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教育理论培训范文

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教育理论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教育理论培训

第1篇:教师教育理论培训范文

 

近年来,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在我国获得了长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同时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也是一个巨大推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目前科学系统、高效的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还很薄弱,我们还远未完全认识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律,,联系到目前我们的教师培训,採讨成人教育规律更有必要,,教师培训,实际上是指教师在职培训,,在职教师培训,当然属于成人教育,,基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多从成人教育理论的角度去诠释和指导教师培训,从而去发现真正有別于师范教育的在职教师培训的独特规律,使在职教师培训红红火火地幵展。

 

一、成人教育理论中有关教师培训的有益论述近百年来,国外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很多成果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一)成人教育的研究取向继续教育,,目前国内在职教师培训从研究和工作总量来说,发展很快,但是总是有遗憾之处,比如,实际操作下,在职教师培训好丨象成了正统师范教育茼单而机械的延伸,缺乏自身应有的学科地位,,所以,我们极有必要引国外成人教育理论的先进理念,从成人教育的视野出发,给在职教师培训应有的学科地位尊重,进而发现其内在独特的运行规律,而鲜明地区别于正统师范教育,以谋求在职教师培训的真正学科发展和实践效益。

 

(二)在职教师培训要高度尊重并正确引领教师的实践

 

在职教师培训必须重视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从成人教育的理论出发,实践是一线教师的工作舞台,教师培训必须树立“从实践中,为了实践”的辩证理念,,事实上,教师应该也必须通过自己的专业实践来发展,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从自身专业实践中成长,,根据萧恩的研究,一个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茼单、机械地应用过去在专业学习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相反是以一种“在行动中反思”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观点意味深长,值得我们思考。

 

何为实践?哲学一般认为,实践是指人有目的地改造和採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既然如此,教师培训必须引领一线教师将公共教育理论与个人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具体来说应是:重视自身实践,擅于积累经验并有效反思;重视教育理论学习,并有机结合于自身工作实际,最终生成立足自身的教育智慧,从而有效指导自身专业实践和专业成长。

 

(三)教师培训专家与一线教师有必要展开丰富而高效的对话

 

教师培训中的对话是教师培训主客体之间“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雅斯贝尔斯高度评价对话在人类实践各领域中的意义,认为它是人类採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师培训中,教师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大有合作必要,,首先,教师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一一成人与成人的对话较之师范教育中教师教育工作者与师范生之间的对话更为现实和可操作,,其次,一线教师在教育实践方面享有巨大的教育实践资源优势,这也恰恰是教师教育专家的短板之处,值得教师教育专家关注和和学习u其三,从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来看,教师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也应该是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各有所长,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关于成人教育的研究取向,在美国出现了认知发展理论取向、年龄理论取向和功能主义理论取向等三种取向,,认知发展理论特別强调成人教育亦是一个特殊而独立的认知过程,旨在维护成人教育的专业地位;年龄理论强调成人独特的年龄特点,主张从成人的身心实际出发,建立植根于成人身心实际的成人教育体系;功能理论强调整合成人教育中的各组成因素,建立多元、立体的成人教育观,,过去,成人教育一直常常被视为学历教育的可有可无的延伸,没有自己独立而深刻的理论体系,缺乏自己的专业地位,,上述三种成人教育观从各自立场出发,从不同角度诠释成人教育,很有见地。

 

(二)成人教育的专业独立意识

 

成人教育理论工作者一直致力于谋求成人教育的独立专业地位,,知名成人教育理论家霍尔在其专著、.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中指出,任何专业化过程都离不幵以下特色:具体明确地界定该行业的功能、成熟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获得必要知识技能的正规教育、对于从业人员的认证或其它方面的规范、专业刺激文化的建立、法令对于专业特权的保障、大众对象角色的认可、有一套程序处理有关道德的议题、对于低于应有表现水平的从业人员加以处罚、与其它专业建立联系、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2]上述观点对我国成人教育工作者建立我国成人教育独特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资佐证。

 

(三)成人教育的独特性

 

成人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具有质的差异,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发展规律,,成人学习理论一个重要理论前提是:成人学习中的推理、判断和思考与学龄儿童、青少年存在鲜明的质的差异,,杰克麦泽洛提出:成人学习非常显著的一个功能就是能对青少年、儿童时期未加批判地习得的假定和观点进行有意识的批判,,麦考姆诺莱斯认为:“我们积累经历的过程中,就会形成思想习惯、(扁见和预设,这些会导致我们的思想拒绝接受新的观点、新的感受和另类的思考方式,,因此,成人教育者要试图发现一些方法以帮助他们来检查自己的习惯和(扁见,打幵他们的思想接受新的方法。

 

(四)成人教育的强烈实践色彩

 

成人教育理论的另一个特色,就是高度认可成人经历一一实践在成人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强调成人反思其自身成长经历的重要价值,,他们认为,成人学习和成人教育应该擅于从成人的经历出发,而不是一贯从成人教育实施者一厢情愿的主观意愿幵始,,在美国,麦考姆诺莱斯不容争辩地说到,“对成人来说,他们的经验就是他们自己”,,成人教育“思想之父”林德曼甚至把成人教育直接界定为“一种没有权咸的合作採讨和非正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发现经历的意义;一种思想追求,为的是挖掘塑造我们行为的先&之见的根源”,,对他来说,成人教育“不是从课程问题&手,而是从铸造成人生活的情境和经历手”,它是“一种方法,借此可以把成人的经历和思想从传统束缚中解脱出来”

 

 

二、教师培训关于成人教育理论的必然应对

 

改革幵放几十年,尤其是新课改以来,我国的在职教师培训如火如荼地开展,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发挥了很大的实践效益,受到多方良好评价,,但是,也暴露了一些关键问题,如:成人教育界内外对在职教师培训缺乏高度认识,把在职教师培训当成师范教育的茼单延续,因而也愦常把师范教育的办学规律机械地迁移到在职教师培训上来,,在职教师属于成人,在职教师培训本质上属于成人教育,由于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水平不高,又对国外先进的成人教育理论借鉴和学习不够,导致我国的在职教师培训一直缺乏自己的专业发展地位、特色和规律。

 

国外成人教育理论也已经上百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成熟、成型的经验模式,值得我们三思而践行,,以下抛砖引玉仅举几例:

 

(一)在职教师培训与师范教育的本质区別

 

从成人教育理论的角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职教师培训与师范教育有着本质区別,,在职教师培训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成人学习特点能否正确把握?在这个问题上,诺尔斯立足于成人学习的本质特点,提出成人学习的最佳境界应该是成人自我指导学习。

第2篇:教师教育理论培训范文

1问题的提出

特殊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特殊教育事业,是人道主义和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党在新时期对包括特殊教育在内的残疾人事业的基本要求。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缩小和消除各类教育的差距、改变残疾人的命运、推进社会公平。随着特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受过专业学习和有经验的特教教师需求很大。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对教师的知识面、文化底蕴要求越来越高,对特殊教育教师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职前教育)和再教育(职后培训)成为特殊教育界人士日渐关注的问题。研究特殊教育师资的教育和再教育不仅能准确的把握其发展现状、程度、模式,利于完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理论,为今后的特殊教育师资体系的建设提供更为强大的理论支持,同时在日后的师资实践中给予切实可行培训方案,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师资培训模型,从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文献综述

2.1国内研究现状

从国内外的特殊教育师资比较研究来看:李明虎、谢登斌①采取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历史研究法、通过对美国特殊教育教师教育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析,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为我国的师资发展提供改进策略;刘增雷②通过对中美两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比较、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并吸取教训,达到完善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体系的目的;江琴娣③秦丽霞④探讨、分析造成美国特殊教育教师缺失的原因,以此为鉴,对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提出建议;从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研究来看:隋文婧⑤中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以及验证性因素分析法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了我国城市特殊教育教师所需的胜任力特质;丁勇、陈岳⑥采用用比较法,对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目标、课程和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达到为我国的高等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的目的;陈晓饮⑦中对国内外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与专业发展模式的述评,奠定特殊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基础;马芳、石学云⑧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师胜任力的分析和研究,对完善我国特使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提出建议;朴永鑫⑨中对特殊教育教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存在原因及改进措施。

从地方特殊教育教师的发展研究:蒙军⑩对国内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现状的分析比较,采用问卷调查对该市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罗建华,王慧中探讨了四川省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的问题;陈琳,王辉,李晓庆对江苏省特殊教育教师的职后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2.2国外研究现状

从美国特殊教育的相关研究来看: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通过对特殊儿童分类,提出康复教育应具有针对性、康复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主张特殊教育需得到国家更多的福利照顾和经费支持,与此同时康复教师要不断提高完善自身以便更好的完成康复工作;在特殊教育的资源利用与康复效果关系的相关研究中:《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中通过应该对教给聋学生什么、在哪里对聋学生进行特殊教育以及怎样对聋学生进行特殊教育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得出特殊教育机构和教师应在自身已有资源下,采用最佳方法获得最好的康复效果;在特殊教育服务机构功能的研究中:邓恩强调特殊儿童教育安置的功效问题,德诺提出瀑布式的特殊教育服务机构,加拉格尔倡导签订特殊教育的服务模式;Feng,Li、Sass,TimR.阐述了特殊教育老师与残疾儿童发展的关系,通过二者关系的解析加强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地位;Dobbins,Nicole中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普通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之间的水平、技能等;中通过调查了解美国的农村特殊教育的状况,通过调查美国北部12个农村地区的特殊教师的职业培训,给出相应的评价。

第3篇:教师教育理论培训范文

自组织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aken)和比利时化学家普利高津((Prigogine)为代表创建的一种系统理论。它阐释了复杂系统形成自组织的机制、条件和规律。哈肯给“自组织”做了如下定义:“如果一个体系在获得空间、时间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涉,仅依靠系统内部的互相作用来达到,该系统就是自组织”。即:一个系统形成的各种结构,无须外部的指令能自行衍生、自我适应、自我调节、自我演化和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在整个自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强调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按照彼此的相干性、协同性或默契而形成特定的结构与功能。

二 高校教师培训的含义

美国著名研究学者雷德蒙・诺伊认为:“培训就是指领导者组织有计划的任务来帮助职员继续学习,提高其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能力、技能等活动,是实现智力资本用途的必要途径。”欧洲学者乔治・韦斯特认为:“培训工作是为了保证岗位中个体与组织有效率地工作,提高员工技能、工作经验、知识等方面的过程,实质是对员工学习过程的管理。”高校教师培训指的是组织者组织人员参与进行有目的性的知识创造活动,来提高其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素养。

三 国内外高校教师培训的现状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以适应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进步。一些欧美国家开始相继建立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制度,使其能够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需求,设定专业成长目标和实际行动计划。英国更是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教师和普通中小学教师一样,都有参加在职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在日本则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进修制度。

在我国国内很多高校学者也就此展开相关研究:骆之强在《走向有效交往的教师培训》中,从专家引领专业教师发展为教师培训研究的视角,详尽论述了教师培训过程中对教师的实效培训;唐亚厉在《谈适应教师专业化趋势的高校师资培训》中,论述了对高校教师开展积极有效的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朱燕在《e-learning:网络时代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中,指出了教师培训的与时俱进性、人本性、主体性和过程性,突出网络时代教师学习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四 河北省高校外语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石家庄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师队伍现状开展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1.tif>

在所调查的91名高校英语教师中,男教师为14人,仅占15 %,女教师人数占有绝对优势。从年龄结构看呈现年轻化趋势,中青年英语教师是继续教育和培训的主体。从教龄结构看,教龄在1~10年的占14%, 11~20年的占55 %,因而高校英语教师培训内容更应该侧重于前沿的教学理念、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职称结构看中级职称的教师占主体,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偏少。从学历层次来看普遍较高,绝大多数都是硕士学位,但教学实践经验不足。从工作量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英语教师的周平均工作量都在15节或以上,教学工作量较为繁重,其大部分精力都主要用于备课和上课。

五 河北省高校外语教师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培训模式简单化、片面化和单一化

在对三所高校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展开的调查和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培训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求高校英语教师吸收大量的、现成的专业知识,以及模仿相关的教学技能从而取得学习的效果。从培训课程来看,绝大多数课程以英语知识灌输为中心,以现成知识的输入为主要内容,把在职英语教师的培训简单地当做一种语言进修,却忽略了教师的其他专业能力,如科研能力、理论水平、综合素养等。从培训方式上来看,形式单一,培训者仍然是教学的中心,缺少培训者与受训者之间的互动,缺少受训者的自主性和主动参与性。

2 培训工作缺乏实效性和社会化意识

从事培训工作的培训者对受训者所在学校的情况缺乏了解,培训内容与学校教学实际脱节的现象严重,这就直接导致培训工作缺少实效性,从而致使很多教师失去了对积极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兴趣。同时,很多培训工作没有把社会生活技能和实践环节及时引进到培训内容中来,因此尽管受训者在培训期间获得了大量的教学理论的输入,但是却缺少学以致用的场所,无法真正及时地实践学到的各种理论知识并及时地进行反思,以至于结束培训回到学校工作岗位的实践中还是没有大的起色。

3 培训目标缺乏针对性

成功有效的培训应该是要关注到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因为教师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结构、素质基础的不同,就会导致其自身的发展目标和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在对三所高校91名英语教师的调查过程中发现:高达88%的受训教师对很多教师培训的目标并不是十分清晰和明确。再加上不同教师自身的基础和需求不同,因而到底设置什么样的培训课程,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培训更是缺乏清晰的思路。

4 培训机会和时间缺乏足够的保障性

表2 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

<E:\123456\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1(飞腾文件)\后半部分\1t2.tif>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在对三所高校英语教师的调查中我们看出,很多中青年英语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量就很大,而在培训期间的教学工作任务就需要自己在接受培训之前或之后来弥补,这是造成很多培训教师缺席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经济原因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河北省高校中青年英语教师本身收入并不高,而很多培训是需要自己来承担费用的,这也是部分教师会选择放弃培训的原因之一。

六 解决所存在问题的方案与建议

1 改变培训模式,更新培训理念

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坚持以“培训对象为中心”的理念,将自上而下单一的“浇灌式”培训转变为由下而上“自发主动”的培训方式。高校的培训部门应该深入调查新时期下高等院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深入了解不同受训者的不同基础和需求,合理整合资源,从而建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方式的培训新模式。从培训课程来讲,除了注重不同专业知识的培训之外,要拓宽学科范围,加大复合知识比例,整合课程,重视课程的综合性,加强学员知识融通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从而改变培训课程的片面化和单一化。从培训形式来讲,一定要改变“灌输讲授”为主的被动输入模式,应该增加各种观摩、实训的互动形式,让受训者能够将学到的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

2 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培训工作的社会化意识

在新观念的指导下,构建“自组织”模式的具体框架并制定执行方案,逐步地将“以我为主”的机械模式向“量身定做”的实效模式转换;构建一个职能分明的地方层―高校层―学院层―教研层的培训层级网络。这样就可以克服传统培训的局限性,充分体现其差异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工作的社会化意识,教育科研应成为教师培训工作的特色和支柱,高校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探讨从而去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3 以教师层次为依托,开展具有明确目标的培训工作

根据高校英语教师不同的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素质基础等方面,来设计和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和课程,将不同层次的培训工作目标明确化,使不同的培训工作都有清晰的思路,从而满足高校英语教师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自组织”评估体系,反馈培训效果。教师培训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重要特点在于它的连续性,通过经常性的信息反馈来考察此次培训的有效性。

4 以促进教师的发展完善为动力,健全培训保障机制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教育行政部门要以教育事业长远发展为出发点,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使教师的合法利益得到应有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使培训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其次,可以适当压缩培训次数,提高培训效率,,做到“适时”和“适量”,缓减受训教师“工学矛盾”的压力,这样就可以避免受训教师时间、精力、经费的大量浪费,从而促使教师培训的正常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发学校的内部校本教师培训资源,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缩小时空距离,为教师自主运用网上资源学习提供各种便利,同时大力开发学校内部的校本培训资源。

参考文献

[1]崔纪彬.高职院校青年英语教师培训现状的反思与建议[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8(6).

[2]辛广勤.论述大学英语教师在岗自我发展[J].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3(3).

第4篇:教师教育理论培训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问题

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一项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已超过1000多万。因此,从这上面来看,这一培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关涉到中小学教师发展、关系到素质教育全面实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开展实效性探索,不断进行总结与完善。

一、参训教师应学习的内容

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一些实际性的问题,比如参训教师学习基本内容;这一培训和传统的计算机等级能力培训的区别;某些参训教师认为其计算机水平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为何还需要参与该培训等等,要想回答这方面问题,需全面认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的本质。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强调,参与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标准包含四个方面:意识与态度、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知识与技能。从这里可以发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超越传统计算机技能培训。在开展培训过程中,不管是初级还是中级都应该将教与学与原先的单一技能性训练分开,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素养等和不断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说这对广大从事教师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的任课教师来讲要求更高;与此同时,对参与培训的中小学任课教师来讲,是观念更新的过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在对新信息技术与方法进行关注的同时,还需侧重这些技术和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教材内容与培训教材的练习等方面的设计,需要从新实际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甘肃省还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在国家教育部教材的基础上自发进行了整合和修订,以更切合当地实际需求。不管是培训任课教师还是中小学学科教师,都要在实践过程中去认真体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培训教材中心思想,因此,不能将这一培训当成简单培训。在开展的各级项目培训的过程中,都应将先进教学思想、信息素养的提升与新教学方式的实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应该看到这一意识与行为的产生需要认识与理解的过程。

二、培训机构应采取的培训方式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培训的主要方式是分层瀑布式培训,即先培训地方的骨干培训者,再由骨干培训者去培训一线任课教师。所以,国家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省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培训者的培训。此类培训活动包含三个方面任务:讲授教材、指导教师、传授方法。参与到培训中的教师主要学习技术、教育理论与培训方法。针对面向广大一线教师开展的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也需要教师彰显其教和学基本方法,并不是开展简单技术培训,这也是教育技术培训与原先的计算机技能培训的差别所在。所以,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广大培训参与者做到互相交流合作,注意培养倾听、求知、注意、创造、责任等意识和能力,逐渐形成积极和谐、尊重、愉快与宽松学习环境。特别是积极鼓励参与者多发问,进而培养广大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在提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前提下,教师培训方面的实践更侧重将教育与技术实现有机结合。

三、培训实施过程切实考虑教师个体间差异

不管是哪一类型教师,其具备丰富教育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教育教学有独到认识与理解。所有教师培训活动是从教师实践与经验开始的。然而,教师与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困难是,如何能让不同背景下的教师能在接受培训后有所进步。不管是骨干教师、年轻教师、一般教师与中老年老师,其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甚至某些教师还具备高超的技术能力与丰富教学实践。但其对教育技术和其运用在理解方面还并不十分全面。针对这些教师来讲,与其说是进行培训,还不如说是与其共同进行研讨,探讨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更加科学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不是单向传授活动,其需要全体参与者一同参与进来,在展开实践与对话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采用科学的方式让接受培训的教师具备良好教育技术素质并开展信息技术方面教学实践。在培训中进行研讨时,特别注意参与者、主讲者以及参与者之间实现互动,侧重围绕广大参与者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对话,引起教师反思,有利于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内化为教师教育技术内化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的实践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将研讨的形式与性质纳入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创建项目培训活动中,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四、教育技术培训采取的策略

(1)强化反思和学习。培训教材在每一模块的出发点是问题,推进教师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这也是培训的重要任务之一。反思学习在教师培训中是极为重要形式,反思能推进教师对教育实践进行总结,能有效激发其对新理论与方法学习兴趣。教师展开反思并非进行自我批评,而是对问题进行再次思考与反思,都有较为清晰的要求与步骤。(2)侧重实践练习。侧重实践练习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整个过程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从技术层面来看,练习基本任务是对年轻教师与骨干教师来讲,不存在困难或者一些挑战。然而,假如其根据教材要求和步骤来完成练习活动,其将更好的理解教育与技术间关系。因此,教师教育培训过程中应该侧重每一个练习的过程与环节。但练习毕竟属于练习,需要采用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控制,保证培训效率。需要在培训整个过程中积极展开练习、模拟和实际学习工作任务间的差别。对各种不同的练习任务,应根据时间与内容选取合理培训教学策略。(3)关注作品要素。教师在进行充分练习的基础上,需完成相关作品。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对作品的完成应有特定要求,但其不需要完备的理论加以证明或实证结果。教师完成作品实际上不需参加者展开自由发挥,而是需要表现其作品要素。中心是让参与者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当成是作品的基本步骤与过程,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所需的培训效果。(4)规范教学演练。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技术模拟设计与开展课堂教学方面教学活动,或开展教学演练,这在培训过程中处在重要环节。教学演练中让每位参与人员承担其应有的角色,比如学生、教师、课堂评价者等;在开展教学演练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具有清晰的步骤与模拟教学过程;每一个参加者都应遵循角色具体分工,应让参加者应严格遵循各自扮演角色,应认真进行讲课,或观察,或听讲。所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观察规范教育演习过程,来发挥其该环节的重要作用。(5)实现分享和展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侧重教师观点分享与展示,并有清楚的规定,其包含发言人、时限、人数、方式、评价与语句等,这一分享与展示一般是采用小组形式来开展,能展现集体合作的基本要求、整个过程与结果。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展示的不是竞争而为分享。需要重视观点分享,还应该恰当评论,便于引发关注,利于进行积极思维,或者没有必要对具体观点展开讨论,也不需要加以争论。把握好分享和展示的基本要求,这是参与教师培训者和参与者需要认识到的。

参 考 文 献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15)

第5篇:教师教育理论培训范文

理论实践一体化是石油专业开展教学创新,推进培训改革的信息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是以岗位实践和课堂学习相结合,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对于石油专业建设,提升石油专业学生学习水平,增长石油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新时期石油专业应该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为中心,在正确认知石油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的基础上,从石油专业教学内容调整、石油专业教学方法优化,石油专业教学过程创新等环节入手,更好地发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的优势,在加强石油专业建设的前提下,为石油专业学生发展铺筑教育、教学、实践、理论方面的坚实基础。

1 石油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1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机械

传统石油专业在进行教学中存在简单机械的缺点,在教学形式上出现注重课程内容,忽视石油专业技术与专业特点的问题,影响学生对石油专业知识的构建。传统石油专业教学模式机械地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分离,使教学内容和实践不能得到统一,失去二者有机衔接的练习,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出现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增长的不稳定和不全面问题。

1.2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石油专业教学模式存在偏重理论部分,而对于实践部分往往是敷衍了事,导致实践基地、实训场地的教学资源出现闲置和浪费。学生不能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操作能力,出现理论与实践、学习和生产相互脱节,影响石油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1.3 传统教学模式针对性不强

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看做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根据石油专业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进行教学,导致石油专业教学出现针对性和有效性偏低,石油专业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趣,学生专业成长和发展受到阻碍,影响到石油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工作。

2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的优势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是对石油专业教学和培训模式的重构,是将石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发展相互统一。作为一个系统,在结合石油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重新制定石油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关节,以此来确保石油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到对石油专业学生全面地发展和促进。总的来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具有如下一些主要优势。

2.1 新模式的教学优势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将石油专业的教学和培训统一在一起,使学生得到理论学习和操作实际两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这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和对实践的把握,既调动了学生对石油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2.2 新模式的综合优势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符合石油专业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理论实践一体化可以使学生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统一起来,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教学和培训中眼睛、头脑、手脚得到综合运用,在开发学生心智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 石油专业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实践的措施

3.1 创新石油专业教材体系

石油专业应该根据学校的师资、实训基地设备等情况,周密研讨,形成对石油专业教材体系的创新实,编写适合专业特色的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石油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石油专业特点编制和创新石油专业教材体系,以便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和培训。

3.2 变革石油专业教学内容

应该提高石油专业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增强学生专业经验的积累。要提升石油专业教学内容的通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具备石油专业普通工作和特殊工作的能力。要提升石油专业教学内容的匹配性和一致性,通过优化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内容,做到对石油专业学生发展的保证。

3.3 调整石油专业教学方法

应该根据石油专业的实际发展和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与认知特点,建立起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的教学方法。当前具有良好教学质量的方法有:行为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组式教学,这些方法的主旨就是通过对教学和培训方法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形成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的定向,确保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3.4 优化石油专业教学过程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训穿行,教学过程中有理论讲解,有操作示范,还有操作训练。在教学实施中,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如何适时的穿插录像、投影、演示、实物拆卸、板书、讲述,教师在备课中必须较为周密的计划与安排。

第6篇:教师教育理论培训范文

关键词:教育;培训机构;危机管理;品牌维护

一、绪言

社会上的教育培训机构以非学历教育作为主要业务给非学历人群进行充电。他们不同于传统型学历教育,较多采用现代企业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因为其运营管理的日趋复杂使得教育培训机构无论是在声誉、人才、信息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压力与危机,使教育培训机构的形象、品牌、人员、设施、资源等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品牌形象作为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关系到教育培训机构的经济效益。所以,如何有效地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危机管理,如何维护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关系到教育培训机构的生死存亡,有必要高度重视并探寻其有效的发展策略。

二、教育培训机构危机管理和品牌维护概述

(一)什么是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指的是“组织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危机而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的一个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或者消除可能出现的危机给组织所带来的威胁与损失。”“危机管理”作为一门专门的管理学科,他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应对可能突发的危机事件或者抗拒突发的灾难,尽量使损害降到最低点。

(二)什么是品牌维护

品牌维护指的是一个企业针对外部环境可能引发的变化而对企业品牌所带来的影响而进行的维护,主要是该企业的品牌形象,尽量避免品牌的负面影响,消除品牌的负面影响给品牌所带来的损害,维护该企业的品牌的市场地位与品牌所具有的价值的一系列活动的统称。在我国的市场经济状况下,一个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能够使该企业于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和地位。因此,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也需要经营和维护。

三、教育培训机构的危机类型

(一)品牌上的危机

首先,缺乏品牌带来的危机。因为有些教育培训机构没有在教育培训特色上有出众的品牌,再加上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起步时间较短,没有来得及形成自己的教育培训品牌,这些因素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缺乏品牌,而其带来的危机是缺乏知名度、缺乏大众的认同感。

其次,虚假品牌带来的危机。不少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费主要是自己筹集,所以他们在践行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时,为了效益的最大化,难免出现失衡,导致社会公众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负面印象。往往缺乏战略性思考,导致对培训机构里的师资鱼龙混杂。并且对该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认识不到位,总是在宣传单上虚假罗列名师,往往忽视培训机构师资对教育质量的对应性,使得该培训机构的品牌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及地位下降。

(二)经营上的危机

首先,规模太小带来的危机。规模小的教育培训机构资本和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旦遭受到经济危机或者市场变故,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会导致停产或倒闭,由于规模小,资金少,一时难以抵御风险,难以恢复元气。

其次,管理粗放带来的危机。其培训机构的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比较简单,缺乏科学的组织机制、管理机制、培训机制以及监督机制。经营管理上往往带有个人的随意性,没有形成严格的管理环节、步骤、程序,这就导致了教育培训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其抗风险能力不强,一旦该培训机构遭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巨大冲击时将出现严重的经营管理危机。

(三)诚信上的危机

首先,师资以次充好带来的危机。例如,在一对一的教育辅导中,有些本应该配置专职教师,却配置了普通大学生,这就造成了客户对师资的不信赖等问题的出现。其次,教材粗制滥造带来的危机。教材在教育事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材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事关民族的未来。现在教材中虚假的东西参差不齐,有些根本找不到出处,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有些东西是东拼西凑,让人看了触目惊心。最后,教学偷工减料带来的危机。 例如“教学过程偷工减料与粗制滥造”、“敷衍学生”、有时出现收了钱之后不负责等现象,从而导致教育培训机构的诚信危机的出现,人们对此类教育培训机构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四、如何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危机管理和品牌维护

(一)强化危机意识

有些教育培训机构的人员来于教育培训机构所面临或者发生的危机,通常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部分人认为危机管理就是“公关”或者危机出现了才需要管理等,这就形成了一种“惰性”心理,缺乏“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所以不管是宏观上还是细节上都应该两手抓强化教育培训机构的危机意识。尤其在组织教育培训活动时,需注意细节,居安思危,对教育培训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存在的危机隐患要坚持“预防为主,惩治结合”的方针,及时做出预案,进而使危机防患于未然,并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构建教育培训机构的危机管理机制,消除不和谐的因素。

(二)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危机管理的理想状态是把一切具有可能发展成为危机事件的情况消灭在潜伏期,以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所以应该将“危机预警体系”引入到教育培训机构的运营管理上来,通过教育培训机构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实现不定时或定时地对社会环境进行监控,有效地预防并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并且结合教育培训机构的业务状况及时调整有可能会出现的危机事件,展开预测、分析、评价,并启用预警方案来应对危机,尽可能地把问题遏止在未然状态。可以尝试建立危机管理机制,由领导班子领导负责并设立协调机构处理日常事务;完善日常危机管理工作机制,对每天培训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危机评估、筛选、识别、及时报告、初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事态扩大或者妥善处理危机事件,此外还要做好危机信息反馈,防止负面舆论向谣言和事实背面转化;加强危机管理的预案与流程的健全,熟练掌握应对媒体报道的方法等。通过完善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从而提高应对危机的意识。

(三)协调情感、利益与价值的关系

一旦危机发生了,大家通常会重点关注到利益、情感、价值三者身上。首先,及时协调好利益关系。教育培训机构应该本着诚信的态度,多想想公众的利益,并且能够有主动承担责任的心态,重新挽回公众对其的信任。在利益纠纷上,教育培训机构应把公众利益放在首位,权衡本机构和公众的利益,实现双赢效果。其次,及时照顾好情感。对于情感问题,教育培训机构对公众表示安慰,并通过一定渠道对其公开道歉,从而解决深层次的心理、情感的问题,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即使受害者在事故中负有一定的责任,教育培训机构也不宜过多追究,应该宽容一点,消除公众的误解。最后,及时体现好价值。对于价值问题,教育培训结构在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教育培训机构的公益性与社会责任。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能够适当对公益性做出贡献,并且能够主动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这将更有利于教育培训机构价值的实现。

(四)加大监管力度

首先,加大对整体运营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机构的整体监管,需要完善其运营方案,严格落实监管职责。制订有效的监管配套措施,建立扶优限劣的考核奖惩制度。确保教育培训机构规范经营、规范教育培训等,最终确保整体运营的有效性。其次,加大对重点项目的监管力度。对教育培训机构的重点、主要教育培训项目加强监管,防止危机的出现或者降低危机对主要、重点业务的危害。可建立预警机制,重点加强监管,充分了解权责以及风险,明确争端解决机制,有效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加大对品牌业务的监管力度。要真正形成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坚决维护教育培训机构的品牌形象,遏制弄虚作假的宣传、以次充好的师资、教材东拼西凑等行为,并且在与第三方合作时,避免因合作关系处理不当而对教育培训机构品牌产生伤害。

参考文献

第7篇:教师教育理论培训范文

【关键词】培训;挑战;趋势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新的困难。而教育培训能够提供高素质、高能力的电力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在电力教育培训面临挑战时,探讨完善培训的方法措施,应对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教育培训面临的挑战

1.培训机构不规范

目前,全国各地设立的电力教育培训机构数不胜数,但是庞大的规模背后却鲜有设施完备、管理规范的典范。机构大楼光鲜亮丽,但是内部设备简陋,不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硬件水平,并且,管理制度不规范,考核机制有漏洞,学员难以学到真正的知识。

2.培训方式与企业生产间有冲突

当下,电力企业教育培训方式以统一报名、集中时间讲课的方式集训。专业岗位人员请假学习,然后迅速投入到工作中。短时间内的集训形式想让学员在短时间内吸收所学并运用到工作实际操作中,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培训方式也与企业生产活动向冲突。

3.师资水平有限

在实际教育培训当中,师资力量的匮乏也是电力系统所面对的巨大挑战。电力系统工作有危险性又有专业性,需要老师既具备丰富的生产生活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现有的师资力量远远满足不了企业教育培训的需求。教师水平亟待提高。

二、完善电力教育培训的方法

1.开发实用性的课程

电力工作是相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门类。需要专业岗位人员不断的学习新近的技能,不断的掌握新的技法和实操能力。因此,需要培训机构研发出适合各岗位专业人士学习和采用的实用性教材。让知识的更新走在时代的前沿,让教科书和课程真正为人员提供成长的帮助。让员工能够在培训机构里不断的充电、补充给养,以适应当下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时代。

2.创新电力教育培训模式

传统的一言堂时代,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在座位下可听可不听,教学目标没有达到,更没有教学效果可言。为迎接挑战,电力教学系统应该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和老师有互动,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多媒体软件和互联网技术,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丰富更前沿的知识,而且可以远程教学,参与模拟实践等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3.提升培训老师的素养

培训老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不仅在专业素养方面,在知识架构和教学教法、培训技巧等方面都要有系统的知识储备。我们说,教师必须是科班出身,指的是教师都要从事过一线岗位的工作,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和时展不脱节、与实际操作相吻合,才会解答学生在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非纸上谈兵。教师掌握教学技巧和培训方法,才能提高培训效率和培训效果,为学员提供有价值的培训。

三、电力教育培训未来的发展趋势

电力行业在不断的向高精尖技术发展,为了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电力教育培训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加速发展,确保能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培训系统建设方面

培训系统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培训计划和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在研发培训流程时,要考虑学员的年龄构成、学历层次、技能水平差异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设置有梯度有深度的课程。同时,在课堂表现和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一些,让多媒体、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高科技进入电力培训体系,让学员培训事业与时俱进发展。同时,培训机构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完善签到和考核标准,让学员自愿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2.培训基地建设方面

电力工作是专业性、操纵性较强的工种。因此,培训内容和培训项目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这就需要培训基地具备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确保学员在培训基地得到专业的技术指导。基地应设有实训模拟仿真系统,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实际操作给予有效的指导,避免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学。

3.师资队伍建设

电力培训机构将更加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培养技能教学和实操指导都过硬的“双师型”骨干教师。让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满足电力系统人力资源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电力教育培训也将迎接挑战,顺势而为,不断修正自身,找到改革和发展的切入点,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杜九江(1996.10-),男,山|济宁,2014年9月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电力方面。

参考文献:

[1]杨伟燕,李卫军.电力企业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策略探讨[J].电子世界,2011(9).

[2]杨林.专业融合模式下的检修专业培训[J].中国电力教育,2012(9).

[3]荆娟.电力企业内部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9).

第8篇:教师教育理论培训范文

进攻战术基础配合篮球作为一项集体协作的运动,要取得比赛的胜利就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篮球运动要求每名队员在比赛中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合。而且要求充分发挥教练员的指挥才能,将全队作为一个整体设计战术、制定战略。本文从哲学的角度简述普遍联系的观点及质量互变规律在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中的体现,以供提高篮球运动训练水平作为参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是指在篮球竞赛中,进攻队员两三人之间组成的简单配合方法。它是组成全队进攻的基础。进攻战术基础配合有传切(空切)、突分配合、掩护配合、策应配合。

一、普遍联系的观点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既指每一个事物内部各要素、部分或方面及其发展各个阶段、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的。在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中无不体现这一观点。传切战术传切战术是指队员之间利用传球和切入技术所组成的配合。它包括一传一切和空切。传切配合是项基 础的进攻配合。要求各个跑到队员之间都要相互观察自己的跑到路线,假动作要逼真、变向切入动作迅速、侧身看球并且要求传球队员动作要隐蔽、及时准确。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要培养队员培养运动员的篮球视野,要求队员做到“人球合一” “人球并重”。只有各个队员及人与球之间处理好传接球时机、传与切的关系。此战术才能熟练地应用于比赛之中。

2.突分配合突分配合是指持球队员突破以后,遇到对方队员补防或协防及时将球传给进攻位置最佳的同伴进行攻击的配合方式。这里的“突”与“分”突出了这两个阶段之间的联系。当持球队员遭遇对方补防或协防时,采用突分配和可打乱对方的防守部署、压缩防区,给同伴创造最佳外围投篮或篮下进攻的机会。要是突分的各个环节达到最优化就要求队员在突破中动作要快速、突然。在准备投篮的同时要注意观察攻防队员的位置变化及时、准确地将球传给进攻位置更好的同伴。当持球队员突破后,其他进攻队员要摆脱对手,离开原先位置切向空隙区域。准备接球进攻获取抢篮板(要本文由收集整理求突破队员要突破快速、突然,还要传球准确无误:无球队员要积极摆脱防守,积极寻找空当)。篮球运动本就是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只有积极发挥各个队员的积极性、审时度势篮球的技战术水平才能达到最优化效果。

3.掩护配合是指进攻队员选择合理位置,借用自己的身体用正确的技术、动作挡住同伴防守者的移动路线,使同伴借以摆脱防守,获得投篮攻击或其它进行攻击的一种配合方法。掩护形式多样,但从掩护组成行动上来看:一是者主动给同伴作掩护,是同伴摆脱防守。二是摆脱着主动移动,利用同伴的身置将对手挡住,是自己摆脱防守。掩护配合是攻破紧逼人盯人防守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掩护配合要求掩护者应选择正确的掩护动作和位置,掩护的一瞬间掩护着的身体是静止的,并与对方保持适当距离,两脚平行站立、两膝微曲、双先后交叉放于胸前,有利于保护自己和攻守对抗。同时,要求被掩护者应选择嘴角摆脱角度,隐蔽掩护意图。掩护的同时同伴间根据防守变化组织中投、突破、内线进攻。在掩护教学训练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到各个环节的内部联系,突出整体系统观念,有条不紊的把各个环节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起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4.策应配合策应配合是指进攻队员背对或侧对球篮接球后,通过各种传球方式与外线队员的空切、绕切相结合,借以摆脱防守创造各种里应外合的进攻机会的配合方法。在策应配合教学和训练中要求策应队员突然起动摆脱对手,占据合理有利的策应位置。策应队员接球要求两脚开立、两膝微曲、两周外展、用身体护球,准确判断场上攻守变化情况及时地将球传给进攻位置最好的同伴或个人进攻。传球后跟进或抢篮板(策应对队员不要站在限制区内,传球要隐蔽、及时、准确)。外线队员传球后利用起动速度或假动作摆脱对手,接到策应队员的传球后迅速做出投篮、突破或传去的最佳选择。只有把各个环节用合理的方式衔接起来才能真正达到“策”的效果。同时还要求接应队员传球后,利用速度或假动作摆脱对手或吸引对方防守,给策应队员或自己营造出传球、突破或投篮的时机,真正做到“应”的效果。总之,只有正确策应者及接应者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同时采用合理的方式将“策”与“应”两个部分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策应的整体性效果。

第9篇:教师教育理论培训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教育技术能力 调查及分析

为了解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提高专业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课题组成员依据课题《提升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以促进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的要求,分别在河北省廊坊卫生职业学院和廊坊电子信息工程学校开展了调研工作。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为后续的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和廊坊电子信息工程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共计186名,其中男教师45名、女教师141名,年龄主要分布在20~50岁之间,调查群体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统计意义。

2.方法

(1)问卷设计。按照调查问卷设计标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一般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任教时间、职称情况、任教科目。二是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情况:包括三个方面,教育技术能力的理论知识、教育技术能力的应用技能、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这部分一共包括22个小问题。三是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情况:包括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态度、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培训考核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等。这部分一共9个小问题。问卷所涉及的内容基本涵盖了针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查的各个维度,比较具有说服力。

(2)调查方法。由调查人员现场发放问卷,匿名填写,当场收回。共发出问卷186份,收回181份,回收率占97.31%,其中有效问卷172份,问卷的有效率占95.03%,符合统计意义。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师现有教育技术能力情况结果及分析

(1)教师现有教学理论薄弱,需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从问卷结果来看,教师现有的教学理论知识还有待提高。在问及“你是否了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是否了解教学设计理论”“是否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是否了解与教育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知识”四个问题的答案中,回答“能较好掌握”的均不足10%,“一般了解”的只有20%~30%左右,而60%~70%的老师是“基本不了解”这些知识内容。由此可见,教师现有教学理论还比较薄弱,亟待提高。但对于这部分理论知识的培训也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教师们对这些理论知识的需求也是有高有低,从需求的强弱程度来看,依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教学设计理论、教育技术理论知识、与教育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知识。因此,培训者应该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2)教师教育技术操作技能水平发展不均衡,还有待提高。应该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大部分教师都具备了基本的教育技术操作技能,这也是教育技术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教师们的技术还不全面,发展不均衡,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针对教师掌握的基本技能情况的问题中,教师们掌握的基本技能熟练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使用Word图文处理能力、常规教学设备使用(例如投影机、DVD使用)、用Excel进行办公数据及图表处理、利用PowerPoint的制作教学课件、使用Flash进行动画制作和处理、利用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利用Authorware等软件开发多媒体课件、数字音视频处理与制作。所以,培训者应该根据教师现有的水平有选择性地开展培训,而不必一味按照惯例从基础操作培训开始,完全可以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选择培训内容。

(3)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能力较低,教师渴望进行提高。虽然教师们具备了基本的教育技术能力,但是,如何让这些技能真正与自己教授的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从而改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核心和目标。但在这方面的能力,教师们普遍偏弱。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在下述5个问题“能否利用博客等手段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管理”“能否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改善授课方式”“能否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能否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评价”“能否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能力”中,回答“不具备”分别占63.4%、55.4%、60.7%、53.9%、76.4%。可见,大部分教师缺乏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与授课相融合的技能。所以,教师对这部分内容渴望进行培训的积极性也是非常高的,对上述五项内容有超过80%的教师希望能得到培训。因此,那些直接对于教学过程有变革的技能更能引起教师的兴趣,也希望培训者能在各种培训中增加这些

内容。

2.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情况分析

(1)培训内容是教师最关心的主题,培训者应着重考虑。在问题“您认为学校在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面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是哪些?”的答案中,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培训内容不能适合教师需求、培训模式不适合教师学习、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学校重视不够,缺乏政策约束和激励措施。可见,培训内容是教师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在问题“培训中您最想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的答案中,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用和开发课件和网络技术的使用、计算机基本操作和维护、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鉴于此,培训者应该选取与教学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切实做到培训内容与教师专业相结合。

(2)培训模式制约了培训效果,培训者务必探索出多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培训模式是影响培训是否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培训模式在教学上带有浓厚的理论教育色彩,因此主要采用的是集中讲座方式,基本上属于静态的单向“满堂灌”,以听为主,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多元化和灵活性,单一的培训模式,也阻碍了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从而造成培训效率与效果均达不到要求的后果。在问卷中,教师们在回答“您认为培训应采用的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是什么”这一问题时,答案由高到低依次是:案例教学、示范教学、任务驱动、小组协作。所以培训者应该根据教师的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再结合其他手段营造更为适合的培训模式,比如采用集中培训、专题讲座、自主学习和校内科研带动相结合等模式。

三、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课题组成员了解了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现有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掌握了教师对于培训的希望和要求,对于后续课题的研究和开展有了明确的指引方向,也对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