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儿以日初出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来源:文章屋网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作品鉴赏:
《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此外,当太阳在早上的时候是从地面升起,而远处的屋子或山正和那大太阳成了一小一大的鲜明对比,而在中午周围没有任何东起跟它对比,显然就会显得小,这是我们的肉眼骗了我们。而且由于地球形状、大气层、运行规律等自然因素,简单运用生活规律或生活常识去解释是无法作出正确解释的。但作出正确解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的正是“两小儿”和孔子的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1.会写“辩”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 明白课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各是什么,懂得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教学过程
一、品读名句,导入新课
1.名句导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孔子)
2.交流资料。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孔子的资料。
课件出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师:孔子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然而,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名句导入,引出课文主要人物之一——孔子,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把课文试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若遇到读不准的字,请画出来,查工具书,同桌交流或举手询问老师。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领悟读法,注意每句话的停顿、轻重音、语速和语气)
(2)再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学生在书上做好标记,练读,反复读,并读给同桌听。既要读好停顿,又要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3)指导书写“辩”字:左中右结构,中间的言字旁要写得小而窄。
3.教师领读,提升能力。
(1)教师领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齐读。
(3)分小组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把文章读通读顺尤为重要。本环节按照“试读—范读—指导朗读—练读”的步骤进行,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 自读理解,合作交流
1.自读理解,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2.检查学习效果,出示课件:
(1)解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l 问其故。
l 及日中则如盘盂。
l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l 孰为汝多知乎?
l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l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l 孰为汝多知乎?
3.理解全文的意思。
4.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课件出示:
l 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l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l 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争论的问题:
人物
观点
依据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
(3)对话交流,填上表。
①两个小孩争论的是什么问题?
争论的是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
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课件出示:
小儿甲小儿乙
日始出时近,日中时远日初出远,日中时近
③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
小儿甲: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视觉)
小儿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触觉)
小结:他们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分别从视觉、触觉的角度说明各自的观点。
(4)过渡语: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
【设计意图】两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更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圈点勾画,渗透着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只是点拨,做一个引领者,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1.汇报交流,领悟寓意。
(1)孔子最后做出判断了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不能决也)
(2)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这个问题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但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我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课件出示动画)
课件出示:
本文中学生理解的难点是为何“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和“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这是两小儿视觉和触觉上的错误,只凭教师口头的讲解,学生很难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为此设计了“错觉演示”和“太阳辐射”演示动画,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得到理性的认识。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
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
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
(4)演一演。
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个角色,四人一组合作练习创造性的表演,教师巡视指导。
总结学法: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课件出示: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反复认真读课文——联系注释说文意——研读交流悟道理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找到了两个小儿各自的观点,知道他们不同观点的依据,明白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结论不一样的道理。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阅读主题丛书《日近长安远》
1.学生借助注释及译文默读《日近长安远》
2.完成下表。
问题:
观点
依据
3. 晋明帝为什么两次回答不一样?(考很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不同,说远是从客观考虑,说近是从个人情感角度考虑。晋明帝对京都思念却无法回归,太阳还可以看见,但京都却无法亲近。
三、板书
板书设计一: 日初 盘盂 日初远 日中 车盖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日初 沧沧凉凉
板书设计二: 两小儿辩日 一儿 近(大) 远(小) 一儿 远(凉) 近(热)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辩日》教案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说说你了解的孔子
(学生交流,教师以课件进行补充)
2.咱们学过孔子的哪些名言?
(回顾孔子名言)
3.就是这样一位学识渊博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却被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给难倒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关注“辩”
师:注意观察这个“辩”,它的中间部分是什么?和他的意思有什么联系?
2.对于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3.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读通,解意,悟理,背诵)
三、读文
1.同桌之间互读课文,互相听听对方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配乐朗读
3.指导学生读好关键字,读出停顿和韵律
四、解意
1.谁能以一句话概括这篇古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孔子不能决也”
(1)“决”是什么意思?
(2)让孔子不能决断的事是什么?(两小儿辩斗)
3.什么是辩斗?辩斗需要什么?(观点和理由)
4.在文中用“______”画出两小儿的观点,“~~~~~~”画出两小儿的理由。
5.学生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1)小儿甲:日初近,日中远
小儿乙:日初远,日中近
(2)图片辅助理解“车盖”和“盘盂”的区别
创设情境辅助理解“沧沧凉凉”和“探汤”的区别
(3)引导学生带动作读两小儿辩驳的理由,注意读出对比
五、辩斗
1.两小儿说的是不是事实?(是)
2.可他们各执一词,各有各的理由,谁又说服不了谁,就要据理力争,用文中的话就叫做——辩斗
3.同桌之间互相辩斗
4.指名上台演示,指导学生加入一定的神态、动作加强语气
5.全班分两组进行辩斗
六、悟理
1.就在他们俩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时,谁来了?他有结论吗?
2.“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什么态度?
3.体会两小儿的“笑”是怎样的笑?
4.孔子为何不下结论,引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生再次齐读。
5.你佩服这两个小孩吗?理由?(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善思好问)
6.引导:孔子“不能决”是一种智慧,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善思好问也是一种智慧。
七、拓展
1.两小儿争论的是一个古老而有趣的问题,孔子回答不出,假设两小儿请教的不是孔子,而是你呢?你该如何回答他们?
2.补充相关常识
(1)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2)“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3. 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你可以用白话文来写,那就用“孔子说”开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
4. 拓展阅读
《列子·汤问》的作者是列御寇,这本书的内容为神话传说,全书共虚构了十五个神话故事,像《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都出自于此,每个故事的形式以问答的方式呈现。这些玄幻的故事并不是的故弄玄虚,而是告诉人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应用固执、传统的思维禁锢人们的思想,从而开拓人们的思想。
八、板书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日初 日中
小儿甲 近(车盖) 远(盘盂)
孔子不能决也
小儿乙 远(沧沧凉凉) 近(探汤)
1、家怕先富后贫,政怕先宽后紧。——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2、任何一只害鸟不会弄脏自己的窝巢。——英国
3、黄裳元吉,邦家以宁。——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
4、温和的语言,是善良人家庭中决不可缺少的。——印《摩奴法典》
5、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龙龟涌圣泉。——蔡孚《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6、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歌德
7、明智者四海为家--地球是他的壁炉,蓝天是他的客厅。——爱默生
8、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李白《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夏歌》
9、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李白《江夏行》
10、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蒙泰格尼
11、我家柱石衰,忧来学丘祷。——李昂《题程修己竹障》
12、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美)古德《家庭》
1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4、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张志和《杂歌谣辞·渔父歌》
15、家和贫也足,不义富多扰。——〔清〕申延《耐俗轩新乐府》
16、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康熙
17、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日。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
18、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李世民《过旧宅二首》
19、山川只询物,宫观岂为家。——张九龄《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20、每个人的家对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科克
21、家庭是第一个源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信念的巨流是从这里开始奔流的。——(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22、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王勃《山扉夜坐》
23、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
24、家有不义之财,则伤本。——《战国策·秦策》
25、家庭是政治社会的原始模型:首领是父亲的影子,人民就是孩子的影子。——〔法〕卢梭
26、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伏尔泰
27、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爱当家,孩子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而顺从大人。——培根
28、田家无四邻,独坐一园春。——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二首》
29、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王建《杂曲歌辞·辽东行》
30、我相信家庭与外界是决然不同的,它可以充满爱,关怀及了解,成为一个人养精蓄锐的场所。——(美)萨提尔
31、家教宽中有严,家人一世安然。——明·吕得胜《小儿语》
3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漠》
33、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在于想要自己的孩子为自己争光。——罗素
34、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清)王豫《蕉窗日记》
35、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韦应物《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36、家,在中国,是礼教的堡垒。——〔现〕老舍《四世同堂》
37、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清)钱大昕《恒言录》
38、你将拥有的家庭比你出身的那个家庭重要。——劳伦斯
39、万里依孤剑,千峰寄一家。——刘长卿《赠元容州》
40、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俄〕列夫托尔斯泰
41、家庭是大自然创造的杰作之一。——桑塔亚那
42、我家吴会青山远,他乡关塞白云深。——陈子良《于塞北春日思归》
43、我的房屋对于我如同一座城堡,法律也无法将我从那里赶出去。——威·斯汤福德
44、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宋之问《春日芙蓉园侍宴应制》
45、成家之道,日俭与勤。——(宋)《林逋省心录》
46、浦口多渔家,相与邀我船。——储光羲《采菱词》
47、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犹记得2009年的夏天,稚气未脱的我,怀揣着一颗懵懂好奇之心,茫然青涩地步入交通大学校门时的心情,好奇,憧憬,开心,激动,还有些许对未知的害怕。
2013年07月10日,如同刚上大学时候一样,一个背包,一纸报到证,我踏上了驶向人生目标的第二趟火车。依然稚气,青涩,好奇,憧憬,开心,激动。少了份孩子般的懵懂, 多了份大人般的志向与抱负。还有更多的未知,能否适应新的环境,能否和领导同事相处好,能否在这份工作上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接站叔叔的和蔼热情的迎接告诉我一切顾虑显得多余,鲜明醒目的“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几个大字让我对大唐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良好的住宿条件,丰盛的伙食,设备齐全的活动中心,尤其是和蔼可亲的领导,让我仅在短短的几天,便有了家的感觉。我相信,选择大唐宁电,没有错。
简单却又隆重的开班典礼是大唐宁电公司对我们最热烈的欢迎仪式。会上,新同事们简短而不失精彩的自我介绍,让我感到有点儿自愧不如,但更多的是为能有这么多优秀的朋友感到快乐。
席总的发言,无疑是典礼上最精彩的部分。席总向我们介绍了大唐集团、大唐国际以及大唐宁电的基本情况、发展历程、未来的展望。席总告诉并激励我们:“你们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正站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和大唐国际飞跃式发展的平台上,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希望你们能好好把握,能够早日融入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在公司发展的大好机遇里,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尽快成长起来,勇挑重担,为公司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席总对我们提出的六点要求,简单实在,发自肺腑,让人值得深思。
一要脚踏实地。大家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是天之骄子,社会的精英,拥有远大高远的理想。此外,还需懂得脚踏实地。只有理想而不脚踏实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而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懂得脚踏实地而没有理想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
二要以德立身。《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体现了这一点。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承担重大的任务。追求真正的成功,应该立足长远,自强不息,以苦明志,以苦砺才,以苦养德。
三要虚心学习。初出茅庐的我们,有许多方方面面的知识需要向前辈和大家学习。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学习心态。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在当今社会,知识决定命运,一日不学,便落后他人。
四要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只有团结一致,积极协作、互补,目标才能实现,才能越走越远。
五要善于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不竭动力,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和生命。我们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应当充满朝气和活力,带着知识和热情,不拘泥于现成,善于创新,勇于创新。
六要志存高远。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确,作为年轻的我们,我们要时刻保持着对成功的欲望,对胜利的渴望。我们拥有以“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为人才理念的大平台,何愁才能无处可施?
为期三天的军训锻炼了我们的体能,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对宁德市规划馆和艺术馆的参观学习,使我们从整体上对宁德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以后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憧憬和向往;各个部门领导给我们的知识培训,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来到大唐宁电已过半个多月,在生活环境上基本已经适应了,和新同事相处的也十分愉快。通过这短短的半个月和领导同事的学习,自己各方面都有所进步。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秉承同心文化,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自我的人生价值。大唐也一定能够做到务实和谐,同心跨越,真正的成为国际一流的能源企业!
2011年10月份,我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乡镇上一名普通的公务员,在同事的祝福中,在亲朋好友的万分叮咛中,我从新疆和田来到了美丽的天山脚下,在新疆新源县阿勒玛勒乡司法所从事司法助理工作。
第一次来到伊犁这片土地,就被这里怡人的气候,美丽的风景陶醉了,还有淳朴的哈萨克族人民给我的温暖,我想这应该是我大学毕业7年后扎根的地方了。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我来这里已达一年之久,一年里有过憧憬、迷茫、豁然、困惑、感动、揪心、温馨……太多的情绪交错着、充斥着看似平淡的生活。在这段平凡的日子里,我没有做惊天动地的事业,但这里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人们深深感染了我。我深知:我是一名基层工作者,我知道,选择了基层就是选择了艰难,选择了乡村就是选择了清贫。
拿出厚厚的日记本,翻看我的基层生活。有幸福、有委屈、有感动、还有说不出的心酸和无奈。
2011年12月,我到这个不知名的乡镇有两个月了。全乡只有我一个人来自内地,107名干部全部都是新源县本地人。办公室包括我在内共有5个人,1名回族,3名哈萨克族,面对语言不通的尴尬,身处异地他乡的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
转眼就到了冬天。办公室是东西朝向,冬天见不到阳光,再加上暖气老化,一天8小时坐在办公室里,我的腿都变得僵硬。一个冬天下来,膝盖处隐隐作痛,连续感冒了三四次。这个冬天让我觉得寒冷和凄凉。
快乐学哈语
我所在的乡95%是哈萨克族,人民调解工作因为语言不通,导致调解工作滞后。此时我感到工作压力很大,牧民来访听不懂,到村里开展工作没法跟牧民交流,每次都要找一个哈萨克族干部或懂双语的牧民来为我翻译,一是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二是耽误了别人的宝贵时间。
2012年3月4日,我被乡党委派到州党校学习哈语。当我认识了33个哈语字母,就深深地爱上了哈语。课堂、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让我有种久违的亲切感。
第一堂课的哈语课,有学员用哈语进行自我介绍,课堂的提问里,有学员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我像一个无助的小女孩一样一头雾水。全班共有40名学员,只有我一个人来自内地,没有一点语言基础,那一刻,我意识到我和他们之间的差距。对语言的爱好坚定我的决心,对司法工作的热爱,使我拿起了哈语书。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我要学好哈语,给乡党委一个满意的答复。虽然现在我还是一只初出茅庐的丑小鸭,但我会用我的行动编织着心中的梦想,像一只饱经风吹雨打的白天鹅展翅飞翔。
下晚自习后静谧的午夜,一切都如此的恬静,每天的我体会着学习带给我的快乐!哈语有一个舌颤音是很难发出来的,我每天含着口水练习,被呛到过很多次。我也体会到哈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它代表了一种民族精神,一种文化,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月后的班级聚会上,任课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我,说我的进步很大。
2012年6月29日,这一天我从伊犁州党校“双语”学习班毕业,站在州党校优秀学员发言席上,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手中A级证书的分量只有自己最清楚。
生日祝福歌飘向天山
2012年11月20日,在不知不觉中迎来了我28岁的生日,我像往常一样习惯了没有人关怀的日子。却不知道一位好心的同事像个圣诞老人一样等到12点将我梦寐以求的集邮册悄悄放在我的床头边,另一位细心的同事送给我一只可爱的毛绒玩具小狗、远在天边的朋友知道我酷爱文学给我寄来了张悦然的小说、一块儿考来的公务员打电话为我送来祝福……
我以为我会一直孤单下去,也不会有人记得我的生日。当我走到简陋的宿舍时,推开门的刹那我惊呆了:桌子上摆着诱人的奶油蛋糕,上面插着28支五颜六色的蜡烛。我泪眼朦胧的双眼,只看见昏暗的灯光中,一片摇曳的烛光慢慢地向我靠近,那后面是一张张写着真诚、友善的脸。两个哈族朋友说着蹩脚的汉语:祝你生日快乐!每个人用心唱着周华健的《朋友》: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在我们的歌声里,情在交流、爱在传递!
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当生日之歌唱起,吹灭蜡烛后的第一句话,我简直用心在说、在喊、在呼唤:友谊万岁!
弹指一挥间,2013年的元旦悄然而至。为庆祝元旦,单位上组织了联欢会。我以一首原创配乐诗朗诵《新源县司法局佳克斯》获得好评。在诗歌《新源县司法局佳克斯》里我这样写道:“如果说谢树宇的渊博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尹骏的摄影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之美;如果说唐加勒克的调解让新源的街头跃动着和谐,那么罗新平的公正则让我们感到了司法的力量;如果说范淑英的扶危救济让我们感受到法律援助的美丽和温暖,那么丰捷则把法律精神大餐送到了老百姓的家中;如果说刘玉梅筑就了我们最美的风景线,那么谢才成则激起了我们对青春的向往;如果说岳素英的时尚是另一种摩凳,那么代礼军的内敛则是另一种魅力;如果说罗玉明的稳健是种诱惑,那么卡米拉的清纯则是种秒杀;如果说爱上新源县司法局是一种错,那我宁愿一错再错!......”
2013年1月,我被乡党委抽调到党政党建办秘书组筹备一年一度的党委工作会议。严寒的冬天里,办公室跟冰窖一样,我加了三个晚上的班撰写材料。临到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头天晚上一休没有睡,28页的报告由于哈文材料到凌晨6点才翻译完毕,120份材料开始复印,装订,装袋……
第二天的表彰会上,受表彰的人身戴大红花,洋溢着满足的微笑,我突然感到了一种失落感。单位离家只有20公里的车程,我每逢周末休息的时候才回去和爱人团聚,别人都称我们是周末夫妻。忘不了多少个“白加黑”“五加二”,忘不了办公室的冰冷,我怀念给了我温暖岁月的兵团,巍巍昆仑上的朴实人们……
工作8年来,第一次知道复杂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除了平等,还有差异;除了友情,还有竞争,互不相让的竞争。
一、字词积累
1、看拼音写汉字
zhù dǐng jì xiá
()立()盛发()话()子
()扎()撞()静直()市
()下酩( ) ()宿应接不()
2、填字组成语或短语。
()然泪下()然发动进攻()然若揭
()然悔悟()然若失()然无声
3、填写首尾的成语
精( )( )精 神( )( )神痛( )( )痛
贼( )( )贼 举( )( )举防( )( )防
4、写出4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并写出主人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各组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是否相同?相同的用"√"表示。
(1)好逸恶劳--穷凶极恶()
(2)满腔热情--装腔作势()
(3)欲速不达--速战速决()
(4)明察秋毫--毫不动摇()
6、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A.穷途末路炮火连天伶牙俐齿口是心非
B.一日三秋怒发冲冠一发千钧肝肠寸断
C.草木皆兵何乐不为如梦初醒色厉内荏
D.如虎添翼口若悬河旁若无人呆若木鸡
7、依据句意依次填入关联词语。
()只站在水边,光是一阵子呆着,再发一阵子空想,()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然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没有好处。
二、综合运用
1、补充下列名言警句诗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
兼听则明,________________。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句子。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油蛉在这里不停的叫,蟋蟀们也在这里叫。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原句上改错。
在各门攻课中,语言是我最感兴致的。其他的数学、自然、社会、英语就学得差劲了。老师对我进行了严格的批评,并鼓舞我要认真仔细地学好各门课,我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态度,学习有了提高。
4、按顺序排列下列句子。
( )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了一线亮光。
( )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蓝色的天幕上。
( )渐渐地,渐渐地,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比以前更皎洁更明亮了。
( )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 )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色呈现在人们眼前。
( )周围的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
三、阅读
①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翩跹起舞,像鸟一样疾,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拥抱着可爱的故土。啊,北国的第一场雪。
②一别七个月,这二百多天的时间你到哪里去了呢?噢,你化作了晨霜,化作雨滴,化作青雾……牺牲了自己,滋润着大地。如今,你又穿上了洁白的羽裳,娉娉婷婷,袅袅娜娜,来到了人间,来到了祖国的北方。
③北方的亲人啊,哪个不对你思之情深?"________________"在冰封大地的寂寞中,在寒风刺骨的凛冽中,在数九隆冬的清冷中,只有你点缀了美丽的北国风光。
④我欣赏这一望无垠的广袤,洁白千里的冷峻,银光闪烁的热烈。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雪野中托起一片金辉,大地一片光明,晶莹如玉,洁白无暇!
⑤然而我更喜爱山区的雪,在那里奇峰叠嶂,镶银点翠,那山,那岭,那树,那林都着上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于巍峨中见清秀,于险峻中见超逸,站在银峰之巅,眺望浩瀚的雪海,你会马上被自然创造的奇迹迷住,为之陶醉。
⑥________________当积雪覆盖着冬麦的苗娃儿们的时候,谁不看见那积雪蓦地变成一片金黄,在第一次暖流漫过来的时候,你悄悄地隐去了,但随后涌起的确是无边的碧波。难怪人们盼你。
⑦啊,雪!
1、第①段写雪,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写雪用的是第几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的横线上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第④段写____________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写__________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段开头的横线上应填上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那积雪蓦地变成一片金黄"这句话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 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 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便当起了"义工",贴海报、打水扫地、搬运工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抓住 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 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 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 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啊!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 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泪"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 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怅惘。 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着雨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 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 片,晚辈们摘下送到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⑥台北的雨不停不歇地下着。
1、《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是孟庭苇(台湾歌星)的一首力作,曲调凄婉。
作者来台北干什么?究竟看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ABCD四项中"盛"的意思分别与(1)(2)相同的项是什么,请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盛情邀请( )
(2)盛况空前( )
A.参加盛会B.盛意难却
C.身着盛装D.盛气凌人
3、演出盛况空前,这可从观众的表现看出:为了看戏,他们克服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困难;来看戏又__________。
4、第③段"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乡与我们交谈时神情"黯然"是因为什么?而"铿锵的声音"又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看戏的老乡们一听到《卖苗郎》、《寻儿记》便失声大哭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⑤段中加红字的句子与哪句相呼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肥嘟嘟"等语句,十分通俗、口语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从文中再找出一二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结尾加红线的一个长句,把它变成几个短句,用上"反复"的手法,使其更有韵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听了贾文斌老人、麻老先生和乔律师的话,"我"会说些什么?(联系中心,发挥想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一)围绕题中加点的词,写一段具体的话。
我非常难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题目:心中的歌
要求:1、选材新颖,真实动人。
2、字数在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伫立 驻扎 住下 鼎盛 顶撞 酩酊 发髻 寂静 寄宿 话匣子 直辖市 应接不暇
2、答案:潸 悍 昭 翻 怅 悄
3、答案:精益求精 神乎其神 痛定思痛 贼喊捉贼 举不胜举 防不胜防
4、答案:望梅止渴(曹操) 三顾茅庐(刘备) 初出茅庐 (诸葛亮) 过关斩将(关羽)
5、答案:(3)
6、答案:B
7、答案:如果 即使 也
二、
1、答案:1、白首方悔读书迟 非宁静无以至远 千斤散尽还复来 偏信则暗 秋水共长天一色
2、答案: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非碰壁不可。
油蛉在这里不停的歌唱,蟋蟀们也在这里弹琴。
3、答案:在各门功课中,语文是我最感兴趣的。数学、自然、社会、英语就学得差劲了。老师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鼓励我要认真地学好各门课,我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态度,学习成绩有了提高。
4、答案:5-3-6-1-2-4
三、
1、答案:比喻 拟人 排比
2、答案:第二人称 亲切 如面对面倾诉
3、答案:C
4、答案:平原 冷峻 热烈 山区 清秀 超逸
(二)
1、答案:瑞雪兆丰年 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答案:(1)B (2)A
3、答案:路远 行动不便 当义工
4、答案: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答案:有家不能回的失望之情 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
6、答案: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7、答案:台北的雨不停不歇地下着。
8、答案:黄澄澄 红丢丢
演出结束后,丹麦教育部长特意到后台看望了演员,称“中国的哈姆雷特将在丹麦国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丹麦文化界人士,记者及工作人员纷纷向演员、乐师表示自己对该剧的喜爱之情,并纷纷要求签名,合影,闪光灯亮成一片。
闪光灯的中心,自然是《王子复仇记》的主角傅希如。
从筷子到京胡
因为京剧《王子复仇记》,傅希如一下子成了同行、观众和传媒的焦点,许多票友开始四处打探傅希如的从艺经历。京剧艺术有着口口相传,代代相续的特点,京剧的师承很大程度上也与家学渊源甚为密切。很多人据此相信,傅希如很有可能是梨园世家出身。
谈到傅希如的“家学”,倒还真是蛮特别的。他原籍山东昌乐,父亲的确是京剧从业人员。不过,他的工作并不是站在舞台上,而是在台口下的乐池中。在山东昌乐京剧团,傅希如的父亲是一位在当地很有些名气的专业琴师。
傅希如的父亲深知梨园这口饭并不好吃,因此他开始并没有让孩子进入这个圈子的打算。父亲拉了大半辈子京胡,心里却希望孩子好好念书,将来找一个更实在的工作。
然而,情况并不像父亲希望的那样发展。或许是因为耳濡目染,或许是因为艺随血缘,傅希如熟悉并喜欢上了父亲的“玩意儿”。记得六岁时有一次吃饭前,傅希如拿起一双筷子,左右交叉,竟在饭桌边上有模有样地拉开了,那架势与父亲拉京胡的派头活龙活现。大家一看,全都乐开了花,父亲也被逗得哈哈大笑。笑完,父亲立即摘下自己的京胡,拉着儿子远离饭桌,于是一顿午饭变成了一堂京胡教学课。
就这样,六岁的傅希如从悠扬的京胡声中走进了京剧的世界,一个荣耀和艰辛交织、繁华与寂寞更替的艺术世界。
随父亲学习京胡一二年之后,傅希如在山东高密地方颇有了些名气,经常在当地的电视台和文艺晚会上献演。有一次,在山东省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傅希如和京剧名家方荣翔的孙女儿同台合作,一个演青衣,一个拉京胡,合作天衣无缝,博得满场彩声。
这时的傅希如,已将对京胡的爱好升格为自己的事业了。整日相伴的京胡,袅袅依依,似乎向他渲染着未来前程似锦的京剧人生。
那时候的孩子们,正流行着“魂斗罗”、“金牌玛丽”,“大力水手”……这些现在看来过时、简单的电玩,对当时的孩子们有着难以抵挡的诱惑。但是,小小的傅希如已学着努力控制自己,专心练琴,不但不跟着小朋友们玩,更不要父母把“红白机”(游戏机)买回来。
不过,也有顶不住的时候。有一次在学校,同学们七嘴八舌谈论“魂斗罗”的通关心得,傅希如实在控制不住,就在练琴间隙飞奔出去,到同学家过了一把三十分钟的癌。
如今回忆起那段学京胡的经历,傅希如觉得自己收获挺大,为自己“登堂入室”成为一名京剧演员培养了能力,积累了经验。他感谢父母的关爱和指导,给了他一个良好的开端;同时,对事业的专心和“定力”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从台下到台上
傅希如开始在济南艺术学校就读。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中,傅希如都将全部精力用在一把京胡上。看到傅希如的那股灵性和钻劲,学校特地聘请了当时已70多岁的老琴师专门为他开小灶进行辅导。
1990年,傅希如不负众望,在“广通达”杯全国京剧艺术京胡业余组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因为这个成绩,山东戏校、北京戏校和上海戏校同时“相中”了他,北京戏校更是给他开出了第一年减免学费的优厚条件。
但傅希如最终选择了上海戏校。其实,那时候的傅希如对上海戏校,甚至对上海的了解也是懵懵懂懂。不过,隐隐约约地,傅希如感到自己的事业可能在上海。他要来上海。
傅希如一直拉京胡,这是一种相对静态的艺术表现。到了上海,傅希如很想让自己“动”起来。一来,自己天性好动,二来,自己迷恋京剧武打动作。
那么,就学表演吧。
十三岁的傅希如选择了生行。
专业的改换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而且就在这时,傅希如开始了生理上的“倒仓”。因为失声,唱工的学习和练习都只好暂时搁置下来。于是傅希如将这段时间用来练习腿功,这为以后的舞台武生表演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94年,时任上海戏校校长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王梦云在众多年轻学员中发现了傅希如。王校长凝神观看傅希如的练功,觉得这位年轻人具有出众的眼神和挺拔俊秀的身段。为此,王梦云特意请来号称苏州“八骏”之一的著名武生演员王云樵,请他专门指导傅希如学演《一箭仇》。
《一箭仇》取材于《水浒》,是一部著名的武生戏,傅希如扮演史文恭一角。
《一箭仇》公演后受到好评,许多不认识傅希如的观众还以为这是戏校青年教师的示范表演。在掌声面前,傅希如看到了大批观众对于戏曲艺术的喜爰,更看到了当好一名京剧演员的前程。
此后,王梦云还聘请杭州名角李玉声指导傅希如排练《挑滑车》,再请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曲咏春指导傅希如排演《雁荡山》。打这以后,《挑滑车》、《雁荡山》两出戏都成了傅希如的拿手之作,
上海戏校对于傅希如来说,是将其对京剧的爱好上升为对京剧的理解;而上海京剧院对于傅希如来说,是将其对京剧的付出化为了成功的喜悦。
从梦想到现实
近年来,上海京剧院为推出新人、激励后进运用了一系列良好的机制,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措施。院长孙重壳的目的,自然不是仅仅推出一个傅希如,而是要让一大批有基础的青年演员脱颖而出。
显然,在众多青年人才的竞争中,傅希如等刀应年轻演员拔了个头筹。
不过,傅希如初到上海京剧院时,感觉并不算好。“上京”名家云集,藏龙卧虎,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傅希如觉得自己要“熬”出头来,还差得远呢!为此,傅希如一度有了放弃舞台的念头,他曾一个人偷偷跑出去卖保险,当然一份也没有卖出去;他还偷偷做过演出经纪人,但因为证照不全,也几乎颗粒无收。
孙重亮院长找来傅希如,严肃而诚恳地谈过一次话。院长的话题中心很明确,如果你还钟爱京剧艺术,那就要定下心来,继续干。当然,剧院也打算给予他一定的培养,包括提供上台表演的机会。否则的话,只能选择放弃。
傅希如自然难以割断对于京剧艺术的热爱。他稍加考虑,便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在京剧表演舞台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
这次抉择,对于傅希如至关重要。从那次谈话开始,上海京剧院加大了对傅希如的培养力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傅希如也不负所望,在进修、表演,比赛等多个场合都有良好表现。傅希如的表演开始趋于成熟,舞台经验开始丰富起来。
应丹麦文化部门的邀请,上海京剧院将排演《王子复仇记》去丹麦公演。剧院经专门研究,决定由青年编剧冯钢撰写剧本,傅希如担纲主演王子子丹,并聘请著名导演石玉昆执导该剧。《王子复仇记》在演出样式上突出文化的“差异性”,坚持使用纯正的京剧舞台语汇;但在对作品内涵的演绎上则突出文化的“共通性”,努力体现莎士比亚戏剧的魂魄和精神。这对演员尤其是主演傅希如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过上下通力合作,《王子复仇记》在国内外的演出都取得了很大成功。
京剧《王子复仇记》已成为傅希如的一部代表作。几乎是在一瞬间,傅希如就拥有了别人几乎花一生才会得到的掌声和鲜花。四月揭晓的第十六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傅希如又荣获了新人主角奖。
面对成绩,傅希如在欣喜之余,依然保留着一份清醒。他把成名,获奖的原因归结为是自己的“运气比较好”,而上海京剧院良好的艺术环境,自己平生得遇的良师益友,加上自己的努力,正是这种“运气”的来源。
京剧王子从梦中走来,从儿时的京胡梦,到京剧表演的舞台梦,到舞台上的名角梦……
这些充满诗意的美好而真挚的文字来自一个个平凡而朴实的听众,他们发自内心感谢和祝福的人是同样美好、善良而又真诚、敬业的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主持人红雨。
在近20年的广播生涯中,红雨编辑主持过文学、音乐、少儿、曲艺、小说演播等风格各异的广播文艺节目,演播过《你是妈妈吗?》、《一件小棉袄》、《寻找幸福的眼睛》等多部广播剧,以及《周渔的喊叫》、《青衣》、《北大女生》、《拥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几十部小说,还为中央电视台配录了大量专题片,现在编辑主持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广播的品牌节目――《周末红歌会》。红雨的播音柔美、圆润、温婉、深情,主持朴素、自然、真情、大气,深受听众的喜爱。2010年9月,红雨的随笔集《幽幽夜来香》出版发行,书里记录了她从青春时代走向成熟阶段的工作和生活的片段,从中,我们读出了一个广播人火热的激情、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探索。
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年轻的红雨参加了著名演播艺术家焦宝如开办的演播培训班,焦宝如先生慧眼识珠,认准红雨是做广播的好苗子。于是,在他的大力举荐下,红雨幸运地成为了吉林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编辑。1995年,红雨主创的纯文学节目《幽幽夜来香》开播。在3年多的时间里,红雨集采、编、播于一体,几乎每天都与文学作品打交道:散文、诗歌、小说、杂文、听众来稿,其中听众来信就累计达到了上万封。作为文学编辑,红雨独自撰写、编排每期节目的稿件。她认为,文章的选择和编辑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位、修养和内涵。播出的作品既要高雅又不能远离听众,既贴近生活又不小家子气,雅俗共赏,这样的节目,才能立得住行得远。而广播文学节目可以看作是一个美的创造物,作为一种审美对象,编辑的活动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美的创造活动。在对这些文学作品的细细品咂中,红雨不断地挖掘着各种文字的智慧和理想之光,用她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雕琢成更加精美的广播文学作品。红雨曾编辑过一期广播文学专题《解读故乡》,以“故乡是月,故乡是站,故乡是根”为基本线索,将席慕容、马锡涛、崔灏、李白、余秋雨、冰心等人笔下的故乡巧妙地编排在一起,让听众随着哲思悠远的文学作品对故乡的内涵进行感悟和思考。这篇编辑手法奇妙、角度新颖、文字功底深厚的作品后来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奖,也给初出茅庐的红雨带来了莫大的激励和力量。《幽幽夜来香》开播的3年,也是红雨飞快成长进步的重要时期,她展示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特长,形成了自己在播音主持上独特的气质和魅力,连续3年荣获广播电台“十佳”主持人,被吉林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行,广播节目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夜来香的纯文学时代渐渐过去,红雨也陪伴着《天籁听雨》、《文艺百花园》、《快乐大篷车》、《品戏听歌》、《都市传说》、《华夏民族歌曲榜》等众多栏目,走过了一个个春秋。2009年,借助60周年国庆以及全国各地都掀起红歌热潮的契机,吉林人民广播电台重点打造了一档以播送各个历史时期经典老歌和民歌为主的大时段音乐板块栏目――《周末红歌会》。凭借着广泛的听众基础、资深的播音主持功底以及深厚的文化修养,与“红”有着天生缘分的红雨成为了这档节目当之无愧的主持人。红雨清楚地认识到,红歌深植于中华大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着独特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传达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高尚的思想内涵,从本质上讲,红歌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只是一种历史记忆,更是一种可以再次表达、再次引发共鸣的文化资源。可见,制作这样一档有着重大时代意义的主旋律栏目,对于主创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红雨仍然集采访、编辑、制作、主持于一身,她一直在探索,如何深入地挖掘出红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让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引发听众和广大群众的思想共鸣。首先要做的是,出精品,出特色。节目设置了一个子栏目《红人馆》,为听众讲述知名音乐家尤其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歌唱家背后的故事,深受听众喜爱,红雨把它称作广播版的“艺术人生”。每期的《红人馆》,红雨都结合人物的经历和特点,精心编写了主题:友谊的使者――85岁高龄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刘淑芳;赤子情怀――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吴天球;马子跃与《组歌》的红色记忆;幸福的泉水流不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卞小贞;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柳石明;用歌声架起友谊的桥梁――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牟玄甫;关东乐韵,黑土情怀――著名作曲家杨柏森;为亲情放歌的于文华……尤其是那些白发苍苍的老歌唱家,他们从革命的年代走来,唱了一辈子的红歌,他们身上有着鲜为人知的苦难、波折、辉煌和平淡。红雨亲自采访了这些老歌唱家,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艺术人生,“很多时候,面对他们,我都是流着泪采访的,有时是又哭又笑,被他们的经历感动和震撼,与他们的交流提升了我的思想境界和节目的艺术水准,见识有时比埋头读书更让人受益。他们身上的艺术光华和高尚情操,需要我们媒体人及时地抢救和传承下去。我想,这应该是《红人馆》有着持久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吧。”
其次,红歌会作为一档群众参与性的节目,除了电波连线外,还必须要走下去,走到群众中间扎根生长。“节目刚创办的时候,也很不容易,我穿过大街小巷,挨个社区走,发节目宣传单,向群众做推介。我看到社区里的很多中老年人时常自发组织成艺术团体,演唱经典老歌,展示风采,我便都采访录制下来,放到节目中播出,自然就吸引了他们的关注。渐渐地,节目得到了更多群众的大力响应和支持。”两年多来,《周末红歌会》经常组织歌唱家及歌手到各地演出,深入到听众中间办节目,长春的南湖公园、吉林市的松花江畔、关东剧院、吉林省内各地的社区和艺术团体的舞台、装甲兵技术学院、警察学院、女子监狱,还有受到洪水侵袭的灾区,都留下了红歌会的足迹,每次都吸引着上千名观众自发前来观看,吉林省政协、民革也相继邀请《周末红歌会》举办大型演出和交响音乐会。红歌会展示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进步思想,它因承载的这种积极向上、阳光、高尚、健康、主流的文化内涵受到了社会各阶层和各年龄段群众的欢迎和赞誉,红雨也因此拥有了一个响亮的“红主持”的头衔。“人都是需要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因为时代的主流是公平和正义,是付出与奉献,《周末红歌会》将一直致力于为听众传播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厚的精神食粮,我愿意永远做传播优秀文化的使者。”红雨如是说。
二、钟情广播事业,热爱美好生活
十几年来,红雨在无形的电波中编织着有声的色彩,一个个风格各异的文艺节目,给红雨带来了充足的心灵空间,让她在多彩的时空里感受艺术,体悟生活。曾有人问过她,做了这么多年主持人,会不会觉得厌倦?红雨的回答是:我还没做够,因为不仅仅是喜欢,而是热爱,在打开话筒的瞬间,我的生命的境界也被打开,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忘记疲惫,神气十足;也有人问她,干这行是不是很轻松?红雨说:任何工作想做到出类拔萃都不会轻松,什么事只要与责任挂钩,就甭想轻松。
最初主持夜间节目,从深夜一直守候到黎明,静谧无人的夜里,空荡的大楼中,只有筒陪伴着红雨。如今的《周末红歌会》,周六周日全天直播,每次下节目后,红雨全身都被汗水浸透了。有时,在上一档板块中没能帮听众找到的歌曲,趁着休息的几分钟,必须赶紧补上,因为不能让听众失望。不吃不睡、带病工作,一人承担一个节目的几乎全部工作,这更是广播人常有的事。为了完成《红人馆》的采访,红雨常常坐周日晚的夜车赶到北京,在几天的时间内,在诺大的京城里东奔西走,完成对七八位嘉宾的采访,周五早上赶回长春,再花费近10个小时的时间,制作和编辑出只有三四十分钟的采访节目。红雨说,“走近那些老艺术家,感知每一个微笑的细节和瞬间,把它们生动地记录下来,这就是我要做的。听众反馈说这样真实的采访节目听得过瘾,再次证明“行万里路”多么重要。我没有辜负广播赋予我的使命和责任,也没有辜负自己,我留下了属于广播人自己的声音。“可以说,《周末红歌会》对于红雨而言,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她情感的有效释放,是她对生活、文化、艺术感悟的最好表达:“当一个人不把工作当成负担,也不只停留在认知的阶段,而是具有了审美意象时,便进入了人生之大境。”“什么时候广播和你的命运融合在一起,主宰你的喜怒哀乐,你痴迷,你忘我,抛却了一切私心杂念和功利色彩,那才叫透彻骨髓。”这便是红雨对她钟情的广播事业最深切的体会。
节目之外,红雨努力使自己的心灵靠近真纯,她深信,一个生活中真诚豁达、内心澄明的人才有可能将人文关怀、人格魅力注入到节目中。生活中的红雨喜爱文学,多年来笔耕不辍,并成为了中国散文学会的会员。红雨喜爱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名言名句时常见诸她的笔端,就如同红雨自己所说,书籍使她的思想认识、人生境界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填补了一项人生空白,也给她的广播创作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广播电视队伍里也呼唤着更多知识型、学者型的主持人。闲暇时候,红雨最喜欢的是背诵散文诗歌,隽永的诗句让红雨时刻保持着一份洒脱和浪漫。平时和好友聚会,兴之所至时,朋友们总要让红雨朗诵经典诗歌,在她的诗境中,有人深陷回忆,有人掩面沉思,有人心潮澎湃,有人热泪盈眶。红雨常说,中国的语言如此优美,如果不能继承传统文化,将是一笔巨大损失。而孩子们从小诵读经典诗歌,也必将终生受益。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他从事什么行业,都能喜欢上朗诵,热爱朗诵。
作为资深主持人,十几年来,红雨在工作中一直注重发挥传帮带的作用,鼓励新人,指导新人,带领新人一步步成长。2007年,她带领的节目部因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为吉林人民广播电台争得了荣誉。红雨还被多所大中院校聘为客座教授,到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讲学讲座,红雨把讲台当作和年轻朋友心灵对话的舞台,她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不断增进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这些年轻学子也都迅速成长起来,加入了广播电视队伍,有的已经成为了红雨的同事,红雨为她这些优秀的弟子们倍感骄傲和自豪。
三、结语
“一个人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是幸福的,我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对梦想的追求及人格的完善都与广播密不可分。作为广播人,职业的素养要求我与美同行,与善相伴,与真挚的心灵沟通,我得以将自身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而听众的理解、宽容、厚爱,更让我能够以同样的心境面对世界。感谢广播,感谢听众朋友,感谢生活赐予我的一切。”对于广播,对于听众,红雨道出了她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