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财务决策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管理;决策
一、财务决策机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1.财务主体的类别、结构及层级关系。不同的财务主体有着不同的经济利益要求,因此,他们要求实现的财务目标是不一样的。决策目标不同意味着不同财务主体的决策评价标准不同,因此,财务主体的类别越多,不同类别财务主体的财务目标之间的差异越大,为在他们之间达成财务契约而需要的财务决策机制就会越复杂。另外,每一个企业,不同类别的财务主体之间结合的具体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因而导致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组织结构和层级结构。虽然这种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层次结构是企业过去财务决策机制的产物,但却是企业财务决策机制创新的基础。因此,每个企业在制订其财务决策机制时都必须考虑本企业组织结构和层级结构的现状,切忌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照搬其他企业的做法。不同的组织和层次结构对财务决策机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财务契约的内容和获取签订契约所需信息的方式及成本来影响财务决策机制。例如,对于职工占多数的董事会,其财务决策内容会更多地偏向涉及职工利益的决策事项。同样,高层经营者可能拥有战略决策方面的信息优势,而一个基层的财务主体就不具备这种优势。从提高决策效率和正确性的角度来看,好的决策机制应该是决策权配置与决策信息分配最大对应的机制。
2.企业文化。企业财务决策机制与文化也有密切的联系。文化中内容权力的分配以及人们的权力观念,这种权力观念直接影响企业财务决策机制的建立。一般情况是,在追求权利平等分配的小权力距文化背景下的国家,企业整体财务控制权集中而内部财务控制权安排较为分散,如英美国家等:而在权利不平等分配的大权力距文化背景下的国家,企业整体财务控制权分散而内部财务控制权安排较为集中,如日本、德国等。文化对财务决策机制的影响还体现在决策风格(是群体参与还是个人专断)以及决策者愿意承担的风险程度等方面。中国企业由于受大权力距的传统家庭文化的影响,企业整体财务控制权较为分散,外部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政府分享了较多的企业财务决策与控制权,在国有企业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李心合,2000)。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权的安排却是高度集中的,不仅在未进行公司制改造的企业中是这样,而且在公司制企业中这种现象也非常普遍。虽然大多数公司制企业都按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这种法人治理结构与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有较大差距。“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存在,使得公司制企业的内部财务决策与控制权呈现出向经营管理者集中的倾向,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董事兼任副总经理等做法更加剧了这种财务决策机制的集权程度。
3.财务环境。财务环境是另一个影响财务决策机制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财务决策的程序、方法和决策信息的传递程序有直接的影响。财务环境有一般财务环境和具体财务环境之分。具体财务环境对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财务决策中必须给予特别重视。每个财务主体的财务管理都是一个与具体财务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储存的系统,而且要随时关注其一般财务环境的潜在作用。良好的财务决策机制对财务环境的变化应当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为此,必须具备迅速捕捉企业财务环境变化信息的能力,并能对这些信息正确地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及时调整企业的财务决策。
二、加强财务决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1.对财务方案、财务政策进行选择和决定的过程。财务决策的目的在于确定最为令人满意的财务方案。只有确定了效果好并切实可行的方案,财务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益,完成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因此,财务决策是整个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决策需要有财务决策的基础与前提,财务决策则是对财务预测结果的分析与选择。财务决策是一种多标准的综合决策。决定方案取合的、既有货币化、可计量的经济标准,又有非货币化、不可计量的非经济标准,因此决策方案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平衡的结果。
2.加强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首先,企业领导者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积极转变观念。中小企业领导者首先就要提高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勇于突破“家庭式”的、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敢于接受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并致力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加以实施,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更合理的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引进高级人才。其次,努力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当今世界,人才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有高级人才的加入,会给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第三,企业要建立自己的中长期目标,正确处理好目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树立投资信心。要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真实的各项财务指标作依据,分析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确定自身的投资取向。应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即从产品的先进性,市场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去分析,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对风险程度大的项目,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方案应主动回避。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投资多元化是现代企业降低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建立起岗位分工制和轮换制,特别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如会计和出纳,不能让一个人担任,而且对于同一个岗位,同一个人担任的时间应有一定的期限,到了这个期限,就应当实行轮换。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水平。会计科目的使用,要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各个总账、明细账、流水账等会计账目之间要相互勾稽,内容清楚,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报表等资料也要根据相关规定来制作,符合《会计法》、《税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使企业的会计资料能够真正为企业各项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数据。
【关键词】小微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发展小微企业,能够使我国人口生存问题、贫富差距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所以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小微企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受到资金有限和生存规模小等特点的限制,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而目前小微企业本身在财务管理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加大了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相关人员还应该加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便更好的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特点分析
所谓的小微企业,其实就是小型企业、工商个体户和微型企业的统一名称,是国内经济学家郎威平教授提出的概念,其对这类企业的“小微”特征进行了概括。目前,在生产规模、生产领域和员工数量等方面,小微企业都具有“小微”特征。而拥有该特征的企业虽然能够获得快速发展,但是其发展壮大同时也将受到规模小和员工数量少等多个条件的限制。在小微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财务管理工作为一项常规管理工作,包含资金运营、投放、分配等多个环节,对企业生产经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未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就无法获得稳定的发展,甚至容易出现破产的问题。如果能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则能够为小微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使小微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三、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决策环节缺失
现阶段而言,一些小微企业仍然延续过去的管理模式,依靠企业家自身的判断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并未预先完成财务管理决策的制定。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依然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由于并未接受过专业的培训,这些企业家并未给予会计专业以足够的重视,在实际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未做好财务信息分析,以至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发挥原本的作用,并且也无法为管理者制定科学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二)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
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通常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无法实现企业财务的规范管理。一方面,一些企业仅仅建立了内部会计制度,并且混淆了内部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概念[2]。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小微企业在开展财务监督工作时,错误的将监督工作当成是干预企业财务工作的手段。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者来讲,为避免受到过多干预,也只能寻求方法进行财务监督的抵制,继而影响了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作用的正常发挥。
(三)缺乏资金控制能力
不同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在资金控制方面普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以至于无法实现资金的严格管控。一旦遭受市场冲击,就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从而导致企业面临经营危机。一方面,一些小微企业管理者仍然抱有资金越多越好的观念,以至于企业的资金遭到了大量闲置。而缺乏流动资金,则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另一方面,多数小微企业并未建立赊销制度,以至于企业的部分账款很难得到兑现[3]。在这一背景下,企业较容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出现坏账问题,继而导致企业承受较大的财务风险。此外,由于缺乏财务管理计划,一些小微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随意调拨资金的问题,以至于管理者难以实现企业资金的有效管控。
(四)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在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的背景下,小微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目前,国家虽然出台的有关政策扶持小微企业,但是多数政策仍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产生的实际效用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发展需求。在筹资方面,小微企业通常需要通过私人借贷和自筹获得经营资金,只有少数小微企业能够通过银行获得的资金。在这一背景下,小微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更多,在与其他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无法得到足够的保护,因此容易出现财务危机。做好财务风险管理,才能使企业产生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小微企业并未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既未建立财务风险预测管理体系,也未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加强财务风险分析。未能实现财务风险的合理预测,则将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风险的有效预防。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小微企业一获得良好经营效益,就盲目制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策略,以至于未能实现资金的高效运用。而在面临诸多来自于市场的风险时,则会出现财务危机。
四、解决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决策制度
想要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发挥更多的作用,还应该进行财务决策制度的完善。作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财务决策也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想要制定合理的财务决策,还要对现有财务决策制度的进行完善。具体来讲,就是需要通过制定科学制度完成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同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完成决策的制定。首先,建立的财务决策制度需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规范性,应能帮助管理者完成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建立的财务决策制度需要对企业利益分配问题进行解决,需要确保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能够得到协调,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再者,还要根据决策规律完成财务决策制度的完善,以便为管理者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提供更多的指导。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构架 对策 探讨
财务管理指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经济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理财。既要理顺企业资金流转程序,确保生产经营顺畅;又要理顺各种经济关系,确保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得到满足。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构架
财务管理的内容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即对企业资金筹集、投向和日常运用的管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资金筹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财务管理部门必须为企业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以满足企业生产和企业拓展的需要。但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资金,其使用成本也各不相同,如果不慎重选择筹资方式,可能造成过多的筹资费用,从而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筹资决策时,必须对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加以比较和抉择,使一定时期的资金来源及其数量同企业的经营需求相一致。
2、资金投放。企业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把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以便取得盈利。企业可把筹集到的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形成对内投资,也可以用于购买其他企业的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形成对外投资。财务管理部门要与有关管理者共同决定资金的投放,做出有关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企业资金利用的决策,决定企业所需要的全部资产的数额,以及投资的结构和组合,以便企业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3、收益分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利润,也可能会因对外投资而获得收益。企业的利润要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企业进行收益分配体现了企业履行其承担的社会责任,要力求做到各种利益之间的均衡。首先,要依法纳税;其次,弥补亏损,提取公积金、公益金;最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4、营运资金管理。企业日常资金管理是理财工作的重点之一。营运资金管理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例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是否适量供应,各项生产性费用支出是否按时结清,产品销售收入是否及时收取,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是否得以有效使用,等等。有效地保持企业资金收支平衡和企业现金流量的顺畅,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操作的目标。
二、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所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具体表现为:竞争能力、获利能力和增值力、偿债能力与信用水平、资金营运能力、抵御风险能力等五个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大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的最终目标,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最大。但由于“利润最大化”目标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值、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往往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的短期行为,所以逐渐被实践所否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计划经济为核心。在资金管理方面,主要是资金定额的核定方法和资金计划的编制方法;在成本管理方面,主要是成本降低指标的测算和成本计划的编制方法;在利润管理方面,主要是利润指标的测算和利润计划的编制方法。所运用的这些方法都是对计划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与体现,但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经营决策的信息。
2、基本不考虑风险因素。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主要是执行国家的有关计划,完成计划所规定的各种指标,完成了计划,企业的财务活动就已基本确定,很少谈起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经营风险问题。这样,在企业主管经营者和财务管理人员的眼中的风险只是忽视或假设。
3、经济管理体系不够完整。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于对企业经营预测研究的很少,对经营决策基本不涉及,这样就失去了企业利润的真正体现。比如:有财务预算方法、财务计划方法、财务分析方法和财务控制方法,却缺少了财务决策方法。现今提出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虽然克服了“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资本增值的要求,但其优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在我国当前还只能是一个理论公式和理想的发展目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指导作用并不大。又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人提出了以现金流量最大化、现金股利最大化、净现值最大化等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但这些目标仅使财务管理在某些方面可供选择,并不能代表财务管理的总目标。
三、达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对策
1、树立人本化的理财观念,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的财务关系,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因此,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就是基本趋势和客观需求,我们应创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理论,以适应人本化理财的要求,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一般认为,对核心层企业宜采用集中财务体制,对紧密层企业宜采用管理的分散的财务体制,即由集团总部做出重大财务决策,由紧密层企业做出次要的财务决策及执行总部决策,对半紧密层企业宜采用受控制的分散的财务体制,即总部通过内部制度来间接影响或控制下属企业的财务决策;对松散层,协作层企业则采用完全分散的财务体制。也就是我国现今执行的财务核算管理委派制度,且要层层监控,以便使财务管理目标顺利实现。
2、规范财务信息体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决策所需信息。将公司财务的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汁制度的前提下,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标准财务信息系统。只有在统一标准下产生的信息,才可以被更快捷地汇总,并具有更高的可比性,使信息达到充分地共享和有效地利用,帮助决策者了解、管理公司,做出合理的决策,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同时财务决策需收集大量数据,如历史数据、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和前瞻性信息,光靠手工去统计、整理、分析这些信息,显然费时费力,容易出错。利用现代技术收集决策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时间和人工成本,信息得以最快捷地反映,信息因为及时准确成为真正有效的信息,公司和公司管理者成为最大的受益人。所以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提高准确度和效率。
3、有效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尤其要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中不能就资金论资金,不能只注重质量和成本的管理,而应从更大范围上着手,不能仅仅停留在融资和资本分配的表层状态下,目前还应做好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品牌的管理等。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人力资源最为重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因此,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很重要。但是,在传统预算下,人力资源只能转化为直接人工小时而编制直接人工预算和费用预算。这充其量不过是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而已,不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配置,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相当大程度的脱节。因此,企业需建立吸引、培养、留住人才的报酬机制,在注重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注重无形资产的创建和管理。以品牌为先导,在优秀人才的努力下,通过优质服务,开拓企业特色的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突破“物尽其用”的局限,将视野拓展和延伸到如何使企业“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的领域,把“物尽其用”置于“人尽其才”的基础上,全方位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相关信息,从根本上解决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问题。
4、对企业经营全过程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管体系。财务监管体制应涉及到企业资金的筹措、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和控制、债权、债务管理,财务收支计划、财产、物资的管理、工资的管理、利润的计算和分配、内部审计稽核、等,从而使企业财务管理正规化。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管体系能使财务监管工作有章可循,为财务监测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为此,企业应配备高素质的人才,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财务监管,如对资本的结构及增减、对外长期投资及时资本性投资事项,对外担保事项,关键设备物的抵押、年度财务预算、工资及利润分配方案、经营业绩考核及奖励、成本计划及控制、价格的确定及调整、贷款回收政策、货物采购计划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财务监管,以保证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5、加强企业风险管理,促进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实施企业风险管理是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再监督,以便及时发现并消除风险点,把风险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与此同时,能够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符合性测试发现内控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企业风险管理还能起到预防风险与警示的作用,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控制度,由相关部门或人员具体实施,事先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把风险消灭在发生之前或萌芽状态,而当风险产生并造成损失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措施,发挥风险管理的警示作用;企业风险管理的开展还有助于提高外部审计质量和效率,一方面将有限的资源用于高风险领域,另一方面,降低外部成本,提高效率。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财务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建立和引入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
在完善我国财务管理方法时,我们应构建以决策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现代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因为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盛衰成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核心是财务决策,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财务计划是财务决策的具体化,财务分析是为了发现成绩,找出缺点,以利于今后的财务决策。另外需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体系。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竞争的基本原则就是优胜劣汰,因此,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承担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为此,必须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还要不断推广和应用定量的财务管理方法。在未来的财务管理中,数学将得到广泛的应用,财务决策的数量化也会更加受到重视。为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不能仅仅根据大概的估计来做出财务决策,而是要凭数据说话,以数量分析为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性,使企业财务管理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斌:财务管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128-02
一、国有投资企业的形成、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开始多样化,以产权为纽带的产业型集团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与此同时,投资型公司经营组织形式以其资本运作的独特优势填补了产业集团在市场中的空白。众所周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求在实施国有资产有效监管的同时,开展国有经济营运,以实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调整,在这方面,国有投资企业具有独特优势。
一般而言,国有投资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国有投资企业是贯彻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任务的市场“载体”。目前,作为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国资委只能从宏观层面实施国有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其亟待寻找和培育一支有别于产业集团而专司资本经营的力量充当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市场“载体”,具体协助国资委从事国有经济营运的宏大任务。而国有投资企业的资本经营功能,使其具备了这一条件。
第二,国有投资企业积极推动了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在广大的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框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而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可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于是,在微观领域通过资本经营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为一种主要方式。由于国有投资企业专长于资本经营,这就必然要求国有投资企业在推进国有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的构成及运行现状
(一)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的构成
1.投资机会鉴定阶段
国有投资企业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首先要进行投资机会的鉴定,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调查和预测,寻找在某一地区或某一部门范围内的投资机会并估算投资费用。国有投资企业进行投资机会的鉴定,可以采取了SWOT分析法,即系统确认整个国有投资企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其中,优势是指能使企业获得战略领先并进行有效竞争,从而实现自己目标的某些强大的内部因素和特征,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一种相对优势;劣势是指给企业带来不利,导致企业无法实现其目标的消极因素和内部的不可能性;机会是那些不断帮助企业实现或超过自身目标的外部因素和状况;威胁是对企业经营不利并导致企业无法实现既定目标的外部因素,是影响企业当前地位或其所希望的未来地位的主要障碍。通过这些分析,列出国有投资企业的SWOT矩阵,并据此提出国有投资企业的投资机会的鉴定。
2.初步可行性论证阶段
国有投资企业在投资机会鉴定的基础上,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从技术层面进行科学试验,以判断建设项目是否具有生命力。首先,国有投资企业应当结合其性质对投资机会进行取舍。国有投资企业的性质,一方面决定了投资项目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定位,另一方面决定了项目选择必须符合企业追求利润的需要。因此,在对投资机会进行初步可行性论证阶段,必须要关注该投资机会与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以及国家战略调整等现实情况是否趋于一致,应该围绕国家重点发展选择投资项目;其次,国有投资企业应在进入产业的成长期选择项目,例如能源、交通、环保、金融证券等领域,这也是由国有投资企业所持资本性质所决定,国有投资企业所持资本与风险投资资金有着显著不同,国有资本的保值特性决定了其必须在相对成熟行业展开。因此,在对投资机会进行取舍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第三,由于国有投资企业为阶段性持股,因此,国有投资企业在对取舍投资机会时,既要考虑进入壁垒,又要考虑退出壁垒;第四,国有投资企业在进行初步可行性论证时还应当强调项目相关性和匹配性,这主要是基于投资风险分散方面考虑的;第五,对于投资机会,国有投资企业要考虑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选择适合的股权比和股权结构,做到投资机会既要进行定性评价论证,还要进行定量评价论证。
3.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研究阶段
主要涉及的工作内容有:调查国有投资企业本身的近期和远期需求,调查资源、能源、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落实情况,研究最佳的产业布局及其相应的配套措施,计算项目投资费用,以及资金来源和偿还办法等。其中更重要的环节是组织管理系统,包括配备素质好、精明强干的人员,同时在管理决策过程中,要依靠科学的决策方法,特别是利用一些数学模型,比如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它可以完成成本最小、价格最优、利润最大的测算,结合国有投资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而用计算机编出程序,为国有投资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关于可行性方案一般要提出若干个不同的方案,以供决策者选择。国有投资只有重视和完善决策结构,才能得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有可能避免决策的失误,此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考核和培训制度。
4.做出财务决策
在经过以上三个步骤后,国有投资企业即可据以做出财务决策。财务决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资金营运决策等。其中,投资决策主要研究长期资本投资的程序与效益评价方法等。长期资本投资的效果将从根本上决定企业发展的态势以及企业价值的大小,因而它是首要的、根本的财务决策;融资决策重要研究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以及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并重点分析如何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资金营运决策主要是研究国有投资企业在投资后资金管理、回收以及包括投资效果的监督等方面。
(二)财务决策形成机制运行现状分析
1.决策意识薄弱,机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直以来,国有投资企业的建设和改革片面强调了财务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而忽略了最根本、最核心的财务决策形成机制。众所周知,财务机制的改革,也不外乎财务决策形成机制、财务激励机制和财务监督约束机制三方面的内容,如今我们对于年薪制、经营者持股计划、股票期权、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度等财务激励、财务监督约束机制已经相当熟悉,但对于国有投资企业应当如何进行财务决策的问题却知之甚少。
2.项目可行性论证缺乏科学性
前面提到,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有着比较科学的方法可循,但是在国有投资企业中,由于其国有性质决定了其中“官本位”现象十分突出,无论是在项目初步可行性论证阶段还是在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研究阶段,主要领导“一支笔”现象十分严重,几乎不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往往是召集一些专家,象征性地提点意见,对于论证结果起不到任何作用,财务决策形成机制形同虚设,这往往会直接导致财务决策的失败。
三、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相关建议
前面提到,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的有效实施有赖于企业制度的科学性,因此,在前面对国有投资企业财务决策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明确相关配套措施是确保财务决策形成机制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一)完善公司治理,构建母子公司型治理结构
国有投资企业的母子公司型治理结构,实质是建立在对子公司控股、参股基础上的资产纽带关系。构筑有效的母子公司治理机制是实现国有投资企业有效治理结构的制度基础。首先,母公司对子公司要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行改造,重点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理顺产权关系,控制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指标分解并落实到子公司。其次,为了保证财务控制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严格的财务控制体系。母公司所属子公司必须按时向母公司报送有关财务报表,并作出项目经营状况的动态经济分析和相关的财务分析。最后,建立投资企业战略管理控股体系的人力资源监控系统,保证资产控制落到实处。
(二)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目前,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国有投资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肩负着其他类型企业不可替代的使命和责任,在明确了其定位和作用后,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投资企业正在由资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通过市场融资,进行对资产和股权进行投资、管理和交易来实现资本的快速流动和增值,这涉及到众多的学科知识,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以及实现人尽其才的制度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机制之外,还要不断完善以岗位责任制和业绩考核为核心的激励机制,不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三)全面、有效地落实财务决策形成机制
财务决策形成机制相关内容是科学的、经过实践证实了的一套机制,全面、有效地落实财务决策形成机制对于保证财务决策质量、防范财务风险有着重要意义。财务决策是有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本使用效果的重要决策事项,一旦决策失败,对于国有投资企业的影响十分严重,因此,主要领导对此应当高度重视,不可简单的“一支笔”解决、“拍脑门”了事。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这也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对此,国有投资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其功能,严格按照投资决策形成机制的具体要求做出相关决策,促进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
面对现如今市场经济中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在企业各项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企业中的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的经济受损,利益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水平,因此,面对客观上存在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防范工作也就成为企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值得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一、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影响着企业各部门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些因素有来自内部的,同时也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尤其对企业财务部门来说,更是经受着各方面的考验,因此面对这些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因素的影响,对企业财务风险成因的分析也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
(一)缺乏科学的财务政策作指导
财务政策在企业财务的各项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工作,但是就目前的实际工作来看,我国现阶段的企业财务部分仍存着财务政策过于传统、不全面、不科学的问题,另外,很多财务政策不适合企业的发展,不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存在主观性强、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等特点,这些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财务部门的工作出现失误,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由此可见,用不合理的财务政策指导财务实践活动,无疑阻碍了企业财务部门的正常工作。在很多企业中,由于领导者和决策者财务风险的意识薄弱,在进行决策时难免出现失误导致投资的失败,进而使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使企业的发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不科学的财务政策提高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率。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风险预测体系
任何企业都会受到大大小小的财务风险的影响,这是无可避免的,但是这不代表企业可以听之任之,无所作为,面对这些风险的不定性降临和发生,企业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手段,健全相应的防范机制和预测体系等,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经济带来的损失,但目前很多企业缺乏财务风险的预警意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在财务风险出现之前没有做到很好的预测,在财务风险发生时也就无法科学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财务监管部门也没有做好时时监督工作,在这种状态下,财务风险更增加了其发生的可能性。
二、对于企业财务风险采取的防范措施
为了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对于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就成了重点工作,尤其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推动下,企业财务部门存在的风险更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关注,面对由于多种原因产生的企业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手段和措施也是刻不容缓的,但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措施不是片面的、单一的,而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企业财务决策对企业财务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部门各项工作的进行,与企业财务的各项细节性工作息息相关,因此,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科学的、合理的财务决策对规避财务风险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科学的财务决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而是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考虑到各种有可能影响到财务工作的因素,多吸取工作人员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以免在财务决策中出现主观主义的错误,另外,在决策者和领导者在进行财务决策时,也要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防止财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财务风险。
(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测体系
在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规避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制定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和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完善的体系和制度的监督管理之下,才能使企业对财务部门的工作做到时时监督、加强防御,在实际工作中,要对资金的运营过程做到了如指掌,财务部门的报表要清晰准确,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各项运行过程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潜在的财务风险给予高度的重视,做到极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在应对财务风险方面提供更多的时间,另外,在规避风险的过程中,可以使资源达到合理的、科学的配置,在风险点做到事业的准备工作,当风险发生时,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求,防止事态扩大给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样才能把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并把财务风险扼杀在初期状态,降低处理财务风险的成本,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结束语
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现如今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来说,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使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小化就成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只有正确认识企业财务风险,发现财务风险的成因并给予相应的给予合适的控制,才能有效地预测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经济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蒋华.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策略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26).
[2]陈文俊.企业财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处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6(3).
此次通则修订一方面还原了财务管理本质,交还会计与税收承担的功能。新增了企业重组、财务风险、财务信息管理等内容。另一方面,顺应了产权制度改革,清晰界定国家、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管理职权与责任,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财务制度的规范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其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金融企业除外),其他企业参照执行。被称之为我国财务管理“国家标准”。笔者认为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下面就新通则对我国财务管理的影响归纳如下:
一、解决了政府财务管理的“越位”和“缺位”问题
修订后的通则将“由国家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制订具体的财务制度”转变为指导与监督相结合。国家为企业的财务制度提供指引,企业根据通则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政部门主要工作内容为:制定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财务政策、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检查企业会计报表质量,实施财务评价,监测财务运行状况,明确了财政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将有效地扭转企业财务管理无章可循、职责不清的局面,同时从源头上整治企业财务秩序,化解财政风险。
二、有利于建立风险机制,实现价值最大化
新《通则》要求形成财务决策、风险控制、预算管理的管理体系。财务决策制度的建立,可以改变企业以往凭借经验管理、依靠经验决策的状况,使企业各项决策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利于推动企业集体决策,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水平。还规定财务决策回避制度,对投资者、经营者个人与企业利益有冲突的财务决策事项,相关投资者、经营者应当回避。
财务风险不仅是财务融资风险,还应该包括企业投资风险、利润分配风险等。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企业根据各种风险建立相应的防范制度,将企业的各种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和财务控制的标准,是考核经营者业绩的尺度,建立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统筹管理各项财务资源,明确经济责任,使责权利有机结合,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
三、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务的监督作用
新《通则》明确企业集团可以实行内部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大型企业集团子公司较多,资金由各子公司分散使用,一方面造成盲目投资乱花钱,另一方面,各子公司之间苦乐不均,资金有紧有松。由集团在各子公司之间在不损害子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合理调配资金,可以防止资金沉淀,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新《通则》要求企业建立合同财务审核制度,明确业务流程和审批权限,实行财务监控。合同是企业业务流程的源头,合同签订是对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合同通常由业务人员签订,由于业务人员对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不一定精通,一经签订会影响企业的收益、资金流量、成本费用、税收等诸多方面事项,业务性质也无法改变。建立合同的财务审核制度,可合理安排资金,规范支出事项,有效防止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发挥财务的监督作用。
四、明确了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完善了企业财务监督机制
投资者对经营者实施财务监督和财务考核,可以改变经营者和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能正确评价经营者的业绩,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向全资或控股企业委派或者推荐财务总监,则使财务管理者能够代表投资者行使财务监督权,保障其相对独立性,以便更好地行使监督管理职能,形成企业经营与财务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内部管理机制。
另外新《通则》赋予投资者决定企业聘请或者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权利,可以避免因经营者暗示使中介机构失去独立性。由投资者决定的中介机构,即能满足质量要求,又能与企业的规模匹配,也符合资本管理的原则。
五、有利于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规范财务管理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不少非公企业是从家庭企业发展过来的,所有者与经营者集于一身,实行家族式管理,管理方式较为陈旧,企业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运作等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有着较大差距。新《通则》对企业投资者、经营者不同的财务管理职权进行了划分,并明确了各自的财务责任。实施新《通则》,可以促进民营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按照“激励规范、约束有效”的原则构建企业财务运行机制,体现企业不同利益主体的财务诉求,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六、理顺了企业收益分配关系,便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新《通则》明确了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以及其他职工的分配政策,规定了职工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财务政策,规范了企业即期激励和远期激励的财务行为,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施激励机制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明确了财政部门在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中的职责,确定了企业应付国有利润直接上缴国库,有利于转变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观念,规范企业与财政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为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奠定了基础。
七、加强了信息管理制度化,便于实现信息共享
新《通则》在财务管理方面首次提出将信息管理制度化,企业可以结合经营特点,优化业务流程,建立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信息处理系统,实现财务、业务相关信息一次性处理和实时共享。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自行确定财务危机警戒标准,重点监测经营性净现金流量与到期债务、企业资产与负债的适配性,及时沟通企业有关财务危机预警的信息,提出解决财务危机的措施和方案。便于信息共享,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八、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扶持
[关键词]财务风险 防范 措施
财务风险存在于任何企业之中,这不仅是理论更是事实。关键是如何了解风险的起因,加强防范,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财务风险的本质做积极的理解,对其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控制,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风险意味着收益或幸福,而唯其冒险才有取得收益和幸福的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谁都愿意冒险。但是,冒险并不一定取得收益或幸福,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一方面决定了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可能缩手缩脚,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谨慎对待风险。所以在财务风险的管理中,我们既要积极迎接风险,又要谨慎处理风险。什么样的机制才能达成这一效应?从人性心理和生理的角度看,人们为了获得收益和享有幸福,通常会有一种冒险的内在冲动,如果这种冲动不会受到风险的负面效应的遏制,人们面对风险就会变得漫不经心和毫无警惕之心,这时主动迎接风险就会转化为更多的损失。所以进行风险管理必须形成一种机制,使人们谨慎和有效地控制风险的负面效应。财务风险的控制也是如此。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也必然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4.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致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此外,企业库存周转率不高,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无法实现销售,或者材料物质变质,也就表现为存货变现困难。而存货流动性差,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造成资金无效占用,加重财务负担。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慎造成的损失。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管理的工作重点。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即是说,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建立财务风险机制并使风险机制得以发挥作用,必须使决策人承担风险的负面效应所带来的损失;决策人承担这种损失的直接程度越高,风险机制的作用越大;决策人承担这种损失的完全性程度越高,风险机制的作用也越大。就财务风险机制的作用而言,在财务决策者承担损失的直接程度和完全程度上,基于企业的性质和组织形式的不同还有差别。
对于企业的员工,包括财务部门的员工也必须对自身的财务决策失误承担责任,如因销售环节的收账政策的采用而导致应收账款不能收回时,相关决策人就必须承担决策失误责任。要实现企业的员工对自身的财务决策承担责任的要求,必须将员工的收入与相关财务决策的后果挂钩。用最通俗的话说,员工必须以收抵支,有盈余后方可取得收入。同时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在上述经营者和员工承担财务风险的机制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条基本的路径:一是将他们的个人收入与相关财务决策的后果直接挂钩;二是将他们的收入转化为企业的股权,使他们承担投资失败的终极责任。
总之,各财务决策主体为了自身的利益会积极主动地面对风险所带来的正面效应;而财务风险的负面效应与决策者自身的利益联系起来,各决策主体为了自身的利益会谨慎和有效地控制负面效应。结果,风险的正面效应会不断地扩大,负面效应会不断地缩小。这正是风险机制所要实现的根本目标。
3.对财务风险进行过程跟踪
财务风险的发现不能仅仅局限于事前发现,还必须进行过程跟踪。过程跟踪的最好方式是预算。它的风险发现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通过年度预算可以对跨年度项目的风险逐年进行跟踪,实际上由于滚动预算的采用可以将长期战略决策的风险通过每年的滚动预算进行发现。
(2) 预算是由若干具体的收支项目而形成的体系,通过对收支项目的分拆可以深入地发现每个细项的现金流入流出存在的潜在风险。应该说,作为预算形成基础的收支项目分拆越细,预算发现风险的功能越强。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预算都是粗之又粗,预算的支持数据具有很强的主观判断性,这就很容易使客观存在的影响现金收支的风险不易发现。
(3) 通过对每一个具体的收支项目进行预算,或称之为项目预算,更能发现每一个企业业务行为对现金收支的影响。最好的例证是,企业对于每一项出差都必须事前预算,这就防止了差旅费支出随意扩大的可能性。实际上上述三种通过预算发现风险的过程可以简单地归结为――由于有了预算的机制,企业就必须分析预算收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就可以发现风险,所以预算体系也是风险发现体系。
4.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例如,对固定资产投资,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各种投资方案的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在考虑其他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又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
关键词:财务风险;综述;控制
中图分类号:F8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35-0132-02
当前新形势下,中国中小企业肩负并支撑着产业转型和升级的重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成员,也是核心要素之一。“十二五”规划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中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数量上达99%,在城镇人口就业贡献上达75%到85%以上,在财税贡献和经济贡献上也都在50%以上,有部分省份区域甚至达60-70%,说明现在全世界最大的中小企业群体正在形成。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结构全面转型,社会稳定和谐无比重要的关键时期,中小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国内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的政策不断增多,意在扶植一些有市场潜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才能在经济大潮中有立足之地,财务风险管理是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管理方面,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提高风险抵抗能力和竞争能力,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知识。
1 财务风险的概念
时珏(2011)认为财务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风险要素的存在,使得企业的资金及其运动呈现出不确定性,最终可能导致企业未来的财务收益与人们预期收益产生重大差异的一种财务活动。
瞿(2011)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
齐莉(2009)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资金流)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
侯宇(2012)认为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给企业经营与管理带来的困难和损失。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公司资产和现金流的充足性是否有保障,即公司是否有充分的资产偿还债务,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满足它的操作费用。
姚雁雁(2010)认为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和特定的期间内,在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条件等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使得企业资金运动的效益性降低和连续性中断,进而使得企业的实际经营绩效与预计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产生负面影响或不利结果的可能性。
2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般说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内部的管理控制不当等多方面引起的。
盛桂花(2010)认为,具体而言,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①财务决策失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者主观决策极容易做出不合理的决策,而决策者又发现不了存在问题,加上决策者本身财务风险意思不是很高。②举债方式不合,财务决策者没有给企业选择适合企业本身的融资方式。③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企业发展过程中,偿债能力严重不能支撑企业的负债需要。④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客观环境不断的变化也会影响企业财务风险。
何国武(2011)认为财务风险原因具体有五个:①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②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③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财务决策者做出的决策不是最科学、最优化的。④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以及本企业和上级企业之间,资金管理权责不明。⑤财务杠杆系数的变动,部分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顾惠芳(2012)认为财务风险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包括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中小企业资产结构的不合理、财务关系不明确都会加深财务风险,外部主要是指财务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齐莉(2009)认为外部环境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甚至会进一步发展成企业财务危机,内部环境中诸如管理层风险意识缺乏、经营决策失误、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企业内部控制、监管体系不健全都会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如果企业能够对财务风险管理到位,则企业可以避免一系列损失,企业能够发展更快。
侯宇(2012)认为财务风险原因主要有:①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②管理模式僵化,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中小企业存在家族式经营为主,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③风险意识落后,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财务决策者容易主管臆断,容易给企业带来损失。④财务控制薄弱,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⑤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对企业研发投入较少,导致企业竞争力不足。
3 构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对策
时珏(2011)认为,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中预警系统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预警系统主要是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其中应着重对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的重视,注意这三个项目的平衡关系,如发生不平衡,则就会发生潜在的财务风险,长期预警系统应重视对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同时辅以产管理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考核。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包括对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对企业编制的预算应给予严格管理,超预算业务要按照公司管理制度进行。最后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内控的管理,对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要加强教育,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业务人员的基本素质。
盛桂花(2010)主张首先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教育,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预防财务风险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其次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科学的决策会给企业创造高效益,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确定适度的负债结构。债务结构必须要符合企业自身的条件,注意采用合理的筹资方式。最后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时刻关注政策和市场的变化。要注意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财务状况带来何种影响,风险管理要提升在企业在管理的地位。
何国武(2011)认为主要是加强财务控制,提高企业资产使用效率,对企业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实物资产都提出了具体的管理要求。合理选取投资组合,提高企业投资收益,要注意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合理的转嫁投资过程中可分散的财务风险。合理选择筹资方式,适度负债经营,资本结构和负债经营要匹配,不能给企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负担。争取资金支持,降低筹资成本。对符合国家政策支持的一定要积极去争取,适当的政府补贴会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增强业务人员的责任心和风险意识,设立风险抵押金。要让员工充分的融入企业的这个集体中,可以增加企业的活力。财务人员要强化对企业偿债能力的认识。财务人员自身财务素质一定要加强。
顾惠芳(2012)指出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都要进行系统深入的调研,各个职能岗位都要加钱控制,对财务决策应该由一个专门的决策机构进行,才能保证决策不出错,财务人员的素质应该要提高,对财务风险判断能力都要熟练,同时中小企业还要建立长期预警系统,主要是用来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
侯宇(2012)认为首先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公司所有员工应该都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其次加强信息管理,完善信息系统,对信息分析能力和数字敏感要高,再次财务工作做到适度超前,做好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保证预警信息传递路线的畅通和对策反应的及时性,信息传输通道一定要可以通到企业最高领导层。减少信息传递失真和失误。
4 结 论
本文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都进行了适当的梳理,发现当前学者研究的研究视角趋同,侧重点不尽相同,有的重视财务预警信息化建设,有的重视财务人员素质意识教育,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广阔,国家在政策层面上支持力度将会大大增加,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相关部委都在积极联系金融行业应该给与足够的照顾和优先处理,发展中小企业会大大增加就业人数,对于提高经济结构都有者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应该发展高新技术行业,行业的领先地位将会决定企业财务状况优化,企业各项财务指标才能保持在一个相对良好的水平之上。作为企业一名财务人员,应该要有财务风险意识,同时也要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对企业运行时各项指标在何种正常水平内都应该给与重视,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时钰.构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1,(11).
[2] 盛桂花.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财会月刊,2010,(9).
[3] 何国武.基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财务风险分析[J].财会研究,2011,(22).
[4] 瞿.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作用机理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17).
[5] 顾惠芳.金融危机下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与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J].经管空间,2012,(3).
[6] 齐莉.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9,(7).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识别;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狭义的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而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就表现为企业能否支付到期债务,以及是否会导致企业发生破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造成蒙受损失的可能。企业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即因借入资金增加丧失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因素致使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产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款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风险。
财务风险包括如下特征:(1)客观性。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人们无法回避它、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从而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2)全面性。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中。(3)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时时都具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4)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财务风险的存在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5)激励性。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实行动态监控,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获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诸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识别企业财务风险,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这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企业经营者及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了解,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本质。由于风险意识淡薄,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未建立财务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和控制系统,致使财务风险时有发生。(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4)企业内部关系混乱。这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
三、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若干对策
(一)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
企业应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素质水平
风险识别及防范对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要求包括:要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地职业判断能力;掌握相关金融、证券、投资等知识,使资金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减少风险。
(三)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1)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应利用筹资渠道多元化的客观优势,正确选择筹资方案,合理安排借入资金比例,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适度利用财务杠杆,抑制财务杠杆负作用的发挥,合理安排资本结构,实现资金成本最低化。其次,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组合,确定适当的筹资渠道。(2)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企业应该深入细致地进行调查并做好可行性研究,分为五个步骤作出决策:估计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估计预期现金流量的风险;确定资金成本的一般水平;确定投资方案的现金流量现值,根据以上步骤所估计的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和所确定的资金成本计算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入量现值、现金流出量现值;将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入量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现值进行比较。(3)在资金回收决策的过程中,企业要减少资金回收风险。首先,要加强现金的管理,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其次,要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加快应收帐款的回收。最后,要加强存货的管理,确定最佳的库存量。加强对存货的监控,盘活存量资产,当产品出现滞销信号时,要及时处理,避免存货积压造成更大损失。其中,可用ABC管理法加强存货监控。(4)在收益分配决策过程中,对收益分配风险的控制,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能使投资者受益,又顾及企业的长远利益,保证企业扩大再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在既要控制资金成本,又要充分调动投资者积极性的原则下。
(四)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需要做好以下三点:(1)建立激励约束主体。在两权分离条件下,内部治理结构的股东大会和监事会就是行使激励约束权的主体。(2)形成公司内部的制衡关系。股东大会对涉及股东权益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董事会执行决策并对企业经营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监事会监督董事会执行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的决策,维护股东权益。(3)建立公司内部的决策结构。可采取了两种形式:在董事会内部设立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之下设立专业决策机构,专业性决策机构的人员组成是依据决策的相关性确定的,专业性决策机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诸如投资委员会、薪酬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法律事务委员会等,一项决策通过必须首先获得专业性决策机构的认可,然后才能提交董事会讨论。
(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