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童话的资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食管癌;紫杉醇;顺铂;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63-02
食管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很高。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2%。近年来食管癌的治疗强调多种模式的联合应用,术后同步放化疗已逐渐成为治疗局部食管痛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随机研究的结果一直存在争议没有得到统一的答案,且术前同步放化疗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研究证实了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手术相比提高了胃及胃食管结合处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但对于食管癌而言,术后同步放化疗能否取得同样的效果还不得而知,而且目前还没有一项研究能够证实手术与同步放化疗的最佳顺序。基于这个问题。我院肿瘤中心对86例食管痈根治术后患者开展了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临床研究。有报道显示TP(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同现有的化疗方案相比疗效提高,可以明显延长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紫杉醇为一种新型抗微管药,可使癌细胞阻滞于放射敏感性最高的G2及M期。具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与此同时,顺铂亦有较强放射增敏作用。故本研究中化疗采用了TP方案,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86例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53岁;食管癌病程最长10年,最短2年。临床表现均有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干硬食物,继而只能进半流质,流质,最后滴水难进。所有患者均经x线、CY、超声内镜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食管镜检查确诊。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放弃或不能手术的情况下。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实验组给予紫杉醇(PTX)加顺铂(DDP)同步化疗联合放疗。即第1、8天静脉滴注PTX 80 mg/m(sup)2(/sup),第1-3天静脉滴注DDP40 mg/m(sup)2(/sup),21 d为1个周期。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详细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辅助检查如B超等。
1.3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按WHO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按WHO急性及亚急性标准分为O~Ⅳ度,共5个级别。每日记录化疗、放疗的毒性反应,每周期化疗、放疗前3 d内体检。每周期化疗、放疗后行影响学检查评价客观肿瘤变化。有效的评定标准为:CR+PR+SD,若患者为PD则认为无效。
1.4预后指标
总生存率(0S):从治疗开始至死亡或随访截至时间计算;无病生存率(DFS):从治疗开始至首次诊断复发或转移的时间计算;局控率:从治疗开始至首次诊断局部复发的时间计算: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从治疗开始至首次诊断远处转移的时间。
同时对肺、血液、皮肤黏膜等治疗毒性反应进行分级评价,治疗期间每周记录KPS评分、血常规和早期毒性反应。毒副反应评价标准:放疗急性毒副反应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早期放射反应标准评定;晚期放射损伤按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和欧洲癌症研究治疗中心(RTOG/E,ORTC)分级方案评定;化疗毒性反应按WHO制订的抗癌药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的分度标准评定。
1.5观察与记录
观察并记录患者使用药物后的病情变化情况和引起的不良反应,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按疼痛评分、镇痛药用量、KPS评分、体重增加3项指标,1项有效、其他2项稳定者为有效,3项全部稳定者为稳定,其他任何1项无效为无效。
1.6统计学方法
统计结果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运用x(sup)2(/sup)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以P
2结果
2.1两组有效率比较
在实验组43例中,35例有效;在对照组43例中,29例有效。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1.39%(35/43)和67/44%(29/4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纽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过程中发现两组的毒性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主要为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放射性食管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5例和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2%(5/43)和20.93%(9/43),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关键词:米非司酮;化瘀温经汤;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迄今仍不是很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以及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其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育龄妇女,发病率达到了5%~15%[1],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异常等,是造成患者盆腔疼痛、不能怀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我院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温经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2~43岁,平均年龄为(30.1±2.1)岁,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5.2±3.1)年;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3~45岁,平均年龄为(21.2±3.2)岁,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5.8±4.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2],排除患有子宫肌瘤、严重心脑血管病以及过敏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患者在来月经后的第一天开始,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剂量为12.5mg,采用口服的方式,每日1次,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
1.2.2观察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温经汤进行治疗 米非司酮的使用方法和对照组一样,也是在月经开始的第一天服用,剂量也为12.5mg。等到患者的月经结束之后,给予患者化瘀温经汤,其温经汤主要由红花9g,肉桂6g、15g的阿胶,12g的益母草,9g的干姜,牡丹皮12g,太子参15g以及6g的肉桂等中药组成,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分早上和晚上两次服用。其治疗疗程和对照组一样也是3个月经周期。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或者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特征基本消失,则表明为治愈;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者基本消失,患者的盆腔包块较治疗前有所缩小,则表明治疗显效;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患者的盆腔包块没有增大,有些微的缩小,则表治疗有效;如果患者在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患者的盆腔包块有增大的趋势,则表明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3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从组织学来说是一种良性的病变,但是它的生长行为和恶性肿瘤的生长行为比较相似[4],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非常的复杂,对其的治疗十分困难,目前临床上多以药物和手术对其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的理想,患者在治疗之后容易复发。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中医学中属于痛经、月经不调的范畴。中医认为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气滞血瘀等,使患者子宫生理出现紊乱,进而出现病理性变化,所以对其的治疗应该采取活血化瘀、滋阴补血。化瘀温经汤中的红花和牡丹皮具有益气活血,舒经活络的功效,而益母草具有活血、祛瘀、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的功效,太子参比较温和,具有补气生津的作用,肉桂、阿胶等药物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这些药物一起合用,其效果更佳,共同达到益气补血、调理的功效[5]。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的抗孕激素药物,可以使包块发生萎缩,加快患者体内异位膜的凋亡,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如果单纯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其长期疗效并不理想,在本次试验中使用米非司酮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5%,而使用米非司酮联合温经汤治疗的观察组其总有效率为98.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且有很多资料显示[6],米非司酮联合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异位囊肿的生长。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和文献中的研究结果相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异位囊肿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异位囊肿的生长,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景.化瘀温经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20(6):676-677.
[2]欧碧云.米非司酮联合化瘀温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4,12(5):704-705.
[3]陈瑾,黄守国,吴清萍等.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1,51(14):81-82.
[4]刘立群,何善阳,游泽山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当归四逆汤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6):962-965.
为了使我胸有成竹。中午,我上网查了一个关于她的资料,资料显示,龚老师是江苏徐州人,在徐州赫赫有名,我不禁喜出望外,同是徐州人哩,一定有“共同语言”吧?!而今天又要来我们学校,真万幸!我接着往下看,天哪!!她和那么多版社签约,有《儿童文学》、《童话世界》、《七彩语文》……真牛!更让我喜出望外的是居然还有她的QQ号,我立马加了她为好友,跟她聊了起来。越聊我越觉得她是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作家一心想跟她成为朋友,所以一直跟她聊到了上学……
到了学校,我领略了龚老师的风采。她的作文《黑猫的朋友是白猫》、《鼹鼠先生捡到一朵有香味的花》我看了越看越想看,越看越痴迷……“请小记者到会议室集合!”一声广播,打破了我的“梦境”我们立刻来到会议室集合,期待龚老师到来。不一会,龚老师微笑的走进来我的心怦怦直跳,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五(4)班的赵浩然是谁?”我惊慌失措的举起手,然后,她来到我身边夸我,当时,我都有点飘飘然了,接着,送我了一本书——《童话世界》,我接过来,如获之宝,连忙说:“谢谢!!!”
龚老师长得很漂亮,讲话非常婉转、流畅,谈起文章来头头是道。她说,写文章想写好要用心,多想、多写,平时多看书,多了解外面知识。她还给我们讲了新闻、童话等写作要点。对小记者的积极提问他都不厌其烦的一一解答。
小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为主要活动方式,但由于年龄、经验的限制,肯定要有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六七岁的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求知欲强,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时期。那就要求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及时适度地组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与语文相沟通的学习内容,探索出更利于儿童全面主动发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更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魅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延伸课堂,在“阅读”中综合性学习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它们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长点,只要我们教师有综合性学习的理念,适当地把课堂延伸出去,适时地组织一些综合性学习,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学习完《小鹰学飞》《青蛙看海》这些童话故事后,小朋友们深深地被童话那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幽默风趣的语言所吸引,于是,我就抓住这一契机,搞了一个关于童话故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读童话。先各自搜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一读;再互相推荐,交换阅读。没过几天,班中的孩子就开始传阅《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小巴掌童话》等。
2.讲童话。把自己觉得最好的童话故事讲给大家听。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就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能听到不一样的童话故事。
3.编童话。有些童话故事留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试着让孩子们续编故事。
由于童话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性高。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对童话的了解也更进一步,更加感受到童话的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乐读书、爱读书的情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
同时,我们也应充分信任学生,把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权利交给学生,这样就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从而发挥主体性,培养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角色扮演”的环节,结合实践活动开展表演活动。让学生们自编自演,《沉香救母》如此,《狐假虎威》亦如此。在我看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创作,非常值得提倡,一来可以积累课文语言;二来可以在编编演演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再者,也达到了触摸另类文体的目的。
二、结合其他课程,在“画画”中综合性学习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正是向低年级儿童提出的一项综合性活动要求。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不妨以画画的形式来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我国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强调语文课程与艺术课程的结合,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由此认识到文学有各种表现方式,在“创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对于画画有着天生的喜好,线条的流畅、色彩的亮丽给学生感官带来强烈的愉悦感。低年级学生也特别喜欢看带图画的读物,因此,我还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文章也变成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
如学习了《月亮湾》,让学生画画,说说,写写家乡的美丽景色。学习了《蚕姑娘》,让学生画画,说说,写写蚕的一生。学习了《狐假虎威》,小朋友们画起了老虎和狐狸的故事,在班上召开小小故事会。一幅幅漂亮的图画,配上自己生动的语言,孩子们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有内容可画,有内容可写。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由此达到阅读、识字、写作与口语交际这四方面学习目标的综合,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三、回归生活,在“活动”中综合性学习
坚持改变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把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从而让我们的母语文化发出耀眼的光芒来。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论著中也曾提及过:“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语文课堂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生活即语文,语文来源于生活。
前不久,学校开展经典诵读班级擂台赛,当背到《竹石》这首诗时,我发现孩子们对这首诗的兴趣浓厚,于是就有了我和孩子们这样的对话。
师:老师也想知道关于郑燮更多的故事,用什么办法去搜集郑燮的资料呢?
生:去看有关他的书。
生:可以上网搜索。
生:我爷爷知道许多古代人的故事,我可以问问爷爷。
师:原来办法这么多,老师也去搜集一下。下星期三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一星期后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讲了“胸有成竹”的典故,讲了“难得糊涂”,讲了郑燮不畏权贵的故事,朗诵了郑燮的诗,带来了印制的郑燮的画……同学们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体验到了探究、发现的快乐。
我惊喜地看到,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就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潭活水。在这样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了解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己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定为教育的重点之一。我国也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教育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何为思辨力?从苏格拉底开始,对其概念的解释就不尽相同。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把思辨能力界定为一种“反思性思维”。Paul和Elder 认为思辨能力的本质是一种关于“思维的思维”艺术[1]。总之,思辨能力是对他人的观点或假设的理性的反思,反对盲目崇拜,体现批判性和创新性。
国外思辨能力在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语界在90年代末起也认识到外语学习者思辨力的欠缺,黄源深就曾在1998年和2010年两次撰文谈到我国外语学习者的“思辨缺席症”[2-3],为外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敲响警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思辨研究领域。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英语专业开设的如英语写作,演讲辩论,阅读等课程方面,面向非英语专业的外语课程也多围绕大学英语基础课程,较少涉及其他课程。另外很多文献都提到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具体如何操作,只是给出一些常规方法,较少有具体的课程设计方案。
下面笔者将结合所在学校的情况,就如何在大学英语中培养非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谈几点思考。
Tsui研究了不同类型课程和教学方法或模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发现包括写作课程和外国语言课程在内的九项课程和学生思辨力的发展呈显著的正关系,这说明写作和外语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4]。文秋芳等也强调,“大学外语课程应该成为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载体”[5]。笔者所在大学自2002年起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最新版《江苏理工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2015)》中提出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开设不同的拓展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为主,而不是仅把拓展课开设成培养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变体。故笔者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提出开设“欧美童话”(暂定名)的设想。
二、拓展课程概述
“欧美童话”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中开设还是首次,没有现成教材可以使用,所以教师将收集整理资料自编教材。该课程将面向非英语专业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大二学生。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已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能力,鉴于童话故事简单易懂的特点,他们在理解故事内容这一点不会存在问题。
(一)教学目的与考核方式
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使学生掌握童话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定义与特点。以经典童话故事《灰姑娘》为例了解童话的起源、发展与传播。(2)使学生了解当前主要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并借助以上方法多角度比较、分析童话文本。(3)教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确定主题,写出简单的评论文章或进行口头发言。每周2课时,整个学期16周,共32课时,2学分。
课程为考查课,学生成绩以学生出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作业和学期小论文四方面为主要依据,四者分别占10%、20%、30%、40%。作业主要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针对某个话题,小组成员共同收集材料,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最后用PPT在20分钟内向全班展示。学期小论文要求学生围绕本课程,自选论题,独立完成材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最后用小论文形式呈现研究结果,中英文不限,全文约500字。
(二)教学方法
童话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已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语言理解的层面不会遇到困难,基本无需教师对语言知识点进行讲解。他们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英语文学知识的基本了解,没有掌握分析文本的方法,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让他们自由地展开讨论,所以本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另外,Tsui在对影响思辨能力发展的七种因素所作的分析中发现,“文章评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课堂口头报告、论文写作考试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6]。基于Tsui的发现,本课程中会穿插上述活动。
三、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设计
按照教学内容的安排,本课程第五讲将围绕当代《灰姑娘》的改写,分析安妮·赛克斯顿、欧尔佳·布罗玛斯、罗尔德·达尔、坦尼斯·李的再创作(以上作者的文本会在自编教材中给出):赛克斯顿以辛辣的讽刺揭示《灰姑娘》中将女性物化的社会现实;布罗玛斯用第一人称让以灰姑娘为代表的广大女性大胆地发出要摆脱男人的束缚,回到姐妹中的呐喊;达尔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塑造出主动追求幸福的灰姑娘形象;李更是颠覆了邪恶后母、善良王子这些传统形象。笔者以该讲为例,借用文秋芳思维能力层级模型(参见表1)[7],将培养思辨能力细化成一系列培养目标(参见表2)。
表1 文秋芳思维能力层级模型
四、拓展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一)对教师专业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
课堂虽然不再需要对单词和句子语法的讲解,但学生首次接触分析英语文学文本的方法和技能,“独白式”的传授作用还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对任课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需要有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教师的引导,因此为人师表,若自己都无法掌握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脉络,又如何去肩负起引导者的角色呢?另外,如前文所言,本课程需要学生分组完成相应任务,用PPT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这也要求教师在对他们的发言进行评价时,不能只局限于 类似“good”这样笼统模糊的评价,需要比学生技高一筹,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出学生发言中的不足,看到更深层面的东西。
(二)教师应具备开放思维
教师要放下“架子”,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开放的氛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自由、平等和尊重,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看法,质疑同学甚至教师的观点,倡导讨论式、辩论式的教学方法,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思维能力的提高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可以让他们日后在工作领域更加得心应手。但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是通过一个学期一门课程就能快速见效的,只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外语教师更是要利用自己在语言上的优势,中西结合,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Paul,R.& Elder,L.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Best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2]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3]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 席”[J].外语界,2010,(1).
[4]Tsui,L.Courses and Instruction Affecting Criti- cal Thinking[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99,(2).
[5]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 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
对于自闭症儿童,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发现、关爱、干预早一天,一个孩子的命运就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走向就有可能改变。
一些我们身边的悲悯,会转化为阳光般的美好!
看的资料越多,越陷入泥沼般的痛苦。
我希望爱更轻快,而非沉重。
我渴望一道光,照亮一个橙色的水晶球般的童话王国的按钮。可以去触碰。
这期间,许多麦友在关注自闭症话题,许多麦友私信我各种资料,和身边的专家,康复、干预机构的信息。
北京麦友小青,通过妈妈群得到的一条信息在昨天中午私信到我。
我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寻找童话按钮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和星宝贝交流、共享蓝色地球上的丰富生活。
我通过小青,认识了张含之。
张含之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
中央电视台9频道(纪录频道)跟拍了张含之两年,在2016年的3月,播出了关于张含之的一段纪录报道《音乐・为爱》。
我搜到网上的视频,25分钟,沉默而激动地看完。
仿佛找到了一把钥匙,一个按钮,一个秘密通道。
张含之在中央音乐学院期间,就和同学们组建了一个乐团,叫“音为爱”,为有自闭症的孩子们演出。
音乐,对于这些星宝贝来说,是最灵动的交流。他们会有反应,会开心,会手舞足蹈,会宁静,会沉浸。
在演出的过程中,张含之结识了更多的自闭症患者,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的爱与干预、教育,非常有音乐的天赋和演奏能力。张含之的乐团吸收了这些孩子,并另组了一个专属于这些星宝贝的乐团,叫“乐为爱”乐团。
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和同学,辅导着“乐为爱”成员的学习和成长。
排练的现场画面,看得人泪流满面。
当星宝贝们合奏的《天空之城》响起,我的眼前,是田野,是星空,是飘逸的风,是{色的音符在飘荡。
很美。
张含之的爸爸对女儿说:公益就是“工作”,不能停。学习之余,张含之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过,为乐团的排练奔波,为更多地了解自闭症而去一些专业机构学习。
张含之说:“在音乐上,我们是平等的。”
现在,这个乐团,这群孩子,还可以接到一些慈善和商业的演出,能为自己的生活“自给自足”。
2016年世界自闭症日,张含之带领这支乐队登台演出。
对于星宝贝来说,没有哪一种关爱比“教育”更有力量。
为他们采购干预教育、艺术教育,为他们中有才华的孩子提供“自食其力”的机会和平台,为这个群体的互相交流提供更便捷的空间,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我问张含之“乐为爱”乐团的演出报价。
[关键词]初中英语;童话剧表演;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献标识码]1009-6167(2016)04-0147-02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英语教学的课程也在不断推进。高中毕业生的总体课程目标要求,即能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态度来满足研究、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求。在阶段目标设置中,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学生应充分夯实听、说、读、写基本功,其中知识和能力都是核心目标。
1目前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哑巴英语”现象依然存在,原因有两点:一是老师的教,仍然遵循传统的方法,要么是“一言堂”“满堂灌”,要么是不断的测验和考试,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样的英语教学方式弊端显而易见,英语成为词汇句子段落的规律性堆砌,这会让学生枯燥、乏味,兴趣降低。二是学生方面。中国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目标语言环境,特别是英语听说氛围,导致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感觉陌生,甚至感到恐惧,不愿开口、害怕开口。加之学生的学业压力,中高考英语以语法、阅读和写作为主,所以口头交流、理解和其他功能都会被忽略而不受到重视。中学英语课上“不想说,说不好”现象仍普遍存在。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习惯被动地“机械式学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内在动力,这种因传统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现状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情感的发展、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等等,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童话剧表演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1注重童话剧本的选择
童话剧本的选择务必反复斟酌,不但要选择方便融合教学内容的剧本,还应对学生的学习特征与认知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量。童话剧剧本的选择途径主要包括:①教材课文。大多数英语教材中均会涵盖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可直接将教材中的课文编撰成剧本;②童话、神话、寓言故事,为英语的植入提供了十分可观的空间,特别是在英语单词与习惯用语表达方面。使用这类剧本能够着重考验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驾驭能力;③学生自主创作。考虑到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可估量,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表演剧本,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⑤尽量选择带有音频或图片资料的剧本与声音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好接受,也更容易加深印象。例如,在学生表演《丑小鸭和白天鹅》的童话故事时,首先让学生在故事中掌握一些英语词汇例如swan,duck,ugly等,然后让学生扮演的丑小鸭和白天鹅之间进行对话,通过对话学生可以感受到丑小鸭内心的悲伤,感受到童话中的人物情感,并逐渐加深他们对英语的理解,熟悉英语的各种表达形式,进而提升英语口语表达水平。
2.2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出引导作用,使学生的整个童话剧表演能够顺利进行。首先教师应督促学生熟悉剧本,掌握故事内容;其次,开展听说练习,帮助学生熟悉剧本台词,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角色台词能够脱口而出。再次,关于角色的分配与选择,教师务必要谨慎处理。教师可多设置几个角色供学生自由选择,必要时,可结合学生个人特点,设置出有针对性的角色。最后,教师还应扮演导演的角色,给予学生专业的表演建议,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为童话剧表演能够顺利完成提供可靠保障。举个例子,让学生表演《皇帝的新衣》童话故事,老师可以指引学生对线路和方案进行设计,让学生先学习该童话相关的英语词汇和短语,然后配合其他学生完成童话表演,从而提升学生理解英语的能力,逐步锻炼英语口语对话能力,减少学习英语词汇的难度。
3童话剧表演的应用价值
对于初中生而言,童话剧的表演显然是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在参与童话剧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突破自我,并在话剧表演成功的喜悦中,充分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态度。一般情况下,在童话剧的排练过程中,学生为竭尽全力地向观众展现出最优秀的自己,一定会熟读剧本、反复训练,这种方式显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促进学生情感得以健康发展。童话剧中的故事情节势必会存在一定的话题性质,这些话题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学会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此外,童话剧的表演,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训练,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更深。
4童话剧表演对教学的影响
4.1对学生的影响
童话剧表演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好的帮助:首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童话剧表演让课本和生活联系一起,使学生了解到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英语的真正价值。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同学们都参与活动,有机会在舞台上表演,从中获取经验和成功体验,以促进学习的深化和丰富的兴趣强烈的利益驱动,所以学生对学习及行为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其次,提倡合作学习,实现大家共同进步。在童话剧的演示过程中,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积极参与,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有助于了解彼此,一起学习进步。再次能加强语言实践,提高技能。语言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童话剧表演过程中的“做中学”是一种语言沟通方面的外显学习的内化。最后,能够增加语言输入,丰富词汇积累。童话剧表演能让学生全方位、多渠道地获得有效的语言输入,获得远超过课本以内的词汇量,在阅读能力的检测中彰显优势。
4.2对教师的影响
组织童话剧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过程。首先,师生关系得到转变,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创造一个真正的“师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其次,童话剧表演转变教师观念。在开展童话剧表演的过程中,许多由学生自创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语言鲜活的生命力,让教师看到并且体悟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才是重中之重。再次,童话剧表演丰富教学形式。在戏剧和表演带来的多边互动教学环境下,英语教师教学发展形式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使学生构建更有效果。最后,童话剧表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教师的童话剧表演的有效实施,对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英语及其他方面的知识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作用。
结论
童话剧表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具备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对于教师来说,我们要有扎实的基本素质,具备探索和研究精神,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童话剧表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童话剧表演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它可以为实验班的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应该得到充分扩展和线性延伸。
参考文献
[1]顾晓乐,黄芙蓉,王松.在合作学习与情景剧表演——答案先英语口语教学讨论[J].国外外语教学,2011(3).
[2]倪翠薇.浅谈童话剧表演的指导策略[J].时代教育,2014(11).
[3]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第1版)[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2).
[关键词]间离效果;陌生化;无厘头;《美人鱼》
“间离效果”,又称“陌生化效果”,是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的核心理论,是“一种使所要表现的人与人之问的事物带有令人触目惊心的、引人寻求解释、不是想当然的和不简单自然的特点。这种效果的目的是使观众能够从社会角度做出正确的批判”。2005年,《看电影》杂志编辑唐仁跃在他的文章中将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和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联系在一起,认为“将角色的陌生化和时空结构的改变,是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的两个主要方面,同样可以用来阐述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无厘头”,来自粤方言,本意指一个人言行毫无意义,后来因为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的搞笑对白和这个词义相符,于是就成了周星驰代表性的个人表演方式。《美人鱼》秉承了周星驰一贯的“无厘头”风格,演绎了一段人鱼爱情故事。本文将结合“间离效果”理论从主题指向、人物形象、叙事结构以及潜在问题方面具体分析这部无厘头电影的内容意蕴。
一、主题指向:对现实的间离
问离效果和传统戏剧理论最大的区别是尽量让观众不要融入剧情,要在观影过程中保持理性,以便能从自身经验中收获对现实的思考。《美人鱼》的主题表达方式在这一点上与问离理论高度吻合。
《美人鱼》是一部环保主题的电影,影片自始至终以环保为中心展开叙事。影片一开场就是各种有关环境破坏、海洋动物生存危机的新闻和纪录片真实影像。纪录片《海豚湾》中捕杀海豚的血腥镜头在电影中两次出现,一次是在影片开场,一次是男主角刘轩在发现人鱼后上网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电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如果世界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一口新鲜的空气都没有,挣再多的钱,都是死路一条”,这句话女主角和男主角都曾说过。这些直白的说教之外,喜剧却是主要的叙事手段,比如影片第一幕由沉重的真实影像直接转入一个笑料百出的假冒“世界奇珍异兽博物馆”,看似让人摸不着头脑,实则奠定了这部电影无厘头的喜剧风格,将观众带入美人鱼的幻想世界。其他场景中,美人鱼用可爱的海胆杀人、回家踩滑板、出门用大弹弓、解毒居然用白酒,人鱼族用鱼骨头和狼牙棒做武器……这些道具虽然和美人鱼的海底生活看似相符,但离我们现实生活却很遥远,借助童话元素打乱时空结构,总让人无法融入剧情,具有反讽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成为这部电影的意象依托。《美人鱼》故事的发生地是一个打算填海做房地产开发的海豚聚集区,可影片却一言以蔽之,交代海豚已被声呐全部毁灭。我们只能看到因声呐驱逐遍体鳞伤的美人鱼,看不到任何海豚,电影中的美人鱼就指代现实中真正遭受声呐危机的海豚,这一点看完电影的观众多多少少都能联想到。将海豚幻化为具有攻击性和绮丽美的美人鱼,这样巧妙的暗喻彰显了海豚的善良纯真和悲惨遭遇,表现了人类为了一己私利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残忍伤害,这是电影《美人鱼》真正的主题指向。
回想曾经广受关注的环保主题作品,纪录片占多数,有用真实记录发人深省的《海豚湾》、以温情见长的纪录片《帝企鹅日记》,而电影作品多和科幻、灾难联系在一起,比如以科幻效果震撼人心的好莱坞电影《后天》,让人几乎信以为真的冯小宁科幻电影《大气层消失》。环保向来是一个严肃的话题,《美人鱼》的独到之处在于周星驰用他擅长的喜剧元素对环保这一现实题材重新解构。这是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一来它和过去周星驰无厘头电影中纯粹的小人物励志故事区别开,加入环保这一正义话题,电影立意深刻;二来它和过去环保电影中的悲剧或正剧意味不同,混入喜剧效果,让人在笑声中始终远离残忍现实,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建立起环保理念。
二、人物形象:对童话的间离
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是一出爱情悲剧,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美人鱼公主因为爱上了陆地上英俊的王子,和巫婆交换条件忍痛变成了人类,最终为了王子的幸福化为泡沫的故事。这则童话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赋予了美人鱼经典的美好形象。电影《美人鱼》虽然也是改编的,但它和童话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故事,时空背景被置换后,人物形象也被颠覆。
电影中的女主角美人鱼珊珊的第一次亮相是值得玩味的,她化着俗气的妆,言行没有少女的矜持,用可笑的姿态行进,以底层平民的身份出现,她失去了童话中所有的魅力,没有动人心魄的美貌,没有美丽的双腿,只能硬生生地将鱼尾藏在靴子里。直到她自如地划着滑板回到废弃的船舱,脱下媚俗劣质的鱼尾裙之后,才展示出她流光溢彩的美丽鱼尾,这一刻终于回归了美人鱼童话般的动人形象。饰演女主角的新人演员林允是通过网络海选在12万人中脱颖而出的,之前没有任何演戏经验,也不以颜值取胜,用剧中的经典台词来形容,“眼睛像绿豆,鼻子像头蒜,牙齿像狼狗”,和人们心目中的“星女郎”形象相去甚远,对问离效果的发挥却是一种辅助。
邓超饰演的男主角刘轩也不是出身高贵的王子,而是白手起家、一身铜臭的地产商,他唯利是图,嚣张跋扈的外表下有一颗敏感寂寞的心。影片中有一个细节,他为了证明自己很厉害,贴上了胡子伪装成大人,掩饰内心的脆弱。而当美人鱼珊珊在和他的相处中揭下他的伪装面具“胡须”时,他被珊珊的纯真打动,找回了曾经善良的自我,放弃了杀戮,变成正义的化身,用全力保护了美人鱼家族免遭灭绝,和童话中认不出美人鱼的王子完全不同,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英雄形象。
除此之外,张雨绮饰演的反派李若兰和她的团队比童话中的老巫婆险恶到极致,罗志祥饰演的八爪鱼八哥善良执著,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角色丰富了童话的人物关系,演员故意露出明显的表演痕迹,远离童话中的人物形象,让人耳目一新。现在看来童话只是导演的灵感来源,是这部电影的产生背景,影片角色和童话的差别时刻提醒观众要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审视戏中的人物。
三、叙事结构:对人性的间离
《美人鱼》的情节有两次重要的突转,都是关乎人性的转变。第一次是在游乐场里,身负复仇重任的美人鱼珊珊和打算填海赚钱的商人刘轩因为共同的爱好(吃烤鸡)坐在一起,珊珊的纯真使刘轩袒露了心路历程,两人产生心灵的碰撞。这次约会使本不具有人性的美人鱼爱上了人类,人鱼师太在片中揭示了这一点:“为了救你心爱的人,不惜牺牲一切,这是你的本性。”而商人刘轩在开场就自称:“我是个俗人,只对万恶的金钱感兴趣。”他已经是一个丢失了人性的人,因为出身卑微始终遭到合伙人兼追求者李若兰的嘲讽,一个鸡腿让他想起了贫穷却幸福的童年,遇到珊珊仿佛遇到了人生的知音,使他重拾人性中有血有肉的一面,为后半段改邪归正埋下伏笔。第二次重要突转是当刘轩将发现人鱼是关闭声呐的原因告知李若兰时,李若兰转身就带领所谓的科学家团队去活捉人鱼,原来她和刘轩合作投资的真正目的竟然是为了研究美人鱼。李若兰的真实内心让观众愕然,她才是那个没有人性的反面人物,影片从这一刻开始,已经让人笑不出来了,它将观众立刻拉回现实,开始思索导演的深意究竟是什么。
人性是这部环保主题电影讨论的重点,然而电影情节的是让剧中人一再远离人性,将残忍杀戮的场面放在众目睽睽之下,以唤起观者的良知。当看到李若兰带领一帮和《海豚湾》中捕杀者穿着类似、全副武装的手下去剿灭人鱼时,就知道事情绝对比事先说的“捕捉”严重得多,被激发起良知的观众总会不自觉地站在支持人鱼的立场上,期待人鱼有能力自救,打败人类,或者刘轩能及时赶到英雄救美。让人没想到的是,最坏的情况毫无预期地出现了,入侵的人类直接将无情的枪口对准手无寸铁的人鱼,集中火力猛攻,让人鱼无处躲藏,人性在这一刻荡然无存。刘轩在最后一刻赶到也于事无补,当他用血肉之躯抱起奄奄一息的珊珊放生大海时,反衬出仍继续射击的李若兰的残忍,人性的争议在此刻被最大化。许多观众被这一幕感动的同时又深感无助,让人不由得想起现实世界海豚的悲惨遭遇,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态,这是导演重现类似《海豚湾》中屠杀画面的目的。
四、“间离效果”带来的问题
间离效果,就是让观众看戏,但并不融入剧情。这个理论本身并不会带来问题,但如果把握不恰当,就会带来一些逻辑上的问题,让人看不懂导演的意图。
(一)主题不明确
关于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有争议的。这部电影是作为环保主题爱情喜剧上映的,关于这个定性,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首先,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我们知道,整部电影还是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电影院中观众笑翻全场,喜剧表现可圈可点,电影的大团圆结局也一改童话的悲剧色彩,让美人鱼珊珊在刘轩家中生活,并和人鱼家族一同重游大海。但环保是一个严肃的现实问题,用喜剧效果包装它总让人笑得很尴尬,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电影的之处被毁灭的不仅是象征海豚的美人鱼,还有观众被唤起的喜悦和童心,这符合悲剧的审美特征。
其次,这部电影的主题究竟是爱情还是环保?人鱼师太在这部电影中是一个修炼百年,拥有绚丽鱼尾和无上权威的角色,她在影片中有一句画龙点睛的台词:“人类是邪恶的,但是也有正义的,爱是包容,也是忍耐,它经得起时问的考验,永不休止。”周星驰在会中也曾表示:“这次的大团圆结局不仅源于自己内心的童话情结,同时也表达了有情人终成眷属才是最美的归宿。”的确,大团圆的结局不但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而且除了童话爱情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可惜从影片的叙事内容来看,用人鱼之恋来表达环保主题仅仅是导演的美好期待,圆满的爱情成为叙事主线,反而弱化了现实中对人们环保意识的呼吁,影片之处美人鱼躺在血泊中时多少人已从童话中惊醒反省自身,可大团圆的结局最终还是以远离现实的美好假象安慰了观众。
(二)情节矛盾性
事实上这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不独属于薛涛一个人。浙江作家曾涛2005年推出的《四眼孩苍颉》,以中国神话故事仓颉造字为蓝本而创作的百余万字儿童奇幻小说,关注的人就寥寥无几;而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更早一些的写儿童散文的湖北作家林彦身上,他一直致力于书写关于童年和苏州的中国式系列美文,如《夜别枫桥》等等……我将之称为一种奇特的不约而同、带有些微群体冥想气息的孤独状态,是沉默与寂寞,但却又是相对独立的自省和自持。这种状态也意味着,新生代的儿童文学作家中的佼佼者已经敏感犀利地发现了某种东西,某种让他们坐立不安感到身心疼痛的东西,而这些在明晰与脆弱中折磨着他们的东西,说到底又是那样地无以名状,它们的形态、血肉和气息是如此地混沌不清,以至于混淆在他们的血液里,在他们返家途中老屋的残檐断壁上、在童年小吃儿、昆虫和玩伴之中――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的这些个人化探索,与其说是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对于“汉语的文化性格”(薛涛)的写作意识的觉醒,不如说是一次具有私人性的摹写行为、一次回到中国式童年甚至是幼年的幻想与书写的实践,虽然他们那义无反顾的文化捍卫姿态与他们美好单纯的童年式梦想叠印在一起,而一再得到提升,却也似乎让人从中窥到他们某种带有无奈的、轻微的焦虑与激进。
要知道,在他们此刻称之为“返家”的途中,一方面强大的现代性和全球化浪潮早已将一切席卷与剥离,另一方面,当他们面对浩瀚而漫长的古中华文化与文明,他们是否真的能在其中找到切肤的熟识和亲切?找到那种心心相印的血脉与感动?尤其是,当他们一再强调和力图从语言、意象、声音的感觉以及审美性灵上,回到本民族文化的源头与汉语的童年,他们是否正忽略着一个重要的基本事实:儿童文学本身作为外来文化的特殊质感,其理念、篇章、气息以及经过书写沉淀的能量,已经构成几代人强大的语言记忆和定势,而他们是否还有足够的力量反拨、颠覆、抽身而去或者打碎重塑一个自己?
似乎还可以更进一步地来说,这些出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右的儿童文学新生代作家,他们阅读的起点、书写的样式以及语汇的积攒,更包括他们的精神气质,都似乎更多地受到来自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浸染,而占有他们童年的阅读视野以及给予他们更多书写语言经验的,也或许并不是《山海经》《聊斋志异》这些鬼怪传奇,而是格林兄弟、安徒生们所构造的精灵世界……或许,更大的困惑还在于,当他们作为一个孩童浸润了西方经典儿童文学丰富的营养,而成年后选择为儿童们写作的时候,他们突然有一天发现和意识到自己童话的幻象、写作的情调,只不过是作为西方写作话语的戏仿而一再出现,他们的句子、语气、腔调包括人物与动物姓氏等等,都透露出不可抗拒的西化色彩的时候,这一刻,谁能体会这书写着的他者的焦虑与惶惑?
问题就在于,当他们返身将目光再次投向自己的时候,投向他们身后伟大的传统和遗产的时候,那么此刻,这是否还是那个端坐纸上的、想像中温情脉脉的、井井有条的传统呢?我注意到,新生代儿童文学写作者在谈到他们的创作理想时曾提到:“……想要的绝非一个标签,是从语言到审美趣味,具体到作品中的意象都非常的‘中国化’的文本”(薛涛)。我还注意到评论者们也用“简单、自然、干净、诗意的美感”(李利芳)来概括实践中的文本。应该承认这样的“返回”,对于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们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责任,即使这返家的路是孤寂而艰苦的,即使他们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倾听这遥远的召唤。他们更应该懂得的是在时光的绵长与浩瀚之中,去贮备、驾驭以及融合那些矿藏与宝贝,以彼岸之石攻此岸之玉――让精卫鸟、、仓颉们乃至弥漫于苏州的气息不仅仅是一种图像、符号与象征,而同时融化到琐屑的日常生活,并由此获得包容以及超越,真正成为一种整体的、具有中国民间气象与生命力的东西,真正让那源远流长的民族的精魂,切近到现实中可以听到树叶的沙沙作响和血管里扑扑的跳动。
而这样一种神秘的通道,一种富有传承与领悟、拿来与点化之妙义的暗道在哪里呢?它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负载着中国儿童文学写作者的殷殷期望呢?如果可以用个技术性词语来假设和比方的话,我想把这样的探寻通道称之为“转码”。熟悉网络的人都知道转码器,通过它可以将不同质的信息相互转化。而我借用“转码”这一词汇,并不是想借助技术性手段来做论述的减法,恰恰相反,这个“码”在很大程度上指向与连接了一种未知和已知――正如文化的使命是融合,也是继承,在儿童文学探索民族化写作的道路上,这种内在与外来双重的传承与转换,这种犹疑着与靠泊着、抵抗着与接纳着的双重尴尬与欢欣,不可谓不意味深长,过程也更是任重而道远。在这样的“转码”之中,写作更多地被重构与显现,意义也将重新被组接与整合,而那样的一种损耗与消融中却也孕育着新的沟通和认同――这就如同卡彭铁尔在临终前留下了“回到种子”的神秘遗言,而在川端康成那里则将西方的文学比为流动的潮流,将自己民族的文学传统比成“潜藏的看不见的河床”――归根到底,这是“向外探寻”后的一种超越,一种回归,是“返回”的传统而不是“复制”的传统,是基于母体的更迭与再创造,是传统中被重新赋予生命的文化精髓的驻留与焕发。
因此,当来自西方的《哈利・波特》作为奇迹横扫全世界的时候,当我们注意到它商业的巨大成功、经济时代营销的神话时,我们是否更应该注意到它所根植的深刻的文化背景?当J.K.罗琳的作品中一再地出现猫头鹰信使,出现斯芬克斯怪兽、马人这些来自希腊神话的符码,我们是否真正注视过这符码以及文本中蕴藏的巨大的文化内涵与文化隐喻,那孕育出巫的民间土壤,那巫文化背后强大的欧洲民间的精神?
至于中国读者熟悉的日本作家安房直子,她那些脍炙人口的童话无不打上本民族深深的烙印,散发出东方式的温情与柔美。在安房直子的作品中透露出的日本民间文化中的拙朴诡异与轻灵温婉,既有着日常生活中人和自然和谐的禅意,又有着东方式的浪漫、清浅与俏皮,也正是这独特的东方之美让她立足于世界儿童文学之列。
前面曾经提到,儿童文学的发端从本质上是现代西方教育的产物,对于中国儿童文学来说,它或许该称为地道的舶来品。但从实质上它们又都有着归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和民间传统。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欧洲民间童话里,一个孩子是被鹳鸟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这是欧洲关于人类诞生的想像,也是欧洲民间文化所散发的古朴诗意所在,它带有欧洲式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浪漫精神,贯穿在格林兄弟、安徒生以及巴里们的幻想与游戏世界之中。
那么中国呢?虽然在中国的民间文化中没有鹳鸟翩跹,可是却有麒麟送子的传说。《拾遗记》所载“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於阙里人家”,且上书“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后来演绎为民间“麒麟送子”。至于那个光芒四射中跳出的男孩子哪吒,他的骨血和精气神中又有着多少挡不住的来自民间的巨大能量,就如同他如此神奇地瞬间长大成人,奇迹般地依靠莲花和藕死而复生,他的身体和灵魂又蕴藏着多少质朴与地道的民族元素?而在他身上升腾起来的、超越我们传统礼教秩序的恢弘想像,又是多么中国式的天马行空、鹜游八极。或许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列举,比如在民间散落的关于马头娘的传说,干宝《搜神记》卷十四“女化蚕”也写到此。当小说最后马皮 “蹶然而起,卷女而行”在巨大的桑树上化为蚕的时候,这则有着强烈的礼法孝义的中国式教化与报应的故事,却在民间的跳脱飞扬的想像中显示出天才般的幻想光芒。若是这种“超越人畜、生死幽冥和仁义礼智的”真正作为一种民间精神的底蕴,成为一种照耀我们的动力之光,成为写作的真正源泉和灵感所在,或许这才是最后时刻的到来,是那“转码”通道中最深邃最真实也最魂牵梦绕的故乡,而大师早已预言:“我们所有的探寻的终结,将来到我们的出发之地。”(艾略特)
而这样的“出发之地”该是多么丰厚而棱角分明――那是烙印着的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其实在这“返家”的路上,我们能意外地发现许多奇妙的暗合和相通,找到一种冥冥中的惊奇与会心,你看在那古希腊奥尔菲斯和尤丽迪斯的阴阳爱情中,是否有着中国的梁山伯祝英台以及目连救母的冥界传说的影子,而在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中,那个受精灵诅咒后变成驴子头的巴腾却得到女神泰坦尼娅的眷顾,会不会让人想起那个中国神话中的盘瓠,顶着他尚未变成人形的狗头与公主进入洞房的情形?这些奇妙的重叠与间离中,这些既似曾相识又大相径庭的趣味中,我们只能惊讶着人类在他们共同的天空中留下如此丰富深邃的暗号,或许,这也是我们能够追根寻源、彼此应验的前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