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学校教学改革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教学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教学改革方案

第1篇: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终身体育;引导模式;改革方案;设施格局;解析

所谓的终身体育就是借助不同锻炼项目与指导手段,使得大部分高校学生在明确身体健康结果重要性的前提下,培养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提高自身的能力。

大学体育作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高等级的体现,直接影响个体与社会繁荣发展成就。所以,有必要将终身体育教育思想全面融入高校体育教学架构之中,这将成为高校体育创新教学模式发展的主体方向,应该引起校内师生广泛关注。

一、目前我国各类高校贯彻终身体育教育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论述

1.体育教学内容单一

结合传统高校体育教学背景观察,因为教学内容具体倾向于竞技性体育项目,导致长久以来体育课程中心始终限制在竞技达标类型层面之上。训练期间包括动作难度较大、动作完成质量要求严格问题广泛滋生,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差且体育能力不高的学生来讲,若想借助大纲规定测试要求逐层完善是不现实的,在此条件下产生的课程感知兴趣低下结果便更加常见,体育课程成为学生的一种沉重心理负担。

2.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呆板

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一直以来未能摆脱前苏联影响束缚,其实就是沿用规范动作、技术传授等流程巩固学生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运动健身项目的顺利开展,有关终身体育思想也开始全面渗透,上述强调的教学弊端问题也同步凸显。过分重视竞技技术而忽视思想指导,只会使得体育知识传授的效率更低,特别是面对思想较为活跃且求知欲望较强的现代大学生群体,此类教学引导模式明显已经难以适应体质增强与能力培养的教学任务规划要求。

3.体育教材内容过于繁琐

目前体育教材布置工作显得毫无章法,无论何种运动项目基本都有所介绍;并且在系统教材内容编写方面,经常借助运动技术角度思考,实际上就是过分重视运动技术外在表现特征,造成大部分运动项目丢失自身应有的指导价值,已经难以适应大学生群体实际运动需求。

二、现阶段高校科学贯彻重视体育教育指标的细化措施解析

1.重视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利

过往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类弊端,实际上就是课程内容安排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对课堂感知兴趣不够浓厚。在实施改革方案期间,规划主体必须及时关注这类问题,一方面全力克制单纯凭借体育竞技项目为主的引导流程,适当加入部分技术性较低且适应大众参与的内容,保证全校学生都能够顺利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最终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收获更多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目前信息技术应用现象普遍,必要情况下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课程自主选择,教师须依照学生身体健康水准以及学习能力予以灵活指导,相对地提升学生课程跟进的积极性,进而稳固阶段教学引导实效。

2.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时间

我国国民对终身体育认知程度不断加深,有关传统高校体育课时安排结果明显不再适用,高校在每周提供两个课时组织学生理解各类教材内容,同时熟练掌握不同体育技能,此类状况无非加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并产生倦怠效应,对于体育学习效果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所以,高校在系统布置体育教学改革方案期间,有必要适当延长体育课时,尽量迎合学生综合发展需求,同时为我国建立终身体育教育制度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3.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结果

因为学生既定学习能力与身体素质存在明显差异,造成对高校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情况各有不同现象。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有必要落实“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使得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能够依照自身实际状况进行个性化学习,借此提升教学引导实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效率。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作为国民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单元,是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基础支撑媒介,是我国过渡成为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作为高校领导,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建设体育强国战略活动中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尹方波.论高校公体课的教学现状及改革趋势[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3(11):68―70.

第2篇: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根据上级化解大班额政策要求,结合我镇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经中心校研究决定,报镇党委政府和县教育体育局批准,决定成立保太镇六年级悦教学改革实验校区。为确保实验校区顺利成立,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目的意义

1.有效解决学校大班额现象。根据国家规定,学校必须消除45人以上班级,有效化解大班额现象。我镇因学校相对集中,各完小均存在大班额,且暑假后一年级班级数普遍增加,给学校带来极大压力。按现在学校实际情况,学校面临教室不足,师资缺乏等诸多问题。为有效化解这一问题,唯有将各校六年级整体入保太中学就读,可同时解决以上困难。

2.解决六年级学科教师不足问题。六年级教学工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六年级教师的配备更是是学校优先考虑的问题。但因学生分散,各完小师资不均衡,加之请产假教师逐年增加,给六年级教师选配带来极大困难。特别是英语学科,全镇专职英语教师人数有限,大部分班级只能只能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导致六年级英语成绩不理想。如将六年级集中就读,则有利于中心校集中优秀师资,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六年级教育教学质量。

3.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六年级集中就读后,中心校将重新分班,平衡班级成绩,增强班级、学科竞争性,中心校将创新管理方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有利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我镇自实施悦教育改革以来,先期实验班级和学科取得了显著成效,本学期悦教育改革进入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上面临诸多挑战。因参与课改教师较为分散,无法形成浓厚的改革和教研氛围,优秀教师的课改经验无法及时推广,同时教师面临课改难题时缺乏必要引领。而将优秀教师集中则有利于形成团队科研优势,同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改革、学生自主管理改革等,实施系统化、综合性改革,打造课改样板学校。

5、有利于开展社团活动深化课程改革。六年级集中就读,因学生在校有充足的学习时间,为开展社团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中心校将配齐音体美教师,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同时设立各类特色社团,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社团活动,让学生学的有效,学的愉快。

二、日程安排

1、8月23日安排部署阶段:召开完小校长会,安排成立六年级实验校区工作。

2、8月24日 宣传发动阶段:各完小召开家长会,听取家长意见,统计家长意愿。

日期

负责人

上午

下午

8月24日

孔祥友

羊城完小

孙庄完小

孙维东

三阳完小

高白完小

张厚峰

天齐完小

鲁埠完小

朱林良

中心小学

华村完小

2、8月25-26日 走访攻坚阶段:各完小组织教师开展家访活动,对存在困难的家长耐心说服。

日期

负责人

负责完小

8月25-26日

肖圣

羊城完小

孙庄完小

林立功

三阳完小

高白完小

魏江南

天齐完小

鲁埠完小

李龙

中心小学

华村完小

3、8月27-9月1日 具体实施阶段:组建实验校区班子及教师队伍;制定实验校区管理评价制度;召开实验校区全体教师会议;筹备开学工作相关事宜。

第3篇: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核心,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建立体系开放、标准统一、认定规范、管理科学的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改革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形式,加强考试管理,完善考试评价,执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强化职业道德、心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引导教师教育改革;健全教师资格认定体系,规范认定工作,严格教师职业准入,结合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

三、工作原则

(一)系统设计,统筹规划。统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指导、考试管理、资格认定等主要环节,系统推进改革;妥善处理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实现平稳过渡。

(二)严格标准,稳步实施。按照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大纲组织考试,全省参与,同步推进。

(三)分级负责,规范管理。省教育厅负责整体方案设计和政策制定,统筹管理笔试、面试和资格认定工作;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具体实施笔试和面试工作;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按认定权限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严明纪律。

(四)以人为本,公平择优。以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为宗旨,为考生提供专业化的考试服务。坚持考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正性,择优选拔乐教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省招生考试院分管领导、厅人事处等相关处室、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人、各州市教育局以及各高等学校分管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的组织和政策制定。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本州(市)的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本州(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州(市)成立州(市)教师资格认定中心,负责做好本州(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的具体业务工作。

(二)考试管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由云南省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面试由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统一组织,各州(市)教育局具体负责本地区面试组织实施工作。

(三)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1.关于笔试考场设置:根据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要求在标准化考场内进行,各州(市)按照要求提供标准化考场。

2.关于面试考场设置:面试对考场、设备和考试材料都有具体规定和要求,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建设好面试考场并配备管理技术人员。

3.关于面试考官:面试考官由各州(市)教育局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云南省教师资格指导中心统一组织的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担任本州(市)相应学科、相应学段的面试考官。已取得培训合格证的面试考官要根据工作需要参加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组织的定期培训,以更好地掌握面试要求,统一面试标准,确保面试质量。

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对笔试、面试考场建设、面试考官培训提供经费支持和保障。各高等学校负责做好本校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的相关工作。

(四)做好政策衔接

在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同时,要依据《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过渡办法》妥善处理好省内原有政策和国家现行政策的关系,以实现政策的平稳过渡,该办法实施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

(五)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在明确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招生考试院、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各州(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等学校分工的同时,在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云南省教育厅人事处牵头,建立云南省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协调机制,并制定相关的工作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地协调解决云南省组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加强交流沟通,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

(六)严肃工作纪律

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依据教育部暂行办法的要求,严禁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工作中、弄虚作假,各相关部门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监督。对承担考务管理、监考、面试等与考试工作相关的人员及报考人员的违规行为,坚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罚。

第4篇: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教育观念;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热潮中,要求我们数学教师时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自觉改变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着力改革学习方式,努力促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是我们每位小学数学教师现行素质教育下的一大使命。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几点自己的拙见。

一、突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实验教学的探究素材,在数学实验中真正实现“做数学”,并在“做数学”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如“圆锥体的体积”一课,为了避免学生学习圆锥的体积后,在实际运用公式时容易把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中的三分之一遗漏。所以,在教学中我更突出了本课的实验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提出猜测―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公式”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我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深入实践,用自己的学具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到操场上用圆锥装满沙子,倒入自己的圆柱中,看看几次可以装满。在我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加深了对圆锥体和圆柱体等底、等高圆锥体体积才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理解。

二、注重实验教学,丰富学习经验

充分的活动是生命成长的历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比较抽象的问题或者操作性比较强的知识时,要注重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参与的机会,并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如,在“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认识、验证,并应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深知任何一个设想都应该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才能得到结论,才能加以应用。因此实验教学更是本节课的一大重点,只有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亲自动手,才能更好地理解“水面上升空间的大小即浸入水中物体体积”,进而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因此在科学实验室中我给学生准备了量杯和西红柿。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去尝试探究,学生能够用通过观察两次量杯中水的刻度变化得出西红柿的体积,很好理解用放入物体之后的水面刻度减去放入之前的水面刻度,就能得出被测物体的体积。在理解了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之后,我还给学生提供一个大的长方体容器,在没有刻度的情况下想办法也求出西红柿的体积。学生对于问题解决更加感兴趣了,小组内展开了讨论,在交流中发现很多学生能够测出长方体容器的长、宽、高,以及量出前后两次水面的高度,最后求出了西红柿的体积。在整个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由“想象―观察―实验―再实验”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首脑并用,合作交流,成为数学知识问题解决的探索者。这样的数学学习,使学生不但丰富了生活学习经验,能够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三、强化实验教学,放飞学生心灵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强化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现如今的数学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更要通过强化实验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经验,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达到再现数学发现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实验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技能的建构过程中。如“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这一节数学活动课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新奇的,从未接触过,对于学生更是陌生,在教学参考书中更是少有介绍,而在教科书中有一句建议:“让学生了解莫比乌斯带。”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就布置学生自己回去看,没有重视本课的教学,而我在本课的教学中强化了实验教学,通过设计3个活动环节:(1)做莫比乌斯带,并验证它只有1条边和1个面;(2)沿二分之一线剪开并猜想可以剪成什么形状,再动手验证;

第5篇: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改革;再思考;模拟公司;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40-02

1高职教育要求与课程性质研究

1.1高职教育要求研究

2012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民族传统工艺振兴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很显然,高职教育的要求比中职教育更进一步,中职强调的是一线技术技能,而高职除了技能要求外,还要求教育出的学生是可发展、复合型、创新型,这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会做,还要会思考,会创新。对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来说,学生不仅要知道调查与预测的具体方法,而且还要会灵活应用,甚至要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思考出创造出更好的更合适的调查或预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吸收转化成自己的思想。

1.2课程性质研究

“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一定的调查、分析、预测和解决企业相关市场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市场对信息搜集与分析的需要。一方面,调查与预测的知识和技能来自于实践,是人们对实践的经验总结,是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前人把它变为文字,上升为理论,给后人参考,以使后人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更好地去处理市场上那些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信息,使这些信息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企业服务。因此,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不仅是要知道还要会用。

2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研究

2.1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经过三轮教学实践后,笔者就开始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并于2011年4月在《科教文汇》杂志上发表了“‘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一文。从教师自身有进行改革的能力、学生有进行改革的需求、督导提出进行改革的建议三个方面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五大改革思路。第一,成立模拟公司,开展真实的调查活动;第二,课堂情景模拟,体验调查方法;第三,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第四,引入上机实训,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第五,改革考试方式,采用大作业和课堂测试相结合的方式。

2.2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2.2.1取得的成效

(1)模拟公司成立,学生听课积极性明显提高。

第一堂课成立模拟公司,布置调查任务,后面的内容都以调查任务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得到明显的提高。以前学生听课缺乏动力,听着听着就会走神。但是现在只要一提到模拟公司的调查任务,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的眼神马上会变得专注起来,有些认真的同学还会拿笔出来进行相应的记录。课堂效果和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

(2)多媒体课件引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力进一步提升。

引入多媒体课件后,学生上课更专注了,感觉多了一样吸引他们的东西。精神状态也要比以前使用板书时好很多。上课回答问题的准确率也提高了。这说明引入多媒体课件后,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率比以前提高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比以前提升了,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对学生的学习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3)考试方式变革,更合理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考试方式改革之后,期末考试成绩中一半的成绩决定于市场调查报告,而市场调查报告就是他们实际操作能力的反映。这样的考核方式很好地兼顾了理论和实践,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考查。另外,理论考试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这考查了学生的个人水平;而市场调查报告,是以模拟公司为单位完成的,需要学生间相互合作,这就考查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考试方式的变革还同时兼顾了个人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查。变革后的考试方式更合理全面的考查了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2.2.2存在问题

(1)学生成立的公司名称不规范,调查报告内容不规范。

第一轮尝试时,对学生成立公司的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成立的公司五花八门,有成立广告公司的,有成立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报告和PPT的内容也各不相同。给人感觉有一点乱。

(2)多媒体课件内容不够丰富。

第一轮尝试,只是做到了各章都有多媒体课件,课件内容还不是很丰富,视频只有一小段,图片也不是很多,框架结构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课件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市场调查报告评分体系不完善。

虽然对调查报告的评分结合了报告质量和ppt演示情况2个方面;对调查报告质量的评分从规范性、充实性、实用性、实效性四个方面进行,ppt汇报演示的打分也结合了老师的评分和学生评委的分数,但是评分标准还是不够细致。

(4)课堂情境模拟和上机实训尚未实施。

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课时安排较紧,机房安排紧张等,使得课堂情境模拟和上机实训两项改革尚未实施。

一轮实践完成后,我根据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了改革方法,并进行了新一轮的实践尝试。这一轮的教学效果又比前一轮有了新的提升。

3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再思考

3.1成立模拟调查公司,规范公司名称,将调查过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第一堂课简要介绍学习要求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后,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商量成立模拟调查公司,每个班成立3-4个公司;明确公司的名称一律为xx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公司的经营内容是:提供市场调查服务;并且布置本门课程的市场调查任务:为我系校园电子商务网站的成立开展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这样的设计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学生踏入社会,可以创业,自行成立公司,招募员工;也可以去应聘,为他人打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强行为他们安排工作伙伴,作为老板,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需要的员工;作为员工,可以自由选择想去的单位。让学生自行成立模拟公司,而不是直接分配人员成立模拟公司,正是想让学生真实地体验一下市场上的这种双向选择的过程,对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一种锻炼。第二,对于每个班成立模拟公司的数量有所限制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模拟公司若成立太多,后面的调查结果PPT汇报会占用大量时间,教学课时不够。二是学生踏入社会,自己成立公司,也有人数的要求,寻找不到合作伙伴,找不到合适的员工,那也只能选择为他人打工,否则,不劳动就没饭吃。所以,事实上,公司也不可能无限制成立。第三,对公司名称和经营内容的明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清楚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公司的成员,要做什么。在两轮的实践中发现,高职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是有些不足,不将公司名称、经营内容清楚地明确化,到后面,学生就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成立的公司五花八门。第四,第一堂课就明确模拟公司的调查任务,是为了让学生在后面的课程中都能进入角色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去听讲、学习、思考。

此外,在以后每一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将调查任务贯穿进去,引导学生站在模拟公司的角度去思考。高职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引导,不提点,那一开始成立的模拟公司就是空的,他们很难真正进入角色。

3.2完善多媒体课件,增加图片与短视频,提升课件吸引力

多媒体课件是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工具,鲜艳的色彩,漂亮的图片,活动的视频都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但是高职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他们的专注力不够,看了两眼,觉得没新意了,还是会走神。所以要想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牢牢抓住学生,就要对现有的对媒体课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要进一步增加学生喜闻乐见的图片、短视频等内容,减少大量的文字堆积,增加自定义动画效果,减少静态页面停留时间,只有PPT动起来,变化起来,才能长时间吸引学生的目光。吸引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所以图片、段视频及文字的内容要紧紧围绕课程的重难点,突出课程的重难点,要让学生愿意看PPT,想看PPT,并且能学到相关知识。这对PPT的要求很高,做起来相当不容易,但是这是值得去探索改进的,是今后改善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向。

3.3改革考核方式,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细化实践分值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能够比较合理全面地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符合课程的教学目的。本门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由平时和期末两部分成绩组成。期末成绩由卷面考试成绩和市场调查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各部分成绩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课程考核成绩组成分布表

对调查报告的格式给出明确的要求,统一封面和里面应包含的内容,各部分的字体、字号、行间距等也给出明确统一的要求,并对市场调查实践成绩进一步细化。对调查报告质量的每一分的取得都制定出明确的标准。例如规范性方面,封面、序言、目录、摘要、正文、附件齐全,排版规范,得6分。缺一样,扣1分,排版不规范,扣1分,扣完为止。调查报告演示:取学生平均分和教师打分的平均分。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交上来的调查报告更整齐统一,对实践成绩的评定更客观合理。

3.4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将课堂情境模拟与上机实训落到实处

课堂情境模拟与上机实训两项内容,对于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进一步开展。但是,这两项内容同时又受到课时和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对教学进度进行更为合理的安排,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内容,空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堂情境模拟和上机实训。课堂情境模拟主要用于市场调查部分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一步理解调查方法。上机实训主要用于市场预测部分,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计算机对市场上的相关数据进行简单处理并进行预测,为学生踏上社会后真正使用奠定基础。上机实训的实施还需要提前和机房及教务部门协调,妥善安排实训课时。

4总结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虽然经过了多轮的思考与实践,但远没有结束,每一轮实践都会有新的思考和收获,每一次思考都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和验证。课程教学方法将在一次次的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以确保符合市场的需要,培养出掌握扎实知识和能灵活应用技能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2012,(6).

[2]高慎英.有效教学的新思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5).

[3]郑丽芬.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课堂理论教学与课下模拟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J].管理学家,2012(14).

第6篇: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1.1实施改进和推广实施阶段。(1)总结试点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效果,对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2)继续编写其余重点课程的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亦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为继续推广教学改革方案做好准备。(3)结合新修改的课程标准和编写的校本教材,在新生计算机班级中继续推广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4)根据试点及推广的效果,选派教师进企业学习锻炼,找出教学改革中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的差距。(5)总结教学改革的经验,继续对改革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完善改革方案。

1.2总结阶段。(1)召开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总结会,聘请参与改革的企业专家、技术人员、所有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参加,探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2)根据试点、探索阶段和改进推广阶段的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完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2改革的目标

(1)探索和实施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2)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3)校内和校外实训更好地与企业对接。(4)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省级和国家级技能竞赛活动来有效地促进教学。(5)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思想技能得到综合提高。

3改革的总体思路

依据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做”一体化作为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以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作为重点,抓好理论学习、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个教学环节,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场景教学。根据新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积极推行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按照企业岗位群的要求和职业的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单元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建立课程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学生通过模块课程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技术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相对完整的工作项目,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终促成由动作技能、实践性思考、态度、价值观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

4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情况

4.1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根据本专业确定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把课程学习分为基础学习(包括公共学习领域和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和素质拓展学习三个学习领域。

4.2实现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直观的传统教学和课堂讲授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方法,加大项目作业、综合练习的份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利用CAI、教学幻灯片等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地点由教室、黑板向实验(实训)室、机房延伸,使教学内容更真实,教学方法更直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4.3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计算机类技能竞赛,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计算机应用类和网络类的技能竞赛,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现有取得的竞赛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进取,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以赛促教,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4加强和扩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改建、扩建和新建了多个校内实训场所,新增了2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实训实习环境。

4.5师资队伍建设。确定了两名专业带头人去企业学习培训,感受企业氛围,学习现代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专业带头作用。选派了部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熟悉当今企业所需的技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

4.6教学评价方法。在专业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上,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是完全以教师评价来决定的,改革后的教学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三部分来组成,同时在评价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表现、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4.7穿插素质教育。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穿插讲授思想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等,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学习了其它相关知识,学习反映很好。对于中职类的学生,他们的思想素质、法律知识等相对薄弱,对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也很少涉及,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穿插这些方面的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更愿意接受,既调节了学习气氛又掌握了相关知识。

5改革的成效

5.1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枯燥的理论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更愿意听课。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更愿意钻研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有时下课了学生还是不愿意下课,继续讨论继续钻研。教学从灌输式教学到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风貌大大改观。

5.2“以赛促教”成绩显著。学生参加学校、省级技能竞赛,在参加省中职类学校技能竞赛中获多个奖项,成绩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浓厚了,学习效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成为主动学习。

5.3穿插教育效果明显。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穿插讲授思想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和企业文化、创新教育等,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学习了其它相关知识,既调节了学习气氛又掌握了相关知识,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第7篇: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35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48-02

1 研究背景

C语言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其不断被完善和标准化,它的灵活、高效、运算符和数据类型丰富、可移植性好、跨平台性好等特点深受广大程序爱好者喜爱。C语言既可以编写系统软件又能编写应用软件,目前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嵌入式等领域,C语言在市场上处于优越的地位,各大高校也都将C语言作为程序设计的基础语言,是高校工科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C语言已在全国各个高校开设相当长的时间,培养了无数C程序的成就者,但是在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新手入门难、程序枯燥、与应用分离、学生难学、难学导致不喜欢学,不喜欢学则导致更难学,恶性循环。

2.教师的企业相关工作经验不丰厚,甚至没有。授课与实际应用脱节,纸上谈兵。

3.学生没有参观和实践的环境,闭门造车,与实际应用脱轨,更谈不上掌握专业发展动向,站在时代前沿……,学生发现在校所学的东西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而企业在求贤若渴的同时又面临着无法找到合适人才的困境。

4.缺乏面向应用的项目驱动式教学素材,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更是缺少“应用型”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许多教材例题运行环境都是Turbo?C,编译环境过于落后,而企业中则使用很多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环境,这就造成学习与实际应用在实践环节的脱节。

5.考试方式不合理,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违背素质教育的理念。

在分析了新形势下IT业界的需求后,针对目前教学上存在的以上种种问题,针对本校学生特点,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密切结合当前市场发展形式,改变传统的C语言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的改变到教学内容的调整,再到教材的选取以及考试模式的改革,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的实践编程能力,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改目标

本文旨在探索一套详尽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应用于面向本科应用型C语言课程的教学,通过该改革方案的实施,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真正的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究目标如下:a.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学习、认真学习,提高考试及格率和等级考试通过率;b.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c.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能根据所学知识编程处理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能与相关课程相结合设计编写应用程序,如编写游戏程序、单片机程序、操作系统程序等;在实践中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成为企业需要的真正人才。

3 教改内容

C语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语言,很多当前比较流行的语言都繁衍自C语言,而C语言相对JAVA、C#等语言来说在软件开发中使用的没有那么多,如何使用C语言编写更多的应用性强的程序,并将这些程序引入课堂,让学习者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更多的“应用型”知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模式四个方面研究《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方案。

3.1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相分离,上理论课教师讲的内容以理论为主,案例不多,案例之间没有逻辑关系,只是简单的知识点的举例,学生听课觉得枯燥,对C语言课程失去兴趣,为此,应加强案例教学环节,教学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研究一种“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设计模块,每个设计模块在实现过程中须解决多个疑点问题,将C语言教学的内容安排到每个疑点中,当一个模块中所有的疑难点都解决了,相应设计模块也就实现了,此时学生也就学习到了相关的C语言的知识。在设计实现的同时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拓展和优化模块设计的训练,这样能让他们更多的掌握C语言编程的技能、技巧以及经验知识,如程序编写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拓展性以及工作人员的分工协作等,这些问题在设计实现企业产品的项目中都会遇到,通过该种方法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目标化、职业化。

3.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应用性强,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理论和实践联系紧密,避免传统的枯燥理论讲解方式,要配合“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将实用化和趣味化的项目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增加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专业类C语言课程讲授的内容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能够熟练使用C语言解决常见问题,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非计算机类学生的课程内容难度要适中,不必太深,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要强,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思路,让老师带着学生在解决“任务”时能够获得相关的知识。

3.3 教材

教材的内容要完整,结构合理,任务明确,逻辑关系紧密,应用性要强,难易程度要适中,非计类应包括等级考试涉及的知识内容,要有与理论相配套的上机部分的学生实践用书。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类在教材选择方面,可参考国外同类高校的优秀教材,如由C语言设计者Brian W. Kernighan和Dennis M. Ritchie编写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也称《K&R》),中文译名为《C程序设计语言》。也可以跟企业共同探讨选取和使用业界的优秀书籍作为教材使用,既能避免重复的教材编写工作,又能达到跟上业界最新发展的目的。目前各高校在教授C语言这门课程的时候多采用谭浩强编写的《C程序设计》,也有一些使用自己组织编写的教材,目前为止我们还没发现一本任务驱动式且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合适的教材选择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3.4 教学模式

在教学环节中学校跟企业积极接触,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和教育的事业中来,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实行学校教师+企业导师的“双师制”教学,也可实行一课多师(一门课程多名老师讲授)式教学,让企业的工程师来校定期讲课,让老师到企业定期学习。

教学模式采用“机房授课”+“任务分组”+“组间协作”的模式。

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是编写的代码比较多,甚至每一个知识点都可能会用代码来举例,教师讲课比较适合在机房,教师和同学人手一台电脑,教师可以使用专门的授课软件进行授课和管理学生端,学生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可以马上进行练习和实验,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为配合“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在实验中使用分组教学模式,教师承担指导答疑、选择最优学生方案的角色。分组教学均衡学生能力将其分成若干小组,实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探讨,小组间进行交流和竞争,优胜劣汰,使用做的最好的一组同学的代码方案,然后将整个项目各个模块的最优组方案结合在一起,通过组间协作共同构建完成一个大项目,这种模式也是符合了C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模块化设计、结构化编码,将做好的模块再自底向上构建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课下小组成员可以在一起学习,也可以到别的组去学习,共同思考和实践,寻找创新灵感。分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性、探索性、协作性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学的能力。

4 教改意义

通过对C语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通过对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改革方案的实施,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方案,为全面开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对学院的长远发展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第8篇: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专业审核评估;地方院校

一、引言

为了更细更好地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进行精准的专业建设,高等教育的评估体系已由以校为单位的评价方式转变为以专业为单位的评价方式,如湖南省将在2020年前完成所属高校所有专业的第一轮审核评价。专业审核评价能更细地展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能力,也加大了专业的竞争和淘汰的态势,有利于专业的优化,对高等教育由注重数量发展转为注重质量发展有着重大的推进作用。对地方院校而言,专业审核评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一些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将脱颖而出;挑战是需加强特色不足的专业,以评促建,提高专业的整体水平。对于计算机应用课程而言,因为它是地方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通识课程,所以将影响到多个专业的审核评价。可见,对它从专业审核评价的视野下进行充分的教学改革非常必要。通过对专业审核评价的研读和教学实践的总结,我们探索出了针对性的面向专业审核评价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具体如下。希望通过该方案推进各地方高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改革。

二、专业审核评估视野下的地方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改革

在专业审核评估视野下,我们对地方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改革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1.加强校内协同育人。作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而言,计算机应用课程以服务美术类专业课程提供支撑作用,如电脑美术、动画设计、CorelDraw、Photoshop等课程;而湖南城市学院按专业不同有支持城市建设等专业的AutoCAD、有支撑制造类等专业的3DMax。因此教师在教授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时,需与对应专业课程教师协同教学内容,以形成课程良好的衔接和针对性教学,达到协同育人,目标化教学。这样不仅使计算机应用课程能提前介入专业课程部分,又具有特色,也发挥了课程的定向支撑作用,实现了协同育人的目标。2.组织教师教学竞赛。地方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师由于受地域和师资的限制,需要通过竞赛的方式同外部进行交流提升。教学竞赛先在校内进行,与本校的教师就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等不同形式组织竞赛,先达到校内交流、选拔的目的,以赛促教。然后将校级竞赛选的优秀教师,派到省里参加课堂教学竞赛、信息化教学竞赛等,以达到与省内高校特别是省会高校交流、学习的目的。然后参赛或获奖教师回校后,向其他教师传授经验,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目的。3.组织学生学科竞赛。为了提高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地方院校的学生也需要同省内其他高校的学生以竞赛的形式相互学习交流。计算机应用课程已有的赛事包括计算机作品赛、大学生“挑战杯”等赛事。学生竞赛的方式是由教师指导,学生成立团队,经学校初赛后选拔出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作品,然后参加省里的大学生“挑战杯”或者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4.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算机应用课程适合组织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因为计算机应用在社会各单位和部门应用广泛。创新创业项目可以采取与地方企业合作的方式进行。由指导老师牵头接洽地方企业,从地方企业的现实需求中找出适合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项目。5.申报专利。计算机应用也适合学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围绕着计算机各个组件再加上美术类专业学生的设计素养,可以在计算机显示屏、键盘、机箱等各方面设计出特色的实用新型专利。由于学生缺乏专利申报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部分可以由教师主导,学生提出创意和设计方案,教师加以指导和申报。6.开展特色教育。为了使计算机应用课程具有地方性特色,体现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课程可以开展世界大学城的特色教育。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设时,要求学生建立世界大学城的个人学习空间,一方面便于师生交互,另一方面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色。

三、结语

专业审核评价能更细地展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能力,也加大了专业的竞争和淘汰的态势,有利于专业的优化。地方院校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为此,从专业审核评价的视野下对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研究。从加强校内协同育人、组织教师教学竞赛、组织学生学科竞赛、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专利、开展特色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这套面向专业审核评价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也能给其他地方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林静.审核评估视域下地方高校双学位人才培养的有效性研究———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培训,2016(8):31-32.

[2]李进,刘民钢.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意义与重点[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2):001.

第9篇:学校教学改革方案范文

首先,动画专业的教学缺乏实践性,在我国高校之中,有本身动画行业的发展缓慢,缺乏高质量的动画作品,我国专业化的动画制作人的相对来说较少,从事动画教育的教师对于动画专业的教学也缺乏实践能力。这就导致了很多学校开设的动画专业课程缺乏有效的实践作为促进手段,导致学科建设发展缓慢,无法适应动画行业的发展。

其次,动画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法单一,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动画专业教学之中,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是人云亦云,缺乏新意。教师在课堂之中使用传统的 理论教学,缺乏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与之相配合。无法真正意义的实践促进学生动画设计能力的增长。教学方法的单一阻碍了专业的建设与学科能力的培养。

再次,缺乏有效的体制促进动画专业学生的有效发展,目前来说我国动画专业以培养该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为基础,促进其创作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自身的教学活动建设中国动画教育的生力军。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能力与技术。但是目前我国动画设计专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无法促进专业建设,就更加谈不上发展与建设了。

二、高校动画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首先,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全面优化对于动画专业创作化人才的培养计划。动画专业作为艺术与技术的高度融合,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其专业中融合了美术、文学、音乐等传统专业,同时也结合了电影、戏剧、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与手段,所以这就要求学校找准专业定位,促进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改善自身的专业建设、管理模式以及相应的办学机制。将学生培养为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人才。

其次,突破传统教学传统的现实,构建全新的专业化教学模式。作为我国高校的动画专业教学来说,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人才培养计划与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导致教学改革举步不前。所以,高校对于专业化的建议,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体制的现实,不仅仅局限于单一化的课程建设,而是将四年的教学看做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以及全面的教学系统,保证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课程的使用率与利用率,强化整体的连贯性的教学模式。保证对于学生从理论到操作,从技术到实践,进行全面化培养。

再次,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用自身建设推动动画专业改革。以往的改革,都是基于教育部对于高等院校的各个专业的改革方案,一般是以部分学校作为试点运行,从而推广到全国的高校。这一改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业改革,但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高校想要寻求改革与突破,应该建立适应我国发展与高校自身特点的教学改革,要先与国家改革,进行动画专业的试点,与知名动画设计公司以及设计师相合作,聘请客座教授,到学校为学生带来最为直观的教学。全面建设多、跨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最后,借鉴网络教育模式,建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以慕课网络教育平台的学习对象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实现师生的资源共享,促进课程体系建设,实现专业对口、推广等工作。促进学生对于一线动画设计专业相关资讯的了解。同时,在网络上与用人单位直接对接,实现专业、就业一体化建设,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终实现以实践带动创新,并且与我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相对接,逐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型创业思维,促进动画设计专业学生,技能创新的同时,促进动画产业的发展,并以此带动中国经济的新发展,生成新的发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