管理规定,造成机械设备的日常使用、保养、检修以及成本消耗和统计核算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年终或工程结束后突击统计各种使用数据,极易导致统计资料不准、经济核算不实,根本不能如实反映和监控机械设备的实际使用和成本消耗情况,设备没有进行计划维护和保养致使设备严重老化。

3、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不到位

施工企业在工程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方面表现为重使用,轻保养,制定的机械设备保养制度也往往执行的不到位,导致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上不去。一些施工企业虽然认识到了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的重要性,但是在日常保养和维护时忽视了将保养和维护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的结果是维修和保养人员在处理问题责任心不强,表现为走流程,应付差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故障。

4、维修不合理,存在很厉害的浪费问题。

4.1因为现在的很多单位都没有落实点检体系之类的养护方法,装置的维护管控一般只是后续的维护。其预控的思想较差,对于一些问题的先期察觉性不高,此时导致问题变严重,进而浪费非常多的资金。

4.2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5、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目前大多数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6、人员的不稳定性加大了设备管理的难度

我国的技术工人缺乏,大部分为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差异比较明显,且对于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增加了设备管理的难度。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系统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多数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二、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方法

1、强化机械设备的管理意识,引起企业领导的重视

企业领导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制度是企业的生存线,只有制定出一套确实可行的,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并确实来执行,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经营可持续发展,环顾世界成功的企业,都是赢在管理,赢在细节。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地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粗放式经营,遍地捡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向管理要效益,否则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由此可见,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是何等的重要。所以企业领导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完善施工机机械设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本,“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管理要做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好的制度才会有好的管理。要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有完善的机械设备组织管理体系作为基础。领导要以身作则,结合过程施工企业自身特点完善适合机械设备管理的体系,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的各项管理、维护制度,明确管理的目的,领导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坚决贯彻执执行管理制度。

3、制定岗位责任制、保养、使用好设备

明确机械设备管理维护的各级岗位责任制,制定‘以保养为主’的设备管理方针,制定科学的系统的设备保养计划。各级管理人员要坚决执行岗位责任制,按计划完成设备的保养,按时做好设备的日常点检工作,及时完成设备日常维修工作,消除设备的隐性故障和安全隐患,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使工程施工顺利完成。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按设备保养计划保养好设备

机械设备的使用要坚持‘保养为主维修为辅’的原则,设备在每年年底都要做好保养计划,年后要按计划有专业设备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保养。保养内容一般有三滤检查、加注脂、紧固螺栓以及油品的污染程度检查。对于存在问题的机械,应编制合理的检修计划,并立即组织实施。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既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机械的易损件应做好储备,避免因构件周期过长而影响工程施工。

3.2新设备的使用

对新添置的设备要选拔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协同厂方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对机械手实行岗前培训,掌握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技术后方可上机正常工作。

3.3安全操作、正确使用

设备操作者要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发放设备上岗操作证方可使用操作设备。操作者要服从项目安排,又要结合本机情况视情作业。操作者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状况,及时排除各种隐患,杜绝因油水等问题影响正常运转。使用中操作者还要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避免过时保养,要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统筹安排机械设备的购置

机械的管理首先要从设备的购置上进行管理。从源头上减少资金的流失,也是减少设备闲置的有效方法。在制定设备购置计划前,应考虑自身已拥有的设备后,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设备购置计划。任何一种机械都有自身的结构、性能等特性,企业设备要严格按照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充分发挥机械效率,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对于需要新增的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工程的情况,进行租赁和企业自购的对比预算,制定出设备最佳配置方案。在确定需要购买的设备要报上级部门批准之后才可实施购买活动,在购买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质量、价格等因素,避免企业成本的增加。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问题,它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当前企业设备使用与管理上存在的野蛮操作、缺乏保养、随意浪费、马虎维修、以劣充优等行为,都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因此,企业仍需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让广大职工树立爱惜设备、管好设备的良好风气,使机械设备发挥最佳效能。

结束语

随着我国路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为工程机械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科学使用、维护管理,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减少维修率,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永体.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8期

[2]卢勇.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11):41-42.

[3]代竟.浅谈如何加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J].科技传播.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