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心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消费心理学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心理学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心理学的重要性

第1篇:消费心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启发+互动;教学模式

一、消费心理学课程特点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涉及到社会学、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广告学、生理学等,主要研究对象为消费个体和群体。其内容包括: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行为及内在规律,研究过程应遵循整体、客观性、发展性和联系性原则。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地调研法、角色扮演法等。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提高对消费者心理行为的预测性,有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

二、消费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用不当,教学缺乏实践性

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教材体系,基本上是由市场营销学和普通心理学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相对比较独立,有些内容存在脱节现象,不能很好整合其它学科知识,造成学生不能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消费者的个性心理、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介绍了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部因素包括商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购物行为因素等,介绍了一般商品经济理论和变化规律。教材理论内容比重大,实践环节少,教学案例陈旧,不符合当前经济形势,没有针对性,缺乏创新。没有考虑到职业需求,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践,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性不强

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听,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倦怠情绪。以课堂为中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缺少社会实践及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教师只是一味的介绍知识点,学生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将知识扩延到消费市场,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不适合应用性较强的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3.考核方式传统,内容深度不够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主要以期末考试来进行,即闭卷考试。考核知识点以记忆为主,多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形式,考核结果和实际能力差别很大,不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纯理论考试,削弱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以考试为主,使得学生满足于简单的知识记忆,一切学习为了考试,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在《消费心理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互动”教学模式,主要目标是将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案例讨论与情景模拟将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模块:演示法、案例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1.演示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内容中穿插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将理论原理与实例相结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图、文、声、像集于一体,通过教学增强教学内容表现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将案例利用动态、形象的画面表现于课堂,利用多媒体的智能化仿真模拟展示情节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还应配合肢体语言、行为表情等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种方法直观、灵活、实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课堂上,教师借助贴近生活的小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知识,从而具备相应的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有效解决问题和决策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可以精选综合性较强的案例,目的是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去观察、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个过程中,首先由教师讲述背景资料案例,并提出思考问题,学生结合问题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找到解决方案,然后以小组讨论、课堂答辩等形式进行。最后,教师组织对学生的口头、组织表达等能力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方面,同学们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时可以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另一方面,在激烈的探讨过程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即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各消费心理现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学生通过开展营销沟通亲身体验扮演情景中销售员或消费者,领会心理、情绪、态度等变化,处理消费心理学等相关问题。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还能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进行换位思考,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实践经验。这是一种适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新型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

四、应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当前市场及营销背景收集大量新颖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且更形象地说明相关理论及其原理。案例讨论法需要学生积极配合防止冷场,也不能出现讨论激烈无法控制的局面,另外,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时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案例选择应符合教学目标、难度适宜、热菔视茫欢是案例应遵循以事实为原则、体现出企业急需解决的决策问题。情景模拟法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己或团队合作来完成任务,创造性地解决消费心理学的实际问题。

五、小结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企业需求人才。目前很多学校进行了尝试和努力,但成效不大。不断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意义深远。为适应高职市场营销专人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营销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非常重要。因此,在消费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贯彻学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实现教学效果为宗旨,采用综上所述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和总结,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借鉴实践经验,评价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结合实际教学效果,促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对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满意度,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田淑波.高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改革与实践[J].北方经贸,2011.(05).

第2篇:消费心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将移动医疗定义为mHealth,即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移动终端系统的各类医疗健康APP应用为主。它为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在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可通过移动医疗解决问题。

当前我国移动医疗发展迅速。就市场规模来看,2014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已突破30亿元,且预计2016年将突破80亿元大关;就用户规模来看,从2011年至2014年移动医疗互联网用户从3.56亿人次增至5.53亿人次,增幅高达55.3%。

虽然当前国内移动医疗市场呈现井喷式现状,但无论从发展时间还是技术水平,我国移动医疗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过相信随着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逐渐开放包容的心态,在未来中国移动医疗将会拥有大批成熟且固定的用户群体。

2分析方法简述

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移动医疗市场消费环境心理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了解在移动医疗业中哪些环境心理因素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主要影响。

第一步,结合相关文献设计消费环境心理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步,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问卷设计,将问卷设计为李克特7级量表问卷,从而使定性指标变为可量化分析的变量。

第三步,通过SPSS stats对问卷数据进行降维分析,将原本复杂多样的影响因子降维成为少数几个主成分,从而得到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主要影响的环境心理因素。

3数据处理方法

为了能够将定性指标量化为可以分析的变量以便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推断,本文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的基础上拓展评级层级至7级,以提高数据检验的信度和效度。

量表问题所代表的7层级赋值反映的是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在根据方差累计贡献率得到主成分的基础上,还要考虑主成分的成分构成。本文所采用的是统计软件SPSS中的降维分析和因子分析。

3.1降维分析

在降维分析中,本研究根据初始特征值和提取平方和载入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判断主成分及其影响权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原评价体系中的三级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的综合指标,用以替代原来可能具有多重共线性的指标。其数学分析模型为:

使用SPSS软件将因子分析的原始变量录入“变量”列表,得到特征变量矩阵,并由特征向量矩阵得到主成分分析的计算公式。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公共因子的提取,并计算因子贡献率指标。

通过对主成分累计解释的方差贡献率进行分析,得到主成分对原有指标信息的保有程度,若累计贡献率达标,即可用其代替原指标的信息。每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代表该因子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权重。

3.2因子分析

本研究需要采用因子分析来判断主成分的成分构成。

4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体系构建的依据

毕众增《消费心理学》(2011)中将消费环境心理系统划分为微观消费环境心理、产品、价格、广告和宏观消费环境心理,这是构建消费环境心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但由于划分标准过于宏观,无法据此得到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核心因素。

因此,针对我国消费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发展现状,笔者试图从更多实践研究中借鉴经验。梁宁、邵荣昭(2007)认为消费者所有活动都是与其内(指身心环境)外(社会、自然环境)环境状况联系相应,离开整体生活动态背景去研究消费者行为得出的结果是其表象,而消费环境又同消费者一般心理、个体心理、消费行为构成统一的整体。卢泰宏(2012)则引入迈克尔?R.所罗门的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从微观到宏观,由个体到群体,从市场、个体、决策者、亚文化和文化五个角度逐层剖析消费者行为。

4.2指标设计原则

4.2.1科学性原则

以毕重增(2011)提出的消费环境心理系统为框架,通过选择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合理的程序以保证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各指标对消费者行为的真实影响。

4.2.2系统性原则

从框架来看,体系涵盖微观、中观、宏观消费环境心理,指标构建系统全面。从内容来看,在指标的设计方面更适合中国消费者行为特点。

4.2.3直接评价原则

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运用直接评价原则,即将被调查消费者充分被纳入评价过程中,通过相关人群直接反馈对指标影响效果进行直接评价。

5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毕重增《消费心理学》(2011)一书中将微观消费环境心理划分为环境因素、消费者反应、中介因素,中观消费环境心理划分为产品因素、价格因素、广告因素,宏观消费环境心理分为经济因素、群体因素、文化因素等。

为使指标科学有效,本文通过排除描述性指标、解释性指标、相关性指标,将二级指标定义为软件因素、产品因素、价格因素、广告因素、群体因素、文化因素,继而通过枚举法分解出三级指标,得到如表2所示指标体系表。

6主成分分析

本次共发出问卷150份,其中实体问卷70份,网络问卷80份。实际收回149份,有效问卷146份,经由SPSS-Stats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7解释分析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和笔者原本的设想有一定差距,Y1~Y7代表移动医疗市场中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主要影响的环境心理因素,但其中并不包括平台认证、医师资质认证及价格因素,反之宣传渠道、文化因素和设计包装却是主导因素。

首先,根据市场调研,虽然当前我国移动医疗APP开发呈现井喷式发展,但实际上百分之八十的用户都集中于使用下载量排名前五的APP,例如春雨医生、丁香医生、平安好医生等,这些APP在平台相关的资质认证、医师资质认证及医师资质透明化程度上做的相当成熟,因此平台认证、医师资质认证并没有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环境因素。

其次,移动医疗APP主要解决的是消费者的健康问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它处于金字塔的最低端――生理需求;另外当前移动医疗APP的消费群体以中青年白领、在校大学生为主,前者经济条件较好,而后者属于非自我能力消费者。综合两点因素,当前移动医疗领域主要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一般。

8本文特色及创新点

8.1理论依据支撑研究框架

本文以毕重增(2011)提出的消费环境心理系统为框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理论分析,选择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合理的程序,保证构建的指标体系的全面性。

8.2采用较为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

调研方面,问卷依托“消费环境心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李克特7级量表问卷,从而使定性指标变为可量化分析的变量。数据处理方面,采用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将原本复杂多样的问题降维成为少数几个主要问题。该套成体系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参考价意义。

9研究局限性

9.1未对指标体系进行信度检验和适宜性检验

在消费环境心理指标体系的编制过程中,主要通过经验判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而未采取指标信度检验和适宜性检验来研究指标之间可能存在内部互为因果的依赖关系。

第3篇:消费心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际交往心理学》 课堂教学方法

《人际交往心理学》作为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又是一门心理课,该课程的教学关键是既要符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又要遵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努力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因此,我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把课堂中学到的理念与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分析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明确《人际交往心理学》教学目标。

大量调查表现,与本科院校对比,高职学生的本身素质相对来说普遍较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许多高职教师反映,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呈两极分化,对于一部分高考分数只有200多分的学生来说,围绕一个很简单的理科原理讲解好几遍,还是接受不了,感觉迷茫,上课根本就听不进去,只好神游天外,或见周公,或聊天传纸条。而一部分基础扎实的学生感觉知识过于简单,不用学也明白,也没有兴趣听课。这就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只有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人际交往心理学》作为一门纯理论的学科,相比思政法律等枯燥的必修学科来说,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至少这门学科还算是比较新鲜的,高职学生以前都未接触过。所以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不应仅仅是帮助大学生的了解人际关系特点,掌握人际交往的作用,理解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学会增进人际交往,优化人际关系,更应该促使大学生认识自我,学会接纳自我、认识他人,学会宽恕他人,并能建立心理信念。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奠定学生良好的理论基础。

(一)课堂讲授法

一般来说,讲授法用于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重点与难点,理解事实、概念、定义、与基本原理,通过点拨、归纳、总结和概括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等等。如在《人际交往心理学的概述》一节教学中就可采用此法:先讲解什么是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两者有何区别和联系,人际交往的重要性,高职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原则、类型、结构、内在动力及心理效应。这样,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会明确人际交往心理学研究对象和学习意义,掌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和人际交往的结构,了解本门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当然,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应尽可能地结合使用辅助教学工具和仪器,适时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分析法

一般来说,选择的案例宜典型、生动,这样才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能使他们从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如在《人际沟通》一节教学中,就可采用此法:事先,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个真实的案例――美国某航空公司的阿维安卡52航班毁于空难,机上73名人员全部遇难。通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总结,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人与人言语沟通的心理与障碍及学会倾听,如何增强非言语沟通的效果。

(三)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用不同人际交往的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共同探求如何增强人际吸引与增加人际魅力,帮助学生形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与技巧。此方法能较好地使生活情景化、生活化,将人际交往冲突中的现实问题通过最客观与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能进行思考与反省,更好地发现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情绪问题。情景模拟的形象性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如在《人际交往的冲突》一节的教学中,高职学生模拟寝室里可能出现的各种风波,如“生活习惯难相容”,“金钱问题伤感情”“公共责任谁来负”“隐私问题”等许多典型生活情景,了解人际冲突的原因、作用、类型、历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观察,能很好地掌握处理人际冲突的八个方法。

(四)心理小测试

运用此法,教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并能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深刻的反思。此法还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探索欲望,能更加正确地认识自己,克服人际关系的心理障碍,获得人际关系的技巧。如在《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一节的教学中,我在讲述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的定义与原理后,提出一起做小测试:“你是否受人欢迎?”“你是否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受人欢迎的人有哪些良好的人格和个性特征,再由学生归纳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五)团体辅导活动

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结识新朋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激发学生愿意结识新朋友,并在结识新朋友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为目标。如在《人际合作》《人际技巧》一节中,我策划了“有缘千里来相会”“解手链”“心有千千结”“心心相印”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在团体人际相互作用下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并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发展良好的人际适应,最终更完善地发展与成长。

(六)多媒体播放法

通过播放人际交往有关的视频或心理电影,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如在《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一节中,我播放了心理访谈中的《难断母子情》《成长的烦恼》,指导学生学习走出父母模式的阴影。还播放了《为什么不理我》《胖妞不胖》,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使自卑的学生走出心理阴影。在《人际吸引》一节中,播放了心理访谈中的《高考人生》,帮助学生克服嫉妒、羞怯、自负、敏感等不良的人格特质。在《社交恐怖症》一节中,通过观看视频《催眠术与社交恐怖症》,学生了解了咨询师如何通过催眠帮助社交恐怖症的人克服曾经的心灵伤害对潜意识的影响。还观看了心理电影《骄阳似我》中的片断,了解了精神分析法对自我探索的重大作用。

(七)讨论法

讨论法,即指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各自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获取新知的教学方法。讨论前,教师要根据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提出值得讨论的主题,此主题要有效度、难度、新颖度和热度,并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准备和讨论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或参考材料,或进行调查访问,认真做好讨论意见准备。讨论时,既要抓住时机,分配好讨论的角色,安排好讨论程序,又要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抓住问题的中心大胆地发表意见,把讨论引向深入。讨论结束时,要善于利用讨论的结论,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在《人际印象》一节的教学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八组,分别讨论人际印象的四个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每组各派一名代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宣布讨论结果,学生不仅兴趣高涨,而且学习效果特别显著。

实践表明,在《人际交往心理学》的课堂教学中注重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更能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小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大学生交际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

第4篇:消费心理学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现代陶艺 教育 创作 民族文化 人文修养

任何一种文化体系的艺术创造,它都是运动、变化着,是处于绵延不断的发展状态之中。这正如我国的传统陶艺一样,其源远流长,内涵博大而精深。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并且在人类历史的每个发展阶段,传统陶瓷艺术都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而现代陶艺,能形成如此山花烂漫、色彩纷呈的绚丽局面,除了得益于固有的传统陶瓷工艺特色的主动力和影响以外,笔者认为引起这种变化的因素,还有建国以来推行的现代陶艺教育的影响。

我们如今的陶艺教学是建立在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陶艺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注重学生对传统和现代艺术的理解和志趣上。而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具有更多的、更具体的形象思维。然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现代陶艺教育不但需要丰富多彩且又生动的形象思维,而且还需要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论抽象思维。因此,综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笔者提出有关现代陶艺教育教学的五个方面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一、在现代陶艺教育中,首先应该主张学习、运用并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陶瓷艺术之特色。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当建立以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为中心的、向心式的现代陶艺教学体系,以传统为主轴的扩散式的教育思维。在现代,由于没有真正深入地解读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精华和糟粕,也没有对西方的文化艺术作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因此,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许多人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其中一些人唯恐自己“不现代”,就盲目地争论“西方文化中心论”“中华民族文化落后论”,影响了许多人,缺乏对现实冷静和客观的思考,甚至丧失文化判断能力,人云亦云,而我们应当坚持自己的特色和自信。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当以学习和继承传统民族文化为主,而民族文化是我们的灵魂,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一切有益的、有效的、革命的和富有生气的部分都能为我所用。也只有这样,我国的现代陶艺教育才能既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面貌,又能在世界艺术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现代陶艺教育中,还应当通过规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加强教师队伍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和人文修养,使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爱国主义相结合来提高认识。在当今青年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自身的国学文化还十分薄弱,尤其对传统陶艺文化还知之甚少,对西方的现代陶艺文化也是一知半解。因此,要提高和强化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是我国现代陶艺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另一方面,在现代陶艺教学方法上,要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传统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传统陶艺的宣传和全面再认识,并坚持不懈地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挖掘和整理,并用之于现代陶艺教学中。尤其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当要求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深入到各陶瓷产区,既向民间艺人学习精湛的技艺,又要和他们进行一定成效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应该作为陶艺教学中的一个尊重传统的重要法则。从未来的要求和发展眼光看,创造性地加以改造和运用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和陶艺的传统,并在教育中贯彻和发展下去,是提高现代陶艺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争取我国现代陶艺教育在未来世界陶艺教育中,能独领的先决条件。在现代陶艺上没有创新,在教育上没有这种准备,我们的现代陶艺就成为海市蜃楼,如美景虚设,而没有根基和意义。

此外,在现代陶艺教育中,还要注重加强对西方的文化、艺术和现代陶艺的研究,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和实施。通过对西方现代文化艺术和陶艺的研究,能看到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中释放出来的思维习惯、自由意识和创造精神,让学生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灵活地为我所用。

二、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的文化理论、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创作设计的能力。在现代陶艺教育中,人的理论、人文修养是至关重要的,而其影响则是深远的。我国早期的艺术教育家们,大多有较好的国学功底,又有较好的西方文化的功底,他们都普遍注意到文化理论修养的重要性。“艺品如人品”,艺术到最后,就是看一个人的思想和涵养高低层次了。而在一定的情况下,现代陶艺中的艺术创作和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又有难以分开的模糊性。在现代陶艺的创作中,又常常会涉及到造型的设计,整体的装饰设计,而且往往是至关重要的。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看,一切艺术创作都是设计艺术,即使是雕塑、绘画、建筑,都是视觉艺术设计的组成部分。而现代陶艺教学中的设计意识,其艺术水准的要求也与时俱进,愈来愈高。但不要单纯地停留在设计的要求上,而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现代陶艺综合性创作能力上。

三、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该主张以坚实的美术基础教育作为陶艺专业的基点。特别是关于造型基础训练,它是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因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师,都具有优秀的创造能力、高雅的审美能力和丰富的学识修养。实际上,坚实的美术造型基础,并不仅只体现在绘画和雕塑的造型能力上,更重要、更内在、更深入的是体现在对其他诸多艺术形式的形式美感、审美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上。这种能力和修养的培养,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对学生进入现代陶艺领域之后,提高其陶艺创作、设计的审美判断能力,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对于我国现代陶艺教育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的陶艺教育相比较来说,诸如韩国、美国,他们对于入学的学生,首先是重在陶瓷工艺技术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注重技术的学习和把握能力,是西方陶艺教育的优势之所在。尤其是在韩国,陶艺教育的重点在手艺、技艺上,而我国的陶艺教育重点则是在艺术的造型和整体把握上。艺术和技艺,虽然内涵有相近之处,但其本质的文化内涵是有差别的。作为艺术,其文化内涵所包括的人文精神无疑更为丰富。但工艺技术、技艺的发挥,对体现材料的形式美感,无疑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将两者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以人文精神为特质的文化内涵所具有的东方文化精神。

四、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对现代陶艺本体表现语言的训练,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工艺技术和有关材料的把握能力。在现代陶艺创作上,我国的学生虽有较强的动手和塑造能力,但和西方的学生在设计思维和创意方面相比,就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国外的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比较强,思维力宽阔,敢想敢作,笔者是深有体会的。对于现代陶艺教育而言,应该使我们在教学上的目的性、针对性更为明确。

诚然,由于我国现代陶艺教育和侧重点与国外有所不同,但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陶艺本体表现的语言、方式、原材料的运用和训练等,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现代陶艺中对材料深层次、多视角的发展和进步,就会更进一步丰富陶艺的表现手段。这些表现手段不断地丰富着陶艺的艺术语言,也是我国陶艺教育教学中需要加以学习和充实的。

五、在现代陶艺教育中,对学生还要进行一定的市场经济意识的教育。尽管现代陶艺作品具有不同层面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但在当今的世界上,几乎可以说一切艺术品都是商品。即使是最前卫的艺术,它或许能体现某种新的无奈何意识,但它只要一接触社会,便具有商品价值了。而作为艺术作品的主人,如果没有经济的支撑,便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由于各类艺术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不同,分别适应的消费对象的文化层次也就不同。这就要求对市场文化进行研究,不仅对市场信息、经济情况的收集和整理、营销策略的研究,还应该包括对一定的区域文化、区域审美风尚、社会习俗和爱好的研究,以及对消费心理学的研究等等,都应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

现代陶艺教育促进了如火如荼的现代陶艺的发展,而现代陶艺也正成为中国现代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并且像中国画、书法一样,正成为具有民族根基的一种美术门类。人的美感本能和智能都在不断地进化和发展,而艺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也在发展着。在开拓独创性的现代陶艺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去创造新的艺术表现语汇,拓宽陶艺创作和设计的表现手段,要运用中华民族独特的造型体系去表现,创造出既富有审美价值的又具有现代魅力的陶艺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