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春期叛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你会发现,有些孩子的性格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的加深,反抗性极强。他们爱激动,乱发脾气,与老师唱反调,如果老师稍不注意,刺激到孩子的自尊,就会产生反抗心理。到了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逐渐成熟了,因此老师的教育需要作出调整。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绪特征,发现他们有异样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帮忙,理解他们的感受。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里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案例一】
我班的张宇同学英语基础属于中等,平时的默写和检测也处于班级中的中等。但是有一次当我批阅当天默写内容时,他交上来的默写本就写了个名字,一个单词也没默写,我很生气,真想立马把他叫来训斥一顿,但后来平静下来想了一下,这里面应该有原因吧,所以我没有马上找他,先从他旁边的女生那里了解了一下情况,同学反映他早读课上就说:“今天我心情不爽,不想默写”。了解了这一信息之后,午饭后休息的那一段时间,我把他找来,没有直接批评他,我想了解更多的信息,以下是我和他的对话:
我:“张宇,昨晚你休息的怎么样?”
张:“还好!”看他好像不太开心的样子。
我:“今天早晨早餐吃得好吗?”
张:“挺好的。”样子有点放松了。
我:“今天看见要默写的内容很讨厌?“
张:“没有哦."
我:“那今天看见英语老师是不是很讨厌?”
张:“哪会呀。”脸上有了一丝笑意。
我:“我一直觉得自己心理学学得不错,今天怎么感觉一点自信也没有呢!”
张宇看着我有点腼腆的低下了头,沉默了一会儿,他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来:“老师,你不用猜了,我告诉你吧,是我妈妈,她每天早晨一起床就烦我,天天跟我讲大道理,什么要好好上学,上课要专心,如果不认真就打电话给任课老师,还有好多呢,我听得都烦了,我就觉得上学一点意义都没有。”听了他的话,我也很理解,十五六岁的青少年,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外界影响,有些不利于他们身心的思想也很容易影响他们,家长会很担心这些,可是有时候家长过分的唠叨会起到一个反作用。虽然作为老师,我能够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含义。但孩子还是不能够完全懂得和理解。所以,首先,我从班主任处了解了一些关于张宇的家庭情况:张宇父母已经离婚多年,母亲一个人带着他生活,可以想象一个单亲妈妈带着一个孩子生活的辛苦,而对孩子的期望应该会更高。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我先和他母亲电话联系,跟她聊了许多,挖掘了这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比较好的方面,也指出青春期的孩子的一些逆反心理:有时家长唠叨的越多孩子也会越反感,不如我们多多观察孩子的变化,然后也可以乘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跟他聊聊这些。张宇的妈妈很乐意的接受了我的建议。再过了几天之后,我又一次把张宇找来,请他比较一下他的妈妈和他同桌的妈妈有何不同之处,包括对孩子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上关心程度,比较下来,他动情的说了一句:“虽然妈妈很唠叨,但我觉得我妈妈还是挺好的!”这说明孩子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也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的父母亲。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会忤逆正常的规律,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也许,在他们的思想里,叛逆是意味着 “长大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有些孩子虚荣心很强,他们穿华丽的服装,在同学中做出哗众取宠的举动,目的就是要显示自己。当然,还不止这些。所以指导处于青春期学生的老师,就有必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寻找恰当的教育方法进行引导,避免与孩子发生正面冲突,正确疏导处于叛逆中的孩子。
【案例二】
钱同学,我们班一大“名人”,平时穿的衣服比较怪,头发还搞了个爆炸头,就这一现象我曾与家长沟通过多次,但父母说他们也束手无策。而这种情况似乎在班级里还有一定的市场,不但没人感觉有什么不好,还引来了许多女生崇拜的眼神,我能感觉到很多学生把注意力转向了他,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有些同学更有模仿跟风的趋势。怎么办呢?硬让他改掉肯定不行,这时我想起了陶行知老先生的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不大乐意把自己的思想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他们更愿意与同龄人交流,也许他们更在意同学的评价,特别是异性同学的看法,我的这一判断很快得到了印证,有学生告诉我,钱每次穿了一件新衣服都会问坐在他前面的女生他穿的衣服怎么样,感觉帅不帅!这也是青春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特点,看来他还是在意这位女同学的评价的,了解了这一情况之后,我找到那个女同学和她闲聊,先听听她对这位同学行为的评价,这位女同学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平时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是一个正能量很足的女孩子,我跟她交流了我的想法之后,她很乐意配合我的工作,果不其然,一个星期之后,那个男孩子就把长发剪了,也不再穿奇装异服了。这就是我的借力打力。
此年龄段的学生有相当部分是比较叛逆的,所谓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逆反心理的危害:“逆反期”的心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充满爱意的班集体则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笔者努力把班级体,看作是一个大家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要想家庭兴旺,必须大家努力。笔者倡导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
笔者在工作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帮助,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使他们渡过了难关,战胜了青春期的消极情绪。他们就是高二(13)班的全体教师和可爱的孩子们以及所有关爱高二(13)班的领导---尤其是德育处王荣春主任、年级主任房玉进、杨建刚团委书记、王清军老师等和学生的家长。所以在对待叛逆期的学生时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大家一起努力。笔者教高一学生时,这些学生有很多的坏毛病。高一刚开学时的学习生活卫生等习惯差,集中调皮孩子多,有“十大金刚”的说法,德育处王荣春主任专门组织开会,会前让笔者好好了解情况,会上建议各处室人员、包括他自己与这些孩子结对子。通过大家的帮助及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一路走来,现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心态都非常好。学生们先后获得过冬季长跑团体奖、运动会方队表扬、团体操比赛第二名、优秀班集体称号、歌咏比赛最佳组织奖、课间操跑步三等奖、卫生示范班、卫生达标班、张文哲获年级演讲比赛三等奖等殊荣,并获得了领导和家长的好评。这一年来逼着做得最多的就是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学生的大朋友。
在这期间,笔者的做法是,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高一接班,笔者就先想办法和他们搞好师生关系,与孩子们交朋友,用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让他们真正感到笔者的真诚,真正感到我笔者是为他们好。笔者平时的教育是在乎他们、关心他们的表现,不听话当然有批评,但笔者更多的是充当引路人。要求学生做事要讲求良心,尊重他人,要学会感恩,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地接受笔者的观点。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笔者不是一味的训斥和挖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即便笔者偶尔火气很大,也尽量压住自己,提醒自己耐心点,避免与过于叛逆的学生发生摩擦,以免自己的绝招难以施展。所以接班至今,笔者可以很自豪地说一句,他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记恨他。有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我们班,笔者把每个同学都看成朋友,对于差生,不管是在谈心还是闲聊,笔者总是注意给他们心理暗示,让他们觉得老师喜欢他,认为他“行”。笔者的班级现在有很多这样的男同学,他们学习成绩很平常,比较调皮,但体育成绩比较好,特别喜欢打篮球。但若直接强行反对他们去打篮球,学生一定会在心理上与教师抵触。所以笔者没有这样做,而是找机会和他们谈心。笔者说:“你若体育好,高考要比其他同学有优势,如果你今后考上大学,那你绝对是很吃香的,你知道吗,现在好多单位都喜欢艺体人才。找工作会更容易些。”此外,笔者和其它教师还建立了“一帮一”互助对子。
在工作教学过程中,也有许多学生不理解笔者及教师的所作所为,但笔者并没有在意那么多,仍然为学生的成长不断努力。笔者也与学生坦诚相待,他对学生坦诚地说,他在乎的不是那点班主任津贴,在乎的是学生是否有好的习惯,在乎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乎的是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
紧抓学生心理特点,笔者在“和睦”“团结”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具体体现如下:邱东建转学—笔者开了简单的欢送会,本班的学生全到,其他班的学生也有同学来。学生们跟笔者的关系都特别好,学生有人称呼她李姐,班里男生大多调皮习惯不大好,笔者有时也打趣说他们“像土匪”一样,他们也打趣叫笔者“司令姐姐”,他们还将班级QQ群昵称就叫“盲盗”集团。不少的家长也告诉笔者孩子们在家懂事多了。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育方式 青春期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不光注重孩子的学业,更侧重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个性及其健康的心理的养成。而据调查,我国家教的总体水平偏低,很多家长对教育孩子尤其是处在叛逆青春期孩子的方式上,往往违背其身心发展规律,揠苗助长。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就显得及其重要。
一、叛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成因
青春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中学生阶段,生理蓬勃发育,心理急剧变化。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面对着紧张的学业、升学的压力及难以处理的人际关系……叛逆的心理往往有着比较突出的表现。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希望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自尊感也明显增加,做事喜欢自作主张,对父母之言不再“惟命是从”了,甚至与家长的感情疏远、关系僵化,产生对立情绪,进而产生叛逆心理。在很多家长眼里,进入初中后的孩子身上全是问题。可是,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些问题呢?从何而来?
家长往往漠视,而造成“叛逆”心理、问题孩子的因素往往出自于问题家庭。
罗·阿谢姆说过:“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的意义,家长对子女的行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不当的关爱引起逆反心理。仅从经济上分析,多数孩子消费额占家庭总收的35%以上。此外,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除了学习外事事都能包办。一些家长在物质上给予孩子的照顾过多,尤其对孩子教育上的要超过了孩子的容忍度,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抑制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求的方式也会引起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家长式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而且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再次,父母不和或离异也是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甚至近年来渐增的父母离异现象都会使孩子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心神不宁或神经质,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乃至一生。
孩子当然有自身的问题,而一些父母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将沉重的压力,将不和谐的家庭负担转嫁到孩子身上,就会造成孩子更大的问题。
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对策及影响
良好的家庭教育像涓涓细流,滋润孩子的人格,呵护孩子的成长。家长不断反思和调整教育方式,是孩子从家长的肩膀上起飞、走向独立的关键。
该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才更科学有效呢?
(一)从培养广泛的兴趣着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一种高心智的活动,没有兴趣,没有快乐,是很难有好的学习效率和效果的。而兴趣一旦建立,学习就有了动力,就会积极主动的持续下去,也就会随之产生深层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驱使精神集中,思维活跃,孜孜不倦地深入探究,被“乐”所代替。有了兴趣,在别人看来是“苦读”,但对他却是一种无尽的乐趣。以此为开端,深化下去,追求成功也就乐在其中了。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难以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劳永逸,是需要下很大功夫的。
(二)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家长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培养孩子自我约束的习惯。要求孩子放学后先完成家庭作业后再做其他事情,同时还要要求孩子做作业是要一气呵成,精力集中,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专心学习的效率。其次,注重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引导他成为学习的主体。此外,良好的习惯还表现为,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课后积极复习,做事有始有终,积极动手,主动阅读等,家长要有意识地常抓不懈。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
首先,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德国教育学家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而现在,很多孩子遇到烦恼时无处倾诉。因此家长应该多听听,让孩子敢跟你谈,敢发表观点,敢于释放自我压力。
其次,要学会与孩子进行交流。与孩子进行平等而有意义的交谈,要注意交谈的口吻。慈爱是一种最温柔、最心平气和的沟通方式,有助于和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能让孩子完全信任。
当然,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孩子,都要有度。批评孩子不可全盘否定;表扬孩子不要肯定一切。这样才能对叛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良好影响。
(四)经常走访和积极配合学校
家长要经常与老师联系,随时进行校访。了解校规,教育孩子认真遵守;积极参加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的活动,及时向学校反映情况,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沟通以达到共同解决孩子在学习与成长的难题。除此之外,家长还应通过短信、电话和网络等多种方式随时关注和反馈孩子在校及在家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更有助于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青春期的孩子也许“叛逆”,也许问题不断,也许让家长紧张无措,但这个艰难的过程就是成长。在这过程中,作为家长,一定要以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去引导和培养,为他们迎接未来的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让良好的家庭教育化作像春风,呵护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叛逆青春期的孩子“破茧成蝶”,最终独立于天地,充分体验自由翱翔的美丽!
参考文献:
苏倩宁拿了一根粉笔头,猛地向刘宇扔去。
“Oh, my god!”虽然刘宇成绩不好,但有几个英语单词(句子)还是挂在口头的。
苏倩宁没说一句话:我扔,我扔死你们两个!
这时,又有一大半男生加入到反抗苏倩宁的行列中。
苏倩宁还是不说话。撕我的信还跟我作对?找死!苏倩宁很想哭。
“哇,苏倩宁也会扁人哦!”贺鹏叫道。
苏倩宁忍无可忍了。她不想再这样纠缠下去。她跑出班级,去哭了。
她本想一个人去哭,谁知黄巧跟了出来。苏倩宁忍不住自己的泪水了,还是哭了起来。
“别哭了,好吗?哭又不能解决问题。”黄巧一边抚摸苏倩宁的头一边劝说。
苏倩宁进了厕所,黄巧也跟了进去。
苏倩宁去上厕所,黄巧也去上厕所了。
上完厕所,苏倩宁发现黄巧还在等她。
叛逆期是在12—17岁,这段时间最辛苦的就是老师和爸爸妈妈。叛逆期有叛逆的心理,所以懂事以后一定要用好的成绩来回报爸爸妈妈和老师。
假期里,不少家长反映,自己上初中的孩子经常上网上到三更半夜,不听父母的话,很难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亲子冲突格外明显。其实青春期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叛逆现象,家长发现这种问题,不必觉得如狼似虎般可怕,而要试着去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心态,与孩子共同面对青春期。
“虽然放暑假成天在家,儿子跟我之间每天的交流时间竟不到半个小时!”“女儿每天除了上辅导班就是自己上网跟同学聊天、打电话,根本不理睬父母,说多了还嫌烦!”眼下暑期过了大半,记者从一些家长口中得知,暑期里由于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多了,各种亲子冲突格外明显,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行为越发明显,父母子女间的情感危机似乎因为暑假的到来大大激化。
笔者认为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现象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在14至18岁的青少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对家长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心存对抗,他们内心也明白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为做事的合理性,但他们却有意违抗父母的意志,只在乎和父母对抗时的,看见父母生气、伤心自己反倒高兴,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心中忧虑,甚至束手无策。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可能有太多值得思考和留恋的了,现在,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十二三四的年龄,我们是怎样的呢?
正值青春期的我们,是叛逆?是反感?曾一而再,再而三的与父母顶撞,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为所欲为。不曾再像小时一样,为父母捏腰捶背,关心父母,而是对他们冷眼相对吗?在那个充满温馨的母亲节中,你做了什么?这可能就是:青春期。我们。
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开始爱美,耍酷,这都是可以了解的个性,因为毕竟我们还都是一个个正拥有青春面容的孩子,更何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可当我们在摆弄着那些衣橱中的爱衣时,爸爸妈妈呢?他们在为我们奔波,为我们这些所有的一切而奋斗啊!我们曾有想过他们吗?我们从来都是那样刁蛮任性吗?从来就没有为他人着想过吗?我想:这错了!也许,这就是:青春期。我们
现在,我们每一个孩子,可以说都在正值青春期,而祖国需要的是一个个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才啊!青春期的我们,还会是那样吗?叛逆?强词夺理?我想:青春期。我们应该是另一个新面貌,另一个世界的我们……所有青春期的朋友,也许,我们的青春期应该是另一个面貌,不是吗?
四小,五一五年级:唐一鸣
一、青春期的外在表象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很浮躁或者很烦躁,做事不够认真,心态不够沉稳,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这些看法往往不够成熟,也不够合理,但是又不乐意接受别人尤其是长辈的意见。表现在学习方面,经常是老师一讲他们就觉得自己会了,但是真正自己做的时候又不会了。背书的时候最多看几眼就觉得已经背熟了,然而书一合上就背不出来了。其次,青春期的孩子易怒,往往是一件很小很平常的事情,就会激起他们的不满和愤怒,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自己不满的事物的包容度约等于零。比如,有的时候,父母做的饭菜不合胃口,也要大发一通脾气。第三,也是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叛逆,说白了就是跟家长、跟老师对着干,很多学生甚至觉得这样做很“酷”。你说东,他偏偏要往西。就我接触的孩子里面,具有这一特征的孩子基本上是以此为乐并且乐此不疲。我曾经在一个初三孩子的QQ好友印象里看到如此的评价:“有个性,和老师唱反调。”而这个孩子在平时也很喜欢跟老师、家长唱反调。如此看来,叛逆在青春期的学生中普遍存在,也是备受推崇甚至是羡慕的一种特质。
二、隐藏在青春期背后的心理分析
青春期,是学生从少年慢慢过渡到青年的阶段。这个阶段,除了身体上的变化之外,学生的心理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再是那个对老师和家长言听计从的乖宝宝,也不是男孩、女孩手拉手两小无猜的小可爱。他们的内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以及经历的慢慢积累,他们的心智变得比以前成熟,他们的人格也变得越来越独立。当这样的变化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他们便对各种事物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并且他们觉得自己的看法足够成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在成年人看来,他们的看法又比较幼稚,所以,大多数老师和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看法,都给予了无情的否定。孰料,正是这一个个否定,最终导致了这些孩子的叛逆。而且在给予否定结论之后,老师和家长们往往也没有给出一个能够让孩子完全信服的理由或者其他结论,这就让敏感的青春期孩子感觉到强烈的不被认同且又不被说服,他们认为这是极其粗暴的否定和不信任,潜意识里的敌意由此萌芽。时间一久,孩子跟老师以及家长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敌对情绪也与日俱增。而这个时候的孩子也没有真正的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朝着与老师和家长的对立面走去,专干“唱反调”的事情,用自己的想法和实际行动去和否定他们自身价值的人抗衡。更有甚者,会去寻找一个看似能够实现所谓“自身价值”的精神依靠,只要是老师和家长反对的,都是他们所崇尚的,而这往往是早恋或者暴力……
三、影响青春期孩子的客观因素
青春期每个人都会经历,但是青春期的表现却是因人而异的,这背后的客观原因错综复杂,总结起来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
1.家庭的影响
家庭尤其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决定性的。首先,父母的思想层次、日常的行为习惯,孩子都会耳濡目染。如果父母不能在生活中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往往也不会行得正。另外,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讲,幸福家庭里的孩子心理相对比较健康,而不幸的家庭往往会使孩子的性格变得脆弱、孤僻或者叛逆。在青春期的时候,这些性格上多多少少有些缺陷的孩子就会表现得比一般孩子更加难以管教。
2.社会环境的影响
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日渐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使得现在的孩子汲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这是好事,但有时也是坏事。比如,网络中有很多不健康的或者非主流的东西,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青春期的孩子对于事物的好奇心正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吸收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所以他们吸收不利信息的能力和吸收有益信息的能力几乎是相当的。当不健康、不正常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青春期孩子的表现就会显得异常强烈。
四、如何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面对的孩子可能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所以每个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也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也没能力制定对于他们每个个体都适用的教育方式。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共性的,我们的教育工作就需要从这些共性着手。
1.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被“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相信自己有分辨事物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建立民主的氛围,在非原则性的事情上要与孩子商量,在孩子提出合理的想法或建议的时候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以及赞赏。只有充分地尊重他们,给他们平等、公平的感觉,才能拥有跟他们沟通的钥匙。
2.青春期的孩子敏感、好面子
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很怕没面子,尤其是在同学和朋友的面前。所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千万不要在公众场合批评他们,可以在私下里单独与他们沟通。不分场合的批评,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阻碍他们与我们之间的沟通。
3.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多鼓励
青春期的孩子喜欢表扬,喜欢鼓励,也就是心理学所说的“正强化”。很多案例表明,适当的正强化可以使内向的孩子变得开朗,使自甘堕落的孩子变得积极、自信,使青春期的孩子变得温顺、听话。这种鼓励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无需拘泥于形式。但是,这种鼓励要自然、不刻意,要让孩子觉得你是真诚的。
4.青春期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强
家中,爸爸叫吃饭,我偏玩,妈妈叫穿厚,我偏穿薄,心中并不想与他们作对,可……这也许就是心中那独一无二,渺小的“叛逆”吧!
学校,老师叫做作业,我偏想看书,同学想向东,我偏向西,心中并不想与他们闹不愉快,可……这也就是那个调皮的“叛逆”在作怪吧!
走到大街上,心中莫名其妙的涌出一个想法─想大喊一声,可不敢,成长中多次的想法得不到满足,却只能拿那“倒霉”的布娃娃出气。
因为叛逆让自己稀里糊涂的干了些傻事,从而又有了一种思想——烦恼出现在我的脑海。和同学闹不愉快,烦恼;和爸爸妈妈赌气出走,烦恼。可最终还是和同学和好如初,还是硬着头皮回家吃饭,睡觉。
从学习了“烦恼”这个词后,自己并未体会到那个词的含义。到现在,青春期的我却充分体会到了,看着篮球场上,运动员奔跑,灌篮潇洒的动作,看着舞台上舞蹈演员们那优雅的姿态。高兴,崇拜,羡慕,甚至嫉妒,哈,真可笑。
青春期,一个美好的季节
青春期,一个令人不知所措的季节
青春期,一个令人怀念的季节
青春期,一个充满反抗的季节
青春期,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
青春期,一个敢打敢骂的季节
青春期,一个敢爱敢恨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