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危机管理计划书范文

危机管理计划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危机管理计划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危机管理计划书

第1篇:危机管理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真三维 地籍 产权

中图分类号: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007-02

1 地籍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地籍管理是以宗地为基础的二维平面地籍管理方式,主要记载国土资源在二维平面空间的信息。二维基础数据已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而且在应用上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以地表权利为核心的地籍,其理论基础是同一宗地在垂直方向上的权籍一致性。在二维平面空间,通常采用投影方式或根据建筑面积分摊方式,将三维权利实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以投影或分摊的方式来代表其权益范围进行登记。

2 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和人口的不断集聚,城镇人地矛盾日趋紧张,为集约用地,土地利用的立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地表为核心的国土权利法规和地籍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三维空间的占用与使用,特别是当与同一土地表面、地下相关的空间归属权不同时,基于二维地表的传统土地登记和地籍系统将无法清晰的界定土地的权利空间。几个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块地并且相互之间界线难以划清的情况定为一宗地,称为共用宗地。大多数的共用宗地只是在水平面上无法划清界线(如地下管线、高层建筑),比如在对城市中林立的高层建筑进行内部权利划分和管理时,利用二维空间数据难以满足应用需求。一方面国土主管部门无法对其权属进行清晰管理,另一方面权属界定由于没有明确的保障,引发了很多权属争议事件。

3 地籍管理新要求

国土资源是一个多维度、多空间的概念,包括了土地、矿产、地质风貌及其所承载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环境。还有其他很多领域,涉及到地表、地上及地下,如城市土地立体利用、立体地价评估、空间权、地下空间权的使用等,都必然会涉及到土地的三维特性,也有必要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反映。从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现代地籍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到国土资源利用模式变迁的轨迹,但这个变迁过程仅停留在国土资源平面利用的范畴。从资源利用效率来看,国土资源利用由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转变,这个变化也必然要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得到体现,而直接体现这一变化的方式就是建立三维国土资源模型。

4 三维技术

目前三维市场主要有3种主流三维构建模式:传统建模、三维实景(街景)、全景真三维建模。

人工建模通过单个建模再场景整合,经过多年发展技术成熟,主要表现在三维场景的美观上。但技术路线决定了数据先天的缺点。(1)由于虚拟建模,造成了大量城市信息缺失,即使精细建模也只是对重要建筑、重要区域进行精细表达,无法做到城市完整信息的真实还原。(2)精细建模的模型可以用Lidar来保证,但其纹理多通过人工拍照获取,对于高层建筑纹理基于通过复制形式贴上去、这就决定了三维模型上每个点的精度无法保障。

三维实景即为街景,2007年goolge为解决虚拟三维建模向真实的三维影像过渡,而提出一项技术。街景是一种通过街景车拍摄街道两旁360°的照片,然后将这些照片经过处理上传至网站,供访问者浏览。这与2D平面地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原本无聊的地图更加生动,更有阅读性和娱乐性。但街景作为过渡性技术,其他技术特点也局限了其应用的范围。(1)街景只是沿街的信息,无法对整个城市空间进行完整的体现,如非沿街区域、小区内、院内,即使沿街区域,由于中国城市沿街植被较多的特点,也无法对沿街的信息进行完整的采集。(2)街景做为360°拼接的照片,无法对空间体进行三维旋转浏览、三维空间分析,也决定了其应该范围只能局限在互联网(公众浏览)、城管(沿街部件管理),无法在GIS行业进行深入应用。

全景真三建模通过航空摄影的方式获取多角度倾斜影像和激光点云数据,快速自动化的建立地面三维模型,真实反映城市三维影像,作为近几年快速成熟的新技术,其真实、完整、高精度三维数据受到越来越多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单位的追捧。

在全景真三维影像建模生产工艺中,机载激光雷达技术(Lidar)是保证数据精度的关键。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是集成激光测距技术、计算机技术、惯性测量单元 (IMU)/DGPS差分定位技术于一体,该技术在三维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方面产生了重大突破,素有“精度之王”的美誉,作为近几年在测绘领域快速获取空间数据的新型技术,成为三维城市建设的一把利器。激光扫描对天气情况要求低,雾霾天也可以进行作业,这在国内当前天气环境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其高精度的特点也保证了三维数据精度的可靠性,长久以来三维建设因为没有测绘精度保证,三维应用都停留在展览、显示等层面,没有深度的行业应用。全景真三维技术也真正解决了长久以来三维数字城市建设“中看不中用”的尴尬局面。

基于3种主流的三维技术本身特点,针对大量国土资源土地登记、征收、出让、开发等管理要求,全景真三维建模无论在是数据的精度上保障地籍权属清晰界定、土地登记管理,还是在为其它各部门数据共享、构建国土管理”一张图”,都有先天的技术优势。

5 真三维国土资源管理

5.1 二三维地籍管理

随着城市聚集效应加强,土地利用强度越来越大,城市空间向立体化利用延伸,各综合性大楼、建筑综合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通信设施等遍布地上、地表、地下空间,由于分层开发利用,造成分层属性不同的权利人,给当前基于二维宗地的地籍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采用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的混合管理模式,二维地籍登记中不能解决的复杂权属情况则能够通过三维系统进行登记,形成二维宗地平面与三维体宗地的混合管理方案。

5.2 不动产登记

我国的不动产登记是由土地、房屋、水利、海域、林业及农村承包土地组成的。目前土地登记制度中存在着大量的土地利用登记缺失状况。诸如商业高层建筑内部权属信息复杂、建筑顶部建造的通信设备、日益增多的电缆设施等。

建立基于倾斜影像和Lidar的真三维模型,Lidar直接获取模型三维坐标,三维登记地籍图通过界址点、界址线、界址面描述宗地的立体几何特征,并具有明确的方向性,三维宗地以体宗地为基本单元,用体积度量,精确描述立体空间中的三维产权体。按照不同楼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籍登记。通过这种方式将建立三维地籍库,反映三维产权体的基本情况,相比传统二维地籍库的信息要丰富许多,能够清晰的界定地表、地面、地下立体空间的权利,如图1所示。

5.3 三维地籍综合管理

利用三维地籍库,系统能够进行综合查询,实时准确的掌握任意体宗地的平面和空间土地登记情况,当输入土地使用者名称时,系统会自动切换到需要查询的宗地,用三维立体图像展现积宗地土地利用情况,并采用列表方式显示土地使用者名称、土地坐落、宗地面、土地证号等信息。同时,该功能还能显示共用宗地中土地使用者的基本用地信息,如宗地分割登记情况,当鼠标指向小区内某栋建筑物的任意区域时,系统就会自动告知该土地使用者的名称、分摊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期限等主要信息。该功能将实现空间产权的清晰化管理,能够真实反映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情况。

5.4 地籍动态监管

通过实时动态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跟踪和监控新增建设用地审批项目,审批地块颜色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变化,清晰地显示建设项目获批后,宗地空间内部建筑物及权籍信息的变更过程,在建设方案的建筑高度、容积率等指标与登记信息发生出入后,系统将自动报警,真正有效地实现了对土地利用审批项目的全周期、立体化监管。

6 结语

全景真三维地籍管理作为国土行业最新的信息化手段,按照地理三维坐标组织管理空间信息,将地下、地表、地上等要素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准确划分界定,生成真实的三维场景,为建立城市空间信息与国土资源管理登记提供了高效的三维模拟平台。基于三维可视化环境的土籍登记、信息查询统计分析,为业务部门和各级领导提供精细化的工作平台和科学的决策支持,极大提高了国土部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建设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艾东,朱彤.土地立体利用与三维地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5):126-131.

第2篇:危机管理计划书范文

面向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NAS应用包括以下三类典型的应用场景。

第一,大容量文件系统的存储要求NAS具有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并提供关键数据集中存储的能力,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比如集中备份、集中存储、媒体资料库存储等。此类应用对NAS的功能要求较高,主要集中在自动分级、重复数据删除、内容管理、数据迁移等方面。

第二,多客户端海量数据存储应用为多客户端提供了可用的海量存储空间,并可以实现扩展。此类应用对性能的要求适中,可通过数据集中存储的方式,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及管理维护成本。

第三,多客户端高并发海量存储应用主要集中于高性能计算领域。用户需要对海量文件进行快速读取。此类用户对磁盘I/O性能要求很高,且要求NAS产品能够实现性能的扩展,存储控制器故障不会对计算任务产生影响。

为满足不同行业用户的海量数据存储需求,NAS必须实现定制化。下面,我们以教育行业和传媒行业的两个案例来说明NAS如何为应用而优化。

由于课程信息、师生档案、学校网络运行所产生的数据量激增,上海海洋大学在数据存储方面遇到了难题:一方面,系统管理难度不断增加,维护与运营的成本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学校面对未来教学和业务扩张带来的压力,迫切需要对存储系统进行扩容。

华为公司针对学校的特殊需求,提供了基于OceanStor N8000系列的集群NAS统一存储解决方案,采用4节点OceanStor N8000,总容量达到160TB。该方案通过对FC、NFS/CIFS、iSCSI等协议的支持,可以让客户不间断地访问FC SAN、IP SAN和NAS数据,并以较低的成本实现NAS和SAN的集成应用。由于该方案采用了动态分级存储技术,校园业务系统的性能不仅得到了充分保障,而且也有效降低了产品的采购成本。

华为集群NAS不仅解决了用户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集中存储的问题,而且构建了一个FC SAN、IP SAN、NAS的统一存储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华为集群NAS部署与管理的便捷性以及灵活扩容的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

传媒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是一个难题。在央视国际媒体内容生产系统项目中,央视国际除了要求存储系统能够提供海量的存储空间和集中管理外,还要求系统能够对外提供数据高并发访问的共享服务。华为为其提供了两个节点的OceanStor N8000集群NAS系统。

第3篇:危机管理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维修保养

1.化工机械设备管理

化工行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化工机械设备是化工生产的基础,对化工行业的生产有重要影响。化工机械设备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如造纸机械、食品机械、电子行业 、染料化工、塑料机械。农药化工、矿山、石油、冶金、医药化工等领域。在化工生产中,由于摩擦作用、温差变化、干湿交替等原因会导致零件的磨损甚至报废,影响了化工企业的生产能耗和经济效益。因此,为了延长设备的寿命周期,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益,应加强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及维修保养。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化工机械设备防腐管理

随着化工行业的发展,化学机械设备防腐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紫外线辐射、凝结水器、沿海盐雾、干湿交替、温差变化等因素影响,维修费用也不断增加,化工机械设备防腐管理也就更加重要。

1.设计环节。一般来说,设计缺陷是导致设备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避免化工生产中的不良情况,在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各项因素。首先,应对介质环境进行分析,选择适宜的材料,在选材时还应该考虑到设备材料的适应性、保温性能和防腐性能。其次,对于蠕变情况、疲劳腐蚀、局部腐蚀等情况下设备的强度进行分析。再次,应注意机械设备结构设计,设备缝隙问题虽然不可避免,但为了防止溶液的渗入,可以对缝隙进行焊封。最后,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采取防腐措施。

2.制作环节。在设备制度时,应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考虑设备防腐问题。在材料管理方面,应对材料进行全面检查,对材料的明细情况记录再案,定期进行检查。在焊接工艺中,应尽量避免敏化温度的长时间停放,还应该尽量避免狮子焊接形式。为了避免起弧和气孔问题,在制作中应进行细致操作。同时,还应该重视防腐衬理问题,对对称里的膜厚、承压能力、尺寸精度、内在质量 、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3.使用环节。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与腐蚀介质的接触无法避免,加之处于高压高温状态,设备使用环节成为设备腐蚀最主要的环节。因此,应加强对设备使用环节的防腐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了解设备腐蚀情况,对重点部位的腐蚀情况进行严密观测。

4.维修环节。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设备使用后,应及时清理设备中的废渣废液,对应力腐蚀、氢脆、回火脆性等情况进行检查,判断设备的运行情况,对于腐蚀情况严重的机械设备不宜再使用。

(二)化工机械设备管理

设备是化工生产的基础,而则是设备运转的条件。在化工机械设备中,应特别注意油的管理。

1.剂选择。在油的选择完上,应结合设备的运行工况,保证机械摩擦零件安全运转。还应该指派专门的人员对油进行存放,对设备情况进行记录。

2.剂管理应注意的问题。首先,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在油管理机构方面,可以分为机动部门、操作部门、装置车间部门、检验部门、供应部门等,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在相互监督中提高管理的效率。其次,编制技术管理资料,包括日常损耗、设备清洗工艺、油箱储油定额等。最后,应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定期检测,了解系统中的问题,及时更换已经损坏的工具、装置。零件。

2.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分析

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可以分为例行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三种。

(一)设备例行保养

例行保养是由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日常保养,主要包括班前、班中、班后检查,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在节假日前还应该对设备进行擦洗和清扫,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进行排除。其具体工作主要有:一是对设备安保装置、限位器、电器、变速手柄、挡铁的指示信号进行检查。二是对设备情况进行检查。三是对易脱离部位或松动部位进行检查,查看附件和工具是否齐全。四是检查设备的气、油、电、水是否存在泄露情况。

(二)设备一级保养

设备一级保养也可称为月保养,在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应适当采取维修保养措施。在一级保养之后,应对保养的成效进行评定和验收。一级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一是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设备进行解体清洗和检修。二是在例行保养之外,还应该对设备间隙进行适当调整,加固螺钉和松动部位。三是清洗油线、滤清器、油毡、防尘装置,保证管路畅通。四是对电器控制单元进行检查,减少设备磨损。

(三)设备二级保养

设备二级保养也可称为年保养,在设备使用一年之后,应加大设备维修的力度,具体工作如下:一是实现设备一级保养的目标,按照设备运行情况,对设备进行解体、拆卸、保养和检查。二是修复或者更换磨损零件,为今后的维修作业做好资料准备。三是对齿轮箱、水箱、油箱进行彻底的清洗、换水、换油。四是对主要精度项目进行测量和检查。五是对电机配电线路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六是对电器控制进行全面检查,更换部分耗损器件,确保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结束语:

化工行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化工产品与化工生产息息相关,而化工生产与化工机械设备和化工生产人员有很大关系。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化工产品的经济效益和质量,要想提高化工产品的经济效益和质量,就必须加大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提高化工生产人员的业务素质。从目前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工机械设备也朝着精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也增大了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的难度。因此,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加强化工机械设备防腐管理、管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才能促进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凯,江中波.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J].才智,2012,(2):74.

[2]邝东方,董少康,胡乐等.浅析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5):91-91.

第4篇:危机管理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内河;危化品;应急管理

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危化品的产量和运输量不断增加。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依靠国家政策和自身的优势成为危化品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另外危化品自身的多样性、高危险性、高危害性、以及处置的高难度性,使得危化品集散地、运输枢纽港口码头等突发事故风险越来越高,这也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内河危化品码头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层次的人-机-环境系统,外加船载危化品属于动态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涉及面广,危害严重。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海事机构积极加强了水上危险品运输突应急管理工作。省及各地海事机构、港航部门初步制定了一系列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预案,建立了水上应急领导和指挥机构,加强了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地方海事监管人员为主体的预警预防网络,全省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体系初具雏形。

一、内河危化品运输应急管理存在问题

与大多数内河运输省份一样,安徽省在水上危化品应急建设方面还存在着相当多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为:水上危化品应急预案体系尚不完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应急保障体系的资金、物资和装备的投入还严重滞后,各级领导对应急救援工作的管理指挥能力有待提高,应急队伍人才匮乏、装备落后、能力不强。地方和部门间还要加强协调配合,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等。因此我们必须从认真履行法定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认真做好水上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管理工作。

二、加强水上危化品运输应急能力建设的几点看法

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反应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综合能力。它既是人与设备的有机结合,又是软件与硬件的相互统一。笔者认为,加强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反应能力,应重点加强以下四个方面建设。

(一)建设健全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

水上危险品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的减少水上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危害。

1.建立高效应急指挥网络。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形成。不合理的应急指挥格局将会带来应急工作的紊乱,降低应急工作效率。

2.确保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危化品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

3.提高应急指挥机构工作效能。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二)建立周密完备的内河危化品运输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的预定行动方案。它一方面是人们对突发事件应急规律认识程度的具体反映,另一方面又是应急行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盲目转化为自觉的重要标志。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就是抗御水上危险品运输灾害的实践经验与水上危险品运输风险预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应急对策的过程。因此,它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一个好的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预案可以指导人们妥善地处置水上危险品运输突发事件,对提高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能力无疑会起到重大作用。

1.当前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船舶载运危化品、港口危化品重大灾害事故等专项预案,同时加强对水运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检查,尽快形成完整的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预案体系。

2.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不仅要加强本地区本部门的应急管理,落实好自己负责的专项预案,还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认真做好上下级、同级预案之间的衔接工作,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网络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职能体系,确保应急工作中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

3.对预案实行动态管理,应急管理部门、港口企业、运输企业都要经常开展应急演练或演习,以便发现预案的不合理之处并进行修改,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快速便捷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危险品水上运输应急管理运行机制中,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两项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应急管理包括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危险品水上运输突发事件也和其他事件一样, 其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危机发生前,一般会有一些先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先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则可能防止危机的发生。

1.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将对危机的事前预测、控制纳入日常管理中。例如开展全面的水上交通重特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排查工作,就是一项重要的预警预防措施。近年来,安徽省陆续建成了合裕航线水上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和六安、滁州、黄山等水上电子监控等管控系统,2010年以来在沿淮、合裕航线建成6个AIS基站并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今后可逐步实现危险品船舶即时定位、事故报警、移动通信、调度管理、历史轨迹回放等功能,对入网船舶实施24小时动态的适时安全监控和科学调动。先进管理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危险品船舶的动态监控难的问题,可对船舶的动态进行全天候监控,提高安全监控的效率。

2.建立完善快速反应机制,以便预防和控制危机。由于危险品运输事故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且事态的发展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急过程中采取的处置措施不同,会对事件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应对危机,应当在平时进行主动监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当危机一旦发生,则应当尽快采取措施,隔离、控制危机,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四)专家和训练有素的应急行动人员相结合的应急反应队伍

1.应急队伍人员构成。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反应是一项科技含量高、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综合性工作,建设一支与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工作内涵相适应的专家队伍,是搞好水上危U品运输应急工作的客观需要。这支队伍应由法律、环保、水产、水上危险品清除、化学品处理、航运、保险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当然,每个应急反应层面不可能都设有这样的专家队伍。建议国家及省海事局可在某一海事机构设立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技术中心,建立统一的专家队伍。这支队伍对上可以作为各级应急指挥部的参谋机构,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对下可以作为水上危险品运输应急的咨询机构,为应急机构和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2.合理使用社会应急力量。一支专业和兼职相结合的应急防治队伍,应是船舶危化品运输应急的骨干力量。在积极建立专职应急队伍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合理调用社会应急力量,形成统一指挥、统一管理、分散配置的社会型水上危险品应急力量。水上交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遵循专业救援人员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方针,合理分布,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重点加强海事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合理分配海事救援力量,积极扩大海事救援力量覆盖范围,提高应急救援效率。逐步建立社会化的水上应急救援机制,充分发挥军队及社会力量在水上交通应急工作中的作用,形成“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水上交通应急救援体系。

三、结语

内河运输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对船舶、船员和周围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惨痛事故使人们深切感受到水上危险品运输事故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危险品水上运输应急能力。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危化品港口管理中存在着职责不明确、运输企业安全意识淡薄、涉及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等实际因素,故内河危化品运输应急管理需要广大港口管理者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应对当前经济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第5篇:危机管理计划书范文

一、主导产业培育效果良好,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重点培育茶叶、毛竹两大农业主导产业。

全县茶园面积发展到12.*万亩,其中良种茶园5.82万亩,茶园良种化率达到48.2%,有机茶颁证面积2.2万亩,同比增长4.76%,茶叶产值3.47亿元,同比增长16.7%。完成茶厂优化改造30家,其中通过QS认证14家。武阳春雨茶获得“金华市消费者最喜爱的名茶”,武阳春雨、更香雾绿、郁清香茶获得*绿茶博览会金奖。成立了中国首家有机茶研究院——*更香有机茶研究院。完成了省、县级竹子现代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5.66万亩,粮食总产量9.27万吨,分别完成省市下达目标的106%和116%。生态林业经济持续发展,畜牧业稳步发展。水果、蚕桑、食用菌、蔬菜、宣莲等特色农业协调发展。龙头企业与农民的联结性得到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科技和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种子种苗、农技林技服务和培训、新农机推广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动植物疫病防控、“绿剑”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政渔政得到加强。全县自留山换证工作全面完成。

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坚持把村庄整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把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相结合。全年完成村庄整治建设111个,有6个村被命名为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有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全县累计有254个村开展整治,有2*个村通过县级考核验收,受益人口累计达11.1万余人。顺利通过了省级生态县考核验收。

三、*工程全面启动,农村饮用水条件明显改善。高度重视解决群众喝水难问题。按照“两年基本解决,三年全面实现”的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大力推进*工程建设。全年累计完成政府性投资5280万元,解决和改善了93个村5.3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根据各地不同情况,采取城市管网延伸供水、区域集中供水、分散式供水三种不同供水方式,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竣工验收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行招标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和建设监理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工程管材单价降低近40%。同时,积极探索工程建后管理的办法和途径,促进工程长效运行。

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面启动,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顺利完成。一是深入进行低收入农户核查,夯实工作基础。全县确定低收入农户5467户。二是制定帮扶政策,引导低收入农户创业致富。由县政府安排资金1000万元,实施了产业富民、免费培训转业就业、下山脱贫、金融贷款扶持创业、农村广电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等六大行动计划。三是落实帮扶措施,完善帮扶机制。探索建立了乡镇(街道)扶贫专干制度“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制度。

五、创业富民热潮广泛兴起,农民致富门路不断拓宽。一是大力扶持发展家庭工业。全县新增家庭工厂325家,从业人员1515人,实现产值达4481万元。二是来料加工发展迅速。来料加工业遍及全县18个乡镇、街道,共有2*个村、415名经纪人从事来料加工、加工点1360个、从业人员1.6万人,加工费总收入1.94亿元,增长22%,成为农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三是加快发展农家乐。全年新增“农家乐”20家,总数达到129家,年接待人数20多万,年营业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四是积极促进“超市经济”发展。全县有286个村有人外出经营超市,开出超市3480家,从业人员8383人,经营总收入达到3.4亿元。五是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不断加大。

六、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5个,完成总投资598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27万亩,改良土壤1000亩,新建和修建拦河坝12座;修建机耕路23公里;完成土地整理4.3万亩,建成标准农田3.1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0.5万亩,总节本增收1812万元。完成生物防火林带建设51.9公里。石硖水库筹备进展顺利,源口水库灌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衬砌渠道46.3公里,新增改造灌溉面积6570亩,完成年度“千库保安”任务,修复加固山塘水库51座,完成年度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全县水域调查工作全面完成。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有效开展,全面取得了旱期治理源口水库蓝藻和抗击16号“罗莎”强台风的胜利。

七、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不断完善,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27.47万人,参合率达95.7%;农村文化建设成效显著;农村卫生计生事业全面发展;省级科技强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村级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20*年新农村建设要重点抓好的五项工作

一、大力实施有机品牌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结合我县实际,必须着力推进“六个化”,走以高效生态为特色的农业产业化路子。1、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茶叶、毛竹两大主导产业。茶园面积稳定在12.1万亩,有条件的茶园要进一步扩大有机茶颁证面积,新发展和改植茶园4000亩,优化改造茶叶加工厂10家,“武阳春雨”茶争取进入*省著名商标行列。毛竹要充分发挥山地宜竹面积广阔的优势,以深入实施兴林富民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新造毛竹林基地,提高竹园管理水平。加强笋竹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大力发展笋竹加工业。同时,要继续做精高山蔬菜、优质水果、食用菌、蚕桑、宣莲等特色产业,规范发展畜禽养殖业,确立区域产业优势。确保粮食生产和安全,切实抓好超级稻丰产工程,实施全国超级稻推广示范县建设。全年争取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6万亩,总产量8.8万吨,建立万亩示范区5个。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科技化。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种子种苗工程建设。3、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农业标准化。4、加快建立农业专业经营合作组织,推进农业组织化。进一步激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带动和竞争能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规范化建设,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完成申报省、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4家,市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星级评定12家。5、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业规模化。6、突出实施有机品牌战略,推进农业品牌化。进一步扩大中国有机茶之乡和“武阳春雨”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武义宣莲”申报国家工商局证明商标。在加快推进农业“六个化”的同时,要全面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面工作,不断提高我县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1、全面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理体系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制订扶持政策,完善建设规划,用一年时间,建成“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收集处理网络,将垃圾卫生整治覆盖全县,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出路问题。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理体系长效运行。2、继续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和生态村建设。按照缩面减量、深化提高的要求,全年完成40个整治村建设。继续以国道、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和风景旅游沿线村庄的环境整治为重点,连片连线,综合治理,提升整体形象。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抓好已建全面小康示范村的提升工作,努力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产业发展、生活富裕、和谐文明的农村新社区。3、继续深入实施*工程。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规范工程管理,重点完成清溪口水厂和153个村供水管网建设,解决和改善7.47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4、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955万元,加紧完成2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推进“沃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切实提高农田地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石硖水库建设,完成初设、项目报批、移民安置等前期准备工作。

三、大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提升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要按照“扶贫重心下移到村、扶贫对象明确到户”的要求,加快推进“六大行动计划”,以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因村因户开展项目帮扶,努力提高低收入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转移就业能力。1、明确帮扶类型。因户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低收入农户的不同情况,分别实施“增收型、救济型、保障型、引导型、迁移型的帮扶对策。县产业化扶持政策对低收入农户发展农业产业的补助门槛降低到连片1亩以上、补助标准提高50%。全年完成下山脱贫300户1000人。继续加快三角店和柳城下山脱贫小区建设。2、加强平台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做到不脱贫不脱钩。3、强化工作责任。严格把好”低收入农户审核关。

第6篇:危机管理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

事业单位档案是对于事业单位组织工作的构建和发展,对人员调动财务管理的信息保存手段。任何单位和组织,都离不开档案管理,所以需要根据不同时期单位发展的需求,合理制定档案管理策略,将数字化管理归纳入单位工作的重点。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提供第一手资料的坚定基础。把档案数字化,通过数据库技术、压缩技术和扫描技术,把传统的纸质、声像保存为归档档案,通过数字化处理之后,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大大提高检索的速度,更节省了档案存储空间。所以事业单位必须加强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整合,有效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工作得到顺利完善的开展。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分析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意义

所谓数字化档案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将传统的纸张材质转化为电子形式,记录档案的工作方式也从人工录入转变成计算机录入,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统一化、标准化。图像、视频等也可以转变为1和0组成的数码序列,统一刻录到存储磁盘当中。数字化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事业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档案事业一个跳跃性成就。

(二)数字化档案管理现状

1)缺乏现代化管理工具,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离不开计算机设备的支持。现阶段虽然很多的事业单位都建立了数字化管理模式,也逐渐认识到了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管理中缺乏规范化,很多事业单位的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十分缺乏,导致档案工作数字化无法全面开展。虽然有了数字化管理理念,但是没有硬件设施的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将发挥不出来。2)档案检索效率低,数字化档案管理中计算机检索是关键,代替了以往的人工手动检索方式,大大缩减了查找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不过目前的事业单位在档案检索方面技术不够成熟,检索效率低,阻碍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发展,降低了工作质量。3)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必要性,档案管理分为文书档案、基建档案和人事档案三个部分。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不方便查找,所以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查阅更加方便,查找时间缩短,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整理,提高了办公效率。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让翻阅档案工作变得方便简单,用户在计算机上就能准确得到有效信息,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讨论

(一)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系统

数字化档案管理是通过运用计算机来进行档案管理,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是综合性活动,所以需要在工作中建立有效的数字化工作管理系统,事业单位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其中包含有设备的型号选择、档案整理、档案系统管理、软件开发、光盘备份还有扫描录入、管理查询等系列工作安排。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属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可以在单位的内部建立一个特殊域名的网站,将所有的档案数据统一管理。

(二)档案管理工作责任的合理分配

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化档案的录入过程是比较复杂的,由于事业单位的各项事务在不断的进行,档案资料内容也越来越多,分类需要非常的详细。以前传统的纸质档案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收取归档并且保存管理,造成很大的负担。因为合理的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需要在数字化档案管理过程中,任何的工作人物和工作问题都要得到有效的解决,工作问题不遗留,把档案资料完善的编辑和分类,可以专门规划几名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规划工作,保证上交档案格式的整齐规范。

(三)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事业单位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除了对于现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录入、建立各种档案表格、财务档案、员工档案等分门别类的信息输入工作之外,还需要根据单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把档案的提交格式和时间等进行统一规定,便于工作人员统一录入管理。对于档案工作管理的标准化制度设定,就是针对档案来源、类型以及存档位置制定统一的档案资料范本,要求各部门按照标准来执行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录入和检索工作的完成。

(四)保证档案的安全管理

数字档案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文件档案,在管理工作上就有很多特殊性,建议事业单位在进行数据库建设时,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档案保存和备份,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来选择不同的保护级别,让档案管理人员能够获得有效的处理效果,积极保障系统的工作能力,提高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

三、结语

数字化信息技术已经是现在社会中主流的工作技术种类之一,在档案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使得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数字化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了档案管理的主要趋势,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必须重视这一现实,在工作中积极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培养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全方位推动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发展。

作者:邢炜 单位:河北省广播电视技术中心

参考文献:

[1]朱艳莹.浅谈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当代经济,2011,06:62-63.

[2]何杏仪.关于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南方论刊,2012,04:78-79.

第7篇:危机管理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 卫生经济 管理

Abstract: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trengthen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of health and improve the health economic management.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n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and accuracy of network data ,make better use of network data to build a unified data platform,provide authoritative、rich and efficient decision support data to the hospital managers, and ultimately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Health economy Management

卫生经济管理是研究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边缘学科。随着我国医疗管理技术迅猛发展,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医院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经营管理机制,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已成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者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要想使医院获得快速发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就必须引入企业管理思想,开展医院成本核算,规范运营管理活动,加强卫生经济管理研究,提高卫生经济管理水平,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将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医院已普遍建立了较先进的HIS 系统,很多医院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LIS、 PACS 等系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数据资源,如何利用已经积累的数据资源,为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成为当前医院建设重点关注的问题。以下结合我们医院的实际情况,谈几点感想。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保障网络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医院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实现语音、图像、文字、数据、图表等信息的采集、存储、阅读、复制、处理、检索和传输,即信息化和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HIS)、医学影像和通信系统(PAC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集成,其特征是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网络化。

医院应用计算机、通讯、多媒体、网络等其他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医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实现疾病的预防、保健、诊疗、护理等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自动化信息化运作,实现全面的信息化,即联机业务处理系统(OLTP)、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信息系统(CIS)、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AP)互联网系统(Intranet/Internet)、远程医学系统(Tele medicine)、智能楼宇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全网络(多系统全面高性能网络化)、全方位(医教研诸方面)、全关联(医院、社会、银行、社区、家庭全面关联)。

数据信息是卫生经济管理的基础,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就要保证网络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由于信息化工程系统庞大,数据的发生点涉及全院各个部门,在加强全体人员对数据质量重要性认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来限制并尽量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保证数据的真实统一。

(一)利用数据库技术来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例如,可以对数据库中重要的表进行审计,或者利用LOG_MINER 进行日志分析,也可以通过建立触发器限制前台客户端的违规操作等,来防范和尽量杜绝人为错误发生。

(二)通过开发小程序,对工程进行系统完善

为保证系统运转的流畅性,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发一些小的应用系统,来补充系统功能,保证用户对功能的需求。例如我院就开发了患者管理系统,从而提高了员患者住院的周转率。

二、 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数据

数据是卫生经济管理依赖的最重要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些丰富的资源,已是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医院管理者应抓好统计信息化工作,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卫生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运用网上的经济信息,对医疗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及成本进行决策分析,提供可靠、准确及时的各种数据信息,为院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必须坚持利用网络信息对医院进行科级与院级的两级成本核算以及效益分析,从数据中要信息,就需要设定合理的经济公式与分析模型。公式与指标的大量运用为分析和决策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经专家反复论证的数学模型与完善的医院经济核算指标体系的运用为系统莫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公式包括考核医院效益的财务分析指标,反映医院运营能力的指标,反映医院偿债能力指标,投资分析的计算模型,医院运营效果预测模型等等,通过这些模型的建立[2],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将是对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很有意义的事情。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统一数据平台

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到今天,数据的来源越来越多,从最初的HIS、LIS PACS 到现在的移动医生站,移动护士站等等。要想充分利用好从这些纷繁复杂系统中采集来的数据,就需要在建立各个系统时避免各自为政,应当进行全局规划,从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正规化入手,尽量早的实现数据管理和数据管控,最终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

第一步:开发出数量丰富,内容详尽的各类报表系统,为院长决策提供支持。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相应系统进行横向的数据分析,提供更加令人信服的决策依据。第三步:建立自己的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工作,利用横向与纵向的数据挖掘比较分析,最终建立医院的统一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随着越来越多数字化医院的开通,医疗环境将更加惬意。

在未来几年内,患者到所有大医院看病也许就再不用带病历,医生开药也不用写处方了。初次门诊时可获得一张含有用户名和密码的智能卡,在数据库中建立起一份个人综合健康档案。再次求医只需持这张卡,通过电脑查询到自己需要的医生,根据电脑的指示到相应诊室看病;在医院做完检查后不需在医院等待结果,通过网络就能得到诊治医生发送的检查结果,以及依据病情及个人经济状况拟定的治疗方案。住院患者对治疗方案、用药情况及药费、手术费、护理费等随时可查。过去患者求医几乎要跑断腿的烦恼再也不会有了。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无止境,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不存在终极目标。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过程,数字化医院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结果。医院数字化实施是全方位的,每个医院将根据自身需要抓重点、分层次、分阶段的推进医院数字化,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卫生事业的经济性质和经济作用。包括医务劳动的性质、卫生事业与劳动力再生产、卫生事业与人民生活消费、卫生事业与社会主义福利、卫生事业中的商品关系等。主要是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分析,总结各种形式卫生经济责任制的经验,探讨进一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案和措施。 探讨如何改进卫生保健基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的方式,调整和处理卫生领域中国家集体、医务工作者个人和服务对象的经济关系,完善卫生保健制度,杜绝浪费,提高健康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

同时,还要研究卫生费用的构成和发展变化的趋势。卫生费用的来源、分配、使用、补偿以及合理使用问题。价值规律在卫生领域发生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医务价格的理论政策和医疗收费标准的制定。 卫生领域如何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改革医务技术人员工资制度问题。卫生技术经济分析。包括卫生经济资源的合理组织、卫生技术费用效益分析、卫生技术经济指标体系问题。

随着统一数据平台的建立,利用数据仓库进行数据挖掘,必将为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提供最权威、最丰富、最高效的决策支持数据,为医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全社会信息网络化,医院与上级主管部门相联,医院与医院互联,医院与社区互联,医院与患者家庭互联,医院与医院工作人员互联,医生与患者互联,医院与银行、医保等部门互联。医院内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将推动医院集团化、区域化的建设,并改变医院原有的工作模式。建立区域性的影像中心(病理、CT、MRI等)实现医学图像网络传输。建立区域性的中心实验室实现检查结果网上传输,节约资源。信息中心社会化后,医院不再建立网络服务器中心,将采用租用电信运营商网络线路,建立区域性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中心和数据仓库,以实现医学文献资料的共享,解决各医院网络建设重复、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的缺陷。区域性的各类医学服务中心的建立,将使卫生资源获得最大程度利用。患者获得最方便、快捷的服务,实现网上预约就诊、网络安排床位、预知医师及医疗过程。医疗保健和监护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将实现区域医疗服务,患者―家庭医生―社区服务中心―医院间信息共享。Internet和远程医疗结合在医院、医生的日常事务中。 医师将不属于医院职工、将属于个上、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人才交流中心,医师通过网络与患者、医院及医疗保险部门联系。

目前,许多医院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医院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是有远见的举措,认知信息化经济,把握机遇,跨越鸿沟,创建财富,医院信息化建设将伴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俱进。

 参考文献

第8篇:危机管理计划书范文

【关键词】供热生产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问题与对策

1.供热生产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备的管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一门学科,当某一管理方式不适应其发展时,就会出现形形的问题,进而有可能转化为管理与质量、安全、环境和救益等矛盾,具体说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1管理机构不健全

一些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精减机构,压缩编制,不重视机械设备管理,导致机械设备管理班子不全,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和人员,或将机械设备管理职能并八其他非本专业部门.使设备管理技术人员过多压减,力量薄弱,无法正常行使其综合管理职能,由此造成上下脱节,最后形成谁也不管的散乱局面。

1.2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很多供热生产施工企业没有认真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规范规程和标准的要求,缺乏严格、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设备台帐,缺乏机械运行的原始记录和维修记录.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管理落后等,导致无章可循,管理杂乱,缺乏约束机制。

1.3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力度不够

机械设备的前期管理主要是设备的购置管理和设备的内外平衡调度管理,一些企业不能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划、生产经营状况来科学制订技术装备规划和需求计划。有关设备管理人员不了解机械设备的技术动态和现状,缺乏应有的市场信息,不能有效地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导致购置的设备或从外部市场租赁的设备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其次,有的企业下属单位无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企业总体装备规划,违背装备原则,自购、滥购设备,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4施工现场“重使用、轻保养”的拼设备行为严重

供热生产施工企业推行项目管理,一些项目只注重抢施工进度,讲经济效益,没有长远打算,对设备只管使用,不管保养的拼设备行为,造成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行,带病运转,违章操作,甚至发生机械设备事故,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其次,部分机械操作人员的惰性作风,只要机械能转得动,根本就谈不上去保养,最终造成机械设备损坏。

1.5维修管理制约设备能力的发挥

在维修管理方面,企业采用“事后维修”管理体系,对重要设备和生产线上的设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采用“计划预修制”,则形成过剩维修或失修的现象;其次,维修工人的技术素质、责任心,维修配件的质量、贮备和供应,以及维修工艺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也制约着维修质量。

1.6机械设备陈旧老化.更新改造困难

由于市场的影响,部分供热生产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不佳,企业装备费用不能到位,使装备计划成为一纸空文,企业只能以陈旧老化的设备,甚至是报废多年东拼西凑的机械设备来勉强应付施工生产,这些设备技术性能差,故障停机率高,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

2.强化供热生产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的相应对策

解决上述问题,供热生产施工企业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中华全国安全生产法》,按照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12800l一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IS0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等标准的要求,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行业、地方等有关规章制度,重点要落实和完善以下几个问题:

2.1提高认识、落实组织、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和制度

企业的主要领导应对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对设备管理的方针、目标作出决策,要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定员定编,落实岗位责任制;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标准及规章制度,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和规范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制订一系列较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规章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建立强而有力的约束机制;其次,对机械运行原始记录、维修记录、设备台帐、机械设备技术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也必须引起重视,实行微机跟踪管理,使之实现其科学、有序的管理。

2.2加强设备前期管理工作

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生产和经营状况制订技术装备规划和需求计划,合理选配设备,做到有的放矢,在购置设备特别是大型机械设备和技术先进的机械设备时,首先要有充分的市场调查,掌握设备的技术动态和市场状况,遵循“先进、适用、经济”的原则,优化选型,比质比价,选购价格合理、性能优良的设备;其次,新购设备开箱和初次使用验收要有管理制度,发现不合格等问题,要及时向供方反馈信息,按合同进行处理。

2.3严格检查,严格考核

严格检查,严格考核,改变传统管理方法,是一条重要的新举措。严能带出设备维护保养的好作风,严能提高设备管理部门的权威性,严能使制度得以落实。要严查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遵守操作规程等情况,杜绝违章,有效防止拼设备行为;其次,对大型机械设备要实行“机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增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

2.4科学维修管理

现代机械设备维修制度是预知维修,但是,根据供热机械设备的使用特点,全部采用预知维修是有困难的,对一部分简单机械也是没有必要的,通过实践摸索,将计划预修制的基本原理和预知诊断技术结合起来,可产生较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具有一定的故障诊断设备和仪器,采用较强的故障诊断技术,开展设备状态监测与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降低故障停机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2.5采用适用的维修新技术

根据供热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同时,适时地进行设备的局部技术改造和更新,建立专业分工的维修体制,配备先进的维修机具,掌握维修新技术,培育维修质量好、工期短的维修能力;对燃料、油料实行科学管理,根据油质化验结果确定使用期。这样可以花费较少的资金,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6保养与维修相结合

维护保养是修理的基础,修理是维护保养的保证,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处理发生的问题, 随时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就能稳操主动权。大量事实证明,机械维修保养工作做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机械能否正常运行,能否充分发挥效能和寿命,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目前仍旧坚持传统的清洁、紧固、调整、和防腐。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企业应尽可能地将状态监测与维护保养工作结合起来,提高维护保养工作的科技水平。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各方人员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开拓进取,以适应现代高技术设备的发展需要。 [科]

【参考文献】

[1]马晓春.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森林工程,2012(3).

第9篇:危机管理计划书范文

(一)档案数字化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很多机关事业单位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主要依靠具有一定资质和实力的档案扫描公司,机关事业单位仅仅提供管理、监督和指导服务方面的人力,机关事业单位本身并不具备档案数字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甚至有的单位的档案管理者是其他部门人员的兼职,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高技能、创新性和复合型计算机管理人才缺乏,由于编制、经费等方面条件制约,绝大部分的机关事业单位几乎没有能力自主培养和吸纳高层次人才,人才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技术落后、理念陈旧

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重心基本上全部集中在本职工作上,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的有效利用率也低,没有在意识层面将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提升到与本职工作相等地位的层次上来,进而有关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理念准备不充分,相应的技术条件落后,即便有些单位实现了数字化档案管理,但都是外接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同的单位对于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求和方法是不一致的,而现实中,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并没有因地制宜,结合单位具体发展实际去制定科学的数字化档案管理方法。

(三)缺乏全面、统一的管理标准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软件缺乏管理功能,有些软件在信息流通上不完善,在市场上购买的通用软件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和漏洞,安全系数低、稳定性差[1]。与此同时,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在档案工作中缺乏全面、统一的管理,标准收集、管理信息的技术方法落后,经常性出现档案的目录和细则之间不兼容、软件之间系统不兼容等问题,再加之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对档案安全存储的意识不足,容易将数据丢失或者损坏,无论是技术开发、还是人员管理都是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在数字化档案建设中难以逾越的困境。

二、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改进措施

(一)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

机关事业单位需要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着手建立有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主要内容包括设备选型、总体设计、档案整理、系统管理、软件开发、查询管理、光盘备份、安全措施、扫描录入等[2]。档案管理系统的建立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基础的工作,稳定成熟的档案管理系统会让事业单位在日后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节省极大地人力和财力。

(二)制定统一管理标准,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分配

机关事业单位只有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才能在制度层面保证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首先要对档案进行明确详细的分类,譬如财务报表、工作计划和总结、员工个人档案和单位发展规划等要进行分门别类的电子信息输入和归档,其次对于档案的提交格式、提交时间等做出明确规定,对档案资料的调取和应用也应该设计标准化的程序。

随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各项事务的进行和发展,档案资料内容越来越多、分类也越来越详细,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化过程比较复杂,管理工作和任务越来越重,所以迫切需要机关事业单位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分配,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责任到人,谁出问题就找谁,明确一项工作一个负责人,保证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强调在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优秀的管理工作者能够快速地完成工作任务、解决工作问题。

(三)加强档案安全管理,注重自主技术开发和应用

网络世界是开放的,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事业单位在进行数字库建设时要选择合适的、值得信赖的设备生厂商和供应商,要建立多重防护系统,加强对病毒和网络黑客的防范,在软、硬件设备上,要反复检测,定期维护,全面提升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同时机关事业单位要加强自主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外接的技术始终无法让人真正放心。

(四)创新管理方法,加强人才培养

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氛围的流程性较强,都是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一定的阻碍,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机关事业单位和管理人员不能一直沿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要推陈出新,结合自身单位发展实际和现代先进管理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数字化档案管理质量。同时还要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解决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和编制问题,多吸收档案管理专业人才,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提高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