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危机管理范文

学校危机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危机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危机管理

第1篇:学校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危机管理;规章制度;管理理论

一、危机与危机管理

“危机”在汉语中的解释:危:不安全,危险、危殆、危言、危难;机:事物发生的枢纽,生机、危机、契机,由此可得危机是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既危险,又意味着机会。著名的危机管理大师巴顿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伤害。由此可见,危机具有危害性、不确定性、突发性、紧迫性等特点。

高校危机管理隶属于公共管理,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机动性强的管理过程。主要指组织或个人针对当前或潜在的危机,于事件发生前后,采用科学相应的措施,调集资源,迅速恢复稳定,注重信息畅通、回馈,有效地预防、处理、化解危机。危机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预防、控制、善后处理。

二、高校危机与高校危机管理

从1998年开始,中国高校开始扩招,学生人数剧增(如图1所示)。

高校是社会组织机构重要成员之一,其危机管理问题不仅关乎自身稳定发展,也直接影响国家公共管理安全的整体和谐发展。近几年发生的高校危机表明,更多、更复杂、更不可预测性的各种危机随时可能发生。一件件惨痛和严峻的事实都在提醒我们高校危机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重视强化高校危机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意识,深入稳固预警机制,全方位构建科学、有序、积极、与时俱进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意义重大。

高校危机管理基本特征:

1.及时性。高校危机发生虽然可以有一定程度上的预防,但是可变因素太多,真正发生始料不及,这对高校领导层和师生都是一个高难度的考验,所以针对及时性这一基础特征,高校领导层在突发危机事件中要快速反应、决策、执行。

2.目的性。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有明确的管理目标、管理范围、管理活动,在遇到突发危机意外事件时无法用制度解决问题,必须把危机管理目的作为行为准则。

3.持续性。因为高校特殊的管理人群,特殊的管理活动,决定了高校危机管理是一个持续、长久,需要不断完善、改良的过程,并具有不确定性。

三、国外危机管理框架、措施

国外针对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源较早,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菲利普・库姆斯出版《世界教育危机――八十年代的观点》,书中正式提出教育危机研究。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希斯在1997年出版危机管理研究经典著作《危机管理》。

国外的危机管理研究相对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学科交叉研究。

2.有一整套自成体系、成熟的研究方法,有效提高了针对高校突发危机事件处理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3.危机管理研究成果和政府政策紧密联系,主要表现在有效的研究成果能够被国家的公共政策制定所接收,理论与实际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国外学校危机管理以政府相关政策为依据和框架,各个学校成立危机反应小组,由学校领导层组成,及时处理和有效应对各种校园危机。如美国学校制定危机管理的法则在美国教育部《指南》中有明确规定。

学生安全是学校危机管理计划的主要部分,如意外伤亡、交通事故、自杀等,同时也包含危急事件的应对策略,如火灾、恐怖事件等。针对危机处理的培训在危机管理措施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危机事例讲解、事态发展过程回顾、实习演练等。同时,建立有效、快捷的网络通讯平台,对危机的预防和及时、有效处理十分重要,信息的不健全和迟缓完全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恶性发展。

四、目前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现状分析及思考

随着社会转型,高等教育改革、扩招,我国高校内、外部关系更加复杂,面对的问题和环境也更加多元化。相对于国外的高校危机管理体系,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危机管理体系还不够成熟,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学校重要管理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危机管理,但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学校是一个让人觉得安全、稳定的场所,危机的发生率很小,所以我国高校相对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危机管理意识不强。在现今这个信息海量、各种不可预料因素急剧增加的大环境中,如果高校领导层和全院师生还是没有增强危机意识和危机管理意识,那么遇到突发性的各类危机事件,就会无所适从,影响和谐校园的建构。

随着媒体、网络的高速发展,信息日趋透明化,信息的传播快、广、准,社会和政府都对高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高校出台某一新措施,很可能会引起全社会的共同讨论,所以高校必须更为注重自己的公众形象,必须更加科学、严谨地制订各项规章制度,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我国高校危机管理制度目前还不够成熟、完善,因此,借鉴、学习先进国家成熟的危机管理理论和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校危机事件不可避免,但是如何预防和阻绝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如何在危机发生时及时采取措施,快速合理化地处理,把事态控制住,把损失减少到最低,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薛澜,张强.SARS事件与中国危机管理体系建设[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2]王丽芳,王奕.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3).

第2篇:学校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危机;管理机制

高校是知识群体高度聚集的地方,也是危机易发场所,高校危机事件的社会关注度高、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不仅影响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成长,也影响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甚至会造成大范围恐慌,引发社会动荡。因此,加强高校应急能力建设,增强校园危机意识,防患于未然,成为当前高校和谐创建过程中重要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危机管理的内涵

高校学生危机管理是指高校为了避免或减轻学生危机所带来的严重威胁,保障学生权益和维护学校正常发展状态,所从事的长期性规划及不断进行计划、预测、干预、执行、评估、追踪、考核和修正学习的动态性适应过程,是一种针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危机情境所作的管理措施及应对策略。它有四个方面的内涵:1.情境管理。尽最大的努力来保障学生权益、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发展状态。2.资源管理。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整合、配置校内外资源,使学校(学生)转危为安,化危机为契机。3.沟通管理。重建师生之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减少组织的损失和负面影响。4.行为管理。形成一套集事前预控、事中管理和事后恢复于一体的、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策略。

二、我国高校学生危机管理的现状

(一)危机管理意识淡薄

首先,对危机管理的认识上存在偏差。传统观念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教学、科研等日常管理工作,危机管理是“祀人忧天”,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其次,在危机管理的理念上存在误区。一般认为所谓的危机管理就是在危机事件发生以后如何进行处理,其实,危机管理应包括危机事件前的预防、危机事件中的处理、危机事件后的总结,最成功的危机管理应该是在危机潜伏期预防和解决。再次,现有的教育管理理论和高校管理理论中极少讨论校园安全与危机方面的问题,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缺乏危机管理的元素。

(二)危机管理组织体系不成熟

危机管理组织是有效进行危机管理的组织保障。现在的高校危机管理还是注重事后处理,缺乏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机构,往往是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临时性成立一个专门处理事件的小组,一旦事件得到解决,该组织机构就会被解散,危机管理职责难以落实,也难以在日常管理中对危机进行预防和监测。

(三)危机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些高校缺乏健全的危机信息监测系统,学生反映意见和建议、愿望和要求的渠道不畅通,学校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措施不及时、不得力,反馈机制不健全。并且缺乏统一计划,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往往无章可循,只能采取临时的应急处理办法,学校各部门充当“救火队”,这种缺乏预案的危机管理,常使学校陷入被动境地。

三、高校学生危机管理工作机制的构建

(一)增强师生的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是体现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种警觉和行动。高校教师应不断加强危机管理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强化自身的危机意识,不断增强危机预防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学校要加强危机意识教育和宣传,注重培养学生早期察觉危机警讯的意识,并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利用校广播电台、校园网、宣传板等大力宣传相关预防知识,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危机预防处理能力,在危机发生时将生命、财产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二)建立危机管理组织体系

危机管理组织可以确保危机管理工作快捷、有序、有效地开展。高校学生危机管理组织可以分为四个小组,指挥决策组、危机现场处理组、后勤保障组和信息管理组。指挥决策组是进行危机管理全面统筹的指挥中心,由学校领导牵头组成,下设办公室,由学生工作政工干部组成;危机现场处理组要在事件现场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应急对策,以确保应急任务顺利完成;后勤保障组要为前方提供急需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组除提供其他组所需的各类信息外,还要负责向师生危机处理信息,同时与校外媒体保持良好沟通。

(三)建立危机管理预警系统

危机前预警是危机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危机预警系统可以采用“四级网络”联动的模式,一级网络是学生宿舍,二级网络是班级,三级网络是二级学院,四级网络是学校,由指挥决策中心下设的办公室完成,任务是信息收集、信息加工、进行决策和发出警报。

(四)建立危机管理应急预案

为做好危机时刻的危机管理,必须在日常管理中做好危机预案,制订科学的危机预防计划。一旦危机来临,则立即启动预案,全校统一部署,各部门协同作战,保证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减少危机带淼乃鹗АV贫┪;预防计划时,要明确管理目标,并对各种可能威胁校园安全的因素加以评估,要按照威胁的程度和时间上的紧迫性对各种危机进行排序,最后,调拨应对各种危机所需的资源全力应对。

(五)建立危机管理舆情机制

在危机事件面前,媒体应该是保障学校稳定的稳压器,是调适学校各系统动态平衡的协调器和促进事件向有利方向发展的推进器。危机发生时,要在第一时间尽可能地将完整的信息传达给公众,只有及时、客观地信息、通报危机处理中存在的困难和应对措施,才能取得公众的信任,赢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六)建立危机管理善后处理机制

危机平息后,高校应立足现实,明确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组织工作的目标取向和政策导向,并能够巩固危机处理成果,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完善高校的危机管理体系。因危机事件导致学生利益受损时,学校必须承担起责任,给予受损学生一定的精神和物质补偿;出现重大伤亡事故的,依法进行必要的赔偿和一定的人道补偿。危机管理善后阶段,高校还应帮助学生认清危机状态的危害,减少心理震荡,增强学生对危机的免疫力。

高校学生危机不能完全避免,但重视高校学生危机的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危机发生的几率,并弱化危机本身对学校和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高校只有建立反映迅速、调控灵活的危机管理机制,才能在危机发生时沉着应战,有效化解。

参考文献:

[1]简敏.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管理策略创新 当代高校稳定的现实选择[M].北京:中国检查出版社,2007年版.

第3篇:学校危机管理范文

心理危机是指人们在遭遇了他们的应付能力之外或超出了他们所有的资源之外的境遇或事件时导致的心理认知、情感和行为功能失调的状况。据前人的研究总结,心理危机可以分为三类[2]:第一是境遇性危机。是指无法控制或预测的突发事件。第二是发展性危机。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自己和环境间的变化,如父母离异、发育中的问题、成长时的家庭冲突等等;第三是存在性危机。个体在遇到人生目的、责任等重要而根本的问题不能及时果断地做出选择而产生的冲突和焦虑。这些危机的产生自然引起的是系列的心理异常的症状,诸如抑郁、焦虑、畏缩等等。而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持续发展,则很可能引发行精神崩溃及行为障碍和极端行为的产生,也就是危机事件的发生。

一、关于问题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国内外都已经做了相当多的研究。在国外,研究者们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原因和心理危机的构成,更多的是具体个案和微观的研究。比如研究大学生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大学生心情抑郁的经济、学业、人际交往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以及一些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研究[3]。他们的研究对于分析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心理危机因素的分类和组成结构、应对特定心理问题的个案干预方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具有较明显的实践效用。然而,对于高校整体的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的研究国外比较少见,这或许与高校管理制度和文化有着一定的关系。而在国内,我们除了对出现心理问题进行关注和研究之外,更多的研究者们把焦点放在了如何防止心理危机事件的出现,以及如果对可能产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管理和预防。所以国内的研究文献中更多的是对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心理危机管理的研究以及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

纵观国内有关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系统的研究,虽表面看五花八门,但实际上思路基本一致。多数是对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总结性结论。例如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一般心理问题的应对办法;通过校园文化团体开展活动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通过学生心理工作干部的反馈作用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建议动员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建立学生—老师—咨询中心—校管理部门及家长沟通联系机制,等等类似的措施对于心理危机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与预警。这么一种思路是各高校长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验结晶,是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办法措施。

二、当前关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上述关于心理危机管理的方法途径被许多高校广泛采用,甚至成为高校标准化的一种心理危机管理模式,然而,我们认为,这些方法方式的普通适用性尚可,对于学校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一定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它是适用于常规的普通学生管理的套路,但是面对危机的对象时,显得有些不足。对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这样一个紧迫的任务而言,仍然欠缺一定的及时性、针对性,从而缺乏一定效率。对于心理危机的管理和预警,我们需要及时与准确性,所以我们需要把这项工作的范围缩小,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从以往的研究中我们知道,心理危机的产生是有原因的,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引起,比如前面所述,经济、人际、学业……等等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在学生当中产生了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心理危机。另外,从去年引发国人热烈讨论的“北大问题学生会商制度”事件中,虽然众多群众对于北大的做法不理解,作为高校工作者却能够深刻理解,问题学生的关注是极其重要的,北大的会商制度中需要会商的学生包括:思想偏激、学业不良、经济困难、人际困难等等系列问题学生。问题学生应该作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和预警的一个重要范围和对象。只有抓住问题学生这一个点和圈子,危机管理和预警机制才会更具效率性。所以,我们认为,应该从问题学生出发,研究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管理方法。问题学生从一方面可以定义为心理危机潜在群体,是心理危机管理的直接对象,我们要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管理和预警,必须重点关注问题学生,重点研究问题学生,才能更有效的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的管理和预警。笔者以为,首先应该对问题学生进分类和定义,可以将学生从经济困难、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及心理障碍等等可能影响学生学业和生活情绪的方面的因素进行分类和定义,划分出危机管理的重点对象。其次,对问题学生进行分类建档,定期了解和掌握这些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疏导。再次,建立困难学生的培训和辅导机制,每个学期或每个月采用不同形式的活动、讲座及其他文化活动方式进行干预影响。

对于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管理和干预,并不能以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对待,而应该区别于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把心理危机的高危对象区分出来,以此为管理的抓手和把柄,特殊管理,优先干预,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率,更及时地避免和控制危机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许志红.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 教育探索. 2007.12

[2]朱斯琴.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探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3] Victor?I.?Schwartz,?MD?. College mental health: How to provide care for students in need. Current Psychiatry. 2011.9

第4篇:学校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危机事件管理;法律风险;责任分担机制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各种危机事件频发。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某些危机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仍有许多危机存在。如何减少危害的发生,使人类生活得更安稳,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1]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面对学生危机事件,如何从法律风险层面进行防范,值得探析。

一、防范前提:理清法律关系

高校和学生之间存在多重法律关系。一重关系,表现为以行政法律关系为主要特征的行政教育管理关系,第二重关系,体现为以民事法律关系为主要的日常管理关系①。两重关系有明显的区别。区分法律关系,界定事件范畴,是规避法律风险的前提。根据不同法律关系,给予不同方式解决。“不加区别”“行政本位”的管理模式,可能会引发更多问题。如在校期间,学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相关的规定。此时,高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解决行政法律关系范畴内的问题时,高校有权利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如田永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②。而高校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与学生更多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范畴,处理此类问题时,高校与学生地位是平等的,必须尊重学生民事权利,如不得私拆学生信件。

二、防范关键:明确高校在危机事件管理中法律义务

理清法律关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高校在管理中规避法律风险的前提,而防范关键在于明确高校在危机事件管理中的法律义务。(一)高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义务在我国的行政法学理论中,行政主体可分为“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两类,高校属于后者[2],其所行使的教育行政权力来自法律、法规授权,集中体现于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等规范性文件中。基于上述规定,可将高校作为行政主体的法律义务归纳为:遵守法律、法规。高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主体,其行政权限的合法性来源系相关法律、法规,不能越权、违法管理,维护、保障高校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依法接受监督。(二)高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义务高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所负的法律义务包括法定义务、约定义务。就法定义务而言,高校作为一般的民事主体负有不得侵害学生人身权、财产权等民事权利的义务。此外,高校基于其在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教育、管理职责,还负有一些特定的法定义务。②就约定义务而言,高校与学生在住宿、联网等方面实质上存在着不同的合同关系,学生向学校支付各项费用,学校也应依照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三、防范根本:规范化管理,构建多元化防范体系

(一)构建学生危机事件管理的责任规范体系

实践中,制度不全、责任不明、执行不力是造成高校学生危机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构建学生危机事件管理的责任体系至关重要。首先,明确高校在学生管理中,尤其是危机事件引发的法律风险中的各项法律义务,在日常管理中将责任予以分配。将散见于我国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法律义务,通过恰当的形式,结合高校实际,予以具体化。并对管理主体进行明确分工,确保责任到人,以防主体缺失引发的法律风险。其次,建立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的“首问责任制”。高校学生管理责任主体,在发现危机事件隐患或法律风险隐患时,应及时向相关责任主体汇报,并积极配合相关隐患的排除工作,做好“防患于未然”。再次,建立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的监督机制与问责机制。建立对高校内各管理主体违法、违规行为或怠于履行管理职责行为的监督机制,以及因上述行为而导致高校面临法律风险甚至承担法律责任时的问责机制,以督促高校内各管理主体依法、依规管理,积极履行职责。

(二)构建安全教育、管理规范体系

首先,通过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第28号令相关规定的精神,结合学校具体的实际,制定《学生手册》,明确学校和学生的相关权利、义务、责任,以使发生事故时,管理者有据可依。其次,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把安全、责任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理念,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学校各部门予以配合,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各种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防范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广泛宣传教育,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营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氛围。再次,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安全检查机制,加强校园设施的管理,确保安全。

(三)构建学生危机事件应急处理规范

首先,制订学生危机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基于危机事件的突发性,高校学生危机事件处理是否得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前的准备是否充分。提前预案,至关重要。[3]其次,健全事故处理的机构、流程。高校应成立学生危机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当危机事件发生时,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不同的应急处理流程。诸如,学生伤害事故中,应包括以下环节:接到报告,及时回复,相关人员到达现场,及时救助,通知学生家长,控制事态发展、安抚当时学生、教育其他学生等。再次,建立危机事件报告、通报制度。危机事件发生后,负责处理部门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层层上报。同时,高校向危机事件当事人或社会公众、媒体就危机事件作出解释、说明。保障当事人及公众的知情权。

四、防范补充:建立风险防范的合作与责任分担机制

首先,与学生(监护人)的合作与责任分担机制。高校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采取与学生(监护人)签订自律协议等方法,理顺学校和学生(监护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其次,与保险机构的合作与责任分担机制。高校应鼓励在校学生参加保险,通过风险共担,保护学生合法利益。再次,与餐饮、物业等服务企业的合作与责任分担机制。高校将食堂、宿舍管理交由有经营资质的服务性企业承办,高校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这种将部分管理职能委托行使的管理方式,不仅有利于后勤服务质量的提升,也有利于风险的转嫁,但并不意味着高校完全不负责任,当企业存在过错导致危机事件发生时,高校仍是责任人。

作者:姚慧 单位:太原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百精.中国危机管理报告(第一卷)[R].2006.

第5篇:学校危机管理范文

1.就业指导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发生“新变化”。21世纪,我们的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从次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到后金融危机时代,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人才需求也在发生转变。同时受外来文化影响,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和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新变化,如何应对一个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2.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行业背景欠缺。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主要由辅导员构成,基本上从“校门”进“校门”,缺少专业背景,缺少对千罗万象的社会的深入了解,一方面就业指导需要心理学、社会学、成功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背景,另一方面就业指导又是一项个性化需求很高的工作,各行各业有自己的背景、特点和发展空间。每个辅导员又带着200人以上的毕业生,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讲,都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

3.就业指导工作研究缺少科学的“本土化”指导体系。就业指导是伴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起来的,目前所说的就业指导实际涵盖了就业指导、职业指导,职业生涯教育,甚至创业教育,指导理论基本上是泊来品,国内很多高校和社会机构热衷于探索研究,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但还没有真正形成“本土化”的、科学的、令人信服的指导体系。

4.省属院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其特殊性

(1)省属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观念具有“地方特色”。由于本省招生比例高,经管类大学生职业价值方面具有惊人一致性,观念陈旧、不了解专业及发展方向、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受家长影响大、“地域归属感强”、求稳”、“守家”心理严重,不愿意冒险去拼搏,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留在省内工作,这给就业指导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2)省属高校经管类毕业生供大于求。一方面因办学成本低,省属高校经管学生招生数量多,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结构原因,很多企业不需要经管人才,需求经管人才的很多大企业又提高了用人门槛,只招聘211或重点大学学生,本省经管人才需求量较少。

二、经管类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虽然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难度很大,但仍有一些大学生就业质量很高,观察其成功之处,具有四个共同点:本人有积极工作的热情和勇气;不等不靠主动找工作;有明确的求职目标;综合素质高,价值观比较一致———为他人服务。

从这些成功案例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能够让更多的同学具备上述优点,成为经管人才中的佼佼者,如果能够整体提升经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是否可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呢?围绕这一思路展开就业指导,需要解决四个问题,即“就业指导为了谁”“谁指导”“指导什么”“怎么指导”。

1.就业指导工作为了谁

就业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大学生是就业的主体,是就业工作的最大受益者。让大学生“动”起来,是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前提和关键。高校为了能够让大学生就业,想了许多办法,开设就业指导课,安排老师做学生思想工作,邀请单位开招聘会,与企业家交朋友等。《就业促进法》的出台,增加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积极就业,没有合适的单位,就是回家“啃老”!对这样的学生,高校想再多的办法,辅导员做再多的工作也是白搭。在国外,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主动的,而在我国,大部分学生是“无规划”或是“被规划者”!因此,想办法让大学生有“主动规划”的意识,让大学生急着“动”起来,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2.“谁”指导?

整合高校内部和外部资源,满足大学生就业指导个性化的需求。辅导员应在就业指导中扮演什么角色,家长、大学生本人、社会机构、辅导员谁是就业指导的第一责任人?目前高校辅导员“校门”进“校门”,擅长为学生服务,提供生活成长成才方面的指导,但缺少就业指导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单凭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或是二级学院辅导员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近几年,能够在学校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是去社会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我认为,高校应与社会职业生涯教育机构联合,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第一是高校内部培养和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规划能力水平;第二引进有丰富行业经验,有热心、愿意帮助学生的职场成功人士。第三是寻求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的帮助。除此以外,社会舆论、专业教师、家长也应成为就业指导的主体,并应向前推进到高中、初中、乃至小学。

3.指导“什么”?

尊重学生内在的发展需求,适应国家的战略需求,着重培养职业价值观,奉献、创业、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加剧转型和社会矛盾比较集中显现的时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导致大学生无所适从。一方面是大学生感叹用人单位“太挑剔”,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感叹找不到优秀的人才。表面上看二者都很无奈,实际上二者之间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而大学生只是希望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工作,特别是经管类大学生或是其家长,之所以选择经管学科就是希望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安稳的生活,人均GDP从1000达到3000美元似乎跟自己没多大关系。降低期望值是别人的事,不是自己的事。事实上,一直顺利求学的80后大学生并不了解真实生活,不了解熟悉职场规则,不明确自身位置,未品位过成败甘苦,最大的难题是很多80后大学生不知道工作做事到底为了什么。应指导学生学习做人,提高生存、就业的能力,包括解决大学生的观念、调整合理的工作预期、职业预期,提高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帮助他做好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指导大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4.如何指导?

第一,就业指导活动要以实践性活动,体验式教育活动为主,提升学生的能力和职业素养。课堂,讲座,报告,大学生听到的多,感受到的少,亲身体验的更少!应让实践“说话”,告诉大学生社会是什么样的,职业和行业知识是什么样的。通过体验式培训,让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体验职业环境和职业素养要求。调动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集中实习、兼职、生涯人物访谈,走访企业、调查本地优势行业等,同时通过主题班会推广社会实践成果,形成良性循环。通过笔者两年的寒暑假期实践研究表明,90%参加社会实践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前进动力。

第二,通过社会重大事件进行引导学生学习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做到“一专多能”。这次金融危机给经管大学生当头棒喝,要踏实的学习,打好通识和专业基础,提升职业伦理,充实核心竞争力,包括跨领域的知识。台湾研究发现,应对金融危机找工作最好的方式是能不能同时做两份工作。出租车司机能不能兼公司送文件、送材料的秘书?秘书能不能同时兼一个给老板开车的?用这种方式来应对危机,这需要大学生有一些提前准备。

第6篇:学校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技校 酒店 管理 专业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06-02

借着经济全球网络化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酒店业也得到了飞跃的空间,培育一支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酒店从业人员队伍是当今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技校作为培养酒店行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的主要培训教育机构,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与素质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对酒店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是就业的必备技能,要在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实践实训活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

一、技校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模式现状分析

纵观国外一些知名的旅游院校,如美国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在酒店人才培养方面堪称一流,“洛桑模式”、“康奈尔模式”更是享誉国际。我国随着旅游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旅游院校每年要向社会输送大批酒店管理人才,但是依然摆脱不了人才的危机,对他们而言,用工荒仿佛已经成为常态。其中自然也涵盖了有将近70%以上的学生纷纷转型到了其他行业。我曾经对一个37人的毕业班做过调查,毕业一年,还从事本行业的只有2人。酒店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种人才的大面积流失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控制和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都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并使酒店为之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和代价,甚至已威胁到部分酒店的生存和发展。

二、学校不断培养人才与行业流失率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就业观念偏差

未能正确的认识服务的含义,认为在酒店行业里做服务工作,知识含量低,人格上低人一等,会让人看不起。所以心高气傲,眼高手低。貌似满腹经纶,但是却在现实面前屡屡败北,时间久了,加上职业素养很低,对未来的方向看不清晰,所以频频选择跳槽或者直接转行。

(二)学校的教育与企业脱节

多数学校开设的专业实践环节缺乏整体规划,相对松散,流于形式,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所以以就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技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一)加强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

在日常的教学中灌输就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职业生涯。学校协助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主题班会。临近毕业学期,邀请企业的“成功”人士来学校作讲座,用满满的正能量去感染他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更新在校教师的知识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有经营酒店经历,每隔三年五年,学校要求教师回到企业里去,不断丰富新的经营信息,调研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如此周而复始,使得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学校始终保持处于酒店行业开发科研的最前沿。

(三)引进企业人才兼职教学

学校通过各方面引进酒店管理企业的人才,为专业的教学注入新血液。企业人才的到来,不仅带来了行业新的信息,也带来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壮大师资力量。

(四)完善专业的实训基地

专业应配套的设置中餐厅、西餐厅、茶艺室、咖啡馆等必备的实训室,而且要将其充分地利用起来,既是教学场地,又提供用餐与服务 ,我们的学生轮流充当顾客与服务员角色, 教师在旁指导与授课。让学生学习的内容更贴切工作岗位,同时可以提前对岗位的认识。

(五)深化校企合作互动

依托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互通,过程共管,质量互评的培养制度。中职技校可采取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方式,实现与企业信息的共享,体现技校与企业的对接、与市场的接轨。无论是引进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互动交流,还是与企业签署培养模式订单,都是校企联合办学的具体形式。酒店管理专业的办学思路、培养定位、教学管理环节增设实践环节,向企业输送实习学生,获取更多企业提供的平台,都为校企联合办学提供了基础条件。实践内容越具体、越丰富,学生的动手能力越高,越能利用专业知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加强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聘请行业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之中,共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六)构建学校、酒店、学生、家长共赢的合作机制

学校要加强引导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积极构建培训体系,建立有效激励体制。企业要提高职员的福利待遇,真正做到环境留人,体制留人,待遇留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只有当人的生理、安全等基本需求满足之后,才会有实现自我等更高层次的追求。所以,企业要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员工有归属感;作为学生,摆正自己的从业心态,不可妄想一蹴而就,有踏实肯干的精神,应从诸多方面主动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而作为家长不要溺爱更不要责备子女,要始终以正能量去灌输、引导,同时更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督促和鼓励作用。

(七)完善专业实施性教学

1.明确培养目标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需求和变化,确立动态的管理目标。根据酒店行业需求调节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完美结合,使教育理念和方法始终走在酒店行业发展的最前沿,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成为本职业生涯中高层酒店的管理人才。

2.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设置弹性学分制,所谓弹性学制,是指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年限有一定的伸缩性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它是在学分制的基础上演进而至,是学分制的另类发展和表现。弹性学制的最大特点是学习时间的伸缩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性。其最终目标就是构建各类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立交桥”,以满足人们对教育选择的个性化、多样化要求。它自始至终都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和人性关怀,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办学理念,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对求知欲强的学生提供特训和拓展训练。

3.优化教学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以为企业单位输送合格的应用人才为目标,理论储备和实践技能都要与单位和社会运行紧密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普遍存在供需矛盾,说明中职技校培养的人才并不完全具备企业所需的操作要求,需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课的比重,缩小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差距。使学生学会理论用于实际的方法和技巧,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中持续实现目标和方法的创新。优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体现本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办学特色。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学生接收到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最后,使公共课程与专业基础课更好的协调。

4.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会直接的影响课堂的效果,应善于利用各种方法来丰富我们的教学,例如讨论法、表演法,练习法,示范法、案例分析法等。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使用于哈佛大学法学院,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各类院校专业教学中广泛使用。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与公共关系能力。

5.修改教学计划,突出优化实践方案

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内容以及场地。同时拓展社会资源,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借鉴国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特点,遵循优化的原则,并从培养目标、教学制度、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师资水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设备设施、办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

四、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的过程,要让学生具有足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方面的问题,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某种层面上也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笔者撰写本文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首先,可以为酒店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企业发展有着推动意义;其次,为学校人才模式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研究思路;再次,提高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增强对酒店管理发展趋势的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就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予勤.旅游合作教育机制及其效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2]冯颖.中日旅游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3]焦爱丽.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模式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4]高振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5]王玉.中国与瑞士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6]傅吉新.中国旅游本科课程体系研究基于中外对比的视角[D].辽宁师范大学,2007.

[7]芦丽君.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 湖南师范大学,2004.

[8]刘粉莲,赵慧,王晓娟,李小明,袁晋锋.“新洛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

[9]游富相.国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国内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10]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以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9(02).

第7篇:学校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 高职院校 危机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36-01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和产业转型的步伐加快,各方面利益关系、利益格局调整幅度加大,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步伐亦随之变化,招生就业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等等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各种矛盾日益突出,新的形势对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危机处理与有效应对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各地高职院校的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在没有完善的应对机制和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发事件极有可能造成巨大灾难。如何正确面对和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校园危机事件,使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维护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和切实保护师生的安全,是当前高职院校不能回避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学生管理一线的学生工作,更应把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工作当作核心内容来认真研究和有效解决。

一、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基本涵义

1.概念界定

突发事件是指在事先没有通知、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有一定的破坏力、影响力的事件,其具有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一定的危害性、处理的非常规性等特点。当前高职院校突发性事件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原因等引发的,在高职院校内部突然发生的、由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职院校管理者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甚至危害的事件。

2.高职院校突发性事件的常见类型

从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一般特点来看,大致可分为四类:

(1)由于某些无法预测的原因引起的安全性突发事件,如地震、水灾、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群体性流行性疾病等。

(2)因学生自身利益未满足、学习压力或学校管理不当而引起的教学性突发事件,如集会、游行等。

(3)因学生心理、情感纠葛处理不当而引起的心理性突发事件,如打架斗殴、离校(家)出走、失踪、自杀、自残、自虐等。

(4)社会现实问题影响到高职院校而发生的威胁性突发事件,如被伤、被杀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极端重要性

1.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不仅关系着学校稳定,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2.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造成的危机多在一种非常规、非常态的情境

3.加强学生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也是当前高职院校的现状所决定的

(1)当前高职院校承担的历史重任所决定

(2)居安思危,认真分析高职院校面临的不稳定因素

三、基于危机管理的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策略思考

1.处理突发事件危机的重要原则

从实践角度出发,有效应对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危机的基本原则有三:(1)严格按照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处理突发事件;(2)坚持“责任分包制”,即“谁主管,谁负责”;(3)遵守“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贯彻上述应急处理原则,特别是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应成立一个责任明确而且行动迅速有效的团队,各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为各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各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的一线总指挥,将“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纳入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从而形成一个“层层抓稳定、全面重落实”的危机管理工作机制。

3.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立以“教育预防为先”的危机监测体系

监测预警就是“防患于未然”,因此为了尽量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学校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重要原则。首先就要建立控制危机产生的有效“信息源”,具体包括学生、校保卫人员和教师三大主体,从而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控预测,对于可能影响学生及社会稳定的言论或事态要随时掌握,以便及时处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而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其次,应对引起突发事件的常见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诸如学生宿舍管理不善的问题、学生食堂伙食差的问题、学生看病难的问题等均都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还有就是要做好对师生的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理的培养。学校在平时就应该“居安思危”,如应经常性地开展各种预防突发事件知识培训,也可通过编制安全知识教育手册,普及救险脱困、防盗等安全知识,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团、协会、学生会等各种学生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学生活动,以讲座、展览和晚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安全知识。

(2)建立健全危机处理机制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突发事件,往往虽做好了预防工作,但有时还是会发生的,且往往是发生突然、危害性极大,影响深远,因此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有效控制非常重要。首先,应及时报告突发事件领导控制小组。其次,应立即启动预案以控制势态。应急处理机构在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教师、校保卫、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其他同学做好前期处理(如保护现场、抢救伤员等工作),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3)健全危机善后处理措施

常言说“祸兮,福之所依”,即是危机发生时往往也伴随着发展机遇,因此必须及时善后,化危机为机遇,计划未来的发展行动。而如果善后处理工作没有做到位,极有可能产生危机连锁效应,从而引起更大的危机。具体应做好两项工作,首先,必须搞好学生突发事件的调查工作,依据有关规定组织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一般性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由学院组织调查;特大突发事件,由学院协同政府相关部门组织调查。其次,必须实施责任追究。要强化稳定意识,加强组织纪律性,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协作,确保学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理指令的畅通。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稳定工作保障条件和保障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应建立起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以预防为主,及时、合理地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卫宇.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成因及危机管理中存在问题探析.高等教育.2011年第5期

[2]谢美航、刘安.高职院校校园暴力控制系统构建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院报,2008(3)

第8篇:学校危机管理范文

为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强师生环境卫生意识,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为创建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现对学校卫生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学校卫生工作要求

(一)、教室卫生要求

1.教室、楼道清洁,无纸屑、无果皮、无积水、无痰迹,墙壁无蛛网、无积尘、无印痕,门窗、玻璃干净明亮,窗台、窗棱、灯管、灯架无积尘,桌凳及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拖把在教师指定位置摆放。

2.教室布置要美观大方,既要按学校要求统一布置。

3.卫生清洁工具必须整齐存放在指定位置。

4.按学校统一要求,在指定的位置悬挂:国旗、眼保健操图、三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等。

(二)、校园环境卫生要求

1.校园内要做到路平、路净,无纸屑、无果皮、无碎砖烂瓦,树坑、花坛及绿篱内无杂物、无积存垃圾。

2.校内绿化带内无纸屑、果皮、包装袋等杂物。

3.校园内建筑物要做到墙壁干净,无泥迹,无画痕。

4.垃圾桶每天清空一次,并保持干净。

5.水池每天清洗两次,保持干净、畅通。

6.厕所要每日清扫,要做到地面无杂物,用完之后记得随时冲洗。

(三)、校园集体环境卫生划分

一年级卫生区:从前院到后院的东边走廊皆餐厅和图书室外面的台阶,教学楼刚进门的台阶。

二年级卫生区:从前院到后院的西边走廊和地下室到一楼的楼梯和自己教室外面的楼道。

三年级卫生区:幼儿前院玩具以西(皆范围内的绿化带)还有一楼到二楼的安全出口,和自己教室外面的楼道。

四年级卫生区:幼儿前院玩具以东(皆范围内的绿化带)还有一楼到二楼的楼梯,和自己教室外楼道。

五年级卫生区:学校后大院以升旗台为中心以西(皆校园内的绿化带),还有二楼到三楼的安全出口,和自己教室外楼道。

六年级卫生区:学校后大院以升旗台为中心以东(皆范围内绿化带),还有二楼到三楼的楼梯,和自己教室外楼道。

两位保安卫生区:刚进校门的院子皆两边的上楼楼梯。

一楼厕所卫生由范师傅负责打扫。

二楼厕所卫生由三年级、四年级按周轮流打扫,班主任负责检查。

三楼厕所卫生由五年级、六年级按周轮流打扫,班主任负责检查。

二、卫生责任制

各班级卫生、校园卫生由班主任负责督促打扫。

三、检查考核

1.每天早晨必须由学校值日教师带领值日学生进行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条件,完毕后把教师登记表交给负责人。如果当时有班级有卫生区有不干净的现象检查教师要及时通知其班级进行再次打扫,并且在学校的黑板上公布。

第9篇:学校危机管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 软件 硬件 维护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院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所以对计算机机房的管理逐渐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计算机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还体现出这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但是目前为止计算机机房的维护和管理中还是存常见的问题有待解决,以下笔者将详细阐述。

2 学校机房软件的管理和维护

2.1 操作系统

学校机房的软件管理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操作系统。对于一个学校的机房来说很多的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周期长,而且对于现在的计算机配置来说是很低的,虽然现在有很多的系统可供我们选择,但是这也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设备基础之上的,在学校的机房中应用的系统就是98系统了[1]。但是这款系统也有本身固有的缺点和不足。这就给我们学校的计算机的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比如说在电脑启动的时候中间会停止不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是条件允许计算机管理员采取的措施是进入安全模式可以把文件进行恢复,如果这种条件不支持就会选用系统备份或者是网络拷贝的方式。

2.2 信息还原

在进行信息还原的时候,还原卡是一种很复杂而且效率不高的还原方式,然而一旦信息不能还原那么给我们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在还原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非常的小心,一旦不小心按错了设置就会进入自动清除状态,系统重新装不算还有很多的信息丢失。有的时候系统还会进行自动启动,如果学生在上课的状态可以寻求老师解决,但是自由时间开放的时候一旦还原卡设置的菜单加之学生不知道密码,就会重复的启动电脑;或者是老师在修改的过程中知道了密码就会自行修改,那么就会把整个电脑的系统打乱。所以这一点对于计算机管理员来说是一件不轻松的事情。

2.3 多媒体教室软件

现在很多的高校上课采取的教课载体是多媒体。因为多媒体教学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还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得知识更加容易理解。所以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软件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多媒体教室的电脑不是一个老师在使用,有的时候还有学校组织学生的使用。对于多媒体教室的电脑来说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电脑黑屏和中病毒,针对于这种情况要想从源头上根治可能性不大。但是计算机管理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的措施,比如说在电脑内装杀毒软件比如说BitDefender(比特梵德)、Webroot Antivirus 等等[2],但是有些查毒软件的成本比较高很多高校往往不会采用这种方法,大多数的情况下最后还是计算机管理员重新安装系统。

2.4 显卡驱动

显卡驱动出现的问题有显卡接触不良、兼容性问题或者是显卡过热,此外还有显卡原件损坏故障等等[2]。经过工作经验的总结在学校的计算机显卡出现问题最多的情况就是显卡过热造成的。由于学校计算机电脑的使用频率和时间都比较长,显卡芯片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散发热量,如果计算机没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散热差,就会造成计算机系统的不稳定死机或者是花屏等现象,这时候解决的办法是更换散热风扇。但是也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工作环境计算机的环境将会在硬件维护中详细阐述。

3 计算机硬件管理和维护

3.1 浅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作用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了五大方面即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输入设备包括了我们平时所用的鼠标、键盘和扫描仪数码相机或者是影碟机,主要的作用就是把电脑外部的信息输入到电脑内部。输出设备就是显示器、或者是音响以及打印机等。计算机的储存设备包括内存和外存两个方面,而内存就是内存条,外存包括了硬盘、软盘或者是我们平时使用的U盘、MP3以及MP4等,这些设备的运用有利于电脑数据的运输和信息的存放。而中央处理器即CPU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组成的,CPU是评价一台电脑性能的标准,同时也被比喻为一台电脑的心脏;运算器是实现计算机算数和逻辑运算的主要关键部分;而控制器就是一个指挥者,指挥计算机其他部件按照自己的要求完成任务[3]。

3.2 提高机房管理员素质

学校计算机管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所以提高学校计算机管理员的素质刻不容缓。计算机管理员管理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就是要有牢固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此外就是要有很强的责任心[2]。同时学校计算机管理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地学习计算机的新技术和知识。在学生的日常计算机的学习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系统损坏、病毒感染或者是文件丢失等。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首先计算机管理员具备过硬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在机房中容易出现的突发状况应该有应急的措施,对于在使用的过程中计算机出现的软件或者是硬件等问题应该及时的排除、并且修复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此外对于机房的一些硬件设备应该及时地维护,比如鼠标或者是电脑的屏幕,定期检修,及时发现,及时更新。

3.3 提高学生自觉性

在学校的机房中主要的使用者就是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台电脑会被多个学生使用,导致机房使用人员的流动性大,而且计算机除了平时的教学时间被使用外,对学生的课外时间也是开放的,这就意味着计算机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所以对学生做好管理将是计算机机房管理的关键部分。管理员首先就应该做到的就是防微杜渐,把其计算机的使用注意事项和禁止的操作讲述清楚,每个学生应该按照学号对号入座,这样方便了管理。大部分不是专业计算机系的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没有形成一个体系,所以计算机管理员还应该肩负起技术指导的工作,对于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或者是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应该给与专业的培训,避免出现计算机的硬件损害[4]。

3.4 营造计算机工作环境

机房的光线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很多的东西是不能直接在阳光下暴晒的,对于机房的光线来说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要把握好一个度。因为显示器长时间在强光下,那么屏幕就会加速老化,使用寿命就会变短,此外在阳光的照射下显示器显示出来的图像也会出现色差,对学生的眼睛也没有好处。可以在教室的窗户上安装窗帘,这样就有利于我们控制光线[4]。

学校在建设机房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计算机的使用注意事项,比如说室内温度或者是防潮湿以及防火。室内温度会影响到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在夏天室外和室内的温度都比较高,计算机本身也会产生热量,如果计算机的内部温度过高不仅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转,计算机的部分零件也会损坏,即使没有损坏,计算机内部零件也会产生凝露,导致一些零部件生锈。如果室内的温度过低,对于一些绝缘材料来说质地脆弱,也会损坏。所以计算机的室内温度和湿度应该按照规定的标准:开机工作运行时室内温度: 23℃±2℃,湿度: 45%~65%。一般最低要求为室内温度: 15℃~30℃,湿度: 40%~70%[2]。

3.5 其他硬件设备的维护

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还包括一些多媒体硬件,比如说投影仪或者是网线以及交换机等硬件。在投影仪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灯泡,所以管电教的老师或者是负责人一定要在老师上完课程之后一定要及时把投影机关掉,减少灯泡的工作时间,延长使用寿命。网线,是一个看起来不起眼,但是我们平时学习和娱乐的必备物件[3]。网线在正常的情况下不会有问题,但是现在有些网线本身的质量往往存在问题,或者有时候接头会松掉,所以在计算机工作传输软件的时候就会耗费很长的时间,因此可以考虑用到网线测试器,此外还需注意到有些学生搞恶意破坏。

4 小结

以上就是在学校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计算机机房的维护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所以希望使用计算机的人群一同参与进来,这样不仅减少了管理员的负担,还能更好的为学校服务。学校的机房管理不是简单的事情,想要做好这件事情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丰富的实践技术,还有不厌其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