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学习制度范文

小学学习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学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学习制度

第1篇:小学学习制度范文

5月26日县教育局组织乡镇中小学校长、报帐员、会计在利辛高级中学参加《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修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的目的

为什么要对现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修订。现行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是由财政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并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实施15年来,对于规范中小学校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日趋完善,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小学校财务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此,财政部、教育部根据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要求,对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

二、新的财务制度有什么特点。

新制度按照“保持原有制度体系框架、适应财政管理改革要求、突出中小学校行业特征、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原则,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完善: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全面规范学校收支行为。中小学校应将各项收支全面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二是突出财政优先保障地位,强化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不得对外投资,不得举债,其办学经费由国家财政保障。三是加强绩效管理,细化财务监督。中小学校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实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四是明确校长负责制,突出校长在财务工作中的管理责任。中小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领导下,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校以校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实行“集中记账、分校核算”的,不改变学校财务管理权。五是针对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如食堂管理、教学点预算编制、基建工程核算、经营活动、资产管理等进行制度规范。

这次培训后,我们要把《制度》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1、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中心学校制订了新《制度宣传实施方案》利用广播、墙报、宣传橱窗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还要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培训,学校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完善制度、夯实基础。

各学校要真对新的制度对学校的财务和管理进行更新,结合本地中小学管理体制,办学情况和财务活动特点,有针对性进行修订完善可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财务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

3、层层落实责任。

第2篇:小学学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数学;阅读;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少数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或是观念上的偏颇,忽视数学阅读,认为阅读是语文和英语学科的事,数学只需多讲解、多做题即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也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这都要求我们应当重视阅读,数学也不能例外。为加强数学阅读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笔者尝试以下做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才会自觉地阅读,持久地阅读,收到应有的效果。

1.了解阅读需要。心理学表明: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来源于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从生活中来,必将服务于生活,而要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必须学会阅读,力求让学生明确数学阅读的目的、意义,让他们感受到数学阅读确实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从而产生强烈而稳定的数学阅读动机和阅读欲望,如阅读存折、单价表和说明书等。

2.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创设的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要有适当难度,要富有启发性。通过问题情境,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和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1)1.6÷0.25,15÷0.15;(2)10÷3,14.2÷22。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学生求知与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不协调”。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

3.注意激励表扬。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斯说:“孩子需要鼓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般。”激励,可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断上进的信心和动力;激励,可让学生放飞个性,展现自我。我一是通过“口头表扬”进行激励。学生在进行数学阅读时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不足,我不是盯住缺点或错误不放,而是注意发现其优点,肯定其长处,哪怕只要有一点所得、一点好的态度、一个好的方法,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二是通过“评奖”进行鼓励。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组织多种有关数学阅读评奖活动,如班级和学校开展评选“数学预习能手”“数学故事大王”“数学知识小博士”“数学阅读日记之星”等活动。评奖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参与,尽量扩大获奖面,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奖。三是展示成果激励。在数学教学中,我为学生的数学阅读展示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如墙报上开辟“数学阅读心得园地”,演讲“数学故事”,举行“读书笔记展览”和“手抄报展览”等,让学生展示自我。这样,在多种激励中,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充满信心,调动了阅读的积极性。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会读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我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也不仅仅是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

1. 操作实践,帮助理解。在阅读时指导学生边看课本中的有关内容,边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通过学生亲自做一做、画一画、量一量、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手段,观察、比较和体验,感悟新知,获得表象,帮助理解。如学生阅读预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自己在方格纸上剪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图中可以看出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把数据填入书上表中,通过观察和比较,感悟梯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抓关键词,准确理解。在数学里,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抓住关键词,关系到理解的准确性。在阅读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圈出关键词,并加以推敲理解。如阅读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学生圈出关键词“小数”“末尾”“零”“不变”,然后对关键词进行推敲分析,明确这个性质的条件是“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结论是“这个小数的大小不变”,如果改变条件这个性质就不成立。

3.质疑问难,深入理解。“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言简意赅地讲明了质疑问难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质疑问难,如阅读《利率》这节内容时,抓住重点内容提问:什么是利息?什么是利率?利息与利率有什么关系与区别?它们又是怎么计算的?然后再次认真细致地进行阅读、观察、思考、感悟和探究,从而深入理解利息、利率的概念、联系及其计算方法。又如阅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时,学生抓住关键词提问:为什么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经过思考探究后,就更加深入更加明确地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4.转换语言,深化理解。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等。在数学阅读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其意义的深化理解,我们要求学生将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等转换成文字语言,并用口头或书面叙述出来;或将文字语言转换成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等。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分析、概括、综合、归纳、整理和表达,最终达到对知识的内化。

5.比较阅读,鉴别理解。任何事物都是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在数学学习中,学了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有比较地阅读教材,如在学习“梯形面积”后,可要求学生将课本中“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等内容有比较地再次阅读,从中寻找异同,加以归类和比较,从而进一步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培养习惯,让学生真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认真细致地读,真心实意地读,积极投入地读。

1.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数学语言具有精确性,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理、符号、图表、术语和推理过程等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地方,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养成咬文嚼字认真阅读的习惯。

当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时,老师应要求他们逐句、逐字、逐符号、逐图表地推敲和剖析,直到弄懂其真正含义,准确地把握知识点,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地方。

2.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必须认读、感知、分析、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数学术语、符号和图表等,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教材的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要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如教学《认识比》时,教师可先出示阅读提示:认真阅读教材,想一想,什么叫比?比和除法、分数什么关系?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可以在阅读思考中掌握知识点,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养成读写结合的习惯。读写结合是指在数学阅读时一边读一边动笔,或圈点批注,或编写提纲,或制作卡片,或做读书笔记,或撰写心得等。在数学阅读实践中,应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复习性阅读,把主要知识点按若干类别加以归纳和整理,写成纲要或图表,可以更好地理清关系,加强记忆;把教材中出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写在阅读笔记里,以加深对思想方法的认识;把对具有因果关系、隶属关系的数学对象归类成知识网络,以网状形式写出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再如尝试性阅读,把教材省略的一些数学推理或运算证明过程用纸笔演算推理出来,帮助学生明确数学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引导评价,让学生促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因此,在数学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引领学生自主评价,让评价发挥其检查、诊断、甄别、反馈、导向、激励的功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阅读水平的提高。

第3篇:小学学习制度范文

一、什么是阅读能力

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联想、鉴赏和评判能力。由以下几种能力组成:

1、认读能力

认读不是孤立地读出字音,也伴随着初步的理解,即对文章表面的理解能力。只能发出字音或者仅仅看见书面符号,不能说是阅读,这是因为没有把声音或书面符号同所代表的意思连在一起。因此,最初教学生认读,必须做到逐字逐句的认读,若是朗读要读准每个字的音;若是默读也要看请楚每个字每个词,能弄懂词、句所表达的基本意思,知道文章是什么体裁,写的是什么,能对所写内容进行复述。

2、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指精读文章后,能理清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的各种关系,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和把握语言的深层含意。较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指能顺利地认读,而且能较充分地、正确地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善于捕捉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言外之意”。学生往往偏重对阅读材料表面含义的理解,而忽视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小学阶段,要教儿童逐步获得理解字、词、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阅读能力,知道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并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或称其为“评判能力”,阅读时,能在全面理解作品的前提下,对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感情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不使自己的头脑成为作者思想任意驰骋的跑马场。能对文章作认真的评析,能考察其真实性,能判定是非曲直。就是说不盲目读书,不迷信书本。所以,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读懂文章的字、词、句、篇,还要培养他们的评判能力,要能品味作品的优劣:看到佳处,能道出其中的高妙;发现缺陷,不为其错误迷惑。从而真正在阅读中增长学识。

4、记诵能力

“记诵”贯穿在朗读、默读和背诵过程中,在朗读和默读时,也有记忆活动参与,通过熟读,达到背诵。因此,背诵能提高记忆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时,背诵也是积累知识的重要方法。积累到一定成都就会把书本知识同自己掌握的知识相沟通,善于触发联想。如读这篇作品能联想到以往读过的其他作品;见到这种技巧能想到另外的方法;学到这种知识,能联系到别的知识;由此种文体延及到多种文体;从书本上讲到的情景联想到自己感受到的某些情景,等等。这样就能将死书本化为活材料,由旧知识生成新思想。

二、当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结合自身工作情况,针对每种情况举出实际例子,或提出其他的原因。)

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重共性统一轻个性差异的倾向。造成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较差。主要体现在:

1、 缺乏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项目兴趣上低于其它类活动。有的学生说,阅读活动不如文艺娱乐活动有吸引力;有的学生认为,看电视、录像、玩电脑、听录音直观而且生动活泼,比看书有意思。由于缺乏阅读兴趣,看书的人就少。

2、 心里障碍严重,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出现惧怕和偷懒两种心里倾向。分析其原因:惧怕是因为怕读不好被同学们嘲笑,读错了挨老师批评;偷懒是因为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不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不读书或少读书,或应付读书现象时有发生。

3、 缺少方法指导,教师为了求得统一的“高标准”,中分析轻阅读,重深度轻宽度,把主要精力用在词句段篇的分析上,课堂上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书感悟,冷落了学生的读书指导,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自主读书的积极性。

4、 阅读总量偏少,学校图书室图书数量少,品种较单一,加之图书管理人员少,不能面向全体同学开放,造成了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小。

三、培养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呢?

1、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他们选择程度适当的读物。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浅显、贴近实际生活的注音读物(童话、语言、童谣、古诗等);中年级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文质兼美的叙事性文章、优秀诗文及趣味性强的少儿读物;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适当的读一些文学作品、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和浅易的文言文。这样便于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读懂作品,能读懂就有收获,有了收获就会有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其次,可以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创设读书情境。课上可采用读一读、画一画、比一比等形式,启迪学生阅读兴趣;或让学生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课下可开展读书演讲会,朗读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览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兴趣。

2、 创设阅读情境,诱发阅读情感

要创设民主、宽松、融洽、自由、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才能主动的参与阅读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全面解放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排除一切心理障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感悟是一种心理能力,是学生通过读书,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接感知,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能力。

3、 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要加强朗读教学,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如: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配乐朗读或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使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景,体会文章内容与意境。其次,可以大力提倡个别化教学,减少集体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学生个别化学习、教师个别化辅导的统一,是一种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进行个别化教学时,教师离开讲台,深入学生当中因材施教,这样可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

第4篇:小学学习制度范文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之成因一:教师及行政人员的管教方式

学校组织基本上是一种科层威权体制,学校中的行政人员及教师扮演威权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监督与控制。在中职学校,管理压力更胜于教学压力。职业学校行政人员及教师(特别是德育处的管理人员和班主任)为了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学校的要求,常常采用例行化的策略来管理学生。尤其是当学生违规时,学校老师或行政人员则会采取惩罚措施来维持秩序,甚至威胁、命令学生,对学生加强行为控制。班级内部发生的事情,一般由班主任自行处理,情节严重者会向德育主任汇报并备案。班与班之间的矛盾或打斗,理应先由年级组长进行协调处理,再作汇报。但许多班主任嫌麻烦,无耐心认真了解事情经过,往往直接送交德育处处分。而德育处主任一般让违纪学生写下事情经过,之后分别谈话,再者侧面调查或借助监控录像,处分之前通知家长到校告知对该学生的处理意见,最后全校通报公示。实际上,德育主任并非全然了解违纪学生本人,或许事情经过洞察分明,但探究违纪事件的真正根源并非明晰,处理学生时大多也只是为“严肃校纪校风”而息事宁人,事件的隐藏问题并没有真正得以解决。部分被处分学生表面应承,实则内心有说不出的隐痛,最后学校与学生之间关系就变得十分疏离。当学生之间连成一气时,就公然表现出违规行为,无视学校的权威。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之成因二:师生关系

史基米德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待学生的方式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教师的态度愈倾向人性化,则学生愈积极参与学校活动、认同学校的文化;反之,教师愈具有专制的倾向,则学生的学校生活品质愈差。学生不具有向师性,自然就不会尊重教师,就不会服从教师的教导,学校的主流文化就很难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传递。中职生这样的一批中考失败大军,自身的定位要求和家长的教育重视度较低,整体素养较差。在现实的教学中,他们的表现时常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教师时常会给部分出格的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每班的问题学生至少十人左右,由于精力有限,他们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到那些成绩、表现相对较好的学生身上,对所谓的“差生”基本上不管不问,使他们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差生”认为,教师根本不关心他们,也不喜欢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可否认,有些教师还存在体罚的情况,引起学生的不满,从而引发对教师权威的进一步怀疑。本应该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被破坏了,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对等的关系中,极易造成自尊心较强的中职生对教师和学校的反感、抵触,从而导致他们对学校主流文化和主体价值观的排斥。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之成因三: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

威利斯的研究发现,反抗学校的学生往往认为学校所提供的知识与技能与将来的工作无关。既然学校的课程本身就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学校再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则更加可能导致学生反抗行为的发生。这种观点后来被有关学者的研究证明,当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反映社会发展时,学生的理性求知就会与教学相悖,当这种相悖达到学生不能承受时就会产生对立和反抗。如有些学校尽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硬件条件特别是专业课的配套实训条件还是比较欠缺的,且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课程多属于理论、抽象层次的材料。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中职生而言,这些抽象的学习材料难度比较大,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如高一学生数学教材里居然设有微积分,电子专业的专业课教材竟是高校学生用书。连中考都不能过关的他们,理解掌握这样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可能。这样的教材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入学不久就会产生落差、失败感和挫折感,从而形成消极的学习态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考虑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课程又没有实训场所进行操练学习,致使他们感觉学习是教师强加的,而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却远离专业、远离教学,在学习上产生消极的态度。当消极的学习态度继续恶化或蔓延到其他方面时,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抵触的心理,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产生反感和抵触,如对教师的提问不理不睬、经常迟到旷课,甚至在课堂上与老师直接发生冲突等,于是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的倾向也就随之出现了。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之成因四: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

学校教育协助学生学习将来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角色,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但事实上,学校往往忽略了社会对学生角色需求的多样性,而以学生的成绩为单一的评价指标。美国社会学者柯恩认为,当青少年的言行无法符合学校的单一标准时,便产生了适应上的窘境。这些适应不良的青少年因为“同病相怜”而结合在一起,并认同一套他们所能接受的价值体系或行为模式,此时,反学校文化的倾向就随之出现了。当前南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虽然不像初高中那样追求什么升学率,但学生的ATA考试、市民英语考试、普通话考试、就业实习压力让学习能力不强的中职学生的学业负担有增无减。学校评价体系的单一化,也造就了教师以所谓的证书来评价学生,以拿证为尺度来实现对学生的关心。在考核证书控制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证书成了对学生的“评鉴”,成了区分优等生、差生的标尺,甚至有的学校根据证书数量及等级进行实习推荐,也使得学业较弱的非“问题学生”对学习、对教师抱有不正确的态度,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慢慢加入“异军突起”的队伍,产生叛逆的行为。

此外,学校文化与评估标准直接涉及学校的行为规范与学生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由于现代社会学校入学制度更多地采取非选择性的入学方式,因此,学校中学生的异质性程度不断提高。由于中专校的生源不仅仅局限于同一个地域,所以学生的异质性程度较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更高,这就客观上形成了学校文化的多元性。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背景的学生,其文化价值、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常常与学校的要求不一致,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冲突。某些学生可能习惯于家庭或地区的某些语言和行为方式,但是,这些语言和行为方式可能是学校所不允许的,由此,这些学生的言语和行为也违反了学校的主流文化,被归为反学校文化之列。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背离学校主流文化。

第5篇:小学学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有效性;语言精练;相辅相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课改伊始,我们评课的标准是有没有改革的意识,有没有创新,学生是否运用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等。课改进行到现阶段,课堂教学更要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参与度高了,学习的有效性自然而然也就增强了。

一、创设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增强课堂效率的关键。学习参与度是检验课堂效果的重要标准。那么,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

1.呵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中注意学习能力强弱搭配、优劣组合;其次,要善于营造学习氛围,达到学生中优秀者积极引领、中等者争先恐后、后进者跃跃欲试的状态;再次,缩减教师“表演”的时间,多给学生时间思考,多给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现;注意辅导学困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确保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好的发展。

2.消除学生学习心理隔阂

人的心理是行为的源泉,人的行为由心理支配,小孩子也不例外。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见多识广,但心理比较脆弱,在学习活动中普遍想法多、话语多、动作多,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挨了老师的批评,就产生了厌学、怕学与懒学的情绪,对孩子的学习妨碍极大。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多疏导少指责。教师也可在上课之前跟学生聊聊天,说说话,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等。只有师生间的心灵水融了,学生才会乐意听你的课,学习才会更有效。

3.把握最佳时间学习效果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已会的知识滔滔不绝地讲解,半堂课下来,新知识学习还没有进行,待到快要下课的时候发现学习内容还没完成,只得拖堂继续讲,而根本没有给学生认真思考、消化知识的机会,促使学生昏昏欲睡,下课之后什么都不会。心理学家表明,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正确分配时间。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活动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不断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二、历练优质高效的教学技能

1.精心备课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师应首先把工夫花在精心备课上,备课要备“学生”,善于分析学情,多思考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责疑问难、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提炼语言

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介质。教学语言要力求正确、精练、生动、幽默。

(1)语言精练

所谓语言精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较少的语句表达丰富的内容。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只讲圆可以用圆规画,而画圆的方法,画圆为什么要定点、定长以及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知识点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和讨论,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语言生动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数学知识可以凭借生动语言的描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与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

(3)语言幽默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有助于学生去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要注意,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蕴含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那只会给学生以巧舌如簧之感。

3.提问精确

教师要善于把知识点用提问的形式呈现出来。问题太简单,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还浪费时间;但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无利于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把题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后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提问的必要性暂且不说,只从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是”或“对”即可知其效果:看似学生都会,实则是“花架子”。还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根本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一部分优等生会了,让大多数学生却感到困惑和迷惘。提问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开动脑筋,进行思考,有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4.巧用媒体

教学媒体指的是用于教学活动的声音、图像和实物的介质与工具。本文指的是教师声音之外的教学介质和工具,为贴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经常将学生生活中的材料和他们身边的事物引入课堂中。数学来源于生活,但生活并不等于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习材料进行数学化处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如,在教学角、直线、长方形、正方形等知识时,由于这些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并不独立存在,而是物体的一部分,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它(例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的纸,实际上学生拿到的是一个“长方体”),这样就不利于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这时就可以发挥多媒体的功能。教学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侧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并告诉学生这些物体的侧面都是长方形,接着运用多媒体的“擦除”功能,将每个物体保留一个侧面,其余各侧面的边线、颜色、图案都擦去。这样,“长方形”的表象就很好地建立在学生的头脑里了,让学生科学地掌握了“长方形”的概念。

第6篇:小学学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考勤;旷课

【中国分类号】 G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13-02

随着大学学生规模的不断壮大,大学原有的很多管理制度和教育理念,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医学院校大学生考勤制度是教学顺利开展的一项重要保障;是培养医学生良好的纪律意识、 学习风气、 意志品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一项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心理困扰、心理健康、生活困难等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考勤制度至关重要,但是,学校的管理层、教师作为学生考勤制度的实施者在考勤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的困扰,从而影响了学生考勤制度的有效实施[1]。本文尝试对这些困扰进行分析,并结合医学院校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经验,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考勤制度的现状

对学生的出勤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大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样做能有效的约束学生,使学生把精力放在课堂上,从而为学校教学目标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学生的出勤情况是评估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参照,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动力来源之一 ,是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的反映,是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困扰的跟踪器,是学校学生精神风貌和学习风气的重要体现。上至教育部,下至各个高校都能认识到学生考勤的重要性,因此制定了严格的高校考勤制度。教育部在《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 第 21 号)第十七条中有明确体现:" 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很多医学院校更是把学生的出勤情况与学生的评先评优、入党等挂钩,如有旷课记录者,不予评优,不予入党等。严格的制度很容易制定,然而具体实施中却遇到了很多问题,从而造成实施松懈。严格的学生考勤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种:

1、干部不能自觉严格履行考勤职责:很多医学院校明确要求学生干部对本班同学的出勤情况进行考勤。但现在的学生干部考勤,已变得越来越形式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很多时候都是上大课,一个教室包括几个班级甚至不同专业的学生,干部无法准确点名;其次,一旦严格考勤,势必部分同学面临纪律处分等情况,同学不愿意此种情况发生;最后,干部碍于面子,怕得罪同学,如果干部严格考勤,旷课学生会认为是干部"打小报告",有可能与干部发生冲突,导致在日常工作中不配合干部工作,甚至给干部班级管理工作带来阻碍。综上原因,学生干部一般情况下不能自觉严格履行考勤职责。

2、任课教师对考勤不够重视:很多医学院校要求任课教师有责任对上课学生进行考勤,实际情况下教师执行起来也有难度,主要存在几个问题:第一,近年来医学生的扩招,很多时候都是上大课,学生人数到100-200人之多,教师点名的话将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二、任课教师不能认识每一位学生,即使点名学生代课或代签到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三、现在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机制中,学生对上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分结果十分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过于严格要求,学生在评分时可能会故意给教师低分,直接影响到教师考核成绩;第四、很多教师从思想上不愿意承担此事,认为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上不上课,学生有自己的判断,甚至认为人少压力还小些或者上完课就完成任务,考勤也容易流于形式。

3、辅导员督查效果有限:很多医学院校要求辅导员定期督查、检查学生考勤工作,但由于近年来学生招生人数急剧扩大,辅导员与管理学生比日益扩大,每位辅导员分管学生人数众多,工作繁重,不可能时时刻刻待在学生身边,只能抽查,学生也可能会为了应付老师到教室上课,但经常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辅导员离开,学生又会中途逃课。另外由于还存在辅导员不能认识每一个学生,学生代课或代签到的现象时有发生。

4、学校对考勤制度执行不严格:尽管各医学院校的学生考勤管理规定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未严格执行。同所学校的不同院系、不同学生工作办公室在执行考勤制度时标准也不统一,甚至在处理个别旷课学生时,各种关系就接踵而至,为学生求情开脱。另外从大学生就业等角度出发,学校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轻易因旷课处分学生。这些因素均致使学生考勤制度不能彻底严格执行。

二、医学院校大学生考勤面临难题――学生旷课原因分析:

1、部分大学生对医学专业不感兴趣:从招生入学看,部分学生高考填报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时并不是自己的第一志愿,为调配志愿;也有部分学生是由家长选择决定的;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对医学专业不甚了解,盲目选择医学专业。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思想上如果未能尽快转变,适应并热爱医学专业,就很容易出现专业兴趣不浓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医学专业学习后,发现医学专业学习特别辛苦,也容易产生对专业前途产生动摇或者失去信心。一旦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甚至过早自己定义毕业后不从事医学专业,逃课就难避免了。

2、医学专业课旷课较少,公共课旷课现象严重:在医学院校,公共课旷课现象比较严重。在许多医学生眼中,只要自己医学专业课学的好,就能找一份好工作,以后就能当一名好医生,认为公共课如哲学、思想政治概论等视乎并不重要。

3、从教学体制看,由于我国高校一直实行"严进宽出"的教学体制,没有严格的淘汰制,造成大学生学习压力不大,危机感不强,动力不足[2]:很多人仍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包分配"、"天之骄子"和"象牙塔"等传统观念的影响,还认为大学生是一份荣耀,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大学实际上是每一个人进行专业学习,为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要求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都应该从各方面积极努力学习。尽管各医学院校已经在推行大学生职业规划理念和课程指导,但从现目前的情况看,仍有部分学生过着得过且过的大学生活,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并为之而一步一步努力。现目前绝大部分的医学院校仍然实行的是"严进宽出"的教学体制,淘汰制度不严格,学生学习压力还不够大,危机感不够强,学习动力不足。考试仍然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刻苦,考前临时抱佛脚背诵应付考试,这样学习的效果也不甚理想,专业知识掌握的也不够牢固。近年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逐年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上是在走下坡路的。

4、学生自我要求不高,自我约束力不够:在实际情况中发现,很多学生逃课后,并未利用这段时间去进行一些有利于自己人生发展的事,而是因为冬天太冷早上不愿意起床,或是因为头天晚上玩游戏等睡得太晚无法按时起床等。经常旷课的学生,成绩往往不好,有些甚至多科补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不在少数。

5、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与教师授课技巧性不足:有些医学院校的教学计划设置不够合理,甚至与社会实际运用脱节,学生认为与专业无关或者没有意义,容易出现旷课现象,这与大学生受现在社会中功利观念影响教深相关。个别教师上课刻板,形式和内容缺少必有的新颖性和创新性,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容易出现旷课情况。

6、学生请假观念淡薄:尽管学校都制定了请假制度,还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这一制度,并且要求学生必须提前书面请假批准后才可以离开。但在实际情况很多同学觉得请假程序麻烦或存在侥幸心理而不假离开,最后即使有正当理由,不履行请假程序而擅自不上课的也会被认定为旷课。

三、做好医学院校大学生考勤制度的思路

1、利用现代科技,做好学生考勤统计:鉴于现有考勤制度难于准确统计的现状,已经有部分高校借鉴了企业管理制度,引入了打卡考勤或者指纹考勤,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准确考勤。在每个教室的入口处设有考勤机器,学生上课前自动考勤,数据终端直接连到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可以直接读取数据,非常方便和及时追踪到旷课学生。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对迟到或旷课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将不良习惯制止在初期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好学风的形成。

2、做好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从思想上正面引导学生,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热爱医学专业。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让学生不再茫然,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充满希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学生旷课情况自然减少,从大学生自身根本上解决旷课问题。

3、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考核要求进行合理改革:学校应该针对医学专业的特点,结合社会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好的方面,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可以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公共选修课。必修课为本专业要求的必须掌握的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修读;限选课和公共选修课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可以以学分制形式要求修读,只要学生达到规定学分即可,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选择课程。另外考核要求进行改革,改变现目前比较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考核方法,增加形成性评价考核要求。现目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考核方法主要为期末理论考试,容易导致学生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形成性评价考核有利于督促学生平时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通过平时积累逐步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特别是临床实习期间,应对实习学生的每项操作进行指导,出科时操作考试与理论考试同时考核,达不到科室要求延迟出科,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形成性评价考核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考核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才能真正考察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加快课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增加课堂的趣味性[3]: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同时,医学是很复杂的学科,有时也比较枯燥,应多增加学生实验课和示教课,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改进教学内容,增加实例和授课的趣味性。学生感觉老师教的好,自己有收获,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提高,旷课现象也会减少甚至消失。

5、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学校应从大一新生抓起,坚持不懈地做好学生考勤管理,让学生从进校就养成按时上课的良好习惯。学生上课期间确系有特殊事情,应事前书面请假,并得到相应部门的审批后方可离开,按时返校并凭相应资料销假,让学生养成有事请假的好习惯。同时对个别学习态度不端正、故意旷课的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教育,适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庭参与,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对多次教育无效并累犯的学生,按校规校纪严肃处理,在学生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参考文献

[1] 刘富汉.高校学生考勤制度浅议.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97

第7篇:小学学习制度范文

关于学习学校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教学活动,只有在良好的秩序下才能顺利进行,而学校规章制度正是维护学校秩序,形成良好班风、校风,为我们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保障。 虽然我们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但仍有同学没有能够自觉遵守。如: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交头接耳,做小动作;自习上,不能严格地复习巩固功课,四处乱转;课间,不会适当放松,而是在教室大声吵闹,在校园内追逐打闹,领饭时,不能自觉排队,晚睡时,不能按时就寝,保持安静等等。说这么多,不是为了批评我们同学,而是希望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那么,应当如何才能遵守好学校的规章制度呢?

首先,要提高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把规章制度看成是规范我们意识的法则。“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校园内没有规章制度,就不会有和谐安静的环境,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那是怎么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呢?这样,既然有了规章制度,就应该人人去维护它,遵守它,我们必须人人从我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其次,要学会设定目标。比如:“认真听好一节课,保持不做小动作,就是我的目标,一天就会做好八节课,像这样,将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每达到一个目标,就有胜利感,激励向下一个目标奋进,那么一周,一年,……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

第三,要学会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时时观察我们周围的人,看看那些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发现了要提醒他,帮助他,使他不断地改正,这样不仅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还能使人人都遵守规章制度。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牢记学校的规章制度,时刻遵守并维护它,人人争做遵无偏见守纪的好学生吧!

关于学习学校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

通过几个月对我处规章制度的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规章制度、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个单位必须要有完善,严格,健全,独特的管理制度。下面根据学习情况,结合个人实际谈一点肤浅的体会。“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集体或是团队都要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没有制度就没有责任。只有怀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求真务实地工作,单位才能完成既定目标,人的价值才得以实现。

社会职业和工作岗位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岗位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但无论什么职业的道德都有共同的原则和要求,一个单位的制度是各种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做为陕西地方电力的一员,我个人需要提升能力,努力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坚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进行自我反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和地位,解决好做人与做事的问题,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

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办法,如果不能充分的运行到工作实践中,得不到真正的执行,也就等于没有制度,我们不学习新制度,新办法,怎么能知道什么事可以做,做事不可以做,什么行为是违规行为,什么是合规行为,那就只能一切凭经验办,凭感觉办,凭老办法办,自己违规也不知道。这次的学习,使陕西地方电力处的每一名员工都知道新管理制度的内容,个个明确新规定,做一个懂方法,明制度,并且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

通过本次《XX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度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认真学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因此,掌握规章制度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可以进一步确立理想信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识别能力,为履职尽责和工作的高标准打好基础。

关于学习学校规章制度的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学校章程、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伤害事故报告制度,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使我认识到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增强了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认真学习和理解规章制度的内在本质和深刻内涵,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俗话说:“不以规矩,难成方圆”。

也明白了学校章程、教师申诉制度和学生伤害事故报告制度的建立,真正目的在于为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不断深入学习规章制度后,对我的内心触动很大,各项工作的制定是为了提高个人的执行力,让每个人有一个积极心态,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集体意识。

个人力量再强大也是有限的,如果不能熟悉掌握规章制度,不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就可能犯错误。

针对本人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我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规章制度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

第8篇:小学学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 英语口语 现状 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9.9 文献标识码:A

本研究通过选用广西某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作为调查的研究对象,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索影响英语口语能力的相关因素,得出对口语教学与学习的启示。

1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广西地区某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年级学生。教师团队有中国教师和来自美国、英国等母语国家的外籍教师。其中口语课主要由外籍教师负责。由此说明学习者已经接受了一定量的语言输入。

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信度值达到了0.736>0.7,因此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问卷结构,数据可信度较高。数据处理方法是按照因素测量使用Likert五级量表,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采用这个句子几乎完全不适合我的情况、这个句子通常不适合我的情况、这个句子有时适合我的情况、这个句子通常适合我的情况、这个句子几乎完全适合我的情况选择回答问题。将调查数据输入电脑,使用SPSS18软件统计出各成分极小值、极大值、均数和标准差。

2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上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从均值上分析,缺乏练习是导致学生口语能力提高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但同时可以看到,这一项的标准差最大,说明学生对此看法并不一致,也就是有的学生练习很充分,但大部分学生练习非常有限。由此说明口语的学习很强调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和热情,才能保证学生的口语能力持续性地提高。其次,因为听不懂而不愿意与外教交流也是另外一个影响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教育界有一种很普遍的看法,要提高口语能力,就需要多说多练,因此开设口语课并多加利用来练习十分必要。然而还有些学生不是不会说,而是自己担心表达有误而被嘲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口语的锻炼。焦虑是语言学习中最大的障碍之一。像在校学业成绩、口语表达能力、自信心和自尊心,这些都与焦虑之间都存在负相关关系,由此会产生在二语习得中的恶性循环。所以在口语学习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犯错,在不断地练习中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对口语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第三,认为口语不重要的标准差是最小的。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是正视口语的重要性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他们在情感因素上趋向一致,认为口语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理应对口语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因为上述几条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口语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因此,在学生充分认识到口语学习的重要性的同时,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对口语锻炼的积极性及口语练习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根本上提高口语学习的效率。

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程度以及教师的正面影响;而口语小组、教材、语言环境以及其自身的语言天赋对其能力提高帮助并不大。说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强化学生口语训练的兴趣;其次,教师应为学生量身定制合适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口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增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当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3结语

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英语口语学习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弥补一些传统教学模式上的不足,当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应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一些特点,比如学生文化基础总体较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觉性但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重视社会实践等。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口语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学习制度范文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学习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3-0044-05

一、研究背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有待提高”,因此,如何形成“质量导向”的自我修正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发展态势,明确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的主要目标,并进一步提出,“以提高质量为主线,加强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保障水平、促进协调发展”,从而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关键是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质量,因为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学习质量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1]。密切关注学生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能从根本上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质上,学生作为学习质量最直接的体现者,不仅参与了学习质量的构建过程,也显示出学习质量的最终结果,学生因此也成为评价其所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主体。从学生主体的视角来看,满意度是指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等学习活动,并在此基础上体验学习交往、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与学习活动的互动,从而形成对大学学习生活“事前期望与事后感知之间的符合程度”[2]的评价和对自我学习收获的认知,是学习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实现统一的量化反映,成为整体研究学习质量的突破口。因此,从满意度的角度研究学习质量,可以不断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标准。

二、研究设计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研究作为“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系统(NCSS)”进行了研究设计和数据采集[3]。其中,学生满意度作为整个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板块,是调查问卷中相对独立的结构化量表。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修复,剔除不合格数据,有效样本共计18980个。本研究分别从性别、年级两个方面呈现高职学生的样本分布,男生数量相对较少,大三及以上年级学生所占比例也较小,见表1。

表1 高职学生样本分布情况

人数 比例

性别 男 8609 45.36%

女 10371 54.64%

年级 大一 9808 51.68%

大二 7614 40.12%

大三及以上 1558 8.21%

总计 18980 100.00%

(二)调查工具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主要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在编码、修复的基础上将高职院校的学生数据单独成为子库,并对该部分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使用主成份分析的方法,检验满意度和重要性的效度(Validity)。满意度部分的行列式=2.152E-008,重要性部分的行列式=6.364E-010,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见表2,无论是满意度还是重要性,其检验结果在判断准则上处于极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具有极佳的适切性[4]。

表2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满意度 重要性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度量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df

Sig.

0.958

334911.438

253

0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度量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

近似卡方

df

Sig.

0.969

401704.992

253

对量表进行主成份分析,为了使因子的解释变得容易,并赋予更合理的实际意义,做到既能符合统计规律,同时亦具有教育意义。首先将满意度部分的条目从A1到A23编号,重要性部分的条目编号为B1~B23。随后通过正交旋转法进行降维处理,在方差最大旋转之后建立的旋转成分矩阵中发现,满意度和重要性分别各自形成了3个主成份,并且每个成份中只有少数几个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据此对各个条目进行合理分类。根据因素分类的结果,剔除没有进入因素的条目,最终满意度和重要性的三类因子各自组合,见表3,并命名为教师教学、校园支持和人际关系,赋予其教育意义。

使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对量表的信度(Reliability),也就是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以检测其是否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从表4中可以看到,无论是满意度部分,还是重要性部分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值都高于0.8,说明量表属于高信度区间。总体来说,本研究所使用量表的信效度良好。

表3 因子命名表

序号 意义 满意度高载荷指标 重要性高载荷指标

1 教师

教学 A1:教师的教学方法

A2:教师的教学内容

A3: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

A4:教师的教学准备

A5: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与沟通

A6:老师给予的关于作业等学习情况的反馈

A7:本专业的课程设置 B1:教师的教学方法

B2:教师的教学内容

B3: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

B4:教师的教学准备

B5: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与沟通

B6:老师给予的关于作业等学习情况的反馈

B7:本专业的课程设置

2 校园

支持 A8:学校的图书资源

A9:学校图书馆的学习环境

A10: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

A11:学校的住宿条件

A12:学校的餐饮

A13:宿舍住宿人数

A14:学校自习室的数量

A15:学校的奖学金制度

A16:学校的助学金制度 B10:学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

B11:学校的住宿条件

B12:学校的餐饮

B13:宿舍住宿人数

B14:学校自习室的数量

B15:学校的奖学金制度

3 人际

关系 A19:与室友的关系

A20:与其他同学的关系

A22:与辅导员的关系

A23: 与专业指导老师 B21:与任课老师的关系

B22:与辅导员的关系

B23:与专业指导老师

表4 量表的信度检验结果

满意度 重要性

Cronbach's Alpha 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 项数 Cronbach's Alpha 基于标准化项的Cronbach's Alpha 项数

0.835 0.835 3 0.865 0.866 3

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的基本特征及模型建构

(一)总体学习收获的指标状态与特征

量表设计以“总体来讲,读大学让我收获很大”的题项来考察高职学生的学习质量,是以自我报告的形式,从学生主体的角度评判其在高职教育阶段的学习收获,也可以视作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质量的自我评价。本文从基本状态描述、选项具体分布两方面分析学体收获的基本状态,从性别维度、年级维度分析并归纳学习收获的基本特征。

1.基本状态描述

对于学体收获的题项,根据李克特量表分类法,把“总体收获很大”的选项分为六个等分,分别是“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基本不同意”、“基本同意”、“同意”和“完全同意”,六个选项依次从1至6计分,让被试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和感知作答。

经过调查与统计分析,高职学生在总体学习收获方面,在全部18980个样本中,极小值为1,极大值为6,均值为4.36,标准差为1.061。说明高职学生对学体收获的平均水平超过了“基本同意”,也就意味着目前高职学生认为通过高职阶段的学习,总体收获在平均值上已经“及格”,样本内超过六成个体同意此观点。

2.具体选项分布

从总体学习收获的具体选项分布来看,图1所示的直方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整体上呈现偏正态分布的局面,选择“完全不同意”、“不同意”、“基本不同意”选项的人数明显少于选择“基本同意”、“同意”和“完全同意”选项的人数。其中,最多被选择的选项是“基本同意”;而两端选项中,“完全同意”的频数也明显多于“完全不同意”。综合描述统计量和选项具体分布情况分析,高职院校在校生在判断其学体收获情况时,并没有呈现趋同,而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感知情况进行了回答。总体来讲,高职学生感知到的学习收获平均水平已经超过“基本同意”的程度,并且在分布上多数学生选择了正向选项,认为高职教育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程度的收获,表明高职教育目前对于在校生的教育影响较为理想。

图1 高职院校学生学体收获分布图

(二)具体学习收获的指标状态与特征分析

以性别和年级作为分析维度,考查在不同性别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的高职院校学生对于总体学习收获的差异和趋势,描述不同类别学生群体在总体收获认知方面的特征。针对满意度量表,分别分析不同要素在满意度体验水平和重要性认识程度方面的特征,从而呈现高职学生在学习满意度各要素上的具体特征。

1.性别差异

从平均数差异和方差齐性角度分析男女大学生在总体学习收获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男女生均值都为4.36,男生标准差为1.125,女生标准差为1.004。初步反映出男女生总体学习收获相等,但是男生离散程度较高。因此,为了更清楚地剖析男女生在总体学习收获上的差异,使用T检验进行均值比较。T检验结果表明,男女生之间在总体学习收获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综上所述,性别因素对总体学习收获没有构成影响。

2.年级差异与趋势

以年级作为划分标准,探讨不同年级、不同经历、不同认知发展程度高职生在总体满意度及其认知方面的情况,并以此描绘随着年级的增长,总体学习收获的发展变化趋势。在描述统计的基础上,利用均值比较和方差齐性检验进行不同年级状态指标的差异性研究。均值最高的是大三学生的4.44,标准差亦为最高的1.081;均值最低的是大二学生的4.32,但标准差最低却出现在大一学生中,为1.049。分析结果反映出大一学生对总体学习收获的感知最为集中,大二学生认为学习收获最低,尽管大三学生在学习收获均值方面最高,大一学生均值为4.38,但其认识状态最为分散。因而使用单因素ANOVA检验作进一步分析,研究各年级在总体学习收获上是否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总体满意度体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

年级变化趋势表明,高年级大学生的总体满意度和重要性程度不如低年级,尤其是在大二年级出现的谷底,尽管在大三获得了反弹且超过大一水平跃至新高,但仍然值得深入研究,剖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以助于找到解决的对策。

3.满意度与重要性各要素均值

依照前述因素分析结果,使用均值作为观测各要素满意度水平和重要性程度的指标。具体说来,满意度和重要性的因子包括教师教学、校园支持和人际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各个因子在满意度水平和重要性程度上的均值,见图2。

图2 高职院校学生各要素的满意度体验水平和重要性认识程度

图2表明,各因子的重要性均值都超过了满意度均值,说明高职学生对于各因子的认识程度均高于目前所能够获得的满足程度。而具体到满意度方面,均值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教师教学、校园支持;重要性均值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校园支持、教师教学。这种情况反映出目前能让高职学生感到最满意的并非来自教师教学的体验,而是人际关系的体验,因而可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程度对大学生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系到高职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同时,高职院校在校学生更为看重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要素,重要性排序反映出人际关系、校园支持和教师引导从高到低影响着学习过程,这进一步说明,目前高职学生需要在良好的人际环境、教师引导和充足的支持条件下进行学习。值得注意的是,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和目前满意度不能匹配这方面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警示,当然这也成为高职院校教与学过程改革的直接动力。此外,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提供的支持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学生对此还有所需求,期望能够得到满足。

(三)满意度对于总体学习收获的回归模型

在前述对构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收获进行描述性分析、差异性分析和满意度与重要性研究的基础上,需要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总体学习收获与满意度的关系表达式,在探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收获自我评价的同时,构建回归模型。

在以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作为因变量构建的回归模型中,满意度下教师教学、学校支持和人际关系因子作为构建该模型的自变量,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表达式:未标准化回归方程:总体收获=0.87+0.391教师教学+0.094校园支持+0.323人际关系;标准化回归方程:总体收获=0.318教师教学+0.081校园支持+0.239人际关系,采取强迫进入变量法探求回归模型的模式适合度、R平方改变量、描述统计量、共线性诊断,并利用Durbin-Watson分析变量残差,最终统整为满意度三个因子对总体满意度的复回归摘要,见表5。

表5 满意度复回归模型统计摘要a

预测变量 B 标准误 Beta T值

截距 0.87 0.039 22.223***

教师教学 0.391 0.012 0.318 33.944***

校园支持 0.094 0.01 0.081 9.377***

人际关系 0.323 0.011 0.239 30.534***

R=0.564 R2=0.319 调整后 R2=0.318 F=2957.468***

a. 因变量: 总体来讲,读大学让我收获很大

结合大学生满意度回归方程和复回归摘要可知,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解释力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教师教学、人际关系、校园支持,并且这三个因子能够解释31.8%的变异量。尽管解释变异量的分值不够高,但是对于构成学习质量的诸多要素来说,满意度这一项仍然占有可观的份量。大学生满意度解释型回归模型表明,教师教学和人际关系是构成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最具解释力的两个因子,这两个因子分别从教师要素和学生要素的角度给予了支撑,因而教师教学和人际关系成为解释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的重点。

(四)重要性对于总体学习收获的回归模型

以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作为因变量,构建重要性对于总体学习收获的复回归模型,统整为重要性各因子对总体满意度的复回归摘要表,见表6,并据此建立未标准化回归方程:总体收获=1.725+0.385教师教学-0.031校园支持+0.192人际关系;标准化回归方程:总体收获=0.298教师教学-0.024校园支持+0.157人际关系。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与重要性程度来说,综合分析重要性程度回归方程和复回归摘要可知,解释力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教师教学、人际关系和校园支持,并且这几个因子能够解释16.0%的变异量,说明对于这三个因素的重要性认识仍然能够对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学习收获有所贡献。从构建的解释型回归模型可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总体学习收获方面,教师教学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解释力度较高,且都为正值;而校园支持的解释力为负值,说明高职学生认为校园支持的重要性越高,反而影响总体学习收获的提升。综上所述,无论是总体满意度体验还是重要性程度,教师教学和人际关系两个因子都是提升总体学习收获的关键环节,对于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至关重要。

表6 重要性复回归模型统计摘要a

预测变量 B 标准误 Beta T值

截距 1.725 0.047 36.908***

教师教学 0.385 0.013 0.298 29.71***

校园支持 -0.031 0.013 -0.024 -2.316*

人际关系 0.192 0.012 0.157 16.198***

注:R=0.400 R2=0.160 调整后 R2=0.160 F=1208.346***

a. 因变量: 总体来讲,读大学让我收获很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高职院校在校生对于学习收获整体持肯定态度。通过对18980个样本基本状态的描述,超过六成学生赞同“读大学让我收获很大”,反映出通过高职阶段的教育教学,学生主体对于学习收获和学习质量的肯定。需要注意的是,大二年级表现出对学习收获认知的明显偏低,这对于人才培养过程改革来说是一个警示。

第二,高职学生对满意度各因子的体验有所不同,教师教学是最具解释力的因子,人际关系成为高职学生学习收获认知新的增长点,而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提供的校园支持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此外,由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知,满意度量表无论是在满意度的体验水平还是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上,均能够对总体学习收获进行解释。如前所述,满意度是反映学习质量的重要通道,而实证分析对此也进行了证实。因此,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满意度,是破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关键,同时也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二)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综合上述调查分析的结果可知,“教师教学”因子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收获的贡献最大,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继续强调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的角色[5]。同时,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教师自身主体性的发挥息息相关,主要体现在对教育环境的主体性、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对自身主体性三个方面。对教育环境的主体性是指从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对学生学习环境及其影响作出创造性选择、加工和改造,包括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制定规范的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等。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指对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主体性预测、设计和调控,包括对学习发展方向的规划建议、对学习兴趣的推动、对学习发展水平的评价等。教育者不仅对教育环境和受教育者实施主体作用,而且还在意识和实践中对自身施加影响,即教育者对自身的主体性,表现为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因此,高职师资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全面综合的过程,在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可以依据上述三个层面引导教师的教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