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案格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西方中国女性史研究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伊佩霞(Patricia B,Ebrey)、曼素恩(susan Mann)、高彦颐(Dorothy Ko)、白馥兰(Francesca Bray)、白凯(Kathryn Bernhardt)等人的著作不仅在中国女性史文献资料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发掘,而且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以及研究进路上对历史研究都有深刻的启发。《缀珍录》出版10年之后,曼素恩以新作《张家才女》在中国女性史和社会文化史研究领域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并且以复古而新鲜的形式和引人入胜的内容向学术著作的撰写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让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
以曼素恩的话说,《张家才女》是一本非传统的学术著作,这主要因为它在直接利用关于张家的文献之外,还加入了作者自己的猜想和创作,并且在编纂方式上复“太史公曰”之古,在重构张家三代才女的生命旅程之后,借“历史学者说”(the historian says)的形式阐发作者对于一些学术问题的看法和讨论,当然,作者所关心的仍然是当下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潮流中相当传统的问题。
作者以倒叙的方式开篇,从1893~1895年山东河道总督许振神为自己的女家庭教师、张家第三代才女王采苹的诗集《读选楼诗稿》作序的场景开始叙述,通过许振对王采苹的人生经历进行粗线条的叙述,重构许振对王采苹的观感。接着,作者把时间上溯到王采苹的外祖母――常州精英家庭出身的汤瑶卿生活的时代(1763~1831),汤瑶卿在作者的定义中属于“闺秀”,瑶卿少女时代所受教育、婚后的生活主要仍然局限于传统的闺阁之内或者家庭之内,其父亲汤修业“女子无才便是德,内言不出阃外”的观点深深地影响了瑶卿在诗词方面的发展,她的生活以经营家庭和教育子女为中心,对于文学和书法的追求都是次要的。汤瑶卿与张琦的4个女儿张绍(qie)英、张栅(guan)英、张纶英、张纨英和儿子张曜孙以及他们在父母逝世之后保持的联合家庭生活是本书之中的最重一笔。书中的彩色插图《比屋联吟图》为我们呈现出张曜孙及其妻子包孟仪(包世臣的女儿)、张纶英及其丈夫孙劫、张纨英及其丈夫王曦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情景。这一时期作者以张褶英(1792~1863)为叙述的中心,褶英在作者的定义中属于“诗人”,因为她代表了张家第二代对其父张琦和伯父张惠言开创的家学“常州宋词学派”的传承和发展,其同辈和后辈在宋词方面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她的影响,并且她的生活重心主要在于文化方面,她的词逐渐受到闺阁以外世界的现实的影响,并且通过同道好友走出闺阁。叙述最后回落到张纨英的大女儿王采苹(1826~1893)身上,至此,作者创作了一段完美的故事。王采苹在作者看来是已走出闺阁的“女家庭教师”,她年轻时与母亲家族的亲人住在一起,受到张绍英对于宋词创作观点的深刻影响,1858年王采苹失去了所有的夫家亲人,走出闺阁成为一个女家庭教师,她对于张褶英所发扬的张家家学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然而由于时局动荡,常州宋词学派在王采苹之后便无后继之人。虽然作者力图论述“新女性”对于闺秀传统的继承,却很难在情感上说服读者。
在对19世纪常州张家三代才女以及男性的生活轨迹及社会关系复原的基础上,作者得以讨论很多关于19世纪的问题,也可以说,本书是作者在其关于18世纪的讨论(《缀珍录》)之后,关于19世纪的一个整体认识的阐述。
首先,随着汤瑶卿的脚步,我们游历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常州、京杭大运河、山东;我们跟随张褶英生活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京;我们和张纶英、张纨英一起跟随其弟张曜孙去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武昌居住;当然,我们还经常短暂地游历于江南一带。这些地区在张家三代的生活中串联起来,形塑了我们对于19世纪中国本部部分地区的印象。作者从女性史的角度对常州历史进行了梳理,认为常州作为当时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也是女学兴盛的中心之一。常州培养女学的文化氛围,男子对于科举功名的追求导致的对知识女性的需求,以及苏南地方的婚姻习俗等因素,使得它在清代所拥有的女性作家数量仅次于苏州。
第二,关于女性史研究中“无声的历史”与“女性的声音”的问题。本书的主要文献资料基础是张家三代留下来的诗作,以及其他与张家有关人物如包世臣、许振神等人的记录、地方文献等等。作者通过这些资料寻找张家才女的声音,然而女性本身的自我审查(以缠足话题的缺失为例)及其知识来源(唐宋元的男性诗人,而非李清照等女性诗人,故而被称赞为“无闺阁气”)都意味着女性声音的缺失,加之编辑出版的过程由男性操持,听到女性真实的看法是近乎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仍然能从中刺探一些个人情感的宣泄和内心世界,以张琦夭折的大儿子张珏孙的未婚妻法小姐为例,作者从旁侧的记录中搜寻她的影子,终于听到她对张家女性成员的愤怒和失望。“沉默”不仅是女性史的问题,涉及到金钱和经济方面,历史资料也会出现“无声”的问题。汤瑶卿的故事引起作者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缺少丈夫经济支持的精英家庭,闺秀如何经营家庭经济和家庭社会声誉,作者看到汤瑶卿的嫁妆、张家女性成员的手工作品和书法作品的经济价值,以及她们对于社会关系的经营同时也具有经济上的意义。
第三,关于中央政府、地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关系的问题。作者认为清政府政策、独特的常州文化和家庭制度等因素形塑了张家精英的社交生活。联姻策略(将女儿嫁入社会地位较好的家族以提高其社会地位,或者招赘以保持家族成员的社会地位)是张家维持社会地位和家族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同胞情谊在张家第二代联合家庭时期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与19世纪上层精英家庭的大家庭生活模式密不可分,以往的研究很少注意同胞之间的影响对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性,而从与《红楼梦》中人物经历相似的张家儿女的生活可以触及到这一点,精英大家庭中的同辈之间在教育和生活方面的影响可能比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更深。在性别与生命状态的关系方面,作者首先讨论了男性外出奔波与女性深处闺阁导致的寿命长短的不同;其次以张家为例讨论了“统治阶级”的问题,作者认为张家及其姻亲和入赘男性丰富多样的职业生涯体现了19世纪知识分子阶层社会地位的变化无常;再者,作者关注于张家女性成员在家庭权力流转中地位的变化,对招赘丈夫的姐姐张纶英与弟弟张曜孙的妻子包孟仪和贞女法小姐(张珏孙的未婚妻)之间的关系,以及妾在家庭中的地位进行了讨论。
第四,关于19世纪的危机与转型的问题。作者认为造成了文化和知识分子社会网络的破坏和断层。从物质上说,张家出版的著作在期间被毁于一旦,这些珍贵的记录在战争之后重印了残存的一些,却让人扼腕叹息。从精神上说,战争对于王采苹一代精英阶层来说是一个时代
的结束,也是一种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的终结。虽然如此,在作者看来,在19世纪,反满的情绪还没有出现,女性也还不成为一个问题。女学在19世纪一直是为了保持其家庭在知识界的地位而进行的,与20世纪初被创造出来的“新女性”在性别意识上、政治和经济的自我定位上大有不同。作者认为,张家三代才女的变迁呈现了19世纪闺秀逐渐转变成“新女性”的过程。
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理论,结合当地发现的主要公共安全问题,制订实施方案后,不是万事大吉、束之高阁。因为制订的计划、方案存在主观性,与实施情况存在很多不合适的情况,就是说有"软肋"。通过"安全社区"过程的监测和过程评价这两个步骤,及时发现计划或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应当及时调整或修改计划或方案。在一般的"项目管理"中就要求监测和过程评价及时发现计划或方案存在问题,以便起到"项目管理"所要求的对计划或实施方案的反馈调整。
实施方案的基本格式
"安全社区"的实施方案是基层具体工作的计划或安排,它是依据"安全社区"的基线调查做出来的。上级制订的规划或实施意见,是宏观指令性东西,比较原则和宽泛,可以在没有深入细致的调查、根据经验和直接出现的问题做出的。它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不像实施方案那样具体和入微,需要依据明确的调查结果和结论才能做出。制订实施方案需要有严谨态度,设计要缜密,做法要具体。
所有的实施方案基本格式与规划、计划的格式大同小异,不要太拘泥格式。但是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有如下几层结构:①题名;②引言;③主旨或策略;④近、中、远期的目标;⑤各种量化或定性的指标;⑥方法或措施;⑦时间表;⑧项目预算;⑨过程和终末的评价;⑩考核奖惩。由于制订实施方案都以单位的文件体现,所以正文中之前或之后都不在有单位署名。
"安全社区"的实施方案的逻辑关系及作用
实施方案的题名是全篇的统领,题名要醒目,要说明什么时间起止,在什么地方,要做一个什么项目的工作,然后加上"实施方案"。
引言是实施方案的开场白,是实施方案的必要交代,要交代制订实施方案的扼要的背景,制订方案的依据是什么,方案在主观方面要达到什么目的,在客观方面要有哪些意义或作用。
主旨和策略主要是表明实施方案采取的原则和方针,是实施方案的总纲领。
目标是实施方案涉及的各项任务的标签,是总任务被分解后的条目。目标部分确定了实施方案的工作内容和范围。如果是个长远的实施方案,目标还要分步完成,因此,有近期、中期和远期的目标。这些目标要与时间表的措施安排相呼应。
指标是小目标,是目标的任务的进一步分解。指标是目标的具体化、局部化的体现,有的指标可以量化,有的可以半定量化,还有的是定性的。一个目标可以分解出许多不同质的指标,一个目标下指标任务的完成,标志这个目标任务的完成。
方法或措施是针对完成各个目标所采取的有组织、有科技含量、有步骤、有取舍、有劳动的行为,为各个指标的完成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和提供了保障。
时间表是对方法或措施的时间限定。以保证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各项任务完成。
项目预算是对干预项目的合理利用资源的资金保障。目前很多项目实施工作,都避讳干预的项目预算,这与行政管理长期存在的粗放而不严密的管理有关。实施方案缺乏预算,则是一个不完整的的方案。
监测是"安全社区"的实施方案中的重要内容,它独立于安全干预的措施之外,是社区安全干预过程中的伴随监督者。"安全社区"的工作政绩和业绩的信息,模仿公安侦察的"痕迹"工作方法,通过创建"安全社区"的规范档案工作,细致地记录所做的工作,达到各项安全工作的监测的目的。
评价在安全促进工作中,依据监测的和现场调查复核的资料,对安全干预工作的质量、进度、效果、效益和效用进行客观的判断或评价。评价,包括过程评价,也包括成本-效果、效益和效用的评价。创建"安全社区"的工作没有尽头,世界卫生组织推广"安全社区"看重的也是创建"安全社区"的过程,所以过程评价很重要。过程评价指标常用的有目标人群安全教育覆盖率、安全工作进度完成率、实际使用经费占预算经费的比例、安全知识知晓率、各人群对安全工作的满意度等。而成本与效果、效益和效用的评价例,由于管理方面的问题,对照组"信息污染"的问题,社会伦理问题等原因,很难进行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横向比较,很难进行成本与效果、效益和效用的评价。
考核与奖惩,人都有功利需求,各项工作都需要给予激励。对于"项目管理"也应该时时刻刻注意保护执行项目的人的积极性。通过认真安全工作考核和时刻的安全监督奖勤罚懒,保证"项目管理"质量。而现在很多地方却出现了懒不罚,勤不奖的问题,这必然做不好工作!
将WHO"安全社区"理念、标准融入社会管理中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创建"安全社区"的标准有6条:①一个负责预防伤患发生的跨界团体,统领参与的地区团体和网络。②有关计划须长期、持续地执行,并照顾到不同的年龄、性别、环境及处境。③有关计划需关注高风险人士、高风险环境,以及弱势社群的安全问题。④需设立一个机制去记录伤患发生的次数及其原因。⑤需设立适当指针,评估项目的成效及其影响。⑥积极参与本地及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的活动。这些标准完全可以纳入社区的实施方案中。
1.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未能升级导致管理系统过于繁琐。目前的一些高校还在用传统的纸质人事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检索、查阅,或者是调取极为不便。关于高校的人动及相关资料的变更还采用人工整理收集的方法,这种方式大大耗费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在保管相关的高校人事档案的时候也会耗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未能及时的升级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会给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使用以及保管带来不少的麻烦。
2.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观念薄弱。新闻媒体曾报道过,某大学有24名研究生档案无缘无故失踪,而且两年内校方并未给学生任何通知,直至学生毕业才发现本应校方保管的档案失踪。经过某大学的档案部门的调查及翻找也未能找出学生的档案。档案的失踪成为了学生们的就业最大障碍。其实从这个例子上就可以看出,高校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管理观念相当薄弱。档案管理人员不能从本质上重视档案的整理与保存,从而导致档案的失踪及学生的不知情。其实为何档案管理问题频发,归根究底还是因为观念的薄弱,责任心不强。所以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档案观念薄弱也是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3.未能有效对高校人事档案进行利用,导致资源浪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普遍应用就是因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对于高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高校的人事档案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合理的利用资源,按照规定制度去使用档案资源,但往往许多高校的档案还处于一个形式化的层面上,未能真正的利用档案资源,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高校人事档案无相关备份,一经损毁无法修补。许多的高校人事档案并无相关的备份,正常来讲,相对比较重要的高校人事档案应该有正本与副本,来保障人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室是一个安全隐患比较多的地方,容易引发失火或是水灾。高校许多人事档案一经损毁便无办法修补,像一些活动经历和申请表都无法补办。这个问题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之中也比较常见。5.有些高校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运维不当。有部分高校采取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式管理人事档案,更新管理方式是个很好的范例,但同时也要注重人事档案的管理安全。例如某企业运用厂家东方飞扬数字化档案管理,由于使用不当导致了内网信息泄露等诸多问题,最后采取了更改所有客户信息密码加强信息存储技术的方法。数字化人事档案管理很好地方便了高校管理,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也是高校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新问题提出相关的改革措施
1.强调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流程性。高校人事档案经常出现丢失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不够规范、随意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所以针对于此类问题我们要制定严格的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相关的具体制度我们可以借鉴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像《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对于人事档案的调取有着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借出使用时,要说明理由,经过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并严格履行登记手续,限期归还。”所以严格的工作条例不仅仅能够提高这些人事档案的管理安全性,还能够通过严格的方式来保障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及权威性,不允许随意篡改。档案的重要性也都源于此,所以强调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的规范化和流程性至关重要。
2.细化整理类别,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专门性及集合性。通常整理高校人事档案一旦档案过多,分类不够细就会给档案的翻找增添麻烦,所以细化整理的类别对于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专门性及集合性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工作单位性质、职责专业、人员管理权限、职务级别及影响程度甚至是政治面貌、在岗情况及载体形式来进行收集分类。高校人事档案的分类被细化,其专门性以及专业性就会被凸显出来,从而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
3.提高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及人员配备。当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不断细化的同时,也是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为了应对人事档案的管理不断升级,人员的配备应该更加完整。传统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大都是设立一个档案部,只配备一到两名管理人员,有些高校甚至并没有设立专业的档案部门与管理人员,仅仅以教职员工轮班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在此类管理方式的背后不仅仅体现了高校的档案意识的薄弱面,也体现了目前普遍高校在档案管理这方面的人员配备情况。提高人员配备不仅仅是增加相关管理人员的数量,并且阶段性地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管理人员的专业档案的管理水平。及时进行培训也有助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进步性与时效性,从而提高其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在进行人员配备的同时,要明确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责,防止档案管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或是含糊其词的情况发生。所以做好工作划分及人员配备,是有利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发展的。
4.升级相关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及软件设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上不仅仅要采取传统纸质档案的模式,也要适时引进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针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硬件及软件上要做到实时性、高效性及安全性。不断进行更新与升级,不仅可以有效的为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规避一定的风险,并且大大减少了人物、物力、财力的耗损,提高高校人事档案使用过程中的效率。无论是从整理收集资料、查阅档案或者是调取档案来说,都是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并且是十分便利的。也是一所高校紧跟时展的重要体现,更是可以从侧面推进校园整体性的数字化发展。
三、结语
根据xx工商[2005]380号《关于做好2006年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现将企业年检、个体工商户验照的工作安排如下:
为确保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的顺利进行,决定成立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xx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xx、xx担任。领导小组成员:xxx。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注册登记科。
一、关于企业年度检验工作
企业年检的时间、范围:
根据市工商局通知精神(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通知),2005年度企业年度检验工作将推迟进行,预计于2006年3月1日至6月30日实施,(根据新修改的《公司法登记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之规定:“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登记机关对公司进行年度检验。”)请各工商分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告知和解释工作,有关安排待市局决定后将另行通知。凡2oo5年12月31日前在区辖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性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其他私营企业及上述企业的分支机构(不包括省工商局登记注册的企业),均应参加2oo5年度企业年度检验工作。企业应凭营业执照正本或副本到登记机关领取年检报告书。企业因正当理由不能按时报送年检材料的,应提出书面申请,经登记主管机关批准,可以延期报送年检材料。
二、关于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
㈠、验照范围和时间
凡2005年12月31日前在昆明市盘龙区辖区内登记注册,并领取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均须于2006年1月1日至4月30日前到辖区工商分局办理验照贴花手续。
㈡、验照的工作要求
1、为做好2006年个体工商户的验照工作,各相关部门、各工商分局要在广泛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做好验照的各项准备工作,精心安排、统一布置、认真落实,确保2006年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的顺利进行。
2、各分局要结合2006年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严把前置许可审查关,对各类涉及前置许可或专项审批的经营范围,要严格审查各种许可证的原件及复印件。特别是关系到公共安全、人身安全的行业和领域,更要作为审查的重点。凡属于前置许可或专项审批各类许可证失效或过期的,要强制要求变更经营范围或予以吊销。
3、在验照工作中,应对个体工商户的字号名称、经营者姓名和住所、从业人数、资金数额、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经营场所进行认真审查核对。通过验照及时纠正各种登记失误。
4、2006年个体工商户的验照工作必须按市局的要求,统一从2004年市局信息处下发的“个体工商户换照程序”中进行数据录入,“个体工商户登记程序”中的验照功能不再使用。
5、各工商分局可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统一验照;对农村、边远山区的个体工商户可采取分片定点定时通知集中,上门服务验照的方式开展2006年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
6、各分局在验照工作中,要与个体劳动者协会(分会)、私营企业协会(分会)紧密联系,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个体劳动者协会(分会)、私营企业协会(分会)的宣传、组织、协调作用。
7、在验照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工商总局六条禁令》和《云南省公务人员八条禁令》,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切实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的职能,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纪律,严历查处,切实保护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
8、在验照工作中,各分局应结合xx工商[2005]93号《xx市xx区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认真清理经济户口。如果在其经营场所(住所)有门头字号、店堂牌匾的,应在企业名称栏后以括弧的形式记录其门头字号、店堂牌匾的简要内容。
9、验照工作结束后,各分局应对未参加换照的个体工商户进行认真清理,做好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名单上报工作。
㈢、验照的程序:
1、在验照工作中,由受理人员受理后,应对个体工商户的字号名称、经营者姓名和住所、从业人数、资金数额、组织形式、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经营场所进行认真审查核对。
2、验照期间,对字号名称不规范的,由受理人员要求经营户按规范的名称填写变更登记表,变更为规范的字号名称。“字号”变动的需查询、核准后予以办理变更登记;个体工商户申请变更登记事项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验照和变更同时进行。变更时原《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副本上记载有开户情况、刊刻印鉴情况的,须按原记载事项重新注明清楚。
对经营场所的审核,由受理人员在经济户口中核对;经济户口中没有记录的,交由管段巡查人员核实。
3、凡经营项目中涉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进行专项审批的,应提交合法有效的许可证(资质证)和专项审批文件复印件(必要时可查验核对原件),在复印件上须注明“此复印件内容与原件一致”签名及提供时间,下同;
4、对委托经营者以外来办理验照手续的应提交委托人及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人签名的委托书;
5、凡材料齐全、验照通过的,由受理人员在《营业执照》正本左下角、副本“年度验照”栏内各粘贴一枚“验照”标识;
凡材料不齐全的,由受理人员一次性告知经营户。
6、验照资料的统计与录入由受理人员负责。
7、个体工商户办理注册登记后,失去经营场所的,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工商个字(2000)第319号文的规定办理。即按“个体工商户丧失了原有的合法经营场所,并在6个月内未找到新的经营场所的,按自行停业处理,依照《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由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收缴《营业执照》”的规定执行。
8、超过验照期限未办理验照手续的个体工商户,由工商分局核实其是在“继续经营”还是“查无下落”。如是“继续经营”的,由工商分局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办理;如是“查无下落”的,由工商分局将其名单(含名称、经营者姓名、注册号、经营场所)统一报局企业个体注册登记管理科。由企业个体注册登记管理科根据《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办理。
9、区划划入后仍未换照的个体工商户在验照中,应查明原因后,视情况将个体工商户原《营业执照》换发为我局的《营业执照》。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㈣、验照有关注意事项:
(1)、医药类(含药品的生产、批发、零售,医疗器械的生产、批发、零售,一次性医疗用品)须有卫生部门(许可证);
(2)、食品生产、经营类须有卫生部门(许可证);
(3)、娱乐类(含桑拿按摩、美容美发)须有消防部门(意见书)、卫生部门(许可证)、文化部门(许可证);
(4)、旅游类(含旅行社、宾馆、酒店):提交旅游管理部门(许可证)、消防部门(意见书)、卫生部门(许可证)、公安部门(涉外、特行许可证);
(5)、出版类(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销售,印刷)须有文化部门(许可证);
(6)、危险物品(含烟花爆竹的生产、仓储、运输、销售,民用爆破器材的生产,化学危险品的生产经营,易制化学物品的销售管理)须有公安部门(许可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手续);
(7)、成品油(含批发、零售、仓储)须有消防部门(意见书)、商务部(厅)审批手续;
(8)、非煤矿山须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手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采矿许可证》;
(9)、公众电脑、电子游戏室须有消防部门(意见书)、文化部门(许可证)、公安部门(审核批准文件)、卫生部门(许可证);
(10)、从事道路运输的企业应提交交通部门核发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11)、其他如经营(或种植)苗木、种籽、农药等,需前置审批的,并提交相关许可证或批准文件。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利工程运行机制,为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正常发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牢固的体制基础。
(二)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
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县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最终达到理顺体制,搞活机制,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高效的目标。
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全县水管体制改革,按照省、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分三步走。2003年为准备阶段,做好调查研究,完成经费测算,搞好试点,编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2004—2005年为实施阶段,在全县范围内,认真贯彻落实本实施方案,深化内部改革,初步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06年为总结验收阶段。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报请上级进行检查验收。
(三)改革的原则
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确保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切实做到加大水利工程管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正确处理责、权、利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
××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是全县范围内小型及其以上规模的国有水利工程。以上规模的水利工程,至今仍未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的,同时纳入此次水管体制改革的范围。
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措施
(一)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1、水利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1)中型水库,由县水利局管理。
(2)小(一)型水库、集镇饮水工程,原则上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视情况依法委托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委托乡镇管理的工程应报县政府审批后执行。
(3)收回小(二)型水库管理权,包括0.3m3/s以上引灌沟渠,由工程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
(4)农村五小水利工程,根据谁建谁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明确管理人员和职责,属集体所有的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管理,属农户所有的由农户自主管理。
2、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的管理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保障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安全,限期排除险情。县水利局作为县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县管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
水管单位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
3、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要依法追究水管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乡(镇)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水管单位和乡(镇)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其它单位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业主责任。
(二)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1、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
县水利局管理的中型水利工程,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具有灌溉供水、集镇供水等经营性功能,虽有一定经济收益,但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定为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
×座小(一)型水库和×座小(二)型水库,主要承担农业灌溉任务,兼有防洪、排涝功能,均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定为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
2、严格定编定岗
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由县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县财政局和县水利局核定。各水管单位要根据国家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认真测算定编、定员,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
(1)岗位设置
按照部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705—81),根据“两定”方案测算,两座中型工程及小(一)型、小(二)型水管单位岗位设置的具体情况如下:
××水库管理所设置岗位25个,××水库管理所设置岗位24个。
小(一)型及小(二)型水库岗位设置,每座小(一)型水库管理所设置4个岗位,每座小(二)型水库管理所设置2个岗位。11座小(一)型水库和105座小(二)型水库,共设置岗位254个。
(2)定员
根据以上要求,对县管两座中型水库水管单位各类岗位定员,具体情况如下:
中型工程水管单位岗位定员表
水管单位名称
定员数量(人)
合计
非公益性
公益性
××水库管理所
25
21
4
××水库管理所
24
17
7
合计
49
38
11
小(一)型水库11座,定员44人,小(二)型水库105座,定员210人,共254人。
(三)全面推进水管单位改革,严格资产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分类推进人事、劳动、工资等内部制度改革。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精减、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全面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职工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对年龄偏大、素质差、水平低的部分职工实行内部退养或待岗,退养或待岗期间,依据人事劳动的有关政策发给基本生活费或退养金,退养人员到退休年龄,一次性办理退休手续。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
2、规范水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严格资产管理。对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要在科学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的基础上,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和承担供水以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进行严格划分。将经营性部门转制为水管单位下属企业,做到事企分开,财务独立核算。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在核定的财政资金到位情况下,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企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和经营性水管单位的投资经营活动,原则上围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并保证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
(四)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有利于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把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剥离出来,逐步推向市场。
为保证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同级财政部门要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同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五)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
1、逐步理顺水价
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为经营性收费,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农业用水水价按实际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非农业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税金、计提合理利润基础上确定。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况、供水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
中型水库工程水价成本测算表
单位名称
农灌水价
(元/m3)
城镇供水水价(元/m3)
备注
××水库
0.11
无
现状水价
××水库
0.20
0.49
根据××水利工程现状及经济发展水平,拟定中型灌区水价改革计划。××水库农灌水价:2003年至2005年,0.06元/立方米, 2006年至2010年, 0.10元/立方米。从2011年起,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通过逐步调整,使水价逐步达到供水成本。非农业供水水价按供水成本一步到位。××水库农灌水价0.11元/立方米,为水库现状成本核算水价,不能作为水价改革依据,待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后再进行水价成本核算,拟定水价改革计划。
××水库水价调整时期及价格表
供水时期
农灌水价
(元/m3)
城镇供水水价
(元/m3)
时期
年度计划
支渠进水口
水厂原水表
第一时期
2003—2005年
0.06
0.49
第二时期
2006—2010年
0.10
0.49
2011年以后
适时调整农灌水价,逐步实现按成本价计收。
乡(镇)管理的小(一)型、小(二)型工程,在水管体制改革中,结合地区实际,制定水价改革计划。供水价格按供水成本逐步到位,原则上要能确保管理人员工资和工程的正常维修养护经费的来源。
2、强化计收管理
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逐步推行计量收费。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改进收费方法,减少收费环节,提高缴费率,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时任意加码截留。收取水费时,要实行公示制,接受民主监督,规范收费行为。非农业用水必须安装原水计量设施,实行计量收费。
(六) 规范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严格资金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类别和性质,实行不同的财政支付方法
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编制内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在职人员经费,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经营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供水价格未达到成本水价计收前,缺额部分由同级财政补贴,供水价格按成本水价计收后,由水管单位自行筹集,财政不予补贴,更新改造费用在折旧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收益和其它投资收益要纳入单位的预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水利管理站应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该类水管单位各种收益的变化情况,以便财政部门实行动态核算,并适时调整财政补贴额度。
2、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为保障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同级政府要合理调整水利支出结构,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一是建立水利建设基金,根据云政发[1997]101号《云南省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从2003年起,建立××水利建设基金并纳入财政预算,以保障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的足额到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来源于同级水利建设基金的30%(建设基金使用结构为:55%用于水利工程建设,30%用水利工程维护,15%用于应急渡汛)和同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岁修费,实施中不足部分由同级财政补给。各项水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管护资金的来源,按“收支两条线”纳入同级财政,统筹安排,加强管理。
(七) 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税收及社会保障政策
1、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县水利局和水管单位要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支持和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特别是旅游、水产养殖、农林畜产,建筑施工以及渠系维修养护等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利用水利工程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多种经营的项目或企业,要优先安排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在理顺水管单位现有经营项目的基础上,把经营项目的剥离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
2、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各类水管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有条件的水管单位要为职工建立各类补充保险。事业性质的两座中型水库水管单位,公益性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非公益性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由水管单位解决。改制前水管单位所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由同级财政解决。
3、税收扶持政策
在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为安置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符合国家有关税法规定的,经税务部门核准,执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八) 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实现新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编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报告的同时,必须同时编制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对没有管理方案的工程项目,不予审查、立项,不得审批、转报项目建议书以及项目设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管理设施、管理机构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管理设施不健全的工程不予验收。
(九)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的保障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使其发挥效益,积极探索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
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形式认真落实管理主体。一是由乡(镇)组建工程管理所负责管理,将工程安全、清淤维修、供水管理、水费征收、工程的日常管理等任务下达给工程管理所,乡(镇)水利管理站则负责监督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和任务的落实。二是以受益户为基础,组建工程灌溉管理委员会(受益户代表委员会),履行工程管理主体责任,日常管理由灌溉管理(受益户代表)委员会聘用专人负责,工程清淤、维护整治、水费征收由工程灌溉管理(受益户代表)委员会组织广大受益户共同落实,内部实行民主管理。三是对受益范围小的微型水利工程可以明确由主要受益户所有,并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十)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法规建设,强化安全管理
1、加强环境保护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要。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应当避免污染水资源,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坏。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2、法制建设和完善
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有关规章。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健全和完善执法管理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维持水事秩序,维护水利工程的安全。
3、强化安全管理
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水利工程及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多种经营项目。不得将水利工程作为主要交通通道,大坝坝顶、河道堤顶确需兼作公路的,需经科学论证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维护措施,未经批准,已作为主要交通通道的,要限期实行坝路分离,对堤防要限制交通流量。
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改革的方法和步骤
为切实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县人民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涉及改革的主要部门领导为副组长,县发展计划局、地税局、财政局、人事劳动、水利局以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
水利局职责:负责水管体制改革的日常工作,组织试点日常工作安排,上报测算的基础资料,代县人民政府编拟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指导实施。
财政局职责:建立××县水利建设基金,筹措岁修资金,对水管单位进行分类定性。公益性资产管理各种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按照“两定”方案和有关测算定额标准,对水管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水利工程的运行经费进行测算,测算审定固定资产,严格划分公益性资产和非公益性资产。
发展计划局职责:测算审定水价成本并制定水价,按逐步到位的原则进行水价改革,做好报批手续。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费用。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责:对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分类、定性,并测算审定水管单位定岗、定员编制,把国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编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诽谤; 自诉案件; 批捕权限
中图分类号: DF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142-02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二零一零年八月二十六日引发了《关于严格依法办理诽谤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近年来在个别地区办理的个别诽谤案件中,发生了错捕、错诉等严重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情况。而这些案件,经过媒体的报道后,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严重损害了当合政府的形象和检查机关的公信力。
在文件中,高检院提到了办理诽谤刑事案件中存在的四个问题。简单的概括为:一、诽谤罪罪与非罪的界限;二、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的区别;三、诽谤罪批捕权限的上提;四、落实案件报告。解决好这四个问题将是办理好诽谤刑事案件的关键。笔者将从学理角度分别论述。
一、诽谤罪构成要件
要准确把握诽谤案件罪与非罪的界限,就必须清楚构成诽谤罪的要件,严格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办理案件。
(一)犯罪主体
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二)犯罪客体
目前我国刑法界,对于诽谤罪的犯罪客体,通说为: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但一些学者认为,人格权的范畴较大,虽然在诽谤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有可能侵犯了被害人的肖像权、隐私权等,但是对于生命健康权等人格权并未进行侵害,所以表述为人格权并不合适。所以,将犯罪客体限定为他人的名誉权较为合适。
(三)犯罪主观方面
本罪的犯罪主观方面为故意,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罪在主观上是直接故意,并且行为人具有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近一阶段,由于一些新情况的发生,比如:基于个人出名的目的,捏造事实进行散布,任由对被害人产生伤害。所以,是否能将间接故意也纳入此罪的主观方面,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四)犯罪客观方面
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明确规定:诽谤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所以,在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有以下两个条件:1. 必须有捏造事实的行为,就是说诽谤他人的内容是完全虚构的。但是仅在自己的想象中、日记中进行捏造事实的行为,并不能构成诽谤行为;2. 必须有向社会公开散布的情节。“散布”可以是公然向不特定的人进行传发,也可以利用其他非公开的手段向特定的人散发。给被害人带来损害的,就构成诽谤行为。散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公开传发传单、信件;利用广播、喇叭进行宣传;利用网络发帖等形式。
捏造和散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在预谋犯罪和共同犯罪中,捏造成为诽谤的预备行为,而通过突然演讲、公然辱骂等形式,捏造和散布成为一种行为。在现实中,必须正确区分批评监督与损毁名誉。当今社会,人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民主参与的热情不断增高,对于身边官员的监督也就不断增多。如果民众是通过正当的途径,正当的方法实事求是的对官员的错误行为和做法提出质疑和诘问,是无可厚非的,非但不应该打压,还应该进一步疏通途道,调查落实,积极整改;而群众在一些时间上的较为激进的言语,官员也应该及时进行劝解,安抚群众情绪,快速解决。群众对于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指责,是不能被认定为诽谤罪的,领导干部更不能利用诽谤罪罪名对群众进行打压和报复。一定要坚决保护人民群众的言论自由和批评监督。
二、自诉与公诉
根据我国现行的理论与实践,“自诉是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人、近亲属为了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向人民法院控诉被告人犯罪,要求对被告人进行审判的活动。”而“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控诉被告人犯罪,要求被告人进行审判的活动”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诽谤犯罪案件原则上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只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才属于公诉案件。
在现实案件的处理中,个别检察机关不但没有认真的审查案件是否涉嫌诽谤,同时也没有严格区分公诉与自诉的情形。个别检查机关在公安机关提请批捕和移送案件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关键的区别。大多数诽谤案件是针对特定的个人,并没有严重的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是对个人的名誉权、人格权进行的损害行为。所以不能仅仅因为诽谤行为,就将案件转为公诉案件。一些案件中,诽谤的被害人是地区的领导干部,而这些领导干部往往授意当地的检察机关对诽谤者进行,这是极为错误的行为。检察机关一方面要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得受其它权利的干扰;另一方面也不能超越法律规定,对自诉案件进行越权处理。对于适用于自诉程序的案件,应当在作出不批准逮捕或者退回案件的同时向公安机关说明理由。个别领导干部更不应该处于打击报复等非法目的,授意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三、诽谤案件批捕权限的上提
高检院此次将诽谤刑事案件的批捕权限上提一级,即凡涉嫌诽谤犯罪且符合公诉情形的案件,其批准逮捕决定必须经过上一级检察机关审批。这个做法是在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的一个新举措,意在进一步严肃侦办诽谤案件的态度,加强对此类案件的监督。
我国检察系统上下级之间是监督指导关系,而不是如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管理关系。这样既可以保证检查机关办案的独立性,又可以弥补单一机关侦办案件的局限性。而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时,有时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干扰。特别是如果诽谤案件被害人为同级行政机关个别领导干部时,“人情”、权力的影响也就不可避免。此次诽谤案件批捕权限上提,加强了在个案中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减小了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时所受到的同级行政机关的干扰。这样,就可以对诽谤案件进行客观公正的处理。
另外,由于诽谤案件常常关系到各种复杂的事实和情节,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单一机关进行审查会产生偏差。而将批捕权限上提后,诽谤案件由两级检察机关进行审查,将会极大的减小发生错捕、错案的发生率。
四、落实案件报告制度
通知中指出“检察人员要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负责的精神,坚持原则,依据事实、证据和法律发表意见”,同时,要按照“谁决定谁负责,谁办案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执法过错责任。这也就进一步完善了诽谤案件的责任机制。
报告制度是对检察权上提的有力补充,同时也明确了发生错误案件时的处理责任。对于诽谤案件,检察机关应该将事实证据、处理意见等等完整的向上一级检察机关报告。而明知不符合批捕、条件的案件,办案人仍然擅自批捕或者,造成错误的,应该严肃追究行为人的责任。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对检察人员办案进行了严格限制,是办案人更加严肃认真的对待案件;另一方面,也使整个诽谤案件侦办制度更加完善。
五、结论
诽谤案件是一类特殊的案件形式。如果处理不好,极易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阻塞公民民主监督渠道,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危及地区发展稳定大局。在办理诽谤案件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党的利益出发,严格按照高检院的处理办法办理。
参考文献:
[1] 赵秉志.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610.
■头发干燥、变细、易断、脱发
可能缺乏的营养:蛋白质、能量、必需的脂肪酸、微量元素锌。
对策:每日保证主食的摄入,为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每日保证3两瘦肉、1个鸡蛋、250毫升牛奶,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同时可增加必需脂肪酸摄入。每周摄入2~3次海鱼,并可多吃些牡蛎,以增加微量元素锌。
■夜晚视力降低
可能缺乏的营养:维生素A。如果不及时改善,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夜盲症,并出现角膜干燥、溃疡等。
对策:增加胡萝卜和猪肝等食物的摄入。两者分别以植物和动物的形式提供维生素A。
■舌炎、舌裂、舌水肿
可能缺乏的营养:B族维生素。
对策:洗米、蒸饭等可造成B族维生素大量丢失。长期进细米面,长期吃素食,同时又没有其他的补充,很容易造成B族维生素的缺失。为此,应做到主食粗细搭配、荤素搭配。
■牙龈出血
可能缺乏的营养:维生素C。
对策:维生素C是最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因此,每日应适量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最好能摄入足够的蔬菜和2~3个水果,其中,蔬菜的烹调方法以热炒和凉拌结合为好。
■味觉减退
可能缺乏的营养:锌。
对策:适量增加贝类食物,如牡蛎、扇贝等,是补充微量元素锌的有效手段。另外,每日1个鸡蛋、3两瘦肉和1两豆类也是补充微量元素锌所必需的。
■嘴角干裂
可能缺乏的营养:核黄素(维生素B1)和烟酸。
对策:核黄素在不同食物中含量差异很大。动物肝脏、鸡蛋黄、奶类等含量较为丰富。为此,每周可以补充1次(2~3两)猪肝,每日应补充250毫升牛奶和一个鸡蛋。
■一碰就淤青
可能缺乏的营养:维生素K。
一、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事档案所有权问题。所谓的所有权,在法律中的定义是:所有人已发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然而,在我国的档案中,有三种所有权的形式,分别为是国家、单位、个人。人事档案管理的所有权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问题,但是我国在现在的人事档案问题中没有明确的答案,正是这样,出现了企业与员工在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了混乱,人们不清楚人事档案管理所有劝属于谁,从而就有一些疑问和误解。
2.人事档案管理的费用问题。现如今,一些人才流动部门收取了相应的管理的费用,造成了人事档案在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多数的人认为把档案放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还不如自己保管,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把档案放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相关的人员不注意档案的收集工作。在一些企业或者单位里对没有档案、没有原单位介绍的情况下用人,没有发挥好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很多人都不愿意交纳人事档案管理的费用。
3.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现在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还用的是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在人才政策的发展和改变中,相关人士提出了实行开放式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因为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阻碍着人才流动,管理中的内容和管理的结构也已经失去了平衡,没有重视人们的知情权,这些都会影响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4.人员流动中出现的问题。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人员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档案的丢失、弃档的现象、擅自扣档、擅自带档等等情况的出现。
二、解决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
1.不断的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人事档案在管理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做好人事管理工作,对人事档案进行改革是必要的。为了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提高人事档案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让相关单位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就需要与现代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结合,改变原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制度。
2.严格管理好人事档案。在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人事档案的管理,不断的了解人事档案管理的一些情况,所以在人事档案管理的时候要做好人事资料的收集,对人力资源的资料也要收集,这样可以为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的决策中拿出相应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时候需要从单位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来收集,前提是要对人力资源的情况有所了解,了解人力资源情况的时候,可以结合目前的人力资源档案来进行查阅、调查,从而获得相应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时候需要注意很多方面,像单位中员工的信息、员工现在的岗位和职务等等,所以需要多次的核对,以免出现错误的信息。同时对信息的真假也要做出判断,在信息是真实的情况下在进行统计。例如:在整理、收集资料的时候,根据员工的职务对信息进行汇总,通过图表的形式将这些信息反应出来,让单位种中人力资源的情况一目了然。
3.培养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培养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增加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也能提高工作的进度和工作的质量。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可以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例如:组织一些讲座活动,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这样的培训,让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技术能力,掌握和了解一些先进的管理体系,同时也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人事档案管理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更新,可以更一步的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
4.将人事档案管理不断的实现法制化、信息化。未来都是朝着法制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人事档案管理也需要向这个方向发展,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制化力度,进行法制化的档案管理工作,这样我国的档案管理才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才能够让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正常的进行。但是在目前的一些企业或者单位中,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出现了一些不足,像信息泄露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管理的力度,对泄露信息的问题要严格的控制,减少信息泄露带来的安全问题。同时,在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和改革中,需要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内容不断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一个法律保障,在人事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利用更多的信息化管理方法,加大信息化设备的投放,研发一些人事档案管理的软件以及一些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结束语
中图分类号:G27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1、档案材料存在缺漏
收集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必须及时,档案内容必须完整。现各企事业单位管理的人事档案,普遍存在档案材料缺少现象。
造成档案材料缺漏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人事档案材料形成涉及的部门较多,有行政、事业、企业、科研)等,收集范围较广,在相关规章制度尚未完善时,档案形成部门不明确材料的归档范围,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及时移交档案部门;其次,人事档案部门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处于较被动位置,档案管理者缺乏收集意识,没有通过档案材料归档制度的建立,积极主动去收集材料,而是坐等档案形成部门把材料送上门,发现材料缺少而及时补全的力度不够,破坏了人事档案材料的完整性,特别是对于新进工作人员档案,“档不随人走”的现象多,有的工作人员档案甚至几年后才接收;第三,对档案材料的缺漏进行核查的工作量较大,重复性的脑力工作多,占用档案管理人员相当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与精力,难免出现“漏检”现象。
2、档案内容空泛虚假
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人事档案包括十大类别,这些材料中,反映个人的政治历史、家庭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相对较多,尽管这些材料反映了个人的基本情况,也在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干部时起到一定作用,但内容普遍过于形式和空洞,考核、考察、鉴定、评价等内容大同小异;而反映个人工作能力、科研领域、研究成果等材料记载得较少,千人一面,共性和重复性太多,不能从档案中突出每个工作人员的个性,使档案的利用价值度大大降低。虽然在《人事档案履历表》、个人历史材料及一些登记表中有关于奖励方面的项目,但在第七类(奖励类)普遍缺少对应的奖励审批表、登记表或证书复印件。奖励材料严重缺少是人事档案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原因有:奖励材料涉及的归档部门较多,有科技类、人文类、学术类等,收集的范围和难度较大;许多奖励材料只有个人保存的荣誉证书,在个人对人事档案的重要性意识还不够强的情况下,很难做到个人自觉移交奖励材料,而且如果由档案管理部门逐个对档案进行审查并要求个人补全材料,工作量较大,管理可控性较弱。
3、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人事档案整理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因此管理过程中涉及手工劳动的较大,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且由于人事档案具有高度保密性的特点,在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保密性。现使用2001年由省委组织部研制的基于C\S系统架构的“干部档案目录管理系统”,基本满足当时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但随着近几年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管理对管理信息系统又有了不少新的需求,系统的升级更新势在必行。
二、新形势下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新举措
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还需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对管理提出新问题、新思路,将一些重复性、可控性弱的工作进行信息化处理。下面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在未来工作中使用信息化技术管理人事档案的新思路。
1、以信息化推进档案资源
整合信息化是档案资源有效、科学整合的重要手段,而数据库的整合是信息化资源整合中一种主要方式。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整合结构,以省委组织部研发的“干部档案目录管理系统”中现有数据作为基础,包括了人事档案的目录信息、任免情况等;结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中心丰富的个人信息,包括了个人照片、工作履历等;再整合最新的数据,包括岗位、职称、工作时间、工资等,三者共同搭建并整合一个综合数据库,作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有力的数据支撑。该综合数据库的整合保证了权威、最新的人事信息数据,根据人事信息管理的数据库每年增加新进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档案管理人员可积极主动地向其原单位请求寄送档案,增强接收新工作人员档案的可控性,有效避免“档不随人走”的现象;该综合数据库的整合提供了丰富的人事信息数据,为个人信息添加了新元素,除了文字信息外还存有个人照片。现阶段我局信息中心等部门与各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将数据库导出,下一步的工作中,将集中解决数据链接、数据项筛选等数据库整合过程中的难点。
2、以信息化实现人事档案内容
个性化如前所述,最能反映工作人员能力、科研等成就的是人事档案的第七类,也是体现工作人员个性的重要方面。但由于收集难度较大,最能体现个性方面的内容反而严重空泛。
利用信息化技术,策划建设一个B\S网络系统架构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奖励登记信息平台。信息平台的理念在于:专业技术人员可通过Internet填写自己的荣誉、奖励等信息,间接地将人事档案第七类“奖励”类别进行信息补充。信息平台建立的优越性在于:从广大使用者角度看,让专业技术人员合理地认识个人档案,改变人们以往对档案神秘性的印象,他们对自身奖励方面内容的补充,能从主观方面提高个人对人事档案的重视程度,使个人形成归档有责的意识;从档案管理人员角度看,信息平台的建立,在丰富个人信息的同时突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个性,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收集奖励的信息数据和实体材料,大大降低了材料收集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挖掘档案材料的价值性提供原始数据;从全县角度看,信息平台能收集专业技术人员各个方面的荣誉,提高人事档案内容的展示度,也体现了人事档案管理的综合能力。平台的设计需充分考虑安全与权限管理,防止数据的恶意篡改和非法盗用;填写的奖励信息需要档案部门对照奖励相关原件审核,防止弄虚作假现象。
3、以信息化帮助做好档案查漏工作
人事档案的查漏工作具有高度重复性、数量大、耗费时间的特点,而在计算机环境下的信息化技术能很好地解决一些重复、大批量且有规律的数据与信息。人事档案的十大门类具有严格的规律,深入了解并研究这些规律,可根据人事档案中的基本信息定制“查漏目录表”,与现有的人事档案目录进行对比分析,将缺漏的材料统计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