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的观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美学观点;中国传统文化;油画创作
老庄哲学思想和禅宗思想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一个主要支撑,这是哲学对艺术的影响。中国传统思想与艺术产生直接关系,这在中国画及中国其他很多艺术形式中常见,而在油画中却未能常见,这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老庄》告诉我们,庄子所求的“道”衍生出来的理想人格,是一种“逍遥人格”。老子和庄子讲的“道”落实到人生观上,便是“自然”,即打掉生死、有无、彼此、是非的外在的、人为的认知束缚、界限,一切复归于自然本性。庄子所重视的是生命本身的自然本性,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保存生命的本身在然的状态,一切外在、人为附加都是做作的,都将使人失失去原始的淳朴,是对人生本性的一种损害,只会给原本清楚的人生带来无穷的困惑与迷惘。庄子的“我”是原始的、自然的“我”,而且他认为只有原始的、自然的“我”才是真正的本质自我,只有回归到原始、自然的生命状态,才能祛除来自社会浑浊、来自仁义道德的对生命的污染,追寻得到本质自我。为了追寻本质自我,庄子开辟出一片“无何有之乡”的精神天地。《逍遥游》说:“今之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无何有之乡”是无为精神所开拓出来的广大的生活空间,它已不是客观意义的自然界,并非现实社会的实践行动所能达成,而是人心灵世界中无所依傍无可企求的自足状态,它超乎任何实用的意图,并因此精神得以自全自保,而摆脱任何的侵蚀与困扰。
“无何有之乡”的精神空间中,人的精神状态是“无所待”。在庄子看来,列子御风而行,犹有待于风,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真正的逍遥,是“无所待”的心灵大自由。人经常要困于名利、权势、毁誉,而在庄子看来,人一旦受制于这些东西,不啻于使自然清洁的精神蒙垢,仁义道德更是给精神戴上一具枷锁。因此,要在体道认道的过程中,放弃一切违背生命本性的东西,直接触及心灵本身。人生的意义不可能在社会功利中实现,也不可能在家庭伦理中实现,而只能在体验宇宙真理,拥抱那个原始的、自然的本质自我中实现。只有无所待,人才能超脱一切与原始自然生命无关的东西,使心灵的活动超出物质世界的形象局限,达到大舒展大自由。庄子的人生观最为自由,最少束缚,因而也最接近艺术状态的人生境界。
人格理想的趋向,归根结底取决于人对生命的看法。对生命、生死问题的看法,直接关系到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回答“怎样的生命才是值得经历的”这样的问题。庄子在对世界的认识上是“齐万物”,即万物平等。而他在人生态度问题上,则是“齐生死”,齐生死实是庄子人生态度的根本出发点。一旦死生被视为无悲无欢,无恸无喜,整个人生便产生了根本性的转换。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有何患,故万物一也。”这样,死生大事,被泯灭于“无何有之乡”这一精神空间的气聚气散之中,一切都顺其自然。庄子以一种审美心理审视生死变幻,“生”与“死”在庄子这里,不再是两种截然的绝对状态,而是两种自然支配下相对的、自适的、对等的状态。生与死,就像梦与醒,都是自然的状态转换,都没有意义。生亦无乐,死亦无悲。而在作为哲学命题的“生死”问题上,庄子的回答是巧妙的:既然生是一种状态,死也是一种状态,两者并无本质差别,栩栩然蝴蝶与蘧蘧然庄周,本就是对等的,互通的。安之此生之“我”,不正是死后之“我”呢?庄子不但否认了“生”的意义,而且否认了“死”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管理,影响,电力,我国,中国,传统文化,浅析,
1、仁爱的道德精神
仁爱是儒家道德的核心。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义、礼、智、信”的基石。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人必须是有道德的。仁爱的道德精神要求以仁德之心对待顾客、消费者和整个社会。,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基本伦理规范,这些规范的总和就是道德,儒家非常讲究人伦道德,把它看成是区别人和动物的质的规定性。“仁”,即“爱人”就是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爱自己周围的同事和朋友,然后才能爱国敬业,所以儒家认为,要培养一个人的爱的品德,首先要以孝敬父母开始。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行“仁”的根本和基础,要实行仁德,必须要克制自己的私欲,使之合乎于社会的规范,才能使社会和谐与协调。
儒家的仁爱之心,在企业内部管理同样是有它的重要价值的。人与人相爱可以是人类长期共同求的价值准则,只有以仁爱之心去对别人,社会和企业才可能有个和谐安的环境。企业的领导要以仁爱之心去待你的上级和下属,同样工人也应该仁爱之心去对待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产生出凝聚力。并且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树立以仁为本的道德规范,即应以爱心、善意对待消费者,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并顾及和维护其长远利益。仁爱的道德精神,还包含着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仁爱和奉献。作为社会组织中最具活力并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细胞单位——企业,是有责任承担起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责任和义务,以仁德之心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著名百年老店“同仁堂”,始终坚持“同志同仁,济世济人;仁心仁术,医国医民”,这足以体现了对民众和国家的仁爱;还有中国彩电业中的长虹集团以“产业报国”为理念,把振兴民族工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从而使长虹人对国家和民族的仁爱发展到更高层次。
3、正确的义、利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中强调“君子不言利”,提倡重义轻利的思想,但是这种思想不是绝对的,而是提倡“义者 ,宜也。”即要合宜、合理地行为、做事、取利。因此儒家的义利观在长期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被不断更新和突破。例如中国大多企业家在赚钱求利的商业动机中总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主张义利结合、义利兼容、义利并举,就是取利的手段要合理,取利的来源要正当,要符合“义”的规范。我们熟知的民间商业谚语“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财自道生,利缘义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义利观的真实写照。
面对电力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电力企业将获取利益视为其生存的前提,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从事经营活动的基本目的和动力根源。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显得尤为重要,电力企业通过遵循市场经济内在规律,来谋取经济利益,同时以义为前提和基础,做到见利思义,以义生利,义利结合的正确义利观,这样企业在面对义与利之间发生冲突时,是以义为主,而不是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以损害消费者或社会利益为代价,而获取一己私利,更不能以非法手段谋取暴利。企业在坚持以义为本,以义求利的经营道德观念下,持之以恒,便得到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从而使企业获得丰厚而长久的利益。由此可见,正确的义利观对电力企业管理可持续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对电力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一、新儒家文艺美学的特点
(一)遵循心性,天人合一
传统儒家学说,是现代新儒家的传承根本,将西方文化和思想与儒学进行融合,逐渐形成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独特思路,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和发扬,是现代新儒家学派的己任,试图以儒家心性之水,浇灌传统文化之田,不但需内外兼修,更要天人合一。现代新儒家文化主张进行自身道义的分解和融合,在传统文化中需做自我反省,以达到道德层面约束的作用,而西方文化则严格遵循逻辑的推理和分析[1]。此观点形成中,较为著名的新儒家学者主要包括:牟宗三、徐复观等人,其主要理论观点为:国人的生命及智慧,是使生命确定形态和定向的基础,不仅要摒弃西方文化的全面融入,更应将我国的儒家心性之水提取出来,以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天理留存于心性之内,做到万物的生命与宇宙相通且共融,达到天人合一。此外,儒家心性的观点提出,艺术源自艺术家的内心,只有艺术家将艺术在精神层面上勾勒出来,则说明其个人的情感与领悟,甚至生命,就会一并融入进创造的心性之中,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就是从文艺创作的精神中,提炼和感悟出美的观点及追求美的意识,此观点也从另一角度体现出,中国文艺之美,实质上真正来源与人的内心和精神,而内心的变化,则是心性最佳的体现,在进行文艺美学的审视与评判时,必须要有心性作为根本。而现代新儒家审美的最高境界,则是心性与外界皆可忘却,主观与客观浑然融合,此天人合一也。
(二)德美兼顾,美善相连
有些现代新儒家,将儒家思想进一步分解与细化,提出儒学中的道德观点,并将其引入传统文化之中;有些现代新儒家,则认为艺术之美应与道德并存,只有德美兼顾,将美善相连,才是真正的美,并且,此种形式之美,与文艺作品所涉及的表现形式无关,美只来自于内心,此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心性为上的特点;而有些现代新儒家,则将文艺作品中的思想性与人的内在品德与修养结合起来,认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对等的,并在美学思想中指出,“西方谓之美,出自表象,而中国人论美,在德不在色”。也是从德行角度印证了现代新儒家对于文艺美学的理解观点[2]。
(三)生命相通,美学相融
现代新儒家将哲学中的生命问题,归结为与宇宙万物实为一体,无论是自然之美还是文艺之美,无论是个体生命还是宇宙整体,都是可以相互连接,相互融入的。在此基础上的文艺美学,被称之为具有互通性的“生命美学”此种生命美学是关乎生命的,通过万物的造化与开拓,形成原始生命的勃勃生机与汩汩活力。在对西方哲学和美学进行研究和讨论后,现代新儒家们提出“生命相通,美学相融”的“生命美学”体系,其将追寻的艺术之美、人的创作品德与生命之美做出贯通和融合,提炼出现代新儒家学说中人的艺术精神,并明确指出,此种艺术精神,对生命的构成及艺术之美的体现,均有深入的涉及。
(四)崇尚人文,家国情怀
对于现代新儒家学派来说,他们不仅有渊博的学识,且文化视野较为广阔,更具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从文化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便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其中涉及人生、人格及人伦等部分,不仅涵盖人生追求更体现了人格价值。从文艺美学角度分析,人文精神之美与家国情怀之美,是发自人内心的,并且是与品德相互关联和共存的[3]。更有现代新儒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在人文精神中不仅可以表现出人格,更能体现人的价值。也有一些现代新儒家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体现在道德精神和艺术精神两个方面,两者中,道德精神支配艺术精神,且无论是精神层面之内或是现实生活之中,道德影响艺术,而艺术升华道德,两者互通互补,缺一不可。
二、新儒家文艺美学思想存在的价值
从本质上说,现代新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教育理念、生活状态等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新儒家对其进行了改良与创新,不但为儒家观点的现代化转变与应用创造出理论基础,更对道德与文艺美学的挖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展现出了自身的文化精神与民族特性[4]。将人文、道德、心性、生命等要素,与儒家学说一起,融入进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之中,文明的规范,是西方文化中较为重要的观点,这与现代新儒家学说中的修身养性,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可以为西方文化发展所借鉴。此外,为增强现代新儒家文艺美学的时效性,也应使其与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相互结合,从而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变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应用原则;途径与方法
中华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和思想宝库,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蕴涵着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一、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全球化和的社会转型的挑战。全球化有利于开阔大学生的学术视野和文化境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新的标准和新的范式。也使西方国家对我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日益加剧,极易使大学生的思想发生混乱。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民众在政治观点、价值取向、文化观念方面呈现多样化;对利益的追求导致社会伦理规范的失衡和道德水准的下降,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精神风貌、价值取向。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成为现代化的动力,而且有助于克服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社会转型所出现的物欲横流、人文精神失落、道德渐趋沦丧等社会弊病。
为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课题组对辽宁省几所高校的1200名大学生进行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问卷调查。被调查者当中, 72%的大学生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以前和现代社会都起到重要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的思想内涵对大学生非常有教育意义:
如“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潮,儒、道两家的主张构成了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不仅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也包含着人际社会关系、物我关系、人己关系的合理态度,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和正确的和谐观。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种爱国情怀对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非常有益。
自强不息的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奋进,有利于大学生确立有骨气、重节操的民族精神。
修身思想。“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这是古人修身的目标之一,也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对其应持有什么样的观点?课题组对大学生就这一问题调查,调查表明: 16%的大学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虽然是以前的东西,但在当代仍有指导意义” ;72% 的大学生认为“有助于我提高自身素质,符合我的生活学习理念” ;8%的大学生认为“这是旧的东西,不符合现代生活”;“更喜欢西方文化,不喜欢中华传统相关的东西”的占4%。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它毕竟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是特定阶级的立场观点;有其价值,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应该遵循如下原则:
1.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需要经过现代转化才可以抛弃其历史局限性,发挥其当代价值。要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利用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须坚持以为指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服务。
2.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对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自觉抵制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不良思想的影响,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调查显示,大学生了解最多的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历史文学知识”占72% ;“古代政治知识”占12% ;“传统艺术 ”占34% ;“ 哲学宗教”占2%;“道德伦理”占30% ;“实用工艺技巧”占8%;“民俗技艺 ”占8% 。大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选择“电影电视书刊”占15% ;选择“课堂”的占48% ;选择“父母”的占16%;选择“讲座和展览的占”4% 。选择“网络、广播、剧场游戏”的占12% 。选择“其他”占5%。大学生认为导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为“整个社会没
有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的占40%; 认为“学校忽视,过度重视考试”的占50%;认为“学生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的占8% ;认为其他原因占2%。调查问道,“做为当代大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最能传承传统文化?” 6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36% 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多与传统文化接触”。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传统文的了解程度不高;对传统文化意义的理解模糊;在举止行为方面,与传统文化中倡导的精神、要求不一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法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挑战,出现整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局面。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探索新的路径。
教学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路径。要增设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调查显示, 8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应开设国学讲座课程,可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 80%的大学生认为应开设中华传统礼仪课 ;58%的大学生认为应开设中华优秀古籍诵读课;90%的大学生认为应开设中华传统习俗课;10%的大学生认为应开设相关网站。为此,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以中华传统中高尚的师德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找到适合新媒体背景下的传统文化与高校教育相结合之路。
实践路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路径。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艺术节、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等等。要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 将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情感教育、行为教育一以贯之融入实践当中。
在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在利用本国文化传统与现代教育结合方面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反思与学习。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郑永廷,骆郁廷.[M]《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第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 《文化创新的途径》 《喜羊羊与灰太狼》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两个基本途径。
2.理解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在各个领域勇于创新的热情,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2.通过对传统孝义与现代孝义的分析、探究,树立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
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四、课堂导入
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视频,活跃课堂气氛。
导入:该部影片为什么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对文化发展而言,它的成功表明了什么道理?
生:该片一改往日国产动画片人物造型呆板僵硬,说教味极浓的缺陷,以幽默的语言,搞笑的剧情,鲜活的人物造型,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它的成功表明文化发展需要创新。
文化怎么才能创新呢?或者文化创新有哪些途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
五、新课教学
【情境教学】
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主线设置五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探究活动一:
展示《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相关图片:
喜羊羊――社会上的台柱子,是整个团队里很重要的人物。
美羊羊――生活中美丽亲切和爱美之心很强的人。
灰太狼――社会上奸诈愚蠢的坏蛋。
红太郎――社会上的凶悍老婆。
讨论:上述影片的角色原型来自于哪里?对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易把握,3分钟)
生:上述影片角色的原型来自于生活,启示文化创作者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才能创作出鲜活的文化作品。
结合上一框题的学习,认识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引出以下内容: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板书)
设疑过渡:进行文化创新除了立足于社会实践,我们还能怎么做?
探究活动二:
展示两段视频,动画故事《狼和小羊》及《喜羊羊与灰太狼》“称霸森林”结尾片段。
《狼和小羊》体现传统狼与羊的关系,《喜羊羊与灰太狼》片段突出灰太狼的经典台词“我一定会回来报仇的”。
讨论:灰太狼、喜羊羊与传统国产动画片中的狼与羊的形象有何异同?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时间3分钟)
生:灰太狼与喜羊羊是建立在传统“狼”与“羊”形象基础上的新的“狼”与“羊”。
进而得出文化创新的第一个基本途径。
(二)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板书)
学生产生疑问:怎样“继承传统,推陈出新”?(5分钟)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3综合探究部分,播放《孔雀东南飞》朗诵视频,焦仲卿被母亲逼迫赶刘兰芝回娘家片段。
设置疑问:作为现代的中学生,我们如何认识焦仲卿的“孝”?
生:对待古代的孝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并注入时代精神。
探究活动三:
展示灰太狼被羊暴打的图片。
讨论:《喜羊羊与灰太狼》借鉴了国外动画片《猫和老鼠》一些内容,颠覆了羊一直受欺负的形象,是其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生:影片的成功是在坚持中国风格的基础上,学习了国外动画片的成功做法。
进而分析推理出文化创新的第二个基本途径。
(三)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板书)
学生产生疑问:如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回答)(时间4分钟)
生:(1)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
(3)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二是立足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两条途径都要以“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原则为保证。(板书)
探究活动四:
列举近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三种看法。
观点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全盘否定。只有彻底解脱了传统文化的羁绊,我们才能走向新生。
观点二:近代中国的衰败,乃是由于传统文化精神的失落。只要复兴中国传统的儒家文明,中华民族就可以强盛起来。
观点三: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一个民族世代累积、相对稳定的群体经验的总结,虽然其中存在着过时的、保守的东西,但是其中的精华部分则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往往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成为一个民族迎接新的时代挑战的内在动力。
讨论:你同意哪一种呢?请说明理由。(难点,8分钟)
生:我支持观点三,观点三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观点一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观点二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结合教材深刻理解“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探究活动五:
在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创作团队的采访中,他们谈到动画的形象和情节均来自于他们童年的记忆,而且希望能够通过诙谐的语言和夸张的形象来缓解和调剂人们紧张的工作生活。这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什么启示?
学生探究后归纳文化创新的第五个途径:
(四)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作用,促进文化发展。(板书)
六、知能测试
强化认知,穿插高考题培养学生的高考意识。
七、课堂小结
我把课堂小结的权利留给了同学们,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说说都学到了什么,最重要的是,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和启示,深刻体会“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活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最后结合直观系统的板书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课脉络。(时间5分钟)
八、课后拓展
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的牡丹花与别处的真不同,不仅能开在园中极尽娇艳,还能开在水中央超越芙蓉。
【关键词】新闻纪录片 立场 观点和方法 思想性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学习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班、学校出现了很多。作为新闻纪录片的记者,我们应该如何针对这一现象,用的观点,去观察、分析这种现象呢?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它应该与新闻观是统一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
2015年末,走进了“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该校成为我们纪录片创作实践的基地。几个月来,创作小组数次走进学校课堂,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从小扎下生命德根,懂得做人的道理和规矩;成人接受再教育,在反省改过中净化升华,重塑精神生命。坏人变好、好人更好。扭曲、病痛、烦恼的心身转为和谐健康幸福的案例俯拾即是,令人震撼。
通过深入采访我们认识到: “这里的传统道德教育解决了许多当今社会难以解决的人心失德问题,能给记者提供弘扬讴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健康素材。我们记者要率先重新认识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要勇于承担起弘扬中华文明、拯救社会人心的历史使命。”
意识是所受教育的总和。教育受文化背景的制约。人之所以有区别,是因为所处的种族国家、地域文化及历史时代不同,每个人都是一定文化和时空投射下的产物。民族品质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该民族文化的背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意识形态与思维方式。某些约定俗成、或是领导者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通常是形成社会意识即文化基调的要素,文化的力量无比巨大,可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亦可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一个民族发展的轨迹,无不折射出其主流文化的印记。由于印刷术的发明,我们可以完整清晰地阅读到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圣贤经典。“河图”、“洛书”虽然至今尚未完全破译,但是我们的先祖尊道贵德,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文明与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无量功德,泽被后人!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灵魂,早已成为独有的智慧符号。象形表意是汉字外在最精美的部分,具有任何拼音文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汉字表意不表音的独特性,可以成为各类语音共享的工具。举例说明,尽管我国各地方言之间发音差异非常大,但是书写的文字却可以统一精准表达,不会发生歧义。“书同文”这一特点始终有效地维持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学者称,从欧洲考古的岩画遗迹来看,欧洲的先民同样也曾经使用过象形文字。现在风靡世界的拼音文字,只是在三千年前才由腓尼基人所创造的文字形式。很可能就是因为拼音文字的推广运用和取代,才导致了欧洲象形文字的彻底消失,产生了整个欧洲文化的历史断层,使欧洲人再也无法追溯到三千年以前,去解读和认识自己的历史文化。如此说来,我们中国人是最幸运的,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拥有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的中华民族,通过对母语的书写阅读,可完成对宇宙真理的认识、领悟和表达。因此,尽管古人已逝,但凝结古圣贤思想结晶的典籍如同智者老师在陪伴和教导我们成长。在人类历史相当漫长的时光中,中华民族雄踞世界民族之林,遥遥领先!感谢中华民族先祖,早已洞悉和解读了宇宙真理,形成圣贤之道,以汉字记载的经史子集典籍流传于世,使子孙后代在文化传承中沐浴着道德智慧的光芒,行走在吉祥幸福之路上。然而无比可惜的是,近一百多年来,我们中断了这种圣贤的智慧教育,更遑论继承和发扬!道德滑坡,人性异化,优势尽失,违背自然规律行事者比比皆是,势必付出高昂代价,多少迷失道德的家庭和个人,遭遇厄运,也给整个社会带来危害,道德危机冲击文化长城之根基,民族之树何以常青?
我们新闻纪录片记者要有时代的担当,要有鲜明的态度,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反映这一客观事物;必需密切结合当前形势、任务,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抚顺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和学校的崛起、发展适逢其时。以中华民族古圣先贤思想为准则,融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促进大众牢固树立公民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人们长养道德意识,做有道德的中国人。具体说就是遵循道德处理好五伦关系,即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夫妻,社会上的君臣(领导和下属)、朋友关系。
人具有社会属性,在群体中生活是常态,而五伦关系囊括了人与人之间的所有关系,能否让人生拥有幸福,主要看这几种关系处理得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了解和遵循这个规律是关键所在。对此,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早已经给出了精准答案,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可概括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大量的典范可资借鉴。在道德的基础上做人行事,才能实现完美和谐的人际关系,时展到今天,形式可以与时俱进,但其实质不能改变,那就是要像雷锋同志那样,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这就是道德的作为和力量。所谓道,是指规律、道理,不变的法则,它是客观存在的,不需要被创造,只需要被发现;所谓德,就是遵循道的自觉性,也称之为精神文明和修养,在这种理念下培养的人,自然符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惟其如此,才能重现父慈子孝、夫义妇贤、兄友弟恭、君明臣忠、朋友有信的太平盛世,彰显出高尚美好的精神境界和情怀,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这也是中华民族古圣先贤向往的大同理想世界。
道德教育是对真理和宇宙规律全然洞悉的智慧教育,这一点也被世界上许多有识之士所认同。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杰出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就断言:“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意识问题,必须依靠两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孟学说。”
在几个月的记录拍摄中,我们很感慨:七年磨一剑,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的全体师生,以济世救人的悲悯,以披荆斩棘的气节,奋勇当先,砥砺前行!我们坚信,德不孤,必有邻。
关键词:传统纹样;香烟包装;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79-01
一、中国传统纹样的现代视觉转换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满足人们的审美观一直是包装的主要课题,包装设计对于传统文化的表达和对传统纹样的表现,必须依附于时代的审美观,这中对传统纹样在包装的应用提出了视觉转换的要求,以满足当代人们审美观点,达到与时代的文化气息吻合。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体现着本民族的精神文化,是经过历史沉淀堆积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宝库,只有在新的时代中尽行视觉转换,满足人们的审美观点,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体现出我国优秀文化和强烈的民族个性,体现出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生命力,才能继续为我们所用并发扬广大。
强烈的时代性在中国传统纹样的文化特征中占据重要的环节,即传统文化一直处于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异的对立统一发展之中。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千年的传承中,不断继承着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不断吸收先进的国际文化并融于自己的本土文化之中,并不断变更新的文化形式,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使中国传统纹样在传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成果及内涵,并融于自己的本身。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包容性,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特征。这使得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得以进行视觉上的转换。
二、中国传统纹样与香烟包装的完美融合
2003我国签署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烟包的新提议为:在烟草制品的外盒和标签上必须带有有害后果的健康警语,警语宜占据可见部分的50%以上,不少于30%。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使得中国传统纹样可以与时俱进,将会使香烟包装更加符合新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包装设计应从商标、图案、色彩、造型、材料等构成要素入手,考虑商品包装的特性,使各项设计要素协调搭配,以取得最佳的包装设计方案。如果从营销的角度出发,品牌包装图案和色彩设计是突出商品个性的重要因素,个性化的品牌形象是最有效的促销手段。而中国传统纹样在香烟包装中的应用本身就是一种个性应用方法,在应用的同时,考虑多方面因素,以求达到完美的包装效果。如以一种纹样作为视觉中心,穿插其他纹样为辅助等等。这些传统纹样可置于整个包装的视觉中心。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气息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纹样就传达给人们。
在整个香烟包装设计中,使纹样充斥于人们的视觉范围,通过传统纹样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思想,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及崇拜之情,也寓意着香烟整体包装的浓厚文化气息之美。整体设计总的来说,应具备和谐古朴、简单大方的文化氛围,给予他人一种文化的审美享受。
三、中国传统纹样融于香烟包装中的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纹样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在包装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是表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关键所在,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在香烟包装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源于其强烈的时代性,在不同的审美时代,不断改变自己的美感形式,继承着又创新着。中国传统纹样应用于设计中,赐予了香烟包装民族性的特点,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升华,从而结出更精粹的包装设计作品,将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时代性和文化性更好的融于包装设计中。
中国传统纹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样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传统纹样深刻影响着当代世界的包装设计,包装设计不能抛弃它的传统文化根基。在坚持根本的基础上,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融入本国的民族文化,使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能跟上国际文化的发展,乃至引导世界主流文化的发展趋势,让本土文化跟上时代的文化气息,甚至引导文化潮流的发展命脉,并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中国传统纹样应用于香烟包装中,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国际文化发展大潮的必然结果。
简单说来,只要是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就是国学。但是纵观20世纪所谈国学观点,范围很广。总的来说,国学是中国古代学说当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的思想,代表有诸子百家,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
所以,在一般情形下,我们不能把儒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等同。两者差异仍然很大,单单是儒学一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我以为不妥。佛家在文化如敦煌文明等等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佛家意蕴,而中国哲学史则贯穿了道统意识。
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生存力,也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结合。根据很多学者提出的儒学复兴的观点来看,多数是认为儒学所代表的是中华文化的保守性、虚伪性。我认为这种观念大大忽略了儒学当中体现人性的方面,而仅仅是肯定其过于教条化的一方面。因而“二分”倾向是必须得到认可的。所谓中华传统文化的“二分”倾向,是指在多元化的现代文化冲击下,文化必然面临选择,我们应把传统文化分裂,一边用于新文化的建立和新思想的形成,另一边则抛弃。各种文明的冲突和选择是具有必然性的,所以传统文化也必然面临生存性的危机。
儒家文化必须赋予新时代的特点才能够解答当前中国文化问题。中国文明似乎走到一个转型期,有一个三岔口,就是我们应该如何选择的问题。“国学热”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就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必须从古代的文化中发起,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解救现代文化危机。道德、伦理的衰退需要一个新的出路,在西方就有学者称“儒家思想是21世纪的解药”。
关键词:插画设计;民族风格
在进行插画包装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对插画进行设计,同时重视插画设计中的民族风格。社会的发展要求下,插画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包装的潮流,并且是民族风格重要的展现形式。其中对插画包装中将民族风格融入其中,进行不断的创新与优化,是新时期发展时代的需要以及设计师设计的使命。在插画设计中融入民族风格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而促进消费者产生购买的兴趣,推动消费。插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若是在插画设计中缺少民族风格,就会导致插画失去灵魂,对于插画的应用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1 民族风格的插画在包装设计应用中的优势
商品的销售过程中,包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步骤,消费者观念在逐渐转变中,重视消费品质的同时对保护也非常重视,增加包装的投入是促进生产消费的一种措施。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喜爱,特别是在现在民族文化发展迅速的状态下,将民族风格的插画形式放入包装,不仅能够丰富包装的外观与形态,还能带动消费者的民族情怀,产生消费的意识,促进消费的进步。同时,民族在风格的插画应用到包装中重要的优势包含:
1.1 丰富的表现手法
对于现在的商品来讲,并不缺少多彩的包装与美丽的设计,并且现在的摄影计划不断创新与优化,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对商品的包装非常有利。在优秀的包装中更加的突出就需要不断地融入新的设计理念与元素。插画一直是包装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手法,插画同时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将传统文化中的民族风格融入包装设计中,能够更加丰富包装设计的表现手法。[1]例如在很多的去湿气营养品消费中都会利用生产的原生态红豆等作为包装,这种能够将设计的美观体现出来,在这样的插画中融入一些中医方面的文化,能够更加明确的阐述这种产品的作用,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好感度,促进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1.2 设计风格更加形态多样
很多商品的包装需要根据商品的性质进行设计,其中非常明显的就是对食品的设计,其中呈现的特点是形态多变。因为食品的生产方式不同,同一种性质的商品能够存在与多种体态中,可以生产成液体、固体或是粉末状等。根据不同的体态对其的设计包装也存在很多的不同,其中应用的民族风格的插画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这种设计形式将设计的风格变得更加的多样。
1.3 增加装饰性的多样化
因为插画自身就是一种装饰的图形,并且根据不同的商品生产设计的插画也就有很多的特点,将民族风格融入插画中,更加增显了插画的状态,将民族特色融入插画中,活跃了插画的设计概念,将其中的装饰性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2 融入民族风格的插画设计创新与探索
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插画中逐渐融入民族风格的设计,不仅对包装设计行业产生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还能降民族文化体现在包装上,宣传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重视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形态多样的插画对人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很好地增加人们的视觉效果,给人深刻的印象,保证人们的欣赏水平以及文化水平。并且民族风格的插画还能提升插画存在的文化价值,已经成为现在包装行业中非常适用的方式之一。
2.1 设计观念上进行创新与优化
在进行保护产品的设计中需要不断的突破设计观念的束缚。将传统的民间文化与艺术融入设计中,作为一种设计的观念进行设计,不仅能够促进消费,还能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民族文化风格是社会发展下的产物,对于人们具有重要的影响。将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融入插画的设计中,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进行全面的呈现,利用新的设计手段将民族精神进行宣传。利用适当的设计手段与理念将其中的精华提取出来,并且根据全新的设计理念对其进行设计,将传统文化展现出一种新的形态。从传统的社会发展到现在的社会发展,不管是在生活方式上还是在消费观念上人们都产生了很多的变化,对于商品的包装设计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2]将民族风格融入插画中,能够在体现民族特点的基础上宣传民族文化,同时还能带动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共识,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突破传统的包装设计观点,在传统文化设计的基础上对民族风格中展现的精神进行设计展现,在设计中强调民族风格设计的理念,以及鲜明的民族特点,将民族文化中的神秘与古老的气质展现出来,形成一种现代化的表达形式向人们进行表达,带动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积极性。
2.2 设计思维上进行突破
将设计理念进行创新的基础上对设计思维也需要进行创新与优化,也需要突破原有的设计观点,利用民族文化来引出设计的理念以及创作上的设计灵感,将新的视觉元素融入设计中,在设计的同时不仅要强调设计的观点,还需要强调商品的特点。在设计中商品包装的设计不管是在审美的价值取向方面还是在设计的思维与观点上都存在很多的不同,需要利用多种设计风格对其进行设计,既要凸显出设计的核心,又要将民族风格体现出来。因为在进行包装设计中不仅需要美观,还需要将商品的特点体现出来,并不单单是一种艺术创作,带有浓重的商业性质,所以在设计期间就需要更加注意,突破原有的设计思维,进行全新的设计。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对于时尚的元素并不稀缺,在插画设计中也是如此。但是将民族风格融入插画设计中,能够更加凸显插画设计的风格与内涵。不管是在设计的风格上还是在画面的体现上将中国民族艺术融入其中,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插画设计的艺术特点,还能利用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推动消费。将民族文化中的饱满与丰富的文化展现在插画设计中,将设计的理念与文化相融合,以传统的形态向人们展现出来。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在这样视觉的推动下人们对于产品会产生极强的兴趣,深入对其记进行了解。
2.3 设计语言上进行创新
插画设计不仅包含画面的设计,其中还包含语言的设计。将民族风格设计融入插画设计中,能够很好地带动人们对于插画的兴趣,但是在设计中创新插画画面设计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语言上的创新,优美的的画面配合上民族特色的语言才能更加凸显出民族风格在插画中的中心主题。
3 结语
将民族风格融入插画设计中主要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宣传,同时还能提升包装自身的内涵,促进消费。将文化与消费相结合共同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红燕.云南少数民族装饰插画元素在旅游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