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工程技术
1现代工程技术的概念及特点
1.1现代工程技术的概念
现代工程技术指的就是工程实用科学与技术。为现代生产、制造等服务,提供核心的指导理念与科学的技术手法。现在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具体的可以理解成为利用先进的科学知识、科学理论、科学的技术以及实践的经验运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之中。以弥补在建筑工程中的漏洞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不断升级。
1.2现代工程技术的特点
(1)灵活性。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包含的因素比较多,需要应对的问题也比较多。传统的方法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项目的变化,不能够及时的作出应对。但是,现代工程技术就能够很好的应对在建筑工程中的各种问题,能够根据项目的环境、项目的特点、项目的施工条件等,灵活的选择合适的建筑工程技术,达到建筑工程的目标。(2)实用性。对于各行各业而言,实用性是基础的要求。建筑工程最为看重的也是实用性。只有保障了技术的实用性,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工程技术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现代工程技术包含很多实用的、科学的技术,对于促进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满足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需求,实用性强,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建筑行业的发展。(3)综合性。建筑工程是一个包含很多方面的项目,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积极的配合,相互促进。只有各方面协调发展,才能够使建筑工程的整体实现质的飞跃。所以说,建筑工程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项目。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现代工程技术与同样具备综合性的特点。
2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建筑工程竞标存在问题
大型的建筑工程动工之前,都会进行招标会,选择出最适合进行承办施工的单位。施工的单位要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与过硬的核心技术,企业还要具有一定的信誉,值得信赖。报价低,项目质量高,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这样的公司就是有能力承办建筑工程项目的公司。但是,在招标的过程,有的公司为了能够顺利拿到工程,争取到更大的经济利益,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中标的目的。这样不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发展,也不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所以,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这种不良的行为,应该及时予以制止,情节严重的,可以用法律介入进行相应的约束,打造一个公正、公平的竞标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建筑行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的下去。
2.2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建筑行业虽然不断的进步发展,但是,害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就是施工的质量,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出现一些“豆腐渣”工程。很多建筑在完工之后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因为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进行了人员得职责分配,但是并不是各司其职,能够很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出现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这些都是导致施工质量不佳的直接原因,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标准选择施工材料,以确保施工的质量。
2.3质量监管和检测工作不达标
在建筑工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完工后进行严格的检测对于项目完成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有一些建筑企业在工程验收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检查,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使得工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完工之后,后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去进行维护,既费时,又费力,同时增加了成本的使用。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流失。
3建筑工程管理中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
3.1即时生产理念的应用
即时生产理念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能够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率,提高工作的效率,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避免材料的浪费与成本的损失,在半成品的组装上具有明显的效果。即时生产理念的应用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促进建筑工程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
3.2业务流程重组技术的应用
建筑工程是一个流程复杂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业务流程重组技术的问题。但是,业务流程重组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对施工环节进行简单的处理。而是要包括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从上到下,进行深层次的流程整合。包括监管环节、施工环节、安全管理、质量监测等等,都要进行重新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完善的业务路程过程,能够顺利的保障建筑工程的进行,并保障工程的高效高质完成。
3.3铝膜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铝膜模板非常的坚固,不易变形,能够进行重复的使用,能够从很大限度上为公司节约建筑成本。提高工程效益,而且符合国家环保的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观念。在高层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使用铝模金模板,要在工程开始之前,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进行模板的设计,组装模板,混凝土浇筑的板厚等一些指标进行检测,然后应用免抹灰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率以及工程的质量,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
3.4爬架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传统的建筑工具,操作复杂,组装繁琐,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爬架是在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具有组装简单,搭建一次就能够长期使用,安全性能强,拆除便捷等特点,为工作提供便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的专业,同时大学专科教育对各专业的学生在职业实操能力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互联网大普及、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环境下,建工技术的实训条件也要跟上这些发展的脚步。本文的撰写样本背景来源于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与使用经验。特别选取了两个最具有建工技术专业特点的实训室,分别为:建筑施工技能实训室,建筑模型实训。
建筑工程系实训室简介
建筑工程系成立于2009年,在7年建设期间中,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建筑工程系实验、实训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于2013年4月份建筑工程系实训室从原来的只有500平方米的旧实验室搬到了新建的实训大楼。
建筑工程系实训室主要分布在层和二层,总面积约为1 350平方米,设备总造价约600万元,共分15个实训分室。建筑工程系如今已经设计开发了60多个实训项目。这些实训室可以满足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电气,市政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使用。实训室中有7个实训室为理实体化实训室,可以进行一体化教学。
建筑施工技能实训室现状与发展
1.现状
建筑施工技能实训室按照建筑工程观摩工地样板标准,高标准建设20个施工过程的关键工序样板,学生在企业能工巧匠的指导下按照实物样板,进行设计施工的综合训练,另外学生们还可以在室外训练场,进行施14大工种单项训练(包括钢筋工、架子工、砌筑工、模板工)。通过以上单项与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可以让学生形成专业认知、课程单元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4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2.发展
通过多种虚拟现实显示设备可以让每一个固定的、已成型的工程实体模型“活”起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改变原有实训室的空间与时问维度,让原本的三维空间,加上了由虚拟现实视频与可交互式的3D模型带来的时间轴发展过程。静态的实训室,有了“生长”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建筑工程形成过程中工艺与方法的认知程度。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因素,诸如设备昂贵、材料价格限制、破坏性等等,许多实训是根本不可能普及甚至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讲解,学生无法深入的了解。而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虚拟建工技术实训室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进行加工操作。甚至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指导学生进行限制性的破坏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在虚拟情境中可以变身成为“大力士”对构件进行任意的移动与调整,不受限于外界因素与设备局限,也不会因为各种失误造成安全事故。
建筑模型实训室现状与发展
1.现状
建筑工程模型室位于实训大楼一层,总面积为70平方米。模型室有建筑、桥梁、道路构造模型83件,可以提供50人同时进行相关实训,实验设备总价值为21.2万元。主要模型设备有房屋剖面图的形成示意,楼梯问的全剖面图,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配筋构造,建筑基础构造,轻钢结构厂房,钢结构施工构造,应变桩城市高架桥形式,地铁站布局构造,城市污水排水系统,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构造,砌筑方法,循环给水系统等工程构造模型。
2.发展
建筑工程模型室可以增加设备,转化为一个由多种虚拟现实显示设备和临场环境模拟器组成的工程体验中心。如头戴虚拟现实显示器主要负责让学生可以通过视觉进入我们事先设定好的工程实际场景中。临场环境模拟器起到营造虚拟现实感的辅助作用,将听觉、触觉、温度、湿度和环境声等模拟感觉融入虚拟现实的感受当中。从而完成一个工程从设计、建筑到维护等场景的模拟体验。
比如,在《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当中,就可以利用新建筑工程模型体验中学,让学生在沉浸式的虚拟环境中,逐一的、多角度的、立体的认识不同的房屋构造特点。
结语
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新技术能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实训项目。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可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将成为高校实验与实训在未来发展中的一个方向。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通常,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施工方式、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模式和制度,目的是实现对整体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满足合同的各项要求,达到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的控制,需要遵守相关的行业规范和质量要求,保证施工的科学性,将施工质量作为基本原则,形成以施工领导层为中心、施工团队成员尽职尽责的工程管理模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端正施工态度,树立严谨认真的理念,保证控制手段和控制方法具有合法性和公正性,力求控制的高效性,同时,为了更好地掌控质量控制的力度,需要对整个工程的全部施工环境做以详细的分析,而后实施全面、有效的控制,将整个工程质量工作提高到更高的发展层次。
2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的相关技术管理
通常,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建筑设计与施工。建筑工程的实践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直接够决定施工的顺利性。任何一个施工环节都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管理是否科学、质量控制措施是否恰当都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高低。因此,工程管理技术工作对于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至关重要,成为其不断提高和进步的的依据,也是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的技术支持。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准备工作主要涉及工程技术的选择、人员的组织、设备的安排以及工程物料的采购。在对工程技术进行准备的时候,要保证确定的技术类型能够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同时,技术人员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对施工难点和重点有一个科学、完整的认识,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后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制定最佳解决方案;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主要是指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需要他们在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重视人员技术培训,使其深刻理解各项规章制度的作用,明确各自职责,知晓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对于机械设备的准备工作,主要是依据施工方案和计划,根据设备清单进行采购,形成详细、周密的设备使用规范和管理制度;对于施工物料的准备,涉及的工作比较复杂,原因是涉及的物料类型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直接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因此,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既要保证材料的数量与计划相符,又要重视质量,并在开工之前进行质量抽检,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上报,避免影响物料供应。总之,建筑工程开工之前的准备工作繁多,要求各部门要各尽其职,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2.2做好工程项目的过程控制工作。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主要是指对施工工艺和材料的控制,二者是工程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必须高度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实现造价的降低。
2.2.1对于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主要是承包商在建筑工程重点和难点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同时也包括工程的质量要求、施工进程中多发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要以文件的方式发放到各个主管部门。对于尚不成熟的建筑技术和工艺,要进行稳妥地试验,只有达到工程标准和要求规范之后,才能广泛应用到工程实践。
2.2.2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物料较多,质量各不相同,因此,对于材料的控制工作,要以项目实际为基础,实现控制的科学性。首先,要对物料的采购进行控制,保证采购流程符合项目规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具备完整、有效的验收文件,保证采购工作能够一次性完成,提高采购效率。其次,物料完成采购后,要在进场之前进行严密控制,只有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再次,在施工进行中,要对建筑材料进行及时控制,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需要立即标注,避免留到下道工序,出现无法弥补的质量隐患。
2.3做好施工完成后的内部检查施工完成后,要联合相关部门,对工程进行初步检验和验收。一旦发现问题,要求相关技术部门进行积极介入,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进行再次内部验收。只有通过内部检验之后,工程才能进行移交,保证客户较高的满意度。
3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整体质量,达到技术标准,相关部门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
3.1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为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必须确定控制的主要对象,要将控制涉及的对象规定到相关的工程文件中,对于重点对象,要贯穿于项目始终;确定质量控制的要求,相关人员要了解弥补不足、保证质量的手段;检验工作也是质量控制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经过检验,及时发现工程实际与标准的差距,找出原因,制定有针对性、有效、科学的控制举措。
3.2高度重视物料品质。在建筑工程中,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整个工程的品质,因此,需要对材料的质量控制予以高度重视。关注各个施工环节的材料质量监督和控制,通常是指工程材料计划的制定、原材料的采购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的验收环节。要制定科学的采购管理制度,保证采购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规则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采购,执行采购流程,对采购和检验做到详细记录。在这种方式的监控下,确保材料品质,避免劣质产品进入施工现场,给整个工程建设带来质量隐患。
4结束语
一、设置工程造价专业的多方向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建筑行业内逐步推行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并且规模庞大、构造复杂、标准高档、建造内容繁多的建设项目层出不穷,使得建筑行业对多方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通过深入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建筑工程造价行业对安装、装饰方向的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但现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几乎都是单一的把土建方向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有必要把单一的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以拓展,设立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等多方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按多方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再次设置。建筑工程分为土建、安装、装饰等不同类型的工程。这些不同类型的工程,所建造的工程实体、所使用的工程材料、所采用的施工技术、所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各不相同,因而它们的工程造价专业工作,需具备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有着很大的差异。高职院校是三年学制,要在短短三年时间里,把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所有学生培养成为掌握土建、安装、装饰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全能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以适应和满足建筑行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员的需求是不切实际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需要编制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三个方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可以通过课堂和在线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其中不止一个方向的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胜任不止一个方向工程造价专业工作的能力。土建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应当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统一性是指,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所掌握工程造价概论、计算机应用、工程招投标、施工合同管理的知识是统一的。差异性是指,不同方向的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人员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就知识和技能的内容而言,是有差异的。以工程识图为例,土建方向需要掌握的是识读房建工程图,安装方向需要掌握的是识读安装工程图,装饰方向需要掌握的是识读装饰工程图,其他专业课程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此类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通识课程和某一个方向的专业课程,通过在线的方式自主选择其他方向的专业课。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不仅仅局限于上课期间和校内,例如放假期间学生在家里也可以学习。课堂和在线学习只要通过考核都要计学分,纳入毕业考核。按照这个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资源,也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学习工程造价的专业知识,同时全方位满足了建筑行业对土建、安装、装饰三个方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编制建筑工程造价文件和建筑工程造价过程控制的能力。因此,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该从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工程实施阶段的具体过程所需的知识出发。因此,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再单单是一门课或几门课,而是一个核心能力的体现。整合分散的理论授课体系,将实际的案例进行剖析,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在实际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再采用“小案例”的方式,抛弃教学过程中知识零星的现状,而是采用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项目资料,使得知识能够连贯地串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工程》具体案例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以达到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对就业的不同岗位工作内容的具体了解。例如学生依次完成《××工程》具体案例的施工图预算与定额、清单计价、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及建筑工程造价软件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形成连贯性。在教学过程中,由专业课程教师负责把理论教学和案例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实训,达到促进理论教学效果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为的是将理论学习与案例实训更好的结合。为进一步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改进传统的考核模式。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项目参与的认真态度作为考核的依据,特别是将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为考核的中心内容,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尽量避免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同时不考纯概念解释题,多考理解型和实际应用型题目。正确引导学生转变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获得专业的能力,为将来更好的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三、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核心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是工程造价编制、控制、审核的能力,它必须在掌握公共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运用、工程造价案例实训、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专业技术综合训练来进行培养。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将上述教学内容整合为工程造价专业技术课程内容,称“2+1+1+1”模式。即:二门专业课教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软件运用》;一项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工程造价案例实训》、一个月毕业设计和一个学期毕业实习,作为一个完整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把专业课程教学、职业技能训练、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融为一体,构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综合专业素质培养的工程造价“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实施案例式教学、理论教学和技能操作训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延续和完善。毕业实习期间,企业的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校教师负责专业知识的理论指导。毕业设计期间,把从工程建设第一线收集的典型案例经修改后,编写成训练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毕业设计任务和指导文件、毕业实习任务和指导书;由核心专业课程教师总负责对两阶段教学进行控制,旨在把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三个部分串联,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掌握的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融会贯通,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基于BIM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加强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5.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社会形态下,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审美标准也相应提升,建筑物的外观效果、整体设计等,都成为了人们评价建筑物质量优劣、施工档次的重要标准。因此,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它的实施对于建筑工程艺术效果的体现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理论
所谓的施工技术管理,就是在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与技术的指引下,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建设标准来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这一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施工秩序作为支撑,力求实现建筑施工的高质高效,促进施工技术的显著提升。施工管理正是从技术层面出发,在尽量缩短施工周期的同时也保证了工程施工的质量。
通常,这一针对于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都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理论指导之上,通过系统的技术方法的筛选以及有效的技术指挥与控制来实现对于整个施工技术的全面管理。同时它涉及的范围也是比较广的,从施工前的图纸设计阶段到施工组织阶段,再到具体的施工现场,这其中一系列的技术监控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指导来执行。可见,施工中的技术管理是一项复杂却又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实践意义
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业的发展是决定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建筑企业对于自身工程建设的质量都是极为重视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不仅对于工程建筑的质量是一个有效的保障,甚至决定了建筑企业今后的发展布局以及发展规划,其重要意义不容忽视。从实践方面来看,它的促进意义也是极为突出的。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势必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持续提升,展现给群众的建筑物效果自然越来越好,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反过来也必定促进施工技术的越发精进。
2.建筑施工中的管理工作对于人的培养也是极为重要的。专业的管理人员经过系统科学的培训,对于管理方面势必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这对管理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3.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信誉的显著提升。良好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必然保证了工程施工的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而这样的管理水平也是企业的有效象征,是企业信誉的有力见证、
4.对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资源的节省也存在着一定的促进意义。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案能够有效地促进施工设计的最大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也是建筑施工中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分析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其工程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需要管理人员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设计、规划、立项、施工到最后的验收都必须有一定的管理方案,一个环节的处理不当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一后果可能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积极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水平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来加以改善:
1.积极建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于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体系的建立可以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控,同时,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也能让企业施工人员从思想上对管理工作的开展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观念,积极配合管理工作的执行与实施,处理好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技术问题,尽可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2.对于整个工程施工的设计与组织应考虑周全
对于工程施工的整体环节来说,其技术管理工作是始终贯穿在这当中的。不难发现,不少建筑企业就是对工程施工的设计与组织管理工作欠缺妥善,考虑不够周全,进而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造成了管理工作的重大失误。因此,在对工程的设计实施进行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到这其中可能出现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从人力、物力、施工环境、施工设备等多方面来进行考虑,力求实现管理工作的合理及有序。
3.加大对于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力度
在整个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过程当中,人的作用显然是最为重要的。只有不断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从培训内容来看,应首先加大管理人员对于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提高自身的管理理念。其次,就应着重于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培训,侧重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4.对于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及施工设备的管理也不可松懈
作为建筑施工最为基础的物质保证,原材料的管理是尤为重要的。这对施工各环节的正常操作与运转以及保证施工质量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对施工原材料进行管理时,必须从其质量入手,合理选购最为经济合理的施工原材料,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其次,对于施工设备的管理也是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在对设备进行管理时,应从具体的施工用途出发,考虑到施工的现场环境及使用步骤,从而有效地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设备。此外,对于施工设备的维修与保养也应归于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及时做好记录,以便日后查阅。
四、结束语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环节来说,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促进了整个建筑施工的速度与质量的提高。建筑企业想要实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高质与高效,就必须从基本的建设任务着手,做到环环相扣,严格监督整个施工技术的开展,杜绝偷工减料的思想及行为,在全面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同时,也能保证工程施工的最大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 艳,陆 彦.住宅质量政府监管职能定位分析与制度建议[J]. 工程管理学报. 2013(01)
[2] 李忠富,孔雯雯.林源储备库地基基础工程检测服务质量综合评价[J]. 工程管理学报. 2013(03)
3] 于小生.加油站装饰工程质量控制探讨[J]. 山西建筑. 2013(24)
[4] 郭 钤.实施预防和纠正措施 消除工程质量通病[J]. 山西建筑. 2013(25)
[5] 马轶男.某教学楼一楼办公室墙面质量问题处理[J]. 山西建筑. 2013(31)
[6] 刘晓延.建设工程监理质量控制分析[J]. 河南科技. 2013(07)
[7] 张玉清,马晓阳,席福军.浅谈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J]. 科技创业家. 2013(10)
[8] 段恒花.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政府监督的参与分析[J]. 科技创业家. 2013(10)
【关键词】高职教育 专升本 应用型本科 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44-02
对于一所正在“申本”的高职院校,不仅现有办学基本条件必须满足国家对本科院校要求的评估,思想认识上也必须有升本的先期准备,就是要进一步地完成“内涵升本”。教育观念上的正确认识,直接指导着后续的各项“申本”工作,也为升本后的人才培养奠定方向。
基于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申本过程,对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基础,升格为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思路做必要的探讨,针对实际,化繁为简,确立观念。
1.高等教育应用型与研究型的区别
教育部提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的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但是,高等教育应用型与研究型具体的区分在此要求上并未真正明确,只是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专家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
1.1 研究型本科教育
普通教育本科的课程体系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标准,课程设置更多的是考虑学科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相互衔接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基础理论扎实,注重理论和理论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的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的人才,未来主要从事本学科领域的初级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工作。虽然说,也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重点是放在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上,开展研究性、探索性技术的训练和素质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1.2 应用型本科
从“应用型本科”也被称之为“高职本科”来看,就是具有高职的特点,所以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应用型本科”,顾名思义,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以适应“当下”社会需要为目标,直接应用各种现有技术开展工作的技术工程师、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研究人员等人才,突出“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实用性,较研究型本科人才有更强的现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一是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发展服务,二是为学生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服务。
应用型本科培养的应是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知识,具有学科应用开发、专利和实际操作技术能力,具有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够满足从事生产、管理一线的工作的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所以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比较强的实践与研发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新型应用型本科相对于传统本科,要更注重技术知识的培养;相对于理论研究,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对于学科和知识纵向精深,更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相对于实验验证理论,更注重理论指导实际;相对于继续升学的教育,更注重于就业导向。
简言之:应用型本科相对研究型而言,对科研开发能力不作太高的要求;重要的是所学知识和技术,能及时地在“当下”使用。
2.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的区别
在职业教育的层面上,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具有共同属性,就是职业性。培养目标都是面向现场一线,注重所学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实用性,但二者在职业岗位的技术含量和管理层次是有所不同。
2.1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
高职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是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构建基础理论、专门知识。主要掌握技能性的实践能力,重在常规操作,即运用成熟技术,按既定规范操作,强调熟练性、规范性,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初步能力。
2.2应用型本科教育
应用型本科教育则要求理论基础相对“足够、扎实”,但不要求“深究”。同时,要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重视系统的专业思维训练,培养技术性的实践能力,重在非常规操作,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就要求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上,应该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技术使用、推广和转换能力。
简言之:高职高专教育的结果是“知其然”、“使其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结果还要“知其所以然”。
3.具体到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与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教学上的区别
二者区别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指大学为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并指导学生学习的所有内容及其构成要素的总和。而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决定了课程设置上的差异性。
3.1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建筑企业施工员岗位为主,而后拓展到工程现场的其它工作岗位。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可从事施工员、监理员、内业员、质检员、材料员、实验员、测量员、造价员等岗位工作。
3.2 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土木工程本科(建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能从事建筑工程与地下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工作的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
3.3课程设置上的区别
以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首批申办本科的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方案是在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基础上制定的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设置。
3.3.1专业基础知识上的重要区别
对于土木工程来说,力学是工程原理的核心基础知识。在力学的教学上,高职的工程(建筑)力学是一门融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综合课程,所以在知识上只是一种“必需、够用”的浅显学习;而本科的力学课程体系中分别开设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课程,是作为重要的必须深入学习掌握的基础知识。
3.3.2专业性课程上的重要区别
建筑设计是建筑施工的依据,设计中体现的是建筑工程的原理。这种专业性课程体系上的区别,已经很清晰地把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层次划分开来。
4.教育观念实现内涵升本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队伍的主体尚处于对新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要求的认知、理解和适应的过程中,清晰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前提。首先要避免“本科教育专科化”现象。
升本后的培养目标不同,学生层次提升,中学的基础知识相对扎实,领悟力也与高职学生相比有所提高,要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调整教学内容,基础和理论的教学必须要加大加深,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
5.正确认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
进入本科就引入了学科的问题,所以,首先就要对此有透彻正确的认识。
5.1什么是学科与学科建设
高等学校的学科主要指学术的分类,即按科学知识体系而划分的门类。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
5.2区别看待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
专业是指高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专业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专科教育只强调一个中心,即以教学为中心,也就是专业建设,所以,高职是以专业建设为中心。
学科发展的目标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以知识形态的成果服务于社会,一般称之为科研成果。传统本科教育强调两个中心,即教学与科研,通过科研(学科建设)来促进教学(专业建设)。所以,研究型本科应以学科建设为中心。
那么应用型本科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5.3学科与专业的辩证关系
本科教育中,学科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对学科的选择与组织,按专业培养要求,在系列的学科门类中一般选择一至三个学科作为专业的主干学科。专业的特色化促进学科知识的丰富与发展,专业特色在本质上就是学科特色。
5.4应用型本科在此问题上的探讨
新建应用型本科在建设初期,高职向应用型本科转轨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内涵升本,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学科化,追求完美,将会力不从心,也将偏离办学方向。所以,专业建设依旧应该是新建应用型本科的主要任务,只有在内涵升本达到一定程度后,也就自然地强化了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铁林.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普通高校与高职院校之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11).
[2]吴邵兰.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9,(22).
[3]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高教探索.2010,(1).
[4]李万木,谢明荣.应用型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之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杂志,2006,(10).
[5]程忠国,李玉春,刘丹青.高职本科:一个亟待探索与创新的教育层次[J].教育与职业,2007,(24).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当前,建筑行业的形势比较严峻,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要想在建筑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强化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切实提高施工单位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因为影响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的原因有很多,会涉及到很广的方面,所以,必须进行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科学管理,如此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真正做好现场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
1.认真审核施工图纸
审核施工图纸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全面创优的重要技术环节。通过科学的审核,真正加深工程技术人员对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的认识,深入理解设计意图、熟悉设计文件,进一步熟练地掌握设计、施工规范和标准图、通用图、参考图。检查设计文件中是否存在“差、错、碰、漏”,有效消除存在的问题。应该根据本阶段的施工技术调查和本阶段技术工作,提出有效的改善、变更设计对策,让设计更加合理。在审核时,应该优选施工方案,为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创造条件。应该全面系统的开展审核工作。施工时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审核重点项目。
2.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中应该按照“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进行贯彻,应该具有全面性、可行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应该对施工组织设计从“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四方面进行审查和审核,并且重点控制施工方案的施工顺序、主要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的选择、工程施工的流水组织。应该认真审核对于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对于技术有较高要求的结构,一定要在集体会商后及时修改不正确的方法和方案。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
施工材料费用占到了整个建筑工程的主要部分,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好坏在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成本,必须加以重视。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广泛收集工程所需材料的供货信息,在反复对比后分析货源信息,找出性价比最高的信息。再有,应该科学编制建筑工程材料需求计划,可以以建筑工程实际所需的设备、材料总量和施工组织设计为基础。建筑施工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该充分考虑工程进度需要、资金的合理运转、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详细的季度计划、月计划、旬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保管制度和材料采购制度,建立完善的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货比三家,提高企业利润,减少工程成本,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材料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建筑工程会用到很多种类的建筑材料,总结起来,应该出来好下述问题。
3.1材料采购要点
建筑工程的材料采购单种类繁多,应该将材料的产地、数量、规格、品牌等标识清楚,这样可以防止由于材料订购不符而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同时,必须一次到位材料的模板、材质、尺寸等。
3.2供应材料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应该与建筑工程设计方相互配合,对所需材料的数量进行科学计算,确定好所需材料的规格、品牌和材质,以便尽快地组织材料供应商来给建筑工程供货。
3.3材料的分类堆放
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应该要密切注意建筑材料的保管。应该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材料进场的顺序,在材料进场之后,要严格采取抽检抽样。同时,再分类整理材料,应该按照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的位置将不同类型的材料堆放于不同场地。
3.4发放材料
应该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来出库发放材料,同时也应该定期对所发放材料进行追踪,这样一来,能够避免出现材料丢失及材料浪费的问题,特别还应该对型材下料进行严格控制,对于那些防潮品和易燃品的材料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建立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技术档案资料为建设方、设计方和施工方三者开展技术管理工作、进行组织科学调查、研究和生产的重要依据,能系统地反映出建筑单位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的技术标准和科技积累。应该收集整理出建筑工程所需的相关资料:通过相关工程技术负责人审定、整理和积累的这些技术经济档案资料,以便真实地反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情况,为以后建筑工程的维护、改造和扩建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后期的安全使用。所以,应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的实施作为建筑企业的重要技术的基础工作,并且应该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
5.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只有强化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才能为建筑施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1强化安全意识与责任
在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应该从观念到执行全面贯彻现场安全管理理念。首先,现场的安全意识培养需要施工单位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在现场管理人员内部开展安全教育,特别要针对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淡薄的管理或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观念培养,引导现场管理与施工人员树立施工安全意识,以使管理与施工人员时刻将安全贯彻到现场管理工作中,担负起安全责任。引导现场管理与施工人员树立安全责任意识,还可以通过在工程建设中定时组织开展安全主题讲座,并讲解一些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与方法,借助定时的安全教育与讲解,来提升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5.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
现阶段,众多的建筑施工单位不注重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以致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参考,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这种管理现状,施工单位应该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在现场管理工作中着重就一些违规施工进行管理,并基于奖惩责任制对违规管理与施工人员进行处罚。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规定与制度,提高现场管理工作的权威性与有效性。
6.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人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直接操作因素,也是工程施工的设计、组织、指挥以及实际操作者,人会直接决定工程的成败,必须予以重视。一是要加强审查施工企业技术资质。要确保其有按时完成工程任务的施工能力,有保障施工质量的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是:目前,由于建筑市场的急剧扩大,农民工成为建筑工人的主力,由于这些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把关不严,无证上岗的多,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培训就参与施工作业,带来了一定的质量及安全隐患;技术人员偏少,施工经验少。二是要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水平。现场施工应有明确职责,有完善的制度,统一处理施工现场的全部问题,管理人员要逐步适应建设管理的需要,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7.加强施工工序质量控制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工序质量是项目部最基本、最重要的质量控制之一,应在每道工序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建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材料的检验制度。现场施工材料、设备等的质量好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建立材料的检验制度,合理配备材料试验设备和检验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检测,能够保证对材料质量的有效把关。对所有的进场物资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等按相关规范堆放、储存和保管。水泥应该放进专门的仓库保管,钢筋管材要根据它们的规格、品种和型号码放整齐,贵重物品单库存放。配件、零星用品入库保管,门窗、保温、防水材料等应采取遮盖或入库保管。 [科]
【参考文献】
[1]李继凯.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问题的若干思考[J].民营科技,201l(08).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工程的建设工期逐渐变短,而在项目盈利方面却变得越来越少。对建筑工程项目预算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显得非常的必要,项目预算可以对工程建设成本进行有效的预算和管理,从而使得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建筑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差
建筑工程预算人员专业素质相对来说比较差。尤其是在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对工程预算工程的不够重视,在进行相关人员的任用上,随便从其他工作部门调取一些人员临时组成预算部门。他们往往对预算工作的认识不足,不能够熟练的掌握预算的技巧,最终不能够帮助企业完成预算的目标,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除此之外,企业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差还表现在他们不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做出准确的数据资料分析。他们不能够对所给的建筑工程设计图进行专业的分析,做出相应的预算数据,促进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
2、没有建立有效的动态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方法落后,没有完善科学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工程预算管理中,信息系统建立不完善,预算人员无法获取及时的预算信息,另一方面,预算方法落后,导致预算结构发生偏差。预算编制欠缺准确度,由于地区间,行业间规定不同,部分承担设计和施工的企业对情况了解不透彻,导致在预算定额,取费基础,取费标准及编制规定上出现误差。材料价格管理不严,一是由于编制人员专业素质问题,导致材料价格管理混乱;二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预算几个与竣工结算价格出现差距。
3、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大
建筑工程投资大,设计的工作程序繁多,招投标和施工前应充分做好可行性分析及工程预算,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大范围的变更。施工结算设计变更上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变更随意性大,由于前期没有充分论证而导致大量的潜在变更事项,二是为缩短工期和缩减材料而违背设计的要求施工,造成工程造价超支,不得对预算进行变更。
4、预算体制的病态化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常常出现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病态现象,这种现象往往导致建设方对工程技术把握不准,不能有效地管理,导致工程项目的预算不能依据技术进行管理,这就影响了建筑方在工程造价上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例如,建筑方往往注重的是对简单材料、人员、设备费用的预算,而对于一些细化的内容,比如,消防材料、抗震技术等都没有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所以要消除这种病态,实现预算管理的真实有效性是势在必行的。
5、造价过程的不可预知性
在现代建筑工程的预算造价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工程的造价,所以有些造价存在不可预知性。例如,进行建设时建筑材料的造价问题,很多工程历时较长,而市场价格受多方面的影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设备、人员费用方面也会发生较大变化,此外,在工程建设中还有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等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工程造价的改变,所以,对于工程预算管理要需求更加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单纯依靠定额的工程预算是不切合实际的。也就是说,在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不能寄希望于采用单一的管理手段
二、建筑工程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1、项目建设技术的细节化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进行工程造价预算是基本的前提,并且预算要考虑到建设过程中的所有细节,对建设过程中的小环节进行把握,这样才能保证对工程项目预算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不仅要理解工程项目的概算定额,并且要运用其对工程中的细节项目进行有效的预算,并分析概算定额,进行额外成本和工程附加费的预算,这样就可以把工程项目建设的细化造价预算出来,在更加合理的预算管理的情况下,对工程进行建设。
2、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体制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在进行工程预算管理体制的构建时,首先,应该加强对相应部门的建设,协调好预算部门与企业内部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设计部门、施工单位、建设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管理,从而促进企业工程效率的提高,提升工程建筑的质量。其次,在进行相关制度的建设时,国家行政机关应该积极引导预算体制的建设,加强对企业预算管理的监督,为企业的预算管理提供有力的社会环境,逐步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预算审批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第三,设计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的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设计的标准和操作程序来操作,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第四,在进行项目招标时企业还应该及时成立内部的专业机构、聘用专业的预算管理人员,提高预算质量,促进企业预算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3、提高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
由于企业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往往会导致工程建筑预算数据的不科学,最终会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但是从建筑工程预算的工作本身的性质来说,它关系着整个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的质量,所以在进行人员培训时应该提高预算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企业可以对预算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业务素质以及责任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培训中能够促进他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时俱进形成自身的预算意识,提高自身的预算素质。第二,企业可以定期进行专业讲座,提高他们对预算工作的认识。
4、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和分析,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和分析,每个预算执行控制主体在预算执行结束后,都要对预算执行结果写出分析报告,对预算执行出现偏差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预算执行出现偏差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下期预算执行的措施。在预算考核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考核制度与标准,严格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将预算执行结果与考核兑现挂钩。对预算执行先进单位要进行表扬,以鼓励先进;对预算执行落后单位要进行批评。
5、效协调各部门、各工序完成预算目标
建筑企业中,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和组织既具有独立性,又有合作性。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必须协调好各种关系,才能使得目标利润顺利实现。目标利润是建筑企业的枢纽,各个部门都要围绕目标利润工作。各部门要相互协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克服障碍和困难完成预算目标。
6、对工程技术材料进行专业化分析
要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预算管理,就要对工程技术有较高的实践性,这样才能利用实践性技能进行专业化的预算管理工作,同时借鉴以往在建筑工程中获取的经验和技术,来提升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能力。不管是组织机构,还是个人,都要对技术资料整理和经验积累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工程预算问题的资料,包括工程建设中的机械消耗以及价格工程技术筹资利率和技术创利等,这些都要在预算中给予定位,还要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和分析,从而使预算更加准确。所以,要想预算更加准确,就要从专业化的角度入手,分析形势,考虑技术要素,提升技术资料分析的能力,进而进行有效预算管理。
7、统一预算规范
统一的预算规范就是指将预算规则以及预算过程进行统一的规定,从而来调整预算人员的操作行为。同时统一的预算规范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增强企业的预算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积极鼓励企业预算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预算质量的提高,保证企业建筑工程施工进度。
结束语
建筑工程涉及的资金大,材料种类多、内外部环境变化多,要做好准确的预算有一定难度,加强对企业建筑工程预算的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付艳斌,崔晓凤.浅论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大江周刊:论坛,2012,1(4):68-69.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管理应用
1引言
建筑施工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长、涉及范围广、复杂等特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如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都会对施工项目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保证施工项目拥有较好的质量并如期完成,就需要对多种外部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以减少度施工工程的影响【1】。BIM技术的出现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带来了先进的方式与理念,促进了建筑施工工程施工效率与效益。
2以BIM技术为依据的管理理念概述
BIM技术有建筑史上的称誉,原理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据,对建设的工程项目通过三维建筑信息模型进行科学性的规划、设计、运营管理,以达到建筑过程减少失误的目的,通过对施工参与方理念与方式的改变,为双方谋取更多的利益。BIM技术的应用对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BIM技术的应用本质如图1所示,即对整个建筑物生命周期进行链接的数据管理。在建立的3D模型中输入信息,模型中的某些途径能够识别与提取输入的信息【2】。工作的深入开展能够进一步更新与细化模型,当需要利用某种信息时,将模型的数据和信息提取出来传送给所需环境,对信息进行应用并得出相关结论,不仅解决了实际的问题,而且对于数据信息完整性与时效性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
3建筑工程施工中对BIM技术的应用
3.1设计的深化阶段设计的深化阶段就是对已有图纸进行再次补充与完善阶段,以得到更加合理的现场施工图。设计深化具有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复杂、对各种专业技术能够满足并对各种材料和设备进行满足的特点。因此,设计的深化工作繁重,容易发生失误。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上述问题,通过三维模型的应用能够有效优化土建设备全专业建模,对模型中的碰撞点,利用碰撞检查功能进行整合与查找,对专业之间的冲突与碰撞进行重点检测,以使存在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做好相关报告,及时向技术人员作出反馈,使深化设计效率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3】。3.2组织阶段施工组织阶段是对施工活动的准备阶段,其作用表现为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对施工工程的具体条件作出详细勘察,以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对施工方法、顺序、技术等作出合理安排。BIM技术管理理念是以三维可视化对施工方案、现场布置等方面进行模拟优化,以得到更好的结果。3.2.1总场平的布置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给项目组织提出了更高的协调要求。BIM管理理念的应用能够为现场平面布置提供一个良好的途径,建筑模型与场地的模型创建好以后,需要对现场进行模拟,主要是通过对相应资源、设备模型的创建来完成的。利用施工阶段的各个模型,使用不同的颜色或者明显的标记标注出不同施工区域、工作人员生活区域和材料设备加工区域,以制定出可视施工方案方便组织编制与现场布置。而且还可以对建筑周边的环境进行数据加工并输入的三维模型中,以建立出一个完整的三维平面布置模型,而且各个阶段的具体施工情况也可以根据施工计划进度与模型的结合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使现场布置更加灵活、合理与高效。3.2.2工艺模拟与施工方案建立的3D模型需要根据施工进度不断更新与完善,涵盖施工从开始到完成的全过程,以建立一个整体性的工程模拟,以帮助领导阶级做出正确到决策。BIM技术能够模拟出多种施工方案,例如土方工程、钢结构工程等。BIM技术可以在施工之前就能够对各个施工工艺做出展示,以展示出新工艺、技术和复杂节点的尺寸,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主观因素给施工造成的误解,使技术交底更清晰的展示出来以便更好的理解,提高施工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3.2.3生产阶段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各种三个重要管理因素,BIM管理理念的引入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管理理念下工程进度验收滞后、成本控制不合理以及质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依据BIM技术建立的3D模型,以工程图纸及相关文件为依据,以达到模型构建信息的准确与完整的目的,同时将模型中的CAD图纸与作业面建立关联,以支持工程施工进度管理。3D模型还能够精确定义施工作业面,以使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把握每天的作业面,及时合理调整工人工作任务,实现建筑工程又好又快的完成。
4总结
以BIM技术为依据的BIM施工管理理念,必将成为建筑业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BIM技术以其强大的技术特点建立出工程施工的相关模型,以实现施工管理的协同化、信息化与三维化。并以BIM数据模型为基础,对建筑工程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准备、工程施工过程直到施工完成的全过程的信息连贯。BIM管理理念的出现与发展将会是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一次重大革新,实现各个施工方在同一平台上的交流与信息共享,并实现各个环节与技术的无缝对接,从而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管理沟通与协同的有效性与及时性。
参考文献:
[1]曹译仁.关于BIM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发展与认识--提高综合素质,学习先进管理理念,与世界建筑管理方式接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2]时松,赵坤.BIM在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3):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