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投资风险价值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项目决策的过程中没有考虑营运因素
投资决策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范畴之一。投资决策方法方法主要有回收期法、会计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内部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等方法属于传统的投资评价方法。在平时的运用中,净现值法显示为最佳选择,但是在应用时必须存在一系列的前提条件:首先,作为计算的依据,在生命期内各年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必须能够准确的估计出来,并根据市场状况确定相应的贴现率;其次,在估计项目的期间内,对于项目有影响的内外部环境不会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第三,决策者只能在“投资”或“不投资”之间做出二选一的抉择;最后,在项目进行分析、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投资主体并不能够灵活的进行项目管理,一旦做出决策后便不能针对市场条件和竞争状况的变化变更对项目的投资决策。
(二)对投资方法的战略性选择权考虑
然而该方法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与现实情况相比较大的差异:首先,现实经济生活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其特有的本质特征,由于在应对高度不确定的战略问题上面,企业将重点集中于项目的灵活性上,因此在进行项目分析时,灵活性的价值必须成为决策者充分考虑影响因素;其次,决策的互动性成为直接影响决策制定关键因素,特定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竞争地位,决定了该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的互动关系,进而决定了投资可能派生的投资价值,这部分价值在投资评价中也应得到重视。
(三)项目决策的过程中的循环经济因素欠缺考虑
现行会计理论体系下,企业投资决策方法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现有的项目决策是依据对项目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进行决策的,对环境评价不足,尤其不适用于目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形势。循环经济项目投资决策是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进行全面评价的,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针对项目投资的评价应当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战略的角度通盘考虑。
由于上述原因,传统评价方法虽然能够较好地使现金流趋于稳定,经常使项目的投资价值被低估了低估,造成企业竞争力的丧失。
二、现有投资决策方法存在的缺陷
基于财务视角下的项目投资评价方法传统上面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对静态指标的分析,是指在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第二种是对动态指标的分析,包括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现值指数等指标。财务评价是在遵守国家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的前提下,计算项目过程中的收益和成本,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传统项目投资方法理论只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封闭独立的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单方面的考虑投资项目运营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影响,而忽视了自然环境、社会对投资项目决策本身的影响。
企业对项目投资的建设运营过程,就是对相关资源消耗的过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必须遵循自愿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原则来进行,投资项目决策者需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优化,并对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做出详尽的分析。这不仅是对企业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费用、减少资源消耗、调高投资效益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要求,但是在目前投资项目评估和决策的实际应用当中,对循环经济因素的考虑都较为缺失。其中主要的缺陷表现在:
(一)财务投资决策目标范围狭窄
传统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简单的以净现金值、内部报酬率的大小来评价项目,不考虑与项目有利害关系的环境及其他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在传统的投资方法下,投资项目目标忽视往往循环经济条件下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及企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在循环经济下,则政府应当主动引导企业将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相统一,使得企业经营活动可持续发展。
(二)在项目决策中忽视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等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项目决策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现行的会计制度下,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其实并不能充分反映项目对资源、环境的影响。因为传统的会计目标、假设、原则、会计账户的设置以及成本的核算方法到报表的编制都没有能够。完整充分地体现企业在节约和高效综合利用资源方面和减少污染的排放方面的能力。传统的成本观立足于企业微观层面,追求企业层面的成本补偿和资本增值,并没有从整个物质世界的循环发展过程来看待成本耗费及补偿问题,仅仅考虑人类劳动消耗的补偿问题,是根本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资源消耗的陈本补偿要求。
(三)计量属性不符合投资决策的要求
在传统的投资决策模式下,大部分采用的是历史成本法和未来现金流量预测法为主的货币计量,对收益和成本统一采用货币计量,因此只能在决策过程中反映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然而在循环经济条件下,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多方面的内容,既包括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又包含有环境因素的性质。因此在循环经济条件下,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投资项目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四)投资决策者的受托责任单一
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投资决策中委托一受托责任关系中只包括了对实物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并没有包括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等内容。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受托责任较单一,仅局限于“财产托付论”。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大。资源的稀缺性正在迅速显现,因此企业在决策时更多的考虑“资源托付论”。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的决策受托。已经不仅只是受出资人之托,而是受整个社会公众之托,是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为了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企业投资决策时应当按照循环经济发展对企业投资项目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要求,在环境会计的学术框架下,对企业投资项目循环经济这一综合指标值的最大化作为项目投资决策评价的目标,以协调企业微观层面上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
三、循环经济下投资决策的方法
(一)全部成本评价法
全部成本评价方法是在资本预算分析中综合考虑环境成本的一种方法,是对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进行长期的综合的财务分析。对于应用环境会计方法进行资本预算、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决策,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在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中,为了实现投资决策的全面性必须采用全面环境成本计量方法。
循环经济注重长期的生态效益,以及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因此,当前的环境管理措施,其利益是体现于节约未来的机会成本、掌握绿色商机,特别是决策者面临未来企业绿色投资机会是,能够清楚分析项目的全面环境成本,是否符合企业永续发展的投资决策。
对于外部环境成本的计量,主要采用的是以对污染造成损失进行修复的花费作为计量基础的。全部成本评价法是在评价周
期、扩大了成本和收益的考虑范围等方面对传统资本评价法进行了改进。所采用的方法仍然主要是现金流量贴现法,但对于长期的成本和效益,金额的估计是不准确的,经过贴现的数值较实际较小。
这表明人们对于未来的环境、生活的状态关注较小,重视程还比较低,这与我们推崇的环境保护的观点是相悖的。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容易形成人们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忽略了长期的影响。全面成本法对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没有影响的,但能够比较明显的列示项目的成本、效益的构成,从而使一些有益于环境保护的项目能够和其他一些项目一样获得投资。对于项目周期短的污染预防性投资项目,全面成本法能够更加优于传统的投资方法,增强项目的可行性。
(二)投资风险评价与不确定性分析
项目总是存在风险的,相应的任何决策也会存在风险。实际上,投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长期投资决策涉及的时间较长,企业对于未来损益的预测就会存在不确定性。将与项目相关的环境因素纳入考虑之后,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变得更加变化莫测,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加突出。由于是对未来项目状况的研究,投资决策中始终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估计的,当存在风险时,其概率可以依据风险系数进行估计。在传统的投资决策中,对于高风险的项目,一般采用较高的贴现率。但这个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高风险和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致使环境恶化,这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直接联系,提高贴现率以后很多项目的现金流量现值将出现负数,这就使得很好本来结果很好的项目被流失,以此种方法减少对环境、资源的需求。循环经济下的投资决策在考虑了环境因素后,使项目的不确定性更为明显,风险会随着环境法规的变化而变化。当对项目进行决策以后,由于项目的期间较长,因此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都会受到既定的技术和环境的影响。环境发生变化,则必须投入大量的成本来适应环境的变化。投资所包含的环境风险和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进行评价。对于概率已知的方案,可以利用决策树和蒙特卡罗模型对不同项目方案的可能结果进行概率预计,进而对项目进行评价。
(三)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
在面对当今企业诸多利益关系人共同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需要考虑更多的利益方。总的来说,重要的利益关系人是沿着兼做出资者与经营者的业主、经营者、债权人和为数众多的出资人、客户、政府这样一条线来扩展的。大致上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来划分,内部的利益关系人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层和雇员,外部的利益关系人主要包括政府、投资者、供应商、顾客、公众。针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组织也成为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企业的经营活动就要受到这些组织所制定的大量的环境法律的约束,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也必将考虑这些约束所带来的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对公众产生影响,因此这些公众就成为企业的利益关系人。
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有别于传统的财务指标评价法中将所有的成本与收益风险视为相同的缺陷将,而是采用了更加灵活的对于不同的成本和收益分别计量其风险的方法,同时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根据关系人对项目收益期望的高低,来调整相应的权重比例。例如我们在考虑以个与环境相关的长期投资项目中,当财务指标的权重相对有所下降,那么相对的环境业绩指标的权重就应该做相应增加,从而保证了决策结果与利益关系人的要求相一致的结果,最后可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多标准评价法
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既需要我们注重项目的经济效益又要重视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力求三者的和谐统一的发展模式。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采用多目标投资评价方法可以将经济分析、社会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结合在一起。在多目标分析的诸多方法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层次分析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若干评价指标,形成阶梯层次结构,通过比较各指标的相对性来确定权重,通过对项目投资方案各评价指标的叠加分析,得出方案的决策。对于单一决策和均值决策的企业来说,多目标决策方法可以帮助其寻求到一个最佳的选择方案。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着缺陷,就是不同的利益关系人对于项目目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因而难以得出一个令所有的利益关系人都认为最优的方案。
一、影响投资价值的间接因素
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是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之一。企业投资主体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无论企业投资主体采取何种组织形式,在确定投资项目价值并进行决策时,都将受到以下一些间接因素的影响,即它们是借助其他一些因素,间接而非直接影响投资价值。
1、企业自身的利益约束机制。不同的经济体制具有不同的利益约束。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一制订各种类型的投资计划,投资风险完全由国家承担,企业只是名义上的投资主体,既没有真正自主的投资决策权,也不承担相应的风险,这必然造成名义上的投资主体完全不受投资成本和风险的约束。在不讲成本与收益的情况下,投资需求几平是无限的,不论计划者怎样周密安排,都很难制约这种投资饥渴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应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利益主体,市场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经济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整。一旦投资需求大于投资供给,投资品的价格就会上涨,造成企业投资成本上升、预期利润减少,投资风险增大,从而造成企业采取收缩策略,导致社会投资总需求下降,并促使社会资源流向预期利润高的行业及企业。
2、企业投资主体的利润极大化。在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以企业主体的经济利益为基础。如果预期利润比较高,投资就会增加;相反,预期利润比较低,投资就会减少。对全社会来讲,预期利润将不断趋于平均;但对不同行业和部门而言,利润水平又是经常变化的,从而诱导资金在不同行业和部门之间进行转移。同时,追求利润还需要服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国有生产资料所有者参与企业投资时,投资活动可能并非以经济利润为主导因素,难以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增值。为此,政府应逐步减少和消除人为干预,而应注重宏观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必须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消除妨碍资源流动的障碍,从而实现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互补充的资源配置模式。
3、产权界限。产权界限是影响企业投资价值的另一重要因素。国有企业虽然也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市场投资活动,但产权关系不明,企业投资行为不符合市场规范,企业并没有真正的投资决策自,从而也无法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企业投资行为必将演变为政府投资行为。在产权关系改革上,我们主要偏重两权——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希望通过“两极分离”解决企业经营自问题。实际上,两权分离是有一定限度的,经营必须以所有权为基础,没有所有权作基础的经营权必然是有限的经营权。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现代法人产权制度,确保企业能够独立自主、规范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活动。
二、影响投资价值的直接因素
企业的资产,不管是货币资产还是非货币资产,通常都具有两种用途可供选择:一是用于即期消费;二是为了满足未来消费而利用放弃即期消费的那部分资产进行投资。企业放弃当前消费的意愿必然与未来消费或者说是预期收益有直接联系。在此。我们把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把各种投资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投资客体。影响企业投资价值的直接因素实际上也就是投资主体和客体的属性。其中,前者主要是指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厌恶;后者主要是指预期收益、收益时点和风险水平。
1、投资主体属性。无风险收益率是指投资于国债所能得到的回报率。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活动时,可能存在着许多收益不同、风险各异的投资方案可供选择。从数量上来讲,所选投资方案的收益率必然要求大于无风险收益率。如果这一收益水平都不能达到的话,企业应当选择国债作为投资手段。对于无风险利率,西方货币理论把它称之为“纯利率”,它是对延期消费的一种补偿。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无风险利率和投资价值存在反向关系:无风险利率越高,投资价值超低;反之亦如此。
企业对于投资活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所具有的心理反感就是风险厌恶。尽管不同企业对于风险厌恶的程度可能会有所差异,通常来讲,在投资决策活动中企业对于风险都比较厌恶,经常会采取一些措施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而对于所承担的风险,企业会要求有一定的补偿。由于不同企业的风险厌恶程度有一定差异,它们所要求的补偿金额会有多有少,对投资价值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一般而言,风险厌恶程度与投资价值呈反向关系:前者越高,后者越低;反之亦如此。
2、投资客体属性。预期收益是指投资主体在将来所能得到的回报。作为投资主体,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在将来获取一定数量的收益。预期收益越大,企业愿意递延的当期消费就会越多,也就是说进行更多的投资,投资价值也会越高。可见,预期收益和投资价值之间呈同向变动关系: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预期收益越大,投资价值就越高;反之亦如此。
顾名思义,收益时点是指投资主体取得收益的时间。依赖投资主体预期收益进行未来消费的时点离目前越远,延迟预期消费的动力就会越小。原因在于,当投资者等待预期收益进行消费时,他们不仅放弃了当期的消费机会,而且放弃了在等待期间可能发生的其他投资机会。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等待预期收益的时间越长,投资价值就越小。
一般来讲,对未来的预期都是不确定的,同样,各种具体投资项目的收益过程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我们把投资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称为投资风险,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就越大。通常,投资者更希望收益是确定的,而不是具有比较高的不确定性。可见,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程度,即收益风险水平,会对投资价值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如果投资主体对于因承担风险而得到的补偿不满意,它很有可能会选择收益较低风险也较低的投资项目,而不是收益较高但风险也较高的投资项目。
以上是对各种因素对投资价值影响所作的定性分析。在定量分析方面,我们通常会使用如下的投资价值分析模型:
其中:V=投资价值;
Ct=t期的预期收益;
k=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成本费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129-02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的联系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可从会计基本要素入手,控制和完善会计要素的内容和结构,从而保障企业资金安全和降低财务风险。从企业会计要素的结构上来说,企业资金运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相关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六种基本会计要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引起企业实际状况与预期情况的偏差,即可以用来说明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以及其风险大小。具体来讲,一方面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所有者权益以及形成企业负债的投资者的投入,这两个方面构成企业的资本结构,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对企业资本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企业利润的形成不仅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良好的管理与产品等获取的相关收入与消耗的成本费用的差额,企业收入与费用的不定期变化也能给企业的利润带来改变。由此可以发现,企业基本要素之间存在紧密的联动传导关系。会计基本要素结构的不确定性以及基本内容的变化都可能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来说即是可能导致企业预期目标与实际经营管理情况发生背离。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企业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对建立一个卓有成效的内部控制环境起着绝对关键的作用。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企业负责人作为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一是要通过各级财政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企业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企业负责人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加以宣传等形式,并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企业形成一个认识到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氛围。二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加强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形成一个相对完整、有章可循的内部控制体系。三是要提高企业整体建立健全内控的责任意识,实施会计内控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有关经济业务涉及到的所有部门都是内控的范围,单位内各部门都应具备内控理念,强化内控意识,与财务部门共同承担内控责任。在企业负责人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创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使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2.加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内部控制管理。企业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内部控制规范性制度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要求,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审批制度、报销制度、财产管理制度,加强财务控制制度以及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进行控制。其次,要加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健全的制度没有执行的效果往往也就等于没有制度,要硬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定人定岗定责,在岗位上进行相互钩稽监督,并实行关键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再次,建立内部控制与会计岗位的衔接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关键还是靠会计人员来完成,企业要根据会计人员的特长来进行安排,不断推行科学化和柔性化管理,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长效化。完善信息沟通系统。企业内部也应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清晰的业务流程,合理地对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责任分工、控制和考核,对每一个部门的责任和利益明确界定,防止权力重叠,也避免出现权力真空。通过汇编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图、权限指引等,促进企业各层级员工明确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正确行使职权。开设信息反馈渠道,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报告和解决。政府部门应积极建立健全强制实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则和指南,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明确谁为内部控制信息负责和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
3.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的需要。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都需要大量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而原有的资金供给制度难以满足企业创新活动的需要,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必须实现多元化,这就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更新。
4.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不能沿用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那将限制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发挥各部门和个人的专业特长。新经济是建立在开发式、竞争性的市场上的,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创新和产业化。我们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往往与科技创新、市场价值分析相脱节,单纯追求费用的节省和成本的降低。因而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的创新显得非常重要。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要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要做到产、学、研良性互动。政府应当制定一些规范性、指导性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此基础上,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
5.建立新型的投资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控制不能按传统的办法进行,而应当更加关注投资风险问题,关注投资的最终价值的实现。投资控制应当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更充分地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更加关注对高科技、对人类生存环境有利项目的投资。在投资方案的评价方面除了要考虑传统的一些经济指标外,要更加注重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指标的评估,关注投资对员工价值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未来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员工精神风貌的影响。
6.建立新型的分配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分配控制制度也应当大胆改革创新。对员工的分配、对创新的分配、对无形资产的分配、对资本的分配、对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分配,都应当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新经济的运行,更加有利于全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新的分配控制制度应当更加注重有利于新经济的各种创新的价值,应当在科学测评各种资源的附加价值的基础上,控制新增加价值的合理再分配。
7.筹资风险的防范。企业采用负债融资后所须承担的额外风险称为筹资风险,它是企业筹资后由于不能按既定目标取得资金使用效益,企业无法按原定要求履行以满足资金供应者预期结果的风险。针对筹资风险的不同成因,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主要有以下措施:(1)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盈利,降低筹资风险;(2)优化资本结构。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负债可能,优化债务结构,实施自我约束,即在资本利润率(息税前利润率),高于负债利息率的前提下提高负债比重;(3)合理安排长短期融资项目,减少即时偿付风险;(4)优化调度资金,保持资产足够的流动性;(5)建立偿债基金,增强风险自担能力;(6)实施债务重组,优化负债结构。
8.投资风险的防范。企业投资分为对外投资和对内投资。对内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资源条件,以谋取经营收益,但由于企业所处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其最终的经营效果往往与预期不一致,从而造成投资风险(亦称经营风险)。对外投资风险则取决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及其投资风险的总和;对内投资风险主要通过经营杠杆系数及经营收益波动幅度和可能性大小来度量。对外投资风险则主要通过对被投资企业历史收益资料,计算预期投资收益的期望值、标准差及变化系数以及期望收益偏离实际投资收益的幅度和可能性来度量。企业在识别和估量投资风险后,可采取如下措施对其防范和控制:(1)正确选择决策程序、决策方式,对决策风险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估;(2)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3)采取风险回避措施,避免投资风险,在投资过程中,监督和协调风险因素,使风险尽可能可控。
9.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强化审计监督。完善会计控制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有效地会计控制可以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加强资金收支管理,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灵活运用资本成本决策法。加强保险决策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的应用,在有条件时逐步推行通过保险合同转移风险和通过金融衍生工具转移风险。只有加强外部监督,通过外部监督对企业施加压力,并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督促企业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国的工商、税务、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和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加大执法力度,以杜绝企业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发生。国家还应当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曝光,以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负债经营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提供企业所需的资金,以获取财务杠杆收益、赚取更多的利润。但负债是一把双刃剑,举债过多就会增加企业的偿还压力,加大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必须确立合理的资金结构,适度举债。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财务风险。因此,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投资价值指标的引入
投资价值(IV)是将当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扣除投资活动所需资金和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
用公式表示就是:
IV=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过去三年的平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资本投入额×加权资本成本率
其中,本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加上过去三年平均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就是修正后的自由现金流量,本文下方的自由现金流量都是指这种修正后的自由现金流量。由上可得投资价值(IV)的另一个计算公式:
投资价值(IV)=自由现金流量—资本投入额×加权资本成本率
这里的投资价值实际上指的是在投资活动当中,扣除了机会成本以后得到的超额价值,只有具有这种超额价值的上市公司才是具有投资价值的。将超额价值和投入的资本相比,就可以得到投资价值率。
投资价值率=投资价值/本年资本投入额
投资价值率可以对不同规模企业进行横向对比。
投资价值(IV)指标的优点
投资价值以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出发点,剔除了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
投资价值采用收付实现制来计算,剔除各种利润调节手段的影响。
投资价值指标扣除各种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出,具有自由现金流量的优点。投资性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仅和当期经营业绩相关,也和以后一定时期经营业绩相关,因此采用过去几年的平均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进行计算,就可以将过去的投资和当期的经营收益挂钩,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这种处理办法也可以避免资本支出不均衡的缺陷。考虑到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取得的可能性,我们采用过去三年内的平均投资现金流量净额的相反数。
投资价值指标也同样计量资本成本,在将其扣除以后反映企业真实创造的价值,具有EVA的优点。
由上可见,投资价值这一指标全面地揭示了企业的经营、投资、筹资的基本信息,因此该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企业在有关会计年度创造的真实价值。
对德隆上市公司风险的揭示
德隆以旗下上市公司的资产、收入快速扩张为据,说明其产业整合策略是成功的,然而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的崩溃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上述的投资价值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从盈利质量、产业整合效果、盈利预警等方面了解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辨识其中存在的投资风险。
1、盈利质量分析
湘火炬财务状况分析表(见附表1)
湘火炬是新疆德隆三家主要上市公司当中盈利增长最快的,适合于进行盈利质量分析。湘火炬主营为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进出口三大业务,并涉足工业气体、金融保险服务业等多个业务领域。湘火炬以成功的对法士特齿轮、川汽、陕汽的并购而闻名,最近几年的净利润增长较快。
从表1可见,相对于历年净利润而言,该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值的数额较低,说明盈利质量较低。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应收项目的增加和应付项目的减少,说明该公司相对于产业链的上下游而言处在劣势,德隆的产业整合策略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有关并购活动消耗了资金却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现金回报,扣除了资金成本以后投资价值为负而且不断恶化。2000年至2003年这四年中,湘火炬不但没有给股东创造价值,反而毁损了将近20亿的股东财富。投资者利益受损实际上早已注定,只不过直到今年4月份才集中体现出来。
对于债权人而言资金成本是企业必须以利息形式支付的,上市公司在自由现金流量为负时只有通过借新债来偿还换旧债,由此导致负债规模不断扩大和债权人风险不断累积,湘火炬难以偿还银行负债也是注定了的。
2、产业整合效果对比分析
新疆屯河财务状况分析表(见附表2)
新疆屯河是新疆德隆较早控制的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原为水泥,最近几年通过资产重组,主业改为番茄制品和果汁制品。对比表2中该公司各年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和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可知:一方面,企业的经营现金流量无法满足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支出,迫使企业不得不通过筹资支撑企业运营;另一方面,以前年度的巨额投资没有产生相应的回报,导致公司本身不能通过自身经营产生现金偿还负债。从2000年至2003年每年投资价值都是负值说明公司一直在毁灭股东财富,公司标榜的产业整合路线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对此,新疆德隆集团董事长唐万里也承认,在面对众多机遇的时候,德隆有点贪多求快,有些步子迈得太快,做法太过理想化。
3、使用投资价值指标进行业绩预警
使用投资价值进行上市公司的业绩预警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原因如下:
公司业绩的变化首先从现金流量上反映出来,然后才反映在每股利润上。公司从经营的繁荣时期向萧条时期转变的时候,首先的特征是在行业景气的刺激下加大生产量,扩大产量一般要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这就会导致投资价值的大幅度下降。增加了生产能力的同时往往要购入更多的原材料,这同样耗费了大量现金。当供给逐渐超过有效需求的时候,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也会导致投资价值大幅下降,但是这一切却并未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当企业的投资价值由增长变为递减,甚至成为负值的时候,就已经直接反映了企业趋于恶化的经营情况,但是此时会计利润还相对良好。可见使用投资价值可以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预警。
使用投资价值进行上市公司的业绩预警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使用每股收益与每股投资价值的差额来辨识。
如果每股收益增长而每股投资价值没有同步增长,那么说明企业或者是在进行资产的扩张,或者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增加;如果每股收益也开始掉头向下,同时每股投资价值更加迅速的降低,那么企业就不但是存在回款障碍,而且面临产成品大量积压、销售困难的局面。
根据每股投资价值的趋势来进行上市公司业绩预警。
如果投资价值开始下降,那么,企业可能会由繁荣走向衰落;如果企业的投资价值由正值转为负值,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可能正在急剧恶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应当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
德隆系三家上市公司各年的投资价值如左图所示: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环境;假设;目标;方法
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与意义
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具有较高使用频率的术语。然而,对于什么是人力资本投资,目前却还缺乏明确、统一的解释,在笔者看来,人力资本投资是以人为对象,以开发人力资源,或扩大人力资源存量,或提高人力资源质量等为目的的资金运用行为。按投资主体的不同,它可以划分为个体投资、组织投资和政府投资三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企业主体的角度研究人力资本投资问题,而不考虑个人及其家庭与政府的投资。与人力资本的个体投资、行政事业单位投资以及政府投资比较,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投资的目的主要在于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以期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效率的同时,从人力资源方面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竞争优势:(2)投资的性质主要体现为财务性投资。也就是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的其它任何投资一样,是以预期现金流量分析为依据,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为决策原则的一种财务投资行为。(3)投资的知识领域具有特定性。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从知识性投资方面看,是一种专属性投资,即无论是新聘员工岗前训练,还是在职员工的岗位培训,都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所涉及的特定知识领域所展开的,这就如一个电器专业的在校本科生,需要学习各类电器的各种(构造、生产、运行、维护等)原理,但对一个电视机生产企业的员工来说,对其培训的内容就主要限于电视机的各种原理。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种财务投资,无疑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不仅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的操作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能够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进而能使企业获得人力资本投资的杠杆收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教授在北京大学作学术演讲时曾经说到:“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之间的不平衡,己经减少了物质资本投资的回报,实际上浪费了本可以用来促进增长的物质资本投资。”尽管詹姆斯·赫克曼教授是从宏观层面来描述在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存在的不平衡,但这一分析同样切合中国企业的实际。长期以来,企业在物质资本投资方面舍得花钱,买设备、上项目不惜一掷千金,而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则斤斤计较,以至物质资本大量闲置或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地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无疑对实现企业内部的能力平衡,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具有重要意义。其次,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是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利润及现金流量的多少,财务状况的优劣,从根本上说是由企业的竞争能力决定的。竞争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能力是巩固和强化企业财务能力,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培植和强化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支专业知识丰富并能够实现效率平衡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正是适应这一目标要求的一种财务行为。通过人力资本投资,不仅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专属知识含量,更充分地发挥知识生产力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形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适应的、维持企业高效率运行所必需的独特企业文化,因此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系统地构建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框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基本理论框架
要构建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框架,首先应当明确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基本含义,这就如同要构建财务理论框架,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财务一样。然而,人力资本投资财务作为一个全新术语,想要从现有文献中找到其定义是困难的,笔者认为人力资本投资财务是指与人力资本投资相关的一系列价值活动和价值关系。其中,价值活动包括投资前的价值分析、预测以及投资后的价值监控、调节和评估等;价值关系则是由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如投资额在各类型人力资源或其个体之间的分配关系、接受投资的人力资源个体对企业服务的契约责任关系等。
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框架,包括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理论的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两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理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环境、假设、目标和方法等几个方面。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环境是指影响或决定人力资本投资的财务价值,因而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内外条件;假设是指为构建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和方法,而对不确定环境所作出的符合逻辑的确定性推定;目标是指人力资本投资在财务方面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服从于企业财务目标;方法主要是指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中所运用的财务价值分析方法。上述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体系。
上述理论框架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管理时,首先应当了解宏观经济环境、人才市场环境以及企业的内部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立人力资本投资的财务目标,再根据实现财务目标的要求,界定人力资本投资的行为准则,并运用特定的定量分析方法评估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与风险,确定投资价值,以期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三、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环境
如上所述,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环境是指影响或决定人力资本投资的财务价值,因而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内外条件。那么,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应考虑哪些环境因素呢?
1.经济环境。经济环境影响人力资本投资价值,因而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宏观经济条件。这些经济条件包括:(1)宏观经济的现状与预期走势。一般而言,宏观经济的现状良好或呈上升走势,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价值则较大,企业可望从这种投资中获得的杠杆收益也较多,因而企业可适度追加人力资本投资,反之则应控制人力资本投资。(2)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首先,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着人力资本的投资规模。我们知道,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在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并将成为企业资产的主要形态;在资本结构中,知识资本获得迅速扩展,并将成为企业资本的重要构成内容。可以设想,今后的财务结构评价,重要的不是考察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以及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结构问题,而是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分别在资产与资本中的比重问题,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的比重越大,表明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越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发展前景越好。也可以判定,今后的企业竞争主要不是市场营销的竞争、价格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富有程度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人力资本投资作为培养人才、积累知识和开发创新能力,进而扩大企业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本的重要途径,无疑应随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其次,知识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价值。从财务的角度看,人力资本投资价值是由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两个要素所决定。而无论是投资收益还是投资风险,都与知识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具体说,知识经济的程度越高,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可望获得的预期收益越大,投资价值越大,但由于知识更新频率的加快,使得投资风险也同时增大,进而会对投资价值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应在客观分析知识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权衡投资的收益与风险,确保最大程度地实现目标投资价值。
2.市场环境。市场环境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价值,因而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市场条件。这些市场条件包括:(1)人才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人才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直接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现金流量和风险,因而是人力资本投资应当考虑的首要市场因素。一般而言,若企业的人力资源类型在市场上供过于求,则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使得该类人力资源的市场价格相对低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投资的交易成本将会高于对外招聘的交易资本,企业内部投资的相对净现金流为负数。何况,当某类人才供过于求时,通常意味着该类人才所适应的产业已趋近夕阳产业,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将可能是风险大于收益,因此,对于这类人力资源,企业应严格控制内部投资。反之,若企业的人力资源类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则企业内部投资的交易成本通常会低于外部交易成本,并且投资的风险小,因此企业可适当扩大内部投资。(2)科技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一般而言,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知识的专属性不强,并可以随时从市场上购入,则企业对其进行内部投资是非经济的,何况运用这类知识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通常是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内部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企业对以获取或积累该类知识为目的的人力资本投资应严格控制。反之,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知识的专属性强,则企业通过内部投资获取该专属知识的成本通常要低于外购成本,并且一旦这种知识形成现实生产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而能够提高企业投资的边际效益。这表明,对于知识专属性强的企业来说,可适度扩大以知识开发为目的的内部人力资本投资。(3)金融市场供求与价格。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需要资金,而资金的来源和成本又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具体说,若金融市场供过于求,则外部融资的价格相对较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净现值也因此较高,这就势必会推进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反之,若金融市场供不应求,则企业不仅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融资难度增大,而且融资成本高,无疑会阻碍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
3.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价值,因而也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内部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1)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高低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需求的多少,进而也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规模的大小;另一方面,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本的投资价值(即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越高,人力资本的投资价值通常越大;反之,人力资本投资价值则小)。而且也将通过企业价值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敏感程度来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2)企业竞争能力的现状。人力资本投资与企业竞争能力具有因果关系,这一点从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得到论证。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暂且不说,就当今影响最为广泛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而言,其创始人潘汉尔德和哈默在解释核心竞争力时认为,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有学者将这里的“学识”理解为支撑公司产品线的独特技术和生产技能[5](P32)。这种理解是否正确暂且不论,但至少说明了知识和技能对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进而也说明了人力资本投资作为知识和技能形成或积累的重要途径,无疑与企业竞争能力的现状息息相关。(3)企业的财务支付能力。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需要资金,因此,一个企业的财务支付能力是制约其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因素。财务能力强的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支付通常较多;反之,则可能由于支付能力的限制而影响人力资本投资规模,这或许正是为什么大企业在人员培训方面舍得花钱,而中小企业却相吝啬的原因所在。(4)企业管理当局的态度。企业管理当局的态度是决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又一重要因素。具体说,若管理当局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态度积极,就能够推动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扩大投资规模;反之,则可能会限制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这里,管理当局对待人力资本投资的态度又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这些因素除上述的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企业竟争能力的现状以及企业财务支付能力外,还有管理当局对待风险的态度、管理当局主要成员的学历层次和思维方式等。(5)企业结构资本的状况。结构资本是指企业的组织类无形资产,它包括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力、战略和文化、组织规则和程序、管理制度与措施、数据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品牌形象等等。结构性资本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效率,进而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环境因素。一般而言,若企业管理当局的领导力强、战略规划适当、文化氛围浓厚、组织规则和程序科学,则能够提高人力资本效率,促进人力资本投资;反之则可能限制人力资本投资。
四、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假设
人力资本投资财务假设就是对人力资本投资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事先作出的符合逻辑的确定性假定,它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构建的基本前提。然而,由于环境因素的多元性和环境状态的多样性,加之研究问题的内容及其视角不同,对假设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这表明,对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给以统一的假设模式,不仅不现实,而且也缺乏必要性。尽管如此,人力资本投资财务作为企业财务的一个分支,一些基本的财务假设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这些假设包括理性理财假设、有效市场假设、风险厌恶假设等。除此之外,为便于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决策分析,也有必要建立一些相对具体的假设,如:
1.员工的服务期限可以合理确定。企业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本的载体,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说到底是以员工为载体的专用知识和技能的投资。根据现代财务理论与方法,任何一项投资决策都无不依赖于投资的受益年限、年现金流量以及贴现率等因素,无不是在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预期的基础上,通过净现值分析来决策的。这样,合理预测各个因素的未来值就成为财务决策的关键。然而,在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由于企业员工受身体条件的影响以及因比较利益而可能导致的迁移行为,难免使其对企业的服务期限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为便于从定量方面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分析,有必要对企业员工的服务期限作出合理假定,如在进行某一层次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可假定该层次人力资本的服务年限为该层次人力资本的平均年龄至60岁所经过的年数,而不考虑其它不确定因素。
2.对相同层次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率是相同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通常不是以人力资源个体为单位,而是分别对各个层次进行分析的。而我们知道,同一层次人力资源的各个个体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投资效率的差异,若要确保决策分析绝对可靠,则应以人力资源个体作为决策的分析单位,即分别对各个个体进行收益测算和风险评估,确定投资价值。但这样处理将会因人力资源构成的复杂性,而使决策程序过于复杂,不仅在实务上缺乏操作的可行性,而且也不利于构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理论方法或模型。要构建既具有理论逻辑性,又具有实际运用价值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方法与模型,就有必要舍去不同个体人力资源的效率差异,即假定处于同一层次的人力资源具有相同的投资效率。
3.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可以独立计量。独立计量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然而,在现今的会计系统中,只有成本能够独立地计量,收益则反映了所有投资的综合净产出,它无法区分有多少是人力投资收益,又有多少属于非人力资本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有必要假定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均可以独立计量,至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能够按照合理的方法从企业的综合收益中加以分离。
五、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目标
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目标从总体上应该服从企业理财目标,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从具体层面看,要合理界定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目标,有赖于对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作一分析。笔者认为,从企业角度考察,人力资本投资既有与物质资本投资相同的方面,又有其显著的特点。其中,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者都是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追求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财务性投资,不同则在于:
1.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战略性投资。战略是关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策略。如何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关键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植和强化核心竞争力,二是能够及时地实施产业或经营项目的战略转移,三是实现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的战略调整。而无论哪个方面,都无不与人力资本投资息息相关。首先,根据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企业理论,在现代激烈的市场背景中,竞争优势的一个确定性资源就是知识,成功的企业在于创造新的知识,并在企业内迅速扩散新知识。换言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所在,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一种以获取企业专属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投资,无疑对于培植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特征的投资。其次,企业要顺利地实施产业或经营项目的战略转移,以及实现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的战略调整,其前提条件在于有一批能够在管理、技术、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驾御新领域或新企业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投资作为获取这些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无疑对实现企业的战略转移或战略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2.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性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作为以获取专属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投资,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它不仅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前提,而且也是获取超额收益的根本源泉。之所以说人力资本投资又是一种高风险投资,首先,人力资本投资相对于物质资本投资而言,由于回收期长,加之人力资源的“活”性特征,使其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除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一些共性因素外,科技环境、人才供求状况、企业组织资本效率与文化氛围、员工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变化都将会影响到人力资本价值,进而加大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其次,对于物质资本投资来说,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随时转让,即使对企业不再具备使用价值的物质资本投资,企业也可以通过对外处置来回收部分现金流量。人力资本投资则不同,一旦其载体———企业员工所掌握的专属知识和技能过时,则其价值将会迅速下降,沉淀在这些员工身上的投资也将会随之由资产化为损失,更何况人力资本投资还存在着因员工瘫痪或死亡,而使其价值荡然无存的可能。
3.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投资。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尽管在形式上是投资于有形的人,但其目的却在于获取以人为载体的企业专属知识和技能。由于这些专属知识和技能既不具备物质形态,同时又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符合无形资产的一般特征,因此属于无形资产投资范畴。然而,人力资本投资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无形资产投资而言,又具有其特殊的方面:(1)是一种依附于人力资源个体的无形资产,对其投资的效率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人力资源个体的各种因素所制约,这些因素包括思想动态与精神状态、能动性和创造性、智力水平与体能状况等。因此,人力资本投资通常需要相关的结构资本给以支持,特别是需要做好与激励相关的各项制度的建设。(2)人力资本投资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是一种契约性资产,而非法定性资产。也就是说,专利权、专营权、商标权等常规无形资产一般都具有法定期限,在法定期限内受法律保护,而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无形资产主要体现为契约性资产,甚至是可以任意流动的自由性资产,在某种程度上,它类似于企业的专有技术和商誉,不具备严格的法律意义。
基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以上特点,我们认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具体目标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战略价值。企业战略价值是一种基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价值,它是企业价值的实质所在。一般认为,一个企业战略价值的大小是由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所决定的,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来自于其核心人力资源。因此,从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战略价值考虑,企业应在做好人力资源分层分类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心置于核心人力资源方面。(2)最大程度地获取投资风险价值。投资风险价值是指企业冒风险投资可望获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价值。从理论上说,它应当与投资的风险程度正相关,即投资的风险程度越大,投资者应当获得的额外价值也越大,反之,则额外价值小。然而,这里所指的额外价值主要是一种正向价值,即由额外报酬所产生的价值增值。事实上,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使得这种额外价值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正向价值与负向价值,前者是由额外报酬所增加的价值,后者则是由额外损失而减少的价值。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目标之一就是在合理预测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做好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力求最大程度地实现正向风险价值。(3)稳定人力资源,保全人力资本。保全企业资本既是企业理财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一项最基本的财务目标。保全资本包括保全物质资本和保全人力资本两个方面。这里,保全物质资本早己成为人们理财的一项基本法则,但对保全人力资本问题却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在许多企业的老总看来,设备不能损坏,现金不能短缺,对员工则是进出请便,他们宁愿让员工不满走人,也不愿提高一分钱的工资报酬,以至员工纷纷离职,人力资本大量流失。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的资产属性,没有认识到员工离职的财务实质是无形资产流失。因此,在明确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特性,树立人力资源的无形资产观念的基础上,确立人力资本保全目标,对于稳定企业人力资源,防范人力资本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六、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决策分析方法
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决策分析是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或技术,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性、风险性以及投资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人力资本的投资决策提出依据。人力资本投资财务的决策分析方法很多,除常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净现值分析法外,我们认为还可将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分析引入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构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价值链分析法。
成本收益分析法是在对人力资本进行分层分类的基础上,按类别和层次分别测算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进而比较成本与收益,计算净收益,据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净现值分析法是成本收益分析法的辅方法,它是在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基础上,考虑现金流入流出的时间,并按照适当的贴现率折算现值,计算净现值,据以进行决策的方法。价值链分析法是在充分了解企业产品价值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以价值活动为单元,以各单元的价值创造分析为基础,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决策方法。按照这一方法,企业除分析内部价值活动外,还需要对顾客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等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对实现顾客价值的适应性与薄弱环节,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差异所在,进而调整人力资本投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获取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T·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7.
[2]李忠民。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谭劲松。智力资本会计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李燕萍。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袁宏庆。企业智力资本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6]张同全。企业人力资本产权论[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2M521685);成都市软科学项目(12RKYB164ZF-002)
作者简介:顾 婧(1980-),女,江苏扬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投融资决策和风险管理;陈 豪(1990-),男,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险投资决策研究;田晓丽(1989-),女,四川江油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险投资决策和运筹学。
摘要:在双边道德风险框架下的最优努力程度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心理情绪因素对风险企业价值和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适度自信都能够抵消道德风险的影响,风险企业家过度自信的心理会导致风险企业价值降低,但可能使净收益为负的风险企业得到投资,风险投资家的过度自信会使得风险投资家在投资决策中存在过度反应;风险企业家的消极保守也会使得风险企业价值降低且可能使净收益为正的风险企业遭到拒投,风险投资家的消极保守会使得他在投资决策中反应不足。
关键词:风险企业;心理情绪;过度自信;双边道德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8-0104-06
1 引言
风险投资也称创业投资,具有高风险和高潜在收益的特点。风险企业的运营往往包含两个主体:企业的管理者—风险企业家、资金的供给者—风险投资家。学者Harry等[1]对风险投资家的多重作用作出了假设和实证检验,Hellman和Puri[2]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家除了向风险企业提供资金,还会提供风险投资运作经验和商务关系,在运营过程中起到监督监管和帮助支持的作用。他们对风险企业的资金运营管理、人力资源政策的制定、领导团队的建立、产品市场的拓展均有重要贡献。因此,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付出的努力程度共同影响了风险企业的成功概率。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双方都有追求个人私利的心理动机,从而形成双边道德风险。双边道德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如表1所示。
很多学者对双边道德风险进行了研究,如Houben[3]的研究说明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双方的信息没有得到完全披露,信息的隐藏导致对双方的激励不足,存在信息披露和双边努力水平问题。Repullo和Suarez[4]的模型分析表明无论投资前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证实,双边道德风险都会对最优契约安排产生很大的影响。上述研究将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视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认为他们的行为遵守期望效用最大化原则。然而人们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有限理性的特征。行为金融学的蓬勃发展已经向人们展示了在传统完全理性假设下所未能发现的一些经济规律。
自Roll开创性的提出“傲慢”假说以来,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已经成为公司金融的行为学解释。所谓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成功的概率、而低估失败的概率的心理偏差[5,6]。事实上,心理情绪因素会对管理者或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如Heaton[7]的研究表明:在不考虑信息不对称或委托冲突时,过度自信会导致管理者对现金流的敏感性更高。王霞等[8]的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过度投资。王声凑和曾勇[9]在双边道德风险的框架下,讨论了风险企业家过度自信对创业企业项目价值的影响。他们认为随着项目盈利能力的差异以及企业家自信程度的不同,风险企业家过度自信对项目价值的影响也随之不同。Polk和Sapienza[10]考察了投资者非理性对公司投资的直接影响,如果公司股东是短视的,管理者会追求短期股价的最大化,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增加投资推动股价上升,而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时减少投资。另一方面,关于消极心理的研究,Raghunathan和Pham[11]发现诱发焦虑增加了决策主体对低风险、低回报项目的偏好,而诱发悲伤具有相反的结果。Lerner和Kltner[12]发现恐惧使个体高估风险并回避风险。
目前,在双边道德风险的框架下,同时考虑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心理情绪因素对风险企业估值及对其投资决策的影响还鲜有研究。本文试图在双边道德风险的框架下,探讨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心理情绪因素对风险企业估值及其投资决策的影响程度,以期得到一些更符合客观现实的有意义的结论。
2 假设及变量解释
21 假设前提
本文假设风险企业的创始人风险企业家(Entrepreneur,以下简称EN)拥有某项新兴技术,前期缺乏资金,需要向风险投资家(Venture Capitalist,以下简称VC)融资,经评估筛选后VC决定分阶段投资该风险企业。为构建模型方便,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前提:
(1)EN和VC不再是完全理性的,将EN和VC复杂的心理情绪因素划分为三类:过度自信,完全理性,消极保守。
(2)不考虑税收、利率、汇率等其他市场因素对EN和VC投资决策的影响。
(3)VC所获得的股份比例和投资所占资产比例一致,且不考虑优先股的清偿优势,收益分配按照股份比例分配收益分配的假设是VC和EN契约的基础,现有收益分配基本假设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按照股权契约,按股份比例分配;二是按可转换证券契约。。
(4)EN只提供专利技术和人力资源的管理,EN自身没有货币性的资本投资。
(5)EN接受VC投资后,不再有其他融资借贷活动,风险企业的初始资产为CA。
(6)EN和VC的努力水平是较难观测的,VC和EN双方努力投入后,每一投资阶段的努力水平都视为不变。
(7)风险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产生中间收益。在投资阶段全部结束后,如果风险企业成功,则产生高收益RH;如果风险企业失败,则产生较低的收益RL。
(8)风险企业的成功概率仅仅与EN和VC的努力水平有关。
(9)无风险收益率为r,本文以无风险收益率r作为贴现率。
22 努力成本函数构建
在0时刻,VC和EN签订合约。为控制风险,VC将分阶段投资,在0阶段投入启动资金I0, 在第t年预计投资It,如果该年不投资,则It=0。预计投资T年,总投资价值IS占初始资产CA的比例为q。
根据假设(3),合约确定VC的股份比例也为q,其中0
劳动力效用规律要求成本函数满足二阶可导凸函数,努力成本(努力负效用)函数大多采用关于努力水平的二次函数[5]。
本文假设成本规模和收益规模正相关,c为常数,表示二者间的联系,0
因此,总成本函数的现值为:
(1)
23 风险企业成功概率函数构建
借鉴杨青和李珏[13]的概率模型,假设该风险企业成功获得高收益的概率符合以下函数形式,即:
其中β表示该风险企业的贝塔系数,表示该风险企业的系统性风险。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是风险企业,该类企业风险大于整个市场投资组合的风险,易得β>1,说明该风险企业的风险收益率高于市场投资组合平均风险收益率。β越大意味着风险企业的系统性风险越大,成功的概率越小。α为成功概率调整系数,调节成功概率对于风险的反应程度,本文假定α为常数,且α>0。若α>1,则表示成功概率对风险存在过度反应;若α
此外,r1和r2(r1,r2∈(0,1))分别反映EN和VC各自的努力水平对风险企业成功概率的贡献率。一方面,如果风险企业的成功更依赖EN所掌握的专利技术,则r1>r2; 另一方面,如果风险企业的成功更仰仗VC的管理经验和市场帮助,则r2>r1。(r1d+r2e)(r1+r2)表示内生因素对成功概率的影响。
24 VC和EN主观成功概率函数构建
VC和EN的主观期望成功概率在风险企业客观成功概率的基础上引入心理情绪系数k,用来反映VC和EN的心理情绪因素。VC的主观成功概率为:
(2)
kVC=1表示VC是理性的;kVC>1表示VC投资心理情绪是过度自信的;kVC
① 根据CAPM模型,b=r+β(rm-r)。 同理可得EN的主观成功概率为:
(3)
25 收益函数的构建
本文将风险企业最终的自然状态刻画为二项结构:高收益RH和低收益RL,即=RH,RL,不失一般性,本文假设低收益RL=0,而高收益RH=R(CA),收益是资产的函数。假设收益函数为:RH=R(CA)=(1+b)·CA。
其中b①为常数,与风险企业的系统性风险β正相关。
3 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31 无道德风险且“理性人”假设下的风险企业价值分析
在无道德风险和“理性人”假设下,此时双方努力水平可测且相互知晓,构建风险企业价值模型:
32 考虑心理情绪因素的风险企业价值和决策分析
在现实中,VC的决策会因为心理情绪产生偏差,VC的期望收益由VC的主观成功概率PVC(d,e)决定。VC的投资情绪会对投资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当kVC远大于1时,VC处于极度自信状态,会忽视投资风险而加大投资力度,存在过度投资现象;当kVC0时,投资者处于极度消极保守状态,他将尽可能规避风险,减少投资甚至不投资;当kVC小于某个临界值时,VC将拒绝投资,类似于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如图1所示。
设IVCS=I(kVC),当0KVC′时,dI(kVC)dkVC≥0,即总投资价值IVCS随着投资心理情绪因素kVC的增加而增加;当kVC=1时,IVCS=IS,2Ι(KVC)K2VC=0;当kVC>1时,2I(KVC)KVC2>0;当KVC′
其中,约束条件(a)表示EN的努力水平d要满足使EN的主观期望收益最大化;约束条件(b)表示VC的努力水平e使VC的主观期望收益最大化;约束条件(c)表示投资净现值大于0。
由约束条件(a)、(b)知:EENd=0;EVCe=0。
解得:
(19)
由S>0,可以得出EN的心理情绪因素对VC投资决策的影响:EN越是过度自信(这样的过度自信可能会导致风险企业价值的降低),会被VC判断成一个利好信号,VC预期获得的收益越大,越愿意投入资金,这可能会造成实际价值小于零的风险企业因为EN的过度自信而获得投资。EN表现得越是消极保守,被VC判断为一个利空信号,VC预期获得的收益越少,这可能造成原本价值大于零的风险企业因为EN的消极保守而被拒投。
由SkVC>0,可以得出VC的心理情绪因素对其投资决策的影响:VC的过度自信会引起过度反应。VC的消极保守,会引起反应不足。一方面,在VC过度自信的情形下,EN的过度自信心理情绪作为一个利好信号的效果被VC所放大,VC的期望净收益增大。EN消极保守的心态作为一个利空信号的效果被VC所放大,VC的期望净收益减小。另一方面,在VC消极保守的情形下,VC的消极保守情绪会削弱各种信号对VC期望收益的影响,存在反应不足。将式(15)、式(16)代入式(4),得到考虑心理情绪因素的风险企业价值的表达式E(d,e)。
若kEN=1,即EN处于完全理性状态时,(dkEN=1)dg,虽然EN的努力水平因为EN的过度自信而增大,使得风险企业成功的概率增大;但努力水平增大引起的成本负效应反而降低了风险企业的价值。综上所述:EN和VC博弈中应当保持一种乐观、适度自信的心理情绪。
另外,kVC的作用机理和kEN相类似,当kVC=1qVC时,恰好抵消了其道德风险对努力水平的降低,但是由式(20)可知,kVC=1qVC不是风险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因为kVC的增大会增大IVCS,从而引起qVC和RHVC增大。
由于IVCS的具体表达式无法准确估计,所以较难求出VC的最佳投资心理情绪kVC。因为道德风险的存在会减少风险企业的价值,而自信投资心理情绪会抵消道德风险的影响,所以我们不难猜想出kVC>1,VC处于适度自信心理情绪状态是风险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的必要条件。下面将对相关模型和参数作出数量假设,通过实例证明kVC的存在且大于1。
4 数值例子
当kVC=kVC=1527>1,证明VC持一种适度自信投资心态是风险企业价值达到最大的必要条件。 当kVC>kVC,VC是过度自信的,风险企业价值随着过度自信程度增大而下降,且下降速度不断加快。VC过度自信心理情绪不仅增大了VC的投资风险(对于风险企业股份的控制比例增大),还会引起风险企业价值的下降。
5 结束语
在风险投资中,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往往表现出有限理性,不满足传统理性人的假设。因此,本文在双边道德风险的框架下,讨论了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的心理情绪因素对风险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说明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的适度自信都能够抵消道德风险的影响,使得风险企业价值达到最大。此时,风险企业家的适度自信行为恰好完全抵消其道德风险,而风险投资家的适度自信行为不能完全抵消道德风险。风险企业家过度自信的心理会导致风险企业价值的降低,但可能使净收益为负的风险企业得到投资,风险投资家的过度自信会使企业价值迅速下降且风险投资家在投资决策中存在过度反应;风险企业家的消极保守也会使得风险企业价值降低且可能使净收益为正的风险企业遭到拒投,风险投资家的消极保守会使他在投资决策中反应不足。
参考文献:
[1]Harry S, Manigart S, Vermeir W Venture Capitalist Governance and Value Added in Four Countrie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6, 11(6): 439-469
[2]Hellman T, Puri M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Start-up Firms: Empirical Evidence [J] Journal of Finance, 2002, 57(1): 169-229
[3]Houben E Venture Capital, Double-sided Adverse Selection, and Double-sided Moral Hazard[R] SSRN Working Paper, 2002
[4]Repullo, Suarez Venture Capital Finance: A Security Design Approach [J] Review of Finance,2004,8 (1):75-108
[5]Malmendier U, Tate G Does Overconfidence Affect Corporate Investment? CEO Overconfidence Measures Revisited[J] 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2008,11(5):649-659
[6]Goel A M, Thakor A V Do Envious CEOs Cause Merger Waves?[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0,23(2):487-517
[7]Heaton J B Managerial Optimism and Corporate Finance[J] Financial Management, 2002, 31: 33-45
[8]王霞, 张敏,于富生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异化——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8(2):77-83
[9]王声凑,曾勇企业家过度自信情形下创业企业项目价值的研究[C] 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 2008. 5225-5239
[10]Polk Christopher, Sapienza Paola. The Stock Market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A Test of Catering Theory[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9(1):187-217
[11]Raghunathan R, Pham M T All Negative Moods are not Equal: Motivational Influences of Anxiety and Sadness on Decision Making[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9, 79: 56-77
[关键词]环境投资决策;投资决策;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4-0103-04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环境管理试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环境绩效审计与评价”(批准号:REM06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徐 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会计;
许 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学;
李山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经济管理。(北京 100083)
一、序言
纳入环境因素的投资决策,即环境投资决策(或绿色投资决策),是企业在用传统的投资评价方法进行财务分析时,将环境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充分考虑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作出全面决策。在传统投资决策中,许多企业将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都视为零,其所作出的投资决策不利于改善环境业绩,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果选择对环境危害非常大的错误投资,就会危害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社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渐增大的今天,基于可持续发展观,企业的投资决策必须考虑环境的影响,这是实现企业可持续经营、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也是建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传统投资决策是财务管理领域中所探讨的三大决策之一,目前在财务管理的研究中尚未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只在环境管理会计中涉及了环境投资决策的研究。环境投资决策就是基于传统投资决策所发展起来的。以下先从分析传统投资决策与环境投资决策的本质问题入手,揭示二者的联系。
二、传统投资决策是环境投资决策的基础
(一)环境投资决策与传统投资决策的本质相同
进行投资活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这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是源于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种需要是为了满足内外部利益关系人的需要,来自于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需要。企业同其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受托责任关系是企业充分利用有限资本、合理配置有限资源进行投资决策的基础。企业的生存价值在于其创造价值,对于创造价值而言,投资决策是最重要的决策。因此,传统投资决策就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履行受托经济责任,满足利益关系人的更多需要。
在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社会衡量、评价一个企业,不再单看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整体效益。企业所履行的受托责任也应涵盖环境效益,这种受托责任不仅是经济责任,还包括了环境责任。可见,环境投资决策的本质是使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为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和受托环境责任服务,使企业的发展更顺应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
以上论述表明,环境投资决策是传统投资决策发展的必然结果,二者是同源的。传统投资决策建立在受托经济责任的基础上,环境投资决策则以受托经济责任和受托环境责任为基础,而受托经济责任的发展导致了受托环境责任的产生,所以传统投资决策是环境投资决策的基础,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
(二)环境投资决策与传统投资决策的主体和对象相同
财务管理中讨论的投资,其主体是企业,而非个人、政府或专业投资机构。不同主体的投资目的不同,会导致决策的标准和评价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区别。
投资对象可以划分为生产性资产投资(直接投资)和金融性资产投资(间接投资),投资决策中企业的投资对象大多是生产性资产,这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产。
环境投资决策与传统投资决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环境投资决策也是在传统投资决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环境投资决策的目标应与传统投资决策的目标一致,即仍然是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服务,因此,环境投资决策的主体也是企业,其对象也应是企业的投资对象――生产性资产。
(三)环境投资决策与传统投资决策评价的基本原理相同
传统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是:投资项目的收益率超过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增加;投资项目的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时,企业的价值将减少。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必须达到这一要求。企业投资取得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就为企业创造了价值,反之则摧毁了企业的价值。
同理,环境投资决策也是为了企业选择正确的投资以增加企业的财富,并且在选择的时候充分考虑了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在环境投资决策中,当经济收益与环境收益的总收益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时,该投资项目才具有可行性。所以,环境投资决策评价的基本原理仍是比较项目收益率与资本成本的大小。
(四)环境投资决策与传统投资决策的投资管理程序相同。
对任何投资的评价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各种投资方案、估计每个方案的相关现金流量、计算投资方案的价值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价值指标与可接受标准比较、对已选择的方案进行再评价(如图1所示)。
三、环境投资决策应用的新特点
尽管环境投资决策有着与传统投资决策相同的本质,它是在顺应了社会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由传统投资决策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它在应用上必然有着比传统投资决策突出的特点。
(一)环境投资决策注重环境效益
如前所述,传统投资决策的目标是为企业选择经济效益高的投资项目,通过比较各备选项目的经济指标,作出最好的决策。重点是在经济效益上。这是同企业的性质和生存的价值相一致的。环境投资决策的目标则是利用有限的资本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出谋划策,确保企业履行受托经济责任和受托环境责任。
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企业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当今时期,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社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重视环境的保护。因此,企业不单单只对利益关系人承担受托经济责任,而且还要承担受托环境责任。企业的发展也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环境保护。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必须注重环境效益,它要求企业从整体效益出发,更能符合社会的要求。
环境投资决策从其产生的背景和动因看,它的最终目标不仅仅与经济发展相关,更注重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环境投资决策的利益关系人进一步延伸
利益关系人是指获得企业某种形式的利益或承受企业财务、社会活动产生的风险的个人和群体。企业的利益关系人可以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群体,内部利益关系人包括企业的经理人员和雇员,外部利益关系人包括政府管理部门、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当地的群众组织和公众等。
传统意义上的利益关系人不包括相关的环境保护组织,在这些组织也成为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的时候(如图2所示),企业的经营活动就要受到这些组织所制定的大量的环境法规的约束,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就必须考虑这些组织的影响。在近20多年里随着公众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环境问题也成了消费者和公众十分关心的问题,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对毫无利益关系的一些周围的居民产生影响。这时候,这些居民也成了企业的外部利益关系人,企业的决策就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反应。
(三)环境投资决策的方法改进
环境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在传统的投资评价的基础上,从成本范围、成本分配评价的时间范围和评价指标方面进行改进。总的来说,是把环境因素作为重要因素考虑。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选用全部成本评价法、多标准评价法、风险评价法和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全部成本评价法(Total Cost Assessment,TCA)是在资本预算分析中综合考虑环境成本的一种方法,把环境成本作为成本中重要的一项,对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所进行的长期的综合的财务分析;多标准评价法(Multi-criteria Assessment,MCA)充分考虑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采用多元化的指标,帮助公司系统地根据不同的或不可计量的多重标准评价方案,有助于企业在无法将全部环境和社会影响加以货币化时进行投资决策,也可以帮助企业在环境和其他目标之间进行权衡;风险评价法主要有敏感性分析和方案评价法;利益关系人价值分析法(Stakeholder Value Analysis,SVA)是根据不同利益关系人对方案的看法,有的可以货币化,有的无法货币化,从而建立一套决策模型将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综合在一起,为决策提供支持。
(四)环境投资决策的成本范围扩大
传统的投资决策的基本目标是计算不同投资备选项的成本和收益的净效益。它需要较准确的成本信息。传统的成本较少包含环境成本。有的也只是笼统地归集到制造费用里。然而环境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因素导致的成本已经不容忽视,甚至在有的项目里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企业的投资决策离不开准确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会计部门将成本的范围扩大,使其包括环境成本在内。
充分考虑了环境成本的决策可以减少投资风险。下面以1项设备购置决策为例说明环境投资决策分析的这一优点。(采用净现值法。)
例如,某企业将要投产的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残余物,该残余物可以用2种方法清除。
方法1:采用蒸汽去除法。所需设备投资50万元;每年发生的开支有:购买材料6万元,交纳排污费6万元,生产控制支出4万元。这种处理方式会产生一种有毒废气,企业目前没有处理该废气的能力。但国家近几年将会颁布一部有毒废气排放的控制法规,企业的行为很有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经过估算罚款额高达150万元(假定罚款在设备报废时1次性支付)。
方法2:采用碱式去除法。该工艺不释放任何废气,只会产生1种含碱废料,废料可回收制造肥料。其费用包括:设备投资100万元,购材料9万元,交纳排污费3万元,生产控制支出3万元,碱废料回收0.5万元。(假定2套设备使用年限均为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提取折旧,无残值;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折现率为8%。)
2种方法投资及现值见下表。
(①=60000*(P/A,8%,10),
②=1500000*(P/S,8%,10),
③=500000+402600+402600+268400-335500+694500)
从表中可以看出,方案1的净现值是1932600元,大于方案2的净现值1301950元,应选择净现值较小的方案2。方案1较方案2而言多出了一项环境损害的罚款支出1500000万元,这是企业通常做投资决策时容易忽视的一项现金流出,也是企业较大的一项现金流出,如果不考虑该项罚款支出,则方案1的净现值就是1238100元(1932600-694500),小于方案2的净现值1301950元,会选择方案1。这样就会导致企业选择错误的投资决策,将造成不小的损失。
(五)环境投资决策评价的时间范围延长
在将环境因素纳入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评价的时间范围必须延长,以便更好地反映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尤其在环保投资项目中,投资的回收期往往长于其他投资,因为有关的损益常常需要在未来的许多年才会自然增长。环保项目带来的效益,如产品的质量提高所增加的收入,公司和产品的形象改进等,只有通过较长时间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图3列出了一个矿山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现金流量分布。对于矿山开采来说,应推行循环经济中“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在项目终止时对矿山及时进行可垦性测试,填土造地,种植植物,稳定坡面,防止水土流失(第18年)这会产生一项不小的现金流出。企业只有延长决策评价分析的时间,充分考虑这部分成本,并且改进生产技术以减少这部分成本,才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环境投资决策考虑环境因素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投资项目总是存在着风险。由于项目的未来净现金流量存在不确定性,任何决策都会面临风险。传统的投资决策需要估计项目风险以及处置风险。考虑了环境因素后,由于未来法规变化的不确定性,使项目的现金流量类型更加难以预测,因此不确定性更为显著。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投资项目中的环境因素的风险性更加突出。因此投资决策估计项目风险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对于投资所包含的环境风险和不确定性,一些学者总结出可以通过敏感性分析进行评价,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方案评价法和决策树或蒙特卡罗模拟模型进行评价。
四、总结与展望
将环境因素纳入投资决策是财务管理的一个新兴领域,世界范围内有关环境投资决策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还不够完善,我国对于环境投资决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才刚刚起步。随着环境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已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考虑环境因素也开始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实施环境投资决策,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
在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的今天,人类应当转变过去那种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的方式,自觉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环保问题事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教育,普及环保知识,尤其应加强企业环保基础知识教育,在全体职工中定期开展环境学的教育,增强职工实践环境管理的自觉性。
(二)完善会计制度,制定环境经济政策
应将环境因素纳入会计准则、法规,完善会计制度,以便于企业会计人员掌握。结合我国实际制定环境经济政策,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社会各部门应积极配合,相互协调,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政策。这样,实施环境投资决策也有章可循。
(三)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的管理
通过加强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及时沟通,有助于环境管理人员及时获得相关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决策人员加强环境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便于更好地收集环境会计信息。此外,决策部门也要安排具备环境投资决策理论知识的人员,这样有助于加强会计部门对环境信息的收集,提高环境信息的质量,精确地核算环境成本,准确地进行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在投资决策纳入环境因素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其国际化的发展和动向,结合我国经济现实,注重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不断完善环境投资决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以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不成功的原因很多,收购之前的尽职调查没有做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赛立信竞争情报认为,利用好竞争情报的调查方法对一个成功的投资收购至关重要。
一、项目背景
2008年,当金融危机在全球愈演愈烈之时,广东的一家机构正在考察位于珠海的一家电子科技企业。经过初步的考察和接触,他们有了并购的意向,但是否可行心里还不是特别有底。他们找到了广州赛立信商业征信公司,要求为这宗收购作一个尽职调查,希望以第三方的立场作出一个客观判断。
当时提出的问题有3个:
可行性分析
投资风险分析
资本推出渠道
二、项目沟通
企业的收购主体往往看中的是企业某一方面的能力,比如研发能力,或者生产能力,又或者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想发展一个细分产品而又不愿意建新工厂,干脆收购一家公司来达到资源整合目的。对于收购前的尽职调查,关键看需要评估的是哪一方面的能力,然后围绕关键的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调研。
客户是一个投资型公司,对目标对象的收购不是为了产业整合,而是进行资本运作,比如上市。因此,可行性分析的重点是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行业竞争力,这就要求对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深入研究,管理层背景及能力是关键因素。
三、项目实施
竞争情报的调研方法是深入到企业内部挖掘各种信息,通过与企业公开出来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企业的真实价值。比如盈利能力,一般在企业上报给工商管理部门或者税务部门的财务报表中有反映,但是这种财务报表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差异,这时候就需要情报调查人员挖掘出调查对象真实的收入、回款以及费用等数据,从而得出真实的盈利情况。并且,调查过程通常是在被调查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说,能够在客观、中立的情形下对一家企业进行审视。较之于收购企业双方进行的信息交流,不知情的调查更能够挖掘到被调查对象的真实情况,避免对企业的价值判断出现偏差。
这次调研实际实施的方法包括以下三方面:
进驻到公司珠海本部,进行为期10天的实地调查,实地考察了公司的工厂、了解其生产、研发等情况,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
深入访谈了公司的生产人员、研发人员、行政人员、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售后服务人员共15人,获取了各部门的相关资料,并了解他们对公司及管理层的评价。
上下游企业调研,通过对企业供应商及客户的抽样调研,进一步核实企业所提供的资料真实性、准确性,并了解该公司供应商及客户对该公司的评价。
四、项目成果
项目组经过深入调查,详细研究了并购对象的企业结构,对股东背景、人力资源状况、产品的生产研发、市场及销售渠道、财务状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分别对几个重要模块的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部分结果展示如下图:
五、项目价值
项目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这次尽职调查给出了几个结论性建议。
对目标企业的投资收购行为给出了“可以投资,但需谨慎考虑”的结论。
对目标企业的投资价值分析给出了具体的收购价格,与该公司股东的报价约有40%的谈判空间。
对于收购之后的企业管理与营运,提出了四个重点:一是原材料成本,控制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也是整个企业能否有较好盈利的根本。二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不够,要物色人才,成立新产品研发小组,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一个科技公司的发展后劲;三是产品销售过分依赖部分大客户,需要重整销售体系,扩大销售区域;四是该公司资金压力大,依靠企业自身很难缓解资金压力,一旦收购要有资金投入的准备。
做完尽职调查2个月后,这起收购案完成,当时的项目委托方以超过2亿元价格全资收购了这间科技公司,公司原有的管理团队全部保留。2011年,笔者再次回访这间公司,发现新的股东在2年多的时间里投入了50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新产品和新项目的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公司的收入也在2年多的时间里增加了一倍。
关键词:股市;经济;财政;银行;经济环境
基金项目: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2012年武汉城市圈课题:“促进武汉城市圈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120009)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6日
一、引言
我国金融板块股票的概念和市场背景分析。金融股是指处于金融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主要包括银行股、券商股、保险股、信托股、期货商股等。金融业作为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发展所需的新鲜血液,其核心地位有目共睹。2008年,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华尔街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和对次贷危机的估计不足终酿苦果。这次金融危机很快席卷全球,中国股市自然也受到重创,最直接的影响是金融板块。如何在全球经济长期低迷的环境中判断金融股是否值得投资,大部分投资人认为价值投资可以帮助我们在A股市场降到较低市盈率、市净率的现状下从估值洼地中选择一家有投资价值的公司进行投资。另外,根据E.S.肖创立的金融深化论,金融体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推动并且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发展良好的经济同样也能通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经济活动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来刺激金融业的发展,由此形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健全的金融制度会将储蓄资金高效地引导到生产性投资上,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当前,我国仍然是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占主体的金融体制。因此,我国的银行业与经济发展必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如此看来,经济环境的好坏对银行股的发展走势也会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在对银行股的投资进行分析时,也要认真分析考虑当前的经济大环境,仔细留意对比国外经济市场与国内的经济市场的变动。
二、中国银行股与国外银行股盈利模式对比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现状。美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中,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均衡发展,2006年商业银行总体非利息收入占净营业收入比重高达43.3%,几乎占到收入的一半。从静态视角分析,美国商业银行总体上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比较均衡,表明非利息收入在美国商业银行收入来源中的重要地位。按不同的银行规模划分,美国商业银行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类别特征:不同规模的银行非利息收入水平差别很大。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中小型商业银行的传统的利息收入仍然占有绝对优势,占比近80%。而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的大型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比重高于总体平均水平,高达45.9%。因此,银行资产规模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获取呈现出了正相关关系,规模小的银行利息收入比重较大,占据商业银行收入贡献的垄断地位规模大的银行,而规模大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大,地位比较重要;其主要原因是大型银行一方面遭遇多种多样的推动因素,可以较好地大力发展各项非利息收入业务;另一方面规模大的银行也具有开展这种业务的能力。
(二)中国商业银行的总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非利息收入,另一部分是净利息收入,其中净利息收入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是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包括同业拆借和存款准备金利息收入,几家银行此项利息收入占比不大;二是存贷利差收入,这部分在净利息收入中所占比例最大,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存贷利差的利息收入均在50%以上;三是有关债券投资利息收入,中国的债券发行在近两年增长较快,在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前提下,作为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对债券的持有增大,所以此部分收入对利息收入贡献也比较多,平均占比30%。另外,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结构比较简单,虽然各家银行对其划分有所差别,但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投资损益,这项占比是最小的;二是汇兑损益和手续费,这部分就是通常的中间业务收入;三是未列入上述两项核算的其他非利息业务收入,由三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平均非利息分布水平可知,在非利息收入中,手续费和汇兑损益等比较初级类别的非利息收入占比达50%以上,与其他非利息收入一起,成为非利息收入来源的重点领域。例如,中国四大银行,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并导致国际范围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之下,按照数字排序,工行实现净利润413.9亿元,同比增长61.4%;中行295.43亿元,同比增长51.68%;建行342.55亿元,同比增长47.5%;交行89.18亿元,同比增长37.43%。有关分析显示,四大行2014年取得斐然业绩的主要原因是信贷业务的稳步增长、中间业务收入的快速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和成本收入比的有效控制等。但在这些华丽数字的背后,我们还应该看到,尽管中间业务收同比大幅上升,银行依靠息差收入作为主要收入盈利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对于风险管控能力仍有待提高。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国银行的经营环境、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中国证券市场金融股价值分析
我国银行股在沪市总市值中占比很重,该板块的涨跌将直接影响着我国A股市场的走势。其中,平安银行的市盈率最高,招商银行市盈率排第二,流通值偏小,是最近期最热门的涨势较好的股票,但投资风险也是其中较高的。下面,主要就最近走势比较出众的招商银行内在投资价值进行分析。根据我国银行的实际情况对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中的股权自由现金流进行了调整,并以招商银行股为例,对影响估值模型的各参数进行了逐个估算分析,最终得到其理论价值。
(一)股权自由现金流的估算。股权自由现金流(FCFE)的实质是公司履行了各财务义务如利息和本金上的债务偿还以及为维持现有资产和增加新资产的资本支出以后的剩余现金流量。根据定义,股权自由现金流可有由下公式得到:股权自由现金流=净利润+折旧费用-资本性支出-净营运资本追加-债务本金偿还+新发行债务。但是考虑银行业的特殊性,我国银行的股权自由现金流的计算进行些许调整,理由如下:会计上定义的资本性支出是指建造固定资产,纳税人购置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其中对外投资的支出包括企业以实物、货币资金、无形资产等形式向其他机构单位进行投资,包括购买股票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净营运资本是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一般而言,企业的净营运资本和资本性支出已经包括企业为维持预期的现金流增长对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即各方面的资产追加,这在资产负债表上很容易计算;然而对银行来说,若按照上面的定义计算资本性支出和净营运成本的追加,因为银行业务的特殊性而产生的大量对企业和个人等的长期贷款资产就不容易区别开。并且这些长期贷款资产的增加既不属于会计意义上的资本性支出,也不属于营运资本的追加,但是它又不能忽略不计,因为长期贷款的增加也是维持银行经营,并为维持预期现金流量的一项巨额的支出。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困扰,我们可以根据股权自由现金流的内涵,对公式进行调整。观察公式,可以发现其中资本性支出和营运成本追加这两项实际上是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债务偿还和新发行债务的差额实质是公司的资金来源。通过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特点及财务报表的考察,笔者认为可以根据银行实际情况按照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对原始的股权自由现金流公式进行调整,如下:每年股权自由现金流=净利润+折旧摊销+当年资金来源-当年资金运用,其中为操作方便,当年的资金来源可以直接看作是总负债的变动额,当年资金运用就是总资产的变动额。以招商银行为例,计算2010~2013年的股权自由现金流。(表1、表2)
(二)股权资本收益率的估算r。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公式为:E(R)=Rf+β[E(Rm)-Rf]。其中,E(R):股票预期收益率,Rf:无风险利率,E(Rm):股票市场平均收益率,计算投资者要求的股权资本收益率r,需要首先确定以下几个参数。
(三)无风险利率。由于我国尚处于利率市场化过渡阶段,利率体系中还没有统一的市场基准利率可参考。本文选择一年期的银行储蓄利率作为无风险利率,截至2014年12月31日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75%。
(四)β值。β值的直观解释为市场收益率变动1%,目标股票收益率变动的百分比,即目标股票对市场变动的敏感度的计量。计算β值可以由以下线性回归方程表示:Y=α+βx+μ,Y:目标股票的周收益率,β:斜率,x:市场的周收益率,Q:纵轴截距系数,μ:随机误差。本文用2009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沪深300指数及民生银行股票的周收益率为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利用Spss软件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可得Y=0.000233+0.276791X,即招商银行的β值为0.276791。
(五)E(Rm)的估算。(以2000年到2014年的上证指数年平均收益率作为市场预期收益率的代表,表3)
综合以上信息,依据公式E(R)=Rf+β[E(Rm)-Rf]
E(R)=2.75%+0.276791×(16.57%-2.75%)=6.58%
(六)增长率的估算。收益和现金流量的增长率估计可以通过每股收益的历史增长率对未来进行预期,本文是指各研究机构及券商根据招商银行往年的每股收益等因素对其后几年的每股收益的大致预测。下表是以各研究机构及券商根据招商银行往年的每股收益等因素对其后几年的每股收益的大致预测。(表4、表5)
(七)股票内在价值估算。现在我们得到了招商银行的每股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率以及增长率,由数据可知,由于招商银行目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下面选用两阶段股权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对其进行估值。假设头三年即从2013年至2015年,招商银行处于高速增长期,平均增长率为5%,2015年之后即从2015年开始到无限期,招商银行将处于稳定增长状态,增长率为宏观经济增长率,假设为5%。股票价值两阶段股权自由贴现现金流模型如下:
■=∑FCFE/(1+r)^t+FCFE(n+1)/(rn-gn)×(1+r)^n
其中,Po:当前股票价值,n:超长增长年数,FCFE,:第t年预期股权自由现金流,r:股权资本成本(超长增长阶段),FCFE(n+1):稳定增长第一年预期股权自由现金流,rn:股权资本成本(稳定增长阶段),gn:稳定增长阶段的红利增长率。(表6)
高速增长期价值=0.27×(1+12%)/(1+6.58)+0.27×(1+12%)^2/(1+6.58%)^2+0.27×(1+12%)^3/(1+6.58%)^3=0.65(元)
FCFE3=0.35;rn-gn=2.1%
稳定增长期的当前价值=0.35/2.1%/(1+6.58%)^3=20.18(元)
当前内在价值总额=0.65+20.18=20.83(元)
四、对金融股未来发展的估计和推测
(一)发展趋势。近些年,将我国的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作对比,在美国,银行活动主要来自债券和证券化。但在中国,产品结构更为简单,而且更多集中在企业贷款。此外,在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上依旧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未来我国银行将朝着综合化、国际化以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首先目前各家银行已经拥有租赁、基金和信托等业务。随着中国金融业迈向混业经营,中国的银行也将一步步成为一个全能银行,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其次,国际化经营理念也被各大银行提上日程。各大上市银行通过各种方式稳步开展国际业务,向国际化大银行靠齐。最后,网络化也将成为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网上银行平台和众多潜在客户也是银行积极发展的最新项目。
(二)盈利趋势。当前情形下,美国的经济复苏对全球的经济都有积极的作用,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最能代表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相信2015年将是国际股市和中国股市迅速增长的一年。就2013年到2014年银行股的走势来看,特别是对招商银行的内在价值分析来看,招商银行最近几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获得业绩的快速增长,从2010年到2013年,净利润就从2,576,900万元增加到5,179,500万元,增长了1倍以上。从前文对中国招商银行股份评估分析可以看到,招商银行每股的内在价值在20.83元左右,而招商银行在2015年1月19日的股价为14.62元,处于这一价值区间底部,因此招商银行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分析整个银行股票,可以发现,在以上数据中,各银行股的年净收益2010~2014年是呈现稳步增长,收益率也是逐步增加,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银行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动,抗风险能力强,鉴于银行有着良好的财务数据以及良好的成长性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笔者认为银行股是一个安全性较高的股票,是一个稳定增长且能给予丰厚回报的,值得理性的长期资金持有的股票。
主要参考文献:
[1]袁凯.中国商业银行股估值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