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然科学课堂范文

自然科学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然科学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然科学课堂

第1篇:自然科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回归;真实;自然;心灵体验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详实的多维目标,形式多样的教学设计,动静结合的多媒体设计,热闹异常的小组合作、小组讨论……我们的公开课、展示课、评优课大抵如此。这些课看似精彩纷呈,但是细细品来,有些“变质”“变味”,并没有真正贯彻课改精神,与真正的有效课堂、本真的数学课堂渐行渐远……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追求真实、自然的数学课堂,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真实、自然绝不是简单、单一,而是教学的一种更高境界,它折射出老师的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刻的教学思想,它更能彰显教育者的智慧!一节真实、自然的数学课堂应如春风拂面,令人感觉自然、舒心。我认为自然的数学课堂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导入直白、快捷

众所周知,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课的起点。我们的老师总喜欢对课堂导入“包装、包装、再包装”(尤其在一些公开课上)。既要绞尽脑汁设计“精彩”的问题情境,又要竭尽所能设计色彩鲜艳、优美动听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幸福”起来。不可否认,老师的设计真可谓“用心良苦”,但是每节课都需要如此“煞费苦心”吗?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

例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有些知识在导入时不需要设计问题情境和过多的知识迁移,此时,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去掉纷繁的外衣,回归数学的简单、明了,让课堂洗去“铅华”,还以“真实”的面貌。

二、别让合作学习成为形式

随着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由“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的变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把学生置于多向交流互动的学习情境中,为学生提供了自由交流的空间。学生间互相启发、互教互学、积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与人分享学习成果,学会了互相尊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要通过小组合作得到。有些知识的获得需要老师仔细讲解,有些则需要学生仔细研读课本,亲自动手实践,如果这些知识也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那么就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还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我曾经听过一节数学公开课“直线与圆的关系”.

老师:“请同学们分组合作讨论一下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圆半径(r)的大小关系。”

这个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独立操作一下效果不是更好吗?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提出某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能活动产生刺激。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

三、让数学课堂回归适度的宁静

我们要打造自然的数学课堂,就应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回归适度的宁静。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宁静的思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例如:“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这道题目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看看能找到几对相似的三角形(老师巡视,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考,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所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是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关键。我根据学生的解决情况,让学生同位之间相互交流。语言是思维外化的过程,是思维的工具,只有当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才能证明思维是清晰的。学生交流以后,再自己看题,仔细审视一下自己的答案,再静下心来,进行总结归纳。让课堂静下来,让学生的身心投入问题中,这样学生才能思考,这样的思考才有深度,才能让学生获得“顿悟”和思维的闪光。

数学课不是“全席”,不是“珍馐”,而应该是一道“家常菜”,没有山珍海味,但合学生的胃口,学生吃得轻松、吃得满意。

第2篇:自然科学课堂范文

热闹过后冷静思考,这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不过就文言知识的梳理、文本的朗读训练等方面来看,这种热闹似乎只是表面的浮华,再加上学生的一些搞笑表演更是与文本相去甚远。想想我们平时观摩过的一些语文名师如余映潮、于永正老师他们的课,初看上去貌不惊人,许多老师甚至觉得乏善可陈,没有惊艳之处,也没有令人拍案之时,似乎我们平时也就这样上的,似乎每个人都可以上成这样。于是心中便涌起丝丝自得或是说自信。然而细细品味,他们的课堂实在、高效,底蕴深厚。教无定法,然而不管什么教法都必须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都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前提,评价一堂课,我觉得科学是第一基本要求。

一、教学流程设计要科学

教学内容体裁多样,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把握文体特点,从而确定自己的教学重点。不过从阅读文本的认知规律来看,不管什么形式的文章,都可以从“写什么”——了解主要内容、“为什么写”——体会主题思想、“怎样写”——学习写作手法这三个方面去把握。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便是语文教学最基本、最科学的任务。如《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学设计三步:教学设计三步:读课文,理情节;读人物,赏片段;品故事,谈感悟。不蔓不枝,层层深入。

二、问题设计要科学

问题的设计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培养创造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研究文本专心细致,上课时觉得要跟学生交代的内容很多,生怕漏了哪一点,问题设计过多。笔者认为提问的根本目的是以问题为纲,架构起整个文本的解读,过多的问题会分散学生的思维,重点就不突出。因而问题要少,要巧。

《皇帝的新装》一课,三个环节分别设计三个问题:第一个,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串联故事情节,你会想到什么?第二个,我认为 是一个 的人,我从文中 可以读出,这里运用的描法是 ;第三个,读了本文,我觉得 是可 (怜、笑、恨、恶、叹、悲……)的,……请以此为开头,写一段话,谈谈你的阅读感悟。这样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晰,简洁有效。

三、时间分配要科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语文最有意识、最有目的性的地方,课堂教学时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都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便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笔者这里所讲的时间分配不是导入、检查预习、研读新课等教学流程的时间分配,而是师与生在课堂上“活动”所占的时间分配。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缺一不可,如何把握合理的时间便是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的一环。特殊教学内容除外,笔者认为,学生活动占课堂总时间的70%左右是最为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要科学,然而仅仅靠设计是设计不出科学高效的课堂来的。学生是灵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预设的情景太多,好的语文课堂还应是自然和谐的。

1.教师的教态要自然。经常看到一些语文公开课“做”的痕迹太重,从头开始,教师就进入表演角色,或舞或蹈、或哭或笑……这样的课堂低估听课老师的水平,浪费学生的时间,看不到语文教学中最本真、原生态的东西。不管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我们还是要自然一些,不要“端着”,给人感觉气势逼人,高高在上;也不要“掖”着,小心翼翼,生怕出错。语言要自然,不哼哼呀呀,不大呼小叫,清新而不柔媚,流畅而不冗长。

2.问题的出现与生成要自然。在问题出示之前,要准备好过渡语,问题之间的衔接要自然。要善于根据学生回答生成新的问题,所有的问题到最后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串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向更广范围、更深内涵研读课文。不要拘泥于自己的设计,死命地把学生往自己设计的下一个问题那儿生拉硬拽。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灵活的改变提问的顺序。好的语文教师就像一个剑术高手,没有生硬的套路,剑在手,术在心,随心而动,流露无形。

3.表扬、点评要自然。课堂上,对学生的点评要及时、准确,以鼓励引导为主。在许多时候我们也看到,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尤其公开课上对学生不吝褒奖之词,“你太棒了!”“回答得真漂亮!”……让人听了有肉麻之感,不是不可以,而是要适度。对学生出现的谬误要引导,也要坦率地指出。不要刻意地要求学生掌声鼓励,那样的掌声是廉价的,水到渠成才是真实的。不仅我们对学生评价要客观务实,还要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时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师生交流无障碍,生生评价无顾忌。让师生轻松、和谐地度过一节课的时光。

第3篇:自然科学课堂范文

当前,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仍然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其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各个要素间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教学结构,不同的课堂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自然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师、媒体、学生”三维双向反馈构成的信息交换系统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这一系统反映了主导、信息、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考虑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媒体的选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以《金属》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小学自然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投影、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铜、铁、铝的四个共同特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第一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第二组实验,研究木棍、粉笔、瓦片与铜、铁、铝不属于同一类物体。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在学生已经完成两组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实验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金属的共同特征。

4、强化记忆,扩散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金属的共同特征,教师运用了投影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辨别金属,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设计实验、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自然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1、观察思考,分组实验。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

2、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第一组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与第二组实验之间的关系,然后各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两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

4、运用概念辩别金属。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自然课《金属》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识别金属,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特性、共性,根据金属的共性、特色,学生能够很快从多种常见的物体中辨别出金属,并说出辨别的方法,教学目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可能。

5、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辨别金属等活动中完成。

三、教学媒体选用的设计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常要用语言、板书、挂图、模型、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来传递教学信息,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的采用媒体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够极大地提高感知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第4篇:自然科学课堂范文

一、准确把握教科书的特点,是优化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的前提,我们认为低年级自然教科书主要有以下 几个突出特点

1.注意贯彻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精神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改变了传统的认识。即把自然课性质由“知识性”学科,改变为“教育性” 学科。自然课的任务也由原来的“教给学生一些浅近的自然科学知识”,改变为“不仅要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 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新编低年级自然教材,注意 从各个方面体现大纲改革精神:如教科书的能力结构及德育结构是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的,通过精心选择三者的 结合点,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紧密有机地结合为一体。

2.教材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

新教材较好地渗透了人类科学认识程序的教育。教材几乎都是按照“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等程序进行的,意在指导学生体会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也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 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低年级1-4册共59课,内容涉及理化、生物、天文,地学及人体卫生保健等多方面浅显的 科学知识,都着力体现了科学启蒙性。教材中的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具体,直观,看得见,摸得着,且浅显易 懂,都是小学生颇感兴趣的。如蟋蟀、小金鱼、树叶、风车、不倒翁等。低年级的《砂和粘土》、《你怎么知 道》、《土电话》等课也都是以儿童喜欢且容易找到的自然物体为教材,通过让他们自己动手,来发展智力, 培养兴趣的。而《铜铁铝》、《小水轮》等课介绍的自然现象既熟悉又陌生,促使学生很想去探索研究。教材 的编排,就是通过让学生看、想、做,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既可学到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能初步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便于“教”和“学”

新教材为了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课本采用了彩色版。考虑他们识字少 ,课文都加注了拼音。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动,好做游戏的特点,教材选取了贴叶画,做风车和采集种子等需要 人人动手的内容,也选取了如磁铁游戏,踩影子,认东西等采用游戏方式学习的内容。新教材十分重视发挥彩 图的作用。各项实验,观察对象及所涉及的科学知识,都能用清新的画面来展示。图是文的依据,文是图的体 现,学生通过读图,做什么,怎么做会一目了然。图文并茂的新教材能够强化低年级儿童的直观感受,使他们 学有样子,动有依据,减轻了师生的负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点明了一条组织教学的新路。

4.教材涉及到的教具、学具简易,随手可得

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活动,是手脑并用的过程。低年级自然教材几乎每一课都要使用教 具和学具。为减轻教师的负担,增加学生的亲切感,课本中需要的教具,学具一般比较简单,很多都是学生身 边的物体。随手可得的材料,很容易满足教学的需要。如铅笔、尺子、文具盒等学习用品,火柴棍、药瓶、旧 牙膏皮等生活用品。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课堂教学结 构可以理解为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即环节或步骤),以及各部分的进行顺序与时间分配。它包括导课、新授、 巩固练习和课堂总结等。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质量高低往往取决于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因此,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是优化低 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的关键。

设计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结构,要从整体目标出发,突出学科特点,不仅使此结构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和教 学内容的需要,而且要符合教材的课文结构,并且使它不违背小学生认知规律,因此,这一结构应力求突出以 下两点:

一是结构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积累科学探究活动经验的积极性。

二是结构要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相协调,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 和思想教育的任务。

据此,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结构一般可按如下模式设计:

附图{图}

第二部分是新授阶段。通过一系列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自行探究获取问题的结论。第三 部分是巩固应用阶段。通过反复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逐步得到巩固、强化和提高。

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优化低年级自然课堂教学的保证

教学方法受教学思想所制约,以往把自然课的性质定为“知识性”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一些浅近 的自然知识,教材也是以叙述现成知识为职能的。教师采用的教法必然是保证学生获得这些现成知识并驱使他 们被动地记忆现成知识的。而新大纲明确规定:自然教学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低年级自然的基 本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事物的显著特征。自然课不再是单纯传知识,而是要求教师激发学生 的兴趣,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情境,完成多方面的任务。只有教法灵活,得当,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 的。因此,恰当的教法,是优化自然课堂教学的保证。

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常用的教法是看和做。

第5篇:自然科学课堂范文

一、构建自然的情景资源环境

教学资源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源,是师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媒介,它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依托,教学资源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我们教师应努力追求教学资源的自然生成,以努力体现教学资源的自然性,真正构建自然的教学资源环境。

案例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背景:播放《海上日出》的课文朗读片段,伴着舒缓的音乐,播放海上日出的美丽画面。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跳出海平面。再从海上日出的场景中抽象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听着自己熟悉的美文,看着让人能充满朝气的景色,学生的心里自然而然的都是满怀的热情,学习的热情也油然而生。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学生能够自然的接受理解,也更能让学生在内在情感的有效体验下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环境。

案例2:《生活中的轴对称》

背景:展示(实物)风筝、中国节、雷锋塔模型

(课件)京剧脸谱、八卦图、风景倒影照

师:这几个图形给我们什么感觉?师:正因为有了对称,我们的世界才这样和谐、这样美丽。你能把上述对称图形分类吗?

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对称的美,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自然的课堂氛围。这种来自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在与同伴的自然交流中进入教学主题,有效体现了生态课堂这一特色。

二、构建自然的生成资源环境

生成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情到深处的一种自然发现或真实体会,是学生真实思想的自然表达,是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的教学因素。作为教师就是要追求这种生成资源的自然利用,在教学的自然发展中体验课堂教学的生命力,真正构建自然的课堂环境。

案例3:《生活中的轴对称》

背景:学生欣赏了一些生活的美丽的对称图形之后,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分类。

师:面对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问题或想法?生1: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生2: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现象?生3:轴对称的对称轴只有一条?生4:学轴对称有什么用?……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创造力中最主要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最难实施的环节,本节让学生在内在美的不断冲击下自发地提出问题。在有效情景激发下,学生的内心产生一种冲动,教师的有效提问让学生的这种内在冲动加以激发,使教学成为一种学生的自然流露、教师的自然把握、课堂的自然呈现。

案例4:《证明的再认识》

背景: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个定理证明过程的教学中。学生自行设计的证明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一个学生做了一边上的高线后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为依据证明,出现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师:这是一个同学的证明过程,你觉得有问题嘛?(投影片展示)学生们首先有轻微的笑声。生:这个好象不能作为依据。师:为什么?生:他的依据就是用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个定理证明的。师:大家觉得这样可行嘛?师:那么在以后的证明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抓住教学中自然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利用这种“活”资源,是教学自然进行的一种重要表现。作为教师就是要能抓住教学中出现的这种生成性资源,对这些生成性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才能使教学更加灵“活”,真正体现生态课堂价值。

三、构建自然的知识整合环境

课堂教学的知识整合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的一种自然状态,是学生对知识整理的一种自然需求,教师应努力追求知识整合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在自然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自然整合,实现学生与数学的生命对话,真正实现生态课堂的和谐性。

案例5:《生活中的轴对称》

背景:学生欣赏了生活中的一些对称图形之后,对轴对称有了初步的体验,根据学生自己对轴对称的理解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对称美。动手制作了轴对称图形,对轴对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请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回答所提问题。

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的评价标准是是否让学生满意地解决他想要解决的问题或疑惑,是否让学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是否让学生感到心情愉悦、体验到数学的美。这样的教学反思为提问者提供了解决自己问题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和谐性。这种自然、真切的反思,体现了生态课堂的自然性,更体现着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在解决问题中产生新的思考。

案例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背景:学生欣赏了各种简单几何图形经过变换后形成的各种漂亮的图案,感受了图形的变换带给生活的美。

第6篇:自然科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小学英语;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016-02

电子白板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备,实现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的灵活整合,已经渐渐走进学校,改变了传统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如何发挥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可以充分开展启发式、交互式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1 多种功能为英语课堂增加活力

丁兴富认为:“交互白板(Interactive Whiteboard)是电子感应白板(Whiteboard)及感应笔等附件(硬件)与白板操作系统(软件)的集成。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电子通信技术,成为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输出设备,成为人(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智能平台。它是一个具有正常黑板尺寸、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既具有普通白板和联网多媒体计算机功能,又可以实现普通白板功能与计算机功能、软硬件功能与教育资源以及人机与人际多重交互的电子感应屏板。”

电子白板诸多的功能吸引着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比如标注功能、聚光灯、书写、拖曳、屏幕遮盖、刮奖刷、屏幕捕获等。在英语课堂中,可以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合理使用电子白板的各种功能,丰富小学英语教学方式。选择性地应用电子白板的这些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逼真的语言学习情境和灵活有趣的教学活动,更好地达到语言应用的目的。

电子白板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源平台,教师可以将图片等资源存放在资源库里面,等需要的时候取出来直接用,方便快捷。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实现了师生互动,使学生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充分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促进小学生英语思维的发展和英语能力的提高,也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因此,电子白板为小学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让课堂更加高效。

笔者结合白板可拖曳图画的功能,让学生做了一个“What’s missing?”的游戏,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如在出示课文图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课文图片,提高文本学习的效率,笔者利用探照灯工具让学生观察:“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学生兴趣明显高涨,也增强了注意力。电子白板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 电子白板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就是特别喜欢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再现书本教学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娱乐的过程中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认知的特点,灵活运用电子白板,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形象的教学方式更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活动让英语学习动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课堂效率。白板的各种功能能增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在小学英语基础教学中,单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增强记忆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踩地雷的游戏,在电子白板上准备一些单词的图片,每幅单词下面设计一个刮奖区,刮奖区设计的时候有的是单词,有的是地雷。如规定单词careful为地雷,学生刮开刮奖区,如果是单词就读出来,如果是地雷是一起说:“One, two, bomb!”这个游戏学生非常感兴趣,图片上的地雷画得越大,大家说bomb的声音就越大,画得越小,声音越小。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让学生读单词读得很流利,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参与面也很大。

这个游戏就是利用电子白板的刮奖刷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刮奖学习,既增强了趣味性,又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会大涨,将学习看成是种乐趣,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3 电子白板增强了师生互动性

电子白板以它特有的互动性,让小学英语互动大放光彩。电子白板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丰富生动,极大地增加了师生的互动性,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可以到白板前来画画、写写,师生的互动更加高效。

例如,在学习山东科技出版社第一册体部位body时,为了巩固单词eye、ear、face、head、nose、foot、leg、arm时,可以设计一个互动的环节,将Danny的图片呈现给学生,在图片下面放上单词,让学生将这些身体部位的单词放到Danny相对应的身体部位旁。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就会及时发现并指导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这就构成自主有效的升本课堂。

语言是一种工具,只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才会变得更加熟练。因此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电子白板还原课本中的场景,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学习新课标第五册第三模块课文时,为了介绍知识背景――伦敦的有名的地点,笔者先播放介绍伦敦名地的视频片断,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教师在制作白板课件时,视频的插入也使其他教学软件方便多了,在课堂上直接点开视频就可以播放。

4 电子白板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水平。英语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要给更多的学生说的机会。当然,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中的难点,单纯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很难解决的。这就需要发挥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形象的方式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加强教学效果。电子白板让英语课堂更有趣,学生学起来更容易,在主体性发挥上更加有效。

如教学“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时,在教学活动中完全可以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自己认为能够干好的事情,经过自己的组织,通过电子白板展现在全班学生面前,如果再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有步骤的教学活动,要强化重点教学,凸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电子白板设定具体的教学情境,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理解。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分层次教学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有效。

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精神,有助于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增强英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英语课堂教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

第7篇:自然科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和谐自然;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下,人们不再只是关注自己的衣食住行,对我国的教育发展越加关注。初中教育作为我国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初中数学是初中教学的基本组成,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构建和谐自然的教学课堂已经成为现阶段各中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就当前构建和谐自然的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做相关的分析,希望对相关部门有借鉴意义。

一、传统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录的方式,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一些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说话、不走动,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对学生的提醒也不是知识涉及的内容,而是提醒学生认真听课,认为自己就是教学的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种观念的存在以至于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随便处罚,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是旧观念下的精致课堂,但在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初中和谐自然的数学课堂的构建,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发展有负面作用。

2.抑制学生个性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初中数学教师认为,成绩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只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学好理论课就是学生的任务,对于学校安排的体育课以及其他的课外活动课,教师都会占用其课时,让学生在教室自习,这种现状导致了学生很少接触到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一直学习让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对学校产生反抗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有效的和谐自然课堂的构建。

二、构建和谐自然的初中数学课堂的策略

1.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本质的深刻认识,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知。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求初中生必须知道的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化归、分类以及函数的思想,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相关的知识结构,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际做题中培养相关的数学思想,把思想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重视公式、概念、相关定理以及法则的由来,让学生明白知识的由来以及发展的过程,全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他们自我锻炼、概括数学思想的能力,全面构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积极推动自然和谐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构建。

2.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科学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这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的发展中,要求教师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且要具有创新意识,要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动力。教育日新月异,这对教育事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对初中数学构建和谐自然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新自己的数学教学观念,要能够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内心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上课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细心地讲解,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而不应该批评学生,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要求教师应该注重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构建自然和谐的初中数学课堂提供动力。

教育改革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初中数学课堂,自然和谐的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改变与现今教学不适应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初中数学自然和谐课堂的构建才能够有效实施,国家教育才能够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持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春飞.基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教师行为方式改进策略研究[J].现代教学,2015(10).

第8篇:自然科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 游戏 自然 教学 反思

新课程标准颁布,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并不断深化,我们教师在更新教学观念的同时,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的提出、尝试,就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自然教学中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探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小学低年级自然课堂引入游戏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当今教改的新潮流。

好奇、好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低年级学生尤为突出。他们对许多事物都感到新奇,都要去看看、摸摸,想要知道“是什么”,“怎么样”。自然学科内容尽管不少是学生熟悉的,但搬到纸面上对他们来说则是新异的。如果把这些“熟悉”的内容变为活动,让学生去摆弄摆弄,探清究竟,他们不但想问许多“是什么”,而且会问好多“为什么”,因为他们总想试探着去认识世界,试试自己的力量。

下面就以笔者的《空气在哪里》教学为例,来阐述游戏教学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叙事

1.导入课题――吹泡泡

游戏准备:烧杯、吸管、水。

教学片断:

师:老师这样在水里吹,会有――泡泡。

师:你们每人都试着吹一吹,思考并回答:泡泡里面是什么?

生:(每人都吹了泡泡。)空气。

评析:游戏要求学生学会用眼睛来仔细观察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尽管知道泡泡里面就是空气,可是学生还是被这一已有生活经验的现象所深深吸引。达到了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2.空气就在我们周围――抓空气

游戏准备:一次性袋袋。

教学片断:

师:空气在哪里呢?季老师面前有吗?(用手指上面、下面、左右,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示方位)我们来抓空气,好吗?我们用手抓,抓不到。我们借助一次性袋袋把它装在里面,你们不要让它逃跑了,还要告诉你的同伴,你是在哪里抓到的。

生:也用一次性袋袋抓空气。每个学生面前都有一个鼓鼓囊囊的一次性袋袋。

评析:空气,看不见,抓不着,借助一次性袋袋才把空气抓住,小学生对此颇感兴趣。通过让学生看、想、做,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既可学到一些浅显的空气知识,又能初步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断:学生抓到空气后,兴奋不已,分小组互相交流空气是从哪儿抓到的。

评析:学生们愉快地交流着:有的在热烈地讨论,有的在轻声地议论,有的在激烈地争论。交流着,分享着。

3.感受空气――玩空气

游戏准备:牙签、洗洁精、水

教学片断:

师:你们一次性袋袋里都装着空气,我们现在来玩玩空气,感受一下空气。

师:你怎么知道里面是空气?

生1:我把空气装进去了,里面就是空气。

生2:我压一次性袋袋压不下去,说明袋里有空气。

生3:我把一次性袋袋敲破了,发出了声音,说明里面有空气。

生4:我用牙签把一次性袋袋戳一个洞,然后放进水里,水会冒泡,说明一次性袋袋里有空气。

生5:我也用牙签把塑料袋戳一个洞,在洞的地方涂上洗洁精,再用力挤一次性袋袋,就会有泡泡出现,说明一次性袋袋里有空气。

评析:按照“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 等程序进行,意在指导学生体会科学认知的基本程序。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很好地利用了自然现象中具体、直观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小学生感兴趣的。通过让学生看、想、做,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既可学到一些浅显的小学自然科学知识,又能初步习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游戏中先设置了一个悬念,使学生“看不到”的空气的存在,但又要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步步引导,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4.很多物体里都有空气――找空气

游戏准备:牙签、青椒、油豆腐、粉笔、砖块、泥土等。

教学片断:

师:我们周围都是空气,同学们,这个吸管里有空气吗?

生:有。

师:猜测这些物体里是否有空气?青椒、油豆腐、粉笔、砖块、泥土

生:可能有。

师:如何知道有空气呢?

师:你能利用身边的水、洗洁精等材料设计一个游戏证明你的想法吗?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评析: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实验也就等同于游戏。只不过实验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神秘感,而游戏却是他们习以为常的。所以教师在这里要求设计一个游戏,这符合他们的思维习惯。

一组: 我们想把青椒戳一个洞,放在水里,看看有没有泡泡,有泡泡说明青椒里空气。

二组:我们想把油豆腐放在水里,看是否有泡泡,有泡泡说明油豆腐里面有空气。

三组:我们用力挤青椒听听是否有声音,有声音说明里面有空气。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在交流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完善他们的设想。)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错,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试一试吧。

……

评析:对于孩子来说游戏无疑是快乐的,而更让他们快乐的是自己能够亲身参与设计游戏的过程。一年级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小小的放手,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我、证明自我的平台。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游戏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感观上的放松,更使他们得到了心灵上的愉悦。它改变了原有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自然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小组间的协作态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反思

1.创设探究情境,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

探究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环境,发现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自主探究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2.注重探究过程,养成自主探究习惯。

传统的教学重结果轻过程,表现在教师习惯在黑板上做实验,在口里讲实验,照本宣科地灌输结论,这严重束缚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新课程标准强调,自然学习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探究为核心,以过程为重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行为,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善于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整理思考――表达交流――回顾反思”的科学探究过程,切实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在动手实践、分析思考、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养成科学探究能力。

3.开放探究时空,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强调,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实际上,探究精神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并非只凭教师的讲解或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所能达成的,它需要有足够的属于学生自己心灵深处的时间和空间去作支撑。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开放探究时空,创造条件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探究大环境。

①.给学生动手实践预留时空。一方面在课堂上要预设时间让学生动手“搞科学”;另一方面,在课后要创设空间指导学生“研究科学”。这样,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锻炼了探究意志,培养了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掌握了科学知识,获得了科学研究方法,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了科学素养,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给学生积极思维以生成空间。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是科学探究的精髓。科学探究不仅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在科学探究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理解感受的独特性,鼓励学生敢问“为什么”,惯说“我以为”。设疑导思,放飞想象,并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重视在探究方法和结论的预设中给学生求异思维的生成留足空间。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就想出许多不同的实验方案,每一种方案的形成都是学生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学生大胆设想,开放思维,主动探讨,深入探究,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等过程,探索出了符合自己思维的科学结论。

4.以探究为核心,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确立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理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成为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经过学生亲身经历所获得的知识,学生容易内化。经过学生亲身探究所获得的能力,更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我们教师“应根据具体学习内容的特点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教学组织方式和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第9篇:自然科学课堂范文

所谓自然性,是指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变化所引起的自然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它以系统优化思想为核心,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从整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最优化设计、控制和管理,使课堂教学诸任务、因素之间,有机结合,互相协调,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需“自然”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优化中实施控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一个效益较高的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学生、教材在一定时空环境中有序的组合,它以实施教学目标为主线,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为基础,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得到共同发展。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首先就是以课堂教学目标、环节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为依据,整体考虑,选择恰当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手段、形式、时间以及反馈矫正途径等,并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知识、能力与情感同步发展的教学过程,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教学过程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使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相统一。

二、课堂过程应“自然”

教学过程应“自然”,是“水到渠成”的教学。其特征就是常态、真实、不加修饰的教学,自然性教学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科教学的规律,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符合教师自身特点,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法。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除了教学信息输入、加工和输出外,还应该具备信息反馈回路。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①编制好便于学生自己学习,适合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和特点的教材。②要善于辅导,教师不是一味追求讲解,而是有效地咨询和辅导。③提供给学生必要的学习材料。④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自己学习。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的基本的角色特征并没有改变,仍然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只是教师由传统的一味追求的讲授改变成学生学习的倡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咨询者。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是不平等的权威关系和依赖关系,而是建立在师生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之上,达成的人的尊严、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的“自然性”是教学理念的变革,如何使教学正确、科学并有价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与知识传授有机组合的外显行为是促使学生情感和认知协同发生变化的关键,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充分认识科学自然地教育过程。当反馈信息揭示出学生学习效果与期望教学目标有偏差时,教师就要通过调整、纠正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与期望目标相一致,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意识,使师生产生情感认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