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播音主持培训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 ,.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
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关键词:广西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双导师制”
播音与主持艺术曾经只是极少数公办院校才会设置的特殊专业,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媒体影响力的提高,这个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都开始兴办,不少民办高校也争相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广西最早进入这个领域的民办高校是湘思湖学院,接着北航北海分院、漓江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也紧随其后开设了这个专业,还有部分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也加入这个队伍。可是在这几年的竞争中,广西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明显不如公办高校的毕业生受欢迎,打开电视和广播,几乎都是看到广西民族大学和广西艺术学院这些公办院校的毕业生,这种现象如何改变,广西民办高校如何开辟新的道路,保证这个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就业无忧呢?
1 广西民办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存在的问题
1.1 本专业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对于广西而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广西高校专业设置中还属于较新的专业,但是在近几年却得到了高速发展,广西各高校纷纷开办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而且逐年扩招。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该专业开设时间不长,本专业如何培养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不仅是民办高校,就连公办高校也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而就业市场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总体素质和经验的要求较高,当学生面临工作岗位的选择时,大部分人都无奈转行,甚至待业在家。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更是求职无门,大批学生毕业就等于失业,这使得在校生也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对未来的发展失去了信心。同时根据我们对本专业的就业市场调查情况来看,广播电视主持人岗位属于稀缺岗位,与此相对应的是逐年增多的播音专业毕业生涌向社会,电视台根本解决不了这么多人的就业,在就业市场上,民办高校更是处于劣势的地位。
1.2 民办高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公办高校的生源质量普遍高于民办高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公办高校历史比民办高校悠久,在各方面都强于民办高校。目前社会上都有惯性的思维认为公办高校比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好,导致优质的生源都流入公办高校,尤其大部分民办高校在各个省份招生时,都被划归为所谓的“三本”,录取顺序是在公办高校之后的,也就是报不上公办高校的学生,才有可能落到民办高校,所以民办高校生源质量不如公办高校是一个普遍现象。
1.3 民办高校教育资源相对缺失
民办高校教育资源不足,设备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传统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都是为电台、电视台培养人才的,所以对设备的需求是比较高的,购置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都是以自筹为主,资金并不能保证设备的不断更新,在短时间内很难配齐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向所需要的所有设备。
2 广西民办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方式
2.1 民办高校需跳出惯性思维,为学生寻找新的就业方向
民办高校虽然年轻,但是却因为年轻,所以思路会更加活跃。在传统的培养模式面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无法进入原来单一的就业岗位,那就要对整个社会的就业市场进行新的研究,从就业市场的需求来考虑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首先,除了传统媒体,很多新媒体也应运而生,这些新媒体如移动传媒、户外视频、网络电台电视台等,都对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敞开了大门。
其次,企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文化艺术活动,每个单位都需要能够组织策划文化艺术活动的人才。随着广西与东盟的交流活动日益增多,许多文化传播公司和公关策划公司也需要相应的专业人才主持各种会和大型户外活动。
再次,广西作为方言区,大众对语言艺术的学习愿望也日趋强烈。艺术类的培训机构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从少儿培训到成人培训都开设了主持和语言艺术专业,这也是很好的就业市场。
2.2 针对就业市场,设定新的培养方向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就业市场分为传统媒体、综合艺术人才需求单位、文化艺术传播机构、艺术培训机构,针对这四个就业方向,我们可以设定新的不同方向的培养方案。在保留为传统媒体培养人才的基础上,要敢于大胆创新,把主要阵地开始转移到新的行业和岗位。
(1)广播电视播音方向。这一方向是面向电台、电视台的传统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方向进行培养,侧重播读技巧和新闻理论的学习,主要从事新闻相关工作。无论是哪个台,都不可能脱离新闻单位的性质,所以新闻类的播音员主持人是每个台都必须配置的,但是目前需求的量并不是特别大,作为民办高校只能是少部分适合的生源进行培养,不能以该方向作为主要培养目标。
(2)舞台综艺主持方向。这一方向侧重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和舞台表现力,面向娱乐节目主持,商业活动主持和庆典主持等方向,不局限在传统媒体工作,可以从事现场活动的主持,为各大企事业单位培养文艺骨干,也为现在蓬勃发展的商业演出培养急需的活动主持人才。广西作为西部省份,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但自从与东盟各国的交流增多后,文化交流活动也开始复苏,同时带到了各种商业活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行业刚开始都是较为业余的主持人在参与,质量并不高,很多传统的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又似乎与这个舞台格格不入,需求与产出不能很好的对接。这么大一个就业市场的空缺,是民办高校可以大力发展的舞台。
(3)传媒策划方向。这一方向是与日益兴盛的文化传媒行业接轨。该行业主要组织和策划文化艺术传播活动,与媒体交往密切,需要一批懂得传媒知识,能够与媒体接洽的专门人员,同时这些人员还要具备活动和节目策划编排能力,能够参与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往往在活动现场能够控场的最佳人员就是活动主持,所以具备策划能力,并能全程参与策划的主持人是非常紧缺的。
(4)语言艺术教育方向。普通话语音和口语表达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广西这样的方言区,普通话的普及单靠学校是完全不够的,很多艺术培训机构都捕捉到了这个市场,加上人们对自己以及子女的素质提高越来越重视,迫切的需要在语言魅力上完善自己和子女。具有语言艺术教育能力的播音与主持的毕业生一定会受到这个市场的欢迎。
2.3 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施“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播音主持 规范化 语言
广播、电视,能够起到传达政令、传播信息以及娱乐生活等等的作用,但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示范作用,因为全面推广普通话的应用,促进汉语逐渐规范化,一直以来都是广播、电视的优良传统,更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责任。但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也是大幅度上涨,因此播音员、主持人的选择条件也变得越来越松散、随意,再加上社会环境台腔、网络语言的流行,造成大多数的播音员、主持人文化素质偏低、发音不够准确、常常读错字等等恶劣现象,从而严重的影响到播音、主持的质量以及普通话的标准师范度。正是因为这样,必须加强对播音主持语言规范化的训练以及管理,这样才能够为广大的听众、观众做好带头的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扬我国文化。
一、播音主持语言不规范的表现
(一)文字方面
文字,是播音、主持展开工作的重要载体,而正是这个载体,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第一,误读文字的声调。比如说将毛遂自荐中的遂误读成阳平等等;第二,被比较相近的字混淆视听。比如说将武陟县的陟误读成涉;第三,对不认识、不熟悉的字只读半边。比如说将威慑中的慑字读成聂这个音;第四,对多音字的不理解而导致误读。比如说将鲜为人知的鲜字读成鲜花的鲜,误读成阴平;第五,儿化音读得不标准、不恰当;第六,没有充分的了解词义。比如说一位莘莘学子,而莘莘学子是一个代表群体的名词,是不能够用一位这种限定、代表数量的词来连接的;第七,对方言的滥用。比如说发小这个词,是北京人的方言词,指的是从小到大的朋友、哥们儿,但是对于北京以外的大多数人却是不能理解的。
(二)表达方面
表达,指的是播音员、主持人先对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进而通过自己的内化,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传播。可以说播音员、主持人的表达方式,是将听众、观众与所传播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重要载体,如果听众、观众不能够理解、明确传播的内容,那么这个表达方式就是错误的。比如说现在很多的主持人、播音员盲目的去跟随流行、时尚,港台腔、网络语言,甚至在语言中不断的夹杂英语词汇等等,而原本应该是操着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播音员、主持人,也故意卷着舌头导致翘舌音不翘、前后鼻音分不清、轻声或者儿化乱使用,甚至频繁的在话语中使用哇、耶、GOOD、COOL等等中英文词汇,这样不仅仅无法实现煽情的目的,更会让听众、观众感觉到播音员、主持人的做作,从而直接的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影响到普通话的正确推广。另外,一些播音员、主持人想要通过语言的技巧来表达出有意义的、有趣味的情景,但却变得嗦、冗长,使得听众、观众耐不下性子。
二、规范播音主持语言的措施
(一)加强对语音、文字方面的继续学习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成功的实现自我升值,从而才能够获得听众、观众的肯定,最终获得事业上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要想加强自身对语言、文字的继续学习,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第一,专业的书籍,比如说可以找出普通话与本地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并且严格的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发音要领以及按照《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等等,来进行强化性的训练、有针对性的改正,这样就能够循序渐进的更加熟练、掌握更对的语音知识;第二,可以将自己的发音与更加专业、更加成功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发音进行对照、对比,从中借鉴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并且在自我监督的过程中,逐渐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第三,要多争取机会去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比如说多参加一些专家教师的指导,或者是接受正规化的训练;第四,要从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的积累知识,从而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第五,要有专业的敬业精神,先培养自己对自身行业的喜爱,有了兴趣工作起来才能够更加的卖力,进而再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要明确自身工作的性质,要对听众、观众负责。
(二)培养自身独特的文学气质
文化气质,可以说是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精华之后的一种外在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人通过内心感受之后表现在外观上、语言上的一种品质以及道德素质。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气质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独特气质,因为播音员、主持人要想能够更好的满足听众、观众的审美要求,就必须不露痕迹的去吸引听众、观众,并且让他们能够如痴如醉的沉迷在播音员、主持人的话语中。比如说如果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起来非常流畅、非常优美,而且文采飞扬,那么听众、观众就会自觉的跟着兴趣盎然,从而敞开自己的心扉,对主持人经过播音再创作后融入其中的文学思想感情产生应和与共鸣。尽管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学气质表现不一,或明朗、或含蓄、或严肃、或活泼、或豪放、或柔婉等等,但只要能把思想和感情巧妙融入其中,让审美情趣负载着艺术之美,让语气负载着思想之魂,就能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具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深入每个受众的心田。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播音员、主持人必须不断的努力学习、自我升值,并且勇于开拓创新,比如说多练习自身语言表达的语音标准度、词汇规范性、审美情趣、意境美、幽默感以及语言表达脱口秀等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听众、观众,进而获取自身更大的进步以及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霞.播音主持中对语感的驾驭要点[J].记者摇篮,2005.
关键词:高能素质;播音主持;播音艺术;必要性
1“高能素质”的概念和内容
高能素质的核心本质不仅仅是掌握书籍上的相关专业知识,更强调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在某一领域的强势展现。其中,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指的是个人的勤奋程度,忍耐力和责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等。人的综合素质集中展现在其所从事的具体行业和某一领域中,是否可以正确处理工作上的事务和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优秀的综合素质就是高能素质的表现形式。在播音主持这一行业中,主持人特别需要这种高能素质,这是因为在激烈的同行业竞争中,若是没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超出常人的执行能力、不断进取的创新能力和对播音主持行业投入满满的热情,就无法在这个行业卓有建树,更不能走得长远。所以,了解高能素质以后,就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高能素质,在播音主持行业不断深耕前行,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高能素质的内容包括自信心、上进心、责任心、动力、创造力、毅力、努力、爱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心等十项内容。这十项素质是情商和智商相互融合于促进的最好表现,提高这十项素质,不但可以健全人格,更为重要的是提升自身价值,成为行业领域内的专家。而培养一个具有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学生,就需要全面提升这十项基本能力,打造出专业技能扎实、意志品格过硬的高规格综合素质播音主持人才。因此,学校在开设播音主持专业时,在加强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需要提供相关高能素质教育的必要课程。高能素质教育的课程当中首先需要学习的是外在形象部分,比如,语音语气和语言表达和驾驭能力。更深层次的课程则需要理解和掌握什么是正义感、责任感、自信和对新鲜事物勇于尝试的勇气以及不断锐意进取的决心等,可以增强内在修养的综合素质。在播音主持艺术学习中引入高能素质,可以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输出稿件的机器,让播音主持学生无论从言谈举止,还是从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上都达到最佳状态。
2高能素质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必要性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高能素质的培养可以让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得到最好的锻炼,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和发展。例如,在探讨某一件社会热点时,要注意不能将主观感受掺入其中,客观公正还原新闻本身内容。这是播音主持人责任意识与职业操守的最好体现。在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能素质,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同时,学生也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沉下心来,找准人生方向而不致于迷失在物欲横流的花花世界。高能素质在播音主持艺术当中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播音主持岗位独有特性的要求
在全面信息化的今天,社会大众的接触面愈发之广,广播电视在生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几乎成为公众获取资讯的最常用方式之一。教育、娱乐、生活等对大众的思维、认知以及行为准则层面影响深远,而播音主持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这一职业共同体的素质对行业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所以这一职业本身的独特性要求职业共同体必须具备高能素质。前文提及的十项内在修养在不同行业与不同领域都可以得到体现,而播音主持行业由于其所特有的要求,更需要提升这十项修养。播音主持行业的特殊性体现在主持人通过电台向广大听众传播国家想要传达的信息,电台肩负着指引和教育听众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和良好生活态度的重大使命。作为电台主持人更应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首先自身的言谈举止就应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内在修养方面更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要求电台主持人要比一般大众更严格要求自己。这样,从舆论上才能引领大众保持初心,艰苦奋斗,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也给播音主持人带来了巨大压力,在播音主持过程中会注重社会责任,把压力转变为动力,从而在播音主持岗位上越走越长远。即使播音主持人专业技能非常扎实、外表形象非常出众,但没有责任心和进取心,也没有锐意创新、坚持到底的精神,是不能在播音主持行业立足的。当然,如果播音主持人具有高能素质的同时也有出众的外表和优雅的言谈举止,会给自己加分的。因而,播音主持人要苦练内功,提高十项修养,作为一个具有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必然会得到观众的青睐、领导的赏识以及同事的赞许,节目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收视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以上种种都说明播音岗位的独有特性要求播音主持人具有高能素质。
2.2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今,新兴媒体大量涌现,冲击着传统的广播电视,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再有就是播音主持这一行业内人员素质高低不齐,节目质量也随之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这一职业人员的选拔方面过分注重形象外貌,而对职业者本身的素质能力考量不够,其中,部分从业者连基本的发音、读音以及语言表达都存在大量问题,由于专业训练不够,对语言的有效处理不足,表达不到位、不严谨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收视率和效果,从而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水平。这些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提醒我们,应对学生提出新的更严格要求:在提升学生高能素质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平的道德品质。对即将跨入播音主持工作的学生,展开系统标准化的高能教育,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准问题的根源,不主观臆想,用科学严谨的判断,为广大群众拨开重重迷雾,厘清社会现象的本质。总之,广播电视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具有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正是有了一个个具有高能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推动广播电视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展现出勃勃生机,以及与当今时代共同成长进步的大好形势。
2.3学生学习的阶段性要求
学校是培养高能素质播音主持人的摇篮,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所以学校应肩负起这个重任。在大学教育阶段,学校应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然,高能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需要在整个学习阶段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锤炼十项素质。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能因为压力过大就自暴自弃,也不能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和生活,这样就会逐渐懒惰,对生活失去兴趣。所以,高能素质的提高要在大学阶段重点锻炼,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同时被社会认可的播音主持人。
3高能素质对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意义
3.1高能素质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所谓的高能素质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它强调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对播音主持人的形象、气质、修养和内涵也有较高要求。特别是这一培训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进行稿件练习时,应注重稿件内容的合理选择,先对学生分组,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能力。通过实践发现,学生的能力和修养都得到了提高,对于日常的新闻也更为敏感,且树立了良好的职业修养和责任感,确立了人生新目标。
3.2高能素质培养有利于节目质量的提高
随着近年来广播电视节目改革创新的提出,以往的不健康、低俗节目被禁,弘扬正确价值观,确定节目方向成为当下的重点。对于主持人而言,培养他们的高能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是弘扬先进思想,符合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根本。作为节目的核心,播音主持的人格修养对影视作品最后传播的成效有重大影响,所以加强高能素质的教学,双管齐下,内外兼修,从智商以及情商、文化以及技能、人格以及素养等多方面去教育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将有利于全方位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改善广播电视作品品质的目标。
3.3高能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较好的现场把控能力,根据周围环境、人物特点用得体的语言表达中心思想,既要能说,又要会说。学生的高能素质培养,可在开展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教学的同时,将各层次、多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入其中,尤其要通过加强审美教育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如多分析一些优秀电视节目、组织学生多欣赏优秀节目等,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思维以及语言能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4结语
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中进行“高能素质”的培育,是时代进步和广播电视发展的需要,也是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一个大胆尝试。作为播音主持艺术教育工作者,培养出更多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全面知识结构、扎实专业技能、良好综合素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播音主持人才,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践教学 能力培养 播音与主持
目前,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万千,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也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对广播电视方面的专业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分析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播音与主持专业实践性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
一、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人才培养脱离职业能力需求、师资力量不足、生源质量较差、课程设置不当、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硬件设施不到位等。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专业教学的高投入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将教学重点从知识的传播转向能力的培养上来。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的一些专业技巧容易理解但不容易掌握, 是典型的知易行难,因此积极探索实践教学途径,突出能力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根据培养目标,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起着关键作用,而目前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还存在有许多不足之处,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性很强,主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仅依靠课堂教学无法获得真实的能力。播音主持是有声的语言艺术,是话筒前的艺术,只有把课堂教学与话筒、镜头前的艺术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符合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实际需要的合格人才。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教学内容的验证,更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引导学生在加深对课程内容充分认识的同时,使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彼此融会贯通,做到学以致用。制定教学计划要确保实践课程的教学时间,正确把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配比例,各个实践环节要根据培养目标、能力结构及技能训练的总体要求,统一规定实践教学计划,确保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时数占总学时的35%以上,使学生既能学到完整、系统的实训技能,又能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深入到行业一线,接触实际,以提高学生岗位的适应性、专业能动性和研究创新性。
(二)加强实践教学资源的补充利用
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补充和利用。一是学校要投入必要的办学资金,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加强硬件建设,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充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借助校内外电台、省市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单位的人力、物力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三是引进双师型教师,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学校在招聘人才时,应积极引进既能胜任教学,又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且在本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双师型教师,以弥补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不足。四是整合资源,合理配置,深挖内涵。播音是一门借鉴性较强的学科,与新闻、艺术、教育等多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着力整合相关学科实践开发的优势、特点,注重课程间的关联性、针对性,拓宽专业视野, 在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科实践,充分利用相关学科的丰富资源,发挥师生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实践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最后,还应重视广播电视节目资料、学生录音录像资料等的搜集整理,这些同样是实践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实践性教学途径与方法
1.课程实践教学
(1)小组授课,注重因材施教
播音主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的基本素质、兴趣、爱好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学。因此,在理论课讲授后,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以8―10人为宜,这种大课理论与小课实践相结合是播音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通过实践训练巩固了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让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在实践练习时,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状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挖掘学生的最佳优势,使学生明确自己今后职业发展适合的方向,突出了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实践教学效果。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在播音主持课程中,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通过小组研讨,学生组建团队,对项目进行分解,各个组员分工合作,共同制作出一档节目,教师则对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例如,在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课程中以节目创作的形式不仅锻炼学生的播音主持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采编能力。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内容是通过学生的播音主持技能实践体现出来的,学生实践活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自我组织,独立完成。在实践过程中以播音主持专业理论为指导,通过具体的录音、录像或舞台展示等节目形式表现出来,将课程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密切结合,凸显了专业特色。实践表明,以项目驱动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的项目教学法适合在播音主持这种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中运用。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实践类课程教育应是开放性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实践,还应有校园实践、社会实践活动。
(1)校园广播站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最不该忽视的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校园广播这个实践基地的作用,是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尽早让学生到校园广播站去实践,可以使他们对播音主持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专业思想和敬业意识。学生针对火热的校园生活,把日常的宣传报道做新、做活,以师生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感染大家,把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成生动的具体实践。拓展校园广播的发展空间,让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还要充分利用全国高校广播节目联盟这个由校园电台、网络共同搭建的校园文化新平台,引入外校的优秀节目,展示校园风采,促进交流,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园地、师生思想的交流场地、学生进步的阶梯和成才的实践基地。
(2)认知实习与顶岗实训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媒体及相关单位参观见习,学习新的节目设计、节目理念,近距离接触一些广播电视的先进设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后,再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整个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实习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学生能独挡一面,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独立制作节目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节目制作的全过程;了解节目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策划方案和策划措施;了解节目创新方法;了解节目安全运行的过程。通过认知实习与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专业技能锻炼,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3)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鼓励任课教师多参与相关的课程研讨和交流活动,以促进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的提高,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科技开发活动,也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学生、一线播音员、主持人合作成立课题组,分别发挥自身优势,针对当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将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充实到教学中,这样既可以克服一些传统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的弊端,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教师带领学生到媒体一线采、编、播,尝试新的传播内容和表现形态,媒体除提供设备、技术和必要的智力支持外,还聘请资深的行业专家对师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培训、指导、评价,以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认识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正确认识科研实践的重要性。教师通过科研及社会实践活动能不断地发现新的研究课题以及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有了科研之源,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也会更加生动、翔实,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
播音主持是艺术类专业教育,而艺术类专业教育强调突出特色与个性。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将实践课程与特色教育相结合,发挥教师教学特色, 激发学生个性风采,将特色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中,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途径的探索与研究,突出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分量和力度,将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入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其今后走上播音主持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贺.播音教学实践课程现状研究[J].甘肃科技,2009(10).
[2]马嘉.校园广播――播音主持教学中的实践基地[J].剧作家,2008(4).
[3]杨忠.播音主持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1(1).
关键词:媒体经济;双语传播;双语主持;市场管理;品牌构建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46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160-03
一、介绍
(一)定义
传媒经济是以传播媒介为中心或主导而形成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施拉姆提出,传媒具有经济功能――它通过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可以创建一个经济行为,是社会变革的代言者、国家发展的推进器。
通常我们理解媒体经济,是以著名的“第二销售理论”为基础,传媒的主要利润是通过凝聚在空间或时间上观众的注意力和对观众卖给广告商的影响实现的。
(二)结构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三大部分:首先对目前我国广电双语传播进行现状分析,从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应用探索两方面着手分析;其次归纳了目前我国广电双语传播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有二,即双语主持人才培养教育体制的原因和双语传媒市场营销管理的原因;最后从问题的两大根源人手,提出了相关建议和策略。
(三)方法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信息,通过对具体栏目的策略分析,总结双语传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模糊的概念及相关疑问,采取咨询老师或上网找权威答案等方式解决问题。
二、双语广播电视的现状
(一)研究成果和理论的局限性
美国学者Michael H.goldhabor在1997年发表的《注意力购买者》一书中首次提出“注意力经济”的概念,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资源,明确指出媒体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加拿大学者Marshall McLuhan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二次销售理论”,指出传媒所获的最大经济回报来自“第二次售卖”一一将凝聚在自己的版面或时段上的受众“出售”给广告商,指出了传媒经济的盈利模式,为作为一种经济力量的广电双语传播的营销提供了指导方法。
(二)发展的瓶颈与实践探索
近年来,中国传媒经济增长率持续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使传媒I被称为经济效益显著的朝阳产业,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行业排名,传媒行业位列第三,传媒业已进入了品牌经营的时代。
但在媒体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面临诸多问题,制约了我国双语传播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其实现生产力的转化。如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双语播音主持人才严重匮乏;我国电视英语新闻面临着实际受众和目标受众存在差距,缺乏充足的宣传力度与信息需求量,受众的信任度降低等多种挑战;并且,我国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媒体集团,在市场管理上,缺乏资本运作。
三、我国双语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双语主持人。虽然目前我国在话筒镜头前代表国家形象的播音主持人已达3万多人,但是对重大国际国内问题的背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双语播音主持人才除了几个为数不多的主持人外,可以被认为是优秀的双语主持人寥寥无几,我国播音员主持人双语传播能力捉襟见肘的局面一直没有缓解。并且主持人呈现年轻化、娱乐化、模式化、单一化,人们发现迫切需要全能型、复合型、专业型的主持人。而目前我国复合型主持人的真实现状是复合型人才短缺、培养和需求脱节。
2.缺乏有吸引力的节目。我国双语节目最初主要是教育功能,且起步较晚,起步于1980年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英语讲座》和1981年的《星期日广播英语》。现今,比较受欢迎的栏目较少,电视节目以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凤凰卫视的《名人面对面》、中央电视台的《高端访问》《对话》《让世界了解你》为代表,广播节目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音乐类双语节目easy FM(轻松调频)和ioy FM(欢乐调频)以及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搜天下为代表。就目前来讲,我国广电双语节目类型比较单一,数量较少,观众吸引力还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双语节目主要为新闻栏目,且从我国喜欢英语新闻的观众来说,观众群体总体上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华侨和外国人,第二个是国内英语爱好者。并且就国内英语爱好者来讲,他们仅仅关注英语的发音和流利程度,对新闻内容并不在意,一旦观众的英语水平已达到目标要求,英语新闻就缺乏相应的吸引力,导致他们放弃了英语新闻,这使得实际受众与目标受众间存在差距。经过调查了解,很多观众不满意英语新闻和信息增益,觉得找不到所需的信息。
(二)原因分析
1.双语主持人教育体系不完善。目前,虽然在全国300多所大学开设了专业广播和托管,但办学水平和教师不均匀,少双语广播专业设置,培训教育模式相对单一,加上急剧增加的媒体专业人士总需求冲击,导致双语播音人才出现严重短缺现象。
一些学院和大学扩大规模地发展,忽视了学校条件和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的培养,这都使得不少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现实要求脱节。
2.双语媒体营销管理不足。通常我们理解媒体经济,是以著名的“第二销售理论”为基础,传媒的主要利润是通过凝聚在空间或时间上观众的注意力和对观众卖给广告商的影响。因此,现在也有学者指出传媒经济实质是影响力经济。目前我国广电双语传媒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还相对落后,其国际国内影响力还很难吸引传媒行业的收入支柱来源――广告商,进而实现将影响力转化为生产力。
事实上不仅可以将受众的注意力出售给广告商实现利润,其实我们的广电双语新闻、节目、栏目等本身也具有商业属性。如中央电视台购买BBC的电视新闻,可以起用画面(包括部分声音)这一信息载体作为新闻素材,便很好地体现了其商品属性。而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则是国际通用语言。如若将中英双语传播的信息作为商品营销和推广,在一定意义上,能实现很好的创收效果,也能扩大市场占有率,并且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策略和解决方案
(一)转变标准,强调学生个性化。双语播音人才的素养并不是“说英语”和“播节目”的综合,它需要扎实的双语功底、对重大国际国内问题的背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具备跨文化传播能力。因此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能机械地挑选语言技能高或播音技能高的人才,应该以综合素质为标准,以个性化为需求,挑选真正具有潜力的双语播音种子选手。
(二)提高对学生训练要求。在媒体背景下的主持人,除了语言表达能力强,还需要有敏锐的眼睛,具有收集信息并进行挖掘、分析、评论的能力。所以要求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教育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可以让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以培养教育的新模式“双型”教师为目标,提高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拓宽实践领域,深化实践内容。
艺术类
1010北京体育大学6人
01舞蹈表演文史类5人
02舞蹈表演理工类1人
〔此次征集计划为健美操和体育舞蹈方向〕
1012首都体育学院1人
01舞蹈表演1人
1017北京舞蹈学院1人
11舞蹈学(教育)(师范)1人
1020中央民族大学4人
13音乐表演(钢琴)1人
15音乐表演(民乐拉弦吹奏)2人
16音乐表演(民乐弹拨)1人
7371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1人
01设计学类(中外合作办学)1人(,含数字媒体艺术;外语成绩不低于满分的70%)
1052首都师范大学16人
01音乐学(初等教育师范)6人(免学费,■,文理统一排队,无面试成绩或面试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04设计学类1人(,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文理统一排队)
05音乐学2人(文理统一排队,师范方向免学费,非师范方向8000元/年)
06舞蹈学(师范)6人(免学费,文理统一排队)
07录音艺术1人(文理统一排队)
1060中国劳动关系学院3人
01戏剧影视文学3人
〔以上专业认可全国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1063北京工商大学1人
01设计学类1人(,含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要求美术统考成绩不低于240分)
1066北京印刷学院7人
04摄影7人()
〔以上专业不招色盲、色弱〕
1090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31人
01视觉传达设计4人()
02环境设计4人()
03艺术设计学(新媒体、展示与策划、影视与舞台、建筑景观)3人()
04广播电视编导(新闻编导、文艺编导、新媒体编导)4人(优先录取本校校考合格的考生,计划未满时认可其他本科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05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节目主持、文艺节目主持、口语传播)4人(优先录取本校校考合格的考生,计划未满时认可其他本科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06摄影(图片摄影、影视摄影、无人机航拍)4人(优先录取本校校考合格的考生,计划未满时认可其他本科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07电影学2人(优先录取本校校考合格的考生,计划未满时认可其他本科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08表演(影视表演)3人(优先录取本校校考合格的考生,计划未满时认可其他本科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09表演(社会舞蹈与影视传播)2人(优先录取本校校考合格的考生,计划未满时认可其他本科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10表演(歌舞剧表演)1人(优先录取本校校考合格的考生,计划未满时认可其他本科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以上专业学费中均包含一次免费出国实习实践(出国实习实践是必修环节,纳入学分,学生全部参加,学校承担教学及食宿行等全部费用)。此外,学生可多次参加国内实习实践,国内实践教学费用也包含在学费中〕
1091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160人
01视觉传达设计50人()
02数字媒体艺术31人()
03视觉传达设计(中外联合培养项目)39人()
04数字媒体艺术(中外联合培养项目)40人()
〔以上专业学生均有一次公费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海外教学基地(任选一个国家)“微留学”,该环节为培养方案中必修学分,学生全部参加,学校承担费用。03-04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专业中符合要求的学生均有机会进行“3+1+1/2+2+2”学校本科和国外大学本科、硕士模式学习,学校为学生免费进行雅思考试培训。培养模式详见学校招生章程〕
1092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6人
01数字媒体艺术6人()
1093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136人
01视觉传达设计(国际班)43人()
02设计学类(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26人()
03戏剧与影视学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67人()
〔以上专业为高收费专业,该校公共外语授课语种为英语,美术类专业统考本科合格后按照高考文化课(含加分)成绩录取〕
1201天津体育学院1人
01舞蹈学(中国舞)1人
1230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1人
01设计学类1人(,含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
1235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3人
01音乐表演(声乐演唱)1人(承认其他本科院校同类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02音乐表演(钢琴演奏)1人(承认其他本科院校同类专业校考合格成绩,考生须具备钢琴专业合格成绩)
03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计算机作曲)(五年制)1人(承认其他本科院校同类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1237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3人
01视觉传达设计3人()
1348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人
01环境设计美术(理)2人()
1360河北传媒学院2人
01表演1人
02戏剧影视导演1人
1508内蒙古艺术学院2人
01音乐表演文史类1人
02舞蹈表演文史类1人
2103沈阳音乐学院4人
01音乐表演(三好校区管弦系管弦乐器演奏小号演奏)1人
04艺术与科技(长青校区音乐科技系键盘乐器修造)2人
05音乐表演(长青校区流行音乐演唱)1人
211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人
01动画美术(文)2人()
2129大连工业大学1人
01服装与服饰设计1人()
2202吉林动画学院6人
12漫画1人(,新媒体漫画方向)
14工艺美术1人()
17戏剧与影视学类(中外合作办学)4人(,动画专业、影视特效方向,与新西兰媒体设计学院合作办学,适合英语语种考生报考,招收在专业志愿栏中明确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不招收没有该专业志愿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
2211东北师范大学2人
01音乐学(声乐,非公费师范)文史类1人
02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史类1人
2325哈尔滨师范大学2人
01摄影文史类2人
3101上海体育学院2人
01舞蹈编导1人
02播音与主持艺术(体育解说)1人
3103上海戏剧学院1人
13表演(戏剧影视)1人
3120上海大学4人
01表演3人
02戏剧影视导演1人(不招色盲、色弱者)
32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1人
01设计学类(中外合作办学)美术(文)1人(,含数字媒体艺术;第四学年起赴英国学习,学费按英国标准收取)
3330浙江传媒学院1人
09动画1人()
3613江西理工大学1人
02设计学类美术(理)1人(,含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3623南昌工程学院1人
02音乐学1人(承认其他公办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校考合格成绩)
3630南昌理工学院5人
02广播电视编导3人
03播音与主持艺术2人
3637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2人
01陶瓷艺术设计1人()
02动画1人()
3650江西科技学院12人
03环境设计6人()
06播音与主持艺术3人
07服装与服饰设计3人()
3651景德镇学院1人
01工艺美术美术(文)1人()
4122黄淮学院4人
01戏剧与影视学类(中外合作办学)4人(,含动画(与韩国东明大学合作办学);文化与专业双过线后,按照文化成绩加专业成绩之和从高到低录取)
4252武昌理工学院4人
01音乐学1人
02舞蹈学1人
03广播电视编导1人
04播音与主持艺术1人
4321湖南理工学院2人
01音乐学文史类1人
03舞蹈表演文史类1人
4328湖南工业大学2人
02环境设计1人()
03陶瓷艺术设计1人()
4341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3人
01视觉传达设计美术(文)1人()
02环境设计美术(文)2人()
443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1人
03播音与主持艺术1人
4543北海艺术设计学院18人
01动画1人()
02绘画3人()
03雕塑3人()
04摄影3人()
05视觉传达设计2人()
06环境设计2人()
07产品设计3人()
09数字媒体艺术1人()
5010重庆大学3人
01播音与主持艺术1人
02舞蹈表演2人
5040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1人
01环境设计美术(理)1人()
504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4人
01美术学(师范)美术(文)4人()
5104四川文化艺术学院6人
02表演1人(影视表演)
05戏剧与影视学类1人(含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
07播音与主持艺术1人
09摄影1人
11设计学类2人(,含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
5120西南民族大学1人
01视觉传达设计美术(文)1人(,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5143四川工商学院4人
03音乐学2人
04环境设计1人()
05视觉传达设计1人()
5144四川大学锦城学院1人
02表演1人
5152成都东软学院4人
01动画2人()
02艺术与科技2人()
5165四川理工学院2人
01视觉传达设计1人()
02环境设计1人()
5320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2人
02环境设计2人()
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全国第五次少代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上级工作部署,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发挥少先队的特有功能,以体验教育、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为途径,有计划有创新地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的、符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教育活动,使少先队员更好地掌握交际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成为幸福生活并能创造幸福的人。
二、工作思路
转变观念,热情服务,稳抓常规,追求创新,加强实践报告,体验为主,讲求实效。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
加强少先队小干部队伍建设。学期初开展大、中队委的培训工作,培养队员管理少先队、热爱少先队的主人翁情感。组织班队干部培训,建全队委学习、交流制度。选拔有责任心的队员组成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努力让更多的队员参与到少先队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二)建设一个基础扎实的少先队活动阵地。
1. 建好红领巾广播台。确保硬件过关,培训好播音员,使得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能够受到全校欢迎。
2.建好红领巾校园文化宣传栏。及时更换内容,营造优雅、活泼、趣味与知识并存的文化氛围。
(三)坚持不懈做好各项常规工作。
1.抓好队员的文明礼仪、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红领巾文明礼仪监督岗每日进行的检查督促,通过定期的专题活动、优秀学生的评比,使得队员拥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自觉养成良好言行习惯,争做校园文明之星。
2.抓好少先队各项常规评比考核。每日对队员的行为规范进行检查,对每周一次的中队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每月进行中队阵地建设评比,对辅导员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调查,评选优秀中队及优秀少先队员、辅导员。
3.抓好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做好升旗手、护旗手、主持人的选拔、培训,做好演讲稿件审核,以确保高质量完成升旗仪式。
4. 大力推进美德少年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引导未成年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把学雷锋活动落实到学习生活之中,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
5.抓好鼓号队训练工作。
6.做好道德讲堂工作,正常开展道德讲堂教育活动,做到一活动一方案一视频。
7.少年宫工作。高度重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硬件建设,自我加压,自求发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进一步完善乡村少年宫机制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我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建成示范基地。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对外学习交流,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把我校“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四)、加强少先队理论研究。
1.开展少先(车间工作计划)队专题论文评比,进行优秀少先队活动案例评比,鼓励并组织辅导员进行投稿、参赛。
2.开展“辅导员”专题经验交流会。
[关键词]传媒类专业;专业导向;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
一、传媒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分析
(一)文化课成绩较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传媒类专业一般主要指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摄影摄像、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大都属于艺术类考生。在我国,艺术类考生高考成绩由专业课和文化课两部分构成,通常情况下高校都赋予专业课成绩以更大的权重作为录取的重要考核指标,这也就导致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的录取分数线要远低于其他专业的录取分数。文化课入学成绩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同时,包括传媒专业在内的艺术考生,为了通过专业考核,往往高中阶段就开始进入各类学校、培训班强化专业基础,与普通类考生相比,又失去了三年高中系统的文化课学习的训练和经历。势必造成其包括英语在内的文化课基础薄弱,更有一部分学生是直接从职业高中和中专考进大学的,中学阶段就缺乏系统的英语学习经历,适合于普通类高校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对于这些艺术生来说是很吃力的。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英语的信心,甚至造成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
(二)传媒类专业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学习
不同专业领域的人群,受专业特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会形成特有的思维模式与心理、行为特征。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受其艺术生背景的影响,大都带有以下共同特征:做事比较感性,理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相对较弱;从思维习惯上看,艺术生的思维往往带有发散性的特点,思维的跳跃性比较大,常常天马行空、突发奇想;传媒专业的学生通常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不拘一格,喜欢追求新生事物,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从心理特征和意志品质上看,传媒专业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持久度都不够,自主学习精神和自控力不强,往往三分钟热情、一曝十寒,课堂英语学习容易分心走神儿,专注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十分欠缺。
(三)传媒专业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要想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必定是存在着外在的压力或是内在的动力。前者比如升学、就业、考试,后者比如专业或职业兴趣,个人爱好等。就大学英语的学习而言,一方面国内高校普遍已经将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学位证的获得脱钩,公共外语等级考试、四六级考试等语言考试已成为学生的自愿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的特点导致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没有考研和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的欲望,就业是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的主要目标,这是导致其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同时,就大多数传媒专业本科生来说,他们感到自己未来的工作接触英语的机会不是特别多,况且本身英语基础又都薄弱,学习英语的兴趣不足,考虑到与自己的专业学习以及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关系不大,必然导致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匮乏。
二、传媒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与人才培养方案脱节,缺乏应用性和实用性
传媒类各专业不论是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摄影摄像、表演、网络还是新媒体与传媒策划,其培养目标都是要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具备广播电视相关专业知识和互联网传媒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并掌握一定的新闻学、经济管理学、网络传播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电台、电视台、互联网传媒公司、IT行业、各种影视剧、电视栏目及广告制作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新闻采编、网络媒体经营与管理、网络策划与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创业型人才。教育部于2007年7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我国高校开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指针,其中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可见,不论是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将“应用能力”和“实用性”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而目前高校传媒类专业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实践却仍然可以看作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延续或者说是“2.0”升级版,仍然将教学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等知识的灌输和训练,侧重点仍在“输入端”而非“输出端”,学习效果的考核也依然是以包括四六级在内的过级考试为目标,偏离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和国际交流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没有与专业有效结合,缺乏专业教学特色
适应时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教育部于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作为对《课程要求》的修订和完善。《指南》特别强调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体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学校的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等,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2]然而现实情况是,国内大多数传媒类专业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与普通类学生如出一辙、别无二致,通常为两年四个学期,修完大学英语1至4级,计16个学分。使用的教材也是各种综合类的《大学英语》统编教材,教学内容也完全与传媒类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相匹配,未能如《教学指南》中要求的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类型、生源和办学定位,反映本校特色。正因为大学英语的教学与传媒类专业几乎没有任何的相关性,导致学习内容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英语学习只是成了应付考试拿学分的不得已行为。
(三)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从笔者所在的高校传媒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来看,课堂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与普通类学生毫无区别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以讲授单词、词组、语法、篇章为主,穿插一些英美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于其中,学生完全是被动地、填鸭式地接受课本知识,毫无主动性与主体性而言。受教材和教师本身知识结构的限制,教学内容很少能真正将所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及未来职业想联系,由于教学内容都是在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下“抽象的”语境下进行的,这样的学习必然是脱离生活、远离专业和职业,必然是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单纯的记忆,而实际上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样的语言只能是一种“死语言”,一旦离开了课堂,应付完“考试”和“试卷”,自然也就“自生自灭”。英语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构建基于专业导向的传媒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全程ESP教学
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当属语言环境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从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开始学习外语,一直到大学毕业后有的人还在继续学习,学习效率和效果却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的外语学习和我们生活工作实际上是“两张皮”。离开了课堂和学校,我们并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和需求。这种脱离真实环境和实际需求的语言就是一种“死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那么,在我们无法解决真实的语言环境(很多在国内英语考试成绩平平的人在国外生活居住一段时间后,语言能力都得以大幅提升很快就能正常沟通)情况下,更现实的方法就是将语言学习与专业或职业相结合,创造一个人为的语言环境。而这方面,ESP(专门用途英语)作为一种内容与语言有效结合的语言教学方法就成为有效的解决之道。ESP(专门用途英语)是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缩写,20世纪60年代由语言学家Haliday在TheLinguisticSciencesandLanguageTeaching一书中首次提出。指的是与某一学科或某种职业相关的英语。Strevens(1988:1-13)认为ESP的目的和内容取决于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它具有四个特征:(1)教学目标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教学内容必须与某一个专业、职业及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3)教学重点落实在与特定的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词汇、语法和语篇运用上;(4)必须具有与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相对照的特征。[3]可见,ESP的核心理念重在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工具性、服务性和专业性,是一种为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的需求引领型英语学习。我们希望通过将目前高校传媒专业普遍实行的通用英语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变为与学生专业深度融合的与未来职业密切关联的专门用途英语,以传媒学科专业内容为媒介,以英语语言为载体,在向学生呈现传媒类专业所涉及的专业术语、专业词汇、句法结构和交流策略的基础上,将英语学习与传媒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机结合。由于结合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因而都能有效刺激和维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新的兴奋点,大大提升英语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们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胜任未来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由于ESP教学是学科教学与语言教学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学生们能够将英语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去,从而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词汇和结构,并在专业实践中运用和强化所学到英语知识;而学生在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也能有效促进其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因为专业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情境。[4]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大学ESP课程可采取“两步走”的方法,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的ESP课程是以宽基础专业知识为载体的大学ESP基础课程,即大一两个学期可安排《传媒英语综合教程》,每学期2学分,32学时,介绍传媒类专业的基础和通用知识;高级阶段的ESP课程为高阶大学ESP课程,以窄基础专业知识为载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专业选择相应的课程,大二两个学期可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传媒英语教程》的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动画、网络与新媒体分册。
(二)探索与传媒专业结合的教学方法
1.“微剧”表演
可在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播音主持专业开展。首先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定主题,由学生依据教师给定的主题编写微剧本。“微剧本”通常可以以某个剧本为蓝本或以当下发生的时事新闻、生活故事,进行改编创作,也可改编自经典电影、古典名著。在课堂上学生们根据自己编写的剧本进行表演。通过微电影表演的模式开展传媒英语教学,由于贴近学生专业,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在微剧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解决了以往口语难练的问题。
2.英语新闻播音和英语节目主持训练
与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结合最紧密的当属新闻播报和节目主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分组用英语播报当天的新闻,或用英语主持一段“脱口秀”节目。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语速、用词、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课上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BBC、CNN经典的脱口秀节目和有影响的电视节目,也可选择国内媒体中一些比较好的英文栏目,比如CCTV-news或是杨澜访谈录等英语访谈类节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观摩学习。长期的英语播音和主持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发音的准确度和表达的流利度,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及高频的词汇。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新闻灵敏度,丰富他们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并且从这些国内外成熟的电视栏目和知名主持人身上,同学们也能学习节目主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和一些主持技巧,这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都是大有裨益的。
3.原声电影的配音训练
电影被公认为世界第七大艺术。经典的电影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历史风情、人文风俗的集中展示。好的英文影视作品大都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用词、节奏、思维、感情等元素。原版电影中纯正的语言环境,既能让学生不断提高听力,丰富口语词汇,还为学生创设了实际的英语口语情境,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模仿能力。在训练的初期,可选择一些发音准确清晰、语速适中的迪斯尼的动画片起步。刚开始配音练习的片段不宜太长,从一到两分钟逐渐递增。配音训练可以先从听力训练开始。能够听懂故事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跟着影片进行配音。先注重流利度,再加入感情及声音的模仿。在模仿的训练结束以后,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来进行配音。
4.用英语介绍说明自己的作品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摄影摄像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英语来对自己编辑的影视作品、制作的网页或摄影摄像的作品进行介绍和创作说明。这是一种对专业知识与语言训练有效整合的锻炼。虽然作品说明的时间不长,所用的词汇量也并不太大,但要说清楚一个创意的实现过程,却要求学生对于内容与语言的有效且精准的拿捏与结合,是对学生专业沟通能力的训练与检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施建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视域下的传媒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4).
[3]杨枫,孙凌.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