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危机管理预案范文

公共危机管理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危机管理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危机管理预案

第1篇:公共危机管理预案范文

我们常常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当今,我国的档案管理就面临这样的新机遇,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政府和机关办公带来了全新型网络化办公方式,同时也给电子文件与传统的纸质文件办公如何融合的问题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即在现在的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处在网络环境下的“无纸化办公”,无疑给档案管理带来新的机遇。

那么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档案管理的发展,又如何应用无纸化办公来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这是新的课题,新的机遇,更是新的挑战。

当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同时,无纸化办公也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纸化办公即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是利用技术的手段提高办公效率,灵活的电子公文传阅流程替代了以往的纯手工化流程,使各类文件直接通过OA办公自动化系统迅速而准确的传达到指定目标,进而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处理。该系统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为解决办公业务量急剧增加对企业生产率产生巨大影响问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的产生对办公方式的改变和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毋庸置疑,OA办公自动化系统节约了办公经费,办公纸张的用量和打印设备的耗材大大减少,节省了财力,更减少了人力浪费。由于收到的所有红头文件均通过文件自动扫描仪扫描成电子版本,和收到的电子公文一起均由文件管理人员直接登记到OA办公系统的收文管理栏,并呈送给相关领导进行阅批,整个过程完全实现了无纸化,省略了大量文件的打印、装订、粘贴、手工分阅、回收保存等环节,使办公变得极为方便。

无纸化办公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新挑战

一是档案部门参与归档工作的新挑战。办公自动化已经是无纸化办公,与以往的纸质文件归档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相同的地方是归档流程相同,但归档的介质有所变化,转变成电子文件,与纸质介质不同。档案管理人员怎样参与归档工作呢?还需要由档案管理部门起决定作用,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种类繁多,办公自动化产生的文件只是档案部门文书档案整理归档来源中的一小部分。档案部门如果已经实现档案信息化,借助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查询检索档案的辅助手段,可以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衔接起来,使用接口程序将电子文件导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待归档临时库,由档案管理员登录档案管理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立卷归档工作。如果档案部门没有实现档案信息化,一般办公自动化系统中都包含档案管理功能,可以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参与电子文件的立卷归档工作。同时归档仍然需要包括纸质文件的归档。所谓“无纸化”只是相对的,电子文件归档应当与纸质文件归档并存,并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二是电子文件归档法律效应的新挑战。电子文件,是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照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档案管理部门对电子文件进行整理归档后,档案查询更加方便快捷,文件提档更加便利,但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应却受到了挑战,那么,确保电子文件归档后仍然保持其法律效应和依据已经成为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中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电子文件归档保存后,应用数字水印、数字签名和数据加密技术能够对电子原件进行保护。通过数字水印技术使电子文件在利用过程中的版权受到保护。数字签名技术鉴别电子文件是否被非法篡改。数据加密技术对电子文件进行加密压缩保护,防止非法拷贝打开。通过这些软件技术,使电子文件的法律效益得到保护。

对电子文件加盖电子档号章保证其归档依据。电子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后,通过软件技术读取电子文件机读数据自动生成电子档号章,保持与纸质文件归档工作的一致。包含电子档号章的电子文件能够更好的体现档案的法律依据。

三是电子文件档案利用的新挑战。电子文件的查询利用将是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只有充分的得到利用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电子文件查阅利用需要完善的流程管理和制度,查阅权限能够分配、控制,对开放的电子文件自动记录利用效果统计;档案利用人员能够申请查阅,提交的查阅申请能够实现流程化,并实现多级审批,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审批的可以直接审核,需要提交领导批准的电子文件则需要进行多级审批;审核后的电子文件在授权时间允许范围内能够进行利用效果登记,利用到期后自动收回权限取消授权。电子文件在线查阅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功能,必须在档案部门规范的查阅环境下进行阅读,不能由其它软件打开阅读,避免查阅人员随意进行下载保存。电子文件打印功能应进行授权控制,授权打印应当使用数字水印技术对电子文件版权进行保护。

档案利用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为档案管理部门提供方便快捷、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档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四是电子文件保管的新挑战。电子文件整理归档后,能够借阅和利用,但由于电子文件本身载体和存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给档案管理部门带来新的管理规范。

由于电子文件存储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保管的特殊性,电子文件的保存不单是存储在电脑服务器硬盘中,为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避免由于计算机网络、病毒以及人为错误操作对电子文件造成破坏或丢失,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数据备份包括对数据库的备份和对电子文件的备份,并且要能够借助软件系统按照设定的时间段自动备份和增量备份,而且还需要对备份的数据进行刻录保存,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异地备份,保证档案数据和电子文件的绝对安全。

第2篇:公共危机管理预案范文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机电设备 安装与维护

一.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含义

通常来说,水利工程是指通过对自然界的地表或地下水的控制与调配,以此控制水流达到除害兴利、防洪涝灾害的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利工程机电设备是用于水利工程开发建设的一系列大中小型设备,例如闸门、水轮机组等等

二.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和维护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水利施工工程正处在大规模的发展阶段,在劳动力的使用中,施工机电设备占有很大比例,对施工机电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保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只注重生产而忽视了维护保养,对施工机电设备产生不利的影响,长时间的施工会使机电设备设备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严重的甚至会使得机电设备设备提前损坏,因此,在对机电设备设备进行使用中一定要将施工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处理好,不断提高维护和保养的水平,对新工艺和新技术加强重视,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提高新工艺机电设备设备的质量,尽量减少维修使用费用,在水利工程设备的安装和维修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培养,将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引进到设备运行维护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将设备的使用效率控制好,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在对损坏的机电设备进行维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到机电设备设备在使用中的综合变化状况,不断加强对机电设备设备的管理维修工作。

三.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在土建配合中的优化

机电设备安装与土建施工的协调配合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整个水利工程项目是否能安全、持续运行。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机电设备安装与土建施工组织方案的协调配合

通常情况下,土建施工与机电设备安装的施工组织方案之间会存在相互冲突和制约的现象。如机电设备安装施工过程中,主机的安装调试过程通常需要一个相对安静、整洁的操作条件;对于在建筑室内、外对主体结构进行装饰装修施工时,针对机电设备安装的要求,以及在进行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预留给后续安装设备的的预埋部件、预留孔洞的规格尺寸、安装位置等要确保准确,以及在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振捣等施工过程中,还会产生预埋部件、预留孔洞位置发生严重偏移等不良现象。所以,在水利工程项目机电设备安装施工前,拟定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具体组织方案时,其设计人员必须与土建主体结构施工组织设计人员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双方尽量对对方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环境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在土建结构施工与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相互协调配合的前提条件下,才可能大幅度缩短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

2. 交叉施工的配合

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时段大多是在年前或者汛后,年后则必须在汛前完成,因工作量大,工期短等原因,土建与安装都要加班加点,保证工期。因此就存在交叉施工作业的情况,安装时就要求场地要干净、空间足够,有时还要求安静无风、无灰尘等特殊条件,所以土建在厂房内的施工就会影响到安装。例如,某泵厂在安装单位进行机组同心度校正时,土建作业同时在进行砌墙,为了抢工期,尽管多次提醒,还是有一块砖头飞落下砸坏了一起,所幸并无人员伤亡。

3.基础工程施工阶段的协调配合

在水利工程项目基础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机电设备安装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参与土建主体结构的施工管理与协调过程,如针对防雷接地装置的预埋布置,大直径电缆管线管道以及辅机进出水管道的预埋施工,大型机械设备托运、吊装所需的预埋部件等方面都需要机电设备安装专业的专职工程技术人员为土建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人员做好及时、准确的交代与协调。另外,还应随着土建主体工程的实施进度,提前做好机电设备安装的准备措施,如管道支架、电缆线路桥架等预埋部件的安装等,应全部在土建主体结构模板架设完成前准备完善。

四.当前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出现的问题

1.设备管理理念陈旧,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当前大部分的施工企业对于设备的管理仍采用以满足施工生产,以追求设备使用长效机制和固定资产折旧费提取的方式进行设备回收的管理模式。

2设备的更新不及时。

水利工程的特殊性和管理原因所造成的使用、维护不当,受修理能力和条件限制致使设备隐患消除不及时与不彻底等原因,使得部分设备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周期而损坏限制,在一段时间后被淘汰。再加之设备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性,设备的处置受一定管理制度的限制和约束; 施工企业实际的设备拥有量和设备的水平比例失调。

3. 设备的鉴定、交接与核算管理机制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同时设备的修缮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系统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

4.安全评价、鉴定的指标不够明确

水利工程机电专业的安全评价和鉴定必须按照从设计制造到试验运维系列流程等的规程标准执行,借助强制性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强制性约束条件的制定对于水利工程机电工程安全性评价和鉴定是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但是水电机电专业安全评价和鉴定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量化指标并不清晰明确,强制性条文所规定的强制标准还停留在某些具体零部件的工艺过程控制中,缺乏对机电工程整体性的考虑。

五.加强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维护管理的策略

1.设备归档和点检制度实施

建立健全各项设备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好设备档案、事故档案、修理档案和运行档案等的档案管理;本着节约成本的目的,制定包括油料消耗、维修保养、增收节支和利润计划等的优化指标;本着加强机电设备的目的,建立包括固定资产、施工设备技术、设备计提折旧和施工设备操作手证件等的台账,同时还应该制定设备配件采购管理办法以及设备维修操作管理等的规定。另外要重视点检制度,该制度是以点检员作为设备的主人,将设备的管理责任完全落实到点检员身上,由点检员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管理,并负责对运行维护人员进行设备操作看管和维护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并根据设备的工况对运行维护的内容和方法等提出修正改进意见,同时还要负责确定设备的检修时间、项目检修方法、质量标准工时费用等。

2.实施设备维修质量的可追溯性管理

在设备管理中,对设备维修质量的保障是确保设备性能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着设备的使用周期、使用性能和经营效应。设备修理由设备管理部门监管,专业设备修理结构执行,修理单位对设备的检验和修理质量负责,设备管理单位或企业对设备验收质量负责。建立对装备修理的完善的服务体系。实行设备修理风险金制度。确定一定比例的设备维修治质量管理风险金,对设备维修质量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明确的处罚基准实施处罚,做到奖惩分明,在实施对设备修理有效跟踪服务的同时,建立完整的设备维修档案,对每台设备的信息进行跟踪管理,掌握各类信息资料。加大设备维修维护人员技术的培养力度,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提拔; 定期核定修理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 并以专项津贴等手段挖掘人才,以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

第3篇:公共危机管理预案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维修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机械制造加工设备也朝着自动化、系统性、复杂性等方向发展,一方面这种趋势在推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另一方面给其安全管理与维修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在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以及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策略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特点。

1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特点

为了理解和阐述的方便,对于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特点这一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复杂性。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机械加工设备日益趋向复杂,再加上作为制造业基础性设备的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必须承担大量的工作,因此不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其日常损耗,以更好的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的操作规范,以便更好地保证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常规性。所谓常规性主要是指必须保证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能够定期进行,以便更加及时准确的检验出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异常状况。只有加强对这些异常状况的预测与分析,才能更加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实践中出现的不少的大规模停机事故就是由于缺乏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检测与故障排除而引起的,比较常见的异常状况主要有加工设备出现局部过热现象、不规则振动现象或者是加工精度的急剧下降等;最后,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特殊性。一般来说,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类型不同,其所可能产生的故障也就会不同,因此,在对其进行安全管理和维修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不同,通过科学的设备异常诊断体系的建立来保证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

对于这个问题,为了理解和阐述的方便,我们主要可以从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任务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原则

归结起来,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上:其一,坚持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其二,坚持一般管理与专业管理人员管理相结合;其三,坚持维护方案和检修方案的结合;最后,与坚持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相结合。

2.2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任务

经过归纳与总结,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责任体系,以便正确落实与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有关的方针、政策等;其二,提高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质量水平,保证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第三,利用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为企业提供较好的技术设备,以实现使用寿命长、技术状况好的目标;最后,通过科学的维护与创新,提高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使用效率。

3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策略

针对以上阐述,我们需要结合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特点、基本原则、基本任务等,提出有效的加强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进行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策略。具体来看,我们主要可以从建立设备异常报告制度、实施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合理安排检修计划、严格控制检修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建立设备异常报告制度

设备异常报告制度的建立是非常关键而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建立设备异常报告制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各种参数加以设定,其次需要对管理维修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最后还需要依托计算机软件等平台,对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及时检查,及时报告,及时统计,及时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严密的设备异常汇报体系。

3.2 实施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

在实施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给予特别注意:其一,只有严格遵守定时定点检查、清洁保养、自主维修以及预防检修四个步骤,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良好运行;其二,必须对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作出合理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预防性维修计划。除此之外,还需注意检修内容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检修周期必须尽量缩短;其三,必须对维修管理计划的每一个细节、步骤等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

3.3 合理安排检修计划

所谓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就是指在加工设备出现异常情况的前提下,由于受到时间、人员等条件的限制,无法正常进行维修工作,必须待条件成熟之后才能实施维修计划。检修计划不合理的情况经常发生,通常会给维护人员带来工作量的增加,严重影响设备维修和管理的效率,所以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以保证检修计划的合理。

3.4 严格控制检修范围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检修范围的确定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检修范围过小,这将不利于实现检修工作的目标,而一旦检修范围过大,又将给检修工作人员以及检修公司等带来极大的负担与压力。通常对纳入检修范围的设备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比如已经呈现出故障特征的设备等,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检修质量的同时提高检修效率。

4 结语

机械制造加工设备是机械制造行业非常重要的一种设备,加强对其的安全管理与维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修变得异常必要。可以说,在未来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其所进行的安全管理与维护将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项工作,需要专门人员进行负责。本文从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特点、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以及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安全管理与维修的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在具体进行阐述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要加以规避。

第4篇:公共危机管理预案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机电设备;管理;维护

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性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所以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就越来越重要,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在具体的设备管理与维护中,要做好基础工作,灵活运用经济杠杆,在保障电机设备安全性的前提下使各项生产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煤矿生产中,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用现代化的技术、理念进行机电设备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一、当前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管理观念过于滞后

我国煤矿资源丰富,煤矿生产企业多而混杂,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很多实力薄弱的中小型煤矿为了经济效益片面的追求产量,在生产中简单的将机电设备的管理作为一种辅助生产的工作,机电不出现故障是不会去维修的,忽视了机电设别检修和前期选型的重要性,在生产中也并没能很好的执行相关安全标准,隐患重重。久而久之,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会下降,在影响生产效率的同时还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二)机电设备自身的隐患

煤矿生产是个大型作业工程,往往存在机电设备过度使用的情况,有些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仍然有很多老化、陈旧、性能不佳的机电设备在生产中应用,很多机电设备的启动开关、馈电开关等重要部位的保护功能并不齐全,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通常情况下,漏电和过载可能会出现不自动跳闸的情况,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对于提升系统,有些小企业缺乏相应的托灌和缓冲装置,这样会使电控系统和制动系统存在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如果生产中没有给井筒装备进行定期防腐,或者防腐工作不规范,会使井筒生锈,煤矿中的绞车、防爆高压开关的老化问题也很严重。

(三)管理、操作人员的素质不过关

近年来有数据显示,几乎有一半的煤矿机电设备事故责任人的学历在高中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机电设备选型的合理性,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技术操作中的不熟练会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除去上述专业素质缺乏外,还有些管理、操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在工作中不负责、不认真,没能按规范进行相关工作。这些问题的出现有些企业自身有一定问题,比如对技术人员的工作调动频繁,使其刚掌握一项技术就得做另外一个不熟练的工作,自然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四)企业的管理、维护投入过少

通常情况下,煤矿企业的资金主要是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在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上的投入较少,造成大批老化、故障机电设备应用在生产中,甚至有些过了安全年限的机电设备也没有及时更新,这些都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使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增高,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提高管理与维护水平的相关措施

(一)前期管理的规范化

机电设备的前期管理主要是设备的选型了,在选型的时候不能过于刻板,盲目追求高端设备,选型要符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在前期管理中,工作必须责任到具体人员,机电设备的验收、存档、安装、应用等过程必须规范,特别是在验收和安装的问题上,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标准,如果存在相关的质量问题要及时的指出来,绝对不能让有缺陷的机电设备投入到生产中。在设备安装完成之后,企业的监督人员要和技术人员一起进行验收,在确保机电设备无任何问题后才给予办理相关的移交手续,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

(二)整个管理过程要制度化

在管理中要定岗定员,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这是煤矿机电设备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就会增强,在工作中也会更加认真负责,强化他们的主人公意识,安全隐患也会减少。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在具体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安全标准,特别是电气设备的防爆标准。在检修这一块也要有个完备的制度。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机械在生产中要及时更新,对于有故障、功能比较差的设备要及时淘汰。在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后,执行部门不能死板的按此执行,最好实行动态管理,并结合相关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更新。

(三)健全机电设备的检修体系

煤矿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生产中机电设备的损耗比较大,机电设备的检修就尤为重要,这需要健全机电设备的检修体系。在具体的检修工作中,主要是对主提升、主排水、主排风、压风设备和供电系统的保护,对于煤矿的升降操作员和提升系统,按国家标注实行严格的年审制度,其他的提升系统检修最少保持3年一次;主要的几个生产通风机,在进行严格的试运测试后才能投入使用,通风机和排水设备实行月检;雨季来临时,机电设备出现功能故障的几率会增大,所以要对企业的水泵、闸阀,以及排水用的配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测;在进行机电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严格记录检修的情况,这也是企业管理层做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加强技术队伍的建设

专业技术人才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有着重要意义,机电设备的运行、检修都有他们掌控,建立一支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队伍对使用好、维护好机电设备有着重要意义。要想建立强大的技术队伍,必须要有个适合技术人才生存、发展的环境,煤矿必须实行相关的激励制度,改善技术人才的待遇水平,满足他们的物质、精神需求,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来;另外,要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质培训,使煤矿的技术人才 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机电设备存在的一些问题,排除安全隐患。

(五)加大安全管理的投入力度

在进行机电设备管理、维护时,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对煤矿机电设备及时更新换代,对于不合要求的机电设备要坚决淘汰;在具体生产中,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应用先进、节能的现代化机电设备;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根据各个矿井的具体情况,对机电安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保证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整个生流流程要现代化,优先使用大功率采煤机、变电所监测控制系统、绞车变频调速装置等先进的设备,它们出现故障的几率比较小,安全性更高。

三、结束语

煤矿机电系统是整个煤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煤矿企业要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在安全供电和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上多用些心思。在做好基础安全工作的同时,也要实现技术与管理上的有机结合,建立一套完备的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机制,使煤矿安全作业。

参考文献:

[1]焦艳萍.关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措施的研究[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3(04).

[2]吴撰梅.刍议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的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2010(36).

[3]袁峰.试析煤矿安全生产背景下的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措施[J].科技风,2013(06).

[4]兰天安.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6).

第5篇:公共危机管理预案范文

目前,梅雨季节即将来临,为切实做好汛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全力预防和减少重大交通事故,积极预防强降雨天气产生交通事故隐患,避免发生意外交通事故,江苏省盱眙交巡警城区中队充分发挥交警部门的职能作用,从实际出发,迅速调整工作思路,认真落实汛期各项交通治安管理工作措施,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确保汛期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强化思想认识,完善应急预案。中队动员全体民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将汛期交通安全管理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要求广大民警增强工作责任心,克服麻痹松懈情绪, 切实把“压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作为汛期交通安全管理的重心,全力投入到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之中。与此同时,中队积极加强与安监、气象、水利等部门的协作联动,确保发生突况能够在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及时处置,超前预防汛期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交通事故。结合事故多发点段及危险路段的排查工作,中队组织民警对辖区道路内的涵洞、桥梁、道路安全状况进行进一步排查,对易堵、易积水路段、低洼路段和排水不畅等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和地点,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并上报相关部门及时整治。

强化路面管控,扎实落实措施。中队不断创新勤务模式,实施勤务跟着流量走、跟着天气走,采取有针对性管理措施,做到“天气变、勤务变,流量变、勤务随,事故多、勤务改”灵活机动的交通勤务管理模式,把警力重点集中在各类动态违法行为的查纠上,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与定点路检路查相结合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的同时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涉牌涉证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对无牌无证、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员、超速、超载、违法停车、灯光机件不全等极易引发严重交通事故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坚持做到发现一起上限处罚一起,不消除违法行为绝不放行,力争将安全隐患解决在现场,以确保汛期道路安全畅通。

强化宣传提示,保障安全出行。中队结合暴风雨恶劣天气特点,组织民警深入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扎实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并利用手机短信、新闻媒体等形式进行宣传恶劣天气下应如何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部署各执勤民警要有信息意识,及时报告巡逻中发现的漫水路等危险情况,通过提示牌、电子显示屏、广播电台,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社会道路通行、管制信息,通报拥堵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的路况,引导群众合理出行,提醒注意安全行车。

强化值班备勤,做好应急准备。中队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安排三分之一以上警力的备勤人员,确保一旦出现险情和重大交通事故,备勤民警能在第一时间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工作。暴风雨等恶劣天气,夜晚要安排专人负责辖区道路的巡查,及时发现险情险段。同时加强与路政、排障、施救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及时互通道路交通中断、重特大交通事故或严重堵塞等重要信息,实行部门联动,共同保障恶劣天气下的交通安全。

第6篇:公共危机管理预案范文

【论文摘要】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教学质量评价必须科学制定评价的基本原则,合理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体现当前时期的教学质量标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引导、监控和促进作用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我国高等院校无论在课程体系的重整、课程内容的拓宽更新,还是课程的授课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课程建设中也存在着一系列使人忧虑的问题。传统的重接受,轻创造、“重理论,轻实践”等弊端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基础课程(诸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之类)的不及格率始终居高不下,且有上升趋势(专业课程事实上也有类似问题存在)。因此,对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为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功能,必须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含义,相应地教学质量评价也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方面的含义,简言之,是定性基础上的定量评价,或者说是用定量手段做出定性的评判。定性评价以系统的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定量评价则以反映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具体指标体系(简称为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

1、教学质量的内涵 按信息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教lJ币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通过教学媒体把信息传递给教学对象的活动。所以,教学质量不仅只是学生考分的高底,还包括教师对大纲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精选组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手段(如实验、电教仪器等)的运用及与学生信息情感交流渠道的沟通等方面,它不仅受教师的素质、工作态度、情感的影响,还取决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2、评价含义 教学质量评价,就是利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和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教学质量评价可以简称为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

3、评价目的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检查教学质量,并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助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从成功的学习中获得激励,促进自己在态度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作用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认为评价的最主要功能是改进与调控。具体地说,教学质量评价具有多重的功能,但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为其首要功能,评价的重心不是放在结果的评定上,而是放在过程的形成上。当然对于不同的买际需求,评价的某种功能与作用会受到偏重。教学评价具有导向、鉴定和监督作用,同时还具有调节作用、诊断作用和激励作用。毫无疑问,教学质量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已成为系统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但它自身的质量和水平也必须不断提高,没有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的教学质量评价不但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会造成有害的影响。

5、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应当体现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应当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应当根据不同内容,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

二、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策

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及经济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再学习潜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影响极大。因此,各类高校对于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倍加重视。同时,我国大多数理、工及经济类专业将公共基础课的成绩作为研究生招生的重要标准,公共基础课成了升学的必考课程之一,也大大强化了人们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的关注与重视。

1、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评价指标设计既要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教学质量,又要尽量简单,便于操作,笔者认为教师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指导性原则: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突出当前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规律,把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转化为系统、科学、规范教师授课要求。

第二,科学性原则: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表述简洁,并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正面评价与反面评价相结合。

第三,重点性原则:抓住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主要环节,科学制定各级评价指标,合理分配权重系数。

第四,创新性原则:突破传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束缚,在体系结构、指标设计、内涵表述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第五,可行性原则:切合实际,简便易行,过程简单,结果真实,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第六,客观性原则:一定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指标不宜偏高或偏低。

第七,有效性原则: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前提是评价标准的有效性。长期以来,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8寸考虑更多的是规范性和客观性,对有效性考虑明显不足。事实上,评价的有效性应是评价赖以进行的基本要求,否则即使评价很客观、很准确,但其有效性差,最终也很难达到评价目的和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

第八,完备性原则。指应能够反映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不应有重大遗漏。

2、评价指标的选定 由于每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持有一定的教学态度,以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内容,期望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承担本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及大学物理等基础课,根据多年调查材料,并且征求多位教师与专家的意见,制定了适合本学院的教学质量评估表。评估表中最主要内容就是评价指标的选定。评价指标包括五个内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表达和教学效果,而每个评价指标都有具体的指标内容和标准,如下所示:

指标1:教学态度,内容及标准包括从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备课、教风、教书育人、遵守教学纪律等方面评价,分值为20分;指标2:教学内容,内容及标准包括从基本概念、原理、理论讲解、重点、难点讲解,教学信息量,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启发及培养等方面评价,分值为3O分;指标3:教学方法,内容及标准包括从教学环节安排,课堂结构安排;运用科学、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评价,分值为20分;指标4:教学表达,内容及标准包括从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板书设计,体态语言等方面评价,分值为15分;指标5:教学效果,内容及标准包括从学生听课情况,课堂秩序,师生互动,学生反映等方面评价,分值为15分。

第7篇:公共危机管理预案范文

(一)理解和掌握刑事立案4各督的宗旨。刑事诉讼法之所以明确规定刑事立案监督,其宗旨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告状无门的问题,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因此,检察机关在立案监督中,不仅要主动挖掘案源,从审查批捕、审查工作、贪污贿赂检察工作、监所检察工作中发现案件线索,而目要认真接待被害人的申诉,维护申诉 的合法权益。

(二)区分“未立案”和‘ :立案”的界限。“未立案’’是指公安机关没有发现或虽已发现,但正在审查,还没有做出是否立案决定的案件。“不立案”是指公安机关已经决定不立案的案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涅 规定,没立案的案件不属于刑事立案 釜督的范围。其中,如果是公安机关还没有发现的案件,检察机关发现后,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第8绦的规定,移送到有管涪权的机关办理。只有公安 关已经决定不立案的案件,才能按照立案监督程序办理,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对于有犯罪行为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案件而不立案的情况主要有:(1)放纵不理任其逍遥法外而不立案;(2)作罚款处理而不立案;(3)以劳动教养或治安处罚而不立案;(4)因当事人私下了结而不立案,因说隋,或干涉而不立案;(5)因犯罪事实没有完全查清而不立案;(6)犯罪嫌疑人下落不明而不立案;(7)对于共同犯罪中—些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成员因取证难而不立案等。

(三)理清立案监督与侦查监督的关系。立案监督是针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件,是解决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条件的案f牛骨皂否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问题。侦查监督是针对已经进^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解决其侦查活动是否合法的问题。因此,对于已经进^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需要追捕、追诉的,一般不宜通过立案监督程序办理,而应当建议公安机关移送审查批捕、审查。对于经建议仍不移送批捕,而又符合逮捕条件的,可以直接做出批准逮捕决定,送公安机关执行。而不宜直接通过立案监督程序,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第8篇:公共危机管理预案范文

根据今年立法计划,为做好《浙江省电网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审议工作,从7月份开始,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听取省政府法制办、省经信委等4个省级部门立法情况汇报基础上,先后赴部分市县开展立法调研,召开有10个省级相关部门参加的立法座谈会,并将条例草案印发至11个设区的市征求意见。省人大常委会冯明副主任参加了座谈和调研活动。在认真梳理研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财政经济委员会9月13日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电网是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基础设施,电网设施建设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目前,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由于制定时间较早,在电力管理体制经历重大改革,电力发展和电力管理领域出现许多新变化的情况下,已无法完全满足实际管理需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电量增速持续在两位数以上,2012年我省全社会用电量高达3210.55亿千瓦时。电网供电能力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有助于加强电网设施建设保护,维护好供用电秩序,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省人民政府提请的条例草案,立足我省实际,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总体是可行的。同时,根据调研情况,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电网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条例草案第六条、第七条对电网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做了相关规定。有的地方和部门认为,条例草案加强电网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的规定是必要的,但电网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属专项规划,除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城乡规划外,还要与交通、水利、燃气、通信、给排水等专项规划相互衔接,条例草案第六条第三款对这方面规定没有涉及,建议增加相应内容。另外,由于我省地域狭小,各种管网建设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应相互融合,而不是互相排斥,条例草案第七条第二款有关规定,将造成电网设施建设与其它管网建设的权益冲突,也不符合我省实际情况。建议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研究,修改完善相关条款。

二、关于新能源发电的电网配套保障。条例草案第十四条对电网经营企业为电源企业提供电网配套保障作了具体规定。有的地方、部门和企业提出,为了促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电网经营企业应优先考虑新能源发电的电网配套保障。当前,我省新能源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2012年,全省累计建成新能源装机802万千瓦,占全省电力装机比重的12.8%。在加快电网配套设施建设时,电网经营企业必须充分考虑我省新能源发电的并网问题,解决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和重点建设项目电力的发送问题。建议对新能源发电的电网配套保障作进一步调研,补充完善相关条款。

三、关于电网设施保护的应急预案。条例草案第三章对电网设施保护作了规定。对此,一些地方、部门和人大代表反映,电网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当电网设施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时,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条例草案缺乏电网设施保护应急预案方面的规定。建议增设有关应急预案条款。

四、关于供用电双方权益的保护。调研中,一些地方、企业和人大代表反映,条例草案对供用电双方权利义务规定存在不对等,有的条款部门痕迹较重,如第二十一条规定在紧急情况下,电网经营企业可以先行修剪植物或者砍伐林木,但对所有人的事后告知和补偿等未作规定,没有体现电网经营企业与其它民事主体平等、公平的原则,可能引发矛盾。条例草案第四章在设定义务时,对电力用户的规定条款较多,而对电网经营企业的义务提的比较原则。我们认为,供用电双方的立法诉求都应予以支持和规范。电网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应得到保护。同时,鉴于电力用户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要注意加大电力用户权益保护的力度,对用户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补偿作出相应规定。建议修改完善相关条款。

第9篇:公共危机管理预案范文

【关键词】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防能力;评估指标

预防危机的目的在于减少或降低危机事件带来的损失,降低管理成本从而追求效益最大化。公共危机预防是在危机到来之前,医院对潜在危机及即将出现的危机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包括危机的预警预防、预先控制或危机萌芽状态的消灭、危机管理的后续准备。基于公共卫生危机的特殊性,要求医院在明晰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强对预防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细化与管理,提高医院的公共卫生危机预防能力,从而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与社会健康发展。

一、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防能力评估的基本理论

加强预防是处理危机的最佳方法,因此预防是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关键部分。医院的危机预防能力是医院面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在危机中的表现,评价医院的危机预防能力即为对其危机应对措施与危机管理表现的评价,评价的过程需明确评估对象、评估主体及评估过程等问题[1]。医院的主要评估对象为医院各科室与医护人员,评估主体指具有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防能力评估资格的群体,主要为社会公众或独立的评估机构,评估过程需医院全体人员与社会公众的参与,是一个由上而下的整体过程。加强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防能力评估能够发现医院危机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考察医院危机应对措施的完整性,从而为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防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

医院预防能力的评估贯穿于其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全过程,其通过危机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体现,因此需要结合具体指标的评价才能对医院危机预防能力进行准确评估。依据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预防能力评估的基本理论,本文主要从危机事件前、危机事件中及危机事件后三个时间段的危机表现进行医院危机预防能力的评价[2]。

(一)危机事件前的预防能力评估指标

医院作为重要医疗单位是公共卫生危机预防管理的专业部门,也是危机预防管理的主体,其危机预防能力是公共卫生危机预防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危机事件前的预防能力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医院危机应对预案及危机预警机制等。危机应对预案是医院应对危机的保障,此项指标评价的重点在于检测医院预案是否对突发事件的性质、潜在范围及影响作出细致的预判断,并检查预案措施是否完整可行;危机预警机制是建立对危机预测的机制,从而为医院的危机预控与处理奠定基础。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医院应加强对危机预警机制的完善,并依据预警制定出具体完善的危机预案,从而避免或减少危机的发生。

(二)危机事件中的预防能力评估指标

虽然医院提倡预防是处理问题的最佳办法,但由于危机具有突发性及紧迫性,因此危机事件的紧急处理也是评估医院预防能力的重要指标[3]。事件中的预防能力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医院全员的危机意识及危机处理计划等,全员危机意识是尽早发现并预防危机的基础,也是顺利进行危机处理的重要方面,此项指标在于评测医院对危机的整体掌握能力及危机抵御能力;危机处理计划是医院制定的危机解决措施,是医院全体上下应对危机的行动指挥,此项指标评价的重点在于对医院的危机反应能力与对危机影响消除能力的评估。因此在进行危机处理时,应团结医院的全体力量以快速有效地解决危机的消极影响。

(三)危机事件后的预防能力评估指标

医院危机事件后的预防能力评估在于完善医院公共卫生危机预防管理体制,从而提高医院应对下一次危机的防范意识与反应能力。危机事件后的能力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危机预案的完善、医院各部门的责任细化及危机应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总结,危机预案的完善在于评估医院对危机预防工作是否足够重视;各部门的责任细化指标在于评估危机处理中各部门是否尽到责任及督促各部门提高危机应变能力,并为下一次的危机处理奠定基础;经验教训的总结是对危机预防规律的探寻,是危机事件后的必要处理工作,在于评价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的处理态度与预防能力[4]。

三、结束语

危机预防能力是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医院正确处理预防能力评估与其他评估环节的关系。危机事件前医院需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与危机应对预案,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团结全院力量,以细致可行的危机处理方案应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影响,在危机结束后还应加强对危机应对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提高医院危机预防意识并改进危机应对预案,从而整体提高医院公共卫生危机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和均,刘悦.公共卫生危机预警管理能力评估指标权重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3):79-81.

[2]胡静.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的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31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