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危机管理范文

财务危机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危机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危机管理

第1篇:财务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危机;预测;防范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时可能受到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侵袭,从而引发财务危机。所谓财务危机,是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由于企业对财务风险失去控制而造成的。此类案件屡屡发生,美国几年前发生的安然事件,仍使人记忆犹新;美国2007年发生的次级住房贷款危机,已经引起了国际金融和经济局势的剧烈震荡。我国近年来也有很多上市公司被ST,企业财务危机事件层出不穷。美国着名咨询顾问StevenFink在《危机管理》中指出,企业主管“都应当像认识到死亡和纳税难以避免一样,必须为危机做好计划:知道自己准备好之后的力量,才能与命运周旋。”一个公司在实际倒闭之前,总会呈现财务状况不断恶化的迹象,经营者必须高度重视那些可能导致财务恶化的早期信号,及时将那些可能危及企业生存的问题彻底解决。

一、企业财务危机及其表现形式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西方学者为了有效地将研究对象量化、客观化,一般以破产作为财务危机的标准展开研究。由于我国以公司破产为标准的研究条件尚不成熟,国内绝大多数学者将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ST作为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标志,并对研究样本进行选择。企业财务危机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一是从企业运营情况看,表现为产销严重脱节,企业销售额和销售利润明显下降,多项绩效评价指标严重恶化。二是从企业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产品库存迅速上升。三是从企业偿债能力看,表现为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四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一般说来,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具有以下早期特征:一是销售的非预期下降。销售的下降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问题,大多数人往往将销量的下降看作是销售问题,用调整价格或加强促销来解释而不考虑财务问题。二是非计划的存货积压。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掌握关于存货与销售比率的一般标准,任何一个月的存货与销售的比率如果高于这个标准,都有可能是企业财务危机的早期信号。三是平均收账期延长。较长的平均收账周期会吸收掉许多现金,当企业的现金余额由于客户迟缓付款而逐渐消失时,较长的平均收账期就会成为企业严重的财务问题。四是规模过度扩张。一家企业同时在许多地方大举收购其他企业、同时涉足许多不同领域、新建项目扩张或对原有厂房进行大规模扩建,一旦业务发展过程中企业未进行严密的财务预算与管理,很可能会发生周转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财务报表不能及时送报、财务信息公开延迟一般都是财务状况不佳的征兆。六是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内不准确。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状况长时间发生很大差距,说明企业即将发生财务危机。七是过度依赖贷款。在缺乏严密的财务预测与管理之下,较大幅度地增加贷款只能说明该企业资金周转失调或盈利能力低下。八是过度依赖某家关联公司。子公司如果对母公司过度依赖,一旦母公司根据战略的需要或者整体投资回报率的考虑,觉得某子公司不再有利用价值,就会立即停止对子公司的支持,没有了支持的子公司很可能倒闭。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方法

财务状况分析是危机识别的主要方法,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财务弱点,找出财务失败的征兆。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及获利能力是财务危机识别分析的核心指标。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弱,资产管理能力越低,盈利能力越高,发生财务危机的机率越大。着名企业家李嘉诚也说:“现金流、公司负债的百分比是我一直最关注的环节,这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针。任何发展中的业务,一定要让业绩达致正数的现金流。”财务状况分析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资产管理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对企业债务清偿真正有压力的是那些到期的债务,企业清偿到期债务要以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为保证。偿债能力分析应重点关注四个比率: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清偿到期债务的困难。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影响速动比率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如果该比率偏低,则可能造成企业急需出售存货带来削价损失或举新债形成的利息负担。3.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真正能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现金流动债务比反映企业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现金债务总额比反映企业用经营现金流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若该指标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说明公司营业现金流不足,举债能力差。4.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比率越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资产负债率在60%~70%比较稳健合理;达到85%以上,应视为发出预警信号。

(二)资产管理能力分析

由于应收账款、存货不能直接用来偿还债务,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它们的周转速度,以判断它们的变现速度、偿债能力。如果应收账款、存货变现速度慢,企业可能会出现财务危机。管理资产能力分析应该关注三点:1.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越低,存货的占用水平越高,流动性越差,转换为现金的速度越慢,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2.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100%,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回收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滞留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周转及偿债能力。3.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00%,总资产周转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金赚取利润的能力。它经常和盈利指标综合使用,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盈利能力主要包括产品获利能力及资产获利能力。盈利能力分析应该关注以下四点:

1.销售净利率。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该指标反映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销售净利率可分为销售毛利率、销售税金率、销售成本率、销售期间费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2.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总资产报酬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表明企业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该指标越低,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差,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等方面效果很差。3.净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权益)×100%,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投资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若该指标过低,就是危险的信号,表明盈利能力严重不足。克杰和杜邦分析法用它来分析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4.经营指数。经营指数=经营现金流/净利润,该指标直接反映企业收益的质量。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路径

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念是以预防与控制为主,以危机管理为辅。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直接与管理危机防范意识的淡薄有关。为了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必须牢固树立财务危机管理意识,对潜在危机应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具备识别与控制各种财务危机的能力。

(一)注意优化财务结构,适度控制财务风险

财务结构优化是企业财务稳健的关键,优化目标是综合资金成本低、财务杠杆效益高、财务风险适度。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通过存量和变量调整的手段,不断对资本、负债、资产和投资进行结构调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1.要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应在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结构,负债经营的临界点是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利息。一旦超过临界点,加大负债比率会成为财务危机的前兆。2.要优化负债结构。负债结构性管理的重点是负债的到期结构。由于预期现金流量很难与债务的到期数量保持协调一致,这就要求企业在允许现金流量波动的前提下,确定负债到期结构应保持在安全边际。企业也应对长、短期负债的盈利能力与风险进行权衡,以确定既使风险最小、又能使企业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长、短期负债比例。3.要优化资产结构。资产结构的优化主要是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其核心指标是反映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差额的“净营运资本”。

(二)抓住现金流量生命线,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

企业最基本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它通过获利水平和利润指标反映出来,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现金流量这一企业生命线上的。不少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破产,并非因为资不抵债,而由于暂时的支付困难。因此,利润或是企业总价值最大化不能停留在账面盈利上,而要以价值的可实现性和变现能力作为前提。企业应把利润和现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速资金回笼和周转,提高资产变现能力,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收力度,尽量减少呆坏账。企业应根据现有业务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情况追求相应的成长速度,同时要手持一定量的现金,以满足正常运营和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

(三)注意国家政策变化,预防可能的财务风险

负债经营的企业一方面要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的变化对企业在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又要关注因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供求关系等变化而使企业采购成本和市场投入增大,引起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使财务成本上升而出现经营亏损。此外,在基建技改方面,也要关注因银行紧缩银根,使项目缺乏资金而延缓工期,影响企业预期利润的实现。企业经营者如不及时针对这些政策因素的出现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必将导致企业步入财务危机。

(四)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及时防范企业财务危机

企业增长周期波动理论奠定了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基础,企业财务危机的渐进性使构建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成为可能。企业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财务危机预警体系:1.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的跟踪监测,及时分析预测企业盈利能力,及时减少财务危机的隐患。2.通过对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营运资金对流动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权益比率以及负债权益比率等指标的跟踪监测,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及时预测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及时发现企业财务杠杆所产生的风险。3.通过对营运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所有者权益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的跟踪监测,分析监测企业的活力,及时发现财务危机的先兆。

(五)谨慎提供资产担保,减少企业损失和财务风险

企业经营者在向有隶属关系、有投资关系或业务关联单位提供资产或信誉担保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对被担保的企业或项目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到胸中有数。并且,在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方可结合本企业的情况适度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担保。这是因为这些企业是在自身不具备到期偿还债务本息能力的情况下,才向外寻求担保。这些企业一旦经营不善或者不能到期偿还债务本息时,担保人必须承担连带责任,负责偿还被担保人的债务本息,给担保企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从而增加财务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世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财会月刊,2007,(3):16-19.

[2]吕峻.财务危机公司的治理结构征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18-124.

[3]刘静静.财务危机预警探析[J].会计之友,2007,(5):24-25.

第2篇:财务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学校;财务;危机管理;措施

教育改革在带给学校一定程度自的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如何加强学校财务风险管理是目前学校教育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保持教育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

一、构建财务危机的评价指标体系

1、自有资金动用程度自有资金动用程度是指在累计结余的可支配的事业基金中,学校对外投资和向外借款的动用资金所占全部事业基金的比例。动用资金指投资基金和借出款之和。自有资金指年末学校事业基金余额,是学校自有的可支配的财力。2、其他资金占有程度其他资金是指学校的专项资金。这类资金原则上专款专用,不得挪用,但出于某种需要学校也可以占用一部分专项资金,比如用做借出款、投资基金、周转性垫支款等。3、学校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指学校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的比率。它能反映出学校校级资产负债情况,而不仅仅是财务分析时,学校了解本校财务风险和贷款风险。校务危机管理的应对力状况的一种工具。资产负债率与财务风险有直接关系: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风险越大。

二、打造学校财务危机预警体

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反应灵敏、及时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其中包括正常情况下的财务风险监测和财务风险变异性监测。学校还应重点分析现金流入与流出在时间、数量及结构上的协调对称程度,资产负债率、债务期限结构和到期债务与资产规模和结构等方面的协调匹配程度。确立的检测与预警指标必须具备高度敏感性,应当属于危机初步产生时的先兆性指标,而不是结果性指标。为了更好地应对财务危机,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比如要求财务部门定期将财务状况反映给领导,利用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等指标,分析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及本校的偿债能力。一般而言,学校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是1,即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负债,这样才具备偿债能力。如果比值小于1,则表明学校已经资不抵债,到了破产的边缘了。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学校必须建立健全的制度与规定有:预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台账制度、结算及转账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专款专用制度、收费许可制度、审计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另外,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要遵循“由粗到细”的原则,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的财务控制,例如建立岗位责任制度,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完善经费支出审批制度,经费开支采用“自下而上”的逆向签批程序,即先由会计对支出凭证进行审核,再由单位负责人签批报销;坚持重大支付业务实行校务会议集体决策和审批的制度;建立物资管理制度,健全财产物资清查、盘点和报废制度。实物保管部门、财会部门应各司其职,并定期清查校产,做到账实相符。

四、合理预算,严格执行作为一个特殊产业,学校资金管理使用有其特殊的规律

学校财务部门要根据本校实际需要和市场物价的变化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预算编制批准后,学校应当将组织收入、控制各项支出的权力、责任落实到部门及个人,让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确保各项收入的及时足额取得,防止各项支出的损失浪费。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设置经费控制账,并及时更新其开支,防止超预算用款。同时,学校还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预算的顺利完成。学校各部门应坚持预算管理的经济责任制,树立综合预算管理观念,实行以预算为轴心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让预算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投资办学效益。

五、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针对固定资产,学校应该建立财产物资清购计划以及审批、采购、领用、报废等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学校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有计划地适时购进,保证供应。在配置好学校资产后,财务部门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责任制,配备专职的实物保管员,负责各类校产的验收、入库、保管、领发;建立固定资产的专用账簿,对资产进行入册登记,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防止“今天买明天丢”等现象的发生。学校还应在财务部门内设立专管人员,每年清查核对一次账物,坚持“层层控制,互相监督,责任到人”。

第3篇:财务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 财务危机

一、当前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现状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在浙江甚至于全国都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而且不管企业大小都有一个或者几个财务人员,且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的角色和能力还处于会计核算的层面。会计核算只是一种事后监督,不能反映事前和事中的成果。

(一)小型企业财务核算现状分析

小型企业,规模比较小,配备1名以上财务人员,会计核算不健全,财务管理理念无,没有内控的概念,认为配备了财务人员就解决财务问题了。事前没预算、事中没把握、事后没反映。

1.财务人员工作现状分析

财务人员每个月月初会根据前一个月的业务发生情况,用10天左右的时间完成对上个月的会计核算,除负责报税外,不再向管理者提供上个月的财务报表。即使在管理者问财务人员的时候,有些财务人员也只会选择性地告诉管理者现在还剩多少钱,应收应付还有多少,因为在财务人员的观念中管理者关心的就是这两个结果。存货不能做到月月盘点,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情况更是无从得知,每个月的销售情况及合同订单情况也不会去关注,成本核算的结果更觉得无关紧要。

2.管理者观念分析

管理者以不懂财务为借口,认为只要知道还剩多少钱和还有多少应收应付这种最古老的家庭式理财方式,就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了,认为最初原始投资和中间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不需要计算资金成本率和计提折旧的。管理者这些基本财务管理理念缺失严重。

(二)中型企业财务核算现状分析

中型企业,财务人员配置也比较齐全,基本上会有一个主管以上的职务了,会计核算也比较健全,内控执行性也不错,能比较全面反映企业的基本会计核算结果,但事前没预算、事中把握不够、事后反映不及时全面。

1.财务人员工作现状分析

能在约定的时点正确提供每个月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的结果也能真实反映财务现状,财务流程设定也比较完整,与销售、采购等各个部门沟通也非常顺畅,事后的会计核算做的非常不错,反映详细明朗,但是没有对结果进行财务分析,没有给管理者应有的提醒,虽然有些财务主管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在开始时也有提醒但在没有得到管理者重视或得到的重视不够甚至被否定后积极性下降,久而久之就不做,这最终导致财务管理的职能丧失。

2.管理者观念分析

不懂看报表,只凭对商业的敏感度和对未来的满怀希望和对朋友的信任,盲目进行对外投资,盲目扩大再生产经营规模,比如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招聘、销售网点办事处的设置、设备的投入、厂房的建设等都是凭主观的喜好和单方面的主观臆断做出的决策。财务数据对他来说都过去了,无关未来。而且面对具有财务分析能力的财务人员的提醒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待发现不对的时候所有的决定都木已成舟,殊不知自认为健全的会计核算也弥补不了财务管理理念的缺失。

二、财务管理理念的重要性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劳动人事管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是互相联系、紧密配合的,同时又有科学的分工,具有各自的特点。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分支,是基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通过对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关联性非常大、反映非常迅速的管理工作,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等。正因为财务管理具有如此重要的管理职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应该是非常受重视的一项活动,但是,因为企业领导者和企业财务人员主观意识上的欠缺导致一直被闲置,不懂运用。

三、重视财务管理理念是缓解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关键因素

基于上述分析,中小企业财务核算只对会计核算的重视以及财务管理理念的缺乏等原因导致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再对比分析财务管理理念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重视财务管理理念是缓解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并从自身原因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具体提出如下建议:

(一)给中小型企业的建议

第一,财务人员应加强对财务管理理念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能只停留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自我满足,并且要把学习到的财务管理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我主观能动性,同时要积极引导身边的同行加强财务管理理念认识,积极引导管理者往财务管理意识靠拢,努力使财务人员自身可以依据财务管理数据参与经营决策,并努力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参与控制。

第二,管理者应提升自身的财务意识,破除会计核算就代表财务核算本身的局限意识,要懂得要求财务人员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要懂得尊重和利用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分析结果,积极认真听取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见,并有意识地招聘拥有财务管理能力的财务人员为企业服务。在积极提倡财务人员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供必要的后续培训,使真正拥有财务管理能力的财务人员为企业服务,促进整个财务管理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财务核算体系的完善。

第三,企业应吸取失败的经验,寻找失败的真正原因,正确理解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重视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弥补对社会造成的损失,走上真正的企业管理之路,造福于社会。

(二)给政府的建议

政府的社会职能不言而喻,在企业财务危机四伏、市场经营不易的紧要关头,除运用强大职能进行市场大环境和宏观面的操作,帮助企业家渡过难关外,也要让企业意识到企业自身财务危机形成的真正原因是企业家自身的盲目造成的,而这个盲目的关键因素是缺乏财务管理的理念,站在企业的立场以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层面帮助企业共同解决当前或即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引导企业走向理性科学的财务核算之路。同时,通过政府的公共平台对社会各界宣导财务管理理念,引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才引进和人才招聘环节向财务管理方向倾斜。

第4篇:财务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在各国史无前例的经济刺激计划下,正逐渐启稳回升了,尽管回升势头不大且很脆弱,我们还是满怀期待。总结本次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有一点被各方共同总结,那就是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一个市场主体,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小到一个企业和个人,在应对市场急剧变化的时候,无不应该以风险控制为前提,拒绝贪婪与诱惑,忠诚恪守风险控制制度。

宏观风险控制涉及国家经济政策,对于企业来讲大多属于不可控制风险,本文仅于微观的企业角度来论述一下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观点。

一、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近期财政部颁布《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9〕52号],文件第十条“注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是企业控制未来财务风险的重要方法,也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发展变化,高度关注宏观经济运行信息及重要指标,主动调整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和目标任务,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做出科学预判,当好企业战略决策的参谋助手。加强经济、财务、市场、政策等信息体系建设,强化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衔接,合理运用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方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注重发挥企业财务信息的预警作用,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发现重大经营风险或财务风险,要及时向主管财政机关报告。”由此可见,国家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视。

二、财务风险可以分为损益表风险、资产负债表风险、现金流量表风险

财务报表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它要求企业投资者、经营者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防范财务危机,建立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策,我们就从三张基本财务报表即: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一,企业损益表来进行收益分析。收益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第二,进行资产负债表分析。通常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第三,进行现金流量表分析。李嘉诚对现金流高度在意,富有盛名。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但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由此可见资金链对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三、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体系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为必要。

对企业而言,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总资产报酬率表示每一元资产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体现企业发展潜力方面的指标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销售净现率、股东权益收益率。

上述指标虽然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

四、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账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五、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二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同时还有坏帐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5篇:财务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经济危机 修船企业 财务管理

金融危机自2008年底爆发以来,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外向型实体经济的冲击巨大,时至今日世界经济和贸易仍处于艰难、缓慢的复苏征程中。航运业作为国际贸易的“晴雨表”,受危机重创之深远超预期;国内多家大型航运公司近两年纷纷陷入亏损、甚至巨额亏损运营状态;航运市场的“寒冬”必然波及到修船市场。由于滞后效应,国内修船业自2010年以来一直在历史低谷徘徊,行业内的纯修船业务亏损面不断增加,诸多修船企业已步入了艰难的“求生存”境况,

在长期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修船企业如何克服艰困,渡过“严寒”?笔者结合自身所处修船厂现状,从强化财务管理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助修船业早日走出困境。

一、经济危机对修船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影响

(一)修船价格低、成本高,财务盈利困难

1、修船价格情况

近年来修船价格一直处于历史底部。航运市场的现状迫使船东不断压缩运力,导致船舶修理工程量锐减,改造船等大订单几乎从市场中消失;同时修船业严重的产能过剩,加剧了市场竞争,多方竞相压价已成常态化,这样势必导致修船价格迅猛下跌。据粗略估计仅从船舶换钢板工程来看,2010年以来的价格相当于2007年的40%左右,船厂接单价格甚至勉强覆盖直接成本。价格的大幅下挫,导致船企的产销量严重下滑,基本上处于盈亏平衡点以下。

2、主要成本情况

钢材:2008年初船用钢材平均价格约为5800元,2011年底价格较2008年初只下跌了10-15%左右,远低于修船价格的下跌幅度;人工成本:修船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人工成本在修船成本占有较大比重,近年来劳动力紧缺的行情一直在延续,加上船厂劳动力专业化、作业环境差以及《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约束,修船企业人工成本呈稳中上升态势。如华南某修船厂在金融危机前原材料及外包直接人工占产值的比例约为50%,金融危机后却上升至70%左右。

3、财务盈利状况

经济危机爆发前修船行业业绩全线大幅飘红,吸引了大批资本进入;当“经济泡沫”挤破后,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凸显,行业内部竞争异常激烈,并在修价和成本“一低一高”的夹击下,修船行业陷入全面持续性亏损,一蹶不振。据统计,2012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的修船企业共亏损4500万元。连年亏损导致企业财务状况变差,负债率上升,财务结构失衡,资金周转匮乏,运营风险与日剧增,一些运营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弱的修船企业甚至出现资不抵债局面。因此当前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减亏、扭亏,再谋求转型升级,多元化经营,力争保本运营。

(二)收款难,资金链紧张,资金周转不力,财务风险增加

经济危机对修船业冲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资金回收难,主要表现在修船企业应收帐款高,帐龄周期延长,坏帐风险积聚,产销量剧降,资金回收缓慢,应收帐款高位运行,资金链异常紧张。如华南某修船厂2012年应收帐款占销售收入比例高达39%。同时船厂要保持必要的支付能力,确保供应商、工程分包商能持续提供物料及服务,支撑修船生产的正常进行;在修理合约付款期拉长的条件下,船厂以良好服务向船东争取多些预收款;但企业资金收支仍无法实现平衡,企业资金链越收越紧,资金周转逐步进入恶性循环,即期偿债能力消弱,财务风险随时都会爆发。

二、积极应对危机,优化财务管理的举措

针对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修船企业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努力:

(一)应势调整产品结构,实时转型升级

经济危机中修船价量齐跌,常规的产品结构,如换板、涂装等工程价已低于成本线;企业应推进产品结构调整,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产品转型升级,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应对市场风险。随着国际船舶新规和海事法规的不断健全与严格执行,节能环保船、特种船、海洋工程装备等市场潜力很大,而且国家对船舶产业也推出了产业振兴规划,这为修船企业调整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扩展了空间;因此修船企业应积极开拓特种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维修及改装市场,拓展非修业务,避免同业低价竞争,保持必要的盈利空间,从而有利于整个行业良性有序发展。当然,产品结构的调整及转型升级,需要有过硬的管理和技术团队支撑,修船企业还应加快加大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二)严格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增收节支、降本增效

修船企业应严格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认真做好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控和考核;全面预算应以销售预测为起点,对生产、成本及现金收支等情况进行预测,编制预计损益表、预计现金流量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应强调:

为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在预算管理中体现“刚性”和“柔性”的有机结合。所谓刚性,就是在制度框架中,强调硬约束;而柔性则指系统具有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预算目标的制订,体现量化、合理、可行,利于考评,同时要兼顾对市场重大变化的适应性,增强预算的弹性;预算的执行要坚持刚性标准,既要严格控制,又要能调动全员的积极性;预算的调控要有规定的程序和授权约束机制,调整的条件和幅度要有充分依据;预算考评要坚持刚性,不得人为操纵,同时也注重对预算偏差的分析,不能隐藏问题。

严格预算的执行控制,突出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建立预算管理层级责任制,重点环节要签订“责任状”;对预算执行过程要促使各责任主体关注收入和成本这两个关键指标的实现和变化趋势,迫使其对市场变化和成本节约造成的影响迅速作出反应,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同时要将财务控制的关口前移至事前、事中,体现前瞻性要求,平衡好短期利益与可持续发展关系;严格内部授权审批等制度,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使各预算指标实时处于动态管控之中。

以开展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活动贯穿始终。修船企业应紧贴市场,以差异化的服务拓展营销,开拓细分市场,以增值服务带动营业增收;以成本管理作为财务管理重心,建立成本控制分级责任体系,通过精益化管理等提升活动,突出目标成本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严控直接成本投入比率,大力压缩管理费用开支,让企业“瘦身”、减负,提高“御寒”能力。

(三)加快资金回笼,平衡收支;提高融资能力,增强财务互信

经济危机时期资金周转不力是修船企业面临最大的困境。行业萧条触发亏损,同时努力争取的订单却面临漫长的收款期、应收帐款高位不减,资金链的崩紧使修船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洗牌风险。因此,加快资金回笼是修船企业持续运营的核心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从修船合同的订立、预收款到期款的约定要做到风险可控,应充分评估客户资信,建立信用档案,尽可能提高预收款比例,实施“大客户”战略,降低运营风险;实时了解客户经营动态,建立应收帐款催收责任及预警机制,防范坏帐风险,确保经营成果“颗粒归仓”。

修船企业由于连续亏损导致财务状况变差,获取外部资金,如银行贷款等机会很小,因此,进行筹资实现收支平衡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应从6个方面来考虑:利用应付帐款的融资功能,与供应商协谈延缓付款;有实力的大中型船企通过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取得综合授信,还可降低融资成本;有条件船企争取出口信贷支持;信用担保、抵押贷款;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实现股权多元化,分散风险;有条件为争取上市作准备,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无论采用哪一种或几种方法,财务管理上都应做足功课,以解决现金流危机为首要目标,优化融资渠道,增强财务信誉。

(四)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应对机制

财务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重要内容。市场越不景气,企业面临的风险就越突出,修船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防范机制主要包括:

加强应收帐款和存货管理,建立“预警”系统,做好坏帐及存货跌价风险防控工作,确保必需的支付能力;

重视现金流管理,坚持“现金为王”,严格内控规范的实施,强化资金收支预算的执行,妥善处理好资金链中的节点问题,建立应对资金链断裂风险的应急机制;进一步推进资金管控等方式,提高资金利用率,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确保资金周转通畅;

优化资产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在危机中寻求机会;对不能创造价值的资产或投资项目要及时处置,以优化资产质量,降低负债率;“收缩战线”,将资源集中于企业有竞争力板块;树立“危中有机”意识,有条件择机实施资本整合,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资源互补,以分散市场风险,扩展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价值。

(五)培养优秀财务管理人才

修船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拥有一定数量的技术和管理精英、以及专业素质过硬、有战略眼光的财务人才是船企转型升级发展的可靠保证。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往往能使企业化解财务危机,以专业化的视野,参与企业决策,平衡好风险和收益,把握住市场机会,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当前,修船企业仍在低迷的市况中艰难而行,更应强化财务管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在有效的框架下运转,不断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转危为机,为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第6篇:财务危机管理范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36-02

2015年以来,中国股市涨跌剧烈,动荡严重,如果“股民”不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合理预测企业陷入危机的可能,那么将极有可能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会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因此,研究财务困境预警不仅对企业的经营者,对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都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企业财务困境的出现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过程缓慢并且不易被察觉,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征兆,如果能够及时识别这些征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便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近百年来,财务困境预警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并且在不断深入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Beaver(1966)[1] 首次建立单变量模型,通过比较研究79家财务失败企业和与其配对成功企业的六大类,共30个具有判别能力的指标,分析出对财务困境的预测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债务保障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资产安全率。

Altman (1968)[2]通过分析美国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的22个财务指标,从中筛选出了最能够反映借款人财务状况、对贷款质量影响最大、最具有预测和分析价值的5个关键指标,建立了著名的变量Z-score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变量指标,建立了Zeta模型。

Martin(1977)[3]首次使用Logit方法在银行业中建立了财务困境预警模型。他选取25个财务比率变量预测银行破产概率,实证结果显示净利润/总资产、费用/营业收入、贷款/总资产、商业贷款/总贷款、坏账/营业净利润、总资产/风险资产等6个财务比率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

Ohlson (1980)[4]运用逻辑回归模型,以公司规模、经营业绩等为自变量,对失败公司进行了预警研究,扩大了财务困境指标选取的范围。

Lee and Yeh(2004)、Ahmed & Duellman(2007)[5]从公司治理的角度,通过实证的方法,研究了公司治理层面的因素对财务困境预警的效果。

Dah-kwei Liou、Malcolm Smith(2009)[6]以宏观环境的影响因素为视角,发现了预测公司财务困境有效的指标。

Xia、Zhao和He(2012)[7]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发现,加入现金流指标的Logistic财务困境预警模型要优于多元Fisher判别模型 ,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要明显优于横截面数据。

相对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国内财务困境预测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学者也做出了宝贵的探索。陈静(1999)、[8]陈晓、陈治鸿(2000)[9]以财务指标为视角,分别建立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逻辑回归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进行了预测。

张永安、付丽(2006)[10]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建立比较系统、全面的数理模型, 从而提出更符合我国ST公司实际的研究结论。

宁青青、祖明(2013)[11]从宏观经济、行业环境、公司治理等因素出发,建立预警指标,采用Probit模型对2003―2011年度部分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张培莉、干胜道(2013)[12]以公司财务状况结构为视角,以公司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权益结构为变量,证明了银行借款比例和现金比例这两个变量对公司财务困境产生的重大影响。

谢赤、赵亦军(2014)[13]等将CFAR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相结合,从现金流的角度出发,较好地实现了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

综上所述,以往的学者主要是从财务指标视角、公司治理因素视角、宏观环境视角等对财务困境预警进行研究,而且这些研究基本都是结果导向的。而从管理者行为视角为出发点的研究较少。行为财务理论研究发现,当管理者预知财务危机发生后,其行为选择的偏好能为财务危机预警更早释放信号。

上世纪90年代末,行为会计学作为心理学、社会学和财务会计相关理论相结合形成的边缘学科,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行为会计学的引入也丰富了理论界关于管理者行为与企业绩效、投资和公司财务困境的研究。在已有的研究里,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探讨了公司管理者行为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发现当公司财务状况紧张时,其可能出现的情况,具体如下。

Zmijewski ( 1984)[14]认为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管理层会通过变卖资产,改变付款条件,出售存货,或者是延长应付账款期限等行动来减少现金的支出或增加现金的流入,从而获取不足的现金。

Jensen (1988)[15]发现当企业的绩效不佳时,企业的管理者会采取变更高管的行为来避免企业暂时的绩效不佳状况。

Gilson(1989)[16]选取381家财务危机公司为样本,引入高管离职变量,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离职这一指标在财务危机和财务正常公司之间有着显著差异。

Barclay (1989)[17]也发现掌握公司控制权的管理层在法律监管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可能会利用其自身对信息的占有优势,采取将公司的利益转移到自己手中的行为。Hall Sheppard (1994)认为公司多元化程度是识别其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的重要指标。

相较国外的研究,我国从管理者行为角度研究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关研究较少,且只是比较零散地探讨个别行为与公司财务的关系。

邢精平(2003)[18]选取1999年至2002年江苏省内破产或者停产的企业作为样本,对公司经营管理者的行为进行调查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前,企业管理层会采取减员降薪行为,以期增加现金流的流入。

史会斌,李垣(2006)[19]基于理论,讨论公司治理结构与高层管理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研究管理者行为对公司的财务和非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得出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者行为表现不同。如果对企业的关注行为强,则能明显改善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绩效。

谭英俊(2011)[20]以所有行业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可能预警公司财务困境的行为变化,发现公司在陷入财务困境前,企业最有可能会出现高管变更和过分依靠银行贷款来缓解财务困境的进一步恶化。

第7篇:财务危机管理范文

一、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伴随的几个代表性问题

(一)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预算管理认识不够深刻。有很多事业单位重视不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编制,即便是有,也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将预算编制和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战略有机融合,预算编制的方法不够合理。以前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再适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发展,预算所参照的依据也已经不够合理,更有甚者会造成财力的浪费。比如说,一些事业单位存在预算管理不力、突击花钱的现象,不重视执行预算管理等事项,还有一些单位,使用增加预算的方法争取政府财力支持,但是这些资金多数不会产生合理的经济实效。

(二)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不重视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机制的全面性,在一开始的资产配置环节就遇到了诸多问题:资产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管理水准不高、固定资产未纳入会计核算致使资产不切实际、资产重构、资产浪费等。在新颁布的《会计制度》中,增加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内容,规定事业单位要参照相关的财会制度实施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然而,还是有一部分事业单位,在处理财务时,缺少“累计折旧”这个项目,仍然继续使用“修购基金”等项目。

(三)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财务风险意识相对较弱,有着很大的风险隐患。某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认为财务风险只表现为支付资金时存在的风险,根本认识不到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也会有财务风险;还有某些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在做一些和财务有关的重大抉择时,仅仅依据自身主观意识和经验,在日常管理中有很多盲区,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不够科学,把财务审计部门设置在财务部门之中,使得财务监管及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毫无实际意义,财务管理方式不够先进,导致财务数据不够真实和全面完整,财务决策也自然难以实现科学。

(四)?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存在的问题

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专业水平急需提升。当前,不少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等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不能够及时获取会计信息。例如:不重视《会计制度》内容的学习,致使财务方面的纠纷频繁出现,职业素养、法制意识都急需提升,一些事业单位甚至存有贪污受贿、不依法办事、执法力度不大等行为。

二、应对措施

(一)切实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众所周知,在我国现在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非常关键的构成部分,预算管理不仅仅存在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中,更是为其他财务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提供依据。这就需要事业单位依照《预算法》、新《会计制度》,切实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夯实预算管理工作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增强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改变过去不重视预算管理的旧理念,用好“零基预算法”,实现提升资金使用实效、优化财力资源使用的管理工作目标,切实落实好预算管理、预算执行等工作,把全程预算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真正将预算视为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挥预算抵御风险的作用,此外,关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要切实做好,提升管理的实效,定期或是不定期地开展审计活动,实施对预算工作以及相关的各项制度落实情况的全面、高效管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健全各项制度,并保证这些制度不只是一纸空文,切实加强这些制度的高效落实,讲求管理工作规范化,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二)建立健全并高效落实资产运行管理相关的制度

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都离不开资产这个经济支柱。所以说,怎样高效运用、管理这些资产是保障事业单位运营高效、发展长久的重要基础。因而,要切实提升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落实好资产管理相关的各项制度,切实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资产管理相关的责任机制,将各岗位的职责明确化,关于固定资产的盘点也要定期进行。在财务工作实践中,要将资产管理和财务预算工作有机融合,切实解决好资产分配的问题。存量资产预算管理和增量资产预算管理之间的联动机制要建立健全,可以借助存量资产分析,显示增量资产的实情。这样一来,可以提升所要购置资产的准确性,也为预算编制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三)建立健全财务工作风险管理机制

一般来讲,财务工作的风险问题是制约或者说决定财务管理工作的众多关键原因中的一个,也可以理解为在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丝毫的错误都有可能增加财务工作的风险。所以说,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切实提升自己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工作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健全财务工作风险预警制度,积极参照国外先进的科学手法和管理措施,本着风险控制的目的,一步步地完善财务风险相关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风险预警制度,将财务风险在萌芽阶段就“扼杀”掉,同时还要做好财务风险相关的应急处置准备,假设有财务风险存在或是发生,事业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实施有力措施,确保单位的财务工作不受影响,正常开展,不要陷入财务危机。比如说,成立财务风险应对基金,就是很好的措施。

(四)深化财务管理理念,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专业水平、整体素质,都切实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最近几年,在事业单位中,机构改革以及工资分配机制的改革都在不断深化,持续进行,这也深深影响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工作范围和工作服务对象。所以说,财务工作人员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不断学习,努力让自己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标准和常用方法,时刻注意提升自己,无论是在业务能力方面,还是在专业水平方面,亦或是在整体素质方面。认真学习最新颁布执行的《会计制度》,从制度颁布实施的社会环境、基本原则、以及新制度更新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着手,结合本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实情,对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出适当的调整,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时刻注意自己财务专业水平的提升,积极学习一些专业新知识,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健全、调整、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关于财务核算的新知识,提升财务管理的实效性,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相融合,不断提升自己的风险意识,从各个方面着手,保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

第8篇:财务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危机管理;整合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环境的复杂化与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企业危机事件,当前,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如何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企业危机管理,使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在企业危机的管理中,内部控制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危机管理的介绍

1.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与所有员工共同执行并使控制目标实现的过程,它旨在强调企业所有人员共同参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有:战略目标: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经营目标:企业经营效率提升的目标;资产目标:资产得到安全维护的目标;报告目标:财务报告与有关信息质量提高的目标;合规目标:企业在有关法律下正常运营的目标。企业的内部控制因素主要有内部环境因素、测评风险因素、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因素等。企业要想有安全完整的财产物资、可靠准确的会计资料与高效率地经营,其前提条件均是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

2.企业危机管理

企业面临的主要危机有经营管理危机、决策危机、财务危机、人力资源危机等等。主要是指那些发展态势不稳定,严重威胁到企业的整体利益、与利益有关者的利益,必须在短时间、信息资料不全的情况下,迅速做出机敏的决策并进行处理的重要事件。企业危机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危机所带的损失与威胁进行消除与减小,它是在不同危机的情况下,企业所进行的决策规划、宏观调控与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的活动过程。在进行危机管理时的四个重要因素是:企业的文化、战略的管理、危机沟通与危机管理的小组等。一般情况下,危机管理主要有爆发危机前的预计预防管理与爆发危机后的善后管理两大部分。企业之所以要实行危机管理,其主要的作用在于,有利于企业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以防发生危机;有利于企业不受危机的影响,防止企业破产;有利于企业安全实现战略目标,保持良好形象;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危机管理的联系

1.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危机管理的前提。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科学合理有效,则意味着这个企业的效率会更高,对内外部事物的控制能力会更强。企业所有人员掌握到的信息更可靠,更会在正确的时间、适当的地方合理运用。内部控制的最高阶段就是企业风险进行全方位地管理,它也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最终结果。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就是通过控制与防范风险来使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早期的危机表现在风险上,风险再转化为危机,所以说企业危机管理的前提就是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与企业危机管理在主体上一致。两者在执行时,均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者与其他员工共同进行,主要表现了全员参与。在内控制、企业危机管理时,董事会、各管理者与所有的人员的职责是非常明确的。

3.内部控制与企业危机管理的目标相匹配。给企业实现目标提供科学的保障是它们共同的目标。两者的作用均是为了维护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使企业的资产周全,而且也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使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

4.企业发生危机的重要缘由就是内部控制的失效。大量事实表明,内部控制的失效直接影响的企业危机的发生。内部控制失效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健全的治理结构,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责任不明确、信息流通性差等,这样就致使企业不断出现破产、亏损的事件,我们所熟悉的“三鹿”奶粉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事件。

三、内部控制在企业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1.内部控制有利于增强企业危机管理的战略性

当内部控制被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其战略目标作用于制定企业的战略时,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企业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什么地方;企业有什么样的使命;为了使上述的核心竞争力得以实现,可以利用的机遇有哪些;如何通过新技术使市场竞争力提高;需要考虑的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能从竞争中看到什么机遇等等。在进行追求这些战略目标时,也存在着在有些方面战略失败的可能性,即使有最好的条件,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作为当事人,包括受到保护的利益有关者,对这样的现实均要勇于接受。

对于危机管理自身来说,就具备战略性,由于企业发生危机致使现有的战略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从而可能导致危机的持续发生,在战略管理的初始阶段,如果没有考虑到位,则危机不会带来比较多的隐患。战略制定的重要作用就是给管理者带来危机意识,认识到危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在危机进行审核后再找出对企业员工、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产品与案例,并对其进行总的评估,进而制定多个相应的战略,在最后的战略确定以前,修改过的一些使命说明与企业的长期目标都要具备,修订过后的使命说明中利益相关者要更为广泛,最终对于弱势要不同程度地避免,内部优势要充分地把握,以此使执行战略更具有弹性瑟竞争优势。

2.内部控制通过风险评估进行有效管理,为危机管理者提供保障

第9篇:财务危机管理范文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受到巨大冲击,企业财务管理的手先进化,目标多重化,财务管理更加强调风险与创新等,同时企业必须建立一套新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新经济时代是一个高度重视管理的时代,借助于管理,科学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只有科技和管理的共同发展,才能使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新经济时代管理对企业来讲尤其重要,人本战略是新经济的显著特征,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理所当然成为企业管理的最重要的管理对象,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它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为密切,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新经济时代,由于企业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模式、观念、内容等都受到巨大影响与冲击。

    一、企业财务管理手段先进化

    新经济的到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进一步信息化和数字化,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到财务管理之中。如:mis(管理信息系统)日益广泛运用于财务管理之中,它能根据既定的原则,只要将每笔财务及财务计划等数据化后,输人数据库,即可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常规决策,并加以实践,使财务管理趋于严密,排除大部分人为干扰因素,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同时也可为非常规财务决策提供依据。mis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有助于财务管理的优化和简化。网络技术的运用,如在公司中建立局域网,可以使公司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进行财务管,特别是对于大型集团公司,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财务管理。当然,还有诸如系统模型与模拟、战略信息系统等技术也可以应用到财务理之中,这些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实现高效益、柔性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走向多重化

    旧经济时代企业的所有权属于股权资本所有者即全体股东。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员工的劳动通过领取工资的形式得到补偿。在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讲究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理应不能把员工的利益排斥在外。企业必须依赖于员工的富有创新性的劳动,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员工的劳动已不再像工业经济社会中以可重复的劳动为主,因此,新时代的企业还必须把“员工利益的最大化”纳人其财务管理目标之中。同时,对于与企业关系密切的集团如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潜在的投资者、政府、战略伙伴,满足这些集团的利益需要,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组成部分;以成本一效益为指导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维护企业良好的声誉,或是为了获得营业许可证等,最终为企业取得高于投人的回报。新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对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而不是对原有目标的全盘否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走向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最终实现多赢目标。

    三、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以生存为导向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是以收益一风险一成本为其模式的。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一个总资源向量r,r=(l, k),企业一旦破产,只有资金资源k才能用来偿债,人力资源l将重返劳动力市场,不能用来偿债,股东因无法使用l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如美国的微软公司有形资产的数量与小型企业相差无几,而市场价值则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这样的企业要是破产,将使其股东蒙受巨大损失。因此,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破产成本将更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坚持以“生存”为导向,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财务管理强调创新与风险

    坚持以人为本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释放出人类的创新精神和动力,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以积极的态度学习理财的创新工具,努力掌握并创造理财的技巧,以确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的生存风险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是经营风险。由于市场竞争剧烈,新产品更新换代快,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于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上,但新产品开发的风险很大,有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据统计,美国的高技术的成功率只有15%-20%,而某些高科技的项目的成功率在3%以下。其二是金融风险。在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介人,各种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交易费用的降低,经济全球化的驱使,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将更高,资金的流动率将更强,这为企业的理财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企业可以方便地从金融市场上获得所需资金;通过金融工具的合理使用,能使企业合理地回避金融风险;信用工具的适当使用,可以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也可以融通所需资金;通过将闲置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可以获得投资回报,以增强资金使用效率。企业的生存发展将越来越离不开金融市场。但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将更大,市场综合消化吸收各种渠道信息的能力更强,并能迅速做出反应,金融市场将更为动态;在动态的金融环境中,利率、汇率的变动将是经常性的,于企业不利的变动有可能使企业陷人困境,乃至破产;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对换的使用需要很高的技巧,使用不当会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打击;投资组合决策失误,有可能使企业在金融市场中,赔了血本,陷人财务危机;信用工具的不当使用,有可能使企业因其他企业的破产而遭受巨大损失。亚洲的金融危机表明,金融动荡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提高理财技术水平,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这是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五、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扩充

    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企业管理人员、社会公众都迫切需要了解企业知识资本的状况,以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做出较为准确的估计,为他们各自的决策提供依据。为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及时提供一套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他们面临的挑战。目前,西方学术界十分重视对反映知识资本价值指标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最具有突破性的成果,是1997年瑞典的第一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skandia)副总裁leif  edinsoon与美国商业和高技术作家michael malone合作出版的《智力资本》一书,提出了适用于skandia自身的200个指标及具有普遍意义的21个指标。这对我国企业建立知识资本评价指标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六、企业财务管理对象交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