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技术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工程技术措施

第1篇: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Abstract: Now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Effect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is more important,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work is fast, safe development for cit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round th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Talk about some opinions on its control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问题

1.1基础工程中的问题

在基础施工时,有些施工单位为减少实际土方开挖量,采用直壁开挖而未采取支护措施,造成高壁塌方。基坑排水处理不当;基坑暴晒时间过长;基坑标高错误,无垫层;基坑边坡护壁失稳塌落等等。控制措施为:检查基坑土质是否与勘探一致,基坑支护方案是否安全合理;基坑排水是否通畅;要另有安全防范措施;桩基与基础完成后,按规定进行复测标高轴线,如需要移交上部施工单位时要办理交接手续,各方签证。

1.2混凝土中的问题

在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技术,尤其是在框架以及剪力墙的部分,应该要特别注重这几个部分中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使用状况。如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不够到位的话。就会出现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蜂窝麻面以及孔洞等质量问题。控制措施为: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原材料,比如说在运送过程中,要根据距离以及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搅拌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对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振捣一定要保证表面出浆才可以,在密集之处应该使用人工振捣方式并用带有刀片的振捣工具来进行振捣。其时间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1.3钢筋中的问题

现在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但是因为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因为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再加上现在很多钢筋的生产厂商都不够规范。另外就是钢筋的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都是不够的,或者是钢筋的焊缝不够饱满、其高度不符合技术性的规范等。还有就是很多梁板的钢筋搭接位置,是非常不恰当的。很多柱纵筋的搭接位置都没有根据规定来进行错开,还有就是板底的很多钢筋都存在垫块不足的现象,板顶的钢筋马镫因为支撑不足等。最后就是梁内很多纵筋之间的间距因为较小就会导致后期不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灌。 控制措施为: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树立取样制度,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在对钢筋进行绑扎之后,要及时的对其规格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来做好校对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要对垫块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1.4模板工程

常用的模板有钢模和木模两种模板,其中钢模质量较好,木模常常由于周转次数较多,东拼西凑,拼装不严、支顶不牢、变形过大等现象较普遍。主要表现在轴线偏位,标高不准确,模板拼接不严,缝隙过大而跑浆、支顶不牢,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要求,任意拆卸模板;钢模主要是联结不牢模板变形未修整。控制措施为:逐层复查轴线位置、标高、梁、板、柱断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相符。模板的拼制缝隙是否严密,封堵措施是否得当,支顶是否牢靠;支撑底部受力是否均匀;模板变形后未经修理不得使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将模板内侧冲水清洗,清除模内垃圾,严格规定拆模时间。特别是悬挑结构的拆模时间,一般梁板结构可以先拆侧模,后拆底模,拆模时注意保护好棱角,防止缺棱少角。

2、完善建筑施工技术控制措施的建议

2.1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体系

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运行,实现工程的技术质量目标,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技术质量管理,一般每月至少对工程的技术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一次;在项目经理部和作业队形成体系完善、功能齐全、责任明确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的施工全过程的技术质量控制,全面实现工程的技术质量目标。严格按照有关验收规范和技术规程的要求对工程各道工序进行控制,并根据工程特点确定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设置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关键工序。对隐蔽工程施工容易波动、施工质量通病或对工程施工有较大影响的部位和环节,要加强中间检查和技术复核,对已完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应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做好技术等级的评定工作。

2.2利用先进施工设备来提升施工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即使建立了较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如果只是单纯的利用手工进行施工,那么工程的质量也不会得到很好的保证。例如,混凝土的振捣,采用人工的方式振捣,往往由于人员的松懈和怠慢,经常会出现振捣不实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进行振捣配合人工的方式就能够使振捣效果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因此,从这点来看,只有在施工现场合理的利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合理的施工技术,再配合人工的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加快施工速度,而且可以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降低施工成本。

2.3大力提高建筑工程修建安全设置水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建工程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出现事故所造成的风险损失后果将愈益严重,而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经费投入在整个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重现在已愈来愈低,材料供应也十分充裕。过去的低安全水准只是适应了以往短缺型计划经济年代的需要,但决不是没有风险,如果规范的安全水准较高,有些安全事故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在建的工程要为将来的现代化社会服务,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标准。低的安全质量标准在参与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难以被承认,即使结构设计的安全设置水准能够提高到与发达国家一样,由于我们的施工质量总体较差,结构的安全性依然会有差距。

2.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质量控制

2.4.1实行建筑工程的逐级技术交底制度

工程开工前,由工程师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向参加施工全体人员认真进行技术措施的交底。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施工员重复交代单项工程的技术措施,班组长每天要向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技术交底,坚决纠正 “只有编制者知道,施工者不知道”的现象。

2.4.2技术复核

技术复核是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控制施工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对各项技术工作严格把关,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一般来说技术复核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建筑物定位:标准轴线桩、水准桩、龙门桩轴线和标高;

.地基基础:土质、位置、轴线、标高、尺寸、预留孔洞、预埋件健置等到;

.模板:内容包括尺寸、位置、标高、预埋件、预留 孔 洞、牢固程度、内部清理及湿润或涂刷隔离剂的情况;

.钢筋:主要是品种、规格、数量、安装部位、连接情况 ;

.混凝土:如配合比、骨料和外加剂材质、水泥强度等级和品种;

.预制构件:位置、标高、构件吊装的抗裂度 ;

.砖砌体:轴线位置、皮数杆、砂浆配合比、楼层标高、组砌方式、预留洞口位置尺寸。

2.4.3建立原始资料和技术档案

施工原始记录是施工活动的真实记录,是评定工程质量的主要资料。也为以后工程维修、改建、扩建提供宝贵资料,并为总结施工经验、提高技术水平、积累实践资料。因此必须严肃对待、认真记录、如实填写、妥善保管。施工原始记录应随工程进度如实填写,不得过后补填,数据也不得涂改,但可划改。记录应按合同要求格式进行,对于反映施工过程的其他重要原始记录。项目经理部可自行制定格式,但内容必须完整。对技术档案要有专人管理,收集要全面,内容要真实,数据要准确可靠,并制订有收集、整理、归档、使用等制度。

3、结语

施工技术控制是一个建筑企业的基本控制体系,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以及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在施工中,施工技术人员认真把关,各施工人员和各工序的密切配合是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必备条件。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进行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

第2篇: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重要性;施工阶段;措施

由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基础建设事业的投资力度,建筑行业实现了快速的兴起,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但在开发商的建筑投资建设中,只是一味强调短期经济收益,一旦发生施工质量问题,他们会立即退出投资,导致建筑管理的混乱。对施工企业而言,如何在日趋白炽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目前所有施工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很多企业因忽视了技术管理, 而导致经营效益的下降。如何实现建筑企业的发展呢?首先的一点就是加强自身的管理,保证企业的工程质量。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对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

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控制与调节、组织与指挥。在建筑工程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事关重大,它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职责是运用自身的只能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指导和开展技术方面的相关工作。而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和技术规定,合理科学的进行技术的管理控制,保障技术的规范,到达规定的要求。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将会带动整个企业的向前发展和进步。而在具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技术管理工作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1 准备阶段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的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要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保证它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施工准备阶段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定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各岗位技术责任制技术,管理要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管理。

1.2施工阶段管理

在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施工阶段在各工序、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前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审核施工技术措施,并确保方案经济合理性:对分承包方的技术、质量保证能力考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检查各技术方案的执行实施情况,对执行偏差进行纠正;对各检验批、分项、分部的施工过及过程产品进行监督、检查、验收,特别是加强关键工序、隐蔽工序,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下道工序;对质量事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并实施和复查结果,建立质量事故档案,追溯并提出预防措施: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工程变更并与其他参建各方洽商,形成正式的工程变更资料;参与重要施工方案、工程变更的经济技术分析;收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建立工程技术资料台账;对项目的各种检测、试验、计量、测量工作进行管理。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施工过程、过程产品质量的动态控制,确保符合本项目质量计划的要求。

1.3 竣工阶段管理

竣工后阶段工程技术档案资料、其他各类技术管理资料的整理、归档;对“四新”应用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评价、总结;对项目技术管理成效、施工过程中具体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获取经验和教训,提出新问题和建议;如果施工技术有了较先进的突破创新,还应整理相关资料做企业标准编写的准备。进行科学的规划和预测,从而降低建筑工程中的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就要针对这一目的,最大的发挥自身的职能。

2、做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措施

2.1 落实技术管理人员责任制

施工技术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构建组织技术机构,建立技术管理的首要任务。现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着一些施工人员,他们,不认真做好自己份内之事,总是觉得事不关己,这样的工程,其施工质量能好吗?完善、健全各种技术责任制和技术管理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和技术职责,做到责权分明。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应该把技术管理的责任层层落实到各部门、各项技术负责人处,各部门、各项负责人再把责任落实到各个施工人员,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与个人相挂钩,这样才能保证各部分工程施工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强全体员工的培训,组织员工尤其管理人员,进行规范现行学习。提高员工技术业务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以能预见性的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倡技术民主,鼓励技术创新和发明,开展全体员工活动,利用技术循环措施,促使技术瓶颈得到解决。针对施工、验收规范学习,确立施工各部施工技术、各分项技术、质量标准、施工方法等要求

这就是技术管理没有落实到位产生的后果。可以说,发生涉及到施工的技术问题和质量,技术负责人,应全权参与到管理和控制的范围,并及时、准确的解决这些技术问题。

2.2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收集的技术资料是否有效完善以及工程质量到达的标准,这些指标都衡量企业以及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也是相关的技术管理和检查部门评定的重要依据。建筑工程安装技术资料,作为施工过程中管理性、技术性的参考文件,它既能控制施工,又能准确记录整个施工过程。在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效果怎样以及技术措施是否有效可行;分项工程的质量如何以及质量评定的记录、质量保证的资料是否完善齐备等,这些方面都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及相应的修订,从而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开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所以,加强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以及工程质量的检查就成了重要的工作之一。为强化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应组成分项、分项工程,以进一步细化施工方案,根据分项工程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2.3 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方法

如何加强技术管理,是理论知识再经过实践逐步摸索出来的,但若只是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总会有不足之处,因此,企业应该要求自己的员工去学习国外或国内那些好的管理方法。要多与同行交流,不断完善技术管理措施,学习更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经验,同时对施工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鼓励他们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及新的生产方式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一部分表现突出的骨干员工,给予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及技术能力,同时也保证施工技术问题的及时解决。

3、结语

施工管理是关系到企业成与败的核心,而工程技术管理则是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加强技术管理的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也构成了工程管理的有机整体。因此,加强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不仅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要贯彻始终,保证每一个环节的合理进行。为实现企业的自身发展,壮大企业的实力及效益,就必须遵循科学思想,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制定出适合于自身的技术管理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技术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所以必须取得领导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这样,便可以逐步提高企业自身实力,以便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逯凤深.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探讨[J].中华建设,2008,(9):116~ 117.

第3篇: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范文

Abstract: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of concern to the key to enterprise's success, and the technical management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quality control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is also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ensure construction qualit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以系统论观点、科学方法,对施工技术构成要素和活动,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施工技术构成要素,是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及技术责任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意义,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具体表现在: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技术管理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经济竞争能力;建筑施工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施工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施工、式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加强技术管理;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施工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2 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意识薄弱,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施工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一项工程建设立项批准之后必须经过招标投标或议标选择施工队伍。施工人员素质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当前的施工队伍中,新工人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占很大的比重。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接受系统完善的技术培训,因此对建筑施工造成了发展上的阻碍。

2.2 控制制度不健全,质量监督不完善,各部门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建筑施工多为高处作业、露天作业和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建筑工程的结构复杂、工期相对紧迫,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多个单位多个工种相互配合、进行立体交叉作业,这些也决定了建筑施工极具危险性。如果安全管理工作不当,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3 材料质量不过关,材料管理不严格。材料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同时材料管理也是质量屡屡出现,以及一些质量通病和顽疾无法治愈的重要原因。材料是建筑施工的重中之重,然而由于受到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制约,我国的材料生产和管理这一环节从在很大问题。再加上部分不法分子妄图利用一些违法手段,通过对材料的霸占或在材料中掺杂杂质,不能保证施工过程中材料的安全,严重影响施工项目的进行。

3 为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1)加强技术人才管理。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的基础。我们现在有些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施工技术管理首先是人才管理,在施工准备阶段要任用具有资格的专业技术负责人,健全完善技术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利。

2)熟悉工程的基本情况,做好施工图纸会审。首先要与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三方组成的施工图纸会审,熟悉施工图纸、有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其次,要熟悉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技术文件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及现场施工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弄清完成施工任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部位;最后,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了解,要清楚、全面了解工程,掌握工程概况,必须亲自到现场进行勘察、了解。

3.2 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1)及时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要严格按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或技术交底书组织实施。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 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

2)关于工程质量的管理。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认真。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元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元工程施工时,应成立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质量。

3)关于工程进度与成本的管理。任何目标都是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的,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就不可能达到施工管理的目标。技术管理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随时注意单元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

4)关于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工程部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建项目各阶段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标准设计图、有关协议、纪要、现场调查、设计核对、变更设计、施工记录、施工总结等各项施工技术资料。

3.3 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检验与评定,就是指竣工后组织工程验收,评定单项工程质量。合理检验与评定,就是指借助于某种手段和方法,测定施工完成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特征和特性,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及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对产品做出合格、不合格的判断。因此,质量检查包括以下具体工作:第一度量,即借助于计算手段进行测量与测试。第二比较,即把度量结构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第三判断,即根据对比的结果,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第四处理,即决定被检查的工程是否可以验收,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要采取补救措施。

4 结论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技术管理的力度,认真地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给建设项目与施工单位造成的损失,使施工企业不断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俊杰,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4)

第4篇: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构建了一套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对用户住宅楼中电力、照明设施、给排水设备、空调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同时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比对,可以使用户的各种设备使用效率明显改善,从而降低能耗,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保护环境。电气安装过程是智能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需要施工人员对安装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加强其专业化操作。

一、智能建筑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人民群众居住,还是企事业单位办公,都对建筑的安全、舒适和便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将建筑艺术和现代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的智能建筑,便成为今后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节能、环保、健康的居住和办公环境。智能建筑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科学性、合理性,它可以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将会使建筑变得更加方便、舒适,从而提高人们居住的环境质量和安全性能。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讲的智能建筑至少需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电气设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以及办公自动化这几个方面,而这其中电气设备自动化是智能建筑的关键,也是智能建筑稳定安全运行的前提。

二、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设备构成

智能建筑中电气系统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控制各种设备的运行和停止,最大程度的节约能源的消耗;实时监测供电供水系统、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自动控制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保证其以最佳的方式运行;根据设备的使用时间和负载程度自动调整设备的工作时间,延长各个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电气设备系统在智能建筑电气的安装中所占比例非常大。在智能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照明装置的安装、空调设备的安装、通风排水装置的安装、电梯扶梯设备的安装和通信设备的安装都属于电气设备安装范畴。这些设备通常分布在住宅的各个区域,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施监测,以便发生问题时可以对设备进行及时的修复。

三、智能建筑电气安装技术措施

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工艺非常复杂,且设备品种繁多,这里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控制设备的安装技术控制措施。

1、远程处理机安装技术措施

远程处理机一般可以采用不同型号的RPU设备,不同型号的RPU主要是输入输出的接口配置不同,在安装之前必须区别所使用的型号是否匹配。对于一般的建筑而言,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中,大量监控和控制的是空调机组,所以将RPU布置在机房之中或附近比较合理,同时可以把空调机组控制系统使用后剩余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附近的水流量计、水位信号、照明控制等。当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RPU接口最好留出20%到30%的备用空间。

2、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线路安装技术措施

在布线时,要注意某些线路需要专门的导线,如BAS的通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水位浮子开关线路、流量计线路等,它们一般需要屏蔽线,或者由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应分槽、分管敷设;计算机、网络控制器、网关等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应连在其他弱电工程共用的单独的接地干线上。智能建筑中安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分属于不同的系统,由于这些设备工作频率、抗干扰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对接地要求也不同。在安装中,按下述方法进行接地:

2.1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屏蔽接地如单独设置,则接地电阻一般为300Ω;

2.2对抗干扰能力差的设备,其接地应与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m以内,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两者的距离可酌情减少,但不宜低于5m;

2.3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两者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

2.4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对信号电缆和1MHz及以下低频电缆应一点接地;对1MHz以上电缆,为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应采用多点接地。闭路电视和工业电视都必须采用一点接地。

3、输入设备安装技术措施

3.1安装位置应能正确反映其性能的位置,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按设计和产品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其位置;

3.2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

3.3风管型、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风汽压力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及出风口处;

3.4管型温度传感器、水管型压力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安装同时进行;

3.5风管压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空气速度、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完成后进行。

4 输出设备安装技术措施

4.1风阀箭头和电动阀门的箭头尖与风门、电动阀门的开闭和水流方向一致;

4.2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

4.3电动阀门的口径与管道径不一致时,应采取渐缩管件,但阀门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

4.4电动与电磁调节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5 安装的其它要求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是由电脑按照编制好的程序进行的,大大简化传统的电气联锁控制方式,但设计人员必须编制好较为详细的说明软件,方便用户查阅。另外还需要编制各测量元件、控制器使用的条件清单,如管道规格、流体名称、压力、温度、流量等,方便今后的维护和维修保养。

四、智能建筑电气安装质量的控制

1、认真阅图、熟悉规范

图纸是工程施工最基本的依据,只有详细消化图纸,对工程每一系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现场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做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繁锁。在电气施工前的每一阶段,都要仔细地审图和校图,特别是对每一份设计修改通知单,都要认真地进行整理,并反映在施工图上。在消化了本专业的前提下,还要会同土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查对土建施工图与电气施工图, 列出哪些部位有交叉施工,是否存在冲突,提醒施工人员需重点关注,充分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工作。

电气施工质量规范条框较多,施工人员要结合工程实际,不断积累,牢记规范条例,尤其是主控项目和强制性条文。在施工中,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工程现场,严格质量管理。

2、把好材料、设备进场质量关

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是施工质量好坏的前提。要始终把材料、设备质量的监控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所有进场材料和设备必须有质保书和合格证,杜绝使用“无保证书、无合格证、无检验标准”的三无材料,才能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品质。

3、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

工程施工质量犹如一个施工企业的生命,只有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的责任意识才能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队伍进场以后,在做好各项技术和安全交底的同时还要重点落实好质量意思教育,对于质量要求和标准,做到

人人明白,个个清楚,自觉遵守。正确处理好质量与工期、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将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提高全员创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中,坚持“三不交接”、“五不施工”和“三检”制度。“三不交接”即:无自检记录不交接;未有专业人员验收合格不交接;施工记录不全不交接、“五不施工”即:未进行技术交底不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不清楚不施工;测量资料未经换手复核不施工;材料无合格证或试验不合格者不施工;工程未经检查签证不施工、“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以确保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整个智能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束语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通信、计算机、互联网、嵌入式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建筑工程的新趋势。智能建筑通过对居民住宅中设备的高效和系统的管理,在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捷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省了能源的消耗。但是由于智能建筑电气设备集成度高,数量庞大并且种类繁多。因此电气工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这样才能保证系统投入使用后安全稳定的运行,为用户带来舒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贾睿新.智能建筑电气安装工程问题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11.

第5篇: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呈现了崭新的姿态,使建筑工程质量备受关注,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此加强施工管理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施工管理水平和做好工程质量控制分析,可以切实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1.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它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有利于用新技术,新工艺方法对技术管理和作业人员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技术管理素质和技术能力 , 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加快速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结合工程实际开展技术改革和技术研究 , 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新的施工方法。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2.1项目施工阶段技术管理

2.1.1技术交底管理。项目施工技术交底对保证项目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控制至关重要。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技术交底。部分隐蔽工程和特殊工序,更应加强技术交底管理工作,突出易发生质量事故的施工部位及其质量保障措施,以及对建筑材料、半成品性能指标规定,建筑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等所提出的新要求等。施工单位相关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向下级通过层层技术交底,使整个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施工工人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意图、施工要点和难点、质量控制要求等在施工过程中都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按合同要求和工期要求竣工并交付使用。

2.1.2工程质量管理。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主要表现在建筑成品的材质、施工工艺及其维护保养要求等方面。在对重要分部工程,或采用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设计的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成立相关的科研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旌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施工过程中若因技术管理原因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谨慎处理并总结原因。

2.1.3工程进度管理与成本控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应按照预定的进度目标,全过程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实际进度,应及时调整好后续工程的进度和计划安排;应全过程掌握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度及其施工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状态、材料供应情况等。对设有分包施工的建筑工程项目,应充分协调好各层有工序衔接关系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配合,确保整体工期目标的实现。在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符合规范和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项目工期,降低投资成本。

2.2项目竣工阶段技术管理

2.2.1合理检验与评定。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①度量,即借助于取样试验、基础荷载试验等手段进行测量与测试;② 比较,即把建筑结构与国家规范及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分析;③ 判断,即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判定建筑是否满足相应的质量标准;④ 处理,即对被检查的建筑是否可以通过竣工验收进行评定。

2.2.2健全评比制度。评比制度要做到全面有效,不流于形式,要坚持扬优抑劣,赏罚分明,以达到不断提高施工质量的效果。对于包含有众多分部、分项工程的复杂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还应组织相应的施工总结会议,分析、讨论、总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推,解决方案和取得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技术评价,为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3.工程质量控制

3.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结构工程所用的钢筋、砖、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见证取样后, 送至国家认可资质的实验室做复验试验,合格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工程上,一旦发现未经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工程上,监理人员应立即制止,强行纠正,对不听劝告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责令其停止施工。

3.2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

(1)地基隐蔽验收。地槽清好后,组织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加,重点检查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实际地质情况是否与勘测报告相符合。确认地基土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及时办好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2)钢筋分项工程隐蔽验收。钢筋分项工程的隐蔽验收,主要是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提前给施工单位负责人交底,不经验收合格,不准隐蔽比如柱子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设在每层柱(或基础顶面)支模之前,控制的重点内容是:柱子纵筋接头(焊接接头或绑扎接头)质量及其位置是否正确、箍筋加密区绑扎是否到位、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基础结构验收、主体结构验收。基础、主体结构工程隐蔽之前,应组织设计、监理、质监等有关单位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重点检查:砖砌体的组砌方法,柱梁板砼是否有缺陷用HT-225型砼回弹仪对柱粱、板砼进行抽点回弹,并结合施工留置的砼试块试压强度进行对比。待确认砖砌体组砌方法正确、灰梁饱满度>80%,结构砖砌砂浆试块试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砼无缺陷而且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才能进行隐蔽。

3.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施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土建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在这一阶段的监督应着重把好两关;①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确保备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②加强对土上建筑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过程中,注重技术管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对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与各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控制,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所引起的技术问题等诸多因素相辅相成、协调一致,从而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能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孟林.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浅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0

[2]杨乐波.浅谈兼职施工技术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

[3]傅小良.工程质量管理及技术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0

第6篇: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原因

1 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项目经理、甲方,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

1.1 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1.2 管理方面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2 建筑工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

2.1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服务人员的质量观念。领导者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会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等。

2.2 材料因素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有些承包商承接工程后,为谋取更多利益,不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或因采购人员素质低下,对其原材料的质量不进行有效控制,放任自流,从中收取回扣和好处费。还有的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无法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工程施工中,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2.3 方法因素

施工过程中的方法,指在工程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和施工组织设计等。这方面的问题往往比较多,如制定了施工组织设计,不能严格执行,不按标准和规范施工,不注重施工过程的管理,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出现问题了才去处理。特别是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2.4 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等;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劳动工具、工作面等;人文环境,如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治安、富裕程度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变化万千,温度、湿度、大风、暴雨、酷暑、严寒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3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控制措施

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搞好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3.1 进度控制

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了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

3.2 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项目中标后,要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项目经理与预算员对标书确定的造价和工期最有发言权。

3.3 质量控制

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

3.4 安全控制

建立安全责任制。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部、班组,都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4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加强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4.2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等。

4.3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

综合素质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在搞好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不遗琐碎,不留后患。

5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丝毫不能放松。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新辉.浅议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8.

第7篇: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屋面;防水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059-01

0引言

防水工程的施工是实现建筑防水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因此,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防水工程的效果,近年来,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围绕着防水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措施也展开了大量的工作。

1屋面防水技术及现状综述

1.1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为了加快涂膜固化速度和便于控制涂膜厚度,发展了单喷头、双喷头、多喷头、涂料与固化剂或涂料与胎体增强材料共同混合喷涂等新型防水涂料的施工喷涂技术;在卷材搭接缝的施工中,热熔法、热风焊接法、热锲焊接法和双面粘胶带等多种粘结密封处理方法的出现,极大的加快施工的进度,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在铺贴卷材防水层施工中,依据防水工程的实际情况与现场的环境条件,发展了满粘法、点粘法、条粘法、空铺法或机械固定法等多种方法,保证了卷材组合成为一个连续、接缝封闭严密、整体和全封闭的防水系统。

1.2屋面防水质量现状

建筑防水工程质量低劣是造成防水工程渗漏的直接原因,造成防水工程渗漏的原因很多,材料质量、施工技术、设计水平、管理维护等都是影响建筑防水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防水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容易造成局部损坏的薄弱部位应采取必要措施,以提高防水层的整体设防能力,延长整个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设计不能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暴雨强度和积雪融化在屋面的泄流面积诸多因素,较准确地计算确定排水管径、位置和数量;排水坡度及人沟和檐口的排水处理的表达和示意均概念不清。

为使防水设防材料能同基层牢固结合,消除因温差和荷载等变形对防水层的不利影响,基层必须平整、无裂缝、光洁,并有较高强度;找平后的基层宜设分格缝使之变形伸缩。材料厚度确定未能按屋面防水等级来确定防水标准、设防层数、材料种类、每层构造厚度和要求等,这是屋面防水设计的主要内容,很容易被设计者忽视。

凸出屋面的排气道、女儿墙、人沟或檐沟、雨水口等处,细部构造节点受气温、冻融的影响较大,是防水的最薄弱部位,稍有疏忽,防水质量就难以确保和造成短期损坏等现象。

找平层和节点处作为防水层下的第一道工序,施工质量应确保平整密实与基层紧密粘结,使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有可靠的保证。有的把屋面板的找平层作为防水层的找平层,厚度不够,更不设分格缝,环境温差会形成多处开裂。

保护层是防水层上的最后一道工序,为保护防水层耐久性,减少外部环境的直接侵蚀破坏而设。保护层应均匀撤布绿豆砂,也存在不设分格缝将整个面层做成一体,容易在环境中产生变形而开裂;应设置分格缝,在小面积范围内自由变形伸缩,不使其开裂,保护防水层的耐久性。

2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控制措施探讨

2.1材料选择方面

防水材料的选择对防水层质量和耐用年限有极大的影响,正确选择、合理使用防水材料是屋面防水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虽然目前柔性防水材料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以前采用双层2mm厚的沥青卷材,双层带砂耐穿刺性能差,低温柔性差,易老化,防水层耐用年限短。而PVC改性沥青卷材,具有耐老化,耐候性,延伸率大,使用寿命长,同时施工简单,造价低,便于维修,使用效果好等特点。

2.2防水施工方面

1)坡屋面是以排为主,以防为辅,排防结合渗漏几率小,而平屋顶坡度小、积水厚,应以防为主,但也要尽快将积水排走,以减轻屋面防水负担。所以平屋面坡度很重要,规范提出结构找坡不宜小于3%。天沟檐沟坡度由0.5%提高到1%,加大坡度是防排水防渗漏的一个重要措施。

2)找平层是铺贴卷材防水层的基层,给防水卷材提供一个平整、密实、有强度,能钻结的构造基础。当基层为整体混凝土时,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厚度为20mm,水泥与砂浆比为1:2.5~1:3(体积比),水泥标号不低于32.5。找平层还要设分格缝,并嵌填密封材料,缝宽为20mm,分格缝的纵向和横向间距不大于6m,分格缝的位置设在屋面板的支端,屋面转角处防水层与突出屋面构件的交接处,防水层与女儿墙交接处等。

3)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时,先把屋面楼板杂物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在铺设砂浆时,按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的程序进行,每分格内一次连续铺成,按设计控制好坡度,用2m以上长度刮杆刮平,待砂浆稍收水后,用抹子压实抹平,12小时后用草袋覆盖,浇水养护。

4)细石混凝土防水层是刚性防水层的一种,在三级屋面中麽泛应用。施工时细石混凝土不得使用火山灰质水泥;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应采取减少泌水性的措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节点处的防水处理要符合设计要求。细石混凝土防水层裂缝要采取构造措施解决,在有规律的级缝处设置分格缝,分格缝间距小直大于6m,防水层厚度不小于40m,用密封材料嵌填,以柔适变,刚柔结合,达到减少裂缝和增强防水的目的。

5)热灌法操作要重视密封材料现场塑化和加热温度一般在1l0~130℃,最高不得超过140℃,注意使用的温度计测温时应在中心液面下l00mm左右处进行。塑化或加热到温度,应立即现场浇灌,嵌填要高出板缝3~5mm。冷嵌法施工用手工操作,从底部嵌起,防止漏嵌,注意不得产生混气现象。

6)卷材冷粘施工时,胶接材料要依据卷材性能配套选用胶钻剂,调配要专人进行,及时采样化验,不得错用、混用,在这方面要严加控制。严格掌握基层含水率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粘贴。注意控制阴阳角、加固层等细部节点的处理。施工条件成熟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防水工程大部分露天作业,气候因素影响较大。施工中应检查承包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工艺流程进行,铺贴方向、两幅卷材和卷材层与层间,其搭接的宽度与长度要符合要求。

3结语

屋面防水施工质量的优劣与设计、施工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要提高防水屋面的质量,必须严格遵循“多道设防、复合防水、防排结合”的基本原则,采取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针对彻底的解决好住宅工程屋面防水的渗漏问题,要求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屋面工程技术规范,把好防水材料的质量关,最重要的是要我们不断提高施工水平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峰.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问题原因及防治措施.科技促进发展,2009,2.

第8篇: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夏季施工;技术措施

夏季气温高,水的蒸发量大,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夏季施工,就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保证施工质量。某工程为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十六层,本工程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三类、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下一级、地上二级。下面谈谈该工程在夏季施工的主要技术措施。

1 混凝土工程

夏季气温高、湿度低、干燥快,由于新浇筑混凝土可能出现凝结速度加快、强度降低等不利影响,这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修整和养护等作业时需要特别细心。正确地分析出现不利影响因素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消除不利因素或使之降到最低程度。

认真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浇捣前必须使木模吸足水分,遇到面积较大时,要用草包加以覆盖,并浇水保持混凝土湿润,一般养护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七昼夜;尽可能采取带模浇水养护,免受曝晒。

1.1 混凝土拌制、运输和卸料过程中的措施

在混凝土拌制时就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来控制附加水量,降低坍落度损失速度,减少塑性收缩开裂。在这一阶段可以将采取以下措施:

1.1.1 通过使用减水剂或以粉煤灰取代水泥来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在浇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骨料粒径。

1.1.2 如果混凝土拌合物需要较长距离的运输,可用缓凝剂来控制凝结时间,但应保证缓凝剂的掺量正确,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工程尤其如此。因为如果用混凝土拌合物的缓凝剂掺量太高,在表面以下的混凝土仍处于塑性状态时,表面可能会结一层硬壳。如果过早地抹平、压光,就会导致表面出现波纹,而且会封住泌水。

1.1.3 如果需要较高的坍落度,应当使用高效减水剂。有些高效减水剂产生的高坍落度能够维持2h。高效减水剂还能够减小拌合过程中骨料颗粒之间的摩擦,减缓运输搅拌机拌合筒中的热积聚。

1.1.4 在满足一定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来代替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硅酸盐水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严禁使用。

1.1.5 向骨料堆中洒水,以促进蒸发冷却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1.1.6 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可考虑运输搅拌车的延迟搅拌,使之在到达工地时仍处于搅拌状态。

1.1.7 在可能时,应作好计划,以避免在日最高气温时浇筑混凝土。在干燥的条件下,晚间浇筑的混凝土受风和温度的影响相对减少。同时,混凝土可在接近日出时终凝,这时的相对湿度最高,因而早期干燥和开裂的可能性最小。

1.1.8 除按设计量加拌合水以调整规定的坍落度外,在工地上不另加拌合水。

1.2 浇筑和修整时的措施

1.2.1 准备好施工用的模板和各种设备,以及作好施工人员的组织安排,在浇筑刚开始时更应特别注意。

1.2.2 使用温度计监测运到工地上的混凝土的温度,在必要时可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商予以调节。

1.2.3 应准备好备用振动器,因为夏季混凝土施工时振动设备易损坏。

1.2.4 与混凝土接触的各种工具、机具、设备和材料等(例如浇注溜槽、输送机、泵管、混凝土浇注导管、钢筋和手推车等)不要直接受到阳光曝晒,可在使用之前进行适当的湿润冷却并加以遮盖。

1.2.5 浇筑混凝土地面时应先湿润基层,然后浇注混凝土。

1.2.6 先用冷水湿润模板,然后再浇筑混凝土。

1.2.7 浇筑混凝土时精心计划,连续、快速地浇筑,但在混凝土表面上仍有泌水时不进行修整。

1.2.8 当发现混凝土有塑性收缩开裂的可能性时,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在干燥条件下,混凝士浇筑和整平后及时覆盖。

1.2.9 混凝土浇筑前,了解近2天的天气情况,尽量避开大雨。浇筑前现场备足塑料布,当浇筑过程中遇到大雨时,振实后停止浇筑,已浇筑部位要进行覆盖,按规范要求留设施工缝。

1.3 混凝土养护措施

1.3.1 在修整作业完成后或混凝土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

1.3.2 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用塑料布覆盖养护,应全面将混凝土钙盐,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混凝土养护时间应根据所用水泥品种确定;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抗渗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1.4 试件留置

按规范及施工要求制作,管理,养护,送检混凝土试块。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³不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5)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6)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 砌体工程

2.1 高温季节(30℃以上)砌筑,特别注意砌块的浇水,除利用清晨或夜间提前将集中堆放的砖块充分浇水湿透外,还在临砌之前适当地浇水,使砖块保持湿润,防止砂浆失水过快影响砂浆强度和粘结力。

2.2 普通水泥砌筑砂浆一般应在2h内使用完毕,混合砂浆应在3h内用完,砌筑砂浆的稠度要适当增大,使砂浆有较大的流动性,灰缝容易饱满,将砂浆中掺入塑化剂,以提高砂浆的保水性与和易性。

2.3 砂浆随拌随用,对关键部位砌体进行必要的遮盖、养护。

3 抹灰工程

3.1 抹灰前在砌体表面洒水湿润,防止砂浆脱水造成开裂、起壳、脱落,抹灰后加强养护工作。

3.2 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气温高或风大时施工应加强养护,防止水泥砂浆过早失水产生裂缝。养护在每层抹灰终凝后进行。

3.3 砂浆级配准确,根据工作量,有计划地随配随用,特殊情况下为提高砂浆保水性,按规定要求掺入外加剂。

3.4 雨天不进行室外抹灰。至少预计1~2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对已经施工的墙面注意雨水污染。

4 屋面工程

4.1 无论是刚性还是柔性防水屋面施工,严禁在高温烈日曝晒下进行操作。

4.2 刚性屋面混凝土施工气温在35℃以下进行,尽量做到随捣随抹,施工完毕要根据气侯情况及时覆盖草包,避免曝晒,及时进行浇水养护。

4.3 屋面防水工程避开雨天施工。由于雨天湿度较大,防水卷材易起鼓,因此不在雨天施工。

4.4 屋面尽可能在雨天前施工,并安装好雨水管,以利排水,材料不准雨淋。

总之,在建筑工程夏季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施工技术方案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规范要求,要用科学的方法满足工程建设突飞猛进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9篇: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工业、民用建筑也在同步发展,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如何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能异军突起?怎样才能勇立潮头而激流勇进?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关键是苦练内功,抓好管理。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又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企业因忽视了技术管理,而导致经营效益的下降。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首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施工工期、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水平,不断进行科技的改革和创新,以完成施工组织的目标。

其次,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特点,建筑要求的类型、样式和规模各不相同,在施工过程中,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复杂工种交叉施工以及工序搭接较多,这无疑就需要加强施工中各方面的综合管理,以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和降低控制成本的目标。

另外,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使一些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出现,同时面临着结构更加复杂、功能更加特殊的深层次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增强了对技术管理的具体要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2.做好技术管理工作的3种方法

2.1 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在建筑业实行总分包的体制下,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总包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往往还涉及到各分包单位的协同配合,还要与平行承包单位作技术上的沟通和必要的衔接,因此施工现场的技术组织管理体制从广义上说,应该以工程承发包合同结构所确立的管理关系,建立起以总包为核心的总分包密切合作,总包指导分包,分包依托总包联动运行的技术工作机制。

2.2 做好技术管理的基本工作

2.2.1 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

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GB)和部(专业)标准。企业自定标准必须高于前两种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但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中,又必须依据承包合同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技术标准,否则将使施工无法有序进行。技术规程是为了贯彻技术标准,对施工作业方法、作业程序、技术要领和施工安全等方面做出具体技术规定。

2.2.2 建立健全技术原始记录

包括建筑材料,构配件,工程用品及施工质量检验、试验、测定记录,图纸绘审记录和设计交底记录,设计变更、技术核定记录,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分析和处理记录,施工日记等。原始记录是提供工程形成过程实际状况的真实凭据。

2.2.3 技术档案管理

包括的主要内容是:①施工图的管理,企业应授权技术负责人指导专人进行图纸的签收、发放,保管、借阅,归档等业务的工作;②施工组织设计文件;③施工方案或大纲;④施工图放样;⑤技术措施。

2.2.4 技术信息,情报工作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施工技术革新及新工艺法的开发,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使建筑业的施工水平日益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建筑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努力结合实际,推广使用先进的成果,提高市场竞争力。

2.2.5 计量工作

包括如下内容:(1)计量技术和计量管理;(2)量计量。计量工作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计量工作:①落实计量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现场计量工作的标准、要求和考核办法;②正确配置计量器具并合理使用、保管,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以确保器具的准确性;③开展计量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

2.3 建立和实施技术管理的基本制度

(1)图纸审查必须提前完成,以实现以下目的:①全面考虑和部署施工;②深化对图纸的理解;③检查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建筑、结构、设备及装修之间有无矛盾,各种材料构件标记是否错误等;④审查设计图纸是否和合同相矛盾;⑤通过审查图纸,明确工程施工条件进行施工的可能性和所需采取的措施,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图纸有问题,必须做详细记录,做好技术联络、技术核定和设计变更通知的签证工作。

(2)技术交底制度必须健全。目的是让所有参加施工的人员在正式施工前对施工对象的设计情况、建筑特点、技术要求操作注意事项有较详细的了解,以便科学施工。

交底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①施工合同的范围及有关技术方面的要求;②使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建筑物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及特殊部位的做法要求等;③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内容,掌握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施工计划及完成任务的技术手段和组织措施;④设计变更交底,必须向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及时交底;⑤新技术项目交底的目的是将该技术所涉及的材料、工艺、具体操作方法等向有关人员详细交待,力求详细全面,必要时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督导。

(3)技术复核制度。目的是保证技术的准确性,避免因技术工作的疏忽造成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因此技术复核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定位轴线;②标高;③尺寸;④配合IZ;⑤门窗洞口尺寸;⑥预留洞;⑦预埋件的材质;⑧吊装预制构件的强度等。以上工作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的规定复查时做好记录。

(4)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必须根据企业制度的管理方针和目标,充分研究现有的施工条件,包括合同条件、现场条件和法规条件,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报企业技术部门或施工技术主管部门和监理单位组织审查批准后才能具体实施。

(5)施工日记制度。施工日记要力求真实而客观地记录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施工现场的状况、动态过程,包括每天的气象、施工部位、作业内容、作业能力效率、质量例行检查所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及结果等。施工日记的规范记录可帮助了解、检查和分析施工进展的状况。

(6)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管理制度。在工程施工前或施工中,由于设计的原因或业主的需要及现场条件的变化等,会导致施工图的变更设计,这不仅关系到施工依据的变化,而且涉及到工程量增减的变化。因此,必须按规定程序处理变更问题,一般由设计单位签证确认、监理工程师下达变更令,企业或现场技术部门备案后执行。在施工过程中,如施工人员或管理人员对施工图某些技术问题存在异议或提出改善性的建议,必须由技术负责人向设计单位提出,由设计部门出具设计变更图,才能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准确按图施工,维护设计文件的严肃性。

3.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和经济收益,及时发现施工进行中的诸多实际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和管理措施,逐步完善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才能切实地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单荣华,吴立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

[2]刘占锋.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12).

[3]庄静琳.浅谈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资讯,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