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总结及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b)-0144-01
专业理论课是高职教育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体现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特色,适应用人单位对高职专业人才的要求,有待我们不断探讨和实践,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中,我体会到以下方面内容。
1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入校之初对自己所学专业是陌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各阶段教学的深入,尤其是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之后,他们对专业目标逐渐有所了解,日益关心自己的专业,渴望学习专业知识。但由于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具有较大的反差,如实践性强、公式繁杂、经验系数、条件约束、规范条文等;叙述性的内容多、论证和原理的逻辑性不及基础课那么“严密”。简单的空洞的说教只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兴趣下降,甚至视学习为包袱。针对这种状况,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研究、专题讨论,取得了共识,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针对各门课、各章节具体的教学内容制订出详细的参观教学、模型与挂图,幻灯及投影的使用计划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不正常现象,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
1.2 建立各课程有关的图片资料库
如典型建筑物实例、新技术、新工艺图片资料,根据教学进程分阶段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1.3 组织好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开展如建筑绘画、工程字训练、举行阅读专业资料、写学习体会、小论文竞赛、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知识讲座。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长期保持,同时开阔了视野,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爱好和要求,效果是明显的。
2 应遵循系统整体优化的原则
学校教学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系统是由许多部分组成,体现这一系统的便是教学计划。教学的优化首先是教学计划的优化,我们以学院教学大纲为指导,对各专业班级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使各课时数分配更具有针对性和客观性,课程设置反映时代要求,如根据现场信息反馈合并了一些公共内容,增添了建筑装饰、钢筋混凝土排架与框架、建筑绘画、房屋修缮等选修课。
系统整体优化原则要求专业课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整体概念。就专业理论教学而言,由于教学内容分阶段分课程进行,对一门课本身也分解为篇章节等部分讲解,在例题讲解、布置作业甚至课程设计题中,教师为了统一答案,讲解、批改方便总习惯于提供充分的统一的条件参数,各章节作业题也不连续,这样学生思维往往局限于本课程本章节中,不注意相互间的联系。如建筑结构课构件计算中从材料等级、荷载、计算简图、构件截面内力都直接给定,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十分明显,实践证明,当毕业设计需要他们自己确定计算程序和参数时便束手无策。为了扭转这种状况,我们组织了有关教师汇编了一套适合高职学生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方案图,从制图课至各门专业课围绕这套图纸拟定相应的思考题、作业题及课程设计(大型作业)题,分阶段提供必需的图纸及资料,待学生学完各课程之后,其作业及课程设计之和便形成该栋建筑物的建筑、结构、水电、施工技术与组织、施工预算等较完整的设计计算。这样强化整体训练学生不仅可以反思先行作业的优劣,而且学会了各门课程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3 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力包括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智力是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这些内在的心理能力;特殊能力指表现在外部的活动能力,包括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的业务范围主要是担任建筑施工企业内外业技术员、施工现场施工员工作,所培养的是应用型、实践型的人才,专业理论教学应重视这种人才目标的特殊性,注意能力培养。
3.1 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应突出高职教学特色,重在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有些公式、理论不必作严密的论证,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些时间,多启发引导,多留些问题供课后思考。习题课的教学应重在提高计算技能、教会学生思维方式、分析作业中错误的原因。专业课中某些内容采用“讨论式”方式会更有效,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争论比较,最后教师归纳总结,总之应注意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精神。
3.2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育要面向未来,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是有限的,是最基本的,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各学科、各门课程,甚至每一门课前后内容之间对问题分析的方法总有很多类似之处。如钢筋混凝土结构课中的基本构件一般是按照:截面应力状态、平衡方程(基本公式)、适用条件的程序进行分析,教师应注意前后呼应,引导学生模拟前一内容的处理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以获取新知识、新技能。
3.3 强化“实用”训练
高职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并在第一线起骨干作用,更应强调专业针对性,强化“实用”训练。
(1)教学内容必须联系实际,着重于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专业课教师应收集一手与所教授课程有关的工程案例,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案例分析。近年来,我们对某些重要的课程设计采用单独考核评定成绩也是为了突出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应用”,但单独记分不应拘泥于形式上,应积极做好激发、引导和组织工作。
(2)注重基本技能训练。高职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基本技能才能胜任技术员类的工作。如识图与图面表达技能、单独依靠制图课中训练是不够的,需要在专业课中进行不间断地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中应多示范且注意其规范性,同时在平时练习及作业中注意训练。再如查阅资料、手册及标准设计、运用国家规范等方面均可让学生在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中训练,以熟能生巧。
(3)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应有机地结合。我们必须看到当前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制约,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脱离的现象是存在的。教师应当明确哪些内容理论在前,哪些实习在前,注意相互结合。在指导实习中,教师不光是学生的管理者、操作示范者或答疑者,而应把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结合起来,注意用理论分析实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实习中存在的不规范或者是错误的方法),做到手脑并用,这样才能达到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技术管理;施工技术;途径;措施
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地位日趋明显。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在常见的施工工程中技术管理是人们不容忽视的重点。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一哄而上”的格局,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势在必行。
一、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简要地说从施工企业角度来看,工程项目警理的目标是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按照合同约定五工期、质量等要求将工程项目交付业主使用,在实施过程当中项目部必须通过对内部生产要素和外部要素的综合管理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这些要素的综合管理包括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技术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人力管理、项目材料管理等。所有的管理成效都通过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结果即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来体现。
项目技术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从内容来看,技术管理内容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技术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主内容列举如下(一)是图会审制度。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一起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也是一个设计图纸的交底,最后就图纸上的问题各方面形成的“图纸会审纪要”,是工程施工和决算的依据。(二)是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实施制度。把图缎上的建筑物搬到地面上,这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施工过程,而“施工组织设计”正是指导实现这一过程重要的、综合性文件,它的技术含量高,设计面广,综合性强。(三)是技术交底制度。把分部、分项工程的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要求层层落实下去,让参加施工过程的每个人都清楚所施工部分的技术质量要求,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四)是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工程质景检验与评审制度,工程质量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五)是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技术档案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真实记录,必须永久保存。以及各级技术人员技术责任制。
三、管理工作的任务和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面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
四、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途径
(一)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
(1)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顶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二)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施工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⑨旋工图技术交底制度;④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⑤施工质量管理制度;⑥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⑧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⑨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⑩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三)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1)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
目前,我国己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建筑市场管理和监督体系,但遗憾的是运作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层层不负责任行政领导不按市场规律和科学办事,在决定工程监理和验收等关键环节上领导一个人说了算。使很多原本有效的机构被从中架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造成管理力度不够,执法管理不严。使工程验收和监理流于形式。工程质量隐患 不能及时发现。
(五)严格建筑材料的采购
设立专项资金,技术管理资金占企业管理费用的比例,各个企业有所不同,企业应按技术工作计划,结合企业实际,予以计列,不可遗漏。技术基础设施.除办公设施外,应有完备的材料试验室.技术资料室,适时更新购买适宜的技术规范。
(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七)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
创造发明,开展全员TQC活动,通过PDCA循环,解决技术瓶颈。
(八)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九)注重人才培养。现在有些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训,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五、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中,只有不断完善技术管理才能掌握整个施工过程的主线,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现代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大批先进的仪器和施工工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施工中,因而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是一个动态科学管理体系,我们要与时俱进地。运用科学发展观不断摸索总结,不断加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以适应现代建筑的科学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郑建国.浅谈施工中的项目管理[J].山西建筑,2006(6).
[关键词]:施工技术资料;特殊价值;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伴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建设的投入也随之加大。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作为工程施工过程准确、科学的记录,对于工程的顺利完成与验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然而,现今的施工技术资料在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不仅对工程施工的过程进行准确、科学的记录,而且对于工程的顺利完成与验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但现今一些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并不规范,存在着一些弊端。因此,施工单位很有必要完善施工资料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施工资料。
一、施工技术资料的特殊价值
施工技术资料不仅是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技术资料与原始凭证,能准确、科学地记录施工过程,而且对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控制、评定工程质量等级以及追究工程质量责任、惩治项目中偷工减料或日后的工程维修、改造扩建等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施工单位对于施工技术资料进行整理能够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
1、施工技术资料能够客观地见证某项工程的施工质量,为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提供依据。大到一栋高楼,小到一条排水管道都应符合设计要求、验收规范规定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的建设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工程质量在形成过程中应有相应的技术资料作为见证。准确真实的施工技术记录,才能真实的反映工程项目建设时的原貌,为日后工程的管理提供帮助。规范的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也能对工程的建设过程与完成进行严格的监督。
2、施工技术资料综合反映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和技术能力。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记录并反映着工程建筑单位的主体及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同时也是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不仅对整个的建筑施工起着指引和依据的重要作用,更加是建筑施工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有效体现。所以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是否正规,其资料记录与收集是否具有完整性、真实性与科学性,也是考核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一个具备完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施工单位,一个具有优秀管理水平和能力的企业,未来的企业形象和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相反,若一个无法科学记录,有效管理施工技术资料的施工企业,其管理水平与能力必然对企业形象与水准造成影响。
3、施工技术资料为城市的建设及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工程项目建设具有时间长、工程量大,程序复杂的特征,而施工技术资料是作为保证工程进展顺利、保证质量的指导。施工单位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一定时期后,如果施工中存在着质量隐患或养护措施不当等现象,工程就会出现各种质量缺陷,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必须进行维修和补强。这就必须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以便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另外,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需要改造扩建等,也要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以保证工程整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二、施工技术资料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收集的技术资料不规范,内容的真实性不高。
1.1、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技术在现代施工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许多技术资料管理人员利用电脑技术同时承揽了好几个施工工程的技术整理工作,整理人员不到施工现场了解详细的施工情况,导致了施工工程技术资料不真实。不仅资料质量较差,与施工现场的真实现象严重脱节,不能够有效、科学的反映出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还在内容上胡编乱造,缺乏具体项目的针对性,失去了其最基本的保存价值。
1.2、施工企业特别是项目负责人片面的认为建筑施工技术资料整理的好,不仅可以掩饰建筑施工中存在的种种不良问题及缺陷,例如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范围大、涉及面广、规章程序纷繁复杂、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较多等,可以将其作为所要高额回报的重要依据,还可以将其作为一种业绩,成为其资格晋升的重要筹码。因此出现了“做资料”的现象,甚至还很普遍。
1.3、竣工图是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施工发生情况而绘制的反映工程建设实貌和构造的图样,对工程以后的改建或是维修起着重要作用。但现今施工单位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处理方式,比如说,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设计图纸的一些变更部位没有体现到竣工图上,这种不规范的做法对资料的管理造成误区,为日后工程项目的管理带来麻烦。
2、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不完善。
2.1、施工技术资料整理人员水平有限、素质不高。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理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要求整理人员不仅具有计算机操作的一般技能,而且具备较为完善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2.2、很多的施工单位常使用易褪色的书写资料包括复写纸记录施工资料。造成资料管理方式的不科学。这严重违反了我国《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规定。
2.3、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不完善。一些工作人员在调存档的施工技术资料时,直接抽取需要部分,而不是进行影印,滞后归还,或是遗失造成资料的缺失和漏项。
三、提高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效率的措施
1、必须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及时记录和收集工程技术资料各种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坚决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后补”造假的做法,尤其是混凝土、砂浆强度是以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取试块检验评定的。。因此,在承建工程开工之时,就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并及时做好分项子分部分部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
2、建立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的搜集管理制度。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对工程项目的管理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施工单位应规范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与使用,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施工资料管理部门和各级岗位责任制,以保障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建立一套施工技术资料的搜集管理制度,是所有的资料管理人员都能够各司其职、奖罚分明,并将建筑技术资料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与工程的进度同步完成,以保障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3、提高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工程技术资料不否决工程质量的观念。加强对资料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使其认真的学习行业规范和标准,认真、全面的搜集并整理建筑施工中的技术资料,并严格的按照要求对其进行归档处理,以保障施工技术资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4、要提高施工技术资料的利用价值。现今,施工单位对于施工技术资料的保存还是较为完善的,但是由于档案众多,查起来很费时间,所以在工程需要改建或修缮的时候,没有去查阅施工技术的相关资料以其为指导时,反而选择与参与工程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情况的了解,但这种记忆式的资料搜集,极有可能造成后续工作的不便。所以,应促进施工单位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和应用工作,建立更完善更便捷的施工技术资料的查阅方式,提高施工技术资料的利用价值,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进行。施工技术资料作为施工单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技术资料与原始凭证,它真实的反映了工程的施工过程与建设成果,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且,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对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控制、评定工程质量等级以及追究工程质量责任、惩治项目中偷工减料或日后的工程维修、改造扩建等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施工单位加强对于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并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体系,确保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严谨性、可靠性、完整性以更好的促进工程建设的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
[结语] 综上所述,施工技术资料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要不断完善施工资料的管理办法,提高施工资料的利用效率。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工程技术资料不否决工程质量的观念。其次应不断的总结经验,推行科学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提高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守剑.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甘肃科技纵横. 2007(05)
[2] 刘继全.关于实行TMIS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的探讨[J]. 铁路计算机应用. 1996(03)
[3] 袁芹.关于城镇建设中重大工程档案管理的探议[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07)
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相比较为微观,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还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
我们建筑工程专业在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通过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将教书育人与生产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4个学期的专业素质教学、2个学期的职业技能培训、2个暑期和1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实现工学交替。在此过程中,强调严格的质量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的建设,并建设集专业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教材,为工学结合提供保障。我系采用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组织灵活安排,课程学习集中,即连续安排在一个上午,先在课堂上课,学习基础的专业的知识、方法以及仪器的构造和使用、CAD工程制图、建筑力学等专业课,然后学生分组进行实训,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必要时进行操作演示。这个教学模式的好处一是边学边做,容易掌握;二是课堂活跃,学习积极性高;三是学习时间灵活安排,可根据内容与难度调整实训时间的长短。教师主要是布置任务、督促检查、适时指导、认真总结和评定成绩。学生的自主性很高,都能自觉地甚至你追我赶地完成实训,专业技能与操作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工作作风、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等方面也得到了锻炼,因此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能提高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我们学院建工系与省内及省外三十多家建筑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教学实习阶段,老师或工地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有关专业知识的内容、方法和要求。顶岗实习阶段按照学生家庭住址适当安排学生到相应工地现场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实践活动。学生身临复杂的施工现场环境,印象更加深刻。
我们“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实际运作中给学生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利益:①能让我们的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②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了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使学生跳出了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④此模式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⑤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⑥让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⑦还能为学生的就业提供选择的机会,经过这种方式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学生在没毕业前就得到双方磨合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
[关键词]建构主义 大学英语 课堂模式 土建化 情景化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142-0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和利用真实情景,是第一学习要素、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和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模式要“情景化”,即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和创设多种真实情景、场面、悬念,引人入胜或引人深思;或设计多种使人困惑、令人刺激和兴奋的问题,引人求解或引人验证,融“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于一体。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模式要“任务化”,即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学生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体现出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要围绕某一任务展开,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环境要真实,要用情景教学;教学中的交际互动就是通过任务的实施,教师给学生提供真正参与交流沟通的机会,完成任务;要重视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充分体现“做中学”和“学中做”。这两个理论虽然表述不同,但殊途同归,惊人一致,实现了“情景化”、“任务化”、“交际化”、“互动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境里有任务,任务里有情景。融合这两个理论,根据土建大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特点和专业实践特点,利用和创设多种具有土建特色的真实情景,构建土建特色的“情景化”、“任务化”、“交际化”、“互动化”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案例化”,利用各公司的设计室和工地等真实情景直接做课堂的模式
在北部湾地区的24所高职院校中,就有19所高职院校不同数量、不同规模地开设了土建大类的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道桥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物业管理等16个专业,占北部湾地区全部高职院校的79。在已开设的土建大类的这16个专业中,就有15个专业属于工科而不是理科,更不是文科,是动手而不是动口,是“做”而不是“议”,实践性、任务性、案例性、操作性和场景性都特别强,完全需要土建大类专业的大学英语的真实情景教学。
事实上,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规模的增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加工中心和信息中心等功能的逐步实现和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住房、工商业用房需求量激增,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北部湾城市群发展的刚性需求,大大推动了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当地促经济保民生的支柱产业。北部湾畔风生水起,建筑房地产热火朝天。整个北部湾经济区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日日夜夜不停息地轰鸣着建设交响乐;整个北部湾经济区也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建筑公司和房地产公司纷纷登场。据不完全统计,仅南宁市就有100多家建筑公司。在建的市政工程、城市居民住房、工商业用房工程和工地及设计装修工作室就数不胜数,完全可以做真实情景教学的课堂。这些公司和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建设、建筑房地产业的发展本身也需要懂专业、懂外语的土建大类专业人才,以适应土建大类专业内容国际化和业务跨国化的需要以及北部湾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也会与北部湾高职院校有关系部合作。
北部湾高职院校的外语系领导和大学英语教师完全可以“走出去”、“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联系北部湾地区的有关设计、建筑、房地产各公司,调查土建大类专业英语的要求,按这些公司的要求选定教学内容,设定教学任务,选定设计室、工地为真实情景教学场所,并以这些公司的一个个业务案例为教学内容,使土建大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案例化”、“专业化”、“实用化”和“地方化”,带学生到这些设计室、施工工地去上课,变设计室、工地为“情景化”、“任务化”、“交际化”、“互动化”的、具有北部湾土建大类内容和地方特色的大学英语课堂。
土建大类专业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案例化。土建大类专业操作性、实践性非常强,其业务都是由一个个案例、一个个工地、一个个场景构成。根据这个特点,教学内容按此线索和框架去安排,并以真实的北部湾建筑工程、案例、工地、场景的具体资料为内容,进行经典案例教学,这是最理想的课堂。北部湾建筑房地产业真实的招标书、项目概况、基地分析、设计原则与目标、设计分析、设计方案、实施步骤、图纸表达等,都可以选作案例教学的细节内容。这种案例化的真实工地课堂,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专业角色,也可以使北部湾高职院校走出传统的大学英语“一言堂”、“非专业化”、“非情景化”的困境,突破传统的大学英语“学用分离”、“屡战屡败”的瓶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建筑化”和“北部湾化”,培养懂专业、懂英语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推动北部湾城市建设、建筑和房地产业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情景化”,在校园和教室创设真实情景的模式
真实情景教学固然好,但由于交通、经费和场地等条件限制,无法每节课都搬到设计室和工地上去。因此,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必须在校内传统的教室里授课。这就必须创设真实情景,设置虚拟的任务,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景化”、“任务化”、“交际化”、“互动化”、“建筑化”和“北部湾化”。只有在这“六化”的课堂条件下,师生互动,克服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教学,才能融合师生智力与情感,把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消极学习变为积极学习,把英语教育的基点转移到人的素质培养上来。在这种“六化”的英语教学模式中,师生是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的互动构成整个教学过程;而所创设的真实情景提出教学任务和要求,对师生都有制约作用,教学活动从学生达到的水馈中得到认可或进行调整;所选的教材要根据一定的情景活化为交际和互动行为,成为信息输入的源泉。这种“六化”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输入”、“加工”和“输出”过程,就是实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实现任务教学型理论的“任务化”过程。“输入”是学生接收“建筑化”、“北部湾化”语言信息(包括操作性、观念性)、语用信息和文化信息;“加工”指学生在课堂上协作对上述信息进行加工,这种加工分为外部加工(课堂活动)和内部加工(大脑内活动);“输出”为学生运用专业英语能力。每一项输出是否正确、得体、流利,都会在互动中反馈给教师,整个过程在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各项技能竞赛和专业业务活动中)最终反馈给社会。
在这种“六化”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就是“活+动”。“活”有三方面:一是把教材文字活化为话语,即把承载着语音、语法、词义、语用、文化和专业信息的语言内容活化为有声有色的场景和话语,让学生全面认知新的专业语言;二是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工地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三是把教学过程活化为设计施工装修过程,把教材当脚本,教师当编剧和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的任务是编导,指导学生怎么说、怎么动。学生说得不好,教师加以纠正;动得不当,教师加以指点。真正的动在学生,他们要经过操、练、演,亲身实践,完成任务,主动构建意义,在活动中掌握专业化的英语。学生是“六化”课堂教学环境下的主体和主角。“动”也有三方面:一是身体各器官动,二是认知结构动,三是人的主体意识动。活是第一位的,活为动,活才能动,活动是互动,是为了建构专业英语的意义。
这种“六化”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接受信息操作运用,就同演员演戏一样,要熟悉脚本排练演出,也同土建大类工程师一样,要接受图纸指导施工房子建成。课堂学生的组织形式可分为全班、对子、小组。接受信息或任务是在全班进行的,这就构成了全班活动;操练或完成任务是在对子或小组进行的,这就构成了对子和小组活动,模拟建筑工地上的施工,如何识图,如何测量,如何建筑,如何装修,使操练逼近真实工地情景,使学生置身于专业作业中;最后的运用又回到全班,展现各组的“产品”和他们的运用和创新能力。这样,问题在对子和小组中解决,优势和成果在全班显露,张弛结合,创造各显其能、积极和谐的互动气氛,保证全体学生都进入专业角色。
在这种“六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每一个教学步骤上进行交代和演示,以保证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师一是监控者,保证全过程朝着目标发展;二是评判者,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提出问题;三是组织者,具体设计和实施活动;四是提示者,用因人而异的方法指点学生,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五是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一个角色的活动,做好示范;六是咨询者,随时提供学生所需的专业和语言信息。
这种“六化”课堂教学可通过以下面活动展开。
首先,是呈现活动(Presentation activities),即呈现新的语言内容要生动形象,使学生的智力、心理、体力都处于积极状态,以保证英语信息的输入和加工的顺利进行。呈现主要是“引发”学生思维,“启动”学生试探,“导入”进一步练习。其次,是练习活动(Practice activities),即新语言项目呈现后进行旨在训练土建大类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技能的活动,新旧语言项目结合,融为一体,形成语篇层次上的练习。最后,是交际活动,即师生用所学的土建大类专业英语真实地、自由的交流思想,共同完成预设的工作任务。这三方面的活动可以融化或具体化为以下七个步骤。
一是全身反应(Total physical response)。设计建筑工地上的某个情景,全班参加建筑施工,进行全身反应活动。它按下面三个步骤进行:教师示范全班模仿重复个别重复;教师先承担某一方角色,学生承担另一方角色,待学生熟悉一方话语后互换角色;或把课堂分为若干个组,各任一方;活动先在小组排练,然后各组上台演练,教师评点。
二是引动(Elicitation)。引旧联新,在复习旧课的基础上创造情景,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且“引而不发”,让学生试着发,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
三是与非判断(Yes or No)。有的教学内容或专业工作任务可以通过听的活动来呈现。如模拟布置施工任务或验收时,教师故意说错其中一些工作任务或图纸数据,让学生作施工员或验收员来判断对错和更改。
四是猜测(Guessing)。引导学生猜测新语言内容,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使语言输入直接进入加工。如模拟开发商的售楼活动或“金五月”、“金十月”的大型房地产博览会,让学生一方作营销经理或售楼小姐,另一方作购房客户,开展互动,客户猜测有关新房及其小区与物业管理的特点,卖方猜测客户的具体要求。
五是预测(Prediction)。利用学生的认知结构先确定“已知”部分,再预测新内容,制造一种认知期待,通过“呈现”来验证。如模拟在建筑设计院的设计室,让学生作为设计室参加新的楼盘的建筑设计,教师作为开发商;“设计师”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预测“开发商”的要求,亟待“开发商”“呈现”他的设计要求来“验证”自己的预测准确与否。
六是集思广益(Brainstorming)。通过学生自己一点点呈现出来,再由教师整理和补充。土建大类是跨学科、跨国界的大类专业,国际化、时代化、学术化很强,每年都有建筑设计、装修风格和艺术等方面的国际学术研讨和评比之类的会议和活动,场面非常火爆,因此可以模拟这些学术会议,把课堂教学“学术化”,“讨论化”,让学生模拟参会代表,就建筑设计、装修风格和艺术等方面的问题各抒己见,教师作为“主席”,最后总结补充。
七是图表(Diagram)。“图示化”,用图表可以呈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过程,有助于认识的条理化和师生的共同讨论。土建大类专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图示化。建筑本身是用图示语言来进行表达的,如建筑基础知识方面的建筑识图,建筑设计方面的方案图、施工图、节点设计图等。整个工程从设计到施工,从设备到装修,都有大量附英文的设计图、施工图、平面图、立体图以及国内外各种风格、各种时代的参考图、文献照片、专业短片等,“看图说话”因此就是一种非常重要专业交流方式。在土建大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上,要选择这方面的一些经典设计图、资料图,教会学生用英文读图识图、动手设计、指导施工的基本技能,让学生体会在专业领域内用英语如何表达,如设计作业图面的英语表达、跨国设计课程中的英语交流,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土建大类专业和英语学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提高综合技能的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本文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任务教学型学习理论和土建大类专业特点出发,提出要创建“土建化”、“情景化”、“任务化”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能帮助人们拓宽和深化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为构建有土建特色和北部湾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服务,为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建筑房地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 参 考 文 献 ]
[1]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 冯素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李志原.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5] 罗群园.“情景―合作”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初探[J].时代教育2009,(2).
[6] 秦秀白,张风春等.新世纪大学英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 王荣飞.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设计[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
关键词: 工程案例 教学法 课堂教学 实践能力
引言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哈佛大学,最早被运用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律教学中,以后,被运用于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学科的教学之中,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引入管理案例教学法。目前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已在教育界形成共识,并被逐步引入到工科类课程的教学当中。工程案例是将发生于工程实践中的客观事实,经过文字、数据、图表、动画等方式进行概括、整理,形成可用于课堂交流或探讨的案例材料。笔者结合多年的工程设计实践和专业教学经验,就案例教学在建筑电气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建筑电气专业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系统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建筑电气专业是工程性非常强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未来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施工、系统运行管理及建筑相关的智能化产品研发的电气工程师。专业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知识跨度大、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以讲授各学科的知识为中心,学生以学习理论为主,对工业、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属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孤立式片段教育行为,学生难以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服务实践”的指导思想,毕业生中存在高分低能的情况。工程案例呈现的是工程现场所遇见的实际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会关心在现场是如何处理的?这样处理的合理性和不足是什么?处理后的效果如何?如果是他本人会采取何种措施来处理,有什么理论依据,会不会比现场实际处理措施要好?这一系列疑问的探讨和解决,针对性强,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体验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突破了“空中楼阁”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2. 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学生即将面临就业的压力,经常感到困惑的是“我学习这些课程有用吗?”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思想问题会导致学风下降。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身边熟悉的建筑电气工程关注的心理,开展工程案例教学,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上采取讲授和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讨论甚至辩论的过程中,会极力回忆所学知识和理论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得到教师的点评,并与现场实际比较,这样,使学生提高对专业工作的认知度,从而较早思考自身职业定位。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在大学的几年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同时应该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包括解决技术难题时思维方式的培养,这要靠在教学过程中一点一点的积累。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有机会去试着想问题、找问题、提“假设”、找证据检验假设,于是逐渐学会了如何找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如何与教师同学交流、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比较解决办法等等。久而久之,他们就逐渐形成一种自觉的思维习惯。因此通过教学中对实际工程案例的讨论分析,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程案例教学方法正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
二、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建筑电气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在讲授建筑电气专业多门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均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下面以《电气照明技术》课程为例,简要介绍进行工程案例教学三个环节的有关实施情况。
1. 选题与准备
所选的工程案例应当真实、有针对性、有系统性、有时效性、难易程度恰当,能揭示和应用所学知识,并能引入、消化和吸收新知识,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能力。
笔者在讲到“照明器的平面布置”问题时,以我院新建的教学综合楼的平面为例,要求根据提供的建筑平面布置图,选择光源及照明器的类型和数量,设计该层的平面布置图。在上课前一周布置预习任务,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设计一层平面,要求学生去现场查看,总结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收集光源、照明器的设备资料,收集相关最新的工程规范的资料,并写出设计提纲,为课堂上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2. 案例实施
工程案例中应构建理论知识体系,课堂上概要讲解该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同时引入工程图片加以说明。案例讨论过程要提倡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争论的关键,及时予以引导,步步深化。采用提问、主动发言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上述案例中,课堂上首先听取各组的简短方案发言,接着教师开始分析设计过程,理清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国家工程规范、标准下,有步骤地进行照度计算、设备选型。工程设计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范中关于“照明节能”的强制性条文。启发学生对比照度计算方法,对光源、照明器的选型展开讨论。由于讨论内容超越了课本,将复杂的工程数据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紧密相联,并看到了所学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学生兴趣十足,发言踊跃,甚至能提出工程实际中某个方面的不足之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3. 概括总结
工程案例课堂教学的概括总结,是整个案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经过教师的进一步点评、总结和深化,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境界,也才能实施由点带面,起到抛砖引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知道如何将这些平常分散学习的东西综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及应用效果。同时逐步接触到现行的工程规范,了解当前照明节能的新技术。最后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用AutoCAD设计的工程图纸及施工完成后的图片。这样的工程案例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对专业学习充满兴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使工程案例教学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要适当布置学生完成作业,可选择典型案例,如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中的案例分析,加深工程的设计过程、参数选取,从而避免过去照搬公式、不明白参数的含义、会做练习不会设计的局面。
三、工程案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逐步完善的措施
工程案例应用于建筑电气专业课程的教学,有助于教师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突破课堂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课堂教学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促进未来工程人员的素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将工程案例教学法引入建筑电气专业课程的教学仍面临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工程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工程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授课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工程经验,能对工程问题信手拈来,引用恰到好处。一个没有较多工程经历的教师,本身就是与实际脱节的,很难培养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在工程案例教学中也很难有底气地引入好的工程实例。一个没有扎实专业功底的教师,就不能很好地驾驭诸多的专业理论,不能将理论系统化,不能举重若轻地从多个角度来剖析案例。因此要求专业课教师为“双师型”,即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的任职资格。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必须明确的方向。一方面,可以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法,提供青年教师实践的机会,积累工程实践;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了解本专业理论水平的最新动态,将其应用于案例的操作过程中。这一切对于教师本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教学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工程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
建筑电气专业是交叉学科专业,涉及土木工程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专业课程覆盖了现代建筑内所有的强电、弱电系统。因此在工程案例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如上述案例中,要求学生有建筑、结构、电气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其次是对学生素养方面的要求。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工程案例教学时,充分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掌握学生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情况,选题要难度适中,并在课堂上采用启发、互动的方式,教师起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和交流,获得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
四、结束语
工程案例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从而为全面提高建筑电气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开创了一个好的教学形式,经过两届的教学和研究,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当然,这一方法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我们日后不断地完善。中国的教学体制正面临着理论联系实际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挑战,研究和推动工程案例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这在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的今天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谢秀颖.电气照明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苗张木.试论工科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交通高教研究,2002.(1):36-38.
[3]冯静.基于准案例教学法的工科教学新模式[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3):69-72.
[4]许朝阳,朱卫东.工程专业教学案例设置的几点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4(3):52-54.
【关键词】 建筑结构,CDIO,项目实施,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的逐步深入,如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素养以适应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并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热点课题。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通过近年来的企业调查发现土建类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着识读施工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足等实际问题。为此,我们研究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分析了CDIO大纲和实施标准,学习了国内外CDIO研究的先进经验,创新性地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传统的“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部分相关内容融合,研发设计了我专业的特色项目――“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并已实施。本项目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
一、 组建团队
为了训练学生的适应性和不同情境下的团队工作能力,我们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根据人数的不同,每个班组建了4~6个小组。由于是随机分组,个别同学提出了换组的要求,我们让学生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问题“如果现在的分组就是你将来毕业后所工作的团队,那么你是否会因此而放弃这项工作?”另一个问题是“团队的成功取决于什么?”两个问题提出后我们没有要求学生立即作答,但是结果让我们非常满意,不再有学生要求换组,而且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加入到了自己团队的活动中。从团队组建过程中我们感悟: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正能量将随时释放。
二、 项目实施
1. 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制定是本项目的第一个任务,由于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结果,因此,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实际工程、与工程管理人员及工人师傅座谈,开展了小组间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方案的制定。此举激发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制定了小组的项目实施方案。我们将各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了展示,请全体学生共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修改建议,接着由各组组长负责修改并完善了小组项目实施方案。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制定实施方案,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2. 调研
在完成调研任务时,各小组的学生们分别观察并研究了校园内主要建筑的楼盖,查阅了多种形式的资料,总结了校园内主要建筑楼盖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应用范围,查找了调研报告的格式,撰写了调研报告。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查询相关资料和电子文献(CDIO大纲2.2.2),学会了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知道了应走出书本看工程、走进工程学知识,更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3. 结构设计计算
结构设计计算和施工图的绘制是本项目的重点任务之一。结构计算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可靠性,施工图绘制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在这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学生们通过讨论与交流,学到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了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 施工图绘制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绘制施工图时,学生经常会问教师到底应该标哪几道尺寸线、哪些尺寸应该标注等类似的问题,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只是告诉学生:“你们认为实际施工时需要的尺寸就是应该标注的,至于你标注的尺寸是否能满足施工的需要,在接下来的任务中你自己就可以发现。”结果学生们对尺寸标注情况有不同的见解,每个人的施工图中尺寸标注情况也不尽相同,对此,教师并没有点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们的制图能力和对标准图集的解读能力,使学生明白了施工图是工程语言,工程施工时需要用到的尺寸在施工图中是必须“说”出来的。
5.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内容。我们将其设计成本项目的一个任务,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建立起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能从工程的角度出发看待所学的知识,并将自己设计的梁和板的钢筋变成现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在上个任务中自己绘制的施工图缺少必要的尺寸标注,导致某些钢筋的下料长度无法计算,有的施工图中有一些不必要的尺寸标注,还有的学生发现了施工图中的错误之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较为熟练地识读结构施工图、学会了不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学会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了施工图这种工程语言的真正意义。
6. 钢筋下料与加工
钢筋下料任务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加工机械完成,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提醒学生注意施工中的安全,严格遵守实训车间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须知要求。在实训车间工人师傅的协助下完成,按照计划,每个小组完成了一部分钢筋的缩尺下料,利用弯钩机械及钳子等完成了钢筋的弯钩加工和箍筋的制作。有的学生满身是汗,满脸是灰,但他们感到很新鲜,真正体验了工人的辛苦工作。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了,也学会了钢筋加工机械的使用方法。
7.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任务是本项目的最后一个任务,也是整个项目成果的直接体现。我们在实训车间挑选了一块场地,让每组分别绑扎一部分钢筋,将各个小组绑扎的成果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肋梁楼盖钢筋骨架。学生们普遍认为钢筋绑扎在工地是由工人完成的,这是最简单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自己动手完成时却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并不简单。拿在手里的绑线和绑钢筋用的钩子怎么配合才能绑住钢筋,怎样才能将钢筋绑紧,这都是原来在理论学习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学生们各自动手绑扎后都觉得不是很满意,结果与想象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请工人师傅演示了钢筋绑扎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工人师傅在旁边指导学生,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让学生亲自体会钩子转几圈能把钢筋绑紧。当最后的工作完成时,学生们都兴奋地欢呼。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工人工作的辛苦,也知道了工人的操作水平对建筑产品的影响,更亲自体会了“熟能生巧”的真正含义,感受到了只有“做中学”才能锻炼真正的工程能力。
三、 项目评价
本项目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及汇报交流情况综合评价的方式,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和能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相互抄袭及坐享其成现象的出现。过程评价中,教师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工作情况,可较为全面地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知识掌握、能力及团队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成果评价包括对调研报告、计算书及施工图的评价,这部分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汇报交流情况评价的依据包括汇报所用的PPT制作水平、表达能力、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以及现场问答交流的情况。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将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起到了动力作用。
四、 项目改进与展望
由于本项目目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利用了一周的时间,相对于所完成的任务内容看,时间实在有限,因此,项目设计时只要求学生完成到钢筋的绑扎。实际上,随着CDIO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可将完成项目的时间调整为两周,并将质量验评的部分内容与此项目融合,再增加一个任务,即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质量检验,查找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地方,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后再修正各自的成果。这样,学生对整个钢筋骨架的绑扎施工及管理工作就更为清晰了。
通过近两年来“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的实施反馈,我们发现学生的调研能力、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绘图能力及正确绑扎钢筋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实现了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我们期望通过不断地实施来研究、探索和改进,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做铺垫,同时,更期望能帮助学生提高工程素养、提升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陆小华,沈民奋. CDIO大纲与标准.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 顾佩华,陆小华. CDIO工作坊手册.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8
(3) 顾佩华 . 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4) 查建忠. 工程教育发展战略“做中学”的CDIO模式.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the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existing defects that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 propose the reform path and contents for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理论;实践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teaching reform;theory;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269-03
0 引言
根据我院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了《工程结构》、《施工技术》、《建设法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前需课程之后,重点掌握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从课程的设置与开设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几乎是前期所有课程的一个综合,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建筑类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经济与法规等的相关知识,即所谓的“全才”。因此,本门课程综合性强,专业性强,实践性更强,力图通过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工程实践、计算机上机等教学环节,加强项目管理理论学习,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完成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活动,再以实践充实理论,培养学生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能力及素质。
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为2.5+0.5,本门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各门专业课程,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对整个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质量、进度、成本等各个目标的控制和管理,学生只有把实践能力和管理技能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完成整个工作任务。但是,从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及学生生源等方面分析,存在一定的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课程开设的现状分析
1.1 我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开设的现状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中的教师大多都是近几年从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毕业的学生,大多都是从学校走出来又直接进入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呈现出学历高、理论知识强,而实践相对薄弱的状态。对我系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分析后,发现本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态度目标,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本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目前我系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堂教学为主,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评价学生学习效果。②按照专业分类区别课程的重要程度,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均以理论知识作为学习的起点,按照知识逻辑组织课程内容,忽视知识与实际工作任务的联系。③“2.5”的校内教学中(2.5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将理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主题,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并列进行。④“0.5”的顶岗实习中,把实践课程作为理论课程的延伸和补充。
1.2 存在的问题
1.2.1 教学模式 目前的这种教学模式使得理论与工作任务联系的不够紧密,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学生不能全面转化为工作任务进行理解。而本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对于我系《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我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我系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都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1.2.2 学生生源 高职院校的学生虽同样是计划录取的学生,但却由于高职录取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最后一个层次,所以,学生在行为上自控能力较差,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知识的科学建构存在一定的难度,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 改革的思路
2.1 指导思想
2.1.1 改革的理论基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工程过程的教学理论。基于工程过程的教学方法是将知识的能力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融于每一个工作任务中,通过任务加以驱动。要求学生知识需求与工作过程联系起来,以缩小预期目标与能力水平之间的差距。
2.1.2 改革的实际意义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具有内容多、问题复杂、处理实际问题的思路多等特点。学生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缺乏想象与理解,因此,我们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的载体,通过工作任务加以驱动,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在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
2.2 改革路径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化课程改革的路径:从本门课程内容开发入手,先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然后再进行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流程、考核方式等的重构,最后付诸于教学实践。
2.2.1 重构教学内容
①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任务及专业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岗位的调查了解到,学生通常接触到的工作有项目管理规划及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资料整编、合同制定与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等。其工作的核心是能够依照施工图纸、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和事先确定的施工方案,组织人、材、机等,按照分部分项工程的工艺顺序,确保建筑工程项目保质保量保工期地完成,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进行合同、资料、信息、风险等的管理。
②重构教学内容。“理论+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工作过程的特征。我们根据工作任务即岗位能力分析结果,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内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设置三个学习领域。具体如表1所示。
2.2.2重构教学方法
①D- S教学法。D-S教学法,即Do-Start,从实践到理论的教学方法,即先做后学。我们要求教师对于每一个学习领域都要从从一定的项目管理实际情境出发,以实际工程项目为案例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作任务的解决而展开,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作业。
②DIY教学法。DIY教学法是指Do it Yourself,即自己做。教师承担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组成团队完成对应学习领域的工作任务,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体,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精讲多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③O-O教学法。O-O教学法,即One-One,我们要求教师分层次逐一的设计实训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工程过程,在教学中有层次地、由潜入深地完成各阶段单项能力实训,再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能力实训,建成完全开放式的、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实践环境。
④On-site教学法。On-site教学法,即现场教学法。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它侧重于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的逻辑性和完整性。因此,我们把教学应该尽可能的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我们设计的教学环境应该尽可能地在施工现场、学校实训场地中进行。尽一切可能把教学放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校内,把“工地”搬进教室,模拟施工场景实训,使学生未进工地就感受到工地的技术氛围;在校外,把“教室”建在工地,聘请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为现场指导教师,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使用人才的良性互动。
2.2.3 重构学生学法 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我们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程序:
①引发求知欲望。学生通过老师每一节课的兴趣导入提高对本门课程求知欲望,使自己明白我要学什么。
②自主性、互动性学习。每一学习领域的内容讲授完成之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提问、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白每一个知识点的重要性。
③学以致用。每一学习领域的内容讲授完成之后,留有相应的案例,让学生自己进行模拟案例分析,做到学以致用。
④总结反思。根据模拟案例分析,让学生总结个人对每一学习领域的掌握程度。
2.2.4 重构教学流程
①引导探索。教师只是引导、参与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
②应用提高。学习本课程的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实践问题,从中体会到本门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价值,知道如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与本门课程相关的问题试着运用所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
③归纳总结。每节课讲授完成之后重在把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有思考性的问题,承上启下。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注意了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④交流评价。让学生在愉快地交流活动中交换意见与看法,一方面可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⑤教学效果检验。通过交流评价的结果,检查学生对所学的每一学习领域的掌握程度,得出老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2.2.5 重构考试考核方式
①模拟以训代考(20%)。教学方法中的分层次设计实训,让学生对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实际操作,熟悉工作流程,让学生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根据学生学生的操作结果给出实际成绩,作为考核方式之一,占总考核方式的20%。
②模拟以证代考(20%)。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还应紧密结合当前我国建设领域实行的各种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原因是工程建设领域实行的执业资格考试,如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造价师、造价员、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等,考试中都涉及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同时,其报考条件之一都要求考生具备相应的工程实践经验,从业时间符合相应要求。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中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将有利于学生进行相应的执业资格考试,并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对于学生在每一学期内取得的相应证书,都可以作为考核成绩,占总考核方式的20%。
③模拟以赛代考(20%)。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对于工作过程任务中每一个层次,都安排相对应的技能大赛,通过技能竞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集中应用于实践,在学中做,在做中提高。根据竞赛结果给出实际成绩,作为考核方式之一,占总考核方式的20%。
因此对于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基于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们尝试采用基于建筑工程类执业资格考试基础之上,通过大作业、理论及实践考核,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面考核,即以训(20%)、证(20%)、赛(20%)和平时实际案例分析(即大作业10%)为主导,期末考试成绩为辅(30%)的考核方式,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结语
3.1 改革的预期效果 我们通过一年半(三个学期)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要使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与博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教学中根据每一个工作过程运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①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的重构,把学生带到一个真实的的工作环境中,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②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的重构,充分发挥高职教师“双师型”的作用,提高了教学团队的质量。教师即是“教师”,又是“师傅”。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于教学。这就促使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充电。
③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学生学法的重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顾问、主持人,而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有助于形成学生全面分析、及时决断和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流程的重构,更能真实反映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促进不同课程教师之间及其与实训教师之间拓展性协作,大大提高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工程管理实践,纵观我国建筑行业现行市场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呈上升趋势。我们必须紧跟行业形势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完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使我们的学生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
3.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独立的一门课程不能完全培养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我们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研究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本课程组的教师作为改革的主导力量,不仅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在课程体系改革与试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探讨解决。
①专业教师虽然要求下企业锻炼,充实实践经验,但是毕竟时间有限。相反的,我们也聘请企业专家进教室给学生讲授课程,但是企业的专业对于理论知识又不能系统的讲解。因此,我们应恰到好处的融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加强本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②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如何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足够多的项目管理知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艳,陈倩清.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224-225.
[2]孙家国,谷艳玲.对建筑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构建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0,(12):203-204.
关键词医院;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技术;策划;
中图分类号:TU24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是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是不断提高、强化技术管理的工作,通过建立技术管理制度,加强技术理论研究和总结,建设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发展。筑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医院的建筑工程被国家列为“生命线工程”,确保其工程质量尤其重要。医院基建管理部门如何规避风险,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是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依法、依规管理建设工程项目,充分配合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进行宏观管理,才能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一、加强对项目策划的分析
医院基建工程的项目管理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管理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见建设工程的项目策划与实施后的有效管理是项目建设成功的前提。按项目建设的过程考虑,在项目实施中有有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工程项目前期阶段、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项目招标阶段、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和总结评价阶段。按照该工作阶段划分,应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相关单位进行管理。
基建项目策划的主要内容有,确定整个项目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方案,对设计中选方案进行优化;制定勘察、设计进度控制计划,明确设计指责;跟踪、检查报建设计进展。参与分析和评估建筑物使用功能、面积分配、建筑设计标准等。审核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控制设计变更,检查设计变更的合理性、经济性。同时,项目进度总控的计划是对项目进度的总体策划,是保证项目按预期总体目标展开的纲领性文件。在编制总控计划时建议使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编制,这样可以掌握和控制项目进度关键线路、关键工作,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实施纠偏。
二、加强建设工程人员的管理
在医院基建工程中,项目建设的实现要靠团队进行。从现代管理角度,人们开始把人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而不是作为工具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一词越来越多地为理论与实践所提及,虽然实际上离这个词的本意还有很远。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主要是利用组织结构图、责任分配图进行人员需求分析,落实责任,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各参与人的积极性,保证项目实现。
建筑产品是直接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加强对施工者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人是指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在施工前要审查承包单位的技术资质,看其是否具有按期完成工程任务并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能力及管理水平。工程管理要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水平。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平时注重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施工过程要有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并有健全的人员岗位责任制。
三、合理组织工程工作流程及职责权限
在医院基建工程中,应建立正常的工程技术程序,把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放到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技术工作业务上。推行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技术管理工作责任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管理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工作的权限,使每位工程技术人员各有专职,各司其事,有职、有权、有责。在认真组织和施工图会审和技术交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关键部位和影响工程全局的技术工作的复核。工程开工前,将企业技术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对于重大或关键部位的施工,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施工单位应提前一周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保证措施,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鉴定证明材料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根据有关规范和企业编制的作业指导书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各分部分项或工序工种的质量保证措施,并对施工人员交底,质量检查员进行监督。做好质量技术交底,将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所有原材料、关成品必须有合格证(材质证明)或检查报告。所有隐蔽工程记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等有关验收单位签字认可,方可组织下道工序施工。每次测量放线后必须坚持做好复检工作,模板及其支架须具有足够的强、刚度和稳定性。
四、基建管理部门配合政府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质量实施宏观管理
政府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医院基建工程工程实施宏观管理与基建管理部门对工程质量实行现场管理并不冲突和重叠,其关系是互动、互补的。如何充分运用和正确对待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宏观管理,是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其具体的运用方式和正确对待的态度应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通过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充分认识政府相关部门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正确的态度自觉接受政府相关部门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
2.从建设项目立项开始,自觉按照政府相关部门规定的立项、报建等程序办事,不得采取非正常程序或变通的办法或打球等手段实施建设项目的招标或管理。
3.充分认识到政府相关部门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宏观管理关键在于执行和运用,其主要环节如下:
(1)建设项目的立项需经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批准。
(2)设计单位根据立项的建设及投资规模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其设计方案必须经规划管理部门的批准。
(3)按照审批后总体规划方案,经地质勘探后,设计单位进行单体等各方面的建筑设计,其设计图需经图审办、人防办、消防等部门的审批。
(4)按照招投标法,自觉在招投标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指导下,按照正常的程序选择有实力、有经验、讲诚信的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等。
(5)自觉接受和配合质量、安全监督等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按照规定做好建筑材料送检工作,按照要求做好每个建筑节点的验收工作,督促落实整改事项。
(6)按照规定,自觉接受规划、环保、质量监督、消防、人防等部门对项目的总体规划验收和建设项目的验收工作。
(7)按照建设项目备案制的要求,认真做好资料收集和整理等工作。
(8)按照规定留足质量保证金,以确保工程质保期间的维修经费。
五、基建管理部门在政府宏观管理下加强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宏观上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单位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政府相关部门与建设单位实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互动、互补的关系,二者不可缺一,否则,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得不到全方位的落实,因此,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主体,相关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是实施质量管理的依据。为此,基建管理部门应在政府宏观管理下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1.基建管理部门在工程建设时,自觉贯彻执行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的各项建筑工程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办事,依照正常的工作程序办事。
2.成立重大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它是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的组织保障。
3.正确协调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等三者之间的关系,按照法律、法规及合同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各自的职能及履行职责。同时,三者之间要相互沟通,相互约束。
4.基建管理部门在工程建设时,要做好3个环节的工作,即建设工程的事前工作,建设工程的事中工作,建设工程的事后工作,具体事项如下:
(1)建设工程的事前工作,即工程项目的立项及报建。基建管理部门要做好工程项目立项的认证和概算工作,避免盲目上马,资金不足而匆忙下马等烂尾工程事件的发生。同时,按照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申报工程建筑项目,待取得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工程施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后方可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切不能无证施工,杜绝违法建筑。
(2)建设工程的事中工作,即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在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基建管理部门除主动配合政府相关单位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外,还要时刻抓紧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工程质量管理的各项规定,协调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协调政府相关质量管理部门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定期主持召开各种协调会议,跟踪落实质量管理部门、监理单位下达的工程质量整改措施。同时,做好工程建设中所发生的整改及变更的论证和审批工作,避免随意性,确保建设项目按照预期的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实施。
(3)建设工程的事后工作,即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在各项建设批文、资料等准备完善的情况下,基建管理部门在组织预验收的基础上,组织由规划、环保、质检、消防、人防、设计院、监理及施工单位参加的竣工验收,对竣工验收中提出的各项整改意见,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整改后需得到有关部门及监理单位的认可。同时,做好备案工作和建设房屋移交给使用单位的交接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从事医院基建工作是“高危区”,尽管建设市场变幻莫测,只要我们依法、依规管理建设项目,充分配合政府对建设工程实施宏观管理,重大问题由单位建设项目领导小组集体决策,就能够避免建设质量及廉政等方面的风险,使建设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对于基建工程质量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及具有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要不断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对工程的综合管理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资源的有效配制、整合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涂月华.建设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的探讨 [J].广东建材,2007(5):159―160.
[2] 聂国林.如何搞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四川建材,2007(4):54―55.
[3] 王 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的初探 [J].山西建筑,2007,33(14):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