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论培训方案范文

理论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论培训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理论培训方案

第1篇:理论培训方案范文

中小学校长培训作为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措施被校长们寄予了很大期望,但是有些培训实施后却让一些参加培训的校长失望有参训校长反映培训没什么用,耽误时间。从成人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就是有些培训不符合成人学习的规律。学员不认可,培训效果就不理想。

中小学校长培训作为一种成人教育活动符合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基本前提,依据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可以构建起一种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预计这种模式的实施可以改善校长培训的效果,让参训校长学有所获。

二、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与中小学校长培训1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概述

上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Malcolm.S.Knowles)提出成人教育学至少是以有关学习者特点的下列四种关键理论为前提的。这四种理论与传统的儿童教育学的理论大不相同。这些理论是:当个体成熟时,第一,他们的自我概念从依赖型人格转变为独立的人;第二,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日益成为他们丰富的学习资源;第三,他们的学习计划日益结合他们的社会职责;第四,他们的时间观念出现了变化,从推迟运用知识的概念变为及时运用知识的概念。因此他们的学习倾向性从以书本知识为中心变为以操作为中心。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深入分析,诺尔斯指出了实践的含义:关心个体的感情,把他们看作独立的人,形成成人气氛;学习者参与诊断学习需要;教师是促进员、領路人;采取利用成人学习者经验的方法;课程应当与成人的发展任务相一致;学习者分组;学习活动以问题为中心。同时诺尔斯提出成人教育学的方法还以另外三种关于学与教的理论为前提:一是成人能够学习;二是学习是一个内部过程,学习者的责任在学习者身上;三是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最佳的教学原则。[1]

2中小学校长培训与校长培训模式简述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指的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受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培训机构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拟任校长、新任校长或在职校长参加的一种成人学习活动。

校长培训模式是指在一定培训理念、培训理论指导下,为达到校长培训目标而组织各种培训资源、选择恰当的培训策略、科学设计培训过程,形成结构化的操作程序。[2]

按照职业发展阶段划分,中小学校长培训可以分为任职资格培训和在职提高培训两种。任职资格培训指的是对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3]在职培训一般指的是已经担任校长的人员参加的继续教育活动。本文提到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指的就是中小学校长的在职培训。

3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运用到中小学校长培训中的可行性分析

(1)中小学校长培训符合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基本前提。很明显中小学校长培训本身就是一种成人教育活动,而且满足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关于学习者特点的四个基本前提。首先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一校之长具有独立的自我概念,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并指导自己进行学习;校长在学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自己就可以作为学习的内容;校长参加学习与从事的学校管理工作联系紧密;校长参加培训往往期待获得解决现实中学校问题或自身问题的办法。

(2)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契合现行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政策。2013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第四条提出:要改进培训方式,发挥校长学习主体作用。各地要更新培训理念,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提出的成人具有独立的自我概念,能够对学习负责,指导自己的学习从理论上支持了《意见》中培训应发挥校长学习主体作用的表述。诺尔斯提出的成人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契合了《意见》中校长培训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要求。

(3)培训的实践性趋向符合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观点。关注目前校长培训的现状可以发现,培训的实践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实践性培训课程在培训中的比重在加大。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在2013年的《关于实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的通知》要求设计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其中实践性课程不少于50%,基于此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在承办的 农村中小学校长助力工程 培训项目中设计并实施了 行动设计的培训课程。所谓行动设计课程就是由学员提出问题,再根据教师的讲解,独立建构自己的知识,最终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方案。行动设计课程的特点是学员关注问题,自我探究,指导自己学习。这些特点与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提出的成人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和能够指导自己学习的观点相符合。

三、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校长培训模式是依据成人教育学理论为了实现让校长做更好的自己的目标,而组织相应的培训课程,选择适当的培训策略,科学设计培训过程,进而形成的结构化的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培训程序。

1培训模式的具体应用

依据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依次构建培训模式的目标、课程、路径、方式。见下表1。

2培训目标

让校长做更好的自己。

3培训课程

课程是培训模式实施的载体。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校长培训模式的课程是学员围绕培训主题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学员认识自己;二是总结工作经验;三是反思经验,提出问题;四是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五是评价、完善问题解决方案。

(1)认识自己。课程目标:学员认识自己。课程实施:学员在培训者的引导下,通过自我分析,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阶段、职业态度、内外部环境、职业发展愿景等。

(2)总结经验。课程目标:聚焦培训主题,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课程实施:培训者引导学员针对某一专题,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出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实践经验。

(3)交流反思,提出问题。课程目标:反思工作经验,提出问题。课程实施:组建学员研修小组,学员在研修小组内分享彼此的工作经验,互相交流意见,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发现自己的问题,找准自己的问题。

(4)设计问题解决办法。课程目标:学员设计出解决自身问题的办法。课程实施:学员在培训者的引导和帮助下,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搜集资料,找到问题的根源,提出问题解决的内外条件,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5)评价、完善问题解决方案。课程目标:请同行对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案提出意见或建议,完善自己的方案。课程实施:学员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小组内交流,请其他学员评价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修改建议,完善自己的方案。

4培训策略

为保障培训模式的顺利实施,采取相应的培训策略十分必要。

(1)确认培训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分析培训项目主题、类型,确认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理论的校长培训模式是否适合培训的要求。显然,拟任、新任校长的岗位知识、法规等专题培训就不适合采用本培訓模式。

(2)控制培训规模,保证培训质量。确定采用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理论的校长培训模式后,在项目设计时,为保证学员交流互动和小组学习的效果,建议控制培训规模,实施小班化培训。

(3)开展培训对象分析,掌握学员基本情况,为培训做好准备。培训开始前要对培训对象开展调查分析,掌握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比如学段、学历、职务等基本信息。

(4)组建研修小组,加强学员间交流。培训者根据掌握的学员基本信息,按照学员的相似性把学员分成几个研修小组,以便开展小组交流、组内评价等培训。

(5)培训者组织引导。要求培训者按照模式构建的培训课程把握培训导向,组织引导学员按照培训模式的既定轨迹完成与自我对话的过程。

5培训模式运行流程

四、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主要特征培训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学员为中心;二是以培训者为主导。

1以学员为中心

(1)从培训目标看。让校长做更好的自己, 尊重学员个体,承认学员的差异性。目标的实现体现在培训中学员解决自身问题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样目标引领下,学知识、学理论、学习方法都是马上用于解决问题的。同一培训主题,由于学员们的问题不同,收获可能不一样。

(2)从培训课程看。每个学员独特的经验、问题就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来自学员。认识自己,总结反思经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课程就是学员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3)看培训方式。参与式、互动式为主。按照培训模式的流程,学员全程参与是培训能够进行的必要条件。

(4)看学习责任。基于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的校长培训模式将学习的责任交给学员,学员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负责,体现学习主体性与学习主体责任的统一。

(5)看培训者。培训实施过程中,培训者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政策的解读者、成功经验的介绍者,而是学员学习的帮助者,专业的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2以培训者为主导

(1)培训者引导培训按主题开展。培训者负责在培训中引导学员围绕主题开展学习活动。

(2)培训者引导培训按模式运行。培训者负责在培训中引导学员按照模式的流程开展学习。

(3)培训者组织管理课程实施。培训者组织管理课程实施,特别是要组织管理好学员交流互动的小组研修课程。

第2篇:理论培训方案范文

20xx-20xx学年度少先队辅导员培训方案(一)为进一步提高少先队辅导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综合能力,探索新时期少先队工作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我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有效地服务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我校少先队工作更上新台阶,特制订以下辅导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时间:

20xx年11月-20xx年1月

二、培训地点:

学校会议室

三、培训人员:

各班少先队辅导员

四、培训内容与形式:

内容:

少先队基础知识、少先队辅导员必备的素养和工作技能。

形式:

理论学习与理论测试

五、时间安排:

培训时间 培训内容 授课人

20xx年11月20日 少先队基础知识 金见亮

20xx年12月17日 少先队辅导员必备素养和工作技能 江舜裕

20xx年1月4日 基础知识测试 无

20xx-20xx学年度少先队辅导员培训方案(二)为深入贯彻全国少代会和全国少工委会议精神,围绕少先队组织根本任务,培养辅导员职业精神,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根据县少工委统一安排,我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部分骨干中队辅导员,开展分批培训,现将培训方案安排如下:

一、培训目的

通过培训,提高少先队辅导员的自身素质,使辅导员掌握丰富的理论和工作方法,更有效地实施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更好地开展少先队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二、培训内容

围绕少先队学科建设的主要方面,开展学科理论知识培训和工作方法技能培训。

学习以及省各级领导的关于少先队工作的讲话精神,学习省少代会精神以及涉及少先队工作的教学片和视频资料。

三、培训时间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四、培训对象

各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部分骨干中队辅导员。(由校少工委确定后通知)

五、培训方式

采用集中培训与辅导员自学的方式进行培训。具体培训方式如下:

1、校少工委组织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校分批集中学习培训,发放培训资料,将培训教学片下载并分享给参训辅导员;

2、各参训辅导员将培训资料和视频带回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六、工作要求

1、各参训辅导员要高度重视,接到通知后务必准时参加培训;

2、 各参训辅导员必须做好集中培训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收集;

3、参训辅导员要根据自身实际,将培训内容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少先队活动。

20xx-20xx学年度少先队辅导员培训方案(三)为促进《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在我校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提高少先队辅导员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综合能力,探索新时期少先队工作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我校少先队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有效地服务广大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我校少先队工作更上新台阶,特制订以下培训计划。

一、培训时间:

20xx年9月8日

二、培训地点:

学校会议室

三、培训人员:

各校少先队辅导员

四、培训内容与形式:

内容:

少先队辅导员必备的素养和工作技能,少先队活动项目拓展等。

第3篇:理论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技能骨干;培训;山区供电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6-0089-02

韶关供电局电力管辖范围含三区八县,在广东电网是县级供电局最多的地市局。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行一体化管理,通过两年的时间,全面实施了县级供电局的“一体化”管理,迅速把县级供电局的电网规划与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供电服务等综合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目前韶关各县级供电局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县局管理理念和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员工知识滞后的现象比较突出,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执行不到位,管理效果不佳。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在年龄结构上,县局35岁以下员工占33.6%,35~45岁员工占42%,45~55岁员工占20.6%,55岁以上员工占3.8%。在学历结构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2.5%,大、中专及职校类学历占35.8%,高中及以下学历占61.7%。在专业技术职称结构上,8个县级供电局拥有专业技术职称总人数仅占8个县级供电局总人数的17.8%,其中高级工人数占职称总人数的0.2%,中级工占13.3%,初级工占86.5%。三是技术骨干缺乏、生产管理流程不规范。电力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但在基层供电局,技术硬、素质高的生产技能骨干队伍缺乏,技术管理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1,2]

要实现韶关电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达到广东电网公司一体化要求,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生产技能骨干队伍。加强技能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培养一批技术硬、素质高的生产技能骨干队伍,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刻不容缓。

一、课题的提出

针对县级供电局的这些问题,必须大力加强基层教育培训工作,重点提升技术骨干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发挥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带动县级供电局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县级供电局的一体化管理进程。基于此,研究一套系统的、针对性强的生产技能骨干培养模式很有必要。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要能满足县级供电局战略发展对人才的发展需要,同时还要能满足各岗位技术技能提升的需要,促进个人发展。决定开展针对生产技能骨干培养的“火种计划”课题研究,并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确定为通过调研分析、方案制定、试点培训、评估总结,形成《生产技能骨干培训实施方案》,通过系统化、差异化的培训提高一线核心岗位技术技能骨干的理论水平、技能水平、管理能力,巩固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处理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最后组织推广实施,以指导县级供电局生产岗位技术技能骨干培训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生产技能骨干的带头作用。

二、“火种计划”具体内容

1.“火种计划”课题的内涵

火种计划”课题的内涵可简单概括为“一个依托,两个结合,三个转化,四个模块”。“一个依托”即依托市供电局丰富的教育培训资源、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及班站管理资源。“两个结合”即培训需求与培训方案,培训师资的紧密结合,理论学习与技能实习、实践的紧密结合。“三个转化”即把经验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把骨干转化为老师。“四个模块”即理论学习、技能学习、跟班实习、实践反馈四个模块,全面覆盖理论、实操技能与现场管理。

2.“火种计划”的具体做法

为确保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将“火种计划”分为试点、初步推广和全面推广三个阶段,即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调研诊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跟踪辅导―阶段评估”五个步骤实施。

(1)试点阶段。韶关供电局的生产技能骨干培训以变电运行、送电线路工种为试点,逐步推广到各专业(工种)。8县级供电局分别推荐变电运行工种与送电线路工种思想素质好、技术过硬、有一定能力的技术技能骨干共16人(每个工种每县级供电局1人)参加试点培训班。按照集中培训(共3周)、跟班实习(共1个月)、实践反馈(共5个月)等阶段进行历时7个月的培训。采取一对一师带徒形式,传授教练技术,使生产技能人员达到更高等次的技能水平(如中级工提升至高级工,高级工提升至技师水平等)。

(2)初步推广阶段。除继续开展变电运行工种外,还相继开展了配电线路、抄核收工种等其他工种的生产骨干培训班。8县级供电局分别推荐变电运行工种、配电线路、抄核收工种的技术技能骨干共48人(每个工种每县级供电局2人)参加试点培训班。培训班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一对一”的指导环节。在实践反馈推广应用阶段要求采取市局指导人定时上门“一对一”进行辅导。如:县局变电站与市局就近的变电站结成对子,市局培训指导人每周一次上门现场指导。现场指导首先要保证最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得到及时指导,再逐步铺开延伸到其他细节。点面结合,确保现场指导不走过场。同时培训内容也有所改进,更加注重日常工作流程及实用性,体现了“培训与使用并重,培训是为了使用”的原则。

(3)全面推广阶段。在初步推广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通信、信息、继保、检修等生产骨干的培训,并计划用2~3年的时间全面展开其他工种的生产管理骨干培训。

(4)五个步骤的工作。一是对县级供电局一线员工的培训需求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培训短板进行摸底,掌握县级供电局一线核心岗位技术骨干的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二是根据调研结果,制订具体培训实施方案,包括内容、教材、时间、计划人数、跟班实习地点、考核方式、培训评估方式,对每一培训模块的培训内容进行细化。按照培训方案实施培训,开展5天的理论培训和10天的技能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常用理论知识与应用基础知识、设备新技术、现场技术规程、安全生产技术与标准操作流程等。采取一对一师带徒的方式开展实习与实践,首先在相应部门班组跟班实习1个月,对有关标准规范与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实际操作;之后安排学员返回本工作岗位,进行实践与应用推广(为期5个月),并做好全过程的反馈记录,最终形成一份实践学习报告。在每个阶段及每个培训模块都进行跟踪记录,根据学员学习期间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实习计划完成情况及实践反馈效果对试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以评估促转化。

三、试点实施

根据课题组前期确定的开展流程,即“调研诊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跟踪辅导―阶段评估”五个阶段,选择了变电运行、送电线路两个重要工种开展试点工作。

第一,课题组通过访谈、座谈、现场观察等调研方式,掌握了在县级供电局中对两个工种一线核心岗位技术骨干的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

第二,课题组对调研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梳理、归纳,制定了两个工种生产技能骨干的针对性培训实施方案。在培训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各模块培训内容与学时(见表1)。

表1 培训安排表

培训模块 培训内容 培训学时

理论课程 本专业相关的电工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现场规程;标准规范;规章制度 (30个学时)

技能课程 本专业相关基本业务技能;实操标准动作;规范化流程;安全工器具应用 (60个学时)

跟班实习 班组管理及5I班站标准化设置;工作流程;业务技能实操;提交实习报告 1个月

实践反馈 推广与应用所学规范化操作流程;记录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差异与问题并及时反馈;接受效果监督与技术指导;形成心得体会并总结完善 5个月

第三,集中培训主要由5天的理论培训和10天的技能培训构成。理论培训模块采用集中授课形式,授课教师通过PPT、录像演示、现场案例教学对学员进行培训,抓住重点对日常工作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技能培训模块则是由授课教师围绕日常核心工作对学员进行实际应用培训。

集中培训完成后安排学员在市局相应部门班组跟班实习1个月,按既定的实习计划对照所学专业有关标准规范与实际操作流程进行实际操作,形成实习报告。跟班实习阶段采取“一对一”师带徒的方式,以学习班站的管理模式为主线,系统性地学习班站标准化管理、风险管理体系等。通过跟班学习,学员对设备、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方法和相关执行标准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

第四,学员回到本身工作岗位进行实践,安排学员在市局跟班实习时的师傅跟踪辅导,并做好反馈记录;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知识以点带面进行推广,跟班实习师傅则继续担任学员的指导人,对学员在基层班组的推广执行情况进行质量追踪,督促学员真正发挥核心岗位技术技能骨干的作用。

实践反馈阶段使骨干的技术管理能力及教练技术得到了提高,通过推广以点带面,学员所在班组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提升了标准流程的掌握能力、设备故障分析排除能力、应急抢修能力,最终达到了“找出短板形成方案、指导意见修改落实、滚动修改充分完善、自我评估形成最终解决方案”的目的。

四、达到的成效与问题总结

1.实践成果

“火种计划”为基层班站生产技能骨干厘清了班站核心业务,通过以点带面、高效传递,全面提升了班站员工执行核心业务的能力。通过多工种、多班次的“火种计划”生产技能骨干培训班,成功地将市局先进的专业技能、规范的管理流程全面复制到县级供电局生产班组,推进了班站规范化、一体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果在县供电局基层生产班站的执行落地。

(1)个人绩效得到提高。学员以学习班站的管理模式为主线,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班站标准化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通过跟班学习,学员对设备、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方法以及相关标准执行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通过培训,学员的技能水平、管理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同时,作为教练的生产骨干学员,通过在推广应用阶段不断给本班班员的讲解传授,沟通互动,其教练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3,4]

(2)组织绩效得到提高。通过以点带面的推广,学员所在班组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班站工作效率随之得到了提高。管理方面变化显著,学员所在班站的面貌焕然一新,变化非常明显。县局班组开始以工作历为平台开展日常工作,班组日常管理、工器具定置工作已规范完善。

(3)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火种计划”的实施使班组焕发出一种强大的动力,一方面生产技能骨干通过集中培训全面系统地掌握了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操技巧,同时在“一对一”跟班实习与返岗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实操技能,学员获得了成就感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学员在返岗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以点带面,为所在班组树立了标杆,带动了班组其他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激励其他员工积极调整工作状态,从思想上、心态上、行动上实现了良好转变。

(4)建立了创新性、成熟的基层生产骨干培养模式。传统的课堂集中培训,培训方式单一,学员多处于“课堂学,课后忘”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难以评估。“火种计划”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一对一跟班实习”“行动学习―返岗实践”的培训方式,不仅可以有效促进课堂知识在实践中检验、应用和转化,更重要的是,学员在返岗实践的过程中,能将转化的知识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传播给班组其他员工,产生辐射效应。“火种计划”经过试点和推广,其操作模式已基本成熟,完善了技能人员的教育培训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总结提炼模式及经验,应用推广到一线技能人员培训。可以预见,运用该培养模式将在各个工种培养出一批技能骨干,形成“燎原”之势,加速了县级供电局一体化进程。

(5)获得可供借鉴的实践方案。学员在返岗实践过程中实施的行动学习,为所在班站存在的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短板)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包括问题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状态的差异、解决措施、能够达到的目标等模块,这些解决方案也为其他班组提供了借鉴和帮助。

2.问题总结与解决

(1)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仍有欠缺。市局的一些制度在县局不能完全执行,一些好的管理方法未能在县局得到使用。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韶关供电局加强管理制度在县局的宣贯,敦促县局积极改进和调整;另一方面项目实施的过程应灵活机动,对符合县局发展利益但与项目本身推广的管理方法相冲突的情况,应适当调整项目内容。

(2)学员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培训效果有差异。虽然有些班站的硬件条件较好,但培训成果推广应用的程度不高,这与学员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联。针对这一问题,应借助视频、短信、内部论坛、海报等多样化方式加强对项目的推广和宣传,营造项目氛围,引发学员重视;另外,应加强对学员的考核与评估,树立典型,促使学员充分重视项目内容。

总之,开展“火种计划”课题研究对县级供电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及生产岗位技术技能骨干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示范效益。今后将不遗余力地推进该项目的完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县级供电局的管理水平,实现市县局管理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2]翟淑萍.国有企业员工培训分析[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2.

第4篇:理论培训方案范文

笔者者多年来从事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技能培训与研究工作,也应邀对几个公司的营销员进行过营销基本技能的培训,发现如能采用参考微格教学法 (micro teaching)所形成的互动式培训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作者将其命名为微格培训。

微格培训的概念及特点

微格培训(micro training)也可称为微型培训,是指建立在营销学、心理学、视听理论与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营销员营销技能的方法,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来培训营销员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通常是将参加培训的学员分为若干个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小组的一名学员进行10-15分钟左右的微格培训,并当场将实况摄录下来,然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一起观看录像,同时进行讨论与评议,最后由导师进行小结。这样依次让所有学员轮流进行多次,使学员的营销技能和技巧提高。

微格培训将复杂的营销过程作了科学的细分,并应用现代化的视听技术,对营销技能逐项进行训练,帮助营销员掌握有关的营销技能,提高他们的营销能力。归纳微格培训的过程,其特点主要有:

1.技能的单一集中性。微格培训中将营销技能分为基本技能与综合技能,基本技能有语言技能、体态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与演示技能等八种。集中对某一项基本技能深入细致地研究训练,容易掌握和提高。

2.要求具体、明确。营销技能以单一的形式出现,使培训的目标很明确,容易控制。营销过程是各项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如果学员熟练掌握了细分的基本技能才能形成完美的综合,并逐步形成个人的风格特色。

3.强调亲身体验。微格培训要求学员以营销理论为指导,进行真实的销售模拟,学员身临其境,能够切实掌握各种营销技能,还能提高学员对技能培训的兴趣。

4.反馈及时,矫正迅速。利用现代化的视听设备作为记录手段,真实而准确地记录了营销的过程,使学员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既有来自于导师的,也有来自于同伴的,还有来自于自己的。学员能看到自己在营销过程中的表现,就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及时改正不足,扬长避短,收到好的效果。

5.角色转换的多元化。在微格培训过程中,学员的角色在不断的转换中。在角色扮演中,学员是营销员,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融合到营销训练中去;在观摩评议中,学员又成了评议者,必须用学过的理论去分析评议。每个学员从学习者到实践者,再转为评议者,不断转换角色。

微格培训的实施程序

1.销售技能培训事前的学习和研究。微格营销培训是在现代营销理论和思想指导下的营销实践活动。营销学是当前发展非常快的学科,知识不断更新,方法不断改进,营销员需要不断地提高素质,因此,在微格营销训练前进行营销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的内容主要有营销学理论、营销设计及目标分类,营销技能分类、营销评价和顾客心理的特点等。理论学习与研究可以采取集中学习与分组讨论结合的方式,每小组6-8人,可以根据年龄、性别、层次进行组合。

2.确定培训技能,提供示范。微格营销是要培训营销者的销售技能。把营销过程分为不同的单项技能分别进行训练,每次只集中培训一两个技能,以便容易掌握。导师可以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技能。为了使被培训者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通常利用录像或实际角色扮演的方法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示范的内容可以是一件物品销售的全过程,也可以是销售过程的片断。如果采用放录像的方法,应在录像带上做好文字说明,或在放像时随着示范的进行做指导说明。示范可以是正面典型,也可以是反面典型,两种示范可以对照使用。实践表明示范应以正面为主。观看示范后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取得共识,以加深学员对各种销售技能的感知和理解。

3.编写、设计营销方案。在理论学习与示范分析的基础上,学员或导师可以确定具体的培训技能种类,被培训者要选择恰当的营销内容,根据所设定的目标进行设计,并编写出较为详细的营销方案。微格营销方案具有不同于一般营销方案的特点,它要详细说明营销者的销售行为(即所应用的技能)和顾客的购买行为(包括预想的反应)。

4.微格营销实践。⑴组成微型营销情境。微型营销情境要由扮演的营销员(被培训者)角色、顾客角色(由被培训者的同学来担当)、营销评价人员(被培训者的同学或导师担任)和摄录像设备的操作人员(专业人员或被培训者的同学担任)组成。⑵角色扮演。在微型营销情境中被培训者销售物品,练习一、两种技能,所用的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⑶准确记录。在进行角色扮演时,一般用录像的方法对营销者的行为和顾客的行为进行记录,以便能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记录的方法是否必须用录像,要看所具备的条件而定,也可用录音或文字记录等方式,但不如录像及时、真实、有效。

5.反馈评价。⑴重放录像。为了使被培养者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当角色扮演完成后要重放录像。营销人员角色、顾客角色、评价人员和导师一起观看,以进一步观察被培训者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⑵自我分析。看过录像后营销员角色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所培训的营销技能是否掌握。⑶讨论评价。作为顾客角色、评价人员和指导教师要从各自的立场来评价实践过程,讨论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努力的方向。

第5篇:理论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  实训中心   培训平台

    一、建设方案

    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路、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是学校得以发展的精髓。而实训场所的规划与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人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我们构建了现代化实iJl}中心,以最少的设备投人、多样的实训方式、优良的实训效果、优异的性价比,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1.在内容上以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现代工业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达到高产、优质、低耗、低污染、无人身设备事故,因此对工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素材采集均以规范、标准型号的设备和标准操作控制为依据,从而达到安全、可靠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岗位操作的应用能力的目的。

    2.在形式上是计算机仿真十真实装置。仿真培训在国内外已开始广泛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新的生产工艺、新的装置的制造都有仿真模型的产生,以便对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同时在人员上岗之前通常需通过仿真培训,我国的许多大型企业也都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员工进行在职和r’馆`u培训。但是,无论是国内国外的计算机仿真都是基于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的培训,而职业技术类院校是面向多专业、多技能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网络化的包含计算机仿真的教学培训平台规划和目标,以此提高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实验实训效果,同时提高经费投人的性价比。

    3.在管理上实行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把各专业的典型案例进行集中整合、统一管理,再配以实际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的仿真效果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学院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学生多、设备少、在规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内使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都能得到提高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进行操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在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平台。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培训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素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更新和设定,同时也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培训要求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在教学实训平台的培训,再结合一些真实装置的操作,可以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设内容与规划原则

    在建设内容上,一方面满足专业实验和实训要求,配置、规划、建设好电子教室和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另一方面着重规划技术研发中心,锻炼并打造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基本方案: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教学内容可分为知识的理论部分(应知)和知识的应用操作能力(应会)。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的开发,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手段,把应知和应会内容分别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件)和仿真实训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理论学习、机理研究中的实验(验证型和研究型)和对问题的理解主要用教、课件描述,而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同一动作过程精细、准确、稳定性的培养则采用大型仿真培训软件培训。

    三、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实现方案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录、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四、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装置结合方案的主要特点

    1.投入大大下降,实验实训效果大大提高.没有实训平台时:(1)设备投人一个标准班10组(每班40人计);(2)设备需维护、维修(需投人人力、物力);(3)设备的更新、淘汰快(财力不断投人);(4)实验实训的能耗和耗材。有了实训平台后:(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5)在线考试系统,及时检查学习效果。

    2.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1)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2)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3)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4)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等均可以实现。

    3.满足培训和专业调整后,新建、重组实验实训环境。(1)培训:高职学院的发展必须走学历教育(全日制、成人)和各类培训相结合的道路,从国内外高职学院典型成功案例可以看出各类培训年学生数一般都超过学历教育的年学生数,同时不难算出各类培训的经济效益更高,其培训的特点是岗位多、专业广、同阶段学习人数少。该平台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岗位方向的培训人员同时在线进行不同的培训,同时达到在不同的实验实训环境中进行培训的要求。(2)专业调整、新建、重组后的实验实训投人不大,建设周期短。

    4.计算机网络方案使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合法用户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更方便。

    五、结论

第6篇:理论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项目管理;规划方案;组织实施;科学评估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在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校培训工作同样要进行思考,如何做强职后培训工作,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培养服务,是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我校职后培训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以基层组织建设、班组长管理、企业内训师教学能力提升、海外市场开发人员外语培训为核心的特色培训项目。怎样使特色变优势形成精品,需要我们培训组织者在培训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注重实效。

实施项目管理可以使责任目标更加清晰,内部管理愈加规范,有利于保证培训机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培训机构主动适应的能力,有利于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培训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项目管理是一个较大的系统科学管理过程,根据近几年实际工作感悟,我们认为应重视和完善以下一些环节。

一、总体统筹规划项目方案

规划项目方案实际就是项目开发工作,做好项目开发,能够增强培训机构主动适应、主动服务、主动转变的能力。

1.要有切合实际的项目需求调研。我们正在打造适合油田发展的基层组织建设、班组长管理培训精品项目,在油田党委全力推进三基工作实施方案后,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广泛进行培训需求调研。首先针对全油田基层组织管理人员基本能力素质需求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通过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分析,掌握了接受培训者的能力现状和需求方向,结合油田党委的目标要求,我们形成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调研报告。为了使培训需求更加贴近实际,我们又组织基层组织建设抓得比较好的先进集体和优秀员工开座谈会,让他们对我们的需求分析提出建议。通过这样的沟通协调,我们把好的建议和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及做法融入到分析报告中,并将准确的需求信息通报给承担教学任务人员,要求他们在教学中注重接受培训者的需求,为后续教学安排、组织实施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2.要围绕培训目标合理安排培训计划。确定培训目标会给培训计划提供明确的方向,有了培训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具体内容,并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确定了总体培训目标,再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就成了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培训目标的确立是在充分调研论证项目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的,通过对培训需求的调研分析,将培训的一般需求转变为企业培训的总体目标,例如我们举办的油田科技人员、财务人员、审计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工程造价人员及班组长、基层队长书记等培训,就是通过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来实现企业新技术推广、新标准实施和提高管理水平。

培训计划是培训项目组织实施指南,是保证项目实施的基础工作。培训计划的设计要紧紧围绕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要联系学员实际工作,兼顾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并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知识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基础。员工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技能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引进新工艺、新技术等都要求进行技能培训,因为抽象的知识培训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素质培训是企业培训中的最高层次。素质高的员工即使在短期内缺乏知识和技能,也会为实现目标有效、主动地进行学习。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受训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和素质培训,一般职员偏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

二、高效组织实施项目方案

1.要有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实施项目管理可以较好的落实统筹管理和细节管理,达到精细化管理目标。培训工作中引入项目管理机制可以较好的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项目管理采取项目负责人制,由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策划方案,组建小组,总体设计,组织实施并做好各方面的沟通协调。项目负责人可以统筹协调培训资源,打破以往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可以直接协调项目组内不同部门人员,管理层级减少,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实施项目管理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项目负责人对培训工作要有全面的了解,熟悉成人教育培训规律与培训方法,能够根据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项目方案。在实施项目方案过程中,要理清管理思路,合理安排每一个人的工作,由谁进行前期培训需求的调研论证,由谁负责培训计划的设计,由谁负责培训管理与服务协调等等,这些都需要项目负责人统筹规划、精细实施。

2.要不断创新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法。教学管理的组织与实施是对培训教学过程的有效管控,是对培训师资配置、培训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环节的有效组织。培训师资的选配是一个培训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项目管理者要依据培训计划中的课程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师。培训教学方式方法形式多样,要符合成人学习特点,要依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要充分体现传授知识与素质能力提升相结合。理论教学多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实践教学多采用现场培训、实操培训、仿真模拟培训等方法。另外,还要结合拓展训练、头脑风暴、角色互换、游戏启发、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员的兴趣达到培训教学目的。

三、科学评估项目方案

第7篇:理论培训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苏政发〔*〕84号)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战四年达小康、全面建设新*”的目标,按照促进农民增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原则,加大农民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在发展高效农业中的创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

(二)目标任务

全县农民创业培训1611人,其中普通班1391人,省重点班220人。今年的创业培训要在帮助受训学员成功创业上下功夫,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大生产规模和较强创业能力的新型专业农民,提高我县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2009年元月至5月底。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确定培训单位,制定并上报具体实施方案。

1.落实培训对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村组推荐、择优选拔、张榜公示的民主形式进行学员选拔。培训对象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产业基础和创业愿望。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重点是种养殖大户、农产品经纪人、村组干部或外出打工返乡人员。省重点班学员按省农林厅统一要求按时从已遴选的学员中选拔一批当地生产规模较大、创业愿望强烈的大户或返乡人员参加培训。

2.落实培训单位:根据省农林厅要求,我县确定县农干校为普通班培训单位。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09年6月至11月底。采取能力模块结构的培训模式,实行理论学习和实践考察及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针对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突出创业理念培训,把政府鼓励创业的政策、创业基本技能、创业意识培养及创业计划设计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通过创业培训让受训学员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

集中授课:时间为30学时左右,以讲座为主。主要学习创业基本理论和技能、产业最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内国际现状与前景、农产品营销知识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期间,学员要完成自己创业方案的设计,创业方案内容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已有产业基础、创业目标和创业措施等,对学员的创业方案要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专家小组论证。生产实践:培训单位要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员进行考察学习,学员在实习考察过程中要针对性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并回到家乡开始实践。

生产实践:培训单位要安排60-90学时组织学员到附近有关农场、农业企业进行考察学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跟班见习和顶岗实习。学员在实习考察过程中要针对性的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方案,并回到家乡进行创业实践。

技能鉴定:通过集中培训和生产实践后,积极组织各类农业行业特殊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对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学员,由省统一向国家有关部门申办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确保20%以上的培训学员获得国家农业行业特殊工种职业资格证书。

跟踪指导:培训单位必须安排教师年内专访学员一次,并根据创业需求进行跟踪指导,将跟踪指导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12月。按照相关培训管理办法进行总结,自下而上逐级报告,开展绩效评价,进行项目验收和检查,形成验收总结报告。

三、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1.制订培训方案,签订培训合同。编制培训方案,并制订每期培训班的详细教学计划,包括学员名单及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办班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培训方案上报县农林局审定确认后,签订培训合同。每期班的教学计划报县农林局审批后于办班前5天在“江苏农民培训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2.监督与检查。通过江苏农民培训网,实行网上公示制度和培训月报制度,定期公布培训任务完成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县农林局每半年要对全县农民培训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监督,重点检查培训单位完成培训任务情况以及培训成效。

3.总结验收。由县农林局、财政局在项目结束后组织验收。重点检查验收培训工作台帐、培训效果和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四、资金使用

1.补助标准:省财政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进行补助,省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教师的讲课费、交通费和误餐费,学员的食宿费、教材及资料费。培训单位不得对学员再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培训补助中含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费用,不得再向学员另外收取鉴定费。

2.资金使用:县财政局在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培训前预拨项目经费的30%用于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培训单位在培训结束后,凭开班通知、学员注册登记表等资料经县农林局审核后到县财政局统一核报补助经费;承担省重点班培训任务的单位到省农林厅核报补助经费。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各镇(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农林局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为项目法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对项目实施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培训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要追究项目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二)管理保障

要按照《*农民培训工程》的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实施方案,确定培训目标和推进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要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制培训方案,强化培训管理,并建立包括培训教师、学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跟踪等内容在内的培训台账。学员培训台账要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和家庭住址及联系方式。

第8篇:理论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基于问题”培训模式;校长培训;基地研修

一、“基于问题”培训模式下校长基地研修学习的理论认识

“中小学校长培训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培训”,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正在趋于认同这一观点。国际知名的校长培训专家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海林杰教授指出:“对教育管理实践的尊重也已渐渐成熟,研究学校领导者角色及其活动的方法更趋广泛,并直截了当地为理解学校真实环境下的学校管理活动而设计。”

但在传统的校长培训模式中,受建构主义有关思想和原理的影响,培训的学科性、系统性、理论性色彩比较浓重,学科知识界限较为分明,较少关注现实情境和实际问题。培训的有效性如何?普遍认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扩展了校长们的教育和管理理论知识,但由于缺少有效的转换环节,使得这些知识与其工作实际脱节,较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培训结果往往是“学归学,做归做”,没有实效。

如何有效实现培训中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更好地帮助校长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校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有研究认为“基于问题的培训模式”为理论与专业实践之间的脱节找到一种解决方案,对校长培训具有独特价值,给我们解决校长培训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实践指导。

“基于问题的培训模式”的理论内涵是什么呢?“基于问题”教学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首创的“以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通过“基于问题”对学员进行职业训练,旨在解决教学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相脱节的问题。继而这种教学模式又在法学教育、工商管理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基于问题”的培训理论认为:

(一)学习需要始于“问题”的存在

成人学习理论家诺尔斯强调,成人的学习准备状态是由真实的生活任务和问题所激发的,他们参与培训的目的性很强,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弥补知识和不足。“基于问题”的培训模式正是坚持“先问题,后学习”,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尊重并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激发学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启发新思想。

(二)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

知识获取和专业发展必须与工作场所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相联结,在“基于问题”培训模式,从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出发,并以受训者所在地――学校中的种种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开展教学工作,培训内容、教学过程、学习场所都力求表现真实情境。

(三)学员是主动学习者

在“基于问题”培训模式中,学员承担学习的主要责任,在教师的促进和引导下,学员被要求像平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一样去执行任务,围绕问题寻求新的见解,着力增强应对教育实践的能力。

二、“基于问题”培训模式下的校长基地研修学习的构建与实践

(一)培训“问题”的生成:基地学习的内容

确定基地学习的内容,即确定问题是首要任务。问题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方式:首先由培训机构根据培训项目和培训对象,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深入的调查实践,根据校长的管理实践领域,确定具有高影响力的、典型性的问题领域;然后,由参训校长在所确定的问题领域内,根据自身的学校和工作实际提出个性化的具体“问题”;接下来,对校长提出的个性化“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在培训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的形式,对引起校长共鸣的问题进行交流,梳理出独特性的、真实性的、情境性的具体问题;之后,围绕“问题”,通过理论学习、情景模拟、专题发言等方式,学习、理解“问题”隐含的行动理论、价值观念等。最后,在培训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进一步考虑自身学校的工作实际、解决问题的期望,以及即将蹲点的基地学校的具体情况,对确定的问题进行完善、深化,制订一个尝试性的解决方案。此方案应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目标、方法、步骤等,使接下来的基地学习有所遵循。

(二)培训“问题”的解决:基地学习的实践

1、从问题的指向出发,确定有针对性的基地学校。“基于问题”培训模式,大力提倡在真实的、相近的“情境”中学习。实际上,提出相同问题的校长,其解决问题的期望指向也很集中,那就是从处于相似客观环境、相似“问题”情境的学校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选择基地学校时,要从问题的指向出发,确定客观条件基本相似,正发生或曾经发生与培训“问题”相似并且解决较好问题的基地学校,从针对性人手为提高基地学习绩效奠定基础。

2、以“同质分组”为原则,确定基地学习小组。“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指出:在一个共同情境下的学习,远比在独立场所的个体化学习更为有效。因此,基地学习以小组共同学习的方式较为理想。所谓同质分组是指把提出相同问题的参训校长编成一组,同时,若提出相同问题的校长较多,在分组时也考虑区域的情况,相同区域的尽量不要在同一小组。同质分组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更好地实现“同伴互助”,由于学校环境基本相同,面临问题的共同性,解决问题思维的集中性,彼此的成功经验或教训都为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3、以“规范”为主导,让校长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问题。组织培训学员到基地学校研修学习,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培训工作,必须以“规范”为主导,精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让学员在真实的教学及管理环境中充分“实践”问题。

明确基地学校的具体职责,是基地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培训机构与基地学校的反复商量与沟通,并以“协议”的方式确定好相应的职责。在“基于问题”模式下的基地研修学习中,学员要主动承担学习的主要责任。实际上,受工作原因和培训经费的影响,大部分的基地学习时间不长,这就要充分发挥学习效率,让学员清楚“学什么、如何学”这一关键问题。如果说到基地学校前制订的“问题”方案让校长知道了“学什么”,那么还应该制定在基地学校的“问题”学习手册,时时督促学员在学习中要随时带着“为什么?”“我该怎么做?”的疑问,让学员既有“问题”压力,又有解决“问题”动力,全心投入到研修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4、加强指导,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为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基地研修学习实行“双导师制”,一个是基地学校专家型校长指导,一个则是培训机构派出的专家,两者按照制订的问题解决方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通过指导学员进行现场体验(体验“问题情境”)――现场诊断(诊断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总结提升(总结评价“问题”解决效果与反思提升等)的学习过程,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剖析,帮助学员借助于教育教学实践,深入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促进学员通过有效交流、撰写总结等方式反思转化为自己的技能与经验,实现在探究“问题”的实践中成长。

三、“基于问题”培训模式下的校长基地研修学习的绩效

(一)有效促进校长实践能力的提高

“基于问题”培训模式下的校长基地研修学习,是从学校管理实践问题来探明问题的内在规律,进而在行动中改进管理实践,由于这种学习方式不是对知识的解释性陈述,而是通过考察、思考、诊断一些具体实例来发现有关的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因而有效地促进校长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第9篇:理论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 压疮 培训 循证护理

中图分类号:R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25-03

Research of training effect of nurse pressure

ulcer care Knowledge in second-class hospital

TANG Peifeng, LIU Weiqun, GE Jingjing, LU Jiayun

(Zhoupu Hospital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China)

压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有研究发现住院老年人压疮发生率达10.0%~25.0%[1-2]。压疮可增加患者痛苦,导致医疗护理费用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压疮历来是医疗及护理管理的一大重点。目前在二级医院的压疮护理主要为经验式的护理,许多护理手段、护理方法停留在约定俗成的习惯及经验阶段,甚至存在错误的观点和方法[3]。相对而言,国外关于压疮预防和护理方面的研究较国内进行得要早,并设立了多个专门研究压疮的机构和组织[4]。我国的护理教科书内容更新缓慢,内容相对陈旧,使得护士对压疮预防和护理的前沿知识了解较少,因此从医院培训角度提高二级医院护士压疮护理知识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检索压疮的最新循证依据,结合护士的需求,整合归纳形成压疮预防理论和实践方案,引用该方案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护士压疮护理知识储备,更新护士对压疮护理的观念,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压疮发生,促进压疮的愈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上海市某二级医院参加压疮知识培训的全体护士共174人,去除中夜班、调休等人员,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完成培训前后两次压疮知识问卷调查的1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100名护士均为女性,其中年龄:20~30岁53人,31~40岁33人,41~50岁12人,>50岁2人;学历:中专16人,大专64人,本科20人;职称:护士43人,护师42人,主管护师12人;职务:无职务86人,带教8人,护士长3人,科护士长3人;工作年限:1~10年51人,11~20年36人,21~30年10人,>30年3人;所在科室:外科40人,内科27人,妇产科3人,儿科18人,ICU 12人。

1.2 调查工具

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临床护士压疮专业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包括压疮基本概念、危险评估及预防知识。该问卷采用是非题形式,每题答对为1分,答错为0分;基本概念、危险评估及预防知识得分范围依次为0~26分、0~7分和0~15分,总分得分范围为0~48分。得分越高,说明护士对压疮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越好。问卷由六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内容评价,问卷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4。对100名护士进行预调查得出问卷Cronbach α为0.77,折半信度为0.83,该问卷信效度在接受范围内。

1.3 培训方法

从2010年8月至2010年10月对全院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

1.3.1 第一阶段 制定干预方案

由课题组成员检索压疮护理的最新循证依据,整合归纳,结合我院100名护理人员预调查对压疮认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压疮预防方案。具体流程为:①入院评估 当班护士在入院2 h内采用本院压疮评估表对患者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感觉与、神志、疾病情况。评分10分上报护理部。②告知与宣教 一是按照压疮宣教单,由护士完成床边宣教,二是向患者及家属发放预防压疮宣传手册。③预防措施 根据循证结果制定6项预防措施:压疮评估,减压措施,皮肤护理,补充营养,减轻疼痛,心理护理。④监控管理 采取三级监控管理,包括病区监控、科室监控、护理部监控。

1.3.2 第二阶段 理论培训

根据方案对护士进行压疮预防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①内容包括压疮的概念、发生的原因;②压疮的易患人群及危险因素;③压疮的好发部位;④预防压疮的各种措施;⑤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培训方式包括:①集体授课 课题负责人担任培训员,其他课题组成员负责制定全院护士压疮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计划,分理论授课和技能操作两部分,全院护士进行每月1次的理论授课,每次2个课时,护理部在参训护士的个人培训手册上加盖二类学分公章。培训员在演讲技巧、幻灯制作、要点和时间把握等严格控制,以确保培训的质量。课程结束后进行现场提问、疑难问题解答讨论,听取护士对培训形式及内容的意见和建议。②视频教育 将压疮预防的技能如轮椅搬动、翻身法等操作流程和方法制成视频,组织护士观看。

1.3.3 第三阶段 临床培训

培训后课题组对病房护士实施临床指导,对压疮高危人群或患者进行床边示范,指导护士反复训练,包括宣教能力的训练和预防措施实施方法的培训。课题组根据压疮预防方案,在临床实践中提升压疮预防和监控能力,如入院患者按照压疮预防方案的流程进行评估和监控;对已发生压疮患者进行伤口护理实践指导;对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压疮重点科室通过压疮护理大查房等方式,对患者的压疮易感环节进行分析,指导护士进行标准化实践,改变现存护理问题。

1.4 资料收集过程

培训前,护士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填写过程严格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原则。3个月培训结束后,再次填写问卷,当场回收。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19.0,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压疮知识得分情况,由于数据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本研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培训前后的得分差异。

2 结果

经多渠道培训后,护士的知识问卷调查总分、基本概念、压疮评估和压疮预防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压疮知识临床培训取得积极效果

相比于培训前,培训后压疮的基本概念、压疮评估和压疮预防的知识得分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金鹤等[5]研究发现,实施压疮护理专题培训可提高新护士的压疮护理知识知晓率及临床实践能力。在本研究中,大多数研究对象为年轻护士,取得的效果与他们的研究结果是相符的。基本概念部分,培训前护士掌握欠佳的项目,如压疮的好发部位、压疮形成机理,在培训后护士均能较流利的回答,得分明显提升。压疮评估得分>6分(满分7分),说明护士基本掌握了压疮评估相关知识,如Braden和Norton量表的使用方法等。压疮预防方面,护士对压疮的保护措施及、压疮部位的预防等掌握程度明显提升。围绕压疮预防方案展开的压疮培训,以压疮护理循证最佳证据为培训内容,采取集体授课、视频授课,临床指导等多种方式,在提高护士压疮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取得积极效果,为提高医院培训效果提供了新的方法。

3.2 多渠道培训是护士知识更新的有效方法

我国护理教科书的压疮护理知识更新缓慢,护士在校获得的知识明显落后于学科的发展。作为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的主渠道,“院内培训”十分重要。由于护士的工作量已经满负荷,为提高护士的学习效果,采用多种渠道授课方式,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将是在职教育的有效途径。国内不少研究已经证明多渠道培训的有效性,周庆茹等[6]采用理论授课、现场指导、个案讨论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得护士的压疮护理技能明显提高。此外,采取互动方式培训,如现场提问、小组讨论等有利于护士巩固相关知识点。本研究通过多渠道培训方式改变了护士对压疮的认知,也激发护士的自主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护士掌握压疮知识。

3.3 循证护理对更新培训内容起到关键作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指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其临床经验及病人愿望相结合,获得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的过程[7]。EBN的核心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可靠的科学依据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服务。本研究通过应用循证方法检索压疮护理的最佳证据,如压疮概念、分期、压疮发生的原因、压疮高危因素、压疮评估,压疮预防、压疮管理、患者教育以及压疮护理误区和压疮护理新进展等内容。在循证的基础上,将现阶段压疮护理的最有效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授课内容,结合我院护士对压疮护理认知的现状,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对护士进行培训,使得培训取得积极效果。通过循证方法对压疮护理相关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帮助护士寻找最佳证据,使得护士所接触的压疮专业知识更具备科学性和先进性。

本研究通过现状调查及后期干预,在提高二级医院护士压疮知识知晓率取得积极效果;多渠道培训方式为医院培训如何提升效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建立预防方案,护士将循证依据应用于临床,使得预防压疮工作制度化、程序化以及科学化;通过更新压疮知识和结合护士的需求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护士自我提升,对预防压疮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彩凤. ICU护士压疮知识测试及结果分析[J]. 护理杂志, 2010, 27(1A): 16-18, 24.

[2] 崔晓燕, 吴君娣. 对护工进行压疮护理知识培训的效果[J]. 护理学杂志, 2010, 25(5): 57-58.

[3] 蒋琪霞. 压疮预防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7): 855-857.

[4] 王彩凤. 压疮危险评估相关国外实践指南比较[J]. 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3): 80-82.

[5] 金鹤, 张蓉, 海莉, 等. 新护士压疮护理专题培训效果分析[J]. 当代护士, 2011,18(12): 172-173.

[6] 周庆茹, 李来友, 李欣, 等. 临床护士压疮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9B): 104-10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