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

产业链发展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业链发展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产业链发展方案

第1篇: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

交钥匙模式;山寨手机;集群化;产业链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9-0036-02

一、Turn-key模式的产生

2002年,美国学者Sturgeon(2002)通过对美国电子产业的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正式提出了“模块化生产网络”一词,建立了一个新产业组织模型――模块化生产网络。[1]

标准模块化制造网络由两类企业组成:一是标准模块集成企业,二是标准模块制造企业(其中又分为通用标准模块制造企业和专用标准模块制造企业)。每一个集成环节和制造环节都会聚集若干个企业,原有的单向链式的契约关系被打破, 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了网状的契约关系,产业价值链也完成了向立体价值网的演化。由此为Turn-key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如下图 1所示。[2]

“Turn-key”模式,是一个“交钥匙”的“工程项目模式”,是指向客户的一种总体解决方案。在电子通信消费市场,Turnkey模式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软件厂商直接与芯片厂商合作,在芯片厂商的硬件方案和协议的基础上,集成成熟的上层软件和应用,并整套提供给电子产品生产厂商。本文研究应用了模块化生产网络理论和破坏性创新理论。

二、Turn-key模式在山寨手机行业的应用

1.山寨手机行业的发展

传统的手机行业中,芯片厂商负责芯片设计,手机厂商专注于项目管理和软硬件研发。而联发科(MTK)进入手机芯片设计领域之后,为手机制造商提供了包括软件和硬件在内的全面解决方案,其Turn-key模式重塑了中国手机产业链,使手机制造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山寨手机制造同时发挥了产业集群和个体力量,实现低成本运作,顺应手机产业的发展潮流,同时避开中国企业在研发、管理上的短板。

2.Turn-key模式对山寨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电子产品发展的道路上,集成电路的科技成果蕴含了山寨化基因。2005年,台湾手机芯片联发科(MTK)将Turn-key模式应用到手机领域,使得手机行业的技术壁垒降低乃至消失。2005年正规品牌有70%采用MTK的集成方案。联发科(MTK)的出现,使手机产业链产生了异化,在手机品牌与代工企业之间,有了一家独大的技术平台,它在短暂的时间内就主宰了中低端手机的产业链。

Turn-key模式对山寨手机产业链的重要性集中表现在:

(1)减少研发时间和资金成本。使得新手机从产品立项到上市只需要2-3个月――时间缩短同时也降低了整个产业链的资金占用成本。

(2)降低技术门槛。联发科(MTK)通过技术研发把芯片设计、操作平台、解决方案等集成在一个包含芯片和电路板的套件中极大地降低了手机行业的准入门槛。

(3)避开管理短板。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Turn-key模式避开了中国企业一贯以来诟病的管理短板,避免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于项目管理工作中。

三、Turn-key模式应用的建议

1.研究结论

研究得出结论,应该利用Turn-key模式发挥产业链集群功能,传统优势产业应注重专业化发展,利用Turn-key模式出现的契机,完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高端的连接和底端的转移。利用Turn-key模式出现的契机,有效降低技术壁垒。完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高端的连接和底端的转移,传统优势产业应注重专业化发展。

2.建议

(1)协助山寨电子产业生产方式转型

中国国内对于Turn-key模式的应用,可以仿照国外成功例子,Turn-key模式的集群化优势,重新掌握产品的自主设计和自主研发,推进技术自主创新使我国厂商由OEM 生产向ODM 生产转换,逐步改变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2)致力于保护知识产权

Turn-key模式在中国发展成不带任何原创性质、完全照抄、盗版、模仿到后期的破坏性创新,遏制了真正的技术变革,恶性竞争导致行业利润急剧下滑、产业生命周期急剧缩短,危害产业持续发展。因此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突破这种困局,在模仿的同时开始自己的技术创新,以品牌作为立足点谋求长远发展。

(3)实现产业链高端的连接和底端的转移

把握Turn-key模式进入珠三角的契机,使珠三角在国家产业格局中位置发生变化,向产业链高端环节集聚。要制定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内资企业进入全球产业链中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生产环节;要继续改善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变劳动力成本优势为综合服务环境优势和技术支撑优势,承接外资高端加工贸易产业和环节。[3]

[1]Sturgeon, T.J. Modular Production Networks: A New American Mode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2, 11(3): 451-496.

第2篇: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

>> 中国动漫产业链发展状况与策略研究 大连基地:上游拉动全产业链发展 养猪产业链发展趋势 抢占商业WiFi产业链上游 我国手机出版产业链构建的博弈分析 基于产业链的图书馆手机阅读服务分析 定制模式重构手机产业链 移动支付发展状况、产业链及其制约因素

">上游面板商掣肘大陆彩电发展 政府出台政策完善相关产业链

移动信息化产业链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通信产业报》创刊20年暨2016新春产业链寄语 进军LED 产业链上游 前景可期 产业链上游的“三座大山” 电子信息产业链上游之痛 段子手产业链 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动态耦合分析 天津动漫产业发展与产业链构建研究 沈阳手机产业集群形成半小时全产业链(1) 沈阳手机产业集群形成半小时全产业链(2) 手机电池“杀手”背后产业链调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精实新闻. 高端芯片联盟,助集成电路产业生态系加 快发展[EB/OL]. (2016-08-05). .

[7] 我爱方案网. 2015年全球前十大芯片设计公司排行榜[EB/OL]. (2015-12-09). ?1468893848.

[10] 群智咨询. 2015年手机面板出货排行榜,京东方居首,夏普出货达成率仅6成[EB/OL]. (2016-02-19). .

第3篇: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

【关键词】产业链金融 中小企业融资 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传统意义上的优质客户已基本被各银行瓜分完毕,与此同时,银行“脱媒现象”更加普遍,商业银行越来越关注从产品创新、个性化服务、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特殊需要等方面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难题在我国表现的更加突出,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小企业具有管理弱、资产少和融资需求短、频、急等特点。产业链金融由于能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着产业链上各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同时也能为银行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分散风险,实现多方共赢。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一般起到原材料的运输、中间产品的加工等作用。周小云(2007)认为,产业链金融是银行通过扩展对核心企业的服务,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供销企业联系在一起,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产业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多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不断增值。

二、产业链金融的“M+1+N”模式

产业链金融服务运行模式是银行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实现深化银企合作关系,并获取最大收益目标的一种服务模式,即“M+1+N”模式。

其中“1”代表核心企业,“M”、“N”代表上下游企业。银行通过对产业链上的“M”或“N”与“1”之间资金的综合分析,在有效规避银行授信风险的前提下,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1.“1”核心企业金融服务

一般产业链中均存在一个优质的核心企业,银行可以为其提供诸如集团账户管理、投行业务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通过对核心企业的服务来为其上下游客户群的提供金融服务。

2.“M”上游企业金融服务

基于上游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物流关系,以对核心企业的授信为保障,为上游供应商提供授信支持。主要包括采购合同融资、商业发票贴现、预约付款融资、应收账款买断和综合保理等几种操作模式,一方面能够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确保物流供应的及时顺畅,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另一方面能够依托核心企业为供应商解决融资问题,并为核心企业争取更优惠的供货条件。

3.“N”下游企业金融服务

从产业链内部来看,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果能够协助核心生产企业建立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一方面能够获得大量的中小客户。

三、发展产业链金融的意义

1.产业链金融突破了传统的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模式,其金融服务不再是只针对市场的原料生产者、产品制造者、商品销售者等产业链上单独的企业。产业链金融对产业链整体和交易的评估使中小企业也能进入银行的服务范围。同时,产业链金融也激发银行开发出很多新的金融产品,增强经营的灵活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客户群的存款,增加了银行自身的利润空间。例如,煤炭行业中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厂处于强势地位,向上游采购需要现款或预付款提货,向下游销售又往往需要对电厂等放账,煤炭经销商存在巨大的流动资金缺口和对银行的信贷资金需求。银行可以向经销商提供“先货后票(款)”融资模式——以现货煤炭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以及“先票(款)后货”融资模式——经销商在取得下游企业订单前提下、以未来煤炭货权质押的融资解决方案。

2.开拓银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以大型或特大型企业的核心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市场,但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如果单纯考虑中小企业自身的情况,不能得到银行资金支持。产业链金融服务就是借助于产业链的真实业务背景或预期应收账款等信用增强条件,使银行能够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拓展我行的客户群体,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例如,截至2005年4月底,深发展广州分行票据贴现量累计已达938亿元,并占据广东地区能源行业80%的业务量。银行以其鲜明的行业经营特征被定位为以某行业金融为主的贸易融资专业行。产业链金融服务正是基于产业链的这些主要特点,从其中一个环节着手,进而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所提供的整体金融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能够密切我行与整个产业链的合作关系,进而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四、产业链金融的风险防范

通过前面分析可知,产业链金融要对于银行来说,首先要理顺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然后,根据稳定、可靠的企业间的业务往来及现金流,将银行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整合,对企业提供融资、结算服务等一体化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由此可见,产业链金融可以有效降低银行对单一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但是风险总是伴随着盈利,商业银行在实施产业链金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风险的防范:

1.既然产业链金融服务强调的是对产业链整体的信用捆绑,银行就必须准确掌握产业链上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间的关系,建立信息系统。刘士宁(2007)认为,要加强现代信息手段建设,通过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建设等方法,对潜在的意外和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产业链金融风险。同时,产业链金融管理需要借助信息化的平台,将商业银行服务的上下游企业组织在一起,最终实现产业链上各个的共赢。

2.内部控制是防范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一种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要强化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内控机制建设,做到确定实施产业链金融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权利和责任,建立起商业银行内部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养良好的银行精神和内部控制文化,使全体员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小云.产业链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希望月报.

第4篇: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

关键词:会展产业链;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9-0091-03

引言

随着会展业分工的深化,会展产业链条逐渐形成并不断延伸,从会展活动的启动、执行到完成,涉及了策划、宣传、装修、物流、住宿等众多环节。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决定了会展人才需量的剧增,人才质量、人才层次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培养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多样化的技术和项目实践经验的会展人才队伍,是政府、高校、企业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会展产业链的各环节所需人才有较大差异,在具体的培养中,要结合其不同的特性,构建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会展产业链的含义及结构

(一)会展产业链的内涵

产业链是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不断向下游产业转移,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路径。它围绕某一具体产业的生产要素流向,将相关产业按上中下游的供应关系联系在一起,通过确定各要素的投入产出比值来合理配置资源,以提高产业和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产业链中要素构成的多少、链条的长短及粗细决定着行业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和产业对其他行业的依存度和影响力。

根据产业链的相关理论和会展产业的基本特性,本文采用以下定义来界定会展产业链:围绕某一主题,以所在区域的产业基础为依托,借助场馆等设施,以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相互交融的价值链为内核,将会展业的主体方(招展商、商、场馆、参展商、参观者)和相关方(装修、广告、餐饮、运输、通讯、旅游等行业)联合起来所形成的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关系[1]。

(二)会展产业链的结构

按照会展生产要素的流向及行业之间的供应关系,会展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环节、中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三个部分,并通过三个环节的配合将会展的主体方及相关方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

会展产业链上游一般指会展活动的发起者,包括专业的会议组织者(PCO)、政府、协会、企业等办展单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从事会展项目的策划、开发及宣传,具有独立开发及运作会展项目的能力,并是会展品牌的拥有者;会展产业链中游指具体负责会展项目的运作、组织和实施者,主要是目的地管理公司(DMC),如各展览场馆。这些企业组织为会展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并组织现场服务,落实会展主办方的项目方案,处于实施阶段;会展产业链下游范围较广,是会展活动的支持部门,即直接或间接为PCO、DMC、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服务的部门都是会展产业链的下游企业,如展台装修、物品租赁、商务旅游、媒体广告、物流、保险等,这些部门为会展业提供了必要的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支持。(见图1)

处于会展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拥有关键资源和技术,制约着中下游的市场供给与需求;中游是连接上游和下游的桥梁,负责会展活动的实施,是影响整个会展活动效果的关键环节。下游为会展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实现会展产业链整体价值。

二、基于产业链条的会展人才供求分析

(一)会展人才需求类型及特点

1.产业链上游

会展产业链上游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主要包括会展项目策划、项目申报及组织宣传方面的人才。他们大多活动于政府、协会和各类会展公司、广告策划公司,其主要职责是开发新主题,进行会展活动的整体策划、行业调查及市场分析、立项审批、项目宣传、客户招徕等,通过概念策划和组织将会展活动的各个环节及会展产业链上的各服务企业有效地衔接起来。对于这类型的人才,必须正确把握展览市场的需求,熟悉会展活动的运作流程各业务环节,具备独特的创意能力、文案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较高的外语水平,并且需要一定的市场调研、营销、商务谈判技能及实践经验。

2.产业链中游

处在会展产业链中游的人才具体负责会展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控制,是会展项目方案的执行者,主要包括项目经理、场馆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其中项目经理负责承接会展项目并组织相关工作的开展,包括提供场所、安排住宿和餐饮、组织现场服务、处理危机公关等,将主办方的活动方案一一落实。这类人才需要有丰富的展会(尤其是大型展览及国际会议)操作经验,熟悉会展行业的特点和项目的运作流程;极强的公关能力,善于与主办方、搭建商、参展商及采购商进行沟通,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此外还要求具备较强的业务开拓能力和抗压能力。而场馆管理人员则对现场管理、控制和危机处理的能力要求较高,必须能够妥善安排、监督现场施工和会务服务。

3.产业链下游

会展产业下游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因而对相应的会展人才需求量最大,是为会展主办单位、场馆、参展商及观众提供服务的人员,主要包括:会展展台的设计和搭建、物流运输、餐饮住宿、翻译及律师咨询、保险、旅游等。他们分属于各自的行业,专业特性强,许多岗位需要较高技术水平,并且需具备一定的会展知识,熟悉会展业务的经营特点。如会展旅游人才不仅需要有旅游接待的技术和经验,还需要充分了解会议及参展客户的消费特点,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二)会展人才供求矛盾及原因

第5篇: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也是中国崛起的30年。中国的崛起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也是中国企业的崛起。我国集团型企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集团转型升级

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通常有三个发展方向。即全球化、行业化、平台化。如下方三维图所示:横向。表示企业的经营范围从区域内经营到跨区域经营,最后发展为跨境经营纵向,表示集团型企业逐渐由单一行业经营向跨行业经营发展;同时,集团型企业的发展要面向客户及产业链。如何界定服务的平台及架构,是企业管理者需要深入考虑并决策的。

一、全球化

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业绩管理的侧重方向不同。首先,规模约束。成立之初,企业通常关注生存,着重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其次,盈利约束。这一阶段企业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更多地关注发展规模和速度,致力于提高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企业继续发展,进入风险约束阶段。开始关注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规模、盈利与风险的管控至关重要。集团型企业往往处于第三阶段,更加需要注重风险管理。

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或者进行资本运作,要在充分理解当地法律及监管要求的基础上,强化企业的全面管控。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 在强化人、财、物集中管控的基础上,加强内控、风险及全面业绩管理;2 注重对业务过程的管理和控制;3 关注企业间及整个供应链间的协同。

二、行业化

专业化决定企业深化发展的可能,也是集团型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单一行业为主的集团型企业,需要促进产品持续研发和创新:努力形成科研、生产、销售及服务一体化,对客户市场需求快速反应,建立个性化生产服务模式;要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全面成本控制水平;深化发展,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状况及整合。

跨行业、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型企业需要加强每个行业的专业化、深化发展,与此同时,整体实现行业板块间协同、资源共享及平衡风险,进而关注行业业务板块间的管控;构建集团与各行业板块的绩效管理、内部交易的处理及内部转移价格体系,并加强对总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ofOwnership,TCO)的管理。

三、平台化

平台化即要面向产业链和客户体系,支持跨国交易、多币种、多国汇率及多会计准则、多语言。同时,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集团各业务板块流程拆分、重组和协同。

作为集团企业,应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总结和提升企业个性化的竞争优势。以客户为中心,面向客户服务体系及产业链的协同,应对产业链间竞争。通过流程平台,支持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优化,有效整合资源。集团型企业建立企业的门户体系,需要建立电子商务的平台,以快速响应市场。

驱动转型升级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集团型企业风险、盈利和增长管控的均衡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架构支撑。在集团型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和机遇的今天,信息化无疑是驱动企业集团转型升级、构建新竞争力的有力工具。制定一体化、平台化、全面的企业集团管控信息化解决方案包括集团层面、业务层面、客户层面三个层面。

集团层面,包括战略管控、财务管控、运营管控三层模式。建立集团层面管控模式及体系,要能够实现管控与业务的一体化。

业务层面,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型企业的业务板块由不同的业务子板块构成,如制造业、流通业、建筑业、金融业等等。多业务板块如何布局,怎样建立支持深化行业的解决方案,采取何种方式控制集团企业之间、业务板块之间交易的风险和成本等问题,是行业化解决方案需涵盖和解决的问题。

客户层面,集团型企业面向客户和产业链,需要建立一个平台。现在较流行的是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平台。通过统一的平台,为电子商务提供很好的支持,实现面向供应链的合作伙伴及面向全球客户的服务。

第6篇: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

物联网运营及服务提供商主要是为客户提供统一的终端设备鉴权、计费等服务,实现终端接入控制、终端管理、行业应用管理、业务运营管理、平台管理等服务。目前,我国物联网运营及服务市场受制于应用的推广,还没有发展起来。未来,随着物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运行状态、升级维护、故障定位、维护成本、运营成本、决策分析、数据保密等运营管理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对运营及服务提供商的要求也将非常高。这一环节主要包括移动虚拟运营商(MVNO)以及移动物联网运营商(MMO),MVNO通过APN网关接入到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而MMO通过基站子系统直接访问移动网设备,两者都必须让各类运营商物联网支撑系统对其业务实现更好的控制。

以物联网为突破口

随着通信技术及业务快速发展,传统的电信服务面临多项挑战,一方面,以固定电话和传统语音业务为代表的传统服务的业务价值在衰退,另一方面,传统服务范畴的用户发展也正趋于饱和,终端用户的增长空间在不断缩小,部分城市的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超过100%,且新增用户呈现低端化趋势。

与此同时电信市场正在经历着网络与技术的融合、终端与载体的融合、业务与应用的融合、成本与价值的融合、产业链与生态链的融合,多层次的融合使得电信市场转型成为必然。在这种新形势下,内容和应用是竞争与合作的焦点,在整个生态链上电信运营商需要与跨越不同产业的参与者进行竞争和合作;与此同时价值的转移也要求运营商转换角色,“运营商+设备提供商”为核心的价值链模式遭遇到严峻挑战,电信运营商需要由提供简单的连通向综合转变。因此,电信运营商需要及时转变思路,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突破瓶颈,实现最终的融合与转型。

国内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的应用上虽然起步略晚于欧洲,但其涉足的行业比较广泛,用户发展势头迅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各具发展特色。

三个发展期

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物联网市场需求的变化、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发展以及运营商能力的不断提升,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

发展初期电信运营商处于产业链的中游,下游有通信芯片商、近场通信模块商及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尚不具备完整的物联网管控平台,主要提供网络通道服务,不能直接面向最终用户,对运营商而言提供的是被动的服务。目前“通道型”业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这种模式只能与竞争对手做同质化的竞争。

发展中期 电信运营商通过建设自己的M2M平台可以提供少量应用并对其进行管理,提供的服务仍旧有限,这时运营商逐渐由被动改为主动提供管理型服务。电信运营商产业链中的位置也调整为中上游,最大的竞争来自于系统集成商。

发展成熟期 随着电信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日趋成熟,可以直接提供物联网的各种应用,用户可以自己或者通过运营商购买终端,电信运营商能够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应用层面的全服务。这时候电信运营商基本处于产业链上游,系统集成商的定位已经变成运营商及管控平台之下的分包商。

综合考虑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电信运营商在不同阶段可以扮演以下的角色:

参与物联网相关标准的制定,作为地方政策规划的参与者。

终端设备合作的开发者,需要与众多企业合作。

基础设施服务的提供者,发挥自身优势,提供更好的电信服务。

物联网应用的继承与拓展者,为用户提供灵活的、综合的各种应用服务。

物联网管控平台的提供者和运营者,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第7篇: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

当前,供应链金融在国内发展的如火如荼,各级政府的支持政策持续加码,几乎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都在关注供应链金融。公司在这个领域已经布局探索了多年,并于2019年制定并开始实施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方案。金融科技是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条件,公司的发展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开发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结合近期本人在营销“商票宝”过程中的体会,我想谈一谈对当前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加快金融科技建设。我们做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依托核心企业来服务核心企业产业链上的客户,解决产业链上企业的融资需求,共同推动产业链上企业的发展共赢。要做好、做大供应链金融,我们必须要构建上下游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动态把握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建立与实体企业之间更加稳定紧密的关系。要想搭建这样稳定紧密的关系,我们必须依靠金融科技。然而,技术上的突破需要长时间的布局搭建,非一朝一夕,更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且无法在短时间收获成效。因此,建议公司通过股权合作、技术入股等各种方式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平台的搭建,抢抓业务发展机遇。

二、搭建开放的平台。供应链金融要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建立一种金融生态,这个生态里面有核心企业、产业链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这个生态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生态越繁荣,对我们越有利。因此,我们的平台不应仅限于内部业务操作使用,而应该是对外开放的。当前,公司面临着客户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冲击等危机,公司急需要通过自建平台来融入互联网发展的大潮,公司搭建的平台不仅仅是服务于供应链金融,也服务于公司全局,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搭建开放的平台,一是可以扩大线上获客渠道,提高公司知名度,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二是可以充分深挖存量客户资源,增加客户粘性;三是可以和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合作,掌握同行发展状况,提高战略研判能力;四是可以更好发挥公司金融牌照优势,提升客户质量,实现协同发展。

三、平台业务方向探究。根据目前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公司业务开展的情况,可以探索开展以下三类业务。

(一)区块链供应链债权融资服务。该类业务是市场最广阔,最有发展潜力的业务,公司应当重点推进。该业务是将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结合,运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多方共识等特点,把企业贸易过程中的赊销行为产生的应收账款,转换为一种可拆分、可流转、可持有到期、可融资的数字债权凭证,为核心企业的上游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应收账款转让、融资及管理的服务。目前,国内区块链供应链债权融资知名平台有中企云链“云信”、众安科技“众企安链”、联易融科技等。北京金控集团依托旗下“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小微金服平台),联合海淀区政府、微芯研究院等单位,于2020年2月7日正式上线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公司可以从两个方向拓展该业务:一是围绕公航旅集团上下游客户、公司战略客户开展业务,将原有的业务迁移到平台上,进而达到批量化操作;二是和省政府相关部门、各市州政府对接,推动建立政府确权中心,构建政企合作共赢的关系,进一步稳固公司覆盖全省的金融服务体系基础。

(二)互联网票据融资。票据作为一种具备包括无因性、要式性、返还性等特殊性质的有价证券,其本身自带融资功能,并且具有适合于进行结构化、相对安全的特点,成为了目前广受追捧的热点资产。国家持续大力支持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据统计,我国2020年票据业务量达148万亿元,较上年增逾12%。票据市场前景广阔,各路资本纷纷加快布局,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有京东科技“京票秒贴”、同城票据网、微票宝等平台。开展互联网票据融资业务,一方面要依靠有吸引力的产品,另一方面要通过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去拓展市场。

第8篇: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

目前,我国黑客地下产业链已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最上游是黑客工具开发,主要是针对黑客挖掘的系统漏洞,编写各种恶意程序;其次是利用黑客工具抓取肉鸡或窃取用户敏感账户信息,通过实施恶意入侵、网站挂马、组建僵尸网络等,获取目标主机的控制权限,或窃取用户账户(如网银账户、网游账户)、密码等信息,为进一步实施后续违法活动做准备;再次是利用控制权限或用户信息实施攻击、欺诈、窃取,主要是利用获取的控制权限、用户信息,窃取真实资产或虚拟货币,或实施敲诈勒索、恶意攻击等;最后是“销赃变现”,利用窃取的银行账号、密码套现,盗刷信用卡套现等。黑客地下产业链近几年发展猖獗,我国黑客地下产业链总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黑客地下产业链的猖獗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国家一直在不断出台多种措施打击黑客地下产业链。早在1997年我国刑法中就特意定义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2009年刑法修订案中又增设了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这些法律法规,对于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打击网络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网络与信息安全主管部门,也曾出台多项规定打击黑客地下产业链,如《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木马和僵尸网络监测与处置机制》等规定。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专门印发防范治理黑客地下产业链的专项行动方案,这将对净化我国互联网发展环境、促进可信网络空间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本次专项工作将提高全体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识,促进网民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并引导网民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防范恶意代码。

其次,本次专项工作可全面打击黑客地下产业链的上下游,有助于彻底切断黑客地下产业链的利益链条,实现标本兼治。通过对下游的网上贩卖“肉鸡”、虚拟财产、用户个人信息的信息监测及举报,对上游的黑客培训网站、论坛、贴吧、即时通信群组等进行关闭,彻底切断产业链条,控制源头。

第9篇:产业链发展方案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是服务方案提供商提供的综合金融方案,包括融资方案以及理财、结算等方案。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产品与供应链金融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对产业链上各成员企I的信贷评级不再依赖过去的对单个授信企业财物状况评估及抵押评级而在于对产业链企业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准入评级。再者就是供应链金融关注的是金融融资企业还款的自偿性模式,即引导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贷款。

二、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的新趋势

互联网正以飞速发展的姿态改变着传统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也不例外。这是一股不可逆的时代洪流。互联网的发展给供应链金融带来了交易成本下降,产业链分析成本下降、客户获取的便捷性等变化趋势。

1.风险管理措施的变化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是基于对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现金流的控制,对特定账户实行封闭式账户管理。利用直接对现金流账户的控制实现贷款的回收。而互联网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在上述风控措施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基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收集,储存海量的客户数据成为可能。

2.与物流企业合作模式的变化

互联网的发展能够促进物流企业的繁荣,在互联网技术与物流的结合下产生的物联网正是这一共生关系的具体表现。利用互联网的灵活性与灵敏性深入物流的各个环节,将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者资源整合,获得数据后不只是储存,还充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建立自动化的预警平台,及时与物流企业进行互动、信息反馈,及时将风险问题扼杀。

3.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的变化

商业银行传统供应链金融的营销模式主要是用过梳理产业链,寻找产业链中的核心大型企业,向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与分销商进行营销。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互联网思维不断撞击传统行业的前提条件下,供应链融资营销模式出现新的趋势。

三、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问题分析

1.对融合互联网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战略意义认识不足

发展供应链金融对于一家商业银行来说,除了资产业务能够得到增长,创收利润以外,还有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通过供应链金融全套服务方案的提供,可以给商业银行带来其他业务的增长,从存款业务到中间业务都能够由供应链金融业务所驱动。而结合互联网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更是另一个未来的战略高地。

2.部分商业银行与互联网的结合程度有待提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要逐渐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在这一适应过程中,有的商业银行能够快速地接受市场变化,无论是从机制灵活性上还是营销思维上都能够与互联网接轨。在营销上、在渠道整合上、在互联网的利用上没有深层次的用互联网思维的方式进行彻底改革。商业银行应该树立危机意识,即使处于行业领导者地位的商业银行也要居安思危。对自己进行革命,这才是最佳的市场生存之道。

3.风控措施手段单一

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商业银行采取的最主要的风险控制手段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现金流控制和结构性的授信制度安排。虽然这种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解决供应 链融资中的相关风险问题,但这种措施的实施成本以及实施效率相比目前基于互联网采用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审核评级的方式显得更为复杂。不利于开发目前的高频低金额客户。

四、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1.将融合互联网发展供应链金融提升到战略层面

商业银行应当加深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认识,将其提升到战略业务的层面。并在企业当中将这种战略目标与各级员工进行沟通,从而实现企业全局的认识统一,利于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2.与物流企业的合作进入2.0时代

物流企业的优势在于货物的仓储运输,以及物流企业基于仓储运输累积的大数据和对供应链的理解。商业银行在于资金优势以及风控技术。目前物流企业主要是采用收取监管服务费的模式,商业银行可以供应链金融产品为基础开发出相应的理财产品。通过吸纳物流企业资金,一方面让物流企业通过服务赚取相关费用,另一方面盘活物流企业流动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将物流企业和商业银行捆绑的更为紧密。

3.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风控措施

建议商业银行采用基于互联网的风险控制手段并与国王风控手段相结合,发挥二者最大的功效。在融合过程中,双方的风控技术、风控思维如何融合,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数据分析,对消费者行为记录的数据质量要求很高,在纷繁复杂的数据记录中,如何选取到真正有效、高质量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或者编写自动化审核程序时,程序的缺陷如何防控,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必须要进行深入研究,找出一条符合自己的风控之路,不能只依赖既有的风控方式,也不能完全迷信基于互联网的风控手段。

五、结语

商业银行的转型势在必行,互联网的发展势不可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是未来的趋势。商业银行应不断吸收互联网思维,而不是简单的将现有业务互联网化,用人文营销的方式,确定自己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营销策略。只有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两者的不断融合,才会给消费者带来福音,才能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良方。

参考文献:

[1]陈秀梅.论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J].宏观经济研究,2014(10).

[2]向飞.关于互联网供应链的金融法律问题[J].中国律师,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