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恋的回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显然,这不能成立。首先,从根本的价值观出发,这些医药相关企业仅将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为的是带动企业原来业务和销售成长。他们将整个移动医疗的外在表现形式跟实施载体变成手中的棒子,四处挥舞,能获取利益时就获取利益,当无法获益时,他们希望原有的既得利益不会受影响。医院自己开发App,进行挂号、预约、排队和分诊系统;药企开发面向医生和患者的APP,医疗器械公司投资智能硬件,打造“服务闭环”。这本质上就是传统医疗的互联网化。这些方式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从宏观来说,做总比不做好,不做就只有等待被吞噬。当然如果运营不恰当,或用力过猛,容易使企业陷入泥潭,从而导致成本失控,而加速死亡。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所以产业中永远都会存在机会,Never too late!
什么是互联网医疗呢?从其中最为夺目的移动医疗来说,他并非仅仅是一个工具,它不断发展后可能会摧毁原来的业务和流程,或者创造全新的需求,我们称其为“反向重构”。事实上,原有重资产的医药企业和医院属于既得利益者,他们都是非常害怕重构的,因为重构本质上就是“革命”。而渐进式的改良并维护原有利益是他们最希望做的事情,当然,改良会比较灵活,但通常很难创造突破性的进展,也很难帮助他们树立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从根本上说,互联网医疗和医疗的互联网化,一个是革命一个是改良,它们虽然可能是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可能是行业生态演变的不同状态。不过,两者的关系生来就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对着一个目标前进。
互联网医疗通常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和载体,不断打破原有用户和服务提供者的关系,然后再反向进行渗透,颠覆或自建,它的核心是“重构关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呢?从早期来说,任何一个新兴技术出来之后,最开始一定是和既往的产业相结合,然后逐渐开始内部优化、改良,最终可能会出现革自己的命的问题。所有的机构组织或企业都有一种想建立完美体系的本能,在原有的体系中不断优化,将自己包起来,这就好比蚕吐丝织茧,将自己纳入其中,但包在茧子里的蚕很难看见外面的世界。就算是他们知道问题所在,也无能为力,所以这个逻辑通常到这里就断掉了,很少有企业能够断臂重生,重头再来,而茧内再豪华完美,也仅是一茧的空间。而用一个新的体系反向颠覆,那是苹果做成的事,你PC端是王者,那我们就创新走移动端,生态演进后从另一个维度来打击整个的PC端。
无论是移动电商、团购、旅游或是互联网教育都可以用来举例,用最容易理解的打车来做类比吧。很多的出租车公司实力很强,车队上万辆,资金也充沛。其实出租车公司也有此类业务扩展需求,那么是如何做的呢?他们最早使用电话叫车的方式,随后开始运营移动叫车APP,好多出租车公司都有自己的软件,只是大伙基本不知道,但是在APP做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会再继续投入了。有两个原因:1.出租车公司开发APP之后,没有任何其他出租车公司会跟他们合作;2.如果再继续做下去,成本失控,变成“肿瘤”,会反向侵蚀自己。这实际上也类似苏宁的焦虑,就是左右互博。无论是滴滴快的还是Uber,它们最终是重构了出行方式原先的叫车方式是乘客在路边招手等车,出租车不知道乘客所要到达的目的地,而乘客也不知道出租车司机什么时候到来,是否会拒载。这样也会导致出租车的盲目空跑,效率低下的情况。而这些工具出现后,出租车司机就可以依据乘客的目的地选择载或不载。可以就近来载客,这样可以节省时间,降低耗费以及减少拥堵。并且,乘客也可以最快到达目的地,似乎他们是来帮助出租车公司构建更完美体系的。但是生态不断演进后,你就会发现,在打车高峰期或者深夜,尤其是北上广,如果你不使用这些工具就打不到车,所有的车都有了自己的目的,就算是空跑的出租车,你也打不到。更有甚者,出租车会提出一些不平等的要求,他们会要求加价,不加价就不过去。互联网企业用这些工具重构了打车流程,也成功的为用户提供了许多便利。
正常进展至这里,大家就会认为到此为止了,如果是出租车公司自己开发的APP,故事肯定就此断掉。但这时第三方如滴滴等公司,却开始做专车。换句话说,它再次颠覆了出行方式,用海量用户群反向重构了一个生态然后挤压了原有的出租车行业类比移动医疗行业,你可以把原有的打车公司理解为医院或医药企业,从长期来看,移动医疗如果成功了,那么它跟医院和医药企业一定是对手盘关系,是一种竞合关系。越往后面发展,它的流量越大,会越来越强。
专车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神州租车,包括滴滴快车,它们有自己的车;第二种是Uber的方式,也就是社会化用车,然后全部通过信息流协同。这是两种路线,一个是自建,一个是社会化。社会化又是借助第三方,实际上移动医疗也是一样。春雨和好大夫不是自建医生团队的,它跟现成的医疗机构和医生合作就像你现成有车,然后我把流量导给你,你去做,我来分成,它是一个Uber方式。丁香园是神州租车方式,全部都是自建的,他们自购固定资产,自己招医生,使用这种模式的还有平安好医生。移动医疗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这种专车模式,然而它还可出现其他模式。例如挂号网和如医,虽然它们借助了体制内的医生,但是最终是想把体制内医生和患者释放出来,未来建立体外循环,却未必肯定会进行类似实体重资产投入,介于上述两种模式之间。其实自建和社会化本身也是对手盘关系,社会化的成本比较低,但是难以把控;而自建就需要企业拥有较强的资本、产品和营销能力。无论是哪种模式,都不可能由类似“出租车公司”的传统企业做成。换句话说,在进行医疗的互联网化时,医院和医药厂商做到一半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就截止不前了。如果变成另外的一个公司,最后反过来颠覆自己,那就要放弃原有的产业,那是非常艰难的。医疗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医疗'初期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差不多,还有很多人认为似乎传统企业去做,更为靠谱,但从商业形态、逻辑和终极目标上说,两者完全相反。
在移动医疗里面,除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外,还存在混合模式。阿里健康、支付宝未来医院和微信智慧医疗都是混合模式,它既与药店和医院合作,又不与药店和医院合作。商业上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它中间会有很多的混合生态诞生会出现很多的‘平台嵌套’:然后不停地博弈,合作与竞争,这之间的界限是非常微妙的!竞合关系也并非是不变的它根据根据业务体量和市场地位而发生改变。例如战国时期,秦国强大时,六国合纵,而秦国变弱时,六国之间就相互纷争。
在这场大时代的浪潮中,最终谁会胜出呢?一定是第三方!这叫结果反推。医药器械企业、医院和传统的医疗信息化公司是没有可能的。BAT是有可能成为行业第一梯队的,因为与前者相比,他们属于第三方,那么独立于BAT和传统医药企业的第三方公司也--有可能会胜出。保险公司是没有可能做到最大的,因为他并非独立的第三方,但可能做到行业第二梯队,或排在第一梯队的后面。移动医疗不太容易出现简单的“赢者通吃”的情况,因为医疗市场盘子太大,产业链太长,也太“非标”了,还有一个独特的“学术维度”和“地域垄断”,即使做单独服务一个疾病,就可以穿越周期,这跟其他移动互联行业是不一样的。但是各个细分行业前五会占主导地位,这是没有悬念的。
再来反推,未来可以成功的移动医疗公司,他会长得是个什么样子呢?他应该有超强的技术基因,而技术是最重要的!很多人会将运营和资源的关系放在前面,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生态演进,最终一定是技术优先。因为移动医疗本身就是技术进步才出现的产业,拥有了突破性技术,再反过来重构。因此胜出决定因素是技术,在这里,技术并非仅仅是指程序代码能力,而是指整个用户交互的一个技术解决方案,软硬件一体化和持续保持未来可以对接新技术的能力。
关键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词汇习得 联想
一、引言
词汇习得是语言习得的根本,语言构建于词汇间组织有序的序列中,语法则充当了这些序列的催化剂。没有语法,语言可能会显得支离破碎;而没有词汇,人类将无从表达任何事物。词汇学习、积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英语学习开始的第一刻便开始了英语词汇的记忆与积累。大多数学生都将词汇习得置于英语学习的首位,而学生问得最多的便是:“如何更快、更好地记单词?”英语词汇经过古英语(Old English),中世纪英语(Middle English),现代英语(Modern English)的变迁变得愈发充盈,词汇量之大,在世界各国语言中占据首位。当然,一个人能掌握的词汇量是有限的;同时,日常表达并不需要多“无穷”的词汇量。即便如此,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记忆更多词汇仍然是让很多学生倍感头疼的问题。因为英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水平,词汇量越大,对输入语言的理解越好,输出语言的质量也越高。
词汇习得研究通常将词汇知识划分为接受性知识(receptive knowledge)和产出性知识(productive knowledge)。前者主要指在听、读过程中能识别词汇意义的能力,后者则主要指学生能利用相关词汇知识进行说、写等语言输出的能力(Nation[1],2001)。不难得出,接受性词汇在数量上领先于产出性词汇。另外,如何将更多的接受性词汇转化为产出性词汇是很多英语专业学生面临的又一个难题。
词汇习得策略伴随着词汇习得的研究应运而生,传统的英语词汇习得策略,如拼读记忆法,根据英语字母的发音规律,将音标标注与字母对应起来,建立字母群落和序列。联想记忆法,将英语词汇的结构与相关意义进行发散式联想记忆。循环记忆法,通过反复记忆,循环往复,但通常收效甚微,学生们普遍认为耗时耗力,却达不到预期效果。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大量的听、读材料的输入,加大偶然性词汇习得(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并最终将反复的偶然习得转化成学生的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
二、近、反义词学习与英语词汇习得的关系
与大量的英语词汇习得研究相比,将近、反义词的学习与英语词汇习得结合的研究却不多见。英语词汇中的近义词数量之多,很大程度上是其对法语、拉丁语、希腊语等其他外语的借用的结果。而英语中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同义词,语义关系相似的词汇往往在其使用语境上各有不同,有的较正式,有的较非正式,而有的近义词之间的语义关系相当微妙。因此,笔者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往往会在学生掌握了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引入相关近义词的介绍。而对于差异较大的近义词,也会顺势引导,指出其所适用的不同语境。这样,不仅可以复习之前学过的词汇,又能在一定语境中,在学生接受能力较强的情况下适时增加词汇摄入。同时,笔者也会将语义相对,抑或相反的词并置一起进行教学,对比鲜明,加上篇章内容语境的帮助,在增进学生词汇量的同时,又加深了词汇习得。两者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词汇习得的宽度和深度。
不过,有关词汇学习的理论,Higa[2](1963)经过对一组互有关系的词与一组毫无关联的词的研究,指出词汇间的语义关系联系越紧密,学习难度越大。也即,相互联系紧密的词比毫无关系的词更难掌握。邓燕平(2007)[3]也指出“如果教师一味地把同义词放在一起传授,或者使用同义词教学不适度而又解释不详尽,片面追求词汇的数量,忽略或牺牲词汇的质量和深度,就会产生反教现象……它们之间的区别却会互相干扰……如果错位,便词不达意,语不得体,交际效果可想而知”。对于反义词在英语教学的引入,还指出授课不当,解释不清,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Laufer[4](1990)也通过实证研究指出,近似语义关系的词汇引入或教学会降低学生的词汇习得。一方面,因为语义关系相近,使得学生很难分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也使得他们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焦虑。另一方面,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对近义词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只要能清楚表达某意义的一个词汇就已足够,对其意义相近的词汇则并无多大兴趣。
针对上述观点,也有研究提出反证,Stuart Webb[5](2007)则通过其在日本进行的实证研究提出反证,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已知、已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引入相关的近义词汇比起让学生学习与已知词汇完全不相关的词汇要容易。该研究将接受性词汇知识和产出性词汇知识都纳入其中,多方面展示了适当地对已知词汇的近义词汇引入并不会加重学生负担,相反,会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三、任务型教学中近、反义词的引入
笔者在精读课教学中,会根据篇章内容、体裁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其中包括复述(retelling),解释(paraphrase),下定义(definition)及词汇或词组替换(substitution)等。复述,要求学生对篇章的整体把握和概括,以及语言的组织架构,并避免使用篇章中的原文;解释,主要针对文中的长句、难句而言,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使意义明朗化;下定义,则针对一些单词的解释,要求学生用英语对某些词汇进行解释;相对于之前所述任务类型,词汇或词组替换则显示的是近义词汇或词组的引入。
复述(retelling)可以在所学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又可以组织学生听音频材料后组织进行,后者对学生语言技能要求更高。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有意识地使用一些与文本或音频中语义关系相似的词汇或词组避免字字重复原文内容,而笔者也会选择适当时机提醒,激活相关的近义词汇。解释(paraphrase)对学生英语的驾驭能力要求很高,不仅停留在词汇层面,在句型结构上也要求学生转难为易,化繁为简;若能较好地掌握一些词或词组相应的近义词、词组,则能较为轻松地将原文意义还原。而且,往往近义词、词组的搭配也相似,因此,对已知词汇搭配知识的掌握顺势转移(transfer)到新的近义词、词组中。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记忆。很多词汇记忆研究表明,词只有在联想网络中才能更好地被记忆并储存。而近、反义词在任务教学中的引入,即使从一词联系到更多词(相似或相对)的纵式联想。例如,it occurs to somebody something相当于somebody comes up with something,纵式近义结构的引入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输出更丰富,无论是在写作还是翻译中,并有效地避免了一词多用的尴尬。
上述的近、反义词的语义联想,“……形成语义对或语义网,使生词拥有牢固的附着点,从而扩大原有的组块或形成更有序的组块,促进记忆……这种语义联想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形成牢固的组块,能有效地促进记忆效果”(靳德海[6],2007)。
至于有研究者提出的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或因为讲解的不深入,对有明显区别的语义对不进行区分会造成“反教”现象,则视教师的具体操作和具体的任务设计而定。对于那些有明显差别的语义对或语义网,教师应充分展示其不同之处,并以例句作出具体说明。
四、结语
因此,英语词汇的学习不仅是新词汇的不断摄入,也是新旧词汇进行联想、重组的一个过程。本文所提到的近、反义词的纵向联想只是词汇联想、重组的其中一个方面。通过新旧词汇间的重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出他们掌握的一些隐性词汇,并将其纳入原有序列,从而形成词汇组块,将其充分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中,通过不断操练,持续巩固,使隐性词汇转变成接受性词汇,再通过反复的语言输出转化成产出性词汇。总之,只要适时适当地将新旧词汇组成近、反义词块,并通过各种任务设计反复使用、操练这些组块,相信会对英语词汇习得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Nation,I.S.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25.
[2]Higa,M.Interference effects of intralist word relationships in verbal learning[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3:170-175.
[3]邓燕平.谈英语同、反义词教学中的‘反教’现象[J].惠州学院学报,2007(2):68-69.
[4]Laufer,B.Words you know:How they affect the words you learn[M].In J.Fisiak(Ed.),Further insights into contrastive linguistics.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0:573-593.
教学案
课题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教学案序号
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新授
教与学目标
及重点难点1、知识方面:列举实例表明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具体表现。
2、能力方面进一步理解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培养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密切联系,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必须紧密结合的道理。教育学生更加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为守法护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先学后教”
设计(学生
自学内容、
方式、方法,
教学思路、
方法、手段)1、自学内容: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具体表现。
2、方式方法:逻辑推理学习。
3、教学思路:温故知新—逻辑推理学习新课—小结—发散训练
自主、综合
拓展、创新
环节及内容逻辑推理学习。
教学与过程设计
授课内容与过程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课中改进
一、温故知新:
1、我国法律的阶级本质是什么?
2、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二、师生共进:
师: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与我国的法律在阶级本质上是相同的,这种本质上的一致性,决定着二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请同学们阅读第一目,找出它们的联系。
教师领学。
1、读我国宪法第27条、49条规定,分析说明。
结论:
第一、我国法律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保障其顺利实施。(法律对道德)
思考
回答
阅读讨论
分析说明
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与过程设计
授课内容与过程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课中改进
2、读我国宪法第24条规定,分析说明。
结论:
法律确认了道德的基本要求,使之具有法律效力。
3、读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宪法第42条规定分析说明。
结论:
法律以其国家强制力对破坏社会主义道德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制裁。对模范地遵守社会主义道德的公民进行表彰和奖励,从而保障社会主义道德发扬光大。
4、问题:社会主义道德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并促进其贯彻实施。为什么?
5、读事例学习第二目。
事例一、单某拾金不昧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分析说明
讨论得出结论
分析说明
讨论
阅读讨论
教学与过程设计
授课内容与过程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课中改进
结论: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公民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
事例二、五少年护法的事说明了什么?
结论:社会成员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公民自觉护法的重要条件。
6、小结,提出行为要求。
三、发散训练:
1、读读想想议议
2、P18思考与练习3。
[答案]第一事例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道德能够补充我国法律的不足,并促进贯彻实施。
第二事例使我们认识到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地守法、护法。
板书设计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的道德的联系
一、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的守法、护法。
练习题设计
课内外1、读读想想议议
在暑假,我回忆起小学时的班级,我不禁泪如泉涌。当初的朋友不知在哪个天涯海角!回想起当初的玩笑,笑意仍未消失。当初我建造的游戏你还在玩吗?当初的战役还记的吗?我为了班级,被人打的不堪入目。你们帮了我。每天都盼着我出去,带领你们。说句实话,我真的很累,但看见大家脸上的笑容,疲倦早已经被我抛到九霄云外。我也“呵呵”一笑,接着玩我们的游戏。直到今天,我又回想起我们,想起了老师,你们这帮哥们,帮助我的同学……
我不想离开这个大家庭,我真希望我们不会长大,还在一起学,一起玩,一起哭,一起笑……
末尾题上一首歌:我相信我们会见面,我相信友谊……
松雷初一:543542033
论文关键词:新疆,转移支付,财政支出,灰色关联分析
1 引言
国外关于转移支付与财政支出关系的研究并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唐尼索恩(Donnithorne,1973)[1]认为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的财政分权扩大了省际间人均财政收入的差异,原因在于当各个省份获得更大财政自主权的同时,富裕省份的上解减少直接降低了对贫穷省份的转移支付规模;拉迪(Lardy,1975)[2]则认为依赖于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省份会比其他省份更倾向于增加在社会服务和投资方面的支出;玛(Ma,1997)[3]研究发现,1983~1991 年间由于省级政府的税收流失削弱了财政制度的再分配功能,同样也导致地区间转移支付数量的下降;雷塞(Raiser,1998)[4]认为转移支付加剧了地区间的差异,主要的原因是中央政府对转移支付的分配是基于政治目的而非出于公平性考虑;奈特和李(Knight and Li,1999)[5]通过检验1983~1991 年间的省级预算,得出净转移支付会加剧地方财政支出波动的结论;拜赫勒(Bahl,1999)[6]的研究结论也显示转移支付支出的均等化效应在1990~1995 年间下降了。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更少,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朱云欢(2008) [7],她利用面板数据对转移支付对各省份财政支出波动的平滑效应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我国净转移支付能够减少各省份80 %左右的财政收入冲击,各省份对预算的紧控有利于转移支付平滑机制的发挥,市场化改革和财政分权均弱化了转移支付的平滑功能,同时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东部省份比中西部省份的收入冲击更容易受到净转移支付的影响,尤其是在分税制改革以后,考虑到财政支出平滑的地区差异,中央政府应尽可能采取与收入能力和支出需要相匹配的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形式。这些研究多将全国各省级地方视为一个集合进行研究,而针对单个地方财政支出受中央转移支付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
从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考虑,把转移支付仅定义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或者拨款,主要是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央转移支付与新疆财政支出的相互关系,其目的在于:一是通过对中央转移支付与新疆财政支出两者关系的研究,深化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二是总结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转移支付在支持新疆地方财力、协助新疆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三是对将要实施的对口援疆工作有一定的启发性。全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描述改革开放后中央转移支付与新疆财政支出的数量关系;第三部分对中央转移支付与新疆财政支出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第四部分给出本文的结论。
2 中央转移支付与新疆财政支出的数量关系
为了研究的更加深入,本文根据已有研究的规范性(Devarajan,Swaroop,andZou,1996[8]; Kneller,Bleaney,and Gemmell,1998[9]),将各项财政支出划分为生产性财政支出和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两大类。[②]基础数据来源于《新疆五十年》、2008年和2009年的新疆财政年鉴以及2006~2009年新疆统计年鉴,包含了改革开放以来生产性财政支出、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和中央转移支付的历年数据。[③]
首先,从总量角度来考察我们会发现下面几个特点。一是从历年数据对比上来看,1978年中央转移支付的量要大于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但是小于生产性财政支出;从1979年到1987年,中央转移支付的数额即大于生产性财政支出又大于非生产性财政支出的量;而从1988年往后一直到2008年,非生产性财政支出的数额是最大的,其次是中央转移支付,最后是生产性财政支出。如果我们用E0代表中央转移支付序列,用E1代表生产性财政支出序列,再用E2代表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序列,我们会发现下面一个规律:E1>E0>E2(1978);E0>E1>E2(1979,1980);E0>E2>E1(1981~1987);E2>E0>E1(1988~2008),可见三者在数量上经历了一个交替上升的过程,从中能够折射出新疆的发展历程以及人们对三者认识的改变中国学术期刊网。1955年新疆自治区正式成立伊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最急需的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两个方面都属于生产性财政支出的范畴。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国家的重视以及新疆在资源等方面先天的条件,新疆经济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工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收税体系也很不健全,所以收税得不到保障,财政亏空非常大。出于对新疆地区发展的关注以及财政均等化的考虑,中央逐渐加大了对新疆转移支付的力度,使其发展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疆先后经历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和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两项重大决策的实施,新疆无论是在经济基础方面还是在收税体制方面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新疆的财政不需要完全依仗于中央转移支付的帮助,同时,新疆财政支出也慢慢向非生产性财政支出方面倾斜,尤其是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政府职能悄然发生着改变,向服务性政府靠拢,减少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从中反应出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改变。其次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考察一下中央转移支付占新疆财政支出比例变化情况。中央财政补助占新疆财政支出的比例波动是比较频繁的,但比例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平均比例达到了61.7%。可见,如果中央转移支付最终全部转化为支出的话,新疆财政支出有一半以上的比例来自中央转移支付。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两者的比例有一个直线上升期,说明在这个阶段中央转移支付的力度明显加强。从历年的情况来看,变化趋势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又上升,最高达到84.3%,最低也有41.5%。随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将有一系列的利疆政策出台,可以预见今后几年甚至十几年新疆将会迎来中央转移支付的另一个高峰期。中央转移支付和新疆财政支出的历年数值和比例关系见图1。
图1 中央转移支付与新疆财政支出
3 中央转移支付与新疆财政支出的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的研究方法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的紧密性,曲线越近,相应序列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越小,对样本量的多少和样本规律性没有特殊要求[10]。因此,本文决定运用灰色关联的方法对中央转移支付与新疆财政支出的关系进行研究。具体数值见表1。
表1 新疆财政支出及中央转移支付量 (单位:亿元)
年份
中央转移支付(E0)
生产性财政支出(E1)
非生产财政支出(E2)
年份
中央转移支付(E0)
生产性财政支出(E1)
非生产财政支出(E2)
1978
9.655
10.449
6.568
1994
29.530
17.218
53.878
1979
10.456
9.734
7.260
1995
52.257
22.437
73.965
1980
11.490
9.131
7.085
1996
59.069
26.740
88.149
1981
12.499
6.302
8.519
1997
68.378
27.410
99.412
1982
12.519
5.776
9.163
1998
80.118
32.345
115.034
1983
13.632
7.561
11.051
1999
95.770
39.563
129.552
1984
15.595
9.458
13.870
2000
119.347
45.479
159.974
1985
20.739
10.260
18.343
2001
189.071
71.329
210.485
1986
24.109
11.161
23.954
2002
217.946
116.684
268.043
1987
25.749
11.383
22.305
2003
237.780
99.631
295.170
1988
23.924
11.774
27.136
2004
282.713
112.664
346.683
1989
23.909
12.397
29.305
2005
343.510
138.480
380.538
1990
24.364
13.026
34.595
2006
470.143
157.643
520.829
1991
24.495
14.096
36.244
2007
509.430
246.372
548.782
1992
29.891
15.293
40.800
2008
685.690
326.269
733.095
1993
29.816
资料与方法
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2~74岁,体重30~80kg,ASAⅠ~Ⅱ级,术前检查均无心脏病病史,心电图检查均显示正常心电图或大致正常心电图,无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肝,肾功能均正常或大致正常,凝血四项正常。
麻醉方法:患者均急诊推入室,麻醉前未用任何镇静,镇疼药物。入室后常规检测BP、P、SPO2,备好喉镜,麻醉机,麻黄碱,阿托品,硝酸甘油,心痛定等急救器械和药品。用20号套管针开放前臂浅静脉通路后,在助手协助下使患者取左侧屈膝卧位,选择T10~11,L2~3两个穿刺点并做好标识。常规消毒铺巾,先选择T10~11间隙,用AS~E/S型16号穿刺针进行穿刺,逐层缓慢进针,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5~5.0cm,用无菌胶贴妥善固定后,再选择L2~3间隙穿刺,16号硬膜外穿刺针达到硬膜外腔后置入26号蛛网膜下腔穿刺针,针斜面朝向头端,抽出腰穿针针芯,用抽好0.75%布比卡因1~1.5ml的注射器抽取脑脊液,使局麻药稀释至2~3ml,然后匀速推入蛛网膜下腔(20~30秒内注射完毕),快速拔出穿刺针,用无菌胶贴粘贴针眼后使患者取平卧位,快速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扩容,常规做好BP(每间隔3分钟测量一次),SPO2,P,监测,持续低流量(氧流量1~2L/分)鼻导管吸氧,此时马上测试麻醉平面,上界已达T10~12水平,已符合手术切口要求,可同意手术医师消毒铺巾准备手术。此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无异常不适,血压平稳即从硬膜外导管注入0.894%苯磺酸罗哌卡因3~5ml,观察5分钟,无局麻药中毒及全脊麻现象后,再注入0.894%苯磺酸罗哌卡因5~10ml,10分钟后,麻醉平面均达T6水平,术中不再辅助应用任何镇静,镇痛药物。术毕部分患者带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回病房(依据患者的要求决定是否应用镇疼泵)。
结 果
手术时间20~60分钟,全组病例麻醉效果优,镇痛完全,肌松良好,术中输液500~2000ml,术中有12例血压下降>30%,采用快速输入胶体的同时给予麻黄碱15mg,静脉注射后血压回升趋平稳至手术顺利结束,有2例出现心前区疼痛,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心痛定舌下含化症状减轻,全组患者均未出现牵拉阑尾时异常的不适感。
现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习题与传统的习题相比,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于思考,极大地改变了过去的数学习题的布置形式与内容选择。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习题进行练习,并深入挖掘所选习题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在练习时不仅学会解题,更学会思考、学习、创造。那么如何充分发挥课本习题的功能,使得教师用足习题、用活习题、用好习题,使得学生在练习中练出一片精彩呢?
一、 “试水”做练习,习题要“百里挑一”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认真解读教材习题,理解教材习题所要达到的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已有基础与认知水平,及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如掌握了多少,存在哪些问题等。此外,课本中的习题那么多,在课堂上不可能题题做道道练,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亲自“下水”将教材中的习题做一遍,在此基础上再对习题进行筛选:删除那些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习题,删除那些对本课、本单元教学目标体现不大的习题,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针对性的习题,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例如,用四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它们的周长呢?
这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练习十八中的习题,是在学生学习“面积与面积单位”后安排的练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得出四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两种量之间的差异,加深了对面积与周长的理解,同时在解答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此题具有典型性,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同时又在计算周长的过程中重温旧知,巩固旧知。
又如,
这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P16中的习题,是学生学完单元知识后被安排的最后几道练习中的一题。本题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选择合理的信息。细细解读,发现这两个问题都是一步计算。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该题没有很好地体现本单元的目标,而且内容过于浅显,(此题的练习对象应是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练习的价值不大,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删除此题。
从以上两例中不难看出,在日常教学中,习题的挑选要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为依据,要选择那些体现教学目标,具有典型性的习题进行练习;要根据学生的层次,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练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选择利于学生思维拓展的习题进行练习。通过精选练习,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练习的价值。
二、进行“二次加工”,使习题“以一敌百”
习题作为“例题”学习后的巩固与运用,如何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效能,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举一反三”,这就需要教师在习题的选择与运用时不能仅仅满足于一题一解一问一答,需要教师善于改编与设计习题,在“活”字上做文章。
例如,
这是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等量代换”新知学习后的“做一做”,为了使此题发挥更大的效能,教师在完成“两头牛等于?只羊”之后可将其作进一步的改编。如: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把它解答出来。
通过改编,练习更具开放性。学生要根据提供的素材选择不同的信息来提出问题:一头猪=( )只鸭,一头牛=( )羊,一头牛=( )只鸭,等等。习题的改编发挥了“练一题,带一串”的功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又如,学完五年级上册“可能性”一单元例1后,教材安排了大量的练习。如:
教师在练习时对其进行了改编与处理,使得原本分散的习题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增强了练习的实效性。
师:现在,老师想和你们一起下棋,我们用这个转盘来决定谁先下吧。如果指针指向红色,那么老师先下;如果指针指向蓝色,那么你们先下,好吗?
生1:不公平。红色的面积大,蓝色的面积小,可能性有大有小。
师:是啊,两种情况不同,可能性也不同。要展开公平的游戏,该怎么设计转盘?
生2:把这个转盘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转盘的一半。这样可能性都是一样的,都是1/2。
师:如果有3个人玩游戏,这样设计转盘公平吗?为什么?生3:可能性不一样,所以不公平.
生4: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三份,这样指针指向每种颜色的可能性都是1 / 3,这样才公平。
师:如果我们四个组玩转盘游戏,用这个转盘可以吗?
生5:只要把这个转盘平均分成4份,这样指针指向每块的可能性就是1/4。
师:如果转动指针100次,大约会有多少次指针是停在粉色区域呢?(25次)为什么是25次呢?(100×1/4就是25)一定是25次吗?(不一定)
1.下面这些物体中每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 / 6表示吗?如果不能,该怎么改动?
2.出示:同学们一起玩掷骰子游戏。想一想,可以几个人一起玩,怎样定规则才公平?
从本组习题中不难看出,教师对习题进行了大胆的处理,不仅改编了呈现方式,同时还丰富了学习资源。通过掷骰子、转盘游戏等多种形式沟通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可能性的知识就在身边。
对于同一道题目,由于叙述方法不同,所反映问题的深浅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可以在练习时改编原先问题的呈现方式,通过设计顺向性和逆向性的习题,或者是求同或求异的习题,抑或者是同类习题和对比习题。在题型结构上可以多种形式相结合,如采用选择、填空、判断、问答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练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拾遗补缺,使习题有深度、有厚度
新课程中的习题设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教材习题形式呆板,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局限,特别是有些习题与例题不配套,或者有些习题无法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巧妙地补充习题。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学完四则混合运算后可以补充这样的一组题:75+25-75+25;75+25×25+75;26+25÷25+26;25+75÷5;36+64×8;868-68÷4;25×12+28;(46+23) ÷(23+46)。
学生虽然明白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但是在具体练习时他们往往会被具体的数所迷惑而造成错误。因此通过本组习题可使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
又如,同样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在学习简便计算“除法的性质”一课时,课本在例题后安排了这样的课后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000÷125÷8;1280÷16÷8;25×(4+8);5×99+5。
仔细分析这四道题,很明显存在两个问题:(1)练习不配套;(2)内容单一,缺少变化。后面两题是针对乘法分配率的练习,前面两题虽然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但是解题策略都是采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是这个数除以另外两个数的积”,由于变化少,无法达到练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可适当补充练习:3200÷16÷4;960÷(8×3);1600÷64。如此一来,练习针对性更强,也更有效。
在教材中,习题中有些知识是显现的,直接体现在练习中,而有些知识、思想、方法却隐藏在练习的背后。教师要挖掘例题、习题中蕴含的深层次的知识点,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呈辐射状展开,从而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例如,在学完五年级上册“图形的旋转”后,教材给出了这样一道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此题时绝不能就练习而练习,而是要挖掘深层次的问题并让学生思考讨论。就上题而言,练习时仅停留在学生只要知道图形是由哪一部分通过旋转而成的这一步,就失去练习本题的价值。这时需要补充问题:这个图形通过怎样的旋转而形成的呢?不难看出,教师对教材中的习题稍作补充,就能使习题的作用变得更大,效果更好。
人爱情萌发的最初时期,也可以说是人初次尝到“情”的滋味,其实也不一定会产生真正意义的爱情。某个人喜欢上另一个人,他不一定要爱她,但是他对她的喜欢却是独一无二,不能被别人轻易所替代的。初恋的发生和年纪并没有关系,无论是少年还是老年都可能有初恋,不是吗?
初恋是刻骨铭心的,是简单而纯洁的爱。有人会为初恋奋不顾身去争取,纵使遍体鳞伤;有人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和压力迫不得已地选择放弃离开。
初碰爱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每个人都会回忆自己的初恋,回忆曾经那段难以放下的感情。初碰爱,由于没有经验,往往会不自觉地逃避对方的眼睛,但在对方没有注意自己的时候,他又总是会自觉地观察在意对方的举止,被对方发觉后,稍微一下下就会脸红,很羞涩的感觉,会有点紧张,有点激动,有点儿盲目,不知所措,但却很投入,只是可能已经被距离和谐了。
初碰爱味道酸酸的,它就像是尚未熟透的青苹果,在不经意之间你就将之采摘;
初碰爱的味道甜甜的,每次想起缠绵的镜头,总是会有甜甜的味道涌入心间;
初碰爱的味道苦苦的,当矛盾与冲突崭露头角之时,就会体会到苦痛的感觉,于是,变得畏首畏尾;
初碰爱的味道辣辣的,火热的交织,比重庆火锅还要热辣,让你的头脑变得热乎乎的。
在聊电话时,你会因为彼此之间见不到而有摔手机的冲动;在静静想她时,嘴角会在不知不觉中上扬;在她对你不够好时,你会因为失落而流下眼泪;在她不在你身边时,你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去找她;在她自责不完美时,你会编织许多借口去安慰她;在她不开心时,你会想尽办法哄她笑起来。
那份情真的好纯,有时自己会一个人对着空气微笑,那段情,似酒一般,酿得时间越久味道就越醇香,越想越窝心,举一杯一饮而尽,醉倒半边天。但那之后,哪还找得到那么单纯的爱,回想起来,那种温暖的感觉,似乎还深藏心底,在爱的橱柜里紧紧锁着,生怕它趁哪个缝隙悄悄“越狱”了。
初碰爱时,人的情绪可能会起伏不定,时好时坏,老会走神,所有的反常行为难以自控,身体飘飘然。当然这只是针对那些没有处理好初恋的人群而言的,确实有些人也可以两不耽误,那就得另当别论了。其实自己也讨厌这样,但是想挣脱这种束缚,却并非易事。
那时你会觉得世界是如此静好的,天空很湛蓝,水很清绿,空气是那么的清新,身边的或者心中的那个她(他)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第二次,第三次或以后更多次的恋爱怎么也不会有比初碰爱更美好的感觉了,再也没有过,也再也不会有了。
高中的时候流行一句话:看你们开始,我们预知和见证结局,开始就意味结束,就真的是开始倒计时难过了。似乎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猜想初碰爱是没有好结果的,虽然并非绝对,但大量的事实也让我们心存忧虑。在羡慕其他的情侣之时,也会胡思乱想,想到最差的结果。
初碰爱,“我爱你”三个字似乎每天循往无数次都不厌其烦,并且还非得加上一生一世的这个期限。对方一旦离开你的视线,你就感觉空荡荡的。我也单恋过,不过我是个漂流瓶,流浪到哪就生存在哪里,什么都淡忘了!单恋的感觉还在,那人,我却选择渐渐淡忘。
初碰爱很甜蜜,不过也十分容易夭折;初碰爱很神奇,一般都不太适合讲什么天长地久。也不是所有初恋都会夭折,遇到好的人就要好好珍惜,携手一起开花结果。
朋友之间,只是想尝试一下恋爱的感觉,可一不小心,却失去一个好朋友。那种感觉是无法言说的,越往后面出现的感觉越复杂烦躁,然后深感纠结。想再见面,却又怕再见,一辈子的不舍,结果再差的初恋,在回忆之时应该都是美好的吧。曾经恋爱的那一半可能已经为人父为人母,我们也将会踏上幸福的红地毯,回忆当初,还是有淡淡幸福感,当感情到了无法挽留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也许就是希望他或她能幸福一生吧。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悄然被我们遗忘了,残存的回忆却总是让人产生错觉。但那只是回忆,就像美丽的烟火,瞬间绚烂绽放后,仅有回忆的价值。虽然有些记忆苦涩,但想到的只有甜蜜和年轻时不顾一切的莽撞,那段为情为爱赌性命的日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初恋”始终意味着一段令人难忘的甜蜜回忆。不管当初是因为什么原因、如何同初恋情人分手,在经历了多年的生活磨砺之后,当人们再次回想起那段初恋的岁月时,心头飘荡的依然是甜蜜与幸福。有句话说得好:时光可以冲淡很多记忆。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当初的不愉快早已变得模糊甚至是不再重要了,而那种幸福与甜蜜的感觉却让人回味很久。因为这种回味,人们把初恋的记忆深藏在心底,在感到不开心的时候,也常常不自觉地回忆起当初,并把记忆中的初恋情人和现实中的爱人进行对比,有的人甚至因此产生了“早知现在,何必当初……”的想法。但是想归想,当有人真把“寻找初恋情人”当成一种商机的时候,多数人还是感到“难以接受”。
故事一:找到了又能怎么样啊?
朋友阿丽是一家时尚杂志社的编辑,可能是因为终日和时尚打交道的原因吧,虽然已经年过三十,是一个6岁孩子的妈妈了,但依然身材苗条、神采飞扬,俨然一副二十五六岁的模样。
“初恋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我把那段日子深深地藏在心底。”朋友之间经常闲聊,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阿丽向我们讲起了她的初恋故事。
“我们是在火车上认识的。那时候我刚刚考上大学,一个人坐火车到广州来报到。记不清他是在哪站上车的了,只记得他当时穿着军装,急匆匆地满车厢找座位。当时我还想:这个人怎么这样慌张啊?后来,他在我斜对面的座位上坐了下来。我们的性格都很外向,坐火车又特别无聊,于是就东拉西扯地聊了起来,没想到越聊越投机,一直聊到他在武汉下车。我目送他下车,见他走了几步又跑回我座位旁的窗口,让我留地址给他。当时,我根本就没往别处想。
“大学丰富多彩的生活使我很快就忘记了这个人,不知不觉,半个学期过去了。有一天,我突然收到了他的信,他在信中告诉我他已经通过了军校的入学考试,正式成为一名军校的学生了。信中还夹着一张照片,照片上身穿军装的他威风凛凛。照片的背后写着一句让我怦然心动的话:很想你,能让我们成为朋友吗?我那时候对军人特别有好感,于是,就开始和他通信。慢慢地,我们开始在信中无话不聊。
“通了将近一年的信之后,我们相约在那年的暑假见面。放假之后,我们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瞒着家里去了山东旅游。那是我们初恋的开始,在相处的那段日子里,我们手拉着手去爬泰山,去逛孔庙,开心极了。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那时候,我们彼此都觉得对方最好,根本看不到双方性格里不合的地方。后来,我们把彼此的事情都告诉了家里,没想到却遭到家里人的反对,家长们觉得我们家庭背景相差太大,不同意我们来往。我们顶着家里的压力又来往了一年多,最后,我首先放弃了。放弃的原因不是因为家里,而是因为我觉得他性格太强,大男子主义太重,很多时候我都得迁就他,这种感觉让我觉得很累。他是个很重感情的人,也很爱我,刚说分手的那会儿,他痛苦极了,天天打电话到我宿舍,还专门到学校看过我,都被我躲开了。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一旦下定了决心,就不想再作改变。尽管那段时间我也很痛苦,毕竟,那是我的初恋,我们彼此都付出了最纯真的感情。
“快毕业的时候,我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是个比较内向的人,虽然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但让人感觉很踏实,很有安全感,我们很快就结婚了。先生从来没有问过我以前感情上的事,慢慢地,我也就把自己的‘初恋’给淡忘了。后来,从其他的朋友那儿,我断断续续地听到了一些和他有关的消息:他父母帮他介绍了个门当户对的女朋友,他们结婚了,生了个大胖小子……
“他是个很有心的人。分手的时候我没有告诉他毕业以后的去向,但他还是从朋友那儿想方设法找到了我的电话。他曾经打电话找过我,悄悄地问我:现在过得好不好?还有没有一点想他?但都被我敷衍过去了。他也曾说过要到广州来看我,也被我拒绝了。我告诉他:经过了这么多年,我们都已经不再是年轻时的彼此了,即便是走在大街上擦肩而过,也未必能一眼认出对方。现在我们彼此都有了各自的精彩生活,就算找到了、见了面,又有什么用呢?只能是给自己徒增很多烦恼而已。现在,我们已经没有任何联系了。”
末了,阿丽补充了一句:“其实,有些东西只能存在于记忆中,就像是初恋。”
点评:初恋情人,最终能结成夫妻的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失恋是很痛苦的,但却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让人们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初恋。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初恋情人往往是最完美的――因为他(她)是你生命中的第一个恋人,是让你第一次体验到爱情滋味的对象,更重要的,他(她)是你曾经拥有却最终不属于你的那一个。但有句话说得好:相见不如怀念。双方当初之所以分手,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即便是时光倒流,这些原因依旧会存在。更何况,在没有他(她)的岁月里,彼此又经历了许多,即便是能够再遇上,也早已经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了。不见面还好,见面后或许还真的会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美好回忆给破坏掉了。与其这样,干嘛不给自己留一个美好的回忆呢?
责编/昕蓉 E-mail:
故事二:关键的时候我退缩了
朋友小李是个性格活泼、能歌善舞的女子,曾经是大学里的“班花”。在没生孩子之前,小李的身材绝对棒,但荣升为孩子他妈之后,一下子胖了许多,虽然不至于加入到“肥姐”行列,但和以前绝对是判若两人。好在她性格开朗,根本不把这当回事。
“有一次我差点出状况,好在关键的时候我退缩了。”谈起时下流行的“寻找初恋情人”,小李出乎意料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她向笔者讲述了她曾有的一段经历。
“我的初恋情人是我大学里的同班同学,一个样子很帅的广西男孩。人家都说,象牙塔是培育爱情的最好地方,我也像模像样地赶了一趟‘时髦’。我们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拍拖,整整相恋了三年多时间。那段时间真是很浪漫,我们一起上课、下课,一起去图书馆学习。他是个很细心的男孩,我有时胃口不好,他就在宿舍里冲好牛奶,然后用保温瓶盛着送到我的宿舍。一直到现在,我还经常回忆起他端着杯子站在我们宿舍门口等我的样子。大二的时候,有一次我崴了脚,不能走路,他就背我上下楼,把舍友们感动得哇哇叫……我一直以为我们会天长地久。但是最后,毕业了,他是少数民族生,按照国家政策,毕业以后一定得回生源地。但我是家中的独生女,根本不可能舍弃父母跟他回去,以后将天各一方的事实让我们痛苦万分。为了能在一起,我们做了各种努力,但最终他还是回去了。最初,我们坚持写信、发邮件,但感情这个东西真的是很复杂,隔得远了,再深的感情也会发生变化。慢慢地,我发现我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少了,信也写得越来越短。毕业一年之后,我们正式分手了。说不清是因为什么,总之是心里的那份感觉慢慢变淡了。
“初恋成了我记忆中最美好的东西,有时候我经常想:如果不是因为两地分开,说不准我们现在已经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成为孩子他爸他妈了呢。当然,这种心思是不能让家里人知道的。我们好长时间都没有联系,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实,我在内心一直惦记着他。
“去年春节后,一个老同学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他要到广州来出差,希望能见我一面。老同学体贴地给了我他的电话。说真的,刚知道他要来的时候,我确实兴奋了一阵。我很想打电话给他,听听他的声音,问问他的近况,有好几次,我拿起电话又放下,心中矛盾得很。倒是他在临来广州之前给我打了个电话。在电话中,他的嗓音充满了磁性,让我一阵心动。他告诉我他也结了婚,但依然难以忘记我,我是他这一辈子最爱的女孩,他很希望能见我一面。‘我已经失去了你,能否不再让你失踪?’他的话让我开始动摇了。那段时间,我和先生正好在闹意见,他的关怀体贴让我对粗枝大叶的先生很失望。我答应了见他,尽管知道这不应该,但心里还是有些兴奋。
“临到见面的时候,我突然慌了起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变老了,他会不会感到失望?对见面情形的一次次设想让我开始感到害怕,我担心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真正深爱的还是老公,居家过日子,哪里会没有碰撞的时候呢?我不应该对自己的老公有那么多的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