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应急管理工作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成功防控美国白蛾疫情。2011年春季由于气温上升较快,美国白蛾越冬虫蛹提前孵化成虫,白蛾进入羽化旺盛期,办事处配置了专用车辆、高枝剪、药品、防护服等设施,挑选精兵强将组建了防治专业队,对42株各类树木近500平方米面积进行消杀,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二是确保棚改拆迁工程顺利推进。在经八纬一拆迁片区及各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街道领导和工作人员强调预防为主,靠上工作,反复入户将矛盾提前化解,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以及紧急事项发现及时,处置到位。三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在2011年5.12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和辖区三江源面馆青海回族群众治安案件的处置工作中,办事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认真做好当事人的思想解释工作,稳控现场局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问题,给当事人一个满意的答复,圆满解决了地区突发性事件。四是确保了安全度汛。自7月份进入主汛期以来,辖区经七路口处地势南高北低,经七路口排水不畅、垃圾聚集,给过往行人带来不便。办事处防汛突击队队员及时对经七路口、经八路民生大街口等地段进行清理疏通,将堵塞的垃圾污物及时清理出下水道口,并在部分下水道设置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行人注意安全。雨后积极协调环卫部门对民生大街、经八路、口等多处地段进行彻底清扫和冲刷,确保了雨后交通顺畅。
二、存在的隐患及对策
1.社会稳定方面。目前,随着地区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大范围地开展,因城市管理出现的矛盾纠纷和事项可能会大量增加,地区各类重点人员的防范控制暨维稳工作仍是稳定的重要任务。针对以上情况,为进一步巩固地区良好的稳定工作形势,对于地区可能出现矛盾纠纷及问题的重点工作,着眼稳定,先期介入,加强预防和化解;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预警、处置”规范办理工作,快速妥善的解决好地区不稳定问题;进一步从思想教育、困难帮扶、人员盯防等方面落实责任,做好地区重点人员稳定工作。
2.防汛防灾方面。辖区地势南高北低,主次干道20余条,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60多家,防汛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民生大街北端与经七路交集处口是由南向北行洪必经地段。遇有雨情,雨水自南向北沿民生大街流入护城河。口由于地势低洼且护城河已经部分蓬盖,如雨水较大较急时容易形成大量聚集,排水缓慢。并且上下班高峰期该处人、车流量很大,给交通疏导及排水带来较大压力。因此,我地区防汛工作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地区低洼地集中在行洪通道附近,地势较低易形成积水,且防汛设施老化排水泄洪较慢。面对这一情况,办事处积极协调市政部门加固防洪设施,设立防汛警示标示,扩大排水泄洪口;定期开展防汛队伍演练,组织地区各单位防汛抢险队、民兵应急连开展抢险救灾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抗洪抢险实战能力。
3.卫生防疫方面。街道地处中心城区,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居委会,4个家委会,现有居民1.99万户,5.86万人,驻有省委、市委等省、市机关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中小学校97家,是市的政治、金融、商务、基础教育中心区。党政机关多,商务楼宇多,学校多,开放式小区多,特殊的区位特点给我们的卫生防疫工作带来了极大地压力。为此,办事处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与辖区20家医疗机构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确保灾后第一时间赶赴受灾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同时,通过地区援助中心,为居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救助。加大宣传力度,发挥“一报、一网、一手册”的宣传教育载体作用,通过绘制语言生动、寓教于乐的黑板报、文化墙,开设宣传橱窗,发放宣传材料,举办知识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卫生防疫常识。针对美国白蛾、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及时对辖区树木及居民院落、楼洞、卫生死角进行无缝隙全覆盖药物消杀,为社区居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三、2012年工作计划
2012年,办事处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应急办的大力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区总体部署,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工程,以“六个抓”(抓机构、抓预案、抓设施、抓队伍、抓宣传、抓排查)为突破口,有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1.抓机构,完善应急管理网络。一是调整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和派出所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社区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地区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二是规范各项应急管理制度。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街道和社区的年度计划范围,完善《应急管理值班制度》、《应急管理信息报告制度》,规范应急值守人员、信息报告员、应急救援队员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工作程序。三是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建设。在街道八个社区成立应急管理工作站,大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应急管理工作点,逐步形成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三级应急管理工作架构。
2.抓预案,完善应急预防机制。一是分类编制预案。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精神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分类制定《地区灾害救助总体应急预案》、《地区应急处置预案》、《全运会期间防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企人员稳控工作预案》、《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等预案内容,特别针对儿童、老年人、病患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制定明确的保护工作对策,建立社区减灾工作档案,具体细化灾害应急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任务、应急准备、预警预报与信息管理、应急响应、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内容。二是深化预案配套工作。制作各社区应急疏散示意图,标识党政机关、社区居委会、医疗救护、紧急疏散点的具置。充分发挥“地区援助中心”的作用,对因突发性自然灾害或重大事故造成生活困难的特困群体进行救助。有效整合各类应急资源,财务室每天预留10万元以备突发事件应急使用,并指定两辆专用车辆随时听候应急调度。利用社区“舒心话室”,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一旦发生灾害,及时提供心理援助。
3.抓设施,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一是关键部位设置醒目标志。在辖区楼宇、居民楼栋分别设置规范清晰醒目的避难标识;在民生大街地势低洼地段和易发生问题的重要区域,设置明显标志,使居民知晓本区域的应急设施及行走路线。二是重点地区设置应急设施。督促辖区单位、写字楼、商场超市、酒店等人流集中的地方都配备消防安全和应对灾害的器材,包括消防栓、灭火器,救生绳、火灾自动报警器等;在辖区各居民楼栋、门店配备消防灭火器,做到防患于未然。
4.抓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一是健全救援队伍体系。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重点建全五支队伍,即:由办事处工作人员组成的约20人的抗洪防汛应急救援分队;由政法科和派出所工作人员组成的维稳应急分队;由经济发展科和消防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安全生产监察中队;由城管科和执法中队等部门组成的城管协管队;由社区服务联盟单位、社区志愿者、社区党员组成的治安联防队。五支应急队伍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实施联动。二是强化队伍实战演练。为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着力抓好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队员的培训工作,联合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开展低洼地区防汛救灾演练、民兵应急演练等活动,同时聘请区消防大队的消防官兵作现场指导。通过演练,有效增强应急队伍的实战经验,全面提高队伍的应急水平。三是加强群众自救演练。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紧急疏散、邻里互救方案演练;与百江燃气公司等驻地单位开展燃气罐着火等危急情况的自救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的操作性,让社区居民认识到预案的启动、响应等基本程序,真正掌握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和技能,提高救灾应急能力。
一、继续推进社区矫正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
严格按照《全省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完善社区矫正各环节工作制度,统一执法流程,规范文书格式,确保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从入矫至解矫始终规范运行。以开展标准化执法为抓手,加强重点管控、健全衔接机制、完善各项制度、规范执行程序、创新工作方法。着重在调查评估、日常管理、执法环节、外出请假、警告及撤销缓刑、假释、收监执行等建议审批上加以规范,完善我镇社区矫正标准化工作流程和管控体系,切实做到年度社区矫正对象衔接率达100%,重新犯罪率低于1%,脱漏管率为0%,实现“管住人、控住事”。
二、切实落实监督管理措施。
认真做好矫正接收居住地审核、矫正小组建立和矫正宣告工作。严格落实日常报告、实地查访措施,严格控制社区服刑人员外出审批,加强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和防范。认真落实《社区矫正监管手册》管理制度。
三、积极创建“新生林”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基地。
为培养社区服刑人员的“创建国家森林城我支持、我行动”意识,履行法定植树义务,积极与镇政府、镇林业等部门,认领、认养一块相对固定的地块建立服刑人员“新生林”公益服务基地,并积极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公益劳动。
四、规范村、社区矫正工作站运行。
认真执行《社区矫正工作站运行指导意见》,促进村、社区矫正工作站规范运行。
五、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
在加强基础信息输入和系统运用的同时,加强手机定位和刷证报到管理。对重点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落实手机定位,实施实时监控,对刷证报到的日常监管重要措施落实常态管理。
六、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司法所对不服管理、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调查,给予警告,符合法定条件的,应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撤销原裁定决定,收监执行,依法严厉惩处社区服刑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刑罚执行的严肃性。
七、加强社区矫正应急处置。
针对社区服刑人员脱离监管、参与、实施犯罪、非正常死亡等情形,分类健全和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确保对突发事件防范有力,处置迅速、应对有效。
八、切实抓好教育帮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切实加强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
加大协调解决社区服刑人员就业、就学、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社会保险等问题的工作力度,发挥矫正工作辅作用。继续深化“黄丝带帮教活动”计划,制定具体项目和措施,丰富帮教内容,拓展帮教载体,保证帮教活动取得实效。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演进性、复杂性和裂变性等特点。应急管理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讨和把握应急管理的规律,建立健全高校应急管理体系,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当前,我国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应急能力比较低,应急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理念滞后,危机意识淡薄,缺乏制度保障,参与主体不足,未形成大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综合协调能力弱,高校出现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理组织一般为临时性的松散组织。这类组织对于实施持续有效的应急管理来说存在着先天不足,使高校在突发事件状态下的整合能力与应对能力大打折扣。心理干预缺失,不能为应急管理提供心理支持等等,因此,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构成
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中应建立预案启动体系、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决策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应急沟通体系和善后处理体系。
(一)应急管理的预案体系
应急管理预案指提供应付、处理突发事件所需要的人力、组织、方法和措施的一整套方案。由于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多元性、敏感性、危害性、新闻性等特征,决定了高校应急管理不同于其他的日常管理,要想使高校应急管理工作能有序且高效地进行,就需要及早制定书面的应急管理预案作为应急管理的行为指南,并在实践中对其不断修订和完善。一旦突发事件发生,立刻启动相应预案,垂直领导,指挥到位,做到临危不乱,沉着应对,令行禁止,形成合力,把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
一般来说,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由决策系统、实施系统、咨询参谋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高校应急管理的决策中枢系统应由学校的核心党政领导组成,一般以三到七人为宜,其职责主要是针对危机事态进行决策并统一指挥应对危机,制定应急预警方案、应急管理计划及应急处理程序,建立善后修复与转化体系,指定合适的对外发言人等。同时,学校还应合理组建法律、卫生、心理、信息与宣传等专门委员会或应急小组作为应急决策的咨询参谋系统,使之为应急决策及其实施发挥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作用。
(三)应急管理的处置体系
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决定了必须在事件发生之前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置体系。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就是按照“有效控制,就地解决”的原则,立足抓早、抓小,以快制快。建立党委领导、行政指挥、校院联动、齐抓共管的领导组织保障体系。
党委研究决定学校防控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信息通报、教学协调、宣传教育、卫生控制、后勤保障、医疗救治、综合治理和检查监督等职能小组,按照工作预案,明确责任制,确定各个工作层面及环节的职责和责任,并进行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置。接到学生突发事件报告时,要做好记录,要弄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原因、伤亡损失情况等内容。各个院(系)也要对应学校的机构和措施,建立完整的工作体系。这种体系的状态特征是反应敏捷、思路清晰、措施得当、部署落实。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建立起指挥机构,以组织权力来明确等级有序的指挥关系,形成清晰的指挥链,实现指令的迅速传递,是应急体系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应急管理的沟通体系
一是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救灾应急预案、防汛工作预案和救灾物资储备工作预案,下发到各镇乡,指导各镇乡做好救灾各项准备工作;二是完善网络报灾系统,提高了我市报灾的水平和速度,遇有灾情,可及时进行灾情统计、核实、通过网络系统上报;三是完成平坝地区和山区镇乡的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确保救灾物资储备充足。
二、注重民生,加大社会救助力度
(一)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工作机制
今年,我市城乡低保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动态管理、全员覆盖、应保尽保原则得到更好的落实。省、市对我市城乡低保考核目标为城市人均月补差达到150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标准要达到61元。截至目前,共计纳入城市低保11404户,18417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439.6万元,月人均补差达到159元;农村低保16845户,18138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795.6万元,月人均补差达到84.5元。
今年春节前期,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和要求,我们及时向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了一次性临时价格补贴,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降低了因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体生活的影响,共向17533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资金263万余元;15686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资金157万余元。
(二)着力缓解困难群众治病难,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
为解决城乡困难群众治病难问题,我们加大医疗救助力量,进一步增加救助方式,提高救助面,扩大救助范围,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救助。我局还积极开展“重生行动”、“晚情行动”,对全市4名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进行手术康复;对21名患有老年白内障的“三无”、“五保”人员进行复明手术。截至目前,农村医疗救助已达2856人次,累计救助资金315.2万元,城市医疗救助8002人,累计救助资金587万元,人均救助标准达到319元。
(三)着力缓解群众临时性困难,加大临时救助力度
为缓解部分困难群众临时性困难,我局加大了对困难群体临时性救助力度,今年,已解决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155人次,15.2万元,并按时发放中国人寿资助我市21名地震孤儿的生活助养金15.12万元,有效地解决了我市地震孤儿的生活、学习问题。
(四)利用慈善优势,着力开展慈善救助
今年,慈善工作有序开展,截至11月,共募集善款959万元(其中定向捐赠善款839.5万元),共支出各类救助金1207.16万元(其中定向捐赠988.03万元)。主要开展了五项救助。一是大病助医及生活困难救助。对市区、镇乡困难群体有白血病、尿毒症等大病患者进行医疗补充救助,共发放慈善资金191.39万元(其中解决个人大病医疗救助39.99万元,150人次,用于镇乡及单位解决困难群众生活补助151.4万元);二是开展慈善助残活动。资助贫困残疾人67.56万元;三是开展慈善助老、助孤活动。在春节、端午节前夕,与市民政局、市老龄办联合开展相关助老、助孤慰问活动,开支8.1万元;开展慈善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学生19.64万元;四是实施定向救助项目。定向支付由江苏省慈善总会、省慈善总会、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龙蟒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在我市部分学校、医院等单位实施定向项目资助,共支出920.47万元;五是开展慈善超市建设工作。今年,已在剑南镇、玉泉镇、广济镇建立“爱心超市”四个,帮助部分困难家庭解决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缓解其经济压力。
三、注重民主,推进社会事务发展
一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全面完成。对城区的路牌门牌进一步进行了清理和重新设标,全市共设地名标志牌24500余块,对新修的90余条街道进行了命名,牵头圆满完成与茂县、安县的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
二是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全部合格。全年已办理结婚登记4235对,补办结婚登记1386对;办理离婚登记1497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1850份,登记合格率达100%,依法办理收养登记33件,合格率为100%。
三是殡葬、救助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完成,业务全部恢复。目前殡葬火化遗体3100具;公墓安放墓穴230个。流浪乞讨人员全年共救助575人次,其中未成年人12人次。
四是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全市现有社会组织187家(社团12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63家),今年新登记社团14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0家,登记合格率为100%。全面开展年的年度检查工作,加强开展社会组织的收费和财务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我市社会组织。继续开展社会团体小金库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抓好社会组织的创先争优工作,树立典型,成效显著。
五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有新进展。今年,全市村(居)委会灾后重建工作基本完成,同时,利用全市第八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契机,进一步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全市村(社区)中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建立试点,以点带面,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加大农村社区建设的力度。成立领导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指导村(社区)开展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四、注重稳定,搞好优抚安置军退工作
今年,我市优抚安置双拥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一是为重点优抚对象及时发放生活补贴、临时价格补贴、国家补助以及办理医疗保险,完成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提标工作,完成了地震烈士申报工作,开展了革命烈士墓普查工作,为地震烈士宋雪、王永生建烈士墓;二是在今年春节期间,全市积极开展慰问部队、召开座谈会、表彰立功现役军人等拥军优属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全市省双拥模范城称号;三是完成新增8342部队,87109部队参战参试人员审核和补助发放工作,全面开展农村籍60岁退役士兵登记审查工作;四是完成义务兵优待金提标工作,年城镇义务兵优待金达到每人1600元,农村义务兵优待金达到每人2500元;五是基本完成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我市共接收退役士兵340人,其中回农村安置242人,城镇退役士兵98人(含转业士官17人)。已办理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手续86人,发放自谋职业补助500多万元,带安置期间生活费12万元,为2名残疾军人办理医保手续,多方面做好安置遗留问题,通过努力已办理5名往年遗留下来的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手续。
五、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5.12”地震以后,我局及下属单位房屋和办公设施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其中福利院、救助管理站进行了异地重建,殡仪馆进行了部分新建部分维修加固,军干所进行了维修加固,这些项目均已完工。根据救灾和社区建设需要,我市规划新建一个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一个社区服务中心,现在,这两个项目已完成招投标工作。
六、存在的问题
(一)因办理灾后重建建设项目环节、手续繁多,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进度不能尽如人愿,致使该项目要求的不能如期完成。
(二)当前我市困难群众还较多,临时救济资金还较少,需市财政进一步加大临时救济资金的投入力度。
七、年工作要求及打算
(一)做好低保、救助、优抚安置、社会事务等日常性事务工作,着重掌握困难群众冬令春荒人员情况,储备必要的过冬物资,确保全市困难群众安全过冬、欢度春节。
(二)建立农村低保、五保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减少审批程序,使被救助人员享受民政救助资金达到方便快捷,提高各级办事效力。
虽然是初冬时节,但沐浴着明媚阳光的我校校园,到处显示着绿意盎然健康活泼的景象。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尊贵的客人——我市健康学校评估领导和专家。我们相信,当您们走进这座渗透着孩子天真烂漫的校园时,会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校原是六所农村小学于2000年合并成的一所全日制小学。现有学生1000多人,其中外来农民工子女占60%,教职工77人,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80%。学校占地12000多平方米,学校运动场近5000平方米,图书二万多册,各管室和设备均达到省级二级办学标准。近几年来,我校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学校发展,把创建健康学校当作规范办学的重要内容,既促进了师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的养成,也促进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我校《年---年发展规划》确定了我校办学目标是:“创英语特色学校,建师生发展乐园”,为了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提出了贴切学校实际和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均衡、和谐,健康、快乐”。从现在来看,我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都涵盖了“健康学校”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为贯彻这一办学理念和实现办学目标,全校教师探索中学习,探索中整改,探索中提高,使健康学校工作融人到学校教育教学各个方面。经过全体师生努力,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市英语特色学校”、“市地十四届文明单位”、“市绿色学校”、“市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市教科研先进学校”、“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等光荣称号。在学校取得这些成绩的过程中,健康学校工作始终是重要内容之一。在每次考核检查中,优雅整洁的健康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都给来宾留下了美好印象。
在创建健康学校工作中,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健康学校工作领导。学校是儿童聚集的地方,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做好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健康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健康卫生整体工作。在学校的健康卫生领导小组中确定了健康教育、环境卫生、除“四害”、食品安全、心理咨询、职工教育和帮助、困难学生救助等领导机构,各小组成员责任到位,目标明确。在学校健康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校园、馆室、食堂、厕所、走廊、过道、绿化带等卫生工作等有专人负责,校园环境没有卫生死角。
2、定期召开创建健康学校专题会议。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健康学校专题工作会议,建立健全了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规章制度,校长和书记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检查,把校内外的环境卫生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学校建立了少先队监督岗和教师值日制度,随时随地检查学校卫生情况,并记录下来,作为评比先进个人、先进班级的依据。卫生有了制度保障,有人员负责,学校的卫生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随时走进校园,都能看到一个卫生整洁的校园。
3、我们深知,师生要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健康习惯不可能仅靠行政命令来完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习惯只有在文明优美的环境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逐步形成。所以学校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健康教育已成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每学期的学校宣传栏、墙报、黑板报、手抄报、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和国旗下讲话等都有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并随时进行变化。在这样渗透了健康教育的环境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等文明习惯已逐步养成。健康学校工作已成学校各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
4、要在学校的办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充分表现在对教师和学生的健康教育中。学校在不同季节,都开展预防季节性疾病的预防和教育工作,定期进行卫生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建立重大传染性疾病预防工作和食品卫生工作预案,几次与市、区卫生防疫部门的合作,较好地控制了季节性传染病的流行。如,在预防“手足口病”、“春季流脑”、“禽流感”、“血吸虫病”、“季节性流感”、“H1N1甲型流感”等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学校就按照工作预案,及时采取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举报,及时隔离和及时消毒。对患病儿童痊愈后能及时给以关怀,为他们免费补所缺功课,定期对学生进行视力测试,学生视力良好率达到90%以上。学校预防传染病工作已成学校重要管理工作。
5、在除“四害”工作中,学校加大除“四害”卫生经费投入,及时添置卫生工具和消毒药品,对滋生蚊蝇蟑螂的卫生死角定期进行杀灭,并对杀灭过程进行登记。添置灭鼠器,保护野生黄鼬等措施,进行灭鼠,能定期进行卫生死角和绿化带的整理清洁,从环境上清处“四害”的滋生地,杜绝了校内产生传染病的可能。在进行除“四害”工作的同时,我校积极开展节约一张纸,一粒粮和“二手货”交易活动,以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并对垃圾进行封闭和袋装化,使我校始终保持整洁卫生的环境。
6、对食品和饮用水安全我们做到警钟长鸣,食堂的一切食物来源正规,定点采购,登记注册。食堂一切用具做到每天消毒,填好消毒记录,食堂卫生有专人管理,天天打扫。食堂所有剩菜剩饭及时处理。从事食堂工作人员,每年定期进行体检,确保每位食堂工作人员证照齐全,身体健康。通过严格的食堂卫生管理,我校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
7、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学校已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做到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学校对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进行检查考评,师生健康教育测试合格率达到100%,师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普及率和参与率都达到85%以上。我校健康教育工作每学期都有计划和总结,卫生专项检查都有专题报告,能及时反馈,及时整改。通过努力工作,我校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已步入常态化、自觉化、规范化轨道,使健康教育工作落到了实处。为建立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学校实施“35分钟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和家庭作业不超过半小时的作息时间,为孩子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自主发展时间和空间
8、学校始终把提高师生体质放在重要位置。全校师生全部参加两操锻炼,并坚持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冬季长跑活动,师生锻炼效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之中。学校设立了校医室和心理咨询室,每年都为师生提供校方责任保险,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体检,建立学生和教师健康档案,关心困难教师生活,积极开展有益教师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大力培养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切实保护“五期”时的女教师身体健康,维护女教师的健康,利用“心理咨询室”,培训心理健康教师,举办心理疏导讲座,对困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帮扶。学校一直提倡无烟学校,教职工抽烟人数大幅减少。我校还是市有数的“禁毒教育示范学校”,禁毒教育已是我校德育和健康教育的特色之一。
9、学校对学生和教职工关怀帮助工作,也纳入到学校健康统筹管理之中,由于我校还是农村和农民工子女就学较多的学校,部分学生家庭存在各种困难。学校根据““均衡、和谐,健康、快乐”的办学理念,做好家校联系,建立师生“一对一”帮扶工作,建立弱势儿童档案,切实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就学困难。定期召开家长会,传递学校发展信息,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已参与到学校健康发展过程中。学校少先队开展了“小手牵大手”健康教育工作,要用孩子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影响家长的健康意识和行为。
**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紧紧围绕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个中心,突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卫生改革发展三项任务,切实做好重大疾病控制、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人才培养、爱国卫生和卫生行风建设六项工作。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新机制,依法监管,不断提高全市卫生行政管理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为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进"药、水、游"三大产业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10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
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年度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白河、汉阴、岚皋、宁陕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
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资产管理组织,医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既扩大医院经营自,又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
要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对经营不善的国有医院实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等产权、经营权改革。
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费用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及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召开医院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研讨会。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投资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思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延伸办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准入、监管和指导。
组织实施新一轮医院创建等级工作,完成等级评审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抓好示范中医院和重点中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科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中心卫生院工作。
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认真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应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救灾防病、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模拟演练,保证各项应急任务顺利完成。
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综合监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法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监测抽捡、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强化市级指导、培训和督查职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探索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监管模式,充实加强基层和农村地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临床用血和采供血监管,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组织实施好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安全。
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教兴医的观念,切实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组织实施好"235"人才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次队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以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城市医疗机构,从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农村卫生机构发展。做好省、西安市和市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版权所有
七、转变职能,全力推进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10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年度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白河、汉阴、岚皋、宁陕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资产管理组织,医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既扩大医院经营自主权,又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要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对经营不善的国有医院实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等产权、经营权改革。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费用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及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召开医院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研讨会。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投资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思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延伸办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准入、监管和指导。组织实施新一轮医院创建等级工作,完成等级评审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抓好示范中医院和重点中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科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中心卫生院工作。
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认真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应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救灾防病、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模拟演练,保证各项应急任务顺利完成。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强化卫生执法监督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综合监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法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监测抽捡、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强化市级指导、培训和督查职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探索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监管模式,充实加强基层和农村地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临床用血和采供血监管,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组织实施好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安全。
一、总则
(一)目的
为认真做好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监测、药物和公共卫生干预等准备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流行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甲型h1n1流感在我州的流行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充分准备。坚持“预防为主”工作方针,积极组织落实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坚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落实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准备和应急处理工作。
加强能力,提高水平。加强人员、技术和物资准备,主要依靠省及本州力量做好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准备工作和应急处理工作。
及时预警,有效应对。加强疫情监测预警能力,依靠科学技术,及时做好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各项工作。
(三)编制依据
《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青海省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应急预案(试行)》》。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前的应对准备工作及流行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
(五)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阶段划分和应急反应分级
根据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特点,将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大流行阶段和结束阶段。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规定,按照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和流行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将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应急反应。
甲型h1n1流感流行各阶段由州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判定。州卫生局就疫区的划定和宣布向州政府提出建议。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就当地疫区的划定和宣布向本级政府提出建议。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甲型h1n1流感流行发生前的阶段。由于其潜在的流行威胁,必需做出相应的应急反应。应对流行的准备阶段包括下列几种情况及应急反应级别。
(1)无应急反应阶段:无甲型h1n1流感病例报告。
(2)蓝色预警——ⅳ级应急反应阶段:人类标本中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或检测到抗体,但未出现临床症状。
(3)黄色预警——ⅲ级应急反应阶段:人类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病例。
(4)橙色预警——ⅱ级应急反应阶段: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
2、大流行阶段,红色预警——ⅰ级应急反应阶段
出现下列两种情况之一,即为大流行阶段。
(1)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持续快速地传播;
(2)卫生部宣布发生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或省卫生厅宣布我省发生甲型h1n1流感流行。
3、结束阶段
全州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由州卫生局组织专家组论证,结合省级专家组意见判定大流行结束。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甲型h1n1流感流行准备工作
(一)由州人民政府成立的“人民政府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州卫生局,负责流行准备工作的日常事务。其职责为:
1、领导、协调全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流行预防控制和医疗准备工作。
(1)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制定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年度准备工作计划;
(3)加强甲型h1n1流感监测工作和监测系统建设;
(4)做好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干预准备工作;
(5)定期组织州卫生局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家组分析、评估甲型h1n1流感疫情;
(6)定期对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配合州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交流机制和渠道。
3、根据上级部门授权,及时公布有关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发出预警,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二)职责分工
1、共同职责
(1)准备阶段
各部门制定相应的流感应急方案,做好各部门准备工作,及时相互通报甲型h1n1疫情监测信息。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及宣传画、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群众普及防治知识,劝阻群众取消或推迟赴疫区非必要的旅行。
(2)流感大流行阶段
各部门按照本部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职责、确保流感大流行阶段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不延误工作的开展。保证其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与卫生部门合作,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部门间应及时相互沟通、交换信息,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2、部门具体职责
为保证防控工作各个环节的衔接、协调、有序进行,成立“人民政府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州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州政府办公室、州卫生局、州委宣传部、州发展改革委员会、州经济贸易委员会、州教育局、州公安局、州财政局、州农牧局、州交通局领导任副组长,州旅游局、州民宗局、州科技局、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妇联、州监察局、州民政局、州司法局、州建设局、州工商局、州质监局、州食品药品监管局、武警人民政府支队、德令哈车务段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州卫生局。
各成员部门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做好应对准备,明确相关职责,落实防范措施,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做好各部门方案。落实相关防范措施,密切跟踪境外疫情发展,做好疫情研判和风险评估工作。各部门职责分工如下:
州卫生局组织协调全州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流行预防控制和医疗准备工作。加强甲型h1n1流感监测和监测系统建设,做好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干预准备工作,定期组织州卫生局甲型h1n1流感防治专家组研判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配合州政府有关部门,建立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交流机制和渠道,及时公布有关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发出预警,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州委宣传部组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单位,及时报道州卫生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并积极主动地正确引导舆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宣传报道、危机心理干预和防病知识普及。
州发改委负责协调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
州经贸委负责组织应急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防护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组织做好参加外经贸活动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外经贸活动期间跨地区传播扩散。
州公安局密切注视疫情动态和与疫情有关的社会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落实强制隔离措施。做好突发应急处理的涉外事务,协助卫生等部门对曾往返流行地区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州财政局负责安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并做好经费和捐赠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州交通局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对乘坐公路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检疫、查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急用物资和有关标本的运送,做好疫区的公路等交通管理工作。
州农牧局负责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开展对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动物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州工商行政管理局切实履行食品流通环节安全监管职责。
州教育局和州妇联组织实施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在学校、托幼机构内发生,做好在校(园)学生、儿童和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州科技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技术研究方案,统一协调、解决检测技术、药物和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州民宗局会配合有关部门在主体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员中开展甲型h1n1流感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处理防控工作中涉及民族关系的特殊事宜。
州监察局负责落实防控工作中的责任追究制和行政问责制,加强防控工作各环节的监察,依法查处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行为。
州民政局组织和动员社区村委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控。协调做好死亡人员的火化和其他善后工作。
州司法局配合卫生部门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制定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的工伤待遇政策。
州建设局负责指导、督促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企业,做好建设工地农民工的宣传教育等工作。
州质监局负责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所涉及的防护用品、器械等物品的生产企业实行严格质量监管。
州旅游局组织做好旅游团队及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州内外团队中发生和跨地区传播扩散。
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生产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武警海西支队组织指挥武警部队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行动,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事件现场的控制工作。
德令哈车务段负责组织对进出火车站和乘坐火车的人员进行检疫、查验工作,将发现的传染病人和疑似传染病人移交指定的医疗机构处理,防止传染病通过铁路运输的环节传播。确保铁路安全畅通,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急用物资和有关标本的运送,做好疫区的铁路交通管理工作。
(三)准备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
全州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准备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准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新方案,保持方案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通过组织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措施;
各成员单位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并确保信息和政令的畅通。
(四)应急指挥组织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州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向州政府提出成立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三、准备工作
在特定的时间内,不同地区会处于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不同阶段,因此,准备工作是个连续的过程,并贯穿于应对工作的始终。
(一)监测
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预警。
1、监测工作内容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要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监测、暴发疫情监测工作。
医疗机构要按有关要求,采集流感样病人标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标本及时按要求运送省疾控中心流感实验室进行检测和病毒[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分离,并报告结果。
2、报告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青海省流感监测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方案进行报告。
3、信息交流
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利用“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对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监测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定期分析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保持信息沟通,及时收集分析全国、全省流感监测信息,报告州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及时反馈给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有关医疗机构。
州卫生局协调有关部门建立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交流和合作机制,及时互通甲型h1n1流感监测相关信息。
(二)医疗救治机构准备
州卫生局指定州人民医院和格尔木市、天峻县、都兰县、乌兰县、茫崖行委、冷湖行委、大柴旦行委人民医院为集中定点救治医院,收治甲型h1n1流感感染病例,并制定启动临时医疗救治点的工作预案。在省卫生厅确定格尔木市人民医院为省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基础上,确定州人民医院为州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两家医院按照《流感监测方案》,做好监测、报告、分析等有关工作。
疫情应对处置中,对德令哈地区有关人员需要采取隔离措施进行医学观察的情况,10人以下人员在州人民医院隔离观察,10-18人在州蒙藏医院隔离观察,18人以上的请示州政府确定在相对偏远、独立的宾馆隔离观察。各地自行确定隔离观察场所。
(三)人员准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建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测等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和以临床医学专家为主的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本辖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指导做好病人诊断、救治和疫情的调查处置工作。
定点医疗救治机构要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病人的救治。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组建流行病学、消毒、实验室检测等专业人员参加的疫情应急调查处理小分队。
(五)技术准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专业人员熟悉并掌握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和技术要求。各级举办相应的培训班,培训对象包括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和乡村医生。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应急演练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应急演练,总结提高应急实战能力。为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高多部门参与协调处置能力,适时开展多部门参与的综合应急演练。
(六)经费和物资准备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安排落实本级防治专业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疫情监测、病人救治、应急疫情调查处理等工作所需经费,保障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和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应急反应和结束
州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依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按照本方案应急反应级别,根据州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部署,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反应机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落实相应的防控应对措施。
(一)ⅳ级应急反应
发生地将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的人员送定点医疗机构,做好医学观察、消毒和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采集密切接触人员标本进行分离,进行医学观察,采取防控措施。
(二)ⅲ级应急反应
1、病人救治和密切接触者处理
列为医学观察者,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疑似、确诊病例应送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为期至少7天的隔离治疗,若7天结束后仍发热,应继续隔离直至体温正常。隔离治疗期间,疑似、确诊病例要按诊疗方案规范管理。
所有相关医疗机构应做好院内感染控制以及医务人员和病例的个人防护,具体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执行。
按照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原则,对疑似、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每日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做好登记。对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在采取有效防护条件下,应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判定和管理,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的有关要求进行判定和管理。
2、流行病学现场调查
对报告的所有病例立即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病例基本情况、居住地及家庭背景、发病和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转归情况、暴露史、旅行史、密切接触者情况等,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附件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和填表说明。
在疫情调查处理进程中或结束后,应及时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并及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州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甲型h1n1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分析结果和调查报告应及时整理归档。
3、监测和报告
全州各级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设立发热及流感样病例预检分诊点或指定专人加强预检分诊工作,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对具有流行病史的流感样病例或肺炎病例要立即进行隔离和报告,并采集标本,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送省疾控中心流感实验室进行分离鉴定。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对所有流感样病例及时报告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力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发现疑难病例要按照转诊、会诊程序,严格执行医治要求,实行“首诊负责制”。
医疗机构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流感样病例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发现可疑病人立即隔离、报告、采集标本,由当地疾病控制机构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实验室进行流感分离鉴定。
卫生、农牧、公安、质监、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机构应及时相互通报甲型h1n1流感监测信息。
4、疫情、信息
州卫生局经省卫生厅授权、州政府同意,负责向社会本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信息。州卫生局及时向社会公布监测和防治工作情况。
5、其它公共卫生措施
(1)消毒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协助和指导做好对可能污染的物品、用具和可能污染场所的环境的消毒工作。
(2)健康教育与咨询
疫情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教育群众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就医,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外公布咨询电话,接受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知识的咨询。
(三)ⅱ级应急反应
在ⅲ级应急反应的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检疫
疫情发生地区对外出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测量体温,对体温≥37.5℃者进行医学观察。
未发生疫情地区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人员实行交通检疫措施,进行详细登记,测量体温,询问有关症状,对体温≥37.5℃者进行医学观察。对可疑病人,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作进一步医学检查,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未发生疫情地对来自疫情发生地区人员实行健康随访制度,要求每日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健康状况,出现症状者,立即送当地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检查。
2、紧急措施
疫情发生地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就实施疫区封锁、停产、停业、停课等措施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
3、病例转运
医疗救治病例收治到定点医院,转运工作由接诊医疗机构或急救中心承担,转运过程中司机和医护人员要采取预防措施。
(四)ⅰ级应急反应
大流行期间,对卫生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调度。
1、医疗救治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甲型h1n1流感流行情况,调动一切医疗资源,加强危重病人的救治。在必要时,建立和启用临时医疗救治点。
医疗机构就诊的所有呼吸道疾病患者均须佩戴口罩。
2、监测策略调整
监测重点为收集和报告流感样病例就诊数、住院病例数和严重病例、死亡病例情况,病人药品使用和耐药情况、其他物品的使用情况,为掌握疫情进展、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医疗救治、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
3、药物和防护用品
应急指挥机构及时组织评估、预测药物和防护用品需求量,最大程度地满足防控工作的需求。
4、州卫生局定期向社会公布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情况。
5、其它公共卫生措施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制定宣传方案,运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媒体及宣传画、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向群众普及防治知识,劝说群众取消或推迟赴疫区的旅行。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就实施疫区封锁、交通检疫、停产、停业、停课等措施向当地政府提出建议。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统一的咨询热线电话,解答群众有关流感防治的咨询和投诉。
(五)甲型h1n1流感流行结束
1、评估
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结束后,州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处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危害、现场调查处理、药物使用情况、病人救治情况、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
2、善后处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在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人员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补偿。
3、疫情常规监测系统的建立
为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生,总结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防治应对和防控工作的经验教训,建立我州甲型h1n1流感常规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应保证其监测敏感性。
五、督导
(一)准备工作的督导
州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准备情况进行督查,各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督查。督查内容包括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的建立和行动机制,监测系统建立和运行,药物准备,医疗救治准备,培训及演练,健康教育等。督查组成员包括卫生行政领导、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专业技术人员,采用明查暗访的形式,调查真实的准备工作情况,并做到调查与指导相结合。督查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和通报。对需要整改的,进行动态跟踪督办。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
1、年上半年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1-5月共报告法定传染病9种353例,发病率为171.31/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9种265例,发病率为128.60/10万;丙类2种88例,发病率为42.70/10万。列前三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116例,占发病总数的32.86%;病毒性肝炎84例,占发病总数的23.80%;其他感染性腹泻63例,占发病总数的17.85%;
2、手足口病疫情情况:今年我县自4月5日发生首次报告病例后,我中心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的管理,严格晨检等制度遏制疫情的播散,没有积聚性病例发生,上半年共报告25例确诊病例,无重症及死亡病例。
3、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情况: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造成人员死亡。我国卫生部于4月30日宣布将甲型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县疾控中心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全面防控。以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制定预案、强化应急技术及物资储备、增强疫情的监测报告等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了甲型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截止6月30日全县排查登记出国人员56人,疫区入境人员12人,疫区入境人员居家医学观察管理12人,居家医学观察7天后,无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已解除居家医学观察。甲型流感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1人,采取居家医学观察措施,无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已经解除医学观察。全县无甲型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报告。
4、肠道门诊工作
根据县卫生局关于印发《县年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家侧计划》的通知(卫疾控[]46号)文件精神,全县自5月1日起,4家县直医疗机构和6家乡镇卫生院按要求开设有肠道门诊。截止5月31日共登记腹泻病人50例,其中县直医疗机构共登记43例,检索41例,检索率95.35%;乡镇卫生院共登记7例,茅坪场镇中心卫生院送标本到疾控中心检索1例,检索率14.29%。
(二)免疫规划工作
1、免疫“冷链”运转工作。今年常规免疫“冷链”运转2次,“九苗”接种7572人次,其中:基础免疫5907人次,加强免疫1665人次。“九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100.00%、脊灰糖丸99.66%、百白破三联疫苗99.48%、麻疹疫苗100.00%、乙肝疫苗100.00%、麻风疫苗99.47%、乙脑疫苗99.74%、流脑疫苗99.48%;乙肝第一针及时接种率为99.39%;加强免疫接种率为:脊灰糖丸99.67%、百白破99.74%、麻疹疫苗99.44%、麻腮疫苗100.00%、白破二联疫苗99.41%、流脑疫苗99.36%、乙脑疫苗100.00%。“九苗”实际接种率均在95%以上。
2、全县医保人员乙肝筛查与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为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态势,使我县人群乙肝发病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显著下降,节约医疗开支,根据《湖北省卫生厅2006-2010年乙肝防治工作规划》,经县人民政府[劳社()53号]批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批准,疾控中心承担对全县参加医疗保险人员进行乙肝筛查和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上半年完成乙肝筛查4784人,乙肝疫苗接种4100人次。
3、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根据《预防接种管理规范》中的《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方案》具体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工作,上半年共报告预防接种副反应10例,无预防接种差错事故发生。报告的预防接种副反应进行个案调查10例,及时上报10例,及时率100%;及时审核10例,审核率100%;卡片填写完整10例,完整率100%。
4、预防接种门诊和接种人员资格认证工作。预防接种门诊和预防接种人员每年要通过县卫生局考核、考试合格方能认证。今年4月县卫生局对全县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免疫规划知识培训、考试,考试成绩80分以上为合格,共培训57人,考试合格57人,合格率100%。根据《县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验收方案》对全县预防接种门诊和接种点进行了考核,8个预防接种门诊和3个产科接种点考核均合格,合格率100%。
5、生物制品管理工作。根据《疫苗流通与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我县生物制品进行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县疾控中心建有冷库,专人管理,确保全县生物制品的安全、有效使用。全县“冷链”运转疫苗由县疾控中心用“冷链”运输车统一配送,专人负责,整个运输过程建立有温度监测。年我县一类、二类疫苗和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入库和下发均在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和金卫信建立的《生物制品系统》按要求进行了数据录入,疫苗种类、入库、出库录入率100%。做到纸质账目、信息系统和仓库实物相符。冷库无过期失效疫苗。
6、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我县预防接种门诊在完成了2005年后出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录入工作及安装完成预防接种刷卡系统后,年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也实行了金卡管理。今年4月金卫信公司为各接种门诊客户端软件进行了升级,所有预防接种信息均能上传到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服务器。我县真正实现了目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微机化管理。
(三)艾滋病防治工作
1、艾滋病防治机制进一步完善。今年4月份,县政府与相关部门及各乡镇政府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使相关部门明确目标明确和责任到位。
2、1-5月对2396人开展HIV抗体检测,检测出1例HIV感染者。
3、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娱乐场所195家,从业人员475人,均实施了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工作人员全部持证上岗。
4、我县自年以来累计发现7例HIV感染者,目前管理的HIV感染者有5例,我们对他们进行了每3月一次的随访,并对新发现的1例AIDS实行了抗病毒药物免费治疗,同时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切实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四)结核病防治工作
1、县政府对结核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将结核病防治经费纳入了今年的财政预算,对我县今年的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得到了有力保障。县疾控中心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和《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免费检查和免费抗结核病治疗政策,使我县结核病防治政策与技术策略得到了全面落实。
2、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得到很好实施。年上半年,共接诊登记疑似肺结核病人583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34例,完成全年发现任务的55.83%(134/240);对确诊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严格按照《指南》规定的化疗方案落实了免费抗结核治疗。年登记治疗的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93.24%,疑似肺结核和肺结核病人报告率为100%,转诊率为98.61%,转诊到位率为77.93%;病人追踪率为100%,追踪到位率为96.42%。
(五)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1、查螺。开春以来,春季查灭螺工作便已展开,上半年螺情监测调查了两个乡镇,调查钉螺村7个。共完成查螺122.38万平方米,查螺任务完成率81.59%;调查环境786处,调查框数17740框,没有发现活的钉螺。
2、灭螺。对历史钉螺点旧县村肖家院子和安鹿村何家榜进行一次药物灭螺,灭螺面积共7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的70%。
于5月份对旧县镇安鹿村何家榜历史螺点进行了水利工程灭螺,历时近1个月,投入资金15000余元,建U型渠72米,硬化地面20平方,彻底改善了钉螺孳生环境。
(六)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1、按照《湖北省碘盐监测方案》认真开展碘盐监测。我们随机抽取花林、旧县、茅坪、荷花、河口5个乡镇300户居民食用盐进行半定量检测,未发现非碘盐。共抽样300份,碘盐合格率100%。同时在抽取碘盐的五个乡镇共抽取尿样100份送到市疾控中心检验。
2、疟疾监测。在全县9个医疗单位开设发热门诊,于5-10月份开始,对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血检,5月发热病人323人,血检322人,血检率99.69%,占全年任务的10.73%。
3、消毒杀虫工作。今年4月共对我县手足口病疫点荷花慧心幼儿园进行了终末消毒,环境喷雾消毒面积达750平方米,消毒后经采样送检均达到合格的消毒效果。
(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切身权益,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疾控中心职业病体检工作专班,按照体检程序认真检查。上半年我们对67家有职业危害的煤炭、磷化、硅石、铜矿企业共4134名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通过体检发现尘肺观察643人,检出率15.55%;疑似尘肺待定276人,检出率6.68%。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化目标管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疾控工作,县政府在年初与各乡镇政府、相关部门签订了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防治工作纳入到年卫生目标责任管理。一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了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防治、免疫规划、应急物资储备等专项经费,并逐步拔付到位。二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深入医疗基层,督导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明确提出防治甲型流感是项政治任务,要高度警惕、严密防控,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各个环节做到无缝对接,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确保全县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加强相关部门联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我们建立了重大疫情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联络和配合。每年我们与公安、民政、教育、农业、水利、工商、财政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通报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情况。特别是与农业部门在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上,更是紧密联系、互通信息,及时掌握疫情。在与相关部门配合的同时,密切关注周边地区的疫情,相互通报疫情和信息,随时掌握周边县市疫情动态,必要时采取联合行动。由于我们措施得力,防范严密,如手足口病未在我县大流行。
(三)合理划分任务,定期督导检查
在年初,CDC就将各项任务科学合理的分配到相关单位和科所,在分配任务的同时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进度。定期进行督导检查,采用不同的督导方式。如用电话督导结核病防治工作,现场督导免疫规划、传染病、结核病等,以文件形式督导疟疾防治工作等。年县卫生局和县甲型流感防控指挥部组织由卫生监督局、疾控中心组成的督导检查专班对全县医疗机构、学校和幼儿园的手足口病、甲型流感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三次,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随时督察。做到传染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不留漏洞。由于不同形式的督导,促使了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四)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大力普及防病知识
一是结合创卫工作,全方位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中心健康教育所为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承担起全县健康教育业务技术指导工作职责,全县现有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40多人,按照《省级卫生县城标准》,结合贯彻卫生部《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在我县全面展开。如各级学校均开设有健康教育课,各级医疗单位、社区、各行业及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工作,经认真考核评选表彰出10家“无吸烟单位”。
二是县疾控中心根据季节性传染病发生特点办有宣传专栏四期;在甲型流感防控期间发放《致全省居民的一封信》共9万份、甲型流感预防与治疗手册100本,在网络上发送2篇宣传资料,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甲型流感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症状以及可行防护措施,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告诉大家甲型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消除了我县广大群众对甲型流感的恐惧感,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是利用卫生主题宣传日广泛宣传防病知识,增强民众的防病意识,提高防病能力,让他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在“5.15碘缺乏病宣传日”,由卫生局组织疾控中心、县盐业管理局、经济商务局联合在中百仓储门前举办了一场以“全社会共同努力,持续消除碘缺乏病”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同时荷花卫生院、茅坪卫生院也分别在荷花镇凤翔宾馆和茅坪场镇中学门前设有宣传点。宣传活动中,市民踊跃观看展牌、展品,索取宣传资料,并现场进行碘缺乏病知识问答题答题活动,发放了活动礼品(碘盐、手提袋、围裙等),赠送碘盐200余公斤。我们还将80年代拍摄的碘缺乏病人的黑白照片20张贴上展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五)加强应急工作领导,提升应急队伍能力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应急组织。县疾控中心成立以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与应对工作专班,加强对各类应急工作的领导。应急应对处置工作专班下设流行病调查组和疫情信息组、疫点疫区消毒与消毒技术指导组、检验检测组、宣传教育与后勤保障组。分工明确、责任到组、各负其责。工作专班实行24小时值班制,负责24小时疫情信息收集和及时处理,专班工作人员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二是制订预案,加强应急知识培训。为保证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科学、规范、有序处置,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先后制订了《县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制预案》、《县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县突发人间禽流行性感冒疫情应急处理预案》、《县霍乱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县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县鼠疫控制应急预案》、《县血吸虫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预案》、《县甲型流感防控工作预案》等一系列专项应急处置预案,并将各类预案汇编成册,发放各医疗机构组织学习,保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做到常备不懈、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处置科学。
为提高疾控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传染病防控知识水平,疾控中心以例会、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县直医疗机构及乡镇疾控人员、个体医生及福利院院长开展应急知识和传染病知识培训,共培训160人。培训内容包括《湖北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年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甲型流感诊疗方案(版)》、《甲型流感预防控技术指南》、《甲型流感疫情报告管理》、《甲型流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甲型流感应急物资的储备与管理》等相关知识,同时对各乡镇公共卫生人员进行了应急演练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专业人员应急技术水平,一旦发现疫情,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预案的要求,及时科学规范处置,防止疫情的扩散。
三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根据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县疾控中心在原有物资储备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针对甲型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应急物资储备计划,储备了防护用品、消毒药品、消毒药械和应急箱、采样箱等。同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应急演练,一旦发生疫情,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疾控中心着眼长,从安全出发,投入近4万元,在鸣凤镇双利村的孙家岗原血防站院内,新建一栋消毒药品专用仓库,建筑面积120多平方米,共3间。按照物资储备仓库建设标准,该仓库具有防潮、防盗功能,同时消毒物品可分类储藏。
四是建立完善网络直报系统,认真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建立健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完善了覆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局、医疗机构的突发事件和疫情报告信息网络系统,按村卫生室向当地乡镇卫生院电话报告,县直医疗机构和卫生院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疾控中心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制度,实现了县、乡(镇)、村准确快捷三级信息报告联网。
县疾控中心配备一台专用电脑、2部移动电话和1部固定电话用于突发疫情处置,各医疗单位均配备有电脑。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如何进一步强化乡镇公卫部枢纽作用、村卫生室的基础地位和网底作用,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防疫队伍有待探索和加强。
(二)疾控队伍急需充实
随着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期望不断提高,防治重大疾病发生的任务不断加重,目前我县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比较匮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工作职能不断增加状况下,如何吸引人才、稳定人才是目前重要的困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