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战略的意义范文

创新战略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战略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战略的意义

第1篇:创新战略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驱动;扶持政策;服务转型

1.引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中央的重要决策。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强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扶持的作用,必须关注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必须关注中小企业在新兴领域、新型业态中的成长,从而真正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和创新发展。

以上海某中心城区为例,在现有2万余户企业中,非公企业为1.2万户,占全区企业总数的88%;2011年全区纳税总额173亿,非公企业纳税额为127亿,其中小企业占比达到85%,在全区纳税总额的占比为28%。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随着国外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国内市场需求巨大但消费不足,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可持续发展,绿色贸易壁垒增多,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更是由于销售和成本压力不断增大,企业规模小、渠道少、融资难等问题而举步维艰,生存发展均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困境,国务院于2012年4月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从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等领域提出了29条具体措施,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各相关部委办局出台的扶持政策几乎覆盖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补助、政府采购支持等方面,尤其是在金融服务方面出台了很多创新举措……但是,效果却并不尽人意。

2.问题及分析

2.1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短板

(1)总体劳动力素质较低,实业产业资产使用量较少,产业分布不平衡,制约了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服务创新能力。

(2)产业结构方面依赖低廉的生产要素、投资建设规模的持续增长、低价战略赢得利润;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严重挤压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其转向虚拟经济,整体呈现“去实体化”、“非主营业务增长”现象。

(3)尽管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小企业中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但在用人和经营管理上还是以家族管理方式为主,经营决策管理粗放,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机制。

(4)缺乏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主往往缺乏“创新、敬业、执着、诚信”的精神。其实,企业家精是企业家特殊技能(包括精神和技巧)的集合,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企业的成败在于保持“资金链不断裂”前提之下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

2.2 扶持政策存在脱节现象

(1)政府资源分散于不同行政部门,管理、服务中小企业的政府机构出发点和角度各不相同,难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并未真正体现效益最大化。

(2)一些扶持政策和措施缺乏细化成为可操作性的办法,往往落实不到位,中小企业直接受益不够,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排斥和不公正对待等体制方面因素仍未完全得到解决。

(3)各项扶持政策虽然非常密集,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使中小企业对这些政策的了解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和理解上的局限性,进而造成了政企之间的沟通障碍,影响了政策落实的效率和效果。

(4)政府设立的公益机构治理机制尚不完善,服务效率较低;行业协会、企业间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发育尚不充分。

3.思考和建议

事实证明,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功能在于维护了市场竞争,因为它既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又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体现了“拾遗补缺”的重要补充。所以,制定保护中小企业政策的必须以此为出发点。政府与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上,不如认真思考如何根据商贸企业集聚和贸易引领,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围绕创新发展的驱动战略,选准转型基点、把握转型核心、优化好转型路径,引领中小企业形成长远发展的规划,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生存危机和发展乏力的难题。

3.1 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兼顾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管理资源不足等问题往往是由于企业过分追求高速增长、短期效益带来的后果,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战略转型的同时,必须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增强消费者权益、商业道德和社会道德意识,正确处理好企业高位增长与长远发展、企业短期利益与社会整体效益的关系。

首先,理顺企业内部权力结构,提升社会化管理水平。如:企业财产权与家庭或个人财产权逐步分离,并且提取适量的公积金、公益金等公共积累资金作为企业员工、管理者等其他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收益来源;确立规范的企业决策权结构及决策程序,采取一定程度的权力制衡结构是保障中小企业决策科学水平逐步提高的重要基础。

其次,自治性质的社会组织有利于中小企业发挥自行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发展社会非营利性组织,构建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社会组织保障体系。

大力鼓励发展行业协会、联合会、兴趣联盟等形式多样的非盈利性组织,以此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一种集制度创新、制度维护、制度修缮等多种作用为一身的社会力量,既反映中小企业的意见和诉求,为政府制定扶持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规划决策、政策规范提供建议,又促进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和自觉维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同时,引导中小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公共性质的活动,在中小企业中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

3.2 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对中小企业而言,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是要改变企业受自身局限所形成的劣势,在原有竞争的基础上实施合作,增强在产品设计、营销和供应链条等环节的竞争力;摆脱过度依赖外需和投资的局限,积极扩大内需;完成由“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所以,中小企业内部通过要素投入的结构调整,加强对资金、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在特定区域或产业内,通过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集群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链条和产业区域集聚,发挥中小企业规模效应。

如: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其原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各种成本上升,可沿着价值链向两端攀升,向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业发展;以外贸出口为主体的中小企业,面临发达经济体需求衰减、汇率波动风险累积等外部经济的冲击,需及时调整内外需求结构,以“十二五”规划产业布局为契机,积极开拓国内需求,完成产业转型;以劳动力投入为主体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技术、管理等内在因素的制约,需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加大对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的投入及资金支持,形成产业的区域集聚和产业集群的整体性转型升级。

3.3 走联盟竞合、专精特新的专业化道路

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区域特征性也日益突出,区域经济竞争已经从企业战略层面转向集群战略层面,产业集聚凸显出的竞争优势日益成为区域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主要力量,产业集聚极大地拓宽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所以,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中,应积极发挥导向指引、平台搭建的作用,把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业是作为贯彻落实“创新转型”的重要抓手,把集聚发展作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着力点。

建立大中型核心企业产业链配置对接机制,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大中型核心企业配套产业链的项目可以很好的提升信用评级,以此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这也是打造区域性网状企业布局结构的重要举措。

打造区域性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政府财政投入减轻中小企业对接成本,促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为中小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增加企业新产品研发成功率,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可联合社会其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社会创新资源,构建中小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

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网络化而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已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对企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增长、乃至全球经济的扩张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要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围绕提升国际经贸与商务主导功能,积极打造电子商务城区。力争在主题集聚、业态丰富、标准领先、环境优良的电子商务中心城区建设中彰显特色,独树一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必须在克服自身“短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政府更应从政策导向引导、平台搭建等方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服务企业、服务转型、服务发展、服务人才”为抓手,以项目落实为切入点,以服务性、功能性平台建设为支撑,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努力营造适合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第2篇:创新战略的意义范文

通过对河北省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和创新特征的分析,目前适合河北省中小企业创新的战略有以下几个类型:

1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

实践经验表明,引进技术是缩短差距、节省投资、争取时间的捷径。在近期及相当长的时间内,引进技术对河北省中小企业更有取得竞争优势地位、占领市场的现实意义。

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战略的关键是:第一,恰当的市场定位。对国内市场及可能的国际市场的判断和选择准确,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第二,及时和有效地消化吸收。消化吸收是掌握国内外技术,使其发挥效益的条件,是改进创新的基础和积累技术的必要途径。第三,改进和创新。只有改进和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造就本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2模仿创新战略

从长远目标看,河北省中小企业应当成为自主开发创新者,其中一部分企业应成为技术领先者。但是在现阶段,模仿创新战略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现实选择。

采取模仿战略需要注意几点:第一,模仿战略绝不意味着单纯的照搬照抄,其战略意义在于模仿基本技术和率先者的行为,它要求企业必须进行适合市场需求的改进和创新。第二,技术模仿行为应当在法律的规范下进行,避免侵权、合理付费是模仿者应当遵守的准则。第三,要模仿好,企业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模仿前应进行必要的学习和技术准备。同时,要通过模仿培育自主开发能力,由模仿为主,逐步走向自主开发为主。

3成本最小化战略

河北省自然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当中小企业掌握了先进技术以后,产品往往具有成本优势,适合采用成本最小化战略。采取这种战略的关键是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水平;经过消化吸收和创新,实现了产品的本地化,在生产工艺技术方面已达到先进水平并能结合实际进行改进创新,产品生产规模已达到经济规模。河北省中小企业采取成本战略除了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以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后续及持续开发能力是否能支持领先地位的保持;第二,配套技术,配套产品和产业化工作能否支持;第三,资金、营销、生产设备与组织能力能否支持。

4集群创新战略

第3篇:创新战略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学习类型 技术战略R&D 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技术发展的速度骤然加快,周期大大缩短。技术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武器。如何更好地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战略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讨论制定技术战略时,认为技术战略必须同企业总体战略一致,侧重对企业的产业环境及企业自身的竞争地位的分析。但是,关于企业的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的关系,尚未引起重视。本文认为企业的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具有内在一致性,制定技术战略应该充分认清这一关系,这对企业制定合适的技术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企业学习类型

“组织学习”这一概念是由阿吉瑞斯和舍恩于1978年在他们的著作《组织学习:行为透视理论》中首先提出。从而也就掀起了人们研究组织学习的热潮。从本质上说,组织学习是一种包括了一系列不同于个人学习的活动,它超越了一个组织内部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是一个社会过程。

组织学习通常划分为第一型、第二型和第三型三种学习类型。其基本理论假设是:作为条件反应的学习与作为反思、内省和成长的学习是有区别的。三种学习类型代表了企业不同的学习能力。

第一型即单循环学习,是在现有组织的框架内发生的学习。是建立在错误的感觉和修正过程基础上的,目的是改进或修正现有组织机构内的战略行为,以使组织能最好地实现目标。虽然可能发生某些变化,但它们并不改变组织基本规范。组织将继续实施现有的规则和目标。

学习第二型即双循环学习类型,它承认组织不能在现有组织背景下或以其现有战略和行为方式对环境变化做出足够的反应。所以双循环学习的组织会对现有行动理论提出质疑,重新评价组织目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结果是出现了新的或修正过的规范、政策和目标。双循环学习改变了下一步单循环学习的认知基础。

学习第三型即再学习叫做解决问题学习(“学会如何学”)。在这种学习类型下,不仅组织的行为要改变,而且对学习的整个过程也提出了疑问。再学习需要组织从以前的学习经验教训中学习,反思以往是怎样学习的以及学习中的不足,加强学习过程的本身。换句话说,组织把“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结合进了它们的战略和规范中去,它在近来以系统为中心的技术领域中对组织的生存和成功常常具有关键作用。因为它可以迅速地对以系统为中心的技术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技术战略

早期的一些国外学者把技术战略定义为“一系列关于技术发展需要所做出的选择”。Solomon从组织学习的角度将技术战略表述为“组织为达成事业和技术目标而对技术知识和资源的吸收,管理和应用”。目前我国学者对技术战略比较普遍的定义是“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进行与技术相关的重大决策,是企业技术选择的表现形式,这些决策包括技术的获取、维持和利用、技术能力的水平和研究开发投入的强度,这些技术选择决定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以及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平台”。

对于技术战略的分类,由于分类角度不同存在着多种分类方法。我国学者傅家骥等考虑进入市场的时机、技术创新特征和市场竞争态势将技术战略分为: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和模仿创新技术战略。可以看出此种分类将创新作为技术战略分类的重要维度。众所周知,创新是企业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将创新作为技术战略分类的重要维度是科学的必要的。因此,本文中我们采用傅家骥等人对技术战略的分类。

企业学习类型与技术战略的一致性

创新作为技术战略分类的重要维度,可以说创新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可以实施何种技术战略,而创新主要是企业通过R&D活动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企业的R&D过程。另一方面,不同的学习类型代表企业不同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不同的企业研发组织在R&D过程中能够实现的创新效果是不同的。这样,创新就成为研究企业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的纽带,以下我们将通过这一纽带探讨二者的关系。

R&D过程的学习模型

企业的R&D过程的学习模型如图1所示,市场的需求或其他刺激产生了新设想,经对其完善后提出方案建议,经研究与实验取得初步设计方案或原形,再经由完善性开发取得最后成果――详细设计方案或原型。在完善、研究与实验和完善性开发的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都是不可或缺的,这需要引入企业知识概念。企业的知识库在这里不是指那种收集了各种经验,备选的技术方案和各种用于支持决策的一种信息化系统,而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总和。它既包括企业的应用程序、数据库和专利等外显知识,又包括了企业员工的经验、操作技能洞察力等内隐知识。任何企业和组织都拥有自己特有的知识库。在研发过程的各个阶段,为实现阶段性任务,企业都会调动知识库中的知识,寻求解决的办法,如图中实心双向箭头所示。若现有的知识库无法解决,则需要通过组织学习来吸收外部的知识,实现问题的解决,如图中空心双向箭头所示。这一过程同时也充实了企业现有的知识库,是技术知识积累的过程。所以R&D实质上是企业的学习过程,是企业技术知识的积累过程。

制定因“型”而异的技术战略

不同的企业学习类型代表着企业不同的学习能力,而R&D实质上是企业的学习过程。由于企业学习类型的不同,在R&D这一学习过程中必然形成有差异的R&D能力,有差异的R&D能力会导致企业创新结果的差异,这种创新结果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可以制定什么样的技术战略。

当企业的组织学习是以单循环为主的学习时,研发过程中,研发部门更多是在现有的框架内对行为的反思,进而对行为创新,提高行为的效率,而效率的提高意味着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于是我们发现了第一条关系链条:单循环会导致行为创新,而行为创新是模仿创新战略实施的要点。

当企业的组织学习是以双循环为主的学习时,研发过程中,研发组织能够快速感知外部环境最新的技术变化,并对自己现有的技术框架反思、修正,实现在修正后技术框架内的技术创新,从而研发出可以赢得新的市场需求份额的新技术。而跟随创新战略意味着跟随者在进入市场的时间比领先者滞后,采取跟随的态度。它可分为创新防御战略、创新增长战略和市场扩张战略,而无论是那种细分都是在修正后的框架下的创新。于是我们找到了第二条线索:双循环学习导师跟随创新,而实施跟随创新战略需要这种跟随创新。

当企业的组织学习是以再学习为主的学习时,研发过程中,再学习可以使研发组织前摄地迅速地对技术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研发组织在不断地反思学习中的不足和“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中,成就了与日俱增的创造力,可以实现技术现有框架的突破,结果是企业在某项创新方面存在某些特殊优势。而领先创新战略意味着企业采取领先创新并试图在该领域建立领先地位,而这些是实施领先创新战略的关键。

可见,企业的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是有一致性的,拥有不同学习类型的企业应该制定与之对应的可以发挥其特长的战略,如图二所示。企业也只有因“型”而异,制定技术战略才能发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从而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习类型企业的特点,本着发挥其竞争优势的原则,制定与之相宜的技术战略。

本文在对企业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界定后,将创新作为分析二者关系的纽带,探索性地分析了二者一致性的关系。由于企业主要通过R&D实现创新,因此本文集中分析了R&D过程,认为R&D过程本质上就是学习的过程。而不同学习类型的企业研发组织在R&D这一学习过程中能够实现的创新是不同的,创新结果的差异决定了企业能够制定的技术战略有所不同,从而得出企业学习类型同技术战略有一致性关系。即单循环学习的企业,应发挥R&D能力在现有框架内行为创新可以最大降低成本的优势,制定模仿创新战略;双循环学习的企业,应发挥R&D能力能迅速感知修正新生技术,从而在修正后的技术框架内的技术创新可以满足新市场需要的优势,制定跟随创新战略;而再学习的企业,应发挥R&D能力打破现有技术框架实现根本创新,具有先发制人的优势,制定领先创新战略。具有不同学习类型的企业在制定技术战略的时候应充分认清自己的企业学习特点,本着充分发挥R&D能力赢得优势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技术战略。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企业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技术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反之,一味地追求领先,不切实际的制定技术战略,不仅不会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反而会给企业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在我国加入WTO市场日益开放,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认清企业的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的关系对我国企业是非常重要的。盲目追求领先,缺乏基于企业本身状况制定明确的技术战略,导致企业资源浪费,竞争力丧失的状况在我国企业中屡见不鲜。这就迫切要求我国企业在制定技术战略时必须对企业的学习类型和技术战略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真正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明确的可以发挥优势的技术战略,从而在国际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第4篇:创新战略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企业技术;技术创新;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7-0162-02

1 技术创新战略概述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在市场发展方向、顾客需求以及自身资源及能力的指导之下,结合企业自身的总战略,而对产品的品种、产量、质量、服务等进行创新,为企业谋划新的长期优势。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所涉及到的创新目的、时间、方向、程度、重点等一系列问题,均要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一个企业在选择自己的竞争战略时,要做好企业自身的定位,确定在多大的市场范围内构建及发挥竞争优势,从而让自身的核心专长占据最有利位置。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按照不同的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即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合作创新战略,它们自身各有特点。一般来说,自主创新对于企业的资金、研发能力、创新思路等要求很高;模仿创新则对这些方面的要求偏弱一些,但在对企业吸收和应用所引进技术上要求高效果,进而依托工艺上的创新来增强企业竞争力;合作创新则要求合作主体之间划分细节清晰,权责明确,这也是很多企业现在正在采用的方式。

2 企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将不断发展的科技应用于企业创新战略之中也成为大势所趋。无数企业崛起以及在激烈竞争中屹立不倒的实践已经表明,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核心专长,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由此可知,企业技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这也给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结合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并有效实施,以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3 不同种类技术创新战略的特点

战略是指全局性的重大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具有协调性、全局性和可持续性这三大特征。根据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同分类,三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各有其

特征。

3.1 自主创新型战略

自主创新型战略以生产技术为中心,以强大的技术实力为基础,并保持后续的研发能力,使企业在行业技术领域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这样的企业在基础科研方面必须持续地投入资金,具有研发的独立性和不可预见性,而且对后续研发工作不需要依赖外部的技术和科研力量。企业往往有自己比较成熟的研发团队及实验室,并在该领域拥有大量专利,能够独立自主地实施从技术向产品的完整转化。

要制定自主创新型技术创新战略,要求企业具备以下几个基础条件:首先,具备良好的管理体制和人员配备;其次,具备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再次,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最后,能够很好地保护和分享专利。以福建省华隆机械有限公司为例,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把数字仿形控制技术、激光对刀、PLC控制技术等应用于传统的石材桥式切割机上,为企业创造了价值,也赢得了发展机遇。又如福建科创光电有限公司,以“新型高分辨率多点触控电容屏”等新产品带动生产,也依次成为莆田知名企业。

3.2 模仿创新型战略

模仿创新型战略指的是企业不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为战略中心,而是通过逆向工程手段来制造领先者成果的产品,从而以低成本的优势抢占市场。模仿型战略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中应用较多,这些企业在没有研发团队的情况下通过反向工程手段获得技术及信息,在竞争中,其技术实力与自主创新型企业和合作创新型企业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由此可知,在自主创新型企业的一线市场中,模仿创新型企业很难与之直接竞争,它往往会通过购买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技术或者有偿使用技术,来体现自身的成本优势,以此重新占领市场。例如三星电子公司,它在整个70年代前半期一直致力于模仿合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广泛掌握先进技能,优化企业管理模式及产品零部件生产,为今后的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

一般来说,模仿创新型企业具有以下几点特质:首先,具有非常敏锐的技术信息嗅觉;其次,具备异于另外两种类型的其它优势,如成本优势、政策优势以及在成熟工艺技术基础上直接打造新技术的优势等。当然,模仿创新型企业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技术创新的后续能力不足,当自主创新型企业有了技术上的突破时,就会将模仿者甩在身后,而模仿者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摸索阶段才能够弥补,这样的时间差会令模仿创新型企业陷入被动发展状态。与此同时,出钱购买技术的使用权,会增加这类企业的成本,不利于之后的成本优势显现。总之,企业欠缺自己的技术力量始终会受制

于人。

3.3 合作创新型战略

合作创新型战略是指企业主题之间在生产方面联系紧密,如一方向另一方提供零配件生产,彼此之间形成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除了客户要求提供新的产品技术之外,合作创新型企业一般不会对其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或者模仿其它产品。在目前的发展中国家这种企业形态较为多见,其中有些企业在保持合作关系的同时,还会利用资金改进自己的设备、技术,培养研发团队,努力做自主品牌。

4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问题及对策

4.1 现状及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不高,由于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和科技人员比例等指标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所以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创新效益等方面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普遍来说,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欠缺融通资金。企业的资金获取和融资渠道较少,同时相关的信用和担保机制也不够健全。第二,欠缺高新技术人才。高新技术人才是企业形成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只有在数量和质量上合理拥有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才能够使企业在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第三,欠缺信息资源。企业外部的有效信息是企业发展技术、把握市场机会的基础,如果外部信息缺乏广泛性、准确性、及时性,会给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实施造成不利影响。

4.2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在企业整体发展与进步中功不可没。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低成本和高差异战略是目前适于企业发展的战略。同时,实行先动战略能够使企业在动态的市场中环境获取竞争优势,进而打破和改变原有的竞争格局,并获得低成本、高差异及范围经济的优势,再让这些优势服务于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具体来说,企业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率先创新,即依靠自身的努力及探索,产生核心技术并自主完成创新的后续环节,率先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开拓。其次,模仿创新,即以率先创新者的思路和行为为榜样,以创新产品为示范,通过反求破译或引进购买等手段来吸收和掌握核心技术,并对技术进行改进及完善,在此基础上研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最后,合作创新,企业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应当加强联系,取长补短,共同开拓技术及市场。尤其是在与大企业的合作中,小企业能够发挥自身创新机制灵活、反应快的优势,充分利用大企业的设备、科技、资金等,快速提升自身的创新水平。

综上所述,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大潮中,技术创新战略在企业整体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体制保障,为整个企业运作提供着新鲜的血液。只有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实现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的多样化战略,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宫兴国.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管理系统理论构

建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1.

[2] 吴焱,刘云彤,焦黎.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初探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33-36.

第5篇:创新战略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保险公司;创新管理,

JEL分类号:G22 中图分类号:8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2103-0105-03

把握当前保险公司的创新管理现状是推进保险业创新的出发点。为此,我们就保险公司创新管理拟定了52个问题,并在深圳市内随机选择了15家保险公司及分公司进行座谈式调查,针對这些调查我们提出了一些推动保险公司创新管理的建议。

一、保险公司创新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對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视不够

调查发现。虽然少数大型保险公司已经开始重视创新发展战略的规划,但是很多中小型保险公司的创新发展战略依然是不明确的或者没有。另外,已规划创新发展战略的保险公司,绝大多数都没有相對应的财务预算,更没有具体的战略地图和执行计划,使得创新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二)没有形成适当的创新文化

第一,目前保险公司一般都只通过各种正式会议来集中宣传公司内部有关创新的制度和成果,员工只能被动获知创新消息。同时,缺乏与之相對的反馈机制,管理者无法获知真实的宣传效果。第二,缺乏创新管理机制,没有建立有效的创新思想传递渠道,员工的创新思想只能通过逐级汇报的方式向上传递,无法保证创新思想传递的有效性。第三,存在對创新项目失败的负责人进行处罚的制度。这不但使项目负责人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还会导致基层员工误解创新的意义。不利于创新文化构建。第四,缺乏创新项目评估的规范指标,评估创新随意性大。最后,保险公司對竞争對手和消费市场的研究分析机制不完善,研究队伍人员构成单一,研究结果宣传重视力度不够,公司内部未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开拓意识。

(三)组织结构對创新所起的作用太小

调查发现:一方面,保险公司组织结构的改造还处于移植模仿阶段。通过学习过来的组织结构并未能与公司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不同公司之间的组织结构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使得各公司不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以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改革不彻底,在总公司构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而在分公司沿用传统职能型结构,这种状况容易形成公司战略执行阻碍,使得制度和流程设置不连贯。

(四)缺乏有效的创新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保险公司都是以外延粗放式发展为主。(1)只重视产品创新,缺乏支持商业模式的流程和管理系统。创新的产品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商业模式运作才能成功实现其价值,创新的商业模式需要创新的流程和管理系统才能发挥其作用,只重视产品创新并不能发挥创新的价值。(2)缺乏创新项目指导规范,没有创新管理流程,创意在筛选、实施和商业化各阶段得不到制度支持,最终形成了以行政手段代替制度建设的管理特点。(3)创新管理的电子协助平台建设落后,不能满足保险公司所需的分散、沟通、协调、高效的创新管理需要。

(五)激励创新不足

主要表现在:(1)无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系统支持,對创新团队成员的表现采用传统的领导评价方式,容易挫伤员工积极性,形成官僚的文化氛围。(2)员工的绩效评价缺乏创新贡献类指标维度,使得创新只成为了员工的额外工作,不利于创新项目推进。(3)薪酬制度缺乏竞争性和灵活性,缺乏對创新活动的个体激励和群体激励计划,不利于吸引、培养和保留创新型人才。(4)新员工招聘时,缺乏与创新相关的考核指标,不能對新员工的创新意识进行考查,无法通过招聘识别创新型人才。

二、提高保险公司管理创新水平的建议

(一)突出创新发展战略,建设特色创新文化

1、制定创新战略。

保险公司在制定创新战略时,首先,应该分别充分考虑公司所面临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1)现有的,可以获得的技术能力;(2)公司现在所具备的进行创新的组织能力;(3)评估现有商业模式与竞争對手的差别;(4)支持创新战略的财力预算;(5)高层管理者的意识和实际行动對创新的支持程度;(6)风险管理對创新战略的约束。外部因素主要是:(1)合作伙伴关系网络的建设情况;(2)产业结构和行业环境的变化;(3)主导型企业成为主导的原因;(4)自己所面临的竞争态势;(5)战略是否需要外聘人才支持;(6)创新活动的行业时效。

其次,明确保障创新战略执行是保险公司领导者的首要任务。要求(1)保险公司的领导者应有卓越的胆识,敢于冒险,并率先建立行业内新的游戏规则。(2)保险公司的领导者应敢于尝试自己的商业模式,发挥自身特点开辟新市场,才能打破现在的寡头竞争的局面,赢得利润增长而不仅是保费增长的发展机会。(3)保险公司的领导者应当合理运用各种渠道在企业内部广泛宣传创新战略,承诺并落实将根据战略的执行结果论功行奖(不能只强调战略本身),增加员工對创新价值的认识。确保企业内部反對创新的力量不会影响创新活动的进行。

第6篇:创新战略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战略;思路;措施;联系

Abstract: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is the basis for enterprise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a modern enterprise undertake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romoting social progress historical mission, strength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cultivate enterprise core technology of the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market competitiveness, management mo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ideas and measures of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ideas; measures; contact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我国企业生存环境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复杂,买方市场的形成,国外知名企业涌入,我国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研究表明:企业想要长治久安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此基础上要进行技术创新战略,因为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核心专长,将是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支撑。在当前极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中,现代企业若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行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联合进步。

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内涵、基本思路和措施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内涵

在广义的概念上,技术创新包括研究开发与工程化、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等环节,也包括这些环节中所需要的管理和组织创新。从技术创新的过程上,技术创新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中间试验、生产、销售五个相互衔接的阶段。而狭义的技术创新仅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即产品、工艺的创新。(本文论述主要采取技术创新这一狭义的概念)。

(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思路

在市场上,企业提供的和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还应当包括销售过程中的服务以及销售以后的服务。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主要目的也必然是研究和开发新产品,迅速地将其投入市场,通过一定的销售方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将技术创新的成果最终转化为效益。也就是说企业技术创新除了就产品本身进行创新外,还应当在销售方式和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寻找思路。

1、在产品方面,除了开发全新的产品之外,还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对原有的产品进行改良和组合。一方面,针对市场新的需求,适时地推出独具特色的、技术含量高的、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对仍有生命力的旧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或开发其附属功能,或将多个产品特性优化组合为更具灵活性、新颖性的产品,从而增强其生产竞争力。

2、在销售方式方面,可以尝试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即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产品的推销。企业建立网上销售系统,不仅可以提高销售速度、扩大销售范围,还有利于沟通与外界的联系,展示企业的技术实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为及早适应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奠定良好基础。

3、在售后服务方面,除了传统的“三包”、送货上门等服务外,还应全面了解客户的个性特征和潜在要求,想方设法增加附加服务项目,使客户从产品功能中获得满足的同时,能享受更多的超值服务、特色服务,强化客户对本企业产品的“忠诚度”和“依赖感”,为持久赢得市场创造条件。

(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措施

技术创新是企业把自身各方面的力量充分组织和调动起来,并对外部环境加以协调利用,以实现创新目标的系统工程。要切实抓好这个工程,需采取多方面的保证措施。

1、技术创新需要组织机构的保证。企业应建立一个专门部门,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起来,为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组织支持。

2、技术创新需要运作机制的保证。技术创新包括创新决策、创新实施、创新实现三个运作环节。这三个运作过程所产生的方法、手段共同构成了技术创新的运作机制,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技术创新需要激励机制的保证。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应当从制度上加以保护和激励。在企业内部,制定引导职工进行技术创新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外部,切实保护新产品开发者的知识产权,并给予最佳扶持和政策优惠,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4、技术创新需要人力资源的保证。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必须引进一些能把广泛的相关知识和专业知识相融合并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要注意加强职工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影响因素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广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企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影响;二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前者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统一。后者反映企业在追求长盛不衰的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近期的利润增加和市场扩大,又要考虑持续盈利增长,并且要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公共关系。而狭义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此,主要采取狭义上的概念进行论述。

(二)、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企业管理者只重视近期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企业应该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两个维度之间保持平衡。管理者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重视社会效益。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标必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其经营行为必须要符合社会整体利益。

生态效益的忽视,也是制约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所在。企业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损害环境和后代利益,结果导致企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破坏的不协调状态。企业将陷入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中,招致自然界的报复,危及自身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种与自然互利共生、和谐发展的新型关系,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2、专业技术人才不合理的流失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资源成为企业诸多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因此,企业应做好人才的留用,防止人才的流失,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专业技术人员拥有核心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他们以20%的比例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如果这些人员流失,就会影响企业工作的连续性、工作质量和企业人员的稳定性,从而弱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因此专业技术人员成为企业人才竞争的主要对象。

四、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作用

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容看,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进行以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主要内涵的技术创新活动,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又取决于企业获得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一切的基础是如何有效地学习。学习是企业永生的发动机,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世界,企业必须培养和提高应变能力,发展新技能和采取新态度的能力,这就是学习的能力。

五、结论

第7篇:创新战略的意义范文

调研组感到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通过对企业的考察。使中央企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通过调研,对中央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和创新能力问题上形成共识:一是中央企业技术创新意识普遍增强;二是中央企业是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主力军;三是中央企业已具备较强的整体创新能力。

主要竞争对手是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调研中我发现,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主要和核心的代表力量。中央企业在技术创新上与跨国公司存在四个方面的差异:一是大而不强的先天弱点制约整体创新能力提升;二是核心和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实力不强;三是技术创新理念和思路相对落后;四是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滞后于实践。

推进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径

而技术竞争又是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内容之一,发挥中央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中央企业是国在国际竞争中与外国跨国公司相抗衡的核心力量。所以中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有决定性的意义。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中必需充分发挥中央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首先,要依托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来提升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产学研结合中要使企业处于龙头位置。

最先进的技术不能靠引进获得,提高原始创新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实践证明。那么对于作为技术创新主力军的中央企业来说,就必需具有独立的发明发明能力,即原始创新能力。对于中央企业来说,要提高自身的原始创新能力,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技术人员争作发明家的开拓精神。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一点对于科技领域的人员来说也有异曲同工的含义。

几乎所有涉及全局的关键技术创新都是国家直接组织或政策扶持下实现的当然,把国家力量和市场作用结合起来。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单纯依靠国家力量来推动。技术创新还必需依靠企业、依靠市场作用的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于把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有机结合在一起,中央企业技术创新的胜利,则在于把国家力量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

政策建议

主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利益,完善中长期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中央企业的技术创新。认为要提高企业立足久远的创新热情应该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两个方面入手。对企业管理者的激励,应突破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利益的高度来考虑和把握。对于技术创新人员来讲,应加强对技术创新效果的知识产权维护力度,保证科研人员能够从所取得的创新效果中获益,尤其应将创新效果给企业带来的临时效益与科研人员的临时福利联系在一起,激励科研技术人员进行立足企业临时发展的技术创新。

第8篇:创新战略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技术创新 战略 企业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无国界经营趋势的加强,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体现出实力日趋强大的趋势。企业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也就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持续创新并能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的能力。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着企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由此看出,企业恰当地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探讨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应注重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技术创新的含义和特征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技术创新是高风险活动。这种高风险主要是指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一般来说产品主体创新、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而产品创新则所需的投资较小,花费的时间也较短,几乎没有什么风险,但却伴随一定的市场风险。第二,技术创新是高收益的活动。在经济活动中,高风险与高收入总是并存的,据有关资料显示,技术创新有20%作用的成功率就可收回技术创新的全部收入并取得相应的利润。也正是因为这样,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风险投资银行,向技术创新提供风险性贷款,促进技术创新。第三,技术创新具有超前性,这一特点是说企业较其他竞争对手有一定超前性的技术创新。需要强调的是技术创新的超前性必须与其可行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否则过于超前的技术可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进而增加了技术创新的风险。

二、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战略

这种创新战略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求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源泉。技术创新要着眼于生产工艺和产品革新,按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把技术创新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投入,缩短产出周期,实现较高的效益。市场对技术的需求推动技术创新,相反技术创新也反过来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比如:Netscape 公司则是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在网络市场拼搏中,其互联网浏览器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在该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9%,该公司在互联网络上的万维网网页广告做的很出色,成为互联网上热门网页之一,强大的科技力量和先进的市场观念推动者Netscape公司迅猛向前发展。1994年没有什么名气的公司在1995年一年中收入高达8000万美元,成为当时全美第一年收入最高的公司之一。

2.技术创新的独创性战略

这种创新战略就是创造出一种市场上从未有过的技术和产量,成为市场的第一。在当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普遍增强的情况下,如果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失去了独创性,就很容易被其他企业超越。因此企业一定要从战略角度来审视技术创新的要旨,强化独创性,不断给企业注入活力,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独创性战略要求开发和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科研水平,能够对市场进行敏锐的预测和正确的判断。此外,还要注意的是企业既要充分考虑到自身未来竞争的需要,努力提高技术创新的层次,也要有意识地开发专利级的创新技术或产品,以便获取专利来取得知识产权,以专利独享来强化自己技术创新和产品的独创性。

3.主动创新战略

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按部就班地发展,为了获得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企业必须主动创新,也就是企业根据对于市场的判断,主动制定出技术创新目标,创造出新产品、新服务,或进入新市场和新领域。在这方面典型的案例是1965年Intel的创始人摩尔就曾预言,电脑微处理芯片的记忆容量每18个月就将增加一倍,这项“摩尔定律”成为Intel信奉的企业宗旨,Intel一直按照这个发展速度,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使全世界的微处理芯片市场在它的冲击下呈现这一规律,完全掌握了主动权。Intel不仅每18个月推出新产品,而且每9个月增加厂房设备。利用这种可预测的主动创新方式,Intel成功占领了市场的重要地位。

4.创造性模仿与参照策略

创造性模仿战略是一种在重复别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以便产生一种比原有技术和产品更完美的方法。比如浙江吉利集团,就是通过模仿和创新,制造了自己企业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从而节约了汽车的生产成本,使得汽车的销量提高了50%,因此企业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产生新的价值,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把产品转化成利润,这是企业的基本使命和目标。

与此相近的创新策略是参照策略。美国施乐公司的总裁科恩斯对此有一个经典的定义:参照是企业将其产品、服务和其他业务活动与自己最强的竞争对手或某一方面的领先者进行连续对比衡量的程序。具体来说分为:产品参照、程序参照、组织参照、战略参照。产品参照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

三、促进技术创新中应注重的问题

第9篇:创新战略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指标体系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创新型企业是指那些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能够以一系列创新行为成功应对市场经济的机遇和挑战,获得持续性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现今,世界各国已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我国也正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本文所开展的对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构建的研究,对创新型企业有效实现战略目标、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

一、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的概念及主要构成要素

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是创新型企业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自主品牌战略的过程中,为了使其创新过程得到顺利实现、创新成果效益获得系列保障,所应具备的规划创新战略目标、比较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准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纠正偏差并促使企业战略最终得以实现的能力。

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的要素构成:

(一)科技创新战略控制能力

科技创新是指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拓生产新领域,开发高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占据新市场,取得新效益。在知识经济时代,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来掌握领先的技术,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科技创新战略是实现技术领先的目标导向。

(二)知识产权战略控制能力

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与手段。知识产权战略控制能力的强弱对企业创新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创新型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技术集成,拥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价值不菲的无形资产。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其他企业对新技术的模仿会给创新型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可有效保护新技术不被侵权。知识产权战略是对新技术进行保护的目标导向。

(三)自主品牌战略控制能力

自主品牌是指由企业自主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而品牌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品牌来开拓和争夺市场。可见,品牌是全面创新的结果,而品牌战略则是企业的制胜战略。企业自主开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只有通过创建自主品牌才能获得经济效益。自主品牌战略是使受保护的新技术实现其经济价值的目标导向。

客观、科学、有效地评价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既是对企业已完成战略控制工作的总结,又是对以后战略控制工作的前瞻性部署。建立与创新型企业实际相适应的战略控制能力评价体系,对于企业科学定位自身的战略控制状态,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有效的战略控制策略,促进企业战略控制工作的良性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战略控制能力的最终评价结果是否科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指标选择是否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要考虑到企业战略控制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指标整体的合理性,从不同侧面设计反映企业战略控制能力状况的、有代表性的指标,以便于准确反映企业战略控制能力的内涵。

(二)客观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能客观、 真实地反映企业战略控制的内在规律,尽量使用长期稳定存在且能随时间和空间发展变化而成长变化的指标,剔除一切受临时政策或人为因素影响波动较大的指标。

(三)完整性原则

各评价指标应能涵盖企业战略控制活动的全过程,相互之间既不相互交叉或包容,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又要相互补充,构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企业战略控制能力的指标体系,确保在评价时不重复考虑某指标,也不遗漏某指标。

(四)可操作性原则

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应尽量选取易度量的指标,数据易于观察及获取,便于在实际评价工作中执行和应用。

三、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过程和关键性因素的分析,可知创新型企业的战略控制能力包括科技创新战略控制能力、知识产权战略控制能力和自主品牌战略控制能力三个二级指标体系。并由此展开,确定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一)科技创新战略控制能力

科技创新战略控制能力的主要考核指标有:企业研发重点的规划性,企业重点研发规划的时间跨度,企业支撑科技战略的组织机构的影响力,企业实施科技战略流程的执行度,企业科技战略保障制度的合理性,企业研发活动与资源由企业统一调配的效率性,共6个指标。

(二)知识产权战略控制能力

知识产权战略控制能力的主要考核指标有:企业制定的知识产权基本策略的可行性,企业制定的知识产权章程的合理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影响力,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企业建立国内外专利文献信息资料库的更新度,共5个指标。

(三)自主品牌战略控制能力

自主品牌战略控制能力的主要考核指标有:企业新产品进行商标注册的比重,企业品牌标识的认同度,共2个指标。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可以通过13个指标来反映(见表1)。

四、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的评价方法

(一)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

根据综合评分法,向广东省创新型企业的相关工作者发放调查问卷,让被调查人士给这些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打分(分值区间为[1,5]),共发出调查问卷63份,收回50份,其中有效问卷43份。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出战略控制能力指标重要性程度得分的描述统计分析表(见表2)。

从表2的排名顺序可以看到,序号i越小,所代表的指标(Ci)越重要。用Wi表示指标Ci的权重,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得到该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集:

(三)综合评价并分析结果

在评价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时,评价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各指标作出评分,然后根据评价模型,计算出企业的综合评分,即TT值。TT值满分为10,值越大,代表企业的战略控制能力越强。

对一个企业不同时期的战略控制能力作纵向分析时,可以分别计算各期的TT值,通过统计工具作出趋势线以及计算各期的增长速度来考察企业战略控制能力的实施效果;对多个创新型企业进行战略控制能力作横向比较时,分别计算同一时期各企业的TT值,并按照其大小进行排序,就可以清楚看到各企业战略控制能力的强弱次序。此外,还可以计算二级指标,甚至三级指标的评分值,通过差异分析从而找出企业各期或者不同企业在战略控制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根据上述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分析出企业在战略控制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找出战略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

五、创新型企业战略控制能力评价的实施

(一)组成专业评价机构,制定规范的评价标准

进行评价的人越专业,态度越客观,评价的结果就越让人信服。因此,评价机构中的评价者应该包括有关专家、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与企业联系密切的第三方。同时,为了避免主观随意性和提高可操作性,制定规范的评价标准也是必要的。

(二)将定量评价结果与定性评价结果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创新型企业的战略控制能力

定量分析能够直观地反映总指标的评价结果,但是要全面地分析企业的战略控制能力,还需要根据定性分析结果,找出具体存在问题的指标,从而明确企业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做到有针对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注重指标体系的灵活运用

在比较多个创新型企业的战略控制能力时,可以根据比较重点的不同而调整战略控制能力综合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做到重点突出,灵活运用,扩大该指标体系的适用性。

【主要参考文献】

[1] 朱孔来,闫峰,刘春蕊,胡炜.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 方法探讨[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7,(12).

[2] 许根利,郭红珍.供电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J].科技创业,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