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理论培训范文

护理理论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理论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理论培训

第1篇:护理理论培训范文

I.对象:被检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个科室,其中第1次检查护士长42人,护士60人。第2次检查护士长54人,护士68人。年龄18-45岁;学历为中专及以上。

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和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两项内容。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第1次培训对护士长及部分护士集中进行,并要求护士长再对每位护士逐一进行培训。第2次培训对全院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每次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模拟场景演示的方法。

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

4.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成绩高于第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1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检查平均成绩与第1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到位率,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护士的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级护理为依据进行的基础护理的培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护士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培训,是落实“以分级护理依据的基础护理”到位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显示,护士长两方面的成绩均好于护士,说明护士长自身水平是高于护士的。这是由护士长自身情况,岗位的要求决定的。护士长普遍学历高于护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带头人,只有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高于护士,才能管理好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护士长考核成绩虽然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的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其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护理级别方面如何进行准备,要求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记忆来掌握其内容,从表1看,护士长成绩2次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成绩已经处于较高分数,因此要做到大幅度的提高很不容易,但是我们通过成绩具体分析,确实也存在个别护士长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因素。护理水平的提高与每位护士长的业务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护士长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才会不落后于护士,才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护士(2),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及平时管理中应更加注重护士长自身的管理,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永不落后,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实施。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主要考察护理人员在通过记忆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与临床实际结合,考察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从表2看出,护士长成绩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且自身2次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思考,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对能力强。在2次培训后,能够更深一步的理解领会,再应用于实践。

第2篇:护理理论培训范文

1.1调查对象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目前有床位880张,护理人员446名,其中临床护士268名。2014年2月,我院护理部利用浙医二院分院的合作平台,在护理专家的常驻指导下,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根据临床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技术水平和能力,将268名临床护士分为N0、N1、N2、N3、N4五个级别。采用分层调查,调查对象为N0级护士32名,N1级护士72名,N2级护士92名,N3级护士44名,N4级护士14名,排除不符合分级要求的临床护士和符合分级要求但未从事临床护士岗位的护理人员。254名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28.39±4.2)岁。

1.2调查内容

含护士一般资料和护理人员层级培训需求项目两部分。护士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和工作科室。培训需求问卷采用叶红芳等研制的不同层级护士培训需求问卷表。问卷表共有6个维度40个条目,分别是临床护理基础技能6个条目,临床护理高级技能9个条目,沟通能力5个条目,教学能力5个条目,科研能力6个条目,管理能力5个条目,专业认同4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Scale5级计分法,0分为不需要,1分为不太需要,2分为一般,3分为需要,4分为很需要,分数越高说明需求程度越高。

1.3调查方法

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调查,调查前说明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方法,详细讲解问卷填写注意事项,问卷发放、回收均由资料收集人员负责。发放问卷268份,回收问卷268份,有效问卷254份,有效率94.78%。

1.4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差异用F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不同层级护士培训需求分析

N0级护士为刚参加工作一年内的新护士,他们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工作热情高,有一定的护理学理论知识,但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缺乏灵活应对临床工作中实际困难的能力。基层医院护士基础学历相对较低,N0级护士中,中专护士占65.63%,而中专护士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理解能力差、观察能力差、基础操作技术不过关、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因此,对N0级护士,重点要加强临床护理基础技能和沟通能力的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尽快地胜任辅助护士岗位,并争取早日晋级为N1级护士。N1级护士多为是从开始独立分管轻症病人到熟练应用专业知识执行整体护理的阶段,基本上是工作3~5年的初级职称护士(本调查中占63.89%)。独立上岗后,不仅要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能,还要有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各项护理能力的全方位培训需求更为迫切,特别是临床护理高级技能和沟通能力的培训。对N1级护士,培训的内容设置应以人为本,循序渐进,普及急救技术、提高应急能力是重点,注重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交流和协调等全方位能力的培养。N2级护士是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工作年限6~10年的护士(本调查中占67.39%),不但要熟练运用整体护理的方法执行重症病人的护理,还要承担实习生、新护士的带教和协助护士长进行病房管理工作,是一个临床观察分析及应急处理能力、沟通协调组织能力逐步成熟的过程。因此,对N2级护士,应重点加强沟通、教学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并关心其专业发展方向,塑造N2级护士集护理、教育、管理、咨询为一体的多角色人才。N3级护士以中级职称护士为主,本调查中占75%,基本在临床担任护理组长,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对保障临床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兼有教育者和咨询者的身份。同时,N3级护士对科研能力的培训需求非常强烈。因此,作为临床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骨干和专业知识的指导传授者,应重点加强专项技术及管理、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其在护理实践中能以高质量的工作效率去履行职责,既实现了其自身价值,也提高了科室的护理质量。N4级护士多为基本科室总带教老师和专科护士,主要参与护理临床管理、执行护理质量改进和年轻护士的培养。基层医院护士的基础学历多以中专教育为主,虽然工作后通过继续教育获得本科文凭,但并没有经过护理科研、护理教育与护理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因此,护理管理者应积极创造条件,增加N4级护士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充实其理论和实践,重点加强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新技术、新业务方面的学习和培训,以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为目标。

2.2不同层级护士培训需求存在交叉现象

护士的能力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层级护士在临床护理基础技能、科研能力、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管理者在设计培训内容时,可根据情况在不同级别的护士培训时合理安排上述内容。在临床护理高级技能、沟通能力、教学能力、专业认同方面的培训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各层级护士的培训需求存在一定的交叉。因此,在进行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层级培训项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关注点和区分度,保证同类项目在不同级别护士培训过程中的合理延伸,并允许少数优秀护士在完成自身所属级别的培训以外选择跨级别培训。

3结语

第3篇:护理理论培训范文

临床上心理护理工作已经开展多年,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加大,该项工作受重视程度在日趋增加,但一直以来没有可以遵循的有效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效果不够理想。为提高心理护理的水平,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心理护理服务,结合本院的实际,对接受过心理护理课程学习和进行了临床时间培训的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收治妇产科患者64例,年龄23~26岁,无产科及其他疾病。其中培训组38例,对照组26例;两组在年龄和受教育成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住院时间12~41天,分别患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疾病。

方法:对选取的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即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患者的一般情况调查。选择接受过心理护理课程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5~12小时。并在心理护理前后进行统一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采用4级评分,SAS总粗分的分界值40分,高于50分为焦虑。SDS总粗分的分界值53分。然后,对责任护工进行统一的心理护理培训,包括: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正确评估,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护士职业心态的调整。培训后每天责任护士按流程对患者进行30分钟左右心理护理,在心理培训前后再次用统一SAS、SDS量表对其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另外,对2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用未经临床实践培训的人员进行心理护理1周,同样用SAS、SDS量表对其进行辅导前后测定。

结果

实施心理护理前后患者心理因子评分情况:患者在接受只进行过心理护理课程学习的人员的护理后,心理因子变化不明显。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临床实践培训前后心理因子分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培训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理因子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通过临床心理护理的实践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实施心理护理的基本技能,正确评估患者心理问题的轻重缓急,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2],调整护士的职业心态,使护士能主动、积极的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所建立起来的和谐护患关系本身就是最有效的心理护理[3]。无论多么先进的护理模式,都要通过广大护士的主观努力去实现。而且积极的职业心态,促使护士个体努力掌握心理学知识,深入研究患者心理问题,主动探索心理护理实施对策,持之以恒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是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的保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由临床实践培训后实施的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与只接受心理课程学习的护理人员进行的心理护理比较,对患者心理因子分的改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临床实践证实,患者心理状态的优劣对其自身的健康水平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通过有效心理护理,给患者以良好的心理支持或必要的心理干预,可以鼓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战胜病痛,可以帮助他们排遣潜在的身心问题和反应,预防或减少其身心健康方面的危害等,从而确保较理想的护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吴玉斌.心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

第4篇:护理理论培训范文

【关键词】衡水湖;马拉松赛;体育志愿者;培训;现状;分析

0 前言

衡水市于2012年至2014年连续三年成功承办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从银牌赛事到金牌赛事,从金牌赛事到全国锦标赛第三站地,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和令世人瞩目的办赛效果。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是我市举办过的唯一的国际型体育赛事,为衡水产生的综合影响远远超越体育运动本身。2015年中国田协批准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为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三站地,于9月19日在美丽的衡水湖畔举办。

虽然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连续三年举办的都比较成功,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的理论培训工作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赛事级别的增高,参赛国家和地区增加,参赛运动员的数量剧增。高级别的赛事对裁判员和志愿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良好的培训是决定运动会是否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分析目前的培训现状找出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不但可以丰富志愿者培训体系,而且可以从中总结出优势及不足,为以后承办各种大型赛事提供借鉴。

1 结果与分析

1.1 志愿者情况

通过调查了解到市领导借助所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资源。近三年衡水湖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志愿者均是由高校组织招募,由衡水学院优秀大学生组成,通过学校团委、学生会等组织招募是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主要途径,招募的大学生不仅整体素质较高有较硬的志愿服务精神和敬业精神,而且有较好的协调配合默契,具有很好的服务热情和服务能力,另外便于集中管理和组织培训。志愿者队伍分为大会志愿者和专业岗位志愿者,专业岗位志愿者要求志愿者必须具备特定的岗位技能才能上岗服务。建立一支充满活力、热情、自信训练有素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是我们的目标。

1.2 志愿者培训内容

系统培训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培训可以使志愿者了解如何进行服务工作,我们的培训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通用培训:介绍马拉松基本知识、基本裁判方法、基本服务礼仪、医学常识、急救技能等知识。

专业岗位培训:对于不同岗位志愿者采用此形式,使其了解各个岗位的基本情况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方法等。采用三级培训:集体统一培训、骨干代表培训、骨干带头分组培训。通过集体培训使志愿者了解马拉松赛裁判和服务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项,骨干代表培训选择有一定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强的教师为骨干代表进行相关岗位培训熟练掌握相关的岗位细则、工作分工、业务流程等知识。骨干带头分组培训即骨干裁判员针对志愿者的具体工作进行专门培训,三级培训模式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场地知识培训:对实战技能进行培训。

1.3 志愿者培训方式

培训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方式,方式灵活多样。(1)面授:聘请专家讲座、现场交流、案例分析等,多用于通用培训和专业培训。专业岗位培训采用集体统一培训――骨干代表培训――骨干带头分组培训的三级培训模式进行。(2)媒体培训: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等,宣传培训内容弘扬奉献精神。(3)实地培训:采用实战活动、实战演练等。

1.4 志愿者培训时间

分为四个阶段:宣传培训阶段(10月份到第二年5月份)、选拔培训阶段(5至6月份)、临赛培训阶段(7至8月份)、赛时培训阶段(9月份至比赛)。

2 志愿者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从衡水市马拉松比赛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通过申请、遴选、培训、实战演练之后正式参加马拉松赛服务工作,三年来骨干裁判岗位基本不变,志愿者根据个人专业及兴趣适当安排其岗位,既保证了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又能够使其听从组织分配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由于马拉松志愿者岗位种类繁多:检录、起终点、途中检查、饮料饮水等,不同岗位不同要求,细节不容忽视,仅仅三两次的集中培训,只能使其掌握比赛必备技能,而特殊情况下志愿者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交差,语音沟通能力、礼仪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而这些小问题正是决定马拉松比赛成败的关键。

马拉松比赛期间个别岗位出现问题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培训内容重复培训方式不合理培训不到位等。不合理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使得培训对象兴趣下降,影响培训效果。(2)志愿者首次参加,缺乏实践经验。(3)志愿者临时调换岗位,不听从调配或者上下级协调不到位造成。(4)骨干裁判员能力较差或培训不到位,骨干裁判员将培训的知识技能及精神传达给志愿者,如果骨干裁判不清楚工作流程和具体裁判方法;或者培训能力较差;不负责任等将会影响比赛服务质量。

尽管没有影响比赛大局,但事非小,要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不容忽视。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理能力,管理者、裁判员和志愿者的交流和沟通非常重要。

3 培训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随着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规模的不断壮大,对于志愿者的组织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尽管衡水湖马拉松志愿者整体服务质量较高,但是建立完善的志愿者培训体系,对衡水市马拉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其他领域的志愿者的培训提供有力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徐柳.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学术研究,2008(5).

[2]丁元竹,江凤清.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式社,2001:189.

[3]艾俊.西方国家培养体育志愿者的概况和启示[J].体育学刊,2005(3):130-133.

第5篇:护理理论培训范文

1、 每月集中组织一次护理业务学习,余时间以自学为主。

2、 每月组织一次院内感染知识学习。

3、 每月组织一次护理业务知识查房。

4、 本年度进行护理基础理论知识考试两次(闭卷);每月组织护理技术考核一次。

5、 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和三基理论考试。

二、根据年资不同,对各级人员培训的要求:

1、毕业后1年暂未取得护士执业资格护理人员的培训:

要求以临床基础护理技能为主,兼学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

培养目标:

(1) 巩固专业思想,严格素质要求,加强护士素质培养。

(2) 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抓好“三基”训练。

(3) 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程序及责任护士工作职责。

(4) 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

(5) 学习为患者做健康教育并实施整体护理。

(6) 每月对其进行技术操作考核,护理理论知识考核及院感知识考核。

2、毕业后1—5年护士的培训

培养目标:

(1) 具有熟练的基础护理技能。

(2) 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熟练专科知识和技能(包括专科疾病知识、疾病护理要点、专科仪器使用、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不良反应等)。学习整体护理有关的理论和方法。

(3) 掌握护理文书书写。

(4) 掌握心肺复苏术。

培训计划和方法:

(1) 鼓励自学。

(2) 由高年资护士进行传、帮、带。

(3) 在实践中培训:利用护理业务查房以及通过实际业务指导加强基本功训练和系统的理论学习。

(4) 每月进行技术操作考核,护理理论知识考核及院感知识考核。

3、毕业后5—8年护士的培训

>培养目标:

(1)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执行系统化整体护理。

(2) 熟练掌握配合本科抢救的知识及技能。

(3) 达到护师任职条件。

(4)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

第6篇:护理理论培训范文

1、深化转变护理观念,在XX年基础上,更加深入开展整体责任制护理。提高服务质量,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工作责任心。作为责任组长,加强责任护理分工,组织协调本组工作,切实落实扁平化护理,能级对应,责任到人,带领本组组员对病区患者实施全程无间隙系统护理。加强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强化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

2、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保证护理安全,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严格要求自身,强化护理安全意识。严格落实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流程,严格按照三甲标准实施全程护理。对本组低年资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督促。切实做好护理安全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及患者的不良投诉。自身努力加强急危重病人、卧床病人的护理,协作护士长不定期的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自身原因进行分析,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吸取深刻的教训,提出防范与改进措施。

3、努力加强护理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的学习。自身严格要求,不断深化细化学习消化专业护理理论知识,更新知识面,提高层次。希望在护士长的带领帮扶下,加强护理抢救操作技能的学习锻炼,更好的掌握中心静脉压测定,人工气道,呼吸机应用等等的护理操作技能。并且完成护理部科室要求的操作技能考核。在实际工作中,与低年资护士一起学习进步,为患者更好的服务。

4、积极参与院内院外的各项培训,继续教育学习,望有机会参与消化专业护理专科知识的培训,更好的掌握内镜下各种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

5、作为本科室带教组长,已拟定好书面带教计划,努力做好护生实习期间的带教及管理工作,保证护生安全,不断加强护生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及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学习,一起成长。

第7篇:护理理论培训范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096-02

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护理工作开展的优秀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护理工作的全面合理能够有效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因此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非常必要的[1]。但是不少医院面临着护理人员人手不足、经费缺少甚至是医院政策不支持的窘境,护理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在当前艰难的形势之下如何保证护理工作的高效性是护理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3]。本文通过研究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目标性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护理人员70名,对其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的护理工作中实施目标管理理论。一般情况:(1)工作时间均在1年以下;(2)年龄22~29岁,平均(23.5±2.38)岁;(3)大专水平38名,本科及以上学历32名,排除学习能力因素的干扰;(4)护理人员来源于医院各个科室。同时选取不同时间段护理人员所在科室的患者140例,70例患者选自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另70例选自实施后,所有患者身体素质良好,无认知障碍,可自主进行问卷调查等一般工作。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实施。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上述护理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开展知识讲座,使其了解目标管理理论的相关知识,加强护理人员对目标管理的认知程度,定期进行护理工作技巧的培训,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其次综合各科室的护理特点、患者的不同护理需求及护理人员本身等各方面因素制定不同的护理目标,将目标分解为日目标、月目标和年目标,并且根据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审核评价;其次,医院需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分明的奖惩制度,对于表现优秀者予以物质奖励,表现不合格者进行指导;最后在目标管理理论的实施过程中,因工作力度和工作氛围发生了突变,可能引起护理人员的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医院应设立专门的心理疏导小组,密切注意其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时及时进行合理有效地心理疏导措施,保证其心态的平稳和良好的心境。所选患者分别接受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后的护理方案,调查其满意程度。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目标管理理论实施完毕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护理质量控制情况(基础护理、护理报告书写、护理记录的正确性及护理能力)、目标管理知识、护理专业素养水平(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调查,与未实施目标管理理论之前比较;以目标管理理论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率、护理专业素养良好率及护理质量控制结果作为观察指标。评价标准:(1)患者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一般3个等级;(2)护理质量控制、护理专业素养及目标管理知识的总分为100分,85~100分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知晓率=(优秀+良好+及格)/总例数×100%;良好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资料,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患者满意程度比较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后,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护理人员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后知晓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护理人员护理专业素养水平的比较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后,患者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评分及良好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前后护理质量控制结果比较

实施目标管理理论后护理人员各项技能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顾名思义目标管理理论就是将工作中应该取得的最终目标分解为各个小的容易实现的目标,并且定期对这些小目标进行评价和考核,便于纠正和拓展,以保证最终目标的顺利实现[4-5]。文献[6-8]研究证明,目标管理理论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其热情,加强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定期对护理人员及其工作的评价和审核,能够有效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解决,对于其专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第8篇:护理理论培训范文

【关键词】 岗位培训;小儿外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38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04-02

小儿的生理以及病理特点等均与成人有着显著差别,因而其专科诊疗方法以及护理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对小儿外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等均提出了更特殊、更高的要求[1-2]。为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技巧,本研究对小儿外科护理人员中开展了为期1年的规范化、系统化的岗位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在岗小儿外科护理人员24名,年龄在25-44岁之间,平均为(31.2±3.5)岁;护理人员职称分布:17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文化程度分布:19名为大专学历,5名为本科学历。所有护理人员均明确研究目的及流程,均自愿参与并且能够配合本研究。

1.2 方法

1.2.1 理论准备 由院内小儿外科的3名医学专家、4名护理专家以及10名教研室人员组建培训设计专家小组。主要负责系统岗位培训内容等相关事宜的设计、实施以及规划。培训内容主要分为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人文素质三方面的内容。

1.2.2 人员准备 护理理论的授课教师:学历在大专以上,临床护理经历>15年,儿科护理工作经历>10年,职称在主管护师以上,具有专业的临床带教以及理论授课培训经验。临床医学知识的授课教师:学历在硕士以上,临床医疗经历>5年,小儿外科医疗工作经历>3年,具有专业临床带教以及授课培训经历。均经专家小组面试以及综合考评决定,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熟练的理论水平及专业技能、良好的授课方法、较强的语言沟通及逻辑思维能力。本组18名理论培训教师以及5名技能培训教师。

1.2.3 实施方法 ①培训前考核:在培训前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进行考评,由专家小组制定3份考核试卷,均经效度以及信度检验,无显著差异。随机抽取1分进行考核,以初步评估理论水平。②培训过程:根据培训计划进行培训,理论培训2次/月,2-4学时/次,培训时间为12个月,总学时为60个学时,根据护理人员的力创工作量进行调整。授课方式为教师课堂授课,并辅以病例讨论、讲座、业务学医以及护理查房等。教学形式多为照片、动画、视频等,每2周进行1次晨间护理查房以及业务学习,以巩固当月课程知识,并实施重大病例讨论,以避免临床护理隐患的发生,严格控制护理质量。以教师现场演示、多媒体光盘演示以及模型操作训练等方式进行集中技能培训,并以临床技能实践为辅助,以提高操作技能掌握的准确度和熟练度。③培训效果反馈:在结束当次课程时,由学员评价教学效果,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意见和要求等。由研究人员收集和集中反馈意见,并总结出反馈意见以及建议,及时与教师沟通,以便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

1.3 效果评价 培训结束后,对参训人员进行集中理论以及技能操作考试,并对其进行自评以及满意度调查。其中,自评问卷由专家小组研究制定并修改核查。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用(χ±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以经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以χ2检验,P

2 结果

2.1 培训效果评价 本组24名参训人员均接受考核,培训前理论考核成绩平均为(57.8±7.9)分,技能考核成绩为(64.9±10.8)分;培训后依次为(90.3±3.5)分、(91.7±3.6)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

2.2 效果自评结果 结束培训后,参训人员对于培训内容的满意度为100%,其中10名非常满意,14名满意;培训方式:14名非常满意,10名满意,满意度为100%;授课教师:8名非常满意,15名满意,1名不予评价,满意度为95.8%;时间安排:10名非常满意,13名满意,1名不予评价,满意度为95.8%。调查参训人员对培训作用的评价,其中,100%的参训人员认为培训可提高工作信心,95.8%认为可增强护患沟通以及提高学习能力,91.7%认为可增强人文精神,83.3%认为可增强执业能力。

3 讨论

护理学的操作性、应用性以及实践性均很强,护理人员需经过严格、系统、专业的培训以及临床实践方可满足临床需要。小儿外科患者多为不能表达或者无法准确表述其病情,且病情变化较快,这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2-3]。对小儿外科护理人员实施系统岗位培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知识及护理技能,并改善其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小儿外科护理岗位的需求。由于小儿外科患儿较小,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不足,因护患沟通难度较大,如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及沟通能力不足,将严重影响对患儿的病情评估以及医护方案制定[3]。

总之,在小儿外科护理人员中实施系统岗位培训,可提高其护理知识及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执业能力以及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琼,胡丽君.小儿外科护理人员系统岗位培训及效果评价[J].护理杂志,2012,29(12):67-69,76.

第9篇:护理理论培训范文

关键词:急重症护理;情景模拟;实训体系;

急重症护理培训主要是针对急性创伤、危重等重症患者的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训,传统的急重症护理培训多是以理论课程讲授为主,而实训多是在课程结束后所给予的辅实习。在现代临床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大环境下,针对各项护理人员的能力培训也在逐渐做出调整,而近年来所提出的模拟情境实训方式在护理人员的培养中得到了显著的成效。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对现代急重症护理综合情境模拟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JP+1]选取我院2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名,女190名;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0±15)岁。负责课程教师10名,其中年龄28~45岁,平均年龄(36±53)岁;本科9人,硕士学位1名;副教授2名,副主任护师3名,讲师3名,主管护师1名,实验员1名;专职教师5名,医院兼职教师5名。

2方法

(1)模拟实训方法。将参与实训的护生进行随机分配,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护生各100名。对照组:选择传统的急重症护理培训方法,主要通过理论讲授的方式进行课程培训;实验组:将传统教学课程进行压缩,在此基础上参与仿真情境模拟训练培训方式。两组课程同步进行,教师分配无明显差异,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综合技能与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评价。

(2)急重症护理综合情境模拟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法。①建立仿真模拟环境,成立ICU模拟病房,在模拟病房内部设置模拟系统与抢救监护设备等。所有实验组护生在模拟仿真实训环境下完成实训课程,参与教师利用病房内的健康设备对护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监控。②急重症护理课程共计108个学时,将理论课程压缩至50个课时,实训课程设置为58课时。将理论与实训进行协调配合,在相应的理论知识讲授后对其进行对应的实训训练,深刻落实理论内容,充分实践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训课程中主要划分为单项技能培训与综合情境模拟培训,其中单项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心肺复苏、呼吸囊应用、监护仪应用、呼吸机应用、应急抢救措施等,综合情境模拟培训的主要课程为结合当下典型病例进行培训课程设计。③综合性考核体系。结合ECS、SimMan系统,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时间教学考核体系,并制订详细的考核指标与考核方式。

二、结果

1护生对综合情境模拟实训的满意度情况

所有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的护生进行调查问卷发放,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为护生的实训满意度达到9900%。

2参与课程培训教师评价情况

通过对参与培训的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认为在理论课程基础上参与综合性的模拟实训,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训过程中,护生能够有效锻炼实践能力以及应急能力。

3两组护生培训成果

通过对两组护生进行的综合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的综合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

三、论

护理教学是一门相对特殊的课程,尤其是本次研究中的急重症护理学,其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涉及范围较广,不仅要求护生掌握绝对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护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与应对急重症患者突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参与相应的实践技能锻炼,以提升护生的综合实力。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200名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型教学方法,实验组在合理压缩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参与综合情境模拟实训,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同时对护生以及参与教师进行回馈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综合实力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生,普遍护生与教师对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方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此结果充分证实了建立合理的综合情境模拟培训,对护生急重症护理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急重症护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综合情境模拟实训,将理论与实训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能够提升护生的综合实力及针对急重症患者护理的应急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费素定,王小丽,徐金梅急重症护理实践课情景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1,2(6):58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