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

互联网运营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运营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运营培训

第1篇: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游戏产业;信息不对称;专业化;跨平台融合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一、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链的内涵及现状

(一)互联网游戏产业链的内涵界定

互联网游戏产业链是用户、网络游戏销售渠道、网络运营商、网络游戏运营商和网络游戏研发商所构成的主线的链条。其中,属于上游的网络游戏开发商常常与网络游戏运营商直接接洽,而下游的网络游戏用户玩家则与网络游戏销售渠道商所接洽,这将组成整个互联网游戏产业体系的核心。而组成网络游戏产业链的辅助体系则涉及互联网媒体、电子设备制造业、IT产业以及展览业等等。①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众多的产业链与之相连,且随着互联网游戏产业规模化的不断发展,相关产业也将就此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发展空间,尤其是电信产业和IT产业。

(二)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链的发展现状

2016年,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实现实际收入多达165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17.7%。②游戏用户逐年增长达到5.34亿人,同比增长3.3%。国的互联网游戏产业日渐庞大,游戏用户的投入也随之高速增长。 而过去五年间里,全球互联网游戏产业基本稳定在8%左右。相比于发展更为成熟的欧美市场,像我国这类发展新兴互联网游戏市场发展更为迅猛,2016年中国互联网游戏产业收入有望超越传统的美国市场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互联网游戏产业规模增速出现放缓迹象,这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近年来游戏产业缺乏新的增长点,互联网客户端游戏增长日渐乏力,经典互联网游戏收入整体呈下降趋势,新兴互联网游戏多数依旧处于模式探索阶段。加之我国互联网游戏用户基数过大,想要依旧保持互联网游戏产业高速增长难度相对较大。

二、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互联网游戏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但在自主知识产权上却不尽人意。当然,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研发成本的攀升、盗版猖獗版权意识淡薄、相关人才培养缺失等等。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建立游戏产业相关分级制度,导致了部分佳作无奈尴尬下马的窘境。加之我国游戏产业发展较晚,民众未能树立对游戏产业的良好认识,而各大媒体的曲解,致使游戏产业在专业化、规范化、职业化等方面止步不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倒退。另一方面,我国游戏产业与欧美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_击了我国的游戏产业。与此同时我国的游戏自主研发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呈现出整体攀升的特点。

(二)互联网游戏研发人才短缺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游戏产业研究开发相对于西方国家依旧处于较低水平,国内缺乏优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游戏。我国是互联网游戏消费大国,但在互联网游戏研究开发水平上与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互联网网游戏产业研发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发展的瓶颈,培育和培训已成为互联网游戏产业的一个难题。互联网游戏研发人才是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开创精神思想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智力支撑的作用。在一个互联网游戏研发团队中,要求成员 既要有熟练地独立厌烦能力,同时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和活跃的思维,既要有专业化的人才更需要全面化的人才。要推动互联网游戏产业的发展,必须保障互联网游戏产业人才的成长,目前,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人才培训体系刚刚起步,培训和培养人才均不能满足互联网游戏的发展。

(三)信息对称程度不高

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信息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游戏产业的发展。目前,互联网游戏产业与受众群体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体验和享受。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阻碍了玩联网游戏交易产业的发展,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易因游戏开发商商并未提供良好的交易指导和信息服务,致使交易时常因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没保障导致无法进行。与此同时,互联网游戏产业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也阻碍了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使互联网游戏的开发运营时长陷入被动的局面。

三、我国互联网游戏产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互联网游戏产业成本攀升

我国游戏市场已经形成粗放式的特点,市场留给新兴产品的空间非常有限,同时也对游戏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直接提高了游戏的研发成本和经营成本。从研发的角度来分析:随着对游戏相关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相关游戏研发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早期的三至五人的小团队早已不在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普遍的游戏开发团队多大数十人,甚有百人者,这无形的增加了所投入的人力成本。为了应对民众对游戏品质的提高,研发团队往往需要经过多轮的测试,从而为游戏市场提供保障,这由无疑的增加了游戏产品研发周期,游戏研发相关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将与日俱增。

(二)版权问题依旧严峻

互联网游戏产业依旧存在着严重的恶性竞争现象。首先抄袭、侵权、盗取IP、窃取源代码等行为仍时有发生,引发了一系列侵权诉讼官司。此外,以借鉴学习为名,打着版权球,对其他热门游戏进行大量的仿制,甚至是抄袭,甚至严重到游戏还未正式上线,市面就已经出现抄袭制作或是出现非法破解盗版资源。其次,互联网移动游戏领域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和恶略的刷榜行为,互联网游戏企业通过虚假信息和在下载榜单中刷取排名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更多的流量;另一方面,这种间接提高自身的数据流量的手段,降低了互联网游戏产业的整体信誉,间接的跟整个产业带来了非常不良的影响,相关企业受益直接受到损害。自买自卖的行为虽然可以可以带来不错的短时间内的市场效益,但这种带有欺骗性质的行为依旧无法代替好产品具有的市场价值和吸引力,同时破坏了互联网游戏产业的良好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了互联网游戏市场的良好秩序。

(三)游戏产业人才培训缺乏

我国互联网游戏企业人才缺口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互联网游戏企业人才培训体系还很欠缺,特别是像诸如互联网游戏研究开发业这样的培训体系没有建立。目前我国物联网游戏人才培训体系尚处于初探阶段,我国的互联网游戏的研究开发和运营无不需要强大的互联网游戏相关人才的支持予以实现,而在互联网游戏研究和开发领域人才方面相对匮乏,急切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予以支持,这不仅需要对整个互联网游戏行业有一定的见解,还需对互联网游戏产业市场有一定见解。不仅需要专业化人才,同时也更需要全面化的职业技术人才,从整个产业的角度上去统筹整个互联网游戏产业,而这部分人才正是我国目前相对匮乏和急缺的。

四、互联网游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加强对互联网游戏企业的管理

在促进我国互联网游戏企业发展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要依照《“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等政策,调整互联网游戏企业,规范网络出版物的出版,移动游戏分类管理促进审批提速,并奠定游戏产业的有序发展。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厘清网络出版物概念的表述,明确了管理职责,强调了游戏是网络出版物;二是细化互联网游戏出版服务的从业要求,明确企业的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三是实施支撑并保障“互联网+”的新硬件工程,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和高端服务器等研发建设、核心芯片研发等应用③;四是科学的设定互联网游戏出版服务许可的准入条件,规范与鼓励并重;五是搭建“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国家创新平台向中小企业在线开放。

(二)提高互联网游戏企业的竞争力

在推动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发展过程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依托现有的互联戏协会为核心,通过组建互联网游戏分协会,以实现对互联网游戏行业进行专门的管理、监管、规范、指导的目的。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游戏企业,无论是规模、能力、盈利、品牌、产业运营能力,还是信息服务能力、国际市场份额等,都与跨国企业之间均存在着较大差距。通常具有核心技术的互联网游戏企业,其硬件设施与技术设备也具有较高水准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应用效率也相应较高。行业协会要根据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具体情况,调研其对核心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其调整运营方式,提高其信息贸易水平,以适应互联网游戏企业多层次发展的需要。

(三)提高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创新能力

促进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创新能力,这是互联网游戏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和必要条件。目前,创新需要资金的支持,我国小型的互联网游戏开发工作室常常因融资力不够而导致开发及创新力不足。因此,要提高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创新能力,必须改变目前互联网游戏产业从业企业的情况,在政策扶持上对小微互联网游戏工作室进行一定扶持,引导互联网游戏产业在研发上的创新投入,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培育互联网游戏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对互联网游戏企业的创新要有相应的奖励措施和补贴政策,推动互联网游戏企业创新环境的形成。

(四)建立互联网游戏人才培训体系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兴职业,这是互联网时展的需要。促进我国互联网游戏行业的发展,必须根据互联网游戏行业人才的需求建立长远的互联网游戏行业人才培训规划。互联网游戏产业不仅仅需要专业化的精英人才,同时也更注重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具有相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将专业化的精英教育与技能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互联网游戏行业人才培训系统,予以实现现代化互联网游戏行业人才的基本目标,全面实现互联网游戏行业人才的专业化、全面化、技能化。

五、结语

目前,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常态,虽然我们仍面临着很多问题,但互联网文化娱乐产业却以超过30%的平均增速急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新亮点。在这种情况下,游戏作为整个互联网文化产业最具活力的领域,互联网游戏产业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中国文化产业甚至是整个经济发展的走向。从这个角度而言,影游联动、电子竞技、网络直播、VR游戏以及海外市场无疑将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热点领域。规范互联网游戏市场,提升互联网游戏贸易质量,促进互联网游戏贸易市场有序发展。

注释:

①李鸣.《中国互联网游戏产业链分析》.

②于涵.《网络游戏的互动因素探究》.

③ 《国家大事》.

参考文献:

[1]李鸣.中国互联网游戏产业链分析.北京邮电大学,2005.

第2篇: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

(一)升级完善河南农业大数据中心。2016年10月11日,河南省农业厅与鹤壁市政府在中国(鹤壁)农业硅谷产业园,签署联合建设河南省农业大数据中心、“互联网+现代农业”平台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制作了河南省大数据中心建设宣传片,对数据中心是硬件设备进行完善。目前,数据存储能力已经达到5000T(1T=1024G),具备提供河南全省农业大数据各类应用所需计算和存储资源支撑能力。

(二)初步建立了河南农业大数据采集、加工处理与预警服务平台。搭建了农业大数据采集体系,对重要农产品生产、自然灾害、重大动植物疫情等的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整合农产品生产数据和主要批发市场流通数据,采集农产品主要产地生产、气象、交通等数据,形成农产品供应趋势预测,定时价格指数与市场风险预警信息。

(三)整合“河南农业信息网”门户网站,建成一个“河南农业综合业务信息平台”。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政务信息系统整个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7〕116号)为依据,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以构建“大网站”、建设“大平台”、融通“大数据”为抓手,从全局上和根本上解决政务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 的问题。依托我厅“河南农业信息网”门户网站,将分散、独立的厅直属各单位网站统一整合为一个门户网站。建成一个“河南农业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将厅直属各单位工作人员使用的政务业务信息系统接入“河南农业综合业务信息平台”,在不改变其应用形式的基础上,共享数据库出口,提取有效数据,完成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推动厅直属各单位之间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为分析研判、信息获取提供方便。

(四)开发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2018年中旬,初步完成全省益农信息社管理平台、运营服务平台、第三方资源整合平台的研发调试,并完成已建的村级益农信息社的数据导入与SAAS服务。

在2018-2020年重点任务为:

(一)运营益农信息社。运营益农信息社主要做好以下4方面工作。

1.建立“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建设、专业化运营的思路,创新运营模式,培育壮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诚信守法、有经济实力和运营活力的建设运营企业,健全政府与运营和服务企业的合作机制,三方合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免费或低价服务;服务商负责提供各类商业服务和通道服务,通过扩大市场规模获得收益。

2.开展四类服务。完善信息进村入户公益服务,应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信息服务平台等渠道,精准推送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推广、政策法规、村务公开、就业等公益服务信息,协助开展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土地流转、农业综合执法等业务。完善信息进村入户便民服务,开展水电气、通信、金融、保险、票务、医疗挂号、惠农补贴查询、法律咨询等服务。完善信息进村入户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农资及生活用品电子商务,提供农村物流代办等服务。完善信息进村入户培训体验服务,开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培训,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体验。

3.培训信息员。每个村级益农信息社至少有1名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的村级信息员。由各县(市、区)农业部门委托运营商对村级信息员集中培训,主要依托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农村电商培训体系和应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民智能手机应用技能等培训项目,通过网络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传播媒介,建立“上门培训+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的多元化培训模式,对村级信息员分区域进行培训。

4.增强益农信息社持续运营能力。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依托运营商、服务商,拓宽经营服务内容范围,通过提供政策、技术等公益服务和培训体验服务聚集人气,通过代缴费、小额取款、物流代收等便民服务获取适当收益,并开展网店建设装修和运营推广,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资源开展产销对接、农产品上行等业务,提高信息员自身收入。

(二)管理运营网络体系。省农业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建设运营、资源共建共享、风险防控、延伸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指导全省各省辖市、县(市、区)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工作。同时,研究制定益农信息社管理办法,建立益农信息社登记、备案及管理考核制度,建立信息进村入户服务规范,明确公益服务职责、商业服务内容及标准、法律责任,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有效防控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确保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安全规范推进和运行。

(三)促进各类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按照集约建设、集中部署的思路,依托政务公共云平台,充分利用我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已有的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和资源,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建设省级信息进村入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公益服务、农村电商、培训体验等信息进村入户特色业务功能,并与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公益平台加强对接。依托我省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省级信息进村入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教育、科技、财政、交通运输、商务、卫生计生、供销、气象、邮政等部门和科协等单位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对接社会化服务资源,推动电子商务、保险、金融等社会化企业网络服务系统资源共享。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兽药基础数据平台、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平台有机结合,推动协同并进、融合发展,实现互联互通、开放共享。

第3篇: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

(讯)2015年3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了《2014年下半年中国企业互联网应用状况调查报告》,涵盖中国企业(不含个体工商)互联网基础应用发展状况、企业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电子商务及网络营销发展状况等三方面内容。

信息化基础设施普及已达到较高水平《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使用计算机办公的企业比例为90.4%,使用互联网办公的比例为78.7%,实现互联网宽带接入的比例为77.4%。我国企业基础设施普及工作已基本完成,连续数次的调查结果均显示,在办公中使用计算机的比例基本保持在90%左右的水平上,互联网的普及率也保持在80%左右,在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中,固定宽带的接入率也超过95%。

企业互联网应用深度有待进一步增加《报告》显示,全国的上网企业中,利用互联网开展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网上银行、与政府机构互动的比例分别为83.0%、75.9%和70.6%,在各项企业互联网应用中排名前三;但如网络客服、在线员工培训、企业级应用系统的应用比例仍然较低。一方面,采取提升内部运营效率措施的企业比例较低,之一在于企业的互联网应用意识不足,之二在于内部信息化改造与传统业务流程的契合度较低,难以实现真正互联网化,之三在于软硬件和人力成本较高,多数小微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营销推广、电子商务等外部运营方面开展互联网活动的企业比例较低,且在实际应用容易受限于传统的经营理念,照搬传统方法。

互联网O2O商业模式兴起,将带动企业踊跃开展电子商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全国开展在线销售的企业比例为24.7%,开展在线采购的比例为22.8%。尽管目前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仍然较低,但随着互联网O2O商业模式迅速发展,作为线下商品与服务的直接供给方,传统企业在这一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传统企业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商业活动,另一方面是由大型互联网企业主导,为拓展其业务范围、增强O2O实力而连结传统企业的被动触网。在这一趋势下,传统企业在内部运营、市场推广与服务和产品销售方面,将会越来越多地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来源:东方财富网)

第4篇: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

企业大学新思维

张文强:大家在总结这个时代的特点时经常会提到的三个概念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媒体及互联网金融。先请两位老师破一下题,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或者怎样理解这个时代的特点?

张善勇:从2013年开始很多人提到互联网思维,在今年《企业大学》第3期上我也讲了企业大学新思维―如何用互联网思维去看企业大学,在互联网思维下企业大学的发展之路是什么。关于互联网思维,雷军有经典的七字诀,即专注、极致、口碑、快;现在被大家认知的互联网三个关注点,即痛点、尖叫点和引爆点。这些都是常规的互联网思维。

现在互联网面临的最大困扰是信息超载,几乎所有的网页都包含海量信息。如何从中挑选有用的信息,怎样选用少而精的元素……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企业大学》杂志也需要转型,需要做精、做专,帮助读者筛选信息,这将是我们杂志当下和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企业教育涉及的面太广了,因此聚焦企业大学这一个点上的开放、创新思维,称得上是智慧转型。

马成功:在互联网思维中有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回归常识,即互联网能为人们提供所有他们想知道的内容。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它也需要回归本质,因为在组织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各种矛盾、斗争都会随之产生,从而使组织发展远离初衷。从培训的角度来说,一个企业的本质就是它的员工,以及产品会影响到的人群。这一人群的痛点是什么?怎么才能做出让他们尖叫的产品?怎么让他们成为企业的粉丝?这些都是企业需要不断考虑的本质问题。现在看来,很多传统企业在跟互联网企业PK的时候,往往会丢弃以上需要考虑的本质,而互联网企业则用现有的工具把这些本质抓得越来越紧。于是,PK结果显而易见。

张文强:互联网时代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抓住这些特点,然后再将其应用到教育培训行业包括企业大学建设当中,也许就会有一些新的支点。

马成功:互联网时代的主体是85后、90后,他们与60后、70后这两代人接受的信息不一样,学习方式也不同。85后、90后更希望主动找知识、找圈子、找老师。这是一种“我是主动的,我来挑老师,我来挑资源”的观点。

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干货。有一种观点是快餐时代已经来了。虽然很多人拒绝快餐时代,拒绝手机,拒绝iPad,但从培训工作者的角度看,与其拒绝,不如学会适应。这两天我们也在探讨,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忙碌的人们静心工作?这是在新的时代下所有做培训的人都要重新思考的事情。

在互联网这种快餐和碎片化的模式下,传统培训需要两三天解决的问题,现在可能一两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解决。在京东内部,好的培训课程往往能在2个小时里连续讲解30个案例,节奏紧凑,学员完全被这种密集的、轰炸式的信息传递所吸引,根本没时间玩手机。因为讲解的案例多种多样,即使学员的需求不一样,但总有能启发他的案例,一旦获得启发,学习就发生了。

目前,京东内部在探讨一个假设,就是85后、90后从知道到做到的能力高于60后、70后。为什么呢?因为教育方式不同。国外的教育方式强调动手能力,知行合一;60后、70后接受的是记忆式教育,知行不合一,但85后、90后接受的是素质教育,已经强调知行合一了。大家在一起培训,有的90后边上课边玩手机,但让他做课程总结时他却能总结得非常好,所以有些知识并不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掌握。85后、90后,甚至00后的素质会越来越高,他们更适合在互联网时代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培训者最核心的三种能力

张善勇:培训者应该具备以下三种核心能力:

一是系统思维能力。看问题要全面、立体,要一分为二,甚至一分为四,因为这个时代是非常复杂的,单一思维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二是快速学习能力。社会发展非常快,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培训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具备快速学习能力。而且现在的员工大多是90后,思维活跃,作为培训管理者只有及时学习,才能和员工有共同语言,才能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另外,混合学习能力也很重要,现在流行的反转课堂,就是融合了线上、线下培训,既有传统又有现代的混合培训方式。

三是数据分析能力。很多网站在一开始时对用户是免费的,为什么?因为它需要在短时间内用免费吸引大批用户,进而产生大流量。对互联网企业来说,流量意味着商机,有了流量,就可以利用它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做转化,最终达到赢利的目的。同样,培训者也需要收集产品信息、客户信息,对其进行数据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客户,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产品,提升培训效果。优秀的培训经理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经理。

马成功:互联网精神的一个体现是培训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特点安排学习。我曾在微信上参加了这样一个讨论:做培训的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最核心的工具和方法是什么?我把培训管理人员的能力分为“老三样”和“新三样”。

“老三样”指考察这个人是不是合格的培训管理者:一是看他能不能在台上讲课;二是看他能不能开发课程;三是看他能不能运营一个培训班或者策划、设计一个培训班。

“新三样”跟互联网思维有关。一是社群运营能力。我在面试的时候会问这个候选人有没有粉丝,有没有在朋友圈发起过一些活动,比如公益活动,大家参与的情况如何等。这些问题可以从侧面反映该候选人的社群运营能力。有社群运营能力的培训者会培养自己的粉丝群,借此可以将培训中的讲师与学员的关系变成偶像与粉丝的关系。众所周知,偶像的号召力远远高于讲师。在这种关系形成之后,即使培训结束,粉丝(学员)也会紧紧围绕在偶像(讲师)周围,从而为培训内容的落地打下基础,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二是多媒体制作能力。能不能制作flash,会不会给PPT配乐,能不能操作一些音频、视频工具。因为我发现,有的内容如果光靠嘴讲,可能需要一个多小时,但如果将所讲内容做成一个flash,或者做成PPT,并配上音乐,可能5分钟就能讲完。培训者有多媒体制作能力,就能将培训知识碎片化,更便于学员理解。三是爆点营销能力。电商经常讲爆款,有一个爆款就能把用户吸引过来,做培训也是一样。能不能吸引更多的关注度、更多的资源,更多的资源能否都用于该培训项目,都需要培训管理者具有一些营销能力。

张善勇:去年我们讲“三优”,一是优才,找到合适的培养对象;二是优课,有好的课程;三是优师。一个偶像讲师能解决以上所有问题,因为有粉丝就代表他在这个行业中有影响力,能引领潮流。另外,培训需要讲引导。目前非正式学习多于正式学习,很多学习实际上是融入工作之中的,可能两个人聊天就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最后我们谈新技术,去年《企业大学》杂志在第12期专门做了“技术改变学习”专题,谈论新技术对培训的影响。新技术都是在互联网思维下建立起来的,与移动学习、移动互联网知识、大数据都是相关的。

张文强:谈到技术,将来会出现很多新技术,它们将影响培训的发展。京东大学内部目前经常采取哪种理念、哪种方式来对员工进行培训?

马成功:京东大学的培训理念是以小博大,获取更多的资源,吸引更多的眼球。比如我们用“标题党”做培训,去年做了一个“我和东哥做校友”项目,在一线员工中很有影响力。具体做法是京东大学邀请业绩特别好的一线员工到京东CEO刘强东的母校―人民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因为这些员工大都没有上过大学,所以这个项目给他们的触动颇大。还有一个项目是“我在京东上大学”,主要针对的是没有上过高中的一线员工,让他们能够在京东大学学习高中、专科,甚至本科的相关课程。

今年我们还在酝酿的一个项目是“我在大学讲京东”,这是更高层次的培训。我们计划把公司各个岗位的牛人聚集起来,让他们秀才能,然后再从中挑选一些代表,送他们到大学讲课。我们还专门聘请实践专家到公司讲微课程,帮助内部员工提升能力。如果这些员工经过学习足够优秀,他们也可以代表京东去大学讲课。以上项目完全针对一线蓝领员工,比如配送、仓储、客服等。他们大都学历不高,这些项目能培养他们的工作自豪感和进取心。

如何用互联网思维经营企业大学

张文强:我们怎么用互联网思维经营企业大学?企业大学本身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用互联网思维去经营企业大学,可能跟之前的发展模式完全不一样。虽然京东大学在创办之初就在考虑怎么去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还有很多行业的企业大学仍是传统形态。两位老师可以给它们一些什么样的建议?怎么用互联网思维去调整,做法是什么?

张善勇:其实在成规模的企业大学里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十年前,有的企业大学就开始上系统,现在有些企业大学已经开始自己做系统了。比如腾讯学院升级为腾讯大学后就开始采用互联网模式开展具体工作。现在我们研究的是怎么用好互联网模式。目前很多企业大学陷入了发展困境:由于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不够,企业就强迫员工每年必须学多少课时,导致培训成了员工的负担。企业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到了年底反馈培训意见时,大家都对培训颇有怨言,导致作为培训主导者的企业大学地位尴尬。

还有一种传统的模式,就是播放培训视频。这种模式虽然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但是因为缺乏互动,缺乏反馈沟通,培训效果非常差。而互联网因为具有社交属性,可以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进行交流沟通,很适合培训后的信息收集。未来的企业大学也要具有社交属性。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新的学习工具。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新的学习工具,比如IBM的新员工培训。我们也在考虑企业大学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发展,目前大家都在做混合式学习,但混合式学习中各种方式所占的比例如何,还需要企业大学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未来单纯的讲师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视频授课会成为主流。视频授课可以充分调动学员的听觉、视觉,知识会被深深印入学员的大脑之中。

有些企业大学只有十几人,但培训对象往往有几百上千人,用传统的培训模式肯定存在很多问题,只能采用互联网模式,比如微信,其的学习量是比较大的。

互联网时代对企业大学的影响

张文强:怎样让企业大学尤其是传统企业大学具有互联网思维?培训工具的改变有可能对培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马成功:我们也是传统的企业大学,也在努力搭互联网这班车。想要具有互联网思维,一是需要回归用户、回归常识。因为现在有很多培训者开始把用户当领导,而非学员,这就错位了。回归用户,使学员受益,这样学员的上级才会发现培训其实很有效果,才会继续推动培训项目,才会向别人宣传你的培训。当用户口口相传,培训者的口碑就树立起来了。

二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模式。在培训中有种方式叫重包,因为有时十多个人可能要服务几千人、上万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组织内部的每个人都要担当职责。这个玩法就相当于社群运营,考验培训管理人员能不能推动内部讲师加入其中。

从第二点可以延伸出一个逻辑:以往的培训强调个体能力,或者说团队能力的提升,而现在越来越强调组织能力的提升。在提升组织能力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点就是能不能保证组织知识的鲜活,所以京东大学内部有这样一个逻辑:企业大学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人脑中的知识变成文字,然后将这些文字装订成册,或者做成知识库存储在电脑中。这样,组织成员可以通过主动学习、检索的方式,享受组织内部的知识成果,进而提升组织能力。

三是紧随智能终端的变化而变化。现在依靠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的做法非常火爆。未来手表、眼镜、某个纽扣都有可能和智能手机一样成为个体延展的器官,这些延展的器官可能会带来新的学习改变。

可能在将来的某一天,一个管理者跟员工说话的时候会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你讲得太多了,可以尝试多问一些员工问题。培训与管理可以进行实时交互,这样就可以把组织能力提升纳入日常工作中来,这符合“721”理论,即能力提升中的70%都是在实战中进行的。未来可能会出现一台像机器人一样的碎片化知识终端来随时跟进、巩固培训效果。

张善勇:企业大学是有成长阶梯的,有些好的企业大学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目前,国内好多企业大学还处于第一个阶段即培训的导入期,甚至福利期。它们只是将培训作为员工福利,请老师来讲课就够了,不和组织绩效挂钩。

企业大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从培训的导入到培训的管理。培训管理是标准化、体系化的,这个阶段关注的是培训是不是有用,然后才会发现真正的培训是从培训到学习,解决学习的问题。

第三个阶段是组织学习。组织学习的目的是人才的培养。

第四个阶段关注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再往上,需要把知识留下,就是知识管理阶段。所以企业大学的核心阶段是知识管理阶段,到了这个阶段,企业大学会发现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知识管理?不仅是知识管理,还有知识的创造。

企业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很难将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因为很多员工不愿分享。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大学的再高一层就是解决企业文化问题。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维持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使组织变成柔性的组织。

企业大学开始从服务内向型向市场外向型转变时,就需要做品牌管理。品牌管理走到最后就是取得社会认同,而认同感是企业大学及员工的最高层次的追求。企业大学取得组织和内部的认同感也是在这个层次。很多企业大学都会碰到一些问题,想走出困境就要分析现在的处境、状况,找原因,然后制订改进计划。

时代在发展,企业大学必须摒弃传统思维,采用互联网思维,否则就走不下去了。

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做培训

张文强:请两位老师给支支招,比如想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企业大学或者培训中心,或者做好培训工作应该怎么办?第一步应该干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马成功:首先需要把“碗里”的东西做好,争取将现有的培训班做出尖叫点,让学员觉得真的好、有价值,他们就会拉着别人来,这样就做出口碑了。当你把“碗里”的东西做好了,其他的价值也会随之而来。

另外,互联网思维的关键点是关注用户,因为用户有时候甚至比客户还重要。以前,人们认为客户是有可能埋单的人,但他不一定用产品,而是送给别人,或者是替别人埋单;使用产品的人才是用户。后来,大家对用户又有了新的理解―用户是只限于下次有需求的时候还来购买你的产品的人。现在对用户的定义是什么呢?是能够传播产品的人,即使他们不一定使用产品。现在有句网络流行语叫“饭前不拍照,臣妾做不到”。很多人喜欢在网上秀照片,吃的食物要秀,穿的衣服要秀,去哪儿玩了也要秀。这些人有强烈的分享欲望,而这种分享欲望能为产品传播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时候,有影响力的人的一句话就能为产品带来几百个用户。所以培训不仅要保证内容好,还要设计便于传播的亮点,一个LOGO、一句口号甚至一个小细节,都能成为用户传播的切入点。

张善勇:我认为应该先给自己的企业大学做一个评估、盘点,总结企业大学现在处于哪个阶段?老板对企业大学的期望是什么?企业大学现有的资源有哪些?然后考虑在哪个阶段导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属于新的培训模式,企业大学刚开始引入时不可能使老板和全部员工都接受,所以,可以先从一个点入手,取得突破,得到老板的认同,之后再继续慢慢地推进。

比如,想从课程导入互联网的思维,就可以尽量广泛地使用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工具,获得年轻员工的认可和接受。不仅要让员工接受新的工具形式,还要用成绩让领导和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可。这就需要企业大学先挑出一两个班做试点,让大家看到效果,获得前进的助推力。所有新技术、新思维的导入都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不然企业投入了几千万元,费时费力,但是做完之后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第5篇: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

厚积,后APEC水立方品牌价值攀升

2014年,水立方在奥运后完成了又一项举世瞩目的盛事――APEC会议。一场风云际会的欢迎晚宴吸引了世界的注意力,也再次推动了水立方场馆经营的新发展――场馆软硬件设施和场馆服务实现了双双升级,场馆游客量迎来了新一轮高峰,“水立方”的品牌价值再度攀升。

后APEC的注意力经济效益明显,水立方需乘势而上,以便将水立方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转化成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突出的社会效益。敏感的场馆经营团队紧抓这一机遇期,在场馆品牌的商业价值升级和开发方面展开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2014年底,水立方顺势推出了“APEC之旅”深度游项目,接着又充分利用APEC晚宴的特色地坪举办了“梦幻水立方”第五季“蓝海奇缘”大型演出。2015年APEC热度渐褪,水立方及时主动策划,联合场馆内游泳俱乐部、嬉水乐园、北京环保娃娃公益发展中心、蓝旗亲子游泳机构以及山峡(中国)飞行俱乐部等10家儿童品牌共同推出了“热迎暑期・亲水六一”水立方儿童品牌推介活动,引起了传媒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一举打响了水立方儿童业务子品牌。以此为基础,水立方还着力打造起青少年成长平台,建设青少年业务子品牌。

除此之外,水立方游泳俱乐部品牌发展也有显著成效。游泳俱乐部自2013年6月成立以来,依托奥运场馆水立方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坚持奥运水质标准,提供以会员为核心的优质服务,业务涵盖群众游泳、游泳培训、群众赛事、泳品售卖等领域,获得游泳健身消费者广泛认同。年度经营收入从开放之初的500万元逐步上升到1500万元,拥有会员超过1万名。

截至2015年底,水立方已经累计为115万人次群众提供了游泳健身服务。同时,水立方举办各类群众游泳比赛,加强与学校合作,教会万余名青少年学会游泳。2015年以来,水立方游泳俱乐部构建和完善了游泳培训管理体系,开发了游泳培训的网上平台,努力形成业务发展规模,实现游泳培训项目的管理输出,将水立方游泳业态资源整合推出,不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赢得了品牌的好口碑,并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薄发,初探微信商城开发“互联网+”蓝海

各子品牌蓬勃发展,水立方品牌升级势不可挡。为了整合场馆内已有的业态资源,形成品牌合力,水立方摸索前进,在打通O2O(O2O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渠道上动起了脑筋。

打通O2O渠道的初步实践是源于支持深冬奥工作的需求。2015年是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年,水立方作为奥运遗产及未来的冬奥冰壶场馆,在助力申冬奥的工作中不可或缺。年初起,水立方在官方微信上发起了“爱冰雪 挺北京”全球华人助威申冬奥活动,利用水立方官方微信平台进行网络照片传递支持申冬奥的活动。6个多月的活动周期,线上线下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0000人。活动得到了冬奥申委的充分肯定和海内外华人的大力支持,也让水立方看到了自身品牌的号召力和网络平台的影响力。

2015年6月初,水立方启动了“在水立方”微信公众服务号,开始了电子商务平台第一阶段手机微信商城的开发工作。商城于7月24日正式上线售卖商品,以参观票、游泳票(卡、培训课程)、嬉水乐园票(卡)、冰雪奇缘展览票、游泳世界杯赛事观赛票为主。

8月,距离游泳世界杯正式比赛还有一个月时间,水立方开始通过“在水立方”平台搭建预售票系统,并分不同比赛场次同时进行7―9折门票打折活动,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同时,开始在官方微博、微信预热,吸引购票。此次销售活动中,网上商城门票设置150元和60元两个价位,对于购买3张或以上的观众则有套票优惠价。微信购票平台开启不到24小时交易额已经近10万元。

随后一个月的售票时间里,“在水立方”平台按照时间顺序分批次调整门票折扣力度。截至比赛结束,该赛事的全渠道推广过程中,“在水立方”微信商城销售量占到赛事总票房销售量的三成;尤其是29和30日晚上的决赛门票,几乎销售一空。

赛票销售的火热境况,让水立方看到了“在水立方”微信平台创造收入增量和新业务增长点的潜力。以此为基础,水立方进一步开展盈利模式的研究,通过将“在水立方”公众服务号打造成购物、体验、娱乐、健身在内的互联网一站式网上商城,将已经入驻场馆的肯德基、太平洋咖啡、飞行俱乐部、蓝旗亲子游泳等商家结合起来,同时将水立方独有的奥运遗产以及特许商品整合。

深耕,打造“在水立方”全系商务平台

随着微信服务平台的运作成功,水立方也将触角伸向了更为广阔的“互联网+”领域,并全力投入打造“在水立方”这一服务广大游客和场馆商务客户的全系电子商务平台品牌。

8月下旬,水立方开始借助淘宝以及天猫等开放式平台,开始了第二阶段电子商务平台的打造――经营水立方天猫官方旗舰店。根据分析,天猫这一网络平台拥有海量的流量和重要的资源优势,是水立方在天猫开设旗舰店并做大做强的重要基础。以此为基础,水立方再依托场馆的品牌特性创新运营,必能将其打造为水立方重要的线上品牌运营窗口。

从8月旗舰店开始着手筹备,到9月30日基础平台搭建工作全部完成。11月10日,借助天猫“双十一狂欢夜”活动在水立方举办以及天猫的“双十一”促销活动,水立方天猫官方旗舰店正式开始运营。这个融入了水立方奥运文化和品牌影响力的店铺一经推出便吸引了许多人关注。

充满国风国韵的APEC国宴瓷器套装,蕴含了水立方特色和文化的特许商品,游泳俱乐部的游泳卡、儿童培训卡,以及驻场商家飞行俱乐部的飞行体验票、蓝旗亲子游泳课程、太平洋咖啡优惠券等店内商品在10日当天全部特价促销。在“双十一”将近30小时的活动期间内,水立方工作人员组织客服、技术支持团队昼夜奋战,实现了销售额31万元,店铺访问量达48万人次,浏览量达120万人次,共有966名买家达成交易支付订单1053件。

立足“双十一”赢得的高知名度和高关注度,水立方天猫官方旗舰店在丰富店铺商品的同时,开始积极备战一个月后的“双十二”活动。12月初,水立方便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旗舰店内参与促销的产品进行推广宣传,吸引受众关注。12月12日中午12:12分,旗舰店“双十二”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当天实现销售额10万余元。

作为场馆内商业业态的品牌集合体,“在水立方”全系电子商务平台品牌借助互联网传播优势,开展水立方场馆内多样化业态的整合营销,开拓出场馆运营的新渠道,带动了场馆的整体发展。水立方场馆也通过建设和完善“在水立方”商务平台,聚合起内外部资源,强化了品牌整合能力,提升了品牌宣传效果,挖掘出水立方品牌的新价值。

乘势而上,水立方专门成立了品牌推广营销部,旨在进一步强化品牌整合营销力度,将水立方的品牌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对于未来,水立方已经做好规划:首先,利用好外部宣传渠道,着力打造官网、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自媒体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强化“粉丝”的粘合度;其次,继续构建和完善“在水立方”平台,以聚合场馆内外资源,研究市场规律,打造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加速相关产品的迭代更新和服务的优化升级;再次,深挖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拓展更多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合作伙伴和大客户资源,形成强强联合,让品牌开发在场馆整体发展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拓展,进军“智慧旅游”场馆全面融入“互联网+”

“互联网+”不仅仅是水立方的营销工具,作为后奥运、后APEC场馆,以及未来的冬奥场馆,水立方更希望将“互联网+”融入水立方里游客和商业客户的全面体验中。为此,水立方开始在游客参观旅游等方面引入“互联网+”思维――“智慧旅游”,打造智能体验场馆,提上了水立方的经营发展日程。

根据2015年初国家旅游局下发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指示,到2016年,将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和智慧旅游城市,建成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和平台。到2020年,我国智慧旅游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智慧管理能力持续增强,大数据挖掘和智慧营销能力明显提高,移动电子商务、旅游大数据系统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业应用更加广泛,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的以智慧旅游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

目前,水立方场馆内已经具备了开发“智慧旅游”的基础――场馆内已经布设Wi-Fi无线宽带,覆盖率达到80%及以上。现在来水立方参观的游客已经可以通过关注水立方官方微信自动或手动方式从后台获取最新景区数据、上传信息等。未来游客还可以在设备上体验查询当前地理位置,自动识别并播放每个讲解点的多媒体介绍,搜索、查询景区地图、规划选择游览线路等服务。

水立方每年都会有上百万游客来参观旅游,为了让游客们更好地体验水立方独特的奥运和APEC文化,水立方在APEC后开放了深度游项目,吸引了游客的极大兴趣,日游客量超过1.5万人次。为了确保游客的游览质量,也出于疏导人流、预防安全隐患的考虑,水立方在旅游中首次尝试了“互联网+”手段――深度游开放的当天,水立方推出了网上预约排队服务,请广大游客使用移动设备远程加微信号mywatercube,或登录水立方官方网站,简单操作后,可提前获得预约码,水立方现场会优先放行有预约码的游客进入合影区。

追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近期水立方又推出了“360度全景漫游”,只需在微信上轻轻一点,游客就可以通过网络直观地看到水立方全貌。比赛大厅、嬉水乐园、捐资展厅等6处景观都能以真实的空间体验一一呈现,关于这些景观的文字介绍、视频短片以及建造花絮也将在浏览全景时为广大游客展示。今后,无论是随团还是自由行,游客都能享受到专属的水立方空间导览服务,帮助游客全方位感受立体水立方。

在门票销售方面,水立方打造了电子票售票、验票系统,让游客在手机上即可完成购票,更方便快捷。场馆检票口也配备了配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并设有立式闸机,已经实现对门票的自动识别检票功能。游客个人信息联网且售票、验票信息可以远程查询,并可实现场馆内人流量的实施监控和控制,在旅游旺季和淡季实施不同的控流措施。

第6篇: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运营商;营销策略

随着互联网业务在手机上的应用和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迅速。截止2012年3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6亿,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流趋势。

从全球来看,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演进,欧美、日韩3G日益成熟,移动互联网高速增长。从国内来看,2005年至今我国移动互联网实现了快速发展,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从电信运营商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带来新增长点的同时,也对行业价值和市场规则造成巨大冲击,特别是对企业的营销体系提出了明显挑战,如何变革思路,实施新的营销策略,是运营商必须面对的经营战略课题。

一、目前移动互联网营销现状

移动互联网营销是指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与无线上网技术相结合所构成的一个互联网营销体系。

1.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营销

移动互联网将营销前线推进消费者掌心,乘坐公交车时埋头看手机的人多了,等候电梯时,人们关注的不再是视频广告,而是手机,甚至睡觉之前和醒来之后,重要的事情还是看手机......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在线的特性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24小时机不离身。

移动互联网给营销带来巨大空间,但也带来巨大挑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沿着档案、行为、类别、信息的路径进行挑选,在互动中建立“我的”客户群,在正确的时间、地点瞄准正确的客户,移动互联网让精准营销成为现实。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观念、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行为、时间的连续性、纷繁杂乱的业务、目标用户群的聚集性等因素,使市场营销工作面临更多的困境,营销针对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获取用户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2.移动互联网营销存在的问题

除主观思想原因以外,在移动互联网营销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体系、营销策划能力相对偏低等。

之一,对移动互联网营销方式认识不清晰:还停留在广告宣传上,没有准确传达到真正的目标客户,没有找准对应的信息方式和渠道,缺乏针对性的业务推动措施等。

之二,缺乏系统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划:业务卖点模糊,产品差异性不突出,没有体现客户价值,产品与渠道的适配性差,推广方式不明确,售后服务准备不到位等。

之三,营销意识和技巧偏弱:分类渠道营销规划不明确,不能准确找到目标客户,缺乏对用户的深度细分和研究,用户所需信息推送不够,活动效果分析评估不到位等。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仍处于从早期市场向主流市场过度阶段,尽管一些企业开始把移动互联网营销作为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如:银行、保险等行业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但整体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二、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现状分析

随着3G的发展,国内电信运营商积极进军移动互联网领域,业务战略,加强市场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从运营商自身的优劣势及存在问题来看,运营商的开展移动互联网营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营销优劣势分析

从网络接入来看,运营商具有齐全的网络接入资源,以及雄厚的技术优势。但通信网不等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不断演进给通信网络带来明显压力。

从移动终端来看,运营商拥有较强的终端定制能力和控制能力。但也有终端商开始选择运营商,建立自有应用门户。

从用户群体来看,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移动用户群体,从而占据了移动互联网用户身份识别等优势。但由于缺少主导性的产品和应用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影响力,如何加快移动用户群向移动互联网用户群转变不仅仅是营销面临的难题。

从服务能力来看,电信运营商具有丰富的客户服务经验和较强的服务能力,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如果没有新业务和服务转型,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就有可能成为带宽的提供者。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突出优势是掌握着用户和网络。但在市场竞争格局中,由于创新机制不健全、互联网运营经验缺乏、应用业务受制、竞争主体增多等问题,给市场营销带来较大影响和压力。同时,由于业务转型困难、使用门槛高、营销渠道体系冲突等原因,致使传统的营销体系出新了反应慢、不适应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产品、渠道、终端、推广等营销环节亟待提高。

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健全的组织和机制保障。目前国内运营商尚未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负责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市场拓展工作,尽管一些分支机构进行了管理体制探索,但受制于各方面影响,推进步伐缓慢;二是系统化的营销能力不足,传统的电信营销与移动互联网营销接轨不到位,急需向移动互联网营销的思路转变;三是互联网营销人才匮乏,业务人员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水平有待提高。

综上分析,运营商在做好全局性的战略营销同时,还应从市场营销角度出发,完善并提升移动互联网营销能力。

三、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营销策略

移动互联网营销不同于传统的电信营销,运营商必须树立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中心、以提供一流在线服务为目标的核心营销理念,更新观念实施精细化营销。

1.目标用户分析

用户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关健的成功要素,运营商只有深化对用户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不断提高影响力。首先是明确目标用户。通过手机的在线活动等信息生成数据库,从中分析用户的行为、喜好,掌握目标用户的第一手信息;其次是挖掘用户需求。通过对用户行为信息的梳理和归类,进一步细分用户群,分析其行为共性,为内容和应用等营销服务提供支撑;最后是针对消费行为进行营销。根据分析可以得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能接受的价格等信息,据此进行精准营销,用户也会发现自己喜欢的内容越来越多。

2.产品拓展策略

在产品设计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设计必须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运营商要从相关联性、共有性、客户参与、便利性等“卖点”进行设计优化,尽可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便于传播。同时,要不断丰富产品的种类,扩大用户的挑选范围,满足不同用户的爱好和需求。

在产品推广上,要积极实施差异化、灵活的资费策略,并基于用户心理预期,通过逐步降低资费和简化操作等手段降低门槛,提高用户的参与度。

3.渠道营销策略

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应采取拓渠引流策略,整合实体渠道、电子渠道等各项渠道资源,积极引入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和传播手段强化3G业务的发展。

对于实体渠道,要扩大体验型渠道规模,提高三、四级中小型社会渠道的体验服务,推进县城级营业厅的卖场化转型,全面提升实体渠道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水平;对于电子渠道,要加大宣传和政策引导力度,加强手机营业厅、短信营业厅乃至微博客服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特性的服务,逐步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占比;对于网络渠道,要通过应用商店、微博、社交网络、传统互联网渠道等新兴营销渠道,加快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目前,基于App Store的成功,运营商都创建了自己的应用商店,中移动打造了OVI商店,中电信开创了“前店后厂”模式,中联通开办了沃商店。

4.终端拉动策略

以Iphone为代表的新终端出现,使智能终端快速上升为移动互联网的新核心和增长引擎。对此,运营商应从自身出发,找准发力点,去获得用户和市场。

在终端营销过程中,运营商要优化终端布局,确保中小型渠道终端供货到位,强化大卖场等核心渠道的营销力度,为社会渠道提供价格补贴等政策支持,提高其积极性。

在终端定制过程中,既要兼顾不同群体需求,又要顺应并推动低端智能机快速普及的趋势,积极组织千元智能机促销活动,提高智能机的普及率。同时要不断提高终端控制力。如:日本运营商DoCoMo就长期坚持定制手机入网策略。

5.流量经营模式

流量经营是移动互联网的重心,运营商要从洞察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消费习惯出发,建立和完善流量经营模式。

在经营思想上,要以扩大流量规模、提升流量层次、丰富流量内涵为经营目标,以获取流量价值为目的。在经营策略上,要通过智能终端和丰富应用有效拉动流量规模;通过强化客户接触面体验引导用户积极使用;通过加快流量产品在全渠道的覆盖,提升渠道销售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和完善流量提醒服务制度,开展植入式营销的流量关怀;通过一体化线上推送体系,实现流量经营精细化管控。

6.内容和应用营销策略

优质的内容和应用是移动互联网的灵魂。对此,运营商要大胆创新内容服务模式,强化应用的营销推广。

从企业内部讲,要采取丰满策略:强化研发,形成一批标准化、可商用、易推广的应用产品,完善推介方案,开展持续性营销活动。从企业外部讲,要采取合作策略,理清通道,引入有实力的互联网合作伙伴,创新运营商、SP/CP的合作模式,有效激发移动互联网需求和实际流量。如:韩国SK联合多家SP,提供远程心电图等医疗诊断辅助服务等。

此外,要采取造势传播策略,围绕热点应用和产品开展全员参与和圈子营销,特别是对于新闻、社交、娱乐、游戏、支付等热点或趋势性应用要强化培训和推广。

7.体验式营销

体验式营销引爆了移动互联网,Iphone的热销和App Store火爆都源自颠覆性的体验。从实际操作来看,移动互联网的体验式营销关健是对用户需求与体验的把握与理解,从挖掘潜在需求、建设体验平台到瞄准目标客户、丰富体验手段等环节,都要精心策划、标准作业。

目前,电信运营商的体验式营销还属于起步阶段,必须扎实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逐步建立体验式营销模式。首先是制订营销脚本,实现辅导内容等标准化;其次是在渠道中设置辅导中心或体验专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营销和常态化辅导;最后是做好回访和二次营销,提高回办率。三大运营商中,中联通的体验六步执行规范(察言观色辩用户、根据爱好做演示、见机行事抛优惠、规范办理资料全、按需安装多推介、业务告知免投诉)较为突出,值得借鉴。

同时,在体验现场,要采取免费试用、优惠绑定等措施,突出对网速、内容、应用、智能终端等的体验和试用。

8.针对性营销

针对性营销主要是做贴身的营销和服务型的营销及加固营销。如:针对新老用户要采取不同策略:对新客户以捆绑销售促进业务普及;对老客户加强体验与回馈,提高认知及使用率。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要突出不同的业务点:对集团客户强调产品延伸至员工的终端;对家庭客户突出节约实施全业务捆绑;对个人客户聚焦于年轻时尚等目标客户群体。

同时,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也要突出不同的侧重点。如:对校园市场要突出流量经营;对农村客户突出通信、娱乐功能等。此外,针对一些重大活动、会议、赛事等热点,要积极开展针对性的事件营销,强化传播。如:针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运营商都推出了各自的奥运特惠套餐。

9.智能营销

智能营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广告,智能营销只向用户推送所需要的信息服务。运营商可在优化终端内置功能设计和运行系统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库和在线商业智能进行分析,据此提供对应的信息服务。如:用户阅读体育新闻时推送球赛信息、浏览汽车信息时推送车展信息等。

第7篇: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

也可以说:但是,诸多问题、诸多可行性问题,也包括诸多认识论问题,使这一朝向步履蹒跚。而且,还可以说:当前中国信息服务最大的瓶颈不在于应用,而在于基础设施。

所以,可以说:当电信运营商纠结于管道化困境之时,云计算走来,带来一片曙光。

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基础设施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互联网接入资源、IDC、无线宽带资源均掌控在电信运营商手中,这些资源是未来云计算发展的基础资源。而在中国的通信产业发展环境下,互联网企业很难获得这些资源,因此,电信运营商在云计算领域并不像移动互联网领域那样存在定位模糊、利益冲突等诸多问题,相反,由电信运营商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倒是众望所归。只是在目前云计算产业前景尚未明朗的情况下,电信运营商是否能勇于出手,做好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中国移动对云计算抱有很大的期望。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认为云计算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云计算可以使互联网速度更快,容量更大,成本更低。在2010年中国云计算大会上,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院长黄晓庆更是清醒地分析了云计算给中国移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黄晓庆认为,云计算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中国移动在过去专注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未来要兼顾于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做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提供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移动认识到云计算所带来的增量市场,但是面对这一新的领域,中国移动目前似乎并没有对外明确的激进观点或信息。

第8篇: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

四月鹏城,春风和畅,由《培训》杂志主办的“2015(第十一届)中国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盛大开幕。本次年会紧扣时代脉搏,以“互联网时代下的人才发展”为主题,共呈现了八十多场演讲,有近两千名来自国内外的行业同侪出席,规模和规格均创历年之最。

年会开幕式上,《培训》杂志主编朱伟正在致辞中指出,当今社会进入转型期,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对企业的人才发展和学习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引发的企业学习、技术和实践的革命,为现今的人才培养构建了进步的阶梯。“在‘互联网+’的当下,希望本次年会能够给大家带来互联网时代下人才发展与学习培训技术革命的双重思考。”

主题分享 迎着趋势奔跑

主会场的8场精彩演讲由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赵大伟拉开序幕。赵大伟从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思维方式三个层面详解了何为“互联网+”,以及如何在互联网的环境中拥抱变革、成功转型。DDI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叶庭君、美世全球合伙人孙迅、中兴通讯学院院长王殿平也都从互联网转型的角度谈及了人才培养的新理念。

学习与发展是年会的核心议题,美国ebb公司总裁伊莱恩・碧柯(Elaine Biech)和腾讯学院院长马永武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学习与发展的未来趋势。碧柯女士认为,在VUCA的世界中需要融入新的角色,把握学习与发展的趋势;马永武则针对轻量、有趣、个性、社交等四个未来学习趋势的关键词,分享了腾讯的相关实践,对参会者启发颇深。

七大平行分会场围绕“互联网与人才发展”“继任计划与人才梯队”“培训体系建设与运营”“领导力发展”“大数据与人才管理”“绩效改进与干预”“学习项目设计与交付”“企业大学”等十大主题,举办了数十场演讲,供参会者自由选听。中国移动、携程集团、中兴通讯、立邦中国、招商银行、网易、用友、美的、国家核电、惠普、圣象集团、万达、大唐、唯品会、新奥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助阵,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场思想盛宴。分会场话题的丰富程度和讨论的深度满足了参会者的不同需求,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坐镇也使参会者得以充分了解目前最热门以及最实用的理念和技术。

成果

用互联网思维做平台

在本届年会的开幕式上,主办方《培训》杂志了两项最新成果,并揭晓了“2014年度中国人才发展最佳企业”“2014年度中国人才发展创新企业”“2014年度中国优秀企业大学菁英奖”以及“2014年度中国企业最佳学习项目”四大奖项的评选结果。其中,中广核集团成为了首个荣获“四大满贯”的赢家。

作为全国企业培训发展行业的服务平台,《培训》杂志自身也正经历着互联网的转型,并且开始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平台搭建当中。

鉴于此,《培训》杂志在大会上了最新开发的“培训管理学院”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依照ATD(原为ASTD)推出的素质模型而建立,从知识、技术、能力、行为四个方面帮助培训工作者提升自己。

“培训管理学院”具备智能自动匹配的特点,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为用户匹配更多的学习资源。而在未来,《培训》杂志希望与用户共同完善该平台。

《ISPI绩效改进指南》三卷本中文版是当天的第二项重大成果。《培训》杂志四年前便引进了国际绩效改进协会主编的《绩效改进指南》三卷本,旨在推动绩效改进在中国企业中的运用,帮助更多的管理者认识、理解、应用绩效改进。该套书籍的主策划、《培训》杂志副主编常亚红,以及六位担当翻译工作的专家――安迪曼咨询首席技术官崔连斌、安迪曼咨询总裁胡丽、上海改进联合创始人顾立民、华商基业首席绩效改进专家易虹、韬钰咨询创始人周涛、《培训》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李家强,共同上台了这套巨著,引发了参会者的强烈反响。

体验设计 注重创新与趣味性

中国培训与发展年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每一届主办方都会在参会者的体验设计上投入心血,今年也不例外。本届年会采用了优慕科技UMU平台,通过现场在线调查,实现台上台下的互动,加强参会者的参与感,并且使整个会场内的氛围更加轻松活跃。

在演讲会场之外,本届年会还推出了“拍摄留念特刊封面”的活动,参会者在快易照设备中自行操作,拍摄属于自己个人的《培训》杂志封面。这为大家增添了不少趣味。

第9篇:互联网运营培训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 物流行业 人才培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57-02

近年来,物流行业有了一些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表现在业务流程上,还表现在组织形式上。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改革高校物流专业教学,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并能满足物流业务需求的物流人才,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各大院校和培机构、物流企业共同协作。

一、“互联网+物流”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互联网+物流”是云仓储、新物流系统、物联网等加入了互联网元素的物流产业综合体。这要求大量懂操作的高素质的物流人员。

(一)云仓储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高层立体货架和仓储系统的运用已经成了现代新物流的标志。高架立体仓库、高速分拣系统、输送带系统的运作过程是这样的:商品先从收货点发到入库区,通过传送带智能系统传入立体仓库中空的库位进行存放,有出库订单后,再把商品自动从立库分拣出来,然后通过输送带系统把货物直接运送到工人手中或自动打包机下,打包之后送到发货处进行配送。现行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都广泛采取这个技术。与仓储企业合作上,传统的仓储更像是一个临时的仓库,是产品的寄存地,以叉车进行入出库作业,而配套电商的仓储,库存品种多,单品库存少,在库品管理方面要求高。如今电商对物流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快递,而是全供应链的优化,至少也是仓配一体化。在电商模式下,商品出库、入库要复杂得多,这使得电商企业对电商物流仓库以及配套设施的要求非常高,对仓储的信息化、智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互联网+”下的物流业需要以下方面的物流人员:高级操作员、仓管员、分拣员、管理员。

(二)新物流系统对单证员、客服员的需求。新物流系统包括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化处理系统。即涵盖了订单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客户结算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模块,软件同时部署在云端和库内数据中心,处理能力可以达到每秒一万个订单。这套系统实时对接了各大电商平台和物流运输企业,网购用户下单后,软件自动获取订单信息并控制自动化设备执行出库,直接送到打包员手中,平均订单履行时间只需11分钟。因此,“互联网+”下的物流业需要高级单证员、物流客服代表的输入。

(三)物联网对系统管理员的需求。物流网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连,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提出,也成为现代物流运作的方向。传统的投邮式快递速度远慢于今天的收派速度。如今由于物联网的加入,手机或网络终端机可以实时监控收派路线,随时掌握货物运输的流向,也可以完成远程确认、节点查询、刷卡等物流金融活动。因此,“互联网+”下的物流业需要大量的物联网的物流系统工程师、系统操作员、物流文员的输入。

(四)产业上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互联网+物流”改变了传统的物流产业站点式、人工式的做法,把互联网上可以利用的物流资源进行了重组。因此,“互联网+物流”是全行业的大联合,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多,新物流公司已经不再需要大量购买车辆和仓库,而是大量地利用配送中心进行调度了。因此,“互联网+”下的物流业需要大量的电商物流复合型人才和配送人员。而且,国内有多家物流货物运输公司或运输集团,甚至一些运输公司也在做物流运输业务,对各种调度员和司机的需求量很大。物流专业的学生进入运输企业前,必须学习成功企业的先进业务流程和经营方式,如学习电商物流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

二、“互联网+物流”下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是重理论、轻实践。学校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课时设置和教学计划上重理论、轻实践,如一门专业课程集装箱运输实务共有48个学时,理论课分配32个,实训课只有16个学时,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二是对“互联网+”和物流信息化的课程开发不够。如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有的学校没有开设,或是虽然开设有,但讲的是比较陈旧的知识,没有涉及云仓储、大数据的运用、高层货架的运用,学生对物联网更是不了解。

(二)公司物流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有的物流公司培训较少,或只让员工学习一些简单的机械操作,对“互联网+”物流技术的培养不足。互联网加速物流产业的发展,几乎所有物流企业都在跟进互联项目。“互联网+”能促进物流有效资源配置,整合线上线下物流的车辆、运输、仓储资源,给管理者提供优化数据。数字物流、精细物流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要需求。客户在评估货物的同时,也是对企业的评比。在企业产品质量、配送过程、售后服务各个环节用互联网进行精细监控,是“互联网+”时代客户都要求做到的。企业要发展,必须让员工接受“互联网+”的主要培训。

三、“互联网+物流”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的对策

针对上述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下我们从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一)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对策。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教学模式改革。基于“互联网+”,应建立一套适用的新型物流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业务下单、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课堂和课后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在课上在线学习,在课下可以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即上岗,缩短岗前培训时间,与企业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这也需要教育机构给教师提供一个互联网教学平台,即“互联网+高等教育”或“互联网+物流教学”。教师通过这一平台,掌握到最新的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企业的需求,在教学中加入新理念,指导物流学生更准确地进行学习和就业定位。

2.高校可以设置物流创业、“互联网+”物流信息技术、“互联网+”货代等新培训项目或课程,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实训中提高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学习更加先进的物流技术。例如,在课堂教学上,多采用讨论案例和小组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阅资源,完成PPT,完成企业的构建等业务。在实践教学上,可以在具体的实训教学中强化物流运输流程训练,并指导物流学生的实习期工作,在顶岗实习公司或企业中进行追踪,从企业中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真正实现物流专业教学做一体化。

3.学习运作物流营销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广告业务运作过程:如何打开市场,达到全国知名品牌,但要注意进行保本的营销。在购买广告上要有侧重点,有的企业重点放在购买电台、电视、电梯广告上;有的企业侧重购买校园广告和平面广告。其中,有新意的广告设计也成了学生设计的要点。揽客业务:练习如何与顾客有效沟通,学习内容包括传统的电话沟通、上门拜访、会议面谈及现在的商务通、阿里巴巴、微信和QQ方式。给出具体的问答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角色演练。在实训中,注重对物流客服工作的训练。学生只有保证回答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才能确保客户满意度。

4.使用一些相关的运输软件进行业务过程的模M和操作。根据物流类别区分,有三种类型的物流软件操作性和实用性比较强,通过这些操作能让学生更加了解和掌握现代运输经营流程。首先,物流经营管理沙盘的学习和对抗赛。各大高校都比较注重这个沙盘比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及时关注企业现金流和订单执行情况,充分体验物流公司经营的优胜劣汰和运输业务的经营过程。表现优秀的学生,除了在竞赛中可以获奖,在将来公司的运营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其次,运输经营实验。基于公司运输工作业务的经营实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讨。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运输经营的风险,如何有效判断并规避风险,如何在运营中买到足够的车辆,如何满载运输,如何报运价和打价格战,如何保本及争利。这个软件是网络版的,侧重考察学生的运作和计算能力。最后,3D运输实训。可以引进先进的3D物流软件系统,让学生在实训中担任货代员、报关员、关务员、文员、司机、报检员、运输经理等职位,完成一系列仿真任务(如进出口、物流仓储、配送)。此实训案例使用的是真实企业的案例,能够逼真地完成运输动作,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学生在实训中对整个运输流程有了全面的认识,对他们进入实习岗位有较大帮助。

(二)物流企业的人才培养改革对策。在以往的招聘中,物流企业看重的是文凭、工作经验和各种职业技能证书。企业对物流人员的要求一般是:能满足和适应现代工作特点,熟悉电脑制单;必须有一定的打字速度,录单速度高。而在传统企业的培训中,往往是采用简单的企业认识与安全培训,再加上计算机培训的惯常作法。员工在进入公司的前三天,必须认知公司的概况和全部工作内容。这种做法常常会忽略企业员工业务水平的提高。所有部门的新员工都放在一起培训或是同样场合下培训,往往新员工只认识到公司的名字和概况,整个培训就结束了。

现代物流公司都是做精细物流培训,以提高员工对“互联网+”的认识,并且通过做项目和开展业务小组评比的形式与员工绩效挂钩。第一条,安排员工参加物流师考试培训,通过全国统一考试获得专业上岗证书。对系统单据进行统一归档和整理,实现电子化档案。第二条,安排以老带新,由有经验的人带着新人做单据,这样上手比较快。第三条,要求员工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如相关业务的员工可以学习商品管理对货物的安全管理、学习物流管理对仓储运输等相关的优化管理等。第四条,加强公司的团队建设,进行矩阵式业务管理,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完善奖罚机制,杜绝铁饭碗。

在上述培训完成之后,超过85%的物流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比较容易融入公司工作中,许多学生的业务能力比较强。特别在物流车辆的选择、经营过程、路线设计上,有较好的可执行选择和设计方案,月报告书写重点突出,业务量有所提升,能给公司创收,企业反映良好。

【参考文献】

[1]拉特利夫.物流运作优化十原则[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8)

[2]杨华俊.加强企业物流资源整合再造企业物流流程[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