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税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传统的运输邮电、商贸流通业开始逐渐向现代物流(流通)业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专业化、细化,我省的一些传统服务性行业也进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运输、仓储、邮政企业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上风,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由单纯的运输、仓储向货运、贸易配送、社会化储运等现代物流方向转变。贸易、供销、物资、粮油、餐饮等行业开始向连锁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特别是连锁经营快速发展,显示出其“大进大出"、周转快、本钱低的竞争上风,已有相当一批连锁店在*站稳脚跟。到20*年底,全省已拥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法人企业达4249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出现了一批新兴的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批国际物流中心正在规划建设。
(二)新兴行业迅速崛起,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气力。
——信息服务业高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移动通讯、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20*-20*年,我省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1.2%,超过同期服务业年均增速7.2个百分点。到20*年末,我省移动电话用户达3*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0.5%,比20*年进步36.4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含宽带用户)为574万户。同时,广告、公证、律师事务所、会计、审计、统计等咨询服务业和软件开发、数据处理、数据库服务等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据统计,20*年全省从事信息传输和软件业职员数为25.4万人,是20*年的2.5倍。
——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住宅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个人消费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到20*年末,我省从事房地产开发从业职员有15.86万人。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74.28亿元,比*年增长4.3倍,年均增长27.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年的16.0%增加到20.7%,房地产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带动效益日益增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进,我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已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开发了一大批新的景点、景区和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不断进步。*-20*年,我省进境旅游者接待人次从49.6万增加到281.4万,年均增长12.5%;旅游创汇收进从0.5亿美元增加到21.3亿美元,年均增长27.6%。2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6149万人次,比*年增加12488万人次,旅游总收进为1519.6亿元,比*年增加1298.9亿元,旅游总收进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从6.3%上升到10.7%。占有关部分测算,目前我省旅游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产出,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全社会总产出3.*万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社区服务业方兴未艾。随着城镇居民收进水平的进步及生活节奏的快捷、求便,同时为了扩大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投资少、见效快的社区服务业成为我省目前新兴服务业的一大亮点。社区服务的内容从单一分散发展到包括托老、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对象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多层次、多方位的系列化服务。
(三)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断进步。突出表现在:一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市场化、民营化程度得到很大进步。二是金融保险业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集中、垄断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四大国有银行完成由专业银行向贸易银行的转变,一批股份制的新兴贸易银行诞生,证券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规模不断扩大,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呈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是随着行政治理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开始逐渐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承担起行业治理、协调、服务的职能,并开始从官办、半官办的状态转向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作。
(四)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格式,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服务业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国有经济纷纷进进,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格式。从服务业增加值的所有制结构看,公有经济虽占主导地位,但比重呈下降趋势,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20*年服务业增加值中非公有经济已占53.9%,比*年进步了24.1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非公有经济的比重达90.7%。分行业看,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高,分别达90.9%、89.3%、86.6%和84.3%。
(五)服务业对地方财政收进贡献大。以20*、20*年为例,服务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进的比重分别为51.7%和51.6%,分别高于第二产业10.4和10.0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地方财政收进的贡献大大超过了第二产业。
20*-20*年服务业税收占财政收进的比重(%)
二、*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世界近百个国家发展经验进行的系统研究结果及有关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成长可以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美元以下,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1000美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第四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以上,服务业比重达50%以上。20*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固然已达3975余美元,但服务业占的比重远远低于50%。因此从总体上判定,我省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产业结构成长的第三阶段。
(一)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国内一些先进省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国际通用的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2%,固然略高于全国39.5%的均匀水平,但低于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41.3%的均匀水平,更低于世界22个高收进国家65%的均匀水平。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二)从服务业从业职员数占全社会从业职员数的比重来看,劳动力就业结构尚处于向服务业转移的阶段。根据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发展规律,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进步,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时,劳动力就向服务业转移。固然我省服务业从业职员占的比重进步比较快,并超过第一产业的比重,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先进省份。
三次产业从业职员数比重(%)
(三)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服务业的贡献率仍然偏低。根据产业结构变动规律,在产业结构处于低级阶段,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产业结构进进高级阶段,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第一、第二产业。固然我省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但仍明显低于第二产业,与发达国家及先进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三次产业贡献率%
(注: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四)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一般以为,批发零售贸易、旅馆和饭店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是传统行业,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是新兴行业。近年来,固然我省服务业尽管内部结构在不断优化,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传统行业的比重仍然较高。
*省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内部结构%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当前,土地的制约进一步加大,若继续粗放型发展,无法长期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能耗居高不下。20*年我省万元GDP的能耗为0.87吨标准煤,为全国均匀水平的3/4,但与发达国家0.14~0.38吨标准煤的指标相比差距很大。20*年全省二产占GDP的比重为53.3%,耗能占全部用能的75.9%,而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仅为二产的1/5。第三,环境污染严重。高能耗带来了高排放和高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这不仅危及经济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破坏了生存条件。假如到*年*GDP在2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即使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20%,全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将是20*年的1.6倍,将远远超过我省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第四,外资进进带来的压力。我国加进WTO后,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随着各项承诺的兑现,内资企业将陆续面对外资和跨国服务业巨头的进进。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提出力争到*年全省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到*年达到6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和国内外服务业发展趋势看,财税部分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财税扶持政策,构建同一的制度体系。财税部分要整合和梳理现有扶持政策,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便于企业操纵落实,并不断完善政策设计和优化制度安排,研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同时在梳理制定服务业扶持政策时应考虑以项目政策为主,产业政策为辅,特定政策为补充,相互配套而不重复。(1)项目政策。包括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与软件等领域的重点项目的补助、奖励,各项目资金回口治理部分,根据服务业中不同行业、业务和产品属性差异,实行分类治理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以项目来确定资助,避免出现政策的交叉重叠。(2)产业政策。重点帮助企业解决公共发展环境、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题目,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的整体形象宣传、专业人才培训、专业的会展宣传等,原则上不设立对企业的直接资助。(3)特定政策。可以考虑用于与项目、产业政策不重复的示范项目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如服务业企业突出贡献奖励、金融企业对地方贡献奖励等。
(二)细化项目预算,创造效益最大化。根据政府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要求,加强行业分析,以抓重点工程项目、抓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企业和品牌项目及新兴行业服务行业为抓手,整合资源,促进各类服务业的有序、协调发展。按照预算治理和预算编制要求,服务业各专项项目资助,每年初排出具体项目计划,一般项目实行按完工后申报资助;重点支持引导性项目,需经专家论证,实行提前申报审核项目,按完工进度安排或隔年下达补助,保证资助项目的正确性和效益性。同时建立、完善财政资助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分析政策落实中的不足,保证财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三)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多元投进机制。财政部分在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础上,稳定服务业发展资金规模,并视财力可能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同时又不能拘泥于就服务业论服务业,而要调动其他专项资金协力扶持服务业发展,在全省建立支持发展服务业资金联动机制。其中,省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具有示范辐射效应的服务业平台建设和重点发展项目,为服务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进步服务业发展要素资源利用率。同时,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规范扶持资金配套,鼓励各县(市)支持当地重点服务业发展项目,省、市财政可适当考虑配套县(市)级的重点发展项目,对企业的补助奖励主要应由同级财政承担,调动各级政府积极性。再有就是要吸引社会资本对重点服务行业投资,努力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业发展投进机制。
(四)强化扶持资金治理,进步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公然、公正、公平”的原则,结合服务业发展规划要求,调整财政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环节、标准和重点,修订和完善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治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考评,使财政资金真正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治理办法,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跟踪问效反馈制度,进行绩效考核,强化监管,进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我市非税收入的构成、规模及特点
从我市财政收入构成来看,主要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排污费、水资源费、教育费附加、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税务部门罚没收入、国库存款利息以及基金收入等。从规模上看,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较大,且收入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年我市非税收入额为23,090万元,占当年全部财政收入的18.3%;
20*年收入额为43,351万元,占16.7%。在非税收入中,基金收入占较大比重,要占到全部非税收入的一半以上。大量非税收入的存在,为缓解政府部门经费不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政府财政收入中,预算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游离于财政之外的政府各部门的收费、集资、摊派是政府非税收入的主体,由于其没有纳入预算内和财政管理,造成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混乱局面,其负面效应也在相当程度上存在。
二、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非税收入并非真正的财政收入。受传统观念以及较长时间以来财政管理较为粗放的影响,部分执收部门认为非税收入是单位执收的,也付出了一定的成本,理应作为成本补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政收入,无须纳入预算管理。二是认为非税收入不形成政府可用财力,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下,除部分非税收入分别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外,确有相当部分非税收入仍在实行专户管理,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也是列收列支。因此有人认为非税收入并不形成政府可用财力。三是认为非税收入规模过大影响了财政收入质量。一般认为税收收入应作为财政收入的主体,税收收入的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如果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过大,则表明这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管理方式不到位,统筹调剂乏力。日前对非税收入的管理,无论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收入实质上仍归部门单位所有,反映为谁收谁用,多收多用。这种收费多少与单位利益直接关系使得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都有一种本能的多收费冲动。加之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后,财政部门在编制综合预算时采取先预算外后预算内,部门、单位往往人为地将年初收入预算编制过低,支出预算编制过大,造成本应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中带有相当的人为因素,使非税收入的管理流于形式,财政统筹调剂乏力。
3、财政职能被肢解,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实际中,非税收入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未真正归位,财政职能被肢解,难以发挥整体效应。一方面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的规模过快膨胀难以有效控制,给企业、单位造成额外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纳税的积极性,且名目繁多的各种收费也严重侵蚀了税基,出现了“费挤税”的现象;另一方面分散了地区财力,削弱了政府调控能力,影响了税收作为“内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造成分配无序,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败坏了社会风气,滋生了消极腐败行为。此外,纳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名义上为财政性资金,实则为部门单位使用,纳入预算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也基本上是列收列支,不能有效地形成地方可用财力,无形中虚增了一块财政收入,影响了地方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
4、法制不健全,缺乏监督约束机制。目前,我市在非税收入管理上依据的大多为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而没有制定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按照国家规定,设立审批收费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而现行的法律法规涉及设立收费项目的条款非常少。到实际工作中一般由业务部门向主管部门收费申请,审批机关依据单位财政经费不足实质上就成了审批收费的基本依据。法制建设跟不上,依法管理也就难以实现,加之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监督乏力,非税收入在片管和使用安排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
三、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的思路和建议
非税收入日前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财政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其规范的最终目标应是财权上收,将全部的非税收入收归国库,纳入预算,充分发挥非税收入在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制止收入流失和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要从根本上改变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体制缺陷,就必须在认识上有所转变,体制上有所创新,在管理上有所突破。
1、对非税收入应予以正确认识。首先要从思想上根本转变对非税收入的片面模糊认识,从根本上讲,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都是政府财政收入,如同主粮杂粮都是粮食一样。非税收入是国家制定政策授权有关部门和单位在依法行政过程中取得的,所有权属国家,管理权归国家。随着非税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非税收入也将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与国家税收一起都将由政府统筹安排,与税收收入一起成为政府可用财力。即使暂时没有纳入财政统筹安排的非税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执收单位的经费不足。从我区情况来看,如果没有非税收入,财政收支矛盾会更加突出,各项事业发展也必将受到影响。既然非税收入也属于政府采用财力,就不能说非税收入规模过大或比例过高导致影响财政收入质量。规模过大或过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纵向情况分析,从中央到市至区县,越到基层非税收入相对而言规模就越大。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收入结构不大一样,发达地区因税源充足会取消一些非税收入项目或减少纳入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而落后地区有可能在非税收入上“做文章”,非税收入规模过高或过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要是依法依规取得的非税收入,就不能说规模过大影响了财政收入质量。
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上半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6%。尽管仍低于全国、全省水平,但环比看,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增势强劲。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6.0亿元,同比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4.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4%;家电下乡产品销售3.56万台,销售额达0.68亿元,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16.1%,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5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78.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一季度回升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增长19.3%,用电、运输等指标向好,6月份全市工业用电同比增长3.6%,扭转了连续8个月下降的局面;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也取得积极成效,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9.1%和10.9%。这些指标表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经济增长持续较大幅度下滑的态势已基本得到遏制。
在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上,上半年预算执行呈现向好的态势,各项财税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财政收入呈企稳回升趋势。1-6月,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7.4亿元,同比增长0.3%,完成年初预算的53.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3.5亿元,增长4.1%,完成年初预算的56.4%;中央财政收入完成223.9亿元,同比负增长3.4%,完成年初预算的50.2%。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数2.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数0.9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数2.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数1.5个百分点。
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上半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2.2亿元,同比增长13.5%,完成年初预算的47.5%,支出进度比上年同期快1.1个百分点。在支出安排上,注重向“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支出管理上,坚持有保有压,整合专项资金,加快拨付进度,保障各项重点支出需要。上半年全市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与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分别支出15.7亿元和6.4亿元,增长23.5%和136.1%;科学技术支出9.7亿元,增长58.4%;农林水事务支出15亿元,增长32.7%;交通运输支出7.3亿元,增长27%;拨付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3亿元。同时,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9亿元,增长9.4%,低于支出平均增幅4.1个百分点。
遗憾的是,在双方激烈的攻防争论之间,税负高低及其计算口径与方法反倒成为舆论的焦点,客观上,便有意无意地遮蔽或忽视了财税改革的根本问题与核心议题。
重点在于系统性重构
在笔者看来,税负高低并不是税制及其改革的根本要素与核心问题。试想,如果民意机关的纳税者涉税意愿表达机制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税负高低还能成为这场辩论的唯一焦点吗?或许在早些时候,这一问题就已经通过这个机制调整和化解了。因此,这场看似规模宏大的财税改革方略之争,自然难免“雷声大,雨点小”,对实现“系统性重构”财税改革目标于事无补,甚或延缓实质性财税改革的自然进程与节奏。
其实,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的每一次变法或改革,财税都是核心内容与目标,商鞅变法如此,王安石变法如此,张居正变法同样如此。从近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转型实践看,财税变革也是重大的转型契机与关键领域。
道理或在于,财税改革是指对现行不适应国家治理新目标之公共资金管理活动体制机制进行创新和变革,是对现行公共资金收支管理活动体制机制进行创新、变革与完善的过程。既包括对公共资金收入体制与机制,即税制的创新、变革和完善,也包括对公共资金支出体制与机制,即预算体制机制的创新、变革和完善。
而公共资金收支管理活动体制机制运行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为全体国民生产和提供高性价比的公共产品与服务。这意味着,这种公共产品必须是合意的,是全体或大多数国民所真正需要的。同时,其结构也是合理的,既有充足的基础物质类的公共产品,也有满足国民社会需求类的,比如尊严、自由等,更有可以满足国民精神需求类的,诸如有助于促进每个国民创造性潜能发挥类的,高级精神艺术需求类的,等等。
当然,核心是这些公共产品的供给必须是公正平等的。理想情况下,基本权利层面公共产品的分配与供给,必须做到每个国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不能因为地域、职业、行业、出身等人为原因搞歧视,加剧不平等。但对非基本权利层面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是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则必须遵从比例平等原则。唯有如此,方可既保证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稳固,同时又能涵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动力与首创精神,逐步接近财税增进全社会和每个国民福祉总量的终极目的。
当前财税体制存在背离财税终极目的的情况,因此,系统性财税改革应以化解这些主要问题为导向。
财税改革期待更多的合意性
毋庸讳言,当前财税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财税体制改革多以具体目的代替终极目的。表现在:有人以为税制改革就是为了“聚财”,凡征税越多的税制改革就越好。即以能否高效快速地“聚财”作为评价税制优劣以及税制改革得失成败的唯一标准。以为财政预算改革就是为了“花钱”,凡能花钱,或高效花钱的财政预算体制及其改革就是优良的、可追求的。即以能否高效花钱作为判定财政预算体制优劣及其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
二是财税改革的合意性有所不足。主要表现在:征税多少,征什么税,向谁征税,在哪个环节征税,如何减免税等重大事宜的决策权,尚未充分掌握在纳税者的手里。而用多少税,用什么税,向谁用税,在哪个环节用税等重大预算的决策权,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合意性不足的财税改革,财税权力的民意基础大多不坚实,财税权利与义务的分配也难以做到公正平等,大多只是重视税负的“谁在负担”等相对次要涉税关系的公正调节,忽视了征纳税者根本关系的公正调节。而且,财税法治也大多停留在浅表层次的“财税法定”,突出征税的强制性,忽视用税的合意性与强制性。这样,征税用税自然缺乏必要的限度。
同理,缺乏合意性的财税改革,在经济形势大好之际或能勉强运行,但如果经济形势出现问题,财税改革就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财税改革滞后所带来的“钱袋子”效应,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在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大势堪忧的时节,“钱袋子”问题的权重便可能主观性地升格和加剧。
三是财税改革的公正性。财税改革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纳税人之间、征税人之间、国家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涉税权利与义务的公正平等调节方面,而忽视根本性的征纳税者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分配问题。
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职业之间、代际之间涉税基本权利与义务尚未做到完全平等。其实,每个国民的基本权利,完全源于生来便不可选择地参与了社会共同体的缔结。而且,每个人的这一贡献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每个国民自然应该享受共同体给予的完全平等的回报,这是每个国民和纳税者本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凡是借用这个共同体资源创获财富越多者,自应按比例多交税,但其享受的公共产品却应该和其他国民一樱完全平等。
坦率地说,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体制尚不完备。同时也由于财税权力监督缺乏有效的“闭环式”制约制衡机制,难以全面防范财税权力的滥用与寻租,使得一些公共资金的收支活动发生扭曲,背离了财税改革的终极目的。
综上,笔者对未来财税改革的期许是:首先必须明确财税改革的终极目标――增进全社会和每个国民的福祉总量。这是判定财税改革得失成败的终极标准。在征纳税者之间的利益尚未发生根本性冲突、可以两全的情境下,必须始终高举“不伤一人地增进所有人利益”的帕累托最优原则。唯有在征纳税者之间,利益发生了根本性冲突、不可两全的情境下,方能慎用“最大净余额原则”,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原则”。
其次必须明确建立人道自由、法治民主的财税改革目标,即建立纳税人和国民主导的财税体制,让公共资金的收支权力回归每一个国民和纳税人。这是评价税制改革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最后,必须夯实财税权利与义务公正平等分配的基础。关键是征纳税者之间权利与义务根本关系的公正平等分配。这是评判财税改革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是办理国家预算收支的专门机构,依法履行着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能。多年来,运城市各级国库本着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紧紧围绕提升国库服务质量与效率这一目标,创新思维,务求发展,在实现国库多赢目标的方式方法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完善制度,注重落实,充分发挥国库在国家预算工作中的执行作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
国库作为政府预算执行的重要部门,其服务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国库会计的水平。近年来,国库会计工作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预算收入的范围不断扩大、渠道不断拓宽,预算收入总量在逐年增加;另一方面,财税领域的深入改革对预算收入利益层次的划分越来越详密,使各级国库业务量成倍增加。如雄居山西省100多个县(市)财力之首的河津市,20__年共办理各级收入入库20亿元,是1994年的20倍,但国库从业干部数量共4人,仅是1994年的2倍。业务量成倍增长与人员相对紧缺的矛盾给进一步做好国库会计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为确保国库会计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运城市中心支库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前提下,重点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提升管理理念。引进国际标准化管理模式,把各岗位工作都视为一个管理过程,建立程序文件和操作规范,使内部控制渗透到了各业务过程和各操作环节,促使规章制度落实到位。二是认真落实风险控制。严把柜面审核关、退库更正支拨关、对账关和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关,将监督的重心从管理“结果”向管理“因素”转移,将风险消除在萌芽过程中。三是持续改进,完善制度。随着新业务的陆续上线运行,过去行之有效的制度必然会暴露出它的弊端,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用心发现规章、制度、流程的缺陷和不足,全方位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从而更好地适应了日常工作。四是强化人力资源建设。随着国库业务的不断发展,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城市中心支库把“创建学习型支库”作为国库工作的重点来抓,再度掀起“学制度、学业务、比技能”的,全面提升国库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国库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国库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最终达到每个国库干部更好服务于工作的目的。
通过执行制度,夯实基础,运城市各级国库基础工作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一定程度地实现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的目的,20__年以来,各级国库受到地方政府嘉奖20余人次。
二、把关守口,重点防御,充分发挥国库在国家预算工作中的监督作用,为确保国库资金安全提供护卫。
运城市中心支库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严格监管意识,开拓监管思路,依法经理国库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新时期国库监管的新路子、新措施,建立并形成了一整套国库监管档案系统,有力促进了国库监管职能的充分发挥,确保国库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真正发挥了为政府管理好财政和为社会服好务的职能。譬如把全市所有经收处的基本情况和历次检查发现的问题都充实到经收处监管档案系统中,监管档案采取电子形式(电子模块,电子数据,电子资料和电子分析等)设置和应用。在每次检查前,可以方便地查询、浏览和掌握该经收处的历史问题及纠改情况,以及不同经收处问题项目、数量的电子直观对比结果,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现场检查中坚持做到监管“三到位”:一是检查辅导到位。一年两次常规检查,检查面达到100。采取边检查、边辅导的形式,不仅增长了经收人员的国库知识,而且提高了他们执行制度的自觉性,随意延解积压税款的现象基本得到杜绝。二是纠正违规到位。一般性违规操作问题,如个别经收处“待结算财政款项”科目设置不规范,现场立即纠正;有争议事宜,及时找到合理依据,在辖内统一认识统一操作。三是处罚措施到位。对个别违规行为严重的经收处,按照经济处罚与对责任人处分并重的原则,进行严肃处理。
借助对预算收支资金的监管,确保了预算收入资金可以及时、足额集中到政府手中,预算支出资金可以迅速配给到政府经济政策影响的对象,达到政府管理经济和管理社会的目的,很好地实现了国库为地方政府部门服务之目的。
三、主动介入,把握方向,充分发挥国库在国家预算工作中的促进作用,为地方财税改革提供导向。
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对国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运城市各级国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并服务改革,很好地达到了为财税改革服务的目的:一是坚持由国库牵头,每季召开一次财税库三家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及时掌握财税改革最新动态,通过征求各部门服务需求,妥善协调各参与方意见,达到了各方对同一改革事物形成合力,使新的财税机制得以顺利实现和平稳运行。二是积极参与财税改革,与其密切配合、反复磋商,反馈意见和提出建议,推动财税改革顺利前进。例如20__年的财政会计核算中心行为,严重违背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有关要求,面对这一情况,运城市中心支库一方面迅速写出专题报告向上反映,一方面不等不靠,依据现有规定主动干预,专题向地方政府做汇报并赴财政部、人民银行总行请示纠改一事,经过细致的工作和不懈努力,运城市会计核算中心在全省最早实现单一账户改革和并轨运做。
通过国库部门积极主动地参与、把握、配合与努力,有效地防止了改革中各类违规现象的蔓延、恶化,及时将地方财政改革纳入正轨。
四、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充分发挥国库在国家预算工作中的反映职能,为研究和制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提供协作。
国库部门既是预算收入资金的集合点,又是预算支出资金的出发点。这一特殊地位,使得国库成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一个有机结合点,为国库部门调查和分析预算收支运行、分析税收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以及税收入库与银行信贷的关系,进而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执行等提供了便利。运城市中心支库将20__年以来的预算收入、支出、退库、国债发行、国
债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些综合性指标(如GDP变化趋势等资料)收集并纳入到国库收支分析平台。通过这一平台,科学务实地监测经济运行规律及趋势,以监测个例国库为出发点和着眼点,深入研究国库与经济增长、国库与货币政策、国库与国民经济的影响和联系,针对辖区经济金融的特点,提出对经济增长有实际参考价值的信息和建议,将国库调研分析成果转化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为当地政府制定经济发展策略,科学组织税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决策依据,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20__年一季度,运城市中心支库结合河津市经济的实际,分析并指出河津市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是国库收入增长的主力军,但仍存在着抗风险能力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不高、环境污染大等问题,特别是作为主导产业的焦化行业出现了一些盲目投资、乱上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报告建议当地政府抓紧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安排,以便使河津市经济走向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该报告还被总库刊用。
通过国库专题调研分析,及时反映了国库收支活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辖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为各级领导和决策部门研究和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国库工作的实践表明:国库服务多赢目标的实现决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许多困难、矛盾和障碍需要各级国库部门用长时间的努力去克服、解决,广大国库干部必须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构建起一个“在监管中学习,在学习中分析,在分析中提高,在提高中服务,在服务中再监管”的良性循环机制。结合国库服务多赢目标的要求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强化培训,尽快解决国库干部配备普遍偏紧和国库干部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的问题。从现时来看,各级国库部门都存在人员紧缺问题,因此各级库领导要真正从人员上给予有力支持,帮助国库部门解决人员紧缺这一难题。抽调一些工作积极性高、上进心强、爱钻研、能吃苦的同志(特别是青年干部),充实到国库工作岗位去,这是国库工作充满生机,适应国库体制改革要求的必要条件。
目前国库调研分析工作与新时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国库工作的要求,以及与发达国家国库资金分析工作的深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测算收支日变化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基本没有涉及。这些差距和不足要求广大国库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但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还要掌握金融、财政、税务、统计、分析、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知识。各级国库部门要把培养一批懂业务、会分析的综合型人才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此外,还要支持和鼓励国库干部积极进行政治学习和参加各种业务培训,逐步改善、提升国库干部的知识结构和思想层次,从而向行领导和政府等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二、主动促进,重点突破,加快国库工作电子化进程,加快财政资金的汇划速度,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率。目前,国库部门独立的支付结算系统还没有完全建设和应用到位,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一是要以推广应用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为契机,加快各级国库直接通过中国现代支付系统进行国库资金清算方式的建设,开通国库资金“高速公路”。二是迅速建设以国库为中心的多主体参与的国库信息化工程。国库信息化既是一个涉及到银行体系改革、业务创新、经营管理的改进以及先进信息技术应用的复杂体系,也是一个由政府管理部门、金融业以及IT产业界共同参与的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国库服务的科技含量,尽快解决长期以来财税库行信息交流不畅的现象。
三、延伸触角,扩充对象,积极向技术监督、矿产、土地等部门拓展,实现多赢目标“量”意义上的突破。国库部门传统的服务对象一般是财政、税务和海关,至于技术监督、矿产、土地等执收部门,缺乏或根本没有联系沟通,为了更多地了解税以外的“收入”和更详尽地分析其发展规律,应从对帐工作、监督经收处工作等为切入点,逐步地、主动地与上述部门增进了解,从国库(间接)监管和服务对象的“量”的层次拓宽视野。这样,即可以使预算地执行更好地为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服务,又可以及时掌握各项经济政策对预算收支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从而实现国库信息化“以业务为中心”向“以客户(这里的客户是指国库服务的显性和隐性对象)为中心”转变,国库信息化就是要适应竞争环境和客户需要的变化,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业务运作过程进行集成和优化,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为中央银行的客户开发、服务、管理和风险防范建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客户对国库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全面提高中央银行国库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反映能力。
四、联系沟通,有机协调,建立灵活有效的财、税、库、行工作磋商协调机制。国库工作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它与财税行之间的联系不仅是必要的和长久的,而且是极其密切的。破坏了这!个规律,财政工作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就必然受影响。国库工作实践证明,不建立必要的,财税库行认可的,定期的工作磋商协调机制,不但影响财税库改革的贯彻执行,影响相互的信息交流、沟通和反馈,而且最终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贯彻、实施、回溯。
《新理财》:今年,湖南省圆税收入高增长的动力主要是哪些方面?
程安亭:今年以来,我省国税系统推进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实现了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2010年1-11月份全省不含海关代征的国税收入完成868.15亿元,同比增收169.76亿元,增长24.31%;全年预计将完成932亿元,同比增收14.,81亿元,增长19%左右。此外,全年预计办理出口产品退税38亿元;全年预计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残疾人就业、再就业扶持等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税收40亿元;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收7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实际抵扣40亿元。
综合分析,2010年全省国税收入规模不断壮大,预期实现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经济发展以及加强征管的积极拉动作用,并有效消化了税收政策对收入的影响。
《新理财》:从结构、产业上看,与往年相比税收来源有何不同?
程安亭:首先从1-11月份增收结构看,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大部分行业实现增收。其中机械交通及运输设备制造业、采矿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增值税重点行业增幅超过或接近40%。二是卷烟税收依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1-11月卷烟税收占总收入的比重达34.82%,比2009年比重提高1.13个百分点。三是区域协调性增强。1~11月份全省除湘潭受钢铁行业拖累出现下降外,其他地区均保持15%以上的增幅,其中郴州、益阳和株洲等地增幅达到30%以上。
其次,税收政策影响减少了部分税收收入。今年的税收政策仍延续结构性调整的主线,反映在税收上,减收仍要大于增收。从减收影响看,全年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预计减收7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实际抵扣40亿元,同比增加6亿元;从增收影响看,卷烟批发环节加征5%的消费税政策翘尾形成1~5月份增收7.38亿元;再生资源回收与批发行业受退税50%政策激励全年预计完成38亿元,同比增收13亿元;成品油行业受政策影响新增消费税预计完成33.8亿元,同比增收4.7亿元。
第三,加强税收征管,促进收入增长。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国税机关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加强税收征管,有效促进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全年预计通过开展纳税评估、清理漏征漏管户入库税款将达到30亿元;通过加强税务稽查,查处涉税违法行为预计查补入库税款、罚款和滞纳金达到12亿元;通过加强税收入库管理,努力实现应收尽收,预计全省新欠将会控制在1800万元以下,发生率将低于0.2‰。
增支和减税相结合
《新理财》:您如何看待结构性减税?今年,湖南省国税系统落实结构性减税的情况?这项政策对湖南国税收入的影响有多大,由此带来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程安亭: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央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两年多来,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可以讲,结构性减税政策涉及领域之广减税规模之大,效果之明显,前所未有,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以来,全省国税系统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减少税收142.45亿元。
从短期看,实行结构性减税会无法避免地减少税收收入;但从长远来看,通过减税效应的作用,必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培植和涵养税源,夯实税收持续增长的基础。从本质上看,实施结构性减税和确保税收增收具有同向性,相辅相成,其终极目标都是服从服务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大局。同时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堵塞跑冒滴漏,把该减的税减下来,把该收的税收上来,做到应收尽收,较好地处理了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组织收入之间的关系。
《新理财》:当前,“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湖南省国税系统在促进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行业以及两型社会发展等方面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程安亭: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
一 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推动企业进行高端化、高新化改造,促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发展,支持骨干企业做强做大。今年1~10月,我省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实际抵扣35.32亿元,同比增加9.11亿元。
二 积极运用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和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政策,推动我省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两型”改造。1~10月,我省再生资源回收与批发行业受退税50%政策激励完成30.45亿元,同比增收14.28亿元,增长88.38%。
三 用好用足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着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落实好促进中小企业、服务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以及支持下岗再就业、残疾人就业、大学生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2009年以来,我局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共计减免税收72.29亿元。
四 以提高出口退税率为契机,培育壮大我省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企业。2009年以来,我局办理出口产品退税74.51亿元。
五 积极推动支持“两型社会”建设、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等税收政策研究,加强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分析,深入调查、全面分析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税收的影响,向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提出了10多份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上级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新理财》:财税政策在引导和刺激消费方面功不可没。湖南省国税系统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做法,成效如何?
程安亭:目前,我国运用财税政策引导和刺激消费,既表现在大规模增加公共支出、以建设民生工程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上,又反映在采取一系列减税措施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上。财政增支和税收减税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有效地发挥了财税政策的综合效应,减少了投资和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投资和消费的能力及意愿,扩大了国内需求,增强了微观经济主体活力,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改善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
这套特殊的信息系统,无疑是焦作财政改革的有力武器。焦作市财政局局长申相臣总结说,“没有现代技术手段来支撑,什么公开透明,什么民主理财,还凭以往那个简单操作手段根本不可能。”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本刊记者再次关注焦作“财经沙盘”的进展情况。
具有深度管理功能
财经沙盘最直接的功能是对政府财政资金进行深度管理。焦作市财政局信息中心主任史开国介绍,财政资金的流转与监管是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重心,也是财经沙盘管理的重要内容。公共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部门预算、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信息系统的实施,确保了财政资金流转在政府财政的整体监管框架内规范、有序、高效和安全。为财经沙盘实现资金管控提供了实时的数据基础,从财政内部管控、信息应用的角度看,财经沙盘则从信息化层面提出了新的概念。
财经沙盘重点是把握资金流转的整个过程,综合利用资金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考察财政支出的总体绩效。具体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反映了财政资金流转的时实状态,类别包括年度综合财力、功能科目、预算单位、预算项目及项目安排、项目评审、绩效评价、部门监督、和执行的总体情况。第二方面是对政府财政资金深度管控,建立功能科目、资金归口、预算单位管理类别,以调整预算(预算指标)、待分指标、可执行指标、预算到位率、实际支出、占预算%、预算结余、执行进度等为管控内容,建立完善国库支付网络动态监控体系,动态展现资金流转图表。第三方面是筹建财政资金监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个人账户、大额支付、公务卡结算、频繁提现、资金异常、预算分配、支出进度、年初预算到位率等主要预警指标。
据称某官员在焦作财政局信息中心,看到这套装载着国库支付和会计核算的信息系统时,不禁感叹道,对政府资金的深度管控就全在这一键之间了。
战略财务功能
提到战略财务功能时,人们的第一反应会是公司财务学。管理政府资金也会用到吗?当然会的,焦作“财经沙盘”正在规划科技财政发展战略。
财经沙盘的战略财务更加注重于政府财政资金科学、合理、高效地分配,财政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虽然财政资金的流转与控制已通过财经沙盘“资金管控”功能得到很好管理,不过从预算分配的角度讲,财经沙盘清晰地反映出财政年度预算、年度财力、可执行指标、待分指标、资金支付(计划、额度、结余)、上年结转等动态数据,并且通过项目和数据的追溯挖掘,还是很容易找出预算分配的弊病和问题所在。在预算分配领域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预算不到位,支出不及时,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主要项目领域为医疗卫生、城乡社区、其他支出等方面。生产建设与事业发展领域的预算管理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焦作正是通过财经沙盘的战略财务功能,把政府财政资金的分配及落实的优劣比照,能够做到精确的数据推算。
动态监管功能
史开国还告诉记者,财经沙盘不仅对财政资金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管,还可以对办事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彻底完成它的多元化功能。
具体来说,财经沙盘以“目标绩效”、“重点督办”、“人员与工作”和行政管理的系统功能,实现目标管理、业务流转、信息交流、人员沟通的循环,并以绩效结果为导向,通过目标设置、分解、展现、反馈、监督、考核、考评,从而完成绩效结果产生的过程。财经沙盘反映所有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工作状态,包括综合信息、日程管理、档案资料、工作动态、目标与绩效、学习考试、工作日志等,例如,截止2012年12月5日。XXX科长已办件1202件,其中,工作流程57件、编写报告948篇、日程安排197次、论坛活动10次、处理绩效目标51项、网上考试27次。重点督办则实现了财经沙盘督办事项进展状态与窗口大厅大屏的联动,时时置地全局干部职工的监管视野之中。
在财经沙盘绩效管理体系下,充分彰显了管理的功效,贯穿了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管理的功能,并进一步探索信息系统对实际工作中管理效能提升的可能性和各种方法。
新的规划方向
在未来,焦作财经沙盘是否将承载着更多功能?史开国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了记者,宏观经济沙盘是政府未来重要的“数字神经系统”,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红绿灯”,是服务型政府的信息化的支撑基础,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
确实这样,数字时代需要“数字神经系统”,史开国所说的“宏观经济沙盘”就是以财经沙盘为模式和基础载体,建立的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关键词】财政学 教学过程 优化
财政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中既要强化财政学基本理论的讲授,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财政学是一门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学好这门课程,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从完善知识结构角度,还是为其他专业课程打基础的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很多高等院校财政学的教学还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缺乏创新,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优化创新财政学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一、财政学传统的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学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财政学属于应用经济学重要分支,也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因此在财政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经济学的某些原理与方法在部分财税领域的应用与延伸,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在学习财政学过程中融会贯通,而且会使学生拓展知识面,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完善的知识体系。而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这一点,没有给自己的学生做出及时引导。他们只是在机械地重复教与学的工作,不会因材施教,也不会真正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标,而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真正地想学好、学透的不多。
(二)教学内容过于简化落后
财政学也被称为公共经济学,以公共部门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而现代的西方财政学理论已经全面融合了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多种经济学理论和思想,不仅大大地扩充了财政学研究领域,而且更是丰富了财政学的研究方法。而当前我国国内的财政学内容还比较陈旧落后,主要以政府财政部门的财政收支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没能与国际接轨,也远没跟上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的发展步伐,更不能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
(三)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只是单一的传授给学生知识,不能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在当前许多高校的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单纯地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较少地使用案例教学,更缺乏多形式的互动交流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虽然也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也只不过是将原来的读课本改成了现在的读PPT,教学过程简单、死板,导致学生对财政学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考核评定方式不够科学全面
传统的标准化考试简单机械,不能真正全面评价复杂而有个性的学生,更是不能对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表现和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学生面对一成不变的考试模式,他们会以期末短时间突击来就对。无论平时学与不学,到期末只要背一背就能通过。有的学校也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时候要考虑平时表现,即要有平时成绩。但教师对平时成绩的评定也多以很简单的作业或考勤进行考核,缺乏客观公平性。
二、优化创新财政学教学过程的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财政学的教学内容跟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在一开始学习财政学的时候就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能了解和掌握政府收支的相关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财政学素质。在教学中通过列举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财政现象和一些热门的财政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才会有学习动力。为了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学内容,查找、整理当前敏感的财经问题作为课程教学案例。在学生对这些财政现象和财政问题产生了兴趣之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财政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作用,让学生主动改变学习财政学的目标就为了通过考试的观点,要树立更加高远而有意义的学习目标。
(二)根据专业要求和时代特色优化创新教学内容
为了适应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打破传统财政学研究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广泛吸纳公共财政、公共部门经济学和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完善课堂教学内容。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与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发挥的作用更加清晰,确定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能也应该是我国财政学需要重点探讨的内容。同时,探索实现公共部门经济学(财政学)与公共管理的交融发展。将公共管理理论引入到财政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使本课程具有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而且也使我们能站在该学科的研究前沿,以便帮助学生掌握最新、最系统的财政学知识,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细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在“财政学”教学中要尽量细化教学过程,建立互动性的教学模式,加大学生的参与机会,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在财政学教学注重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社会调查项目,学生利用假期及其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专题社会调研,比如农民负担与农村税费改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农村义务教育状况等问题。然后按照学生撰写课程小论文或调研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作为学生期末学业成绩的组成部分之一。学生在调研中自然就会提高实践和应用能力,而且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教学工作中还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案例教学要注重选取案例的新颖性和实用性。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开展财政学实验教学,通过计算机模拟教学,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加快创建和完善财税实验室设备,安装税管理信息系统,对业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进行计算机模拟教学。计算机模拟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系统,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掌握。
(四)改革考核方式,强化过程考核的作用
财政学课程考核要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考核为目标,采取多样化的考试方法,积极开展考试内容改革。考核评定方式不仅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效果,而且能促使学生更快融入和适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财政学课程学业成绩可以由两部分组成,即期末卷面成绩+过程考核成绩,二者的比例可以定为4:6,通过提高过程考核的比例,把教学过程中能体现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因素考虑进去,使各种新的教学方法的作用得到合理的体现,也促使教学方法的改革能持续进行下去。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重,突出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考察和评价,才能使学生真正重视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在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彻底改变过去过分重视期末突击、应付考试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和提升学生素质的目标。将考核评定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使考核评定方式能全面反映整个教学过程,从而形成财政学教学改革三方面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过程考核主要有作业(作业、小论文、调研报告等)、讨论发言计分、出勤情况计分。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使教师和学生都更加重视和享受教学过程,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波.《财政学》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2,(3).
[2]李冬梅.财经类院校《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2,(4).
[3]周鹏飞.高等院校财政学课程教学优化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4]肖玉才,谢芬.关于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改进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2,(7).
现代新兴的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市规范性的小型物流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据调查统计,我市现有小型物流公司共有70多家,主要分布在城区大洪、钱沟、张台等地方,在其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急需解决。
一、存在问题
1、市场规模经营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仙桃市小型物流业“散、小、弱、低”等问题十分突出,且企业规模偏小、服务功能单一,多数物流企业发展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制约全市小型物流业发展。
2、市场管理不规范。该行业整体上处于无序发展状态,部分公司存在着证照不齐或无证经营,极少数公司存在市场欺诈行为,影响了仙桃市的整体商业信誉。
3、缺乏统一规划与管理。该行业所属公司经营场所空间严重不足。同时,由于没有专业化的物流规划指引,该行业仍处于无序竞争的自我发展状态,没有形成整体及规模效应。
4、行业技术水平偏低。一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具有较高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二是在全市范围内该行业没有建立完整的物流市场信息体系,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平台尚未建全,造成对外信息不畅通,无法全面的收集、整理和反馈,各企业之间也不能很好的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用;三是没有现代化的仓储设施和管理模式,影响了仙桃市小型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5、基础设施和运营能力偏弱。一是在物流运作基础设施方面,各公司尚无仓储中心和货运站场等基础设施,以内部自营、自我配套、传统揽货、调配和结算方式为主,二是在运输组织方式上,手段落后,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区域性的大型品牌企业或集团,造成运输效率、效益比较低。
6、影响交通安全现象比较突出。由于没有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的有序发展,各公司运输车辆临街临道、乱占乱停现象十分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容市貌,更不利于提升城市功能打造城市品牌和仙桃市“四城同创”的有序开展。
二、建议:
1、整治小型物流业市场。建议由市政府牵头,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仙桃市小型物流业市场整治领导小组。一是要坚决取缔无证经营公司,扭转无序发展状态,打击市场欺诈行为,提高仙桃市的整体商业信誉;二是要切实改变物流运作管理政出多门且不协调的状况
2、尽快制定现代物流业科学发展规划。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小型物流业发展现状。根据实际,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现有资源的综合利用、道路运输市场发展规划,编制好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小型物流业发展规划,并纳入政府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之中。
3、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小型物流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服务环境。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物流企业。一是工商部门应将现代物流业作为独立的行业,纳入登记范围,要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二是财税部门要将现代物流作为独立的流通行业进行税务管理,按现代物流企业最终实际经营额作为征税依据,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对于新办现代物流科技型企业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应的税收政策和所得税“两免三减”的政策优惠;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开发和土地使用政策方面,市政府应将物流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并在地价上予以特殊优惠,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成片开发,对于具备一定规模、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现代物流企业新征土地使用费予以适当减免;四是交通管制部门要整顿和规范城市货运市场秩序,规范管理社会车辆,要建立现代物流企业车辆市区通行制度;五是融资政策方面,要积极支持现代物流企业采取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对于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可以实行财政贷款担保,支持这些企业优先取得贷款。
4、加快培育本地小型物流龙头企业。目前,仙桃昌华公司针对仙桃市小型物流业发展状况,在桃源大道西端正在建设2万平米的现代化的物流园,规划建设1.5万平米,160个门栋,它的建成,起到了龙头企业的作用。因此,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大力培育规模化、科学化的仙桃市小型物流业市场主体,全面扭转仙桃市本地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品牌效应差与城市功能、地位不相称的局面,全面推进小型物流业的发展,提高区域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5、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物流。改变传统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各环节分割运作的观念,促进物流基本功能的有机整合,推动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尤其是推进有条件的运输、仓储和等企业向第三物流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手段,完善自营物流设施,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和原材料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等业务流程,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自营物流系统,形成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
6、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充分发挥网络化经营优势。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对物流系统资源整合提供支持,沟通企业对外和群体之间以及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促进协同工作及协同经营机制的建立。
7、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组织开展现代物流知识的培训,采取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对从事现代物流行业的人员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现代物流知识和技术培训,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专院校的现代物流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