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心理学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疆兵团航空企业管理局,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根据心里健康的概念以及评价标准,结合实际情况找出航校飞行学员常见心理问题及主要表现特征,从其文化背景、学校管理、家庭环境等方面具体分析飞行学员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具体原因逐一解决问题,注重飞行学员健康的人格培养,维护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提高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飞行学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健康人格
飞行学员是飞行事业的新生力量,作为新时期的飞行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完善。在现代社会中,健康不仅指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三者的和谐统一构成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也将影响和制约飞行学员其他重要素质的发展。
1 健康的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1989)。
2 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即能够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主动减少问题行为和解决心理困扰[1]。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要科学、正确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必须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还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
3 飞行学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3.1 抑郁
抑郁在飞行学员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中是比较常见的,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以下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等躯体症状。产生抑郁状态的学员大多数感觉飞行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每天完成的学习任务也被认为是一种机械化的完成了某种任务。长期的郁闷状态容易造成飞行学员的情感压抑、思维迟钝、体力下降等状况的发生,这将严重的影响到飞行学员的身心健康,甚至能引发一系列的严重不可挽回的后果。
3.2 强迫症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在飞行学员身上所体现的表象为对学习及飞行训练缺乏自信,主动性不足,生活习惯墨守成规,遇事过于谨慎,经常强迫自己去做一些重复的、明知不该去做的事情。长期下去,会使学员感到十分的痛苦,无法正常学习与生活。
3.3 恐惧症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或处境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情绪,而且伴有明显的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并主动采取回避的方式来解除这种不安。患者明知恐惧情绪不合理、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以致影响其正常活动。飞行学员的恐惧症主要表现在社交方面。因为飞行学员的特殊性,往往学员都会将自己封闭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将精力完全放在学习跟训练上,因而忽视了与外界的接触,害怕与人接触,尤其是领导、教员及异性。害怕自己会生病,影响学习和训练,对自己缺乏自信,害怕自己做不好任何事情,给自己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3.4 焦虑症
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首先说一下焦虑症的定义。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绪状态,同时伴有躯体方面的不舒服体验。而焦虑症就是一组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情绪障碍,往往包含情绪和躯体2组症状。患有焦虑症的学员常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有些人可能会明确说出害怕的对象,也有些人可能说不清楚;在紧张的同时往往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像心慌、气短、口干、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有时还会有濒死感,严重时还会有失控感。他们常常会过分的关注周围的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严重影响到学习、训练和生活。
3.5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及头痛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等症状,病程迁延,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波动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患有神精衰弱的学员主要表现为: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不适应学校的环境,感觉学习训练压力很大,易兴奋,易激惹,脑力易疲乏,如看书学习稍久则感头胀、头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痛且部位不固定,睡眠障碍等。
4 飞行学员常见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
4.1 文化背景中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飞行学员形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文化背景对人的影响呈现为由内到外的3个层次:一是包括知觉、思想过程、情感以及行为方式的“潜在假设”;二是反映判断取向的价值观(values);三是包括服饰、语言、习俗等在内的可观察的外显特征。将社会文化与心理健康问题联系起来才能够有效的诠释。关注人的生命质量、生活状态,在文化冲突的背景中尤其更具有时代真实性。心理健康问题的涵义对心理健康问题内涵的理解是确定文化背景对心理健康具有价值性的关键。也就是说,文化背景因素只是在一定的意义上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而这一层面的心理境遇又构成大众生活的基本成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状态。人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成长和发展。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区环境、社会风气和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进入航校学习,学员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一个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就使学员的精神状态长期处于一种应激的状态,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出现。
4.2 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训练方法是飞行学员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因素之一
人的心理既受宏观的环境制约,更受其直接生活的环境影响。飞行学员直接生活在飞行院校这样一个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因此不能不把他们的心理问题同这一环境联系起来。飞行院校的特殊管理、训练环境容易对新进飞行学员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入校前,学员们大多满怀豪情壮志,对即将开始的飞行学院生活充满了各种好奇。然而在进入飞行院校之后,准军事化的学校管理、严格的训练给学员们带来了新的考验,很多学员不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也有一部分学员没有办法适应训练强度,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使之产生困惑、茫然、压抑、后悔等心理,以致产生心理问题。
4.3 家庭生活环境以及个人重大事件的发生是飞行学院产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家庭不但是个人生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们形成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的最初场所。任何不良的心理行为都能在其个人家庭生活环境中找到原因,有些心理问题甚至是家庭问题的直接表现或延续。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人的个性会产生很大影响。人的先天素质只为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能,而父母的教育方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子女能否健康成长。许多人的心理问题大多数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有关。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往往影响子女的身心发育,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冷漠、孤僻、早熟、自卑和孤独的心理;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等家庭的孩子,往往胆小忧郁,对人缺乏信任,而且敏感多疑,难以与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家庭气氛过于沉默或严厉,缺少民主环境,处于这种环境中的人长大后往往自信心不足,沉默寡言;而放任式的家庭又导致子女任性散漫、不能自律。这一切如果不及时纠正,都容易导致心理障碍。在遇到重大个人事件时,不能很好处理,把问题扩大化,给自己平添压力无法释放。家庭的经济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精神生活质量,同时也难以避免的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也就成为了某些心理和思想疾病成因的根源。
4.4 自我能力调节的不足是形成飞行学员心理疾病的个体性原因
外部因素是引起变化的条件,而内因却是变化的根据。引起心理疾病的众多因素当中,自我调节的能力不足是最为直接的一种。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是产生心理疾病的自身性根源。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整个社会的紧张性刺激也随之增多,需要承受的压力在广度和强度上都有所增加,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了飞行学院特定的心理承受力。成长的过程中,并非每个人都可以一帆风顺的经过所有的事,因此,在她们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所出现的应激反应也是大不相同的,所以说缺乏心理卫生知识和自我调节能力这种面对应激反应能力是引起心理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5 提高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和方法
(1)进行飞行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学员心理动态。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因此,心理健康是健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除了日常的飞行训练,把心理健康教育也纳入到学院的教育工作当中来是十分有必要的。(2)加强学院管理,营造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环境。要在教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信任、友好、互助、共同进步、相互理解尊重的良好心理氛围,这将十分有利行学员心理健康的发展。(3)开展心理辅导,及时了解学员心理动态,解决学员心理问题,促进学员心理健康发展。条件允许的情况,应该配备专职心理辅导员。利用平时训练之余的时间,经常与学员进行沟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书信、网络等形式及时了解学员心里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注重健康的人格培养。引导飞行学员选准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培养飞行学院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保障。提高飞行学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磨练他们坚韧的意志。
飞行学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精神面貌、学习训练的效率以及机体素质的发展。维护学员们的心理健康也将成为航校教员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启发+互动;教学模式
一、消费心理学课程特点
消费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涉及到社会学、营销学、经济学、管理学、广告学、生理学等,主要研究对象为消费个体和群体。其内容包括: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行为及内在规律,研究过程应遵循整体、客观性、发展性和联系性原则。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地调研法、角色扮演法等。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提高对消费者心理行为的预测性,有利于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
二、消费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选用不当,教学缺乏实践性
高职院校《消费心理学》教材体系,基本上是由市场营销学和普通心理学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相对比较独立,有些内容存在脱节现象,不能很好整合其它学科知识,造成学生不能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消费者的个性心理、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介绍了消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部因素包括商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购物行为因素等,介绍了一般商品经济理论和变化规律。教材理论内容比重大,实践环节少,教学案例陈旧,不符合当前经济形势,没有针对性,缺乏创新。没有考虑到职业需求,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践,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性不强
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听,师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倦怠情绪。以课堂为中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缺少社会实践及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教师只是一味的介绍知识点,学生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将知识扩延到消费市场,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不适合应用性较强的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3.考核方式传统,内容深度不够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主要以期末考试来进行,即闭卷考试。考核知识点以记忆为主,多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形式,考核结果和实际能力差别很大,不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纯理论考试,削弱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以考试为主,使得学生满足于简单的知识记忆,一切学习为了考试,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在《消费心理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互动”教学模式,主要目标是将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案例讨论与情景模拟将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模块:演示法、案例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1.演示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内容中穿插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将理论原理与实例相结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图、文、声、像集于一体,通过教学增强教学内容表现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将案例利用动态、形象的画面表现于课堂,利用多媒体的智能化仿真模拟展示情节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理解,还应配合肢体语言、行为表情等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这种方法直观、灵活、实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课堂上,教师借助贴近生活的小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知识,从而具备相应的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有效解决问题和决策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可以精选综合性较强的案例,目的是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去观察、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个过程中,首先由教师讲述背景资料案例,并提出思考问题,学生结合问题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找到解决方案,然后以小组讨论、课堂答辩等形式进行。最后,教师组织对学生的口头、组织表达等能力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方面,同学们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时可以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另一方面,在激烈的探讨过程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法即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各消费心理现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学生通过开展营销沟通亲身体验扮演情景中销售员或消费者,领会心理、情绪、态度等变化,处理消费心理学等相关问题。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推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还能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进行换位思考,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积累实践经验。这是一种适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新型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
四、应注意的问题
在使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结合当前市场及营销背景收集大量新颖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且更形象地说明相关理论及其原理。案例讨论法需要学生积极配合防止冷场,也不能出现讨论激烈无法控制的局面,另外,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时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案例选择应符合教学目标、难度适宜、热菔视茫欢是案例应遵循以事实为原则、体现出企业急需解决的决策问题。情景模拟法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己或团队合作来完成任务,创造性地解决消费心理学的实际问题。
五、小结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企业需求人才。目前很多学校进行了尝试和努力,但成效不大。不断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意义深远。为适应高职市场营销专人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营销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改革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非常重要。因此,在消费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贯彻学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实现教学效果为宗旨,采用综上所述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实现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和总结,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借鉴实践经验,评价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结合实际教学效果,促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对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满意度,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田淑波.高校《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改革与实践[J].北方经贸,2011.(05).
论文摘要 《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发展性特点的学科。如何让学生掌握其原理并加以运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本文在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涵义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重点阐述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在高职《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应用,并提出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劳耐尔(raune)教授和他所领导的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系统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对德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职业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
行动导向是一种以职业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思想,它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与全面素质。行动导向是以行动为导向,这里的行动本质上是工作,即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任务)来学习。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实现“心、脑、手”的统一。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式的学习方法的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方法,而是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构成,其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中的应用
《消费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市场营销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延伸和应用。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消费行为规律并有效运用于市场营销实践中,是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基于《消费心理学》这种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尝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三种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中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它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首先引用相关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教师进行引导、总结,最后把案例中相关理论知识系统梳理;另一种是先讲理论知识,接着引出与之对应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最后对案例总结点评。第一种笔者认为通过案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不会受先入为主的理论知识的束缚,但要求教师问题设计合理,引导能力强。第二种能使学生更好的把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分析案例时发散思维容易受到束缚。
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家乐福的选址”案例,提出问题“家乐福商场选址有哪些要求?”学生们纷纷说出了一些要求,然后让学生讨论“家乐福这些选址的要求体现的了消费者什么消费心理?除了这些要求,商场的选址还应注意些什么吗?”通过引导、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的理论知识。最后再展示“万客隆选址策略”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选址的优缺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在此情景下的不同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情景模拟结束以后,请学生对参与演练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其中,是否有意识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和需要,是否有意识塑造自己营销素质。最后,让学生写一份结论分析。
例如在讲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时,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挑选四人参加表演,第一组四人扮演服装商店的店员,第二组扮演四个大学生,第三组扮演四个农民工,第四组扮演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每组没有参演的学生负责评价自己组员和别组组员的表现。通过店主和不同的顾客之间议价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三)头脑风暴法。
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开展讨论或提出批评,最后所有意见均放在一起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提出“遗憾消费形成的原因?怎样有效防止遗憾消费?”这个问题时,一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一边做记录,学生发表完意见,大家一起总结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1、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刚开始时部分学生参与较少,可能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或者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好,不敢表达;还有可能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不适应。这时教师要积极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
2.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咨询者或主持人,以达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数教师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路或做法与教学内容出现偏差时,往往对学生进行单独或团队的暗示、指导,甚至以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强调,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违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初衷。
3、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前期策划与过程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还是头脑风暴法,一般持续时间长,这对教师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要求更高;另外如何使学生在比较自主的状态下保持学习的自律性和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这也是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1 9.
[2]薄跃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天津大学,201 0.37.
[3]尹金金.浅析行动导向教学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当代职业教育,2 011,34.
[4]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01.
但是,顾客有什么需求是一回事,他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又是一回事。所以,消费者心理学层面的市场调研、广告传播效果调研,统统代替不了消费行为分析。
美国消费行为协会有个著名的结论:全世界的商品中,有87%的卖给了“不想买的人”;平均每人一生消费的商品中,87%是“不想要”的。可见,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之间的相关度,仅为13%。
中国的消费者,受经济条件制约,受储蓄观念、家庭观念等的制约,消费心理的满足率可能还低于国际人均水平。 所以,在中国,消费心理的研究更不能代替消费行为的研究。 一、商品是文化因子,消费行为分析的基础性工具是文化丛
从消费行为的角度看,每个商品:
1)表达了生产者、经营者对消费心理的理解;
2)表示了购买者的“购买力平价”水平(经济收入换算成标准消费品后科学测算出的“实际购买力);
3)表示了购买者对自己欲望的满足;
4)表示了购买者对商品所能代表的“购买者身份”(年龄、阶层、性别、职业等)的归属或羡慕或其他情感;
5)表现了购买者的价值观念,如家庭观、成就观、工作观或休闲观,甚至民俗文化观等等……
产生什么欲望,是个人问题,可以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满足欲望的6W(何时、何地、何手段等)2H(何代价等)如何选择,则是文化问题,要用以文化人类学为基础的“消费行为学”来研究。
所以,商品都是文化因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评价体系”:无论受教育的程度如何,其对万事万物的评价都带有协调性。古人说“见微知著”,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修齐平”,表达的都是这个“一致性”与“协调性”。反映在消费 行为上就是,商品之间在市场的表现上具有相关性、排斥性。如,《时尚》杂志、时装、鲜花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而凯迪拉克与牛仔服之间就具有排斥性。
相关性强的商品、观念组合在一起,文化人类学界称为“文化丛”;以文化丛的代表性物品命名,就叫“X文化丛”,它既代表一个相关性较强的商品群,也代表一个相似的消费行为构成的群体。企业利用文化丛原理,可以便利地找到目标,可以低成本地比较各通道的利弊。早期的文化人类学家、消费行为学家的“文化丛研究”,发现了许多久负盛名的文化丛。如“米文化丛”:
米注重水利消费土地崇拜专制政体高储蓄额注重教育消费体育消费较低谨慎,不重合作……
以上现象虽然涉及商品、服务、信仰、政治等,但相互之间的关联性被证明为“较大”。
再如“渔文化丛”:
鱼食品冒险重信息、策划、造势重合作、垄断迷信水神崇拜重商业、金融业、OEM……
以上消费品、消费行为,也构成了一个“文化丛”。
当然,“米”、“渔”等都是一些“大而化之”的话题,中小企业是不必研究的。
中小企业关注的,是如何利用文化丛的分析手段,找到自己商品的市场目标、接近目标的通道。 二、成都育龄女性的文化丛分类
我们应用消费行为分析的方法,直接依据18-35岁女性的购物行为进行归类,避免了收入水平、年龄等“误导”(从消费行为学的角度看,人的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个人性向等,与消费行为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不高。最高的是“文化”)。
“购物行为”的资料,来源于室外观测、入室观测、生活垃圾分析等。
我们以女性最关注的美容品命名,将成都女性分为三个文化丛,分别具有以下特征:
1、首饰文化丛:
1)追求急功近利的美丽;
2)主要居住于成都南门;
3)主要职业为白领;
4)多为“外来妹”;
5)经常参与社交活动,但自己不大“买单”,是娱乐消费的推动者而非承担者;
6)支出结构中,为孩子支出和为男友(丈夫)支出所占比例均比其他文化丛为低,而为父母购物则最高;
7)购物决策时,最听同事、小姐妹的意见;…… 三、请关注消费者行为
我国所有大学的营销系,几乎都没有开设“消费行为学”。而国外,消费行为学是必修课;
我国虽然也有“ MBA”,但除了武汉大学等外,几乎还看不到与消费行为学有关的课程群,如文化史、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符号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
在国外,任何文化丛的消费行为特征,都有专人研究,并公开在报刊、网站上发表供企业使用。如,你在美国就很容易查到,3-6个月的白人小孩同3-6个月的墨西哥裔美国小孩的消费力区别,很容易查到非洲裔妇女工资比白人妇女低多少、保健品消费却高多少倍,很容易查到衣阿华州的华裔的储蓄服务消费与旧金山的华裔的储蓄服务消费有何不同。而在中国,一切都得企业自己做。宝洁公司进入成都市场前,对成都生活用水的酸碱度、成都女性用洗衣粉的习惯动作、搓衣服的习惯频次等“行为”都进行了研究,洗衣粉同行们即钦又佩。殊不知,这些“行为”国外早就有社会组织去做,不用企业花钱;而在中国,宝洁还花了冤枉钱。
关键词:营销心理学;消费心理学;营销策略
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心理、意识和行为以及个体如何作为一个整体,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发生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而人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主体,也是市场营销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市场营销学研究的对象之一。由于心理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存在相同之处,因此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心理学的应用贯穿了整个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心理营销已经成为继定制营销、网络营销、知识营销、绿色营销之后日益崛起的市场手段。
一、心理营销的目标与作用
心理营销,是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应用心理学原理,研究客户心理活动及其变化,从而相机抉择的市场营销理念。心理营销不仅把客户看作有一定经济地位的人,也看作有一定心理特征的人。客户个体是人的个体,具有普通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同时,作为客户,其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观念、态度、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心理现象和心理品质,常常融于购买欲望、动机和行为之中。
1.心理营销的目标:包括相互联系的两方面:一是要适应客户的心理要求、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不仅要适应客户当前的心理需求,还要适应客户的超前心理需求。二是要影响和激发客户的心理需求、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二者都要应用某些心理学原理和方法,通过有心理针对性的营销方式,使企业形象、产品或劳务服务更好地让客户接受和满意,同时让企业得到更好的收益。2.心理营销的作用:在以竞争和客户统治为根本特征的买方市场,在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日益细分、客户越来越难以伺候的今天,心理营销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凸现出来。客户往往对值得他们忠诚的公司保持忠诚。海尔成功经营的经验证明,建立客户忠诚体验的方法并不复杂。商家卖出商品后打个电话给客户,看客户有什么问题,提醒他们随时可与公司销售人员取得联系。一方面打消了客户的顾虑,坚定了客户的购买决定,另一方面通过祝贺或支持信息的情感影响,加强了客户的忠诚度。所有人都会受到诸如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之类心理需求的吸引,引发购买动机。中国市场最独特的地方是,中国客户正在经历的演化速度惊人,让人感觉瞬息万变。因此,积极研究客户的心理变化规律顺应这种变化规律和趋势,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不断满足,甚至诱导和创造客户的各种类型、层次的需求,将自己的产品永久地根植在客户的心灵之中。要更好地组织市场商品流通,提供人们的生活需要,就必须充分了解市场,特别是了解客户市场,掌握支配客户行为活动的各种心理现象,了解客户的消费特点、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生产。做到按需生产、按需经营和销售,即只有按客户的需要制定生产计划,调整生产结构,改进产品设计,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才能产出更多更好的、受客户欢迎的产品。现代市场竞争,既是市场、技术、经营管理水平的竞争,也是商品销售手段和服务水平的竞争。掌握渠道的心理规律与特点,在交易、服务及与渠道的交往中,正确而有效地运用心理策略和技巧、融通与渠道的关系,使渠道获得满足感和享受感。这样渠道就会对经营者产生非常好的印象,并通过口头传播广为宣传,从而在广大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信誉是最为宝贵的软资产,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长期发展的生命线。[ ]
二、心理学在营销中的具体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和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心理方面的需要较之生理方面的需要对购买动机及其购买行为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作为营销人员应更加注重心理学在营销中的应用,以下主要介绍心理学在营销过程中的具体运用:1.抓住消费者的求新心理促成销售成功。通常人们对新鲜事物总是有一种好奇感和新鲜感,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新奇的商品交易可使客户产生一种强烈的购买兴趣和欲望,新的东西往往很容易在人的心目中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而对已有的事物往往觉得习以为常而不会给予很多注意,然而正是这种需求心理,成为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具有这种心理的客户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作为经营者来说,只有去满足客户这种心理需求而不是去违背它。这就要求经营者必须有一种市场领先的勇气和追求第一的精神,而不是在领先者后面进行模仿,即要求经营者要有创新精神。2.抓住消费者的求名牌心理促成销售成功。随着客户收的提高,很多高收入者和赶时髦者,在购买商品时追求名牌,信任名牌,甚至忠诚于名牌,而对其他非名牌的同类商品,往往不屑一顾。同时,他们对商品的品牌往往非常敏感,名牌形象一旦受损,他们就可能放弃购买此类商品,而转向购买另外的名牌。新一代的客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求名心理一般来说最多表现在人们对轿车、服饰、烟酒等品牌的追求上。客户一旦形成了对某个品牌的认知,就能从品牌中满足自我形象、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需要,同时通过移情作用,获得情感上的寄托和心理上的共鸣,对品牌产生情感。3.按照客户需求导向定价促成销售成功。以客户的需求强度及对价格的随能力为依据,通过研究客户对商品价值的感受与理解程度来定价的方法。在策略上可应用心理定价策略;如声望定价、尾数定价、习惯定价等策略。另外,在特定市场环境中对价格的调整必须考虑客户的心理反应,在调价时附以必要的说明解释,以便消除客户的误解与不满
结论:有人将客户心理形象地喻为暗箱,谁能通过客户外在的表象洞察客户内在的心理秘密,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应用于的具体营销活动之中,谁就能真正掌握市场的主动,真正做到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实现最终的存续与发展,这者是现代营销者应有的经营哲学与经营理念。[ hi138\Com]
参考文献
[1]张小青,武志嫘,陈红兵.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趋势的企业营销策略探讨[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3:113-115
关键词:公安院校 非公安类专业 创新创业
国家教育部已经决定进行高等教育转型改革,今后将出台两种高考模式,分别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及学术型人才。今后高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大幅提高,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这一改革举措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大学就业率。而近几年在高校中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解决就业压力,这些举措都彰显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在改革的大趋势下,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而对于公安本科院校非公安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更为紧迫,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为祖国培养更多可造之材。
一、培养非公安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非公安类专业学生就业率
非公安类专业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一样要走向就业市场,而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校期间多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是一种新型的就业方式,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充满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人才,充实国家的创新创业队伍,既提高了就业率,又为学生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2.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而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师的引导。因此,创新创业需要这方面的师资队伍,能给以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创新创业对专业课老师的教学方法等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满堂灌的方式,要多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多种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达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能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基础。例如,我校公安管理系教师进行的“1+N”教学模式的改革,邀请一些专家、企业主管、业界人士进入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3.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
警务化管理培养了学生坚定的政治素质、铁的纪律作风,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公安类院校学生可能在参加校外比赛的一些经验上稍显不足,可能在思维活跃性上稍显逊色,但是我们学生的纪律作风绝对是一流的,我们的忠诚度绝对是不可比拟的。而我们学生比赛经验上的不足、思维活跃性的激发,恰恰可以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来弥补。因此,对于公安类院校的非公安专业学生来说,创新创业的意义更为突出。通过创新创业的锻炼,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作风好、纪律强、能力高,这样的学生无论将来面临什么样的竞争,都会意气风发、精神饱满、自信心倍儿强。
二、非公安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1.学生思想上重视不够,参与积极性不高
公安类院校培养的学生政治素质好、作风纪律强,但同时特殊的管理制度也抑制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并且大多数学生可能把目标都定在了考取公务员上,因此很多学生都会参加公安类专业的自学考试,而对创新创业兴趣不高,思想上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高实践能力的认识不足,有些参加到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的学生可能是被动加入,抱着应付老师完成任务的想法,因此,影响了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学生创业时间方面与学校管理制度间偶发冲突
公安院校的非公安类专业学生同公安类专业学生一样实行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要求学生实行严格的集合制度和请销假制度,对于创业的学生来说,时间的安排上有时会与警务化管理制度规定存在冲突,难以两顾,在严格遵守学校规定的前提下,有时会影响到创业工作,有些创业项目受时间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因而会影响到创业项目的绩效。
3.学校缺乏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公安类院校规模比较小,招收的公安类专业学生今后主要从事警察职业,除去公安类学生,非公安类学生的人数少、规模小,因此不像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多,规模大,很容易形成创新创业氛围,公安类院校创新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影响了示范效应的发挥,于是创新创业的实施效果方面也大打折扣。
4.缺乏有关创新创业训练的培训课程
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手段,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有一定的了解。而目前很多公安院校没有开设专门针对非公安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培训,以致于学生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认识不足,而对如何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也是比较茫然。而且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受到了抑制,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这些都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5.校外实践基地缺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基础,而非公安类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情况一般,校企合作缺乏,校外实践基地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这个平台建设不好,那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缺了重要的一角,学生在校所学理论与实际无法有效结合,有可能使学生所学仅限于课本理论知识,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也就制约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三、培养提高非公安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1.加强宣传教育,引发学生兴趣和重视,调动积极性
首先,学校要做好创新创业的动员工作。每年在非公安类学生中召开创新创业动员大会,向学生介绍国家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宣讲到位,激发学生创业创新的兴趣,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其次,配合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支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创业,并给以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同时要注重加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支持教师通过下企业、下基层方式参加实践,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再次,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开讲座,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的兴趣。在课程设置上也可以多一些互动、模拟等实践课程模块,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制定一些专门针对创新创业学生的规定
由于创业问题而与警务化管理制度规定之间发生的冲突,学校可以专门制定一些针对创新创业学生的规定,解决创业学生的时间冲突问题,这样也避免在其他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例如,规定创新创业学生在创业期间如果时间上与警务化管理规定有冲突的事项,可以向大队提出书面申请,集中请销假,并将创新创业学生名单在大队中进行公示,以免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
3.运用多种宣传手段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发挥创新创业示范效应
要善于利用校友资源,加强在校学生与毕业的师兄师姐之间的联系。大力宣传他们成功的经验,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成功者的示范引领作用。首先,通过校园大型宣传栏、学校校报、校园广播,宣传师兄师姐成功的创业事迹,树立典型。宣传栏、校报、广播都是学生每天接触的,通过这些媒介开设校友专栏,把师兄师姐的成功事迹、亲身体验告诉学生们,引起在校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激情。其次,通过演讲、会议讨论、主题教育活动等,让成功者站上讲台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自己学校的师兄师姐对于本校学生的激励是最大的,在前人身上后辈可以学到很多经验教训。在与前辈校友的面对面交流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通过不断努力,完善自身。再次,通过建立QQ群、微博等方式,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充分利用网络这种现代化工具,时时沟通,得到成功人士的指点,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
4.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训练培训课程,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打基础
学校可以利用假期时间专门开设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课程培训,鼓励学生积极报名,为学生以后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打下基础,让他们做好思想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和技能手段上的准备等。为了提高课程培训的效果,在课程培训结束时,要对学生进行考核,并把参加创新创业培训的学生列为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重点培养对象。
5. 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建立全方位创业支持平台
一方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一批学生的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手的经验,开拓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各省市均设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大学生创业孵化器”是政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的一项优惠扶持政策,为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创业基金以及创业培训辅导,它整合了各方优势资源,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地,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的一个很好的平台,要充分加以利用。在大力宣传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创业前期的困惑,有效引导学生利用创业基地这一平台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创新精神是时代的主旋律之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训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温床,公安类院校更要利用好国家给予学生的创业政策,为学生尽可能创造一些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条件,从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改革、资金支持、制度支持等各方面出发,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纪律作风良好、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傲然,张柳,高阳,王刚,赵毅.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5(8):96-96
本人概况
姓名:XXX
性别:男
民族:汉
政治面目:团员
学历(学位):本科
专业:市场营销
联系电话:12345678
手机:13901111234
联系地址:北京市东城区XX大街10号
邮编:100007
Email Address:
呼机:66806688-1234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河北工商学院 1994.9--1997.7 市场营销专业
所学课程:商业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公共关系、商务谈判、推销原理与方法、市场信息学、现代广告学、广告策划、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策划、新产品开发管理等。
另:其他培训
*英语通过国家四级考试,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有驾照
工作经历
*1997.9--1998.9 XX医疗器械公司
销售代表
负责公司产品在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区的销售,制订季度销售计划,拓展客户群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跟踪销售情况,完成预计销售目标。
*1998.10--至今 XX电子技术公司
见习销售经理
负责本部销售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及时收集销售情况并反馈给销售总部,组织部门销售人员的培训学习,拓展客户群,完成预计销售目标。
个人简介
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取得了优秀的销售业绩。另外我还从事过部门员工的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管理工作经验。我本人性格开朗,积极向上,乐于与人沟通,喜欢迎接新的挑战。
本人性格
开朗、谦虚、自律、自信(根据本人情况)。
不得不承认今天的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正在变得越来越让人难以认识,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且不可捉摸。特别是当互联网、智能手机普及与深入人心,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特点变得更加难以理解。尽管今天经营者对消费者越来越难以应对,对于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点的挖掘也并非无迹可寻,只要认真思考仍然能画出2012年的新消费者。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快文化”已成为那个时期人们生活的主旋律。“时间就是金钱”这句名言,曾作为那个时代的座右铭,开启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阀门。一时间“成名要早、致富要快,爱情速配等也可以说是这一时代的主要特点。消费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消费者总在不断地抱怨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满足自己的所有需要。令人遗憾的是,即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也并不表示能有时间去逛街、去商场。时间的缺乏是由于在可支配的时间里消费者需要应付的事情太多,这就导致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为了在一天或者一周的时间里去完成尽可能的工作,他们希望市场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商品和服务,使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来迎接新的工作和挑战。
随着80后崛起、90后进入职场,他们普遍不愿在巨大压力下工作与生活,他们中更多的人进入职场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是为了生存。他们更渴望过一种舒适的生活,渴望“慢下来”,于是一个随着经济与生活水平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来的新的族群—PL族就应运而生。(P代表完美(perfection)、L代表休闲(leisure)与慢生活(low life))。今天的PL族,一部分(80后为主)是事业已有所成就年轻人,一部分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宽裕,不需要他们争钱的年轻人。一般来说,新消费者—PL族有着聪明的头脑、受过良好教育、一部分人还拥有不菲的收入,他们普遍穿着光鲜靓丽,注重生活品质,他们追求倡导的生活品质是时尚、奢华、智能、舒适、休闲。
调查表明(2011):PL族消费在休闲方面如野外旅游、远足、自驾游等已成为他们的主流风尚,在情感方面,PL族尽可能追求一种完美的和谐,不可为结婚而结婚。从最近的春节假期各地年轻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就足以看出这一群体的崛起。
我们认为这一群体消费行为最大的变化是生活方式。目前我国PL族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他们用智慧和勤劳实现自我价值,他们是社会精英,也是主力消费群。追求高品质的PL族,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还要有多方面的精神活动,全面地领略生活的乐趣、感受自身生命的价值。他们不会上辈们那样过分沉溺于物质享受,而是在消费中注重节约,讲究文明,会比较合理、均衡地安排消费支出。PL族不会像从前那样花费很长的时间逛商场。时间成本问题,让越来越多的PL族在去商场或者在网上购物之前,已经通过网络、朋友推荐等渠道形成消费决策,已经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在追求适度、实用、舒心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增加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消费,从而拓展精神生活空间,并完整系统地实践着以人性化为中心、以便捷为渠道的消费行为。这一点也符合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
消费者生活方式伴随互联网和智力手机的深度植入正在发生转型,消费行为趋势的改变与发展更多是来自于社会潮流的影响和与消费心理的改变。有关市场与消费者的研究与观察发现(2011),今天的消费者偏好与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变化,首先是健康主义的消费趋势,伴随快乐生活、环保等生活理念,围绕健康主义的消费行为将会出现增长,如有机食品的消费处于持续增长中。其次在奢侈品消费方面一些顶级的奢侈品牌已经开始逐步迎合中国消费者消费特点,时尚奢侈品牌将成为新消费者的消费取向,价格能为消费者接受,同时又代表时尚的潮流,容易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商家也注意到这一现象表明消费者更加看重消费的感觉与体验过程。
要认识今天的新消费者还要学会与他们沟通。要从单向思维(我要的消费者)向双向思维(我认识的消费者)发展。学习如何与消费者进行对话与沟通已成为营销人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消费者已经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体现为主动地选择与加工信息。这方面互联网、智能手机无疑扮演重要的角色,恰当的沟通方式才能保证与未来消费者形成良性互动与认知。有关调查表明,2011年随着网民主要指PL族花在开心网和人人网等社交网站上的时间继续增加,品牌战略必须有“社交沟通战略”,从而创造并实现与消费者对话。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说,视频与游戏娱乐可能是他们获得许多商品信息的主要渠道,特别是针对这些领域的品牌建设尤其重要。消费者并不在各个网站间随意闲逛,而是聊天、购物、玩游戏。相关品牌建设必须围绕这些行为与消费者互动,而不是仅仅在他们面前展示产品广告。
调查还发现(2011)消费者行为将越来越受到社群如网友、“驴友”等影响,而不再是广告。因为传统媒体是单向的传播,受众处于被动状态,而今天消费者(受众)与媒体的关系已渐渐从被动的接受,发展为主动的卷入,双向沟通与传播。
互联网广告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信息爆炸的现状。在那么多或硬或软的广告投放中,想要得到消费者注意实在是很难。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分析可以看到,互联网用户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每天登录的主要却是网络游戏、即时聊天工具以及SNS类型的网络社区。面对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以至“碎片化”的消费者,过去一些广告近于“神化”的作用正逐渐减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有更高的需求,当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时候他们会产生更频繁的抱怨,因此生产商、经营者都应该引起对消费者认识的兴趣,将消费者参与变成营销体验的一部分,使消费者参与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并且从试图为产品寻找客户的营销方式转变为为客户寻找产品,对此经营者们你们了解多少。
人们常说互联网、智能手机无疑是一个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发明。就一个居住在城市里的人而言,他们的消费行为将按购物路途的距离呈现为三种:
(1)在家里买东西,也就是说在网上或通过智能手机购物。
(2)下楼散步到附近的社区店里买东西,即下楼行走距离20分钟内就能够购买到所需要的东西。
(3)开车出去买东西,即到Shopping Mall、沃尔玛、奥特莱斯等综合百货或超市购买各种各样的东西。
在PL族的消费观中他们非常喜欢这三种购物形式。记住:购物过程有时比购物更重要。
针对PL族的消费行为特点,依据生活方式创造时尚符号意义的营销是经营者未来必须思考的战略创新。
第一,提供富有个性的产品和服务。PL族要求有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区别于他人,让自己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成就感,满足他们“自我”的心理状态。第二,创建多样化的网络商店。在PL族眼里网购是其主要的消费模式。选择网购既能享受高性价比,又能节约选购时间。调查表明:2011年网络购物在中国的普及率为30%,而在美国高达70%,在韩国为57%,均高于中国网络购物的使用率,这表明对PL族来说网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网购对PL族将会有更大的影响力。第三,打造有信用的传播方式。企业建立信用的根本在于优质的产品,顾客只有收到优质的产品,才会感觉到满意,进而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推广效果。企业要详细分析PL族消费心理需求,恰当地运用营销策略,促进企业市场营销效益的实现。
总之对于PL族消费者来说,他们既反对过分节俭、只满足温饱而忽视消费的发展性和享受性,又反对奢侈消费,反对只注重物质享受、忽视生态环境、忽视社会公正、忽视消费的“可持续性”。他们乐意从轻松中发现消费审美意识的差异和趋势,然后把这些发现融于营销卖点和售点当中,从轻松中发现时尚元素的变迁,然后把这些元素准确而创意地移情到相应的产品改良中去,从时尚中发现更多潜在的需求,从而为更多的产品研发带来更多、更新鲜的灵感。
记住:市场营销就是如何确保企业或商家所做的与消费者所想的是一致的,适合的营销策略是因为产品或服务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并满足了他们的欲望。请记住这一原理。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者理论 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16-01
一、理论依据
市场经济环境中,一切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只有真正了解消费群体,挖掘其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才能开发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设计出有效的市场营销计划与策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占据优势地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其消费行为仍遵循普遍的消费行为规律。消费者理论是消费者选择行为的依据。在该理论框架下,依据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消费者出于理性的考虑,消费行为转化为在预算约束下谋求效用最大化(也可以说是追求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的权衡与选择。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对商品功能的一种主观评价。而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当某种物品的消费成本既定时,消费者从消费活动中获得的效用越大,或者是消费者对消费的效用评价既定,而消费成本较低时,消费欲望较强。消费需求取决于消费成本和所得效用的对比,即边际效用原理。要提高大学生消费者的效用,一方面要增加其享受服务的效用,一方面要减少其使用的不便利因素。效用是一种心理感觉,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企业要使产品拥有更加广泛的认同和接受度,就要分析大学生消费者的心理,满足其偏好,并善于把握消费发展趋势。提高服务质量和层次,减少消费不便利因素,开发新的服务领域,也有助于产品的营销。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探究
1.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大学生是商家的重要消费客户,同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除了具有一般消费者群体市场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1)消费观念鲜明、时尚。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青年时期,富于创造性和挑战性,对新鲜事物充满敏感与好奇。
(2)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用于交往、娱乐、旅游和健身等方面的费用有较快的增长,并在构成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3)消费支出水平高。当前,在校大学生有较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大学生每月的支出额400元~500元的占35.5%,处于第一位,支出额为500元~600元的占28.9%,这两部分占的比例高达64.4%。600元以上、300元以下分别占12%、6.2%。
(4)消费的个性和从众性并存。大学生希望展现自己的个性,体现自己的风格。
(5)消费的冲动性和情绪化。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志趣爱好、性格气质还未完全定型,重感情易冲动,客观环境、流行趋势对其行为的影响作用比较突出。在其消费行为中,容易受情绪左右,失去应有的判断力。喜欢尝试新品牌,受促销的影响较大。购买前,缺乏明确购买目标;购物时,被商品的新奇所吸引,缺乏必要的考虑和比较就冲动购买,随意性较强。
2.大学生消费发展趋势
(1)教育培训消费异军突起,将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消费的一大亮点。由于高校的扩招,就业竞争加剧,大量的毕业生被推向人才市场。为了自身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培训。
(2)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特点。当代大学生追求多元化的价值目标,并受时尚前沿的影响,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 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旺盛的需求。他们追求新颖、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动,日渐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主流方式。进入新世纪, 大学生的这种需求更为强烈, 并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领域, 显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3)电子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随着我国步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对信息的索取,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为了保持与时代的同步性,大学生对信息的消费将大大增长。可以预见,电子产品市场必将随着信息化的潮流而不断发展。而大学生会成为这个市场的主要消费者。
(4)追求新颖、追求时尚的心理日趋明显。大学生正处于自我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时期,因而希望以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身的成熟;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表示自己青春的活力。尤其是在现今社会,时尚和新潮所代表的是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广告昭示蛊惑下的消费意识,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以及大型商场陈列的美轮美奂的商品的吸引,也促使“时尚和新潮”消费越来越成为多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结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在消费市场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不但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易于接受新的消费理念。大学生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有利于商家更好的开拓大学生市场。
参考文献:
[1]柳思维:现代消费经济学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