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

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

第1篇: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的公立医院,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成为医改绕不开的“堡垒”。

目前,全国各地分布着约6800家城市公立医院。至2016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已扩大到200个,并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公立医院改革,继续在探索中不懈前行。

公立医院改革明年全覆盖

新医改2009年起航,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走了一条“城市-农村-城市与农村并行-省级综合”的改革路径。2010年2月,原卫生部等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包括上海、深圳等16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2011年又增加北京为第17个试点城市)。此外,各省份也选择确定37个城市进行改革试点。此后几年,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再未扩大,公立医院的改革重心转向县级。

2012年,国办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在全国确定首批311个试点县开展综合改革。两年之后,国家卫计委、财政部等5个部门又印发了《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试点扩大到700个县,并最终在去年全面推开到所有县。

城市公立医院则在“初试”4年后,直到2014年国务院医改办才按照每省至少一个试点城市的原则,将试点城市增加到34个。此后,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齐头并进,去年增加到100个,2016年增至200个。同时,省级综合医改试点也在2015年启动。国务院医改办先在江苏、安徽、福建、青海四省开展综合医改试点。2016年,新增上海、浙江、湖南、重庆、四川、陕西和宁夏七省区市作为试点省份,综合医改试点省份达到11个。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卫生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代涛认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有助于加强医疗服务业发展,实现包括医养结合、健康保险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建立协调、整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因此,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认为,维护和提高“公益性”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目标,“我认为,所谓的‘公益性’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医疗服务的选择要符合‘公理’原则,二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要符合‘公平’原则。”符合“公理”意味着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问题,医疗服务项目的选择一定要有科学依据,这也是“精准医疗”的精髓所在。

近4000家公立医院取消全部药品加成

除了“看病难”,“看病贵”也饱受诟病。而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是难点。长期以来,医院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源于医疗服务和药品加成,因此,取消以药补医并非简单的一句话,必须要为医疗机构设计一套更加合理的经济政策,以保障正常运转。

刘远立表示,公立医疗体系布局和服务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就医感受,而深化医改要解决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公立医院系统。刘远立称,长期以来,中国公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靠服务收费和药品销售加成,政府的财政拨款占医院运营总成本补偿不到10%,使得公立医院以开不必要的“大处方”、做不必要的“大检查”为代表的“逐利行为”愈演愈烈,严重背离了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宗旨。

在破除以药补医方面,三千多家县级公立医院、446家城市公立医院取消了全部药品加成,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川、陕西、宁夏等7个省份已在全部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21个省份的224个地市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的原则,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

同时,在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方面,各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正在研究制订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方案,将统一实施。“江苏省还率先对国家规定的十大类高值医用耗材,全部进行集中采购。”江苏省医改办副主任黄祖瑚认为,此举大幅降低了采购价格。青海省也将公立医院全部药品、医用耗材纳入省级集中采购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取消药品加成并不等同于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副司长、国务院医改办政策组和公立医院组负责人傅卫强调,取消药品加成,仅仅是切断公立医院以药补医逐利机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而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则涉及医院和医生两个层面,还必须破除药品与医生之间不正当的利益联系。此外,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主体,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发挥医院的主动性,发挥医务人员投身改革、主动服务的主动性。只有这样,公立医院改革才能收到实效。

公立医院改革还在向深处推进

公立医院改革不到位,会稀释公众对改革的获得感,因此,如何推开,如何落实是关键所在。傅卫提出,公立医院改革要强化督导考核,各个省区都要建立相应的督导考核评估问责机制。国务院医改办也要建立相应的改革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各地改革的进展,对改革滞后的地方进行约谈、通报,认真查找工作落后的原因,并督促整改。对于执行不力或者改革不到位的,也要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同时,对表现突出的要给予一些政策倾斜奖励。

2016年11月8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本次《意见》里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意见》强调要落实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转变政府职能,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转变为行业管理,强化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监督指导职责。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收入分配、副职推荐、中层干部任免、年度预算执行等自。

这就意味着政府从直接管理公立医院变为行业管理。政府职能的转变,一直被认为是破解公立医院改革徘徊不前的良策,此次《意见》的导向,被分析人士解读为政府放松了对公立医院的“管制”,“部分权力”的下放对于盘活陷入僵局的公立医院改革,大有裨益。

公立医院的改革长期以来是我们医改当中的难点,也是进展最慢的领域。此次《意见》也数十次提到了公立医院改革。

第2篇: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

微电网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十二五”期间,国家就计划建设30个微电网项目,主要用于解决偏远地区、海岛居民的用电问题。

新能源微电网的最大优点是将风、光、天然气、地热等分散的分布式电源进行整合,形成多能互补的能源综合利用网,以组网的形式克服分布式电源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缺点,扩大分布式电源的利用。新能源微电网被认为是“互联网+”在能源领域的创新性应用,是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对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家政策和新能源发展趋势看,新能源微电网前景光明。尤其是在新电改售电侧市场化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新能源微电网系统可以参与电力交易。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发电企业、独立售电企业都可利用新能源微电网搭建自己的发、供、用体系,开展配售电业务。

但成本过高、利益分配等问题或成为新能源微电网发展的绊脚石。“微电网需要有强大的电源来支撑才能提供可靠的电力,因此要配有储能系统,这必然导致成本增加,在‘十三五’期间还须对微电网进行补贴等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成本难题

近年来,我国在新疆吐鲁番、珠海万山海岛、浙江温州南麂岛等地陆续开展了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金风科技等企业也投资开发了包含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在内的“智能微网示范项目”。但成本过高始终是所有项目共同的烦恼。

储能是新能源微电网成本过高的核心因素之一。储能是新能源微电网的关键部分,被当作一个非常强大的后备支撑力量。当微电网内发电设备发出的电量不能实时被用户消纳时,通过储能的方式储存起来;当发电量不足以满足用户需要时,将储存的电提取出来,以此化解新能源发电间歇性问题。

“储能项目的平均成本远高于现行电价,从用户层面看,目前储能的成本仍然过高。”中国电力科学院电工与新材料研究所所长来小康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发电成本也是问题之一。以应用较为普遍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为例,尽管光伏组件价格近年来快速下降,国家补贴0.42元/千瓦时,用户依然需要8?10年收回成本。

在当前国家对新能源微电网系统尚未出台补贴的背景下,发电、储能成本较高,再加上变配电设施和控制系统以及后期的运营维护支出,新能源微电网在大电网覆盖的区域普遍应用并不具备优势。《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在电网未覆盖的偏远地区、海岛等,优先选择新能源微电网方式,探索独立供电技术和经营管理新模式。这是未来新能源微电网的主要应用范围。

金风科技微网并网技术中心部长谷延辉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虽然微电网成本较高,但在大电网发生异常时能够保证供电不受影响,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对于医院、矿山、广播电视、通信等对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已具有商业应用价值。2015年3月并网运行的金风科技江苏大丰智能微电网项目,被认为是国内较早商业化并网的工业区微电网项目。

“新能源微电网对能源行业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效果显现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看电网脸色?

法律限制、标准缺失也是阻碍新能源微电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预见,新能源微电网未来若在大电网覆盖区域内发展,必将会出现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出现多个独立电力运营商的现象,但这与现行《电力法》“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的规定相抵触。

除此之外,新能源微电网发展还看电网企业的支持力度如何。由于新能源微电网存在两种运行模式:并网模式和孤网模式。如果新能源微电网采用孤网模式,电网的稳定性须依靠自有的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来维持,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会影响供电稳定和电能质量。

在有大型电网覆盖的区域,微电网并入大型电网是较为理想的模式。在并网模式下,用户既可从大电网获得电能,也可从微电网获得电能,同时微电网既可从大电网获得电能也可向大电网输送电能,这一模式也被认为能够增强微电网活力,降低配套储能成本。 成本过高,利益分配等问题或成为新能源微电网发展的绊脚石。

第3篇: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健身俱乐部; 消费者行为;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8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163-001

一、前言

本文按市场营销学原理,将潜在消费者分为个体型潜在消费者和组织型潜在消费者。目前,学术界对个体型潜在消费者研究较多,但尚未有学者对组织型潜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探究。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将影响组织型潜在消费者消费因素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二、影响组织型潜在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健身俱乐部为组织型潜在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有:场地提供、健身指导、健身设备采购、财务预算、健身管理咨询、人员培训和会所运营服务等。本文依据市场营销学基本原理,将组织型消费者分为:商业型企业、公共机构和政府机构。一般来说,组织型潜在消费者为健身俱乐部带来的都是相对大宗的交易,了解影响组织型潜在消费者消费行为因素,构建相应的营销策略,可以保证健身俱乐部拥有相对固定的收入来源,促进其发展。

1.影响商业型企业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商业型企业主要指以营利为目的,为了利润从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包括生产商、中间商和零售商。对于健身俱乐部的潜在消费者而言,商业型企业主要指公司、宾馆、酒店、体育管理中介公司和各地方加盟商。影响因素以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人际因素和个人因素为主。

1.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指影响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外部因素,如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技术、竞争和自然环境等。由于人们健身意识的提高,关于健身俱乐部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近几年,国家颁布了许多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许多高级酒店为了增加服务项目、提高经营收入,均在酒店内设立健身娱乐中心;各地区的投资商为获得经济利益,投资兴建健身俱乐部,这些都是在环境因素较为积极的情况下出现的。

1.2组织因素。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目标、政策、制度、业务程序和组织结构等。这些因素从商业型企业内部的利益、运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等方面,对商业型企业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决策产生影响。目前,体育经纪业不仅局限在运动员经纪和赛事经纪,同时设立健身俱乐部经纪,主要业务是针对健身俱乐部转让和健身俱乐部管理进行中介。经营管理者应时刻把握市场动向,了解相关组织的需求,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加速商业型企业实施购买行为和购买决策。

1.3人际因素。人际因素包括健身俱乐部的销售人员与商业型企业的采购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商业型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买方与买方组织之间的个人层次上建立有价值的信任、信心与尊重。虽然在某种情况下会走到道德的边缘,但它可以帮助减少买卖关系中的一些风险。商业型企业内部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其购买决策具有一定影响,采购人员由采购者、决定者和信息控制者组成,由于其地位、职权和任务不同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相同,导致对购买决策的产生存在微妙的影响。了解买卖过程中的人际因素,可以使经营管理者正确把握商业型企业相关人员在购买过程中的态度,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1.4个人因素。消费者作为购买行为的决策者,个人因素对决策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如年龄、职业、个性特征、生活方式等。影响组织型潜在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因素中不再受职业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多的是购买决策者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商业型企业中购买决策者是在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约束下而制定的购买决策,其个人因素对购买决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将会影响采购过程中所有参与者对采购商品的感觉、看法和态度,从而影响购买决策和购买行动。

2.影响公共机构和政府机构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目前,学术界对健身俱乐部消费者的研究一般指局限于个体的消费者,还没有学者注意到公共机构和政府机构也是商业型健身俱乐部的非常重要的购买者,公共机构主要以学校、医院和社会各类协会或基金组织为主。由于政府机构采购中所用资金是纳税人上缴的税款,政府的采购过程与商业性企业相比要更为正式、清晰。其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组织因素和其他个人因素。

2.1经济因素。在公共机构和政府机构采购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公开招标,在此过程健身俱乐部所提供商品价格、规格和质量均应与招标要求相匹配。商品价格要适当,并非是最低,但商品规格要符合公共机构和政府机构的采购要求。健身俱乐部所提供的商品在质量上要有一定的保证。商品价格、规格和质量之间要进行权衡。

2.2组织因素。健身俱乐部为其所提供的服务大部分是在其消费之前支持。健身俱乐部的声誉也是公共机构和政府机构是否执行购买决策的因素之一。公共机构和政府机构所购买商品的生产商在此行业中若曾出现使人产生质疑的问题,会影响公共机构和政府机构的公信力,在其选择时声誉对购买决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

2.3个人因素。由于商业型企业与公共机构和政府机构都属于组织型潜在消费者,其个人因素大致相同。主要差别是,公共机构和政府机构在制定购买决策时,个人因素参加较少,更多的是根据提供商品的企业的各种条件制定购买决策。

三、结语

第4篇: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

1.推进考核机制创新,注重质量技术服务

(1)总体指导思路:立足全面发展目标为基础的考核管理体系,围绕“优质、安全、高效、低耗”的办院原则,实行绩效总量预算控制,建立以非财务经济指标纳入考评要素的绩效新管理。(2)开展“三比”活动:开展医疗护理质量、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比质量、比技术、比服务)的竞赛评比活动,推进绩效考评,将过去单一经济指标考核转变为非财务经济指标参与考核,建立分配要素能体现绩效、注重考核,包括质量、效益、患者评估在内的新型绩效考评体系,考核结果实行月通报、季评估、年总结。(3)医疗质量考核:建立以病例质量、核心制度落实和其他情况如上级医师查岗、检验单粘贴等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医疗质量考评,权数占值0.5。(4)护理质量考核:建立以当月护理查房、环节质控、晚夜班查房、终末质控、满意度调查、培训学习完成情况、护理投诉、纠纷等项目为主要考核内容的护理质量考评,权数占值0.3。(5)服务质量考核:建立以回访及满意度反馈信息,各投诉举报途径反馈如纪检、医疗、护理、物价等部门提供信息以及医院组织调查问卷结果为主要考核内容的服务质量考评,权数占值0.2。

2.完善绩效薪酬体系,体现内部激励活力

(1)职代会表决绩效方案:改变原单纯的收支结余计奖方式,明确职工绩效工资由经济效益、综合考评、单项质控奖惩和各项补贴组成,建立以经济效益、医疗质量、工作质量、服务水平等为评价指标核算的新绩效方案。(2)二级分配指导意见:推进薪酬体系改革,确定岗位绩效差别,提高单位劳动生产力,确定岗位绩效类别,打破科内平均分配,结合考核结果运用,出台医院指导性意见。(3)医疗服务项目补助:合理拉开医护绩效比例,建立多元化补偿机制,试行以出院病人数,住院床日数,C、D型病例数,危重病人时数及三、四类手术台数的单项补助,以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技术价值。(4)护理绩效考核方案:建立“按岗取酬、按工作量取酬、按服务质量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分配机制,试行全院护理岗位垂直管理,实行以“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三个方面各项重要指标全方位考核,其结果作为衡量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以调动全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5)行政后勤绩效考评:后勤考评实行社会保障服务与市场结合的原则,以总务科为试点,推进定岗定薪,打破以往平均分配、无绩效考评的管理模式。(6)合同制人员薪酬设计:按照定岗定编、以岗定薪原则,对全体合同制人员的工资及绩效情况进行系统设计、分类、分档,深入推进人事绩效分配制度改革。

3.发挥学科聚群效应,提升综合救治能力

(1)实行儿科一体化管理:通过整合、租用、改建,建立集住院、门急诊、PICU、新生儿、儿科康复于一体的大儿科体系,实行集中科室管理,统一实施绩效分配,提升大学科综合水平。(2)成立院前急救联盟:加强与基层的紧密协作,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着重价值利益链,与六大中心医院建立院前急救联盟体系,构建三级院前急救服务网络,按医疗分级、双向转诊模式,打造生命延续平台,实行规范化管理,统一急救车辆调度。(3)成立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整合急救中心、急诊科、ICU综合资源,按照各临床学科技术优势,成立湖南省浏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制定应急规划,建立操作流程标准,完善风险评估,健全防范急救应对机制。(4)实行肿瘤规范化治疗:按照肿瘤病证的治疗要求,对外科、内科、妇科等肿瘤患者统一规范临床治疗路径,统一医疗行为管理,发挥各学科间技术协作和临床治疗优势,利用中心综合技术资源,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5)加强核心学科建设:集中医疗技术资源优势,在全省县级医院率先成立了门诊疑难病会诊中心、心内科CCU病房、健康管理中心、烧伤救治中心等一批省市技术引领示范性学科和科室。

4.实施人才兴院战略,提升区域技术优势

(1)开展首席名医、青年专家评选:在全院主任医生中评选出六名高水平、优技术、好医德的首席名医,在全院各学科中推选评出10名优秀青年专家,并将其纳入医院中长期战略人才管理,以保持其在区域内持续的技术领先优势。(2)创建重点学科:立足于省市重点专科建设,2013年确定了泌尿外科、内分泌科、烧伤科为重点学科创建科室,年内接受省市卫生行政部门验收。(3)建立考核用人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内在活力,加大人才招聘引进力度,制定人性化考核方式,按照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和技术含量,以合同制为主体用人机制,借助岗位设置推进绩效类别管理。(4)承责传帮教:勇于公益性社会承责,免费为基层单位培训专业急救人才,利用创建省级应急演练示范县,向市民及学生普及基本医疗急救常识,发挥县级龙头综合医院传帮教的作用。(5)加强中层骨干管理素质培养:为提升中层骨干的管理组织能力,医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合作开展了EMBA课程和游学结合的培训,启动了“321”人才培养计划及带薪进修制度,以保证医院持续发展的管理人才梯队。(6)实施文化提升人才战略:借助医院文化建设平台,不断推出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名医、名科,打造医院的技术品牌、服务品牌和文化品牌,全面提升综合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实力。

5.加快医疗信息建设,实现现代医院管理

(1)加快信息化系统升级:积极推广使用电子病历,建立病人电子信息档案,加快全国慢性病防治信息示范医院建设,以全新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为基础,使临床路径精细化,运营管理科学化,决策分析智能化,患者服务立体化,区域协同多元化。(2)加强信息化控制:利用信息系统对合理用药情况实施实时监测,对合理收费、合理检查、合理使用卫生耗材等信息实施逻辑性控制,有效提高信息手段对“三合理”的管理。(3)加强院内物流管理:为了减少库存,降低资金积压,医院实行供应链外包,以实现“零库存”目标;建立并利用好院内物流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消耗性支出。(4)开发管理软件:引进HRP财务管理软件,强化成本管理,提高信息指导、反馈、分析的运行效益,同时将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等软件,加快人事绩效分配薪酬体系信息管理的步伐。(5)启动银医卡项目:利用银行与医院信息化对接,实现自助挂号、号源分配、自助收费、自助检查检验结果、多银行银联对接,结合门诊医疗服务流程,出台惠民便民措施,有效缓解排队挂号、收费的服务压力。(6)应用廉洁风险防控系统:利用信息化实现对人事权、财务权、决策权、采购权、基建权等权力信息化监控,评估权力风险,建立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成立采购中心,实现“采管分离”,强化院务监督内审双线控制,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强化廉洁风险评估与防范。

二、实践成效

1.现代化医院管理机制日趋健全

管理路径逐步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管理;多元化科学考评体系助推考核评价数字化管理;内部制度健全让员工履职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民主决策和阳光政务流程设计使医院议事和监督进入程序化管理;信息系统改造使医院实现了全面信息化管理。

2.绩效考核目标导向作用明显

医疗收入结构得到优化;临床用药、卫耗材使用监测指标趋向合理;服务评价机制助推社会服务满意度稳步提高;绩效管理实现科室激励机制达到内增活力目的;成本管理和预算控制有效降低了医院非正常性消耗支出;新技术、新项目要求推动了科室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速。

3.医改政策费用控制目标基本实现

门诊次均费用较往年平均增速下降4%;住院次均费用较往年平均增速下降8%;病人医保费用报销比例提高4%;医院年业务增长速度比例较上年环比下降9%。

4.医院经济运行效率有效提高

医疗支出成本有效得到控制,医疗自主性收入同比提高10%以上;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年负债率下降5%,收支结余在3%左右;消耗性成本比占收入比例下降明显,因降耗节能提高年收支结余比例达到2%左右;医疗增加值比重同比每年增加3%以上,达到42%以上。

5.医疗服务技术质量稳步提升

门诊人次较上年同比增长16%;住院病人数较上年同比增长12%;医院服务满意率较上年增长5%;手术台次同比增长13%;住院平均床日数下降0.3天,两年内共下降了0.9天。

6.医院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第5篇: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PPP模式;监管;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244-02

一、英国PPP发展历程及运行机制

英国PPP模式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PFI阶段和PF2阶段。英国最早的PPP模式运用于保障性住房领域。1992年,英国首创PPP的典型模式――私人部门融资计划(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具体运作全部由私人部门完成。2013年3月末至2014年3月末,累计完成PFI项目728个,671个处于运行阶段,项目资本支出合计566亿英镑。项目主要涉及学校、医院、公路、监狱、住房、废物废水处理设施等领域。项目运营期限整体较长,截至2014年3月末,英国运营期限在20―30年之间的项目合计占比为74.45%。

(一)PFI模式:具体运作全部由私营部门完成

PFI项目通常由三部分主体构成:公共授权当局,负责实施政府采购的公共部门委托人;私营部门,是项目组织运行的核心,负责对项目进行经营和管理;第三方资助,即股东、贷款银行以及债券持有者等。

PFI模式下,PPP项目运行程序一般可以分为:立项与可行性研究项目采购项目建设和运营移交。立项与研究阶段,发起人以财政承负能力为重要考量要素对实施PFI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并形成经营状况草案,呈报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PFI小组核准。项目采购阶段,发起人在欧共体公报刊载招标讯息,通过招标确定项目开发主体。确定中标人后,政府提出对整个项目采购符合经济价值的说明,并从技术、财务、法律等角度审查项目主体的开发能力,与项目主体建立和完善合同条款,明确政府和私人部门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经核准后完成签约。签约完成后进入项目建设阶段,私营部门承担全部成本,负责筹措资金、组织设计、确定承包商施工、聘请项目监理、运营管理项目等,由政府根据项目实施、运营标准的完成度对私人部门予以偿还。如果项目建设水准未在规定时间内有所提高,公共部门当局通常有权终止合同,按适当份额补偿私营部门,并取得工程的所有权。移交阶段在项目完成后,私营部门办理转移、清算等事宜,公共项目由政府接管运营。

(二)PF2新模式:政府参股投入部分资本金

1.股权融资模式。鉴于私人投资难以利用高杠杆率获得资本市场融资,同时为降低私人资本股权融资的高额回报,英国政府在PF2模式中,要求提高资本金比例,政府资金在股本金中以小股东的方式进入,缓解私人投资者的融资压力,发挥私人资本的专业能动性,并使政府的风险降到最低。

2.改进招标流程。英国PF2模式中对项目采购流程进行改良,主要通过三方面措施提高项目招标效率。一是推行集中招标,即主要依托中央部门的专业力量进行采购,如IUK(英国基础设施局)等;二是推行采购流程化、简单化和标准化,推广使用PF2标准合同和规范文本;三是启动政府能力建设培训计划,在未来只有通过该学院的强化培训计划的人士,才有资格领导大型政府项目。

3.提高信息透明度。政府要求私营部门提供实际的和预测的净资产收益率,用于信息;及时披露未来PF2项目产生的负债情况,为项目发包方提供必要信息,使纳税人相信项目的VFM(Value for Money,金钱与价值等价)能达成。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适当公开、在项目公司董事会中引入政府和相关代表的观察员制度,满足公众对私人承包商信息需求。

二、英国PPP的主要监管措施

1.完善法律体系

英国政府没有专门针对PPP模式的法律,但《公共合同法》(The Public Contracts Regulations 2006)和《公用事业单位合同法》(The Utilities Contract Regulations 2006)是确立 PPP 运作最重要的两项制度,具体还有《关于公私协作的新指引:公共部门参股PF2项目的条款磋商》《PFI/ PPP采购和合同管理指引》《PFI/ PPP金融指引》等细项规范性文件。

2.成立专业机构,实施三级管理

一是成立专业机构进行规范管理。1992年英国政府推动民间投资提案制度,1997年设立专门机构组织和协调相关事宜,2000年设立合作伙伴关系组织(Partnerships UK,简称PUK)专门从事公共部门PPP项目,2011年财政部设立基础设施局全面负责PPP工作。二是三级管理机构共同负责PPP运作。财政部负责制定政策及批准纲领;英国合伙经营机关向公共部门提供私营机构专门知识及资源,并协助公共部门落实PPP重要项目;公私营机构合作署(由地方政府拨款成立的机构)向由地方政府协会委任的董事局问责,并为发展公私营机构合作地方机关提供支持。

3.确立完善的评价制度

2004年英国财政部公布《资金价值评估指南》《定量评价用户指南》。其中,《评估指南》作为推动公共部门成本比较的重要方法,对物有所值评价方法(Value for Money,VFM)的评价程序做出标准化规定;《用户指南》帮助采购当局评价项目资金价值并做出决策。

4.明确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模式

一是在选择私营部门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公私双方利益双赢。二是是建立多种公私伙伴关系模型,除常用的DBFO(设计―建设―融资―运营)公私伙伴关系模式外,还发展了如DBFT(设计―建设―融资―移交)、BOT(建设―运营―移交)、BOO(建设―运营―拥有)等模式。

5.引导金融机构为PPP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支持

英国金融市场竞争充分,银行和资本市场都可提供固定利率的长期融资,期限最高可达40年,最低利率为国债利率加75个基点,有效促进了PPP发展。如2007年11月,庄园医院(Manor Hospital)项目完成融资,其中就包括金融服务管理局(FSA)担保的1.6亿多英镑33年期债券、1 500万英镑期限可变债券,FSA信用级别为AAA级,利率仅比国债利率高93.2个基点。

三、对我国的启示

1.加快完善PPP工作机制、配套政策、法律等制度建设

我国现行与PPP相关的法规政策多为部门规章或者地方性法规,权威性不足,部分文件之间甚至相互矛盾。为此,建议由中央政府出台PPP项目的评价标准及适用范围,对现行法规政策进行梳理,消除制度障碍,进一步明确PPP项目操作规则,包括市场准入、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风险分担、流程管理、绩效评价和争议解决等环节,使地方政府在基建等领域运用PPP项目时有据可依,规范和降低公共项目的政策风险和投资风险。

2.建立政府与私人部门间合理的风险共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

PPP项目投资工期长、金额大、不确定因素多、风险高,无论由公共部门还是私方单独承担,都对项目实施不利。为保证PPP项目成功实施,必须在公共部门和私方之间合理分担风险。一是风险共担机制。双方都需要充分了解、预测项目未来风险并提出应对方案,对于不可预知的风险需要设定相应调节机制。政府部门主要承担法律风险、政策风险、最低需求风险等;私人部门主要承担项目设计、建造、财务和运营维护风险;不可抗力等风险由双方合理共担。二是利益分配机制。公私双方应充分协商,就合同中的利益分配问题达成共识,以规避合作过程中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的风险;同时,还应能够提出让彼此均认可的利益分配方案,以调动PPP项目双方的积极性。

3.加快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推进PPP运作专业化

PPP运作业务流程复杂,涉及财务、金融、法律等诸多方面,专业化程度高。同时,建立全国性的PPP监督管理机构对推广PPP模式至关重要。因此,应适度增强PPP模式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制定相应的政策,建立各级政府机关联合促进体系,制定通用PPP项目实施规范,积极开展办理人员培训课程等,促进私营部门以PPP模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简化PPP项目审批程序,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考虑到PPP项目涉及财政、规划、土地以及主管行业等主管部门,项目审批仍需经过较为繁杂的审批流程,在风险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应考虑进一步简化PPP项目审批流程。此外,应加强PPP项目招投标、投资建设和后期运用保障等信息的披露,如效仿PPP项目采购的信息预通知需要在欧盟官方期刊上广告,确保有兴趣的投标人均能够获知有关事项,保证参选的人数实现充分竞争,保障公共产品和服务保值保量的供给。

5.加快设立国家PPP基金

PPP基金主要作用是通过股权投资解决项目初期资金困难,同时起到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并寻找适合的PPP项目。建议由财政出资,设立PPP基金和项目开发基金,该基金可以通过债权、担保、股权等形式,为难以获得市场融资的PPP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在项目条件改善后择机退出。

参考文献:

[1] 陈双,夏志坚.浅析PPP模式在中国的发展[J].经济论坛,2010,(10).

[2] 孟春,高伟.PPP模式的国际经验与启示[N].中国经济时报,2014-05-26.

第6篇: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

 

张锋:“互联网+”与医疗改革

 

从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来看,目前正在形成以PC互联为主到移动互联为主,再到以产业互联为主导的一个新阶段,全球都处在这样的一个阶段。所以,以互联网代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处于跨界集成和群起突破的一个爆发期,信息基础设施将加快向智能化、综合化、高速化的演进升级。互联网日益成为引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创新平台,新技术和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融合正在深化,引发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管理方式的持续变革。

 

最近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所以从信息化技术在健康医疗行业的应用来看,结构性改革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提高供给的质量效果;第二是解决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信息技术融入医疗卫生领域,能够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优化流程。

 

信息技术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很多模式或方式,同时也催生着新型的医疗模式,包括精准医学、数字化医生的培养、远程虚拟家庭出诊、移动互联的云咨询应用等,方兴未艾,层出不穷。整合型协同的医疗模式正在积极地探索当中,这可能也是未来全球医疗模式的一个重点。

 

从规划的基础来看,公共卫生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在全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在是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例为核心的整个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平台的建设。同时,中央在“十二五”时期投资也比较大,从不同的角度来支持整个基础设施建设,现在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接近一半的省份和不到一半的地市,还有三分之一的县,基本上搭建了这个平台。

 

同时,医院的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三级医院的技术应用水平在很多方面都与全球同步,但是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相对还比较薄弱。因此,将来主要解决的是顶层设计,特别要强化基层基础,重点是利用平台的互联互通来进行有效的整合和集聚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同时,要理顺管理体制、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制度、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政府、社会、医疗机构,包括科研院所、企事业和公众有关健康医疗数据的融合共享,通过“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来顺应新常态,探索新模式,创造新业态。

 

从阶段性目标来讲,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成一个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的平台,推动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医疗保障、药品完整管理等系统互联互通。同时,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每个居民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共享、上下联动、医药医保的协同和居民服务的整个人口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就是说,从传统的医疗健康的信息化,应用新的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远程医疗等,向智慧医疗方向发展。

 

关于安全规划,“互联网+”安全是基础,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比如做互联网的健康医疗咨询,如果没有医护药剂的电子证照系统,是不可能做互联网的。网上怎么去做这样的咨询?怎么认证一个医生的执业资质、执业范围、注册机构呢?同时对居民而言,如果没有一个居民健康卡,没有身份识别,如何调阅他的电子健康档案?涉及到隐私怎么来解决?所以安全领域涉及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的取得和网络数据安全。

 

这些应用的基础性问题、规范性问题、规则性问题和重大政策制度的取向问题,目前正在梳理。同时,我们正在组织制定健康医疗大数据指导意见,相信很快就会出台,就未来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的方向予以明确。我们还将探索行业关键技术的应用政策和核心重大信息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网络安全法已经把医疗卫生作为下一步的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纳入了国家的网络保障范围。

 

同时,国务院四套关于“互联网+”的文件中,明确了下一步将主要在智能应用、远程医疗,还有互联网+新业态方面,做一些试点和示范。

 

今后我们还会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着五中全会的部署,在统筹、应用和体系保障上下功夫。考虑补短板,重点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均等化、普惠化的人口健康服务的信息基础条件和基本应用差异性问题,提升整体的应用水平。再就是突破瓶颈,主要是在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信息服务方面介入。比如说标准化,大家很明显意识到现在的瓶颈和短板是术语、编码、接口和规范等,这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胡建平:医疗健康信息化的问题和方向

 

医院信息化推进了医院业务的变革,把医院的业务从关注医院和临床本身,逐步进入到关注对象的阶段。很多医院,都建立了服务患者的网上APP预约等平台,逐步走向了一个以患者为中心设计医院业务的阶段。

 

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第一,人口健康信息的共享应用还需要加强,主要是信息共享以政策法规为主体的机制还没有建立。第二,建设的保障机制还需要完善。目前资金的投入还主要靠政府的投入,应该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和建设。第三,人口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信息安全互联网化以后面临着很多挑战,所有设备基本上都是网上运行的,人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取很多信息,但一些信息可能会涉及到国家安全。互联网化一方面带来了机遇,一方面还要看人们有没有能力来驾驭它。因此,应该加强研究,安全要可控。第四,发展与应用创新的协同。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手段和信息化来改变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但这个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此外,我们自身在建设过程中也有一些创新手段应用不够。

 

实际上健康的目的,是为全面小康奠定基础。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三个全面。

 

第一,全面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提供一个强大的技术支撑。健康中国的内容里面涵盖了医改的内容,现在正在制定建立2030年健康中国的纲要,还有健康事业的规划和医改的规划,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第二,医疗全面信息化离不开国家层面的经济政策的大背景。第三,全面实施顶层设计与底层实践相结合。

 

建立人口全覆盖、生命全过程、工作全天候的医疗健康工作机制,打造健康中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就是一个大的要求和奋斗方向。具体还应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推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新一代通信技术与现代医疗服务管理相结合,注重标准化和数据安全,创新模式,促进医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效率的提升,这是目标。

 

从总体框架来看,一是采集,主要是要有一个大数据的思路,统一数据采集、分散业务应用。另外,以前采集的数据主要是一些临床的电子病历、健康病历、个人健康档案,但现在我们知道,如果要做精准医疗或者个性化的治疗,离不开基因测序数据的采集,采集的数据怎么表达出来,表达出来以后如何可视化等,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只有把基因数据、健康数据结合起来才形成个人的健康大数据。

 

第二,推进数据平台建设,国家平台建设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私有云,另外一部分是公有云。公有云主要是提供面向用户、面向患者的服务。同时平台建设要跟社会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形成联合和形成资源互补来服务广大百姓。同时,还要推进各级人口信息平台建设,尤其是省级平台的建设。目前,只有一半的省份初步搭建了这个平台。因此在加强国家级平台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国家级平台与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建设。而医院里面的平台建设,主要是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是医院各个系统间实现互通互联的一种非常好的途径和技术方式。

 

第三,在方式上要强调模式创新以及法律法规的建设。

 

要实现分级诊疗,离不开我们信息化的支撑。比如,通过信息平台的注册,来促进医师的多点执业,下一步要推出电子执业证照,也就是所有临床医师如果通过了国家的考试,都会得到一个电子执业证照。还有医院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平台对医院信息采集之后的综合分析,对医院运营管理进行强大的支撑。另外,要加快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建立健全信息标准化体系,还要推进安全体系,落实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推进信息安全信任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国家级网络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监管平台的建设。同时,要出台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指导意见,制定一些隐私保护、数据保护和应用来促进数据的规范和应用。

 

王以朋:把经验科学变成智慧医疗

 

医疗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解决病痛的一个过程。一个人到医院来,他要得到医生的治疗,从开始进来然后到检查、到拿到药、再到最后康复,它是一个过程。但是,医疗也是一种经验科学,什么叫经验科学?就是医生的从医时间越长,才可以逐渐地积累经验,然后变成一种行医的能力,才能逐渐变成一个好医生或名医。

 

另外,医疗的过程是一个面对面的过程。现在大家都在质疑:能不能在互联网上不见面或者通过网络的这种“见面”就下一个诊断,然后治好患者的病痛呢?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有一些法律法规的问题有疑问、还有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就目前的医疗来说,还有一个需要面对面才能下诊断的过程。

 

医学的三个模式中,从传统模式,也就是讲经验,直接应用于临床;还有生物医学模式,就是加上了科学实验的基础,不管现在是用DNA,还是其他的基因组或者蛋白质的方法,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现在逐渐进入了生物、心理和社会的医学模式,把医学变得更加广泛。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医学得以创新、进步和发展。CT、核磁、PAD、生物学、基因学检测的方法等相继出现,医学得到了进步。但是,大部分的经验还是在医生的脑子里,还没有转换成一种IT语言,也没有转换成IT技术,所以说,IT技术或者互联网,要想替代医生或者是能够替代医疗的话,这个路还很长。

 

再说医疗资源。实际上,IT或者互联网,它是一种技术或者手段。患者看病是要靠医生的。为什么优秀的医疗资源全部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首先是看培养医生的能力和文化底蕴。第二,就是严格科学的培养体系,而不是一日之功。第三,有创新发挥才能的空间,才能出现医院的品牌和医生的品质。这个过程决定了医生的培养时间非常长,不可能做到互联网或者IT开始进入医疗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把优质医疗资源大量复制。今后,随着我们IT技术的进步,如果人们可以不坐在学校的教室里来学习知识的时候,可能优质资源成长的速度能够更快一点。

 

关于医疗与互联网的姻缘,我探讨三个模式。

 

第一种是以医院为主体,加上互联网的技术。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踏实的方法,不管这个互联网技术是用在慢病管理、远程医疗上,还是医联体上,它都是有一个大型医院或者优秀的医疗群体作为支撑的。

 

第二种是以互联网为主体,加上医生的参与。这是近两年IT界的人士做的,拉医生进去,然后为百姓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些确确实实在某些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的一些问题。但是,这样的模式中,有多少优质资源或者大牌医生在网络上?提供的服务的质量、品质等,到底怎么样?现在还是一个问号。

 

第三种是医生组织起来,作为一个群体,通过互联网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或者是可及的一些服务。这样一个组织,在医生组织里肯定是合法合规的,但是在互联网上的服务,也受到了法规、政策以及医保等因素的限制。

 

那么,医疗和互联网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

 

首先,让优质医疗资源产生效益。用什么方法怎么能够使得优质医疗资源发挥它的效益,这需要整个社会出主意、出点子,医院一起努力,才能使得优质资源效益得到最大的提高。第二就是医生的属性,医生现在是单位人。第三是互联网医疗现在还有诸多的未确定因素。第四是关于公益性、公平性与商业化的问题。另外就是医院格局和互联互通的问题。

 

今天谈“互联网+”,就是说,怎么把经验科学变成智慧医疗,未来这个会实现,但是多长时间能实现?我们这一代人能不能看到?不需要医生,百姓自己打开电脑就可以自行诊断,或者自行决定买什么药吃,这种事情是可以出现的,但是在哪些范围、哪些病种,有个时间的问题。

 

“互联网+”这个模式应用到医疗,如何“锦上添花”,这是个睿智的问题,就是怎么利用这个技术使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百姓。

 

刘积仁:通过技术解决医疗变革问题的根本

 

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医疗的改革,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医疗费用的问题,第二是医疗资源的问题,第三是医疗公平性的问题。无论是“互联网+”还是IT的技术,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这几个方面。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特别容易被忽略,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变革背后的核心是医生。

 

在任何一个国家,优秀的医疗资源都是缺乏的,这个缺乏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医生的数量不足,特别是高质量的医生数量更是不足;第二,分布并不均匀,一般好医生都在大城市;第三,这些优秀医生资源的使用也不尽合理,大部分都被某一家医院所独占,分享性也不够。当任何一个服务的需求群体远远大于提供者的时候,看病难是一定的。任何一项技术,在医疗变革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是解决什么问题,而不是把一个技术当成医疗服务本身。

 

互联网能够颠覆医疗吗?颠覆不了。原因就是,医疗所有问题的核心是医生。哪一天互联网把医疗颠覆了,前提就是说通过互联网可以不用医生能看病了,就像今天我们在网上买东西可以不见营业员就买货了,这意味着任何一个人可以不见医生就敢对自己的生命做出判断和决策。

 

但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工具。所以,互联网不可能颠覆医疗,但是医疗的变革和发展也不可能没有互联网。谈到医疗的公平性,现在要做医疗的分层服务,要使更多的流程标准化,要提升基层的水平,要建立医疗档案等,这些,互联网都起到很强大的作用。

 

事实上,当谈到互联网要颠覆医疗和解决医疗问题的时候,要先理解互联网的概念,有几个因素对医疗是很重要的,对医疗的贡献是传统的IT不能够解决的。

 

谈到互联网的特点,第一,普及性。任何一个医院如何通过互联网的普及性连接到每一个人,普及性可以带来的教育、管理,今天大量的群和医生跟患者之间的沟通,智能手机大量的传感的行为,使我们越来越能够更加准确、连续、细致地搜取到个人动态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信息,这些东西对医院传统的模式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就是协同。它能够把不同的人、不同距离的人、不同知识的人组织在一起进行协同。首先是诊断,再就是治疗方案的选择。诊断决定了未来治疗的结果和成本,而每个人的治疗方案都不一样,那如何在这些治疗方案中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这两个问题在协同医疗方面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一个解决。

 

互联网还可以把标准的医疗路径、最佳的实践传到最基层,互联网可以使好医生变得更多、使别人不信任的医生变得更好,我认为这解决了医疗的根本问题。中国永远不会有那么多的最好的医生,最好的医生永远是百分之多少,也就是说当有一天最差的医生已经达到现在的最好医生的水平的时候,患者还是会去找那个时候的百分之几的最好医生。从这个意义上,互联网可以使不被利用的医生被充分利用起来,被充分地利用是因为他们继承了最好医生的思想、方法论、最佳实践和由信息化带来的标准化、数字化的标准流程。

 

我认为未来的好医院应该是“两个医院”的结合,一个是地面的医院,一个是“天上”的医院。地面的医院,解决“天上”的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而“天上”的医院,为地面的医院供应足够的医疗资源。天上的医院的规模,是“地面”医院10至100倍的规模,一个医院拥有5万张床、10万张床应该成为现实,当然这“床”在家里或者社区。

 

未来,大数据对医疗方面的变革也十分重要。标准化的过程是医院未来能够提升质量、扩大业务能力,医院应该成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要开放给基层的医院。另外,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两大支付方对医院的变革要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物联网也是一个大趋势,另外个人与医疗机构的协同医疗也是我们要追求的。

 

郭启勇:“互联网+”如虎添翼的效应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互联网代替医生或者医院是不可能实现的,人们把健康产业作为未来最有生机的一个朝阳产业,在等待着、在期待着、在开发着。

 

“互联网+”是传统行业、实体经济利用互联网的基本要素,提高速度、降低成本,加快创新速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是一个平台或者工具,而不是互联网主导的模式。

 

医疗有它独特的特点。医疗行为的实时性。明天有多少患者来,医院都能预测到吗?因此,医疗的实时性,是永远准备着,这是医疗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同的。医疗过程的私密性。在医疗行业里要保障每一位患者的隐私,这大概是医疗和其他行业最大不同的地方。医疗质量的不可控性。到商店买东西,不太好可以换,但是买错药呢?所以医疗质量的不可控性远远超过任何一个行业。医疗结果的不可恢复性。输液输错了,永远不可能再拿出来,开错的刀,这个疤痕也永远不可能再恢复,这就是医疗结果的不可恢复性。成本控制的必须性。这点对于在市场中运行的所有经济体,都是必然的。制度适应的必要性。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运行和经营。此外,还有人为因素的不确定性。

 

在这样一个大的框架下,又有这么多的质量控制,以电子病历为轴线来做事前、事中、事后这样三个层面的质量控制,对于一个医院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原来可以写病志,现在用的是电子化,来实现我们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乃至形成一个闭环管理。原来我们需要大量的人员,现在有互联网、有信息化的平台和手段,使我们能够如虎添翼地、无缝隙地实现一个医院的闭环管理。

 

实际上,“互联网+”给患者带来了便利、给医生提高了效率,最为重要的是给医院管理增加了一个抓手,也给医院运营提供了保障。

 

实体医院、医院集团、医疗联盟利用互联网手段,形成“互联网+”的平台将大大提高信息互联网互联互通的水平,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水平;“互联网+”大大提高了医院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科学评价医护人员医疗业绩;“互联网+”和物联网联合搭建的平台,为实现医院全流程闭环管理提供了可靠保障;“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实现了医院精细化、全流程管理,并为大数据分析提供了真实可信的数据基础。

第7篇:医院运营管理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乡镇医院;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运用策略

在医疗机构的不断改革和优化下,国家愈发重视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过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乡镇医院面临的财务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阻碍着乡镇医院的发展。作为现代会计学的分支,管理会计可以结合医院财务管理的需求,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将业务和财务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能够帮助乡镇医院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不过当前乡镇医院在利用管理会计时,还存在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综合能力不足、信息化系统整合程度低、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配合等问题。下面将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乡镇医院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基本特点和内容

对于医院的发展而言管理会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乡镇医院需要结合管理会计在实际工作中的情况,总结管理会计的工作特点,提高管理会计在乡镇医院发展中的地位。第一,在服务目标方面。在乡镇医院的实际发展中,管理会计可以满足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要求,及时为相关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第二,在内容方面。管理会计工作不仅能对财务的过去进行评价,也可以对现在进行控制和对未来的预测,能够为会计工作的未来发展提供引导。从某种概念上讲,管理会计的工作是类似于经营性的会计工作。第三,在会计核算方面。乡镇医院的管理会计工作不会在统一准则的限制和约束下进行,是结合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需求为出发点,在具体事务中使用决策原理、行为科学和预测学等现代化理论,同时利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第四,在行为影响方面。乡镇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中心凸显在管理的过程中,而非只重视会计管理的结果。乡镇医院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内容有着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乡镇医院管理会计需要对医院财务管理资料进行有效的重组处理。其次,乡镇医院管理会计要严格按照决策预算落实财务管理工作。最后,乡镇医院管理会计要在合理利用财务管理材料的基础上完成材料的分析工作,提高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的合理性。

二、乡镇医院财务管理中运用管理会计的意义

(一)保障乡镇医院财务信息的完整性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医院在运行中更加注重财务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在将财务部门的信息数据用于医院的发展决策后,可以有效提高发展决策的科学性,不仅可以调动起管理会计在财务工作中的动力,也可以促进医院在新经济时代中的发展。在实际的管理会计工作中,可以对乡镇医院的财务成本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在计算业务量的同时也可以实时对财务资金的使用和调拨进行跟踪和追溯,既可以对财务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加强资金的管理,也可以有效解决乡镇医院的各类财务风险,在提高财务成本控制工作的质量后,促进医院在行业中的发展。通过管理会计的工作,可以为医院的发展决策提供财务数据的支持,在医院管理者可以更直接和清晰的了解医院的财务管理情况后,能够在有效的改进和优化中,使乡镇医院的运营管理更标准化。

(二)帮助乡镇医院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在乡镇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进行管理会计工作时,要落实好相关的工作职责,在重视财务管理的价值后,不断提高预算能力保障可以为乡镇医院的发展提供充足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在降低医院各种决策上的失误后,可以减少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同时在提前发现财务风险问题并进行解决后,还可以提高乡镇医院应对风险的能力。此外,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管理会计还可以使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趋于完善,为各项管理会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打下基础。在保障乡镇医院可以通过管理会计充分了解医院的财务情况后,及时对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提高管理会计的工作价值,不断帮助乡镇医院规避财务管理风险。

(三)提高乡镇医院资源配置的能力

在乡镇医院的财务管理中,需要对管理会计职责和义务进行明确,从而使其在乡镇医院的发展决策中发挥作用,在通过分析数据提出指导意见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可以结合乡镇医院近期的费用支出和经济收入编制全面有效的经济预算,在将目标成本和利润进行确定后,不断为乡镇医院管理者提出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办法,保证乡镇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还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的作用,帮助医院财务部门建立财务成本的控制体系,从而有效对成本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将责任预算完成编制,将各项预算工作做好落实,在保证管理会计工作有效性的基础上做好财务报表数据的审计分析和数据对比的分析工作。最后,管理会计需要结合全面预算反馈的信息,掌握乡镇医院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完成对内部资源的评估。同时要对资金的动态进行有效掌握,不断提高乡镇医院的资源分配能力,在促进内部资源的整合后完成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提高乡镇医院的资金利用效率后,可以保障乡镇医院内部组织结构的协调性,促进乡镇医院能够在管理会计的帮助下得到有序和健康的发展。

三、乡镇医院财务管理中运用管理会计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在发展上整体较为缓慢,受到起步晚的影响,目前理论体系还未完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管理会计所使用的工具方式在适用范围上一般聚集在制造领域中,所以当前所推广的管理会计工具方式和优秀案例都有带有工业色彩。在乡镇医院的管理会计工作中,与企业相比在探索研究的重视上有着不足,具体可以体现在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匮乏上。同时,乡镇医院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并不是直接利用工具方式,而是通过对管理思维的借鉴或者工具方式的调整来实现管理会计工作的进行,使乡镇医院中的管理会计体系存在根基不稳的问题,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逻辑性。另外,乡镇医院在进行日常实践中会产生大量的管理会计工作经验,在不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下,便无法有效挖出对案例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使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二)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综合能力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从本质上讲各行各业的竞争属于人才和人才之间的竞争。针对乡镇医院管理会计工作而言,充足的管理会计人才可以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不过当前乡镇医院中针对管理会计工作而言,缺乏综合能力强的工作人员,部分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在缺少对应的理论知识时,便无法充分了解管理会计的工作方式和内容,从而影响工作的质量。同时,部分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在缺少职业素养时,便会降低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管理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在乡镇医院中,管理会计作为新兴起的科目,与其相关的人才本身就缺少,需要医院做好人才的培训和招聘。不过,当前乡镇医院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不仅不能充分结合管理会计人才的特点进行员工培训,也未制定好良好的福利待遇提高招聘工作的效果,使乡镇医院中的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对应人才的支持。

(三)信息化系统整合程度低

个别乡镇医院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足的影响,并未重视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从而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顶层设计。在内部各部门的信息系统不能有效融合下,各种信息数据的口径便存在不同,从而不仅会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也会形成财务资源的浪费。各个科室有关经济管理的人员和专门的财务人员如果缺乏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认识,便会导致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维护和管理的整合度不足,不能起到促进乡镇医院管理会计发展的要求。

(四)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配合

在乡镇医院的财务管理中利用管理会计时,必须要求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有效配合和交流,从而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不过在乡镇医院的实际管理会计工作中,受到传统工作理念的影响,当前很多工作人员并未重视管理会计工作的价值,在很多工作的合作上和协调性上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同时业务科室跟财务管理部门也缺乏有效的交流,很难完成对乡镇医院经济活动的预测,个别工作人员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工作态度,不利于管理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四、乡镇医院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运用措施

(一)构建会计理论体系

乡镇医院所进行的管理会计工作需要对应理论研究作为支持,在将管理会计工作充分应用与财务管理时,需要先完成会计理论系统的构建,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理论体系的构建。首先,乡镇医院的主管部门可以采用聘请的方式,邀请相关专家针对目前乡镇医院的管理会计工作和理论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探索适合乡镇医院发展的应用指导。其次,相关的理论工作人员需要将自身工作落实在一线中,结合实际事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展开实践活动并进行创新。要了解乡镇医院中管理会计的实践工作,并对工作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在分析好其中的不足之处后,通过优化形成有效的实践示范,使之成为具有医院特性的示范案例。在管理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下,可以结合其他医院的优秀管理理论,在有效的创新和实践下,构建符合乡镇医院自身发展的管理会计系统。

(二)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对于乡镇医院中的管理会计工作而言,综合能力较高的财务工作队伍有利于提高管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目前乡镇医院的管理会计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不过受到缺乏高质量财务人员的影响,在实际的管理会计工作上不能充分满足乡镇医院的发展需求。为了有效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从以下三点入手。首先,积极进行财务人员的培训。通过相关的技能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利用院际交流互通平台,在有效的交流和学习中不断提高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需要注意的是在培训期间要辅助良好的奖惩制度,以提高管理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不断体现出培训的价值。其次,积极更新乡镇医院中的薪资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对管理会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同时还要参考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工作强度等特征,从而在有效的绩效激励下,促进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最后,要完善好人才的评价选拔制度。乡镇医院中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较大,在提高管理会计工作队伍的整体能力时,通过良好的选拔制度可以使更多的优秀管理人员脱颖而出,在优秀的管理会计人员不断发挥价值时,可以满足乡镇医院对于管理会计工作的需求。另外,也可以通过招聘提高管理会计工作队伍的整体能力。

(三)积极完成信息系统的全局规划

为了提高管理会计在乡镇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需要积极完成信息系统的全局规划工作。在完成乡镇医院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工作后,将会打破信息孤岛的问题,不断将乡镇医院中的各类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在对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后,提供给乡镇管理者需要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化的初始阶段,在未完成有效的统一布局下,便会出现管理会计数据采集工作的重复问题,甚至会出现遗漏问题。为此,乡镇医院需要对相关经办人员进行召集,鼓励各自经办人员在工作中的问题,在集中讨论下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其次,要对每项具体业务活动的流程和规范进行有效梳理,同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一起完成对医院信息系统的优化,并将收费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和绩效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效的对接和完善,从而将乡镇医院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壁垒打破,不仅可以促使各部门环节中的信息数据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也可以通过管理会计从复杂的信息中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并对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给乡镇医院的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四)促进业务跟财务的融合

管理会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会联系到不同的职业、领域和环节。乡镇医院财务管理在运用管理会计时,要想发挥管理会计的真正价值,需要跟医院中的业务部门相结合。在乡镇医院中,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如果仅仅依靠管理会计,便无法开展具体的工作,需要跟乡镇医院中的医疗部门、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进行合作。首先,乡镇医院的管理委员会要发挥作用,在有效的组织和协调中将业务流程看作工作基础,在利用管理会计的工作方式后实现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整合。其次,乡镇医院还需要不断更新后台职能工作方式,将传统的被动工作逐渐转变为主动工作,从而在将工作真正落实在一线中后,了解并掌握真实的财务管理需求,并参与到管理会计的实践中。最后,相关会计人员还需要对基础业务的知识做好掌握,同时业务人员也要具备良好的财务思维和技术,从而有效保证业务跟财务融合的效果,促进乡镇医院的健康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乡镇医院的财务管理中运用管理会计,可以促进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从当前乡镇医院运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看,可以保障医院财务信息的完整性、规避财务管理风险和整合医院资源,能为乡镇医院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不过在应用管理会计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管理会计价值的发挥,需要乡镇医院积极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完成信息系统的全局规划和促进业务跟财务的融合,从而有计划的加强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在提高乡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后,保障医院在新经济时代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庞珮.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纳税,2021(25):93–94.

[2]李芸菲.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强化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2021(18):96–97.

[3]陈琼,朱陶涛.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1(03):289–291.

[4]刘国英.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商讯,2021(09):30–31.

[5]丁战营.探析管理会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财会学习,2020(3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