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学理论培训范文

医学理论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理论培训

第1篇:医学理论培训范文

下面是包头日报社为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宣传报道要求,加强采编队伍建设的一些做法。

一、以马克思新闻观为指导,增强采编人员责任感使命感和业务技能

加强采编队伍建设,夯实报纸立业之基,这是历代报业同仁共同努力的目标和坚持不懈的优良传统。特别是近几年,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党报开展了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活动、“三项教育”学习、新闻观学习培训以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党报的发展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又通过高素质的采编队伍的辛勤工作使报业获得长足的进步。

根据党委宣传部下发的《关于在全区新闻战线开展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包头日报社积极组织、精心部署,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培训指导机构,并多次召开各种形式的相关会议,强调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具体的培训制度,使广大采编人员在做好日常繁忙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能够切实将学习培训落在实处、切实使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年的时间里,报社采编人员围绕学习培训的前两部分内容——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开展了认真扎实的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广大采编人员日常承担着繁重的新闻宣传报道任务,风雨晨昏,难有止停。尽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的补养还是使大家生发了诸多的感受。如在理论基础篇之哲学原理章节,讲到新闻工作要把握适度原则,即:要适宜、要适量、要适时、要合法。尤其是适量原则中讲到:“应当懂得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道理。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控制好报道的密度,做到详尽报道和提纲契领相结合。再如,以马克思新闻观为指导,需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才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二、践行“走转改”,树立责任意识,踏踏实实写新闻

由于新闻工作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任何理论性的学习与培训最终要还原到实践中。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了解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内涵和意义,另一方面鼓励和带动采编人员,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投身于田间地头、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基层一线,记录百姓寻常生活,反应群众的真情实感。同时在采访当中,通过深度报道、主题策划、舆论监督,提高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和从业操守,在实践中历练成长。

近年来有关春运,成为记者关注的重点话题。记者相继采写了铁路、民航、交通、交警等相关部门确保春运畅通安全的报道。记者报道的覆盖面不可谓不广,但是我们又感觉欠缺些东西。施行实名制、网上购票后,农民工是否感到了方便?那些为春运忙碌的个体,他们会有怎样的心境?我们惯常的报道往往是宏观够大、微观不微,其实离开那些鲜活的个体感受,宏观的支撑注定力道不足。于是记者深入到购票现场,采写出《三个农民工的艰辛购票记》的新闻特写,这3个农民工一个是用电话订票;一个购票时忘带身份证,让家人通过传真发送身份证复印件时,又找不到收传真的地方;一个网上购票,找到网络时,又不会使用网络预订。这样感同身受(下转82页)的报道自然是让人印象深刻,感慨颇多。

三、学习工作相渗透,培育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

采编队伍专业素质和道德操守如何,关乎着党报公信力与权威性的确立。多年来,包头日报社致力于倡导新闻观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总编辑率先垂范,编采部门主任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了所有编采人员。编采人员边学习、边摸索、边工作,将学习渗透于工作之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已经成为包头日报社采编部门的惯例。业务研讨、编采策划、考核打分,时时处处洋溢着浓厚的业务学习氛围。

为紧跟全国党报发展步伐,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党报改革成果,以促进《包头日报》取得长足的进步,自2008年起,包头日报社总编辑、副总编辑亲自带队,先后分赴长三角、珠三角和西部地区考察学习。编采人员学习回来后,又将个人的收获与体会通过报告会等形式与大家分享,同时将一些先进的工作理念逐步融入到工作实践中。2012年,为紧跟国内党报发展趋势,包头日报社先后派出近20人次到北京、西安、广州、上海等地学习。一方面参加新闻机构组织的有关版面设计、新闻策划、网络新闻等学习培训,另一方面走进先进的新闻集团,如《广州日报》《京华日报》等报业集团现场观摩求教。这些走出去的代表回来后再传播给所有采编人员。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采编人员能够走出封闭办报的格局,接受更多新鲜的办报思维和理念,报社又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组织集中学习培训。曾先后三次邀请南方报业集团视觉总监赵小星,为编采人员进行了版面设计创意与规范化操作专题培训。2012年2月,邀请原《华西都市报》主任、国际劳动组织管理人员李维,作《新闻工作人员如何对待工作的专题报告》,培训在报社引起强烈的共鸣和反响。

第2篇:医学理论培训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培训策略

中国的教育资源从总体上来说并不丰富,而且有限的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基本情况是发达地区拥有的资源多,落后地区拥有的资源少。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根本,广大欠发达地区有着数量众多的中小学生,这部分学生也应该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可是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广大农村中小学一直是教师资源不足,所以,增加教师数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成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职业

教师的工作特性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把知识教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多多走出去学习,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新的知识。但实际情况是,工作在农村中小学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繁忙,很难抽出时间到教育发达地区去学习,而本地的培训力量和资源又相对不足。国培计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在集中培训的时候,由于参训教师的个体差异,导致在培训中会出现有些学员感觉跟不上课程进度,而另一部分学员又会感到课程内容不足的矛盾。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可以提供差异化的在线课程供学员选择。

二、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的优势

基于网络的培训模式,可以提供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参与培训的人员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地点、培训时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优势:

1.网络的交互性为学员提供了多种的学习方式。网络可以提供多种教学模式供学员选择。首次参训的学员可以选择在线培训课程。在指定的时间登录培训网站,可以在线实时听讲,也可以选择在任意时间观看教学录像。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在课程配套的论坛发帖提问,也可以向在线的辅导教师直接提问。有特殊要求的学员,可以接受名师的一对一在线辅导。在线培训大大提高了培训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2.网络的开放性适应教师自主学习的需求。现代社会,提倡的是终身教育。任何人的学习都不会随着走出校门而终止。作为教师,更应该把学习贯穿自己的教学生涯。但是,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本来就不足,如果教师经常性的参加脱产学习和培训,势必极大地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网络培训的出现适时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学员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地点、课程,实现了自主化、分散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模式。

三、基于网络的张家口地区教师培训策略

张家口地区贫困县较多,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队伍中本科毕业生的比率很低。由于经费和时间的问题,教育培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能够走出去到发达地区进行集中培训的机会不多,这就进一步造成了合格师资力量的缺乏。网络的应用,为培训提供了契机,使教师有了一个提高教育水平的机会。具体到张家口地区,可以采取如下的策略:

1.建立开放的网络培训平台。一是建立开放的培训主体。除了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的培训机构外,还可以联系教育发达地区的各级院校,利用他们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以网校的形式提供教师培训。二是建立开放的培训课程。网络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可以聘请不同地方的名师名家开授不同的课程,学员可以自由的选择课程进行学习,最大化的解决传统培训模式下“众口难调的”问题。三是选择开放的培训时间。除了直播形式的课程,其他课程的听课时间可以由学员自行选择,在最合适的时间进行学习。

2.利用本地优秀教师资源,建立网上名师工作室。在多年的积累中,各县区都有了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如果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分享,一定能极大的带动本地区的教学水平。但是,这些优秀教师各自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对本地区的教师进行实地培训,建立网上名师工作室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都从本地的优秀教师中选取,主要工作方式可以是:开办专题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供典型教学案例,指导学员进行学习研究;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网上答疑,回答学员在实践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等。

3.建立基于网络的培训考核体系。配合基于网络的培训模式,就应当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由于网络学习在时间和地点上的自主性较大,就必须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保证每一名学员能够修满必须的学时,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控。具体形式可以根据培训的要求而定。例如,对于培训时间要求相对集中的,可以要求学员在指定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在线学习时间,保证学时。考核形式可以采用在线考核,也可以采用提交作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在线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3篇:医学理论培训范文

口腔医学专业简介 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医疗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预防工作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和较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理论,扎实的口腔医学理论知识,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诊治口腔医学领域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基本达到卫生部颁发的《口腔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能结合口腔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口腔医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为了缓和医患供求比例失调的现状,鼓励私人开办口腔诊所应是大势所趋。现有的私人诊所鱼龙混杂,虽说其中也有部分退休的老口腔医师,但更多的是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的江湖游医,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广大群众就诊,也不利于在中国推广普及口腔保健。因此,国家将会出台相应政策,整顿私人诊所,加强引导,使其步入正轨,以确保广大群众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口腔保健。

有了国家相应政策的保障,毕业于正规医学院校,接受了严格培训的口腔医生才更容易在行业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较丰厚的回报。

目前说来,口腔专业的毕业生只要不是对工作单位及条件要求过高,就业一般不成问题。但如果大家都想往大城市、大医院挤,便会相对过剩,造成就业难的情况。

口腔医学专业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2.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

3.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

4.具有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般操作技能;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第4篇:医学理论培训范文

生物化学课是高职院校教学重点内容,对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多方面价值意义。随着高职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趋显现,拟定符合高职教育体制标准的授课模式,才能推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生物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医学基础课,实际教学过程面临着诸多问题,限制了大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综合考察课堂教学实况,努力为学生建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1]

二、生物化学理论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边缘学科,其任务主要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从早期对生物总体组成的研究,进展到对各种组织和细胞成分的精确分析。随着社会理论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生物化学理论成为学术界研究重点,综合生物学、化学等理论知识,共同探讨相关知识体系,对社会科研与发展具有实质性意义。此外,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的桥梁,将生命世界中所提出的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展示在物理学面前,产生了生物物理学、量子生物化学等边缘学科,从而丰富了物理学的研究内容,促进了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发展。

三、生物化学理论教学难点总结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校内专业设置与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技术领域开展,以先进理论知识为中心实施教学活动。生物化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由于涉及内容面域广泛,课堂教学活动存在诸多难点,限制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教学思想。高职院校重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科教育以实用性为准则,共同培养不同专业领域人才。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中,无论是学校或教师人员,均没有建立符合学科教育准则的思想理念,限制了大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医学专业知识涉及面广,生物化学课知识学习难度大,尤其在实验课中要实际操作,许多学生对生物化学课产生“排斥”心理[2]。第二,教学方式。生物化学理论课教学缺少方法与平台,大学生个人潜能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阻碍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生物化学不仅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对教师授课方法也具有特定要求,否则将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其中,“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尚未普及应用,学校长期单一注重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3]。第三,教学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理论知识必须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才能体现出理论知识的应用价值。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活动,大多依赖于理论知识教授,对知识应用培训、理论知识操作、课堂实践指导等方面缺乏引导,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四、“理论课”教学实践改革对策

生物化学理论系统十分抽象,每一个知识领域涉及学科内容广泛,大大增加了教师日常授课的难度。与此同时,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标准逐年增加,高职学生必须努力学好理论知识,才能对后期实践操作提供科学指导。高职教育以实践技能为培养目标,这些都依赖于理论知识学习与理解,“理论课”是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内容。第一,增强认知。从思想上增强学生对生物化学课的认知能力,为课堂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生物化学通过对生物高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教师积极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识能力,可使其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第二,关联学科。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相互关联着的,生物化学教学也要注重科目之间的连贯性。例如,生物学中一些看来与生物化学关系不大的学科,如分类学和生态学,甚至在探讨人口控制、世界食品供应、环境保护等社会性问题,都需要从生物化学理论角度入手,深层次挖掘理论知识之间的内涵。对涉及到学科知识的相关内容,教师要懂得把握理论之间的连贯性,共同构建新型学习平台。第三,联系实际。现实生活是知识的来源,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际生活存在密切关联,从社会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是不可缺少的。现阶段,生物化学是在医学、农业、某些工业和国防部门的生产实践的推动下成长起来的,反过来,它又促进了这些部门生产实践的发展。因此,教师可结合社会发展实况,对生物化学理论进行详细讲解,提高了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水平。

五、“实践课”教学案例综合分析

第5篇:医学理论培训范文

[关键词] 临床实习生;带教老师;需求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4-0007-03

临床医学是一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临床实习是连接医学生与医生的桥梁,是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它拉近了医学生与医生之间的距离。多年从事临床带教的老师认为,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不仅带教老师的专业学识、医德医风、带教意识与学生的实习质量存在直接关系[1],同时其处理医患关系及医疗纠纷的方式,对临床实习生毕业后是否从事医生职业的抉择有一定影响。了解临床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需求及需求重心,按需作出调整,如定期开展师资培训讲座,教学观摩,耐心讲解,正规示范;建立师资队伍考核等制度[2],尽量多让学生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严格进行质量把关; 努力学习各科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身教胜于言教,做到亦师亦友。必将更好地协调实习生与带教老师间的关系,充分调动老师和同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实现实习的价值和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大学医学院2007~2009级临床本科班192名临床实(见)习生。

1.2 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题目为自主设计、文献参考、网络查询,预调查中获取。经预调查,证明有可行性。

1.3 调查方法

匿名调查: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由专人负责,讲解问卷的目的与要求,解释问卷的内容,在实习生理解后填写完成,共发放问卷192份,回收188份,回收有效率100%;运用19.0版本SPSS统计软件包对问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的需求分析

见表1。表1反应学生对带教老师基本情况的要求:①衣着装扮中端庄得体(占70.7%)最高,时间观念中强烈(占69.7%)最高,语气中随和(占83.5%)最高,学历中硕士及以上(占57.4%)最高,职称中主治医师(占41.0%)最高,工龄中>10年(占45.2%)最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带教老师的衣着装扮、时间观念、带教语气、学历、职称及工龄的认同一致性较高;②带教态度:端正严肃(占30.3%),温文尔雅(占36.5%),谦虚谨慎(占28.7%);性别中男(占16.0%),女(占21.8%),无要求(占62.2%)。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及性别的需求一致性较低。

2.2对临床带教老师知识能力体系需求

见表2。

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带教老师知识能力体系需求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专业操作技能、基础医学理论、医学法律知识(分别占71.8%、58.0%、69.1%)。此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学生对高素质的带教老师即具备较强专业操作能力及扎实医学理论的带教老师有较高期望。而对于医学法律知识的需求较高则反应了学生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2.3 相关带教能力的需求

见表3。

关于相关带教能力各项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带教老师能传授一定的急救措施、医患沟通技巧、定期答疑解惑以及做必要的科室介绍关注度的一致性较高(分别占80.9%、69.1%、59.0%和55.3%),对于带教时间及内容的具体安排需求度则相对较低(占45.7%)。

3 讨论

有调查表明,在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需求中,高学历、具备扎实基础理论的带教老师对实习质量有很大帮助[3],在临床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基本情况需求中(表1),要求具备硕士以上学历、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工作年限大于10年的均占了很大比例(分别占57.4%、41.0%和45.2%),因此,选择学历较高、有一定资历的医生来担当带教任务尤为重要。通过对于带教老师衣着装扮、时间观念和语气的调查则可以看出,学生希望能有一个严肃而又和谐的实习氛围,因此选择工作态度严谨而又平易近人的医生从事临床带教工作,既是对实习工作的促进,也是对病人的负责。然而对于带教态度和老师性别的需求则因人而异。

带教老师知识能力体系与带教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临床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知识能力体系需求中(表2),要求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业操作技能均占了很大比例(分别为58.0%和71.8%),因此学生对选择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医生从事带教工作具有较高期望;在当下学术论文造假、评估职称泡沫满天飞的情况下,同学们对带教老师科研能力的要求也仍然不低(占28.2%,表2),可以看出临床实习生对医学发展前沿的关注,对从事医疗行业学无止境的严谨要求。从分析结果不难看出(表2),临床实习生要求带教老师宣传一定的医学法律知识呼声很高(占56.4%),笔者分析,这与现下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的社会背景有关。分析影响实习质量下降的因素中,医患关系紧张占有很大比例[4]。患者惧怕不负责任的医生,不敢让技术还不纯熟的实习生动手,医院也为了减少医患纠纷而限制实习生动手机会。愈演愈烈的医疗纠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医患关系,使医患之间的信任不在,对临床实习生选择医生职业生涯造成一定的冲击。这一现象也使得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获甚少,专业技术不能很好的提升,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加强临床实习生的法律意识教育也就理所当然了[5]。

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的带教工作态度与实习质量也有很大关联(表3)。带教内容、时间的安排,相关的科室介绍以及定期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均对实习效果产生影响。实习时间相对不足,换科过于频繁让实习生想深入学习的脚步嘎然而止,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6]。而带教老师由于工作繁忙,与实习生交流甚少,双方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甚至以无空闲时间为理由,无暇顾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等等,都会打击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对于老师传授急救措施的呼声最高(占80.9%),则印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医疗技术,才能担负起救死扶伤的重担。

总之,了解临床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需求及相关背景,让带教老师认识到带教工作中的不足,使之及时作出改正调整,更好地与实习生交流,尽到带教责任,带领实习生了解、热爱医疗卫生服务行业有重要意义,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较新的研究结果与临床相结合,紧跟医学理论的更新,为社会做出贡献。如果我们能坚持做到这一点,相信临床实习质量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哈斯高娃. 带教医学临床实习生的体会[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 21:49-52.

[2] 王. 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613-616.

[3] 王芳. 临床带教老师行为对临床护生实习质量的影响及分析对策[J].医学教育,2007,45(15):163-165.

[4] 徐凌凡,沈慧,余皖婉,等. 医学临床实习生实习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的探讨[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98-99.

[5] 吴秋歌. 加强临床实习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2,8:39-40.

第6篇:医学理论培训范文

关键词:临床医学;培养模式

DOI:10.13555/j.cnki.c.m.e.2016.02.044

2014年11月27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从2015年招生开始,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将全面调整为“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该意见提出的医学教育模式是一种切合实际的、符合医学人才培养规律、满足社会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该模式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遵循医学教育规律,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5+3”模式中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承担本科水平理论知识学习,而在后续3年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的培养中,我们应该同时承担临床技能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的双重任务,二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后续3年的培养是临床基地和临床导师所承担的任务,如何高质量完成这部分工作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对“5+3”培养模式的认识

“5+3”模式通过将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相结合,将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5+3”的“5”是指5年医学本科教育,其教育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管理,国家教育部均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实施严格监管。“5+3”的“3”则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第一个方面,是临床工作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这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该培训使得5年制医学教育的医学生向合格医生转变,在没有开展规范化培养之前,5年制大学学习完成后医学生进入各级医疗机构承担医疗任务,他们临床技能的提升与工作的医疗机构的水平、相关科室的专业技术水平、带教教师能力密切相关,同水平医学生因为不同工作单位医疗教育水平的差异使得毕业后医疗工作能力差异化日渐明显,因此毕业后早期规范化教育及培训就特别重要。5+3模式的“3”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培训在国家严格评审合格的规范化培训基地(均是国家三等甲级医院,绝大多数是医科大学附属教学医院)进行,让学生能够获得同等的良好早期毕业后教育和临床技能培训。培训使得医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工作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责任和使命感,同时培训能够让他们掌握临床医学的学习方法,为后续自我学习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方面,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除完成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以外,“5+3”模式的“3”还包含着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即原来的硕士教育任务,通过研究生教育,可以培养医学生初步科研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后续学习和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因此在3年的培养中,培训基地和导师应该同时承担临床技能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的双重任务,二者同等重要。通过培训,应该让他们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临床工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成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水平的较熟练的临床医师。

2“5+3”模式的“3”需要完成的任务

“5+3”一体化临床教育模式所界定的“3”的任务包含3年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二者在同一个3年中同时进行,它必然包含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这两个方面的培养任务。

2.1临床能力的培养

临床能力培养的目标,是通过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后成为一名合格住院医师。它强调以下一些能力和技能的形成:①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再学习,训练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和能力。在这个阶段医学生刚参与实际临床工作,需要不断将原来教科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疾病相结合,利用所有相关基础知识,全面认识解释临床现象并根据相关原则选择治疗措施和方法,通过医学实践不断验证基础知识并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这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和积累的能力,是一名医学生转变为一名医生的重要能力;②学习临床基本技能。在最初的医疗工作阶段,三基培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医生能力培养的核心,也是其今后成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前面讨论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学习外,基础技能的培训是完成医疗工作的必备能力,医学生在国家严格考核的规范化培训基地参加培训有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能够面对更全面的疾病病种,能够接触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经过培养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技能;③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交流沟通技能。面对繁重的医疗任务和较高的社会要求,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交流沟通技能,这方面的教育基地和导师应该特别重视,有意识的全面的人文培训和基地优秀教师的良好表率均会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④有意识地强化一定方向的专科知识。在培养的末期应该根据个人兴趣和工作需求,有意识地强化某一个或一些方向的专科能力,比如大内科或大外科方向,为今后专科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以便于今后更好的工作。

2.2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3年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做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它强调以下一些能力的完成:①学习科研方法。在此阶段除了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以外,应同时完成研究生教育工作,应该系统地学习科研方法,比如:完成重点科研课程学习、掌握统计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习资料查阅及文献检索、学习必要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所有这些是完成科学研究的基础;②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在临床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早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通过更多的参与和学习不断提高科研思维能力;③科研标书写作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从发现问题,到寻找方法,到开展研究,到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在每一个环节中均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处理,最终需要将这些研究和研究成果以科学的方法呈现出来,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标书写作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这个能力的培养也是研究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3如何在培养中实现上述目标

3.1临床能力培养

临床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的是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要求实施培养计划,不因为研究生教育和规范化培训重叠而降低标准,做到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为每一个阶段培训做好计划,认真督查,严格考核。同时注重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交流沟通技能,培训基地应积极开展相关人文课程和讲座,培训基地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3.2科研能力培养

“5+3”临床一体化培养模式相比于早期研究生教育,学生更多的时间承担临床实际工作任务,科研时间会更少,因此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导师更多的引导和合理安排。首先,学生自己应该积极主动学习,加强相关研究生课程学习,掌握好科研方法;其次,培训基地和导师应该改良传统教育模式,鼓励学生更早进入科学实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在不同阶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标书的撰写,参与临床科研论文书写,深入参与临床/基础科研课题的设计和实践工作,实施阶段化目标化的管理模式,促进科研能力的提高。总之“5+3”临床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将医学院校教育和毕业后教育相结合,创造了良好的临床医学培养模式,其中“3”年后续培训承担了重要的教育任务,此阶段将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合理地解决了临床技能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的双重任务,缩短了培训时间。通过医学生、研究生导师和培训基地的积极主动参与,共同努力,能够培养出具备宽厚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临床工作能力和良好科研工作能力的优秀临床医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2]亓来华,王成,杨光耀,等.“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五年制教学改革的思路医学[J].医学与社会,2014,26(12):91-93.

[3]闫慧锋,郑建中,覃凯,等.七年制临床实践教学经验对“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的启示[J].卫生软科学,2015(6):375-377.

[4]柳英兰.怎样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建立良好的科研思维[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49-50.

[5]高兴亚,唐文,喻荣彬,等.“5+3”本硕一体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3):332-334.

第7篇:医学理论培训范文

1.1培训制度不健全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制度普遍不健全、不完善,培训计划经常变动,“无法可依”和“有法不依”两种现象同时并存。作为真正培训主角的教师也处在被动的局面,在时间、地点、费用等培训的关键问题上不能很大程度的自主,使教师对学校的培训政策、培训计划信心不足,对培训活动失去兴趣,甚至漠不关心。

1.2培训形式单一

多数学校的师资培训还停留在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上,培训方式主要为教研室活动、同行之间相互听课、督导听课等,这些活动由于缺乏较好的操作性与规范性,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甚至名存实亡。这些都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1.3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评价

不能对教师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挫伤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2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2.1微格教学的准备

2.1.1微格教学原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

2.1.2制定微格教学计划。微格教学区别于传统集中培训的地方,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具体单一的技能,并逐项进行训练,必要时对某一单项技能进行多次反复强化训练,当每种技能都掌握后,再进行整体练习,最后形成综合的技能,这是一项具大的工程。因此需要制定微格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规则地进行培训。

2.1.3确定技能培训内容,制订技能评价标准。

2.2微格教学的实施

2.2.1布置教学场所,必须具备摄像机、三角架、电视机(电脑或多媒体)等基本设备。

2.2.2将受训教师分组,每个小组5~10人。

2.2.3确定训练技能,编写教案。

2.2.4提供示范。指导教师先展示技能评价标准,然后播放一段生动形象、规范有趣的教学示范录像片,在播放录像的同时,指导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示范录像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2.2.5微型课堂实践。10分钟左右。一名受训教师讲课,其他教师听课,主持人录像、计时、时间一到马上结束(无论是否讲完)。2.2.6重放录像,自我分析,讨论评价。所有教师一起观看录像,观看完毕后,先由受训教师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我剖析,说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再由指导教师引导其他教师对受训教师讲课的表现做出平等、客观、公正的评价,先提肯定意见,再提中肯的建设性意见,指导教师做好记录,然后进行总结或作精辟点评并记录,最后将记录交给受训教师保存。

2.2.7根据反馈记录修改教案,重新进行微型课堂实践,重新评价,如此循环,直至掌握所培训的教学技能。

2.2.8其他教师轮流接受训练。

3结果

目前我校成立了师资培训专门机构,初步建立了一支培训队伍,制订了较完善的微格教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评价标准,对我校专、兼职教师进行了初期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1)90.4%的教师认为培训形式很好,尤其是临床一线工作人员,医疗工作本身就繁忙,还要不断地更新新业务新技术和进行科学研究,压力越来越大,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传统的集中培训。而采用微格教学的形式培训,培训场所随机,培训时间灵活,可根据自己的工作空隙时间或业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工作地点安排培训,能够保证自己在兼顾临床工作的同时顺利完成培训。

(2)80.3%的教师认为培训一针见血,能深刻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决心改正。以往督导办老师听课提出的意见,自己没有直观的感受,因而很难予以充分重视,即使重视了也没有机会立即改正。而采用微格教学培训,自己身上的优势与劣势能通过录像亲眼目睹,印象深刻,从而决心改正,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3)94.6%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很适用,涉及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项技能。

(4)76.7%的教师认为培训成效显著。费时不是太多,但实践机会多,能进行再循环练习,不断改进,确确实实提高了教学技能。

(5)88.9%的教师认为在教学技能提高的同时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并使教育理论知识得到了更新。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授课艺术发生了变化,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总体满意度,78%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16%的学生认为“满意”,6%的学生认为“一般”。

4讨论

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录像反馈教学”,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Allen和他的同事A.Eve在1963年提出,是一种以教育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视听技术(如录像等)为手段,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培训的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的技能,对每一技能提出训练目标,并逐项进行训练,必要时甚至对某一单项技能进行多次反复强化训练,当每种技能都掌握后,再进行整体练习,最后形成综合技能。通常将参加培训的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对每组每一教师轮流进行培训。培训时,受训教师进行10分钟左右的“微格教学”,用摄像机将实况当场摄录下来,随后小组成员一起反复观看录像,观看完毕后,先由受训教师做出自我评价,再由指导教师引导其他教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讨论和评议。这样,教师的各种教学行为的训练就变得可被观察、分析和评价,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也可进行选择性的模拟。微格教学在教学技能培训中具有很大优势:

(1)理论联系实际。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使教育教学理论得到具体地贯彻和实现。

(2)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微格教学把一堂课的各教学环节和各种技能分别独立进行训练,每次只训练1~2种技能,便于受训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并通过反复训练、反馈与讨论,更容易完成训练任务。

(3)多层次反馈系统、及时准确。微格教学利用录像真实而准确地记录了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一结束便可立即回放教学录像,受训教师作为“第三者”参与反馈(这是别人的评价不可比拟的,受训教师跳出当事人范围亲自观察自己的讲课,直接看清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因而印象深刻,易于改正),并与同组其他教师和指导教师一起讨论作出评价,反馈全面客观。

(4)实践性强,缩短教师成长时间。进入再循环练习时,扬长避短,激浊扬清,反复实践,直至达标,使受训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提高。

第8篇:医学理论培训范文

一、查思想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在市、区卫生局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卫生系统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高举“邓--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的有关内容,高度重视其它个体诊所在医疗活动中出现的医疗纠纷问题,按医师法的规定的范围行医,不超范围行医。全面按照市、区卫生局的精神落实各项工作。在工作中视患者为亲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年救治患者达千人,无一例医疗纠纷发生,并且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使患者就诊量在不断增加。并与居委会、物业公司密切合作加强社区卫生防役宣传和义务指导,社区的卫生防役工作受到街道办事处的充分肯定。

二、查医学理论学习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医疗窗口的服务作用

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医学理论,并且与实践相结合.在30多年的医疗工作中,注重强调要达到内部肌体功能的自身协调平衡,增强免疫力,削弱和排除致病的不利因素。激活有利的内因,调解平衡状态,消除疾病,保持健康。本人能够很好运用医学常识为广大患者服务,充分挖掘和发挥基层一线诊所“简、便、快、廉”的特色与优势,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在治疗慢性疾病中充分发挥治疗、保健、康复的优势,治愈患者达数百人。并在工作中也感到了人民群众对社区诊所的期望,自己深深的体会要为患者更好的服务就要不断的加强医疗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三、查继续教育培训,严格依法行医

本人持证上岗,按执业范围行医,并根据继续教育相关规定及要求,执业医师执业范围管理办法,本人定期参加卫生部、省、市、区、街道办事处举办的各项培训工作.2010年在区卫生局、区医院、防疫站等会议室,学习了肺结核、乙肝,非典,手足口病,爱滋病,鼠疫、H1N1等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办法及医药管理质量的有关内容。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诊断治疗水平得到了提高。

第9篇:医学理论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教学质量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恰当的组织和实施教学,以达到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总称。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能力,也是其任教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学技能的高低反映了教师驾驭教育系统中各个要素的水平,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一、研究综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及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学生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着手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了研究。严先元于2007年出版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一书,从“教学设计的技能”、“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等层面详细解读了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1];高红、周增桓、文民刚等人撰写了“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培训进行实地调查,并提出了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法[2];陈旭、李雪梅、韩红艳等撰写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变革的理论探讨及结构模式分析”论文,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提出课堂教学技能是以教学操作知识为基础的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教师教学技能的结构模式[3];张芹于2009编著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一书,该书以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密切联系并反映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汲取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的新成果,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着重阐释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培训方法与技巧[4]。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欲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应用教育学理论,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教育和教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然而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对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及其培训方法等尚无系统研究。

二、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

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包含基本教学技能和专业教学技能两个层面。

(一)基本教学技能

所谓基本教学技能是指高效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素质和能力。是所有高校教师均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其内容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案设计能力、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这些内容在逻辑上是密切相关,层层递进的(如图1.1所示)。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执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合理的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方案,自如的组织和驾驭课堂教学,将相关知识顺畅的传递给学生;教学研究能力则是更高的境界,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进行专业知识、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市场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图1.1 基本教学技能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二)专业教学技能

专业教学技能是在基本技能基础上的升华。是指高校教师将本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应用技巧及前沿理论,以科学合理的渠道和方法传授给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的驾驭能力(由教师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从业经验等因素决定)和专业技能的传授能力。专业不同,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相差迥异。如语言类专业要求教师善于设计和灵活运用教学场景,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形体语言,巧妙灵活的将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物理和化学等基础学科,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还应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技能,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直观的实验轻松传递给学生;而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则更强调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及对本学科前沿理论的感知和驾驭能力……

三、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分析

为全面了解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情况,自2010年3月至9月,笔者用近六个月的时间对辽宁省的15所高校(其中,211院校3所,国有普通高校9所,民营高校3所)的教师技能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其中,教师450分,学生2550份。回收率100%)。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15所学校中,有12所学校(占被调查总数的80%)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师技能培训计划和教师技能考核机制。在对教师和学生的随机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占被调查学校的60%)学校对教师教学技能没有规范的要求,甚至有一部分年轻教师不清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

根据调查情况,可将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大体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对教师教学技能普遍重视不足

实践证明,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一个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思维敏捷的教者,因具有良好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将会轻松的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则不仅是事倍功半,而且还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但就调查情况看,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教师教学技能普遍重视不够。被调查的15所学校中,有12所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80%)从教师的录用、上岗,到后续的执业过程中均缺少系统的技能培训和考核计划;有47.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学技能和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好专业知识;有56.6%的被调查学生不了解高校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技能,35.4%的学生认为高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高校应更重视教师的专业功底和知识结构,而不必像中小学那样强调教学技能。

(二)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技能考核体系

从调查情况看(详见表3.1),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技能考核体系,直接影响到教师素质的提高和高校的教学质量。

表3.1 高校教学技能考核体系建立情况统计表

教学技能考核情况 有健全的考评体系 有简单的评价方法 无任何评价措施

被调查高校(所) 3 7 5

由表3.1可见,在被调查的15所高校中,只有3所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20%)建立了较系统的教师教学技能考评体系;有7所学校(约占被调查学校的47%)只有简单的评价方法,无健全的评价体系;另外5所学校(约占被调查学校的33%)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无任何评价措施。

(三)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机制不健全

就调查情况看,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系统的教师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机制(详见表3.2)。

表3.2 高校教学技能培训情况统计表

教学技能培训情况 有健全的培训机制 有简单的岗前培训制度 无任何培训计划

被调查高校(所) 3 9 3

由表3.2不难发现,在被调查的15所高校中,只有3所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20%)建立了较系统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机制。该3所学校有较完善的岗前培训制度和执业中的定期培训机制。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大多数学校(约占被调查学校的60%)只有简单的岗前培训制度,缺少更关键的执业中定期培训机制。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技能随教学对象的变化而与时俱进;而另外3所学校(占被调查学校的20%)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无任何培训计划。致使教师教学技能停滞不前,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教学需要。

四、结论

综上分析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一)大部分高校教师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先天不足

资料显示,我国大多数高校教师源于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均未经过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系统学习,对高校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先天不足,其自身能力很难满足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对高校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需求。

(二)绝大多数高校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后天培训和考评机制不健全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机制和相应的考核体系,此现状将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应引起高校及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严先元.教师的教学技能[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04.

[2]高红,周增桓,等.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6:100-101.

[3]陈旭,李雪梅,韩红艳.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变革的理论探讨及结构模式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06:23.

[4]张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养[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