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手术室护理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随即到来,网络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依靠和基础,慢慢的也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在不断影响着医疗工作,在护理中,能够通过网络信息化技术来实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管理的效率,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在手术室的护理中,对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有更高的素质要求,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护理技巧,才能够在手术室护理中做好各项工作。在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实现手术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也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建立起全新的护理工作服务系统,帮助护理工作者在第一时间就了解到手术的类别、注意事项、患者禁忌症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1手术室护理基本内容
手术室护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手术护理安全: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非常重要,在进行护理之前一定要保障护理的安全。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患者的病历、腕带、手术通知、切口标识进行准确的核对,交接班一定要认真。在搬运患者的过程中,动作要轻、稳,注意不要碰到患者的损伤部位。在手术过程中,用药、输血均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核对,使用过的药瓶、储血袋等在手术完成后经过核对清楚才能丢弃。手术中所需的器械、物品等也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查等等。手术室的护理安全工作是保障手术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基础,对于手术的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②安放原则:在手术室中,对于患者的安放也非常重要。在安放患者时,要尽可能实现舒适,使患者处于功能位狀态暴露手术野,避免患者受寒,然后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检查。③围手术期护理技巧: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整个手术室护理中的核心内容。涉及到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几乎临床上所有手术室护理都需要从这三个阶段来开展。并且在手术室的细节护理有很多,护理人员要根据手术患者的病情不同症状不同有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人员要有无菌观念,并且熟记各手术器械特点、用途、掌握常规医疗技术(如心肺复苏等)。在手术室的护理中,护理人员最好身体素质过硬,能撑住连台、急诊手术等。护理人员除了进行基本的护理工作,还要具备和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护理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如术后清点器械等)和奉献精神(平日夜间、周末值班或加班),手术室护理的工作不容小觑。
2手术室护理信息化建设
2.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基础设施不仅是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分析的基础,更是实现手术完整进行的保障。因此发展手术室护理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应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扩大医院网络的覆盖面积,提高网络手术室护理的服务质量,为手术室信息化的建设做出贡献。比如构建患者病历资料网络检索系统、电子手术室监控系统等等,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只需要在搜索仪器上输入关键字,患者姓名或是相关术式就能找到对应的护理信息资料,甚至可以搜索到网络知识中有关的信息,为查询者提供方便,也为手术室护理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
2.2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加入在当今社会,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为人类提供了方便。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手术室护理的信息系统也应该加以改进。在现代的医院中,应该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病患呼叫信息系统等纳入使用,以电子数据信息的方式存在电子设备中,这种做法不仅方便查阅,还可以增加资料的广泛性,为现代人类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移动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够快速显示服务信息,使患者的病情变化能够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出现。并且许多医院的相关服务功能也在逐渐完备,拥有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可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资源管理标准,按照医院的科室体系的内容进行整合,最后为护理工作者提供一个集成信息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提高护士资源查阅的速度,还可以促进信息化手术室护理的良性循环。
2.3护理管理系统护理管理系统也是手术室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手术室护理是一项技术型的工作,只有在强大的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所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护理管理系统来为年轻上进的工作者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提高其临床护理技术水平。同时也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鼓励其发展特色的数字资源,为医院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加强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注意服务态度的发展。加深对医院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研究,将数字资源和手术室护理相融合,促进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3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
3.1完善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机制完善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机制,利用信息网络对手术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清楚详细的记录,有效的实现对患者病情、基本资料的全面了解等等,以及手术室的注意事项。加强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的服务效率,提高工作人员对于手术室护理的信息服务意识。此外,还要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机制来提升手术室护理服务大众的意义,结合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管理能够在手术室护理信息中做好内容分类和数量统计,进一步解决由于人力不足所产生的管理缺失。使得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排井然有序。但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也给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可能会导致护理人员仅仅通过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来分析患者的病情,有可能会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出现误差。针对这种问题,医院可以在手术室信息系统中,可能出现变化的方面做好标识,提醒护理人员在临床进行观察分析和学习。
3.2管理者提升信息科技素质手术室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各方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不仅决定了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更决定了护理工作者接收信息的内容。在信息化的发展下,医院需要一个有着信息科技知识的图书管理者,运用良好的知识文化素养和信息科技管理能力,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专业水平的管理人员才是最适合促进当今时代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的人员。完成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的建设,使得医院的手术室护理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使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全面的临床信息。
参考文献:
[1]梁爱群,苏妹佃,罗小平,等.信息化系统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C]//全国第十五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2:496-499.
[2]胡学华,龚正福.视频短片(VCR)结合目标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培训中的应用[C]//2012(厦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全国护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专题论文集.2012:99-102.
[3]王曾妍,李桂陵,高兴莲,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优化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31(06):11-13.
[4]罗忠梅,雷菊红,曹阳慧,等.基于信息化和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手术室单病种限价监管[J].护理学杂志,2013,28(18):06-08.
[5]崔福荣.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20-21.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青岛 266033
[摘要] 目的 探讨四维满意度调查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设计并发放外科医生、麻醉师、外科护士、患者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干预。结果 比较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的护理质控成绩,护理安全由原来的(88.9±7.2)分增长到(93.5±5.8)分,消毒隔离由(90.3±8.9)分增长到(96.7±7.5)分,急救药械由(89.6±8.4)分增长到(95.4±6.7)分,护理文书由(84.4±9.8)分增长到(92.7±8.9)分,教育培训由(86.4±7.6)分增长到(91.8±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5±10.7)分增长到(97.4±9.2)分,麻醉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8.5±12.3)分增长到(98.4±13.2)分,外科护士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6.5±15.1)分增长到(97.9±10.5)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9±11.2)分增长到(98.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四维满意度调查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
[
关键词 ] 四维满意度调查;手术室;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088-02
手术室是医院全体手术科室的运转枢纽,工作风险大、涉及环节多、技术要求高,手术室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的好坏乃至成败,而护理工作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细微的差错就可能会给患者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患者满意度评价在国内逐步成为全面衡量护理质量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以是否能够满足病人的要求作为评价的依据,也有文献通过对手术医生的满意度调查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1],来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缺陷,但若仅适用一种形式的满意度来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不足,对手术护理工作的指导作用也缺乏有说服力的依据。在 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该院高度重视满意度调查工作,创新满意度调查方式,调研外科医生、麻醉师、外科护士、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评价,通过问题的整改落实,健全相关制度,完善服务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科室及患者需求,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手术量大、与手术室联系密切的手术科室的外科医生、外科护士,手术室麻醉师,随机选取部分患者或家属各30名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医务人员中男性52名,女性38名,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58名,初级职称26名,涉及专业包括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眼科、心胸外科等。
1.2方法
1.2.1满意度调查表的设计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性质,经过查阅相关文献[2-3],咨询业内护理专家,设计4种调查问卷,包括外科医生版、外科护士版、麻醉医师版、患者版,每种调查问卷侧重点不同,外科医生版主要围绕手术安排、器械准备、三方核查、手术配合、应急处理等内容,外科护士版主要包括手术交接(包括患、药品、管路等)、手术期间护理文书规范、术前术后访视等内容,麻醉医师版主要包括麻醉前准备、三方核查、术中配合、术后苏醒管理等内容,患者版主要包括术前术后访视、术前准备、隐私保护、护患沟通、人文关怀等内容,给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各赋分值:5、4、3、2、1。每种调查表附有调查对象最满意的手术室护士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建议。
1.2.2调查方法手术室满意度调查每季度进行1次,护理部成立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小组,由专门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负责到麻醉科、各病区发放调查问卷,解释表格填写方法。调查表不记名,填完后当场收回,尽量避免干扰因素。表格收回后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在手术室护理专题会上组织讨论,必要时召开手术室临床科室联席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出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隐患或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制度完善、流程优化及业务培训,将整改情况列为下一季度满意度调查的追踪内容,直至整改落实到位。此外,将满意度调查结果与科室护理绩效考核相结合,给予“最满意护士”一定程度的奖励。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通过满意度调查,护理部组织召开手术室护理工作专题会6次,手术室临床科室协调会2次,共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流程10余项,推出优质护理举措3项。
建立围手术期护理安全与优质护理服务专项标准,关注病人交接转运与安全查对,加强细节服务,通过病房与手术室床边交接双人核对、护送转运途中亲情交流,术前等候时专人沟通与心理护理等举措,缓解患者术前恐惧感。
修订手术交接单,确保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用药、皮肤、切口、管道等交接准确性;建立手术结束主动沟通制度,保证病房医护专人、及时、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术后病人。
加强对手术安全核查、术前术后访视、术前术后规范交接专项督查,全年手术安全核查落实率100%,术前术后规范交接执行率100%。
经过一年的系统分析调查后,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质量逐步上升,外科医生、外科护士、麻醉医师、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也逐步提高,围术期护理工作和谐程度逐渐达到理想状态,结果见表1、表2。
3讨论
3.1四维满意度调查可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为持续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手术室工作环节多而复杂,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且后果严重,任何一个环节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使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转变成实际差错事故,给患者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4]。刘红通过医生满意度测评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罗丹阳应用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整体业务能力,逐步提高护理质量,但都存在调查对象单一,信息收集不全面的问题。该院创新使用外科医生、外科护士、麻醉医师、患者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调查,改变了单一形式满意度调查导致的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的现象,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可以真实地反映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及时了解、分析护理管理、业务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制定有效的持续整改措施提供依据,使科室护理质量得以提升,是护理质控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
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各项护理质控成绩显著提高,护理安全由原来的(88.9±7.2)分增长到(93.5±5.8)分,消毒隔离由(90.3±8.9)分增长到(96.7±7.5)分,急救药械由(89.6±8.4)分增长到(95.4±6.7)分,护理文书由(84.4±9.8)分增长到92.7±8.9分,教育培训由(86.4±7.6)分增长到(91.8±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施四维满意度调查前后,外科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5±10.7)分增长到(97.4±9.2)分,麻醉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8.5±12.3)分增长到(98.4±13.2)分,外科护士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6.5±15.1)分增长到(97.9±10.5)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85.9±11.2)分增长到(98.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2四维满意度调查方法将竞争机制引入手术室管理,为鼓励医护人员良性竞争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增强每位护士的进取心和积极性
在四维满意度调查过程中,手术室护理人员接受所有合作人员和患者的监督,有利于增强护士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满意度调查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做法也让护理人员充分感受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实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手术室护理团队出现了“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先创优”的良性局面。科室借此契机,完善手术室护理教育培训体系,根据护士层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重点,对新入科护士实施路径化培训,切实提高了全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3.3四维满意度调查使手术室医护关系、护患关系、临床科室手术室医护、护护关系更加融洽
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手术室护士与跨科室的外科医生、护士以及麻醉师、患者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工作交接,相比其他科室而言,工作环节显得更加复杂,却并未建立适当的沟通途径。手术医护协作不默契不仅影响整体的团结,而且因矛盾印发言语冲突时,影响工作情绪及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成为诱发医疗纠纷的隐患,严重时关系到手术成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医疗事故[3]。通过四维满意度调查,及时将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反馈给手术室护理人员,并通过专题会、联席会的形式迅速解决了沟通协作中存在的隐患,及时消除了负面情绪,使得围术期各环节衔接更加顺畅,配合更加默契,关系更加融洽。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工作四维满意度调查结果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满意度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手术室护理业务水平的高低,是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客观公正的评价。它是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加强手术室护士培训,优化围术期护理流程,提升围术期护理服务的重要依据,使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手术室护理团队,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6]。四维满意度调查只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一项辅助手段,护理人员对围术期护理技能的掌握、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科学规范的管理才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主管能动性,及时强化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合理运用现代管理工具,对出现的问题持续整改追踪,确保实施效果。
[
参考文献]
[1]张荣.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解析及决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7):138.
[2]胡玲,蒲琴.满意度测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39-40.
[3]孟发蓉,何晓蓉.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2):268-269.
[4]张海伟,杨美玲,冯建萍.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的研制及其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1):3574-3575.
[5]全寒珍,蒋维连.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3(11):14-1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未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设作对照组,再选择2016年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设作观察。对照组20名护理人员,年龄2338岁,平均(36.9±2.6)岁;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35.6±2.8)岁;两组均为女性。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1.2方法。对照组未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观察组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①建立小组。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责任心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的组长要具备此条件,可以成立管理质量检查、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教学及五常法等五个小组,分别选出小组长,每个小组设置1名组长和3名组员,组长负责质量控制,定期抽查工作内容,找出问题制定处理方案。每个月要定期举办小组汇报和交流会。②质量控制内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控制五个小时有不同的质量控制内容,其中质量检查组负责管理检测,落实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消毒隔离小组负责无菌操作的执行,做好消耗品的计划,为手术室提供无菌物品;护理文书小组对护理表格正确、完整、真实等情况进一步确定;教学组负责制定实习生与护士教学计划,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护士手术室技术水平;五常法小组负责检查手术室内区域划分、卫生及器械摆放、手术及不良事件记录等内容。③质量控制措施和人员职责。手术室护理管理要制定管理标准,例如:制定控制手册,护理人员学习控制手册,结合手术室工作中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经过讨论和总结后修改手册,了解自身工作职责,不定期抽查质量控制效果。1.3观察标准。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内容包括器械数量不符、物品准备不全、设备损坏、急救药物不全、器械摆放混乱及漏签医嘱等。统计分析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每次评分以100分为满分,评分小组分为五个小时,即管理质量检查、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教学及五常法等五个小组,对五个小时进行评分[3]。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2.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各组总评分(94.12±6.58)分,对照组各组总评分(82.15±2.65)分,观察组护理管理各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有效管理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手术室患者得到高质量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模式能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小组式质量控制能使组长和组员各司其职,从而减少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错漏发生,通过科学管理,有效分工,有效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使手术室护理效率得到保证,质量控制在监督下执行,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管理各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他人研究相符[5]。可见,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可以降低护理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
作者:孙丽英 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医院
参考文献
[1]依里买,陆琳.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280-281.
[2]陈玉巧.层级管理APN小组责任制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9):116-117.
[3]杨坤颖.探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5,21(8):171-17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应用价值;分析
目前,医学模式正逐渐从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医学模式[1]。因此,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要求也相应转变,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72例应用术前访视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2例择期手术患者。手术类型:12例甲状腺手术,15例胃肠道手术,17例剖宫产术,20例骨关节置换术,8例肝胆泌尿外科手术。麻醉方式:35例全身麻醉,37例腰硬联合麻醉。其中,39例男,33例女,年龄在22~80岁,平均年龄为(50.0±0.5)岁,文化水平:27例中小学,30例专科,15例本科及本科以上。将72例患者按照随意抽选的方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参照组(36例),两组患者在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性别、年龄及文化水平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予以参照组患者常规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只需将手术须知发放到每1例患者手中,并做简单介绍;观察组患者采用术前访视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根据手术通知单的内容要求,在手术开始前1 d下午,携带宣教资料和访视记录单探视病房患者,认真填写访视记录单,并不断完善记录单制作,具体访视内容如下。
1.2.1自我介绍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说明自己在手术中担任的角色及访视目的,并将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照片及个人资料放到访视册中,以便患者进行了解与熟悉整个手术室人员情况。了解患者病历,并掌握患者全身情况,如有无手术相关的其他问题、有无特殊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等。
1.2.2手术室环境介绍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简单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包括手术室仪器设备、手术室内管理制度等内容,如患者需要用到的腹腔镜、手术床等。尽量让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有个大致了解,从而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恐惧感。
1.2.3术前准备 手术室护理人员除了要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准备及基本手术室准备外,还应针对具有特殊病情患者进行相关术前讨论,明确患者手术术式、术中需要的特殊物品,并针对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护理处理对策。
1.2.4术前健康教育 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采取行为干预和健康宣教等方式,向患者讲解相关手术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存在的疑问应耐心、细致解释清楚,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积极性。另外,护理人员可以教会患者一些简单的减压方法,以减轻患者的压力,保持患者的心情平缓。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分别在患者术前1 d及手术入室时测量心率及血压;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围术期心理护理效果评分表进行综合评价,主要评分项分为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2]。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3]将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各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对比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参照组护理心率、血压情况对比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率及收缩压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患者心率及收缩压指标变化优于参照组,两组存在较大差异(P
2.2观察组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30例满意,6例比较满意,满意度达100%;参照组患者中,26例满意,5例比较满意,5例不满意,满意度为86.11%。两组患者差异显著(χ2=5.37,P
3讨论
随着医疗与护理水平不断提高,"以患者为中心"逐渐成为广大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理念[4]。术前访视作为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思想[5]。
多数手术患者在面临手术麻醉及手术时都会产生深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引起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等现象。本文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心率及收缩压得到良好的改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可见,术前访视可以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变化,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白雪玲,陶红梅.多形式术前访视在手术室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3):4902-4903.
[2]郭超.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5):1962-1963.
[3]刘红.完善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2):10.
【关键词】PDCA循环法;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动,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手术治疗技术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手术室作为医疗的重要场所,由于患者的病情复杂,且所使用的器械较多,导致护理工作的节奏比较快,很容易在手术中出现不良事件,不仅影响了手术的进行,也会威胁患者的人身安全,所以积极加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PDCA循环法是一种科学系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诸多的优势和特征,能够有效的实现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2],现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的临床对象,并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进行干预;将2017年1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的临床对象,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的标准,且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研究。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是18~76岁,平均(43.5±3.7)岁;研究组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患者的年龄范围是19~78岁,平均(43.9±4.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法,具体内容如下:(1)计划阶段,护理长结合手术室护理需求以及相关的资源,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保证护理工作有序进行。由护士长组织成员,积极加强安全隐患的总结和记录工作,并分析其原因,研讨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制定完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内容和目标。(2)实施阶段,对质量控制小组进行分级,分为三级质量控制小组,一级质量控制小组主要负责手术室各区域的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以及维护工作,旨在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同时也需要对医护人员的消毒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并制定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为患者介绍集体的手术流程;二级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主要就是针对护理计划和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若遇见问题,还需要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帮助解决问题,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三级质量控制小组主要就是针对整个手术的护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并及时的发现不足予以改善和优化。
1.3观察指标
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后的临床护理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所涉及到的与护理质量相关的数据和信息,统一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总结和对比,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值作为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即P<0.05。
2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PDCA循环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模式,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特征,是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将其应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手术配合;流程;急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因急诊阑尾炎收治入我院普外科,并拟行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99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手术室规范化流程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模式组(对照组)。对照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37.7±4.2)岁;观察组53例,男37例,女16例,年龄(41.2±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按照手术护理常规进行配合,具体包括术前相关物品准备、术中手术配合、相关安全防护、术后随访等内容。
1.2.2观察组
依据规范化流程护理进行护理配合。以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为基础,结合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的意见、建议以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手术步骤,规范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手术配合流程。规范交接流程:与病房共同协作,规范急诊手术术前准备事宜以及术前术后交接的内容事项,缩短交接时间,避免术前准备不全或遗漏的发生。规范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用物准备:手术室器械敷料组的成员根据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手术器械敷料的使用情况以及手术医生的个人习惯,制订器械敷料用物清点单。手术人员按清点单进行用物准备,避免和减少用物准备缺陷的发生。规范手术护理流程:将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工作内容按照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时间节点进行整理、归纳,制订急诊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手术配合图册以及手术配合流程图。手术配合图册内容包含术中护理、术中洗手护士配合步骤、麻醉配合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等内容,册中图文并茂,便于护理人员了解术中重点注意事项。规范术后回访流程:手术室护士于术后24h进行回访,重点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伤口的愈合以及疼痛、发热等。手术室护士将回访相关信息以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意见及建议记录于手术室术后访视单中,便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改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用品准备的缺陷率、手术相关时间、手术医生满意度等指标,其中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指标。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用品准备的缺陷率
两组手术用品准备的缺陷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手术相关时间比较
两组入室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及手术边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规范化流程护理减少了护理差错
急性阑尾炎因起病急,手术检查很难做全面,术中情况多变,更需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充足的术前准备,娴熟默契、技术过硬的术中配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急诊手术成功率[5]。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用品准备的缺陷率明显下降,表明规范化流程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手术配合缺陷率,减少护理差错,起到了差错预防的作用。
3.2规范化流程护理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规范化流程护理模式基于手术室工作特点,为护士提供了井然有序的工作模式。实施过程中,不仅分工明确,而且还考虑到了护理规范的重要环节和薄弱环节,使护理的实施更加安全合理,提高了满意度,提升了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6]。通过满意度调查发现,规范化流程护理模式使医生的满意度由原先的93.5%提高到96.2%,尤其是对年轻护士的评价较好。
3.3规范化流程护理缩短了手术准备时间
研究指出[7],规范化流程护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操作,做到无缝衔接,有效降低手术准备时间[8]。规范化流程护理使患者入室至手术开始时间明显缩短,从而有效地为急诊患者手术治疗争取宝贵时间。研究发现[910],手术边缘时间中潜在问题对于患者生命安全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规范化流程护理模式使手术边缘时间缩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发生风险问题的概率。此外,手术时间的长短不仅与手术相关配合有关,还与急诊手术病情复杂多变以及手术医生操作的熟练程度有关,故而在本次研究中没有得出规范化流程护理对减少手术时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整体护理在手术室运用的相关因素,寻找相应措施以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从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 发现护理人员素质偏低,健康教育力度不够,手术室工作性质的特殊性,管理缺陷等因素制约了整体护理在手术室运用。结论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加强在职人员培训,转变护理观念,加强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减轻工作压力,提高管理水平等措施以确保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 整体护理;现状;问题;对策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1]。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整体护理从病房逐渐深入到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开展整体护理,确保了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1 手术室整体护理的现状
1.1 术前护理
1.1.1 术前访视 安排在手术前一天的下午进行,时间一般为10~15min。目的是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谈,取得患者信任,减轻其心理压力,同时介绍手术室情况,如手术间的布置、先进设备等,了解麻醉方式、手术的摆放等,以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1.1.2 术前评估 (1)患者的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情况;(2)患者事先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接受手术的态度、对医疗的配合程度。
1.1.3 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 访视护士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种类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1.2 术中配合 (1)手术当天早会,由访视护士汇报病历,列出护理问题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然后由护士长和其他护士加以补充,使计划更趋完善。(2)准备常用物品、药品,严格检查手术间的设备是否齐全、功能是否良好;调节适宜的手术间温、湿度,根据手术类型准备特殊的器械及辅助设备等。(3)热情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严格核对患者及术前准备情况,清点随患者带入手术间的物品,再次向患者讲明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4)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术中输液、输血通畅。安置手术,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以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和减少体液的丢失。全程陪护患者,同时整理护理记录。(5)器械护士准备手术器械,熟悉手术步骤,力求做到稳、准、快。术中不谈论无关话题、不议论患者病情,以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或加重其疑虑心理。手术结束前,认真清点纱布、缝针、器械,保管手术切除标本等。
1.3 术后随访 (1)术后48~72h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疼痛及感染情况。征询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不满意之处,填术室整体护理反馈表。(2)收集有关手术操作、麻醉、手术、术中护理带来的后续效果的资料,从而对手术期护理做出客观评估。(3)术后随访后,通过手术护士自评、护士长对手术护士工作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的评审、患者的评价、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配合质量的评价以确认整体护理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 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人员素质偏低,护理观念陈旧 开展整体护理,手术室的护士不但需要具备传统的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的能力,还要求具备“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具备在生理上及社会心理健康方面评估患者的能力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而目前护士的培养以中专为主,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另外,整体护理虽然已在我国临床实践中推行和应用,但目前大多数手术室仍以传统的护理观念和模式服务于患者,即医生—护士—仪器—患者的服务模式[2]。 转贴于
2.2 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内容片面、肤浅,缺乏自我保健、疾病预防和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识教育;(2)教育方式单一,健康教育多停留于口头宣教,影响了患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3)教育时机把握不当,对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阶段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及方式。
2.3 手术室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环境限制了整体护理的开展 (1)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性强,工作量大,抢救任务多、要求高;(2)手术室护士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医生和患者,手术室护士既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手术配合;(3)患者在手术室停留时间短暂,使护士难以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4)手术室长期的传统护理模式影响护士的价值观、短程更新和才能发挥。
2.4 管理缺陷 整体护理要求护理管理实行分层、能级化、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对护士的管理仍然是简单的,即所有护士不论学历、职称、职务都值同样的班,做同样的工作,承担同样的责任。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开展整体护理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部分手术室护士长缺乏有关整体护理的管理技巧,缺乏与下属沟通,限制了护士参与计划和决策的权利,导致整体护理在手术室难以实施和开展。
3 对策
3.1 转变护理观念 组织大家学习整体护理理论知识,接受模式训练,使大家认识到,手术室护士从术前访视到术中给予患者的关心、支持是其他科室护士所无法代替的。
3.2 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鼓励护士参加各类专科、本科的学习,提高知识层次;加强在职培训,拓宽知识面;强调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功能,即:顾问指导角色、安全卫士角色、体贴的亲人角色、协调管理角色等,使手术护理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拓展[3]。
3.3 加强健康教育 (1)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讲解相关知识和护理技巧;(3)选择健康教育的恰当时机。
3.4 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减轻护士压力 如多配备工人,加强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使手术室护士从一些非护理技术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有医院从上到下在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真正形成护理与医疗平等、互助、配合的格局,才能使手术室护士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发挥自主行为,提高护理水平和整体护理的效果[2]。
3.5 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护理管理者加强自身修养。其次,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学知识、方法,发挥领导者的非权利因素和特殊魅力(知识、才能、品格的情感),加强管理中的计划职能和沟通联络,成立各种质量管理小组和贵重物资管理小组等,使管理职能下放,从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和开展。
参考文献
1 沈志萍.浅谈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铁道医学,2001,29(3):173.
关键词: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带教培训;模式;效果
手术室无论从专业环境还是工作性质上看都有其独立的一面,所以在带教方法上与病房有所不同。通过专业技能模拟训练,使新上岗护士尽早熟悉手术室工作流程,熟练掌握手术室基本护理技能。医院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手术和急症抢救的重要场地。手术室的整体护理水平代表了医院的外科发展水平,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由于其自生的特点如:专业性强,洁净度高,无菌操作严格等特点,使刚进入手术室的新上岗护士感到紧张,无所适从,甚至感到恐惧,以致不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如何提高新上岗护士工作效率,使护士尽快适应手术室工作环境,尽快掌握操作技能,是每位手术室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手术室新护士在岗前带教培训方面逐渐得到更多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为新护士更快的适应手术室环境、手术要求及结构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同时对于手术室新护士而言,进行岗前带教培训可使护理人员由护理专业学生向护理工作人员转化,也可进一步的加深了其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所以加强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带教培训模式及对其效果探究变得十分重要。
1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带教培训必要性
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带教培训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以下两点:①手术室新护士专业性要求升高。现阶段我国多数医院手术室新护士仍存在及护士水平低问题,在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室手术的顺利程度和手术效果。同时,手术室专科性的逐渐增强、器械更新速度快、同科护士配合手术的流动性增强以及术式变化迅速等因素,对手术室新护士的岗前带教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②我国手术室护士岗前培训的力度不足。从目前医院手术室护士的岗前培训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医院新护士的岗前带教培训重点未跟进医院医疗设备的创新与医疗水平的提升,致使手术室护士与医生在手术期间配合默契度不够及执行效力不足。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医院手术室护士水平的提高则应具备快速的应变能力和专业技能,因此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带教培训则变得十分必要。
2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带教培训模式
2.1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带教培训方法 手术室新户数岗前带教培训方法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①明确手术室护理岗前带教培训目的。主要是指带教老师对新护士在手术室中技能操作、理论知识以及手术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使新护士通过岗前带教培训有着应急的反应能力以及与医生的密切配合度,以此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②严格选择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带教培训教师。一名好的带教老师通过她的形象,言行举止反应出她内心的职业素质,所以带教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吃苦耐劳,承受压力的特质,以高水平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服务。在对手术室新护士进行培训时应选择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及操作熟练度强的手术室护士或者护士长,且带教培训需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搭配,以保证岗前带教培训的质量。同时岗前带教培训时间应长达3个月及安排1年的考核期,以确保手术室新护士能够充分掌握手术室所需技能[2]。
2.2 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带教培训内容 通常情况下,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带教培训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①理论型手术知识培训。由于手术室陈列设置复杂,新护士首先要在教师带教下对手术室设备的使用规则及环境结构进行了解。设置模拟手术室环境,在模拟环境中严格执行手术室规章制度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要求新上岗护士认真听讲,反复练习,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培养护士的无菌观念和操作技能,减少在手术台上的失误操作和给手术带来不良影响。②手术室术中带教培训。手术室中操作培训通常有设备管理培训、辅助培训以及医疗安全培训,其中设备管理培训主要表现为器械清理、维护及保养培训,主要是指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对术中需要的医疗设备进行整理、杀菌及清洗,并在术后对医疗设备仪器进行保养;医疗安全培训是指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输血和输液时,应及时观察患者病症和设备安全以减少医疗事故;辅助培训是指护理人员应掌握手术室中敷料打包、用途及灭菌等情况,并对其相关管理与要求有着详细了解。③新护士心理素质的培训。在手术室中突发状态不断和工作强度大节奏快,极易致使新护士承受一定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因此新护士心理素质的培训变得十分重要。而通过心理素质的培训可正确引导新护士的负面情绪,同时培训带教者与新护士之间的沟通交流及及时疏导可有效减轻护士心理负担压力。④围术期的带教培训。围术期的带教培训主要有是哪个阶段:?K护士应在术前做好手术期间使用的物品及仪器准备工作,同时培训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方式以减轻术中患者焦虑感;?L加强新护士与手术医生术中的密切配合;?M护士人员应在术后对手术室进行精心的扫尾工作,包括检查术后手术室中患者皮肤的完好度或生命体征等情况,并对术后的突况有着快速的应急能力及通知医生对患者予以急救。在培训前带教老师应针对不同的新上岗护士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结合手术室工作特点,组织教学,做到周有重点,出科有总结,护士长不断监督教学计划实施情况,不断更新修改教学计划,以完善教学方案。培训结束,带教老师应对每一位新上岗护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并对新上岗护士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使新上岗护士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3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带教培训效果
新护士经岗前带教培训后的效果主要通过以下三种评价形式呈现:①口试。带教培训者应对新护士进行针对性的手术室理论知识口试,从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注意事项及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提问、评分,以此了解新护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巩固新护士的理论知识。②笔试。通过笔试带教培训者可更详细的掌握新护士对带教培训的接受程度,并有根据性针对性的制定相应改进措施。③实际操作测试。新护士对手术室中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设备使用要求、敷料打包程序以及医疗安全事项进行一一演示。重点讲解在手术配合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的原因和防范措施,手术带教培训者予以现场指正和指导,以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新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3]。
综上,手术室护士作为医院护理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患者手术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岗前带教培训作为提升手术室新护士快速掌握手术室环境、结构及手术要求的有效方法,在新护士快速与手术医生形成配合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需要注意是由于医院手术时间长短具有不可确定性,为确保新护士在手术室护理时有充足的精神和体力,对此还应加强新护士的身体素质锻炼。
参考文献:
[1]谭路,黄思媚,邹丹.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带教培训模式及实施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5):163-164.
1.查阅文献,了解研究现状
以手术护士、工作满意度、手术医生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有关“手术室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相关文献。
2.编制初始问卷
2.1研究对象访谈
按方便抽样原则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手术医生6人、手术室护士6人进行半结构式、面对面的深度访谈。访谈前编制访谈提纲,主要包括: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职责及质量要求。访谈时取得对方同意后录音,再对访谈录音及笔录进行整理编码。经初步分析后形成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条目池。
2.2专家咨询
将上述条目编制成半开放式问卷,包括条目及赋分标准。邀请专家进行评议。以内容效度指数(I-CVI)作为条目保留与否的指标。并结合专家意见对量表内容进行整理和修正。评分标准:1分为非常没必要、非常不合理;2分为没必要、不合理;3为一般有必要、一般合理;4分为必要、合理;5分为非常有必要、非常合理。根据评分计算I-CVI,低于0.75者予以删除。同时根据专家建议,对部分条目的内容表述及赋值进行修改。将条目内容“器械传递拍击及时”改为“器械传递应声主动”,将“保护隐私”改为“非手术区域不暴露”,使内容描述更加准确、全面,更有现场情景感;将条目内容“器械无血迹,手中有湿纱布”改为“递上器械清洁无血迹”,使内容描述更加精炼。
2.3预调查
经上述两步形成初始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手术室具有2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的医生30人进行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3.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向手术室护士讲述本评价方法的目的,将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作为手术护士工作绩效的常规评价内容之一,并组织全科护士学习、讨论,最终作为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之一。对上述接受预调查的30名医生,3个月后再次填写该问卷,与预调查得分进行对比,确定实施效果。1.2.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
1.量表的效度
1.1内容效度
本量表各条目的I-CVI为0.833~1.000,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1.2信度检验
内部一致性系数。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是0.897和0.908。折半信度。两个分量表的折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18和0.768。重测信度。在第1次调查后的2周~4周,对其中15名医生进行重测,两个分量表重测信度为0.764和0.812。
2.应用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价结果。
三、讨论
1.《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客观、全面、科学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有研究指出,影响手术室病人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人员素质因素以及环境及设备因素等。目前关于手术室的护理研究多集中于术中、压疮预防、监测等方面,而对于术前和术后护理比较欠缺。关于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也多以病人的预后和主观评价为主。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从手术医生角度评估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的研究甚少,相关的测评工具更是缺乏。
《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由医生对器械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医生对巡回护士工作满意度两个分量表组成。医生对器械护士工作满意度测评包括12个条目:器械传递应声主动、熟悉手术步骤、关注手术进展、协助戴手套、合作态度、锐器传递用弯盘、污染器械分开放置、手术标本合理处置、递上器械清洁无血迹、器械台潮湿及时处置、不常用器械加盖无菌巾、11:00前不做凳。医生对巡回护士工作满意度测评也包括12个方面:开台前设备器械齐全备用、安置适当无损伤、非手术区域不暴露、在岗在位、合作态度、关注手术进程、手术间门保持关闭、物品供应准确及时、指导实习进修培训护士完成手术配合、参观按照规定管理、手术间清洁安静、术中注意病人保温。
每个分量表总分为100分,每个条目分值5分或10分,10分制条目采取10分、8分、5分、2分4个选项,5分值条目采取5分、0分2个选项。由于本测评表的指标是在查询大量资料和咨询医生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的,因此具有广泛性和科学性。采用本量表评估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可避免医生评价和病人评估的主观性,并建立以医生为中心的评价方法,不仅符合手术室特殊人员构成情况,而且有效地避免了病人评价的弊端。对于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工作中进行推广。
2.采用新的测评量表测评可提高手术室护士对工作的认同感
测评内容和护士工作职责及质量标准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避免了医生评价的单一性和主观性,研究者对护理人员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发现“满意度测评标准使工作职责更加清晰”;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有了更加客观的标准,而且这个标准也是工作质量标准”“我觉得这样的评价方式是合理的,可以减少医生主观上的偏差”“这对改善手术医生和护士的关系有很大作用,评价标准是统一透明的”。
3.开展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方法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