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费心理学知识点范文

消费心理学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心理学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费心理学知识点

第1篇:消费心理学知识点范文

1.《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尽管一直以来都在强调教育方法应该创新的问题,但是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上还是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方式还是以讲解具体事例之后引出原理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习理论知识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对于实际应用知识而言却存在很多问题。而中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在毕业之后都会选择就业,所以增强实践能力远远要比学习理论知识更加重要。 

1.2教材内容交叉 

当前很多院校所选择的《消费心理学》教材都与其他专业的课程相互交叉,出现重复的现象,书中很多内容都会在其他的专业书中找到,例如:在《广告学中》也会出现同《消费心理学》课本一样的广告设计、商标战略等,这些内容也会出现在《公共关系学》中;而在《市场营销学》和《商品学重复》中也会出现生命周期和产品价格等内容。课程之间存在交叉重复的知识点,不仅会浪费课堂时间,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因为重复听同样的内容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1.3教材不具有针对性 

在课程改革之后,大多数中职院校所使用的《消费心理学》教材都是经过缩减和改变而成的,在缩减和改变的过程中参考的就是本科的教材,因此缺少了很多内容。由于每个学科都是具有针对性的,所以改编之后的教材难免对在基本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方面有所缺乏,很多中职院校的教材在改变之后都更加偏重于理论,与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合。这是由于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强调的是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所以对学生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要求,而实际技能则处于第二位,但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却不同,他们在毕业之后面临的是就业,而且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与本科生相比也较差,换句话说,中职院校的学生更加强调的是对知识是实际运用能力。 

2.《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2.1改革教学方法 

想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与合适的教学方法是离不开的,因此应该不断的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合理改革,不断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案。首先是在课堂讲授方面,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存在诸多的不足,一直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而对实际运用却有所忽视,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从案例中自己领悟理论,这样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不再是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之间的思维转换为双向关系,相互沟通和交流,增强学习效果。其次是案例教学,在授课时教师应该以具体的消费案例为媒介,作为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学生之间多多沟通和讨论,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在这一环节中正确选择案例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保证所选择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可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补足教科书中叙述简单、枯燥乏味的缺点,实现理论与实际的合理衔接。此外,还可以设置专题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提出消费心理问题,由同学们自主分析,各抒己见,教师针对学生所阐述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之后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和思考能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2.2改变教学内容体系 

教材对于一门科目来说具有指导性作用,所以《消费心理学》教学的改革与教材的创新是分不开的,对于中职院校的教材来说可以自主编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材,这样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在编写的过程中可以将工作过程作为主线来编写,将内容以岗位为核心,模块化、具体化的编写,排版也要合理有序,不能够杂乱无章,这样反而会增加知识理解的难度。编写时可以按照难度逐渐升级的方式进行编写,首先是基础模块,之后是能力模块、最后是应用模块。在基础模块,主要讲解的是心理学基本的理论知识,是针对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的一些心理活动;在能力模块主要是一些市场营销和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技巧,以及处理消费纠纷的能力培训等。 

2.3改革考核模式 

《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项实践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加入实践学习的内容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而当前的考试却只是将学习效果展现在书面上,这种方式不能够综合的评价这门科目的学习效果,所以当前应该改革考核方式。除了要检查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该加强对他们学习过程的考核。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也计入到学习成绩中。将过程考核的结果也归纳到最终的总成绩之中,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那些平时不学习只是依靠考试之前突击学习学生获得高分的不合理状况。 

3.结语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当前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只有掌握了消费者的消费情况才能够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消费心理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书本,而是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改变教学方法,优化当前的教学体系和内容,并且将考核方式变得更加具有综合性。 

参考文献: 

[1]杨丽娟.《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方法初探[J].中国市场,2015,(49)205-206. 

第2篇:消费心理学知识点范文

论文摘要 《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发展性特点的学科。如何让学生掌握其原理并加以运用,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本文在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涵义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重点阐述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在高职《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应用,并提出了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

20世纪90年代,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劳耐尔(Raune)教授和他所领导的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系统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对德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职业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

行动导向是一种以职业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思想,它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行动能力与全面素质。行动导向是以行动为导向,这里的行动本质上是工作,即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任务)来学习。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实现“心、脑、手”的统一。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体验式的学习方法的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方法,而是由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构成,其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引导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中的应用

《消费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基础知识与市场营销理论的有机结合,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延伸和应用。对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和消费行为规律并有效运用于市场营销实践中,是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基于《消费心理学》这种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尝试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三种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从中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它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首先引用相关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教师进行引导、总结,最后把案例中相关理论知识系统梳理;另一种是先讲理论知识,接着引出与之对应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最后对案例总结点评。第一种笔者认为通过案例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不会受先入为主的理论知识的束缚,但要求教师问题设计合理,引导能力强。第二种能使学生更好的把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中,加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分析案例时发散思维容易受到束缚。

如果教学时间允许,可以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例如,在教授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家乐福的选址”案例,提出问题“家乐福商场选址有哪些要求?”学生们纷纷说出了一些要求,然后让学生讨论“家乐福这些选址的要求体现的了消费者什么消费心理?除了这些要求,商场的选址还应注意些什么吗?”通过引导、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商店选址的心里分析的理论知识。最后再展示“万客隆选址策略”案例,让学生分析该案例中选址的优缺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在此情景下的不同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情景模拟结束以后,请学生对参与演练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看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其中,是否有意识关注消费者的心理和需要,是否有意识塑造自己营销素质。最后,让学生写一份结论分析。

例如在讲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时,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挑选四人参加表演,第一组四人扮演服装商店的店员,第二组扮演四个大学生,第三组扮演四个农民工,第四组扮演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和两个孩子。每组没有参演的学生负责评价自己组员和别组组员的表现。通过店主和不同的顾客之间议价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商品定价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三)头脑风暴法。

采用“大脑风暴”教学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教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开展讨论或提出批评,最后所有意见均放在一起统一进行整理和评判。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提出“遗憾消费形成的原因?怎样有效防止遗憾消费?”这个问题时,一边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一边做记录,学生发表完意见,大家一起总结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

1、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刚开始时部分学生参与较少,可能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或者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好,不敢表达;还有可能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不适应。这时教师要积极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

2.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咨询者或主持人,以达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效果。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数教师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思路或做法与教学内容出现偏差时,往往对学生进行单独或团队的暗示、指导,甚至以教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强调,严重遏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违背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初衷。

3、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前期策划与过程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还是头脑风暴法,一般持续时间长,这对教师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要求更高;另外如何使学生在比较自主的状态下保持学习的自律性和主动性,保证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的过程有更强的控制能力。这也是今后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1 9.

[2]薄跃萍.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研究.天津大学,201 0.37.

[3]尹金金.浅析行动导向教学中激励机制的运用 .当代职业教育,2 011,34.

[4]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01.

第3篇:消费心理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项目课程 营销专业 课程研发 课程实施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它直接决定职业学校能否为社会输送符合市场需要的技术应用型劳动者。本文按照项目课程内在要求,从课程研发、课程实施、就业服务、营销培训四个方面来构想中职营销专业建设的基本构架。

一、学科体系下中职营销专业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建设现状是先确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再确认就业方向,在此基础上设置主要课程。

1. 主要课程分析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一般包括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消费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经济法、统计学、经济学、商务谈判、推销学、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策划。每门课程知识结构自成体系,与市场距离太远、缺乏实践训练,教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吃力,教学效果不明显。

2. 培养要求分析

本专业培养要求一般可以表述为:

(1)知识结构:通过理论学习,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掌握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及大学英语等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所必需的会计学等十几门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所必需的市场营销学、商务谈判学等十来种专业知识。

(2)能力结构:通过技能训练,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具备市场营销、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实施市场开拓项目和营销管理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市场营销和营销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素质要求:具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具有优秀的品德、健康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自我形象综合素质。

培养要求表述很完美,但是大多数中职毕业生很难达到以上所有要求,凸显了培养效果与教育目标相违背的现实。

二、项目课程的一些理念

1. 项目课程注重典型的工作情境

项目课程就是遵循工作逻辑设置课程结构,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以工作任务的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项目课程强调课程和教学必须与具体的职业活动相联系,并且能反映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的完整的程序。因而项目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能够呈现使学生为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经历的典型情境;在情境开发中,自我行动、自我发展,工作过程应包含完整的职业现实,包括技术、经济、法律、生态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工作过程体现一种社会关系。在构想中职营销专业时,必须突破现在的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在校内、校外建设充足的体现典型工作情境活动的场所及购置先进的工作设备。

2. 项目课程强调学生对工作岗位的感知过程

项目课程作为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发的,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了各项实践行动中最新知识、技能、方法和技巧。其在教学中集中表现为,感知和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岗位和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开始学习相关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自始至终与职业实践相联系,是在企业和社会等外部环境下自主建设的过程,项目课程始终强调以学生为课程主体,以学生职业实践为主线,开发适合中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学生的课程内容,是专业建设质量的保证。

3. 项目课程呼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师资水平是项目课程实施关键因素。要求中职教师不仅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还必须掌握与工作过程、技术和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不仅要致力于职业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具备将这些知识融入职业教学的能力;不仅必须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必须具备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的能力;不仅必须熟悉相关职业领域里的工作过程知识,而且必须有能力在遵循职业教学论要求的前提下,将其融入课程开发之中,并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一方面培训在职教师,另一方面引进具有深厚营销理论知识的市场营销能手。

三、项目课程体系下中职营销专业建设的构想

在项目课程体系下,构建职业教育营销专业,主要依托四个中心,即课程研发中心、课程实施中心、就业服务中心、营销培训中心。

1. 课程研发中心

本中心由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专家、专业教师组成,是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纽带。该中心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它的研发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专业水平的高低,具有两个功能。

(1)市场研发功能

通过市场调查与预测,研究职业岗位需求、营销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社会需求、经济发展水平确定与调整专业发展方向,形成营销专业课程指导方案。

(2)课程开发功能

按照营销职业工作流程,将学科课程结合职业实践、工作流程进行拆分、组合,集成模块化课程群,形成项目课程。针对学习者和营销工作实际,将职业分析、工作分析、职业资格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和教学分析结合在一起,形成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中职营销专业主要为市场培养中级营销人员,即要求营销人员在市场环境中对营销资源进行决策以满足需求并引导需求、创造需求,设置市场环境、消费者研究、营销资源决策等满足、引导、创造需求的项目化课程,以市场开发为出发点开发课程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完全能够胜任各个工作岗位要求。比如:开发消费者研究项目课程,结合学生与消费者接触、交流的体验,将散见于《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经济法》、《经济学》、《推销学》、《客户关系管理》等诸多学科中有关消费者的知识点集成模块化课程内容,最终达到以科研支持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创建专业特色。

2. 课程实施中心

课程实施建立以专业教师为主、指导教师为辅、行业专家为补充主体体系。实施场所是本中心的重点建设项目,既应具有传统意义教学场所,又须在校内市场建立实习超市作为实训中心,在校外市场建立小型综合商场作为实习基地,在市场上开创以学生实习为主要目的营利性经济单位,不仅能满足实习需求,也能将盈利利润用于改善实习条件。实习场所让学生做到“做学”统一,即以做带学,在“学”的过程中强调“做”,通过“做”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为“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仍以消费者研究项目课程实施为例,首先,学生通过实习超市、综合商场直接接触消费者,了解什么是消费者,消费者有哪些类型,消费者是市场主体;其次,让学生与消费者直接交易,掌握消费者行为特征、性格特点、心理需求等知识;再次,学生通过与消费者多次交易,让学生明白消费者法律关系,树立法律意识;最后,学生在积累一定市场经验后,学会市场研究与分析。

在建立实习场所的同时积极开发合作紧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也是专业建设的目标之一,作为课程实施的延续。根据“互惠互利”原则,一方面利用长期与企业联合办学、合作培训及输送人才所建立的协作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专家,加强与企业联系,对愿意为学校长期提供学生实习条件且具有较强行业特色的企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学校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与当地的商业、服务业、旅游业、房产业等知名企业合作,并有计划地分批派学生到对应企业、行业实习。

3. 就业服务中心

本中心要加强与毕业生联系,一方面了解毕业生就业、创业实际情况,并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向就业单位调查学生职业能力状况,及时反馈给课程研发中心,调整课程内容及专业方向。

4. 营销培训中心

本中心要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为本地企业提供岗前、在岗、再就业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素质,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同时也为学校、专业的发展积累资金,并承担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既满足校内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需求,又满足社会成员对职业资格培训需求。

中职营销专业通过以上构想再建,能反应职业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第4篇:消费心理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市场营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需要,满足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要,许多高校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然而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综合素质要求高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相应的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要,也在教育和企业之间划了一条代沟,如何填补企业需求与教育之间的沟壑,是市场营销专业教育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依托互联网进行的新教学方式,为市场营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新教育方式

MOOC英文单词为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大规模的开放型在线课程,是大数据时代下新兴的课程模式。M代表的是规模,传统课堂教学空间局限了学生数量,而慕课只要想学就可以使用;Open代表的是开放,即没有权限,只需注册用户,就能进行慕课学习;O代表在线,只要在拥有网络的空间和时间下,随时随地学习;C代表课程,界定了慕课的本体涵义是课程。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英文是“FlippedClassroom”。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老师三尺讲台上讲授,学生课桌前听讲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课题。通过查阅文献、小组合作、科学研究、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共同研究和解决课程学科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想了解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微小的课程,“微”主要体现的是内容上只是某个教学环节或某个教学知识点,以及时间的短小,“微课”持续时间一般都为十分钟,但微课本质上仍然是课程,是一种情景化、故事化、模型化的随时随地学习的网络视频课程。

二、当下市场营销教学

多年来,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和应试教育的存在,改革的步伐举步维艰,教师还是习惯于按部就班的传授以教材为蓝本的知识,教师还是习惯于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目的是应付各个阶段的考试,然而市场营销是一门实战性和挑战性以及综合性高的学科,需要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石,更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应对能力。

三、新教育方式应用的路径研究

(一)以《商品学》商标模块教学为例的微课路径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其授课内容丰富而繁多,包括经济学、统计学、商品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学、会计学等领域。市场瞬息万变,营销“压力山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教科书中的内容,要尽可能扩宽学生视野和知识广度。市场营销专业的特殊性,传统的黑板、粉笔加PPT演示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让学生感受到现场营销商战案例中的实际体验。[1]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商务礼仪、公共关系、企业形象设计、商品学、商务谈判等课程仅仅靠老师的说讲和PPT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微课成为最佳选择。《商品学》商标模块的讲授既需要讲解基本设计原则,更需要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商标,让学生真正透彻的懂得商标的设计原理,大量的商标靠课堂学时是不够的,就需要我们借助微课,将商标内容视频化,体现在微课里。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

(二)以企业市场调研为项目的翻转课堂路径

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是师生互动和对话的场所,也是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的场所。市场营销教育中,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有效开展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和前提,项目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程内容和兴趣选择研究问题,通过搜集并阅读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调研等手段,增进对该问题理解的深度,得出结论,并以研究报告(或其它产品)的形式提交出来。[2]企业实习、市场调研、营销实习、会计实习是市场营销教育中主要由需要学生实践的项目,这些实习内容就可以转化成翻转课堂形式,例如消费者对某一牙膏品牌的满意度的调查为项目,学生根据此题目自己查阅资料,收集文献,并设计问卷,进行实地调查,撰写项目报告。通过这一项目,学会并实践了企业市场营销调研模块知识。

(三)以《广告学》的广告设计模块为个案的慕课路径

借助MOOC,教师课堂上不再因繁重的知识系统讲授而困扰,繁多的市场营销理论可以通过制作视频和观摩其他高校视频来体现,而课堂则主要用于学生分享心得体会,研究和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授《广告学》广告设计模块中,普遍存在着“偏重理论,缺少设计,和轻视欣赏”。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课程要求,使学生虽然学了众多广告理论却不会应用,不会设计,更难以具备企业所需要的广告策划能力。引入MOOC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量化和优化收集生活中的广告,在广泛欣赏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先看百家,完成线上作业,才能设计一家,在分析百家中学会甄别优劣,专业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广告设计,提高学生的策划技巧和设计能力。这样的MOOC教学模式,把原本讲授基础理论的学时用来了教师指导和学生设计,学生不仅能学会基本知识,更能提高设计能力,满足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然.“慕课(MOOC)”教学模式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5(10):152.

第5篇:消费心理学知识点范文

一、现阶段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指导不到位

长期以来人们通常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至于实践则是毕业以后的事,这是目前许多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各中职学校开设市场营销专业历史较短,导致在教学中缺乏实践。更多情况是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足够资金的来源,实践所需的仪器设备匮乏,没有必须的基本实践条件做保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成为空谈。这几年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数量的扩招,使实践教学的条件受到更大的限制。种种原因导致实践教学计划在制定时没有针对性,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清晰,教师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也致使专业指导不能直接到位。

2.专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严重,实训流于形式

传统的市场营销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完整性和系统化,加上学科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了有些内容多门课程重复严重,而每门课程实训内容只为课程理论的单一知识点服务,综合训练内容很少出现。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有机联系,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忽视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很多学校无法安排那么多学生到企业集中实习,或都是组织学生去企业走马观花地参观,实际教学中实训设置形式化。更多学校的做法是在校内进行模拟进行,比如说市场调研、商务谈判、市场营销策划等,实训部分往往采取实行短期的实操,撰写报告,完成考核任务。

3.缺少固定的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

目前,从各中职学科实际情况看,市场营销的教学环节还处于理论灌输阶段,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营销实践。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和场地,市场营销专业难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即使与企业建立所谓的校企合作协议,更多实训基地建设还停留在协议书上,或为数不多,运转困难,我们都知道企业注重的是经济效益,而在校生的技能水平欠缺,不能或很少为企业创造价值;加上很多在校学生抗挫耐劳能力差,在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思想不稳定,比较难以控制,因此企业也不愿意接受在校生实习。此外,企业很多工作都带有一定的商业密秘性,在校实习生通常是做些简单的“杂活”,接触不到内部的企业运转。

4.缺乏具有企业一线操作经验的教师

市场营销作为紧贴市场动态发展的专业,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市场营销实战经验。而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营销专业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基本上都是缺少企业营销管理经验。目前,各中职学校在招聘教学人才时要求高学位且重点大学毕业的趋势越来越强,这就造成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无法胜任指导学生实践环节;另外,市场营销教学队伍中有一部分年龄稍大的教师,大多是从教其他学科转教营销专业。整体上看实践教学师资相对薄弱,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要求。

二、加强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对策

针对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

1.更新观念,合理设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关计划

要真正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尽可能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整个中职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整套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大纲。具体的做法如下:

(1)完善实训教学大纲。包括能力要求、技能标准、实训内容教学与实训方法、考核方式和标准、课时安排等,力求教学内容与市场营销专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保持对接。

(2)依据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配备教案、案例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要组织骨干教师与企业营销高管联合编写实战教材。

(3)明确考核办法。对实训过程控制并进行评估考核,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有机的系统。明确教师的指导流程和教学职责,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 学生实习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做到奖罚分明,从制度上保证实践效果,从根本上解决实践效果差的状况。

2.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创新实训方法与实训内容

学校应适当加大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完善模拟实验室建设,引入多种多媒体教学软件,模仿企业营销的各种实际情景。把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类,采用电子虚景实训+场地实景实训虚实相融的方式,实现校内与校外培养相结合。校内实训可分为案例教学电子模拟实验及网络营销实践等几大模块。校外实习主要是安排开设一定量的校外实训,如广告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研等。每学期尽可能安排学生一到两周的集中短期实训,毕业班则保证有较长时间的毕业综合实习。另外,学校要改进思维方式,拓宽渠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条件和时间,例如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从事短期营销类的工作;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学生联系提供外出参观机会等。

3.多方面、多渠道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学校应鼓励理论教学教师走出去,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将理论教学与实战有机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向兄弟院校学习教改经验,参加各种培训班等形式,鼓励教师探索实践教学方法。建立教师双师素质工作业绩档案,加强考核评优,通过分析考评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上承担的工作任务及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及绩效奖励的指标之一。再者学校应做好外聘兼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聘请有实践经验的相关企业营销高管到学校担任一定的课堂教学,或定期来校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

第6篇:消费心理学知识点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促使国际结算业务同步增长,给从事国际结算业务的金融结构带来了可观的利润,国际结算业务也成为中资、外资银行必争的一块领域,而国际结算业务中对客户提供的贸易融资业务,更是最具竞争性的领域。而国际结算业务的竞争最终是国际结算人才的竞争,因此,培养高素质的国际结算业务应用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国际结算课程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国际结算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国际结算中使用的票据,阐述了票据的基本概念、特征与相关的票据行为,并重点阐明了几种常用票据种类;国际结算的方式,系统阐述了汇款、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等国际结算方式;国际结算中的单据及其审核,阐述了运输单据(包括海运提单、租船合约提单、空运提单等多种运输单据)及相关附属单据,并另辟一章,阐述了国际结算的各方审单的具体程序、注意事项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完整地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能灵活运用于国际贸易结算实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重点掌握票据和信用证的使用、单据制作、贸易融资等内容,并了解国际结算方式的最新发展。一、国际结算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目前该院国际结算课程仍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解不好,学习主动性不高。

国际结算课程学习内容中涉及诸多国际惯例及规则条款,不讲这些条款教学内容不完整,而讲解条款又非常的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往往对国际结算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在实务工作中却无从下手。

(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合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外语能力、中外文化及风俗、贸易习惯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教学计划中,仍是采取了传统的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上述要求。建议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专业的需求,可开设世界经济地理、消费心理学、涉外礼仪等课程供学生选修。

(三)实践教学问题。

许多学生能够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却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岗位的实操结合。虽然学院有国际贸易实训实训软件来进行角色演练,但与现实工作岗位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对该专业来说,由于涉及到商业机密,一笔外贸交易从最开始的交易磋商到最后的国际结算的完成,所需要的时间跨度太长,绝大部分的企业不愿意接纳学生替岗实习。

针对这些在国际结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绩效技术的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二、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也普遍被称为人类绩效技术,主要起源于程序教学和其后的教学系统设计。

运用绩效技术改革国际结算教学有一定的优越性,国际结算课程体系复杂,内容繁多,而且其中国际贸易惯例、法规更新、新的贸易融资服务不断出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而采用绩效技术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高效性。绩效技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的价值,真正做到学习行为效益与价值的协调,提高学习效果。可见,运用绩效技术改革国际结算教学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三、应用绩效技术解决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绩效技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关研究人员根据自己在特定情景中的应用、实践经验,总结了许多工作模型,但大多数工作模型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这些基本要素是“分析(Analysis)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与评价(Evaluation)”,简称为ADDIE。如何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是当代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当前国际结算教学出现的的弊端,运用绩效方法解决国际结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绩效分析:明确国际结算教学目标与要求,采用绩分析,找出存在的绩效差距。

在对国际结算课程进行具体分析后,识别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记住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掌握国际结算使用方法与条件、工艺流程等,并及时开展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有限的学时(68个学时)内掌握国际结算中的票据、结算方式、金融服务,完成本课程的教学。教师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识别学生及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与不足,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找出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国际结算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本身对这门课程没有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会降低,久而久之学生自信缺乏,学习主动性较差,陷入恶性循环,这样绩效差距就会更大。

次要原因则是学生所处客观环境的影响。例如:现实中独立学院的大多数教师都是该专业研究生或博士毕业就进入教师行业,缺乏在外贸企业或金融机构的实际工作经验,上课时也就只能根据书本现有的知识讲授,内容不能和实际情况相联系,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对此,可鼓励教师采用业务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定期在校外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同时,通过向金融机构、外贸企业等实务部门聘请兼职教师到校授课或进行实务讲座,全面提升教师实务教学水平。

在进行绩效分析时应多方面分析找到问题存在的症结,对症下药,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干预措施的确定与实施。

主要干预措施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其学习这门课程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到一个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国际结算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选用案例可以是当今社会的真实案例,也可以由自己根据需要讲解的知识点来设计一些案例,这类型案例的内容一是围绕本节课的内容展开的,再来可以加入一些之前学过的知识点来进行整体教学。如在讲到票据的性质中的设权性和无因性时,举出案例:2012年5月19日,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价值400万美元,5月12日,乙开给甲一张以丙为付款人,甲为收款人的远期汇票作为货款支付工具,付款期为2012年9月10日。6月15日,甲将汇票背书转让给丁。丁于到期日向丙提示付款,但遭拒付。丁于是将拒付事实通知甲和乙,并向乙追索。而乙以收到的货物与合同不符为由拒付。请学生思考:此事件应由谁负责?为什么?正确的处理方法又是什么?经过同学们的激烈讨论后,得出结论此事件应由乙负责,由于这张汇票是一张未承兑汇票,因此,作为出票人的乙就是主债务人。乙只要出票,根据票据的无因性,只要票据记载合格,就能享受票据权力,所以不能以货物不符为由拒付。关于货物不符的问题,应依据合同的规定向甲要求索赔。至此,学生自己就明白了票据的性质。

次要措施包括提高教师的实务教学水平,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等。通过这些干预措施的确定、分析、调整,找出具体解决措施来缩小差距。干预措施分析与确定是否合理,主要依据绩效差距是否缩小或者消除来衡量。

(三)反馈与评价。

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检测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查看绩效目标的缩小程度,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评价不是一项终结性工作,应该贯串于整个绩效技术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活动。四、工作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